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顺应论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从顺应论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从顺应论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摘要] 电影片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语言,在语言功能方面有其特殊性。本文从顺应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电影片名的翻译主要顺应了译入语的文化语境、语言结构、片名的广告性和定位读者的期待视野。指出:任何一种片名的翻译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关键词] 电影片名;顺应理论;文化语境

外国电影片名的翻译其实同译制片的作用一样,起到了文化媒介的效果。但是目前片名翻译的现状一直没有得到传统译界的认可。我国翻译界众多人士认为目前电影片名翻译领域最混乱,最不规范,佳译甚少,“乱译”、“胡译”的现象大量存在。那些因为“没有忠实于原文”,“追求票房利润”的译名被扣上了“乱译”、“胡译”、“不规范”的帽子(李群,2002,44),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背叛”,是对“真实”的颠覆。这些译名虽然未被“理论”认可,却被观众所接受。鉴于目前对电影片名的翻译尚未提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翻译原则,因此,本文拟以Je{Verschueren 1999年提出的顺应理论为基础,分析其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巨大解释力。


一、顺应理论

Verschueren在他1999年的新作《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es)中提出了“顺应论”,以全新的视角理解和诠释语用学。根据Versehueren的观点,语言的使用归根结底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是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1999,55—56)。语言的选择和语言的顺应是分不开的,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语言的选择是手段,而语言的顺应是目的和结果。Verschueren认为语用学是从认识、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语用使用行为的综观;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或者说从语言使用的特征和过程来研究语言现象”(1999:7)。而语言的选择则是从语境、语言结构等方面动态地根据不同的心理意识程度而作出的某种顺应。正是由于语言具有顺应性特征,我们才可以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突显程度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语用研究,来完成语用描写和语用解释。



1.语境关系顺应
语境关系顺应指的是语言的选择应该与交际语境顺应,也就是语境相互关联的成分在顺应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顺应的语境成分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物理世界主要是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社交世界指交际双方的依从关系、权利关系、平等关系以及文化因素等方面;心理世界包括交际双方的个性、情感、动机等心理因素。因而,Verschueren认为语境不是事先给定的,而是

随着交际过程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具有动态性。

2.语言结构顺应
语言结构顺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各种选择上:语言、语码、语体的选择;话语构建成分的选择;话语和语段的选择,以及话语构建原则的选择等。



3.动态顺应
指语言使用过程中语境关系,各语言结构之间相互顺应的动态性,是Verschueren语用学综观理论的核心。宏观上,顺应的语境因素涉及说话人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微观上,说话人需要顺应的语境因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下文。因此,语境关系和语言结构之间的动态顺应特征能够动态地解释交际双方在不断进行语言选择过程中的顺应作用。



4.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
意识突显程度主要涉及认知问题。它指意义产生过程中交际者的认知心理状态以及在语言选择过程中作出语言顺应时的意识突显程度,其认知心理涉及感知、表征、计划和记忆。同时无论顺应过程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其意识突显程度由社会心理决定。



二、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顺应


1.与文化语境的顺应


文化语境指文本作者/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政治、历史、哲学、科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及地理环境等要素,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对其共性的认识是科普知识,对其个性的认识,则是特殊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Maliovowskil(1923)提出,它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指的就是文体作者人物所处的环境,即他周围的物质精神,属于非语言环境。Kramseh(2000:26)进一步解释了文化语境化语境,认为部落经济、社会组织、家庭模式、繁殖习俗、季节循环、时间和空间概念都是文化语境的要素。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意义随文化的不同也会相应变化。人们需要顺应文化差异,把言辞、信仰和思维方式同文化语境联系起来才能实现成功交际。电影片名的翻译也不例外。



(1)直译与文化语境顺应。直译是根据原文的意义和语言结构直接把原语的词句转换成译文的词句。直译也称为语义翻译。不仅能提供从原文传递到译文的文化信息,而且能丰富译入语的文化。直译可以最大限度地传达原名的信息,保持原片名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直译时,译者在某种程度上顺应了原语文化,保留了原语的民族文化风格。甚至使译文读者也能够接受原语的文化特色。如下列英美片名都是直译的: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Love Story<爱情故事》,The Age of Innocence《纯真年代》,The Perfect World<美好世界》,On the GoldPond{金色池塘

》,Rome Holiday{罗马假日》,Sense andSensibility~理智与情感》,Rain Man<<雨人》,God Father{教父》。Handle with Care{小心翼翼》,Split Lightening<霹雳闪电》,True Liesg真实谎言》,Modern Times(摩登时代》,Love at First Sight((一见钟情》,Summer City{夏日之城》.what Lies Beneath{谎言背后》,My Fair Lady(窈窕淑女》,Jane Eyre{简爱》等等。



