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思修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高校思修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高校思修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高校思修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育部在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该门课程核定为36学时,按照教育部教改的新要求,其中理论讲授为24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加强本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特制定如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学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一方面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单一的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给学生提供自学、思考、研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以健康向上的道德、法治精神实践人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强生活体验,感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1.与理论教学形成良性互动,增强教学实效性。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体现理论运用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方面的“知”“行”统一。

2.充分体现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我教育。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个性的彰显、主体能力的提升、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人格的完善,自觉地对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调控,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

3.丰富人文社科知识,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问题的重视和兴趣,从而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4.通过实践教学,切实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感染力、说服力。通过教改,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集体

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自觉践行道德和法律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

三、实践教学原则

1.衔接性原则。一方面坚持切入大学生的人生课题,遵循大学生的人生发展逻辑,实现:承前与中学德育的有机衔接,启后与成人、成才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并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延伸至社会大舞台。

2.针对性原则。大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而且思想活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心理特点不稳定;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观念丰富多彩,但缺乏稳定性,自发性、朴素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为突出。为此,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

3. 实效性原则。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实效性。实践性教学要使大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转化成思想理论素质,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同时还要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4.激励性原则。实践教学的考核和评价重在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向上精神,要制定活动激励性措施,在活动管理和成绩评定中要以激励为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发现大学生的潜力,鼓励大学生不断进步。

5.“三结合”原则。在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把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和大学生日常管理密切结合起来,要把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遵守校纪校规情况等德育考核内容和参加学院各项活动的情况纳入实践教学范畴,以便更准确、更真实地反映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规范的基本素质和水平。

四、实践教学内容及相关要求

本次实践教学分为四个方案,即“感恩的心”、“校园道德观察”、“职业思考”、“法律教育”,共12学时。(具体内容及相关要求详见各模块方案)

五、实践教学成果形式与考核

(一)实践成果形式。成果形式主要有书信、调查报告、摄影、图片、情景剧等(详见各模块方案)。

(二)成绩考核。实践教学成绩将根据大学生的实践态度、实践表现、出勤及完成任务情况、成果形式与质量进行综合考评,按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计登成绩。

六、教师职责

(一)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来组织实施本方案;

(二)教师要做好课前辅导和培训,讲清本方案的内容、实施细则及注意事项;

(三)教师要指定学生负责人或联络人,对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

(四)教师要做好协调工作,要制定突发事件处理办法;

(五)教师对实践教学资料要及时做好收集、评定和归档工作。

希望大学生能学有所成

方案一

1“大学生活规划”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学目的

帮助大一新生制定大学生活规划,促进新老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大学新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四年成长成才的目标和路径。

二、实践教学内容及实施

(一)任课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一新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二)通过新老生见面会、联欢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新生与老生之间的接触与交往,并就大学生活的适应、大学生活的目标选择和规划制定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三)任课老师向学生介绍制定大学生活规划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四)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学长学姐的经验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

(五)每个同学于绪论讲授结束第三周上交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指导。

三、实践教学课时安排

3学时(其中新老生交流会需要1学时,学生制定大学生活规划需2个学时)

四、成绩考评及成果展示

(一)评定标准

要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规划合理、细致,具备可行性,条理清晰,内容详实,态度认真。

(二)评定等级

等级评定将按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四个个等级执行。

(三)成果展示

将筛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南昌工学院校报》专栏上刊载。

方案二

2“感恩的心”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学目的

以感恩教育为主旨,通过生动、鲜活的教育形式和活动载体,把富有人性的情感教育渗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结合中华传统节日,使“知恩图报”这一传统美德得以弘扬和传承;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朋友之间的心灵互动,让学生懂得对社会、家庭和他人心存感激是一种美德,学会理解和关心他人,激发一种回报恩情、立志成材的情感,使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生活、感恩社会真正成为人生的坐标和行动指南。

二、实践教学内容

本教学方案力求通过各种富有情感内涵的形式,引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激,在感激中懂得珍惜,在珍惜中知道回报,从而迸发出爱的火花;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到爱学校,最后升华为一种爱国情怀,进而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为此,本方案构筑了以下四个板块的教学内容: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受社会。

(一)感恩父母:旨在弘扬中国传统的孝文化。自古以来,“孝”一直是中国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规范,中华孝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子女敬亲养亲”为核心价值取向,形成了一整套尊老敬老的道德伦理、风俗礼仪和行为规范,成为中华民族整体生存方式和深层次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感恩老师:旨在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道德规范。尊师重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老师不但“传道”、“授业”,而且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做个什么样的人。因此,作为学生,要懂得感恩老师,立志成才。

(三)感恩朋友:旨在赞颂友情,倡导伙伴文化。朋友是我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伙伴,在我们失意潦倒的时候,朋友往往会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在我们高兴的时候,朋友会在一旁默默的祝福着我们。友情如同亲情一样,会终身陪伴着我们的生活。

(四)感恩社会:旨在倡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社会价值观。“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给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也是检验诚信、责任和友爱的试金石。作为学生,要懂得如何去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

