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

1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

2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上下),中华书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3中国哲学史(上下),冯友兰著,中华书局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哲学:

①《中国现代哲学史》(教材)北大出版社。

②《中国现代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北大出版社。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6、7卷北大出版社。

④《毛泽东哲学思想精髓》北大出版社。

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是在其他网页看到的中国哲学史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中国哲学史)

序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号备注

01 中国现代哲学史张文儒郭建宁北京大学出版社 May 1 2001

02 中国现代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许全兴陈战难北京大学出版社 Jan 1 1992 第三作者宋一秀

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第6、7卷

04 毛泽东哲学思想精髓北京大学出版社

05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中华书局 Jan 1 1980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

06 中国哲学资料选辑中华书局 Jan 1 1981 (上下册)北大哲学系中哲教研室编

07 中国哲学史(1-4册)任继愈人民出版社

08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肖捷夫李锦全人民出版社

09 中国哲学大辞典方克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Jan 1 1994

北大自己编的中国哲学史最重要,主要看这本,资料选集是配这本教材的。另外几本做参考吧,肖捷夫,李锦全的那本更详细点,有些问题是北大版上没有的。任继愈的太老了,我看不下去,没看。哲学大辞典我看的其他版本的,主要背名词解释了。

马克思,毛泽东从没考过,现代部分据说考过梁淑溟,但近几年没涉及过,我没看。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言立三表

2.辩无胜

3.静因之道

4.人副天数

5.物不迁

6.言尽意

7.神灭论

8.一物两体

9.理一分殊

10.淮南格物

二、简答题(共1题,10分)

试析韩非子对早期法家思想的综合。

09北大外哲综合考试二考研试题

中国哲学史部分(50)

一、名词解释(40)

1、言立三表

2、辩无道

3、静因之道

4、人副天数

5、物不迁

6、言尽意

7、神灭论

8、一物两体

9、理一分殊

10、淮南格物

二、简答题(10)

试析韩非子对早期法家思想的综述

现代西方哲学(100)

一、名词及命题解释(25)

1、范畴错误

2、生活世界

3、语旨力

4、范式

5、绵延

二、论述题(75)

1、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论

2、伽达默何以认为“偏见”是合理的,你如何看?

3、分析理解下面的话,并表明你的观点。

“真理是一种如果离开了它某种生命便不能生存的错误,归根结底,生命的价值起决定作

用。”

09年北京大学中哲试题(无关)

一名解:

1.先知先觉

2.心斋

3.二柄

4.越名教而任自然

5.太虚即气

6.致良知

二简答:

1.试述荀子批判孟子性善说的主要内容。

2.韩非子论法与术之区别。

3.慧能“无念为宗”的主要内容。

4.戴震论理欲关系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三论述:

1.以王弼.裴頠和郭象为例,说明魏晋玄学的有无问题。

2.试论朱熹与陆九渊主要思想区别。

个人观点

名词解释把要点答上就好,不要牵涉过多

简答题一条一条的回答,思路清晰,要点明确,明确即可

论述题首先要回答上课本上的知识点,尽量全面而且罗列清晰,其次,根据自己的知识点在对问题展开论述,这一部分非常重要,是评分的关键。

以上只是建议,仅供参考~

当时,我给自己答题定下了一条原则共十六个字。

层次分明,论述周详,以史出论,试论结合。

一般哲学题型,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这三类题型都适用以上十六字。

以中国哲学史的名词解释为例,答题要包含以下几部分

第一,背景出处。即,此问题来源于那个时代,谁提出,在那本书,理论源流。

第二,此名词的大致意思。内涵,外延。

第三,古文原文。并作出解释。

第四,分析评述。能引申的可以引申一下。或者你度过除课本外的介绍,亦可以写一下。名词解释大致如此。不过考试的时候不宜写得太多。

简答和论述除满足以上的条件外,还要把课本的述说结构梳理一下。写成有条理的几个部分。并且要有原文的支持。

在我了解一些的答哲学题的考生,不太注重课本的结构和课文的原文,答题的时候很容易写得很没条理。

如果你自己整理不出来自己的思路,建议就按课本上的条理写。

所以,给各位的建议是多读教材。以至于能背诵。

860中国哲学

860 529 2012北大860中国哲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虚壹而静 2.人副天数 3崇本息末 4.理一分殊 5.淮南格物 二、简答 1.老子无为思想 2.韩非子法家思想 3.郭象独化论 4.王阳明知行合一 三、论述 1.张载气本论 2.朱子理气观 2011年北大628外国哲学综合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 1.忠恕 2.四端 3.一物两体

