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罗斯福新政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罗斯福新政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罗斯福新政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罗斯福新政题

《罗斯福新政》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

A.罗斯福推崇专制主义 B.美国面临着外敌的入侵

C.罗斯福要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 D.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2.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颁布工业复兴法,鼓励自由发展工业

B.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C.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

D.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大力整顿银行 B.大力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多项社会保障D.对工业的调整

4.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5.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6.罗斯福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被人称为法西斯行径,这番话主要针对哪一法令()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民主权利

B.规定了民主党是美国惟一的合法政党

C.采取政府干预手段,调整工业生产

D.和意大利一样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

7.在罗斯福推行的新政内容中,美元贬值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措施。这一措施()

A.稳定了世界经济形势B.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最核心措施

C.推动了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D.直接提高了美国国内人民的消费能力

8.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长期性地解决失业造成的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A.举办公共工程 B.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保护劳工权利

9.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经济复兴 B.增加就业机会 C.国家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

10.美国国会于1933 年6月16日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 年5 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一起案件中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这一转变不能说明()

A.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 B.最高法院信奉自由放任政策,敌视“新政”立法C.美国国会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有解释宪法的权力

D.《全国工业复兴法》不适应当时美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1.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兴建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它

吸纳众多的失业人口就业。这一工程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有关?

A.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结构

D.兴办(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12.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确认,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罗斯福新政直接有利于防止上述情景出现的有①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②保障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③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④实施《社会保障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

①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②重视稳定社会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

③政府全力推行国有化政策④发端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A.①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罗斯福说:“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B.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C.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 D.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一次新改革15.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

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这话集中体现了()

①罗斯福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②新政是在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改革

③新政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④新政的出发点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的本质不同在于()

A.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不同

B.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力度不同

C.所有制形式不同

D.对工人的措施不同

17.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产生的。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18.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正确的是()

A.罗斯福实行的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策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B.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矛盾

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D.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19.罗斯福推行新政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美国摆脱了危机,恢复了社会生产力②使广大的中下层民众得到一定的好处

③改变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④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题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本章程批准、制定或颁布的一切公平竞争法规、协议和执照,均需包括以下条件:(1)雇员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或处于互助或互卫的目的而采取其他协同一致行动时,不应受到雇主及其代理人的干涉、约束和压迫。(2)不得以必须加入任何公司或禁止参

加、组织或协助其自选的工人组织,作为雇佣任何雇员的条件。(3)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或其他雇佣条件。

——美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6月)

材料二:新政从一开始就受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一抄录的”

——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材料三:“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工农业产品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

——《罗斯福选集》

材料四: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差不多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

——W?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

(1)材料二反映了一部分资本家对待新政是什么态度?结合材料一分析他们采取这一态度

的理由。

(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罗斯福“迁就工人”的出发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四分析罗斯福“迁就工人”的做法对美国工人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罗斯福新政同反对他的资本家之间是否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

他们的分歧是什么?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1934年1月30日,美国国会通过《黄金储备法》,授权总统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的幅度上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法律通过后,罗斯福宣布美元贬值为原值的59.06%。美元的贬值,使债务人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而国库则由于保有黄金,在美元贬值中获利28亿美元。购买黄金和美元贬值使联邦政府逐步从私人大银行家手中夺得了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导权,为美国经济制度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三罗斯福逝世时,中国共产党在《新华日报》上赞扬罗斯福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元贬值的影响。

(3)结合当时中美关系,分析材料三的观点。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ADDB CCCAD

11——19 DDCCD CCDC

二材料题

20:

(1)反对态度,他们认为政府在工会组织、工时工资标准、雇佣条件方面给了工人太多的权利。

(2)缓和阶级矛盾,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3)工人运动受到挫折,没有冲破资产阶级两党制度。

(4)不存在根本厉害冲突,都是从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何长远利益出发。策略不同,反对派主张对工人实行公开的暴力压迫,而罗斯福主张采取“民主”的、让步的政策。

21.