(2)意译与文化语境顺应。由于一部电影及电影片名总是浸润在该民族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传统习俗、传说等等构成的文化体系中,加上所属文化圈的隔膜,往往不为处于另一文化体系中的人们所理解,成为语际转换中的“超语言因素”和理解与交际的障碍。为使中文观众能真正领会英语片名的内涵。实现英语片名与汉语译名在信息、审美等方面的等值,就采用意译。意译是指旨在传达原来意义的翻译。意译要求最大限度地顺应原文的文化语境。抓住原语的意义和文化涵义,采用增词、减词、转类、扩展等方法,增强片名的感染力 如美国影片Earthquake原译名《地震》,致使不少观众以为是一部科教片,后译为《惊魂夺命》。让人一下就想到让入惊魂失魄的灾难场面,对观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Bathing Beauty这部经典音乐喜剧片在国内只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出水芙蓉》,这是最符合中国人思维习惯和中文韵昧的译名。“芙蓉”是中国观众熟悉的文化征象。气势磅礴的音乐响起,数十个女孩在水中翩翩起舞,突然音乐转为柔和,人群散开,一颗新星从水中冉冉升起,身上滴滴水珠晶莹剔透。刹那间,观众明白了“出水芙蓉”的全部含义。为了便于我国观众理解,或者为了顺应中国的传统表达,片名翻译时译者采用了中国传统典故或成语对英语影片名进行翻译,既顺应译入语的文化,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Brief Encounter<<相见恨晚》,既保持了原文的神韵,传达了原名的气派,又容易理解。Blood and Sandg碧血黄沙》,译者增加了两个色彩词“碧”与“黄”,使色彩更加鲜艳。“碧血”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指为正义死难而流的血,符合电影内容。


(3) 直译意译与文化语境顺应。如果原标题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或者包含了一些陌生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等,采用直译可能不为观众理解,这时可对原标题做部分保留或适当的增补和修改。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魂断”、“肝肠寸断”、“愁肠”表示伤心和痛苦。同样,桥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如“灞桥”蕴涵离别之意;“鹊桥相会”是民间文化中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Water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语言可谓精致凝练,给观众提供了与原文内容

有关的信息,同时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韵昧,既顺应了原文内容,又顺应了译入语的传统文化,可谓一举两得。影片The Bridges in Madision Country反映的主题是入到中年的感情危机及在理性呼唤下爱情的挣扎、回归和无奈。译名《廊桥遗梦》使得天下无数备受出轨感情折磨的人们在“廊桥遗梦”中得以释怀。动画片Tarzan被译为《人猿泰山》既保留了主人公Tarzan的音译,又突出了其半人半猿的身份.可谓形神兼备。另外“传”、“正传”以及“自传”等等,不少文艺作品以“传”作为其名称,像“水浒传”、“阿Q正传”等等,因此一些以故事中的人物命名的影片,如For—rest Grump和Ganghi,分别译为《阿甘正传》、《甘地传》等。同时中国文化习惯是常在某某人名前加一个“阿”字,以表示亲切的称呼,这样一来,《阿甘正传》兼顾了中国观众的审美意识和接受能力,叉顾及了本族语言特征,在顺应原片名信息的同时又顺应了东方文化传统,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


(4)语言表达与文化语境的顺应。电影片名的翻译要根据目标语定位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对语言进行多方面的选择,选择适当的语言结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这些选择就是对译文的语言进行动态的顺应。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和选择的过程是语境与语言结构相互顺应的动态过程”(Jef Versehueren,1999)。因此,影片名翻译的选择应该对语言结构进行动态的顺应和选择。绝大多数影片名的翻译就是顺应了汉语的语言表达方式,采用了汉语读者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 — 四字结构。四字结构或独自成旬,或并列排比。读起来音韵优美、畅快淋漓,具有极强的修辞效果。由于汉语四字结构在汉语语言文字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因而元论从语义或形式的角度,翻译时都不能忽略这一民族特色 冯庆华(2001,132)认为,四字结构有三大优点:从内容上讲,它言简意赅;从形式上讲,它整齐匀称;从语音上讲,它顺口悦耳。许渊冲(1996,284)也认为,“如果能发挥中文的优势,运用中文最好的表达方式(包括四字成语),以少许胜人多许,用四个字表达原文十几个词的内容。那就好比在百米竞赛中,只用四秒钟就跑完了对手用十几秒才可以跑完的路程,可以算是遥遥领先了。”因此,在电影片名翻译时,译者充分发挥译人语的优势,灵活使用汉语四字结构,如《乱世佳人》、《雾都孤儿》、《罗马假II》、《/Ix,I~"翼翼》、《霹雳闪电》、《真实谎言》、《摩登时代》等绝大多数片名基本上都用了四字结构,不仅表现了原文的神韵,提高了文字的表现力,又增强了译

