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方体正方体面积与体积练习课说课稿

长方体正方体面积与体积练习课说课稿

长方体正方体面积与体积练习课说课稿
长方体正方体面积与体积练习课说课稿

长方体(正方体)面积与体积练习课说课稿

青岛宁夏路第二小学李松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本课是从直观形象的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一课,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我的构思。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七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练习课。(二).教材分析与目标确定。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3、正确区分长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找出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以及归纳

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重、难点应定位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重点:让学生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形成过程。(2)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意义并能灵活应用。

二、说学情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学习平面图形扩展到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发展的一次逾越。课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对物体的体积有一个比较模糊的认知。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强调寓教于乐,形象直观,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的方法教学。让学生自己参与,自己动手,自己得出结论。[

四、说学法

1.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的关系,这是总结公式、理解公式的重要途径。

2.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力求以“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结论、猜测验证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精神。

五、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练习一个数的平方或者立方是多少。

为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关系进行正确的区分。

二、整理长方体与正方体公式

S长=(ab+ah+bh)×2

S侧=(ah+bh)×2

V长=abh

V长=Sh

3

V正=a·a·a= a

V正=Sa

三、以装修烧烤店为情境,巩固练习。

其中,店内装修——门头装修——店内装饰——环保设施——生活常识等环节进行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公式的应用。

不断培养与发展学生观察事物、动手操作、认真计算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

四、课堂小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封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表面 积》说课稿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尊敬的评委们,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25~26页第十册《长方体的表面积》。 一、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身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表面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显得有点抽象。虽然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 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灵活解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

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 五、教法、学法。 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为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我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剪刀。 七、教学设计 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就创设如下情景:(今天是聪聪妈妈的生日)聪聪: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知识点回顾 1、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⑴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⑵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⑶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⑷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⑸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⑹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用字母表示S=2(a b+ah+bh)或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用字母表示S=2a b+2ah+2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用字母表示S=6a2 ⑺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注意有时只求长方体、正方体的4个面(如:烟囱、通风管等)或5个面。 本节内容 ⑻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⑼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L)、毫升(ml)。 ⑽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相邻体积单位的进率是1000。 ⑾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长方体的长=体积÷宽÷高 ⑿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a3 ⒀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长方形的高=体积÷底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横截面积×长 长方体的长=体积÷横截面积 ⒁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 C=4(a+b+h) 长方体的棱长和=长×4+宽×4+高×4 C=4a+4b+4h 长方体的高=棱长和÷4-长-宽 正方体的棱长和=棱长×12 C=12a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和÷12

(完整word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长方体体积练习题

一.棱长总和求体积 1.用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已知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6分米、4分米、2分米,求正方体体积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2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求长方体的体积 4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长是6厘米,高是.3厘米,求长方体的体积? 5.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6.用一根长81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时,它体积是多少 7.一个正方体棱长的总和是96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求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1.一个长方体的占地面积是65平方厘米,高是24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是9平方米,求它的体积 3.有一块棱长是80厘米的正方体的铁块,现在要把它溶铸成一个横截面积是2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 4根长方体的钢筋,横截面是周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钢筋全长3米。求它的重量。(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 5.一根长1.8米,横截面是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的长方体铜条,铜条如果每立方分米重8.9千克,这根铜条共重多少千克? 6.长方体的体积是210立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42立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三.已给体积求棱长 1.一个长方体,体积是60立方分米,已知宽为5分米,高为4分米,求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分米? 2.用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铁块和一个长2.5分米,宽、高都是7厘米的长方体铁块可熔成一具底面积是35平方厘米,高多少厘米的长方体铁块? 2.长方体的体积是210立方厘米,长7厘米,宽6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3.长方体的体积是210立方厘米,长7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宽是多少? 5.长方体的体积是210立方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它的长是多少. 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60厘米,宽38厘米,里面沉入一个长方体钢块,当钢块取出时,容器中的水面下降5厘米,如果长方体钢块的底面积是570平方厘米,钢块高多少厘米 2.一个长方体油箱,底面是一个正方形,边长是6分米,里面已盛油144升,已知里面油的深度是油箱深度的一半,这个油箱深多少分米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2、把一个铁球沉没在长1.5分米,宽1.2分米的长方体容器里,水面由4.5分米上升到6分米,你能求出这个铁球的体积是多少吗? 3、在一只长5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体玻璃水缸中,放入一块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铁块后,水面会上升多少厘米? 4、一个长方体玻璃缸,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2.5分米,缸内水深12厘米。把一块石头放进缸里,水面升到16厘米,求石头的体积。 5、小刚家有一个正方体的鱼缸,从里面量棱长是12厘米,取出两条同样大的金鱼后水面下降0.4厘米,一条金鱼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长方体与正方体说课稿

