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 4农村中学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011 4农村中学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011 4农村中学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011 4农村中学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四川省郫县第二中学校课题组

徐永亮江永辉王永强林玉龙

[摘要]课题组通过对“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在具体实践中形成了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系统的内容体系。采取了结合新课改,强化了德育学科课程在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加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郫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活动方案集》为蓝本,以主题班会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文明习惯,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渗透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加强上网引导,培养学生文明上网的习惯;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形成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合力等措施,系统的探索了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中华民族素有重视道德教育的文化传统。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齐格。”孟子也主张:“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学校道德教育。2004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校课题组根据本校德育工作实际和我校既有的相关研究基础,结合成都市“十一五”课题规划,决定向市教科院申报市级课题《农村中学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2007年九月二十日,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课题立项以后,我校课题组按照《成都市教育局科研管理办法》(成教【2006】26号)文件精神,认真组织研究,现已按计划完成了全部科研任务。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顾问顾颉老师、王殊老师根据我们的实际研究方向、研究重点及所取得的成果,向我们提出,以《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结题,更能体现本课题研究实际,所以,我们的课题报告修订为《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特此说明。

一、课题的提出

(一)社会道德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快速转型所带来的传统道德解构,我国社会道德现状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变化。大致分析起来,可从如下几方面予以概括:

1.失信现象泛滥。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严重的诚信危机之中。贪污腐败、学术造假屡见不鲜,食品掺假曝光不断,这些现象已经成了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人的道德感、公德心十分缺乏。社会公德意识的淡薄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3.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缺失。社会转型期,传统的家庭美德受到了冲击,家庭成员的义务感、责任感有所淡化;一些人为了追求利益与投入的最大比值,职业道德操守往往被其视为可以首先节约的“成本”。

4.价值理想失落。人人都去追逐金钱、崇拜物质、寻求感官刺激,而唯独缺少对自己灵魂、精神、信仰的关注和拯救,使自己沦为金钱、物质的奴隶。

5.信仰的迷失与危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个人崇拜之风被遏制,由此也带来了人们信仰的危机。信仰已经被世俗的功利弱化,出现了乏力的症状。

6.拜金主义泛滥、享乐主义蔓延。在现实生活中,拜金主义在我国各地逐渐滋生、抬头、发展,并随着一些人用“一切向钱看”来曲解“发展才是硬道理”,拜金主义成为一些人追求的价值观。

这种社会大环境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在我们身边,以上各种非道德行为现象在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存在,并且呈现出与社会非道德行为和现象接轨趋同的态势,显示出社会大环境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严重影响。

如果我们不能够在道德重建上走出目前困境,我们的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将成为一句空话。教育作为提高国家民族素质的战略性基础性事业,加强对当代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是其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二)学校道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长期以来,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道德教育往往被简单化和片面化。究其成因,纷繁复杂。从德育心理学角度看,这与学校道德教育未能很好地遵循个体品德发展

的心理规律不无关系。我们的道德教育,在内容上过度偏重于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教育,而且这种认知教育还有“理想化”和脱离现实之嫌,而对学生道德情感体验、道德智慧培养、道德意志锤炼、道德行为养成等方面却重视不够,从而造成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距甚远、难以激发起学生自主德育的内在需要。

(三)我校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地处郫县南门城乡结合部,毗邻“望丛祠”公园,创办于1913年,是一所集初高中于一体的“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绿化示范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和“成都市文明单位”,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生源主要来自本县农村,少部分源自“甘、阿、凉”三州地区。从学生生源结构来看,学校虽处县城,但学生成长环境受城市文化影响较小,其在行为品德问题方面呈现出显著的乡村特色,即:公共文明习惯较差,自我价值感不强,进取心不强、行为散漫等。

在课题立项申报期间,课题组对我校学生道德行为现状作了一次调查。首先,我们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为基本内容制卷,问题采取是非判断和选择题两种形式,满分为一百分。课题组在我校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中,随机抽取500名学生进行书面测试。测试结果平均分为92.5分,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68分。然后我们又从得分在85分以上的同学中抽取100名学生,分10组进行道德情境测试。测试在被试严格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结果很不理想。比如,我们在我校教学四楼2、3、4层楼梯转角处分别放上学生经常扔的生活垃圾,结果只有三个同学将垃圾捡起,有11个同学将空塑料瓶踢到了别班保洁公区(塑料瓶分放在这些同学所在班级的公区)。课题组老师在校门口主动向不认识的学生打招呼:同学们,早上好!结果大多数学生表情诧异,有的匆忙慌乱回应,有的一走了之。从测试情况来看,我校学生表现出道德认知与道德践行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

基于上述情况,结合我校既有的相关研究基础,课题组决定以“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突破口,力图通过课题研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提高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我校的良好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课题组经过调查发现,虽然我校历来重视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这方面还是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效率还不高

尽管我校德育工作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学生中乱吐乱扔、破坏公物、考试作弊、逃课、不遵守纪律、无秩序等不文明现象仍偶有出现。而这些问题出现率最高的学生往往也是我们工作中投入力度最大的学生。我们认

为,这不是我校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不够或仅仅是学生道德行为出现了问题,而是我们没有能够把对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功的转化为学生的文明行为。德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道德教育必须是“知、情、意、行”的整合。一个人仅仅具有道德知识,没有在经历深刻道德情感体验下的道德认同,他就会表现出对道德价值的消极态度,从而缺乏践行道德规范的内驱力。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首先表现出是对人的一种约束,学生要认同并接受这种约束,没有强大的道德意志的支持,也是难以做到的。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恰恰对“情、意”两个要素重视不足或虽有认识但策略不多造成的。这一点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

2、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缺乏系统性

在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研究中,人们关注最多的是德育体制改革及德育理论的探讨,但却常常忽视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对人的独特性缺乏应有的尊重,缺乏对受教育者道德自我形成规律的认识或尊重。我校教师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在实践中表现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系统性不够,还停留在“班会课”、“说理教育”和“榜样示范”等常规的、简单的途径与方法上。往往强调了学生应该怎么做,却不太重视采取合适的措施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费时低效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还有待增强。

我校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在郫县其它农村中学也普遍存在,由此可见,在我校进行“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十分必要,也势在必行!本课题研究是广大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需要,更是广大农村中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二、理论依据

实施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必须建立在相关政策和理论的基础上。

1、相关政策

《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规程》、《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的通知》、《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政策性和纲领性的文件,全面体现了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性质、目标、内容、途径以及对学生品德评价和管理的要求,不仅是学校实施德育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和政策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这就告诉我们:本课题研究必须植根于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本课题研究将严格遵循《意见》所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原则:(1)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既要体现优良传统,又要反映时代特点,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4)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未成年人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

2、相关理论

(1)德育的基本原理:有关德育内涵、本质、目标、过程、原则、内容和方法的论述。

(2)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有关教育论和德育论内容的论述,以及有关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学依据的论述。

