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森林培育复习题

森林培育复习题

森林培育复习题
森林培育复习题

森林培育复习题

选择题:

1. 树木直径生长规律符合( A )型曲线。

A.S型;

B.J型;

C.反J型;

D.L型

2. 通常根据一年中林木( A )生长期的长短,把林木分成前期生长类型和全期生长类型。

A.高;

B.直径;

C.材积;

D.叶

3. 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综合称为( C )

A.环境条件;

B.生长条件;

C.立地条件;

D.生活条件

4. 通常立地主导因子的数量为( B )。

A.一个因子;

B.一到二个因子;

C.三个因子;

D.四个因子以上

5. 树种选择的生态学原则是指所选择的树种应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即( A )

A.适地适树;

B.满足造林目的;

C.满足社会需求;

D.实现经济价值

6. 树木开花过程属于( A )过程。

A.发育;

B.生长;

C.生长和发育;

D.再生

7. 在一定范围内,林分的光合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则产量( D )。

A.开始减少;

B.继续增加;

C.保持恒定;

D.不再增加甚至还会减少

8. 停止农业利用一定时期的土地称( B )

A.四旁地;

B.撩荒地;

C.荒山荒地;

D.农耕地

9. 下列林分中属于特种用途林的是( C )。

A.护路林;

B.护提林;

C.国防林;

D.水源涵养林

10. 树种选择的经济学原则是指所选择的树种应尽可能地满足 ( D )要求。

A.适地适树;

B.造林目的;

C.社会;

D.经济价值

11.树木在花芽分化前的生长为( A )。

A.营养生长;

B.生殖生长;

C.发育;

D.个体生长

12. 立地条件也称为( A )。

A.环境;

B.立地;

C.立地指数;

D.生长条件

13. 立地指数法是用标准年龄时的( B )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

A.林分平均高;

B.优势木平均高;

C. 最近5年高生长;

D.胸高以上高生长

14.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是( A )。

A.生物学特性包括生态学特性;

B.生态学特性包括生物学特性;

C.它们之间没有关系;

D.它们都包括在林学特性之中

15.速生的树种( B )丰产树种。

A.一定是;

B.不一定是;

C.肯定不是;

D.也是

填空题:

1.我国人工林分级为优势木、亚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濒死木。

2.每次抚育采伐时,采伐木体积占伐前林分蓄积量的15%以下采伐强度为弱度,采伐木体积占伐前林分蓄积量的16%-25%采伐强度为中度,采伐木体积占伐前林分蓄积量的26-35%采伐强度为强度,采伐木体积占伐前林分蓄积量的36%以上采伐强度为极强度。

3.根据林地性状和大小,透光伐的3种实施方法为全面抚育、团状抚育、带状抚育。4.树种选择的原则有经济学原则、林学原则、生态学原则。

5.林分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年龄结构。

6.林分密度越大,树高几乎没有影响,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密度越大单株材积越小,密度越大林分蓄积量增大至最终平衡。

7.灌溉方法有漫灌、畦灌、沟灌和节水灌溉。

8.森林采伐类型有主伐、抚育间伐、低产(效)林改造采伐和更新采伐。

9.择伐作业有单株择伐和群状择伐两种方式。

10.克拉夫特林木生长分级法将林木分为优势木、亚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濒死木。11.根据树种特性、林分结构、经营目的等因素,疏伐方法分为5种,分别为下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综合疏伐法、机械疏伐法、景观疏伐。

12.混交林的混交方法有:株间混交、星状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不规则混交、植生组混交等。

13.造林方法有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爆破造林)。

14.土壤改良方法有种植绿肥、固氮树种、化学改良和工程改良。

15.按实施方法,森林更新方式可分为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16.典型的渐伐一般可分4次进行,即: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和终伐。

17.我国天然林林木分级为优良木、辅助木、有害木。

18.总抚育采伐强度,采伐木体积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40%-50%采伐强度为弱度,采伐木体积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51%-75%,采伐强度为中度,采伐木体积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76%-100%,采伐强度为强度,采伐木体积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100%以上,采伐强度为极强度。

19.绿修切口位置有4种,分别为平切、留桩、斜切和留桩斜切。

20.主伐分为皆伐、渐伐和择伐。

21.按树种起源,森林更新可分为有性更新和无性更新。

22.间伐的类型有透光伐、疏伐和生长伐。

23.播种时期的划分,通常按季节分为春播、夏播、秋播和冬播。

24.人工林五大林种为用材林、薪炭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和经济林。

25.树种间相互关系表现形式包括: 中性作用、单方有害、双方有利、偏利作用、一方有利,一方有害、双方有害。

问答题:

1.苗木直径生长有何特点?

