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护理组题库(2015年修订版)

静脉输液护理组题库 一、单选题: 1.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 ... 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E.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 2. 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 A.肺静脉入口B.下肢静脉入口C.肺动脉入口 D.主动脉入口E.上腔静脉入口 3.下列那一项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 A.输入药物不纯B.药物含致敏源C.液体灭菌不彻底 D.消毒不严格E.药物刺激性强 4. 静脉输液引起的肺水肿的典型症状是() A.发绀、胸痛B.心悸、烦躁不安C.胸痛咳嗽 D.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E .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5.颈静脉穿刺部位是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联线之() A.上1 / 3B.上2 / 36. 发生肺水肿时,应给予20%C.中1 / 3D.下2 / 3 E.下1 - 30%乙醇湿化吸氧的目的是( / 3 ) A.预防肺部感染B.扩张周围血管 C .减少回心血量 D.改善肺部气体交换E.提高吸入氧浓度 7.因静脉痉挛导致输液不畅的处理方法( ) A.减慢输液B.加压输液C.抬高输液瓶 D.调整输液位置 E .注射部位血管进行热敷 8.护士巡房。发现5床张某输液不滴,注射部位肿胀、疼痛、无回血,根据此情况,应采 取的措施是( C) A.用力挤压输液管,直至通畅B.抬高输液瓶位置 C.拔针,更换针头,另选血管穿刺D.变换肢体位置 E.用热毛巾敷血管位置 9.陈某, 40 岁,女性,急性胰腺炎,于上午8 时开始输液共1500ml,滴速为60 滴/分钟,输液器的点滴系数为15 滴 / 毫升,预约下午做 B 超,估计何时完成输液( A) A. 下午2时15分B.下午3时30分C.下午2时30分D.下午4时15分E.下午3时15分 10.由于输液速度过快、量过多,病人突然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咳出泡沫样血痰,下 列急救措施不妥的事( .. C) A.立即停止输液B. 20%- 30%乙醇湿化吸氧 C.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D.四肢轮流结扎 E.按医嘱给予强心剂和利尿剂 11.某病人书页中突然素胸部异常不适,并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心前区可闻及一个响 亮持续的“水泡声” ,应考虑( B ) A.过敏反应B.空气栓塞C.发热反应D.右心衰竭E.肺水肿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给药是临床主要给药途径之一, 在输渡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药液外渗, 造成皮肤血管受损, 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是不是输液外渗 = 护理事故? 一、药物外渗的病因学 1、药物因素 2、机械损伤 3、生理因素 4、血管因素 1、药物因素 ?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 ?速度过快 ?输入的药物引起血浆pH 值及渗透压改变, 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等 ?均可引起血管壁损伤, 使其通透性增高, 而发生输液外渗。 输液外渗的高危药物 ?高渗液体如: 500g / L 葡萄糖注射液、200g/ L 甘露醇; ?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垂体素 ?阳离子液如:氯化钠、葡萄糖酸钙 ?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 ?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顺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甲氨碟呤等。 2、机械损伤 机械性损伤的原因多为: 穿刺技术不熟练, 致一次给药多次穿刺, 选择血管不当 针头固定不当(固定不牢、患者不合作、躁动不安、低龄儿童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对躁动不安, 精神异常、婴幼儿患者肢体适当束缚、固定防止针头脱出) 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凝血不正常) 给药方法不当对长期静脉给药者可选用留置针保留血管, 以减少穿刺的次数 3、生理因素 病人静脉弹性降低,对针管的包绕能力减弱, 易使药液顺着针管渗漏到外周组织中, 靠近关节的静脉和深静脉尤易发生外渗。 ?老年人常为慢性病病人, 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恶性肿瘤等, 血 管长期营养障碍, 使管壁通透性明显增高、弹性降低, 损伤后修复功能降低, 也易发生输液外渗。 ?昏迷、严重脱水,此类患者微循环受损, 血管通透性增加, 手术麻醉、外周血管 疾病、糖尿病患者, 反复接受静脉给药的癌症患者以及静脉炎患者, 此类患者血管结构与功能障碍, 静脉输液或外渗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4、血管因素 ?注速度过快,局部血管难以承受急剧增高的腔内压力,反复穿刺损伤静脉的完整 性并导致破损。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外一科姓名:王彩丽 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今日我科通过从严格依法行医,完善相关管 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等方面加强静脉输液风险与安全管理。随着静脉输液治疗的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静脉输液护士在工作内容、手段、方式、范围等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的同时,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因此应积极加强静脉输液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事件与安全的管理,以下我们集体讨论以及进一步学习有关于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风险与安全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严格依法行医 在我科执业的护士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按要求注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规定护理学员和实习生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才能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护理部和科护士长随时督查,私自单独操作者一经发现,护理学员取消培训资格,实习生辞退回学校,并对带教科室和老师给予相应的处罚。我科执行PICC置管术时,均由取得PICC置管资格认证的护理人员进行此项操作。 二、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 1、医院组织各职能部门不断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五大护理核心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人人熟知并认真落实,其中查对制度的落实、确保患者安全是关键。