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布局结构变革-条件、动力和途径

高校布局结构变革-条件、动力和途径

高校布局结构变革-条件、动力和途径
高校布局结构变革-条件、动力和途径

高校布局结构变革:条件、动力和途径

作者:陈慧青, 胡弼成

作者单位:陈慧青(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胡弼成(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沙,410082)

刊名:

江苏高教

英文刊名: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年,卷(期):2012(3)

参考文献(7条)

1.张人杰大教育学 2003

2.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 2004

3.史蒂文·瓦戈;王晚黎社会变迁 2007

4.张烨重读五十年代的院系调整[期刊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1)

5.戚万学高等教育学[外文期刊] 2008

6.伯顿·克拉克;王承绪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 1994

7.项贤明大众化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的理论观察 2003(03)

引用本文格式:陈慧青.胡弼成高校布局结构变革:条件、动力和途径[期刊论文]-江苏高教 2012(3)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及其启示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及其启示 河北苏建华 所谓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结构与态势。不同的世界经济格局是由于各经济大国之间的相对经济实力、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世界市场占有情况的变化而形成的。世界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地中海中心时代 1. 表现:14、15世纪,地中海地区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这一地区是欧洲和亚洲交往的重要通道,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也是最早开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国家。 2. 丧失: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开展,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和荷兰开始了对外殖民扩张时代。 二、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1. 地位的确立及原因:(1)17世纪,英国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促进了经济发展。(2)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殖民地。(3)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19世纪中期,英国煤、铁、纺织品的产量超过了法、美、德三国的总和。(4)英国海军实力最强,有效地保障了自由贸易的顺利进行。 2. 19世纪末期以后,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原因:(1)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2)资本外输,工业资本匮乏。(3)科技成就少,垄断组织垄断程度低。(4)同时期的美德等国经济发展迅速。(5)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 三、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 1. 确立过程:(1)1894年,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2)一战期间美国经济实力大增,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3)二战后,美国操纵国际金融,建立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标志着美国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2. 发展原因:(1)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被削弱。(2)美国具有对经济发展有利的客观环境,如市场广阔、政局稳定、远离大战战场等。(3)美国经济自我调节能力强,使美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势头,如罗斯福新政的实行等。(4)抓住两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的契机。 3.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削弱及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美国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发展趋缓,而欧共体、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此基础上各种区域性组

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

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 区域位置示意图 选址方案

周边道路系统 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概览 一等奖方案:质朴厚重的人性化校园 圈层式结构 该方案将新校区设计成两轴三环双心多组团的圈层式结构。两轴即南北向和东西向景观主轴,三环指校园内的车行主环路及内外两条功能性主步行环路,双心即东西两个景观核心。校园以中央带状绿地为核心,由内向外分别布置公共教学区与二级学院区、学生与教师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形成以绿为核的圈层式空间格局,并形成教学科研和生活运动两个功能带。 借用中国传统民居中“庭院”的布局模式,新校区内以围合或半围合手法形成内向的“天井”——书院建筑院落。院落空间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半公共办私密的交流共享场所,也使各个书院式建筑组群有了强烈的归属感与领域感。

博物馆、纪念塔、南开讲堂、纪念馆、周恩来纪念园等文化建筑,以“珠落玉盘”的方式分布在校园绿地中,突出文化氛围,体现南开精神,使师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感知。 该方案将运用国际先进的生态技术和理念,将新校区打造成为低碳、环保、可再生、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包括发展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系统等清洁能源,着力打造绿色照明、绿色交通等清洁能源系统;采用中水回用、余热回收、雨水回收等节能减排技术,并注重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利用;除利用校园原有水系形成生态湿地与自净系统外,还采用生态墙、屋顶绿化与垂直绿化、透水铺地等绿色生态的环境设计。 在建筑设计方面,无论是平面格局还是立面造型,都力求塑造出端庄典雅、厚重朴实的建筑造型和相应的空间特征。中西建筑空间布局的交融,复合多元的国际化建筑风格,高效而人性的建筑空间,灵活开放的交流共享场所,以及适应地区气候、生态节能的立面形式,构筑出一个生态化、人文化、特色化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校园。 南开大学主轴线鸟瞰

