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

一.栽培作物起源的研究意义

1帮助我们建立“基因库”;

2选育新品种;

3有利于人为控制作物生长;

4有利于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二.栽培作物的地理起源中心

①康多尔瑞士的植物学家,1883年出版了《栽培植物的起源》一书,对477种栽培植物进行划分。

②瓦维洛夫前苏联植物学家,1926年出版了《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一书,比较了30多万份作物品种。提出遗传变异最丰富的地方为该物种起源中心。

③瓦维洛夫1935年又写了《育种的植物地理基础》一书。在这本书中,他阐述了作物有8个起源中心。

④茹科夫斯基前苏联,1968年确立12个基因中心。

⑤泽文(瑞典)、茹可夫斯基(前苏联)1975年共同写就了《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一书,指出作物有12个基因中心。

三.作物的12个基因中心(1975年):

1、中国—日本起源中心

中国基因中心是主要的、初生的。黍、稷、粟、大麦、荞麦、大豆、裸燕麦等作物是以中国为初生基因中心;中国是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

日本基因中心为次生的。

2、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起源中心(印度支那--英语Indochina)

爪哇稻、芋。

3、澳大利亚中心

烟草。

4、印度斯坦中心

稻、甘蔗、绿豆、豇豆等。

5、中亚西亚中心小麦、豌豆。

6、近东中心栽培小麦、黑麦。

7、地中海中心燕麦、甜菜、亚麻、三叶草、羽扇豆。

8、非洲中心高粱、棉、稻。

9、欧洲—西伯利亚中心甜菜(糖用、饲用)、苜蓿、三叶草

10、南美洲中心马铃薯、花生、木薯、烟草、棉、苋菜。

11、中美洲—墨西哥中心甘薯、玉米、陆地棉。

12、北美洲中心向日葵、羽扇豆。

四、作物的传播

(一)作物传播后代方式:

1、借助自然力

2、借助自身力

3、借助动物的活动

4、借助人类活动

(二)作物的传播途径

通过人类活动传播作物的途径有:陆路、海路、陆路与海路结合。

普通小麦:近东→欧洲→非洲→印度群岛→澳大利亚.

栽培稻:云南高地→向东、南、西呈放射状传播。

玉米:美洲→西班牙→欧洲、非洲→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亚洲

甘薯:美洲→西班牙→马尼拉、摩鹿加群岛→中国福建→中国广东

五.作物的分类

(一)、植物学分类

一般采用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分类,即按植物的科、属、种分类。由两个拉丁字组成,第一个字为属名,第二个字为种名,第三个字为命名者的姓氏缩写,故称拉丁学名,简称为学名。它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1753年提倡。如:玉米Zea mays L. 稻Qryza Satiua L.

按作物生物学特性分类

(一)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

1、抗寒作物(越冬作物)

①出苗后,气温0--1℃时,分蘖停止生长,越冬后第二年春季2 ~3℃时恢复生长。

②代表作物有:冬小麦、黑麦、苜蓿、菠菜等冬前秋播作物。

③分布:在北方冬麦区以及新疆北部、西藏等地。

2、耐寒作物

①耐寒作物喜凉爽气候,不抗严寒,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较低,生长发育最低温度在1-3℃;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温度28-30 ℃。

②代表作物有:早春播种夏季收获的春小麦、豌豆、大麦、蚕豆和油菜等作物;早春播种早秋收获的向日葵、甜菜、马铃薯等作物。

③分布:在高纬度低海拔的东北各省和高海拔低纬度的西北高原种植,还可在内蒙古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种植。

3、喜温作物

①在整个生育期间均不抗寒,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较高,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最适温度为28-30 ℃,最高温度30-40 ℃。

②代表作物有:玉米、水稻、高粱、大豆、花生、谷子、糜子等晚春播种且秋后成熟的作物。

③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除西北高原某些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不能种植外,均可种植和分布。(三)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

光周期:自然界一昼夜间的光暗交替,称为一个光周期。

光周期现象:是指作物发育对光周期(日照长度)反应的现象。

1、长日照作物:是指适宜在日照长度变长时开花的作物。如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白菜、萝卜、油菜、甜菜、豌豆、马铃薯、草木樨等。

2、短日照作物:是指适宜在日照长度变短时开花的作物。如水稻、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糜子、甘薯、棉花、麻、烟草等作物。

3、中日照作物:是指作物发育不受日照长度的影响,只要其他条件适宜,一年四季都能开花的作物。如菜豆、荞麦(救荒作物)等。

4、定日照作物:。

要求有一定时间的日照长度条件下,才能开花的作物,称为定日照作物。如甘蔗的某些品种,要求日照长度必须在12小时45分钟的条件下才开花

六.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

1、纤维作物

①种子纤维:棉花;

②韧皮纤维:大麻、亚麻、苘麻;

③叶用纤维:剑麻

2、油料作物

①食用油料作物:花生、大豆、油菜、亚麻、芝麻、向日葵、苏子、红花、甘蓝等。

②工业用油料作

3、糖料作物

甘蔗(南方)、甜菜(北方)

物:蓖麻、油桐等

4、嗜好类作物

烟草、咖啡、茶叶、可可

5、其他作物

桑、橡胶、香料作物(如薄菏、留兰香等)、编织作物(如席草、芦苇)等

七.饲料和绿肥作物

苜蓿、草木樨、苕shào子、绿萍、三叶草、田菁jīng

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

八、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光照强度

(二)日照长度

1、日照长度与作物发育

划分为长日、短日、中日和定日照作物

2、日照长度与干物质积累

一般地,日照长度增加,光合时间长,生产和积累干物质增加。

(三)光谱成分

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波长660nm的红光、波长730nm的远红光影响作物的开花;

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紫外光对果实成熟和含糖量有良好影响。

九,作物对温度要求的三基点

:作物对温度要求分为最低点、最高点和最高点,统称为作物对温度要求的三基点。

十,极端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极端温度:是指低于生长发育下限或高于生长发育上限的温度。

1、低温对作物的危害

霜冻害:指作物体内温度降到冰点以下而引起组织结冰所造成的伤害或死亡。

降温速度慢、温度回升速度慢,低温持续的时间较短,作物受害较轻。

冷害:指作物遇到0℃以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而引起作物损害或发生死亡现象。

2、高温对作物的危害

导致作物呼吸作用加强;增腾作用加强;局部灼伤。

十一,积温与作物生长发育

作物生物学最低温度: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

活动温度:在某一生育时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称当日的活动温度。

有效温度:日平均温度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差数,称为当日的有效温度。

积温:指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生长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总和。

*活动积温: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活动温度的总和。*有效积温: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有效温度的总和。

十二,水分的生理作用

1、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

2、水是代谢过程的重要物质

3、水是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和物质运输的介质。

4、水分使作物保持固有的姿态

十三,水分的生态作用

1、蒸腾调温蒸腾散热,调节体温,缓和作物体内细胞原生质的温度变化,避免受害。

2、以水护秧水温变化幅度小,水稻在寒潮到来前,可以短期灌水防寒护秧。

3、以水调温灌水调节作物周围的温度和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高温干旱危害。

4、以水调肥水分促进肥料的释放从而调节养分的供应速度。

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作物主要是通过蒸腾作用,被动吸水。

十四、土壤基本概念

(一)土壤: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指土壤能够同时而且不断地供应和协调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和其他生活必需条件的能力。