针对关键、薄弱环节制定了《护理操作规范手册》,人手一册,其中包括给药错误应急处理流程、药物过敏反应处理流程、药物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流程等与静脉输液有关的应急预案,要求护理人员熟记内容,提高应急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有效应对。每个科室均下发了《常见药物配伍禁忌表》,护理人员可快速查找常见药物配伍禁忌。通过以上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了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工作的落实。 2、我院于2005年12月以来就成立了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科护士长任组长;管理小组由各科派遣护师及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参与,管理小组制定了岗位职责和会诊程序,每年安排值班表下发至全院各科室,涉及静脉输液方面的疑难问题或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管理小组,必要时可扩大会诊。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学习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并对全院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的安全防范措施。 三、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 1、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确保护理安全,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将其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策略。科室组织经常性的常规制度学习,加强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从上岗起就规范他们的行为。对于思想松懈、明知故犯、工作责任心差的护理人员实行“零度宽容”,即决不宽容,毫不宽恕,使每位护理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 2、加强静脉输液和院感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分批派出静脉输液小组成员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培训班,还要求静脉输液小组成员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静脉输液的最新动态。同时由输液组成员对各自科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培训,科室出现与静脉输液有关的不良事件及时按程序上报。护理部每年组织一次全院范围内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知识专题讲座,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护理现状及展望、静脉输液护理方案决策、药物性质与静脉输液的关

静脉输液风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风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8-08-03T16:15:26.6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7期作者:庞梦娅 [导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住院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甲乳血管外科陕西省710032)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质量的方法。方法对老年住院输液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输液前充分评估、加强护患沟通、合理选择血管及穿刺工具、加强护士操作技能及知识的培训、把健康教育贯穿于输液全过程。在干预前后各选取120例老年住院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外渗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静脉外渗发生率和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质量,保障老年住院输液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住院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加,而老年患者入院后大多数都采用了静脉输液治疗,但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存在一些如组织器官生理功能退化,记忆力下降,听力、视力下降等特点,加之静脉输液从生产配置到临床应用,操作中任何环节疏忽大意,即可造成安全隐患,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导致医疗纠纷发生,恶化医患关系,因此,为了提高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质量,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保障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我科于2012年4月起对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过程实施了相关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在我科住院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2012年3月在我科住院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年龄≥60岁,需住院输液治疗,意识清楚,能够沟通交流。排除标准:病情危重,意识不清,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不能沟通交流者。其中观察组性别:男64例,女56例,年龄67~89岁,平均(75.56±5.67)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2例,初、高中55例,大专及以上23例;病种:高血压37例,糖尿病28例,慢阻肺19例,胃肠道疾病11例,其它病种25例。对照组性别:男61例,女59例,年龄65~87岁,平均(74.74±5.2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8例,初、高中57例,大专及以上25例;高血压34例,糖尿病29例,慢阻肺20例,胃肠道疾病13例,其它病种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输液前充分评估针对老年住院患者特点,科室制定老年患者输液评估单,>60岁老年患者在第一次静脉输液治疗前由管床护士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①治疗方案:输液目的、输液疗程、液体总量、滴速、输注药物名称。②患者全身情况:病情、心肺功能、活动情况、语言沟通能力、配合程度、情绪控制能力。③穿刺部位血管与皮肤情况。④穿刺工具类型、型号[1]。通过输液评估单,管床护士可按图索骥,避免评估的遗漏和疏忽。 1.2.2加强护患沟通护士在操作时,着装整洁,面带微笑,对老年患者采用尊称,穿刺前向患者解释输液的目的、输入药物的名称与作用,可以采用咨询、聊天等方式,选择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对反复询问的老年人一定要耐心,态度热情、真诚,让老年患者感到温暖,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1.2.3合理选择血管及穿刺工具老年患者的血管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皮肤弹性差、血管脆性大[2]。