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风景园林专业参考书目

风景园林专业参考书目

风景园林专业参考书目
风景园林专业参考书目

《风景园林专业参考书目》及简介

黑川纪章(Kisho Kurokaya)的“灰空间”与“共存哲学”的理论

文献来源: <世界建筑》黑川纪章专刊6/1984

《世界建筑》日本灰调子文化1/1982

孙全文等编著,《近代建筑理论专辑一利休灰的理论与实际》,台湾,詹氏书局,1974年版

对于“灰空间”的定义,黑川纪章讲到:“灰色是由黑和白混合而成的,混合的结果既非黑亦非白,而变成一种新的特别的中间色”。近代初期,日本茶道的创始人和茶屋的首次建造者千利休(1521--- 1591),用一种叫做“利休灰”的色彩来阐明他的茶道思想。“利休灰’’是由红、黄、蓝、绿、白等诸色混合成的一种色彩,这些颜色是由各种基本颜色混合后产生的一种色谱范围极广的混合色,它可以是红灰、黄灰、绿灰等色。如果把空间比作色彩,那么作为室内外结合区域的“缘侧”,就可以说是一种灰空间。黑川纪章在谈到缘侧空间时指出:“作为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插入空间,介乎于内与外的第三域,才是“缘侧”的主要作用。因有顶盖可以算是内部空间,但有开敞又是外部空间的一部分。因此,“缘侧”是典型的“灰空间”,其特点是即不割裂内外,又不独立于内外,而是内与外的一个媒介结合区域”。这个区域提供室内与室外的中途点。它是一个场所,结合了人们的一切愉悦活动,也是人们生活区域的延伸空间。而对于中庭形势他解释道:“灰空间,不能是一个四周完全封闭的中庭,它必须是开敞的,再次自然可被隐退,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在创作实践中,黑川纪章常常将自然转化为内部,而又将室内延伸于外部,这样一来内部与外部,自然与建筑相互捕捉、相互船头,维持了非常良好的平衡关系。

共性的哲学也就是主张对被现代建筑所抛弃的双重含义和多重含义的性质重新评价的哲学,为了实现这

种思想,黑川纪章在实际中采用了一定的手法:l、对局部和整体都给与同等价值。2、把内部空间外部化和把外部空间内部化,这意味着排除内外之间、自然与建筑之间双重约束的领域,促进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渗透。3、在相互矛盾的成分中,插入第三空间即中介空间。4、设计出共生的要素,有意识的把异

类物件混合在一起,使之产生多重性含义,以便选用传统或历史性构件,或者把传统和现代技术有意识的交织在一起。5、强调细部,即重视对材料的选择、注意能够表达人类感情和精神上的细部,适当考虑人类感情和精神上的细微接触。

【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含续街道的美学》,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l989 年版

【日】芦原义信著尹培译,《外部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芦原义信的《街道的美学——含续街道的美学》与《外部空间设计》两部著作是关于外部空间理论分析

的重要理论文献,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界的研究奠定了模式,他将建筑与城市空间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两部分,并且分析了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内外空间的划分与衔接模式的不同,以及这种不同对空间构成与结构的影响。

他将空间划分为积极空间(positive)和消极空间(negative),分别具有以下性质:

P空间:积极性、求心性、阳性、凸性、实等。所谓空间的积极性,就意味着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或者说有计划性。

N空间:消极性、远心性、阴性、凹性、虚等。所谓空间的消极性,是指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是无计划性的。

P空间和N空间的划分实际上更多考虑的是在这两种空间中人类行为与心理的不同。这对人类行为与空间的结合方式是有很大启发的。

芦原义信详细分析了一系列空间特征,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关于空间比例的分析工作。在人类感知的统计

基础之上,它用比例的方式描述空间围合与三维体量对人的意义,其中几何特征是主导性的,而不是符

号或其他象征性元素。另外,作者以格式塔心理学和东西方空间结构的探索为基础,分析更为细化的空间形态、建筑元素以及其他的环境因素。

芦原义信指出:“所谓建筑,通常是指包含由屋顶和外墙从自然中划分出来的内部空间实体”。通常在考虑建筑时,是把“内部”与“外部”的界限定在建筑的外墙处,由屋顶的建筑物内侧视为“内部”,没有屋顶的建筑物外侧视为“外部”。……在现代建筑中,也有不能简单规定“内部”与“外部”的情况,……

有时创造出被看作“城市走廊”的“内部式的外部”,或是在建筑物内部广植树木,创造出“外部式的内部”。

芦原义信说道:“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但作为建筑空间考虑时,这种相互关系主要根据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来确定的”。外部空间不是无限延伸的自然,是没有屋顶的建筑。“如果把原来房子的屋顶搬开,覆盖到广场上面。那么,内外空间就会颠倒,原来的内部空间成了外部空间,原来的外部空间则成了内部空间。像这样内外空间可以转换的特性成为空间的可

逆性”。

【荷】阿尔多·凡·艾克(Aldo Van Eych)有关“中介空间”的理论

凡·艾克在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中创造了多样而具有层次性的“中介空间”形态,使得相对的内外空间形态在过渡空间的作用下,层次和性质都发生了相互的转换。建筑内外“中介空间”在这里以并非只具有单一的机能,而是一种能兼顾内部与外部、私密与公共二元融合共存的整体性关系。

凡-艾克声称:“建筑必须设置一种明确的中间地带,这不是说两个场所和时机的不断过渡或无休止的延迟,相反,而是与现代空间流通的概念(可称为通病)和消灭空间之间,即室内外之间,一个空间与另一个空间之间(一个现实与另一个现实)一切相连的倾向决裂。所以,过度必须要用能够同时意识到两边有重要情况所限定的中间地带加以相连。在这一意义上说,中间地带为冲突的两极提供公共场地而能再次成为孪生现象”。

杨永生主编,孙全文周宗宪著《建筑之中介空间》,台湾建筑是论丛(第二辑),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1987年版

中介——一种融合共存的哲学观

——在折中调和、相互生成的过程中产生

—具有多重而复杂之涵意与融合二元性事物而又不失二元个别特质之性质。

将中介的观念运用在建筑空间的分析构成时,这种特殊性质的空间,在相对观念的内外空间两部分中,所负担的就是第五种形状的空间元素——一种既不属于内(秘密)亦不属于外(公共),而使两者并蓄的亦内亦外的空间形态。从内外交融的程度来审视的话,中介空间积极与内外两方所拥有的特性的共存的观点,在相互融合渗透,交叠过渡中所产生,所谓黑、白之间的灰色,基于此道理相通;其实不仅在市值与心理上所举止媒介与隔断之功能,并能在造成一体连续经验的同时,也为人类生存场所,提供更广泛的选择机会。【美】罗伯特·文丘里著,周卜颐译,《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文丘里的这一篇著作是继柯布西埃《走向新建筑》后的又一篇对世界建筑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著作。书中作者提到建筑的不定性-—在复杂和矛盾的建筑中到处存在着不定和对立。建筑是形式又是实体——抽象的和具体的—其意义来自内部特点及其特定的背景,复杂与矛盾,是建筑手段所特有的不定和对立的源泉。他认为:“特意设计出来的不定形式是以生活不定为基础在建筑要素中反映出来的”。他主张“混杂”而不要“纯粹",“含糊”而不要“分明”;他喜欢“两者兼顾”胜过“非此即彼”。在谈及到建筑室内与室外的关系时,文丘里之处室内与室外的不同是建筑中矛盾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流动空间产生一种横平面与竖平面相连的建筑。这些视觉上独立不断的平面,应归功于平面之间相连的平板玻璃:墙上开窗洞的情况消失了,变成墙的中断而看不到建筑实体。现代建筑强调室内外空间打成一片,由于新机器设备的出现才首次使室内气温不受室外的影响。有时室内室外的矛盾并不在室内室外之间,而在建筑的顶层与底层之间。二者的矛盾还表现为外墙内有一层脱开的里层,外墙和里衬之间多出一层空间。文丘里指出:“设计从外到内,同时又从内到外,产生必要的对面有助于成为建筑艺术。由于室内不同于室外,墙—一变化的焦点——-就成为建筑的主角。建筑就产生于室内功能与室外空间的交接之处”。

【挪威】诺伯格·舒尔茨(Noberg Schulz),《存在·空间·建筑》,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年版

作者在书中十分详尽、系统地分析、归纳了建筑空间的发展源流,论述了空间观念的各要素、各阶段的相互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他的空间论。他认为“最完善的建筑空间论与其作为思考或知觉次元”,提出了“存在空间”的概念。“存在”的概念据《哲学事典》的解释有三种意思l、根据日常语法的一般意义,使之我们的认识或意识出发,独立的称谓事物存这一事实。2、哲学中形而上学的意义,人本来是包含在

