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黄军涛

对于幸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同一个人,在自己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衣食无忧,平安健康,就是幸福;也有人认为:有钱、有房、有车就是幸福。幸福的内涵和价值其实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往往形成不同的幸福观,而不同的幸福观所蕴涵的道德追求和人生境界也不尽相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我们不仅要探讨幸福的真谛,而且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正确的幸福观。

对幸福一词的定义,《词典》中的解释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就是说,幸福不是某种外在的标签或物质所达到的状态,而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种认知和满足,是人生有意义和快乐的心灵感受。

我认为,幸福的基础和前提在于社会提供给人们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一人生存的基础和前提。试想,一个生活在物质匮乏社会中的人,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每天四处奔波,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居无定所,他怎么会感到人生的幸福?无论我们谈什么样的幸福观,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提供给相对公正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文环境有赖于社会的公平公正,可以说,一个人幸福的指数是由他生存的社会环境整体上规定的,个人的幸福离不开社会公正,个人的圆满有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在一个物欲横流,人伦颠倒,道德败坏的环境里,不可能有个人幸福的土壤;社会提供给人们良好的发展空间,是个人幸福的重要保证,人不仅具有不同于一切动物并且大大超越动物本能的各种高级的社会需要,而且更有一种支配自己生活和命运需求和成功的目标,在追求自由,达到一个又一个目标的过程中,幸福也就孕育在其中。要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并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化,在不懈的奋斗和创造中体验幸福。这是幸福观所包含的最稳定成分。因为不通过奋斗和创造就无所谓人生的成功,而没有成功的满足和自豪也就无所谓幸福。对此,

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务浮言虚名,乐助他人,就能致福与人,有福于己。

二是幸福的根基在于精神高尚,内心平和。这样讲并不是提倡绝对禁欲主义,物质的需要是我们生存的前提,在这个基础上,精神的追求、内心平和,才是持久幸福的根基。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生活得所谓糊涂的人,容易幸福,让别人羡慕;活得所谓清醒、精明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劲,生活中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无意中却觅到了人生的大境界,因此而乐观长寿。其实,人的许多烦恼都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为权、为钱、为名、为利等等,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沉重的行囊,装得越多,牵挂也就越大,特别是对手中有一定权力的人,欲望太多,就会痛苦太深。因为一个人的欲望是永远不会得到满足的,如果有一天被膨胀的欲望,攻陷了心灵和道德的底线,就会做出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事,幸福从何而谈?因此,只有懂得节制自己欲望,做一个精神高尚、心态平和的人,才能真正地享受到幸福。

三是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学会感恩,不断反思完善自我。对道德人格追求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还是幸福产生的过程。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人格的塑造,他就不可能有真正幸福的体验,也就更谈不上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他的能力越强,本领越大,他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就越深。因此,百行德为先,责任胜过能力。道德包括感恩,我们应该感谢所有帮助过你的人,哪怕这个人只是对你说了一句鼓励的话。我们应该感谢国家,感谢共产党,感谢单位,感谢父母,感谢同事,感谢朋友。没有党和国家我们没有安宁和幸福。没有单位,父母,同事,朋友,我们就没有工作的快乐,亲情,爱情,友情的幸福。一个人在他辛勤努力,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过程中,能力和感恩会在实践中得到增强,人生的价值得以实现,造福于人和接受帮助的愉快和满足,才能真正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和幸福。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在三道洼中心校全体师生大会上的演讲——杨景田 青少年朋友们: 以前老师给你们讲过关于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今天我要向大家讲的是:如何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对幸福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些问题是每个现实的人所不断思索的。但对问题的答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每个人的幸福观。 下面,我围绕“幸福”这个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幸福是什么?人们对幸福有哪些认识。 人人都向往幸福,然而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怎样的生活才算幸福?又怎样去寻找幸福?关于“幸福”,《现代汉语词典》里给出的解释是:生活境遇称心如意。《辞海》的解释是: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叫幸福。其实这样的解释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应当说,幸福是对自身综合状况的心理反应,它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自我评价,如果这种感觉自我评价,使自己感到称心如意就是幸福,反之就不是幸福。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心灵有所满足,有所慰藉就是幸福。比如说,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就是你的一种幸福;你每天得到父母的关爱也是你的幸福;当你被评为三好学生受到学校表彰奖励的时候是你的幸福;还比如,健康的活着,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也许你并不富有,但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许你没有超人的地位,但你有一个温馨美满的家;也许你并不出名,但你有一个宁静而不受干扰的生活。或许你享受着这种幸福,但是你没有发觉。 幸福的感觉与人的心态密切相关,幸福代表你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 如一家《晚报》开展“什么是幸福的调查的活动”记者随机采访了街上的行人: 一个有钱的穷人说:“有钱就是幸福”。 一个匆忙的富人说:“有闲空就是幸福”。 一个下岗的工人说:“不上班就是幸福”。 一个失去父母的年轻人说:“父母在就是幸福”。 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说:“能看见,就是幸福”。 一个捡破烂的人说:“多捡破烂就是幸福”。 一个小学生说:“每天都有好多作业,没有作业就是幸福”。 通过如上采访调查可知每个人对幸福的看法都不尽一致。所以说,幸福也是一种心态。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说,心灵得到满足和安慰,精神与心理感到高兴和快乐就是幸福。 二.要珍惜身边的幸福 在这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年代里,我们的生活充满着幸福,但还有部分人对身边的幸福没有感觉,还时时感到不满意,真可谓身在福中不知福。 在解放初期,贫苦农民处在渴望温饱的生活层次,那时的少年儿童有的五六岁还没有衣服穿,冬天只能围着破被子,蹲在炕头上,守着火盆取暖。有的孩子即使有衣服穿,也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破衣服。一年只能过年吃上一顿像样的饺子。零食只有夏天自家园子里的瓜果,或田里那些可吃的野菜。入冬到开春,