护士在穿刺前应结合患者意愿与评估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与血管。高龄患者一般建议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血管较细的可选用小儿留置针,对不愿使用留置针的患者,可选用针身较短、针头斜面较小的5号半头皮针进行穿刺[3]。仔细观察患者血管,做到多看、多摸,避免选择有感染及硬化的血管,尽量选择弹性好、直、管径较粗、易于穿刺和固定的血管。 1.2.4加强护士操作技能及知识的培训请医院静疗小组的专家到科室讲课,内容包括静脉输液工具与途径的合理选择、固定技巧、静脉输液感染控制与并发症的预防及静脉输液理论和技能方面的新理念、新技术。针对我科低年资护士多的现状,在制定培训计划时,除了静脉输液知识与技能培训,还增加了药学知识,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用药安全等相关知识。每月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静脉输液培训及考核。 1.2.5把健康教育贯穿于输液全过程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尤其是大脑功能退化导致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因此,科室制作了图文并茂的静脉输液健康教育手册,在为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采用口头教育与书面教育相结合方式,输液前耐心解释输液全过程及不同药物的性质,药物反应及应采取的措施,告知患者输液速度的重要性,不要自行调整滴速;液体输完后及时拔针,并告知患者正确按压针眼的方法及时间,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多种慢性病均会影响凝血时间,因此拔针后应保持足够的按压时间。 1.3效果评价①一针穿刺成功率。统计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总次数及一针穿刺成功次数。②静脉外渗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总次数及静脉外渗发生次数。③静脉炎发生率。④患者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1 d,请患者填写医院统一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统计非常满意和满意例数。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针穿刺成功率和静脉外渗发生率的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比较,见表2。 3讨论 3.1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表1和表2显示,实施护理干预后,一针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静脉外渗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输液前应用输液评估单评估患者,可按图索骥,避免评估的遗漏和疏忽,充分的评估使管床护士在静脉穿刺前心中有数,准备充分,自信心增强。老年住院患者由于对住院环境不适应,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4],容易发怒,甚至不配合输液治疗。而护士的耐心解释,尊重患者对输液方式,穿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_措施(3)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 小玲年级 2011 层次专升本专业护理学 [摘要]目的:探究静脉输液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现象后的处理手段。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静脉输液外渗,应提高专业技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论: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开展护理工作,有效杜绝输液外渗的现象。 [关键词] 输液外渗;原因;护理措施;研究概述。 静脉输液是根据病情将大量无菌液体或药物在严格的无菌操作过程下经静脉直接输入体的方法,也是确保临床治疗的重要护理手段之一。通过静脉输液,不仅能维持体液平衡,而且使机体的电解质、酸碱状态尽可能保持正常,为危重病员紧急抢救准备提供静脉给药通路,确保药物输入体的需要[1]。因此,作为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操作,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当静脉输注液体外渗至血管周围组织时,也将会依液体种类对病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轻则引起局部皮肤肿痛,重则导致血管周围组织炎症以及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形成,甚至于造成组织坏死。所以为减轻病员的痛苦,令患者早日康复,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正确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

意义。 1 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因素静脉输液外渗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泡,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2]。当外渗现象出现时,不仅会影响下一步的护理工作开展,更是会对患者造成机体损伤和额外的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导致外渗的种种因素,为预防此类现象出现打下基础。 1.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1.1. 患者的实际情况 1.1.1 新生儿 新生儿因全身均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 肤紫青,一般与头皮进行静脉穿刺,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养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 婴幼儿 婴幼儿在穿刺过程中易发生哭喊,挣扎等不配合举动,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的紧言行会对护理人员增加压力,给穿刺和固定工作带来难度,引发输液外渗概率要高于成年人,所造成伤害也较成年人更大。 1.1.3 老年人 老年人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

静脉输液外渗地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外渗的定义 静脉用药期间,药液从血管漏出进入血管周围组织。 输液外渗发生率 外渗可以发生在外周及中心静脉,也可发生于任何种类的注射通道装置,包括隧道及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泵、甚至骨内和硬膜外的输液方式。据统计,外周静脉化疗药物的外渗发生率为0.1-6.5%。其中,58%的外渗发生于小儿(Camp-Sorrell,1998)。中心静脉外渗发生率为0.3-4.7 %(Schulmeister and Camp- Sorrell, 2000)。 外渗的分类 发泡剂为:对组织有危害,如果进入周围组织,可引起组织损伤的溶液,包括化疗药,某些电解质溶液,放射照影对比媒介,血管加压素等。发泡剂与非发泡剂的区别:就是药物外渗后是否引起组织坏死,例如氯化钠深处,一般不会引起组织坏死。 外渗分类--按照药物发泡性能分: a. 非发泡剂引起的外渗:即非发泡剂由于粗心用药而进入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外渗。 b. 发泡剂引起的外渗:即发泡剂由于粗心用药而进入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外渗。 化疗外渗的分类及特点--按照是否与DNA结合分为:

a. 不与DNA结合的化疗外渗:立刻产生损伤,代谢迅速。愈合快。外渗面积大时需要手术。如:长春碱类损伤不向深度发展,3-5周愈合。 b. 与DNA结合的化疗外渗:不但立刻产生损伤,而且毒性进入深部组织,毒性的作用时间长。由于化疗药物与组织细胞的DNA结合,使这些细胞丧失了自身愈合的能力。常见的如:氮芥、阿霉素。 外渗的临床表现 1) 疼痛:程度为中度或重度疼痛,性质通常为烧灼痛、刺痛。局部出现红、肿。穿刺导管无回血。(并不是所有以上症状都出现) 2) 水疱:局部可出现水疱。 3) 皮肤发黑变硬:发黑变硬的皮肤下溃疡可能已经形成。 4) 当厚的表皮坏死时,创面苍白,毛细血管缺血,创面逐渐形成干黑色结痂。 5) 溃疡早期不明显,当损伤后的1-2周结痂脱落溃疡的空洞即表现出来。典型的溃疡为:基地面坏死的、黄色纤维坏死,周围为红色的边缘。 外渗的临床分级 a. 0级:没有临床表现。 b.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2.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

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用药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确保用药安全。方法: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探讨,建立用药安全管理制度,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规范各环节操作。结果:经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2012年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明显少于2011年,提高了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保证了护理质量。结论:严格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保证了护理质量。 标签: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 静脉输液是指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由静脉注入体内的方法,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及时、有效的控制[1]。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之一,亦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之一。静脉输液具有给药迅速、起效快等优点,但同时具有风险较大、安全隐患较多的缺点[2]。若不加强安全管理,势必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因此,静脉输液过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管理,以确保输液安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不必要纠纷。实施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管理预防,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 1 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对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暴露的护理问题由专人给予登记,对静脉输液护理存在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生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静脉穿刺失败,皮肤消毒不规范,固定不妥善,液体滴空、回血,液体配置时间过长等。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对静脉输液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筛查和讨论,建立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规范各环节操作,以减少静脉输液所致医疗风险的发生。 2 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常见护理风险 2.1 静脉穿刺技术水平低 护士静脉穿刺技术水平低、穿刺前未对血管进行认真评估或进行穿刺时思想不集中,造成穿刺失败,失败后未及时向患者做好道歉沟通,而引发不满情绪。 2.2 无菌操作技术不过关 消毒剂放置时间过长或不加盖,致有效溶度降低。护士加药时常将每组液体第一瓶以及需加药品全部打开,容易造成污染。操作时若玻璃安瓿割据后未严格消毒,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同类药物常使用同一注射器,加药针头碰到粉剂,粉剂药品未充分融化。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与护理_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 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1.1患者因素 1.1.1 新生儿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 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婴幼儿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都很紧无形 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固定 易发生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又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 于成人。 1.1.3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移位; 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增加送馍目赡堋?/P> 1.1.4 无法沟通的患者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1.1.5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2药物因素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 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1.3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 脆弱难以穿刺。 2 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3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 脂肪代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4 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 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1.4 技术因素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 1 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2 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3 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 4 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报道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 2 倍。 