三、教学时间安排

本方案的实施均利用校内实践教学课时进行,核定教学的时间为2学时。

四、作品形式

“感恩父母”板块,要求学生写一封饱含亲情、激情和感恩之心的家书,以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并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感恩老师”板块,要求学生通过书信、微博、VCR等形式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感恩朋友”板块,要求学生以写信、制作图片或VCR等形式,赞颂友情,感恩朋友。

“感恩社会”板块,要求学生以制作图片、VCR或“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感恩社会。五、实践教学组织实施

(一)实践准备

1.利用课间或课后,教师对单班学生集中在教室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动员,让大学生认清实践的目的和要求,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统一思想和行动。

(二)实践过程

1.所有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社会”四个主题中任选其一,给父母书写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或者通过书信、微博、VCR等形式以表达对老师、朋友、社会的感恩之情。

2.教师要针对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如学生心理障碍)制定处理预案。

(三)实践要求

1.每个学生必须参与到此次实践活动中,并提交自己的作品。

2.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认真阅批,并筛选出优秀作品参展。

六、成绩考评及成果展示

(一)评定标准

文字形式:要求具有真情实感,重经历过程或细节的描述,切忌下载拼凑或抄袭。

图片、VCR形式:要求亲自摄取、制作,内容真实、健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行为形式:必须是学生自己的行为,必须提供佐证材料,如图片、摄像、证明、鉴定意见。

(二)评定等级

等级评定将按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四个等级执行。

(三)成果展示

将筛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南昌工学院校报》专栏上刊载或展出。

方案三

3.“校园道德观察”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学目的

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校园道德观察,学生对道德示范现象和道德失范现象进行搜集,以演讲的方式展示。让学生深刻领会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校园道德观察”演讲实践活动,提升同学们在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的道德判断能力,促使学生积极践行社会公德的行为规范准则。学生通过活动,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自觉成为讲文明、树新风的好公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道德示范者。

二、实践教学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德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当代社会,社会公德已成为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然而,当前大学生公德失范现象比较突出,已引起社会对此问题的广泛关注。通过本实践活动方案,唤起学生的公德意识,自觉践行社会公德。教学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的公德现状——公共生活领域:大学生以公共的集体宿舍为生活单位,希望学生通过对宿舍公德的观察,提高构建温馨和谐公共生活环境的意识,提升大学生对共建共管公共宿舍的责任心。

(二)大学生的公德现状——公共卫生领域:在大学宿舍、教室、花园、体育馆等公共卫生领域,经常可以目睹大学生随地吐痰、随手扔烟头、废纸屑、果皮等废弃物的现象。通过对公共卫生领域的道德观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公共卫生的意识与责任心,形成共建文明校园的心愿。

(三)大学生的公德现状——公共秩序领域:遵守公共秩序是人类最基本的理性行为,是社会公共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没有秩序,任何校园的公共生活均无法实现,如学生在食堂就餐时不排队、在图书馆大声喧哗等。通过对公共秩序的观察,重视社会公德对社会公共秩序的规范作用。

(四)大学生的公德现状——公共资源和公共财物视域:公共资源和公共财物是高校教育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保障,校园中出现的长流水、长明灯,图书资料丢失或被开天窗,损坏严重,食堂的饭菜浪费惊人等,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对比分析,让学生不仅对自己的行为有

要求,而且能及时提醒周边的同学一起响应。

三、实践教学时间

利用课外实践教学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核定教学时间为3学时。

四、实践教学组织实施

(一)实践准备

1.教师利用课间或课后,对单班学生集中在教室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动员,使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进行必要的准备。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搜集和校园道德示范现象和道德失范现象,学生将观察到的道德现象融入到演讲稿之中。

(二)实践要求

1、每个学生必须参与到演讲比赛活动中。

2、演讲内容要求紧扣主题、生动感人,贴近小学生生活。

3、演讲要求普通话标准,仪态端庄大方。可以配多媒体图片和音乐,但不作为加分因素。

4、演讲时间3—5分钟。脱稿独立完成。超时者需扣除相应分数。

5、稿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真情实感,自拟小题目则更好。

五、考核标准

评分标准如下:

1、演讲内容(计45分):

①紧扣主题、生动活泼、不成人化(15分),

②语言流畅自然,有感召力(20分)

③演讲时间不超过5分钟(5分)。

④能结合课外材料自写讲稿,写真说实。(5分)

2、语言能力(计40分):

①普通话标准,语调准确,表达流畅(20分);

②脱稿演讲(10分);

③表情自然丰富,肢体语言使用恰当(10分)。

3、综合印象(计15分):

①上下场致意、答谢(5分)

②服装得体,自然大方(5),

③观众反映好(5)

方案四

4.“法律教育”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学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中法律教育模块旨在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素养的教育。该模块的总体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维权意识,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知法守法、信仰法律的现代公民。具体教学目标大致分三个层次:

1.教育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

2.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适应依法治国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认识到现代社会法律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做热爱公平、正义的理性人。

二、实践教学内容

承载具体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是当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除课堂教学之外,尝试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势在必行。本模块初步设计为:学生编剧、演剧、观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排练法律情景剧,将相关法律内容寓于剧作中,在艺术情景中进行理性教育,升华情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生活,营造校园法律文化氛围。