大学生幸福观

大学生幸福观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从改革开放前的粗茶淡饭到现在的小康社会,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生活在改善。虽然也有些地区仍然贫困但是我国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了。按照这个说法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是很幸福的。作为八零九零后的我们被称为是是蜜罐里泡大的,从小学到大学一路顺风顺水,未经坎坷。可是经过调查我发现结果并不是这样的。很多大学生却都感觉自己不幸福,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好好地面对一下自己的幸福观,才能更好的树立一个正确的幸福观。 幸福是什么 幸福到底是什么?是时下最流行的《裸婚时代》中刘易阳的“我没车,没钱,没房,没钻戒,但我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还是《非诚勿扰》上那句“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作为当今时代骄子的大学生的我们究竟要树立什么养的幸福观呢?《新华字典》中幸福的解释是这样的:“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认为幸福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个人幸福依赖集体幸福,集体幸福高于个人幸福;幸福不仅在于享受,而主要在于劳动和创造。”也许不同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见解,毕竟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意见不同也是必然的。但是每个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类型的情感来诠释幸福。幸福的疑问早已遍布了整个国度,也早已在这个时代代上印上它特有的符号。诚然,人生路漫长,而且每个人的路途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难免

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难,但是我们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魄力去面对它,我们就能够披荆斩棘开拓出一片属于我们的天地。其实幸福一直在我们的身旁陪伴着我们,只要我们积极向上、奋发进取、诚心诚意的对待身边的人,幸福就会拥抱你。我们要不断地去追寻、去感受、去创造幸福。换言之就是我们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积极地、科学的幸福观。这是极其重要的。 暑假中经过对身边大学生一番问卷调查我发现了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主要有:就业压力、学业问题(涉及考研、公务员等一系列问题)、金钱与物质享受问题以及感情问题。 首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着当前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越演越烈,不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毕就等于失业”这句换让人听起来不寒而栗,我们寒窗苦读,每天早起晚睡,兢兢业业,好不容易从高考独木桥上挤进了大学的门槛,而这样的结果又有几个愿意承受呢?同时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生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 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反而又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不幸福感的产生说到底都是来自于个体心理上的不平衡和不和谐。一方面,就业压力来自于社会,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许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上了大学就理应找一分体面和舒服的工作,因此形成了大学生找工作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高校教育者应通过就业指导和心理指导,转变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认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活论》 【键词]:幸福、道德、至善、圆满 自人猿相揖别以后,人类就一直在苦苦追寻着幸福的真谛。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个问题早已成为一个现实的人终其一生不断思索的难题。东南大学高兆明老师在他的《道德生活论》中系统地对幸福这一范畴进行界定,并阐释了幸福与高尚的道德生活双向互动关系,分析了个人幸福的社会条件。我认为,该书中对幸福具体而深刻的阐述对当代青年正确幸福观的养成具有不可忽略的启示意义。 一.幸福的真正内涵 《道德生活论》在阐述幸福这一概念时,开宗明义地指出:"幸福是(至)善的主观体验。追求(至)善即追求幸福。(至)善的实现即是幸福的实现。"[1]"至善就是人生的圆满,善是通向圆满之路。"[2]幸福对于个体而言就是人生的某种圆满,对于人类而言就是社会的某种至善。 "人类在对幸福的永恒追求中进步。人类的一部发展史就是这样一部对幸福的追求史,就是一部通过对幸福追求而不断探究人的存在意义、存在方式、存在内容的反思史。这种现实的、活生生的探究史表现在理论形态上,就是幸福思想的发展史,这也即意味着幸福思想的发展史从一个特定侧面反映了人类自身的文明进化历程,揭示了人类自我批判、自我提升、趋向圆满的求索历程?quot;[3]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对幸福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德行即幸福这是人们对幸福最古老的认识之一" [4]、"道德即幸福"是中西方文化的主导观点。早在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明确提出这一观点。?quot;基督教叔父"之称的塞涅卡更是反复强调,"快乐不应是追求德性的目的,德性本身就是幸福"。[5]这一观点认为,道德本身就是幸福,有德就有幸福,失德便无幸福可言,因此,道德高于幸福,道德是幸福的唯一途径,人一旦到达道德上的完美,幸福便纷至沓来。这一观点在西方以古希腊的斯多葛派和基督教伦理学为代表。他们认为,幸福不在于感官的快乐,而在于德性,感官的快乐和财富是身外之物,只有灵魂的完善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中国的儒家则认为,只有道德修养和践履,才能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也才能得到至上的幸福与快乐,所谓"仁者无忧","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这种观点把德性本身当作人生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幸福当作追求的结果,把精神上尤其是道德上的需要看作是真正的幸福。"德行即幸福强调在幸福中精神升华的意义,弘扬了人的理性、灵魂、精神在人生价值中的作用,这一点是合理的。但将幸福与德行等同,轻视人的现实物资生活,它的逻辑归宿必然是轻视人的肉体存在,否认人的现实物资生活权利的正当性、善性,在现实生活中难免成为少数统治者奴役人民的精神工具。"[6]这种观点的极至发展便是禁欲主义的幸福观?我们乃是因希望而得幸福。"[7] "幸福即道德"是西方思想传统的突出特点。古希腊思想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宣称,"幸福是至善",[8]"幸福是心灵合乎完全德行的活动。"[9]这种观点认为,幸福就是道德,人们获得了幸福,也就是获得了道德,有幸福的人也就是有道德的人,因而幸福要高于道德,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道德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人们实现这一目的。这种传统的特点就在于把幸福看作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凡有助达到这一目的的才是道德的,幸福主要是人们实现的物质欲望的满足。这样观点往往与利己主义相联系,从人的"自爱自保","趋利避害"的本性出发,论证追求幸福尤其是个人幸福的合理性。费尔巴哈认为,"一切有生命和爱的生物、一切生存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人也同其他一切有感觉的生物一样,他所进行的任何一种意[关志活动,他的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幸福的追求"。[10]"道德的原则就是幸福,而且这种幸福不仅使个人幸福,还要使他人幸福"。[11]

