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元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本课教学着重让学生在文本体验中,了解春节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有根的中国人。《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一首著名诗作。“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力图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已积累的古诗较多。教学时对于难懂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课件演示帮助理解。三年级孩子在之前学习古诗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能够简单理解古诗内容,结合诗句想象画面,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此外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特点,结合过年时的风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古诗。

【多媒体技术与运用】:

本课主要使用教学助手和互动课堂来完成教学,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学习生字“符”时,运用互动课堂汉字书写功能让学生认真观察、书空,利用课堂直播和随堂拍照上传,展示学生书写,让学生掌握“符”字的规范和美观的书写。运用动画视频让学生了解“桃符”这一春节习俗,拓展这一知识点。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2个字,重点指导书写“符”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培养孩子对中

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设疑解题。

1、同学们,你们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进行一次班级诗词大会的比拼吧!你们敢挑战吗?

(1)对句题。

“小时不识月,________________。”

“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

(2)填字题。

“李白乘舟___行,___ 岸上___ 歌___ 。”

“松下___ 子,言____采____。”

(3

设计意图:学生对中国诗词大会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这样的导入激发

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此外本单元的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而古诗词文化更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紧扣单元主题。

2、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古诗词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在让我们共同走进第3单元,请同学们打开书第33页,快速看看本单元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素。(生汇报)

(点评,你找得真准确)

老师还想考考你们。

3、猜字:分别出示“元”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4、你们知道“元”的意思吗?学生查字典理解(元:①开始,第一。②为首的③朝代名④构成一个整体的)。那元日的“元”应该是什么意思?(借助工具书、看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主题和单元要素,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任务。通过“元”字导入,让学生动手查字典,感知“元”有“头、初、首、第一”的意思,让学生了解借助工具书是理解字意、古诗的好方法。

这首诗是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吟诵农历春节的七言绝句,有谁了解王安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满腹文才,他也是伟大的政治家,他满腔抱负。)设计意图:理解诗题,渗透看注释学习方法,了解作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二、初读古诗,品古诗之味。

1、准确流利读古诗。

俗话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想把书学好,“贵在读”,请同学们自主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难理解的字多读几遍。(生自读古诗)

2、指名读,读准字音。

3、抑扬顿挫读古诗。

(1)师范读。我们读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讲究抑扬顿挫,你听---(师范读)“爆竹声中一岁除”,你愿意再来读读吗?(读第一句)

(2)学生展示读,读第一句。

(3)齐读第一句,体会节奏和韵味。

(4)自由读整首诗全诗,读出节奏和韵味。如果整首诗都能读得这样有韵味就更好了,自己再试着读读吧。

(5)学生展示读(指名朗诵整首诗)。

设计意图:结合古诗这一独特文学形式,教学中以学生读为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体会古诗的节奏和韵味之美。

三、再读古诗,悟古诗之情。

1、自读古诗,思考圈画。

古语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自己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他写了春节的哪些习俗呢?圈出古人过春节的习俗。

(交流共享,读懂习俗。)

(1)“燃放爆竹”。

(2)“喝屠苏酒”。

师简介:对于屠苏酒,老师还在课外查阅了资料:古时候,人们过年时有这样的习俗,在除夕挑选最新鲜的屠苏草泡在酒中,到大年初一,喝下这新鲜的屠苏酒,据说可以避瘟疫,延年益寿。

(3)读懂习俗“换新桃符”,品味春联吟诗句。

①视频播放“桃符”的简介,学习生字“符”:桃符是古人辞旧迎新之际,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二神的画像或写上他们的名字,用以祛邪避邪,春联就是从桃符演变过来的。所以“符”字是竹字头,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会写的一个生字,怎么样才能把它写的美观呢?

A、屏幕上出示“符”,学生先观察,再书空。

B、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的规范、美观?提提书写建议吧。

C、自己在生字本上写一遍;交流、展示、评价。

②古人春节时挂桃符祈平安,如今我们用春联表达美好的愿望,今天老师想送你们一副春联:“勤学习春光好,苦钻研幸福多”谁明白老师的用意?