3、在中外比较中吸收可借鉴之处

在本课题中,我们重点借鉴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与我颇有相似之处的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做法。

三、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德育的基本原理、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作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实施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符合农村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2、实践性原则:实践是德育的生命,没有实践,便没有德育。通过设计系列课内外、校内外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志,坚守道德信念,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3、主体性原则: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培养他们的行为自觉性。

4、一致性原则:注意教师、家长和学生言行一致、认识和做法一致,以增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努力矫治“假性认识”。

5、示范性原则:树立教师、家长和学生中的榜样进行示范。在加强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和家长进行相关的教育,要求教师与家长起到示范作用。

6、研究与德育日常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将课题研究与德育日常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使课题研究不是简单地、孤立地进行,而是把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放到学校德育的日常工作中去,真正为学校德育服务。

四、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面向郫县初中和高中2007、2008、2009级学生,重点以本校初中和高中2007、2008、2009级2900余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管理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和科研培训,提高科研水平

首先,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课题组组织全体研究人员认真、系统地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规程》、《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的通知》、《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政策性和纲领性的文件。其次,为了提升我校课题研究水平,课题组先后邀请了成都市教科院的顾颉、王殊等专家到校进行科研指导。另外,学校还不定时派出课题组研究人员参加了县内外有关德育研究的会议,并将这些经验带回学校与课题组其他成员交流和学习。通过这些努力,帮助课题组成员提高了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明确了任务,推动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2)严格课题管理,规范课题操作,认真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严格课题管理,规范课题操作是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为了使本课题得以顺利实施,我们规范了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加强了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力求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程序化,研究一体化。认真制定课题方案是课题实施的重要前提。在制定方案时,我们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认真调配,细致分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课题研究方案,然后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要求,课题组全体成员进一步细化目标要求,找准切入点,找到结合点,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个人实施计划。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3)认真落实课题实施计划,定期开展课题活动和总结交流,及时做好工

作总结,写好教育个案和论文,确保课题研究质量

贯彻落实实施计划是课题研究的关键。为了使课题计划落到实处,我们定期开展了实验研究活动,每期召开经验总结交流会2次,要求参研教师参考《郫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活动方案集》,每学期上好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2节以上,每学期重点研究1-2名学生,作好研究记录并写好教育个案,每学期撰写1篇德育论文。我们要求参研教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与做有机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本研究定位于应用研究,将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突出实践研究。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将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等形式研究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个案研究法:运用个案研究法研究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差异性,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典型个案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剖析。

(4)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取得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性高度,力求探索一些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遵循的规律。

五、研究内容和主要措施

由于学校德育是一项工作政治性很强,牵涉面很广的系统工程,作为一个基

层农村中学,我们难以对我们所发现的问题一一寻求解决方案。我们根据我校实际工作要求、既有的研究基础和课题组的科研水平,选择了“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块最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成长需要的内容,展开了以提高德育实效为目的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以下阶段成果。

1、结合新课改,强化了德育学科课程在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中学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虽然中学其它各科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不是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这种主渠道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但是,由于过去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受应试教育影响,被异化为学科化的知识教育,割裂了一个人道德素养“知情意行”的形成过程。

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和政治组教师一起认真学习了《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教育部《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提高了教师认识的水平,加强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了教学形式和手段,在考试方面变笔试考核为多种考核方式并重。通过这些做法,我们在充分发挥政治课在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渠道作用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教材进行改革后,教师的教学方法随之有所变化,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参与实践,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关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接受教育,认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践行文明行为。如我校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林玉龙老师针对初一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同伴关系重要性不断提升,重视发展同伴友谊这一心理特征,让学生自评和互评人际指数,并让学生对照自评和他评的人际关系指数与学生人际交往标准进行比照,让学生懂得养成文明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在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生自身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加强时政教育。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对时事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国内外政治风云的变幻,渴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时事教育以其贴近时代,贴近社会,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及变动性,受到学生的重视和喜爱。

此外,目前编写成册的辅助教材,具有可读性和可行性。它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学生实际,针对性较强,避免了成人化的说教,使学生易于接受,深受学生喜爱。如:《中华传统美德读本》,《弟子规》通过脍炙人口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来教育学生,对提高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素养很有实效。

2、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加强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通过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进行渗透学习,是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又一条主要途径。所以,学科教学,特别是人文学科教学,不仅内容上蕴藏有丰富的道德资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之于学生的课外生活,给教师以更多可以对学生实施言传身教的机会,使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点的机会。所以,我们在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非常强调以学科渗透为切入口,把学科教育作为学校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为此,我校十分重视师德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都作出了非常严格而又细致的规定和要求,让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以文明的行为对学生进行教育。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因此,学科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的主阵地也应该在课堂。通过学科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而言,教材是教育的载体,教师是实施目标的组织者,是主导因素;学生是实施效果的直接体现者,是主体因素。基于这样的思考,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充分挖掘自己所教学科中丰富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资源,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予以落实,目前,这已经逐渐成为我校教师在设计处理教材时的自觉行为(见图表1 引自《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的道德影响力》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 2005.11.3)。

在课题研究进程中,我校很多老师都根据本学科特点,参照上表内容,

3、以《郫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活动方案集》为蓝本,以主题班会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课题研究小组组长、中学德育高级教师王永强老师结合本课题研究需要,根据郫县教育局的要求,参与组织了“郫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活动方案”的评选,在此基础上与课题组马厚勇老师共同制定了《郫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课课程标准》,并主持编写了《郫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活动方案集》(以下简称《方案集》),为郫县德育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也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课题组依据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联系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实际,以尊重学生为教育理念,遵循德育活动的整体性、系统性、导向性、趣味性、程序性、主体性、实践性、渐近性等原则,以《方案集》为蓝本,组织了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课题组对《方案集》的使用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有效方式:

第一,以《方案集》为载体,开展课堂型活动,加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在课堂型活动中,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以《方案集》为载体,贯穿“共情——明理——活动——导行——评估——反馈——调整”这一主线,依照“授之以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原则,让学生广泛参与,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师在开展课堂型活动中让学生当主角的同时,要发挥好主导者的作用。

课题组试图克服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内容的抽象性、教育方式的灌输性、实施的分裂性等弊端,使学生在参与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文明素养和健全的人格。如在《感念亲恩,孝敬父母》、《用语文明,和谐相处》、《礼貌待人,文明交往》、《校园文明,大家维护》、《增强环保意识,争做文明公民》、《遵守社会公德,有德行遍天下》、《网络冲浪利弊谈》等课堂型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活动中,实验教师改变了传统的说教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操作、自主实践,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实践道德的热情。

第二,以《方案集》为借鉴,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践行能力

在实践《方案集》活动的基础上,各班根据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情况,又自主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通过以情晓理,以事明理,提高了学生的文明行为认识能力,通过以说促行,反复训练,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文明行为践行能力。