三、实践教学组织实施

(一)实践准备

1.教师利用课间或课后,对单班学生集中在教室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动员,使学生对实

践教学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进行必要的准备。

2.每个班级按照8-10人一组的标准进行分组,每个组指定组长一名,副组长两名。

(二)实践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法律相关素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并组织学生参与编剧。

2.教师协助学生组建演剧组,并进行排练(至少排练一次),并不断修改完善。

(三)实践总结

1.组织学生观剧,观剧后借助思政课堂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从感性的观剧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知识,让知识化为学生自身的素养,真正的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实践教学时间

教师组织学生编剧、演剧。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铺垫,思想动员;组织学生编剧,排练,学生观剧活动为两班一起进行,轮流演剧,每剧约15分钟。本方案的实施均利用

学生课外时间进行,核定教学的时间为4学时。

五、成绩考评及成果展示

(一)评价原则

鉴于我国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现实,实践教学的开展毫无疑问意义重大,因此,评价标准应逐步提高,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

评价形式应多样化,注重灵活性。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提高育人效果,尊重育人规律,重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机,使学生爱学习,爱生活,如果实践教学成为压力,成为沉重的负担,那么最终可能会流于形式,背离教育根本。

评价目的重在学生健康成长。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学生共性,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兴趣倾向;既强调学生的广泛参与,同时承认差异性,内容上应包括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识记、理解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评价途径与等级

激励评价采用书面测评与日常参与相结合的途径进行。

等级评定将按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执行。

思修课程实践教学实施设计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育部在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该门课程核定为36学时,按照教育部教改的新要求,其中理论讲授为24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加强本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特制定如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学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一方面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单一的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给学生提供自学、思考、研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以健康向上的道德、法治精神实践人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强生活体验,感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1.与理论教学形成良性互动,增强教学实效性。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体现理论运用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方面的“知”“行”统一。 2.充分体现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我教育。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个性的彰显、主体能力的提升、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人格的完善,自觉地对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调控,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 3.丰富人文社科知识,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问题的重视和兴趣,从而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4.通过实践教学,切实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感染力、说服力。通过教改,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集体

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基础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突出实践养成教育的作用,促进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教学(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融合,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现状,特提出此方案。 一、课程成绩构成 每个学生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50%。其中,期末成绩:100分,平时成绩:100分(具体包括考勤及课堂表现:40分,课内实践30分,课外实践30分)。 二、实践项目: (一)课内实践项目 课内实践项目每位任课教师可根据专业及教学需要做适度的调整和改变,但相应的实践项目要落实。学生每完成一项课内实践项目最高得10分,具体项目得分视完成情况评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二)课外实践项目 每位任课教师可根据专业及教学需要做适度的调整和改变,但相应的实践项目要落实。学生实践成绩可根据参加的实践项目最高分值视完成情况具体评定。 1、参观省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省美术馆等观摩学习活动(8分/次)

2、参加德育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活动(8分/次) 3、听基础部思政教研室组织的讲座(5分/次) 4、为学院各部门提供服务(3分—8分/次)(正常的参加社团活动、履行学生会、班团干部职责、系班日常工作不在本范围内) 5、参加学院组织的献血活动(10分/次) 6、较好完成校园文明标兵工作(10分/次) 7、较好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0分/次) 8、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表现(视情况计分) 三、实践成绩计分形式 为每位学生印制《思政课实践活动手册》,记录学生参加实践教学项目的成绩和得分情况,累计学生课外实践总分。 附:《思政课实践活动手册》。

“思修”课社会实践方案(1)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修”课社会实践方案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思修”课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思修”课社会实践活动撰写调查报告的具体要求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修”课社会实践报告格式要求 第四部分:附件(封面和记录表)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修”教研室 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思修”课 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根据我院“思修”课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除课堂理论教学外,特别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考核力度。为了搞好这项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使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培养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走正确成长的道路,并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 二、基本原则 1、学科特点与学生学习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启发自觉、自我教育的原则。 3、社会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4、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成才之路相结合的原则。 三、实践内容 1、开展科技服务、协助实践单位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某些技术或管理问题等。 2、开展人员培训或进行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等。 3、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开展专题调查,了解国情,接触工农,向工农学习。 4、开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革命胜地、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艰苦朴素的革命作风。

四、注意事项与要求 1、选题要切合实际,有条件、有能力完成。 2、态度要认真,注重实践效果,提高实践报告质量。 3、利用好社会关系,为自己完成任务创造条件。 4、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注意选择交通工具和实践地点。 五、成绩考核 1、2016年12月递交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报告; 2、成绩评定:百分制; 3、经过老师催交而不交,取消考试; 4、若有雷同、抄袭的,按作弊处理。 六、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思修”课社会实践课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真实、准确地反映其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及成果,要求学生认真填写《马克思主义学院“思修”课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并对以小组形式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出以下具体要求: 1、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前,以小组为单位向指导老师上交集体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组织者、参加者、可行措施、有利条件等),得到指导老师认可后方可进行集体活动。 2、实践报告上交时一并上交集体合作的有力证明(集体实践活动的标志性照片、车票、门票等),证明实践报告是集体合作成果。(车票、门票,以及拍照、洗照片的费用由小组自己负责) 3、指导老师有权抽查小组全体成员,或以答辩的形式证明实践报告真实性。 七、参考选题(也可自行选题): 1.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学习、生活、安全) 2.农村独居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3.外出务工农民收入情况调查 4. 农村看病情况调查 5民众幸福感状况调查 6.家乡村容村貌状况调查 7.家乡社会治安状况调查 8.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状况调研 9.改革开放30多年家乡巨变调查 10.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