文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2.与片名的商业广告特点的顺应
电影既是一种精神产品,具有艺术属性,又是一种物质产品,具有商品属性。电影通过各种传播媒体手段在市场上流通,因此,电影片名不仅是一部电影的标志而且也是电影商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吸引观众。增加票房收入,电影名在市场中起着广告宣传的作用,又具有商业广告性质。电影同时也是一门群众性的艺术,一门大众化的“俗文化”,电影观众既是艺术的欣赏者也是商品消费者,正如香港浸会大学周兆祥博士所说,“广告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销,增加客户利润。所以谁管得着翻译出来的标语文稿跟原文关系是否理想?历代广告中译得最脍炙人口并令客户满意的广告,都不是什么‘忠于原文’的作品”(周兆祥,1998,55)。商业大片的投资额高,回收成本的压力也很大。为了商业上的要求,影片名必须最大限度地符合大众的13味,票房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

3.与檄观化语境和商业化语境的顺应
由于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传播媒介的盛行,2O世纪末产生的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艺术创作与观念之间已由原来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转变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文化转型,在这种转型中,视觉文化在中国蓬勃兴起,使电影和电视拥有了比小说更大的力量。文学名著不断被拍成电视剧或电影,越来越多的人乐于通过看电视或电影来了解这些名著(姚小亨,2005,137)。在商业文化语境和视觉文化语境的影响下,观众和读者是平面的,浮躁的,感官是一次性的。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抛弃了以往的信、达、雅,出现了变形与妥协的现象,极力引起人们的观看欲望和兴趣,获得最高票房价,片名的翻译中出现了被译界所批判的字眼,如;“情”、“血”、“大”、“鬼”、“魔”、“狂”、“王”等(范钦林,2004,48)。这些字眼顺应了相当一部分观众群体的需要,所以片名译名对于性爱、情欲、凶杀与打斗给予了一定的夸张,以迎合一般读者追求刺激的心理特征,同时也顺应了商业文化语境下的竞争局势,如Seedpeople{吸血天魔》、Scream{夺命狂呼》、End of Days~末世浩劫》、Things happemng Tomorro 迷魂艳遇》、The Soldiers~血爆群龙》、Cloud Dancer~云宵大追杀》、The House Shadow/~血宅狂凶》等等。


4.与不同层次观众的欣赏水平的顺应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西尔多·萨沃思(Theodore Savory)提出了读者分析法理论。他把读者分为四大类:第一类读者对原文一窍不通,这种人读译文出于好奇

或兴趣;第二类是学生,借助译本阅读原文作品;第三类读者是过去学过原文语言,但现在已遗忘;第四类是学者,对所学语言仍很熟悉。这四类读者看译作显然目的各不相同。同一译作就不可能适合所有的读者。读者分析法的理论表明.每种翻译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一旦读者读到了专为他们翻译的书或材料,那么这种功能就充分发挥出来了(李群,2002,44)。很显然,绝大多数观众看电影是为了娱乐消遣,追求刺激,满足视觉和听觉的需要,而非受教育。因此.只有通俗时髦的语言才符合他们的欣赏水平。因而,影视片名的翻译应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顺应现实环境,顺应观众品位和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与研究出版社,1989.159.
[2]范钦林.商业文化语境中读者、作者、编者心态[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47-52.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32.
[4]胡安汇.妥协与变形——从“误译”现象看传统翻译批评模式的理论缺陷[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5);121—125.
[5]何跃敏.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翻译,1997(4).
[6]李锦,廖开洪.文化语境顺应与翻译策略[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5(2):49-52.
[7]李群.片名翻译对“忠实”的颠覆—— 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及理论研究[刀.北京第--)b国语学院学报2002,(5) 41-45.
[8]谢天振.论译学观念现代化[J].中国翻译,2004(1);7— 11.
[9]许渊冲.译者前言[A].许钧.文学文字文化——‘红与黑》汉译研究[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284.
[10]吴建明.英汉互译中的四字结构[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1):128—130.
[11]姚小亭.论视觉文化语境中我国高校的影视素质教育[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4);137— 14O.
[12]Firth,J.R.Papers in Linguistics(1934—1951)[C3.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
[13]Fishman,J.A.SoeiolinquisticsI A Brief Introduction[M].Newbury House,Roley,Massachts,1971.
[14]Nida,Eugene.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 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1.
[15]Theodore Savory The Art of Translation[M].London,1957.
[16]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a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Edward Arnold(Publishers)Limited.1999..

New Angle of Translation ——Analyzing Translating of English M ovie Titles from Theory of Adaptation Point of View

Abstract:Movie titles are a special style and have its special functions in language.The paper explores movie titles translation from the Theory of Adaptation point of view

.It points OUt that any movie titles translation has its reason.Movie titles translation mainly adapts to cultural context,language structures,and advertisement of movie titles and certain readers’horizon of expectation.Theory of Adaptation offers a new angle and a new though for translating movie titles.

Key words:Theory of Adaptation!movie titleg;translatio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