世界万物存在之中的存在者。关于存在者又有两种存在状态,基本只存在和现存在,亦即某种东西的本

质和现存。

自文艺复兴以来,“历史”、“哲学“、“美学”等人文科学极大的影响了建筑理论的发展。舒尔茨的以“场所精神”与“存在空间”为基础的理论就是以海德格尔的存在之以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目的就是要探求建筑的本质,认识建筑的意义,不仅要重视建筑的物质属性,而且要重视建筑文化与精神作用。”(刘先觉主编,《现代建筑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诺伯格·舒尔茨间空间理论总结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以欧几里德空间为基础,研究其‘文法’”;“另一种是以知觉心理学为基础展开空间理论的研究。”他把存在空间归结为中心场所、方向与路线、区域与领域诸要素(这一观点来自凯文·林奇),并把存在空间划分为地理、景观、城市、住房、用具诸阶段,对建筑空间进行了相应的归结合划分。诺伯格·舒尔茨所谈到的存在系存在哲学中的概念,也就是自己所讲到的“人在世界内存在”。建筑空间就是存在空间的“具体化”、“结构化”。他认为空间概念的重要性是有一定界限的,用空间一词说明建筑物的三度性以外某些事物的意义是毫无理由的。这一论点的根据不过是在几何学及视觉研究中抓住了问题的表面,应该在研究中导入存在空间的概念以至于取消这个界限,使得空间取得在建筑中的中心位置。所谓“存在空间”,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是与人相互作用、为满足生活而发明的图示。就是比较稳定的知觉图式体系,亦即环境的形象(Image).存在空间是从大量现象的类似性中抽象出来,具有“作为对象的性质”。

在建筑史上空间概念发展的研究中,诺伯格·舒尔茨认为有三个层次及时期之演进。①是关于实体的发射能,彼此之间的关系及其交互作用,是由实体而向外发展的空间概念。②是关于哈德瑞恩的万神殿的几何圆顶,他将第二个空间概念突破并且明显化了;从这时起,建筑空间就成了内部空间的空间概念了。③

第三个空间概念是关于内外空间互动关系的发展。

在《存在·空间·建筑》一书中,舒尔茨将人类所认识到的空间划分为以下几类:肉体行为的实用空间(Pragnmtic Space)直接定位的知觉空间(Perceptual Space)环境方面为人形成稳定形象的存在空间(Existential Space)物理世界的认知空间(Cogitive Space)纯物理的抽象空间(Abstract Space)。舒尔茨广泛探讨了场所、节点、体量、路线与轴线、领域等空间要素的特性与相互作用。并且从自然环境到住宅内部空间的尺度中详细探讨了建筑空间与存在空间的密切关系。把存在空间作为解决人类存在的意义与环境关系的桥梁。同时,场所精神是舒尔茨使用的另外一个主要概念,它注重分析场所的精神特质,并且将其置于空间和特征等传统的建筑概念之上。例如他在书中所讲到的:“最初对人来说,与周围广阔的、未知的、总觉得引起恐怖的世界相对照,中心时表示已知的东西”。

【美】C·亚历山大等著,王听度周序鸿译,李道增等校,《建筑模式语言》,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年版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是美国杰出的建筑理论家《模式语言》描述了城镇、邻里、住宅、花园和房间等共253个模式为建筑设计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蓝图。作者的论述始终以“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思想出发点,他所提到的模式不是简单的空间类型,而是空间与行为活动共同形成的场所状态,模式没有给出这一场所状态的具体唯一的答案,而是给出了一种结构关系,依靠这种关系任何人都可以创造出自己的场所状态。《建筑模式语言》中论及到的模式14易识别的邻里;模式15邻里边界;模式30活动中心;模式3l散步场所;模式36公共性程度;模式48住宅与其他建筑间杂;模式53主门道;模式98内部交通领域;模式105朝南的户外空间;模式107主入口;模式112入口的过渡空间;模式114外部空间的层次;模式128室内阳光;模式130入口空间;模式131穿越空间;模式160建筑物的边缘;模式180窗前空间;模式193半敞开墙;模式226柱的连接;模式236大敞口窗户等都会对过渡空间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美】阿摩斯·拉普卜特著,黄兰谷等译,张良皋校,《建成环境的意义一非言语表达方法》,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这一部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专著。作者以使用者的角度和日常环境为讨论焦点,对建成环境进行了

多角度分析研究,在人与环境关系的领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拉普卜特是从.人.环境研究的角度来研

究环境的意义这一问题的。作者将“人——环境研究”看成是与发展环境设计新理论有关的人文学科—人—环境研究的标志之一是认识到设计者与使用者对环境的反应非常不同,其偏爱等也有差异,部分原

因是他们的图式不同,所以重要的是使用者的意义,而不是建筑师或评论家的意义;这是每天环境的意

义,而并非历史上或现代的著名建筑的意义。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拉普卜特将其分为直接性的影响和间接性的影响,在论述间接影响时,他讲到:“是环境通过提供线索作用于行为,人们靠这些线索来判断和解释社会脉络或场合,并相应行事。换言之,影响人们行为的是社会场合,而提供线索的却是物质环境”。李道增著,《环境行为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环境行为学也称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它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它试图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以及人对这些环境的反应,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去,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作者在书中谈到行为、环境、建筑以及环境行为的研究方法之一—一观察等几个问题。这些切入点都一

一补充了目前我国在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些薄弱环节。这种关系就像丘吉尔所说的“人们塑造了环境,环境反过来塑造了人们。”目前我国城市的建设对人的因素考虑不足,尤其是对人的心理内质特征,常常造成建筑物的体量感,空间距离等和人的行为空间限定尺度的比例失调。因此,环境行为学

的内容就显的尤为重要。书中还指出设计者应了解多方面的知识,用更深层次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更为

全面的思考不但会为人们创造出适宜的物质环境,同时也会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精神空间。

【法】勒·柯布西埃著吴景祥译,《走向新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

勒·柯布西埃是当代著名的建筑师。他在建筑理论上提出了许多革新和独特的见解,他的建筑作品、著作、言论和思想丰富的创造性和新鲜明朗的气息,在建筑上所倡导的一些理论和他的作品所表现出的见解新颖的风格,对世界现代建筑的形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中柯布西埃为建筑师提出了三个要点:

1、体量是我们的感觉用来领悟、衡量和影响事务的一种因素。

2、外观是体量的外壳,它可以缩小和放大体量给我们以感觉。

3、平面布局是产生体量与外观的源泉,它把整体的全部确定下来。柯布西埃认为建筑是超越功能之上的事情,有精神上的条理性和意志上的统一性。在对于建筑内外空间的关系上,它明确指出建筑的总平面是由内部发展到外部的;外部的东西决定于内在的事物;外部是内部的结果和反应;外部也总是一个内部。

【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

本书从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在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分析了吸引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诸项方法。书中体现出一种完全从公共行为出发的研究方法。对人们如何使用街道、人行道、广场、庭院、公园等公共空间,以及规划与建筑设计如何支持和阻碍社会交往与公共生活,进行了广泛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创造充满活力并富有人情味的户外空间的有效途径。

杨·盖尔将公共空间的户外生活分为:必要活动——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条件才会发生。社会性活动三种方式。作者论及到柔性边界的问题,是在建筑物四周流连——还是仅仅能够进出;多层建筑——进出活动频繁,但滞留活动极少;低层建筑—许多滞留活动内外流动;室内外的联系——功能与心理方面。使住宅的活动能自由的流动到室外。“中间的走廊、多余的门、尤其是室内外的高差都应避免。室内外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只有这样才能方便活动的内外流动”。

【意】布鲁诺·塞维著,张似赞译,《建筑空间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布鲁诺·塞维以广义空间概念的角度详尽论述了建筑空间的各个范畴,从历史分析和认知、释义的角度揭示了空间与建筑之间辩证的性和关系。书中作者重点讲述了内部空间对于建筑的实际意义以及对人类生活的相关影响。建筑的特性就在于它所使用的是以将人包围在内的三度空间“语汇”。建筑艺术并不在于形成空间结构的那部分长、宽、高的总和,而在于那空的部分本身,在于被围起来供人们生活和活动的空间。所能提出的对建筑的最确切定义,必须是把内部空间考虑在内的定义。美观的建筑就必须是其内部空间吸引人,令人振奋,在精神方面使我们感到高尚的建筑。建筑的内部——围绕和包含我们的空间,决定了建筑物审美价值的肯定或否定。“空间——空的部分—应当是建筑的主角,这毕竟是合乎规律的。

建筑不单是艺术,它不仅是对生活认识的一种反映,而且还是生活方式的写照;建筑就是生活环境,是人类生活的舞台”。

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书中作者从理论和实际分析的角度,运用图文并茂的方法详细论述了建筑空间中的形式美基本规律和这

些规律在内部空间、外部形体以及群体组合处理中的运用。建筑的发展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矛盾运动形式。

在建筑发展中的本质联系:l、人们对建筑提出功能和使用方面的要求;2、人们对建筑提出精神和审美

方面的要求;3、以必要的物质技术手段来满足功能、使用、精神、审美的要求。

内外空间之间也存在着一个衔接与过渡的问题,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总是和自然界的外部空间保持着互相连通的关系,当人们从外界进入到建筑物内部空间时,为了不致产生过分突然的感觉,有必要在室内、外

空间之间插入一个过渡性空间。“门廊,从而通过他把人很自然的从室外引入室内。……采用悬吊雨篷的形式,也可起到内、外空间的过渡的作用。……某些高层建筑,往往采取底层透空的处理手法。人们从底层空间在进入上部——室内空间,也会起到过渡作用”。

彭一刚著,《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本书在概括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在于“艺术地再现自然”。书中运用大量篇幅系统而全面分析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并就南、北园林艺术风格的变化作了比较,并附有大量的附图和分析图。

作者在书中谈到中国古典园林和一般建筑空间组合之中“内向与外向”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两种倾向,不但体现于此而且还体现在人们的行为心里乃至整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和性格特征之中。园林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主要是通过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的关系处理所造成的。对景、框景和借景,都是把一个空间的景物引入另一空间,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特别是把室外空间的景物引入室内,具有空间渗透的性质,有助于增强空间的层次感,这也是中国古代园林经常采用的手法。