(1)苗木的直径生长高峰与高生长高峰是交错进行的。

(2)直径生长也有生长暂缓期。夏秋两季的直径生长高峰都在高生长高峰之后。

2.树种的混交类型有哪些?(P81)

混交林中的树种,按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3类。(1)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

(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

(3)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4)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混交

3.造林地整地的作用?(P185)

(1)改善立地条件,提高立地质量

(2)增强水土保持能力

(3)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4)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P185)

4.皆伐作业的评价?(P317)

优点:

(1)利于机械化作业,节省人力,采伐成本低

(2)区划和伐区调查简便易行

(3)便于人工更新,尤其是需要更换树种的林分

缺点:

(1)小气候,植被,土壤条件变化剧烈,常对更新不利

(2)不利于水土保持,降低水源涵养作用

(3)伐后林分龄级简单

(4)天然更新相对困难

(5)严重干扰生态平衡,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5.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P18)

林木各器官生长存在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1)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

根深叶茂;高峰相错,地上部分高生长的速生高峰期与地下部分根系的速生高峰期是交错进行的。

(2)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

茎、根的顶端优势。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林木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对立关系。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奠定了物质基础。生殖器官生长所需的养分,多由营养器官供给。另一方面,在生殖生长过程中,生殖器官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反过来影响营养器官的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对立关系,主要表现在营养器官生长对生殖器官生长的抑制,以及生殖器官生长对营养器官生长的抑制两个方面。由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不协调,经常导致林木结实发现丰歇年交替出现的现象。(4)极性与再生:

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

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其他部分的能力。

6.简述混交树种的选择条件?/混交林的树种选择要求?(P83)

(1)具有利用价值: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

(1)具有辅助作用:改善主要树种的干形,加速自然整枝、护土和改良土壤。

(3)具有不同生态位:矛盾不大,对养分、水分的要求有差别,生长慢、耐荫。(4)具有抗逆性:具有较强的耐火性和抗病虫害的特性,尤其是不应与主要树种有共

同病虫害。

(5)具有萌芽能力:萌芽力强,易繁殖,以便于调整和伐后恢复。

7.抚育采伐间隔期原则?(P282)

(1)林分郁闭度增长的快慢。喜光、速生、立地条件好的林分,间隔期短。反之要长。(2)根据抚育采伐强度。大强度的抚育采伐后,林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郁闭度,所以需要较长的间隔期;相反,小强度的抚育采伐,间隔期较短。

(3)间伐类型。透光伐间隔期短;疏伐、生长伐间隔期较长。

(4)根据林分的生长速度和树种特性。速生树种容易恢复郁闭,间隔期短;慢生树种不易恢复郁闭,间隔期应长。

(5)根据经济条件。经济条件不良时,要求强度大而间隔期长的抚育采伐。

8.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P58)

(1)选择,包括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

选地适树:就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确定主栽树种或拟发展的造林树种后,选择适合的造林地;

选树适地:是在确定了造林地以后,根据其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

(2)改造,包括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

改地适树:就是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太适应的树种生长;

改树适地:就是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和驯化、育种等多种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9.修枝抚育的意义?(P220)

(1)提高木材的材质

(2)提高林木生长量

(3)增加树干的圆满度

(4)改善林内环境和林木生长条件

(5)提供燃料、饲料等,增加收益。

10.根据育苗材料和方法苗木分为几类?

