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定稿:7-9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定稿:7-9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定稿:7-9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定稿:7-9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第四学段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研究《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熟知相关要求

(一)仔细咀嚼“语文课程”含义,注重语言文字运用

2011版“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此表述主要包含三个要点:第一,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第二,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首先,表现在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促进自身成长;另一方面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其次,表现在工具性和人文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学习语言文字有四个层面的综合: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从其内容上体现了综合性。因此,语文学习应重视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注重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加强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

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第三,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是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只能在语言运用的实践过程中。因而,应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和领悟文化内涵。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一是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包括识字写字的实践、阅读和写作的实践、口语交际的实践以及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二是要让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而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三是要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四是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五是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语文实践上下功夫,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六是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整体领悟课程基本理念,注重自觉贯彻落实

1.践行课程“四大理念”。一是语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要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三是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全体学生的能力都获得不同层次的提升;四是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这些基本的理念贯穿于课

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教师只有深入研究领会其内涵,才能在教学中自觉贯彻落实。

2.深悟课程价值取向。“新课标”在阐述课程基本理念,强调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坚持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这种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必须是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有机渗透,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精神成长,是用语文课程的方式进行的语文课程。要避免将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班会课等;要避免脱离文本“贴标签式”式硬拔高,写作和口语交际的教学中也应将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蕴涵在语言表达之中,避免“口号式”的道德说教。

3.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新课标”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特别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读书。“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第四学段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新课标”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要求学生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强调用“普

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要求从课内到课外一切可读之物都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二是写字。“新课标”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前者是专家对儿童认字写字做了专门字频研究而确定的300个“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的字。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义务教育阶段始终要求“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明确要求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10分钟”,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三是背诵。“新课标”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新课标”仅推荐古诗文135篇(段),其中1—6年级75篇,7—9年级61篇。1—6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7—9年级的篇目,除诗歌外,也入选了一些短篇散文。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在课程评价上,“新课标”强调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记诵积累。在义务教育阶段,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有利于学生反刍式地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重点研究课程目标,教学中做到了然于心

“新课标”在第四学段就“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课程目标分别做了具体的规定(第14—18页),教师应该仔细研究这些目标做到了然于心并通过教学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它们。

(四)悟透教学、评价建议,实践中做到运用自如

《语文课程标准》就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课程目标的教学与评价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19—34页)。如何回归语文教育的正途,“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建议”中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积累”、“诵读”、“感悟”、“品味”、“熏陶”、“自由表达”、“创意表达”、“实践”等主要观点,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对这些观点,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深入领会,悉心感悟,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自如。

(五)用心品味“附录”,掌握语文知识精要。关于识字写字、背诵推荐篇目、课外阅读建议及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新课标”以“附录”的形式,对要求会识、会写的3500个汉字一一列出,对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61篇),课外读物选择的范围以及应了解掌握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都做了明确的建议。“背诵优秀诗文”“丰富语言积累”是“新课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如何将“新课标”所作的这些最低限度的要求落到实处,是我们每一位教七至九级学生的语文教师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二、研究语文教材明了编排目的

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

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而写作、口语交际又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全套书的综合性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编排。本套教材编排目的有四(人民教育出版社顾振彪语):一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二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是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四是教科书力求富于开放性和弹性(“开放性”,指沟通教科书、课堂和学校内外,使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弹性”,指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教材和选择教学策略,如将精读变为略读、略读变为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可选择书中编排的几项也可只选其中一项活动等)。

新课程为教师主动性、创造性发挥提供了保证,教材成为作者、编者、教师、学生之间共同对话的文本,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所以,七至九年级语文教师应该熟知本套教材编排的体系与目的,只有熟知,才能在教学中高瞻远瞩、有的放矢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应凭着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对教材不断拓展与创新、补充与完善。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要力争做到“用好教材”、“教活教材”、“超越教材”。总之,教材给教师的不是缰绳,而是魔杖,教师要用它去演绎语文教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春天。

三、研究语文教学策略走进新课程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宇文全先生在《要不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文中说:“语文学科的改革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

科,必须注重打好基础。字音要一个一个地念准,字形要一笔一画地写对,基础知识要一点一点地积累,读文章要一段一段地读懂,写作文要一段一段地写好。这容不得一星半点的投机取巧。”面对绝大多数由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升上来的初中学生,语文教师必须以新教材为凭借,加强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以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

建议:请师生为“新课标”附录4、附录5表中的每个字注上正确的拼音。

(二)加强阅读教学

1.加强诵读教学,品味原汁语文。读——细读——品读——赏读——美读,读,是走进文本的重要途径,更是展示文本语言艺术之美的重要形式之一。静下心来——沉进书中——跳出文本,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必经之途,除此别无捷径。教师务必要指导学生多朗读,多美读。大声的、动情的、陶醉的朗读是体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最好方式,也是获得语感、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新教材所选文章大多文质兼美,而且编排减化了头绪,强化了阅读。所以,在教学特别是文学类作品的教学中,老师要通过自己激情喷涌、诗意盎然的范读、导读,去点燃学生的激情,去激活“沉睡”的文本。要少一些串讲串析,少一些花拳秀腿,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感知文本材料,更多地去品味原汁语文。