【英】里查·萨克森著,戴复东等译,《中庭建筑——开发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

《中庭建筑—-开发与设计》一书将中庭建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作了全面地分析与介绍。中庭建筑是一种古老的概念,也是一种新颖的观念,它将室内变成了室外,也将室外变成了室内。作者在书中指出:“中庭是静态的到达空间”。引用并提出建筑的四种功能:1、文化功能,既表现文化。用对感官产生影响的方法,人们为表现自己和表现自己的文化而建造建筑物。 2、经济功能,即表现资源。人们建造建筑物来使用资源,同时也是用资源来建造建筑物。3、庇护功能,即改善气候。人们建造建筑物的目的是为了遮蔽自然影响和房屋间的影响,寻求舒适的体验。4、容身功能,即改善地表。人们建造建筑物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大自然或自然环境所不能给与人类的“具型空间”或特殊空间。

里查-萨克森在书中重点论及了影响中庭建筑的概念,主要是从城市的角度去思考;从气候的角度去思考;从动态的角度去思考;从安全的要求思考;从社会的角度思考;使绿色植物进入中厅空间;接受技术与

文化的影响;不要矫揉造作,太过风雅;不要考虑太多经济的问题等方面。中庭空间为人们生存与行为

的空间与方式创造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美】克莱尔·库伯·马克思卡洛林·弗朗西斯编著,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人性场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此书是多篇实际调研分析报的讲演归纳和概括,采用了实际调查分析的研究方法,选用具有针对性的七类开放空间作为典型案例来总结出人性场所的设计导则,或说一个人性场所应尽可能包含有以下几点:

·位置应在潜在使用者易于接近并能看到的位置。

·明确传达该空间可以被使用,也就是说该空间就是为了被使用而进行设计制造的信息。

·空间的内部和外部都应美观,符合人审美的价值取向,具有吸引力。

·配置各类设施以满足最有可能和最吸引人的活动需求。

·空间设计应让使用者有保障感和安全感。

·在合适的地点,向人们提供缓解城市压力的调剂方式,有利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安宁。

·尽量满足最有可能使用该场所的人群的要求。

·鼓励使用群体中的不同群体使用,并保证一个群体的活动不会干扰其他群体的活动。

·在高峰使用时段,考虑到日照、遮阴、温度等环境天气因素,使空间仍能保持在生理上的舒适度。

·让儿童和残疾人也能使用。

·有助于空间管理人员执行的各项活动计划。

·融入一些使用者可以控制或是改变的因素。

通过某些形式,让人们参与空间的设计、建造及维护过程;把空间用于某种特殊的活动;或是在一定时间

范围内让个人拥有空间,让使用者拥有依恋并照管该空间的权力。

·空间的维护应简单、经济,控制在各空间的一般限度之内。

·在设计中,对于视觉艺术表达和社会环境应给予相同的关注,过于重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会造就失衡或不健康的空间。

作者强调利用人的行为或社会活动来启发和塑造环境设计是相当有益的方法。当今的环境设计不应是单

纯追求视觉形式,因为如果这样不是复制以前的方案,就是导致迷信时尚潮流而忽视公众需求的艺术表

达形式的泛滥。而应该是美学目标必须与生态需要、文脉目标和使用者喜好三方面取得平衡并相互融合。众多经济、技术和美学方面的考虑造就了人们所知的建筑;建筑又反过来塑造着使用者的行为模式。人

们应从理解人的动机入手并进而塑造形式,扭转这种关系。

【丹麦】S·B·拉斯姆森著,刘娅芬译王申祜校,《建筑体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作者详细阐述了建筑创造中各种艺术手法的应用,例如建筑中的虚与实、尺度与比例、韵律、质感、日光及色彩等的具体手法的实施;并从人的视觉、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建筑的存在方式和自身意义。力图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用语言向人们传达出对建筑本质的审美体验。

拉斯姆森在分析某些问题时使用了第一人称的视角,将空间的行为主体“人”作为体验活动的进行的原点,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并以时间和空间为建筑体验序列展开的基本脉络,主要在精神功能方面阐述了建筑与人的互动关系。书中作者指出:“理解建筑并不等于能从外部特征去确定建筑物所属的风格,必须需去观察建筑是如何为特殊目的而设计的,建筑又是如何与某个时代的全部观念和韵律一致的,比进入到建筑空间中去,感受它是如何把你围在其中,观察你是如何不知不觉地从一个房间被引向另一个房间,而且必须熟识质地效果,才会发现色彩的运用与选择又是如何取决于房间的朝向与窗户及太阳的关系的……”。建筑是一门功能性的艺术,它是创造出来为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工具或器具,建筑的外部特征成为把情感及气氛从一人传递给他人的手段,而建筑也不仅仅意味着从外面看到的形状,并且意味着在人们周围构成的形状,在里而生活时的形状。

【美】弗朗西斯-D-K-钦著,邹德侬方千里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以形态学的方法研究形式和空间的基本要素,采用了以图式为主、文图穿插的生动形式,力图使形式的研究更趋于科学化,把建筑分解成许多构成元素,再按特定的条件将这些元素加以组合,从而引导出一定的规律性的东西。建筑在物质上的表现,是顺应人类活动的,而空间和形式要素的安排和组合,则决定建筑物如何激发人的积极性,引起反响,以及表达某种含义。

书中主要涉及形式与空间要素的物质性提在建筑中的效果问题。点,在空间中移动确定了线,线确定面,面则确定形式和空间的体。由于相互之间的关系和组合的性质,这些要素除具有视觉方面的作用之外,还表达了领域、位置、入口运动的通道、登记、秩序等概念,体现了建筑和空间的意义所在。作者将建筑秩序定义为三种方式:l、物质上的,形式与空间,实与虚,室内与室外。2、知觉上的。感官的知觉和时常连续体验到的物质因素的认识。3、观念上的,在建筑物的要素和体系中,对有秩序和无秩序的理解,以及对他们所引起的含义的反应,并把空间体验界定为空间——时间中的运动,依据分类学的方式将空间的功能、相似性或通道的连接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空间组合方式。

【奥】卡米诺·西特著,仲德崑译,齐康校,《城市建设艺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西特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总结归纳出适应当时条件的城市建设艺术原则,提出了一条在城市内形成一种具有文化和情感刺激的室外生活环境的美学途径,同时也奠定了建筑应是反映时代条件的有机的城市形态环境的一部分。

当代建筑的内部变得日益舒适使人们失去了对在外部空间中进行露天活动的欲望,城市意义的丧失导致了市民兴趣的内向型,完全失去了对那些城市中与他们的福利直接相关的露天活动的积极参与意识。由于人们都已经从街道和广场集中到室内来,人类已经成为一种本性难移的室内生物,以至于几乎不能开着窗工作或是就餐。西特认为:如果我们能得到一些建筑物间的开敞空间,步行者就会从漫长的隧道式的街道中得到解脱,小的开敞广场就能使朝向他们的建筑物与之产生一定的关系,这些室外空间就能提供改善了的外观,以及为生活和工作在建筑物中的占有者提供阳光和空气。

吴良镛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2年版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

居作为一个整体,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的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

居环境。此书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阐述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来由、人居环境的构成、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概念、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以及在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方面的研究实例;第二部分“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介绍”是对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研究思想的综述。

作者不仅构筑了一个学科大系统,而且还吸收了我国最近阶段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许多经验,并在一些重要的规划设计实践中进行理性分析,运用融会贯通的思路与交叉学科密切结合。本书在立足于国内实践的同时,也将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比较完整地介绍到国内,拓展了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的思想系统,并构筑了一个系统的基本框架。

【美】赫伯特。A。西蒙著,杨砾译,朱春松等校,《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 年版

作者在本书中讨论了对人为事物和复杂系统的一般认识,广泛介绍思维模型、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模拟,帮助人们了解和加深决策机制和模拟手段。作者还用大量篇幅讨论了工程设计和社会规划中有关预测、决策、规划与计划的方法论,特别是提出了建立了“设计科学”这门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设计、规划与计划工作的基础学科。这本著作就是研究人类如何适应现代复杂社会更高目标的新领域,它包括经济学、心理学、现代管理、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兴的横断科学,研究它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应用这些现代科学的最新成就去积极的改造世界一自然事物,而为人类更高的进步和文明目标服务。

【法】马克.第亚尼著,腾守尧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四川人民出版

社l998年版

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非物质状态,其深刻的变革不仅仅局限于技术领域,还波及到哲学和认知领域。这

也直接导致了人类思维方式的转交。该怎样认识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发展趋势怎样?这都是有待我们做出回答的问题。本书集中了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理论家、哲学家的文章。他们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对非物质社会做出了自己的阐释,并预测未来艺术、设计以及文化的发展趋势和状态,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的论文集。非物质社会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字化社会、信息社会或服务性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其对世界的“再现”非常的逼真,人与世界的关系也逐步受到有数字化处理的信号的控制。面对这样的状况,人类有一种失控感,因而对“秩序”的需要更加急迫,这在意识形态层面上的最大影响就是“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以及严密的逻辑原则日趋失落,原来被人们视为互相对立矛盾的现象也就不再呈现一方压倒另一方的关系,而是同时呈现,甚至互相融合,边界区域模糊。因而设计、艺术的内涵也在经历着“质”的变化,“一种无目的性,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和种种“能引起诗意反映的物品”成为后现代艺术所追求的东西。因此,功能与形式、确定与不确定的因素、物质的环境与功能圈以及资源的分配、作品的评

