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Efficient Convex Relaxation Methods for Robust

Efficient Convex Relaxation Methods for Robust

Efficient Convex Relaxation Methods for Robust
Efficient Convex Relaxation Methods for Robust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 57, NO. 7, JULY 2009
2775
Ef?cient Convex Relaxation Methods for Robust Target Localization by a Sensor Network Using Time Differences of Arrivals
Kehu Yang, Member, IEEE, Gang Wang, and Zhi-Quan Luo, Fellow, IEEE
Abstract—We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target localization by a network of passive sensors. When an unknown target emits an acoustic or a radio signal, its position can be localized with multiple sensors using the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 information.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maximum likelihood formulation of this target localization problem and provide ef?cient convex relaxations for this nonconvex optimization problem. We also propose a formulation for robust target local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sensor location errors. Two Cramer-Rao bounds are derived corresponding to situations with and without sensor node location errors. Simulation results con?rm the ef?ciency and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the convex relaxation approach as compared to the existing least squares based approach when large sensor node location errors are present. Index Terms—Convex optimization, sensor networks, target localization.
I. INTRODUCTION OCALIZING targets is a classical topic in radar and sonar research. With the recent advances in distributed and collaborative signal processing, sensor networks have become an attractive platform for target localization [1], especially for surveillance purposes.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arget localization using a network of passive sensors (i.e., sensors which do not transmit probing signals). Such problems arise naturally in both civilian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s whenever a signal-emitting (or re?ecting) target is to be localized. In practice, targets can be localized using either the time of arrival (TOA) [9], the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 [3], [6], the angle of arrival (AOA) information [7], or a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In the TOA approach [2], [5], the local clock at the target and those at the sensors are assumed to be synchronized so that the TOA information can be locally obtained at each sensor using
L
Manuscript received February 28, 2008; accepted January 24, 2009. First published March 10, 2009; current version published June 17, 2009. The associate editor coordinating the review of this paper and approving it for publication was Dr. Zhi Tian. Part of this work was presented at the 2008 IEEE Radar Conference, Rome, Italy, May 26–30, 2008. The work of K. Yang and G. Wang was supported in part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under Grant 60672127, by the 111 Project under Grant B08038, and by the Special Fund for Key Laboratories under Grant ISN02080004. The work of Z.-Q. Luo was supported in part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nder Grant DMS-0610037 and by the USDOD ARMY under Grant W911NF-05-1-0567. K. Yang and G. Wang are with the State Key Laboratories of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s (ISN Lab), Xidian University, Xi’an, China 710071 (e-mail: yang001@https://www.wendangku.net/doc/901532399.html,; wanggang198412@https://www.wendangku.net/doc/901532399.html,). Z.-Q. Luo is with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apolis, MN 55455 USA (e-mail: luozq@ec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01532399.html,). Digital Object Identi?er 10.1109/TSP.2009.2016891
time stamps; see for example the GPS application [20]. In contrast, the TDOA approach relies on the time differences of arrival at different sensors, so there is no need for the sensor clocks to be synchronized with that of the target. Indeed, assuming clock synchronization across sensors, we can readily estimate the differences of signal arrival times, i.e., the TDOA information, by cross correlating the signal samples recorded at different sensor nodes. When the signal propagation channels are line-of-sight, this TDOA information depends directly on the target location relative to the sensor locations. When the sensor locations are known, the TDOA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location of the target. In the AOA approach, each sensor node is equipped with an antenna array which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angle of arrival of the target signal. With multiple AOA estimates from different sensor locations, it is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the target. However, since installing an antenna array receiver on each sensor node can be costly, target localization in a sensor network using AOA is less practical.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TDOA approach for target localization. A related sensor localization problem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in the literature [15]–[17] whereby estimates of internode distances between pairs of sensors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s of all unknown sensors. This formulation is well suited for situations whereby a team of sensors collaborate for the purpose of self-localization using TOA information. However, for the problem of estimating the location of an uncooperative target using passive sensors, we cannot obtain the distance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arget and sensor nodes. In this case, the internode distance based formulation is no longer appropriate, and we are naturally led to the TDOA approach. In principle, target localization using TDOA can be realized by intersecting the hyperbolas correspon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distances from the target to various sensor nodes.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a maximum likelihood formulation of the target localization problem. Since the resulting estimation problem is nonlinear and nonconvex, the existing approach [6], [8] for this problem is based on least squares approximation which is quite sensitive to the error in sensor locations. It has been observed [8] that a slight error in sensor receiver locations can lead to a large error in target location estimate. In practice, the sensor receiver locations may not be known exactly. For instance, when a sensor network is deployed in a surveillance area with sensor nodes randomly distributed, it is dif?cult to know the exact locations of all the sensor nodes even if high quality GPS is available. This means that sensor node location errors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practical target localization process.
1053-587X/$25.00 ? 2009 IEEE
Authorized licensed use limited to: XIDIAN UNIVERSITY. Downloaded on October 20, 2009 at 05:26 from IEEE Xplore. Restrictions apply.