(1)实生苗:由种子繁殖的苗木称为实生苗。播种苗与野生实生苗

(2)营养繁殖苗:插条苗、埋条苗、插根苗、根孽苗、嫁接苗、压条苗

苗木高生长和直径生长的特点

(一)苗木的高生长

根据苗木高生长期的长短,可把树种分为两大类,即春季生长和全期生长两种类型:(1)春季生长类型(又称前期生长类型)

这类苗木的高生长期及侧枝延长生长期很短,多数为1-3个月,而且每个生长期只生长1次,一般到5-6个月高生长即结束。北方树种,1-2个月。南方树种1-3个月。

(2)全期生长类型

全期生长型苗木的生长特点是高生长在全生长季节中都在生长,到秋季达到充分木质化。这类苗木高生长速度在年生长周期中不是直线上升,一般要出现1次(南方1-2次)生长暂缓期,即苗木高生长速度明显缓慢,有时会出现生长停滞状态。(二)苗木直径生长

苗木的直径生长高峰与高生长高峰也是交错进行的,直径生长也有生长暂缓期。

夏秋雨季的直径生长高峰都在高生长高峰之后。秋季直径生长停止期也晚于高生长,这是很多树种的共同规律。

11.抚育采伐开始期的确定方法?(P278)

(1)根据林分生长量下降期确定

(2)根据林木分化程度确定

(3)根据林分直径的离散度确定

(4)根据树冠大小变化确定

(5)根据林分密度管理图、表确定

(6)根据林分的外貌特征确定

(7)根据经济条件确定

确定抚育采伐强度的方法?

定性方法:(1)根据林木分级确定抚育采伐强度(2)根据林分郁闭度确定抚育采伐强度

定量方法:(1)根据树冠确定抚育采伐强度(2)根据林分密度管理图表确定抚育采伐强度12.培育过程中不断调节混交林中种间关系的主要方法?

(1)造林前:确定合理混交方法、混交比例和配置方法

(2)造林时:控制造林时间、造林方法、苗木年龄和株行距等。

(3)林分生长过程中:采用平茬、修枝、抚育间伐、环剥、去顶、施肥、灌溉等经营措施进行调整。

13.薪炭林及能源林选择树种的要求?(P53)

(1)生长迅速,生物产量高

(2)木材热容量大,易燃,火旺

(3)具有萌蘖更新的能力

(4)适应性强

(5)其它性能:能兼顾取得饲料饲草、编制材料和发挥防护效益

14.确定林分密度的方法?(P70)

(1)经验的方法,造林经验

(2)试验的方法,对比试验

(3)调查的方法,现有的森林中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的生长。

(4)编制密度管理图,查阅图表的方法。

15.幼林地抚育管理包括哪些技术?(P223)

(1)修枝林分和林木的选择

(2)修枝的开始年龄,间隔期和修枝高度

(3)修枝的强度

(4)修枝的季节

(5)修枝切口的愈合

16.密度对干材质量的影响?(P64)

(1)干形

造林密度适当增大,能使树干饱满、干形通直、分枝细小、有利于自然整枝及减少木材中节疤的数量及大小;但若林分过密,树干过于纤细,树冠过于狭窄,既不符合用材要求又不符合健康要求。

(2)材质

稀植使林木幼年期年轮加宽,初生材在树干中比例较大,对材质有不利的影响。

17.简述树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林木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对立关系。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奠定了物质基础。生殖器官生长所需的养分,多由营养器官供给。另一方面,在生殖生长过程中,生殖器官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反过来影响营养器官的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对立关系,主要表现在营养器官生长对生殖器官生长的抑制,以及生殖器官生长对营养器官生长的抑制两个方面。由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不协调,经常导致林木结实发现丰歇年交替出现的现象。

18.树种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

(1)机械作用方式:是混交群落中一树种对另一树种造成的物理性伤害,如树冠树干的摩擦、撞击、藤本的绞杀等

(2)生物作用方式:不同树种通过根系连生和寄生等方式发生的一种直接的种间作用关系。

(3)生物化学作用方式:是植物在代谢过程中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抑制或促进其邻近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4)生物物理作用方式:是指在植物周围形成特殊的生物场,其中包括辐射场、电磁场等,而对其它植物产生的影响。

(5)生理生态关系:是树种通过改变林地环境条件而彼此产生影响的作用方式。

(6)竞争的作用方式:是指两种或多种植物对同一环境资源的争夺关系。

论述题:

1. 森林更新方式有哪些,每种更新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对象?

