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陕西省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

陕西省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

陕西省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
陕西省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

陕西省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

宝鸡市金台中学 杨宏举 2009年中考数学模拟考试卷(六)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

3532x x x -=- B 、52232=+

C 、5

)(x -·10

2)(x x -=- D 、5

2

3

5

3

6

3)3()93(a x ax ax x a -=-÷-

2.下列分子结构模型的平面图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 2008年8月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开幕,5个城市的国标标准时间(单位:时)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那么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应是( ) A.巴黎时间2008年8月8日13时 B.纽约时间2008年8月8日5时 C.伦敦时间2008年8月8日11时 D.汉城时间2008年8月8日19时

4. 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为 44 万平方米,请你估计一下,它的百万之一大约相当于( ) A 、教室地面的面积 B 、黑板面的面积 C 、课桌面的面积

D 、铅笔盒面的面积

5. 某班共有学生49人.一天,该班某男生因事请假,当天的男生人数恰为女生人数的一半.若设该班男生人数为x ,女生人数为y ,则下列方程组中,能正确计算出x 、y 的是( )

A .?

??x –y = 49y =2(x +1) B .?

??x +y = 49y =2(x +1) C .?

??x –y = 49y =2(x –1) D .?

??x +y = 49y =2(x –1)

6. 如图,AB AC ,是圆的两条弦,AD 是圆的一条直径,且AD 平分BAC ∠,下

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A .AB=DB B .BD=CD C .BC AD ⊥ D .B C ∠=∠

B

D

A

北京 汉城 巴黎 伦敦 纽约 5-089

7. 一杯水越晾越凉,则可以表示这杯水的水温T (℃)与时间t (分)的函 数 图像大致是( )

8. 小敏在今年的校运动会跳远比赛中跳出了满意一跳,函数2

3.5

4.9h t t =-(t 的单位:s ,h 的单位:m )可以描述他跳跃时重心高度的变化,则他起跳后到重心最高时所用的时间是( )

(A )0.71s (B ) 0.70s (C )0.63s (D )0.36s

9.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G 是AD 的三等分点,F 、H 是BC 的三等分点 ,则图中平行四边形有 ( ) A.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10. 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形ACB 绕着?30角的顶点B 顺时针旋转,使点A 与CB 的延长线上的点E 重合,这时BDC ∠的度数是 ( ) A.30o B. 15 o C. 45o D. 60o

. 第10题图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计18分) 11.

函数y =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6,3)、B(6,0)两点,以坐标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

3

1

,把线段AB 缩小后得到线段A ’B ’,则A ’B ’的长度等于____________.

B

13.已知直线4

83

y x =-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和点B ,M 是OB 上的一点,若将△ABM 沿AM 折叠,点B 恰好落在x 轴上的点B '处,则直线AM 的函数解析式是 .

14. 如图,AB 为半圆O 的直径,C 为AO 的中点,CD AB ⊥交半圆于点D ,以C 为圆

心,CD 为半径画弧DE 交AB 于E 点,若8cm AB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

cm (取准确值).

15. 把编号为1,2,3,4,…的若干盆花按下图所示摆放,花盆中的花按红、黄、

蓝、紫的颜色依次循环排列,则第8行从左边数第6盆花的颜色为______________色。

16. 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的决定》,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起点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也就是说,原来月收入超过800元的部分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从2006年1月1日起,月收入超过1600元的部分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前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的划分及相应的税率相同,见下表: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不超过500元的部分 5 超过500至2000元的部分 10 超过2000至5000元的部分 15

某人2005年12月依法交纳本月个人所得税115元,假如本月按新税法计算,此人应少纳税

元.

三.解答题(共9小题,计72分。解答应写出过程)

17.(5分)当a =3,b =2时,求b

2)

b a )(b a ()b a (2-+-+的值.

18.(6分)和谐小区有一块正方形的空地,设计用作休闲场地和绿化场地 .如图2-2-28是小聪根据正方形空地完成的设计方案示意图(阴影部分为绿化场地).

请你用圆规和直尺

在同样的正方形内(图2-2-27、图2-2-29),画出二种不同于小聪的设计方案示意图,使它们的绿化面积(用阴影表示)与已知图2-2-30中的绿化面积相同(不要求写画法).