4.理一分殊 5.四句教 6.尚同 7.能必附其所 8.大故、小故 9.坐忘 10.四法界 二、论述 试述郭象的独化论 2011年857中哲 一、名词解释(6*5) 1.玄德 2.守母存子 3.一物两体 4.淮南格物说 5.质测与通几 二、论述(30*4) 1.后期墨家对于辩论的看法 2.僧肇对般若空宗三家义的批评及其不真空论 3.朱熹关于太极与四德的看法 4.黄宗羲的理气论与“盈天地皆心”

2011年中哲/2010年859 一、名词解释(15×4=20) 1、正名 2、玄览 3、三表 4、四端说 5、静因之道 6、坐忘 7、大故、小故 8、十翼 9、三统、三正 10、崇本息末 11、四法界 12、四句教 13、淮南格物说 14、质测、通几 15、能必副其所 二、简答题(5×10=50) 1、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2、郭象的独化论 3、僧肇的物不迁论 4、张载的太虚即气

5、程颐对格物的解释 三、论述题(2×20=40) 1、详论朱陆之争的思想内涵 2、试论明代的气本论思 2009年中国哲学史 一、名解: 1.先知先觉 2.心斋 3.二柄 4.越名教而任自然 5.太虚即气 6.致良知 二、简答: 1.试述荀子批判孟子性善说的主要内容。 2.韩非子论法与术之区别。 3.慧能“无念为宗”的主要内容。 4.戴震论理欲关系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三、论述: 1.以王弼.裴頠和郭象为例,说明魏晋玄学的有无问题。 2.试论朱熹与陆九渊主要思想区别。

中国哲学的发展

中国哲学的发展 【摘要】 中国的哲学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篇论文主要从中西方哲学的比较和中国哲学的主要思想及阶段剖析中国哲学的发展,同时研究作为中国哲学代表的儒学的新发展,在此基础上阐释中国哲学对社会带啦的影响。 【关键词】 哲学概念儒家道家佛家新儒家学派 【正文】 一.哲学的概念及研究领域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哲学,尤其是西方哲学的发展,同时使得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这一古老的学科。作为世界哲学三大系统之一的中国哲学(其他两大系统是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它的发展对于人类的进步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并研究中国哲学。 在展开对中国哲学的讨论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哲学到底是怎样的学科。关于哲学的定义,在哲学界始终无定论。并且随着历史的扩张和不同时代对不同感兴趣的问题,哲学的含义不断变化着。一般情况下,认为哲学是一套方法论。马克思曾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这也是目前中国大陆政治和哲学教科书上的主导思想。中国的着名哲学家牟宗三也曾说过:“凡是对人性的活动所及,以理智及观念加以反响说明的,便是哲学。”相比较来说,这是一种更加通俗的理解。那么,哲学到底研究的是什么呢? 罗素认为:“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东西,哲学所涉及的是科学解决不了,神学的答案又不令人信服的问题。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起劲仍为确切的只是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不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权威。”反观中国文化的发展,的确未曾离开过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介乎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探讨。 二.中西方哲学的比较 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否认中国哲学体系的存在,这几乎在西方哲学界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实际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确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它们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中国的哲学的特质是重“主体性”,“内在道德性”;西方哲学重“客体性”,有很好的逻辑,是以知识论为中心展开的。 2.中国的哲学是以生命为中心的哲学;但是西方哲学没有很好的人生哲学。西方人对生命的想法主要是来自文学,艺术,音乐,最后是宗教。 3.中国哲学重实践,实践上初期主要表现为政治上表现善的思想;西方哲学主要是重知解的。综上可知,对于中国哲学的研究不能采用和西方哲学一样的方法。中国哲学的分析应该以人为出发点,注重哲学思想的实践和应用。 三.中国重要哲学思想及发展历程 中国哲学的发展总是和中国文化的繁荣保持着大致同步,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文化发展的趋势将中国哲学的主要阶段分为五个时期: 1.孕育期(殷周)——带有宗教色彩,代表人物是姬丹 2.雏形期(春秋战国)——具有人文色彩,百家争鸣,诸子峰起,代表人物是孔子,老子,墨子

