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湿疹中医诊疗规范

湿疹中医诊疗规范

湿疹中医诊疗规范
湿疹中医诊疗规范

湿疹中医诊疗规范

【定义】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本病属于中医的“湿疮”、“浸淫疮”、“血风疮”范畴。因其发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发于耳部称“旋耳疮”;发于阴囊部的称“绣球风”;发于肘部及膝盖部的称“四弯风”;发于乳头的称“乳头风”等。

【诊断标准】

主要根据病史、皮损特点及病程诊断。

1.急性湿疹皮损呈多样性,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等处多见,可泛发全身,起病急,自觉灼热、剧烈瘙痒,可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时轻时重,反复不愈。

2.亚急性湿疹皮损渗出较少,以丘疹、丘疱疹、结痂鳞屑为主。有轻度糜烂,颜色较暗红。亦可见轻度浸润,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境界清楚,有明显的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颜色褐红或褐色,常伴有丘疱疹、痂皮、抓痕。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阵发性瘙痒。

【鉴别诊断】

1.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疹相鉴别。本病有接触过敏物病史,常见于暴露部位或接触部位,皮损以红斑、水疱或大疱为主,边界清楚,去除病因后很易痊愈,不复发。

2.药毒与急性湿疹相鉴别。发病突然,皮损广泛而多样,一般可问及在发病前有明确的用药史。

3.牛皮癣与慢性湿疹相鉴别。本病多发于颈、肘、尾骶部,常不对称,有典型苔藓样变,无多形性皮损,无渗出表现。

4.鹅掌风与慢性湿疹相鉴别。本病皮损边界清楚,其掌跖部有鳞屑附着,夏季加重,常并发趾间糜烂,鳞屑内可找到菌丝。【辨证标准】

1.湿热浸淫证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红,苔薄黄或白,脉滑数。

2.脾虚湿蕴证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3.血虚风燥证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瘙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有口干,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濡细。

【入院标准】

1.泛发性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伴急性发作,渗液明显者。

2.泛发性湿疹伴感染者。

【治疗规范】

1.一般治疗

1.患病后,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肥皂等刺激物洗涂患处。

2.患病后,避免易致敏和刺激食物,如鱼、虾、咖啡、酒类等。

3.患病后,应避免搔抓患处。

4.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间,应暂缓预防注射。2.辨证论治

(1)湿热浸淫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萆薢渗湿汤合三秒丸加减。(萆薢薏苡仁黄柏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

发于上部者,去黄柏,加菊花、蝉衣、防风;发于中部者,加龙胆草、山栀、黄芩;发于下部者,加车前子、泽泻;瘙痒甚者,加地肤子、白鲜皮。

(2)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滑石防风山栀木通肉桂甘草)。若瘙痒渗液过多者,加滑石、苦参;大便溏薄者,加马齿苋、黄连。

(3)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当归白芍川芎生地刺蒺藜防风荆芥首乌

黄芪甘草)。若瘙痒,不能入眠者,加珍珠母、牡蛎、夜交藤、酸枣仁;皮损粗糙、肥厚严重者,加丹参、鸡血藤、地龙或乌梢蛇活血祛风。

3.局部治疗

(1)急性湿疹急性红肿,有大量渗液或脓液,或多或少痂皮的糜烂面和溃破面,宜用湿敷。可选用10%黄柏水等;对急性红肿,有丘疹水疱,甚至脓疱疹,但无糜烂或溢液,则可采用干燥疗法,即搽有止痒作用的炉甘石洗剂。

(2)亚急性湿疹炎症不显著或稍有渗液,宜用炉甘石洗剂。(3)慢性湿疹外治原则以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为主,可选用各种软膏、乳剂,根据瘙痒及皮肤肥厚程度加入不同浓度的止痒剂,角质促成和溶解剂,一般可外搽青黛膏、5%硫磺软膏。

4.中药浴

对泛发性湿疹皮损较肥厚的患者,或者其手部及外阴部慢性肥厚性皮损,可以配合中药浴,以促进药物吸收,皮损修复。

5.针刺法

主穴:大椎、曲池、足三里。备穴:血海、三阴交、合谷。亦可应用耳针,取相应部位穴位或肺区。

【难点分析】

湿疹的反复性及瘙痒性,在治疗方面是难点问题,针对这些难点,主要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极快控制病情,中医调节,另外患者需要配合饮食,可以达到避免复发的目的。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皮损消失。