(二)土壤的物理性质

1、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即土壤的砂粘性。

土壤质地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土壤通气、透水、供肥、保水、保湿、导热、耕性等因素的作用而实现的。

十五,土壤孔隙

供应水分和空气、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A、大孔隙[φ≥250um]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B、中等孔隙[φ≥50um]有排水功能。

C、小孔隙[φ=0.5-50um]有保水能力。

*十六,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除碳酸盐(CO32-、HCO3-)及二氧化碳以外的各种含碳化合物的总称。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评价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①有助于提高土温,增强土壤保水性;②促进土壤良好结构形成,增加土壤渗透性;③土壤有机质有较大表面积,有助于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④有机质矿化后释放和提供大量有效养分;⑤土壤有机质的很多低分子的酸类物质有调节作物生长的作用;⑥有机质与施入土壤的农药结合,协调农药的使用效果。

肥料三要素:N、P、K

十七,作物的生长发育

作物的生长:指植物细胞的增大与增多(分裂),是植物体或某一器官体积和质量增加的量变过程。

作物的生长使得植物体长高长大。可以通过长度、粗度、体积、质量等指标来测量。

作物的发育:作物从营养器官生长阶段转到生殖生长的质变过程。以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开始为界限。

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同时并进的。

十八,作物温光反应特性

1、概念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是指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特性。

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十九,作物生长的一般规律

1、作物生长的周期性

①生长大周期:作物的生长过程中,细胞、器官、整个植株的生长速度呈现初期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生长达到最高峰以后,开始逐渐减慢,以致生长完全停止,形成了“慢—快—慢”的规律,作物生长的这种规律,叫作物生长大周期,呈“S”型曲线。

②生长的昼夜周期:作物在生长季节中,生长活跃的器官一般具有白天生长慢、夜间生长快,呈现一定节奏的现象,称生长的昼夜周期。

如玉米拔节期夜间拔节声音频繁,白天少。

2、作物的再生现象

再生:当作物体失去某一部分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仍能逐渐恢复所失去的部分,再形成一个完整的新个体的现象,称再生。

如扦插繁殖、分根繁殖、再生稻等就是利用作物的再生能力。

3、作物生长的极性现象

极性:作物某一器官的上、下两端,在形态和生理上都有明显的差异,通常是上端生芽、下端生根,这种现象叫做极性。

用于扦插的柳树和月季的枝条,上端生长幼芽、下端生长根系,因此,生产上扦插枝条时,不能倒插

二十,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①同名器官之间的同伸关系如不同叶位的叶片同时伸长。

②异名器官之间的同伸关系如叶与茎或根,甚至叶与生殖器官之间的同时发生和生长。

水稻、小麦蘖叶同伸规律:主茎第n片叶出现时,第n-3个分蘖出现(可以作为排水晒田控蘖时间上的依据)。

计算

水稻移栽时基本苗数为50株/M,收获时要求250穗/M,问水稻主茎第几片叶出现时,开始排水晒田合适?(假设全是一级分蘖,每株分蘖数均匀一致,且其他条件均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需求)

(250-50)/50+3=7片

二十一,作物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相关性:作物各器官在生长过程中相互影响的关系,称相关性。

1.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

2 .地下部根供给地上部茎叶水分、无机盐,合成某些有机物质(烟草尼古丁)和激素供给地上部分;而地上部叶片为根系生长提供光合产物和维生素、生长素等生理活性物质。

*根冠比:是指地下部与地上部干物重之比。

通过采取适当栽培技术措施,调节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生长,使根冠比趋于合理,协调发展,达到“根深叶茂”、“本固枝荣”。

如蹲苗、果树修剪、移植前剪叶、伤根、生长调节剂应用、控肥等

二十二,顶端与分枝

顶端优势:作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

农业生产上的指导意义:

棉花打顶、蓖麻打顶都是为了解除顶端优势,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并减少落蕾落果现象的发生。

烟草打顶并采取抑芽措施,可使现有的叶片获得充足的营养。

大麻要获得纤维就应保持顶端优势,要获得种子就抑制顶端优势。

二十三,作物器官的生长发育

(一)种子

(1)种子,是指可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统称为种子。

(2)种子萌发的过程

①吸水膨胀水进入细胞后,有机物逐渐变成溶胶状态,种子慢慢膨胀。

②萌动种子吸水膨胀后,种皮变软,有利于胚芽、胚根突破。子叶(或胚乳)中贮藏物质在酶的作用下陆续分解转化成可溶性的物质并运送到胚部,供给胚部吸收利用,促使胚生长,胚细胞不断增多,体积也增大,最后顶破种皮,这过程称为萌动(露白)。萌动后,胚根首先突破种皮,伸入土中。

③发芽种子发芽是指种子萌动后,胚根与胚芽继续生长,当胚根的长度与种子长度相等,胚芽长度约为种子长度的1/2时,称种子发芽。

二十四,根

1、功能

(1)吸收功能根从土壤中吸收水、CO2和无机盐类。

(2)输导功能根吸收的水、CO2和无机盐类物质,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茎和叶,而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又经过茎和根部输送到根的各个部位。

(3)支持作用根系固着在土壤中,使茎、叶得以伸展,并能经受风雨和其他机械力量的袭击而不倾倒。

(4)合成功能根能制造某些氨基酸(根瘤固氮)、植物激素和生物碱[如烟草根部能合成尼古丁(烟碱)] 等。

(5)贮藏作用如甜菜块根能贮藏大量蔗糖、甘薯块根也有贮藏作用。

(6)分泌作用分泌有机酸

二十五、根瘤与菌根

。共生:是指土壤中微生物和作物生活在一起形成相互有利关系的现象。如根瘤和菌根。

(1)根瘤:

根瘤是根瘤菌引起的作物地下部分根系上的瘤状突起。在豆科作物中发现较多。

根瘤菌:具有固氮能力的短小杆菌(细菌)。根瘤菌供给大豆氨基酸,大豆供给根瘤菌糖类,二者互惠互利。

(2)菌根(mycorrhizae)

菌根是作物根与土壤中的真菌形成的共生体,如小麦、葱等作物均能与真菌共生。

二十六、根的变态

根的变态:在长期的生态适应过程中,某些作物根的形态与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给下一代的变化,这种现象称根的变态。

(1)贮藏根:贮藏大量的营养物质。

①肉质直根:由主根发育而成,如胡萝卜、萝卜、甜菜、人参。

②块根:由侧根和不定根发育而成,如甘薯

(2)气生根:生活在空气中的不定根。

①支持根:茎基部的节上发生的不定根,如玉米、高粱

②攀缘根:常春藤、凌霄花。

③呼吸根:垂直向上而进入空气的根,如水松、红松。

④寄生根(吸器):寄生于其他植物茎上而发育的不定根,如大豆菟丝子。

二十七、茎的类型、生长和分枝

(1)茎的类型

①直立茎:垂直向上生长,为普通形式。如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等。

②攀缘茎:如葡萄、豌豆、丝瓜、黄瓜。

③缠绕茎:缠绕于其他支柱物上升,牵牛、豆角

④葡匐茎:平卧在地面上蔓延生长,如草莓、甘薯。

(2)地下茎的变态

①根状茎:如芦苇,匍匐生长于土壤中,有顶芽和明显节与节间,有繁殖作用。

②块茎:如马铃薯、菊芋。

③球茎:如荸荠、芋。

④鳞茎:如洋葱、大蒜、百合。

二十八、叶的变态

(1)苞片和总苞片

(2)叶刺如仙人掌肉质茎上的刺。

(3)叶卷须豌豆羽状复叶先端的一些小叶片。

(4)叶状柄如台湾的相思树、猪毛菜、

(5)鳞叶

二十九、开花、授粉和受精

开花:当雌蕊和雄蕊发育成熟时,花被张开并使雌蕊、雄蕊露出花冠的过程。

授粉:雄蕊花粉囊散出的成熟花粉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1)自花授粉:具有自交亲和性的作物其自身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如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豌豆。