2.加强诗文积累,增加人文积淀。“新课标”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这只是最低要求。为了初、高中衔接教育的深入推进,更为了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2015年市教育和体育局统一下发的“2015年宜宾市中考指导意见”里“中考语文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全部篇目,包括教材后推荐的“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全部默

写背诵。此要求从2015年中考开始已全面落实,应该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开始。

特级教师韩军建议:中学阶段一个学生应该熟背100篇古文、200篇现代文、300篇古诗词。教材上所编排的古诗文以及不少现代文,均是经过编者千挑万选的,应属经典,故应尽量让学生多背诵多积累。特级教师董一菲让自己的学生(初中)每一年背诵200首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诗。教育先行者的经验证明,学生背诵的潜力是可以尽力去挖掘的。除了背诵,还应该多摘名言经典多写随笔杂感。文言文学习更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常见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做到能准确理解内容,能正确翻译文句,能根据课内所学迁移阅读与课内难度相当的课外浅近古诗文。总之,应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读、多诵、多背、多仿写、多创作,在多读中涵泳,在多诵中感悟,在多背中内化,在仿写中形成能力,在创作中提升素养,从而增加文化积淀,夯实孩子一生的精神基座。

3.加强兴趣培养,快乐阅读文本。新编教材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一是“导语”引“趣”,即在每个单元、每篇课文前都有一段话,用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问题激“趣”,既在课文之后或在“综合性学习”中设计一些富有理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三是活动生“趣”,即在课文后或在“综合性学习”中,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抓住契机,培养、激发、强化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快乐阅读文本。

4.加强课外阅读,扩大语文视野。课标上“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的建议只是一个底线,教材上推荐的课外阅读

篇目应该是为保住这个底线所作的安排,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让学生读到这些名著。处理教材时,也不要囿于课内囿于教材,应拓展开去,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相关联的名篇名著,并有意识地积累雅词佳句、精段妙章,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熏陶学生的情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曾享誉全国的山东高密中学开展的“语文实验室计划”规定从高一到高三语文学习能力训练应达到的量:阅读300小时,写作24万字,练钢笔字600页,阅读课外读物600万字,抄录名言佳句1000则,记24万字的读书笔记,其中每学年的目标是各完成三分之一的量。高中生面对决定一生命运的升学压力尚可以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我想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不妨借来一试。

[策略建议]坚持做好“十个一”:(1)每天一篇书法练笔(最好与优秀古诗文篇目结合,做到读与写一箭双雕);(2)每天摘抄一至二句名言佳句;(3)每天记住一至三个成语;(4)每天嵌用四至五个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写一个小片断;(5)每周摘抄并背诵一首小诗;(6)每单元学习结束对课文中的美句美段进行一次归类整理;(7)根据教材中提示的选文出处(课下注解)扩读相关文章;(8)每周读一至二篇课外美文或与定时阅读练习相结合读美文;(9)每学期读一至二本名著;(10)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到人教社编写的中小学教材配套的电子读本。

5.加强群文阅读,提升人文素养。群文阅读即在教学现场,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多篇文章的教学形式;其教学方向就是:多个文本、同一议题或几个议题教学等。目前,全民阅读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重视,故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众多能力培养中的重中之重,所以严重影响学生能力形成的“单一课文”

教学模式的反思也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如何突破“单一课文”教学的思维定势,探寻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策略,便成为每一个语文人都必须思考并必须立即行动的当务之急的问题。因为通过或美文或经典或名著等的群文阅读,既可扩大语文视野,又可培养举一反三、举三反一、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等能力,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6.加强经典诵读,提升审美情趣。“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经典诗文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秀的诗词歌赋浓缩了汉语韵律之美,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通过诵读,亲近、熟悉、理解、热爱经典,提升语言文字和人文素养以及审美情趣,把握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诵读,提高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真正实现“经典浸润人生,雅言传承文明”之目的。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语用函〔2010〕6号),要求全国大中小学都必须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诵读、书写、讲解等活动,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更是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旨在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开展此项工作,语文教学是重要的渠道之一,语文课堂亦是重要的主阵地之一。务请藉此渠道和阵地,营造“人人诵经典,班班诵经典、校校诵经典、家家诵经典”的良好氛围。

7.加强实践活动,内化语文能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这是教改的成功经验,也是新教材