好转瘙痒明显减轻,皮损消退≥60%。无效症状及皮损无明显改变。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本指南是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领导下由免疫学组全体学组委员和相关专家集体讨论制定,供我国皮肤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湿疹诊疗实践中参考。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专家有(以姓氏拼音为序):毕志刚、邓丹琪、杜娟、范卫新、方红、郭在培、顾恒、郝飞、高兴华、金江、廖康煌、李惠、李林峰、刘玲玲、刘彦群、陆东庆、陆洁、陆前进、吕新翔、潘萌、彭振辉、苏向阳、孙东杰、孙乐栋、涂彩霞、王培光、夏济平、谢志强、张广中、张建中、张理涛、张小鸣、章星琪、赵辨、朱武。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疹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发病过程。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 二、临床表现 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疤疹、水疤、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疤疹,故境界不清。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痴、脱屑。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鲜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疹痒,甚至剧痒 三、实验室检查 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蕙者有血清IgE增高,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湿疹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特殊类型的湿疹根据临床特点进行诊断,如干燥性湿疹、自身敏感性皮炎、钱币状湿疹等;非特异者可根据临床部位进行诊断,如手湿疹、小腿湿疹、肛周湿疹、乳房湿疹、阴囊湿疹、耳湿疹、眼睑湿疹等;泛发性湿疹指多部位同时发生的湿疹。湿疹严重程度可根据其面积和皮疹的特点进行评分。

中药治疗湿疹的方法

慢性湿疹的中药治疗方法?? (1)慢性湿疹的中药治疗方法? 慢性湿疹的中药治疗方法: 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二转为慢性湿疹;亦可开始不明显,因经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发病开始时即为慢性湿疹。其表现为患处皮肤浸润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红色或伴色素沉着,皮损多为局限性斑块,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乳房、外阴、肛门等处,边缘清楚。病程慢性,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发作。 慢性湿疹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较容易。急性湿疹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对称分布,倾向渗出;慢性型皮损呈苔藓样变;亚急性损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自觉瘙痒剧烈;容易复发。对特殊型湿疹应注意其独特临床症状,诊断也不困难。慢性湿疹需同神经性皮炎鉴别,神经性皮炎先有瘙痒后发皮疹。苔藓样变明显,皮损干燥、一般无渗出、无色素沉着。好发于颈项、骶部及四肢伸侧。可耐受多种药物及理化等刺激。 1.青黛、滑石粉、赏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细末,用麻油调糊状,外涂患处,1日 3次。治疗急性湿疹有良效。 2.枯矾10克,炉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参15克,共研细末备用,外敷患处,1日2次,治疗阴囊湿疹有良效。 3.苦参研末,紫皮大蒜掐烂成泥外敷患处,1日3次。冶慢性湿疹效佳。 4.茄子1个,雄黄、枯矾各15克,先将茄子挖一个小孔,将上药灌入孔内后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将茄子烤软,枯矾、雄黄渗透到茄肉内,再将茄子放患处轻轻磨擦5~10分钟。一般边擦边止痒,治急性湿疹有良效。 湿疹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皮肤过敏反应,其预防及护理重点在于: 1、查找病因:湿疹病因复杂,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过敏反应 2、避免接触可疑致敏原:如对牛奶过敏的患儿,应予母乳喂养,或将牛奶多煮一会儿,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抗原性降低,以减轻过敏反应,也可以用其它代乳品替代,避食奶油、奶酪、冰淇淋等奶制品。对鸡蛋过敏者,鸡蛋也应多煮一会儿,或只吃蛋黄,不吃蛋清,因为鸡蛋的抗原性主要来自蛋清,鸡蛋黄极少引起过敏反应。对尘螨过敏者,避免使用地毯,尽量将旧报纸、杂志及其他容易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先师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的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但对成人的急性湿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渗液流津,瘙痒不已。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芋、丹皮各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5克,银花10克,车前草20克,生石膏30克,六—散30克。水煎服。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0.2~0.3克(或用生玳瑁3克)。痒重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6~10克。 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12克,黄芬、桅了、龙胆草、