5 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 6 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 7 使用输液泵, 在一个部位长时间输液。 8 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1.5解剖部位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 管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 2静脉输液外渗的机制 1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 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2 药物 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 3 液体静压增加。 4 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 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 3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

门诊静脉输液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门诊静脉输液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常见问题,总结护理对策。方法调查我院门诊静脉输液120例患者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计算其发生率。结果常见问题包括静脉穿刺失败、疼痛、休克、发热、皮疹、恶心呕吐、静脉炎、出血、液体外渗等,其中恶心呕吐、疼痛、穿刺失败、皮疹、出血、发热发生率高,分别为10%、8.33%、5.83%、5.83%、6.67%、4.17%。结论通过了解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常见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保证静脉输液中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门诊;静脉输液;常见问题;对策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1]。但输液也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因此护理工作者必须了解各种不良反应的表现,多巡视、多观察,才能保证输液的正常进行。在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成为现代临床护理技术探索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通过调查2007年1月~2008年8月,我院门诊120例静脉输液患者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给予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月~2008年8月在我院门诊行静脉输液的患者120例,年龄2~84岁,男62例,女58例。呼吸道感染33例,支气管炎29例,肺炎30例,肠炎28例。学历大专及以上46例,中学及中专36例,小学及以下38例。除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活动性肝炎、恶性肿瘤、手术及有精神病史和精神疾病家族史等患者。 1.2方法在患者门诊输液前,建立登记表,由主管护士与患者建立档案追踪并详细了解和观察输液相关情况。观察的问题包括:疼痛、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休克、发热、皮疹、恶心呕吐、静脉炎、出血、液体外渗及其他不良反应等。 1.3判定标准 1.3.1静脉穿刺成功的判定标准护士静脉穿刺一次成功,输液通畅并能维持到当天输液完毕者为成功。如果静脉穿刺2次及2次以上,或输液过程中有渗漏,需重新穿刺方能完成输液者为失败[2]。 1.3.2疼痛的判断标准依据面部表情分级法(FPS-2R),由经过培训的护士判定。拔针时观察患者的表情神态变化,询问患者的感受。表情自然,患者无疼痛感觉,示无痛;如有皱眉、咬牙、缩手或者叫痛,表示疼痛[3]。 1.3.3休克的判定标准休克多发生在用药30min~1h后,表现为:胸闷、气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处理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处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和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而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一旦发生,尤其是发生在关节处,范围大,药物刺激性大,组织坏死严重,就会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也大大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正确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1.1 患者因素。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血管短且不直、皮肤薄等原因,给穿刺增加了难度;另外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好动的天性使针尖容易滑出血管外,导致输液外渗。老年人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容易发生液体外渗;此外,由于老年人的机体逐渐衰老,滴速需减慢,往往由于时间较长而发生外渗[1]。 1.2 药物因素。输入药物浓度过高,输液速度过快,药物刺激性太大如甘露醇、钙剂等,均可损伤血管壁,使通透性增高而发生外渗。 1.3疾病因素。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此外,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都容易发生外渗。 1.4 技术因素。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退针而造成静脉壁的损伤[2]。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没有经验,对血管的弹性及位置没有恰当评估,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在末梢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由于这些护理技术方面的缺陷造成了输液外渗。 2 静脉输液外渗的表现及处理 2.1 静脉输液外渗的表现。静脉输液外渗后,局部组织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灼烧刺痛,局部红肿甚至形成静脉炎,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疱,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 2.2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 2.2.1 当输液致药液外渗时最好先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减少药物在局部组织的渗出量,降低渗出液对组织的损害。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及药液渗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2.2.2 外渗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便会很快消退。