(2)异花授粉:一朵花的花粉落在另外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

①雌雄同株异位:如玉米、南瓜、黄瓜。

②雌雄异株:如大麻、苎麻。

③自交不亲和:如向日葵。

④雌雄花期不遇:如甜菜。

(3)常异花授粉:即可自交,又可异交,异交率5%-40%,如高粱、棉花、蚕豆。

受精:雌花授粉后,雌雄性细胞(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融合的过程。

三十、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1、选育高光合效率的品种选育群体水平上的碳化能力强的品种。

2、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通过适当提高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和延长叶面积持续时间LAD来实现。

叶面积指数(LAI):指作物的总绿叶面积与该作物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3、降低呼吸消耗低氧、昼夜温差大、高二氧化碳、化学药剂处理等措施均能抑制呼吸。

4、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

(1)复种与间作、套种,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面积。

(2)合理密植,长时间并较稳定地保持最适宜叶面积指数。

(3)选育合理株型和叶型,群体上、下层都有较好光照条件。

(4)改善水肥条件,培育健壮群体,增强群体光合能力。

(5)增加田间CO2浓度,增强光合作用。

(6)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①生长延缓剂,②生长促进剂。

光能利用率:一定土地面积上,光合产物中贮荐的能量占照射到该土地上太阳辐射能的百分率三十一、源库流理论、之间的关系。

(1)源是产量库形成和充实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库是源制造的同化产物贮藏场所,流是源形成的同化产物向库运输和分配的通道。

(2)库对源的光合性能具有明显的反馈作用。

(3)库、源的大小及其活性对流的方向、速率、数量都有明显影响,起着“拉力”和“推动”的作用。

(4)源、流、库三者是决定产量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它们在代谢活动和产量形成中构成统一的整体,只有“源足、库大、流畅”,而且三者协调发展,才能获得高产。特别是源、库的发展及其平衡状况往往支配着产量的关键因素。

(5)源、库器官的功能是相对的,有时同一器官兼有双重作用。

(6)一般来说,新生的库(幼嫩和代谢旺盛的器官)竞争同化物分配得较多。

(7)距离源越近的库,分配得到的同化物就越多,遵循“就近运输”的原则。

三十二,源、库、流理论

1、基本概念

①源是指光合产物供给源或代谢源,是制造和提供养料的器官。主要指叶片、茎为主体的全部营养

器官。源是产量库形成和充实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要求“源要充足”。

②库是指光合产物储藏库或代谢库,是储藏、利用或消耗有机物的器官,如子粒、花果、幼叶、根

系(甘薯)等。库的容积大小、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影响作物产量的高低。要求“库要足够大”;

③流是指光合产物的转运和分配的输导系统,是叶、鞘、茎的维管系统。维管系统的发育状况和长

度,影响同化产物运转速度和质量,也影响同化产物向不同库分配。要求“流要畅通”。

因此,源足、库大、流畅是作物高产的基本要求。

三十三,作物种植制度

作物种植制度: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结构及在空间(地域或地块)对时间(季节、年代)上的安排。

三十四,作物布局

作物布局:指一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的空间配置及其结构。它是从宏观上、整体上、技术上科学地解决了种什么、种多少和二)

三十五,间作混作套种

间作指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若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如米麦间作、米豆间作、米菇间作、米药间作等。

种在哪里的问题。

混作

混作:在同一地块上不分行地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主作物一般成行种植,副作物则可能呈不规则(满天星)或规则(串带)分布于主作物行内

间作与混作区别:相同之处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田间构成复合群体,都是充分利用株间。

不同处是具体形式不同,间作是主作物(生产第一目的) 、副作物(生产第二目的)各自单独成行种植,而混作中的副作物不成行种植,分布于主作物之间。

套种

套种在前茬作物生育后期或收获之前,在其行间播种或栽植另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套种。

套种的两种作物在田间既有构成复合群体共同生长时期,又有两种作物分别单独生长时期,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

小麦:4月初播种----------------------6月末、7月初收获

大豆:4月末、5月初播种--------------------10月初收获

小麦套种大豆

三十六、间作、混作和套作的生产意义

(一)充分利用资源,增加产量

自然资源上,合理间作、混作和套作比单作更能充分利用时间、太阳能、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弥补了单作的不足,提高单产。

社会资源上,实行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充分利用多余劳动力,扩大物资投入,集约化生产,提高单产。

(二)增效

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利用和发挥作物间的有利关系,减少投入,多产出。

(三)稳产保收

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够利用复合群体内的作物不同特性,增强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四)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间混套作中有豆科和饲草作物的参与,可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的含量。

(五)协调作物争地矛盾

间混套作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粮食作物与其他作物间的争地矛盾,促进多种作物全面发展。

三十七,充分发挥边行优势

边行优势:是指边行由于通风透光好,根系吸收养分、水分的能力强,其生育状况和产量优于相邻内行的现象。二)选择适宜的品种

①间(混)作时,矮位作物应选择耐荫、早熟品种;

②套作时,前茬作物应选择株矮、抗倒伏,叶片上举的早熟、中熟品种,以减少前茬作物对套种的后茬作物遮阴程度和遮阴时间;

三十八,连作的危害

1.化学的原因

连作造成土壤化学性质发生改变,而对作物生长不利,主要营养物质的偏耗和有毒物质的积累。

2.物理学的原因

某些作物的长期连作,会导致土壤物理性状显著恶化,不利同种作物的生长,如甜菜、向日葵吸水量较多,土壤板结;双季稻会加剧土壤通气不良。

3.生物学原因

作物连作造成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

某些专一性病虫害蔓延加剧,

土壤微生物种群、土壤酶活性发生变化

三十九,耕翻

耕翻(又称犁地、翻地):用有壁犁进行耕地,铲切入土壤成土垡,并借犁壁使土垡上升、翻转而后抛入犁沟中的作业,翻转的同时,由于犁壁呈曲面状态,使土垡逐渐散碎,最终呈松散的覆瓦状。

(一)耕翻

耕翻(又称犁地、翻地):用有壁犁进行耕地,铲切入土壤成土垡,并借犁壁使土垡上升、翻转而后抛入犁沟中的作业,翻转的同时,由于犁壁呈曲面状态,使土垡逐渐散碎,最终呈松散的覆瓦状。

3、耕翻的基本特点

①作业后,地面洁净。

②土壤熟化成度增高,有效养分增加。

③作业成本高。

④土壤有机物质消耗快,降低土壤潜在肥力。

⑤耕翻作业既能改造土壤,也能破坏土壤结构。

⑥地表裸露、疏松,风蚀、水蚀严重。

一)耙地

①耙地时间:收获后(耙茬)、耕翻后。

②耙地作用:疏松表土,耙碎土块;