着力体现的特色。教材每单元都编排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并把作文教学纳入活动中进行,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好学生开展丰富多彩、有情有趣、积极健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阅读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师生课堂上的“对话交流”,也应少用“问答式”,多用“交谈式”“讨论式”“启发式”。要多为学生搭建展示语文能力的平台,如语文知识与能力竞赛、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辩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等。通过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心理话,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思考和想象等,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收获自信,取得成功,并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8.重视学法指导,授鱼不如授渔。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社会学习论》“教学过程三大机制:联想、强化、模仿”等理念特别适合于语文教学的规律,也应该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拥有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这是学生终身受用不尽的。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圈点勾画法,“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质疑探索法,摘抄美词妙语名言警句法,善于缩写、扩写、改写、仿写以及养成写随笔札记习惯等,这些既是方法也是良好的读书、学习、思维等习惯。除此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把语文学习与思维训练密切结合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基本规律。学生如果在大量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思维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会学语文了,就实现了叶

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了。

下面两份表,是关于课文预习、复习和单元反思的,老师们不妨借来试试。如果坚持使用,学生们在语文学习方法、习惯乃至能力的养成上可能会获益匪浅。

表一:第课《》学习表

预习

1.你认为这篇课文的朗读要领是什么?

2.你遇到哪些语言文字的“拦路虎”?请你查字典、资料尽量解决它们。(文言文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3.你在阅读中产生了哪些疑问?你对这些疑问有没有初步的解决思路?

复习

4.通过学习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好的词句、好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懂得了哪些道理?

表二:第单元整合反思表

1.本单元内容概述:

2.通过本单元学习,你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

3.本单元的修辞方法归类(举例说明):

4.摘抄本单元中你最喜欢的一段话,并作赏析:

5.你学习本单元的新的发现和创造有:

6.你在本单元还有疑难问题,希望以后解决:

9.加强语言修养,增添教学魅力。精准、美丽的教学语言是一个语文教师教学魅力的关键所在。对待分析性语言为主的非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语言要体现其严密的逻辑性、清晰的条理性;在文字表述和文章内容通过学生自读就可以自知的基础上,教学语言侧重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点拨、启迪与描述上,所谓“既点且拨,片言居要,省时力而收获丰”,“学者有困惑:山重水复疑

无路,教者巧点拨:柳暗花明又一村”。对待赏析性语言为主的文学类作品,阅读教学语言应具有抒情、感染和美育的特点。同是一篇课文,教师的语言风格不同,教学效果迥异:语言妙趣横生,学生就兴趣盎然;语言枯燥乏味,课堂气氛就沉闷。于漪认为:“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之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衷而言溢于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深情,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生命力,熠熠放光彩,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欧阳代娜主张把语文课本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主张教师要讲出“美”字来,悟出“巧”字来,点出“活”字来,练出“实”字来。只有深入文本,咀嚼文字,涵泳于语言之中,力透纸背地去剖析去体悟语言文字本身所蕴藏的深味和魅力,才能充分彰显语文的真味。看来,语文教师欲在阅读课上展示自己的教学魅力,教学语言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修炼不可。

(三)加强作文教学

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必须加强教学研究。训练策略建议如下:

1.片断训练。嵌用雅词佳句写片断,确定话题写片断,观察场景写片断……

2.深度仿写。不是浅层次地模仿文章的起承转合,而是进行语言思维过程、语言运用规律过程的模仿,不仅要看到语言表达了什么内容和信息,更应该关注它是如何传达这些信息的。

3.自主写作。“新课标”有“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的教学建议,其中最为关键的几

个词语是:“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写想象中的事物”。平素训练时,可多写日记、随笔、读后感、续写、写想象作文等,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真实”是作文的生命!

4.让文字美起来。“新课标”倡导大量阅读、吸收、积累,其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输出就是运用。学生通过朗读、咀嚼、品味、体会,将书中典范优美的语言吸收、沉淀、转化、借鉴,对课文语言材料进行缩写、扩写、改写、仿写、点化、迁移等,逐渐让自己的语言美起来,让表达的思想成熟起来,作文能力最终也就慢慢形成了。

(四)加强综合性学习教学

1.综合性学习体现的主要新理念:(1)强调合作精神;(2)突出学生的自主性;(3)注重探究和研究的过程——探究和研究是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方法,过程比结果更重要;(4)提倡跨领域学习;(5)老师是合作者、参与者、点拨者、引导者、参谋,教师要有高素质。

2.策略建议

(1)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教学实际,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进行梳理和整合。学期之初,应以备课组为单位拟制出本学期(本学年)的综合性学习计划,做出整体的合理化安排。教学中可以联系实际,适当取舍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材料,适时增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校园文学社活动、社会文化热点的讨论等,从而使之形成合理的序列,循序渐进。

(2)根据本地(本校)课程资源的具体情况和学生语文学习实际,对确定为重点的综合性学习序列化。如社会用字调查,可以细化为三个系列:一是调查公共场合的不规范用字,二是探

究造成不规范用字的原因,三是提出规范用字的合理化建议。

(3)要研制切实可行的评价方式。如成长记录袋,情境测验(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想象情境和迁移情境),达标卡和评价报告单,成果交流展示等。

