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语文高年级精读课文基本流程

小学语文高年级精读课文基本流程

小学语文高年级精读课文基本流程
小学语文高年级精读课文基本流程

小学语文高年级精读课文基本流程

“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精读课文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该流程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一课时即能体现出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基本式的后两个流程可以有机地分散到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中,为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最后一个流程也有可能在第一课时中体现,这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地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第三,(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

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才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四,(1)、(2)、(3)三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第五,低年级暂不安排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进入中高年级后,对(1)、(2)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把语言文字能清楚,以便(初步)掌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4个环节:

(1)梳理初读及整体感知情况。

(2)围绕疑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3)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4)小结理解课文的情况。

说明:第一,(1)环节要紧扣第三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总结读书及感知课文的情况,以表扬激励为主。

第二,(2)环节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五是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六是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第三,本阶段第(3)环节,是落实语文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教学程序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课文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第四,(4)环节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环节,教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明确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三是为第四环节做好铺垫。第五,(2)环节在低年级教学中不必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也不要安排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说明:第一,该阶段要和第三阶段中的第(4)环节相吻合,要体现出顺接关系,低年级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动,中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拓展活动。第二,要做好归纳总结。一是进一步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重在表扬激励;二是进一步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主题;三是布置作业,明确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三,该阶段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属于辅助环节,可有可无。在教学设计中该阶段是否要体现出来,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课文篇幅的长短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明确内容——巩固梳理,迁移应用——归纳总结,拓展实践

1、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主要是起到一个承接上课时连接下课时的过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2)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说明: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二是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三是提问上节课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检查上节课所布置的作业。导入时要选取一至两个方面作为导入的内容,不可面面俱到。第二,要根据第一课时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本阶段是基本式“合作探究,解读文本”阶段的继续和补充,是继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的一次提升,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并形成语言积累。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价值观念。

(2)适度拓展阅读,扩大学生视野。

(3)进行综合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说明: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在熟读课文,形成积累的基础上梳理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旨,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二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句段,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主题思想的。第二,(2)环节中阅读的材料可以是学生搜集的也可以是教师搜集的,无论是谁收集的一定要和教学内容有关,通过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第三,(3)环节中的综合练习和实践活动以迁移运用为主,该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写字练习、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以及辩论、表演等活动。第四,在该阶段要注意把握各年级段的特点:低年级以了解词句的意思和感受课文内容为主;中年级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为主;高年级主要从文体、表达顺序、关键词句去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握表达的方式和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3、归纳总结,拓展实践。

说明:该阶段为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

一是就学生对正篇文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明确优点,提出努力方向;二是布置实践性活动,向课外延伸。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心得体会 2014年9月26日上午在崇文街小学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培训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获益匪浅,它使我真正认识到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怎样教才能发挥好教材的作用,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更使我明白了如何更好地解决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下面我就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吧。 第一,这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读中识字,读中感悟!我们没有必要怕学生记不住生字而惆怅、不必要怕学生理解不了课文。只要我们解开以往的束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想办法,多研究教材。这样,教学一定能成功! 第二,我对低年级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了完整彻底的认识,让我在教学中能更好的理解整体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心应手。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更好的更快的掌握知识。 第三,学习也使我更清楚地了解到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课文具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这些语文实践能力;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和力;积极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它又使我认识到,在教学本教材时要注意到以下问题:要注意把握同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应该在学习相应课文的时候,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识字和写字教学应该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火热、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第四,这次学习,更使我深刻地领悟到:实施开放式学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最前沿的教学方法有些

小学语文教学最前沿的教学方法有些 ,顾名思义为小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主要内容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层次与类型、基本方法、教法整合与创新。下面是为大家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最前沿的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法 自学法也称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继续教育倡行对人的要求。小学生在校期间初步学会学习,逐步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这是将来立足社会,适应生活需要的基本技能。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 自主学习能力,指学习者在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于他人而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程序,独立获取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素质和能力的构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学,二是想学,三是会学,四是坚持学。 运用自学法的要求是:一要明确目标。

自学法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1)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运用工具书进行自读; (3)对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并能尝试解决问题; (4)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检和自评。 学生明确了目标,就有了指向,就能自觉去学习。二是重视动机的激发。动机是学生自学动机的激发。三是知道自学过程与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自学过程于方法,才能开展自学活动;如果培养学生的语系能力,教师就应该指导嘘唏的过程和方法;要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就要教给学生识字写字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2、练习法 练习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小学的语文课程与教学侧重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运

