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点汇集(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点汇集(五)

民国时代分期表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它推行独霸亚洲的“大陆政策”,通过不断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获得大量发展军事工业的资金。WW

Ⅰ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逐渐控制了日本的国家政权,奉行强硬的对外扩张方针。

(2)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提出“满蒙”与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厉害相关,如果此地发生危害日本特殊利益的行为,日本须采取断然的措施,必要时可诉诸武力。日本军国主义者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这个《对华政策纲领》是近代以来日本对外夸张的“大陆政策”的具体体现。

(3)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日本政府为了摆脱危机,用对外侵略转移民众的视线,缓和国内矛盾。

(4)“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接着,日本分别向沈阳和长春、四平、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5)“华北事变”。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开始向中国华北地区渗透。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国民政府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分丧失,华北成为日军可以自由出入的“真空地带”;日本还策划华北五省(绥远、察哈尔、河北、山西、山东)两市(北京、天津)“防共自治运动”。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

(6)日本对中国东北、华北实施侵略计划时,国民政府正在全力“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对日本实现不抵抗主义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妥协方针,把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寄托在国际干涉上。而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对日本采取姑息、纵容的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使其计划不断得逞。

2.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1)华北事变以后,日本加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步伐。1936年8月,日本参谋部制定了《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提出对中国的战争不只是局部的,要有全面战争的准备。11月,日本与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亚欧两个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的旗号结成同盟。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驻军奋起反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3)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疯狂进攻,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动战略进攻。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一大批城市。

(4)由于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日军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以后,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残暴的殖民统治

(1)日本在台湾实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2)“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伪“满洲国”发表“建国”宣言,年号“大同”。溥仪在长春宣誓就职,担任“执政”。日本通过伪“满洲国”对东北人民实现殖民统治。

(3)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日军策动拼凑一些地方性傀儡政权。

(4)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加紧政治诱降活动。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日本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2.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日军对中国的大规模武装侵略和在其占领区的殖民统治,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

(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37年12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被害人数达到30万人以上;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杀光其居民、烧光其房屋、抢光其粮食;从1940年下半年,日军的731部队使用化学武器、进行“活体解剖”;日军还用欺骗手段掳掠大量的中国劳工,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按照“思想战”的方针,在其占领区大力推行奴化教育,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

(4)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就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此后,中共中央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2)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中共中央先后选派杨靖宇、赵一曼等到东北。满洲省委派出大批党员、干部到抗日义勇军中工作。

1933年,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先后在东北各地崛起。

1934年6月,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

1936年2月,又改建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二)局部的抗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

1.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北平、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工人纷纷举行反日大罢工和抗日示威游行,组织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募捐。

(2)北平、上海南京的学生罢课,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争,一致对外。各地学生还到南京请愿,要求蒋介石出兵东北,收复失地。

(3)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也要求国民党当局变更“剿共”政策,“全国一致对外”。

2.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1)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同以原东北军为主体的抗日义勇军进行合作。领导人之一李杜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1932年1月,驻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的领导下抵抗日军,中共中央号召各界民众组织义勇军支援十九路军作战。

(3)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并任同盟军总司令。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4)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李济深、陈铭枢等反蒋爱国人士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此前,第十九路军代表同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代表签署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事变失败后,共产党人同蔡廷锴、李济深等爱国人士继续保持着联系。

(5)1934年4月,由中共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人签名,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号召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一二·九运动和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1)一二·九运动。

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搞抗日游行。高呼“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1935年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举行示威游行。在群众的压力下,冀察政务委员会被迫延期成立。

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起来。

(2)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①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为抗日救亡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全国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觉悟,停止内争,一致抗日。

②1935年12月,长征到达陕北,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作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③1936年5月,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提出各党派立即停止军事冲突,建立统一抗战政权的主张。红军和东北军、第十七路军之间实际上已停止敌对行动。

④日本的扩大侵略,迫使蒋介石开始改变内外政策。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初,蒋介石飞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地区的红军。二将扣留了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2)和平解决。中共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

西安谈判。经过与张、杨以及南京方面的宋庆龄、宋子文的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4)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如果国民党将这五项要求定位国策,共产党愿意实行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政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五届三中全会上,表示同意国共两党进行谈判,并在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的字样。

3.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团结起来,抵抗日本侵略,并派周恩来等同国民党方面继续谈判。

(2)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八路军

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

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

一二〇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

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3)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

四军),下辖四个支队。

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

(4)1937年9月,陕甘宁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仍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5)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共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由此,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

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存在着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在此期间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大捷。

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阵亡。

这一个阶段,由于蒋介石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将希望单纯地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1938年11月,日本政府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的对华三原则,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国民党的内外政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并解释抗战到底的含义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2)此时的正面战场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