破除板结,透气保墒;

平整地面,便于机械化作业;

耙混肥料;

耙碎根茬,消除杂草,覆盖种子。

③耙地工具:有圆盘耙、缺口耙、钉齿耙、振动耙。

四十,种子播种前处理

1、清选

目的:保证用优良种子播种。

要求:纯度在98%以上,净度在98%以上。

方法:筛选、风选、比重选。

2、晒种

(1)时间:在播种前的1—2天进行

(2)好处:①促使种子后熟,打破休眠;

②增强种子的酶活性,提高种子发芽率;

③水分、生长发育一致,提高整齐度;

④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毒作用

(3)要求:要摊薄层,加快晒种进程;要勤翻,防止暴晒。

3、种子消毒

①药剂浸种

用0.01%灭恶灵浸种5—7天,防治水稻恶苗病;

用0.01%“402”药液浸种48小时,防治水稻稻瘟病、恶苗病

用100—200mg/l浓度的矮壮素浸种18—20小时,可使棉花健

壮早发。

②药剂拌种药剂有:

杀菌剂:福美双、多菌灵、粉锈宁、克菌丹、托布津。

杀虫剂:呋喃丹、氧化乐果、辛硫磷。

③种子包衣集农药拌种、施肥等措施于一体,有时还包含生长调节剂。

四十一,播种期

1、适时播种

好处:

(1)保证种子萌发需要的生态条件;

(2)有利于作物一生的生长发育,及时成熟;

(3)为后茬作物适时播种创造有利条件,全年增产。

2、播种期分为:春播、夏播、秋播、冬播

四十二,播种方法

1、撒播:将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地面,然后覆土镇压的播种方法。

①适合对象:土质粘重,整地粗放,新开地,绿肥作物和播种密度较大,种子籽粒较小的育苗地。

②优点:省工、省时、操作简单;作物在苗期对光和地力利用率高。

③缺点:种子在一定面积内分布不均;无行间间隔,不利于中耕、除草、施肥、防治病虫等田间作业;密度大时,群体难以控制,通风透光较差,易倒伏;浪费种子。

3、穴播(点播):在行内按一定距离挖坑并播下数粒种子的播种方法。

①优点:能保证密度,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用种子量少,便于集中施肥。

②缺点:费工、费时。

③适合对象:大粒稀植作物,如玉米、蚕豆、甜菜、向日葵、蓖麻等作物。

4、精细(量)播种:精细整地,为种子提供良好的发芽条件,利用精细播种机,按照人们对株行距的要求,播种单粒种子的播种方式。

优点:省去间苗环节,达到苗全、苗壮和节约种子。

缺点:成本高

四十三、养分作用规律

1、最少养分率

2、报酬递减率

*2、有机肥料作用:

①为土壤中的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养分释放缓慢,肥效稳而长。

③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能够提高土壤的磷、

钾、钙、硅的有效性。

④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

⑤提高土壤肥力。

⑥适合各种作物和土壤施入。

四十四,无机肥料(化学肥料)

1、氮肥

①铵态氮肥:包括液态氨(氨水)、碳酸氢铵、

硫酸铵、氯化铵等。

②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铵、硝酸钙等。

③酰胺态氮肥:包括尿素CO(NH2)2

2、磷肥

磷肥的原料是磷矿石。磷肥的种类有:

①水溶性磷肥:主要化学成分为磷酸二氢盐(如普通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

②弱酸溶性磷肥:主要化学成分是磷酸氢钙。

③难溶性磷肥:如磷矿粉。

3、钾肥

钾肥主要品种是氯化钾、硫酸钾

5、叶面施肥注意事项※

①施用量:一次施用量不能太多。

②时期:作物生长中后期,苗期一般因为叶片不繁茂,而不宜施用。

③时间:雨天不宜施用,应在晴天露水初干时进行。

④浓度:肥料溶液浓度不能太高,尿素0.5%--1.0%,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0.2%--0.5%,硼酸为0.1%-5%;钼酸铵为0.02%-0.05%;硫酸锌为0.05%-0.2%,硫酸铵为0.2%-0.3% 。

⑤部位:生理活动旺盛的新叶上。

⑥标准:叶片上下表面湿润均匀,不成水滴下落为宜。

⑦改进措施:加入粘附剂,增加附着力;与农药混和喷施,省工、省时。

需水临界期:在作物全生育期中对水分匮缺最敏感、需水最迫切以至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大多数作物的需水临界期均在生殖器官发育至开花期。

四十五,种子属性

1、对于种植业:种子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2、对于种子业:是特殊商品

3、对于植物本身: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4、从遗传学角度: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品种特点

1品质是经济上的类别

2品种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3品种的适应性有地区性,并要求一定栽培方法

4品种的利用有时间性

5品种特征性具有一致性

种子寿命:指种子生活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的期限。

种子活力:是指种子能够萌发并使幼苗具有迅速健壮生长的能力。

单交种定义:用两个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种,即自交系A×自交系B 。

四十六,种子的作用(可看可不看)

(1)种子是种植业增产的内因

(2)种子是植物生命之源

(3)种子是作物遗传改良成果的载体

四十七,优良品种的特点

(1)丰产量,(产量高)

(2)稳产性,(抗逆性强)

(3)优质性,(品质优良)

(4)早熟性(安全成熟)

(5)广适性(适应地区广)、

四十八,作物病害的种类

1.非侵染性病害:是指由不良环境引起的生长不协调和不正常的现象。它是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它们互不传染,但它却为侵染性病害的侵入创造了条件。

2.侵染性病害: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侵染所引起的病害。这些病原微生物寄生在植物体内,能够侵染、繁殖和传播. 一般常说的植物病害大多数就是指侵染性病害。

区别:引起原因不同,侵染性病害:油病原菌引起,寄生,能传播非侵染性病害:不能传播、传染,体内不能寄生

四十九,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利用农业上的耕作和栽培管理措施以减轻植物病害的过程,称农业防治。

1.农业防治的防病作用:

(1)切断病害循环,使病程或病害循环在某一阶段或环节终止,不能进一步发展。

(2)创造和改善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提高植物的生活力,以保持和增强植物的抗病性。

(3)创造对病原物生长、繁殖和侵染不利的环境条件,以减少和消灭菌源、减少侵染、延缓病害发展速度和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五十.农业防治措施有:

(1)建立无病留种地,培育无病种苗

对于一些主要通过种苗携带并传播的病原物具有很高防治效果。如小麦腥黑穗病和散穗病、马铃薯晚疫病(茎尖组织培养法获得脱毒种苗)。

(2)轮作

轮作主要是针对那些因连作而逐年加重的植物病害,即所谓的“土传病害”。如谷子白发病、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等。

轮作的防病原理:①饥饿作用,②轮作植物根围分泌物的杀菌作用,③轮作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增加,不利于病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④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增强植物的抗病性。

(3)搞好田园卫生

对于越冬和越夏的病原物,采取拔除中心病株,清除和处理好遗留田间的病残组织、清洗各种接触过病原物的农具、清洁农产品的贮藏窖、不使用带病菌的肥料及清除田间的杂草寄主等措施。

(4)改进耕作方式

合理改变耕作制度或管理方式,从而改变农田生态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某些病害的发展。如白菜改平畦移栽为高垄直播,避免伤根,白菜软腐病有所减轻;水稻改串灌为单排单灌,减轻水稻纹枯病发病程度。