不同的春联送给不同的人,猜猜这些春联分别是送给谁的。

A、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B、春种满田皆碧玉,秋收遍野是黄金。

春耕秋收是农民最大的心愿。春联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多阅读、多积累。

(3)带着理解齐诵古诗。

过渡:诗人通过“燃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新桃符”几个典型的春节习俗,就将我们带入了古人过春节时的喜庆氛围之中,让我们再带着理解读读这首诗吧,谁来试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古诗圈画出诗人笔下“燃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新桃符”几个典型的春节习俗,理解古诗内容;运用教学助手汉字书写功能指导学生“符”字的书写,随文学习生字,通过拍照上传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的现场书写情况,提出书写建议,要求学生书写规范、端正、美观。带领学生了解“屠苏酒”、“桃符”两个传统习俗及拓展了春联这一传统文化,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动情吟诵想画面。

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能不能展开想象,说说古人过春节时的情景?

①四人小组交流。

② 全班交流。

③带着感悟再次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简单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古人过春节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古人过春节时的喜庆氛围,启发学生调动记忆,借助想象,走进作者所描写的环境,从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渡:诗虽短,意无穷、画面更无限,这么多美好的画面,过年可真是令人开心和幸福啊!如果还能许上一个新年愿望就更圆满了,老师想问问你们有什么新年心愿呢?(生交流。)

那你知道王安石的新年愿望吗?课件出示: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

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他还期望什么呢?(他希望每个家庭都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4、带着感情齐读。这首诗正是王安石在元日这天为表达这种情感而创作的,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读读吧。

5、熟读成诵:你能背下来这首诗了吗?会背的同学,我们合上书,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

设计意图:走近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四、拓展延伸,感古诗之美。

1、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还知道哪些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呢?

2、教师推荐。自由读读,思考这两首诗写了哪些传统节日,你懂懂了什么?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唐】林杰《乞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此处拓展了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紧扣单元主题,既是对本课古诗的延伸,又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文化的魅力,也让学生感受到在古诗词文化中,自己所知只是沧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祖国的传统文化,理解了诗的内容,感受了作者的美好愿望,还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读诗文;二、想画面;三、看注释、四、悟情感。希望同学们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后面的两首古诗。

六、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1、搜集更多关于春节的诗句。

2、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3、学唱歌曲元日。

七、板书设计

9、古诗三首

元日

燃放爆竹读诗文

和屠苏酒想画面

换新桃符悟情感

《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实行变法初期所作,是古往今来流传甚广的描写“春节”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燃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新桃符”几个典型的春节习俗,生动的表现了当时人们过春节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也寄托了诗人对变法成功的美好期许。

根据文本及内容特点,本节课我紧扣单元主题“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进行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学生熟知的《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以学生读为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体会古诗的节奏和韵味之美。再通过朗读,边读边悟,结合想象感受古人过春节时的热闹、喜庆与祥和的氛围。又进行了关于春联及两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紧扣单元主题,又让学生感受到春联和古诗词文化的魅力。再次总结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炼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学习后面的古诗,学以致用。最后的作业布置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让学生搜集有关春节的诗句;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的:

一、激趣导入、设疑解题。

学生对中国诗词大会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此外本单元的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而古诗词文化更是传统文化中的

精粹,紧扣单元主题。通过“元”字导入,让学生动手查字典,感知“元”有“头、初、首、第一”的意思。同时,让学生了解借助工具书是理解字意、古诗的好方法。接着在理解“元”字基础上理解诗题,渗透看注释学习方法,了解作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二、初读古诗,品古诗之味。

结合古诗这一独特文学形式,教学中以学生读为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体会古诗的节奏和韵味之美。

三、再读古诗,悟古诗之情。

让学生通过朗读古诗圈画出诗人笔下“燃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新桃符”几个典型的春节习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学生“符”字的书写,随文学习生字,指导并要求学生书写规范、端正、美观。带领学生了解“屠苏酒”、“桃符”两个传统习俗及拓展了春联这一传统文化,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简单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古人过春节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古人过春节时的喜庆氛围,启发学生调动记忆,借助想象,走进作者所描写的环境,从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此外,走近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思想情感。