我校教师设计的部分优秀活动方案详见《郫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活动方案集》。

4、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渗透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至高境界是教化、浸润、熏陶和影响,而不仅仅是说教。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在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潜移默化的独特影响,并将其视作学校对学生实施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文化不同于狭义的校园文化,它是指以学校价值观为核心的学校生活一整套的观念体系、风俗习惯(包括学校各种仪式)以及环境建设的有机体。它既包括学校的精神环境建设,也包含物质环境建设。

我校是一所园林式学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被评为“四川省绿化先进单位”,经常代表郫县接受上级这方面的检查。课题组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注意在各方面培养学生的亲环境行为,有效减少了学生乱丢乱扔,随意破环环境的非道德行为。每年新生入校,我校都要举行校园风景摄影大赛,由学生摄,学生评;我们还在学校风景优美处,精心设计了一些美观、个性化的文化牌,在上面不定期换上我校学生、老师自己创作的一些小诗和美文,再配上作者的小照。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又培养了学生对学校环境的热爱,使学生与学校环境达到“天人合一”,互相映衬的美好境界,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得到了自然养成。我们认为,学校的所有元素都应该是具有教育性的。注意打造和开发利用学校环境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文明素养和亲环境等良好行为的养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应该包括学校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学校的物质环境建设中,我们还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清理,在校园内修建了宣传墙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警示牌,在各教室和公共场所张贴名人名言和守则、规范,开辟了评比公布栏,有力地营造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环境氛围。在学校的精神环境建设中,我们注重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贯彻和落实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我们组织了宣誓、签名和竞赛活动,“话道德”主题班会活动,“养成道德好习惯”系列活动,“做文明人、建文明校”演讲会活动,“学道德、束言行”实践活动,“爱心助残”慰问活动,“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活动,“手拉手、献爱心”募捐活动,学生评优选先等系列活动,积极倡导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充实了校园文化内涵,扩展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

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索符合中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并为广大中学生所接受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我校在前期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班级、年级、校级校园文明形象大使的系列选拔活动。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德育自主教育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

养成,个人品德修养等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详见附件1 《郫县二中校园文明形象大使选拔总结》)

5、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我校在构建学校健康网络文化方面也认真地作了如下尝试和探索:

一方面学校通过制定《网络文明公约》、《网络伦理自律规章》等制度,来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学生认识到网络道德也是与整个社会道德息息相关的。在网络上并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能随心所欲,肆无忌惮。同时扩大宣传教育,在学生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正确的方法规范人,以良好的榜样塑造人。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道德的重要性以及错误言论的危害性,我们还搜集很多来自网络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网络虽然是虚拟空间,但是它也是现实社会的延伸。人是社会的个体,是与他人相关联的。网络伦理道德问题,也是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的一部分。特别是我们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所遇到的沈阳女孩在网上毒骂四川人的极端事例,让刚刚经历地震灾害的四川人非常愤怒。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利用学生身为亲历地震的四川人在目睹这个女孩的恶毒语言后的情绪体验,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伦理规范的重要意义。我们还印发了熊猫网络病毒制造者在网上公开发布的道歉信和有关这个病毒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损失的报道来帮助学生提高网络道德自律。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会给我们个人和社会带来危害甚至灾难。但是如果学校能够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网络也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力工具和平台。在这方面,我们还形成了一些效果较好的操作方法。这里不再赘述(详见附件2 《我校在构建学校健康网络文化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

6、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形成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合力

家校合作,构建“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潮流。为保障学校与社区的充分合作,共同打造有利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大环境,我校以社区党政组织为中介,加强了家校联合,扩展了社区成员(而不仅仅是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发言权,进一步明确了家长和社区的教育责任和义务,促进了“家——校——社”之间的交流,扩充了学校和社区教育的新资源,共同实现了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教育目标。我校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由社区行政领导、社区内各企事业单位领导,各居委会主任和党委书记、学校领导以及部分居民组成,涵盖了社区各个层面、各个级别的人员代表。主要负责学校和社区教育一体化共建的理论指导、资源优化整合、有效利用,协调学校和社区内各个层面的关系,保证“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持续进行。另外还成立了“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工作指导委员会,由社区政府、学校、居委

会、家长代表共同组成,行政上隶属于街道或村委会,在业务上受县教育局指导。其下设办公室,由社区文教干事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工作的落实,根据不同的作用对象将任务分派至学校、家长学校、社区及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通过学校——社区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家长互动、家长——居民互动等方式,全面推进了“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的工作。

通过与政府、社区共建政府主导下的社区教育共同体这个平台,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办学的周边环境,为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区活动,提供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各种实践机会创造了良好条件。如:每年爱国卫生月,我们都要组织青年志愿者到社区义务清洁,参加植树活动,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环境水平;每年5月开展爱心助残活动,到社区慰问残疾人,学习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组织师生到郫筒镇敬老院开展服务活动;承办教育局和团县委主办的各种活动;组织部分学生到成都市法制教育基地接受教育,我校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得到了教育局、学生家长和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六、研究成果

1、形成了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体系

课题研究小组组长、中学德育高级教师王永强老师结合本课题研究需要,根据郫县教育局的要求,遵循德育活动的整体性、系统性、导向性、趣味性、程序性、主体性和渐进性等原则,结合郫县农村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参与组织了“郫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活动方案”的评选,在此基础上与课题组马厚勇老师共同制定了《郫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课课程标准》,并主持编写了《郫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活动方案集》,受到了成都市教育局和郫县教育局相关领导的好评,为郫县德育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也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郫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课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以科学发展观和学生行为心理发展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紧密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出发点,以行为规范和行为训练为重点,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在多种情境下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使学生逐渐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针对学生不同学龄阶段文明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制定相关的内容目标,建立相应的内容模块。模块内容在实施时各有侧重,又交叉覆盖,以便于活动的开展和不同学龄阶段课程内容的落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积极评价,将学生的行为规范化,最终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家庭、学校、社会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具体内容详见《郫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活动方案集》第3-15页)。

《郫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活动方案集》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针对学生不同学龄阶段文明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制定相关的内容目标,建立相应的内容模块。模块内容在实施时各有侧重,又交叉覆盖,以便于活动的开展和不同学龄阶段课程内容的落实。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出发点,以行为规范和行为训练为重点,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在多种情境下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使学生逐渐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积极评价,将学生的行为规范化,最终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具体内容详见《郫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活动方案集》)。

2、系统的探索了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实践层面上对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和梳理了当前困扰学校德育效率的主客观因素,在加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问题上,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理论引领,操作性较强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得以增强。

这些有效方法是:结合新课改,强化了德育学科课程在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加强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郫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活动方案集》为蓝本,以主题班会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渗透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形成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合力。