2776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 57, NO. 7, JULY 2009
The robust estimation problem of this kind can be formulated using the optimum worst-case performance criterion. Indeed, several robust signal processing problems have been formulated in this manner and later successfully transformed into either a convex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 (SOCP), or a semide?nite program (SDP) [13]–[15], [18]. For instance, the convex SOCP approach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robust adaptive beamforming [13] in the presence of array gain errors.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a maximum likelihood formulation of the target localization problem in the presence of sensor node location errors, and propose several convex relaxations for this problem and provide ?nite convex conic reformulations. The latter can be solved ef?ciently by modern interior point methods [14]. The paper consists of six sections. Section II presents the target localization using SOCP and SDP relaxation in the absence of node location errors. In Section III, robust local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node location errors is formulated. Section IV gives the Cramer-Rao Bound (CRB) analysis for the cases with and without node location error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given in Section V. Section IV concludes the paper. II. PROBLEM FORMULATION Consider a scenario whereby a network of passive sensors collaborate to localize an unknown target. The locations of the sensor nodes are assumed to be known (possibly inexactly). In the ensuing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 we adopt the following notations: is the signal propagation delay from the target to is the location of the unknown the th sensor node; emitter to be estimated; is the th column of , true , location of th sensor node; is the th column of estimated (or presumed) location of th sensor node; is the is the number of sensor nodes; is the th speed of light; column of , location error of th sensor node; and is the bound of sensor location errors. De?ne (1) where (2) Also, we de?ne (3) Assuming line-of-sight signal propagation, the TDOA measurement can be denoted by (4) , and is the measurement noise. If where the measurement noise is independent Gaussian with zero mean, then the maximum likelihood formulation of the target localization problem can be directly formulated as (5)
A. Localization With TDOA Using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 (SOCP) Relaxation The maximum likelihood target localization (5) is a nonlinear optimization problem. Due to nonconvexity, it is dif?cult to solve. We now pursue a convex relaxation via SOCP . Intro, denoted ducing some auxiliary variables , the localization problem of (5) can be by equivalently written as
(6) We can relax the equality constraints in (6) as inequality constraints, yielding the following SOCP formulation:
(7) where is a small positive constant for penalization. Notice that, without the penalty term, the above SOCP relaxation (7) would be ill-posed since adding a constant to all would not change the objective value, while the constraints could all be satis?ed for any choice of , as long as ’s are chosen to be suf?ciently large.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7) suffers from a convex hull problem: the optimal solution of the SOCP relaxation problem (7) always lies in the convex hull of the sensor nodes. When the target is located in the convex hull of the observing sensor nodes, then the target can be correctly localized. However, when the target lies outside of the convex hull of sensor nodes, target localization using (7) can fail. Unfortunately, this means that the above SOCP relaxation cannot be used to localize an aerial target with a network of sensors deployed on the ground. However, the SOCP formulation (7) can be used for self-localization of randomly distributed sensor nodes as long as a few anchor nodes equipped with GPS are present in the outskirts of the network. Similar convex hull problem has also been observed in a related formulation of sensor localization problem using interdistance information between sensor nodes [16]. B. Localization Using SDP Relaxation We now pursue an alternative SDP relaxation which can avoid the convex hull problem. Denote the objective function of (6) as and notice that (8) where
(9) (10)
Authorized licensed use limited to: XIDIAN UNIVERSITY. Downloaded on October 20, 2009 at 05:26 from IEEE Xplore. Restrictions apply.

土地估价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土地估价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一.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的基本原理 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是通过对待估宗地地价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各城市已公布的同类用途同级土地基准地价进行修正,估算宗地客观价格的方法。其基本公式如下: 土地价格=基准地价×(1±K) 式中: K――基准地价修正系数 二.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估价步骤: 1.搜集有关基准地价资料; 2.确定待估宗地所处地段(区)的同类用途基准地价; 3.分析待估宗地的地价影响因素,编制待估宗地地价影响因素条件说明表; 4.依据基准地价地价影响因素指标说明表和系数修正表计算基准地价修正系数; 5.进行交易日期等其它修正; 6.求出待估宗地地价。 三.利用级别或区域基准地价评估 3.1 待估宗地地价影响因素调查 用级别或区域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评估地价宗地地价,关键在待估宗地地价影响因素调查。地价影响因素调查应与同类用途同级(区域)基准地价的影响因素指标说明表中所列因素条件一致。 3.2 地价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计算 根据待估宗地各因素的状况,分别在宗地地价修正系数表中查找各因素修正系数,并按下式计算宗地因素修正值: K=K1+K2+K…… Kn 式中:K――宗地地价影响因素修正值, K1 .K2 …… Kn-分别为宗地在第1.2……n个因素条件下的修正系数。 3.3 基准地价的其它修正 基准地价是在特定开发程度和利用程度下,各类用地在法定最高出让年期的某一时点的土地使用权平均价格。待估宗地各地价影响因素修正仅对基准地价的区域平均性作了修正,因此,还需进行如下修正: 1.期日修正:待估宗地的基准日期与基准地价的基准日期必不相同,因此,需根据地价的变化程度进行期日修正。 2.容积率修正:基准地价一般根据平均的土地利用程度来确定其容积率。当待估宗地的容积率水平与基准地价所设定的不一致时,就需进行容积率修正。 3.年期修正:当待估宗地的土地使用年期与基准地价所设定法定最高出让年期不一致时,就需进行年期修正。 4.土地开发程度修正:基准地价所设定的土地开发程度一般依全估价区域的平均开发程度或各均质区域的平均开发程度而定。当待估宗地的土地开发程度与基准地价所设定的土地开发程度不一致时,就需进行土地开发程度修正。土地开发程度修正系数依据各基础设施投资对宗地地价的影响程度确定。 3.4 计算宗地价价 在确定好各修正系数后,根据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公式计算宗地地价。 四.利用路线价评估 利用路线价评估宗地地价,主要是在已知路线价的基础上,根据宗地的自身条件,进行深度修正、宗地形状修正、宽度修正、宽深比率修正、容积率修正、朝向修正等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一:计算器 设计要求 1、问题描述:设计一个计算器,可以实现计算器的简单运算,输出并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以及检验运算表达式的正确性。 2、输入:不含变量的数学表达式的中缀形式,可以接受的操作符包括+、-、*、/、%、(、)。 具体事例如下: 3、输出:如果表达式正确,则输出表达式的正确结果;如果表达式非法,则输出错误信息。 具体事例如下: 知识点:堆栈、队列 实际输入输出情况: 正确的表达式