权壳、生地、竹叶各10克,灯心3克,六一散15克,车前草20克。 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若初只是红斑,无渗出者可用:六一散30克,祛湿散(川连24克,黄柏240克,黄芩120克,槟榔90克,共研细末)15克,化毒散(市售)10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1000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60毫升,祛湿散15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的作用,同日寸使局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婴儿皮肤病,好发的部位为头面,四肢、躯干。表现为散在红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烂,渗出,结痂。系因胎毒,胎热遗留,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治疗时不宜过用苦寒药,以免戕伤脾胃。应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消导化湿为治。经验方为:淡竹叶6克,灯心2克,银花、丹皮、白藓皮、车前草各6克,炒谷稻芽各10克,六一散10克。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开胃消导以改善小儿的消化机能,以利湿去热清。局部治疗同急性湿疹。

儿童湿疹指南翻译稿

evans army community hospital 伊万斯陆军社区医院儿科教育讲座 A PARENT’S GUIDE TO ECZEMA 父母的湿疹指南 ※什么是湿疹? 湿疹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to boil over”,它最初是用来指发痒的疹子和疱疹,现在它常常用来描述皮肤的红且极其痒的炎症。湿疹在孩子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遗传过敏性湿疹,它与哮喘、枯草热有关联。atopic eczema”遗传过敏性湿疹and “atopic dermatitis”遗传过敏性皮炎是指同一件事情但不要混淆。湿疹的儿童因有敏感的皮肤而容易烦躁、易怒。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有湿疹? 遗传过敏性湿疹是遗传性功能失调而导致敏感性皮肤,常常是家里有其他成员有湿疹、哮喘或枯草热,但这不一定是经常见到的情况,日常事务中还有许多外部的因素会影响导致湿疹。 ※孩子的湿疹何时好转呢? 你的孩子敏感性皮肤趋势可能会延续到青少年期。无论如何,孩子的湿疹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好转。湿疹停止的年龄是完全不一样的,但许多孩子5岁时会出现明显改善,大部分孩子在青春期可能会偶尔有些症状。仅仅一小部分持续到成年期还会有讨厌的湿疹。 ※湿疹会引起过敏症吗? 不会,湿疹不会导致任何特有的过敏症。 有湿疹的儿童有过敏的皮肤,可以对许多和皮肤接触的物质有反应。你不能够期望发现一种、两种或三种导致你孩子湿疹的过敏原。此外,在孩子周围环境中移去可疑的过敏原并不能改善湿疹。虽然许多人坚信过敏原导致湿疹,他们仅是简单的相信,而并没有科学研究的证实。

※过敏原实验能帮助我们的孩子吗? 不能。有湿疹的孩子往往在皮肤实验上显示出多种阳性反应,而对治疗帮助不大。血液过敏原实验同样无效。 ※湿疹的治疗 没有单纯的外用药能够治愈湿疹,但是无论如何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医生指导下,用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外用药可以有效的控制湿疹。 润滑剂和润滑油 这些产品可以使皮肤滋润柔软,可以复原皮肤弹性和柔软性,帮助减少痒及抓痕,润滑剂是安全的,可以常用,作为第一线外用药。这阶段治疗包括每天洗澡 温和的肥皂如dove(多芬),肥皂替代物如Cetaphil(丝塔芙) 湿化用品如Moisturel(此产品慎用)Eucerin(优色林)可以大面积的用于干燥的皮肤,至少一天两次并尽可能多使用。 您孩子的敏感皮肤需要每天湿化,近似于每天刷牙,湿化措施可以保护皮肤避免干燥从而使皮肤光滑,并且减少搔痒及红皮肤。 ※局部用激素类软膏 恰当局部使用激素类软膏是安全的,也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油膏类,比如凡士林是灰白、稠厚的。而乳霜是白色且水分较多。在发红的炎症部位必需每天用一到两次。特别是在洗澡后,皮肤还是潮湿的时候立即用一次。激素类软膏先用,润肤膏用于无发红的皮肤部位。润肤膏不能用于激素前。温和的局部用激素软膏如1%氢化可的松,去炎松或氢化可的松-17-戊酸软膏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足有效了。偶尔医生可能需要使用强效的激素软膏。 ※局部用免疫调节药物 对于那些对温和的激素软膏无效或需要长时间使用激素的儿童就需要考虑使用局部免疫调节药物,如Elidel(吡美莫司)、Protopic(他克莫司)是两个可以用于儿童的产品。 ※抗组胺药物