思修课实践教学活动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实践教学活动内容 【实践主题】大学生与大学生活 【实践方式】小组完成:10人一组,自愿组合,组员分工合作。【调查参考主题】: 1、本校一年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本校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与分析 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4、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与分析 5、大学生上网络情况调查与研究 6、大学生恋爱观调查与分析 7、本校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与分析 8、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与分析 【实践步骤】: 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拟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内容、制作调查问卷。 分小组开展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考核方法】各组小组在课堂上就调查的情况进行汇报,教师与各组小组长组成评委,现场评定各组实践教学排名。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撰写的调查报告、汇报排名及其他相关材料给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 【实践学时】:本学期本课程教学实施计划中共安排实践教学6课时。 【考核方法】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撰写的调查报告及其他相关材料给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成绩。 【提交材料】调查问卷、调查报告、活动照片以及其他相关真实材料。 任课教师:郭秋玲 2016年10月17日

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一、标题要求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xx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 二、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调查人及分工: 三、报告正文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内容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附:调查问卷

基本原理实践教学实施方案1112范文

一、社会实践与调研报告的撰写 (一)社会实践遵循的原则 假期中学员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工作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就近原则。一般在学员假期的休假地进行,学员可以边休息边开展调研,这样既可以节约调研经费,也能够保证安全; (2)熟悉原则,选择学员本人最熟悉的领域、范围和群体进行调研,这样学员本身已经有了对调研对象和问题的先期的初步了解,能够把握住调研的主题和方向,便于调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3)创新原则。学员选题应有新意,一般应该是当地社会上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或带倾向性的问题,是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学员应独立开展社会调研,力求获得足够数量的、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撰写调研报告,力求有突破,有创新,写出新意。 (二)调研方法 调研方法可以有多种多样。依据每个学员自身的便利条件自主选择,一般的方法有:(1)问卷调查法,需要根据调研问题和调研对象,预先设计、制作调查问卷,并有一定的数量要求(一般不应该低于50份); (2)查阅资料法。通过各种媒体或者到调研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查阅相关资料,到调研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调研需要预先进行一定的协调,得到被调研单位的支持; (3)访谈法。依据调研选题的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调研对象,进行一对一的拜访、座谈,了解真实的、深层次的信息; (4)开座谈会法。召开专题座谈会,讲明调研主题,请与会人员自由即兴发言,从中了解所需信息。或者实现通告调研内容,请与会人员有准备的发言。这需要得到被调研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协调难度较大; (5)实地调查法。实地进行参观学习和开展调查工作。 依据学员自身的情况和便利条件,可以采取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综合使用。 (三)调研选题 依据学员自身特点和休假地的具体情况,学员可以自主选择调研选题和调研方向,以下选题和调研方向仅供参考。

思修实践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案例分析” 实践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一、理论指导(2学时) 理论指导环节关系到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以及最后实践成果的质量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活动宗旨、基本要求、实施流程,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热情参与,认真完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一)活动宗旨 帮助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统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认同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理解并掌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培育法律信仰,增强法治价值的认同感,正确行使公民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争做法治先锋。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 (二)方法指导 1. 案例选取的原则 围绕道德和法律两个主题挑选案例,案例的来源必需真实合法,尽量体现时效性和思辨性,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身边的实际问题,不能杜撰虚构。 2.挑选案例的渠道和方法 通过网媒、杂志、报刊、社会调查等多渠道收集案例,然后按照案例选取的原则精选案例,既能反应社会现实又能结合我们的课程内容的案例作为首选。 3.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方法 (1)封页: 注明案例分析的题目,参与人员等必要事项。 (2)主题: 第一,案例分析概述 案例本身的特点,经过深刻领悟、仔细研究分析的关键点。 第二,案例陈述 案例全盘陈述和删节陈述,但是,要严格保留案例的真实性。要全面、翔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尤其是真实情景中的关键因素不可遗漏,特别要突出情境中的要素间的冲突——人物间的冲突、行为与结果的冲突、决策中的困境和困惑。 第三,案例分析的策略方法 案例分析是案例写作中的关键部分,要注意由案例透视理念的冲突与变化,