四、拓展延伸,感古诗之美。

此处拓展了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紧扣单元主题,既是对本课古诗的延伸,又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文化的魅力,也让学生感受到在古诗词文化中,自己所知只是沧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但是这节课,我认为整体课容量比较大,有些环节还是落实的不是到位,比如,学生在写“符”字时,学生不能很好的总结书写这个字的方法,是因为我的引导不巧妙。另外,朗读感情还是不到位,这也和我对学生的指导朗读还有欠缺。课堂驾驭能力和应变能力欠缺。在孩子的回答未抓住“点”时,不能很好地做到灵活变通、适时引导,很大程度上错失了宝贵的教学机会。

借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教育就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希望靠这方法不浪费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今后还需继续努力。

元日 教学设计 (详案)

元日 二小南校范胜男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屠苏”“曈曈日”“桃符”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古诗的大意。 4、通过诵读,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感受过年的快乐、热闹和喜庆,体会诗人在除旧迎新是的无比喜悦的心情。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了解屠苏、桃符、曈曈日的意思,感受过年的快乐与喜庆。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提到饺子、新衣服、压岁钱你会想到什么?(春节),能说说去年你家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吗?(放鞭炮、吃年夜饭喝洒、贴对联) 2、你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每年的正月初一就是春节?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是开 始的意思,那谁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首吟咏农历春节的七言绝句,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96页,认真听老师读古诗,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读准字音和停顿。 3、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诗。 4、古诗有古诗的味道,在读古诗时,我们不仅要读得准确流利,还要读出诗的节奏来。出示断句符号,再指名1-2名同学读诗。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 同学们读的真不错,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文,看一看宋朝人是如何过春节的。(一) 1、出示“爆竹”:你知道什么是爆竹吗?爆竹就是鞭炮,出示爆竹图片,寓意竹报平安。学习”爆“: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加一加、组词、形声字)为什么是火字旁呢?(师总结:爆竹用火点燃,点燃后火花四溅)

《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赵斌香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瞳瞳”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节日情景? 资料库 课前搜集:有关王安石资料(生平、作品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节,激趣导入 通过课件先后出示三幅图,图中提供了节日的习俗,让学生看图猜猜是什么节日,重点了解春节的习俗,也解决了课后的练习。再引入新课《元日》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设计,不仅满足低段孩子的好奇心,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学古诗做好了情感和知识的铺垫。 二、分散识字,降低难度 本课打破以往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的习惯,将识字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识字让学生在古诗中寻找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以小组的方式学习,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总结识字的方法。

第二部分识字是在了解诗意后,读成语来识字。 【设计意图】由合作识字,到自学识字,学生的识字有了层次性的变化,识字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诗,将识字、读诗、背诗紧密结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资料分享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分享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提升自信。有助于增强资源共享的意识,有利于形成团结互助的班风和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四、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3.交流、评议、完善。 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幸福,那就是—— 4.练习说话。

《元日》教学设计示例

《元日》教学设计示例 《元日》教学设计示例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元日》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元日》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_1

《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教学反思 【1】《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先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春联》这篇课文,文章对春联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学完课文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例如:“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在进行《元日》的教学中,我大量的引导学生们联系春联的学习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氛围,课文之间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效果很好。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

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2】今天带孩子们学习了本学期最后一课中的第一首《元日》,学习的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的内容。3)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教学。 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同学们一定喜欢过年,那你们在过年时最喜欢做什么?学生有说放鞭炮的,有说穿新衣的,有说吃好东西的,有说走亲戚的……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想。这样很快转入正题。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联想的什么? 2)古人过年有哪些风俗?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3)结合作者简介想一想结尾一句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思想感情。 由此我想学习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有不懂的问题,没有问题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元日》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3

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诵古诗《元日》,理解古诗《元日》大意。 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3.能仿创古诗作品,学习写作自己的“新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童趣导入古诗《元日》课题 1.你知道春节是什么时间啊?(农历正月初一)在古代,人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叫作“元日” 你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呢? 2.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读经典之作,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感受童趣粗读《元日》古诗篇章 1.出示《元日》古诗 请同学们自己去细读这首诗,给你提出三个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生自己连读)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谁敢来读给大家听听?(请一生读,随机点评)哪个同学认为比他读得还好?(再请一生读,师随机点评)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全班齐读) 3.古诗还以他特有的节奏美吸引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你们认为该怎样

