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中药中华传统医学

中医中药中华传统医学

中医中药中华传统医学
中医中药中华传统医学

中医中药中华传统医学,关心关爱关怀祖国花朵

——暨09中医6班主题团日活动新闻稿2010年12月2日。由南京中医药大学09中医6班举办的校级团日活动在镇江中山路实验小学如火如荼的进行。此次活动以“中医中药中华传统医学,关心关爱关怀祖国花朵”为主题,旨在展现我校学生风采,激发小朋友对中医重要的热爱,培养他们对中医中药的浓厚兴趣,同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给他们带去知识和快乐。

在镇江小学的课堂上,09中医6班的同学们以其幽默的语言,丰满的肢体动作,很快博得了小学生的好感。他们在讲台上绘声绘色的讲述着神农尝百草、仙鹤草、金银花等小故事;并用话剧的形式向小朋友们展示了中医中一些药名的来源。尤其在香囊课上,09中医6班的学子们还准备了中医特有的香囊,教小朋友们穿针引线,装药填药,将中医的特色展示得淋漓尽致!小朋友们认真听课的神情,活跃的课堂气氛,强烈的求知欲望,深深打动了讲课的同学们。在镇江小学的会议室内,此行的还有推拿、测血压、煮药粥药茶的同学。他们专心的熬着药粥,耐心的为前来的老师测量血压,给辛勤的老师们进行肩颈按摩。他们认真的态度、扎实的中医技术无不得到老师学生们的赞扬。在一片留恋和不舍之中,09中医6班的同学们结束了半天的镇江小学之行。

在这个中医不再独领风骚甚至逐渐没落的时代,作为中医院校的学子们,更有必要肩负起继承中医发展中医的责任。此次的活动不就反应了他们对中医的热爱,对祖国未来花朵的期待吗?中华医药,上

溯岐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济世活人,百代流芳。在一代代杏林学子的努力下,在无数热爱传统医学志士的奋斗中,在更多从小心怀救世济人的祖国花朵那,谁没看到中医的重新崛起呢?

作者:09中医6班团支书管托

09中医6班同学在给小学生们讲课

小学生们踊跃回答问题

给小学老师测血压

教小朋友做香囊

全体同学

201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

附件 201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 一等奖7项 201901-01病证结合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姜泉吕爱平唐晓颇曹炜焦娟张弛巩勋吕诚王海隆周新尧韩曼罗成贵王建 201901-02冠心病“痰瘀滞虚”理论创新及临床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王阶姚魁武刘咏梅陈光邢雁伟李军杨保林熊兴江董艳杨戈何浩强段练张振鹏何庆勇陈恒文 201901-03“从脾论治”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诊治新方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日照市中医医院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陈卫衡林娜王荣田刘道兵孔祥英张彦琼何海军刘春芳徐祖健杨彬朱蜀云李泰贤钮艳芳谢斌王均玉 201901-04中药复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创新研究模式建立及其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唐旭东卞兆祥王凤云钟丽丹卞立群游洪涛王瑛张北华陈婷吕林马祥雪张佳琪刘小英石啸双尹晓岚 201901-05经皮耳穴电针——一种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荣培晶朱兵李少源方继良张建国何伟景向红李亮王丽平曹炀201901-06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风险控制技术体系及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 梁爱华高月易艳鞠爱春蒋春红赵雍李春英王宇光韩佳寅张宇实谢宁李德坤田婧卓郝斐然莫红梅 201901-07丹红注射液及其组分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作用与应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银川脑心同治互联网医院 万海同何昱杨洁红周惠芬虞立别晓东潘远江付巍李畅陈娟葛立军韩进朱振洪王玉李敏