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制度环境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制度环境分析 摘要:制度环境是影响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重要外生力量,主要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其中,经济体制变革形塑着高等教育结构变迁中的利益主体;政治体制改革决定着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方向与路径;文化传统和观念影响着高等教育结构的深度变迁与优化。当然,制度环境变革也带来了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一些问题。因此,如何在现存制度环境下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再设计是实现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关键。 关键词:高等教育:结构变迁:制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5)03-0023-04 制度环境是指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基本政治、社会法律的基础性规则。“制度环境”一词最初产生于新制度经济学,属于经济行为的概念,后被逐步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制度环境既是维系社会秩序良性运转的基本规则,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高等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其良好运行必须依托于良好的制度环境,并受制度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或变迁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制度环境中,并且不同的制度环境甚

至是同一制度环境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其结构变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所以,我们不能离开制度环境泛泛而谈高等教育结构的变迁,而是将其放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来解读该种制度环境与高等教育结构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 虽然影响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制度环境有很多,但对于世界上任何一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政治、经济、文化都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度环境,尤其是对于“后发外生型”的国家来说,经济、政治、文化传统更为重要。因此,从引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制度环境出发,即以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探讨其对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影响显得尤为 重要,并进而构建起“制度”与“高等教育结构”之间关系的内在契合点,暂且忽略其他因素。 一、经济体制变革形塑着高等教育结构变迁中的利益主体 经济是一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决定一国教育发展程度与水平的根本性因素。而经济体制变革则是推动教育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 1.经济体制变革改变了大学的办学方式 一是经济体制变革中某些卓有成效的制度或措施被移 植到高等教育领域中,推动了大学办学方式的转变。比如,大学组织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政府的惯性做法,而是开始多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与体系变革

?教育体制与结构?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 与体系变革 潘懋元,肖海涛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 要: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体系在大众化进程中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反过来又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道路。分析这种变革,有利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体系适切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文章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与体系变革的现实基础和指导思想;(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结构与体系的演变;(三)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与体系若干问题研究。 关键词:大众化;结构与体系;变革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203(2008)0520026206 The changes of structure and system of Chinese mass higher education PAN Mao 2yuan ,XIAO Hai 2tao (School of Education ,X iamen Universit y ,X iamen 361005,China ) Abstract :In t he course of Chinese mass higher education ,t he st ruct ures and systems of higher education have been changing greatly.And t he changes affect t he way of Chinese mass higher education in reverse.G iving st udies to t he changes is helpf ul to const ruct rele 2vant st ruct ures and systems of Chinese mass higher education.According to t he logic rela 2tions ,t he paper p robes t he changes according to t hree items :t he realities base and guiding t ho ught s of t he changes of st ruct ure and system of Chinese mass higher education ;t he t rans 2formatio ns of st ruct ures and systems in t he course of Chinese mass higher education ;some important issues of t he changes of st ruct ure and system of Chinese mass higher education. K ey w ords :mass higher education ;struct ure and system ;change 高等教育大众化,其外在特征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内在特征则是高等教育结构与体系变革。在大众化进程中,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体系正经历着 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又反过来影响中国大众化发展的道路;这种变革既是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及教育发展规律所决定,又不可避免地经常面 ? 62?2008年5月第29卷 第5期 高等教育研究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y ,2008 Vol.29 No.5 3收稿日期:2008203228 作者简介:潘懋元(1920-),男,广东揭阳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肖海涛(1965-),女,湖北浠水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组织变革与发展 (1)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转型与创新 —组织变革与发展 黄培伦主讲 □学习目标 ?认识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的异同 ?了解组织变革的过程 ?了解组织变革的方式 ?认识组织变革的阻力 ?掌握克服组织变革的方法 ?了解组织发展的趋势 概念 辨析 有效的组织体现稳定与变革、维持与发展的统一。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 Change, OC) —狭义仅限正式结构的改变; —广义还包括行为、技术等方面的改变。 组织发展(Organization Develop, OD) —狭义指成员行为的改变; —广义还包括结构、技术等方面的改变。 两者狭义有别,广义相通,统称组织变革与发展( OC & OD ) 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L) 组织学习是一种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组织成员能够对组织、环境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获得一致的认识,使组织能够更好地行动,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组织转型,实现组织绩效的提高。 组织转型(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OT) 组织转型强调基于组织学习的企业组织的重构和再造,注重组织的流程化、团队化、网络化、虚拟化。面向整个业务流程,体现集中与机动、集权与分权并重,动态、扁平的网状组织模式。 内容 主要为三大方面的改革 结构改革