(五)加强口语交际教学

1.教学途径建议:(1)从综合性学习中寻找口语交际机会;(2)从阅读教学中寻找训练切入口;(3)从生活、社会中选取适合学生的题材搭建口语交际的平台。

2.教学策略建议:(1)在口语交际中学习口语交际;(2)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3)口语交际训练时要体现其最鲜明的特点:实践性、情境性、现场性、互动性;(4)口语交际过程中要十分重视语言的修养;(5)口语交际中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6)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训练口语交际;(7)口语交际中,特别要强调激励性评价;(8)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有好的口才。常言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教学相长”永远是真理。

四、研究评价与复习自信迎考爱语文

新课改第一轮结束后,教育部制定了《2005年课程实验区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命题指导》,四川省据此每年都制定了《四川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市教育和体育局也制定了相应的学科考试指导意见。每年中考结束后,全国各主要省市命制的中考题很快就会被汇编成集在各大书店出售。老师们可对以上几方面的信息资料仔细研究,了解其规律,把握其动向,然后有条不紊地教学新课,有的放矢地组织

复习迎考。通过学习、复习、检测,实现让学生兴趣盎然学语文,信心十足考语文,深情满怀爱语文之目的。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新课不宜结束得太早,应在上新课的同时,就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做到新旧兼顾,点面结合。

教学进度建议:

学年

学期

教材册次上半期进度下半期进度

学年上期七年级

上册

一、二、三单元及相关综

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

诵4首,名著导读1部。

四、五、六单元及相关综合性

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4首,

名著导读1部。

八年级

上册

一、二、五单元及相关综

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

诵前5首,名著导读第1

—2部。

三、四、六单元及相关综合性

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后5首,

名著导读第3部。

九年级

上册

一、二、五单元及相关综

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

诵前5首,名著导读第1

部。

三、四、六单元及相关综合性

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后5首,

名著导读第2部。

学年下期七年级

下册

一、二、三单元及相关综

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

诵4首,名著导读1部。

四、五、六单元及相关综合性

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4首,

名著导读1部。

八年级

下册

一、二、五单元及相关综

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

诵前5首,名著导读第1

—2部。

三、四、六单元及相关综合性

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后5首,

名著导读第3部。

九年级

下册

半期之前力争结束全部新

复习迎考。

执笔人:市教科所吴仕义

2017年2月23日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最新资料推荐------------------------------------------------------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推进我县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效益的提高,根据市教科院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教学原则(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发挥好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功能,两方面都要兼顾,不可偏颇。 (二)实践性原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来实现,加强语文实践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重视语文的实践性,首先要做到教师精讲,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1 / 18

教师讲得少、代办的少,学生才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自学时间。 重视学生的实践、重视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就成为需要。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习和实践。 学生能做的教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 (三)开放性原则社会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皆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语文教学应顺应学生语文学习的开放性特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增加主题阅读等形式的课外阅读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接触他们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和体验,获得对生活的丰富的认识和体验,同时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进而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互动性原则《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师生的对话。 对话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一种直接体现。 语文教学的对话由教师、学生、课文、教材编写者等多个对话者之间的对话相互交织而成。 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同时,要引导学生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读

语文核心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小学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中,语文素养都贯穿着整个语文教学。众所周知,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更是中国人从小到大都在学习的学科,所以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小学语文教学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更是起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所列10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

小学语文分类辅导计划

语文分类辅导计划 韩丽丽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的要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这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所指出的:“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要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是要求我们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打破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一刀切”、“一窝煮”的局面,就要在目标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研究,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这一点也是我们当前目标教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难度极大、又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目标教学中实行目标分类,学生分层。目标分类即把目标分为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达纲目标教学大纲规定要达的目标。达纲目标又可分为基层目标和高层目标。发展目标即是提高目标,它高于大纲、教材要求的目标。学生分层是指按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层,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培优扶差,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达到大纲、课本的基本要求的

教学目标,又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起点上前进一步,实现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怎样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与体会: 一、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 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小学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是听、说、谈、写的训练,而每一课又有每一课的具体要求,有每一课的训练点。制定教学目标就要从大纲、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考虑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即提高目标)。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恰当、全面、具体,体现了层次性。如一位老师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三课时,制定的目标是:(1)读懂第5自然段,会回答课后5、6两题。(2)认识课文开头提出问题,中间记事,结尾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3)能用提出问题开头的方法,自选内容写一、二段话。从课后题目、教材内容、大纲要求来看目标(1)、(2)是达纲目标,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而制定的目标(3)就是提高目标,是部分学生能达到的。以上的教学目标,是老师充分考虑各层学生的实际。体现了目标分层的特点。 二、承认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实行预习分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睦学生善于独立学习,而另一些学生