19.(7分)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垂足为点D ,AN

是△ABC 外角∠CAM 的平分线,CE ⊥AN ,垂足为点E ,

(1)求证:四边形ADCE 为矩形;

(2)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E 是一个正方形?并给出证明。

第19题图

20.(8分)为了配合数学新课程改革,西安市教研室举行了九年级“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满分100分),为了解九年级参赛的1万名学生竞赛成绩情况,现从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竞赛成绩作为一个样本,整理后分成五组,绘制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的第一、第二、第四、第五小组的频数分别是50、100、200、25,其中第二小组的频率是0.2。

(1)求第三小组的频数,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抽取的样本中,学生竞赛成绩的中位数落在第几小组?

(3)若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学生可获优胜奖,请你估计全市九年级参赛学生中

获优胜奖的人数.

上图中休闲场地为以

正方边长为直径的两

个半圆

图2-2-28

图2-2-29 图

2-2-30

21.(8分)我省某市为了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园林处决定增加公园A 和公园B 的绿化面积.已知公园A B ,分别有如图1,图2所示的阴影部分需铺设草坪,在甲、乙两地分别有同种草皮2

1608m 和2

1200m 出售,且售价一样.若园林处向甲、乙两地购买草皮,其路程和运费单价见下表:

公园A 公园B

路程(千米) 运算单价(元) 路程(千米) 运费单价(元)

甲地 30 0.25 32 0.25 乙地 22

0.3 30 0.3 (注:运费单价指将每平方米草皮运送1千米所需的人民币)

(1

(2)请设计出总运费最省的草皮运送方案,并说明理由.

22.(8分)阅读以下材料,并解答以下问题.

“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的方案,在第一类方案中有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方案中有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m + n 种不同的方法,这是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 种不同的方法, 这就是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如完成沿图1所示的街道从A 点出发向B 点行进这件事(规定必须向北走,或向东走), 会有多种不同的走法,其中从A 点出发到某些交叉点的走法数已在图2填出.

120

60

图1 图2

(1) 根据以上原理和图2的提示, 算出从A 出发到达其余交叉点的走法数,将数字填入图

2的空圆中,并回答从A 点出发到B 点的走法共有多少种?

(2) 运用适当的原理和方法算出从A 点出发到达B 点,并禁止通过交叉点C 的走法有多少

种?

(3) 现由于交叉点C 道路施工,禁止通行. 求如任选一种走法,从A 点出发能顺利开车到达B 点(无返回)概率是多少? 解:

23.(本小题8分)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 =6,延长AB 到点C ,使

BC =AB ,D 是⊙O 上一点,DC =26.

求证:(1)△CDB ∽△CAD ;

(2)CD 是⊙O 的切线.

24.(10分) 施工队要修建一个横断面为抛物线的公路隧道,其高度为6米,宽度OM 为12米,现在O 点为原点,OM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1)直接写出点M 及抛物线顶点P 的坐标;

(第23题图)

(2)求出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3)施工队计划在隧道门口搭建一个矩形“脚手架”ABCD,使A、D点在抛物线上,B、C点在地面OM上.为了筹备材料,需求出“脚手架”三根木杆AB、AD、DC的长度之和的最大值是多少?请你帮施工队计算一下.

25.(12分)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点P、Q分Array别是AB、BC上的动点(点P、Q与三角形ABC的顶点不

AP ,AQ、CP相交于点E.

重合),且BQ

(1)如设线段AP为x,线段CP为y,求y关于x的函

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2)当△CBP的面积是△CEQ的面积的2倍时,求AP的长;

(3)点P、Q分别在AB、BC上移动过程中,AQ和CP能否互相垂直?如能,请指

出P点的位置;如不能,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模拟(六)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D

2.C

3.A

4.C

5.D

6.A

7.D

8.D

9.D

10.B

二.填空题

11. X≥-1 且 x≠3

12. 1

13.

1

3

2

y x

=-+;

14.

3

7∏+23

15.黄

16. 80三.解答题

17.解:原式=

b2

)]

b

a(

)b

a

)[(

b

a(-

-

+

+

b2

)b

a

b

a

)(

b

a(+

-

+

+

b2

b2 )b

a(?