2思修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修改){项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实一体”课程建设建设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是适于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围绕着学生成长成才这个主题,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互动体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为确保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5号、9号、16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着眼于提高教学针对性,增强实效性,努力体现“三贴近”原则,使教学内容、方式、选材进一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帮助学生进一步确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正确思维方式的形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全面推进我校《基础》课教学改革和建设。 (二)总体目标 1、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五观”: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培养学生“五个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2、遵循《基础》课教学目标,以《基础》课教材为根本,调整、充实、完善理论教学内容,形成“适应篇”、“思想篇”、“道德篇”、“法律篇”四个“理实一体”教学模块以及每一模块相应的教学专题和教学项目,形成与我校实际相结合、具有我校特色的“理实一体化”《基础》课程。 3、强化教研室、教学团队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爱岗敬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积极申报教改及科研课题,争取发表一批水平较高的教研论文。 4、建成优质课程资源上传到网络,不仅让高职学生使用,同时还在全市电大系统推广运用。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实一体”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第一学期毛概实践教学实施实施方案

-第一学期毛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2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该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这门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掌握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 与其他学科相比,这门课程的教学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它既要求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又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科本身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形成对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性认识,直至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实践内容 下列题目任选其一,或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调查报告 1、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调查 2、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 3、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4、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 5、关于大学生网络购物维权的调查及对策分析 6、大学生环保情况调查与分析(如垃圾分类、污染等) 7、对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调查与研究

思修实践教学任务及要求

实践教学任务及要求 一、写观后感 1.认真观看《复兴之路》。 2.根据所看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自己的观后感。 3.字数不少于1000字。 4.根据时间安排,由班长或学委收齐上交。 二、撰写课程论文 1.认真听老师讲授课程论文的撰写要求、规范与选题。 2.结合教材所学内容和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题目,并撰写论文写作提纲。 3.撰写不少于3500字的课程论文。 4.根据时间安排,由班长或学委收齐上交。 论文写作技巧 一、选择题目 要写一篇好论文,首先要选择一个好题目,“选择一个好题目是写好论文的一半”。可是什么样的题目才算是好题目呢? 首先,一个好题目应该是有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的题目。一篇文章,如果题目本身完全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那么,即使文字很好,最多只能算是文章习作,甚或只是文字游戏,是根本不能算作论文的。当然,对刚刚开始学写论文的同学而言,对于有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不能有过高的要求。 其次,对于写论文的人来说,一个好题目必须是自己能够提出新见解的题目。一篇论文好与不好关键在于能否提出新的见解。什么样的题目才是自己能够提出新见解的题目呢?第一,自己所熟悉的问题。你经常和某个问题打交道,你就了解它的底细,知道它的短长,因而也就有可能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二,具备一定的资料。写文章除了要有正确的观点外,还必须要有丰富的论据进行论证,这样就需要有丰富的资料。没有材料,两手空空,或者到处挖掘也找不到应有的材料,单凭自己苦苦思索,搜肠刮肚,那是写不出好文章的。第三,发现矛盾。选择某个题目,一定是你发现了有关这个题目的现行理论中有些什么矛盾,或者是理论内部之间有矛盾,或者是理论与实际之间有矛盾,或者是有关这一问题的各个学派之间有矛盾,等等。发现了矛盾,如果你能提出一种看法解决了这个矛盾,也就是提出了新的见解了。具备了上述几个条件,选择这样的题目,才可能真正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出有价值的论文。否则,要写出好的论文,是很难的。 二、准备材料 选择好了题目,千万不要马上动手写文章。在动笔以前,一定要为写文章准备充分材料。充分材料准备应该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第一,搜集材料。在写文章之前,第一步就是搜集有关这个题目的全部材料。这些材料包括有关这个问题的重要代表人物的论文、原著,有关这个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材料搜集可上网或到图书馆,上网可利用百度搜索、中国学术期刊网、超星图书馆,到图书馆先查看目录索引再到书架上找数目。 第二,阅读材料。对于有关这个题目的重要材料一定要全部阅读,不能遗漏,尤其要尽量阅读原著,不要仅阅读二、三手材料的有关引证,因为许多印证可能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曲解的。不掌握这些全部材料,你就根本不知道在这个问题方面前人已经说了些什么,哪些说的是对的,哪些说的是不对的,哪些说的虽然大体不错但有待充实,哪些当时看来是对的而现在看来是需要修正、发展的,也就不可能提出新见解。当然,阅读材料要有所区别,主要代表人物的论著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著作是重要的,一定要精读,要全面阅读,认真理解;一般人的一般论著则不必精读,只是浏览一下,注意作者在著作中提出的新的东西即可。 第三,整理材料。阅读材料的过程,也就是整理材料的过程,要随看随记(记笔记、抄卡片等等),千万不要只看不记。记笔记或抄卡片也要分类:一是记正面材料,就是你认为正确的,将来可以作为自己论文的论点、论据的材料;二是记反面材料,即你认为是错误的,将来可作为自己论文批评靶子的材料;三是记在读各种资料时自己脑际闪现的个人的想法。这些想法有些是对正面观点的补充、修正和发展,有

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本科学生使用) 为切实改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特制定内江师范学2014-2015学年第2学期概论课社会实践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考察和调研中培养和巩固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增强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自觉性,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和课程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下,组织所有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参观访问,通过调研活动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参加人员 所有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全体本科学生 三、实践类别及要求。 (一)主题演讲(学生以小组形式全体参与) 1、内容: 2015年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同时为了庆祝当前“两会”的召开、响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倡的依法治国的精神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举行以“法治中国”为主题(具体题目自拟)的演讲活动,通过演讲,使“概论”课教学具有生动性、感染力,从而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要求: 演讲以10人为一组,每位学生应撰写演讲稿。但最终每组推选