中医治疗湿疹药方

番荔枝的种子具有抗着床和致流产作用。【性味】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补脾胃;清热解毒;杀虫。主恶疮肿痛;肠寄生虫病 百合大枣汤: 主料:百合(干)40克,枣(干)100克,桑椹子40克 百合大枣汤的做法: 1. 大枣去核洗净; 2. 百合、桑葚子洗净; 3. 以上三味约同置煲内,加水5碗,煲至出味。 健康提示 1. 凡血虚而风燥者,有慢性皮肤湿疹、干燥脱皮屑、色毒沉着,患部剧烈瘙痒,抓后有黄色液体渗出; 2. 本汤养血祛风,保护皮肤润滑; 3. 桑葚子及桑树所结成的一种聚合果实,多汁叶甜,能补虚益气、明目聪耳、利水消肿、解酒毒。 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

壮医治疗湿疹,常采用以下方法: 1.艾灸阿是穴,曲池(肘横纹头处)、大椎(颈后高骨下方)、合谷(手背一、二掌骨之间中点)。 2.渗出液多时可用煅石膏、煅明矾各适量研粉过筛,调茶油外用。 3.选用黄连、苍耳子、苦楝皮煎水外洗。 4.芦荟100克,捣烂涂患处。 1.冰硼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冰硼散撒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2.双料喉风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双料喉风散喷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3.藿香正气水:清洗患处后,用消毒棉签蘸取适量的藿香正气水涂抹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止痒的功效。 4.季德胜蛇药片:将5~10片的季德胜蛇药片研成细末,再用米醋将其调成稀糊状。清洗患处后,将此药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可连续用药5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5.青蛤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青蛤散撒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可连续用药5~7日。若患处皮肤已出现了皲裂、糜烂、渗液等症状,可先将此药与适量的香油调成糊状,再涂抹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可连续用药5~7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功效。 缓解痛经 按摩:先用拇指点按肚脐、气海、关元、中极、归来、三阴交,每穴半分钟。然后仰卧位,用右手掌按揉下腹部(脐以下)约3分钟,再由脐部向耻骨联合(阴部前方高骨)推摩30分钟。要求经前1周开始自我按摩,每日1次,月经干净后3天结束。 灸法:(1)取关元、气海、曲骨、外陵、三阴交穴。按艾卷温和灸法操作施术,每次选用3个穴,每穴施灸20分钟左右,连续治疗4天。腰痛重者,加灸肾俞。4次为1疗程,治疗间隔4天,适应于痛经,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天施灸术。 2)取神阙、子宫穴。按灸法常规施灸。取川牛膝、乳香、没药、白芍、丹参、红花、山检查,广木香各15克,上药共研细末,加冰片1克,混合后贮瓶备用。敷灸时每次取上药30克,以姜汁(或黄酒)适量调和糊膏状,分别敷于神阙、子宫穴,上盖纱布(或油纸),橡皮膏固定即可,2日换1次药,应于月经前3天(或经期)敷灸。

(中医)小儿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中医: 小儿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杜锡贤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范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博士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瘙痒剧烈,易复发。小儿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起红斑、丘疹、水疱等,常反复发作,湿疹急性期剧烈瘙痒,尤其在晚上致小儿烦躁哭闹而影响睡眠和进食,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中医药因能缓解临床症状,有效改善皮损,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复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中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一、中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 古代医藉记载的“奶癣”、“胎敛疮”、“四弯风”等相当于小儿湿疹,如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云: “奶癣,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煿,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脂成片,睡卧不安,瘙痒不绝。”《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 “胎敛疮,此症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乳癣,痒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系干敛,有误用烫洗,皮肤起粟,搔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即成湿敛。”明确指出本病多因胎中遗热遗毒,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而致。认为其病机“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四弯风》又载: “此证生在两腿弯、脚弯,每月一发,形如风癣,属风邪袭人腠理而成,其痒无度,搔破津水,形如湿癣。”《诸病源候论》认为小儿发病乃“五脏有热,熏发皮肤,外为风湿所折,湿热相搏身体……”,“……是心家有风热”。清《外科真诊》记载: “奶癣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而成,有干湿之分。干者形如癣疥,痒起白屑;湿者皮肤起粟,瘙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 全网发布:2011-07-15 08:24 发表者:董志巧 (访问人次:3488)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年1月第44卷第1期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本指南是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领导下由免疫学组全体学组委员和相关专家集体讨论制定,供我国皮肤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湿疹诊疗实践中参考。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专家有(以姓氏拼音为序):毕志刚、邓丹琪、杜娟、范卫新、方红、郭在培、顾恒、郝飞、高兴华、金江、廖康煌、李惠、李林峰、刘玲玲、刘彦群、陆东庆、陆洁、陆前进、吕新翔、潘萌、彭振辉、苏向阳、孙东杰、孙乐栋、涂彩霞、王培光、夏济平、谢志强、张广中、张建中、张理涛、张小鸣、章星琪、赵辨、朱武。淄博市中医院皮肤科商永明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疹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发病过程。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 二、临床表现 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疤疹、水疤、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疤疹,故境界不清。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痴、脱屑。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鲜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疹痒,甚至剧痒 三、实验室检查 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蕙者有血清IgE增高,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湿疹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特殊类型