+

=a+b

当a=3,b=2时

原式=3+2 18.解:

设计方案部分参考示意图如图:

19.(1)证明:在△A BC 中, AB =AC ,AD ⊥BC . ∴ ∠BAD =∠DAC ……1分 ∵ AN 是△ABC 外角∠CAM 的平分线, ∴ MAE CAE ∠=∠ ……2分

∴ ∠DAE =∠DAC +∠CAE =?2

1

180°=90°

又 ∵ AD ⊥BC ,CE ⊥AN ,

∴ ADC CEA ∠=∠=90°, ……3分 ∴ 四边形ADCE 为矩形。 ……4分

(2)说明:给出正确条件得1分,证明正确得2分。 例如,当AD=1

2

BC 时,四边形ADCE 是正方形。……5分

证明:∵ AB=AC ,AD ⊥BC 于D 。 ∴ DC=1

2BC ……6分

又 AD=1

2

BC ,

∴ DC=AD

由(1)四边形ADCE 为矩形,

∴ 矩形ADCE 是正方形。 ……7分 20.①125,图略 。。。。。。。。。4分 ②三, ……………6分 ③500, ……………8分

21.解:(1)设公园A B ,需铺设草坪的面积分别为12S S ,,根据题意,得

16232622322221800S =?-?-?+?=. ················· 2分

设图2中圆的半径为R ,由图形知,圆心到矩形较长一边的距离为25

2

, 所以25

cos30

2R =

°,有R =. 于是,2

2120125

65252π2100836022S =?-?

?-?≈ 所以公园A B ,需铺设草坪的面积分别为2

1800m 和10082

m .。。。。。。。。。。。。。。。。。。。。3分

(2)设总运费为y 元,公园A 向甲地购买草皮x 2m ,向乙地购买草皮(1800)x -2m . .。。。。。。。。。。。。。。。。。。。。。。。。。。。。。。。。。。。。。。。。。。。。。。。。。。。。。。。。。。。。。。。。。。。。。。。。4分 由于公园A B ,需要购买的草皮面积总数为180010082808+=(2m ), 甲、乙两地出售的草皮面积总数为2

160812002808(m )+=. 所以,公园B 向甲地购买草皮2

(1608)m x -,

向乙地购买草皮2

1200(1800)(600)(m )x x --=-. ·············· 5分

于是,有01608018001200x x ???-??,.

≤≤≤≤

所以6001608x ≤≤. ·························· 6分 又由题意,得

300.25220.3(1800)320.25(1608)300.3(600)y x x x x =?+?-+?-+?-···

1.919344x =+. ····························· 7分

因为函数 1.919344y x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当600x =时,有最小值 1.96001934420484y =?+=(元).

因此,公园A 在甲地购买6002

m ,在乙地购买2

180********(m )-=;

公园B 在甲地购买16086001008-=(2

m ).

此时,运送草皮的总运费最省..。。。。。。。。。。。。。。。。。。。。。。。。。。。。。。。。。。。。。。。。。。。8分 22.3(1)∵完成从A 点到B 点必须向北走,或向东走,

∴到达A 点以外的任意交叉点的走法数只能是与其相邻的南边交叉点和西边交叉点的数字之和.

故使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由此算出从A 点到达其余各交叉点的走法数,填表如图1, 答:从A 点到B 点的走法共有35种. ……………………………………3分

(2) 方法一: 可先求从A 点到B 点,并经过交叉点C 的走法数,再用从A 点到B 点总

走法数减去它,即得从A 点到B 点,但不经过交叉点C 的走法数.

完成从A 点出发经C 点到B 点这件事可分两步,先从A 点到C 点,再从C 点到B 点. 使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算出从A 点到C 点的走法是3种,见图2;算出从C 点到B 点的走法为6种,见图3,再运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到从A 点经C 点到B 点的走法有3×6=18种.

∴从A 点到B 点但不经过C 点的走法数为35-18=17种. ………………………6分

方法二:由于交叉点C道路施工,禁止通行,故视为相邻道路不通,可删除与C点紧相连的线段.运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算出从A点到B点并禁止通过交叉点C的走法有17种.从A点到各交叉点的走法数见图4.

∴从A点到B点并禁止经过C点的走法数为35-18=17种.………6分

(3)P(顺利开车到达B点)= 17 35

答:任选一种走法,顺利开车到达B点的概率是17

35

.………………8分

23.