(一)人工更新:是用人工植苗、直播、插条或移植地下茎等方式恢复森林的过程。

下列情况可采用人工更新:

①改变树种组成;②皆伐迹地;③皆伐改造的低效林地;④原集材道、楞场、装车场、临时性生活区、采石场等清理后用于恢复森林的空地;⑤工业原料林、经济林更新迹地;

⑥非正常采伐破坏严重的迹地;⑦采用天然更新较困难或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达到更新要求的迹地。

(二)天然更新:是没有人力参与或通过一定的主伐方式,利用天然下种、伐根萌芽、地下茎萌芽、根系萌蘖等方式形成新林的过程。

可分为天然下种和萌芽或萌蘖更新。

①天然下种

利用林木种子恢复幼林,是有性更新。目前大多数针叶树种更新依靠这种方式。其成功与否同树种更新能力、环境条件和主伐方法密切相关。通常阳性树种结实较丰富,种子飞散力强,幼苗生长较快,并能抗日灼、霜冻等灾害,因而在皆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可实现天然更新;耐荫树种的幼苗需要适度庇荫,采用择伐或渐伐方式才能实现天然更新。

保证有性更新的措施是选好母树,做好迹地清理和整地工作。母树应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和结实能力,干形、冠形优良,发育良好。

②萌芽或萌蘖更新

利用林木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恢复幼林,是天然无性更新。大多数阔叶树种的更新用此方式。影响萌芽更新的因素有树种、年龄、采伐季节、伐根高低和环境条件。

阳性速生树种萌芽力最旺盛期出现早,消失也早;缓生树种则相反。

优点:可充分利用原有林木的种子及幼苗幼树,节约人力和物力;且更新树种均为乡土树种,适应力强,一般多形成混交或多层的林分,不易遭受病虫害。

缺点:林木结实有大、小年,不能保证年年有足够的种源,更新苗木稀密不匀,通常需要5~10年或更长时间,才能使迹地达到符合要求的数量。

适用于:

①择伐、渐伐迹地;②择伐改造的低效林地;③采伐后保留目的树种的幼苗、幼树较多,分布均匀,规定时间内可以达到更新标准的迹地;④采伐后保留天然下种木梳较多,或具有萌蘖能力强的树桩(根)较多,分布均匀。规定时间内达到更新标准的迹地;⑤自然生长状况良好,立地条件好,降雨量充足,适于天然下种、萌芽更新的迹地。

(三)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以弥补天然更新过程的不足所采用的某些单项采用某些单项措施,如人工补播补植,以弥补天然种苗的分布不匀,进行部分块状或带状松土,除去过厚的枯枝落叶层或茂密的草类、灌木,以改善种子发芽和幼苗幼树生长发育的条件等。

适用于:

①渐伐迹地;②补植改造或综合改造的低效林;③采伐后保留目的树种天然幼苗、幼树较多,但分布不均匀、规定时间内难以达到更新标准的迹地。

2. 客观评价3种森林收获作业法。

(一)择伐:指在异龄复层林种,每次仅伐除一部分成熟的林木,依靠天然更新的方式始终保持异龄复层结构。

优点:

1.使森林的整体性、连续性、再生性、长期性、动态性的特点不收破坏,使作业后的林木作为整体仍处于永续生存的状态,保持良好的更新与结构,并一直保持多树种、多层次、多龄级、多功能、高生产力、高生物量的状态。

2.择伐作业在采伐成熟木的同时,也对保留木尤其是中小径木进行了抚育,改善了林分结构与卫生状况,因此,使中小径木得以更好的生长,更快地提高生长量,并缩短轮伐期。

3.择伐可推动系统的演化与物种的进化,使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最高的生物多样性。

4.择伐可保证林地上永远有森林植物的庇护,保持一个稳定的环境,因子,能较好的地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防止滑坡与泥石流的发生。同其他采伐方式相比,择伐林的环境保护作用是最好的。