2020届九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2020届九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教学与复习目标。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年度语文教学,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把握,强化学生对各册教材内容的了解,熟悉课本知识,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佳绩。 具体目标: 1.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正确工整书写能力;有语音辨识的能力;有利用语境辨析多义词、字词意义的能力;有辨析修辞和修辞作用的能力;有句子的仿写续写的能力;以及根据设置语境,简明、连贯、得体表达自己要说的话的能力等等。 2.强化语言积累训练。语言积累,不仅指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还包括词语的积累,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的积累。语言积累,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通过考试考查学生语言的积累,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改善语文教学的极好的方式。 3.强化名著阅读的训练。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名著导读的教学,复习时要重点复习《课标》中列出的名著。 4.强化阅读训练。现代文阅读注意题型和答题技巧、语言的组织表达训练;文言文阅读注重字词的积累,作者思想情感的体悟。 5.强化写作指导。把握命题特点,注重作文材料的储备,了解考场的作文的技巧,力求写出独特见解,有创意、文采斐然的作文。 三、教学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认真研究“考纲”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考纲”要求进行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doc

昌乐县 2018—— 2019 学年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良好习惯和综合性语文素养为主旨,依托教材,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丰富的语言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思维品质,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方面内容。其中,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审美能力作为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语文学习做到听、说、读、写和思并重,一般来说,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十字真经,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把语文基础打牢。 二、教学遵循的原则 (一)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文字和它反映的客观事物结合起来,要善于为学生提供理解语言文字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取知识,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二)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通过教材,形成语文能力、正确思想和

良好道德情操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是先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领会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体会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和特点。学生只有深入领会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才算真正读懂了课文。在教学中既不要脱离课文的思想内容讲解字、词、句、篇,也不要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空洞的思想教育,要把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操的熏陶感染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语言文字训练每一环节中。 (三)语言训练与发展思维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形成各种语文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思维训练,使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有机结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要继承和发扬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上,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主线。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不断求知的愿望;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的“精讲”要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服务;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做到班级教学、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提倡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 (五)教学的整体性和训练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主要通过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小学阶段的总的教学要求体现出来,而各年级具体要求以及相邻年级组成的低、中、高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则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各年级、各学段的教学是为实现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服务的,所以小学语

初一上学期语文学科课程纲要

初中语文课程纲要(七年级上册) ●学校名称:济源市王屋镇第一初级中学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基础型课程 ●设计教师: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设计日期:2016/12/1 ●适用年级:七年级上学期 ●授课时间:70课时 一、育人目标 (一)学校育人目标 让每个孩子都充满自信。 (二)语文学科侧重育人目标 培养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学生。 二、语文学科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具体分为四个方面: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基础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拓展性目标 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必须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丰富的语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热情,提升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使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四)、本册课程目标 本册教材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的综合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文学作品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 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学习小说,了解小说的体裁特点,通过分析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主题。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文言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写作: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并运用学会人物描写方法,写人要抓住特点。 3.做到写作思路清晰,中心突出。 4.作文训练不少于8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5.注重作文的修改,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互相评改作文,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促进合作,共同提高。 综合性学习 本册共安排了三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重点培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展现自己的风采,学会观察,勇于表达,培养写作的兴趣。 2.“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 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一精僻的阐述告诉我们: 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作为低段的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 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口语 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用激励唤醒表达欲望,让学生敢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有学习的主人的意识,能够积 极主动地参与口语的交流。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 堂气氛,使学生身在其中有跃跃欲试的情绪。教师给自己的定位应 是课堂的启发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通过激励唤醒学生内心的表达欲望,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是“激励”。人的深层需要都 有渴望被别人赏识的愿望,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老师应该用肯定 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重 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不必重在结果的评价。口语交 际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只有人人都参与实践,才有可能做到 人人都得到提高。老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用多种形式,让每 个学生都有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 要重视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对于胆小话少的学生,往往缺乏语言交际的自信心,老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呵护,给学生一个 宽松、宽容的环境,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交谈,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当前的语文教学,无论从指导思想、教育理念,还是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都处在大变革时期,因此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以期促进我校小学语文全体教学同仁的思考和探索。 一、基本理念 1、要特别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关于体罚和作业) 2、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注意摒弃“劳其筋骨而未劳其心智”,打消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机械练习。 3、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特别注重培养自律、自省、自查、自纠的意识。防止把不应有的包办代替看作体贴关心,把迁就纵容看作爱护宽容。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尝试“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不代替学生思考和朗读,越俎代庖。追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学生知识的生成建构过程。树立“协助学生搞好学习”的理念,敢于放手,诱发主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有整体结构意识。学会研读课标,宏观地了解1—9年级的语文知识架构;逐步引导学生生成“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实践活动”几大知识版块,把语文知识梳理成系统,防止将语文知识教得支离破碎、云里雾里;引导学生认识本册语文书的整体结构和编排意图,以及每组教材的编排结构、每篇文章的谋篇布局。 5、保持适度的个性和激情,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辨能力。只有有个性的老师才可能教出个性各异的学生。认识到语文教科书只是教学的依托,它只是学生要学习的很多文章中的主要的一种,应该科学对待,不要囿于教材、迷信教材、神话教材,以致一叶障目、画地为牢。语文教师要敢于主张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教材、教法、测评;要有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教学鉴赏力,教参只能作参考。 6、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敢于对教材作调整:增减、调序、取舍,有开发身边课程资源的意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方言俚语,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7、热爱书籍,营造书香。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因为“语文教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文化为背景的”,语文教师要用自身浓浓的书卷味诱导学生走进书丛,把《哲学原理》、《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中国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古今中外名家名著等书籍作为枕边读物,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舍得花时间加强课外阅读,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多花时间提高自己,通过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时间加汗水式蛮干。引导学生创建书香班级,开设班级图书角,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读物,鼓励学生借阅各类经典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名篇经典。要适时地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亲子阅读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好读书、读好书”氛围,让学生“厚积”,以期日后“薄发”,相信大量阅读、“外围包抄”,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适时指导读书方法和选择读书内容,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国学启蒙。学校图书应该以班为单位,由专人负责定期借出和回收。 8、把写作和讲故事作为教学基本功不断练习。学会勤练笔,勤和学生一起“下水”,只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 一、在课堂教学中积累语言 1、诵读激情促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动积累语言。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应该让学生认真读,反复读,以此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2、迁移阅读促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扩展阅读,指导学生有效积累语言。补充阅读的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升华课文的思想内涵,或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合理而大胆的想象,或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新、描写之实。这样,便自然地形成了以课文的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的课文与课外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 3、学词学句,掌握特点 词句是语言材料,学生头脑里掌握词汇和句式越多,对表达就越有用处。教师应经常让学生回忆、整理有一定规律的词语,如:AABB式(整整齐齐、干干净净);ABB式(绿油油、黄澄澄);ABAB式(火红火红、喷香喷香);ABA式(嗅了嗅、看一看)等;归类摘录词语,如描写天气、动作、神态的词语等。对于句式的分析、理解、摘录,除了被字句、把字句、比喻句、反问句等常见句式外,还应摘抄一些典型的含有“四要素”的句子、总分句以及描写精妙、意境优美的句子。 二、在课外学习中积累语言 1、课外阅读促积累 学生整天被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或者就是锁定在电视机前难以脱身,很少光顾阅览室,报廊,报架也形同虚设。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的经历。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