24.解:(1)M(12,0),P(6,6).

(2)设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a (x-6)2

+6, ∵抛物线过O (0,0),∴a (0-6)2+6=0,解得a=1

6

, ∴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16(x-6)2+6,即y=-1

6

x 2+2x . (3)设点A 的坐标为(m ,-16

m 2

+2m ), ∴OB=m ,AB=DC=-

16

m 2

+2m ,根据抛物线的轴对称,可得:OB=CM=m , ∴BC=12-2m ,即AD=12-2m , ∴L=AB+AD+DC=-

16m 2+2m+12-2m-16m 2+2m=-13m 2+2m+12=-1

3

(m-3)2+15. ∴当m=3,即OB=3米时,三根木杆长度之和L 的最大值为15米.

25.解(1)ABC ?等边 BC AC AB ==∴,?=∠=∠=∠60ACB BAC B (1分) 作BC PF ⊥ (2分) ,x AP = ,3x BP -= )3(21x BH -=

∴,)3(23x PH -=,)3(2

1

x CH +=

)3(9

32222分+-=∴+=x x y CH PH CP 30<

(2)BQ AP = AC AB =∴ BAC B ∠=∠

CAP ABQ ???∴ ),,(S A S P A C

B A Q ∠=∠∴ (6分) PA

C BAC BPC ∠+∠=∠ B A Q B E Q C ∠+∠=∠ EQC BPC ∠=∠∴ Q C E P C B ∠=∠ CBP CEQ ??∴~

2

1)(

2==∴

??CP CQ S S CBP

CEQ 2

1

93962

2=+-+-∴x x x x (8分) )10(2

5392

539)(2

5

39分的长为

舍--=

+=

∴AP x x

(3))12(60分不可能∴?=∠=∠B CEQ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前提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创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将有利于创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普遍认识到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 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1.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同时,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使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从而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5年来,高职院校普遍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机制,探索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与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 实践能力。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存的问题 1.高职院校虽然理论上采用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强调技能进课堂,明确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但受制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知识本位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从教学方式和课程导向上真正转变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 2.由于教育部大力倡导推行工学结合,一些高职院校给所有的课程都贴上了“工学结合”的标签,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进行工学交替,套进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模板进行教学。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取得较好效果,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由于 不适合或不完全适合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而事与愿违。 三、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可行措施 (一)课程改革必须审慎选择重点专业 选择课程改革专业时必须审慎、科学、可持续,关键是考查其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所开设的课程是否具有改革的可操作性,其改革成果是否具有可对比分析和参考性。例如,有些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考证对接,主干课程全部为社会考证课程,如果强行进行课程改革,会致使学生失去考取证书的优势。而有些专业虽然近年很热门,各大院校争相开设招生,但办学历史短,招生人数少,甚至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 理念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问答(学习材料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问答 1、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 ⑴关注每一位学生。 ⑵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⑶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 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⑹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⑵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⑶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⑷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性;主要内容有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5、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

课程项目化_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

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 路海萍 摘要: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课程项目化的设计要符合三个原则:实践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思考性原则。同时,要注意选取项目的内容、组织项目的顺序,以及解决好课程教材、教学基地和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问题。 关键词:课程项目化;工作体系;知识表征方式 作者介绍:路海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和教育心理研究(江西南 昌 330013)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从更深层次看,是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 不协调造成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其人才培养规律不同于学术人才培养规律。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其中,课程项目化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设计。课程项目化立足职业岗位要求,把现实职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并与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课程模块,进而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业务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项目化的体系结构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 长期主导高职教育的学科课程模式,其基础体系是学科体系,学科体系的结构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所建立的学科门类 和学科内部知识的组合关系。显然,学科结构与学术教育的功能相联系,因此,学科课程的功能定位必然是培养学术型专门人才,学科课程模式主导的局面必须改变。课程项目化模式的基础体系是工作体系,所谓工作体系是指围绕职业工作目标的达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按照其特点和属性,尤其是工作任务的内容和顺序的相关性所组成的工作任务体系。该体系的基本逻辑关系是基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 务的相关性。在工作体系中,工作知识依附于工作体系而存在,工作知识是在以建设、改造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实践中“生产”出来的,它们的产生完全出于工作任务达成的需要,依附于工作实践过程而存在;而学科知识是在以认识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尽管随着理论技术的发展,学科知识在工作体系中获得了越来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摘要:本文试图从教育课程、现实问题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趋势 我国的基础教育及其课程教材经历了20年的改革和发展,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和造就成千上万的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课程教材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旋涡的中心,目前所受到的关注日益突出,批评和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教育界内外乃至整个社会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提出了许多尖锐的批评意见,那么,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些批评意见对未来课程教材改革的走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当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决定以及高考制度和方式的改革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措施,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更明确的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光明的前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心,更新课程观念,改革其中落后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