湿疹药方中药药浴

中药药浴 主治:宝宝身上的湿疹,尤其是干燥型带硬痂的湿疹。 方子: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6g,苦参6g,浮萍10g,白藓皮10g,地肤子10g,蝉蜕6g 使用方法:以上药材从药房抓回后,放在在砂锅里,视砂锅大小,加半锅到一锅水,熬20分钟。篦出药渣,取药汤,宝宝洗澡时加在洗澡水中,泡浴5分钟,之后不必再用清水冲洗,直接擦干穿衣。 我说两句:这个药浴方最早是六院给开的免煎药,类似冲剂,加开水即溶。虽然方便,但价格不菲,在湿疹迟迟不愈的情况下不适合天天使用。后来我按照处方,在中药房抓来自己熬,味道和颜色与免煎药一样,价格却便宜了一半,于是就改成抓药自己熬了。需要注意的就是熬好的药汁一次用不完,一定要放在冰箱里,而且尽量在一周内用完,否则会变质。因为是外用药,熬药时用水量和洗澡时加药汤的量都不必教条。用量的基本原则就是,湿疹严重时多放,以水程较为明显的褐色为准;湿疹轻时少放,以水稍带颜色为准;湿疹刚刚痊愈不要立刻停用,要再持续用上三五天巩固。 朱豆刚来廊坊那阵我们顾不上抓药熬药,有一个多星期没有药浴,朱豆身上的湿疹一度达到顶峰,右侧胳膊肘上侧有一块占全手臂将近1/6的硬痂,看起来十分可怕。后来用药浴,第一次比较浓,硬痂外层直接变软了,连续几次药浴后硬痂面积迅速减小。 川百止痒洗剂 生产厂家:北京贞玉民生药业有限公司 主治:干燥型湿疹,配合中药药浴使用,尤其适合用在头发里的湿疹。 使用方法:药浴时当作浴液和洗发精使用,用药浴水冲洗干净即可,不必再用清水冲洗。我说两句:外观如上图中间桔红色那只,貌似药房不好买,我的是从石家庄六院开的,小小的一只30ml,要将近40!朱豆头上的湿疹有一段时间面积较大,还干到掉皮屑,但因为都在头发里,很不好上药,我也总是偷懒不涂。用这个洗剂,洗发护理头皮一举两得,第一次洗完我就发现头皮屑没有了,可见是很滋润皮肤的。持续使用下去,头上的湿疹逐渐就下去了。 郁美净 从超市就能买到,粉色纸盒1.5元一袋,五连包是4.9-6.5元不等。 主治:干燥型湿疹 使用方法:挤出一大坨,一定是一大坨,糊在湿疹部位,涂抹均匀,以看不到皮肤颜色为准。每天至少6次,湿疹严重时,看到皮肤颜色就涂,一天不限次数。 我说两句:郁美净在朱豆湿疹初期我也用过,没有起到作用的根本原因就是用量没掌握好。后来我曾经把郁美净用在朱豆头发里的湿疹,因为不愿意往朱豆头发里涂药,味道大,还会蹭的到处都是,郁美净味道好闻,也不怕蹭,所以就涂郁美净。想起来就涂,一天也不记得涂了多少次,只一天头皮上的湿疹就变软掉皮,露出好皮肤了。可惜当时我没联想到朱豆脸上的湿疹也可以这样用,导致又走了很多弯路。 主治:严重的干燥型湿疹 使用方法:挤出一大坨,一定是一大坨,糊在湿疹部位,涂抹均匀,以看不到皮肤颜色为准。每天至少6次,湿疹严重时,看到皮肤颜色就涂,一天不限次数。 我说两句:硅霜和郁美净的用法和原理一样,就是保湿,郁美净控制不理想的干燥型湿疹可