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10项 201001-01 JC-18 脾瘅相关理论研究及其使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仝小林李敏甄仲常柏朱永宏段娟陈良姬航宇连凤梅李修洋 焦拥政刘文科秦培洁董柳周水平 201001-02 JC-08 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研究及临床使用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学院 赵宏斌胡敏唐薇董锡亮王建伟罗德军周旭李林芝 201001-03 LC-88 抗疲劳诊治方法的基础和使用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 贾丹兵李乃民王正雷刘珊李春杰宋世鹏孙旗立苗立成朱宇唐立明 巩沅鑫 201001-04 ZY-21 “脑心同治”理论及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胸痹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赵步长伍海勤赵涛王益民赵超薛人辉南景一 201001-05 JC-22 中医古籍抢救、发掘和利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曹洪欣崔蒙薛清录张志斌刘国正裘俭符永驰张华敏万芳肖永芝 郑金生刘静尹爱宁马继兴王咪咪 201001-06 ZY-31 中药配方颗粒的创制和产业化使用 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 周嘉琳王元清徐以亮 201001-07 LC-54 拖线技术在难愈性窦瘘类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使用和发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陆金根阙华发曹永清陈红风王琛郭修田王嵩向寰宇程亦勤王云飞 马海峰梁宏涛 201002-08 JC-30 证候规范及四阶三网的辨证体系 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王庆国王天芳赵燕朱文锋张连文张启明吴秀艳薛晓琳于春光黄碧群 任廷革杜彩凤陈建新徐雯洁于丽丽 201001-09 LC-62 中医特色体检中体质辨识服务于公共卫生的使用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炎黄东方(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医协会 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广东省中医院浙江省中医院 王琦郑守曾谢阳谷莫用元杨志敏金明兰李英帅吴宏东廖岩 201001-10 ZY-23 基于热力学思想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 肖小河赵艳玲王伽伯鄢丹李丰衣金城李筠蔡光明张萍袁海龙 山丽梅赵海平张琳周灿平张学儒 二等奖39(含科普2项) 201002-01 LC-89 中药糖耐康干预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研究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x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关知识有哪些?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例题:(2010安徽?38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答案: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2、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包容性相关知识)①含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②意义:这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也有利于文化多样性。 例题:(013年北京卷)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7分) 答案: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是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特性、地位、关系、意义) ①特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关系: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④意义: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 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例题: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答案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②各民族所创造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指定用“中华文化”相关知识答题常用观点有哪些? ①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力量,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用中华文化力量的相关知识作答时,可用这个观点答)

2017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医药卫生篇最新收录情况

2017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医药卫生篇最新收录情况广大科研人员翘首以盼的2017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终于在2018年年底正式出版。我院图书馆在拿到新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后,对和我院医护工作者发文密切相关的医药卫生类期刊进行了梳理比对,现将医药卫生类各学科的入选期刊分类整理如下,供大家投稿选刊的时候参考。2017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医药卫生篇共收录255种期刊,和2014版相比增加了5种,医药卫生篇共划分为17个学科(同2014版),按照学科分类各学科期刊情况如下: 综合性医药卫生:31种,同2014版(共37种)相比总数减少了6种,新入选2种,剔除的为:中国现代医学、医学与争鸣、重庆医学、广东医学、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山东医药、医学与哲学 R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共31种) 序号刊名新入选 1 中华医学杂志 2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3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4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5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6 解放军医学杂志 7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8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9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0 复旦学报(医学版) 1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2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3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4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5 中国全科医学 16 实用医学杂志 17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18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19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1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2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3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4 医学研究生学报 25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6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7 医药导报是 28 天津医药是 29 军事医学 30 上海医学 31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预防医学、卫生学:29种,同2014版(共27种)相比总数增加了2种,新入选5种,剔除的为:中国消毒学杂志、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中国地方病学杂志(改名为: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7版此种杂志归入内科学类期刊)、 R1预防医学、卫生学类(共29种) 序号刊名新入选 1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3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4 中国卫生经济 5 中国卫生统计 6 中国医院管理 7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8 卫生研究 9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0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11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是 12 营养学报 13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4 中国卫生资源 15 中国疫苗和免疫 16 现代预防医学 17 中国护理管理是 18 环境与健康杂志 19 医学与社会是 20 卫生经济研究 21 中国职业医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总结精选

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总结 20××年度,我会在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民政部等上级单位的关怀、指导下,在学会常务理事会的带领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会工作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和××全会及中国科协×大会议精神,围绕中医药行业中心工作,结合学会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紧密团结依靠广大会员,树立以 人为本的科学工作作风,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以促进学术发展为己任,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使得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综合情况 20××年,共举办全国性学术活动83次,交流论文8000余篇;开展继续教育项目66项,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举办科普讲座及科普展览56次,受众达8万余人;表彰先进集体163个,奖励中医药科技人员979名;总会直接发展会员835名;20××年筹措经费724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学科建设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学会从分会管理建设入手,认真执行《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约束、管理分会的行为。