(5)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栽培管理是最重要、最经常采用的农业防治措施。其作用有两个方面:

①改善作物生长发育的条件,提高它的生活力,增强它的抗病性。

②创造不利病原物生长发育和侵染的环境条件,以抑制或直接消灭病原物。

加强栽培管理的内容:

调节播种期、精耕细作、提高播种质量;及时中耕、整枝打杈、合理修剪、合理的肥水管理;精收细打、安全贮运等。

五十一,化学防治

1.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见效快、效率高、操作简便、不受地区环境条件的限制。

缺点(局限性):

①药剂、药械和人力的经费开支较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②杀菌剂的种类较少,而且多数为保护性的药剂,缺乏效率高的内吸性的治疗剂。

③使用内吸杀菌剂容易激发病菌产生耐药性,降低药剂的防治效果。

④化学药剂主要用于防治真菌病害,杀细菌剂种类少,还没有防治病毒病害的化学药剂。

⑤使用选择性的杀菌剂防治某一种主要病害,可能引起另一种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

⑥化学药剂使用不当时,不但使植物发生药害,还可能引起人、畜中毒,造成公害、杀伤有益微生物,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06-02 09:14:50 一、单选题 1. (5分) 在我国一般以年均温度()℃以下为一年一熟区。 ? A. 8 ? B. 16-18 ? C. 8-12 ? D. 12-16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7.3 复种的概念、作用、效益原理及技术 2. (5分) 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同一作物或同一复种方式,称为()。 ? A. 连作 ? B. 间作 ? C. 轮作 ? D. 套作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7.5 轮作与连作概念、生产意义及连作技术 3. (5分) 在作物生产智能化的技术体系中,()是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

? A. 农业专家系统 ? B. 农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技术 ? C. 数据库技术 ? D. 遥感技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8.4 作物生产智能化含义及技术体系4. (5分) 双子叶植物的叶片不包括()。 ? A. 叶舌 ? B. 托叶 ? C. 叶柄 ? D. 叶片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1 作物器官的生长发育及生长发育特性5. (5分) 在作物生长期内施入的肥料为()。 ? A. 追肥 ? B. 基肥 ? C. 面肥 ? D. 种肥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6.5 施肥的基本原则、影响因素及施肥技术 二、多选题 1. (5分) 害虫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具体说来,主要哪些防治方法?() ? A. 植物检疫 ? B. 生物防治 ? C. 化学防治 ? D. 农业防治 ? E. 物理机械防治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6.6 杂草、病虫的危害和防治及化学调控技术 2. (5分) 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有()。 ? A. 环境因素 ? B. 栽培因素 ? C. 病虫害 ? D. 遗传因素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3 作物产品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农学概论知识点整理(杨文钰版)

农学概论 一、绪论 1.农学:研究作物生产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2.农学的性质:○1农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2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3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3.农学的特点:○1系统的复杂性;○2技术的实用性;○3生产的连续性;○4生长的规律性;○5明显的季节性;○6严格的地域性 4.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1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3出口的重要物质;○4农业的基础产业;○5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5.我国古代的农学思想(“天人相参”或“三才”理论为基本精神)和农作物生产技术特征(精耕细作)。 6.世界作物生产概况:作物总产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高,而单产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因素:○1品种改良;○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3节水技术;○4设施栽培;○5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6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7.我国作物生产概况:我国作物生产的迅速发展,主要归功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与世界作物生产的发展相比,不同的特点:○1作物品种的改良;○2间作、套作多熟制种植技术;○3作物栽培技术;○4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5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 8.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1生产率目标;○2可持续性目标;○3营养安全目标;○4经济高效目标 9.作物生产发展的途径:○1建设高产农田;○2改革种植制度;○3普及优良品种;○4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1.研究作物起源的意义:○1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2了解起源地的气候生态情况,分析作物特定的生态适应性,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3有助于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2.农作物起源:水稻、小麦、大豆、油菜—中国日本起源中心;玉米、甘蔗、棉花—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南美洲中心 3.作物生物学特性分类 按感温特性喜温作物;耐寒(喜凉)作物 按对光周期反应特性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定日照作物 按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C3作物;C4作物;CAM(景天科酸代谢)作物 4.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蛋白质和淀粉比例最符合人类需要(1:6~7) 豆类作物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薯芋类作物主要成分为淀粉(大多要求土壤深厚,通透性好,对钾肥需要量大) 经济作物纤维作物品质是根据纤维细胞的长度、细度、拉力、强度、弹性、色泽、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来衡量

体育概论试题及答案

体育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体育发展战略: 2、体育管理科学化: 3、体育教学 4、游戏的概念: 5、人文体育观的概念 三、简答题 1、体育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有哪些作用? 2、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的关系要注意哪四个方面? 四:论述题 1、从体育课的组织工作、课的密度和负荷量以及培养学生自我体育 锻炼等方面,论述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 2、论述如何对动作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价? 答案 二、名词解释 1、体育发展战略:是指根据体育发展规律,结合体育内部外部和国际国内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对未来一个时期体育发展的知道思想、方针、任务和布局等进行的全局年和高层次的谋划。 2、体育管理科学化:是要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遵行管理的基本规律,提高体育管理效率和综合效益。 3、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4、游戏的概念:是指有一定的情节,遵循特定规律和组织形式的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身体活动。 5、人文体育观的概念:主要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怀,回到以人为本的体育的世界。 三、简答题 1、体育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有哪些作用? (1)健身活动可以培养劳动力: (2)健身活动可以发展劳动力:减少因病旷工,提高生产率。(3)健身活动可以保护劳动力: 第一:降低发病率:第二:可以减少工伤事故:第三:可以防止

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4)健身活动可以延长人的劳动寿命: (5)健身活动可以“修理”劳动力 (6)健身活动可以“恢复”劳动力: 2、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的关系要注意哪四个方面? (1)体育的发展受政治的制约。 (2)体育是具有多功能的复杂结构。 (3)努力寻找体育为政治服务的恰当方式和方法。 (4)对于“体育为政治服务”口号的正确认识。 四:论述题 1、从体育课的组织工作、课的密度和负荷量以及培养学生自我体育 锻炼等方面,论述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 (1)解决编班分组问题:(2)掌握分组教学的形式:(3)认真执行教学常规,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4)课的密度和课的负荷了解:(5)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的理解:学生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组成:认识能力、运用、调控制能力和自治能力。 2、论述如何对动作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价?P187 1、动作的准确性。 2、动作的协调性。 3、动作的力度。 4、动作的经济性。 5、动作的弹性。 1、《体育概论》 (1)、科学性(2)、民族传统习惯(3)、力争与国际用语相一致 2、现代竞技运动的特点 (1)、竞技运动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它总包含着身体的努力(包括体力和智力) (2)、竞技运动的竞赛具有国际性 (3)、竞技运动的竞赛结果被社会乃至世界所承认 (4)、参加竞技运动的人,往往代表一个组织或团体 (5)、竞技运动活动的目的是讲究功利的 3、广义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4、狭义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5、竞技体育——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

2016年农学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1~3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9-20 13:18:34 一、单选题 1. (5分) 杂交后代再与亲本之一杂交,称为()。 ? A. 单交 ? B. 回交 ? C. 顶交 ? D. 复交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2 作物的育种目标与选择方法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2. (5分) 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 A. 收获指数 ? B. 叶龄指数 ? C. 叶面积指数