对负数的处理 表达式括号不匹配 表达式出现非法字符 表达式中操作符位置错误 求余操作符左右出现非整数 其他输入错误 数据结构与算法描述 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 将用户输入的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后缀表达式,再利用转换后的后缀表达式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解决本问题所需要的数据结构与算法: 用到的数据结构是堆栈。主要算法描述如下: A.将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 1. 将中缀表达式从头逐个字符扫描,在此过程中,遇到的字符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数字 2)小数点 3)合法操作符+ - * / %

4)左括号 5)右括号 6)非法字符 2. 首先为操作符初始化一个map priority,用于保存各个操作符的优先级,其中+ -为0,* / %为1 3. 对于输入的字符串from和输出的字符串to,采用以下过程: 初始化遍历器std::string::iterator it=infix.begin() 在当it!=from.end(),执行如下操作 4. 遇到数字或小数点时将其加入到后缀表达式: case'1':case'2':case'3':case'4':case'5':case'6':case'7':case '8':case'9':case'0':case'.': { to=to+*it; break; } 5. 遇到操作符(+,-,*,/,%)时,如果此时栈顶操作符的优先级比此时的操作符优先级低,则将其入栈,否则将栈中的操作符从栈顶逐个加入到后缀表达式,直到栈空或者遇到左括号,并将此时的操作符加入到栈中,在此过程中需判断表达式中是否出现输入错误: case'+':case'-':case'*':case'/':case'%': { if((it+1)==from.end()) { cout<<"输入错误:运算符号右边缺少运算数"<

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 大家晚上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最近看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讲的不一定对,就是自己的理解,有问题的地方大家可以讨论。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表观遗传学概念 2、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一、表观遗传学概念 经典遗传学认为遗传的分子基础是核酸, 生命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核酸的碱基序列上,碱基序列的改变会引起生物体表现型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可以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然而,随着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发现,,DNA、组蛋白、染色质水平的修饰也会造成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并且这种改变是可以遗传的。这种基因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其表达发生改变的遗传变化叫表观遗传改变。表观遗传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有机体发育与分化过程中,导致基因发生表观遗传改变的新兴学科。 1939年,生物学家Waddington CH 首先在《现代遗传学导论》中提出了epihenetics这一术语,并于1942年定义表观遗传学为他把表观遗传学描述为一个控制从基因型到表现型的机制。 1975年,Hollidy R 对表观遗传学进行了较为准确的描述。他认为表观遗传学不仅在发育过程,而且应在成体阶段研究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改变,这些信息能经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细胞和个体世代间传递,而不借助于DNA序列的改变,也就是说表观遗传是非DNA序列差异的核遗传。 Allis等的一本书中可以找到两种定义,一种定义是表观遗传是与DNA突变无关的可遗传的表型变化;另一种定义是染色质调节的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 二、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 从现在的研究情况来看,表观遗传学变化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DNA甲基化修饰、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的调控作用。这三个方面各自影响特有的表观遗传学现象,而且它们还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因此,表观遗传学也可理解为环境和遗传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DNA甲基化 组蛋白共价修饰 染色质重塑 基因组中非编码RNA 微小RNA(miRNA) 反义RNA 内含子、核糖开关等 基因印记 1、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研究得最清楚、也是最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主要 是基因组DNA上的胞嘧啶第5位碳原子和甲基间的共价结合,胞嘧啶由此被修饰为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

简易计算器

单片机十进制加法计算器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基于51系列的单片机进行的十进制计算器系统设计,可以完成计 算器的键盘输入,进行加、减、乘、除3位无符号数字的简单四则运算,并在LED上相应的显示结果。 设计过程在硬件与软件方面进行同步设计。硬件方面从功能考虑,首先选择内部存储资源丰富的AT89C51单片机,输入采用4×4矩阵键盘。显示采用3位7段共阴极LED动态显示。软件方面从分析计算器功能、流程图设计,再到程序的编写进行系统设计。编程语言方面从程序总体设计以及高效性和功能性对C 语言和汇编语言进行比较分析,针对计算器四则运算算法特别是乘法和除法运算的实现,最终选用全球编译效率最高的KEIL公司的μVision3软件,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并用proteus仿真。 引言 十进制加法计算器的原理与设计是单片机课程设计课题中的一个。在完成理论学习和必要的实验后,我们掌握了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以及编程和各种基本功能的应用,但对单片机的硬件实际应用设计和单片机完整的用户程序设计还不清楚,实际动手能力不够,因此对该课程进行一次课程设计是有必要的。 单片机课程设计既要让学生巩固课本学到的理论,还要让学生学习单片机硬件电路设计和用户程序设计,使所学的知识更深一层的理解,十进制加法计算器原理与硬软件的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设计方案并自己动手用计算机电路设计软件,编写和调试,最后仿真用户程序,来加深对单片机的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并提高学生对单片机的兴趣,同时学习查阅资料、参考资料的方法。 关键词:单片机、计算器、AT89C51芯片、汇编语言、数码管、加减乘除

目录 摘要 (01) 引言 (01) 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1、1 设计要求 1、2 性能指标 1、3 设计方案的确定 二、单片机简要原理............................. 2、1 AT89C51的介绍 2、2 单片机最小系统 2、3 七段共阳极数码管 三、硬件设计................................... 3、1 键盘电路的设计 3、2 显示电路的设计 四、软件设计................................... 4、1 系统设计 4、2 显示电路的设计 五、调试与仿真................................. 5、1 Keil C51单片机软件开发系统 5、2 proteus的操作 六、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附录1 系统硬件电路图............................ 附录2 程序清单..................................