3、通过研究形成了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操作模式:“共情——明理——活动——导行——评估——反馈——调整——养成”。

4、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收获颇丰,锻炼成熟了一批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科研意识的德育工作者。课题组组织实验教师通过课题研究中进行的设置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设计主题班会活动、撰写分析报告、论文等活动,不断分析得失,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了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和师德水平,促进了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校教师每学年撰写德育论文或教育案例200余篇。

5、通过课题实验,学生文明意识明显增强,文明行为能力明显增强,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

(1)学生文明意识明显增强

课题组组织的各种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有的让学生们亲身实践体验,以主体的姿态在亲身实践中认识文明行为习惯的要求,从而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感;有的则通过创设各种教育情境,使学生们经历认知过程、情感交流过程、

行动实践过程,从而培养其健康的个性,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我校团委举行的“做文明人,建文明城”演讲会中,参赛选手痛斥了许许多多现实生活中与传统美德和文明道德相悖的不文明言行,尤其对中学生中存在的撒谎、欺骗、浪费、攀比、麻木、冷漠、乱丢、乱扔等给予了严厉抨击。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最初发动大家进行准备,了解道德的标准和不文明的言行,最后入选者再声情并茂演讲,这样,对于选手自身和听众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而在班级“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主题班会中,许多同学在“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和子女对父母的报答”的对比讨论中,深感父母对自己是说不完的关心和爱护,而自己对父母却是无以为报,流下了愧疚的泪水。以2008级为例,初一、高一与初二、高二对比,初二与高二时学生在遵守纪律、勤奋学习、团结协作等方面明显优于初一和高一,从班级评比可看出,初二和高二时流动红旗等获奖率均高于初一和高一。

(2)学生文明行为能力明显增强

在课题实验中,我们积极通过正确的道德认知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的文明行为观念,再转化为学生的文明行为。例如: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活动中,初2007级1班的学生深入了解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原因,提出方案,人人动手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在《环境保护,你我之责》主题班会活动中,许多班级的学生立即见诸行动,人人动手,主动清洁身边垃圾,有的班级还走出校园,到社区进行清除“城市牛皮癣”活动。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实施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寻求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为了对我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变化进行追踪,检测我校课题的实效性,课题组以初2007级和高2007级、初2008级和高2008级36个教学班共计189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依据《郫县二中学生操行评定细则》,每年9月初利用入学教育的契机,配合学校政教处采用抽样分析法对学生进行一次文明行为习惯评定和操行评定。具体做法是:班主任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学生做出自评、他评(组长和组员评后取平均值)、师评三方面的德育评价,并取平均值作为学生的实际得分。课题组再以年级为单位从中随机抽样50份进行分析。现以2007级、2008级为例,对测查情况作简要分析(见图表2、图表3)。

图表2:郫县二中2007级、2008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评定抽样分析

图表3:郫县二中2007级、2008级学生德育操行评定抽样分析

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和操行评定抽样分析可以看出:09秋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得分率在80%以上,操行评定优总分85分以上均在40%以上。这两个因素反映出学生文明诚信、团结勤奋、尊师孝长、爱护环境、宽容助人。08秋前测09秋后测得分率变化为:提高了4.78个百分点和提高了13.95个百分点。说明我校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学生文明诚信、团结勤奋、尊师孝长、爱护环境、宽容助人的整体风貌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这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评价的定量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说明我校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了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效性,使学生形成了团结守纪、文明诚信,尊师爱校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均有较大提高,学校在接受上级德育管理部门的检查中。得分情况较之过去有大幅度提高,并在2009、2010年分别获得郫县教育局德育工作年终综合评估二等奖和一等奖。学校学生学习、生活井然有序,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

(3)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

随着本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校学生在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自我价值感不断得到提升,个人成长动力不断得到强化,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成绩也有大幅提高。过去社会戏称“郫县×中是情场,郫县二中是战场”,而现在,我校已连续三年(2008、2009、2010),没有发生一起学生恶性打架斗殴事件,学校社会形象已经有了根本改观。学校在升学方面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连续两年超额完成了郫县教育局下达的高考升学指标,是郫县完成上级下达升学任务最好的学校,这与我们根据校情,重视并认真研究后进生转化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七、结论与思考

(一)研究结论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校德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见事不见人”的

德育工作方式和单纯灌输说教,批评指责的教育方法。由于在工作中“见事不见人”,所以工作显得缺乏序列性,缺乏从人的发展视角来综合理解认识学生错误性质,所以难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我校在开展课题研究后,特别注意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分析认识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从满足其成长需要的角度唤醒学生对德育的内在要求,在具体实践中形成了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操作模式:“共情——明理——活动——导行——评估——反馈——调整——养成”,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理论引领,操作性较强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德性发展的整体性、建构性和发展性相吻合,尊重了教育的双主体性,尊重了学生的自我教育,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通过本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我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更新了学校德育观念,还造就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德育教师队伍,壮大了学校德育科研工作力量,为今后深化学校德育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学校校长徐永亮同志非常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和本课题的研究,在人员协调,经费投入方面不遗余力。单是2009、2010 年,学校在组织开展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中所投入的经费支出就达10余万元。为了引起所有行政班子成员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徐永亮同志还要求班子成员轮流主管德育工作,我校在课题研究中,先后有副校长赵强、李红、庞茂林担任德育副校长。主管科研的江永辉副校长亲自过问科研工作,带头撰写科研论文,对如何把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德育效率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想法。学校班主任不仅积极配合课题组研究,还在学生常规管理、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后进生转化等方面,加强了班主任之间的横向交流和研究。像苏若兰老师、张敏老师、仲伶老师、黄成开老师等都就班主任工作与课题组保持了经常性的探讨研究工作,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案例和对象。课题组长王永强同志在本课题研究中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制定研究计划,组织开展研究,保障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使课题组成员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模拟招聘和情景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德育评价进行改革,让学生对评价结果心服口服,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和成长的方向十分清楚,学生对德育的自主需求也就越来越强。就在我们课题报告撰写进入尾声之时,我校高一年级学生主动向学校提出了建立自治性质的学生会,作为对隶属学校政教处的学校学生会工作的补充。他们在获得批准以后迅速建立了高一年级学生会,在如何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如何提高学生文明修养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在学生会开展工作以后,高一年级学生工作迅速得到了改观,学生德育主体性开始得到了真正体现。

总之,通过课题研究的推动,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良好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大的提高,学校德育工作也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

(二)思考与展望

尽管我校通过本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任然是一项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入的研究课题。就我们目前的工作实践来看,我们认为,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困难还来源于我国社会整体道德建设落后,公民素质偏低。青春期孩子对成人感的执着追求与成人社会低水平道德的不良示范,非常容易让学生对学校正面教育予以质疑,形成抵触。这是我们对该项课题展开后续研究要关注并解决的重点问题。另外,我们还需要针对青春期孩子因同一性混乱而派生出的德育问题,加强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以更好解决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效问题。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德育科研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但机遇多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我们将继续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深化研究,为建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有郫县农村中学特色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体系而不懈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引论》詹万生教育科学出版社