读,才算读出了这首诗的节奏?(请一生说。课件示范)齐读。 4.读出了节奏,还要能读懂古诗的意思,要读懂古诗的意思,首先要先理解诗中一些关键字词的意思。反复去读读这首诗,通过你的朗读、预习你都读懂了哪些关键词的意思? 5.和同桌讨论讨论,一起来交流 6.老师也把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例举了出来,请一位同学读读。(出示这些关键词的意思) 7.再仔细读读,借助这些词语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先自己说说第1、2两句的意思。小组内交流。指名说。 3、4两句呢?自己试试,小组内说,指名说。 连起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说。小组内说,指名说。 三、了解掌握全首《元日》古诗大意 1.在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之后,我们还得了解一下诗的作者以及他写这首诗的背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所蕴含的意思。(指名读) 2.王安石不顾官僚大地主们的反对实行改革,推行新的政法,这样,既可以农民不再受大地主的剥削,日子比较好过一些,也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收入。《元日》这首诗就是他做宰相推行新法成功时写的,想象一下作者写这首诗时的心情,他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分享童趣精读古诗要点,欣赏品味全课古诗特色 (一)分享童趣精读古诗要点 过渡:四年级的孩子,凭自己就能基本读懂了几千年前的经典诗文,真是了不起!

《元日》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7

《元日》教学设计 一、学科领域 二、适用年级:适合于小学二年级学生 三、教学内容概述 《元日》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七言绝句。描写了春节期间,民间放爆竹、贴门神和饮屠苏酒以及避鬼驱邪等民俗文化,描绘了一派除旧布新、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写出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 本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又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作此诗时,王安石此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他作为政治家除旧布新的改革精神。 四、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两首诗的大意。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学习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同学们,再过没多久,就要迎来大家都特别期盼的春节了,那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元日”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春节”是人所共知的,以“春节”引入,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帮助了学生理解诗题。] (二)、回忆生活,说说“春节” 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2、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幻灯出示)炮竹声声,告别旧年 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大红对联,美好心愿 [本处设计这个让学生说说现在人们怎么过春节,是为了接下来的理解诗意作铺垫的,主要是为了帮他们理解诗中的“爆竹”、

元日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元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看图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老师把春联放大些,这是古代时贴的春联,写的是繁体字,读的时候是从右到左,(读辞旧迎新)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现在的春联是从左到右读的,这是现在贴的春联,我们看这是同一副春联,这次你能来读一读吗?上下联我们可以怎么区分呢?我们看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岁是第几声?结尾字是三、四声的为上联,下联的年是第几声?结尾字是一二声的为下联。 3、同学们,其实春节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一。在古代大年初一就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起、初的意思。元旦是哪一天?(板书元旦)(阳历一月一日)元日呢(板书元日)?(农历一月一日,就是我们所说的正月初一,板书正月初一)。这是2012年一月的日历(课件出示,指出元旦和元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这篇古诗,(板书宋王安石)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古诗到底描绘了大年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刚快打开书,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并且想办法解决它。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把古诗中的一些词语请了出来,你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抽读,齐读) “爆竹”是什么?(鞭炮)古代在竹筒里装硝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烧,这时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所以爆字是火字旁的。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了。这个字与哪个字相似呢?(瀑)为什么它是火字旁,而瀑是三点水旁? 屠苏,这就是屠苏,是一种草名,所以苏是草字头。屠苏是指用屠苏草泡成的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这种酒不但能防治百病,甚至可以赐吉祥。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都在元日这天朝东喝屠苏酒。 曈曈日,曈字是什么偏旁,和什么有关?曈曈日就是指初升的太阳。古代的人喜欢大年初一把大门敞开,迎接初升的太阳。