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流程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 评估:患者病情、血管情况、自理程度、合作程度、治疗计划、药物对血管影响;解释、问二便 核对医嘱:检查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有效期、有否混浊、变 质 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层:软包装液体1袋(或瓶装液体1瓶)输 液吊篮、药物、输液管、头皮针、输液贴(胶 布、小纱)、止血带、皮肤消毒剂、棉签、砂 轮、治疗碗、手表、治疗执行单输液卡、手 套、快速手消毒液 治疗车下层:污物回收盘、锐器回收盒 加药:核对后拉开软袋输注口保护套消毒锯开安瓿→消毒→

掰开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检查有效期、有否 漏气)→抽取药→加入液体中→摇匀→再检 查有无混浊、沉淀 挂补液:再核对、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消毒输注口插入输液 器选择合适头皮针(检查有效期、封口是否 完好,有无破损等)挂于输液架上 排气:排出的药液盛于治疗碗内检查输液管内有无气体, 排净管内小气泡、备输液贴(排气时,将精 密过滤器垂直提高,让药液均匀缓慢地浸润 过滤膜) 选静脉:戴手套、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选择合适 的血管 消毒:范围:直径5×5cm

方法: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 查对、进针:再次排气、查对进针:与皮肤呈20°角→见回血降 低角度再进少许→松止血带→打开调节器 固定:输液贴→穿刺点→头皮针软管胶布、小纱:胶布贴 针翼→小纱盖于穿刺点→头皮针软管贴于小 纱上→输液管贴于前臂上 调滴速:成人:40~60滴/min老人、儿童:20~40滴/min, 根据病情、年龄、药物、医嘱、调速 查对交代注意事项 整理: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分类 放置、洗手、记录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报告概述

题目: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 学院: 专业名称: 准考证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O一0年八月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黄敏芳 [摘要]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现象后的处理手段。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静脉输液外渗,应提高专业技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论: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开展护理工作,有效杜绝输液外渗的现象。 [关键词]输液外渗;原因;护理措施;研究概述 新生儿、婴幼儿、老年人、重病患者静脉输液是根据病情将大量无菌液体或药物在严格的无菌操作过程下经静脉直接输入体内的方法,也是确保临床治疗的重要护理手段之一。[1]通过静脉输液,不仅能维持体液平衡,而且使机体的电解质、酸碱状态尽可能保持正常,为危重病员紧急抢救准备提供静脉给药通路,确保药物输入体内的需要。因此,作为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操作,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正确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因素 静脉输液外渗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泡,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当外渗现象出现时,不仅会影响下一步的护理工作开展,更是会对患者造成机体损伤和额外的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导致外渗的种种因素,为预防此类现象出现打下基础。 1.1 患者的实际情况 1.1.1新生儿一般是头皮进行静脉穿刺,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养影响,使其易外渗。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 题目: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学2014 年9 月10 日 2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摘要]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现象后的处理手段。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静脉输液外渗,应提高专业技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论: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开展护理工作,有效杜绝输液外渗的现象。[关键词] 输液外渗;原因;护理措施;研究概述 3 静脉输液是根据病情将大量无菌液体或药物在严格的无菌操作过程下经静脉直接输入体内的方法,也是确保临床治疗的重要护理手段之一。通过静脉输液,不仅能维持体液平衡,而且使机体的电解质、酸碱状态尽可能保持正常,为危重病员紧急抢救准备提供静脉给药通路,确保药物输入体内的需要] 1 [ 。因此,作为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操作,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当静脉输注液体外渗至血管周围组织时,也将会依液体种类对病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轻则引起局部皮肤肿痛,重则导致血管周围组织炎症以及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形成,甚至于造成组织坏死。所以为减轻病员的痛苦,令患者早日康复,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正确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1 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因素静脉输液外渗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泡,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 2 [ 。当外渗现象出现时,不仅会影响下一步的护理工作开展,更是会对患者造成机体损伤和额外的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导致外渗的种种因素,为预防此类现象出现打下基础。 1.1 患者的实际情况 1.1.1 新生儿新生儿因全身均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紫青,一般与头皮进行静脉穿刺,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养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 婴幼儿婴幼儿在穿刺过程中易发生哭喊,挣扎等不配合举动,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的紧张言行会对护理人员增加压力,给穿刺和固定工作带来难度,引发输液外渗概率要高于成年人,所造成伤害也较成年人更大。