2、《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实验报告集》詹万生教育科学出版社

3、《当前中国中学道德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创新方式》朱小蔓《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4期

4、《凝聚共识呵护花蕾》李薇薇《中国教育报》,2005年12月14日第3版

5、《新时期德育途径与方法研究》董治君中央编绎出版社

6、《当前学校德育现状及其改进对策思考》杨海波《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

7、《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途径的探索》王维勇《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

8、《论美育与德育的融合》顾颉《中国德育》,2006年7月第1卷第7期

9、《学校道德教育方法之展望》张东妮《文教资料》, 2006年第10期

10、《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与探索》王永强《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

11、《德育创新的实践与探索》王永强《成都教育》2007年4月号

12、《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及其启示》杨荣《教学与管理》, 2007

13、《论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创新》谢迪斌《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7年第12期

14、《论青少年道德教育方法的革新》金亚红《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7年第12期

15、《论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和评价》马勤学《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

16、《论教育道德目标的内容、实现困境及途径》刘广利《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6期

17、《中小学德育走向》吴荣超《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年第11期

18、《终身道德学习:道德人的培养路径初探》刘海娟《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年第11期

执笔:王永强林玉龙 2011年4月

致谢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成都市中小学教育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顾颉老师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成都市中学德育专委会秘书长王殊老师的热情指导。两位专家在本课题的选题、撰写研究方案、研究进程的管理、拟定结题报告提纲、写作结题报告初稿、反复修改结题报告并最终定稿的各个阶段,都给予课题组悉心的指导和帮助,使课题组少走了不少弯路,在此,课题组谨向两位专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本课题研究还得到了郫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我校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突破口,在推进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素材。2007年,郫县教育局依托我校“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研究”取得的成果,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委托课题组王永强、马厚勇老师执笔制定了《郫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课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课题研究小组组长、中学德育高级教师王永强老师结合本课题研究需要,根据郫县教育局的要求,参与组织了“郫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活动方案”的评选,在此基础上主持编写了《郫县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秀活动方案集》,为郫县德育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也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方案集》的编写得到了成都市教育局宣传教育处刘科、梅青两位处长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成都市中学德育专委会秘书长王殊老师的热情指导,四川省教育学院姚文忠教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方案集》作序,郫县教育局德育办刘玉主任全程指导了《方案集》的编写,在此,课题组谨向上述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沂南县第四实验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得以全面展开。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坏境 苏霍姆斯林“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感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我校在进行校园外表形象具体设计和布局的时候,一贯遵循高品位原则,尽量做到: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中华文化相关的景塑雕像,文史雕刻,名人伟人的名言警句,师生的书画作品,从校园的整体布局到花坛里一草一木都精心设计,艺术构思。校徽,校训,每天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形成“文明,团结,严谨,勤奋”的优良校风。 二、课堂教学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主渠道 我校始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利用语文,政治等课程资源,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会民俗贯穿到课堂,使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

养,力求将现代意识和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培养即具有现代精神,又富有中华优秀传统的“现代人” 。此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如《中华经典诵读》,民歌,故事,戏曲,表演,绘画等纳入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多地诵读古代浅近的优秀诗文和诵读历史上优秀人物故事,把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 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文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坚持以书法艺术教育,中华经典美文诵读为载体,把中华文化渗透到校园生活之中 三、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我校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主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地、因地制宜、就近就便,积极创新形式和载体,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广泛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宣扬中华优秀传统,营造关爱互助、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倡导文明和谐、使用节俭的现代节日理念。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在全校组织开展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志愿服务和体育健身等丰富多彩的大众性活动,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如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网上大拜年、”“网上猜谜”等网络文化活动;清明节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端午节期间广泛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山川河流、植树绿化等活动;中秋节、国庆节期间以团结团员为主题开展活动;重阳节期间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 四、扎实展开“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结题报告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格式及如何写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的格式 教育科研课题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从应用写作的角度考察,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结题报告的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 二、结题报告的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 三、结题报告的正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课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的评价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专家评价——综述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并点明典型评语。 实践工作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四、结题报告的结尾: 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对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作出的努力。结尾的写作应视情而定。 五、结题报告的附件: 列具课题组成员名单;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致谢等其他材料。 上述结题报告,在课题鉴定会结束以后,可根据专家意见作适当的修改。然后经课题组长签署后存档。根据课题级别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大小、研究者认识的深浅,结题报告将各具特色,但其总体要求是,反映全貌,突出重点。反映全貌,要求撰写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的“全素”关节,把握研究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实践中已有效果的评述和将有效果的预测。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嘉陵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全面阐述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完善人格不可缺少的,是成才的基本条件之一。有句名言:“思想可以决定行为,行为可以决定习惯,习惯可以决定性格,性格也就决定了命运。”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在幼儿园加强对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工作。我们嘉陵幼儿园根据未来人才发展的需求,本着“育人为

本、养成为先”的教育理念,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重视营造健康、快乐、积极的教育环境。 我园是地处县城的公办幼儿园,习惯养成的的培养虽然不是新的问题,但目前我园一是独生子女增多,这些幼儿倍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处在“独”的成长环境中,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二是外来务工、留守的幼儿增多,这些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这部分的幼儿缺乏良好的细心的教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些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我们拟以本课题为突破口,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幼儿习惯的现状,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幼儿良好习惯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未来一代新人应具备的素质。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而现实中“三教”的脱节又使养成教育面临困难。因此,我们着重探索适合幼儿各种良好习惯形成的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幼儿习惯上出现的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习惯。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结题报告最新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新时期家庭教育特点、理念、方法研究 (课题批准号:DEA100355) 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安徽省阜阳市四九小学 2013年 10月19日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的时期,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尤其农村发展也比较迅速,为了拓展收入的来源,众多的家庭中的年轻的父母纷纷外出务工。据统计,我校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父母不在身边,剩下的三分之一有的只有父亲或母亲一人在,有的寄托在亲戚家里,有的靠祖辈照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单亲家庭。家庭教育观念极为淡薄,孩子能吃饱穿暖就是了事。把孩子的成长全部寄托在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承担家长的责任,很少和学校沟通配合,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严重的缺失。 鉴于以上背景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新形势,我们参加了教育部总课题《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中的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并于2012年1月经颍泉区教育局正式批准立项。在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二年多时间里,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科学、实事求是地展开了课题研究,现将研究历程及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2、选题意义: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和具体的、实用的实施方案。留守儿童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一直处于被动的、错位的状态。选此课题,,就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错误的教育理念及行为。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走出盲点和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同时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面积转化差生,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家长落后的教育理念,为家长提供更科学、更先进的教育。解决方案:促进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更进一步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探究总结出新形势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把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科学的先进的家庭教育理论传递给家长,从主观上改变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向前发展。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家庭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我国历来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方面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凸显,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越来越成为新时期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研究新时期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邓小平曾说:“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优秀的家庭教育成分”。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新形式下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学校在举办家长学校时,应注重从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上对家长进行科学辅导。“帮助儿童的最好途径就是帮助父母”。 家庭教育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