(完整版)大学生幸福观调查报告

合肥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合肥学院大学生幸福观情况调查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内心的话题。因而,对大学生幸福的关照应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构建,是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基本内涵。为了了解我院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我们这个小组对我院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重点分析我院大学生在友好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院大学生幸福观的建议。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幸福观代表了未来社会幸福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势。培养大学生获得和感受幸福的能力幸福是一种能力,获得幸福与感受幸福都是一种需要磨砺和培养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教育。人们虽然在追求幸福,但并非人人都能获得幸福。现实生活中并不缺乏能导致人产生幸福感的物质、精神条件,然而一些人缺乏幸福的感受,或者说因感知幸福能力的低下而丧失幸福感。就今天的多数大学生而言,生活几乎能够提供他们所需的一切,然而,许多人不仅不能感知自己所处的幸福情境,反而产生沉重感、负担感。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是有较高的追求和奋斗目标的,基本符合社会主义幸福观所要求的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把高尚的道德情操融入对幸福的追求之中,正确处理个人幸福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并脚踏实地地追求幸福。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理想信念的坚持与物质利益的追求并举、自觉尊重社会道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自我意识明显、鄙视自私自利、崇尚付出与回报的平衡等特征。但是,从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对金钱和物质享受的看重,认为个人幸福与他人、与社会无关等也占相当比重。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陷入了价值观的误区,价值取向的实用主义倾向,价值实现的庸俗主义倾向。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仅应把今天的大学学习看成是实现将来幸福的需要,更应看到学习本身也是创造幸福的一种活动,摆正学习的目的,在学习中创造幸福、感受幸福。 二、调查方法与设计问卷 为了培养我们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技能,提高大家的动手能力,学习专业工作的方法,启发科学研究的兴趣,,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调研方法我们小组六人先集体将调查问卷设计出来,为此我们在网上寻找到许多模板,选取我们所需的问题进行保存。然后再将组员细分将调查问卷发出去。我们分成几组分别的在学生寝室,自习室等地发完问卷。再将问卷收回整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三、活动流程 葛建飞负责制作问卷调查,接着将调查的问卷打印出100份。然后将问卷调查分别交给蔡鹏飞肖翔黄安利,让他们在一期的学生宿舍和自习室分发收集问卷。在两天内将这项工作做好,随后全组人员见数据整理。由陈彬彬将各项数

浅谈大学生怎样建立幸福观

浅谈当代大学生怎样建立正确的幸福观 摘要:自有文明史以来,幸福一直是人类永远无法回避的关涉自身命运的永恒主题,是人类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永恒主题,建立正确的幸福观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关键词:幸福当代大学生建立幸福观积极心态目标追求幸福一直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永恒主题,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和欲望,每个人辛苦一生实际上都在追求着幸福。大学生和普通人一样,同样在生活实践中追寻幸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个人对真正幸福的含义认识不足,再加上社会转型期,社会机制的不健全以及社会各方面发展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导致有些大学生存在错误的幸福观念和幸福感的降低。就是身边的一些大学生,他们经常把“郁闷、无聊”等词挂在嘴边,他们总是说感觉不到幸福。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幸福观连同人生观、价值观等代表着社会主流的思想倾向,少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拥有正确的幸福观十分重要。 一、幸福的定义 什么是幸福?总体来说,幸福是由强烈的心理主观体验形式和人生理想目标实现的客观标准,它既是客观存在,又是价值取向;既关涉事实,又关涉价值。幸福是人们在追求和创造生活过程中,由于感受和体验到目标和理想的接近与实现而产生的精神上的愉悦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 幸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客观的外界因素往往是通过主观加工而成。 二、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大学生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