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课标准

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课标 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课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目标明确具体,定位准确。 2、体现语文新课程理念,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设计: 1、整体设计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者有机结合。 2、教与学重点突出:紧扣学习内容,重视读书,注重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注重学生语感与鉴赏能力。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重视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各种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3、既理解语言,又学习表达。 4、现代化手段适时有效,恰当运用。 5、整个教学过程构思巧妙,自然流畅,各环节过渡自然。 (二)学生活动: 1、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2、较好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学习,能鼓励调动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同学之间讨论热烈。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不是走形式。 3、教学中有生成。 (三)教师素质: 1、具有扎实的教学素质。教态落落大方,语言准确、简洁、流利,板书正规、漂亮,情感自然和谐的流露、有号召力,组织教学灵活机智。 2、时间分配合理,在让学生充分讨论的同时,也较好地完成知识内容的教学。 3、有较强的理解教材的能力,语感能力强,知识面广。 4、有驾驭民主开放课堂的能力,能在学生发言中捕捉有效的信息,并能及时地把讨论引向深入,适机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恰当而灵活地进行选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有较强的教学机智,能根据课堂实情进行及时的、得当的课堂调控,处理课堂的生成及时有效。 三、教学效果: 1、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很好的统一。 2、课堂民主、开放、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3、面向全体学生。 4、课堂教学真实有效,不上重复课 一节课的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 2、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完整word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修订最新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初中语文,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初中语文评课标准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课标准初探 一、评课标准:(10分) (一)教学基本功 普通话标准; 语言表达准确、清晰、生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范读规范有感情; 能熟练背诵名篇诗文警句; 能写一笔好字和一手好文章; 能设计美观实用的课件; 具有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课堂组织驾驭应变能力强、课堂教学有激情; 对学生的关注体现一种希望和爱心; 教态亲切、庄重、自然,一种亲和力。 (二)教学目标(10分) 明确、具体、全面、适度、恰当,便于操作、观察和检测,符合课标和教材关于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和谐共融,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教学内容(15分) 概括要点; 局部探究,品味语言,理解句意; 体验感情,理解意蕴; 抓住特点,分析手法; 感悟评价,推断想像,拓展延伸; 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以读为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准确把握能引导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把握文意,归纳中心; 筛选信息文本的基本含义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进行尊重文本的多元理解和迁移拓展; 突出“怎么样”和“为什么”的教学; 总结出本课阅读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有深度、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有广度、重视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的联系; 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四)教学方法(15分)