估与交流都在悄悄发生着“质”的变化。

【意】L.本奈沃洛著,邹德侬巴竹师高军译,《西方现代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书中详细论述了现代建筑运动的事件、建筑师的生涯、重要的建筑实例详情、现代建筑和现代技术、现代艺术的关系等。作者还从建筑与社会的关系入手,例如建筑师和经济、文化、时尚、业主及领导之间的关系等等。

作者的视野十分开阔,在宏观上,能使读者感到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的发展对建筑的全面触动。把建筑同各个时期的城市问题结合在一起。微观上,又能深入到建筑细部、室内装修甚至桌椅板凳。不但描写了大量的社会事件、城市和建筑,更令人兴奋的是描写了许多关键性的人物,除了他们的思想和言论以外,对于人物的性格也有所表现。

王受之著,《世界现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书中论述了l9世纪到20世纪世界建筑的发展历程,从历史发展、理论体系分析、建筑家和建筑事务所介绍、建筑流派的讨论多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现代建筑发展的脉络和轨迹,特别对于从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一系列建筑和设计活动,到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粗野主义、有机功能主义、高科技牌、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新都市主义等等。揭示了现代建筑发展中形势变化的内在动力和社会根源,突出强调了现代化和传统的关系、建筑家的社会责任心等要点。

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新世纪出版社,1995年版

世界现代设计史是从19世纪开始,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样的100多年里世界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无论从环境到建筑还是从平面到工业,现代设计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巨大的变化。世界现代设计奠定了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成为20世纪以后世界物质文明重要构成部分。

世界现代设计最初是由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引起而经过了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包豪斯现代设计、现代主义运动直到现代主义之后的各风格流派,从欧洲发起经过包豪斯学校的专业发展,二战之后传到美国,又从美国传到世界各地,已成为今天物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其能够迅速发展并传播到世界各地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科技文化的交流也从另一方面推动了设计思想的发展和传播。但同时现代设计发展和传播又影响着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等诸方面。由于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加之发展时间短,目前从事现代设计的人员应用多于理论,而专门进行理论研究的系统著作就更加少了。王受之这本《世界现代设计》不能不说是填补了这方面的一个空白。这本书在各方面介绍了现代设计100多年来各个发展阶段的情况以及每个阶段的风格和重要的人物事件等。

陈健著,《理性与游戏—20世纪西方建筑艺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从分析后现代建筑的谱系以及诸种手法入手,并结合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进行讲解,充分深入细致的剖析可更深入地了解20世纪建筑的渊源、风格、样式以及背后的深层精神内涵。 20世纪建筑的发展经由现代到后现代,经历了由统一化国际化的追求转向个性化多样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和冷战后整个世界的多元化趋势是一致的。发源于包豪斯学校的现代主义国际式风格是20世纪最强劲的一个建筑流派,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美学标准,从理性主义、行为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中引申出简单化的设计概念,形成简洁明快的国际式风格。而后现代建筑是对现代建筑的继承和超越,“复杂”与“矛盾”是构成后现代建筑的两个基本特征,后现代建筑的这种双重译码是文化多元主义的基本策略,具有很多的层面,可以是高级艺术与低级艺术的混合,可以是纪念性译码与高技派译码的并存,可以是方言译码加上商业性译码,也可以是大众译码和内行译码的兼顾,因而后现代建筑的空间是模糊不清的,“非理性”的,由局部到整体的过渡关系,边界不清、空间延伸、无明显的边缘。

尹国均著,《国外后现代建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从后现代产生的哲学背景、社会历史根源较深入地剖析了后现代建筑的特点手法和意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人类精神生活、人文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使西方人开始怀疑理性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但在理论上要站住脚他们就必须习用一些非常理论的、科学的、理性的和逻辑的术语来表述自己超验的肉体感觉,这种状态为后现代状态。它是出现于“第三次浪潮”,“第四次产业革命”,“信息革命”,“科技社会”。现代主义建筑的理性逻辑集中的方盒子被粉碎了,变成了一堆洒满地的碎片,逻辑被身体零散感受所取代,精神变成了肉体,理性主义最终演变为疯狂。因而游戏性的手法成为后现代建筑的手法,空间与场所变得模糊不清,失去了边界,诗意的阅读成为欣赏它的基本阅读方式。剖析其深层的艺术哲学是一种非理性的疯狂行为,解构主义的精神状态。建筑在后现代建筑师的手中成了一个可阅读的叙事文本,具有多重隐喻的阅读文本。

【美】西尔瓦诺-阿瑞提著,钱岗南译,《创造的秘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西尔瓦诺·阿瑞提,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医学博士。他以医学和心理学为出发点去探讨创造力的秘密,而在最后则步入一般的系统论和人类学领域。

《创造的秘密》一书涉及到了人类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创造现象,从各个角度入手展开了对创造力本质的探讨。作者提出了原发过程、继发过程、第三级过程这三个概念,相似于无意识过程、意识过程、和审美的升华过程,这三个过程构成了作者理论体系的三个支柱。作者认为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不出这三个过程的范围,创造力的秘密就隐藏在这三个过程的相互关系中。

此书一改以往其它有关创造力著作的空洞和贫乏,它所包含的探讨创造力的不同角度和论述的内容,可以说为我们进行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点燃了一盏明灯,使我们能从内心的更深层次去了解和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从而可以更好的控制和利用自己的创造力量,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美】苏姗·郎格著,李泽厚主编,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情感与形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86年版

《情感与形式》是一部经典的美学著作,苏姗·郎格从符号的角度阐述了美学的内涵与意义。并对不同的

符号方式加以确定,从而给符号创造活动和理解活动打下了更为清晰的印记。作者在书中指出艺术及人

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艺术所表现的是一种概念,这些概念就是艺术形式的内涵,艺术正是那种将这些概念深刻表现出来的符号手段。呈现于直觉与想象,艺术的意味只能通过直觉来领悟。按郎格的话来说“一但艺术能够被解释出来那么艺术便成为一种可推论的形式了”。书中着重解决的是艺术的本质与情感的关系问题。把各类艺术联系起来,揭示其间存在的统一性,使的人们可以把某些独立艺术关系中发展而来的概念运用在其它的艺术上。

苏姗-郎格的符号论美学,对于我们的美学和艺术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她在书中提到的幻象问题,认为绘画、雕塑、建筑的基本幻象是‘虚幻的空间',音乐的基本幻象是‘虚幻的时间',舞蹈的基本幻象是‘虚幻的力’等内容,在今天仍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作用,这种启迪正是《情感与形式》背后所具有的潜在力量。

王其亨著,《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风水"是我国传统村镇城市选址和规划设计的理论,虽然充满迷信色彩,但也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具有我国古代哲理,美学,心理,地址,地理,生态,景观诸方面丰富的内涵,并包含着人如何顺应自然的大量论述。本书对风水理论对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如“道”,“气”,“阴阳”,“五行”,“八卦”等的对应,以及传统哲学与风水理论的特点等两个方面作了归纳分析。把人类与自然某种和规律的观念整合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时也看作是相互联系而和谐平衡的有序运动。风水与人的心理场是息息相关的,更值得一提的是与风水地理有关的中国古代景观地理图实际是传统山水画的先声。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科学水平的限制,风水理论也同一切传统学术一样,没有也不可能摆脱迷信的桎枯和羁绊,没有也不可能发展成为完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应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科学的态度去深入探讨它,将那些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祁国颐主编,《建筑科学知识大全》,沈阳出版社,1989年版

此书是属于词典式的书籍,在书中例举和详尽阐述了有关建筑、空间、环境与建筑行为心理学等各个与建筑相关范畴内的理论、概念和定义。本人在书中引用了六个与过渡空间研究有紧密联系的概念和基础理论,环境—行为研究。环境—行为研究,有许多意义大致相近的别名它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使用者的行为怎样与建筑环境相互作用;使用者对建筑有怎样的需求;怎样在建筑理论和建筑设计中运用这些知识,人们常把人在空间中进行活动所需要的面积、空间和尺寸、人流特点、各种空间的接近成都等看作是功能要求,而环境--行为研究不仅涉及上述问题,涉及到可观察的活动模式,而且还进一步深入到使用者的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行为表示人的社会结构意识和及时的能动性活动,行为在许多方面是与物质环境特性有机联系的,行为始终发生在空间内,发生在一定的环境脉络之中。

生理要求与建筑功能。建筑的功能要求,最基本的是满足人的生理要求。本能的美,正是在于这种生理功能上的和谐;本能的美感,也正是感受到这种最佳生理条件中产生的。光学、声学、热工等建筑物理上的诸项学科,实质上都是以满足人体生理要求为出发点。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知觉一刻都不能被剥夺,这是一种生理需要,这种需要在人观看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景物(包括人)的是获得到了满足。

而且,人的社交欲望和尊重需要也获得满足,从本质出发,我们应创造更丰富的手法。这种本质是建筑的内容,也既是建筑基因,是遗传和变异中的基本因素,没有基因,任何手法都会失去生气。

行为场所。生态心理学家巴克长期研究后认定:社会环境和重复发生的行为模式,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把这一特定的环境称为行为场所。行为场所是分析建筑环境中环境—行为关系的基本单元。环境---

行为现象侧重研究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人的需要,集中探讨不同人群的需要,而行为场所的出发点是