(完整word版)四年级传统文化总结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 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她们高兴,先将总结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千字文》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3.认识一些文学巨匠,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4.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5.熟识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玉器,历史古老的青铜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宝等,感悟其历史、文化价值,体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二、成功与不足 四年级的孩子学了不少古诗,对唐诗、宋词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下面我来谈一下工作中的不足。首先,由于我们授课经验有限,

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交流会。其次,教学经验不足。下学期我会注意参加一些相关培训和交流机会,学习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的解决本学期的问题。 三、今后努力方向 针对本学期教学中的不足,我们制定如下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我们会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2016年1月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得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贺攀科 联系电话 邮箱 所在部门工业分析系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 申请时间2014 年12月31 日 结题时间2015年12 月18 日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得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课题从我校得实际情况入手,构建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得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得课程体系,制订一体化课程得课程标准;打造开放式得一

体化课堂,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积极合理地引导学生使用手机; 制定新得学生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方案。通过上述教学模式得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协调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一体化课堂,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题就是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为加强电镜技术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得教改课题。该课题于2015年1月由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批准并列入电镜专业年度工作计划.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一年得研究,现已结题,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得背景、内容及基本原则 我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弱,学习专业课时感到吃力,怕学厌学心理严重,从而专业系统知识得不到形成,专业技能只能限于盲目性、模仿性得机械操作,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难以形成系统得专业技能。教学方法主要还就是以专业学科为中心得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产生“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职业技能培养"得不良倾向。为了适应用人单位对电镜技能人才得要求,也就是为了为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得职业教育得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 本课题主要从职业教育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要求出发,力足于课堂,改变传统得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得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本课题拟解决得关键问题与主要内容就就是改变传统得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得主体,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得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得几项基本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提导思想,贯彻教育部教职成[2015]6号文件印发得《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与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得特点,充分重视本专业与本院校得优势与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电镜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2014年初中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 XXXX—XXXX学年度第X学期 X 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各位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相关理论,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教学和教育能力,我校的传统文化教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绩 1、通过传统文化教学,我的教科研意识得到增强。目前,我校已基本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教科研氛围,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研究、探讨多了,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心得的多了,对课堂

教学的要求也提高了。 2、通过传统文化研究的培训,利用网络资源的理论学习,我的理论认识得到提升。XXX老师认为“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要选得精,学得透,悟得深,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说到底,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又能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今天的青少年很少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这是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就更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修

养,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各位教师通过广泛收集材料,积极实践,在培养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和运用上,各研究人员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XXX老师擅长“成语珍珠链”,XXX老师擅长古诗词教学,XXX老师擅长开展对子、春联的活动,XXX老师则在传统节日的教学上别具匠心。活动中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学生积累材料。通过半年时间的实验学习,学生从中得到了乐趣和知识,扩大学生的积累,更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感情,体会本民族文化的魅力,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 4、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变化。初步形成了把握文章基本内容和渗透传统文化相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积累实践相结

教育科学规划结题报告

教育科学规划结题报告 篇一:《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结题·鉴定申请书(XX.9版)》 附件2 LJKGH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 课题结题 ? 鉴定申请书 (XX.9)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学科分类教育基本理论课题名称高中政治学科“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主持人高力所在单位辽宁省新民市高级中学填表日期XX年9月 20 日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XX年9月 申请者的声明 一、本人认可所填写的《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结题?鉴定申请书》(以下简称为《结题申请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结题申请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本申请结题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同意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为“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有权使用《结题申请书》所有数据和资料,并信守了以下承诺: 1.遵守了国家《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法律法规,

遵守了《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鉴定实施细则》的规定。 2.遵循了科学研究规范与管理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恰当研究方法,如期地完成了研究任务,并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果。 3.恪守了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没有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没有任何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以明确的方式标明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在课题研究及研究成果中的各自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均加以注释和如实说明。 二、本人完全了解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有权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本研究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本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本研究成果,以供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本研究成果,允许将本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特此声明。 申请者(手签):__________

家庭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生家庭教育基本方法及其运用指导策略研究》 报告 江岸区模范路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在落实素质教育中,家庭教育起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意识、现代价值观已迅速深入孩子的思想。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当今,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误区,如重智轻德,重言传轻身教,观念先进教育条件优裕但方法单一落后,家庭教育方法等同于学校教育方法等等。其中,家庭教育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作出深入探索和研究。 所谓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家庭教育方法,则是家长自己为使孩子设定的成长目标成为现实而采用的一些教育办法,方法是过河的船和桥,没有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就无法达到育人目标的彼岸。 面对越来越多的不当家庭教育方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国务院在《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 规划纲要》中确定,“九五”期间,家庭教育的工作总目标是:到2000年使90%勺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因此,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展开了多种调查和研究。但这些调查研究涉及较多的是家庭教育的特点、性质、原则、内容等问题,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一些家庭教育方法,但比较零碎,不够明确和系统。因此,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特别是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是什么,还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我校地处“都市里的村庄”,一些家长作为家庭教育者的素质不高,家庭教育薄弱,一定程度影响学校教育的成效。为此,我校以“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为宗旨,研究家庭教育基本方法及其在家庭运用中的指导策略,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效果,与学校教育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研究对象:全校749名学生及家长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问卷、访谈)、个案研究法等。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一、组织健全,明确职责。 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各部门主任具体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全体班主任和相关科室负责人、部分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组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活动的指导;教导处负责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德育处负责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并组织开展诵读比赛;语文教师负责安排学习内容,并进行专题讲座;办公室负责所有资料的整理和归档。此外,我校还结合革命烈士命名的红色文化,因地制宜地成立传统文化大讲堂专业团队。讲师团成员各司其职,针对不同的内容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讲学,为全校师生快速解读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为提升个人修养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 我校积极开展符合本地本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以经典颂读为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堂理论灌输,让学生懂得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并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主题实践活动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如:让学生利用广播、板报、墙报、手抄报等进行传统文化宣传,通过各种节日、纪念日进行教育,通过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提升对中华优秀文化认知;通过参观、调查、访问等社会实践形式使学生体验中华文化魅力。 三、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导向,营造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氛围。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内容,我校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及传统氛围的营造,力图让校园的每面墙壁说话。针对不同的学校环境,开展了传统美德教育的宣传,从浅显的语句,到古典的美图,从学生简短的感悟体会,到稚嫩的简笔画,无不渗透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每个教室的学习园地上,积累学生的所见,所思,所想。我校还结合班级的特色,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结合起来,有批评,有表扬,有反省,有鼓励,有悔悟,有希望,真正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