(1)措施:强制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农民损失给予补贴,用税收杠杆保证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农产品生产定额。

目的: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而缓解危机。(2)刺激了出口,使美国逐渐摆脱经济危机;减轻了美国人民的债务负担,增加了国库收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罗斯福新政改善了美国人民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暂时摆脱了经济危机。罗斯福去世时,中美正在合作抗日,两国具有共同的利益,所以中国共产党对罗斯福新政表示赞赏。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师总结)有人说危机是危险和机遇的结合,是灾难和契机结合。面对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突破传统的经济政策,果断地实施新政,对美国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新政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给美国人民重新带来了自信和繁荣,“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新政关注民生,注重协调发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可以说挽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这些就是罗斯福总统及其新政留给后世最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课后巩固练习 1.(2012·山东泰安质检·1题)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 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 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2012·山东潍坊质检·16题)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3.(2012·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33题)罗斯福在其就职演说中这样说道:“为了防止旧秩序的罪恶重演,我们需要双重的保障:要严格监督一切银行、信贷和投资,以便制止利用他人金钱进行投机的勾当;必须为充足而可靠的通货做好准备。”在之后的新政中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B.实行通货紧缩

图一 1930年的美国失业者图二经济萧条中饥饿的母亲 图三罗斯福与煤矿工人在一起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2018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题:罗斯福新政

1.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明确表示:“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临到毁灭的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这反映出他() A. 领导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B. 局限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C. 坚定捍卫垄断资本集团既得利益 D. 决心把美国经济纳人政府的全面管制 2.论文的关键词可以让读者更快地了解论文的主题内容。某篇论文有以下关键词:国家干预、社会保障制度、阿登纳、社会市场经济。这篇论文阐述的是下列哪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 A.德国 B.日本 C.苏联 D.美国 3.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块内陆的土地价格从8000美元上升到20190美元,面向大海的土地则从15000美元升至25000美元,而海滩边的土地更是从20190美元跳到75000美元。”这段材料实际上揭示了() A.美国房地产正处于发展的高峰B.美国房地产业存在较多的发展泡沫 C.房地产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D.房地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贡献越来越大 4.1933年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说“这简直是法西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 剥夺了美国公民的自由民主的权利 B. 规定民主党是美国唯一合法政党 C. 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手段调整工业 D. 将资本主义企业纳入计划经济体制 5.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保持我们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

张燕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使用日期编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听过美国历史上“饥饿”总统的故事吗?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1928年竞选总统时,曾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这是为什么?(激趣、引出课题)1929年美国爆发了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粉碎了胡佛的美好预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场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以及美国政府克服危机的实践。 [新课]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表现、原因、特点、影响) 1、表现 探究一:看图思考:大萧条是什么样的? 图1.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图2.银行前挤兑的人群 图3.股市中破产者100美元出售汽车 图4. 农场主们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中 图5.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图6.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 整合一:大萧条的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原因 探究二 :“牛奶白白被倒掉……穷人饿得嗷嗷叫”,这就是大萧条里的很不正常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大萧条会发生?请同学们阅读如下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儿子:“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妈妈:“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儿子:“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妈妈:“因为煤太多了。”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 材料三 当时很多人梦想通过股票买卖一夜暴富,于是把本来可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钱疯狂地投进了股市,使得股票价格暴涨,严重背离实际价格。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生产远远大于消费,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 整合二:大萧条爆发的原因: 导火线: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社会供给、需求(或生产、消费)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关于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可结合教材得出: 3、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4、影响(提示: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析) (1)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3)社会动荡、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危机。 (过渡)那么,该怎么办?怎么办?资本主义制度该何去何从? 二、罗斯福新政(内容、特点、评价) 简要介绍罗斯福的事迹(强调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探究三:假如大家就是罗斯福的“智囊团”,你们将怎样对症下药?你们的新政“新”在何处?(阅读教材,分组讨论)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入侵概况、《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运用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归纳外国列强侵华的共同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概括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升级情况,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提炼观点;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的比较;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西方发展的差异,带来西方列强疯狂的对华侵略,中国不仅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反而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说明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以家庭为生产单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地区:江南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国内商业的发展 “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隋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益州)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宋代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元代:大都成为国家性的城市明清:商帮的出现(徽商和晋商) 二、对外贸易 繁荣唐朝: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外贸易机构——市舶使 两宋: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特点:朝贡贸易(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衰落: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打击,仅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 冶金 瓷器丝织业演变