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 他们老爱攀比,这学生会里他们比权利,在学习生活中他们盲目地去争夺那颇为诱人的奖学金。他们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甚至有些同学为了那些物质与非物质的满足互不信任。 当然,并不都是如此,更多的是他们对未来的盲目,未来的就业压力等社会因素导致一些大学生缺乏幸福感。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寂寞而恋爱,想在恋爱中寻找幸福。但还是有很多人是拥有积极向上的幸福观的。 三、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建立 (一)活在当下,积极向上,活出自己 努力过好每一个今天;昨天过去了,没必要在烦恼;明天还没有到来,更没必要担心。记住老师讲过的快乐三宝:舍得无烦心,放下自在心,忘了清净心。 幸福是主观的,幸福的秘诀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没必要去与他人必要,若要幸福,就要拒绝攀比,学会人生四乐:知足常乐、苦中作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远离欲望,美国的萨缪尔森说:“幸福=效用/欲望。”他提出:第一,幸福是主观的,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已。第二,欲望相对固定时,效用与幸福成正比。从公式来看,在效用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欲望降低了,那么幸福就无穷大了。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老师讲过,如果把1到26依次赋予给26个英文字母的话,那么态度(attitude)就是100,而其他再多的生活元素都不会超过它。积极的心态不仅影响着身体健康,更影响着人际关系。 恰当的把握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战胜愤怒、紧张、忧虑等消极心态,正确的驾奴情感,活出真正的自己。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一)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心得体会 幸福一直是人们的追求。关于幸福的话题,常常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客观状态,拥有财富和地位才能获得幸福;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心中充满阳光自然就会幸福。那么,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幸福?唯物主义者认为,幸福是主客观的统一。从客观方面说,它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结果和反映,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从主观方面说,它是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感受和体验,取决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考察幸福,既要有客观标准,又要看主观感受。应该说,我们的社会为每个人追求和实现幸福提供了基本条件,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整体幸福度将大大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许多地方已经把幸福指数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更加重视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然而,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一些人却认为幸福指数并未随之提高,甚至感到不如过去幸福了。显然,这个“反差”的出现,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就客观因素说,改革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在我国社会深刻变动的过程中,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必然会给不同的人们带来不同的影响。对此,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来解决,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主观因素讲,幸福总是相对的,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正确认识幸福,学会感受幸福,才能真正获得幸福。事实表明,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一个人幸福与否往往并不由其财富和地位决定,而是与其主观感受密切相关的。正如法国艺术家罗丹所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感受幸福。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老子也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皆有欲,这种欲望只要是正当的,就应该得到尊重和承认。但是,如果私欲膨胀、欲壑难填,就会为欲所惑、为欲所累,遑论幸福。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改革尚未到位、体制仍不完善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消极现象。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看到一些消极现象就失去内心平衡,面对名利和美色的诱惑就变得难以自持,结果必然误入歧途。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是因为过分贪婪而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最终也远离了幸福。 学会感受幸福,应当富而思源。懂得感恩才能知福。一流清泉,必有源头活水;一棵大树,必有根下沃土。一个人来到世上,每一分成长进步,无不倾注着来自家人、师长、同事和社会的关爱与帮助。常常想到“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心中自然就会多一些幸福、少一些抱怨。同样,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得来的,应该倍加珍惜。如果富而忘本、迷失方向,就会导致“身在福中不知福”。 奋斗者常常是充实的,奉献者常常是幸福的。学会感受幸福,需要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很难想象,一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精神空虚的人能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努力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中,融入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中,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为了人民利益而奉献,不但自己能够感到幸福,而且能为他人带来幸福。这样,我们的社会也会添一分和谐、多一丝暖意、增一股活力。 (二)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树立科学的快乐幸福观 快乐幸福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当人均GDP达到一定阶段后,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劳工权益、医疗保障、生态环境等公共事业建设,才能够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和快乐。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 关于幸福的内涵及基本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哲学家和伦理家等学者探讨和关注的问题,但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公式,依然众说纷纭。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说过,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终极目的。美国《独立宣言》中写道:“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追求幸福一直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永恒主题,当代大学生和普通人一样,同样在生活实践中追求幸福。许多当代的大学生认为幸福就是顺利毕业,最好能考个公务员或是研究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要融入“毕业等于失业”的悲惨现状,家庭幸福,事事顺心。如果真得能做到上述几点,那么他(她)可以称得上幸福,可是这种幸福不是完美的。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幸福观代表着社会主流的思想倾向,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呢? 首先,要认清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问题。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中,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社会生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因此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统一的,个人追求幸福的愿望只有在社会幸福不断增长中才能得到实现和保障。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主张“存公去私”,“明理灭欲”。公义与私利之争历来是中国幸福观的重要内容,而主流的价值倾向则是去利存义,去私存公。这种传统,为社会规定了一种道德理想,使个人从属于社会,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但它无条件地提倡社会幸福,限制了个性发展,导致了道德专制主义。但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为实现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集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核心,它要求人们在为社会贡献中塑造自己、满足自己,同时也要求社会积极关心每个人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精神和物质需要。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真正的有机的统一的原则是集体主义。只有个体与社会统一的幸福,才是真实的幸福,只有在二者统一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幸福。雷锋说过:“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幸福作为人的理想完美存在状态,应当通过人的努力以一定的代价才有可能换取。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幸福内在蕴含着痛苦。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中国的和平年代,他们的成长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条件。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也没有亲身体验过在物质极端匮乏。因此,他们的人生中不幸的遭遇最少,却又最容易遭受到不幸带来的伤害,他们也最不能体会到幸福的珍贵。幸福总是相对于不幸而存在,有多少幸福就有多少不幸。孟子曾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痛苦是人生的炼炉,而不幸则是人生的炼狱,在不幸和痛苦中以自身的积极努力,去改变人生的逆境,去争取人生的幸福实现,这才是积极的人生。 再次,在塑造正确的幸福观的同时,也要加强对道德人格的塑造,它使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道德即幸福”是中西方文化的主导观点。早在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明确提出这一观点。中国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礼记·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在德,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是道德人格的最高追求,而对至善的追求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在对道德人格的追求过程中,也是人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幸福感的滋生过程。如果一个人没有对自身道德人格的塑造,没有“至善”的最高境界,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感的体验,也就更谈不上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了。巴尔德斯说过:“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马克思认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它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

