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上第六单元教案

三上第六单元教案

21、《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介绍作者: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空蒙淡妆浓抹相宜

③读通诗句。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桌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连接成自然段的。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挂图、课文挂图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黑板上悬挂中国地图,向同学们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

1.默读2~6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西沙群岛的景色和物产的?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明确: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2.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①海水都有哪些颜色?

②设问:仅仅颜色多就叫五光十色吗?

通过与“五颜六色”进行比较,体会“五光十色”中的“光”的意思。

③准确理解:五光十色:这里指西沙群岛海水色彩缤纷、鲜艳明亮。

瑰丽无比:异常美丽,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3)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妙神奇呢?

结合学生回答画简笔画

(4)说话训练。

找学生指图说说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述。

(5)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2.西沙群岛的海底、海滩、海岛又是怎么样的呢?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读并思考:这一段共几句话?介绍了哪几种物产?明确:珊瑚、海参、大龙虾

(2)逐句理解:启发学生重点抓住“绽开”“蠕动”“威武”等词语,体会珊瑚美丽、各种各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的特点。

(3)朗读第3自然段。

①自由分句读:这一段写了哪些动物的怎样的特点?(引导同生由部分到整体,为概括自然段主要意思做好铺垫)

②小结内容:这一段写西沙群岛的海底是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

(4)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4自然段。

(1)指读后提问:课文是从几方面具体介绍鱼多的?明确:数量、种类

(2)自由读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数量多?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种类多?结合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成群结队”,四个“有的”,“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词语体会鱼的数量、种类繁多。

(4)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哪句话概括了整段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5)完整表述:第一、二、四句是怎样围绕第三句来写的?

(6)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第5自然段。

(1)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按提纲自学第5自然段。

自学提纲: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三、四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自然段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拣不完”、“庞大”、“有趣”等词语进行理解,训练学生概括句意和段意。应注意:语句精炼、要点全面。

4.学习第6自然段。

(1)用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按照提纲自学第6自然段:

自学提纲:第6自然段第二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句话都是围绕第_________句话“_________”来写的。并说明理由。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本段几句话的思路:

“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从而弄清全段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4)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通过2~6自然段的学习,你们知道了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6.感情朗读2~6自然段。

7.学习第7自然段。

(1)指读后提问:将来的西沙群岛会怎样?更加……更加……

(2)齐读

三、总结

1.启发学生明确这节课学到的理解词句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再次质疑问难。

四、感情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字词学习

1.刺(cì)(左边中间不要多一横);拣(jiǎn)(右边中间不要少一横);

饶(ráo)(右上角不要多一点)。

2.其他生字写法。

3.带拼音抄写生字词。

三、作文训练

学习第6自然段叙述的顺序,写一段话。介绍学校里的花草树木(也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环境的具体情况,选出学生有话可说的内容,进行语言训练)。

四、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并写几个打比方的句子。

五、板书设计: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执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15个生字,掌握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

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

教学难点

文中介绍的景象及动物、物产等,学生不够熟悉,可能感到生疏,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课前准备1、挂图、生字卡片;2、学生收集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米,长约400千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交流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

归纳主要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2、默读第一小节,想一想,从几个地方看出树很多?

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

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的海洋”的美丽。

四、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部分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小兴安岭什么最多?朗读第一小节。(板书:林海)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春天景物投影片)这一小节主要描写了这些景物。它们是按顺序列出的。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些景物什么样?

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

(1)读这一句,想想:春天的树长得什么样?

(2)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其它景物各是什么样?学生自学汇报。

5、看图想像春天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学习第三小节

1、大声朗读这段话,像学习春天的一段一样,按顺序一句一句找景物,用“__”画下来,对照图画说出夏天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次朗读,思考这些怎么样,怎么美?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自学汇报。

4、练习朗读。

五、以自学为主,学习第五、六小节。

1、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2、学生自学:

(1)体会秋天和冬天的美,找出秋天、冬天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读这两段话,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3、秋天。重点理解秋天“飞舞”的落叶和丰硕的“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4、冬天。重点体会“刮”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六、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树木的特点。

七、齐读最后一小节。

八、学习拓展:两者任选一道

1、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下来。

2、把你最喜欢的季节的景色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学习目标:

①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③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与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搜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彭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同学们,你们最喜欢、最向往的是哪个城市?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2、师:确实我们的祖国以地域辽阔、风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东方。而香港这座城市却是中国这条巨龙头上璀璨的明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欣赏歌曲)伴着悠扬的歌曲,让我们一同走近香港。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对香港这座举世瞩目的城市你一定充满好奇。你想知道些什么?