方面是当务之急。但是,任何改革的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何估计课程改革的继承性、复杂性和困难性?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必须对改革可能出现的偏差和误区有所预见,作好认真的准备。从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不对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困难性有充分的准备,改革可能最终成为纸上谈兵,或走弯路乃至最终失败。由于课程改革是一项涉及到人的培养和发展的事业,是牵涉到基础教育整体和各个局部的关键领域,是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共同完成的任务,这就规定了课程改革的继承性、广泛性、艰巨性和持久性。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和最终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那种过于依赖行政力量的干预的作法,将使课程改革可能再次出现政策和实践相互脱节的空壳化的情形,从而难以走出那种急进的、急躁的、急于求成的改革误区。国内外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企图通过一次改革解决所有问题的做法是注定要失败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来分析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也许会使我们能够有更清楚的认识,并从中寻找答案。我们试图从以下7个方面来把握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 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的课程。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基础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使课程领域重新出现了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潮流。国际教育界早在70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要点归纳 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 §1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刍议 一、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新的课程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和适应性。 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1、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 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地区间、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 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规划设计、课时安排、课程内容)。 三、新课程改革在下面要有所突破: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采取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结构3、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结构4、高中采取分科课程为主5、农村中学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四、课程决策的方针和改革的支持系统:1、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2、坚持先立后破的方针3、建立强有立的支持系统。 §2 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依据:1、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3、跨越认知神经学科和教育学科之间的鸿沟。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1、信息素养2、统整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3、多重智力学说与成功智力学说的结合4、家庭学校社会搭建了素质教育的平台。 §3 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势与启示 一、国外课程改革的理念:1、注重基础学力提高2、信息素养3、创新与开放思维4、价值观与道德教育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启示:1、课程目标的制订,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与精神、道德的发展2、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方面,关注学生的经验,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3、课程管理上采用灵活多样的体制。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 §4重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一、课程类型的价值厘定:1、学科课程、经验课程2、分科课程、综合课程3、传授性课程、研究性课程4、选修课程、必修课程5、隐性课程、显现课程6、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二、课程结构的表现形式:数量化方式、描述性方式、应用性方式。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现状分析:1、学科课程、必修课程占主要,经验课程、选修课程少2、各具体学科之间的比重失衡3、课程内容一直为难、繁、偏、旧困扰。 四、对原有的课程结构的调整: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类型结构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3、构建完善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改革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浅析

文章题目:课程改革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浅析 内容提要:我国现代教育目标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历史性的转折。创新教育概念的提出使素质教育内涵更加具体化。从国际上看,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为21世纪的教育目标的中心,并深入到人文学科的教育之中。 主题词:科技意识创新教育科学素养科技兴趣思维能力 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 姓名:池晶晶 通讯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 邮编:100043 电话:68861032转403

文章题目:课程改革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浅析 内容提要:我国现代教育目标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历史性的转折。创新教育概念的提出使素质教育内涵更加具体化。从国际上看,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为21世纪的教育目标的中心,并深入到人文学科的教育之中。 主题词:科技教育综合实验能力机器人活动 正文: 中共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列为我党今后工作的指导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飞跃式行动,我感慨很深,认为这是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国大力发展经济的时代里,拥有了科学技术就等于拥有了经济的大发展,有人预言,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如果这句预言能实现的话,那么我国科学技术将要有飞越的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是首要前提,而对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将更是这一前提之根本。 在现阶段我国的科技教育中,其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属于忽视应用和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被基本上禁锢,更谈不上什么“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能力,基础教育领域显得尤为突出。正如布鲁姆指出的那样,教育工作者“在评价中意识到,他们以往过分强调了教育目标的最低层次——‘知识’,因而,把90%的教学时间用于这一层次,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1、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4、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的培养方案。 (3)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4)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关键。培养学生获得“多证书”。 (5)产学研结合,院企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6)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的办学方向。 5、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6、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计算机应用、英语和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院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的机制。 7、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论_笔记