思修实践

贵州财经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践教学方案及实施细则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 通过实践教学课的实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这次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是: 1、要使全体学生都行动起来,参加社会实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参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通过自由组合划分小组,要使学生学会相互沟通的技能;通过小组内部的分工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养成交流协作的良好习惯。 3、通过指导手册的填写、评审,使学生初步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初步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通过小组内部成员的分工,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5、通过制作ppt和课堂内汇报调研成果,培养学生制作课件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大胆汇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原则 1、针对性:即必须结合教材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搞好社会实践,不搞形式主义。 2、时效性:即实践教学要讲求时效性,要反映社会现实的发展,体现时代特征。 3、实效性:即实践教学必须始终围绕如何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内化为自身的品行等问题来展开。 三、实践教学的要求 1、总体要求是:实践教学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应确保学生都能得以参与并得到有效锻炼。整个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在任课教师的统一组织、指导下进行。各实践教学小组负责人必须保持随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以便教师掌握活动进展情况,进行指导和管理。 2、具体要求是:(1)任课教师在本学期内在同一班上至少搞一项实践教学活动;(2)实践教学活动必须有详实可行的实践活动方案,包括操作步骤,活动目标、后勤保障和评分细则等;(3)实践教学活动应有记录、图片、视频或音频、活动总结、调研报告等支撑材料;(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综合成绩采取100分制,期末考核占60%,平时成绩占20%,实践教学成绩占20%。 四、实践教学的形式 学生每10人左右组成一个的活动小组,每个活动小组推选出1名负责人。根据活动小组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定一个活动主题,活动主题必须围绕本门课程相关知识点展开,实践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社会调研、志愿者服务、爱国主义教育、演讲比赛、参观革命基地等形式,鼓励教师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每个小组必须设计详细的活动方案,整个活动在任课教师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进行,最终必须在班内以多媒体课件或其他形式进行公开展示、交流,以便对活动进行评估。

基础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思政课部思政教研室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精神,为加强本课程的实践环节,紧紧围绕本课程教学目标,并结合本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方案,特制定如下实践教学方案。 一、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规定 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 意见》中提出“要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要求和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学 时总量,结合学院相关教学文件,实践学时为16学时、实践学分为1学分。 二、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 1、与理论教学形成良性互动,增强教学实效性。针对课堂教 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体现理论运用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 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方

面的“知”与“行”的统一。 2.充分体现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我教育。通过实践活动,促 进学生主体个性的彰显、主体能力的提升、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人 格的完善,自觉地对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调控,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了自我教育。 3、从现有能够进行实践活动的实际条件出发,设计出具体的实 践活动范围,努力做到物尽其用。 三、实践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1、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 多样化的社会实践,一方面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单 一的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给学生 提供自学、思考、研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参与一系列的教学 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2、拓宽教学渠道,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 各种实践活动,特别是专题调查与研讨,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了解社会,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 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3、加强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使学生在 亲身体验中感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实践教学的内容及相关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与实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与实施 天津职业大学社科部德育教研室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践教学改革 一、基本信息 学时:16(总学时50) 授课对象:各专业一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二、时代背景及目标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适应高职示范校建设对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增强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素养,社科部德育教研室在教学设计上加大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力度,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增强其职业素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践项目安排

四、考核要求 突出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包括以下三部分: 平时成绩:1/3,进行动态考核,包括出勤、平时作业和笔记; 社会实践成绩:1/3,主要包括社会调研参与情况、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参与程度等(由各院系书记或辅导员出示证明); 结课实践论文:1/3,针对社会热点进行调研,并结合大学生实际,按照发表论文的格式写一篇2000字以上的心得文章。

五、说明 (一)课程组织形式 “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模式引领教学,理论知识融入行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等)之中,尽可能减少理论知识的单纯讲述和单向灌输,突出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突出职业道德素质等现代公民素养的培育,实现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适应新时期高职就业的需要。 (二)实践基地 本课程实践基地分为虚拟实践基地和现实实践基地。 1.虚拟实践基地指的是各大优秀网站,尤其是和高等职业教育有关的,比如中国大学生网、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网等。 2.现实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部分。 校内实践基地:学生校园活动的各种场所和各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要求学生务必参加学生社团,在社会活动中锻炼自己;与各院系相联系,共同开发其专业实践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天津各种纪念馆(如周邓纪念馆、天津市烈士陵园、平津战役纪念馆等)、各种历史古迹、滨海新区、新农村示范区、各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等。

