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InSA_R相位解缠最小范数算法的研究

InSA_R相位解缠最小范数算法的研究

InSA_R相位解缠最小范数算法的研究
InSA_R相位解缠最小范数算法的研究

InSAR相位解缠最小范数算法的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论文研究的背景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在近20年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获得了迅猛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由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主要是利用主动微波式传感器,它的出现大大地扩展了合成孔径雷达、光学传感器等的应用领域。它不仅能够获取高精度的高程信息,同时还可以全天时、全天候监测陆地表面和冰雪表面地形等的微小变化,监测的时间间隔从几天到几年,监测精度可达毫米级,并且它对某些目标物体还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其更令人瞩目的是,这项技术还可用于研究过去长时间无法到达的冰川和冰源的变化情况,也可用于一些灾害性地表形变的探测,如地震、火山爆发、等以及地表三维的重建,因而成为了遥感研究的热点川。

1.1.2 相位解缠研究的现状

相位解缠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主要是信号处理的需要,所研究的主要是一维问题。除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中应用外,还在合成孔径声纳、光学干涉、微波干涉、核磁共

振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二维相位解缠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

过去的30多年里,InSAR的相位解缠的方法发展十分迅速,达到了三、四十种,文献(王超,2002)列出了多种算法,但以上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路径跟踪法(Path Following)和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路径跟踪法基于像元到像元的局部运算来解缠,而最小二乘法是通过使解缠后解缠前相位的梯度差整体最小来进行求解的。

各种算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适用于特定条件的数据,普适性都不是很好,因此算法的选择一般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2 本文研究内容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繁的国家,近些年来各种地质灾害接踵而来,如地震、滑坡、地面沉降等,这些地质灾害以地表形变为直接特征,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命与则一产的安全,因此对地表形变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能够利用雷达信号中的相位信息来提取地表的三维信息,精度可达毫米级,己成为目前DEM生产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在地下资源探测以及军事目标探测等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和发展潜力。相位解缠作为InSAR技术应用处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相位解缠中最小范数算法的理论进行归纳和研究.

2、从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常用数据分析入手,在C#编程语言的基础上,结合WPS, GIS等技术和手段,对基于最小范数算法的InSAR相位解缠软件的四种基于最小范数相位解缠算法,包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