《小学语文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大课程——小教学观”认为()。 A.课程不仅包含教学活动,还包含丰富的内容,课程是内容与过程的统一 B. 课程与教学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内容与指涉对象 C. 课程只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对象,即教学内容 D. 教学活动的外延相对而言宽广地多 2.下列不属于“语言文化”说的观点的是()。 A.语言学习、语文课程离不开文化的学习,人的语言能力中包含着一定的文化素质 B. 语言与文化构成了一个民族存在的象征,语言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才是语言的实质性内容 C.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文学教学,语言只是文学的内容与实质而已 D.语文教学应该是“语文教育”,是一种“大语文观” 3. 教会学生规范、准确、流畅、流利地与人交流,教会学生善于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立场与感情,是小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A.基本语文知识学习 B. 基本语言能力训练 C. 语言思维能力训练 D. 基本人文素养教育 4. 有效教学的核心构成要素是()。 A.教学目标 B. 教学方式 C. 教学评价 D. 教学效果 5. 我国现行《大纲》或《标准》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确定为()字左右。 A. 1700 B. 2000 C. 2500 D.3000 6. 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A.语文化 B. 一体化 C. 整合化 D. 简单化 7.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创造的教学进程设计策略是()。 A. 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B.传递──接受式教学设计、 C. 自学──辅导式教学设计 D.范例式教学设计 8.下列哪项不是立体多维的知识结构?() A. 教什么的知识 B. 教给谁的指使 C. 如何教的知识 D. 工具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 9.小学生口语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 A. 听话能力 B. 说话能力 C. 表达方式的选择 D. 表达愿望与信心 10.某教师就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中所涉及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这种教学法是()。 A. 教学内容延伸法 B.看图说话法 C. 主题会话法 D.情景创设法 11.狭义上讲,小学语文教材是指()。

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

星湖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语训练(5分钟) 二、激趣导课,揭示课题。(1~4分钟) 直接导课: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 间接导课: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 三、读通读顺,整体感知。(6分钟) ※读书: 初读阶段的要求是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这一环节既是读文,又是在课文这一大环境中识字的过程。应留给学生自己尝试读读文的时间,尽量通过潜能生的朗读来暴露面临的问题;进而发挥老师和优等生的示X作用以及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每一个人都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形式以朗读为主,把读书与识字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对词句的粗浅理解结合起来,把读书与解决课后习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多读而不觉得单调、厌烦,循序渐进地达到把课文读通、读好的目的。建立对文本内容的初步印象,以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一般做法:自由读、听课文录音(听老师X读)跟读、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课文,互读互评,纠正字音,带着问题读、表演读等。 要求:①正确认读。即读准字音。②读顺句子。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错读、不回读、不截读、不读破句。 ※识字:以随文识字为主,在语境中走一个完整的来回。先在读书的过程中

注意缩小语境,由短句到词语,再到生字,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有意识地识记。一般做法有:出示短语、词语、生字,学生自由尝试认读;同桌相互检查认读;集体活动测试等来巩固识字。 再把字放回到课文中,逐步扩大语境,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会认、适度理解以及会用的目的。要力求遵循寓识于读、识读结合的原则。要注重识字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识字。 识字方法: 1.图示法。 2.动作法。 3.编谜猜谜法。 4.为汉字做加减法。 5.快乐记忆法。6.联想巧记识字形。7.字理识字法。8.组词记字法。9.活动游戏识字法。10.趣味联想造句识字法。11.辨析同音字、形近字、近反义词、多音字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 一、组词法 解释单个字的意思时,只要把这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就能将词义解释出来。如“教室里充满了同学们的欢笑声”中的“满”,可以组成词语“充满”,这样,整个词语的意思就表达出来了。解释两个字的词语也是一样,如“柔美”,柔──柔软;美──美好。因此,”柔美”的词义一般可解释为“柔软、美好”。 二、分合法 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如“勘测”,勘──勘探,测──测量,“勘探”的意思就是“勘探和测量”。 三、近义词替换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要根据学生的状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如果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是无效的教学,反而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 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求问题罢了。”他一语道破了创新和发现的真谛; 好奇心理、问题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求,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质疑问题,应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航标,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对任何问题都质疑。 如在讲述《雨中》时,教师先板书课题《雨中》,让学生看题并提出自己看了题之后的想法或疑问,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而且增进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如:“雨中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雨中有谁和谁?”“为什么事情发生在了雨中?”……通过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对哪些问题还关心不够,这样就能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失。