组织设计 行为改革 培训和激励 技术改革 技术进步 包括:技术选择、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 模式 系统模型(图6-1) 过程 卢因模式() 解冻(unfreezing) —创造变革的动力 机制1:必须确定地否定目前的行为或态度或者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强化或肯定; 机制2:这种否定必须建立足够的、能产生变革的迫切感; 机制3:通过减少变革的障碍,或通过减少对失败恐惧感来创造心理上的安全感。 变革(changing) —指明改变的方向,实施变革,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和行为 机制1:对角色模型的认同。即学习一种新的观点,或确立一种新的态度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观看其他人是如何做的,并以这个人作为自己形成新态度或新行为的榜样; 机制2: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多种信息加以选择,并在复杂的环境中筛选出有关自己特殊问题的信息。 再冻结(refreezing) —稳定变革 机制1:让成员有机会来检验新的态度和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成员一开始对角色模型的认同可能很小,应当用鼓励的办法使之保持持久; 机制2:让成员有机会检验与他有重要关系的其他人是否接受和肯定新的态度。群体成员彼此强化新的态度和行为,个人的新态度和新行为可以保持更持久些。 吉普森模式()

太原科技大学新校区规划

规划展示您的当前位置: >>>>正文 校园规划设计情况介绍 ? ??(点击: 3127) 太原科技大学于2012年9月25日通过招标委托同济大学设计院进行新老校区规划设计,新老校区位于西中环(窊流段)东西两侧。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 3.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太原科技大学办学规模的批复》晋教发[2015]7号。 4.太原市政府《关于〈窊流东社片区局部(太原科技大学新校区)用地控制性规划方案〉的批复》并政函【2011】130号 5.国家及地方其它有关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二、规划原则 1.新老校区按历史科大、特色科大、现代科大三大板块进行布局。 2.校园整体规划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体现学校发展的文化积淀。注重科技、自然、人文、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节能型校园、环保型校园、数字化校园相统一。 3.以人为本,建设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的校园环境,能引导和影响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营造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能给人们带来情感支持与心理满足。 4.整体体现简洁大气、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疏密有致的布局特色。 5.建筑追求现代、简洁,明快,协调。简洁中有风格,形态上和谐,富有层次感,饰以统一的标志,在统一中有变化,体现教育、文化品位。 6.建筑的造型体现厚重、大气的特征,注重北方建筑的特点,将办学特色与区域经济社会、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三、规划目标: 1. 新老共生校园 新老校园有机衔接,合理进行学科布局,突出历史科大、特色科大、现代科大三大主题模块,既达成功能互补,又体现整体效应,展现学校多远融合、兼容并蓄的气质。 2. 交流共享校园 学术共享,促进学科集群发展;院落空间,构建多层次社交场所。 3. 特色人本校园 注重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强化装备制造学科的个性特色,创造厚重大气的整体建筑风貌与独具魅力的形象气质。以人为本,塑造人性化空间尺度。 4. 绿色生态校园 基于多元和谐理念,有机组合校园内绿地、水系、广场、庭院、步道等充满情趣的开放空间,形成不同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形式、不同围合度、层次丰富的外部空间体系。 5. 可持续发展校园 节能环保,建设低碳的生态型校园;精明增长,保证学校可持续的自然发展。 四、规划结构与布局 1. 规划结构 (1)两大片——两校区总体“簇群”式布局:

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

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浅议 摘要:高等教育形式结构主要指不同办学形式、学校类型的构成状态。本文通过概述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的现状,具体分析了它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和优化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的具体对策。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form structure mainly refers to the different school running, and constitution. based on summari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form structur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llenge and problems in it, and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on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the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form structure. 关键词:高等教育;形式结构;挑战;问题;策略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form structure;challenge;problem;strategy 0 引言 高等教育形式结构主要是指不同办学形式、学校类型的构成状态。它有三层涵义:其一是指全日制、半日制和业余高等教育等办学形式之间的比例及其联系方式,包括全日制大学、电视大学、夜大学、业余大学、自学考试、函授大学等;其二指不同类型的高校及其联系方式,包括综合性大学、单科大学、短期大学、教育学院

吉林大学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总体方案

羈吉林大学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 体方案 袇总 蚃学科专业结构是大学的基本架构,是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功能的发挥和长远发展。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构建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决定开展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 罿一、指导思想 蚀进一步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以改革为动力,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学位授权点、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专业,打破学科壁垒,控制学科规模,优化学科资源配置,加快学科升级转型,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在学校深化综合改革的战略布局下,探索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实现学科中长期规划发展目标。

蚆二、工作目标 螃通过凝练学科专业方向、精简学科专业数量、优化学科结构,调整学科布局,改善学科生态,明确学科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和建设任务,进一步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实现“发展规模适度、结构布局合理、建设层级清晰、目标定位明确、整体生态平衡、竞争优势持续”的学科优化调整目标,到“十二五”末期,基本使学校一级学科整体规模控制在55个左右,学位授权点涉及一级学科数不超过55个,本科专业控制在90个左右;改善学科生态,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全面提升学科水平和质量,构建符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发展需要的学科体系。 莀三、工作思路 膈在全面调研学校学科建设情况基础上,经过深入分析和论证,学校将坚持“规模控制、优化结构,注重交叉、培育新兴,提高效益、着眼发展,强化特色、打造一流”的原则,按照“广泛调研、顶层设计,注重对话、依靠专家,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先易后难、试点先行,充分论证、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遵循“坚决、积极、稳妥”的工作要求,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扶优、扶强、扶新”,针对各一级学科具体建设情况,依托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继续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调整或关停部分实力弱、发展乏力且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梳理学科间关系,调整和优化存在资源浪费的重复建设学科、投入产出效益低的学科;对优化调整后的学科,实施重点建设、绩效考核和滚动评估。着眼学科发展,通过边建设边优化调整,夯实学科基础、凝练学科方向,以建设促优化、以整合促发展,实现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目标。 蒅四、组织领导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目录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1.校园历史与发展 2.现状基地与评价 二.规划设计思想 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 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 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 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 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 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 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 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 1.功能分区与布局 2.道路交通组织 3.绿地空间系统 4.景观风貌规划 5.建筑群体设计 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规划 2.排水规划 4.电力规划 5.电信规划 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 8.环境卫生保护 六.经济技术指标 分区用地表: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 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大学城的中西部,翡翠路以北,九龙路和汤口路以东,容城路以南,丽人湖环湖西路以西,西侧怀抱丽人湖及公园景区。用地与周围交通便利,并可与开发区形成良好的功能联系。基地内地势主体平缓,略有起伏由丽人湖伸展出的三道低凹湿地似指状自东向西插入基地,形成起伏相间的地貌。基地内最大高差约11.50M,零星散布许多池塘,植被及生态环境较好;东面的丽人湖的滨水绿带为基地提供了难得的景观资源。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地形,将伸入基地的低凹湿地转变为提高校园环境质量的宝贵条件;正确处理新校区与大学城的整体关系,合理规划校园与周围道路交通、开发区的关系,以及组织具有安徽大学传统特色与未来精神的校园空间。 二.规划设计思想设计依据: ①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招标说明书 ②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 ③安徽大学新校区地形图 ④安徽大学新校区市政管线设计资料和环保意