思修幸福观论文

论文标题: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 一、幸福的真正内涵 “人类在对幸福的永恒追求中进步。人类的一部发展史就是这样一部对幸福的追求史,就是一部通过对幸福追求而不断探究人的存在意义、存在方式、存在内容的反思史。这种现实的、活生生的探究史表现在理论形态上,就是幸福思想的发展史,这也即意味着幸福思想的发展史从一个特定侧面反映了人类自身的文明进化历程,揭示了人类自我批判、自我提升、趋向圆满的求索历程。”[3]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对幸福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德行即幸福这是人们对幸福最古老的认识之一”[4]、“道德即幸福”是中西方文化的主导观点。早在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明确提出这一观点。有“基督教叔父”之称的塞涅卡更是反复强调,“快乐不应是追求德性的目的,德性本身就是幸福”。 [5]这一观点认为,道德本身就是幸福,有德就有幸福,失德便无幸福可言。因此,道德高于幸福,道德是幸福的唯一途径,人一旦到达道德上的完美,幸福便纷至沓来。这一观点在西方以古希腊的斯多葛派和基督教伦理学为代表。他们认为,幸福不在于感官的快乐,而在于德性,感官的快乐和财富是身外之物,只有灵魂的完善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中国的儒家则认为,幸福主要存在于人的内心,是道德完善的结果。“反身而诫,乐莫大焉”,只有道德修养和践履,才能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也才能得到至上的幸福与快乐,所谓“仁者无忧”,“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这种观点把德性本身当作人生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幸福当作追求的结果,把精神上尤其是道德上的需要看作是真正的幸福。“德行即幸福强调在幸福中精神升华的意义,弘扬了人的理性、灵魂、精神在人生价值中的作用,这一点是合理的。但将幸福与德行等同,轻视人的现实物资生活,它的逻辑归宿必然是轻视人的肉体存在,否认人的现实物资生活权利的正当性、善性,在现实生活中难免成为少数统治者奴役人民的精神工具。”[6]这种观点的极至发展便是禁欲主义的幸福观,“我们乃是因希望而得幸福。”[7]“幸福即道德”是西方思想传统的突出特点。古希腊思想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宣称,“幸福是至善”,[8]“幸福是心灵合乎完全德行的活动。”[9]这种观点认为,幸福就是道德,人们获得了幸福,也就是获得了道德,有幸福的人也就是有道德的人,因而幸福要高于道德,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道德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人们实现这一目的。这种传统的特点就在于把幸福看作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凡有助达到这一目的的才是道德的,幸福主要是人们实现的物质欲望的满足。这种观点往往与利己主义相联系,从人的“自爱自保”,“趋利避害”的本性出发,论证追求幸福尤其是个人幸福的合理性。费尔巴哈认为,“一切有生命和爱的生物、一切生存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人也同其他一切有感觉的生物一样,他所进行的任何一种意志活动,他的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幸福的追求”。[10]“道德的原则就是幸福,而且这种幸福不仅使个人幸福,还要使他人幸福”。[11]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幸福与道德的对立。他认为,人作为感性的存在,自然界的一部分,要追求物质利益,追求幸福,这是人的正当权利,但人同时又是一个理性的存在者,是道德世界的主体,只追求德行。人的这两个要求都是正当的,但当它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便不可避免地陷入矛盾之中。他看到片面强调追求德行与幸福都有局限,于是便企图在他设想的最高境界——至善中将二者统一起来。至善既是最高无条件的善,又是绝对完满的东西,因此必须把幸福与德行包含于其中。康德以后,费希特从人的主观精神出发追求二者的统一,他把自我分成经验自我与纯粹自我两方面,前者追求幸福,后者追求德行,但人又不断由经验自我上升到纯粹自我,从而实现二者的合一。但是,无论是康德还是费希特,都没有找到实现幸福与道德统一的途径。