第一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论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第二章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 第三章国家课程标准 第四章新课程的学习方式 第五章新课程的评价 第六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七章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 第八章校本课程开发 第九章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第十章教师专业发展 第十一章课程改革实践与反思 第十二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新中国以来八次大规模的课程改革 二、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 P5 三、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 P5 ?全球化 ?信息化 ?个性化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P7 ?课程目标上,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课程内容上,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课程实施上,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课程管理上,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五、新课程的核心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P7 ?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以邓小平“···” 和江泽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目标 P8 思想品德,法律意识,三观,智力,技能,身心,四有新人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P8 ?改变课程功能 ?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和时代生活的联系 ?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善评价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课程结构的重建 P9 ?综合性:将综合实践活动设为必修课,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 ?均衡性:各科课程间的比重进行了调整 ?选择性:增加选修科目 (四)国家课程标准 形式:教学大纲 这次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课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及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的倡导,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迅速,课程理论研究正面临极大的挑战和极好的机遇,课程改革实践呼唤科学的课程理论给以指导,而科学的课程理论不能脱离课程改革实践的源泉,也不能没有课程改革实践的检验。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新课改要改什么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改革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改革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类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职业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树立能力本位、岗位目标的课程观,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当前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两大弊端 1.实践环节薄弱。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其课程设置应该为培养具有应用技能、职业素养、实践智慧的高技能人才服务,遵循“能力本位”课程观,突出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而当下的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理论知识依然是教育内容的主宰。这就必然造成课程建构与课程目标的冲突、培养手段与培养目标的背反,其结果只能离人才培养的目标越来越远。 2.课程结构不当。专业课比例过大,而对基础课重视不够;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较少;重课堂教学,而轻活动课程;重视显性课程,而忽视隐性课程等。其结果是课程门类多,课时多,学生负担重,自学时间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才能。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 1.基础性。重视基础教育已经成为各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虽然是要培养技术应用 型人才,但是并不是说只学专业课就可以了,基础课就不重要了。相反,强调基础课的学习和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基础课的学习,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基础课的学习,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 2.针对性。课程设置要根据专业培养目

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

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 摘要: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其课程设置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揭示了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文章进一步提出课程设置改革所应把握的原则从而明确了对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的指导思路和具体内容。关键词:成人教育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几十年来成人教育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在人类迈入21世纪的今天成人教育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成人教育也面临着进一步改革其核心就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涉及面广的整体的系统工程。本文拟对成人教育的整体课程改革和创新问题作以初步探讨。一、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忽视成人教育的特点。成人教育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社会性表现为社会组织全民参加;二是非正规性指成人教育的组织形式及行为方式超越了普通教育常规采取“按需施教”。现行的成人教育的课程体系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两个特征。表现在课程门类不齐全不能为成人学习者提供充分灵活的选择机会。其次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方面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发展及个体的需要。再有现行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忽视成人学习的独立性、实践性、实用性和选择性等诸多特点。 2、课程目标以学历为导向。成人教育是一种为成人提供的各级各类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国

民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实施终身教育。但成人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调资、转岗、提干、分房、晋级等都与学历息息相关。于是许多成人学校甚至教育主管部门都看好这一市场课程建设过分强调以学历为目标导向偏向于为学历而学习其实际效果和目标差距很大。 3、课程结构不合理。我国成人教育课程在设置上普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各校课程设置大一统各类学校各地区无特色无区别。必修课程一统天下选修课很少。重理论课轻实践课;重知识型课轻智能型课;重专业性课轻基础性课。重视分科课程轻视综合课程。重视智育轻思想品德教育。 4、专业设置重文轻理。目前成人教育的招生专业偏重文科偏重热门专业对理工科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个别学校注重经济效益为争生源不顾自身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情况盲目申报新专业、热门专业甚至个别专业有其名无其实。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原有的专业重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造成教育投入的浪费和人才培养结构的失调也限制着自身的发展。 5、课程内容陈旧。课程内容陈旧落后内容更新缓慢许多成人学校直接采用普通学校的教材有的虽有改动但基本上是借用或移植普通学校教材结构体系主要是以理论学习为主。这与现代科学知识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发展不相适应也不适应各类成人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成人在职学习的需要。表现在:专业基础课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密切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层次偏高不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等。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l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论文 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理论认识的综述 学院:教育学院 年级:2006级2班 姓名:李晓阳 学号:222006305211063 指导老师:范蔚教授