2、带着你的疑问,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香港的?

3、在读了课文之后,同学们你喜欢香港这座城市吗?为什么喜欢?

三、选择学习主题,上网合作学习

1、香港有着繁荣的经济,美丽的景色,各地美食云集……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点击进入,去开始你的香港之旅吧

2、完成了你的单人旅程了吗?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的旅行体会。

3、谁愿意告诉我们大家你旅行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4、谁能担任导游的重任带领所有的同学及在座的老师,再去领略一下香港的繁荣和美丽。

四、诵读体验、加深理解

1、经过香港之旅,相信大家进一步认识了香港。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同样让你印象深刻吧!同学们把你最喜欢的语句画下来,那可是作者的心声啊,字字句句中都包藏着作者对“东方之珠”的喜爱之情。

2、我想请同学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总结: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下,让我不由的感受到香港无愧于“东方之珠”这个美誉。

五、拓展研读

1、香港的今天是繁荣而美丽的,你可能无法想象它曾经历经百年沧桑,它曾经一度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了这是一个载入香港历史的重要日子,一个中华民族的盛事,一个体现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胜利的历史时刻。同学们关注今日香港的同时也让我们再去目睹一下97回归时的盛况。大家可以在网上进一步了解香港。

2、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之珠,它还是世界航运中心、世界金融中心、世界贸易中心它映射出的光芒不是几段文字能概括清的,不是小小的网站可包罗下的,但是互联网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学习平台,希望同学们在网络中尽情遨游,享受网络学习的乐趣。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口语交际

①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还想去那些地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结合照片或图片,说具体说清楚,语言生动形象

④生生交际。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⑤全班展示交流。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习作

①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

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②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③学生构思,自主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④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⑤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⑥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封——密闭。

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二、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风景类,物产类;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办一期“可爱的中国”手抄小报。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教学分析 (主备人:刘言欣)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由三篇精读课文:《太阳》、《月球之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篇略读课文:《果园机器人》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 其中《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太阳》是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这种安排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本组四篇课文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 二、学情分析: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资料的搜集非常重要,拥有一定的相关资料不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另外,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课文的学习到完成口语交际和习作,无不需要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学创造的说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组教材必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大胆的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到自主学习。让学生可以大胆想象,给他们知道树立学习自信的机会。 三、教学目标: 《太阳》是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果园机器人》中机器人的特性则是随果园生产的需要一步步体现出来。