特定的环境。

人的需求层次·人的第一需要与生命活动相联系,可分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两个层次,这是人和动物共同具备的低级需要;人的第二需要与社会活动、精神生活相联系,可分为社交需要、尊重和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三个层次,这属于人的高级需要。不同层次的需要,可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体验,不同类型的建筑应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领域和领域性·所谓领域,就是人所占有与控制的一定的空间范围。领域性是与领域有关的行为,指的是个人或人群为了满足某种合理需要,要求占有或控制一个特定的空间范围及空间中所有物的习性。领域的主要功能是为个人或人群提供了对空间的控制。领域肯定了一个人的身份,肯定了他在一群人中的地位,

使邻里之间相互了解,领域还是各占有成员增强了从属于同一空间范围的“认同感”,进而促使他们积

极参与该领域的管理与建设,而这又反过来加强了领域的完整与同一,加强了外来者对该领域的尊重。

共享空间。共享空间起源于原始社会,在我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夭折与中央集权的封建时代,虽然出现了庙会的形式,但并不是典型的共享空间。共享空间在欧洲得到充分的发展,首先是古希腊的民主制文化,哲人和政治家在广场上作雄辩性演说;为了庆祝胜利和节日而在神庙外举行歌舞狂欢,以及露天剧场和竞技场的种种表演,对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以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为典型的露天客厅是共享空间的发展和完善。

共享空间的高度发展和完善,是由现代建筑开始的,而在后现代建筑中明确提出为高峰,这也同时标志着环境艺术时代的到来。人类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等于建筑学渗透要求为人类提供一个多元共存的、互相渗透的复合空间。

参考文献:

【1】《世界建筑》黑川纪章专刊6/1984

【2】《世界建筑》日本灰调子文化1/l 982

【3儿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含续街道的美学》,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

【4】【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5】杨永生主编,孙全文周宗宪著《建筑之中介空间》,台湾建筑是论丛(第二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

【6】【美】罗伯特·文丘里著,周卜颐译,《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

【7】【挪威】诺伯格·舒尔茨(Noberg Schulz),《存在·空间。建筑》,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l990年版

【8】【美】c.亚历山大等著,王听度周序鸿译,李道增等校,《建筑模式语言》,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版

【9】【美】阿摩斯·拉普卜特著,黄兰谷等译,张良皋校,《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

【10】李道增著,《环境行为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l】【法】勒柯布西埃著吴景祥译,《走向新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

【12】【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13】【意】布鲁诺·塞维著,张似赞译,《建筑空间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14】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15】彭一刚著,《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16】【英】里查·萨克森著,戴复东等译,《中庭建筑——开发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l990年版

【17】[美】克莱尔·库伯·马克思卡洛林·弗朗西斯编著,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人性场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18】【丹麦】S·E·拉斯姆森著,刘娅芬译王申祜校,《建筑体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

【19】【美】弗朗西斯·D·K·钦著,邹德侬方千里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

【20】祁国颐主编,《建筑科学知识大全》,沈阳出版社,1989年版【34】【英】贡布里希范景中译林夕校,《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2l】【美】卡米诺·西特著,仲德岂译,齐康校,《城市建设艺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22】吴良镛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3】【美】赫伯特·A·西蒙著,杨砾译,朱春松等校,《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

【24】【法】马克·第亚尼著,腾守尧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5】【意】L·本奈沃洛著,邹德侬巴竹师高军译,《西方现代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26】王受之著,《世界现代建筑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7】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新世纪出版社,1995年版

【28】陈健著,《理性与游戏一0世纪西方建筑艺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29】尹国均著,《国外后现代建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30】【美】西尔瓦诺·阿瑞提著,钱岗南译,《创造的秘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l】【美】苏姗·郎格著,李泽厚主编,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情感与形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32】王其亨著,《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3】孙全文等编著,《近代建筑理论专辑利休灰的理论与实际》,台湾,詹氏书局,1974年版

【34】郑曙旸著,《室内设计》,吉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基础艺术、设计理论文献:

【35】【美】约翰啦塞尔,陈世怀常宁生译,《现代艺术的意义》,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年版

【36】【德】格罗塞蔡幕晖译,《艺术的起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37】【日】今道信友樊锦鑫译,《美学的将来》,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8】【美】阿瑟.丹托欧阳英译,《艺术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39】【德】克劳斯·霍内夫着,李宏腾卫东译杨建校,《当代艺术》,江苏美术出版社1版

【40】【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潘耀昌译杨思梁校,《艺术风格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2】【英】威廉·莫里斯黄嘉德包玉珂译,《乌有乡消息》,北京,商务印书馆,l981年版

【43】崔庆忠《现代派艺术史话》,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44】叶朗《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5】金哲等编着,《新学科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6】常怀生编译,《建筑环境心理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

【47】【英】赫伯特.里德李泽厚编译王柯平译,《艺术的真谛》,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8】【德】弗里德里希·席勒孙玉能译,《秀美与尊严》,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l996年版

【50】【荷】赫茨伯格著刘大馨译《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天津大学出版社

【51】【荷】赫茨伯格著仲德昆译《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科学出版社

风景园林专业课程

标题:对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建议 前言 2004年“中国园林藤头杯”青年风景园林设计大赛圆满谢幕了,代表着当今在校学生最高设计水准的比赛又告一段落。看着同龄人的作品,心中不免感慨万千。在为他们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少年老成”的创造力和那些精妙杰伦的表现力震慑的同时,心中也开始有了隐隐的悲哀:我能行吗?为什么我们学校的园林专业不行?在全国农林院校中排第六名的山东农业大学,居然在有43所院校,23个设计单位参赛的“藤头杯”的194件作品中没有一件来自我们学校!真的想问,山东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怎么了? 从来时的惊喜,到现在的悲哀,使我不得不为我喜欢的专业做点什么。我来自湖北,我的武汉在东部产业结构升级与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沦陷”了;我来自林学院,我的园林专业在学校其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中“沦陷”了!像武汉市长李宪生,为武汉的崛起而四处奔走呼吁一样,我要为园林专业的崛起吆喝助威。或许,我并不能马上改变什么,但是,只要你听到这样一种不甘沉沦的声音,只要你知道我对园林的挚爱并默默为之奋斗就足够了。 1 园林专业现状及园林人才培养现状 1.1 园林专业现状 我们园林专业的这一代,正处于一个千载难逢的伟大变革时代,祖国蓬勃的发展,日新月异的土地与社会变化,迫切需要以土地设计为己任的风景园林学科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不论从政府领导到地产开发商,从大众百姓到社会媒体,认识正在不断深化,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前景无不令人瞩目。然而,当今中国社会对现代景观需求如此迫切广泛之际,作为园林设计的实践者,大家都准备好了吗?众所周知,园林设计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她囊括了技术,艺术,人文,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领域的内容。可如今,园林专业的理论研究与专业教育却是步履艰辛,培养的人才更是寥如星辰……因此,对于园林专业教育的落后现状,我们要有充分的危机意识之后,才能有改变的动力和支持改变的社会氛围,是吧! 前景是辉煌的,未来是无限的美好。可毕竟再好的机会也是稍纵即逝。以前是建筑,建材行业,现在是咱园林设计的了! 1.2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对于当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陆地区可是众说纷纭,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于是大家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各占山头,各树门派,现在的景观园林正处于一个典型的诸侯混战时刻,谁稍强大谁就能多分一杯羹,谁就做大哥,接受别人的尊敬。当前园林专业大致面貌分为3类:一是城市规划与设

2015全国高校风景园林景观专业排名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080933.html, 1育明教育【2014年考研喜讯】38人状元集训录取32人+调剂录取4人 开创考研辅导行业通过率神话 阅卷人出题人领衔辅导,专注考研,始于2006打卡签到封闭集训,400多名状元共同见证 育明教育是如何实现历年较高通过率的呢?? 北大人大教授+阅卷名师+精准的押题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 全国高校风景园林景观专业排名 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定位:雄厚的专业办学实力、多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师,全国排名第一位。学校总体实力:北京林业大学属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办学背景:园林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学科队伍最强的园林教育基地。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与清华大学营建系合作创建的造园专业,1956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调入北京林学院,改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其中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具有城市规划与设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080933.html, 2权。其中院士2人,学科主要带头人:孟兆祯,规划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9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陈俊愉,园林及花卉专家,师从华中农业大学已故园艺学教育家章文才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启翔,园林及花卉专家,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王向荣,规划设计专家,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同时还拥有朱建宁、李雄、唐学山、孙筱祥、苏雪痕等一大批规划设计、园艺专家。学院弱点:办学实力强悍,但内部团结有待加强,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多学科合作,需要有人出来整合。 2、同济大学景观学系 定位:建筑院校中风景园林教育第一高校,根基扎实,成果丰硕,全国排名第二位 学校总体实力: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和“985工程”综合性重点大学 办学背景:开办的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及其近邻专业已有45年的办学历史,于1958年开办城市规划(城市绿化专门化)班;1979年开办风景园林专业;1986年建