《元 日》教案

《元日》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文中插图,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感受过年的热闹喜悦的气氛。 2.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屠苏”、“旧符”等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3.想象古诗描述的景象,把古诗描写的情景细致地写下来。 4.教给学生“知读音、明诗意、悟诗情”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让学生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1想象古诗描述的景象,把古诗描写的情景细致地写下来。 2.教给学生“知读音、明诗意、悟诗情”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让学生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三、教与学的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屠童换符 3.学生读生字。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解诗意、悟诗情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环节三、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元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元日》教学设计 涧东小学王妮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同学们,再过没多久,就要迎来大家都特别期盼的春节了,那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设计意图:“元日”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春节”是人所共知的,以“春节”引入,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帮助了学生理解诗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回忆生活,说说“春节” 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2、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幻灯出示)炮竹声声,告别旧年 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大红对联,美好心愿 【设计意图:本处设计这个让学生说说现在人们怎么过春节,是为了接下来的理解诗意作铺垫的,主要是为了帮他们理解诗中的“爆竹”、“屠苏”和“桃符”这几处词。其实古今时候,人们过春节的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说出了这些,这首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 四、联系“春节”,想想“元日” 过渡:其实,古代时候,人们过“元日”的方式和我们现在没有太大区别,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看古时候人们是

(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元日

元日 教材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 这首七言绝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迎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 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是说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教学目标 1.写会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 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建议 关于课文 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不要直接讲解。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方法解决。 2.古诗的学习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先把诗句变成画面,加强情感体验;然后再把画面变成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以达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目的。 3.学习本诗之后,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中提到的过节的各种习俗的来历。

《元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高新实验小学范有凤 一、教学目标: 1、读准“爆、屠、曈、符”的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能背诵。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学会“屠苏、曈曈日、桃符”等生词,理解诗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诗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春节民俗,搜集春联。 2、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1、课前循环播放过年的相关乐曲及图片。 2、非常高兴今天能和我们四(1)班同学一起学习《元日》这首古诗。来,齐读课题。 3、同学们,刚才课前你们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十分喜庆,一般是在什么时候听到、见到?(过年)提到过年,我就想到“新年”一词,[出示:新年]平时我们所说的“新年”一般有两个时间,你知道分别是指什么时候吗?[出示:元旦:阳历1月1日;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出示:元:第一、起始。]元旦就是阳历的第一天,春节就是农历的第一天。 4、现在你知道课题什么意思了吧?(板书: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元日》这首诗给我们描绘的就是人们欢度春节的情景。你们喜不喜欢过春节啊,让我们一起欢快地再读一次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准古诗。 1、这首诗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写的(板书:[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 2、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下面就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谁能接受我的第一个挑战[出示:挑战一]。指名读诗(2人),相机正音。 3、老师发现,刚才两位选手很了不起,尤其这几个生词读得特别准确[出示: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谁再来教教大家。指名1人读其他跟读。会读还要会写,我们再来记一记这几个生字的字形:三个生字结构都不一样,一起

(三年级语文教案)元日教案设计

元日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导方向: 1、可能正确、熟练、有情感地朗诵和背诵古诗《元日》。 2、学会9个生字。明白诗中重点的词义,明白诗句主要意思。 3、想象诗歌意境,理解诗情面绪。感悟“诗言志”的表达要领,开头掌握学习古诗的要领。 4、学会使用网络查找资料,依靠信息,自主学习。 教导经过; 一情境引入 (播放歌曲)一曲开心中国年把我们带进了过年的气氛中,方才你都看到了人们在过年时都在做什么啊?(放鞭炮,贴对子等),是啊,挂灯笼,放鞭炮,贴对联,年真的是令人高兴,高兴,本日我们就来学习十二板块:过年,那你知道吗?g年是从什么时辰开始,什么时辰完毕吗?老师小的时辰外婆常会年童谣给我听,你们乐意听一听吗?(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便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果沾,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头一满街走,正月十五,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过年便是指从小年开始

到正月十五完毕,本日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元日,看一看昔人是怎样过年的?板书元日,谁知道元日是指哪一天? 二自由读古诗边读边圈画出生字,可以借助课后生字的拼音,也可以问一问同桌。 三卡片出示生字;爆,余,除,屠,新,换,旧,付,符。开火车读哪一组读的正确,就仿照鞭炮的声音:怦啪,有错字就仿照哑炮的声音:嗤。然后大众帮她把错字订正过来。 四指读古诗 五老师这里尚有一些词语,有的可不是书里的,你能会读吗?不会也没相关,老师可以帮助你,出示词语:(课件出示) 迎春新年欢乐爆仗 红灯秧歌守岁除旧迎新 屠苏换桃符瞳瞳日眉开眼笑 年年多余 自由练读,指读,齐读 我发明了大众读的很高兴,不外有一个词老师发明它如同是多余的,别的词都是整整齐齐陈设的,只有它如同是多余的,剩余的,是哪一个词啊?你过年都有什么会剩余?这个字加上什么偏旁就组成了新字,真聪明,除可以组成什么