四、教学重难点: 《太阳》是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 《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教学难点: 《太阳》是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 《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 五、教学建议: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适时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把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儿童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3、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要把指导学生读书与加强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4、本组教材中的课文接近学生的生活,这也是打开和学生交流的窗口。 5、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友情和亲情。 六、课时安排: 1、《太阳》 2课时 2、《月球之谜》 2课时 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课时 4、《果园机器人》 1课时 5、《语文园地六》 3课时 (共用课时10—11课时)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在本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和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 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时间:两课时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单元概述 走过奇妙的想象单元,经历一次想象的洗礼,让我们再走进童年的百花园,去感受童年的美好,去发现真善美。本单元以“多彩的童年”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童年的水墨画》选取了儿童在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这三个生活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剃头大师》节选自作家秦文君的《开心男孩》,讲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我”为表弟小沙剃头。《肥皂泡》一文按“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的样子——感受肥皂泡的乐趣”的顺序来叙述,反映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有趣生活。《我不能失信》讲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习作要求写一写身边有特点的人。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溪边》。 3.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诗句的意思。 4.默读课文,感悟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的不同,并说说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原因。 5.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6.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7.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8.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9.积累4句劝导人改过的名言警句。 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溪边》。3.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诗句的意思。 难点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能结合课文内容,交流对课文重点问题的看法。3.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童年的水墨画》2课时 《剃头大师》2课时 《肥皂泡》2课时 《我不能失信》1课时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 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借助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这几种图形的计算方法。学情分析: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既要做好引导,又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切忌由教师带着做。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课时安排:9课时 课题 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知 识 目 标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能 力 目 标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 情 感 目 标 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 备 注 目标导学个体思考---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反思小结---检查测评---巩固练习---小组督查。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Unit 3 Last weekend?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 2、能够听懂问句: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并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 3、能够运用新学语言内容完成Let’s find out 中的任务。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听懂、会说句子: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5个词组读音和书写,掌握动词过去式及其发音规则。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六张词卡。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1)Daily oral practice. Good morning! Glad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对话练习,已学知识的巩固。 (2)Hang–man game. 玩游戏,猜单词。 ( watch, wash, clean, play, visit) 2、presentation: (1) Let’s chant (第六册书本Page 7) a. 听一遍录音 b、师生一起说唱 (2) Let’s star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e weekend? 说说自己的周末,复习动词短语。 3、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一个日历给大家看,圈出今天的日子是Sunday(weekend),然后问学生: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学生回答今天的日期, Today is April the 10th. It’s Sunday. (2)、教师说:On Sunday (weekend),I usually wash clothes, clean the room, play football, watch TV and visit grandparents.出示教师所说动作的卡片,学生跟读词组。跟着老师朗读几遍动词短语。 (3)、教师问学生: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s?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4)、教师再次出示日历,圈出上个星期天的日子,然后问学生:What was that day? 引导学生回答:It was last Sunday? 板书并带读单词:last。教师:It was last Sunday. It was the last weekend. 板书、解释并朗读词组:last weekend。学生跟读并掌握词组:last weekend。 (5)、引出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板书句型并朗读。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二、精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 2、看图,品位文字。 3、朗读课文第一段。 4、朗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3)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高、大、重、平整、紧密) 5、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与结构精巧的。 1)投影句子。 2)指名读。 3)讨论: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画出有关的句子) 4)小结:这段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指名读有关句子。 三、讲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这段中的两个设问句。 1)投影出示 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设起来的呢? 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2)轻声读课文4、5自然段 3、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过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四、练写判断 1、运用列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段,介绍校园里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导: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2、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2、仿写片段,“以校园的雪松“为题。 板书设计 14、埃及的金字塔 特点:外形宏伟:高、大、重 埃及的金字塔结构精巧:平整、紧密 建造:运石头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日期:2013.10.9 学校:实验小学 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 学生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 来构 授课人: 让学生从整数自然的过度到分数 由的、多角度的思考,自主的构建 建知识,不同的学生在解决同一问题时 班级:六年级 知识。 有不同的方法。 学科:数学 内容:分数乘整数 5分钟 18分钟 15分钟 ----- 教学要素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 自主 探索,理解分数乘整 数的意义与 整数乘法相 同,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 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 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 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 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 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 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 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 乘整数。 课形方式:要素组合 课时形态:标准课 生活导入 探究新知 2分钟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 了整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 在,我们开始来学习分数的计算方 法,大家喜欢学吗? 复习:1、5个12是多少?怎样列 式?(多媒体示题) 2 2 —+ —=(看、想、做 9 9 2 、 讲) 揭示课题: —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1?课件出示例1, 教师: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 用几分之几米绸带?解决这个问题可 以列怎样的算式? 随着学生的回答进 行板书。(看、想、做、讲) 3 3个一相加的和还可以 10 你会列式吗? 学生回 (看、想、讲) 同桌交流。(想、做、 2.教师:求 用乘法计算, 答,师板书。 3?学生尝试计算 讲、听、动) 4.师小结。 5?解决例题的第(2)题。(看、想、 做、 讲) 1、 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按要求在图中涂色,然后列式计 算。 指名板演 2、 做“练一练”第 2题。 3、 做练习八第1题。 交流列出了哪几道算式? 让学生理清列出的乘法算式与加法算 式有什么联系? 4、 做练习八第3-5题。 订正时说出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突 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可以用乘法 算。 (看、想、做、讲、听) 今天你有什 么收获? (想、讲、听)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阅读方法”为主题,包括《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习作:__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是要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问题。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理清学习任务,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运用阅读方法。写事物时,注重融入情感,表达看法,本单元的习作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语文园地”则是通过系统性地总结、语用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9 竹节人 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 3.通过文中表达竹节人给作者带来乐趣的语句,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4.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重点 体会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梳理文章脉络,明确阅读任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竹节人”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你们小时候最爱玩什么玩具?有动手制作过玩具吗?(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今天,咱们要回到20世纪,去看看那时候的小朋友爱玩什么样的玩具。 (板书课题:竹节人) 3.生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们有疑问浮现出来吗? 预设1:什么是竹节人? 预设2:竹节人怎么玩? 5.课件出示: 师: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样玩的?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 课堂伊始,通过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共鸣,围绕题目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既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最快地接触到文本的核心。 二、初步感知,完成阅读任务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完成阅读任务单。 课件出示: 2.在读课文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出示课件,介绍范锡林。 课件出示: 范锡林,江苏无锡人,1950年一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江苏省第八届人大代表。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获《少年文艺》好作品奖,中篇小说《秘道》获上海市首届巨人优秀作品奖。