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理论认识的综述 (李晓阳 222006305211063) 【摘要】自2001年我国教育部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已经经历了近八个年头。在这期间,社会各界对新课改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从政府官员到学生家长,从专家学者到普通教育工作者纷纷献言献策,或总结经验,或积极探索,或针砭时弊,或解读政策。下面,我将就一些近年来关于对新课改的理论认识进行总结概括,希望对现行的课改有所裨益。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综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部于2001年启动的一项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2004年9月,引人注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首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自治区)启动。从2006年秋开始,安徽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省份增加到10个。这些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全面铺开。本次课改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因此被一些人称作是一场“革命”。既然是一场“革命”,那就要有大动作,要有新气象,要与旧传统泾渭分明。 以下,我将就新课改的原因、目标、特点、具体教学方法现存问题及新的探究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原因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现阶段,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教育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以我国的基础教育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而为培养“四有”新人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 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还表现在由于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长期压抑,人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削弱甚或消失。因此,本着“人的发展”的理念,当前世界各国普遍进行着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就我国而言,课改历经了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学校课程中应试教育仍然势力强大,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并未得以根本性扭转,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以落实,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极不适应。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潜意识中,并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平性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全面发展,还学生以自由,与体现主体性思想不谋而合;公开性或开放性原则与教育的不断变化相,追求终身发展理念异同工;公正性原则与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全体学生有所发展的观念殊途同归。基础课程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与时俱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要之举,而且是教育改革制度化、改革行为合法化、增强改革成果有效性、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政策介入教育实践问题的重大尝试。同时,对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评价标准、师生关系等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张显出课程改

课程改革创新

课程改革创新: 一、课程目标——由岗位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传统职业教育主要是进行岗位技能训练,课程编制者出于为个体的职业生活作准备 考虑,认为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是使个体掌握胜任具体岗位的技能。然而,现代社会工 作性质的变化对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提出了质疑:在信息社会中,终生只从事一项 工作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个体无法预知自己将来从事何种工作,如果只掌握一门针对固 定岗位的技艺,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将受到严重的挑战。实际上,为应对岗位和职业的变 换,个体必须具备一些综合性的技能或能力。鉴于此,世纪之交,世界各国纷纷改革其 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由原来的岗位技能培训转向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在进行职业 教育课程改革时,考虑到了课程目标的整合性,把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良 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的综合职 业素质。 随着“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日益深人人心,个性的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一些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职业教育愈益关注人的个性 发展,课程目标也从单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门技能和专业能力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 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方向发 展,越来越倾向于追求工具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的统一。这种趋向必然促成各种课程观 的有机融合,课程目标逐渐从原先单一的技能型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多元整合型 发展,呈现出“学科本位一能力本位一人格本位”发展的总趋势。 二、课程内容——实现职业性与学术性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 重新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进行明确定位,即二者由原来的“替代”关系变为“互补”关系,要求在扎实的普通教育基础上实施职业教育,高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应以职业基础教育为主,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奠定宽厚坚实的专业文化基础以及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观念。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依照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等新的人才培养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指导职业学校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托项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托项目“综合实践活课程研究与实验”项目 子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利用综合实践活 动 开发学生 信息技术 创新的潜 能 负责人:吕万红 单位: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文峰中学 申请日期:2008年4 月8 日 教育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制 基本资料 负责人 姓名吕万红性别男出生年月1961.3 职称中高所在单位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文峰中学 职务校长最后学历湖北省教育学院本科 申请者承担研究项目情况以及完成情况 项目来源类别课题名称批准时间是否完 成 中央教科所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方法的研究2003.3.5 已完成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方法的研究2001.11.20 已完成 申请单位近三年来主要研究成果(注明刊物的年、期或出版社、出版日期,限900字