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一)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1、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是利用城镇基准地价和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等评估成果,按照替代原则,就待估宗地的区域条件和个别条件等与其所处区域的平均条件相比较,并对照修正系数表选取相应的修正系数对基准地价进行修正,进而求取得待估宗地在估价期日价格的方法。其公式为: 地价=基准地价X (1士综合修正系数)X期日修正系数X年期修正系数X容积率修正系数士开发程度修正 2、郑州市基准地价成果《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我市市区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的通知》(郑政文[2014]37 号)于2014 年8 月29 日公布实施,文件中附的《郑州市市区土地基准地价表》适用范围为郑州市市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基准地价的内涵如下: (1)基准地价是指不同级别区域的平均地价,是由征地及有关费用、土地开发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公共事业建设配套费、利息、利润、管理费、级差地价等部分构成,即由土地取得费、出让金、开发费等部分构成; (2)基准地价估价期日为2013 年1 月1 日; (3)土地用途划分:分为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不含旅游、娱乐)、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旅游、娱乐)、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八种用途; (4)土地等级划分:商服用地、住宅用地九个级别,工矿仓储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五个级别,特殊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三个级别; (5)土地使用年限:均为法定最高出让年限(即商服用地40 年、工矿仓储用地50年、住宅用地70年、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不含旅游、娱乐)50年、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旅游、娱乐)40年、特殊用地50年、交通运输用地50年、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0年);

微机课设简易计算器

微机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简易计算器仿真 学院(部)信息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2011240401 学生姓名张静 学号33 12 月14 日至12 月27 日共2 周 指导教师(签字)吴向东宋蓓蓓

单片机十进制加法计算器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基于51系列的单片机进行的十进制计算器系统设计,可以完成计 算器的键盘输入,进行加、减、乘、除3位无符号数字的简单四则运算,并在LED上相应的显示结果。 软件方面从分析计算器功能、流程图设计,再到程序的编写进行系统设计。编程语言方面从程序总体设计以及高效性和功能性对C语言和汇编语言进行比较分析,针对计算器四则运算算法特别是乘法和除法运算的实现,最终选用全球编译效率最高的KEIL公司的μVision3软件,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并用proteus仿真。 引言 十进制加法计算器的原理与设计是单片机课程设计课题中的一个。在完成理论学习和必要的实验后,我们掌握了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以及编程和各种基本功能的应用,但对单片机的硬件实际应用设计和单片机完整的用户程序设计还不清楚,实际动手能力不够,因此对该课程进行一次课程设计是有必要的。 单片机课程设计既要让学生巩固课本学到的理论,还要让学生学习单片机硬件电路设计和用户程序设计,使所学的知识更深一层的理解,十进制加法计算器原理与硬软件的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设计方案并自己动手用计算机电路设计软件,编写和调试,最后仿真用户程序,来加深对单片机的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并提高学生对单片机的兴趣,同时学习查阅资料、参考资料的方法。 关键词:单片机、计算器、AT89C52芯片、汇编语言、数码管、加减乘除

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营养之间的新桥梁与健康 摘要:营养成分能逆转或改变表观遗传现象,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从而改变表达与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胚胎发育,衰老,和致癌作用有关的关键基因。它出现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食物成分能影响表观遗传现象,无论是催化DNA直接抑制酶甲基化或组蛋白修饰,或通过改变所必需的那些酶反应底物的可用性。在这方面,营养表观遗传学一直被看作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工具,以预防儿科发育疾病和癌症以及延迟衰老相关的过程。在最近几年,表观遗传学已成为广泛的疾病,例如2型糖尿病的新出现的问题糖尿病,肥胖,炎症,和神经认知障碍等。虽然开发治疗或预防发现的可能性这些疾病的措施是令人兴奋的,在营养表观遗传学当前的知识是有限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扩大可利用的资源,更好地了解使用营养素或生物活性食品成分对保持我们的健康和预防疾病经过修改的表观遗传机制。 介绍: 表观遗传学可以被定义为基因的体细胞遗传状态,从不改变染色质结构产生的表达改变的DNA序列中,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主要都集中在胚胎发育,衰老和癌症。目前,表观遗传学在许多其它领域,如炎症,肥胖,胰岛素突出抵抗,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变性疾病和免疫疾病。由于后生修饰可以通过外部或内部环境的改变因素和必须改变基因表达的能力,表观遗传学是现在被认为是在不明病因的重要机制的许多疾病。这种诱导表观遗传变化可以继承在细胞分裂,造成永久的保养所获得的表型。因此,表观遗传学可以提供一个新的框架为寻求病因在环境相关疾病,以及胚胎发育和衰老,这也是已知受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营养领域,表观遗传学是格外重要的,因为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食物成分可以修改后生现象和改变的基因的表达在转录水平。叶酸,维生素B-12,甲硫氨酸,胆碱,和甜菜碱可以影响通过改变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甲基化1 - 碳代谢。两个代谢物的1-碳代谢可以影响DNA 和组蛋白的甲基化:S-腺苷甲硫氨酸(的AdoMet)5,这是一个甲基供体为甲基化反应,并S-腺苷高半胱氨酸(的AdoHcy),这是一种产物抑制剂的甲基化。因此,理论上,任何营养素,生物活性组件或条件可影响的AdoMet或的AdoHcy水平在组织中可以改变DNA和组蛋白的甲基化。其他水溶性维生素B像生物素,烟酸和泛酸也发挥组蛋白修饰重要的作用。生物素是组蛋白生物素化的底物。烟酸参与组蛋白ADPribosylation如聚(ADP-核糖)的基板聚合酶作为以及组蛋白乙酰为底物Sirt1的,其功能作为组蛋白乙酰化酶(HDAC)(1)。泛酸是的一部分辅酶A以形成乙酰CoA,这是乙酰基的中组蛋白乙酰化的源。生物活性食物成分直接影响酶参与表观遗传机制。例如,染料木黄酮和茶儿茶素会影响DNA甲基(转移酶)。白藜芦醇,丁酸盐,萝卜硫素,和二烯丙基硫化物抑制HDAC和姜黄素抑制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改变酶activit这些化合物可能我们的有生之年通过改变基因表达过程中影响到生理和病理过程。 在这次审查中,我们更新了关于最新知识营养表观遗传学,这将是一个有助于理解如何营养素有助于我们的健康。 知识的现状 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它修改在CpG二残基与甲基的胞嘧啶碱基,通过转移酶催化和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调节基因表达模式。目前,5个不同的转移酶被称为:DNMT1,DNMT2转移酶3A,DNMT3B和DnmtL。DNMT1是一个维护转移酶和转移酶图3a,3b和L分别从头转移酶。DNMT2的功能尚不明确。通过在我们的一生,营养成分影响这些转移酶和生物活性食物成分可以改变全球DNA甲基化,这是与染色体完整性以及genespecific启动子DNA甲基化,