第五章_高等教育结构

第五章高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结构的含义: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包 括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和微观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 ●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因素:经济;文化传统;科学技术;教育等。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状况和特点分析: 1、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如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2、高等教育的科类、专业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形态。如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等12门学科。 3、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按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不同可分为公立和私立;按办学及授课时间方式,可分为全日制大学、函授大学、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等。还有公立主导型、私立主导型和双轨型。 4、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分为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和科研兼重。 5、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指高等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分为梯度结构模式和中心城市模式。 ●世界教育结构改革两种基本趋势:一体化模式;多样化模式。 ●对我国高教结构改革的若干启示: 1、高等教育的各类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2、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 3、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 ●影响高教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学术因素;体制因素;政府干预因素;区域发展 水平的因素。 ●高教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首先,必须从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在层次结构上,适当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在科类结构上,根据社会产业结构发展来调整对人才的需要;在形式结构上,扩大全日制高等学校规模;在能级结构上重点支持少数大学的发展,使之成为名牌大学;在地区结构上,实行非均衡发展,缩小地区教育落差。 其次,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

山西本科高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山西本科高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高等教育专业布局结构调整是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途径。山西省作为传统资源型省份,欲借国家支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而经过梳理山西高等教育的专业布局结构,发现与山西经济转型目标契合度过低,需要积极调整专业布局结构,以适应未来的产业需求。 标签:山西;本科高校;专业布局;经济转型 国家实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目的就是通过调整土地、资金、劳动力、政策等资源的供给方式与结构,进而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而高等教育是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的结构改革就是积极主动地从人力资源的供给侧进行改革。 一、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供给现状 从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扩招,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追求规模大、学科全、层次高。于是,在校生规模越来越大,学生毕业后形成庞大的待业人群。各大学的学科门类越来越全,学校特色逐渐消失,各学校的优势学科资源被其他学科所平均。好多大学把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为研究型大学,过于注重科研,而忽视了教学,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障。这便是传统的需求侧改革,只注重规模效应,粗放式发展,不注重内涵建设。目前高等教育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 (一)人才过剩与人才短缺现象共存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呈现一种奇特的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尤其是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人才市场出现大量的过剩人才。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和企业无法招聘到一线工人,大量缺乏技术工人。说明当前的教育层次结构上与当前的产业结构存在巨大的错位。过于重视学历教育,忽视了技术教育。因而急需要从教育类型或层次结构上进行改革。 (二)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符 当前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远远落后于产业的发展步伐。我国高校专业布局结构基本上在十几年前形成,多年来虽每年都有新增专业,但总体结构基本稳定。而近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上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如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发展迅猛。因而旧的专业结构与新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错位,不仅导致传统专业毕业生无法就业,更关键的是高等教育无法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甚至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 经济结构转型要求高等教育主动作为,积极调整结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相适应的人才资源。因而,当前高等教育急需调整类型结构。要继续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积极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高校校区总体布局规划

11级工业工程 《设施规划与物流》课程设计设计题目:高校校区总体布局规划 组长(学号):易媛(11601640117) 组员(学号):杨文倩(11601640103) 罗晓春(11601640125) 吴圣(11601640129) 徐佳豪(11601640142) 伍吉林(11601640148)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 班级:工业1101 指导教师:卢茗轩 完成日期:

摘要 随着现代系统优化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应用,工厂布置设计已广泛地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设施规划与布置。由于影响设施布置的因素错综复杂,并且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大多数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设施布置设计中常以物流分析作为主要内容,大多数计算机辅助布置设计软件也都是以物流为主线,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布置方案,并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以充分发挥计算机擅长于分析问题的优点。掌握与应用计算机辅助设施布置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已成为必然要求。本次《设施规划与物流》课程设计将以SLP等方法对液压转向器厂进行总平面布置设计。 关键词:设施规划与物流 SLP方法物流分析相互关系分析平面布置设计