长方体与正方体说课稿 长方体与正方体说课稿 一、教材与学生 说课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6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本节课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教材除了在编排上加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还加强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注意从现实生活素材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图形,在练习中适当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这些新的变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素材,也为教学提供了开放的教学空间。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开始对身边的数学感兴趣。他们思维活跃,极富探索精神。此时,如果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注重了数学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能够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他们便愿意并想学数学。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沟通长方体、正方体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是:选择恰当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二、目标与要求

1.认知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主要概念、计算方法的理解。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 三、程序与设计 本课我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和一份测试试卷贯穿课的始终。教学流程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学习新知识,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太乐意去复习、整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张暗藏玄机的试卷,其玄机之处就在于第一大题和第八大题。(一、请认真读完试卷,然后在试卷的右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八、如果你已经读完以上题目,只需完成第一题即可。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有意思就笑在心里,等待2分钟的到来,好吗?)学生往往疏忽大意,没看完题就动笔做了,以致2分钟到了完不成任务。我安排此试卷的目的一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本单元知识,二是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2.合作探究交流,形成知识网络 首先,教师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将这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教案与说课

《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教案 周牧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33---37页有关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思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思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物体的表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四、教学用具: 长方体纸盒、展开图、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复习回顾: 1、课件出示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能求面积吗?怎样求面积? 2、教师板书一个长方体问:这是什么图形?板书:长方体 师:对于长方体同学们能了解多少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课件出示) (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每个面一般都是(),相对的面的()相等; (2)、下面的图形是一个(),它的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

(3)、上面的长方体棱长之和是()厘米。 (二)、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对长方体了解的还真不少,还想进一步了解长方体吗?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沿着棱把他展开,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动手操作。 师:谁能说说你的发现? 生: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 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六个长方形组成的…… (三)、自主探索、形成表象、建立概念(提出数学问题) (1)感受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师:说的这么好,你们能在这个平面图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六个面吗?这六个面的和是什么呢? 师:那么,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2)、认识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长宽面积 师:课件展示长方体展开图。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3)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各小组讨论。独立思考如何求它的表面积?然后填写好“信息采集表”。 信息采集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计算公式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裴家营中心小学陈文辉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1、在理解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求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计算公式。 2、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公式。 2、逆向思维的题可以用方程方法解。 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及字母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二、新授: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底面积

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三、巩固练习: 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V=sh 24×5=120(立方厘米)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厘米,横截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理解横截面积的含义,体会长方体不同放置,说法各不相同。 出示另一种计算方法:长方体体积=横截面积×长 3、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长3米。这根木料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理解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要一致。但不可能相同。 5、练一练:用方程法。 (1)、一块长方体的木板,体积是90立方分米。这块木板的长是60分米,宽是3分米。这块木板的厚度是多少分米 (2)、一根长方体水泥柱,体积是1立方米,高是4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选择方法解答) 1、学校要修长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厘米的三合土,再铺5厘米的煤渣。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 2、有一块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和高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钢材,求长方体钢材的长。