WEAKLYCONVEX ANDCONVEXDOMINATIONNUMBERS

Magdalena Lemańska WEAKLY CONVEX AND CONVEX DOMINATION NUMBERS Abstract.Two new domination parameters for a connected graph G :the weakly convex domination number of G and the convex domination number of G are introduced.Relations between these parameters and the other domination parameters are derived.In particular,we study for which cubic graphs the convex domination number equals the connected domination number. Keywords:dominating set,connected domination number,distance,isometric set,convex set .Mathematics Subject Classi?cation:05C12,05C69,05C99. 1.INTRODUCTION Let G =(V,E )be a connected undirected graph.The neighbourhood of a vertex v ∈V in G is the set N G (v )of all vertices adjacent to v in G .For a set X ?V ,the open neighbourhood N G (X )is de?ned to be v ∈X N G (v )and the closed neighbourhood N G [X ]=N G (X )∪X .Let X be a set of vertices and let u ∈X .We say that a vertex v is a private neighbour of u ,with respect to X ,if N G [v ]∩X ={u }. The degree deg G (v )of a vertex v is the number of edges incident to v ,deg G (v )==|N G (v )|.If deg G (v )=r for every vertex v ∈V in G ,then G is said to be regular of degree r ,or simply r -regular.A 3-regular graph is also called a cubic graph .A 2-regular graph of order n is a cycle and is denoted by C n .If deg G (v )=1,then v is called an end-vertex or a leaf of G .A vertex which is a neighbour of an end-vertex let us call a support .A vertex x ∈V is called a universal vertex (or a dominating vertex )if deg (x )=|V (G )|?1.A set D ?V is a dominating set of G if N G [D ]=V .A dominating set D is a perfect dominating set if |N G (v )∩D |=1for each v ∈V ?D .Further,D is a connected dominating set if D is dominating and the subgraph D induced by D ,is connected.A set D ?V is independent 181

基于安卓的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

安卓应用程序设计 ——简易计算器的实现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课程名称 2016年6月日

1.系统需求分析 Android是以Linux为核心的手机操作平台,作为一款开放式的操作系统,随着Android 的快速发展,如今已允许开发者使用多种编程语言来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而不再是以前只能使用Java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的单一局面,因而受到众多开发者的欢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操作系统。计算器通过算法实行简单的数学计算从而提高了数学计算的效率,实现计算器的界面优化,使界面更加友好,操作更加方便。基于android的计算器的设计,系统具有良好的界面;必要的交互信息;简约美观的效果。使用人员能快捷简单地进行操作,即可单机按钮进行操作,即时准确地获得需要的计算的结果,充分降低了数字计算的难度和节约了时间。 2.系统概要设计 2.1计算器功能概要设计 根据需求,符合用户的实际要求,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计算器界面友好,方便使用,,具有基本的加、减、乘、除功能,能够判断用户输入运算数是否正确,支持小数运算,具有清除功能。 图2.1系统功能图 整个程序基于Android技术开发,除总体模块外主要分为输入模块、显示模块以及计算模块这三大部分。在整个系统中总体模块控制系统的生命周期,输入模块部分负责读取用户输入的数据,显示模块部分负责显示用户之前输入的数据以及显示最终的计算结果,计算模块部分负责进行数据的运算以及一些其他的功能。具体的说,总体模块的作用主要是生成应用程序的主类,控制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 输入模块主要描述了计算器键盘以及键盘的监听即主要负责读取用户的键盘输入以及 响应触屏的按键,需要监听手机动作以及用指针事件处理方法处理触屏的单击动作。同时提供了较为直观的键盘图形用户界面。 显示模块描述了计算器的显示区,即该区域用于显示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最终的计算结