园林专业主要课程

素描、色彩、立体构成 设计初步、风景园林导论、园林树木、花卉、景观生态学 中外园林史、计算机辅助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建筑、城市规划原理 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植物造景、风景区规划、园林建筑环境设计 某211工程大学的专业介绍——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以视觉审美与造型设计为基础,以环境艺术设计为核心,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能掌握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方法从事室内装饰设计、家具设计、室外景观设计、庭院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宾馆设计、餐饮环境设计、商业展示与设施设计等高级艺术设计综合人才。学制四年,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主要专业课程:素描、色彩、速写、风景写生、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设计、人体工程学、室内设计基础、住宅与办公室内设计、餐饮环境设计、影视及音乐厅设计、旅游度假区设计、宾馆与商用环境设计、家具设计、装饰构造与材料、建筑设计基础、园林艺术、建筑装饰概预算、装饰施工与监理等。毕业生可在城建、科研、设计、教学等单位从事环境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房地产业、家居装饰设计企业、家具生产业、会展及广告业等范围就业。 园林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掌握系统的风景与园林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相应领域一定的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科技开发和行政管理能力,能适应园林、城建、旅游、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风景与园林科学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美术、园林设计基础、风景园林艺术、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城市园林绿地规划、风景与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室外场景设计、风景园林计算机图形处理、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学等。毕业生适合从事城市园林绿化、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旅游规划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与经营、城市规划与建设、风景园林科学研究与教学、环境保护与管理等工作。 我知道某“211”工程大学本科园林专业课程: 高等数学 植物学 美术 园林测量学 园林工程制图 气象学 大学物理 大学物理实验 园林设计基础 人体工程 园林树木学 CAD辅助设计 园林建筑结构与工程力学 生态学 风景园林艺术 花卉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园林建筑 插花花艺设计 3D模型场景建立 风景园林设计 园林管理 专业英语 室内装修与室内园林 园林工程概预算 科技写作 风景旅游区与森林公园规划 园林计算机图形处理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园林植物虫害防治 园林工程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环境保护 园林史 鲜切花生产技术 园林树木栽培学 工程地质 园林土壤学 植物生理学 室外场景模型设计 钢笔画 园林文学 园林工程招标与投标 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旅游学概论 盆景学 环境保护 以上课程有必修选修,恕不细分,当然还要学公共课程例如英语、体育、思想政治、法律基础、毛概、邓论和三个代表、马哲、马经、就业指导。还有其他人文类、艺术类非专业的选修课。我就学了大概70门。

2017年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院十大排名

“特色小镇”的灵感最初来源于国外,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等。这些小镇,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达沃斯小镇之所以独树一帜,是因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在这里召开年会,发布世界经济、社会、技术变革等方面的一手资讯;美国格林威治小镇,占地面积仅174平方公里,全球350多只管理着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对冲基金中,却有近半数公司把总部设在这里。“特色小镇”的“特”,主要指产业“特”,即高新服务业或传统经典产业中的某一行业乃至其中的某一环节。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陈锐看来,“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产业及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及对整个区域经济的支撑意义。 我国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后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是供给侧改革的浙江实践。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去年底,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江苏特色小镇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创建路径和工作机制。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下面列举几家从规模到实力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旅游规划特色小镇规划设计院,目的在于能够使有相关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需求的朋友能够对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公司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区分。当然,这也仅仅是作为一个参考,具体操作时仍需要各位多方了解沟通,以找到合适的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院。 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是中国首家专注规划全链的研究院,旨在为城乡发展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全院下设6个研究所1个中心,建立了一支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暨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院校教授、博士、硕士在内的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业规划设计队伍。 提供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旅游规划)、城市专项规划、工程设计、招商策划、地产策划、投融资咨询等专业服务。 中经汇成旗下中国产业规划网,是国内城乡规划领域内知名的权威性站点。 四川远景设计研究院

景观设计专业大学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方向和总体目标 1、职业方向:景观设计 2、总体目标:景观设计师 二、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分析 1、社会环境分析:2008年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使就业形势变的很严峻,就业率明显下降,但这场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影响不算很大,目前形势有所好转 2、职业环境分析:景观设计是近几年在国内刚刚兴起的一个职业.。我国起步较晚,从事该行业的人员较少,业内的资深人士更是稀少。在城市绿地逐渐减少,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景观设计的社会需求量日益增大,就业前景广阔。 三、SWOT分析 1、竞争优势(strength) a、自我评估:不怕牺牲眼前的利益,坚持长远的目标,以自己的前途发展为基础;不怕挫折,在受挫时依然能积极工作,在重重障碍下依然不屈不挠;有能力做到客观地检查自己的观点;有强烈的进取心,不愿受传统习惯和环境的束膊不满足观状,要勇往直前;兴趣、爱好广泛;勇于认错,并能向有经验的人学习;要严于自己宽以待人;不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即使遇到一连串失败,依然坚信自己的能力;诚信,诚实,正直,不推卸责任,不连累他人;对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才能永不满足;对权威不害怕,不迷信;善于用他人的观点来全面观察事物;为内在动力而不知疲倦的工作,有远大的抱负;从创造中得到最大的快乐;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和见解;与他人友好相处;身体健康,具有旺盛的精力和活力。但有时与人沟通没有掌握最好的方式方法,从而造成情绪的对立。 b.老师领导评估:学习兴趣浓厚,成绩良好,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热情,同学关系较好,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c.父母家人评估:工作起来的时候很认真很投入,有非完成不可的决心,喜欢自己创作,动手能力强,手巧,观察能力强,很乐观 d.同学朋友评估:待人热情,平易近人,乐于助人,为人有正气,学习认真负责,有礼貌,很活泼,很乐观,想象力丰富 f.部门评估:有责任心,工作认真,有上进心,主动性强 2、竞争劣势(weakness) 自我评估:.专业相关知识相当缺乏,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不足,领导和组织能

美国研究生景观设计专业院校排名

专业描述 “景观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 职业范畴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城市景观、居住区景观、城市公园规划、滨水绿地规划、旅游度假区与风景区规划等方向设计。 就业前景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并非凭空崛起,经济的发展、体制的健全是其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和谐生态环境的渴望,也给园林景观设计行业提供了很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就业职位 景观设计师园林设计师 主修课程 素描基础、水彩基础、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工程学、标准制图、园林树木学、花卉学、测量、计算机辅助设计、景观设计学、景观场地速记造型、材料设计、植物造景、照明灯光、公共艺术、手绘表现技法等。 美国研究生景观设计专业院校排名TOP5 1.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2017-18年,哈佛大学位列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世界第一、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一、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三、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六。2017年6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世界大学声誉排名,哈佛大学排名世界第一。 研究生申请要求 语言成绩:托福100 申请材料 需要在网上申请,提交成绩单、语言成绩、GRE成绩、推荐信、个人陈述和作品集。有面试。 研究生作品集要求 通过slideroom上传。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

风景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28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设计方法,能在城市建设管理、园林绿化以及各级各类景观设计公司、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院等部门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素养,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和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2、了解人的行为心理、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与景观环境的关系,了解建筑学、城乡规划以及其它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备地理学、植物学、生态学、林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熟悉园林植物的特性,熟练运用园林植物进行植物造景; 4、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景观营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以及施工管理业务的能力。 5、熟悉职业景观建筑师业务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技研究、项目策划和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和学分 基本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在校修读年限4-7年。总学分 180 。 四、学位授予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 六、专业主干课程与学位课程 1.专业主干课程:居住区规划与景观设计、公园与生态设计、景观生态学、植物景观与种植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园林工程、城市规划原理、风景区规划、园林政策与法规 2.学位课程:景观设计原理、公园与生态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城市景观设计。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

八、毕业条件 学生在4~7年内按照本培养方案修满180学分。符合湖北工程学院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女生的风景园林专业就业前景

女生的风景园林专业就业前景 女生的风景园林专业就业前景?据了解,尽管女性在风景园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行业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平等,而且有些女性设计师坚仍然是被风景园林专业忽略或忽视的领域。以下是详细介绍!欢迎阅览! 尽管女性在风景园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行业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平等,而且有些女性设计师坚仍然是被风景园林专业忽略或忽视的领域。 最近,在国际建筑学界吵得沸沸扬扬的一场争论已明确显示我们至今仍无法理所当然地认可女性在设计领域中的地位。著名Arch Daily网站一篇以“为什么照片中帕蒂·霍普金斯(Patty Hopkins)的头像被删除?”为标题的文章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些在《那些创造现代世界的英国人》(T he Brits Who Built the Modern World)的BBC节目中起重要作用的建筑师的合照被人为修改,唯一的一位女性建筑师头像被移除。照片中迈克尔·霍普金斯(Michael Hopkins)的太太,帕蒂·霍普金斯,是英国建筑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并曾同她的丈夫共同创立了霍普金斯建筑事务所(Hopkins Architecture Partnership)。这次事件令人气愤,同时也推翻了我们有关女性设计师在当代设计实践中地位的假设。 当我们乐观地希望行业中实现真正的平等时,现实却令我们失望。美国风景园林师协 会(ASLA)的报告显示2009年该协会只有34.7%的会员是女性。舒曼(Schauman)发现这个数字仅比1998年的24%增长10个百分点,但仍只刚刚超过全部会员的1/3。而且这个占有比与同期毕业的学生数相悖。ASLA 2013年的调查显示有47%的风景园林毕业生是女性,53%是男性。而且有趣的是,新西兰林肯大学风景园林系的男女学生比例也正好对半分。 比只有1/3是女性的美国风景园林师更令人心酸的是男女设计师的薪资差距。来自林肯大学风景园林系的高级讲师迈克·巴特尔梅(Mike Barthelmeh)调查2011年新西兰风景园林师的待遇后 发现,风景园林师的平均年薪是NZ$80 612,其中男性平均年薪为NZ$82 114,而女性只 有NZ$75 693。差距还出现在其他的调查项目中,比如28.6%的男性设计师收入超过10万NZ$,而女性的这个比例只有11.1%。男性设计师们认为无论什么时候他们的平均薪资应当在NZ$94 055左右,而女性认为自己应有NZ$86 667。但是问及加薪幅度时,男女结果相似,男性认为自己应多挣14.54%,而女性认为要14.50%。 另一个有关女性地位的问题可能是女性设计师应该参与什么样的项目。舒曼描述了美国女性一开始是如何进入职业的,她们要么参与小型的国内项目,要么就做男性设计师的助手。许多女性设计师同时从事专业以外的事业——志愿者,一般旨在改善较低收入者生活条件。这也反映在行业内不断发展的趋势中,即风景园林不只是为富人或政府机构服务。风景园林受用于每个人,公共景观面向所有人开放是非常重要的,女性不应感到被威胁或被排除在群体之外。 上面提及的薪酬差异以及设计历史中缺少的一部分使人忧虑,并且使人对在当今行业内的女性地位产生不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城乡城市品位的提升,人们渴望自然,要求建设“人居