(3)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对日宣战,国民政府

正式对日宣战。

(4)1942年初中国战区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为了配合英美打击日军,国民政府命令各战区发起攻击。薛岳领导发起第三次长沙会战,挫败了日本的进攻;组成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戴安澜师长在缅北殉国。

(5)后期,正面战场实力下降。1944年4月到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这次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丢失了大片领土。激起大后方人民对蒋介石集团的严重不满,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陷入了深刻的危机。

(三)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及抗日文化工作

1.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被称为大后方。

(1)1938年初,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聘请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

(2)1938年6月,成立国民参政会。为民众提供了一个可以公开发表政见的讲坛。

(3)1939年10月,国民参政会中一些党派的代表发起宪政座谈会,批评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宪政运动在国民党统治区普遍开展起来。

(4)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由于无法在重庆公开活动,到香港开展工作,创办了《光明报》。

(5)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但遭到蒋介石的反对。

(5)1945年5月,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抢夺人民抗战胜利果实、准备发动内战的方针。

2.大后方的抗战文化工作

(1)政治部第三厅在周恩来、郭沫若的领导下,组织了大量的宣传队,分赴各个战区宣传抗日,慰劳抗日将士。

(2)文化界提出“抗战、团结、民主”为文艺创作的三大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在重庆公开发行,及时向大后方人民宣传党的主张,鼓舞和激励群众的抗战热情。

(3)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西南联大。有的迁到西南的重庆、四川、遵义等地。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洛川会议

时间1937年8月22日

地点陕北洛川

内容(1)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关于抗日的基本主张。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必须实现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2)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防守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意义《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

2.阐述持久抗战的理论

1938年5月到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经验,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伦”。

四个特点(1)敌强我弱;

(2)敌小我大;(3)敌退步我进步;(4)敌寡助我多助。

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二)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1.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根据地的建立

(1)八路军刚开始时主要是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1937年9月,一一五师在山西东北的平型关附近取得大捷,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则挺近长江南北,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

(3)敌后战场,涌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先后在作战中以身殉国。

2.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八路军、新四军采取“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抗日游击战争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是辅助的。

(2)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人民军队在有利条件下也进行过运动战。如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总部调集105个团共20万人以上,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这就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3)1944年春季,敌后战场人民军队转入攻势作战。游击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三)击退国民党的反攻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击退国民党的反攻摩擦,坚持团结抗日

在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顽固派在反共方针的指导下,制造了三次反共高潮。

第一次反共高潮1939年冬至1940年春。

国民党军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山西阎锡山进攻八路军和新四军。

第二次反共高潮1941年1月。

制造“皖南事变”。中共宣布恢复新四军番号,重建军部;并在政治上对国民党当局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声讨。

第三次反共高潮1943年春。

由于共产党纪时进行揭露和斗争而被制止。

2.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为此,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目的:动员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持并发展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

实质:力争中共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

3.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摩擦事件,1939年7月,中共提出了三大政治口号——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对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坚持自卫立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2)为了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统一战线中的摩擦和斗争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内,中共制定了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进步势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

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

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

(1)共产党要有足够的力量;

(2)尊重他们的利益;

(3)同顽固派做胜利的斗争。

顽固势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

亲英美派)。

(1)采用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以团结为主。

(2)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政治(1)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是中共领导的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政权。采取民主集中制,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2)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现“三三制”:即共产党员、中间派和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3)1941年,中共根据党外人士李鼎铭的“精兵简政”的提案,推行下去。

经济(1)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对农民实行减租减息。

(2)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3)1940年至1943年,为了应对经济困难,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

文化(1)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等一批干部学校和专门学校。

(2)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得到重视。1940年8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和研究的专门机构。

(五)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1.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在延安举行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为了将丰富的中国革命实际经验马克思主义化,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系统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社会性质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两对矛盾。

革命阶段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基本纲领(1)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引导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3)文化上。废除旧文化,发展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个法宝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2.延安整风运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1)延安整风

20C40年代前中期。

时间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

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

地点陕北延安

内容(1)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这是整风运动中最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为此,必须实事求是,搞调查研究。并成立调查研究局。

(2)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3)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意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内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红太阳的升起

①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若干

重大的历史问题做出结论,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高度一致。

②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地点陕北延安

内容(1)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

(2)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意义中共在毛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中国革命在毛思想的指引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4年起,敌后根据地开始向日军发起局部进攻。

1945年春,正面战场发动了局部反攻,收复了一些被日军占领的城市。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5月上旬,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上旬,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猛烈攻击日本关东军。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指出抗日战争到了最后阶段,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实行反攻。8月10日、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七道进军命令,令人民军队收复日军占领区,维护社会秩序。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投降书。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

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中共领导人民取得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可以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而战。

(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南进”步伐,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并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2.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国国际地位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提高。

1942年1月,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与美国、英国、苏联并列为四大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