二、注意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这就是说,在学生的语文素质结构诸要素中,“说”是关键要素。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今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强化了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训练,注意发挥“听”“说”对思维、读写诸方面的带动作用,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整体协调发展。对于这一点,我在导入正课之前给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 “真情告白”,为了做到情切语明,表意直接,不少学生提前收集资料,防止上台窘迫,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们会更多地阅读有关资料,甚至会用上一些电影、电视中精妙的台词。那种认真劲与执著精神,是他们个体意识逐渐成熟的表现。因为他们从同龄人身上更容易看到自身的不足,十分期盼能跟上或超越别人。 此时此刻,教师如能恰当地在一边给予点拨,采用激励手段及时巩固,就会远胜于平常教师上课时的苦口婆心。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学生与老师走的也更近。 三、让学生当小演员,表演课文内容时下,课本剧像一股和畅的春风吹进了校园,其艺术魅力独具特色。更以其演出形态的丰富活泼,观演关系的天然和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通过排演课本剧,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增添了自信心,为学生健康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每天局限在40 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天地相对窄小,老师每天一成不变的讲解课文的方式难免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中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于学生排练成课本剧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一般流程及设计意图

小学语文教学一般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版小学语文年级册第单元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的特点和本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与技能:识记本课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品味语言,进而感受文本思想;和训练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四、教法、学法的设计 本课设计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这一基本特点出发,以“读”为主线,以“闯关”的形式来组织本课学习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融入了内容的整体感知、语言的品读感悟、内容的深入探究和知识的积累运用等活动;贯穿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了谈话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品读感悟法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具体学习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闯关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我在这里一共设计了四关: 1、朗读-整体感知关 2、品读-语言感悟关 3、研读-深入探究关 4、诵读-积累运用关 第一关:朗读-整体感知关 1.出示闯关内容 (1)正确识记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思考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2.给学生几分钟准备时间,并指导学生准备的过程与方法 首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并识记本课的生字词,然后独立思考这几个问题,注意到文中去筛选信息、寻找答案。 3.学生准备完之后,开始闯第一关 (1)出示标有拼音的字词,进行个别读、领读、齐读。 (2)去掉拼音之后再让学生进行个别读、齐读。(在学生读的过程当中,注意及时指导纠正)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语文 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 、、”三个维度设计。 3、学生只有认识了的字,并且能够正确,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提高。 4、、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5、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增加,强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和。 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合作学习 2、物本语文课程资源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2、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2、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 个问题?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片断。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 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2、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 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设计说明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设计 一、小学语文教学常见的基本方法 1.朗读法:以读代讲、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加深理解、陶冶情感; 2.讲授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解疑,常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3.练习法:实践,及时巩固深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背诵法:积累语言; 5.表演法:动作表演、设置情境,重视学生的体验; 6.谈话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讨论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8.电教法:(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型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情境教学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进入课文,发展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学习语言,培养能力。(分角色表演)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交融、同步发展 二、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1、识字写字教学常用的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多媒体辅助法、示范法、比较法、实践法。 2、具体教学方法 字音教学:形声字——拼音助记、多音字——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 字形教学: (1)笔画分析法。笔画分析法就是用数笔画的方式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独体字的教学。 (2)部件分析法。即通过对汉字组合的各个部件的分析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 字义教学(高年级):直观法(实物、教具,如“袖”“仰”) 联系法(生活实际、上下文,如“吏”) 选择法(让学生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例:“疾”在 字典里的意思,根据文本选择一个) 构字法(造字规律,如:“伞”、“笔”“掳”等字) 比较法(同义词、反义词) 运用法(组词、造句:也、把)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结构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3、课时安排 4、教具准备 5、教学方法 6、教学过程:(1)导入(2)整体感知(3)重点品读(4)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读写结合)(5)总结(4、5可对调)(6)布置作业(7)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经典模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式”操作流程解读 一、“基本式”流程解读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 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精读课文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该流程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一课时即能体现出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基本式的后两个流程可以有机地分散到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中,为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最后一个流程也有可能在第一课时中体现,这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

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 第一、第(1)环节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第二、第(2)环节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地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 第三、第(3)环节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总结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总结 1、小学语文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 2、语文是学习其他科学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工具。 3、“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4、“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5、小学阶段教学的总要求,包括汉语拼音、识字、查字典、写字、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习作恒温口语交际。 6、识字、学词方面,识字要求认写分开,多认少写,以降低难度。 阅读方面,减少头绪,加强综合。 作文方面,分年段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 7、教学要求比较具体:量化指标“抄写汉字每分钟不少于 20 个” ,“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 ,“40 分钟能完成400 字左右的习作” ,“稍做准备,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做两三分钟的发言” 。 8、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相统一的原则;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的原则。 9、小学语文教材:教科书;教学指导书;补充读物;教学挂图、字词卡片、幻灯片、录音带,乃至录像带、多媒体课件等。 10、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一、方向性和思想性;二、科学 1/ 10