幸福观

幸福观 自人猿相揖别以后,人类就一直在苦苦追寻着幸福的真谛。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个问题早已成为一个现实的人终其一生不断思索的难题。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初,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更是迫切要求人们树立起正确的幸福观,这对以后的工作乃至整个人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幸福的真正内涵,“幸福是(至)善的主观体验。追求(至)善即追求幸福。(至)善的实现即是幸福的实现。”幸福对于个体而言就是人生的某种圆满,对于人类而言就是社会的某种至善。“人类在对幸福的永恒追求中进步。人类的一部发展史就是这样一部对幸福的追求史,就是一部通过对幸福追求而不断探究人的存在意义、存在方式、存在内容的反思史。这种现实的、活生生的探究史表现在理论形态上,就是幸福思想的发展史,这也即意味着幸福思想的发展史从一个特定侧面反映了人类自身的文明进化历程,揭示了人类自我批判、自我提升、趋向圆满的求索历程。”从个体的角度说,幸福是主体在奋斗中的自我肯定,光有德行而无对德行的自我肯定意识与精神上的满足感,不能成为真正的善,幸福是自我完善的心理体验,本身就包含了对人生目的、意义的理解、对幸福的追求过程,就是自觉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人类的文明进化史,就是一部自觉追求幸福的能动实践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未尝不可以说,对于幸福的自觉追求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 二、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社会条件和现实任务 “个人幸福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条件,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固然有赖于个体自身的努力,但在客观上受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那么,个人幸福的实现和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社会条件是什么呢? 首先,社会能够提供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这是个人幸福实现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物质前提。“斯巴达式的苦行僧生活不是人性的孕育土壤”。同样,良好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只是提供培养正确幸福观的可能,它并不是个人形成正确幸福观的必要条件。其次,社会能够提供基本的公正。只有在一个基本公正的社会中,个人幸福才有实现的可能,个人培养正确的幸福观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三、关于如何培养我们正确幸福观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的幸福观

大学生的幸福观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支柱,只有通过正确的认识幸福观的内涵,正确认识社会的现实,正确的认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才能帮助大学生建立起有利于其人生和生活的正确的幸福观,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生的价值,并最终将这种人生的价值应用于我们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中,从而实现自己幸福感的最大化和人生意义的最大化。 关键词:幸福、奉献、大学生 幸福对每个人来说是那样的珍贵而又难得,而幸福并不是一个确切的东西,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幸福在他们心中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是幸福也可以是一个大的概念,也可以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意念,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个体。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简单来说幸福就是现在快乐,以后也快乐。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有助于大学生富而思进,励志勤学,对提高中华民族创造和享受幸福生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以往大学生的幸福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届又一届的大学毕业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各条战线上忘我工作、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一代代大学生的成长经历,都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奋斗者常常是充实的,奉献者常常是幸福的。学会感受幸福,就需要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很难想象,一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精神空虚的人能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大学生只有真正做到“与祖国共奋进,与人民齐奋斗,与时代同发展”,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中,融入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中,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为了人民利益而奉献,就不但自己能够感到幸福,而且也能为他人带来幸福。 二、现如今的大学生的幸福观 中国现在正处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迅速转型的时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呈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幸福观。总体上来说,当代的大学生的幸福观是很很积极的,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他们总是将自己追求的幸福与道德结合起来,把事业和家庭生活的美好作为幸福的基本点,能够处理好集体与个人,他人利益与自我利益的关系。正如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上那几十万志愿者一样,当代的中国的大学生总是以国家的荣誉作为自己的一种幸福,愿意为了那种幸福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而又必不可少的力量。这些正是当代大学生积极幸福观的一种缩影。然而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很多人的思想和道德观很难跟上社会的进步的步伐,从而出现了很多大学生的幸福观淡化,偏颇甚至扭曲的现象。由于转型期的中国的社会价值观混乱,同时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很多的大学生把幸福看成纯粹的感官享乐,错误的认为享乐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从而形成了只专注于吃喝玩乐,沉湎于花天酒地的享乐主义的幸福观。此外在当代的大学生中,拜