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 比较通俗的讲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在没有细胞核DNA序列改变的情况时,基因功能的可逆的、可遗传的改变。也指生物发育过程中包含的程序的研究。在这两种情况下,研究的对象都包括在DNA序列中未包含的基因调控信息如何传递到(细胞或生物体的)下一代这个问题。表观遗传学是与遗传学(genetic)相对应的概念。遗传学是指基于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基因突变、基因杂合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等;而表观遗传学则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DNA甲基化和染色质构象变化等;表观基因组学(epigenomics)则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所谓DNA甲基化是指在DNA 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在基因组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碳位共价键结合一个甲基基团。正常情况下,人类基因组“垃圾”序列的CpG二核苷酸相对稀少,并且总是处于甲基化状态,与之相反,人类基因组中大小为100—1000 bp左右且富含CpG二核苷酸的CpG岛则总是处于未甲基化状态,并且与56%的人类基因组编码基因相关。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分析结果表明,人类基因组CpG岛约为28890个,大部分染色体每1 Mb就有5—15个CpG岛,平均值为每Mb含10.5个CpG岛,CpG岛的数目与基因密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9]。由于DNA甲基化与人类发育和肿瘤疾病的密切关系,特别是CpG岛甲基化所致抑癌基因转录失活问题,DNA甲基化已经成为表观遗传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几十年来,DNA一直被认为是决定生命遗传信息的核心物质,但是近些年新的研究表明,生命遗传信息从来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决定的,比如科学家们发现,可以在不影响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基因组的修饰,这种改变不仅可以影响个体的发育,而且还可以遗传下去。这种在基因组的水平上研究表观遗传修饰的领域被称为“表观基因组学(epigenomics)”。表观基因组学使人们对基因组的认识又增加了一个新视点:对基因组而言,不仅仅是序列包含遗传信息,而且其修饰也可以记载遗传信息。 摘要表观遗传学是研究没有DNA 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的改变。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系统既相区别、彼此影响,又相辅相成,共同确保细胞的正常功能。表观遗传学信息的改变,可导致基因转录抑制、基因组印记、细胞凋亡、染色体灭活以及肿瘤发生等。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非编码RNA 调控;副突变 表观遗传学( epigenetics) 是研究没有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的改变。它最早是在1939 年由Waddington在《现代遗传学导论》一书中提出,当时认为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型产生表型的过程。1996 年,国内学术界开始介绍epigenetics 研究,其中译名有表遗传学、表观遗传学、表型遗传修饰等10 余种,其中,表观遗传学、表遗传学在科技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1 表观遗传学调控的分子机制 基因表达正确与否,既受控于DNA 序列,又受制于表观遗传学信息。表观遗传学主要通过DNA 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 调控等方式控制基因表达。近年发现,副突变也包含有表观遗传性质的变化。 1.1 DNA 甲基化DNA 甲基化是由酶介导的一种化学修饰,即将甲基选择性地添加到蛋白质、DNA 或RNA上,虽未改变核苷酸顺序及组成,但基因表达却受影响。其修饰有多种方式,即被修饰位点的碱基可以是腺嘌呤N!6 位、胞嘧啶的N!4 位、鸟嘌呤的N!7 位和胞嘧啶的C!5 位,分别由不同的DNA 甲基化酶催化。在真核生物DNA 中,5- 甲基胞嘧啶是唯一存在的化学性修饰碱基,CG 二核苷酸是最主要的甲基化位点。DNA 甲基化时,胞嘧啶从DNA 双螺旋突出,进入能与酶结合的裂隙中,在胞嘧啶甲基转移酶催化下,有活性的甲基从S- 腺苷甲硫氨酸转移至胞嘧啶5' 位上,形成5- 甲基胞嘧啶( 5mC)。DNA 甲基化不仅可影响细胞基因的表达,

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案例

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案例 1.估价对象情况 某省某市主要商业街有一待估面积为2000m2的商业用途土地(具体区域因素、个别因素不列)。其出让时间为1998年1月1日,出让年限为40年,开发程度为三通一平,宗地容积率为1.5,现要评估该宗地在估价基准日2002年1月1日价格。该宗地属市区商业二级地段,该市二级地段商业用途基准地价为7000元/ m2(开发程度为三通一平,标准容积率为1)。基准地价公布时间为1996年1月1日。该市商业基准地价修正系数和修正系数说明见表1、表2和表3。 表1 某市商业服务用地修正系数说明表

表2 某市商业服务用地修正系数表

2.估价要求 用基准地价修正法评估该宗地于2002年1月1日的地价。 3.估价过程 (1)确定对应基准地价 通过查对基准地价,确定待估宗地属商业用途二级地,其对应的基准地价为7000元/ m2(开发程度为三通一平)。 (2)确定宗地地价评估的修正系数 根据宗地区域、个别因素条件,对照修正系数说明表中各项指标,确定各子因子情况从上到下依次为:一般、一般、一般、优、较优、一般、较劣、优、一般、较优、较优、一般、一般、较劣、一般、一般。 则根据修正系数表,具体计算出宗地宗修正系数: K=17.25% (3)确定待估宗地适用年期修正系数 Y=0.953 T=115/100=1.15 (5)确定容积率修正系数 待估宗地容积率为1.5,本基准地价标准容积率为1。查商业用的容积率修正系数表,则 K ij=K i/K j=1.2/1=1.2 (6)计算并确定待估宗地地价 P i=P×(1+K)×Y×T×K ij=7000(1+17.25%)×0.953×1.15×1.2=10794(元/平米)

计算器制作

VB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 ——“简易计算器”教学设计 揭阳第一中学卢嘉圳 教学内容:利用所学知识制作Visual Basic程序“简易计算器” 教学目标:能熟练运用CommandButton控件及TextBox控件进行Visual Basic(以下简称VB)程序的设计,能熟练运用条件语句编写代码 教学重点:运用开发VB程序一般过程的思路来开发“简易计算器” 教学难点:分析得出实现“简易计算器”各运算功能的算法。 教材分析: 当我刚开始进行程序设计的教学时,便感觉比较难教。这是因为程序设计本身枯燥、严谨,较难理解,而且学生大多数都是初学者,没有相应的知识基础。对于《程序设计实例》,我们选用的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第四册,该书采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是VB,而学生是仅学过了一点点简单的QB编程之后就进入《程序设计实例》的学习的。 教材为我们总结了设计VB程序的一般步骤:创建用户界面;设置控件属性;编写事件程序代码;运行应用程序。我总结了一下,其实VB程序设计可分为设计用户界面及编写程序代码两个环节。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任务:让学生按照书上提示完成一个非常简单的VB程序——“计算器”(仅包含开方、平方、求绝对值功能)的制作。 目的:加强对CommandButton控件及TextBox控件的掌握,复习对开方、求绝对值函数的使用。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设计一个简易计算器,包含加、减、乘、除、开方、平方等运算。程序界面可参考下图。 具体功能为:在Text1中输入一个数值,然后单击代表运算符的按钮则运算结果会在text2中显示出来;比如在text1中输入一个2,然后按“+”按钮,再输入一个3按“-”按钮,再输入一个-4按“*”按钮,则实际为(2-3)*(-4);最后在text2中显示结果为4。