正方体长方体体积基础练习

正方体长方体体积基 础练习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姓名 一、练一练 1、先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再计算它们的体积。 2、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求它的体积。 3、计算两个包装盒的体积。 二、巩固练习: 1、计算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计算体积: (1)一个长方体,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6分米。 (3)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高7厘米。 (4)一个长方体底面是一个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 (5)一个棱长总和为36厘米的正方体。3、一个游泳池长50米,宽20米,当水深是1.5米时,游泳池内有水多少立方米 4、一个长方体水池,底面长12分米,宽6分米。如果向这个水池里注入2分米高的水,需要多少立方分米水 5、 6、一根长方体木料,长3米,宽0.4米,厚0.2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7、一节长方体车厢,从里面量,长13米,宽2.7米,搞1.3米。这节车厢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8、小华家有一面长20米,厚0.2米,高3米的砖墙。若果每立方米用转520块,一共需要多少块砖 9、一辆汽车的油箱是个长方体,从里面量,长9分米,宽5分米,高分米。如果每升柴油重千克,这个油箱最多能装下多少千克柴油 10、一块体积为30立方米的长方体大理石,底面是面积为6平方米的长方形,这块大理石的高是多少米(列方程解) 11、一个长方体水箱的容积是200立方分米,这个水箱的底面是一个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水箱的高度是多少分米 12、用一块体积是2000立方厘米的钢块,锻造成一个横截面积是20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方钢。这个长方体方刚的长是多少厘米13、在一个长25厘米、宽12厘米,高20厘米的长方体玻璃缸中,放入一个棱长9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然后在玻璃缸中加入一些水,使得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当铁块从水中拿出来时,玻璃缸中的水会下降多少厘米14、给一个新修的长50米,宽30米的长方体游泳池注水,注水速度是每小时200立方米。要使水深达1.8米,大约需要注水多少时间 15、一个玻璃鱼缸,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1)往浴缸里注入40000立方厘米的水,水深大约是多少厘米 (2)往水里放入鹅卵石、水草和鱼,水面上升了厘米,这些鹅卵石、水草、鱼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鹿泉区大河镇曲寨小学封江彦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它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加以说明,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教材包括:(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含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容积和容积单位,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三个内容。本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的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有关计算打好基础。本课时主要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体积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⒈学生学科知识的储备情况: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还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基础。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已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正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⒊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及对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升数学思考。 情感目标: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教学的重点就是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五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所以我采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请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放大后的本单元的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中物体的形状跟平面图形一样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从图中的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同时告诉学生这两个图形的各部分不在一个平面上,它们都是

北师大版小数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黄堡镇逸夫小学-任冲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设计和想法,敬请大家给予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节。这节内容处在整个长方体再认识的第二阶段,与前两节《长方体的认识》和《展开与折叠》关系非常密切,它不仅是建立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之上,同时学好本节内容更能进一步巩固前面的内容,该节是长方体(一)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立体图形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建立表面积的概念,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三班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观察、动手能力也较强,思维较活跃。但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缺乏知识的衔接能力;他们的知识和经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教法与学法 针对学生的此种情况,应注重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探究法、观察法、讲练结合法等,实现师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在学法上,我调学生主体意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容积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容积练习题 一、填空 1.40立方米=()立方分米 4立方分米5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0立方分米=()立方米 0.85升=()毫升 2100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0.3升=()毫升=()立方厘米 2.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0.8升=()毫升 720立方分米=()立方米51000毫升= ( )升 32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2.7立方米=()升1200毫升=()立方厘米 8.3立方米=()立方分米 108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6升40毫升=()升 1.5立方分米=()升=()毫升 4.25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1.24立方米=()升=()毫升 3.06升=()升()毫升 8.3立方米=()立方分米 108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6升40毫升=()升 1.5立方分米=()升=()毫升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12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30立方厘米,长是5厘米,高是3厘米,宽是()厘米.4.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0.2平方米,高是8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5.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6.正方体的棱长缩小3倍,它的体积就缩小()倍. 7.一个长方体框架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做这个框架共要()厘米铁丝,是求长方体(),在表面贴上塑料板,共要()塑料板是求(),在里面能盛()升水是求(),这个盒子有()立方米是求(). 8.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2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厘米,六个面中最大的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9、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分米,宽是2.5分米,高是2.5分米,这个长方体有()个正方形的面,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10、做一个长50厘米,宽60厘米,高20厘米的木抽屉,至少要用木板()平方分米,它的容积约是()升。 11、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如果它的高增加3分米后,体积比原来正方体增加( )立方分米。 12、把一个长64厘米、宽24厘米、高2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小的正方体木块(棱长是整厘米),至少可以锯()块。 13、把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外表涂上红色,然后切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块,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块,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块。