? D. 复种指数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7.3 复种的概念、作用、效益原理及技术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5分) 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性被称为()。 ? A. 温度日照反应特性 ? B. 光照反应特性 ? C. 温度反应特性 ? D. 温光反应特性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1 作物器官的生长发育及生长发育特性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4. (5分)

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个。 ? A. 14 ? B. 12 ? C. 13 ? D. 15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 作物的起源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5. (5分) 小麦属于()。 ? A. 高温长日作物 ? B. 低温长日作物 ? C. 低温短日作物 ? D. 高温短日作物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1 作物器官的生长发育及生长发育特性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二、多选题 1. (5分) 以下属四碳植物的为()。 ? A. 水稻 ? B. 小麦 ? C. 高粱 ? D. 玉米 ? E. 甘蔗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2.2 作物的分类方法 展开解析 答案C,D,E 解析 2. (5分) 作物生产设施化的意义包括()。 ? A. 增强环境控制能力

农学概论考试整理

一、名词解释 农学:是指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广义) 资源:泛指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和能量的基础。 种植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作物生产所需的全部物质要素和信息。 (二选一) 光补偿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渐渐增加,等达到某一速率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达到平衡,净光合速率等于零,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随着光照强度的进一步增加,光合速率逐渐上升,当达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便不再因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二选一) 积温:指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昼夜温度的总和。 无霜期:指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到秋季最早的一次霜冻出现时其间的一段时间。 冷害:又称寒害,是指作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的一种现象。 冻害:是指作物遇到低于零度的低温,组织体内发生冰冻而引起伤害的现象。 霜害:主要有黑霜和白霜两种,当温度下降到零度或者零度以下时,如果空气干燥,温度降低未形成霜,而使作物受害的称为黑霜,如果在降温过程中形成了霜,则称为白霜。 (四选一) 土壤干旱:指土壤中缺乏作物可利用的有效水儿造成的干旱,其对作物的危害极大。 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经济产量:指作物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二选一) 作物产品品质:指人类所需要的作物的目标产品的品质,即产品达到某种用途的需求的适宜程度。 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作物植株或器官从小到大、由轻到重的不可逆的数量增长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少耕法:指减少不必要的耕作次数或耕作面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的一种耕作方法。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 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3.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4.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5.* 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 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4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4 交卷时间:2016-08-09 15:06:33 一、单选题 1. (5分) 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种。 ? A. 14 ? B. 18 ? C. 16 ? D. 12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3.6 营养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2. (5分) 净种子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为()。

? A. 千粒重 ? B. 发芽率 ? C. 发芽势 ? D. 种子净度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3 引种、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5分) 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粮食作物中居()。? A. 第三位 ? B. 第四位 ? C. 第二位 ? D. 第一位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2 作物的分类方法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生产上所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九二0”,其学名叫()。 ? A. 赤霉酸(GA3) ? B. 吲哚乙酸(IAA) ? C. 2,4—D ? D. 萘乙酸(NAA)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6.6 杂草、病虫的危害和防治及化学调控技术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5. (5分) 一个地区能否复种,除了具备一定的热量条件,还要满足一定的水分条件,一般而言,大于()mm可以实现多种作物的一年两熟或三熟。

? A. 900 ? B. 600 ? C. 1000 ? D. 800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7.3 复种的概念、作用、效益原理及技术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二、多选题 1. (5分) 以下属非侵染性病害的有()。 ? A. 干旱 ? B. 高温灼烧 ? C. 线虫危害 ? D. 营养失调 ? E. 低温冻害 纠错

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 1.1农学的基本概念 农业: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来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没有农业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对象:动植物和微生物 农业生产的本质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密切结合的一个物质生产的过程。 广义的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农业的主体是种植业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人类生活姿料的重要来源。“民以食为天”【制糖、卷烟、造纸、食品等】 2、エ业原料的重要来源40%工业原料、70%轻T工业原料来源于农业生产 3、出ロ创汇的重要物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仍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之 4、农业的基础产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依赖于种植业的发展。 5、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实现作物生产的现代化、科学化和产业化。 1.2农业的发展历程 世界农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等阶段。 我国农业发生最早的地区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世界农业主要发生在中东、中美(玛雅文明)、南美(印加文化)等区域。 撂荒制:刀耕火种后不耕翻,土地板结,杂草丛生,人们不断丢弃原有耕地并重新开垦的耕作制度 撂荒土地自然恢复,重新开垦需5-7年,人类年年迁徒。 西方起源于希腊奴隶社会时期 中国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 进入古代农业的标志:铁制工具的大量使用古代农业,亦称为传统农业 古代农业时间跨度:铁器工具大量使用-19世纪中叶时期 耕作制度由原始烧垦制一轮作制,精耕细作方法。 近代农业时间跨度: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以二次世界大战为界,时间约为100年 近代农业可看作现代农业的阶段

体育概论试题及答案

体育概论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体育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体育发展战略: 2、体育管理科学化: 3、体育教学 4、游戏的概念: 5、人文体育观的概念 三、简答题 1、体育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有哪些作用? 2、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的关系要注意哪四个方面? 四:论述题 1、从体育课的组织工作、课的密度和负荷量以及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等方面,论 述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 2、论述如何对动作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价? 答案 二、名词解释 1、体育发展战略:是指根据体育发展规律,结合体育内部外部和国际国内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对未来一个时期体育发展的知道思想、方针、任务和布局等进行的全局年和高层次的谋划。 2、体育管理科学化:是要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遵行管理的基本规律,提高体育管理效率和综合效益。 3、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4、游戏的概念:是指有一定的情节,遵循特定规律和组织形式的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身体活动。 5、人文体育观的概念:主要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怀,回到以人为本的体育的世界。 三、简答题 1、体育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有哪些作用? (1)健身活动可以培养劳动力: (2)健身活动可以发展劳动力:减少因病旷工,提高生产率。 (3)健身活动可以保护劳动力: 第一:降低发病率:第二:可以减少工伤事故:第三:可以防止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4)健身活动可以延长人的劳动寿命: (5)健身活动可以“修理”劳动力 (6)健身活动可以“恢复”劳动力: 2、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的关系要注意哪四个方面? (1)体育的发展受政治的制约。 (2)体育是具有多功能的复杂结构。 (3)努力寻找体育为政治服务的恰当方式和方法。 (4)对于“体育为政治服务”口号的正确认识。 四:论述题