对中国哲学的认识

对中国哲学的认识【主要是中国古代哲学】 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包括具有东方特色的内容十分丰富的中国哲学。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中国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中国哲学约3000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先秦哲学、秦汉时期的哲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隋唐时期的哲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近代和现代哲学。 先秦时期出现了很多学者,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为最盛。有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墨翟为代表的墨家理论,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惠子、公孙龙子为代表的名家,鬼谷子为代表的纵横家,孙子为代表的兵家。当时涉及的问题很多,主要以天人、古今、知行、名实等为研究讨论的重点。先秦哲学中提出了天人、气、太极、阴阳、道器、动静、有无、常变、心物、名实等重要哲学范畴,成为秦汉以后中国哲学发展的基础。 秦汉秦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崇尚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哲学思想几无发展。汉初记取秦亡教训,缓和矛盾,休养生息,黄老之学盛极一时。随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其后谶纬之学兴起,同时出现了王充等人的反正统思想。东汉后期,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社会危机频仍,哲学思想呈现复杂的新局面。汉代哲学主要围绕天人关系、宇宙形成、形神关系以及古今、人性等问题展开。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一直动荡不安,儒学的统治地位被打破,新的富于思辨性的玄学应运而生;佛教在中国逐渐传播,道教体系逐步建立;上述变化使得这一时期哲学思想极为活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哲学范畴、概念和命题,如“有无”、名教与自然、言意、形神等。 隋唐隋唐两代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统治者采取了儒、释、道兼宗的政策,提供了三教互相批判又互相吸收的条件。佛教哲学关于心性、理事问题的讨论;韩愈的道统说;柳宗元、刘禹锡关于天人关系的讨论成为这一时期哲学的中心问题。 宋元明清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科学、艺术得到高度发展,哲学思想也达到了新的高峰。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以理学为特征,理学以儒家哲学为基础,吸收道家和佛教思想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时期的哲学主要围绕理气、道器、心性、知行、两一、古今等问题展开,承上启下,开创了哲学发展的新的时期。 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是独立发展的哲学类型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的思维传统,许多哲学家运用不同的术语表达了他们的辩证思想,如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宋明理学家提出的“一物两体”、“分一为二,合二以一”等。他们把宇宙的演化视为一系列生成、转化的过程,把天地、万物、动、静、形、神视为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它的思维方式倾向于整体性、有机性与连续性。它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 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概念范畴。中国哲学这些独特的概念范畴如:道、气、理、神、虚、诚、明、体、用、太极、阴阳等。凝结着中国思想家的智慧。在中国哲学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范畴被不断地充实、丰富,赋予新的内

中国哲学之天人合一

中国哲学之天人合一 老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按照老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自然对抗的力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强调“知天”和“畏天”的统一。 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著名论断。这里的“法”是“效法”的意思。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归根结底,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效法自然。这些思想又是以利用生态系统自组织、自恢复能力为基础的当代生态工程学的哲学基础。 自然界中,山川可以生长草木,草木繁衍鸟兽和其他有价值的物质,调节气候和雨水,形成万物,使百姓有其食,有其用。形象地概括了山川河流在地球生命圈中作为生命的介质和载体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运行的规律,描绘了河流湖泊生态系统的勃勃生机,正是靠山川河湖抚育滋养万物,自然界为人类创造了栖息繁衍和发展的条件,“万物已成,百姓以食”。 这种和谐产生人类对自然界的尊重和敬畏。所谓“知天命”。“天命”泛指自然规律。“知天”和“畏天”是对立统一的。“知天”,指人学习自然规律:“畏天”,指人对自然界要心存敬畏。“畏天”而不“知天”,是人类蒙昧时代神秘主义的根源。相反,片面强调“知天”而不“畏天”,则逐步形成了西方近代的“人类中心主义”哲学理论,继而又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武器,把人类推上了全面与自然相对抗的道路。 “天人合一”强调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不是互相割裂而是相通的。或者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遵循统一的规律。这种规律在老庄哲学中称之为“道”,道家把天地宇宙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道”是一种自然法则,只有顺应自然,才能成势。道家反复强调要避免反自然的行为。 “天人合一”,提倡“仁爱自然”,“仁者爱人”,指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人为天所生,与天具有血肉相连的内在关系,人也应该有“爱人利物之心”,所以提倡“泛爱生物”和“仁爱自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人对于

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5、【白马非马】中国先秦名家公孙龙的命题。它是揭示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命题,触及到了概念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另外,这一命题也触及到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 6、【太极】太即大,极指极至。语出《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由太极产生阴阳,由阴阳生出四象,由四象生出八卦。近代孙中山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用太极翻译西文“以太”,仍视为宇宙的本原:“元始之时,太极(此用以译西名以太也)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表达了物质进化论观点。 7、【天人感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哲理化。后导致谶纬神学的出现,故受到王充的批判。 8、【知行合一】明王守仁的重要哲学思想王守仁吸收前人思想,针对程朱“知先行后”导致的知行脱节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知行合一。对反对知行脱离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混淆了知与行的本质区别,有以知取代行的倾向,故受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的批判。 9、【经世致用】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思潮。指学问必须能治国安民,有益于国计民生,取得实际的功效。又称经世致用之学,与空疏无用之学相对。最初导源于南宋的浙东事功学派。到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一股学术思潮。 10、【中体西用】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之争中洋务派的主张。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为以中国传统文化即纲常名教为立国之根本,以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措施为强国之作用。这一观点表明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极大的冲击,要使中国富强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它主张维护传统社会的根本制度和纲常名教,希企用西方的“富强之术”使封建社会恢复生机。成为洋务运动、反对维新变法的思想纲领。在晚清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11、【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总称。近代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学说和理论纲领。是中国民