结合学情、教法恰当、多样灵活、达到优化; 启发讨论、探究引导、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突出实践、主动获取、培养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方法、学习技能、良好习惯。 (五)教学过程(10分) 教师的教: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环环相扣,节奏鲜明,阅读教学过程完整。 学生的学:体现愉快的心境,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参与学习,积极与伙伴协作学习,具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生成对文本新的感悟和创造。 (六)教学手段(10分) 板书设计简要、工整、精巧,布局合理,脉络清楚。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合理、规范、高效,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的优势,效果良好。 (七)教学艺术(10分) 导入新颖,能引趣激情;收束简炼,能促进归纳迁移;提问巧妙,能启迪思维;能体现文学作品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模糊性和多元性;能体现议论文说明文教学的逻辑性、严密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过程有发展有高潮;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八)双边活动(10分) 充分发挥教师教授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独立思考和阅读的时间;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教学民主,善于与学生沟通,师生间民主、平等、情感双向交流,达到教学共振。 (九)教学效果(10分) 设计的教学目标达到;阅读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达到理想的效果;活化知识、内化方法、优化情意;具有实、精、新、活的特点,具有饱满深沉的内涵和文化底蕴;促进了全体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二、初中语文阅读课评课原则 (一)阅读理解与基础积累相结合原则。 没有基础知识,阅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语文大厦就会根基不牢。 将词语的读音、解释;句子的表达形式和效果;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融入文本理解过程中。 避免只见阅读理解,不见基础渗透。 (二)一元理解与多元理解相结合原则 文本意义已非常明确的文章少搞多元理解。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指导意见,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指导意见,教案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瞄准双基总目标,扎实、有序地开展复习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端正复习态度,激发复习兴趣,培养语文素养。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双基总目标:认识2500个常用汉字,能写一手好字,能阅读程度适合的书报,能背诵200篇左右的诗文佳作,能写500字左右的文从字顺的短文,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内容: 1、以课文为单位,抓住课文重点章节及课后习题,适当练习测验,加深学生的巩固与理解,分单元复习。 2、以汉语拼音、字、词、句、标点、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作为单位,以7个

练习为重点,分门别类进行复习,适度练习测验,力争学生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全面检测,查漏补缺,对全册教材的语文知识进行全面检测,用相关模拟测验题进行测验,找出学生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讲解,解决疑难问题。 4、学生自行进行复习,教师进行考前指导(仔细审题,认真答题,反复检查,独立完成)。 复习方法: 一、单项复习――分类归纳,单项验收。 例如,词语复习可以归纳梳理如下:1、形近字组词;2、多音字组词;3、一字组多词;4、换偏旁、添偏旁组词;5、照样子写词语;6、根据意思写词语;7、写近义词、反义词;8、对对子;9、按要求写词语,如写出形容数量极少的成语、写出形容坚持不懈的成语、写出带有数字的成语10、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11、选词填空;12、运用词语造句