《书目》最全的景观设计,风景园林专业书目。

一.园林(景观)设计类专业网站介绍 1、ABBS建筑论坛: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080933.html, hhdaimy19790302 19791002 2、疯狂人园林论坛: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080933.html, 3、中国景观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080933.html,/hhd1979 19791002 4、景观中国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080933.html, hhd1979 19791002 5、土人景观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080933.html, 6、中国园林导航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1080933.html, (其中有园林设计方面的大部分网站) 二.杂志类: 01《中国园林》 02《世界建筑》 03《世界建筑导报》 04《新建筑》 05《时代建筑》 06《建筑师》 07《规划师》 08《城市规划》 09《LANDSCAPE ARCHITECTURE》(美) 10《景观设计》(日 三,书目 3.1历史类 一、国内 1、《中国古典园林史》作者: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 2、《江南园林志》作者:童x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中国造园史》作者:陈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国外 1、《西方造园变迁史——从伊旬园到天然公园》作者:针之谷中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造园史纲》作者:童x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评:最简短的造园史 3、《西方园林》作者:郦芷若朱建宁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4、《环境设计史纲》作者:吴家烨重庆大学出版社 5、评:早先曾在台湾出版,中西方园林交流一节尚有些见解,如果讲历史没法和 《西方造园变迁史》相比 评:“景观”换成了“环境设计”,买不到《图解人类景观》的人可以看看 6、《外国造园艺术》作者:陈志华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7、《世界园林发展概论--走向自然的世界园林史图说》张祖刚著 8、《图解人类景观》译著者:刘滨谊,(台湾)田园城市出版社 10.《环境设计史纲》作者:吴家骅重庆大学出版社 三.现代: 1、《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作者:王向荣,林菁中国建工出版社 2、《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作者:斯坦尼兹——提纲式, 3、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看了也是白看 4、《寻求伊甸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作者:周武忠东南大学出版社

全国园林景观学校排名

全国园林景观学校排名 2011-06-08 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定位:雄厚的专业办学实力、多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师,全国排名第一位。 学校总体实力:北京林业大学属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 办学背景:园林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学科队伍最强的园林教育基地。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与清华大学营建系合作创建的造园专业,1956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调入北京林学院,改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其中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具有城市规划与设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院士2人,学科主要带头人:孟兆祯,规划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9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陈俊愉,园林及花卉专家,师从华中农业大学已故园艺学教育家章文才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启翔,园林及花卉专家,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王向荣,规划设计专家,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同时还拥有朱建宁、李雄、唐学山、孙筱祥、苏雪痕等一大批规划设计、园艺专家。 学院弱点:办学实力强悍,但内部团结有待加强,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多学科合作,需要有人出来整合。 2、同济大学景观学系 定位:建筑院校中风景园林教育第一高校,根基扎实,成果丰硕,全国排名第二位 学校总体实力: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和"985工程"综合性重点大学 办学背景:开办的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及其近邻专业已有45年的办学历史,于1958年开办城市规划(城市绿化专门化)班;1979年开办风景园林专业;1986年建立风景园林硕士点。拥有景观规划设计硕士点及博士点,目前本科设有旅游管理、园林、景观学三个专业。 学科主要带头人:刘滨谊教授,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园林》期刊编委,《城市规划汇刊》期刊编委,《规划师》期刊编委另外有另外有吴人韦、严国泰、金云峰、吴承照等大批优秀规划设计师

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图纸类型及内容要求

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图纸类型及内容要求 一、现状分析图 根据已掌握的全部资料,经分析、整理、归纳后,形成若干空间,对现状作综合评述。可用圆圈或抽象图型将其粗略地表示出来。如对四周道路、环境分析后,可划定出入口的范围;再如,某一方向居住区集中、人流多、四通八达,则可划为比较开放、活动内容比较多的区。 二、功能分区图根据规划设计原则和现状图分析,根据不同年龄段游人活动规划,不同兴趣爱好游人的需要,确定不同的分区,划出不同的空间,使不同的空间和区域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并使功能与形式尽可能统一。另外,分区图可以反映不同空间、分区之间的关系。该图属于示意说明性质,可以用抽象图形或圆圈等图案予以表示。 三、总平面图(园林总体规划设计图)。包括总平面图、总立面图、剖视图、整体或重要景区局部鸟瞰透视图。 总平面图是表现规划范围内的各种造园要素(如地形、山石、水体、建筑及植物等)布局位置的水平投影图,它是反映园林工程总体设计意图的主要图纸,也是绘制其它图纸及造园施工的依据。其绘制内容与要求如下: 1.园林要素表示法 (1)地形:地形的高低变化及其分布情况通常用等高线表示。设计地形等高线用细实线绘制,总平面图中等高线可以不注高程。 (2)园林建筑:在小比例图纸中(1:1000以上),只须用粗实线画出水平投影外轮廓线。建筑小品可不画。 (3)水体:水体一般用两条线表示,外面的一条表示水体边界线(即驳岸线),用特粗实线绘制;里面的一条表示水面,用细实线绘制。 (4)山石:山石均采用其水平投影轮廓线概括表示,以粗实线绘出边缘轮廓,以细实线概括绘出皴纹。 (5)园路:园路用细实线画出路缘,对铺装路面也可按设计图案简略示出。 (6)植物:园林植物由于种类繁多,姿态各异,平面图中无法详尽地表达,一般采用“图例”作概括地表示,所绘图例应区分出针叶树、阔叶树;常绿树、落叶树、乔木、灌木、绿篱、花卉、草坪、水生植物等。 2.编制图例说明 图例,应在图纸中适当位置画出并注明其含义。为了使图面清晰,便于阅读,对图中的建筑应予以编号,然后再注明相应的名称。 3.标注定位尺寸或坐标网 采用坐标网格法标定工程的平面位置时,应用细实线绘出定位轴线,在其一端部绘制出直径为8mm的圆圈。定位轴线的编号横向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顺序编号,竖向用大写拉丁字母(除I、O、Z不采用,以避免误解为1、0、3数字),从下至上顺序编写。每一网格边长可为5m、lOm、20m(也可为30-100),按需要而定。并按测量基准点的坐标,标注出纵横第一网格坐标。 4.绘制比例、风玫瑰图或指北针,注写标题栏 5.绘制立面、剖面、鸟瞰图。 6.书写设计说明书 总体设计方案除图纸外,还要求完成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全面地介绍设计者的构思、设计要点,是用文字来进一步表达设计思想及艺术效果的,或者作为图纸内容的补充,对于图中需要强调的部分及未尽事宜也可用文字说明。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用地位置、现状、面积。 (2)工程性质、规划设计原则。 (3)功能分区(各区内容)。 (4)用地面积比例(土地使用平衡表)。 (5)设计主要内容(山体地形、空间围合,河湖水系,出入口、道路系统、建筑布局、种植规划、园林小品等)。 (6)管线、电讯规划说明。 四、地形设计图 地形设计图是根据设计平面图及原地形图绘制的地形详图,它借助标注高程的方法,表示地形在竖直方向上的变化情况,它是造园时地形处理的依据。其绘制要求为: 1.绘制等高线 根据地形设计,选定等高距,用细实线绘出设计地形等高线,用细虚线绘出原地形等高线。等高线上应标注高程,高程数字处等高线应断开,高程数字的字头应朝向山头,数字要排列整齐。高程单位为m,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对于水体,用特粗实线表示水体边界线(即驳岸线)。当湖底为缓坡时,用细实线绘出湖底等高线,同时均需标注高程,并在标注高程数字处将等高线断开。当湖

英国风景园林专业排名TOP5院校

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英国在风景园林专业领域相对比较成熟,因此,是个不错的选择。那么,英国风景园林专业有哪些院校可以选择呢?下面是关于英国风景园林专业排名TOP5院校的介绍,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英国风景园林专业排名TOP5院校: TOP1谢菲尔德大学 谢菲尔德大学,简称“谢大”,世界百强名校,英国老牌名校。位于英国中部南约克郡的谢菲尔德市,在英国一直享有美誉,其建校历史可追溯至1828年。作为英国百年名校之一,谢菲尔德大学以其卓越的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而享誉英国乃至全球。作为英国著名的六所红砖大学之一,谢菲尔德大学是英国众多百年名校中最具有国际声望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之一。 相关专业: Landscape Studies –MA 景观学硕士 Urban Design –MA 规划设计 Landscape Architecture–MA 景观建筑学 2.纽卡斯尔大学 纽卡斯尔大学,简称纽大,是位于英国英格兰东北部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英国著名公立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提供高素质本科及硕士学位课程。大学下设8个学院:农业与生物科学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学院、环境与社会学院、医学院和理学院。共开设了200多种本科学位课程和130种授课研究生课程,所有的院系都开设有硕士或博士研究课程。 相关专业: Urban Design MA 城市设计硕士 Architecture andPlanning Studies MA 3.卡迪夫大学 卡迪夫大学,简称卡大,是一所位于英国威尔士首府卡迪夫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英国著名的公立综合大学。卡迪夫大学于1883年成立,1884年取得皇家许可状,是威尔士唯一的英国常春藤联盟罗素大学集团成员,也是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英国大学联盟,英联邦大学协会,欧洲大学工会的成员,拥有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相关专业: MSc in EnvironmentalDesigns of Buildings