根据中医药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逐步调整分会设置,加强分会管理,强化分会职能,突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使各分会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发挥促进中医药 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20××年组织实施了中医内科分会、中药炮制分会等9个分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在20××年度,先后组织筹备成立了中医血栓病 分会、中医继续教育分会和中医肾病分会,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学术交流 ⒈重要学术活动 学会进一步明确学术交流的创新导向,先后组织了"纪念'衡阳会议'××周年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峰会"、"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论坛"等重要的会议,扩大了中医药的影响力,树立了学会的形象,为加强国内外中医药交流与合作, 发挥了重要作用。 ⒉国内学术会议 20××年学会在国内举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 交流大会"、"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暨外治特色技术演示大会"等60次学术会议。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学科发展和不同学科间的的交叉与融合。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供2014级使用)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供2014级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编制说明 为了满足我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人员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人员发表学术论文需要,参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选录出影响因子≥0.15的杂志,形成《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参考目录》。 具体要求如下: 1.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大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人员在校期间至少发表1篇影响因子≥0.15的学术论文; 2.申请医学学术型学位的境内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提交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根据学科的不同: 1)申请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的博士研究生需提交1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影响因子不低于1.0的被SCI收录的文章(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骨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五官科学、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影响因子不限); 2)申请中医学(不含中医医史文献、医药卫生法学、中医药外语、中医药管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需提交1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被SCI 收录的文章,影响因子不限; 3)申请中医医史文献、医药卫生法学、中医药外语、中医药管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需提交1篇SCI或3篇以第一作者、在本参考目录规定期刊上发表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3.境外学术型学位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发表2篇影响因子≥0.15的学术论文;或发表1篇影响因子≥0.4的学术论文;或有1篇论文被SCI、EI、MEDLINE收录。 SCI收录期刊目录以其官方网站: Web of knowledge(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1343293.html,)当年发布的结果为准。 4.如发表文章杂志未被本目录收载,则参考《中国科技期刊引证

201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201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13项 201201-01 ZY-26 中药毒性研究方法与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高月范骁辉王宇光程翼宇高秀梅王书芳马增春张晗肖成荣陆倍倍谭洪玲代方国梁乾德刘明汤响林 201201-02 ZY-21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拟临床研究”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刘建勋林成仁李欣志任建勋李磊任钧国付建华苗兰于震孙明谦马晓斌苗阳陈可远马永刚杨斌 201201-03 JC-42 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山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吴以岭杨跃进贾振华吴伟康葛均波曾定尹吴宗贵李澎涛刘志民魏聪袁国强王宏涛 201201-04 LC-44 以肝为枢调脂化浊法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及应用 广东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郭姣唐春萍何伟荣向路朴胜华贝伟剑唐富天郭彤罗朵生胡因铭201201-05 ZY-13 疏风解毒胶囊研究与产业化 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 朱月信李文军马凯曹勇陈培胜杨春杰杨景生郑太华李翔宇廖彩震朱月刚 201201-06 ZY-06 面向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及其应用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萧伟凌娅王振中毕宇安丁岗柳于介章晨峰荣根新王永香时云龙高晓艳徐忠坤徐桂红宋亚玲王团结 201201-07 LC-40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冼绍祥杨忠奇汪朝晖欧明黄衍寿丁有钦卢丽萍洪永敦李南夷陈宇鹏吴辉于扬文李小兵黄习文陈洁 201201-08 ZY-14 中药粉针剂现代技术适宜性与设备工程化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哈药集团中药二厂 倪健王英新杜守颖蔡程科孙建宁吴清王宝华马志强韩立炜王英姿张文芯尹兴斌 201201-09 LC-13 冠心病心绞痛介入前后证候动态演变规律的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 王阶邢雁伟何庆勇姚魁武朱明军衷敬柏熊兴江马长生褚福永孙晓伟李军曹炜汤艳莉滕菲杨晓忱 201201-10 LC-18 “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特色技术与应用