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开始发送

2012年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首批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范围内开展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继续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确定试点单位和试点病种,并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审定各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对各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组织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本协作组内各病种协作组工作的总体协调、督促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具体试点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制定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对各试点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各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定期组织各试点单位进行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分别于2012年4月底、7月底之前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报送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四)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中医临床

湿疹诊疗指南

《湿疹诊疗指南》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其特点为反复发作、剧烈瘙痒、皮疹多型性、对称分布。为规范湿疹的诊治,专家组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指南,随着学科的发展其内容将会不断予以修订,以满足集团皮肤科医师的需求。当然,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新药的研发,痤疮的治疗也需与时俱进,定期更新。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生对湿疹诊疗和预防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湿疹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一、定义 是病因不确定的过敏性炎症,在急性阶段中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皮疹,在亚急性阶段时渗液较少。在慢性阶段时,患处皮肤干燥,有色素沉着、鳞屑及苔藓样化等。湿疹容易复发,有时加重或减轻。病人一般觉痒。 二、症状 1、皮损特点: 皮疹多形性、对称分布、瘙痒剧烈、界限不清、易见渗出、反复发作可将湿疹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1.1急性湿疹: 为原发性、多形性皮疹; 在红斑基础上有密集的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经搔抓可形成糜烂面、渗出及结痂; 皮损边缘弥漫境界不清; 若伴有感染可形成脓疱; 常对称发生。 1.2亚急性湿疹: 介于急性和慢性湿疹之间,红肿及渗出减轻,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轻度糜烂、鳞屑、结痂,瘙痒可减轻; 若再次接触致敏原、处理不当或刺激可再次转为急性湿疹,若经久不愈可转为慢性湿疹。 1.3慢性湿疹: 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期迁延而成,皮损为散在红斑及丘疹、抓痕,皮肤肥厚,呈苔藓样变,伴色素沉着或减退,瘙痒明显; 时轻时重,可延续数月、数年之久;

416湿疹临床路径

湿疹临床路径 (2016版) 一、湿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湿疹(ICD-10:L3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11版)》(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44(1):5-6)。 1.皮疹形态为多形性,有渗出倾向; 2.常对称分布; 3.反复发作,慢性倾向; 4.瘙痒剧烈。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11版)》(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44(1):5-6)。 1.一般治疗:避免外源刺激、避免疲劳和精神紧张、积极治疗内科疾病、纠正机体免疫功能异常。 2.外用药物治疗:根据皮损部位、特点和患者年龄调整用药。

(1)糖皮质激素; (2)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3)抗生素; (4)非甾体类抗炎药; (5)止痒剂。 3.系统治疗: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采用系统治疗。如果患者病情评估为中重度,或者局限性的重症皮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1)糖皮质激素; (2)免疫抑制剂; (3)抗生素; (4)抗组胺药; (5)维生素C和钙剂; (6)中医中药。 4.紫外线治疗:考虑患者年龄和皮损特点。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L30.902湿疹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和电解质; (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腹部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过敏原筛查; (2)组织病理学检查; (3)感染学指标:乙肝、丙肝、梅毒血清学、HIV、结核杆菌特异性抗体等; (4)免疫学指标:抗核抗体、抗ENA多肽抗体、补体、免疫球蛋白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一般治疗:介绍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避免诱发或加重因素:避免接触食物和环境过敏原和刺激原、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避免寒冷或者过热刺激、避免毛织品和搔抓的刺激,保护皮肤屏障功能。 2.外用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遵循外用药的基本原则选用合适药物及合适的剂型。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应按照《中国湿疹诊疗指南(2011版)》(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44(1):5-6)中提及的用药原则用药。根据皮损的性质选择合适强度的糖皮质激素:轻度湿疹建议选弱效糖皮质激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湿疹就是一种常见得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先师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得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 但对成人得急性湿疹有丰富得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得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 渗液流津,瘙痒不已。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芋、丹皮各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5克,银花10克,车前草20克,生石膏30克,六—散30克。水煎服。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0、2~0、3克(或用生玳瑁3克)。痒重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6~10克。 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12克,黄芬、桅了、龙胆草、权壳、生地、竹叶各10克,灯心3克,六一散15克,车前草20克。