模拟计算器程序-课程设计

模拟计算器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本课程设计的课题是设计一个模拟计算器的程序,能够进行表达式的计算,并且表达式中可以包含Abs()和Sqrt()运算。在课程设计中,系统开发平台为Windows ,程序设计设计语言采用C++,程序运行平台为Windows 或*nix。本程序的关键就是表达式的分离和处理,在程序设计中,采用了将输入的中缀表达式转化为后缀表达式的方法,具有可靠的运行效率。本程序做到了对输入的表达式(表达式可以包含浮点数并且Abs()和Sqrt()中可以嵌套子表达式)进行判定表达式是否合法并且求出表达式的值的功能。经过一系列的调试运行,程序实现了设计目标,可以正确的处理用户输入的表达式,对海量级数据都能够通过计算机运算快速解决。 关键词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表达式运算;栈;中缀表达式;后缀表达式;字符串处理;表达式合法判定;

目录 1 引言 (3) 1.1课程设计目的 (3) 1.2课程设计内容 (3) 2 设计思路与方案 (4) 3 详细实现 (5) 3.1 表达式的合法判定 (5) 3.2 中缀表达式转化为后缀表达式 (5) 3.3 处理后缀表达式 (7) 3.4 表达式嵌套处理 (8) 4 运行环境与结果 (9) 4.1 运行环境 (9) 4.2 运行结果 (9) 5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1:模拟计算器源程序清单 (14)

1 引言 本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的是传统计算器中,不能对表达式进行运算的问题,通过制作该计算器模拟程序,可以做到快速的求解表达式的值,并且能够判定用户输入的表达式是否合法。该模拟计算器的核心部分就在用户输入的中缀表达式的转化,程序中用到了“栈”的后进先出的基本性质。利用两个“栈”,一个“数据栈”,一个“运算符栈”来把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后缀表达式。最后利用后缀表达式来求解表达式的值。该算法的复杂度为O(n),能够高效、快速地求解表达式的值,提高用户的效率。 1.1课程设计目的 数据结构主要是研究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非数值计算程序设计问题中所出现的计算机操作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操作的学科。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一门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及人工智能等的重要基础,广泛的应用于信息学、系统工程等各种领域。学习数据结构是为了将实际问题中涉及的对象在计算机中表示出来并对它们进行处理。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模拟计算器程序主要利用了“栈”这种数据结构来把中缀表达式转化为后缀表达式,并且运用了递归的思想来解决Abs()和Sqrt()中嵌套表达式的问题,其中还有一些统计的思想来判定表达式是否合法的算法。 1.2课程设计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为计算器模拟程序,主要解决表达式计算的问题,实现分别按表达式处理的过程分解为几个子过程,详细的求解过程如下:1 用户输入表达式。 2 判定表达式是否合法。 3 把中缀表达式转化为后缀表达式。 4 求出后缀表达式的结果。 5 输出表达式的结果。通过设计该程序,从而做到方便的求出一个表达式的值,而不需要一步一步进行运算。

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48—5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运算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两步的式题运算。 2、能运用计算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尝试运用 师:开学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学习计算,下面这些题,哪些你一眼能看出来答案的,直接说的得数。 1、初步尝试 90+56= 45×99≈ 87546—3469= 42×30= 2102÷30≈ 43×365= 师:最后两道看来有困难,列竖式算算。 师:先不报答案,要你自己检验做的对不对,你准备怎么样?试一试用计算器来验算,你们会吗? 师:谁愿意带上你的竖式计算上来展示意下,向大家演示一下你用计算器验算的过程可以吗?(鼓励和表扬) 师:看来,大家还真的会用计算器!想不想“再显身手”? 2、再次尝试:探索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的方法 ①546×28-4276 ②2940 ÷28+763 ③15021-87×99 ④25120÷(449-289) (1)这4题与上面4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会做吗?请试一试。 (2)交流操作方法。 (3)你有没有感觉到这4道题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 (4)用计算器计算③、④该怎么操作呢?我们以第③题为例,谁来介绍介绍?

(突出“记住中间数”、“使用MR键”、倒减等方法。) (①、②两题只要按顺序依次输入,③、④题要先算后一步,③④可以“记住过程得数”,③还可以倒减等) (5)介绍用存储键计算,尝试用“MR键”计算③④题。 二、解决生活问题 师:通过这几道题计算,你感觉计算器怎么样?你们喜欢用计算器吗?下面我们就发挥计算器的作用,用它来完成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1、出示:一个水龙头滴水的动态画面。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8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白白流掉了。 (1)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2)把这些水分别装在饮水桶中(每桶约重15千克)算算大约能装多少桶? (3)你家每月用几桶水?算算这些水够你家用几个月?大约合多少年? 师:目前我国西南大旱,一些地区粮食因为缺水绝收。云南山区的孩子们喝脏水解渴。联系我们刚才的这些计算数据,你想到什么? 三、探索计算规律: 师:既然人们发明了这么好的计算器,我们就应该更好地运用它。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探索计算的规律好不好? 1、找出规律后再填写每组的后2题得数,并用计算器检验。 19+9×9= 118+98×9= 1117+987×9= 11116+9876×9= 111115+98765×9=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按这样一种规律写下去,下一题该是什么样的? 2、自己探索规律。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 111…1222…2÷333…34= 2001个1 2001个2 2000个3