目录 摘要 (Ⅰ)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3)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3)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理解《设施规划与物流》这门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相关基本理论和方法,针对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专业分析与设计,训练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已做过课程设计的课程内容来重新做课程设计必须两门或两门课程理论内容结合。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采用个人单独或者分组团队进行设计,每5~6个人为一组,在给定的题目中选择一组数据来完成(不能有重复); 2.所有课程设计的任务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工完成; 3.课程设计推荐使用本专业所学的各种软件完成,例如CAD、VISIO、仿真软件等; 4.课程设计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电子版(Word文档形式)和打印版(具体格式参照附件),并附上课程设计过程的各种收集资料。 5.课程设计验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高等教育结构重点试题

高等教育结构重点试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属于高等教育结构中的微观结构的是( )。 A.层次结构 B.形式结构 C.课程结构 D.地域结构 2.以下属于高等教育结构中的宏观结构的是( ) A.能级结构 B.学科专业结构 C.教材结构 D.队伍结构 3.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是从( )开始的。 A.18世纪50年代 B.20世纪50、6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D.2 0世纪30年代 A.湖南 B.福建 C.云南 D.湖北 8.下列选项不属于一体化教育结构模式的特征的是( )。 A.可以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B.为科研提供更广阔的基础 C.英才教育部门有更大的自主权 D.有利于学生重新选择学习机会 9.高等教育( )是指不同要求和程度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主要表现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 A.地区结构 B.形式结构 C.层次结构 D.科类结构 10.高等教育( )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

A.地区结构 B.形式结构 C.层级结构 D.科类结构 11.教育一体化模式是在哪一时期达到高潮的?( ) A.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B.19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C.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二、填空题 1.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 大致可分为( )和( )两大部分。 2.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心在( ),而在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安排在( )层次。 3.科学技术因素对高等教育影响主要体现在( )和( )上。 4.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 ),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5.高等教育的( )应该与一定的经济结构及相应的各类专门人才需求相适应。 6.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的不同,可分为( )和( )两种形式。 1.简述高等教育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2.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和能级结构。 4.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布局形成的比较突出的模式有哪些?

吉林大学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总体方案设计

吉林大学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 总体方案 学科专业结构是大学的基本架构,是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功能的发挥和长远发展。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构建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决定开展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以改革为动力,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学位授权点、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专业,打破学科壁垒,控制学科规模,优化学科资源配置,加快学科升级转型,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在学校深化综合改革的战略布局下,探索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实现学科中长期规划发展目标。 二、工作目标 通过凝练学科专业方向、精简学科专业数量、优化学科结构,调整学科布局,改善学科生态,明确学科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和建设任务,进一步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实现“发展规模适度、结构布局合理、建设层级清晰、目标定位明确、整体生态平衡、竞争优势持续”的学科优化调整目标,到“十二五”末期,基本使

学校一级学科整体规模控制在55个左右,学位授权点涉及一级学科数不超过55个,本科专业控制在90个左右;改善学科生态,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全面提升学科水平和质量,构建符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发展需要的学科体系。 三、工作思路 在全面调研学校学科建设情况基础上,经过深入分析和论证,学校将坚持“规模控制、优化结构,注重交叉、培育新兴,提高效益、着眼发展,强化特色、打造一流”的原则,按照“广泛调研、顶层设计,注重对话、依靠专家,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先易后难、试点先行,充分论证、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遵循“坚决、积极、稳妥”的工作要求,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扶优、扶强、扶新”,针对各一级学科具体建设情况,依托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继续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调整或关停部分实力弱、发展乏力且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梳理学科间关系,调整和优化存在资源浪费的重复建设学科、投入产出效益低的学科;对优化调整后的学科,实施重点建设、绩效考核和滚动评估。着眼学科发展,通过边建设边优化调整,夯实学科基础、凝练学科方向,以建设促优化、以整合促发展,实现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目标。 四、组织领导 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是学校一项基础性工作,事关学