规划课题结题报告的要求

课题研究结题所需准备材料 (仅供参考)(20110228) 1、课题申报评审书 2、课题开题申请书 3、课题活动大事记(已记录部分) 4、课题研究激励制度 5、课题研究过程、开展各项活动记录包括: 活动图片(已有),优秀课视频录像(无)、实验教师教案、课例、教师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各实验教师写)。调查问卷等。 6、中期研究报告 7、研究成果集:包括 实践成果: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前和研究后的对比、学生前后对比,相关获奖的教学论文、教育叙事、教学课例、课件、参加相关比赛获奖证书、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奖、科研成果、研究. 理论成果:包括总课题组的、学科的、年级的、实验教师个例的。 8、课题结题报告 [附] 结题报告:分为六个部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假设与课题界定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内容(先总后分) 五、研究过程: 六、研究成果与思考 理论成果:对你个人课堂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方法等方面的提高与促进,或者是形成的个人教学思想、风格等。 课题结题材料整理要求 1、封面:注意排版要整齐美观。 2、材料类型:(共7件,按下列顺序整理,依次编页码) (1)课题批复书(A4纸) (2)成果鉴定申请书(A4纸) (3)结题报告(A4纸) (4)获奖证书(A4纸) (5)相关研究论文(A4纸)至少两份 (6)实施方案(A4纸) (7)研究过程资料(中期评估研讨的,以自己的资料为主,相关资料为辅)9.结题报告的具体要求 研究报告须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工作,从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及实用性等方面加以说明,并请注意研究报告的学术性。 科学性:研究的问题真实,研究方法恰当,论证严密充分,结论合理可信。 创新性:研究已取得的进展,成功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形成了新的教育成果。 规范性:研究体系完整;研究设计与实施规范、严格;论述全面,概念明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结题报告最新-6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结题报告最新-6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新时期家庭教育特点、理念、方法研究 (课题批准号:DEA100355) 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安徽省阜阳市四九小学 2013年 10月19日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的时期,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尤其农村发展也比较迅速,为了拓展收入的来源,众多的家庭中的年轻的父母纷纷外出务工。据统计,我校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父母不在身边,剩下的三分之一有的只有父亲或母亲一人在,有的寄托在亲戚家里,有的靠祖辈照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单亲家庭。家庭教育观念极为淡薄,孩子能吃饱穿暖就是了事。把孩子的成长全部寄托在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承担家长的责任,很少和学校沟通配合,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严重的缺失。 鉴于以上背景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新形势,我们参加了教育部总课题《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中的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并于2012年1月经颍泉区教育局正式批准立项。在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二年多时间里,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科学、实事求是地展开了课题研究,现将研究历程及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2、选题意义: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和具体的、实用的实施方案。留守儿童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一直处于被动的、错位的状态。选此课题,,就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错误的教育理念及行为。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走出盲点和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同时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面积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及意义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重视传统节日,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自身素质教育,在2015年11月3日——25日,我院举办了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朗诵、剪纸、手抄报比赛活动,”现将此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 二、活动前期的准备 1、根据老师的要求,在主席团学长学姐的指导下,我们对活动进行了将近两个星期的精心的构思,并形成了书面策划,同时通过电子海报、手绘海报、QQ空间,QQ群等多种宣传方式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此活动,这为此次活动开展提供了前提保证; 2、提前让辅导员老师审阅策划书,在老师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传统文化朗诵预、决赛在8305举行,并在活动之前提前邀请老师,布置好会场,准备好活动的必需物品如评分表,节目单,嘉宾牌、现场颁发的证书,奖品等; 3、提前向全体同学通知活动的时间、地点,建立QQ交流群。 三、活动基本情况 (一)活动分为两种形式 1 、中华传统文化朗诵预决赛; 2 、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剪纸。

(二)活动的过程: 1 、中华传统文化朗诵预赛:总共有39名同学参加,分为20组,其中包括个人的朗诵形式,和小组的朗诵形式,评委为主席团的6位学长、学姐,采取现场评分的方式,公平公正选出前十二名选手进入决赛 比赛现场,同学们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朗诵 中华传统文化朗诵决赛:总共有十二组同学进入决赛,奖项设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胜奖六名。出席决赛的评委有党委副书记王永强老师,团总支书记刘耀峰老师壹基金主席团的4

位学长、学姐,同样采取现场评分的方式,比赛中,各队选手扎实的文学功底,激昂,紧张激烈的比拼,展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赢得了观众一阵阵赞叹和掌声 细心入微的评委和尽心尽责的工作人员 同学们一轮又一轮的精彩表演

教育规划课题结题报告doc

教育规划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一般规划课题结题报告格式 太原市教育科学一般规划课题结题报告格式:题目部分——标题、署名 正文部分——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五、研究的成果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结尾部分——参考文献 附:佐证资料目录 篇二:做人教育课题结题报告 “基于人生引领的中学德育实践建构研究”报告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总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本课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1、教育改革呼唤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课程的功能、结构、

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教育中关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品质,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提高国民素质,学校德育肩负着更为特殊的使命。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基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德育要求,肩负着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基石的重任。 2、德育现状要求推进德育工作实效 朱小蔓教授在《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一文中说:道德教育人为、表浅化、孤立、封闭化,道德课程知识化,单向灌输多,个体选择少;道德教育僵化而少活力,实效性不够,缺少魅力;德育未能成为有助于人生命发展、生活质量和精神心灵成长的工作。反思现行的学校德育,事实上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诸如德育目标的失衡、德育层次的倒置、德育模式的陈旧、家庭德育的缺位、社会道德的失范、注重道德判断而采取的单纯的说教、道德教育与健全人格的培养相脱节、未将个体的品德纳入到社会性体验中等等,都难辞其咎。综观学校德育的工作状况,德育最核心的问题还在于做人德育的缺失,我们的学校教育愈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的提出 1、从国际角度看,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美国、瑞士、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高度重视全民教育的同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他第二个孩子出生前夕,就设计了帮助父母养育孩子的“空中摇篮”。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认知发展学说”,就是以儿童出生以后的家庭教育为起点而深入研究的。 2、从国内角度看,我国的家庭教育源远流长。中国南北朝后期的文学家颜之推就撰有名著《颜氏家训》。我国的“幼教之父”陈鹤琴写过专著《家庭教育》。近年来家庭教育的研究如火如荼。 3、从中国教育的现状角度看,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家庭教育步入“误区”的新现象已经显现。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溺爱型”、“粗暴型”、“放纵型”等不良类型;重哺育、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家庭教育的失误呼唤新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研究。 4、中国的教育“综合失衡”。我国的学校教育条件迅速改善,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急剧上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极不平衡。青少年出现的孤僻、自私、攻击、骄横、厌学等现象,根源在家庭教育,“板子”往往打在学校教育上。中国教育“综合失衡”的科学解决,亟待从家庭教育溯源,从搞好家庭教育入手。(二)家庭教育研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更新“重养轻教”、“树大自直”等传统观念,树立科学化、现代化、人文化的家庭教育新理念。