性;三、规范性;四、整体性;五、适应性。 11、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12、一节汉语拼音课的教学过程:复习检查;教学新课;复习巩固;小结;布置作业 20、声调教学首先要结合单韵母教学进行。 13、声母数量大,难点是发音。 14、汉语拼音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一、抓重点,突破难点,教给方法;二、加强常用音节的训练,培养熟练拼读音节的能力;三方言区要重视与普通话的比较;四、要注意汉语拼音的复习巩固。 15、字音教学是学生识字的基础。 16、字形教学是学生识字的难点。 17、字义教学实际上是词义教学。 18、识字教学“四个结合” :字的音、形、义结合;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识字和写字结合。 19、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一种活动。 20、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阅读实践,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 21、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22、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 23、教材是教学的凭借。 24、安排一篇课文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1、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各类文体基本教学流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即“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该流程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基本式的后两个流程可以有机地分散到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中,为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最后一个流程也可以在第一课时中体现,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 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第三,(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四,(1)、(2)、(3)三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第五,低年级暂不安排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112778532.html,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作者:李黎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9年第02期 小学还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教学,使他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生词、理解作者的写作和表达方法;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并能通过阅读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文教学,应该以思想文化传承为主。”《丝绸之路》是一篇有关历史的文章,在此类文章中还应注重历史知识的传达。而且,小学五年级之后,教材里的文章较之前会比较生涩,所以此阶段的教学更为重要。接下来我以《丝绸之路》教学为例,谈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 一、生词呈现 词汇量是无障碍阅读的关键。要让学生通篇阅读连贯,首先就要解决文章中出现的陌生字词拼读、识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五年级学生已完全掌握字词拼写,所以教师应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先自己尝试解决。如矗立、戎装等。矗立的矗是由三个直组成,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想更多由三个字组成的字,如垚、森、磊等,由此加深记忆,拓展词汇量。文中的词汇还有凹陷、循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美轮美奂等。美轮美奂作为一个成语在原文中是这样陈述的:“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教师应就着原文加以引导,将成语的意思带入原文中去理解,在文章中该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我国音乐、舞蹈等的精彩,由此引申至成语本来的意思,即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文章中还有许多词语,如栩栩如生、浩浩荡荡、夹道欢迎等,都是学生需要解决的。 二、课文诵读 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通过朗读可以把握文章大意。一篇文章的精华都凝结在字词之中,原文朗读应由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时语速要放慢,保证学生的思维能跟上。朗读时感情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深情的语调显然比平淡无奇的朗读更能感染学生。教师在朗读的过程中声调的高低、思想感情的外现,可以间接地向学生传达原文旨意。读到一些有表达手法和感情浓烈的句子时,可稍作停顿,先对手法等进行讲解,如“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条伟大的路”。教师朗读这句话时要饱含感情,将关键点放在“联系”上,并启示学生这是句过渡句,所以在下文的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哪些地方体现了联系、联系的方式等。“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己的鸵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这句话体现的是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并由此可以看出两国之间交往亲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正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自豪感,也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了文章之中,去感受几千年前丝绸之路的盛况。教师读完这句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知识汇编(附答案)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知识汇编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实物肢体语言)、电教媒体、实验操作等。