新版PEP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Unit 6 How many? 第一课时(总第34节) 教学内容:A Let’s talk/Let’s play 教学目标:1.掌握句型:How many … can you see? I can see…It’s beautiful. 2.理解名词复数及读音 教学重点:句型:How many … can you see? I can see… It’s beautiful. 教学难点:名词复数的读音。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1.Listen and do. Show me 1 and 2. 。。。 2.Guess(复习数字1-10) 新授:1.教师分别出示画有苹果、香蕉、橘子、桃和梨的图片给学生:I have many fruits here. Do you want to know how many they are? OK, Let’s count. 2.数完后,教师问学生: How many apples/bananas/oranges/peaches/pears can you see? 让学生回答出:I can see eleven apples. I can see twelve bananas. I can see thirteen oranges. I can see fourteen peaches. I can see fifteen pears.(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复数的错误读音。) 3.教师把图片贴到黑板上,指着图片教学生正确读出数字11-15。 4.教师拿出一个风筝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让学生回答:I can see a kite. 教师接着问:Is it beautiful? 让学生回答:Yes, it’s beautiful. 5.通过录音展示Let’s talk部分的内容。让学生跟读课文。 6.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 讨论: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东西,并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语言进行对话练习,如:How many windows can you see? How many chairs can you see? 小结: 1、学习了Let’s talk和Let’s play;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穷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年、月、日(1) 【教学内容】年、月、日(教材第76~78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一年有12个月,包括大月、小月;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会用24时计时的方法表示时刻。能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制作年历,培养初步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体验数学知识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各年份的年历一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播放视频。2013年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①这些时刻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 ②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分、秒) ③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

板书课题:年、月、日(1) 二、新课讲授 1、初步认识年、月、日。 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时刻。(课件出示) ①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个伟大的日子,请大家读一读这个时间。 ②展示申奥成功的图片。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年的7月13日么?(2001年) ③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日子,来看看。出示植树节图片(3月12日)、六一儿童节(6月1日)。 2、学生介绍有意义的日子。 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人手一张年历,各种不同的年份)学生汇报。 生1:春节、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日重阳节。 生2:五月一日劳动节、九月十日教师节、十月一日国庆节。 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下,看看哪组获得的信息多。 课件出示:(1)观察2013年、2014年的年历,记录每月的天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 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 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 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 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 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 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学生能够会认18个生字。学生正确读写“书籍、含糊、精兵简政、死得其所、审阅、陈设、极其”等词语,并理解意思。 2.学生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揣摩、品味语言,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 人民服务的道理。 3.学生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搜集相关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5.学生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进行习作。 6. 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写本课10个生字。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 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通过多种方法读课文,拟定小标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的特点及作用,在打写中并迁移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 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 二、从旧引新,交流材料。 1、你知道中国共产党吗?你知道它的创始人有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主人公就是 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板题】 2、交流课下收集的资料。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 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读通,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检测生字词。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统编本)

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阅读方法”为主题,包括《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习作:__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是要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问题。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理清学习任务,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运用阅读方法。写事物时,注重融入情感,表达看法,本单元的习作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语文园地”则是通过系统性地总结、语用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9 竹节人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 3.通过文中表达竹节人给作者带来乐趣的语句,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4.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重点

体会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1.字词教学 本课14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词语和语段进行教学。可把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分别有“跺脚”“大步流星”“轻手轻脚”这类跟动作有关的词,“疙瘩”“冰棍”这类名词,“别出心裁”“技高一筹”这类形容词,还有“沮丧”“忘乎所以”这类描绘神态的词语。不同类型的词语要有不同的学习策略,比如在学习“威风凛凛”的时候,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别,体会竹节人有气势的样子。在识记“跺脚”“大步流星”“轻手轻脚”时可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理解“别出心裁”中“裁”字的字义,积累“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这类四字词语并学会运用。 2.阅读理解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阅读品析。阅读应该有更强的目的性,要与锻炼思维能力、阅读能力、阅读方法相整合。本课学习,要理清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通过快速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精准找到与阅读任务密切关联的文段内容,并抓住重点的语句体会作者文字背后隐藏的思想情感,总结本文的表达方法。既重视对学生阅读分析与整合能力的训练,也重视对文本情感的体会,这是六年级语文学习的方向。 3.表达运用 学会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也是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表现。学生在学习文章后,能学会通过说明性、叙述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做到语言形式与表情达意的统一,实现了文本学习的迁移运用,把学习落实到语用上。 1.预习提纲 (1)通过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与三个阅读任务相对应的文本段落。 (3)用“______”画出你觉得有意思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做批注,写写你的感受。 2.多媒体课件