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认识

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认识这学期自上课以来,老师根据自己积累多年的知识阅历和丰富扎实的临床经验,辛辛苦苦而又细致入微的向大家讲述了中国传统文与中医的精髓与要点,虽然我在课堂上理解的不是很深刻,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与中医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与新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防护和治疗的措施,扫清了很多自己心中的误区与盲点,也纠正了以前从社会上听说的对中医不合理的评价。跟着老师,学到了很多有关传统文化和中医的基础知识,也从老师的求学经历以及学术研究中学到了不少宝贵的东西,受益匪浅。现在总结如下: 一、对上课内容的回顾与体会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想要真正领悟中国传统文化需先能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核心思想。曾记得,老师在第一节课上提出了中国传文化中的一个核心的问题——何为“道”,同学们的回答内容各有特点但却都没有击中要害,不过到给课堂渲染了一种搞笑轻松的氛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才是最正确的解释,听了老师的这句话之后,我当时的理解和反应是“阴阳相互抗衡而又相互依持,其运作的结果便构成了事物本身,事物都是有阴阳两方面组成的”。这也是“八卦”的主要内涵,不知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 对于中医,老师重点给大家传授了中医“整体观念、辩证治病”的原则和中医入门的口诀: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吸,并向大家一一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身体的示范动作,很有趣味性。此外,这学期内跟着老师学到了一种简便易行而又强身健体的方法——站桩。这种方法经过很多中医老前辈多年的潜心研究而总结出来的,是一个很有效的捷径,能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而且通过站桩也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和韧性,能长期坚持站桩的人必定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人,希望自己以后能坚持这种新的锻炼方法。 课上,老师举出了很多自己亲身经历的临床实例来说明所讲解的话题,直接的证实了中医在一些方面相对与西医的可行性、可靠性和优越性。每次上课的最后,老师给同学们留出一定的时间来咨询同学们心中的疑惑和问题,而且都会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丰富的知识来给同学们详细地指导,这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双赢的机会。我虽没有询问过问题,但也从他人的询问中学到了很多自我保护和自我治疗的方法,受益很多。 此外,对老师的求学经历也颇有感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蚕蛹羽化成蝶之前经历了长期的煎熬与等待,一棵小树苗只有经过大自然风吹雨打的洗礼方可长成参天大树。人也一样,优秀者的背后必然隐藏着多数人所没有经历过的辛酸与挫折,付出了鲜有人知的青春与汗水。老师在课上讲了自己求学经历,求学之路辛辛苦苦、曲曲折折,然而终成正果,这是努力进取者应有的收获。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体会与认识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已跨越了数千年,经过无数前辈的潜心研究和继承发展,留下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体系和医学理

智慧树知到《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中医药,科学还是巫术? 1、学术界一般认定中国2000多年前就实现了“医”和“巫”分离,其标志是()提出的“六不治”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正确答案:扁鹊 2、中医认为人体脏属阴,腑属阳,某些脏腑呈阴阳表里对应关系,下面说法错误的有?() A.肝与胆相表里 B.心与小肠相表里 C.肺与膀胱相表里 D.肾与大肠相表里 正确答案:肺与膀胱相表里; 肾与大肠相表里 3、“科学”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 A.理性客观 B.普遍必然性 C.可证伪 D.存在适用范围 正确答案:理性客观; 普遍必然性; 可证伪 ;

存在适用范围 4、以下被认为是伪科学的有() A.人类遗传学 B.无产阶级遗传学 C.星占学 D.经济学 正确答案:无产阶级遗传学; 星占学 5、现代科学体系包括()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形式科学 D.伪科学 正确答案:自然科学 ; 社会科学 ; 形式科学 见面课:怎样才能学好《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1、被尊称为中医医祖的是哪位名医?() A.伏羲 B.黄帝 C.扁鹊 D.神农

正确答案:扁鹊 2、被称为医祖的主要理由是() A.正史记载其为提倡“医学”与“巫术”分离的第一人 B.正史记载其为发明针灸疗法第一人 C.正史记载其为切脉诊断第一人 D.正史记载其为提倡“医学”与“哲学”分开的第一人 正确答案:正史记载其为提倡“医学”与“巫术”分离的第一人 3、下列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说法,正确的有() A.肯定是神农本人所撰写的 B.假托神农所著 C.承认药物毒性的存在 D.否认中药有毒 正确答案:假托神农所著 ; 承认药物毒性的存在 4、以下哪些医疗活动不属于中医学范畴( ) A.刮痧 B.测量体温 C.观察舌象 D.检查血象 正确答案:测量体温 ; 检查血象 5、利用五行生克制化原理,可以适度调节人体情志过度,以下哪些说法符合该原理()