8、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0、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 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2、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4、"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融合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15、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完整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基本步骤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基本步骤 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本着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 所谓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就是指一节小学语文课的设计过程。它大致包括解读文本、设定目标、整合资源、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六方面的内容。 一、解读文本 “文本”就是指包含丰富教育资源的,可供学生、教师与之对话的阅读材料的总和。教学中的“文本”呈现形式,可以是由语言文字构成,如一篇课文,一部名著,甚至是一段文字或一句话;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如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 教师可按下面的步骤实现对文本的解读。 1.“走近”文本,即感觉文本,把握要旨。就要首先摸准作者的思路和思想,初步建立起对作品的感觉与认识。 2.“走进”文本,即感知文本,品味独特。品味文本内隐的独特意义,体验美的熏陶,真正地实现与文本的情感交流,讲究“披文入情”之理,追随“情动辞发”之境。 3.“走出”文本,即感悟文本,创生文化。这是对文本的深层次审视与重组、升华与提炼,是领悟内涵、发现理趣、挖掘本质的阅读活动。它要求教师不仅应从文本解读中创生问题、创生精神、创生个性,而且要以此为基础不断地去加工和创造新的发展空间,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将文本的解读延伸到动态的教学中,展开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体现其人文导向,创生文化精神,追求诗意的教学风景。 二、设定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和价值、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其中“知识和能力”属教学目标的基本层面,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考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显性因素;“过程和方法”首次列入课程目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它是隐性的,但其作用极为重要。“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维度是要靠“过程和方法”来实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标准》突出强调的目标,内容是隐性的,而其形式是外显的,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也是人的发展所必须的。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内容与目标一一对应,将“三个维度”割裂开来,而是要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使其既互相渗透又融为一体。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学生当作是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来看待,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制订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第一,教学目标设定要全面。 第二,教学目标设定要合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应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植根于文 本,不拔高、不牵强。 第三,教学目标设定要灵活。一方面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把教学目标定得太窄、太死,要具有灵活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也要随机调整,甚至让学生参与到确定教学目标中来,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过程中实际需要的变化,注意教学目标的生成性。 第四,教学目标设定要适当。即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别,设层次性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时,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个体差异,按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安排教师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层次。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汇编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一、填空题(10分) 1.唐宋以后,出现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等流传了1000 多年的语文启蒙教材。 2.癸卯学制规定的中小学必修课程中,有“读经讲经”和“中国文学”两门课程,这就 是我国语文教学独立设科的最早名称。 3.壬子癸丑学制取消中小学的读经课,中小学语文课程统称为“国文”。 4.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学校以“国语”为标准音进行教学,中小学各科教科书以及大 学讲义逐渐全部使用白话文。语文学科在小学改称“国语科”,在中学仍称“国文科”。1949 年开始,统一称作“语文”。 二、如何理解语文的构成要素?(10分) 三、对于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之类的说法你怎么看?(10分) 四、举例说明汉语拼音教学中关于声调的教学方法。(10分) 五、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创造性写作训练?(15分) 六、请你从口语交际教学方面谈谈观看《两个名字》教学录像的感受。(15分) 七、初上小学语文教学讲台,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什么?请结合《咏柳》、《狐狸和乌鸦》、《落花生》和《去年的树》的教学实际说明原因。(15分) 八、《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实现 “我会认”和“我会写”两个目标?(15分) 《秋天的图画》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 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 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我会认:图梨笼浪粱燃勤劳 我会写:波浪灯作字苹丽劳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1、对学生、对语文的热烈而执着的爱,从心底里喜欢学生,愿意和学生交流、交心;从灵 魂的深处喜欢所从事的语文教学。爱——是追求目标的源动力。 2、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的阅读兴趣。 3、一口流利动听的普通话;一手端庄秀丽的粉笔字;一张慈爱笑意的面容;一身诚信善良 的正气。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4、孜孜不倦地阅读,源源不断地积累,厚积而薄发。有丰厚渊博的知识,风趣幽默的语言, 去感染学生。 5、尊重学生,严谨执教,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享受语文带给他们 的快乐,让快乐伴着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把学生的兴趣和语文的魅力巧妙地衔接,自己成为二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让学生爱上语文,使语文更具魅力。 6、让课堂鲜活而灵动,成为个性张扬的舞台。潜心研究,精心备课;科学训练,鼓励创新,

小学语文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 能力,同时促进人的整体发展。而当今的语文教学都侧重于理解,即琐碎的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错位,要求的越位,语言学习的不到位。所以,从实际出发,应把学习语文的力度移位到运用这个环节中,从运用中促进理解。而学会运用,就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了积累、运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生必须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与老师、同学,在与社会、家庭的语言交际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地运转起来,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 一、灵活组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是一篇接一篇课文教,受到薛法根老师“组块教学”的启发,我试着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间的严格界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因为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点才组织到一块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点集中训练语言。教学时,把一个单元看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先由学生自由读通每篇课文,然后由学生初步读懂自己所喜爱的课文内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疑义,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词语的组块,句子的组块,段落的组块及写法的组块,让学生在各种块中同中求异,得到内化与积累。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减少了分析,注重了实践,使学生的语言训练得到充分的落实。 二、精心设计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日本著名教学家斋藤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可见,“问”是何等的重要。但老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达到了运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好问题:首先问题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要教师善于从新的角度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意料,能促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求答案。比如我常预先设计或在教学中随机捕捉一些争议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辨个明白,争个透彻。其次,问题要有容量。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余地,能促使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去解答。如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题多议等。在次基础上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细致地指导学生“说什么”,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明确“怎么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