《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杨秋利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并会写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诗句。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小组合作,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 2.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四)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五)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再过没多久,就要迎来大家都特别期盼的春节了,那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2.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1)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2)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3)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小结:放鞭炮、贴春联、贴“富”字、贴窗花、拜大年等等都是春节富有特色的风俗。这种风俗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风气习尚。那么宋代的春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学习了王安石《元日》以后我们就能得到答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2)自由朗读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 (3)抽生读检查字音及停顿情况。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 2.品读古诗,读出韵味 (1)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大家读诗的前两句(课件出示前两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①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请你提出来?(一岁除,岁,指年,除,去一年过去了) ②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放爆竹、喝屠苏) 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过年了,多热闹啊!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能把当时的那种心情读出来吗?请你试着读一读(练读,指名读,范读,练读。)

《元 日》教案

《元日》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文中插图,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感受过年的热闹喜悦的气氛。 2.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屠苏”、“旧符”等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3.想象古诗描述的景象,把古诗描写的情景细致地写下来。 4.教给学生“知读音、明诗意、悟诗情”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让学生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1想象古诗描述的景象,把古诗描写的情景细致地写下来。 2.教给学生“知读音、明诗意、悟诗情”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让学生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三、教与学的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 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 “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 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预设: 爆竹。 师: 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 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 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屠童换符 3.学生读生字。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解诗意、悟诗情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最新整理《元日》赛课教案资料讲解

《元日》 一、导入 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反映的是什么节日的场景吗? 我们说的“过年”指什么时候,谁知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宋朝大诗人、政治家王安石写春节的诗。题目叫“元日”[板书课题]。题目中的元日就是(大年初一、正月初一、春节) (我在字典里查了一下“元”的意思。1、开始的;第一;2、主要,根本;3、元素。让学生选择) 请同学打开课文,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两遍,读准字音,特别是红色的生字,把诗句读通。 二、读通全诗,感知课文 1、检查学生读诗情况(相机评价——响亮、准确;纠正读音) 2、请学生齐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喜欢过新年吧,你们新年里都会做些什么呀?各地有各地的习俗。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诗中向我们描绘了古人过新年时的哪几幅画面? 三、理解诗意,读懂全诗 1、古人过年的画面 (1)放爆竹 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多喜庆热闹的场面啊! 爆竹——据说,古代人们把竹子放在火上烤会发出很大的响声,人们借此来吓跑野外的猛兽。(板书——所以爆竹的“爆”字是火字旁的)后来在火上烧烤竹子,就渐渐演变成在过年的时候燃放爆竹,去除过去一年里的各种灾祸、病痛等,新的一年就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那么,你现在知道“爆竹声中一岁除”的“除”是什么意思了吧?(除去)“一岁除”就是“旧的一年——”(生接“过去了”) 解释:旧的一年在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过去了。【相机板书:除旧】(2)喝屠苏(板书:指导学生观察“屠”的字形) 指着第二句,谁来读读这句诗?它描绘了什么画面? (屠苏:屠苏酒,古人在正月初一时饮用,用来避瘟疫。) 大年初一,天气还冷着呢,诗句中怎么用到了“暖”字呢? 解释: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喝着屠苏酒,身上暖暖的,心头也暖暖的,好像沐浴在春风里。 你们看,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给你什么感受?那就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师范读】诗中还描写了什么画面? (3)迎红日 (“曈曈”和“瞳瞳”老师感觉像双胞胎,老师也经常分不清他俩。请你帮老师分一分,诗中用的是哪一个?为什么?——课件出示)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再读一读,这时在你眼前展现的是什么画面呀? (可以边问边做动作引导,推门推窗动作,还不会,再语言引导,千门万户都在干什么呀?)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上课讲义