思修实践活动策划书

思修实践活动策划书 ——道德篇 1 活动名称:校园文明,从我做起 2 活动背景:基于现在大学生频繁出现不文明行为,我们组成员也不例外,我们决定开展这次实践活动,发现身边不文明现象。 3 活动目的及意义:这不仅是一次实践活动,更是提升自我的一次机会。找出身边不文明行为,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通过亲身的社会经历,感受文明带给我们的快乐,让自己逐渐培养讲文明的良好风尚。 4 活动目标:⑴文明是一个社会安定祥和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拥有的良好品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组成员虽不能立马上升到文明的层面上来,但能给我们心灵上的触动,激发我们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情。⑵次活动很值得实行且实际合理,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让我们在实践中感受文明。 5 活动开展:⑴星期六中午14:00~17:00 我们组所有成员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园里捡垃圾。保持校园清洁,是我们学校所有人的义务,但很多人都没有尽责,我们要从我做起,爱护我们的校园。 ⑵星期日上午8:00~14:00 我们组所有成员在心悦老年公寓看望老年人,给他们洗洗脸、整理一下内务,给不能自己吃饭的老年人喂饭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孝”的真正内涵:从小事中彰显孝道。⑶星期日下午16:30~17:00 进行采访、调查与拍照,分三组进行,每组两人。①第一组成员采访大三学姐兼爱盟会会长——萨日楞,

地点约在麦琪尔西点屋。问题如下: A 学姐,身为爱盟会会长,你们每次招揽资助都是怎么做到的?或者说你们一般招揽资助时都会和赞助商说什么?怎么恰当的使用语言? B 招揽资助时,避免不了困难和麻烦。比如,商家不待见你们或冷言相对时,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 C文明用语是你们必不可少的一大争取资助的法宝,那你们有平时规定的用语没或常用的语言? D作为爱盟会会长,谈谈你的工作经验和对日后爱盟发展的期待 ②第二组成员在兴安南路十字路口做调查和采访。调查这段时间行人闯红灯的人数,并对其中五人进行采访,问题如下:A你好,我想采访你一个问题,可以吗? B你怎么看待你刚才闯红灯的行为? ③第三组在主楼和逸夫楼的教室里拍照,拍下教室的狼藉以及桌面上的乱写乱画。并大致做个统计,有多少教室是干净的,又有多少教室的桌面上没有乱写乱画。(反思这类行为) 6 经费预算:乘坐公交12+奶茶等30=42 7 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⑴捡垃圾时,要把垃圾和塑料瓶分开装,最后将塑料瓶送给收集瓶子的大妈。⑵乘坐公交时,在有座的情况下,要为老弱病残孕让座。⑶采访时,征得别人同意,在进行采访⑷拍照时,不能打扰到上自习的同学 8 活动参与者:姚星张娜钟艳张晓霞郭淏凝杨雪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方案教学文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实践教学活动方案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实践学时:20学时 实践学期:一年级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一、课程实践目的与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解决人生道路上出现的思想道德或法律方面的问题,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修养的基础。本课程组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精神,为加强本课程的实践环节,紧紧围绕本课程教学目标,并结合本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方案,制定本学期实践教学方案。 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理论教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转化,实现知行统一。同时,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进行道德和法律修养,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实践教学更好地增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体现理论运用的实践教学活动,避免学生脱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而空谈,使其学习不是仅仅停留在单纯的“知”的层面和环节上,力争通过实践来实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方面的“知”与“行”统一。 2、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问题的重视和兴趣,丰富自己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在保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 3、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素质、素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在推动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的同时,还要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有

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调查报告写作基本格式(1)

9.0%;4000-4999元占12.2%;5000-8000元占6.3%;8000-9999元占2.7%;1万元以上占5.0%。 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在5年内买车并不只是美好的愿望,他们收入水平不低,从他们的年龄来看,随着事业发展,大多数人收入会持续增长。基于此,他们的购车计划是在对自己的收入有着合理估算之后,得出的可行方案。 和有车一族月收入主要在5000元以上的水平相比,潜在消费者3456元的平均月收入似乎有些偏低,但是,随着汽车价格的下调,以及更多经济型汽车的问世,足以消解这一收入上的差距,让他们顺利地成为有车一族。 四、普通职员接棒汽车消费 此次调查显示,潜在消费者在单位是中层管理人士和一般职员所占比例最高,分别达到21.4%、20.1%;其余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士占14.5%,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占11.4%,自由职业者占10.9%,机关干部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占8.2%,普通白领人士5.9%,企业高层管理人士占5.5%,其他占2.3%。 针对有车族职业层次的调查显示,私家车车主属中高层管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主的占50%的比例,一般职员只占到6.0%。 通过对已有车人群和潜在消费者的职业层次两组数据相对比,不难发现,私车消费人群的职业层次正在从现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主转移到中层管理 人员和一般职员,一般职员中拥有私车数量比例也可能会由现在的6.0%增长到将来的20.1%。 潜在消费者的职业层次变化传递的信息是,汽车消费国民时代正在来到,买车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汽车正在从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成为更多普通家庭的一般交通工具。 调查还显示,潜在消费者所属行业较为分散,生产、销售、服务三位一体单位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占37.7%;其余依次为:科学文化教育服务部门(卫生、科研、教育、体育、文化、媒体、福利)占15.5%,流通部门(餐饮、批发零售、仓储运输、交通、邮电通信)占12.3%,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业等)占11.8%,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部门(党政机产、社会团体、军队警察等)占8.6%,生产制造业(包括加工业)占6.8%,从事采掘、电力、煤及水的生产供应及建筑行业的占5.5%,其他占1.8%。 不同行业的人,都有计划有能力在近5年内购车,说明是否有能力消费汽车与职业并没有必然联系,行业差异带来的薪资、收入的差异对于是否能够买车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也预示汽车的普及时代将不会太远,因为汽车消费门槛不断降低,更多人将可以拥有自己的私家车。 XXX X年X月X日