1.1.3 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松弛,容易发生液体外渗;此外,由于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减退,行为控制能力减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针头移位或静脉破损,加之,老年人反应迟钝,痛阈减低,也是造成外渗加重的重要原因。1.1.4 重病患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 4 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3 [ 。 1.1.5 缺乏感知的患者此类患者可能接受了药物麻醉或是处于昏迷状态,无法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不能正常地表达身体感受,如出现无意识肢体抽动等突发状况,很可能导致外渗现象,且病员无法表述机体疼痛,若未及时发现,会令机体损伤程度变得更大。1.2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因素,专业知识不过硬,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选择血管失当,穿刺技术不熟练,这些行为将会造成机械性损伤。出现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针头固定不当,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同一部位多次穿刺,针尖顺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给药方法不当,使用发生外渗概率高的钢针,大力推药,忽略病人心理护理造成病人精神紧张、不合作等现象。 1.3 理化因素包括输液时环境的温度,溶液中不溶微粒的危害,液体输入量、速度、时间、压力、针头对血管的刺激以及旧法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 4 [ 。1.4 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引起,主要药物包括: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化疗药物如阿霉素、长春新碱;高渗性及阳离子溶液] 5 [ 这些药物一般会影响血管周围渗透压,改变血管壁通透性,或是多次施药后令静脉变得更为脆弱,因此将导致输液外渗的几率和风险大大增加。 1.5 疾病因素 1.5.1 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9-03-11T15:37:23.0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作者:朱彦 [导读] 对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措施。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对静脉输液外渗原因以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静脉输液中应当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对于外渗情况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朱彦 (江阴市中医院;江苏省214000) 【摘要】目的:对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措施。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对静脉输液外渗原因以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静脉输液中应当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对于外渗情况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论通过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及主动服务意识等,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有效降低,保证患者输液安全。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原因护理对策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274-02 1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1.1患者的因素 1.1.1患者的体质 老年患者的血管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硬化现象,血管壁狭窄,静脉回流不通畅,同时,老年人难以忍受长时间躺在病床上,经常翻身容易导致静脉输液外渗。另有部分肥胖患者、吸毒患者因血管细不容易穿刺也增加了输液外渗几率。 1.1.2患者的病情 ①慢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时间的血管营养障碍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药物外渗。②癌症患者。癌症患者因多次化疗也会对血管造成很大的损伤,增加了穿刺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药物外渗的可能性。③微循环障碍的患者。当患者失血过多、脱水或出现休克等状况时,患者血管的饱满程度会大大下降[4],这种情况也会引发药物外渗。 1.2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因素,专业知识不过硬,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选择血管失当,穿刺技术不熟练,这些行为将会造成机械性损伤。 1.3 理化因素 包括输液时环境的温度,溶液中不溶微粒的危害,液体输入量、速度、时间、压力、针头对血管的刺激以及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 1.4 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引起,主要药物包括: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高渗性及阳离子溶液这些药物一般会影响血管周围渗透压,输液外渗的几率和风险大大增加。 1.5 疾病因素 (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血管壁损伤大,静脉脆弱,难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5)凝血机能有障碍的病人,血凝块对穿刺针周围于血管壁之间的间隙封闭不足,导致药物、血液渗漏。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血管内药液从针眼外渗。 2 外渗导致的机体损伤类型 在了解了可能导致输液外渗的各项因素后,护理人员应当进一步了解输液外渗对病人的身体所造成的损伤类型,将护理工作做的更加扎实。 2.1 血管损伤 发生输液外渗受损伤的是血管,除机械性的损伤,还会产生其他损伤。 2.2 局部组织损伤 轻者会产生麻、肿、胀、痛等各种刺激性的机体反应,重者则会在炎症和药物毒性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局部组织坏死,尤以化疗药物的伤害性大。 2.3 深度组织损伤 因渗漏量过大,导致皮下组织压力增高,压迫骨筋膜,阻碍血液循环,造成局部缺血缺氧,代谢废物堆积,改变血管通透性,形成骨筋膜综合征,将会导致严重残疾或死亡。 2.4 累积损伤 由于长期的输液史所产生的血管损伤及血管壁破坏,造成血管弹性差,穿刺难,易导致恶性循环的产生。 3输液外渗的预防方法及对策 3.1合理选择穿刺静脉 对于不同的药物,护理人员应当能根据药物的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静脉血管。