浅谈中国哲学

浅谈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大纲》读后感何谓哲学?还记得第一次正式接触是在高二的政治课上,只感觉一谈到哲学就很高大上,很深奥的感觉,虽说到现在还不是特别懂,但看了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后,算还是有一些理解吧。 这本书,在我看来,算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不像印象中哲学那般高高在上。正如先生所说:“不免被讥为朴素,然而,如是真理,朴素何害?如非真理,纵讲的精微,亦不过善于诡辩而已。”虽朴素,但更易看懂。适合像我这种第一次接触这方面书籍的读者。 本书它先介绍了中国从先秦到清朝时期,中国哲学的特点与发展和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接着介绍分析了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的主要内容。读完正本书后,收获不算太深刻,但我国古代主要的哲学发展了解了许多。 我国古代思想最开放的时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层出不穷。而在“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思想就不像那时那般百花齐放,很多思想只能默默的发展,有些甚至是昙花一现。我觉得更大的原因是因为思想要服务于当时的政治。像封建时期的主流思想--儒家学说,更多是因为里面很多思想,例如:三纲五常等,符合统治者的统治要求,而像道家的“无为而治”一些的佛系思想显然不符合封建社会的统治需求,于是统治者就大力发展儒家思想。这也是道家、墨家等不能发展为主流思想的其中原因。 但此看法相对来说还是存在很大局限性及片面的,我国的哲学思想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正如书中所说,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合知行、一天人、同真善、众人生而不重知论、重了悟而不重论证、既非依附科学亦不依赖宗教。我国哲学包含了道德、天、地、人、自然、思维等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的哲学,可以说中国哲学在世界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我看来,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并无好坏之分。还记得高中时,我曾吐槽我国的封建迷信现象,对他们烧香拜佛等行为不是特别理解。但现在看来,这就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行为表现,虽说其做法不科学,但这又何尝不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呢! 中国哲学,简简单单四个字,但里面包含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或许尽一生都无法将它读透。虽然哲学是一个人文学科,但无论是学什么专业的,它都需要我们去了解,尽自己所能去学习,并且在生活中去践行与应用。 曾经的我觉得哲学遥不可及,但现在看来,我们平时都说要看待事情都要两面看待,而这不正是哲学重所讲的辩证法吗?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哲学,我们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我们每个人对世界、对人生都有自己的思考与看法,我觉得这就是哲学吧。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而读哲学又何尝不是呢?虽然看完张岱年先生的书,没有太深刻的见解,但我会更多的去思考问题,思想变得更加的开阔,对一些东西的认识相对会更加的深刻。我相信接下来我会看更多此方面的书籍,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

中国哲学如何影响中国人

In What Way Does the Chinese Philosophy Influence the Chinese People Philosophy is the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universe as a whole, or an examination of men’s moral responsibilities. Chinese philosophy mainly contains two parts, Confucianism and Taosim. And these two thoughts influence the Chinese people a lot in all ages. Confucianism has two representatives, Confucius and Menci. They are the sages recognized. They advocates ren, li, xiao, and zhong, and the Chinese people always let themselves to abide these items. Because of the positive side of the Confucianism, in the ancient time, the ruling class encouraged the thoughts of Confucianism a lot. If a person, especially a student wanted to be an official, he must master all the minds of the Confucianism. The thoughts of Confucianism supported the ruling class in some extent. Because, the officers must been loyal to their emperor, had sympathy to their friends, and loved their family. Taosim is another thoughts of the Chinese. Taoists thinks people must follow the way of nature, and if we follow the principle, we can act through non-action. Taosim also has two representatives, Laozi and Zhuangzi, who had written many books. Some people, include many famous people in the ancient times, choose to live a free life that far away the officials, because they