表观遗传学(总结)资料

1.表观遗传学概念 表观遗传是与DNA 突变无关的可遗传的表型变化,且是染色质调节的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涉及DNA 序列的改变。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表观遗传学内容包括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遗传印记、随机染色体失活及非编码RNA 等调节。研究表明,这些表观遗传学因素是对环境各种刺激因素变化的反映,且均为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所必需。它们通过相互作用以调节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分化和表型,有助于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然而表观遗传学异常也是诸多疾病发生的诱因。因此,进一步了解表观遗传学机 制及其生理病理意义,是目前生物医学研究的关键切入点。 别名:实验胚胎学、拟遗传学、、外遗传学以及后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是与遗传学(genetic)相对应的概念。遗传学是指基于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基因突变、基因杂合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等;而表观遗传学则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和染色质构象变化等;表观基因组学(epigenomics)则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 2.表观遗传学现象 (1)DNA甲基化 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在基因组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碳位共价键结合一个甲基基团。正常情况下,人类基因组“垃圾”序列的CpG二核苷酸相对稀少,并且总是处于甲基化状态,与之相反,人类基因组中大小为100—1000 bp左右且富含CpG二核苷酸的CpG岛则总是处于未甲基化状态,并且与56%的人类基因组编码基因相关。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分析结果表明,人类基因组CpG岛约为28890个,大部分每1 Mb就有5—15个CpG岛,平均值为每Mb含10.5个CpG岛,CpG岛的数目与基因密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9]。由于DNA甲基化与人类发育和肿瘤疾病的密切关系,特别是CpG岛甲基化所致抑癌基因转录失活问题,DNA甲基化已经成为表观遗传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2)基因组印记 基因组印记是指来自父方和母方的等位基因在通过精子和传递给子代时发生了修饰,使带有亲代印记的等位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特性,这种修饰常为DNA甲基化修饰,也包括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等修饰。在形成早期,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印记将全部被消除,父方等位基因在精母细胞形成精子时产生新的甲基化模式,但在受精时这种甲基化模式还将发生改变;母方等位基因甲基化模式在卵子发生时形成,因此在受精前来自父方和母方的等位基因具有不同的甲基化模式。目前发现的大约80%成簇,这些成簇的基因被位于同一条链上的所调控,该位点被称做印记中心(imprinting center, IC)。印记基因的存在反映了性别的竞争,从目前发现的印记基因来看,父方对的贡献是加速其发育,而母方则是限制胚胎发育速度,亲代通过印记基因来影响其下一代,使它们具有性别行为特异性以保证本方基因在中的优势。印记基因的异常表达引发伴有复杂突变和表型缺陷的多种人类疾病。研究发现许多印记基因对胚胎和胎

凸函数的性质及其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

凸函数的性质及其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 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摘要:凸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凸函数在不等式的研究中尤为重要,而不等式最终归结为研究函数的特性,这就需要来研究凸函数了.本篇文章论述了凸函数、对数凸函数的定义、引理、定理和性质及其常用的一些判别方法(根据凸函数,对数凸函数的已知的定理、定义、性质,Jensen不等式等一些方法来判断函数是否是凸函数);本文还试就凸函数的等价定义、性质和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以便进一步了解凸函数的性质及其在证明不等式时的作用;并浅谈了一下凸函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一些应用(如上述利用凸函数以及对数凸函数的定理,定义,性质,Jensen不等式来证明一些不等式),推广并证明了一些不等式(三角不等式,Jensen不等式等),得到了新的结果. 关键词:凸函数;对数凸函数;Jensen不等式;Hadamard不等式;应用 Nature of Convex Fun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oving Inequalities Chen Huifei,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Abstract : Convex function is a kind of important function. Convex func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study of the inequality, and the study of the inequality is reduc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vex function,which

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范例

☆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范例 1、基准地价成果介绍与应用 ⑴基准地价成果介绍及内涵 《××市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更新报告》于2005年8月12日公布实施,其基准地价内涵为××市区范围内,以下设定条件下,按用途分级别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基准日为2004年12月31日,土地用途为商业、工业、住宅用地,土地开发程度为市政“五通一平”(即通路、供电、通讯、供水、排水及场地平整,土地使用年限为各用途法定最高出让年限(商业40年、住宅70年、工业50年),容积率为各用途平均容积率,商业容积率1.5,住宅容积率1.3。不同用途基准地价参照表3-1-1。 表3-1-1 ×××区级别基准地价表单位:元/平方米 ⑵成果应用 所谓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是指利用城镇基准地价与基准地价修正体系等评估成果,按照替代原则就估价对象的区域条件与个别条件与其所处区域的平均条件相比较,并对照修正系数表选取相应的修正系数对基准地价进行修正,进而求取估价对象在估价基准日价格的一种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508-2001)《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以下简称《规程》)和《×××区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更新报告》,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的计算公式为: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评估的宗地地价(评估设定开发程度下的宗地地价)=基准地价×K1×K2×K3 ×K4×K5×(1+∑K)+K6 式中:K1——期日修正系数 K2——土地使用年期修正系数 K3——土地形状修正系数 K4——容积率修正系数 K5——其它修正 K6——开发程度修正 ∑K——影响地价区域因素与个别因素之和 2、确定估价对象的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 估价对象评估设定用途为商业用地,根据其位置并对照××市区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图,确定估价对象位于商业一级地范围,基准地价为1685元/平方米。 3、确定期日修正系数 依据《××市区土地定级估价更新报告》可知,××市区基准地价基准日为2004年12月31日,而本次评估的估价基准日为2006年6月20日,以2005年1月同用途地价指数为100,据估价人员调查分析,××市区的商业用地地价略有上涨,但幅度不大,分析确定其地价指数为102,故确定期日修正系数K1=102/100=1.02。 4、确定土地使用权年期修正系数 K2=[1-(1+r)m]/[1-(1+r)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