人教版数学五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课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通过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强化认识并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下一步学习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2.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3.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对教材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二、说教法 根据几何知识的教学特点、本节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发现法:通过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些实物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合作讨论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 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三、说学法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除了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做一做来学习新知,同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根据课程标准,采用直观演示、观察发现等方式进行,具体教学设计如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之前,我将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用品(柜子、礼品盒等),询问学生:“屏幕上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在学生积极回答之后(长方体/正方体),板书今天的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并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 (二)探究新知 我将从5个知识点来进行新知的教学: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首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学具),闭上眼睛摸一摸,想一想: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让学生告诉我他们的发现,然后我将拿出长方体,边摸边讲解:什么叫面、棱、顶点。这里让学生闭上眼睛手摸长方体,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地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我将出示学习提纲:请用手中的学具数一数,并想一想“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几个顶点?”让学生根据提示来自主研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芮兴燕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本课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先通过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中没有直接给出计算公式,而是启发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分析归纳出计算公式,这样安排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二、说学生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同时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经非常熟练,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概括推理能力。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乐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四、说重难点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上,对于学生来说,难点是让学生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我十分赞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观点:即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故此在课堂上,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组织好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的自己去动手、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加上我的适时演示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其实,作为老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课堂上爱学习的同学眼睛亮晶晶的,而那些面无表情、目光黯淡的同学,他们这堂课的学习往往是失败的,我认为学生的情绪对学习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要通过评价和轻松的语言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 在学法上,我采用了玩、问、探、用、评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他们在玩中发现问题,互相交流解决问题,再动手操作、共同探讨、学习新知,最终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始终认为有效的的评价胜过物质的奖励,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我不再采用“你真棒”、“你真厉害”这样的评价,而是用“我十分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认为我们还可以这样做”、“是你的细心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难点”、“别灰心,你的努力我们都看得见,我们一起加油”,学生和老师都学会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同学,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复习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一、基本公式: 正方体表面积 = 棱长×棱长×6= 一个面的面积×6 正方体体积 = 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表面积 = (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体积 = 长×宽×高 正方体、长方体都有12条棱、6个面。 正方体的棱长和=棱长×12 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 二、认识表面积和体积 做一个长12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在这个框架外糊一层纸,至少需多少平方厘米的纸,这个纸盒占空间多少立方厘米? 三、典型习题 1、用铁丝焊成图形/绣花边棱长 例题:用一根铁丝刚好焊成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焊成一个长10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它的高应该是多少厘米? 2、占地面积即底面的面积 例题:有一个长20米,宽15米,深5米的长方体游泳池,该游泳池占地面积有多大? 3、贴瓷砖/给墙壁粉刷面积,要注意是几个面,是否要减门窗等 例题:天天游泳池,长25米,宽10米,深1.6米,在游泳池的四周和池底砌瓷砖,如果瓷砖的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那么至少需要这种瓷砖多少块?

4 例题:一个带盖的长方体木箱,体积是0.576立方米,它的长是12分米,宽是8分米,做这样一个木箱至少要用木板多少平方米? 5、一物体放置入令一盛水容器体积不变,上升水的体积即该物体的体积 例题:有一个底面积是300平方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里面盛有5厘米深的水。现在把一块石头浸没到水里,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铁块熔铸成另一图形前后体积不变 例题:有一块棱长是80厘米的正方体的铁块,现在要把它溶铸成一个横截面积是2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 7、切锯后截面积截a次,增加2a个截面,成为a+1段 例题:把长1.2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表面积增加48平方分米,原来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解题的方法:1、判断是求体积、表面积、棱长、还是单个面的面积? 2、根据单位来帮助判断是面积还是体积,还是棱长;

《长方体和正方体》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对于这节课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理念进行说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立足想象与操作,自主探索并发现长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对教材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关