中国近代哲学史参考题目剖析

一、名词解释 1、师夷长技以制夷 出自清朝末年“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的《海国图志》。含义是:在对待西方文化问题方面,要了解西方,吸取西方的长处然后战而胜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他认为不论是西方的战舰、大炮、兵法还是西方的近代工业技术,都是值得中国人学习。“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影响:唤起国人,学习外国的长技,兴利除弊,增强国力,抵抗外来侵略 2、洋务运动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内部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发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曾国藩、张之洞。曾国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他所著的《劝学篇》实际上成为洋务派的施政纲领。 影响:虽然洋务运动没有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但在思想上还未摆脱传统知识分子的范围。 (见高中历史课本) 3、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张之洞的核心思想,出自他的著作《劝学篇》。“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中学即旧学,指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西学即新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一曰政、艺兼学,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西政也;算绘矿医、声光化电,西艺也。 4、《新学伪经考》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又名《伪经考》,十四卷,初刊于1891年) 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如《周礼》、《逸礼》、《古文尚书》、《左传》、《毛诗》等都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因此都是“伪经”。而刘歆制造伪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王莽篡夺西汉的政权、建立国号为“新”的朝代,所以古文经学是新莽一朝之学,只能称之“新学”。 影响:宣布正统儒家经典为伪经,破除了对封建传统观念的迷信。5、《孔子改制考》康有为 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经,其目的是为托古改制。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创“改制”的孔子,实际上是用近代西方社会政治思想,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的“素王”,为其变法造势,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 6、今文经学《新编中国哲学史上》 7、古文经学P215 的脚注 8、湖湘学派 自行百度 9、桐城学派 10、公羊三世说

中国哲学精神浅谈

中国哲学精神浅谈 要了解中国哲学的精神问题,首先要明白中国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说到哲学,就必须谈到宗教,这样也就要明白什么是宗教?当然,对于这个问题,不同人可以有不同解释。这里讲的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宗教也和人生有关,每种宗教大多有一种哲学思想,而宗教则是以某种思想外加教条、组织等构成的。哲学是以人生为研究对象的,它以反思也就是思想自己的思想作为基础从而产生了人生论、宇宙论、知识论。我们自然应当把自己当作宇宙中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开始思想我们的思想,就有了思考宇宙的思想,得到了思想思想后的思想,也就是哲学家所说的“一切存在之全”,也相当于惠施所云的“大一”。只有反思自己思想后得到的思想才是知识,才是认知世界的能力。 关于中国哲学的地位问题,还要牵扯到“超道德价值”这个概念。所谓超道德价值,是高于道德价值的。比如说爱人是道德价值,而爱宇宙则是属于超道德价值范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超道德价值就是对超乎现实的追求,中国人对于超乎现实的追求的欲望也是存在的。因此,中国古代哲学注重的是提高人的心灵境界,不是注重增加一个人的知识。道家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区分了为学和为道两个概念,从这里也不难看出,中国哲学是属于为道范畴的。

二是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自古以来,中国哲学家们力图要解决一些问题。其一:如果一个人要获得个人与宇宙的统一,那么是否要远离社会或是要否定“生”?这个问题,道家和佛家的观念是差不多的。佛家认为,肉体是灵魂的监狱,所以必须要脱离尘网,脱离人生这个痛苦的根源。道家认为“以生为附赘悬疣”,也就是说,要成为圣人,就要脱离社会,甚至必要时可以放弃生。显然这种哲学思想在当时无论如何都是有消极意义的。如果人人都想成为圣人,即完成个人与社会的完美统一,那么他们都会远离社会,这样和道家“小国寡民”的思想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因此,他们的思想显得过于片面。还有一种哲学与这种所谓的“出世思想”相悖,即普通的入世哲学。这种哲学,不是超道德价值论,而是普通的道德价值。然而,孔子无疑是持这种入世思想的,这也成为出世哲学者的批评理由,即太过于现实主义,太过于肤浅。其实,无论哪一派,中国的中哲学都是出世和入世的统一体,他们都会提到政治、道德。当然,中国哲学的关注点在于人伦日用,注重实际社会,而不是空泛的指天、宇宙。即使是宋代新儒学和明清之际,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也都是关注人的,如格物致知等,他都是为人服务的。总的说,表面上看中国哲学是如此的,实际上,中国哲学很实用,但又并不肤浅。 说到入世与出世,就可以与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相联系。这两者是对立的,而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要将二者有机统一。要完成这两个对立

2018年人民大学中国哲学考研专业指导

2018年人民大学中国哲学考研专业指导 一、专业介绍 1、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与中国哲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武汉大学为例,该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01 先秦哲学02 秦汉哲学03 宋代哲学04 明清哲学05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06 儒家哲学07 道家哲学08 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与现代化09 中国哲学与日本文化。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哲学专业基础,具有中国哲学方面的系统知识,具有很好的国学功底,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阅读和辨析中、西哲学史料、并能通过中西对比分析,掌握中国哲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3、专业特色 中国传统哲学与伦理学联系密切,本体论、认识论同道德论相互渗透,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 ③哲学基础 ④中国哲学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西方哲学史②中国古代哲学 (注:以武汉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 5、课程设置 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中国哲学专业主要必修课程有: (1)学位公共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第一外国语、计算机应用 (2)学位基础课: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原著选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哲学专题研究、中国思维形态、儒学发展史、中国宗教史、中国美学史、专业外语、专题讲座 6、同属一级学科下的相近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等。 二、推荐院校 中国哲学硕士全国招生的较强单位有: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大学、中山大学等。 三、就业前景 目前就整个哲学就业来看,就业不是很理想,该专业毕业一般方向是做老师和专门研究,局限性很大,因为其涉及的内容思辨性较强,欠缺实用的理论知识。