农学概论考试重点

农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农业的概念:指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产品的生产部门。 (三)农业发展阶段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农业生产的实质:人类通过社会劳动,利用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供给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特性和规律 1.生物性和社会性 2.地域性和季节性 3.生产的连续性 4.资源的分散性 5.经营的综合性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作物 (二)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粮食作物:①禾谷作物②豆类作物③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①纤维作物②油类作物③糖类作物④嗜好类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三.作物生态特性分类 1.根据温度要求 ①喜凉作物:温度三积点0-5摄氏度;12-18摄氏度;26-30摄氏度 ——喜凉耐寒:黑麦、冬小麦(秋播)、冬大麦、青稞 ——喜凉耐霜:油菜、豌豆、大麻、向日葵(中耕)、胡萝卜、芥菜、菠菜、大白菜、春小麦、春大麦以及饲料绿肥(箭舌豌豆、毛苕子、草木樨) ②喜温作物:温度三积点10摄氏度;20-25摄氏度;30-35摄氏度 ——喜凉:大豆、谷子、甜菜、红麻、亚麻、马铃薯、荞麦 ——温暖:适宜暖度25-30摄氏度,水稻(密植),玉米,棉花(密植干燥)、甘薯、芝麻、蓖麻 ——耐热(>35摄氏度)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瓜类 2.根据光照要求 ①长日照作物(>12)小麦、大麦、燕麦、黑麦、苜蓿、三叶草、油菜、萝卜、白菜、甜菜 ②短日照(<12):大豆、棉花、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甘薯 ③中日照:荞麦、豌豆、番茄、黄瓜、菜豆、四季豆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共5道小题、每题5分) 1. 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5分) ? A. 发芽势 ? B. 种子纯度 ? C. 发芽率 ? D. 种子净度 2. 一复合肥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 (5分) ? A. CO220%、H2O10%、O210% ? B. N20%、P10%、K10% ? C. N20%、P2O510%、K2O10% ? D. C20%、H10%、O210% 3. 在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5分) ? A. 间作 ? B. 混作 ? C. 轮作 ? D. 套作 4.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5分)

? B. 1/5 ? C. 1/10 ? D. 1/4 5. 土壤是由固体(相)、液体(相)和气体(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中,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约占土壤组成的()。 (5分) ? A. 40% ? B. 50% ? C. 60% ? D. 30% 二、多选题(共5道小题、每题5分) 1. 种子处理包括哪些方法?() (5分) ? A. 种子包衣 ? B. 浸种催芽 ? C. 药剂拌种 ? D. 浸种 ? E. 晒种 2. 土壤有机质包括()。 (5分) ? A. 铁 ? B. 纤维素 ? C. 镁 ? D. 淀粉

3. 杂草的生物学特点有()。 (5分) ? A. 种子生命力强、寿命长 ? B. 生长繁茂 ? C. 适应性强 ? D. 拟态性强 4.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而复杂的现象,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5分) ? A. 优质 ? B. 抗逆性强 ? C. 产量高 ? D. 生长势强 ? E. 适应范围广 5. 我国油菜种植优势区域包括()。 (5分) ? A. 长江下游优势区 ? B. 长江上游优势区 ? C. 北方油菜优势区 ? D. 长江中游优势区 三、判断(共10道小题、每题5分) 1. 种子发芽要求水分、温度和空气三个因素的适度配合,三者缺一不可。()(5分)

浙大《农学概论》在线作业

1. 中国的谷类作物占其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以上。 A. 4/5 B. 3/4 C. 2/3 D. 1/2 2.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A. 1/10 B. 1/6 C. 1/5 D. 1/4 3. 在作物生产智能化的技术体系中,()是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 A. 遥感技术 B. 数据库技术 C. 农业专家系统 D. 农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技术 4. 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 )个。 A. 12 B. 13 C. 14 D. 15 5. 根据我国历史资料记载,自公元前707年至1935年,我国蝗虫灾害平均每()年发生一次。 A. 2 B. 3 C. 4 D. 5 6. 在我国一般以年均温度()℃以下为一年一熟区。 A. 8 B. 8-12 C. 12-16 D. 16-18 7. ()肥有称农家肥,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存的自然肥料的总称。 A. 有机肥 B. 无机肥 C. 微生物肥 D. 液态肥

8. 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种。 A. 12 B. 14 C. 16 D. 18 9. 50年来,我国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了()%,其中,经济作物如糖料、油料、烤烟、蔬菜等播种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A. 10.7 B. 11.7 C. 12.7 D. 14.7 10. 世界上已耕地面积约有14亿多公顷,还有()%的可耕地有待开发,潜力很大。 A. 10.6 B. 11.6 C. 12.7 D. 14.7 11. 作物吸收养分最适温度因作物而异,水稻的最适温度是()℃左右。 A. 20 B. 25 C. 30 D. 35 12. 粮食作物中生产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谷物占世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 A. 5/6 B. 4/5 C. 3/4 D. 2/3 13. 禾谷类作物属于以收获()为目的的作物。 A. 营养器官 B. 种子 C. 根茎 D. 茎叶 14. 土壤是由固体(相)、液体(相)和气体(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中,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约占土壤组成的()。 A. 60% B. 50% C. 40% D. 30%

体育概论试题及答案

体育概论试题及答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体育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体育发展战略: 2、体育管理科学化: 3、体育教学 4、游戏的概念: 5、人文体育观的概念 三、简答题 1、体育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有哪些作用 2、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的关系要注意哪四个方面 四:论述题 1、从体育课的组织工作、课的密度和负荷量以及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等方 面,论述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 2、论述如何对动作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价 答案 二、名词解释 1、体育发展战略:是指根据体育发展规律,结合体育内部外部和国际国内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对未来一个时期体育发展的知道思想、方针、任务和布局等进行的全局年和高层次的谋划。 2、体育管理科学化:是要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遵行管理的基本规律,提高体育管理效率和综合效益。 3、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4、游戏的概念:是指有一定的情节,遵循特定规律和组织形式的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身体活动。 5、人文体育观的概念:主要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怀,回到以人为本的体育的世界。 三、简答题 1、体育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有哪些作用 (1)健身活动可以培养劳动力: (2)健身活动可以发展劳动力:减少因病旷工,提高生产率。 (3)健身活动可以保护劳动力: 第一:降低发病率:第二:可以减少工伤事故:第三:可以防止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4)健身活动可以延长人的劳动寿命: (5)健身活动可以“修理”劳动力

(6)健身活动可以“恢复”劳动力: 2、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的关系要注意哪四个方面 (1)体育的发展受政治的制约。 (2)体育是具有多功能的复杂结构。 (3)努力寻找体育为政治服务的恰当方式和方法。 (4)对于“体育为政治服务”口号的正确认识。 四:论述题 1、从体育课的组织工作、课的密度和负荷量以及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等方 面,论述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 (1)解决编班分组问题:(2)掌握分组教学的形式:(3)认真执行教学常规,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4)课的密度和课的负荷了解:(5)体育课中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的理解:学生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组成:认识能力、运用、调控制能力和自治能力。 2、论述如何对动作质量与效果进行评价P187 1、动作的准确性。 2、动作的协调性。 3、动作的力度。 4、动作的经济性。 5、动作的弹性。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 基因起源中心有(A)个。 A 12 B 13 C 14 D 15 2.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B )。 A种子净度B种子纯度 C发芽势 D发芽率 3.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和单株成穗数决定,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株 数,( A )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 A分蘖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开花期 4.农学的研究对象是(A)。 A大田作物 B.农业 C种植业 D园艺作物 5.农学是于(C)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 A 17 B 18 C 19 D 20 6.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C )种。 A 12 B 14 C 16 D 18 7.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D)。 A叶面积指数 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D复种指数 8.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A)。 A萎蔫系数 B田间持水量 C毛细管悬着水消失 D蒸腾系数 9.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A大豆B玉米C茄子 D马铃薯 10.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A大豆B油菜C黄麻 D烟草 11.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C)。 A花生 B水稻 C青稞D烟草 12.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D )。 A油菜B大豆C棉花D玉米 13.小麦属于( A )。 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 C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 14.小麦需水临界期在(B)。 A拔节期B孕穗至抽穗期 C灌浆期 D成熟期 ..