《元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一首著名诗作。“元日”就是阴历正月初一。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力图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学习这首诗,重点在于让学生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读写结合,通过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地有效教学过程的逐步推进所生长出来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真实美丽的水到渠成般的教学“生成”。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诵古诗《元日》,理解古诗《元日》大意。 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3.能仿创古诗作品,学习写作自己的“新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童趣导入古诗《元日》课题 1.你知道春节是什么时间啊?(农历正月初一)在古代,人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叫作“元日” 你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呢? 2.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读经典之作,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感受童趣粗读《元日》古诗篇章 1.出示《元日》古诗

部编版《9.古诗三首 元日》教案(公开课)

《9.古诗三首元日》创新教案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注重课内外紧密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句诗词,大家读一读,看看都跟什么节日有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你能背出下面两句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小结:清明、重阳、中秋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题目叫《元日》。(板书课题,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师:(课件出示)"元日"的"元"的意思是开始,第一。那么"元日"是什么意

思呢?(新年的第一天)。 师:这首诗就是写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同学们,你们家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是啊,中国人过年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人们是怎样过年的?谁愿意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注意要读准字音。 指名一生读 教师:读诗首先要读得字正腔圆,你注意了“声”是后鼻音,“除”是翘舌音。 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注意节奏。谁再来读? 指名一生读。 师:读古诗要有节奏,但是不能停得很突然,相反要稍微拖长一点儿,言断意不断,适当拉长一点音调,不仅有节奏感,还给我们带来遐想的空间。老师来试试。 谁再来试一试? 师:学古诗就是要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画面,读出情绪。为了更好地读出画面、读出情绪,让我们先借助注释想一想:这首诗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交流:我读懂了哪句。 (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温暖的春风吹进了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用新桃符换下了旧桃符。) 顺势解释屠苏,桃符,并且带领学生读。 饮屠苏 出示:“屠苏”资料 如果说,“劝君更进一杯酒”的酒是离别之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酒是思念之酒,那么这"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屠苏酒是一杯什么酒呢?(祈福酒,辟邪酒,长寿酒。) 屠苏酒是祈福酒,引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优秀教学设计

《元日》优秀教学设计 《元日》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热闹、欢快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教学设计

二小南校范胜男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屠苏”“曈曈日”“桃符”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古诗的大意。 4、通过诵读,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感受过年的快乐、热闹和喜庆,体会诗人在除旧迎新是的无比喜悦的心情。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了解屠苏、桃符、曈曈日的意思,感受过年的快乐与喜庆。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提到饺子、新衣服、压岁钱你会想到什么?(春节),能说说去年你家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吗?(放鞭炮、吃年夜饭喝洒、贴对联) 2、你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每年的正月初一就是春节?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是开始的意思,那谁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首吟咏农历春节的七言绝句,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96页,认真听老师读古诗,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读准字音和停顿。 3、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诗。 4、古诗有古诗的味道,在读古诗时,我们不仅要读得准确流利,还要读出诗的节奏来。出示断句符号,再指名1-2名同学读诗。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 同学们读的真不错,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文,看一看宋朝人是如何过春节的。(一) 1、出示“爆竹”:你知道什么是爆竹吗?爆竹就是鞭炮,出示爆竹图片,寓意竹报平安。学习”爆“: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加一加、组词、形声字)为什么是火字旁呢?(师总结:爆竹用火点燃,点燃后火花四溅)

《元日》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镇江市润州区语文名师工作室子课题《古诗类课文有效教学基本式》 的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我作为研究项目团队成员,镇江市孔家巷小学骨干教师,执教四语《古诗两首·元日》研究课。 教学方法:读写结合,通过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地有效教学过程的逐步推进所生长出来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真实美丽的水到渠成般的教学“生成”。 教材分析:《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一首著名诗作。“元日”就是阴历正月初一。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力图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 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 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 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学习这首诗,重点在于让学生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 景象,体会诗人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诵古诗《元日》,理解古诗《元日》大意。 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3.能仿创古诗作品,学习写作自己的“新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童趣导入古诗《元日》课题 1、你知道春节是什么时间啊?(农历正月初一)在古代,人们把农历正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