若所输注药物有较强的刺激性,所选血管应当尽量粗直;如果患者需要进行长期输液,需要制定针对性的静脉使用计划;如果使用药物有发泡作用,应当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腕和肘窝部静脉。此外,避免在病变部位的静脉进行穿刺输液,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还要遵循从由远到近选择的原则。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113939194.html,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护理 作者:贺书霞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22期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引起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不同原因并给予适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10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总结,查找分析引起患者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患者的不同原因适当的给予患者一定的预防以及护理措 施。结果 100例患者出现静脉输液外渗的主要原因:输液工具不当36例,滋生静脉条件不好22例,穿刺部位不当24例,护士操作不当18例;100例患者中1~3 d痊愈50例, 4~8 d 痊愈47例,境外可清创换药后痊愈2例,经植皮后痊愈1例。结论积极认真的总结分析患者出现静脉输液外渗的具体原因,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出 现静脉输液外渗现象的几率,对患者输液时的安全提供了积极的保障,并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原因;预防护理 DOI:10.14163/https://www.wendangku.net/doc/9113939194.html,ki.11-5547/r.2016.22.155 静脉输液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主要给药方式,是将药物甚至血液注入患者血 液循环的一种治疗方式。在患者的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患 者出现静脉输液外渗,是指输入患者体内的药液发生漏出或者渗浸至患者皮下组织的现象, 是目前临床护理中的最常见问题[1, 2]。本研究旨在探究分析本院10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归总结,查找分析引起患者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患者的不同原因适当的给予患者一定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随机抽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患者的组织损伤程度不尽相同,均表现为肿胀、皮温增高、溃破以及疼痛和水泡等。出生时间为1 h~7个月患儿13例, 1~5岁患儿4例, 18~59岁患者40例, >60岁患者43例。采用外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94例,采用中心静脉给药方式患者6例。 1. 2 原因分析对本院10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导致患者 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主要原因如下。 1. 2. 1 人的因素①管理者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培训力度不足,并缺乏规范的静脉输液指导 以及输液注意事项和患者发生外渗时的专业处理指导。②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的操作者操作方法不规范,操作技术不过关。且操作者对患者所使用的药物性质并不了解,且患者并未做到对患者一次穿刺成功。操作者在患者的静脉输液过程中缺乏责任心,并无目的的使用血管,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

[摘要]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现象后的处理手段。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静脉输液外渗,应提高专业技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论: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开展护理工作,有效杜绝输液外渗的现象。 [关键词] 输液外渗;原因;护理措施;研究概述

静脉输液是根据病情将大量无菌液体或药物在严格的无菌操作过程下经静脉直接 输入体内的方法,也是确保临床治疗的重要护理手段之一。通过静脉输液,不仅能维持体液平衡,而且使机体的电解质、酸碱状态尽可能保持正常,为危重病员紧急抢救准备提供静脉给药通路,确保药物输入体内的需要]1[。因此,作为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操作,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当静脉输注液体外渗至血管周围组织时,也将会依液体种类对病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轻则引起局部皮肤肿痛,重则导致血管周围组织炎症以及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形成,甚至于造成组织坏死。所以为减轻病员的痛苦,令患者早日康复,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正确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因素 静脉输液外渗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泡,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2[。当外渗现象出现时,不仅会影响下一步的护理工作开展,更是会对患者造成机体损伤和额外的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导致外渗的种种因素,为预防此类现象出现打下基础。1.1 患者的实际情况 1.1.1 新生儿新生儿因全身均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紫青,一般与头皮进行静脉穿刺,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养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 婴幼儿婴幼儿在穿刺过程中易发生哭喊,挣扎等不配合举动,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的紧张言行会对护理人员增加压力,给穿刺和固定工作带来难度,引发输液外渗概率要高于成年人,所造成伤害也较成年人更大。 1.1.3 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松弛,容易发生液体外渗;此外,由于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减退,行为控制能力减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针头移位或静脉破损,加之,老年人反应迟钝,痛阈减低,也是造成外渗加重的重要原因。 1.1.4 重病患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3[。 1.1.5 缺乏感知的患者此类患者可能接受了药物麻醉或是处于昏迷状态,无法与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