思修课程介绍复习课程

思修课程介绍

《思修》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的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紧密联系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一系列人生课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因此,它在高校育人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高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落实和现实体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必经环节,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一直予以极大的关注。 1998 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要求把“两课”教育列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把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的重点课程加以建设。 2006 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 号)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 [2005]5 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 [2005]9 号)的要求,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即“ 05 方案”。根据“05方案”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开设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概论”课(简称“概论”课),其中,“基础”课是“ 05 方案”的开篇之作,从06年秋季开学起在大学新生中开始实施。

思修实践教学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方案 2017—2018学年第1学期 一、适用对象:2016级全校学生。 二、学时安排:共计16学时,其分布如下: (1)辅导学生选定活动课题,指导、审定实践活动计划等4学时; (2)批改学生的课题活动计划10学时; (3)课堂展示2个学时。 三、分数设计:实践课考核成绩为100分(占总成绩30%)。 任课教师根据小组项目完成的过程记录、活动报告及成果汇报等环节进行综合评分和评奖。 四、实践教学模式、分组及时间安排 1、实践教学模式: 学生按自愿原则组成5-10人的活动小组,每个活动小组民主推选出1名小组负责人。根据活动小组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定一个活动课题,选题可从教师提供的参考课题中选,也可自选。每个小组必须设计详细的活动方案,即“项目书”,整个活动在任课教师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结束后在班内以多媒体课件或其他形式进行公开展示、交流,以便对活动进行评估。(具体流程为:按调研题目为准组队——选举组长并进行任务分工——完成项目书——小组进行调研——每人根据调研数据和资料形成调研报告——制作PPT或视频汇报展示(自愿)——评分) 2、成员分组情况: 小组成员内部具体进行分工:一是项目主要负责人1名,负责项目设计,主持、调研和完成整个项目;二是项目过程的主要记录人1名,负责摄影(摄像)、记录项目完成过程,收集相关证明材料;三是项目策划1名,负责拟出调研问卷、统计和分析调查问卷;四是小组全体成员共同调研,采集数据,讨论、分析和活动;五是每名成员各自调研报告的撰写;六是制作PPT1人,负责把活动报告转化为PPT形式。 特别提醒:小组组长一定要坚持民主、平等原则,争取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活动,反对不劳而获,组长要记录好各成员表现情况并如实打分,汇报给任课教师。 3、时间安排 (1)第3—4周,学生组队及小组内部完成分工; (2)第5—7周,小组完成《项目书》;

实践教学实施方案_计划方案.doc

实践教学实施方案_计划方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计 我国现有的各种法律教育机构,特别是专门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学院在数量上已经相当可观,但法律教育模式还很不成熟。不少法律院系没有系统地研究过法律教育的理念和培养目标,大多数院校在教育模式上还是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以学习相关的法律概念、原则和制度、全面地掌握法律理论为学习法律的必要手段,以至于学生在工作后提出在实践中应用法律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并不一样。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后,学生还需要在“社会大学”中重新学习,这无疑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虽然法学界对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种种不足已有较为深刻的体察。在法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开设了实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模拟法庭以及以案例为主题的辩论等课程以弥补这些不足。但是这些课程只是对书本理论知识的具体化和深化,不可能涉及过多的实践性技巧。即使是实习,学生因只能作为法官、检察官律师的助手没有机会独立办案加之实习时间的限制而在实践技巧的学习上大打折扣。 与普通高等法律教育相比,高职法律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更注重培养具有一定动手能力、能够从事辅助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实用型人才,在教学内容上更侧重于对实用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即使是理论知识也要考虑它的实践性,在教学方法上更注重示范性、实践性、可操作性。 但目前中国的高职法律教育在教学上沿袭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因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而无法就业,就业困难,反过来又直接影响招生。要解决这些问题,高职法律教育必须要走出“纯粹学历教育”的误区,以为真实的社会生活服务为理念,寻找一种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指导思想的适合高职法律教育的教学模式,回归高职教育的本旨。 本课程实践教学正是基于“法律教育为真实的社会生活服务”这一理念,以先进的诊所法律教育模式为基础,注重应用性、示范性、实践性,以技术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为最终评价标准,试图总结、探索一条适合于法律实训的教学模式。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是:1、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寻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2、明确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的责任;3、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4、明析自己对法律工作的认识。 刑事法律实训课程目标改变了以往刑事法各学科在教学中相互割裂,刑事法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吸收和引入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充分与课堂相融合,与老师相融合,通过角色模拟深入到刑事法理论与实训当中,最终能够初步具备:法律知识拓展与应用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调解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课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