华东师大中国哲学历年考博试题

2011年 一、名词解释(30 分): 道法自然 老子对道的性质的概括。《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河上公注:“道性自然无所法也。”意谓道对外无所法,以自己自然而然的存在为法。王弼则注曰:“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谓道以自然为法则。兼爱 墨子看来:“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上》)一旦做到了“兼爱”,就会出现一个“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谋愚”的合理的、公正的理想社会。(见《兼爱中》)墨子提倡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作为基础的,也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因为“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兼爱中》),人人相爱相利,社会上相互残杀争夺的现象就自然消灭,也就达到了天下太平的大治局面。墨家兼爱无差等,儒家仁爱有差等。 一念三千 天台宗之佛学思想。一念即一念心,三千即三千世界,总括一切法之谓。三千世界即一切现象皆存在于一念心之中,皆为同一真如本心之显现,所以说“一念三千”。 天台宗之观法,观一念之心而具三千诸法也。一心三观,北齐慧文禅师于中论发之。一念三千,天台大师于法华经发之。三千者,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境界为界,据由圆融之妙理。此十界互具十界,则相乘而为百界,百界一一有性,相,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十如之义,则相乘而为千如,此千如各有众生,国土,五阴三世间之别,则相乘而为三千世间。于是一切之法尽矣。止观五上曰:“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己,介尔有心,即具三千。”止观五曰:“问一念具十法界,为作念具?为任运具?答:诸性自尔,非作所成。如一微尘,具十方分。” 理一分殊 这个命题起源于对张载《西铭》篇的理解。 张载在《西铭》中根据人和万物都是气的聚合,从而认为,民众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朋友。程颐的弟子杨时因此认为,这里有墨子“兼爱”思想的嫌疑。程颐回答说,张载和墨子不同,张并不主张兼爱,这里只是“理一分殊”。即理是一个,比如都是忠孝仁义,但由于各人的地位不同,所以他们只能执行各自的职能,如作为臣子应当尽忠,作为儿子应当尽孝等等。朱熹一方面继承了程氏的这个主张,另一方面又将这个命题发展为一般和个别的普遍关系。 依气的聚散学说,人和万物都是气的凝聚,气中的理也都是相同的,那么,人和万物的理应该都是一样的。气中之理,在聚合为人或事物时,气是被分割开了,理是否也有个分割的问题呢?朱熹认为,不是的,理没有分割的问题。每个具体物中的理和气中那个普遍的理,是完全一样的,就像江河湖海所有水中的月亮和天上的月亮没有差别一样。 朱熹融合了佛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和月印万川的思想,把理一分殊作为其理一元论哲学的重要命题。 俱分进化 中国近代思想家章太炎提出的关于社会历史进化的理论。认为在社会的进化过程中,善和恶、苦和乐是"双方并进"的。1906年章太炎在《民报》第七号发表的《俱分进化论》一文,比较集中地阐述了这一理论。他说:社会的进化,"若以道德言,则善亦进化,恶亦进