近三年来,我校被批准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重点课题实验学校。2007年5月,“学校和谐德育途径方法研究”国家级课题;2007年3月,“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国家级课题;2006年6月,“中学生品德评价的深化研究”国家级课题结题;2006年12月,“学科渗透,心育教育研究”,国家级课题结题;2005年12月,“诊断性辅导方法研究”省级课题;2007年3月,“中学生心理行为训练的方法研究”,国家级课题;2007年10月,“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研究”。吕校长的《开展“补位教育,守护心灵家园》获国家级一等奖,《谈谈中学生心理训练营》获国家级二等奖,此外,钟儒桂老师的《为孩子擎起一片蓝天》,李学益老师的《谈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几个途径》,陈艳红老师的《播种真诚,收获品德》,彭艾丽老师的《在考试中沐浴阳光》,苏莉琼老师的《让缺位学生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等180多篇论文均获国家级奖项。一年来,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我校的教科研成果有了新的突破。与此同时,学校教科室还认真做好学校教科方面的宣传报道工作,在学校的网站上积极推介我校教师,及时上传有关教师与学生获奖情况,让外界了解我们学校,了解我们教师,让家长特别是在外打工的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研究课题名 称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学生信息技术创新的潜能起始时 间 2008.4 终止时 间 2010.6 成果形 式 论文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本课题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课程结构 3.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4.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

新课程改革中的创新与突破

新课程改革中的创新与突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要求教师要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动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变,确立真正的教学对象的主体——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在教学过程中,变压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人际等级结构为人际平等结构,变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封闭型教学结构为学生为主体的结构。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从而让教学的主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 “创造力本身就是生物界长期进化中大脑进化的产物,是人类大脑的一种自然属性,它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应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而创造能力是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或训练(开发)才可显露出来的一种自然属性。”人存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基础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本质关系)之中,人在上述关系中活动、在活动中发展,探讨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应抓住人与人这一本质关系。 人际平等结构是指人与人之间,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上的平等,不论职位、年龄、贫富、外貌、学识上有何差别,都应相互尊重。学生在教师、家长、同学等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从事学习活动,只有其合理需要及发展权利受到充分尊重,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在形成人际平等结构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首先是教师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其次是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并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家庭环境,协调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促进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满足学生的求知、好奇、好胜、自主等合理需要,引导学生的需要向多层次,高水平发展。 根据“认识主体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可以将人际平等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与实践简述如下: 1.1引发动力系统运转,不断提供学习动力。教师、家长了解学生的需要,将其好奇心、独立性、进取心和社会需要相结合.以情感移入方式,按照快节奏的原则,一份一份地输入外部刺激,激发学生产生实现需要的愿望,形成具体目标。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这学期,家访也是我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每次家访均作笔记。不仅如此,每次家长会我都必到并分别与家长交换学生情况。除此之外,我还要求自己参加我所带班级的所有集体活动,还亲自组织参观工厂两次,音乐欣赏会四次,学习理论讲座两次,排练合唱四次。在此过程中,我不仅更加了解学生,而且和学生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与此同时学生越来越乐意接受我的建议,并能够很好的完成。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班的总体成绩,特别是某些差生的化学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一)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一)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院校当前所面临的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以课程建设和改革为重点,课程改革应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做到“三个接轨”、“三个融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当前所面临的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以课程建设和改革为重点,创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把课程设在职业岗位的“缺口”和岗位能力要求上,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按照淡化专业、强化课程、弃旧图新、紧跟时代的思路,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中及时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成果。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应实现“四个转变” 1.在理念上,由教程向学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是单向传授的教学观,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应当重新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重塑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教”师,而是“导”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尽可能地尝试进行确立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相应岗位任务,内化和固化职业技能,完善职业素养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总结评价和反思活动的过程

与结果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体验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观察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设计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等,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不断巩固、强化所学职业技能,显示出学习主体性,从而实现由教程向学程转变。 2.在价值取向上,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纵向为主的框架式教学体系,其核心要素是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科学创造潜力为目标。而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其核心要素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立足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面向市场、面向就业,重视和强调职业能力培养,实现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 3.在教学方式上,由老三中心(课堂、教师、书本)向新三中心(学生、在做中学、经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为本位,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岗位能力需求,难以适应社会需要。高职院校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在教学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