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若初只就是红斑,无渗出者可用:六一散30克,祛湿散(川连24克,黄柏240克,黄芩120克,槟榔90克,共研细末)15克,化毒散(市售)10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1000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60毫升,祛湿散15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得作用,同日寸使局 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就是临床比较常见得婴儿皮肤病,好发得部 位为头面,四肢、躯干。表现为散在红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烂,渗出,结痂。系因胎毒,胎热遗留,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治疗时不宜过用苦寒药,以免戕伤脾胃。应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消导化湿为治。经验方为:淡竹叶6克,灯心2克,银花、丹皮、白藓皮、车前草各6克,炒谷稻芽各10克,六一散10克。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开胃消导以改善小儿得消化机能,以利湿去热清。局部治疗同急性湿疹。 秦汉混 急性湿疹,见皮肤发痒,蔓延游走,抓破流津血,或皮肤 黄水淋漓,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者,为风湿热三邪俱盛,方

中医治疗湿疹

中医治疗湿疹 以下是由整理关于中医治疗湿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中医治疗湿疹一、湿热证多见于急性湿疹。 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丘疹,或小米粒状红疹,顶端起水泡,痒,抓破后流水,浸淫成片,可结痂,伴口干少饮,小便色黄,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宜清热祛湿,可从下列方中选用:①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②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③苦参5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15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 ④黄连10克,黄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为细末混合备用。 如皮肤糜烂流水则将药末撒在患处,流水不多或没破不流水时用香油调匀后外敷。 ⑤鲜马鞭草100克,水煎取药液,放冷后洗患处。 ⑥鲜马齿苋200克,水煎后取药液,湿敷患处。 对皮肤糜烂流黄水者用之。 二、虚实夹杂证多为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见于慢性湿疹。 本证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粗糙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滞,身倦乏力,苔腻,舌质淡嫩且胖,脉缓。

治宜健脾养血,兼以清利,可选用:①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②松香、枯矾、雄黄、黄丹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将药粉用麻油调匀,外敷于患处。 另一治法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活血养血为主,参考药方如下:荆芥12克,防风12克,白藓皮15克,丹参12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金银花15克,土茯苓18克,薏苡仁24克,白芷9克,鸡血藤20克,赤芍10克,白术15克,党参18克,淮山18克,乌梢蛇15克,水煎服。 湿疹外用药洗方:败酱草50g,苦参15g,蛇床子30g,川柏10g,明矾6g,马尾连10g,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约剩药液500~1000ml,即可用之熏洗患处,每日2次。 对外阴湿疹效果尤佳。 适用于急性湿疹。 2、取生蒲黄、龙骨、乌贼骨各等份,研成细末,过筛,将此粉直接撒于患处,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药。 再用药时,不要将原已干燥的药粉去掉。 适用于急性湿疹渗液多者。 3、取黄柏、龙胆草、苦参各30克,共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药粉撒之,无渗出液则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

《中医临床路径》word版

皮肤科 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267) 粉刺(寻常性痤疮)中医临床路径 (272)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78) 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8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266 —白(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的患者。 一、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疕(TCD 编 码:BWR1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寻常性银 屑病(ICD-10 编码:L40.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 2)西医诊断标准:参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 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临 床常见证候:血热证 血燥证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 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疕(寻常性银屑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疕(TCD 编码为:BWR170)和寻常性银屑病(ICD-10 编码为:L40.0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 (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 (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 (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患者; (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心电图

湿疹的中医论治

【关键词】湿疹;整体辨证;浸淫疮;下注疮 [摘要]湿疹是第ⅳ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瘙痒剧烈易复发,祖国医学对此病也早有描述,并具有一定的认识及治疗经验。 [关键词]湿疹;整体辨证;浸淫疮;下注疮 湿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约占门诊人数的10%左右。本病的特点是皮疹多形,剧烈瘙痒。祖国医学对此病的论述甚多,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各有其名。发于小腿部的称“下注疮”、“湿毒疮”、“湿濂疮”,如明代《外科准绳 ・下注疮》[1]记载: “或问脚膝间脓水不绝连年不愈何如?曰: 此名下注疮,亦名湿毒疮。发于手部的皲裂性湿疹称“掌心风”,如清代《外科真诠・掌心风》[2]及《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3]都记载: “无故掌心燥痒起皮,甚则枯裂微痛者,名掌心风。”全身泛发的急性湿疹名“浸淫疮”,如隋代《诸病源侯论・浸淫疮侯》[4]记载: “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浸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发于阴囊部称“肾囊风”或“秀球风”。此外婴幼儿湿疹科“胎濂疮”等等不一而论。 1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主要为风、湿、热,但有内、外之分。外风、湿、热属于六淫邪气。内风、湿、热系脏腑功能失调所生,前者属外因为致病的条件,为标;后者属内因,为发病的基础,为本。外因通过内因起,本病的发生以内因为主。关于外因方面,虽亦包括六淫,例如气候变化,季节因素与日光、风沙、水土都有关系但其中以外湿为主,如坐卧湿地、居住卑湿、雨淋水渍等。关于内因方面,以脾、心肝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湿、内热、内风为主。清朝《杂病源流犀烛・湿病源流》曰:

中医辨证湿疹(转载)

中医辨证湿疹(转载) 湿疹重在辨别湿热浸淫、脾胃湿蕴与血虚风燥。以发病 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比,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多为湿热浸淫证;以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差,神疲,腹胀便溏,多为脾虚湿蕴证;以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者,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多为血虚风燥证。湿疹治疗应根据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由于湿疹患者始终存在程度不同的瘙痒,故在辨证治疗的同时应适当的加用止痒的药物。 1.湿热浸淫证湿疹 湿疹主症: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湿疹治法: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龙胆泻肝汤组成与用法】龙胆草(酒炒)6g,黄苓9g,梔子(酒炒)9g,泽泻9g , 木通6g,当归(酒炒)3g,生地黄(酒炒)6g,柴胡6g , 生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 龙胆泻肝汤功能主治】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主治湿 疹、带状疱疹、足癣等属湿热浸淫者。 龙胆泻肝汤加减应用】皮疹发于上部者,加桑叶、菊花、 蝉蜕;湿疹发生于中部者,加重龙胆草、黄苓用量;发于下 部者,加萆薢、车前子;伴有青筋暴露着,加泽兰、牛膝。 中医治疗湿疹之穴位注射 (一)中医治疗湿疹之取穴 主穴:分2 组。1、足三里、曲池;2、长强

(二)中医治疗湿疹之治法 药液:第一组穴用维生素B12(0.1 毫克)注射液;第二组穴用 非那根(12.5 毫克)加维生素B1(50 毫克),主要用于阴囊湿疹。 以5 号齿科针头,刺入穴位得气后。第一组穴每穴注射入药液1 毫针,每日1次,10 次为一疗程;第二组穴,将药液全部注入长强穴,3日1次,2次为一疗程。 (三)中医治疗湿疹之疗效评价

中医湿疹诊疗指南-2019年文档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 湿疹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本指南是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领导下由免疫学组全体学组委员和相关专家集体讨论制定,供我国皮肤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湿疹诊疗实践中参考。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专家有(以姓氏拼音为序):毕志刚、邓丹琪、杜娟、范卫新、方红、郭在培、顾恒、郝飞、高兴华、金江、廖康煌、李惠、李林峰、刘玲玲、刘彦群、陆东庆、陆洁、陆前进、吕新翔、潘萌、彭振辉、苏向阳、孙东杰、孙乐栋、涂彩霞、王培光、夏济平、谢志强、张广中、张建中、张理涛、张小鸣、章星琪、赵辨、朱武。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疹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发病过程。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 二、临床表现 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疤疹、水疤、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疤疹,故境界不清。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痴、脱屑。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鲜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疹痒,甚至剧痒 三、实验室检查 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蕙者有血清IgE增高,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湿疹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特殊类型的湿疹根据临床特点进行诊断,如干燥性湿疹、自身敏感性皮炎、钱币状湿疹等;非特异者可根据临床部位进行诊断,如手湿疹、小腿湿疹、肛周湿疹、乳房湿疹、阴囊湿疹、耳湿疹、

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二、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 用 对 象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86 —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肺癌中医临床路径 (289) —287 —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8 —

肺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为I IIA 期和I IIB 期的患者。 一、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肺恶性肿瘤(ICD-10 编码:C34.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第 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肺 癌临床常见证候: 肺脾气虚证 肺阴虚证 气滞血瘀证 痰热阻肺证 气阴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为I IIA 期和I IIB 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癌肺恶性肿瘤疾病(ICD-10 编码:C34.901)的患者。 2.临床分期为I IIA 期和I IIB 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 (6)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2)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袪湿散结。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中药泡洗、中药熏药治疗等外治法。 4. 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泡洗、耳针等。 6.科基础治疗 7.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咳嗽、咯痰或咯血、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合并有脏器转移者,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