第六章 组织与组织变革试题

第六章组织与组织变革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和协调组织结构的一系列工作过程叫做()。A结构设计 B组织 C组织变革 D人员配备 2.()把权力划分为法理权.奖赏权.强制权.专家权.模范权。 A韦伯 B巴纳德 C弗兰奇&雷文 D法约尔 3.关于部门化,现代的观点更加强调() A区域部门化 B产品部门化 C顾客部门化 D过程部门化 4.组织设计的四个主要依据不包括() A规模与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 B组织环境 C组织战略 D产业状况 5.()是一种小企业中多见的有机式组织设计选择。 A简单结构 B事业部制

D任务小组 6.()一般为临时结构,多为达成特定复杂任务而设立。 A多维矩阵 B任务小组 C股东委员会 D虚拟企业 7.在管理学上,人们基于相互联系的需要而自发地建立的社会关系的网络叫做()。A非正式组织 B群体 C非正式网络 D小集团 8.著名的“解冻——变革——冻结——解冻……”的三阶段理论是()提出的。A罗宾斯 B孔茨 C卢因 D库兹 9.()与有机结构是两种不同的典型组织形式。 A直线职能结构 B机械机构 C无机机构 D直线结构 10.设立和变革组织结构的工作叫做()。 A组织设计 B组织变革 C结构设计

11.在管理学中,我们通常把组织分化的程度叫做() A复杂化 B正规化 C集权化 D分化度 12.集权和分权是一对()的概念。 A绝对 B无关 C基本等同 D相对 13.在组织结构与战略关系研究方面,()通过《战略与结构》的写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A孔茨 B法约尔 C钱德勒 D韦伯 14.()不属于有机式组织设计选择。 A简单结构 B矩阵型结构 C企业集团 D事业部型结构 15.()不属于机械式组织设计选择。 A直线型结构 B直线职能型结构 C委员会结构 D职能型结构

吉林大学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总体方案

吉林大学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总体 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吉林大学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 总体方案 学科专业结构是大学的基本架构,是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功能的发挥和长远发展。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构建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决定开展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以改革为动力,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学位授权点、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专业,打破学科壁垒,控制学科规模,优化学科资源配置,加快学科升级转型,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在学校深化综合改革的战略布局下,探索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实现学科中长期规划发展目标。 二、工作目标 通过凝练学科专业方向、精简学科专业数量、优化学科结构,调整学科布局,改善学科生态,明确学科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和建设任务,进一步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实现“发展规模适度、结构布局合理、建设层级清晰、目标定位明确、整体生态平衡、竞争优势持续”的学科优化调整目标,到“十二五”末期,基本使学校一级学科整体规模控制在55个左右,学位授权点涉及一级学科数不超过55个,本科专业控制在90个左右;改善学科生态,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培育新的学科生长

点,全面提升学科水平和质量,构建符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发展需要的学科体系。 三、工作思路 在全面调研学校学科建设情况基础上,经过深入分析和论证,学校将坚持“规模控制、优化结构,注重交叉、培育新兴,提高效益、着眼发展,强化特色、打造一流”的原则,按照“广泛调研、顶层设计,注重对话、依靠专家,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先易后难、试点先行,充分论证、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遵循“坚决、积极、稳妥”的工作要求,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扶优、扶强、扶新”,针对各一级学科具体建设情况,依托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继续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调整或关停部分实力弱、发展乏力且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梳理学科间关系,调整和优化存在资源浪费的重复建设学科、投入产出效益低的学科;对优化调整后的学科,实施重点建设、绩效考核和滚动评估。着眼学科发展,通过边建设边优化调整,夯实学科基础、凝练学科方向,以建设促优化、以整合促发展,实现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目标。 四、组织领导 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是学校一项基础性工作,事关学校发展全局,因此学校将其纳入综合改革任务中,作为一项重要改革内容统筹安排、重点推进。在校党委领导下,成立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专家咨询工作组等工作组织机构。 1.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领导小组 以学校深化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为主体组成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科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工作的统一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由书记、校长