读《中国哲学史》有感

读《中国哲学史》有感 “中国哲学史”,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在中国历史上所出现过的实际的哲学运动,另一层则是指哲学史家们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实际的哲学运动进行研究、反思与概括,而对这一运动所作的自己的叙述与书写。前一层含义上的“中国哲学史”是不可能重复的,后一层含义上的“中国哲学史”是不断重写的。 中国哲学是世界几大类型的传统哲学之一。它致力于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别重视哲学与伦理的联系。它以本民族特有的理论思维形式表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过程,曲折地反映中国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 中国近代哲学,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哲学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哲学。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是中国近代哲学的酝酿准备时期,主要以龚自珍、魏源、洪秀全、郑观应等人的哲学思想为代表。在戊戌维新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谭嗣同、严复等人都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标志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开始形成。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章太炎等人适应民主革命的需要,把资产阶级哲学推进了一步。孙中山的以进化论为特征的哲学思想,达到了较高水平。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下,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此,中国近代哲学史的发展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逐渐传播、发展起来,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毛泽东哲学思想。它的产生是中国历史上的哲学革命,为正确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同时,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如J.杜威等人的实用主义、E.马赫的实证主义、B.A.W.罗素等人的新实在论,H.柏格森的生命哲学、A.叔本华的唯意志论、F.W.尼采的超人哲学等等,也陆续传入中国。一些人构造了“唯生论”、“力行哲学”;20世纪30~40年代,一些学者把中国传统的唯心主义与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结合起来,提出了所谓“新理学”、“新唯识论”等哲学体系。有的则运用现代的方法在逻辑学、认识论等领域进行新的探索。哲学领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发生了多次论战。其中最著名的有“问题与主义”的论战、“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社会主义”的论战等。马克思主义者内部也开展了反对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斗争。 这门“中国哲学史”教材,正是在后一层含义上讲的,即是将我们对中国历史上的实际的哲学运动所作的自己的叙述与书写,向同学们进行介绍和说明。我们介绍和说明的内容,涉及中国哲学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着重讲授从先秦到近代的中国哲学历史的基本线索、主要人物及其基本思想。 中国与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条件,而在近代以前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亦无机缘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因此,中国哲学在历史上具有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点。在世界哲学发展中,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中国哲学有哪些自己的特点呢?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立足现实的态度、非实体性的思维、内圣外王的追求和不拘一格的表达。 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收获颇多。首先,我借此了解中国哲学的历史,了解这个历史中的众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的多姿多彩的人生,他们的独特深刻的思想,他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智慧。其次,通过这种了解,我们能够从往圣先哲那里获得关于宇宙人生的启迪,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省思做人的责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再次,通过这种了解,我们能够对往圣先哲提出的哲学问题及解答这些问题的思考有深入的认识,从而获得进行新的哲学创造的思想资源与思想启示。哲学是一门奇特的学问,它的创造是离不开哲学史的研究的。

《浅谈中国哲学养生观》

《浅谈中国哲学养生观》 前言: 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人们的寿命得到延长,从原始社会人类只有15岁,延长到如今的69.73岁;“高质量寿命”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话题,这意味着“养生”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养生”这个词汇我们一般会联想到中老年人,但如今社会,亚健康人数不断增多,中国医学专家指出,目前中国“亚健康”人群比例达70%。年轻人生存压力空前巨大,以至于年轻人也开始受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脾虚体寒、肠胃炎等传统意义上的中老年疾病折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学着养生,“保温杯里泡枸杞”这不仅是年轻人的自我调侃,也是对我们的一个警醒——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的“养生”了。 论述主体: 说到养生这个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由此可见,中国人对养生有着深刻的研究。中医养生文化历史悠久,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 在世界文化当中, 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1、养生先养心 养生当中, 最重要的是养心。“一生淡泊养心机”, 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怒、哀、乐、悲、恐、惊, 这是人的七种情志, 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常观天下之人, 凡气之温和者寿, 质之慈良者寿, 量之宽宏者寿, 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 仁之端也, 故曰仁者寿”。拿《黄帝内经》来讲,即使已经过去了千年之久,其观念依

然适合我们当今时代,古人讲修身之要首在明心养神,“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如今我们提倡心平气和,少生气,情绪稳定就是对其最好的印证。 2、养生重养德 古代的养生哲学观还提出“养生重养德, 德高寿自长”,这种理念已经被医学实践所证明,养生的关键就是调整人的精神健康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卫生”,养生不仅要注重生理上的“养护”,更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就像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所提出的“意识对人的生理状态具有调节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德高者”呢?第一,人际关系要好,与人为善,这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第二,具有个性的人格,胸怀宽广、情绪乐观、感情丰富、意志坚定、感情丰富。第三、有着良好的为人处世能力,能够正确认识到形势,适应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诚如古训所言: “善医者, 必先医其心, 然后医其身。”这符合我们国家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3、尊重规律,追求平衡 早在千年前,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比如, 春天的时候, 要有一种生发之气, 被发缓形, 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 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而在千年后的19世纪,马克思才提出“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事物的本质,才能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跟古代养生哲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体现了传统养生哲学具有一定的价值。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专业方向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复试笔 试科目 备注 0101J1-国学00-中 国哲学 101-思 想政治 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或 240德语或241法 语 631-古 代汉语 基础 847- 国学专 题 国学综 合,外 语 科目四含中国古代 文学史、中国哲学 史。统考生学制为3 年 0501J1-国学00-中 国古代 文学 101-思 想政治 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或 240德语或241法 语 631-古 代汉语 基础 847- 国学专 题 国学综 合,外 语 科目四含中国古代 文学史、中国哲学 史。统考生学制为3 年 0602J1-国学01-专 门史 101-思 想政治 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或 240德语或241法 语 632-中 国历史 综合 -- 国学综 合,外 语 统考生学制为3年 0602J1-国学02-中 国古代 史 101-思 想政治 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或 240德语或241法 语 632-中 国历史 综合 -- 国学综 合,外 语 统考生学制为3年 考研复习方案 1、基础复习阶段 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2、强化提高阶段 本阶段,考生要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更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3、冲刺阶段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 注意事项 1.学习任务中所说的“一遍”不一定是指仅看一次书,某些难点多的章节可能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彻底理解通过。 2.每本书每章节看完后最好自己能闭上书后列一个提纲,以此回忆内容梗概,也方便以后看着提纲进行提醒式记忆。 3.看进度,卡时间。一定要防止看书太慢,遇到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专业咨询师或本校老师。 三、学习方法解读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了解课本基本内容,对知识体系有初步了解,建议从5月前后就要进行专业课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要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指定教材和参考书大致复习一遍,对专业课的总体知识框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全年的复习规划