中医药类核心期刊

中医药类中文核心期刊 一:综合性医药卫生类 1中华医学杂志:【周刊,变为周刊以后影响因子有一定的下降,最新的为0.461,中文版本,英文摘要,杂志编辑委员会由生物医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组成,一般两个月内回复,加上审稿时间,周期较长】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改为《医学争鸣》,双月刊,由第四军医大学主办,主要发表具有一定理论见解和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影响因子,0.385】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科技部及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半月刊,影响因子0.538】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月刊,影响因子0.424,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军事医学、药学和中国医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总体上来讲,军医大学学报所刊的论文内容差别不大】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主要报道本校各学科国内领先或达到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临床诊疗经验。月刊,影响因子0.513】 6解放军医学杂志:【是全军卫生系统最高级的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人民军医出版社主办。月刊,影响因子0.578】 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由北京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医学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双月刊,影响因子0.627】 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双月刊,全年刊发约 300篇文章(不包括短篇报道),其中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占80%以上,影响因子0.402】 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刊物,双月刊,影响因子0.481】 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双月刊,影响因子0.762】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半月刊,以国内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研究及新技术、新成果等为主要内容,影响因子0.400】 12复旦学报.医学版:【复旦大学主办,双月刊,影响因子0.518】 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为医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传统医学、法医学和药学等方面的科研论文与临床病例报告,介绍先进的诊疗技术。双月刊,影响因子0.291】 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对中药植物药研究工作,本刊录用中药、植物提取单体或有效组份的研究。不录用仅构建一种质粒或载体的研究双月刊,影响因子0.855】 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反映以本校为主的科研、医疗、教学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报道国内外医学新动态,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推动科技进步。月刊,影响因子0.543】 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双月刊,影响因子0.432】 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主要登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双月刊,影响因子0.564】 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综合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主要发表原创性研究性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上资助的研究成果可以优先发表。月刊,影响因子0.418】 19广东医学:【广东省历史最悠久的医学期刊,主要报道本省临床医学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新知识。半月刊,0.295】 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影响因子0.214】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以反映上海交通大学的医药学科研成果为主,并接收校外来稿。本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影响因子0.407】 22上海医学:【上海市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月刊,影响因子0.305】 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由郑州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本刊宗旨为反映以本校为主的科研、医疗、教学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报道国内外医学新动态,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双月刊,影响因子0.345】 24江苏医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杂志,半月刊,影响因子0.274】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月刊,影响因子0.372】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中国医科大学主办,月刊,影响因子0.358】 27实用医学杂志;【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临床医学专业期刊,是广东省目前唯一的一份出版周期为半个月的科技期刊。临床实用为基础,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主要报道全国各地各级临床医生及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用性较强的临床经验、医学新技术、新动态等。半月刊,影响因子0.282】 28山东医药:【山东省卫生厅主办、山东卫生报刊社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周刊,影响因子0.252】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双月刊,影响因子0.272】 30重庆医学:【重庆市卫生局主管,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和重庆市医学会主办,致力于介绍国内外最新医学成功及进展,交流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特别是临床新方法、新技术。旬刊,影响因子0.321】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重庆医科大学主办的具有较高专业学术水平的综合性医学期刊,特设快速通道,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部级各种基金课题、重大研究成果论文给予优先刊用。月刊,影响因子0.425】 32天津医药:【天津市卫生局主管,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集天津当地20余家临床、教学、科研单位联合协办,月刊,影响因子0.222】 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安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2011年改为月刊,影响因子0.575】

最新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精品收藏)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断渗透到中医学中,深深地影响着中医的发展;中医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宝库。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谈到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先从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入手了解. 中医的基本精神首先是治人,其次才是治病。“治人”,人不仅自身要和谐平衡,包括阴阳气血、五脏六腑、寒热表里等;而且人与人之间要和谐,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中医学认为,天文、地理、人事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要顺其自然,适应社会,才能达到身心健康。可见中医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意识。这又与中医的精神相结合,所以说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关的。 而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