专题36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36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考点连接 1、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4、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知识重组 一、什么叫世界经济格局? 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充当主角的国家应具备的条件:⒈具有强大的经济力、科技力和资源力:⒉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⒊具有影响并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1.时期: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 2.条件(原因):①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强大,1870年,英国的煤、铁、纺织品的产量超过了法、德、美三国的总和;②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殖民地;③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 3.确立: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4.特征:近代工业 5.丧失原因:(具体因素:垄断程度、工业资本、新技术新设备应用);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英国凭借广阔的市场、廉价的原料和劳力,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资本外输,工业资本匮乏;垄断组织的垄断程度低等因素,使英国经济发展缓慢。 ②而同期的美德等国经济发展迅速。 6.丧失:1894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超过了英国,跃居世界首位。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英国以沉重打击,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二)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1.时期:一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 2.条件(原因): ①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飞速发展,1894年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

【建筑规划】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总体规划

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总体规划 中国药科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六朝 古都――南京市,是我国最早独立设置的药 学类本科高校。为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的迅 猛发展,学校在江宁大学城征地约163公顷 建设新校区,拟将新校区建设成为以药学为 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学生规模达20000 人的新型现代化大学。 规划针对药学学科与植物有着密切联系的特点,结合基地水资源的利用,依靠植物群落和水面的自然分割,设置出片片不规则的叶状“岛屿”,提出了“漂浮于森森林海中的岛——浮玉洲”的设计构思,以呼应一个与自然共生共享的校园环境。为突出“开敞生态的教学区、紧凑人性的生活区”的宗旨,采用该密则密、该疏则疏、以密求疏的手法,将中心教学区以组团式结构布局,尽其疏,以满足各药学院相对分离的规划要求。两侧生活区则寻求简洁、明晰的布局结构,着意创造建筑群体空间的趣味性,从而创建一个绿意盎然的独特的校园空间环境。 江苏大学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 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国家重点大学,同时 也是一所以理工为特色的集教学、科研 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现有在校生 26000人,其中研究生约2000人;学校 目前占地120公顷,由四个校区组成, 校本部位于镇江市东郊,占地103公顷, 在校生18000人。 本规划结合校园空间发展的新趋势,本次规划理念一是突出强调交流共享空间,以促进形成多元交流、

积极创新的校园氛围;二是追求自然与人文的融合,通过对环境的尊重和再造,促进学校文明的形成。因此我们的设计将配合现有的环境要素合理整合校园功能,充分利用连绵的山体与水系作为校园各个功能空间之间的“活动连系”,自然地构成校园内开放空间体系的纽带。 规划确立了完整的校园规划 设计新思路,不仅做到功能布局 合理、使用便捷,同时也结合校 园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特色、 学校类型、专业设置的特点等方 面,考虑高校师生的行为特征, 运用环境艺术的手法对校园的环 境进行全方位设计。 总体布局 紧扣高校特点,充分体现“以人 为本”的设计理念。功能分区清 晰合理,就位确当,联系便捷。 主校门正对南山制高点,在此基 准线上教学区居中,形成以图书 馆为主楼、教学区为内核,渐次升高的主轴线布局形式。成功地把学生生活区分列于教学区两侧,运动区与之相对应;使单一集中布置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得以明显缓减;同时,教学、宿舍、运动三者形成三角式布局,改变了并列串联式布局的弊病。 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三个层次的校园空间,单元组合的群体建筑形态,由主轴与两条副轴组织成优雅有序的校园空间环境。校区北部山体规划的休闲活动区——莘园和临水而建的外事活动区以及局部地段、环境设计的细化等,均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效地探索高等师范院校的校园风貌。新校区布局严谨中有活泼、统一中有变化,并借鉴老校区强烈的轴线布局。后部山体的绿色开敝空间与前部人工建设系统融为一体,达到“洒向人间都是绿”的意境,体现了师范院校为人师表的意境和青年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