15.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A)。 A双亲一般合力要高B双亲产量都要高 C双亲长期要接近 D以上全不对 16.要取得引种成功必须(C)。 A.同纬度间 B同海拔高度 C同纬度、同海拔高度D无纬度和海拔高度限制 17.一复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B)。 A N2 0%、P 10%、K 10% B N2 0%、P2O5 10%、K2O 10% C C 20%、H 10%、O2 10% D CO2 20%、H2O 10%、O2 10% 18.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D)。 A间作 B混作 C复种D套作 19.种子真正成熟的含义是(D)。 A形态和生理均未成熟 B生理成熟,形态未成熟 C形态成熟,生理未成熟D形态和生理均成熟 20.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性被称为(C)。 A温度反应特性 B光照反应特性 C温光反应特性 D温度日照反应特性 21.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粮食作物中居(D)。 A第四位 B第一位 C第三位D第二位 22.生产上所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九二0”,其学名叫(C)。 A 2,4-D B萘乙酸(NAA) C赤霉酸(GA3) D吲哚乙酸(IAA) 23.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 B ) A旱灾B冷害 C冻害 D涝灾 24.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原生质含水量在( D )以上才能保持代活动正 常进行 A 80%-90% B 50%-60% C 60%-70% D 70%-80% 25.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C ) A 1/6 B 1/5 C 1/4 D 1/10 26.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是( A ) A美国 B印度 C中国 D巴西 27.诱变育种在诱变处理后从哪一代开始选择( B ) A M1代 B M2代 C M3代 D以上全不对 ..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 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广义: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 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 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答: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 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 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7) 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名词解释 1.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 答: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答: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 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 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 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 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 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 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论述分析题 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答: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同一作物在相对一致的自然生态范围的不同地域的栽培历史的长短和种植规模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变化。 2.试述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 答: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包括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 名词解释 1、作物的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2、作物的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形成。 3、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4、生殖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5、作物生育期:在作物声场实践中,把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 6、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7、作物的温光反应: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征。 8、顶端优势:作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 9、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10、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11、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 12、经济系数: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3、生物产量: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总量,一般不包括根。 14、经济产量:指所收获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 15、光合作用: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光的照射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类,并释放氧的复杂过程。 16、作物群体: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 17、源:制造营养并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部位。 18、库:消耗利用或储藏营养的接受部位或器官。 19、光能利用率:把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20、作物品质:指作物生产中目标产品的质量,具体包括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农学概论教学大纲1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非农学专业生物类) 2005-11-14点击: 574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 农业概论其内容具有综合性、宏观性、战略性、应用性的特点,可作为高等农业院校非农学专业的公共选修基础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从宏观上对基础农业有一个较全面地、系统地认识和了解。 3.适应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植保、园艺、农机、资环、林学、葡萄酒等非农专业。 4.学时与学分: 36个学时,2个学分 5.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植物生态学》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含教材名,主编,出版社,出版年份) 推荐教材: 《农业概论》,韩思明、贾志宽主编,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参考书目: ①《农业概论》,官春云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②《农业总论》,胡跃高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③《当代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信乃诠,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0 ④《农学概论》,朱新民等,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1 ⑤《农学概论》,李建民主编,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课30学时,参观实验6学时 8.考核方式:(说明,成绩评定办法)

考试:占80%;考察:占20%。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农业的概念、起源与发展,发及我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掌握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基本特性及利用原则,农业生产的实质与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机能与特点; (3)熟练掌握作物五大生活因素光、热、水、气和矿质营养与作物生长发育的 关系,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和护地制度三部分; (4)正确理解几种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栽培技术。 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 (1)充分认识农业生产特点以及与其它非农生产的区别; (2)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基本因素; (3)掌握作物种植制度和以种植制度为核心的土壤管理制度; (4)对于某些作物有一定的感情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农业的概念 第二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四节我国农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农业自然资源及农业区划 第一节农业自然资源 第二节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三节我国农业分区 第三章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系统 第一节农业生产的实质与特点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 第四章作物生产的基本因素 第一节作物的生活因素 第二节作物基本生活因素的规律性

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 一.栽培作物起源的研究意义 1帮助我们建立“基因库”; 2选育新品种; 3有利于人为控制作物生长; 4有利于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二.栽培作物的地理起源中心 ①康多尔瑞士的植物学家,1883年出版了《栽培植物的起源》一书,对477种栽培植物进行划分。 ②瓦维洛夫前苏联植物学家,1926年出版了《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一书,比较了30多万份作物品种。提出遗传变异最丰富的地方为该物种起源中心。 ③瓦维洛夫1935年又写了《育种的植物地理基础》一书。在这本书中,他阐述了作物有8个起源中心。 ④茹科夫斯基前苏联,1968年确立12个基因中心。 ⑤泽文(瑞典)、茹可夫斯基(前苏联)1975年共同写就了《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一书,指出作物有12个基因中心。 三.作物的12个基因中心(1975年): 1、中国—日本起源中心 中国基因中心是主要的、初生的。黍、稷、粟、大麦、荞麦、大豆、裸燕麦等作物是以中国为初生基因中心;中国是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 日本基因中心为次生的。 2、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起源中心(印度支那--英语Indochina) 爪哇稻、芋。 3、澳大利亚中心 烟草。 4、印度斯坦中心 稻、甘蔗、绿豆、豇豆等。 5、中亚西亚中心小麦、豌豆。 6、近东中心栽培小麦、黑麦。 7、地中海中心燕麦、甜菜、亚麻、三叶草、羽扇豆。 8、非洲中心高粱、棉、稻。 9、欧洲—西伯利亚中心甜菜(糖用、饲用)、苜蓿、三叶草 10、南美洲中心马铃薯、花生、木薯、烟草、棉、苋菜。 11、中美洲—墨西哥中心甘薯、玉米、陆地棉。 12、北美洲中心向日葵、羽扇豆。 四、作物的传播 (一)作物传播后代方式: 1、借助自然力 2、借助自身力 3、借助动物的活动 4、借助人类活动

体育概论期末重点复习题DOC

一、名词解释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在体力、技艺、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学校体育:是指以学生为对象,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传授身体知识、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社会体育:是指一切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或组织为社会公民所开展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普及性体育活动。 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指以向社会提供与体育有关的物质产品和劳动服务为收入来源的经营性的各种行业总和。 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以其自身的特点作用于人和社会所能产生的作用和效能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锻炼获得的在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与体育活动能力、人体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家庭教育:是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以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家庭成员的需要与爱好选择体育活动内容和方法,利用自己的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和学校的体育教学计划,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运动竞赛:是指以争取胜利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为内容,根据规则的要求,进行个人或集体在体力、技艺、心理等方面的竞赛过程。 身体姿势: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 身体运动轨迹:身体运动轨迹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所移动的路线。身体运动时间:身体运动时间是指完成身体运动所需的时间,或身体运动所持续的时间。身体运动速率:身体运动速率也称动作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某一动作的重复次数。 身体运动速度:身体运动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角度 身体运动力量:身体运动力量是指人体通过肌肉收缩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 身体运动节奏:是指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时间间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 体育手段:体育手段是指为实现体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运动技术:体育运动技术是指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方法。 体育科学:指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体育文化:是指在增进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包括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