下三点: 一、中医蕴涵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前赴后继不断实践、领悟、总结出来的精华,其中充满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用人文科学的理念构建起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这种医哲交融现象是任何学科都不具备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学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中庸等思想;道家的祸福相倚,对立统一,沉静无为等思想;佛教中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思想,均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起步与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二、中医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第一,对人与自然的理解,中医的观点与传统文化是一致的,如天人相应,五行生克,阴阳平衡等,医学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 1、听“古典音乐” 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 3、古诗朗诵… 讲授新课: 活动一:看谁说的多 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2、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 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 1、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 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活动三:谚语和格言赏析 1、吃一堑,长一智 2、车到山前必有路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 7、 8、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在横线上再写三句类似的格言,并谈谈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活动四:讲故事 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 书武牧羊 徙木为信 负荆请罪 2、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课堂训练】 当堂完成巩固练习 第五课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核心期刊 CA 基本信息 曾用刊名:中医药学刊;中医函授通讯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中医药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ISSN:1673-7717 CN:21-1546/R 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邮发代号:8-182 创刊时间:1982 出版信息 专辑名称:医药卫生科技 专题名称:中医学 出版文献量:22727 篇 总下载次数:2854136 次 总被引次数:109838 次 评价信息 (2016版)复合影响因子:0.865 (2016版)综合影响因子:0.617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4)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2014年版;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发表本期刊文章注意事项 A.了解期刊的概况,了解期刊是综合期刊(例如Nature、Science等)还是专业期刊(例如PRL、Blood等),专业期刊相对更容易接受本领域的文章。本专业有哪些期刊?如果有区分的话,各自又属于哪个区?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 工作企鹅2: 766085044期刊的刊载能力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影响因子处于连续上升的二级学科非主流期刊。这些期刊往往学术性要求不是很高很专,趣味广泛。 b.每种期刊都有一定的定位,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如有的期刊偏重理论研究性,就很少发表技术应用的文章,就是属于同一学科的期刊,发表论文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物理学科类的期刊,有的侧重于理论研究,有的重视应用实例、实验改进,有些理论与应

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1

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西医之别 西醫是科學;中醫既是哲學,又是科學。 西醫是形而下;中醫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合一。 西醫只見“人”,不見“天”,中醫是“天人合一”。 西醫把人看成一台機器;中醫把人看成一個有機整體。 西醫認為人只有生理病,中醫認為好多生理病源於心理病。 西醫僅僅是治療;中醫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西醫治療是“圍堵、抗擊”,中醫治療是調理、和諧。 ……中医药学有系统整体的哲学思想,……,既是中医药长期发展的宝贵历史积累,也是未来系统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医药的作用功不可没……(原科技部长徐冠华) ……目前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仍然局限在局部细节上,尚没有从整个生命系统角度去研究,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应当上升到一个整体的、系统的高度,因为生命是一个整体。”……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当是西方科学方法与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的结合,中国古代科学方法重视从宏观、整体、系统角度研究问题,其代表是中医的研究方法……(坎贝尔博士谈世界科技发展) 1980年,德国著名汉学家满晰驳为庆祝英国李约瑟博士八十高寿而发表的论文告诫我们: “中国的学者应该觉醒,要认识到不应不加批判地接受和使用西方殖民主义传教士塞给他们的方法学。” “传统中医学是超越西医学范围的、内容丰富而最有条理、最有成效的一套医学科学,但迄今只有很少一部分治疗潜力被发掘。 ●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21世纪“健康”理念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继承、发展、传播中医药文化 ●内容 ●中医药基本理论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基本理论 ●辩证论治 ●整体观念 ●阴阳五行

●和谐平衡 ●预防为主 ●天人合一 ●辩证论治 ●阴阳、八纲、虚实、寒热 ●头痛医脚 ●个性化治疗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 ?形体:筋、脉、肉、皮毛、骨 ?情志:怒、喜、思、悲、恐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化:生、长、化、收、藏 ?五岳:泰、衡、嵩、华、恒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宫:青龙、朱雀、拱极、白虎、玄武?道、天、地、将、法(智/信/仁/勇/严) ?五音:宫、商、角、徵、羽 ?福娃:贝贝、妮妮、晶晶、欢欢、迎迎 ●和谐平衡 ●秩序创造和谐 ●热力学?进化论 ●耗散结构理论 ●吐故纳新 ●预防为主 ●上医上品攻心 ●中医中品外交 ●下医下品攻城 ●天人合一 ●人定胜天? ●尊重、认识自然、和谐相处 ●构建和谐社会 ●人是细菌和病毒的寄主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01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参评项目