2、改善家校关系。学生入校后,家庭教育往往过早的“淡出”教育圈。学生出现错误后往往家校关系紧张。家庭教育研究为少年成人成材搭建了平台,要促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3、促进家庭和谐、社会进步、教育发展。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家庭教育研究要充分挖掘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课题的界定与假设 (一)家庭教育的界定: 1、“一级层面”-----父母。我国的宪法、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由于亲子关系的特殊性,家庭教育研究应首先应该把父母定格在“一级层面”上。 2、“二级层面”-----祖辈。家庭是青少年第一个而又重要的学校。祖辈“越俎代苞”和参与现象的出现,也应列为家庭教育研究的“二级层面”。 3、“其他层面”-----家庭其他人员。家庭构成的其他人员,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或多或少的影响教育的效果,也应列为家庭教育研究的“其他层面”。 (二)课题研究的科学假设: 1、家庭教育的水平影响教育的效果。 2.、家庭教育观念影响教育的“走向”。 3、家庭教育模式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4、科学、和谐、人文化的良好家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开题报告

家庭教育开题报告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以下是总结的家庭教育开题报告,欢迎参考借鉴!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问题学生”研究目前还没成一定的规模,在主要刊物和英特网上,也没发现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英国提出在学校品行不端甚至被开除的“问题学生”应该被送到专门的学校进行特殊教育。中国的工读学校也是专门找这类学生。但进工读学校的“问题学生”很少,招生多靠托管、强制。“工读学校招生难,不是适合到工读学校就读的学生少,而是大量应该来的学生没有来。”郑州市工读学校校长夏启超说。 他算了笔账:“现在哪所初中没有三五个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的‘问题学生’而郑州市仅市属、区属普通初中加起来就有上百所。工读学校在郑州只有我们一所,目前在校生却只有80余名。” 就这仅有的80余名学生,也大多是普通中学托管到工读学校来的。学生改造好后,仍回原学校就读,毕业拿的也是原学校毕业证。而托管之初,为说服学生、家长,老师们仍免不了磨上多日的“嘴皮子”。 一些优秀教师正在摸索成功经验。如被称为“教坛怪杰”的徐向洋,首开中国教育先河,创办国内第一家以“差生”为教育对象的机构——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对学生进行封闭的军事化管理。南京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认为:徐向洋转变“差生”的实践把我们国家教育理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刘志人,78岁的退休教师,多年来开班授课,专门招收因各种原因辍学的“问题学生”。他招收的基本都是中考落榜的差生以及打架、逃课的问题学生。刘志人摸索出了自己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 七年级传统文化总结 宁阳实验高中初中部贾芝文 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在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自尊、自立、自爱这的品德;独立人格、坚韧不拔、顽强进取的精神;在厄运和挫折面前不低头气馁,积极奋起抗争斗志。“君子敬德修业,与时偕行,有所作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的人格、君子的奋斗,要像上天宇宙这种星系的天体的生生不息的运行一样,只争朝夕、自强不息。民族生生不息,只有无数的个体的生无所息,才能构成我们整个民族的生生不息。这个我们又可以把它概括为凌云志。经过传统文化教学实践,充分感知到传统文化课程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我们紧紧围绕“自主课堂”模式改革,使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进行合作学习,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

具体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校在具体的各学科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的课题研究,让德育与、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各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 在教学中,通过介绍学习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如诗词文化教学中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让学生感受诗人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巧尔齐召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践行“文化、文明、和谐”为主题,通过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儒家文化曾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作用,拓展儒家文化曾子文化在社会的影响,确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要点 (一)认真总结上学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和道德情操。 (二)加强诵读。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内容体系,诵读经典,不但引导学生诵读,而且教师积极参与诵读,更好地激发师生学习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形成良好诵读氛围。 (三)组织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明白“人无礼不立”,从“礼”字开始,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的人格,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学生们健康成长。 三、组织机构 组长:和又红

副组长:赵利珍宋文娟 成员:各班班主任 四、具体实施 利用学校的公共场所、广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宣传工作,使学生耳有所闻,心有所向,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一)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在教学楼、学校张贴名言警句等。(二)在学校的公共橱窗张贴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以及宣传画。 (三)每班出一期以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和学习园地。 (四)在校园广播开设“国学经典”专题,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宣传。(五)充分利用好传统文化教育课,并利用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使学生跟具体、深入地学习、理解、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继而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五、工作和活动安排 3月: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 安排好传统文化教育课和晨读的工作 4月:做好开展“与经典同行”征文的各项工作 做好“清明节”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 开展4月23日读书节经典诵读工作 5月:做好毛笔书写“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言活动 做好母亲节《讲孝顺父母尊敬老人故事》活动

工作报告之规划课题结题报告格式

规划课题结题报告格式 【篇一:一般规划课题结题报告格式】 太原市教育科学一般规划课题结题报告格式: 题目部分——标题、署名 正文部分—— 一、课题的提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五、研究的成果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结尾部分——参考文献附:佐证资料目录 【篇二: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 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 报告标题:课题名称+结题报告、标题二号宋体加粗居中,名称统一为《xxxx》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三号楷体居中 (一级标题三号宋体加粗,用“一、二、三”标示;二级标题四号黑体,用“(一)(二)(三)”标示;三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用“1. 2.3.”标示;四级标题四号宋体,用“①②③”标示。)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或问题的提出): 要从背景、现状、基础等三个方面去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这一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当然还必须考虑到教育形势的发展和观念、方法、理念、手段的更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可能性等方面去思考。 (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部分)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对课题名称中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作简单 阐述。所应用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只能选最精辟、最适用的摘录,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切忌全文照搬。依据理论的支撑,说明自 己的主要研究思想。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通过这些 学说、观点、使本课题研究得到理论的支撑。 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的确定不能过于 空泛,要扣紧课题。还要注意其结构的内在联系,所确定的目标, 最终要落实到成果中去。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陈述课题研究的范畴、立足点。表述须紧扣研究目标,简洁,准确、中肯。也可将子课题表述成研究的内容的其中的一项。主要 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 容必须在研究成果中予以体现。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这部分的陈述,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 也可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 总结法、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等等,还可用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实验法等不同的表述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这部分的陈述比较简单。一般将课题研究分成准 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也有的分成四个、五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简要陈述做了几项工作,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这部分,可以花较多的笔墨来陈述。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 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具体陈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 做法来开展研究。 撰写“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不要用总结式的 语调来撰写,可分写成以下几个部分。 (一)准备阶段: 1.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