第三单元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一、“黑色星期四” 1.背景 (1)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2)政策失误: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 (3)金融因素:经济繁荣带动了股票价格的上涨,人们盲目乐观,股票投机过度。 2.标志 1929年10月24日引发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3.对策 美国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结果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2.表现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3.影响 (1)经济破坏: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严重。 (2)国际关系: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3)政治危机: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三、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经济危机严重。 (2)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3)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 2.措施 (1)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2)调整工业生产: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 (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颁布《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稳定社会秩序;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 3.核心内容 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4.影响 (1)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2)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改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3)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四、凯恩斯主义 1.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 (2)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2.内容 认为对付危机的办法是扩大需求,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3.影响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因此被称为“凯恩斯主义”,而它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1.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相对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发生了过剩,主要表现为产品过剩、工厂停工、工人失业、银行倒闭,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2.发生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为什么会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已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朝的建立: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②“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③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夏商的政治制度: 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秦朝统一的背景: ①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②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改变了大国的均势。③人民经受长期的分裂和混战,渴望统一。④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2、统一的条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具备了统一的力量 3、统一的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二、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 ①内容: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右在皇帝)由皇帝控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罗斯福新政优质教案

二、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 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出台;识记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两个阶段;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实质、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分组讨论、探究罗斯福新政对 美国历史发展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罗斯福不怕困难、 锐意改革的精神;认识改革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意义(社会主义市场、资本主义经济也有计划)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对“新政”的评价。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第一目,实干 家罗斯福,主要讲述罗斯福上台后对“新政”的准备。

第二目,施行新政,讲述新政的实施过程和主要内容。 第三目,渡过难关,主要讲述新政对恢复美国经济的 效果。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重点 应落在第二个子目上,要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不能平衡使用力量。强调新政“新”在何处? 一、在课前让学生思考:胡佛政府的经济政策为 何不得人心?奉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美国政府需要作出 什么样的政策调整?由此导入新课。 二、第一目“实干家罗斯福”主要讲述四个问题,即(1)当选总统;(2)新政准备;(3)施政历程;(4)“狮子”和“狐狸”的绰号的由来。其中“准备”要 帮助学生从六个方面加以归纳提炼:①鼓励人民恢复 自信心,战胜恐惧。②上台后,立即施用新政“药方”,医治病入膏肓的美国经济。③进行大胆的试验克服危 机。④组成“智囊团”以确保其决策的正确性。⑤取 得国会对其改革经济运行机制的支持。⑥向人民解释 新政,争取人民的支持。三、第二目“施行新政”,从五个方面详尽讲述新 政的施行情况。这是本节的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师应 讲授、分析到位。(1)新政过程的两个阶段。(2)新 政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记忆教材中的五点内容。①整 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②恢复工农业生产。③举 办救济和公共工程。④保护劳工权利。⑤建立社会保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教师寄语: 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 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的一个人。 ——恩格斯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或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

成中的作用。与其前后知识之间有直接的因果联系。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它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学好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因而本课内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四、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法学法 教法: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尤其对于世界史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师生交流---落实重点---启发诱导---合作探究—-引导分析---突破难点---学以致用”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互动贯穿其中。 学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其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和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经济危机破坏性和罗斯福新政的资料、新闻图片,电影片段等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课本,根据兴趣自愿结合成几个小组广泛查阅、收集有关经济危机资料,了解有关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模拟罗斯福的智囊团,为新政出谋划策。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2006年,震动传及东南亚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憾及了整个中国的灵魂。然而,就在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之时,07年出现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界的地震,使世界经济进入了天寒地冻的冬天。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被称为“八十年不遇的经济大衰退”。八十年前爆发了一场什么样的经济危机?它又是怎样解决的?它可以为我们现在度过危机提供哪些有利借鉴?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老师要求同学们要边看边思考:这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课程名称:高中历史必修一 ◆授课时间:36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上学期) ◆课程目标: 1、简述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对比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2、学习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列举各个时期重要的政治变革,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3、总结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史上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并依据各国的国情对其作出科学的评价和解释; 4、关注现今中外的政治制度,思考中国和世界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发展大势,探究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原因。 ◆内容与标准: 【课时1】开学教育: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本学科的

学习方法。 第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2】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习要点:描述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时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要点:说出“始皇帝”的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查找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课时4】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要点: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时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习要点:概述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时6】本单元知识回顾与习题讲评。 第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课时7】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学习要点:利用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时8】罗马法的起与发展。学习要点:记住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指出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高考历史罗斯福新政