[中国,哲学]论中国哲学的现代定义

论中国哲学的现代定义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世界就充满着内忧外患。中国人被迫接受西方人的思想和观念,来极力适应世界的变化。传统的农耕文化被资本主义世界的逻辑打破,向西方学习成了有志之士内心最坚定的想法。从最初的学习器物制度,到最终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在这之中,有许多坎坷的历程。而中国人对哲学的认识也是在这样的坎坷中产生的。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没有哲学这一学科,甚至没有哲学这个名词。日本人西周用哲学翻译西方的philosophy,中国人引进这一名词则迟至晚清。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没有哲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思想家就要接受西方人的逻辑,相反,中国的思想家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发现了类似于西方哲学的内容,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对中国哲学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因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促使中国思想家必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更是因为西方世界的逻辑确实引发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中国人看来,是可以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来解决的。然而,现代中国哲学不仅要适应中国社会的种种变化,也要针对现代性逻辑下的种种问题。 从哲学上来看,现代中国哲学还需要面对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来作出相应的回应与沟通。西方哲学传统源远流长,值得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从以往学习西方哲学的经验来看,中国人对西方哲学的理解还有很多不足和缺陷。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众多,观点纷呈,而且大多数学派和观点都在中国哲学界有一定的市场,因此,甄别和选择也就尤其重要。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理论,当然对中国哲学研究有着指导价值。因此,研究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和歧异与会通也就相当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哲学在现代的定义将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现代中国哲学应当致力于批判时代病症,是批判性的哲学。现代化虽然带来了许多人类之前不能享受的成就和待遇,但是现代化的确也引发了众多问题。当今世界普遍面临着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而信仰危机和价值危机也无处不在。可以说,在这个物质最为昌明的时代,人所面对的精神危机却最为深重。黑格尔认为,现代性的真理就是有用性。[1]人们用有用来衡量周围的一切,而忽视了事物本身的价值和存在意义。因此将世界理解为表象支配的世界,世界失去了其存在论的意义。哲学作为时代最具批判性的理论,当然要对时代问题有所针砭。因之,现代中国哲学要面对时代问题,积极批判现代性的种种弊端,以期能克服现代性的种种问题。 第二,现代中国是致力于构建现代人精神理想的哲学。现代中国权利文化和人格理想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一变化虽然适应了现代世界和现代人的逻辑,但是,正是因为权利文化和人格理想的变化,现代人也失去了他们的精神家园。换言之,现代人的生活总是经验的,而没有超验的追求。而哲学正在于给现代人以精神的慰藉。正如冯友兰先生说得: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的教条和迷信将让位给科学,人对于彼岸世界的追求将在未来的哲学中得到满足。这个未来哲学既是现世的,又是彼岸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2] 第三,现代中国哲学是融通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时代精神和实践精神的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很多精髓的理论和思维方式,中国现代哲学应该吸收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

中国哲学史重点.

目录 1.谈谈你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的认识。 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以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整个中国哲学的历史演化过程为研究范围,以揭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基本任务。 首先,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一般哲学史学科的总体特征; 其次,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体现着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特质。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自然环境,经历了自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塑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质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这使得中国中国哲学具有自己特定的话语体系、基本范畴、问题意识和思维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同样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哲学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天与人、心与物、道与气(器)、形与神等关系的回答上,其主要内涵是如何获得关于天道和人道的认识以及如何表达这样的认识。 2.你怎样认识中国哲学的精神气质? (1)“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2)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致思路经;(3)“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4)阴阳相生的辩证法传统; (5)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6)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

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1)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能力;(2)有助于提高精神境界; (3)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4.怎样学习中国哲学史? (1)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注重研读哲学经典文本; (3)注重全面学习和理解; (4)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5.为什么说中国先民的宗教信仰中包含了中国哲学的萌芽? 宗教信仰是同两种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是灵魂观念;二是万物有灵的观念。在这两种观念的基础上,才产生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最后上升到神灵崇拜为核心内容的宗教信仰。 透过先民的宗教信仰和“绝地天通”的两次宗教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于先民的宗教信仰中灵魂与人、灵魂与外部世界,以及神与人、神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是在对这些关系的思考中出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萌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