系。 四、说教法 根据几何知识的教学特点、本节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本节课我运用了翻转课堂。在课前,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学生在家将今天的新知进行课前自学,并完成自学报告单。 翻转课堂的理念就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有问题的以及难点问题放在课堂解决。它的优势:一是视频本身的特性。视频能够方便地暂停、倒退、重播、快进,为学生提供一个人性化的学习方式。二是翻转课堂借助的授课视频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便于使用。三是在课堂中采用直观演示法、观察发现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合作讨论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逐步提高。 五、说学法 通过动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做一做来学习新知,同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贯穿始终。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反馈、检测 本节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拿出自学报告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分别请三名同学展示,每一名同学展示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画星做出自我评价。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出题当考官,组员抢答,以此来巩固微课的内容。接着我为了检测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出示5道判断题。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说课稿

《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课本P16-P17 说教材: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并对长方体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另一方面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学情: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即学生已经明确了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而且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的基础上教学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课标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本节课还需要准备以下教具、学具 教具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纸盒,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为了充分地解释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具体具有获取知识的思维经验,设计的教学方法如下: 1、教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个概念是学生刚接触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表面积,在脑海中形成表象,从而获得知识。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引导探究法和观察发现法,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利于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2、学法:根据《新课标》中所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是、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学习方式,这样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样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获得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周长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大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大全 周长: 长方形周长公式=(长+宽)X2 正方形周长公式=边长X4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或=圆周率×半径×2 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X宽 正方形面积公式=边长X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容积:容器若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S=6a×a(棱长×棱长×6) 正方体体积公式:V=a×a×a(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的表面积:S=2×(ab+bc+ac)((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体积公式:长X宽X高 长方体棱长总和公式:(长+宽+高)X4 正方体体积:Va×b×c(长×宽×高) 正方体棱长总:棱长X12 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圆柱体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或S=2π*r*r+2π*r*h(2×π×半径×半径+2×π×半径×高)]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或V=π *r*r*h(π×半径×半径×高)] 圆锥体积:V=S底×h÷3(底面积×高÷3) 正方体体积公式:棱长X棱长X棱长 通用体积公式:底面积X高 截面积X长

表面积的变化要会人折。 长方体或正方体被锯开后,一次会增加两个面;反之,两个相同,体或长方体拼在一起,一次 会减少两个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相同点和不同点要牢记。 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 a—边长 C=4a S=a2 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 S=ab 三角形 a,b,c-三边长 h-a边上的高 s-周长的一半 A,B,C-内角 其中s=(a+b+c)/2 S=ah/2 =ab/2·sinC =[s(s-a)(s-b)(s-c)]1/2 =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 d,D-对角线长 α-对角线夹角 S=dD/2·sinα 平行四边形 a,b-边长 h-a边的高 α-两边夹角 S=ah =absinα 菱形 a-边长 α-夹角 D-长对角线长 d-短对角线长 S=Dd/2 =a2sinα 梯形 a和b-上、下底长 h-高 m-中位线长 S=(a+b)h/2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练习题精选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练习卷 1. 长方体表面积的求法:长方体的表面积=。如果用字母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S表示它的表面积,则S=。长方体的体积=。字母表示:。 2. 正方体表面积的求法:正方体的表面积=。如果用字母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S表示正方体的表面积,则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是:S=。正方体的体积=。字母表示:。 1、一个长方体有()个面,他们一般都是()形,也有可能是()个面是正方形. 2、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个面。 3、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和高都是8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4、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棱长之和是()。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84厘米,它的棱长是(),一个面的面积是(),表面积是()。

6、把三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比原来3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减少了()。 7、把三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是(),体积是()。 8、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要()个这样的小木块才能拼成一个正方体。 9、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如果扩大2倍,那么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10、一个无盖正方体铁桶内外进行涂漆,涂漆的是()个面. 11、有一根长52厘米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接成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厘米的长方体。 1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 ,b, h,如果高增高3米,那么表面积比原来增加()平方米,体积增加()立方米。 13、用4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14、用27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粘合成一个大正方体,粘合后的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15、一个长15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正方体的木块,可以截成()块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木块。 16、有一个长方体的木料长3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把它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可以切成()。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我将从以下七部分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模式;四、教学设计;五、板书设计;六、课堂评价;七、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以及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教材中各年级涉及到的内容如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加强了动手操作,让每个学生拿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再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并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这样,可以使学生把展开后每个面与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更清楚地看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以及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既让学生明确了表面积的含义,又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做好了准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