部编版三下第六单元教案

18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形近字:翠、醉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 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 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细,你的确体会到的。 (学生补充: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课标要求: 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它们的组成;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 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参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单元章节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 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 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 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圆柱体和圆锥体模型 课题:圆柱的认识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

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 教法.学法:观察探究.操作归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2.揭示课题。 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3.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1: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18童年的水墨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等6个字,会写“墨、染”等11个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理解重点诗句意义,初步体会诗歌所描摹的画面。 4.学习《溪边》,背诵《溪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整首诗表现的画面。 2.合作交流,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童年》,激发学生感情,引出话题。 导语:这首歌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每每听到这首歌,老师心里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童年的画面。同学们,你们现在正处于充满无限美好的童年阶段,能和老师说说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趣事吗?(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课题《童年的水墨画》,教师过渡引入教学。 过渡:刚才听了大家的讲述,我真是感觉到童年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与众不同的,它就像一幅幅画一样,印在我们脑海中,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人张继楼的脚步,选取童年的几个画面,将它画出来。 二、识字记词,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诗歌。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看对方能否做到流利、正确地朗读。 (2)尝试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或者短语,概括主要内容。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进行朗读,教师相机正音。

正音:“碎”是平舌音,“染、溅”是前鼻音,“浪”是后鼻音。 (2)出示词语课件,认读词语,通过词语进行诗歌联想。 A.墨——水墨画: 引导学生交流对“水墨画”的认知,教师适时简单补充相关内容。(水墨画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猜一猜“童年的水墨画”上面画了什么内容?结合“水墨画”的特点来整体理解一下课文。 B.葫——水葫芦: 出示课文插图,提出问题:在课文中“水葫芦”为什么要加引号?“水葫芦”具体指的是什么? C.蘑菇: 出示蘑菇图片,附诗句“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体会“斗笠”与“蘑菇”之间的关系,感知作者比喻的恰当。 (3)指导重点生字书写。 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书写指导: [墨]上半部分笔画多而紧凑,注意“黑”字的四点底要均匀铺开。“土”字要写得扁平,最后一横稍长。 [染]上面三点水与“九”高矮一致。下面的“木”字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碎]“卒”字中两个“人”字都要将捺变为点。右下部“十”字的悬针竖长伸,使整个字重心稳定。 [爽]注意笔顺:横、撇、点、撇、点、撇、点、撇、点、竖撇、捺,先写左边的两个撇点,然后再写右边的两个,最后写竖撇和捺。 3.播放朗读音频,感受节奏与情感,想象画面。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生字新词进行了梳理,同时通过几个词语的联想,相信同学们已经在脑海中初步勾勒出了作者为我们描绘的几幅“水墨画”,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朗读音频的节奏,静静体会朗读出的感情,在脑海中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将每一句描写的画面尽力想象出来,体会诗歌的韵味。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PEP新版

2014年五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PEP新版)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Unit 6 In a nature park 教学目标掌握A、B部分“Let’s learn”, “Let’s talk”中的词汇和句子。 2. 能用句型“Are / I…?”和“are / is. Naren’t / isn’t.”进行问答练习。掌握双元音/au/在单词中的发音,进一步学习音标知识。能读懂“”部分的趣味故事。能听懂、会唱歌曲“In a nature park”。复习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培养学生对英语单词发音的语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 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培 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满足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 满足感。 教学重点掌握A、B部分“Let’s learn”, “Let’s talk”中的词汇和句子。 2. 能用句型“Are / I…?”和“are / is. Naren’t / isn’t.”进行问答练习。 教学难点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形式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

2. A、B部分“Let’s talk”中的内容。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A. Let’s learn A. Draw and ask 第二课时:A. Let’s try A. Let’s talk 第三课时:B. Let’s learn B. Write and say 第四课时:B. Let’s try B. Let’s talk 第五课时:A. Let’s spell B. Let’s wrap it up 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B. Let’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能听、说、读、写单词“forest”,“river”,“lake”,“mountain”和“hill”。 2. 能在创设的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句型“Ia …?”,“”。能完成“Draw and ask”部分的绘画和问答任务。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能听、说、读、写单词“forest”,“river”,“lake”,“mountain”和“hill”。 2. 能在创设的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句型“Ia …?”,“”。 教学难点 单词“mountain”的发音较难,要带领学生反复操练。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和录音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