专题六2罗斯福新政 1.(2015·重庆文综·1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A.废除“中立法案”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考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美国废除“中立法案”是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而罗斯福首次就任总统是在1933年,故A项错误;罗斯福强调美国遭受入侵时期总统享有发动战争的权利,不是为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故B项错误;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日宣战,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罗斯福强调运用非常规权力模式保证新政提案的顺利通过,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考点】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制度) 【解析】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中,通过1935年《社会保险法》建立职工养老金制度。 《全国工业复兴法》制订公平经营章程,故A项错误;1935年《社会保险法》还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故B项正确;《农业调整法》规定提供农副产品补贴,故C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张燕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 15 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使用日期编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听过美国历史上“饥饿”总统的故事吗?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1928 年竞选总统时,曾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这是为什么?(激趣、引出课题)1929年美国爆发了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粉碎了胡佛的美好预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场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以及美国政府克服危机的实践。 [新课]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表现、原因、特点、影响) 1、表现 探究一:看图思考:大萧条是什么样的? 图 1.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图 2. 银行前挤兑的人群 图 3. 股市中破产者100 美元出售汽车 图 4. 农场主们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中 图 5. 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图 6.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 整合一:大萧条的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原因 探究二:“牛奶白白被倒掉……穷人饿得嗷嗷叫”,这就是大萧条里的很不正常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大萧条会发生?请同学们阅读如下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儿子:“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次重要的变化, 主要属于当代历史的范畴, 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并不扎实。由于这一时期的内容离现在并不遥远,课文中许多重要事件,如北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对当今复杂多样的世界形势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内容很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向,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较多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重难突破: 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成果,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经互会”和“华约”。 2,“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方面,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其表现,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 另一方面,美苏两国势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使世界在近五十年时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建议教师: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例如,为了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二战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完美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和影响,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及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形成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史有一个客观、全面地了解,以提高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大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虽然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不同,但其根源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罗斯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认识到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的必要性,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可以积极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重点: 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内容 难点: 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评价 教学方法: ppt课件,小组合作,启发式讲授,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更被许多美国人称为“繁荣年代”。面对繁荣,资产阶级得意忘形。被冲昏了头脑的美国总统胡佛踌躇满志地向美国人民许诺:“揭开锅,两只鸡;家家户户小汽车。”就在人们陶醉于永久繁荣的幻想时,一场恶梦悄然降临。 播放视频《经济危机的表现》 1、经济危机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 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一.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项目)和两个阶段。 1.在罗斯福新政中,主要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是-----------------------() A.实行工业复兴法B.规定工资标准C.调整农业政策D.兴办公共工程 答案:D 2.罗斯福新政首先整顿的部门是---------------------------------------() A.银行、金融B.工业C.农业D.公共工程 答案:A 3.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道出了新政的实质是() A.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巩固资本主义的统治 B.从根本上要消除经济危机 C.要缓和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 D.为美国夺取世界经济霸权服务 答案:A 理解一.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包括---------------------------------------------()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大力发展国有化 C.以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为前提D.尽力保持资本主义的自 由企业制度 答案:D A.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全面干预经济是新政影响中最为深远的一项 C.新政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D.新政的目的是为了阻止日益高涨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答案:D 3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A.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争取工人支持,建立社 会主义制度 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和管理 答案:A 分析:罗斯福新政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政府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扩大社会就业,保障国内市场购买力,从而恢复社会经济,A正确。BC与史实不符,D只是新政的特点和重要手段,不是目的。 该类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对教材已有观点的理解程度,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不要拘泥于教材中的现成结论, 更要反思教材之所以下这样的结论的原因,同时在反思中运用、巩 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考试时,要弄清题干的内涵,联想教

【实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本专题的线索:本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手段和途径)——世界市场得以拓展(16 世纪初— 19 世纪)(三)“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 世纪中后期)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要素是:市场、资本与劳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的两大特点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贪婪性与扩张性。 第 1 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客观条件:文明的分散 2、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经济根源 ) 3、动力:欧洲人对“香料”和“黄金”等商品的追求;传播天主教(社会根源) 4、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商业危机) (二)可能性(条件): 1、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 2、地理知识的提高; 3、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二、★过程: 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时间成就 ★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1487 向东: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 度洋的航路 ★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1492 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1497 到达印度 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1519-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答:四条路: 1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 ,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联系紧密整体; 3 、思想震撼之路:证实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 4 、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四★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答: 1 、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 2、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3、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 、世界各地文明交融,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第 2 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荷兰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 2、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 (1)地理优势 : 新航路开辟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经济方面:对外贸易发达,造船业发达,商船总吨位居世界首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