正确理解教师的幸福观

正确理解教师的幸福观 小淹学校“树师德正行风”学习教育活动专题讲座(3) ——陶安民 幸福既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更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对幸福不存希望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但是,存在太多的空虚和幻想,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够承受。教师队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理解和树立正确的教师幸福观,对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导我们的工作生活和人生走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幸福 盲人,他会因为视力得到恢复,看到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感到很幸福;哑巴,他如果能够和别人进行顺畅的言语交流觉得很幸福;一个经常吃山珍海味的富人,如果让他品尝到不同的美味,他也会感到很幸福…… 幸福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感受,也是一种状态。幸福既是主观感觉,又与客观条件密切相关,既受内部因素影响,又受外部因素制约,它的发展变化表现为个体的特殊性,又在社会中遵循着普遍的客观规律,涉及自然、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 幸福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就是乐趣和满足,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爱与被爱:因为有爱,你会从关心别人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生活乐趣;因为被爱,你就会在享受别人的关心里产生对人生的眷恋。 2、安全感与舒适感:包括情感、身体、社会关系、福利待遇、生活环境、法律和自由等等。 3、适当地满足喜欢和需要:与喜欢和需要的人,在喜欢和需要的环境中,过喜欢和需要的生活。 4、对比与满足:纵向的就和生前与死后做对比,横向的就要避免重复的享受与负面影响。 二、幸福观 幸福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由于人们的生活价值目标不同,人们的幸福观也就异彩纷呈、各不相同,每个历史时期、各个社会流派、各种行业群体有着特色鲜明的烙印。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就是两个结合,核心是集体主义:把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结合起来,把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结合起来。认为幸福的关键是人的志向和生活目的,把个人幸福融于集体、民族、阶级和人类的幸福之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成是人生的最大幸福。我觉得,作为从事育人事业的每一个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幸福观。 我们教师所特有的幸福,来自于教师职业的特殊价值。这种幸福感不会因为人们对教师职业价值的“俗见”而改变,不会因

共产党员幸福观

共产党员应带头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在刚刚闭幕的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上,姜异康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要把人民幸福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大会提出的未来幸福生活新愿景令人期待,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现在,我结合个人的一些学习体会,谈一下个人认识和理解,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幸福观的一般含义 什么是幸福观?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对幸福的基本看法或态度,是人们对幸福观念、追求幸福的途径的看法和标准,是人们对自身所具备的生存与发展条件的一种肯定的情感体验。作为一种心理体验的幸福观,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幸福的共产党员就是:心中装着?大世界?,不断改造?小世界?。心中有个?大世界?,就是心中常想我们这个党的使命。不断改造?小世界?,就是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装着?大世界?,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动力,改造?小世界?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明确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开拓进取,用于担当责任,坚持求真务实,永远保持先进。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队员,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队员。所以共产党人的幸福观,一定是一种先进的幸福观,应该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结合,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是与构建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相统一的幸福观。

第一,共产党员的幸福应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的。 首先,抛开生存条件谈幸福快乐,是不现实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所决定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很难想象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终日处于饥饿威胁中的人会感到快乐。其次,物质需要的满足程度,影响精神需要的满足。正如马克思所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再次,物质需要的满足,是实现快乐的重要条件。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确实难以获得快乐。因此,我们要反对那种轻视、甚至否定物质需要的幸福观。凡是正当的、合理的物质需要,都应当得到尊重。也正是基于这一点,集团公司近年来在效益提升的同时,把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放在突出位臵,近三年内职工的奖金收入均有所增长,从而保证大家能够共享公司发展的成果。 第二,共产党员既要肯定物质幸福,但更要强调精神幸福。 因物质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愉悦感,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但精神幸福则是人类所独享的;物质幸福是初级的、短暂的,精神幸福才是深刻的、持久的。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物质因素对幸福快乐的作用,受边际递减规律的影响。当一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8000美元时,国家财富就不产生什么大的影响,收入与国民幸福感的相关就消失了。这种现象就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学号:20122090 姓名:廖淑芳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 追求幸福似乎一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幸福对很多人来说是那样的珍贵而又难得,而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的真正含义却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著名哲学家周国平教授认为:“幸福主要是一种内心体验,是生灵对于生命意义的强烈感受,因而也是以心灵的感受力为前提的。一个真实的自我,一个充满的灵魂,决定了一个人争取成功和幸福的能力。”北师大教授于丹认为:“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富贵无关,同内心相连。”幸福作为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和为之奋斗的强大动力,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意义也是非常巨大的。正确的幸福观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源泉。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有助于我们富而思进,励志勤学,为共同的幸福事业而奋斗,对提高中华民族创造和享受幸福生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的中国正面临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迅速转型,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呈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幸福观。总体上来说,当代的大学生的幸福观是很很积极的,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因为成绩动机高,争夺将来的幸福的信念很动摇,所以他们把幸福归在主动追求,踊跃发明充实充实人生的基本上,希望看通过尽力,实现本人的人生价值。他们总是将自己追求的幸福与道德结合起来,把事业和家庭生活的美好作为幸福的基本点,能够处理好集体与个人,他人利益与自我利益的关系。正如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上那几十万志愿者一样,当代的中国的大学生总是以国家的荣誉作为自己的一种幸福,愿意为了那种幸福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而又必不可少的力量。这些正是当代大学生积极幸福观的一种缩影。然而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很多人的思想和道德观很难跟上社会的进步的步伐,从而出现了很多大学生的幸福观淡化,偏颇甚至扭曲的现象。由于转型期的中国的社会价值观混乱,同时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很多的大学生把幸福看成纯