由于单项复习项目多、形式多、内容多,教者必须精心编排复习题,结合教材,结合班级实际,突出重点与难点,这样才能避免陷入题海战役,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对于验收过关项目也必须突击抽查,发现漏洞及时弥补。 二、综合复习 1、阅读复习――强化积累、感悟,提高能力 第一,抓好背诵和默写过关。 第二,阅读教材,归类梳理。 帮助学生弄清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文章的特点。如总分总结构:先总写事物特点,再从几个方面介绍事物,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修订最新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初中语文,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 指导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 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理想境界。 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逐步培养才能达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所说的那样:“期望学生学习但不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有的教师虽然有学法指导,却流于形式。其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 认识学习规律的引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学法(即阅读方法)指导途径的探索。下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思维情境中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 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质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思考 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矛盾,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凭 借对教材具体内容的质疑,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结论,而且能 从中领悟出学的道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问一问:“这个结果你是怎么得到的?”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要追求的一种境界,不仅仅要学生感知到是什么,更要学生明白为什么。 二、在学习过程回顾中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 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 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 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 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 贵的精神财富。 三、在迁移训练中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 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 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四、在多重训练中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地工作, 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 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要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 为了规范教学全程各个环节的教学行为,引导并帮助每位教师在提高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同时,有效高效地实施课程,全面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制订本规范。 总体要求:深入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到钻研深入、理解透彻、把握准确;精心设计教学,能立足于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做到规范科学、富有创新;选择最有效的备课形式,将自我钻研、集体备课、反思研究等多种备课形式有机结合。 具体要求: 一、教学准备 1、制定教学计划 开学前应完成本期学科教学计划。计划必须目标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具体,过程清晰,可操作性强。计划应包括:⑴每学期教学总体目标;⑵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简要分析;⑶每学期教学总体构想,具体措施和课内外学习训练活动安排;⑷教学进度安排。 2、开学前,要认真钻研教材 明确各单元和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掌握课文的基础知识,确定课文的重点难点。 3、搞好调查研究 起始年级,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毕业、升学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新生教学作好准备。初二、初三年级要作好阶段学情分析,有利于不断修正和改进教学工作。 4、认真备课 以两学一归纳教学模式为基本的教学模式,鼓励积极改进和创新。现把两学一归纳教学模式的操作要领摘录如下,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 (一)自学要点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注意点:要简明扼要,要能设置良好的问题情境。 (常见方式:检查式、积累式、问题式、直接式等) 2、指导学生自学,预设可能生成的问题 注意点: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启发学生学出问题,教师要预设好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学生自学,排疑生疑 注意点:(1)教师指导学生圈点勾画批注,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的方法。 (2)启发学生学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学。 (3)让学生明确哪些知识已经掌握了,并做好交流的准备。 (二)自教要点 1、组内互动排疑 注意点:(1)学习小组的构建要注意互补性(男女互补、好差互补)、竞争性(实力相当)、方便性(方便关照、方便倾听)。 (2)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自教环节中,充分发挥平等首席的作用,注意排疑集疑。 2、跨组互动排疑 注意点:(1)允许学生跨小组互动排疑,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 (2)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并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小组先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全班交流。 3、班级交流 注意点:(1)学生质疑,鼓励提出有价值、有个性的疑问(生成问题)。 (2)组合看、听、想、做、动、静等多种活动方式,排疑解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学生排疑,教师注意不应是答案的提供者,而应是思路的指引者、智慧的点燃者、辩论的裁判者,鼓励有个性的回答。 (4)对学生没有提出的重要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启发解决。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小学高年级教研组于观敏 最近几天,我认真学习了昌乐县《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通过学习,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意见》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指导的很全面、很具体、也很有实用性,学习后感觉收获很大,下面我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阅读的基本目标如下:高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阅读是打开语文大门的金钥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阅读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份。如购买商品时了解商品的性能需要阅读,读书看报、收发短信、上网聊天也需要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的目标也作了十一条要求。另外从几年来的小学语文测试题来看,阅读的分值占了很大的比重,仅次于作文。所以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不容忽视。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学时要在以篇章为主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加强识字,扫清学生在阅读中的识字障碍。如果学生拿到一篇文章读都无法读通,还谈什么解决问题。所以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不能放松巩固识字。在高年级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学会字会读认识字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读通文章,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为能读懂文章打好基础。 2、扩大阅读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于山区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量是极少的。学校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很少。学生去年读那几本,今年还是读那几本,明年仍然读那几本,让学生读着乏味。有的学生能阅读的材料仅是课本中的课例,这样怎能把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阅读材料有了保障,学生不愿意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既是阅读教学能够进行的条件之一,又是阅读教学培养的目标之一。在阅读

1949年以来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关听说能力的要求

1949年以来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关听说能力的 要求 1956年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 *初级中学毕业的学生应该明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本规律,掌握足够的词汇,学会标准的发音,养成正确写字和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的技能、技巧和良好的习惯,具备熟练的阅读能力和正确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学习语音是学习语言的必要基础。语言教学跟语法教学、文字教学以及文学阅读教学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民族共同语的工作中,语音教学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初级中学汉语课应该教给学生关于发音的最基本的知识、拼音字母的发音和拼音方法,并且通过语音教学纠正学生方音习惯,使学生掌握汉语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能够纯熟地以正确的发音和语调朗读文学作品,基本上能运用普通话作为交际工具。 *观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得到规律,再通过具体的材料印证这些规律,运用这些规律,从而巩固对它的认识和掌握,这是汉语教学方法中必须始终贯彻的基本原则。 *课堂的口头练习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考来观察、分析语言材料,进一步做也概括和结论;它可以使学生运用学过的定义和规律,从而得到巩固;它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收到良好的效果。口头练习的时候,教师不公要注意学生

答案的内容,并且要注意学生口头语言的运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训练学生用边疆的、有组织的语言鸸不是片断的语言来回答问题,表达思想,这是汉语课一项重要的任务。 1956年初级中学教学大纲 *朗读和默读,目的在训练学生自觉地领会课文,丰富学生的词汇。朗读还可以训练学生正确而有表情地说话的能力。 朗读要发音正确(力求用标准音——北京语音),句读分明,用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表达也作品的思想感情。 *文学教学中的语言教学,目的在提高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口头上和书面上能用现代汉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扩大他们的语言知识,使他们对语言同文学的关系和祖国语言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文学教学的各种方法和方式,是使学生领会作品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说话和写作能力的手段。在语言教学里,学生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的培养,都同样重要。 *教师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有极大的教养意义和教育意义。 1980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要学会普通话,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说和写有密切的关系,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很有作用。还要注意听的训练,如听写、做听讲记录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