园林考研学校排名

学校总体实力:北京林业大学属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办学背景:园林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学科队伍最强的园林教育基地2010年05月25日 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定位:雄厚的专业办学实力、多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师,全国排名第一位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与清华大学营建系合作创建的造园专业,1956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调入北京林学院,改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其中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具有城市规划与设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院士2人,学科主要带头人:孟兆祯,规划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9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陈俊愉,园林及花卉专家,师从华中农业大学已故园艺学教育家章文才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启翔,园林及花卉专家,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王向荣,规划设计专家,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同时还拥有朱建宁、李雄、唐学山、孙筱祥、苏雪痕等一大批规划设计、园艺专家**学院弱点:办学实力强悍,但内部团结有待加强,园林规划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多学科合作,需要有人出来整合* 2、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定位:建筑院校中风景园林教育第一高校,根基扎实,成果丰硕,全国排名第二位**学校总体实力: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和"985工程"综合性重点大学**办学背景:开办的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及其近邻专业已有45年的办学历史,于1958年开办城市规划(城市绿化专门化)班;1979年开办风景园林专业;1986年建立风景园林硕士点拥有景观规划设计硕士点及博士点,目前本科设有旅游管理、园林、景观学三个专业**学科主要带头人:刘滨谊教授,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园林》期刊编委,《城市规划汇刊》期刊编委*,《规划师》期刊编委另外有另外有吴人韦、严国泰、金云峰、吴承照等大批优秀规划设计师**弱点:毕业学生植物素养不足,植物营造空间意识淡薄* 3、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定位:实力雄厚,专业性极强,华南地区着名的园林教育基地,全国排名第三位**学校总体实力:华东地区专业性较强的林业院校**办学背景:*1956年创建城市居民区绿化专业,培养了二届本科生1981年园林专业恢复并正式面向全国招生创始人陈植教授是我国杰出的造园学家和现代造园学的奠基人,与陈俊愉院士、陈从周教授一起并称为"中国园林三陈"其所着<造园学概论>、<观赏树木学>、<中国造园史>、<园冶注释>等是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经典论着拥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博士点,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硕士点,现有专业教授、副教授12人学科主要带头人:王浩,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风景园林专业,济大学兼职教授、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园林》编委、《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版)》常务编委、《风景园林》编委王晓俊(已经离开南林),前风景园林学院国园林规划设计教研室主任,着名年轻园林设计教育家另外有丁彦芬、谷康、芦建国、田如男等大批优秀规划设计师**弱点:学校园林教学环境有待改善,教学硬件薄弱* 4、清华大学景观学系**定位:依靠强大的学校品牌效应及建筑学院的基础,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大陆一所不可忽视的景观教育高校,全国排名第四位**学校总体实力: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和"985工程"综合性重点大学**办学背景:*1951年在梁思成先生支持下,清华曾经成立过我国第一个"园林学组"现在的景观学系成立于2003年10月,学科主要带头人: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杨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常务副主任;另外有朱育帆*、刘海龙、孙凤岐、胡杰等大批优秀规划设计师**弱点:学校缺乏景观(园林)本科教育,不能自主培养优秀本土学生*

风景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从造园术、造园艺术、风景造园--到风景园林、地球表层规划

034 Special / A SELECTION OF PROFESSOR SUN XIAO-XIANG'S ACADEMIC PAPERS 摘要:在现代,由于高度工业化,现代化和人口迅猛增长,世界各国,都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城市爆炸,自然环境和自然与人工环境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了全人类的长远健康、幸福和欢乐,人类必须与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谐相处,和明智地利用自然资源。 人类社会的未来,由于人口迅猛增长和对自然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严重威胁,在此严峻局面下,仍然要保持生存环境不受破坏,自然资源不致浪费。那就需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演变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特殊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经验。这种新的专业,我们现在已经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了,它就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L.A.)。  这个专业在18世纪以前,是从欧洲13世纪的造园术发展而来的。 到了19世纪,这种新的专业(L.A)的名称,是由美国Landscape Architects之父,F.L.Olmsted(奥尔姆斯特德)在1858 年提出来的,专业的核心应是“城市环境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和“园林艺术”。  当今,(21世纪)这个专业的领域,已经扩大到地球表层规划的范畴。 中国(包括政府、学会、行业、大学的专业设置),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把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专业名称译成:“风景园林”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关键词:地球表层规划;风景园林;城市园林绿地系统;风景造园;造园艺术 Abstract: In modern times, due to high industrial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massive population growth, much of the world are faced with critical problems as rapid urban expansion an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ecosystems of natural and built environments are imperiled. As the continued health, welfare and enjoyment of the populations of all nations depend upon their living in harmony with their environment, and their wise use of its resources, and as the future success in meeting those increasing social demands without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waste of its resources, will require special knowledge, skill, and experience relating to natural systems, physical processes and human relationship normally found in the practice of the profess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he profess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as originated from the profession Garden Craft in the middle 13th century in Italy. As to the new term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as first given by the Father of American Landscape Architects F .L. Olmsted in 1858. At that time, the field of this profession was focused on the “Urban Green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ystem” and “Garden Art”. Up to data, the profess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s been expanded to the field of Earthscape Planning. China (the government, the Chinese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the profession of L.A., and the Departments of L.A. in the universities), as early as in the eighties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profess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s been translated as “风景园林” or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Key words: Earth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Planning and Garden Design; Garden Art; Urban Park and Garden System 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 从造园术、造园艺术、风景造园——到风景园林、地球表层规划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m Garden Craft, Garden Art, Landscape Gardening –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arthscape Planning 孙筱祥 SUN Xiao-xiang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30(2013)06-0034-07

风景园林专业竞赛汇总情况

风景园林专业竞赛汇总 一、国际竞赛 1. IFLA国际学生设计竞赛 IFLA国际学生景观设计竞赛(IFLA International Student Design Competition)由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主办,每年举办一次,在IFLA世界大会(IFLA World Congress)期间公布获奖作品,是全球最高水平的景观设计学专业学生设计竞赛。 竞赛委员会每年在前一年年末发出竞赛通知,确定竞赛题目。所有的参赛者,如果其作品满足规定的参赛作品要求,将获得一份参赛证书。对于给予竞赛大力支持的大学、学院或其他机构以及获奖者参赛时所在的单位将给予褒奖。 举办初始年份:1963 举办方: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CHSLA) 参赛者要求:必须是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承认的景观设计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以个人形式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每个参赛者或每个参赛的设计小组只能有一份参赛作品。如果参赛小组成员所学的专业交叉,景观设计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是该设计小组的组长。每个参赛小组的人数不应超过5人。如果与评委有同事、亲戚或其他关系者都不能参加竞赛。 奖项设置: 一等奖 1名IFLA奖(IFLA Prize)奖金:3500美元及证书 二等奖 1名兹威·米勒奖(Zvi Miller Prize)奖金:2500美元及证书 三等奖 1名优秀奖(Merit Award)奖金:1000美元及证书 2.IFLA亚太区大学生设计竞赛 举办初始年份:1963 举办方: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CHSLA) 参赛者要求:风景园林专业或相关专业(限尚未开设正式风景园林专业的学校或国家)大学生均可参赛。可以个人或设计小组的形式参赛提交作品,但每位学生或设计小组只可提交一份作品。欢迎组成多学科的设计小组参赛。设计小组的组员数量不应超过5位。评委的专业性合作者、公司职员和三代以近亲属不能参赛。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1500美元和获奖证书 二等奖2名,奖金1000美元和获奖证书 三等奖3名,奖金500美元和获奖证书 评委奖10名,获奖证书 3.中日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大赛 举办初始年份:1997 举办方: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日本造园学会、国造景学会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专业特色 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是以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总目标,以环境、生态、地理、农、林、心理、社会、游憩、旅游、哲学、艺术、建筑等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为基础,以规划设计为核心,面向人类聚居环境创造建设、保护、管理和人文建设的学科专业。 目前该学科在国外已经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其专业教育非常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学科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在国内,风景园林学科教育也日趋完善、规范。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类聚居环境建设中,生存环境的保护、开发、改善、强化的迫切性和紧迫感正在与日俱增,而该领域中从事园林景观研究、工程实践及其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却十分缺乏。因此,必须加强高等院校的风景园林学科建设,提升办学层次,加大力度完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人才教育体系。 华东理工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工学一直是该学校的特色所在,因此,本专业依靠学校强大的理工背景和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设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三大学科成熟的发展体系,立足学科交叉,以园林建筑、地域文化景观与遗产保护研究、资源环境与生态景观设计为特色;以此进一步彰显华东理工大学工学特色,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为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风景园林学科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保护、建设、管理和研究工作,胜任风景区规划、城乡各类绿地及景观规划设计、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环境与生态保护、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等各类设计实践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建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风景园林的现场调查分析,空间规划设计、植物等材料应用、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文字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施工管理、教育科研、投资和开发等相关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