追求正确的幸福观

追求正确的幸福观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体会 3月22日下午,黄山长运有限公司举办了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高客分公司部分干部员工参加了学习会,聆听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滨同志宣讲的《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课程,感触深刻。学习会后,胡家凯经理召集高客公司的管理人员、部分员工对董事长的宣讲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学习。 董事长在宣讲中告诉我们:作为企业领导干部、员工,必须正确定位自己的幸福观,要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领导干部作为企业广大员工的领头羊,要摒弃那种自私狭隘的幸福观,把自己的幸福定位在为公司为股东谋回报上,为员工谋幸福上,定位在建设黄山长运的伟大事业上,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为黄山长运的员工创造更多的幸福。 同时,董事长在宣讲中告诉我们幸福的来源要如何靠自己来把握,首先幸福来自于学习,其次幸福来自于感恩,第三幸福来自于进取,第四幸福来自于勤奋、清廉,第五幸福来自于宽容,第六幸福来自于“简单”。简单的5个方面确让我们受益匪浅。 幸福是人对需要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包括物质生活的需求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如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理想的实现,事业的成功,学术上的成就,受到社会的赞许和尊敬,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一个温馨的家庭,身体健康等等。追求幸福是人的普遍愿望,谁都希望自己一生是幸福的。但由于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存在着差异,对幸福的认识和对幸福的追求就会有所不同,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追

求,也就有什么样的幸福观。 通过学习,高客公司干部员工认识到,黄山长运要不断壮大,员工薪酬每年要不断增长,大家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我们大家就要在工作岗位上负担起责任,心中长存使命感,不折不扣地执行指令,脚踏实地抠细节,勇于担当责任,不找借口,做到自觉自愿,尽职尽责,通过广大干部员工的奉献精神、创新能力,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成绩,才能得以发展壮大,员工在公司这个平台上才能得到发展,提升自身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 结合此次宣讲学习,高客分公司全体员工将做到: 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坦荡、淡定、积极向上的人生。 二要端正态度,明确目标,坚持实事求是,把心思、功夫用到干工作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全力完成2013年度经营目标为出发点。 三要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面对公司今年的工作要求,脚踏实地做好现阶段每一项工作。 四要做到尽心尽力,在个人待遇上要知足,在自身素质上要知不足,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人,把个人看轻一点、把名利看淡一点,在工作中体现正确的幸福观。 高客分公司 2013年3月26日

罗素的幸福观

罗素的幸福观 摘要:本文讨论的是就罗素的幸福观来看,即从心理的层面研究如何找到幸福。罗素认为大部分人不开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了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和能力,只要解决了这些,幸福就有保障了。 关键词:罗素幸福不幸 引言:本文不是哲学著作,也不是评论性文章,只是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幸福问题做出的努力——提供一份可行的参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逐步从追求温饱转变为发展自己。也正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尤其是千禧年之后,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们精神上承受更多更大的压抑,导致了生活的不幸福。而罗素的幸福观理论为我们寻求真正的幸福提供了符合现实情况的而且行之有效的办法。下面将围绕罗素的幸福观分几个步骤进行阐述。 罗素的一生 罗素的幸福观通过探讨由内在原因导致的的不幸的问题,来指导那些遭遇不幸而并未享受过幸福的众多男女能够诊断出自己的症状并找出摆脱的方法。而对罗素所提倡的幸福观的介绍,最好的方式便是从他的简要自传开始。 波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的童年时代,他生来并不幸福,父母早亡,在彭布罗克庄园度过清教徒式的童年;及至青年时代,他在一段时间内甚至厌恶生活,一度徘徊于自杀的边缘。开始时正如他回忆时所说的“自青年时起,我一直饱受孤寂的痛苦而感到绝望。”;后来学习数学才拯救了他,因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并已经通过努力得到了一部分,这使他开始热爱生活,消除了部分对他自我的过分关注。而到了中年之后,他度过了自己精彩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曾四次结婚,期间还有多次浪漫的恋爱事件;他曾在许多国家旅行、讲学和考察;他曾与许多著名人士有交往,与之共同合作交流与研讨,而且有著作流传;他曾为儿童建立过实验学校;他曾因鼓吹不合时尚的思想而被解职,甚至坐监;他曾为倡导和平和消灭核武器而奔走呼号···这种种经历奠定了罗素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的基础,使他的哲学观点更加的深入人心,更加的影响深远。 什么使人不幸? 无处不在的不幸。动物只要不患疾病,食物充足,就会快乐满足。人也应该如此,然而事实并非这样,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这样。英国诗人布莱克的一句诗“我见过的一张张脸孔,斑斑懦弱,点点愁怨。”非常生动的说明了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有点点滴滴的不幸。而你从另一个视角去观察:把自我从灵魂处放空,让周围的陌生人的性情一一占据你的视野。你将会发现,这些不同的群体都有着各自的烦恼。罗素从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发现周围的人的种种不幸:穷人有穷人的不幸,他们没有成功,看不到未来;富人有富人的不幸,他们追逐快活享乐的同时发现身边缺乏温暖,埋怨自己的精神空虚;青年人在抱怨岁月过的太慢,迟暮之人却在哀叹自己的时日无多;已婚的人在向他人倾诉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未婚的人却在苦苦寻觅自己爱情的港湾···而且,他从自身的经历讲起,他的童年、青年以及中年时的遭厄,造成了他自身的种种不幸;这是真实的罗素,亦映射了真实的生活。生活,难免不幸。所以虽然不幸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你不难发现,它无处不在。 不幸福的根源。罗素认为不幸的原因有很多种,概括下来可以表述为以下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