201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参评项目目录 004 LC-02 宫腹腔镜联合中医多靶点治疗不孕症 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 潘丽贞王英王泽青蔡柳芽周丽娟 005 LC-03 颈椎病治疗技术筛选的临床研究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王诗忠陈少清仲卫红宋红梅陈水金王心城蔡树河廖军陈乐春李明006 LC-04 刘玉洁主任医师治疗心悸的临证经验研究 唐山市中医医院 王清贤袁金英李凤娥张颖刘炜李艳梅杨淑英张军赵卫段红莉007 LC-05 基于滑膜血管新生机制的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机理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蔡辉商玮赵智明赵凌杰郭郡浩姚茹冰郑召岭赵鹏 008 LC-06 清热解毒中药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作用靶点的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何明吴峥嵘李渊陶庆春郝素英吴志松 009 LC-07 健脾疏肝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李军祥王允亮余轶群谢春娥韩海啸胡立明刘敏徐春军刘绍能朱陵群012 LC-09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循证证据的产生与方法学规范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杂志社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刘建平费宇彤韩梅曹卉娟王思成陈薇刘国正刘兆兰李迅夏芸014 LC-11 心力衰竭中医分期辨治方案建立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毛静远王贤良赵英强牛天福袁如玉王永刚崔晋荣施乐贾秀丽樊瑞红 林谦侯雅竹 015 LC-12 中医药提高腹透患者生存质量、防治腹膜纤维化相关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洪涛林燕杨波姜晨范淑芳武士锋窦一田王艳松邹琦 018 LC-15 针刺对高血压脑出血脑保护作用及临床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邹伟匡洪宇孙晓伟王珑于学平滕伟刘芳戴晓红郭玉红 019 LC-16 六字诀呼吸操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效果的系列研究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锦秀邓丽金张文霞郑国华朱秀兰唐爱忠郑丽维葛莉李壮苗李冬秀020 JC-04 方剂配伍雷公藤对其所致肝脏、骨髓毒性的减毒作用及机制研究 山西中医学院 周然闫润红王永辉高丽柴智李艳彦聂中标周文静 021 ZY-01 浮小麦活性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 山西中医学院香港科技大学中药研发中心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令狐采学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断渗透到中医学中,深深地影响着中医的发展;中医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宝库。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谈到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先从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入手了解。 中医的基本精神首先是治人,其次才是治病。“治人”,人不仅自身要和谐平衡,包括阴阳气血、五脏六腑、寒热表里等;而且人与人之间要和谐,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中医学认为,天文、地理、人事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要顺其自然,适应社会,才能达到身心健康。可见中医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意识。这又与中医的精神相结合,所以说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关的。 而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中医蕴涵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前赴后继不断实践、领悟、总结

出来的精华,其中充满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用人文科学的理念构建起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这种医哲交融现象是任何学科都不具备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学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中庸等思想;道家的祸福相倚,对立统一,沉静无为等思想;佛教中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思想,均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起步与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二、中医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第一,对人与自然的理解,中医的观点与传统文化是一致的,如天人相应,五行生克,阴阳平衡等,医学理论来源于传统文化。第二,中医强调的修身养生观汲取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中庸、中和观;道家的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祸福相依观;佛家的随缘任运、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空无超然观等。第三,中医对病理的认识与治病的方法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不管是藏象兼治、丹药医方,还是望闻问切、推拿捏打等无不有传统文化的理念在其中,如“平人不病”、“阴平阳秘”等就是传统文化中“中和”的理念。第四,中医的一些

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一文读懂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西医药开始对中国医学产生影响是在19世纪初,至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而此前的数千年间,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数千年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日常饮食劳作和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就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人们发现食用了某些动、植物后具有减轻或消除病痛的功效,这就是认识中药的起源。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和“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人们在烘火取暖时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逐渐形成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劳作时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其他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初步形成了原始医学。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中医理论的奠基人,被后人誉为“医祖”。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问世。全面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疗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理观念,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秦汉后期,随着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 《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对于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瘟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被中医界称为“医圣”。 后世又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实收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东汉末年,“外科鼻祖”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较西医的麻醉药提早了1600多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