5.择伐后形成的异龄复层林,比皆伐、渐伐形成的同龄林具有更好的抵抗风倒、风折与病虫害的能力。

6. 能充分利用森林的自然更新能力,大大降低更新费用。择伐的天然更新与原始林的自行更新过程相似,林内存在着永久的母树种源,幼苗、幼树在老林的庇护下很容易获得成功。

7.择伐林的林木具有大小参差不齐的多层性,并有单株与群团采伐后形成的林隙,因而风景和美化作用保持得好,旅游与保健价值更高。

8.由于择伐作业法始终是边采伐利用、边更新、边抚育,而成为在所有森林收获作业法中最适于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之路的作业方法。

缺点:

1.择伐的采伐木比较分散,难以发挥机械效能,伐木和集材的工作复杂、费用高,再加上采伐强度小、间隔期短,使得采伐集材比较费工,木材成本较高。

2.由于伐木是在林分中进行,伐倒木很容易砸坏中小径木与幼树。

3. 择伐要求的技术条件高于其他的作业方式。

4.森林调查和林分生长量、产量的估算都比较困难,而且费事。

5.不利于喜光树种的更新与成长,不能用于速生丰产林。

(二)渐伐:是在较长时间内,分2次或多次将伐区上的林木全部伐光的作业方法。优点:

1.渐伐因有丰富的天然种源和上层林冠对幼苗的保护,所以森林更新一般既省力又有质量上的保证。目的树种种粒大,不易传播,或幼树需要老林庇护时,渐伐是最适宜的作业方式。

2.渐伐形成的新林,是发生在采完老林之前,不仅缩短了轮伐期,而且不影响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和水土保持作用

3.渐伐不仅具有皆伐作业比较集中的优点,而且具有择伐法加速保留木生长、提高木材利用价值的能力。

4.渐伐主要用于单层林与同龄林,与择伐相比,渐伐作业较为简单。

5.每次采伐后的剩余物较少,同时在遮阴条件下容易分解,降低了火灾发生的危险

性。

6.渐伐保留的林木不仅具有美学价值。

缺点:

1.采伐和集材时对保留木和幼树的损伤率较大,同时也不利于采伐和林地清理。

2.渐伐中的采伐、集材费用均高于皆伐,同时,第一次采伐多是有缺陷的林木,因此在经济上收益不大。

3.渐伐是分2-4次将成熟木砍完,每次采伐时对确定采伐木与保留木、计算采伐量的技术要求较高。

4.林分稀疏强度较大时(如简易渐伐),保留木由于骤然暴露,容易发生风倒、风折和枯梢等现象,尤以一些耐荫树种较为严重。

(三)皆伐:是将伐区上的林木在短期内一次伐完或者几乎伐完,并于伐后采用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恢复森林的一种作业方式。

优点:

1.利于机械化作业节省人力,成本低

2.区划和伐区调查简便易行

3.便于人工更新尤其是需要更换树种的林分

缺点:

1.小气候,植被,土壤条件变化剧烈,常对更新不利

2.不利于水土保持,并降低水源涵养作用

3.伐后林分龄级简单

4.天然更新相对困难

5.严重干扰生活平衡了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3.森林个体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及应采取的经营措施?

(1)幼年期:从种子萌发开始,到第一次开花结实时为止。

特点: a、从种子萌发到幼树生长,主要是营养生长;

b、生殖器官尚未形成、不能开花;

c、在幼年发育阶段可塑性大、适应性强、枝条再生能力强、适于营养繁殖。

经营措施:a、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幼树的生长,加强抚育管理;

b、幼年期长短因树种而异 有的树种几年、有的需要几十年。

050602《森林培育学A》试卷A答案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森林培育学A》试卷A答案 (10×2分=20分) 解释名词( 一、解释名词 1.种子活力:种子快速发芽及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苗木活力:苗木表现的或潜在的正常生长及对外界是环境的适应能力。 2.生理成熟:种子具有发芽的能力。 形态成熟:形态上显示出成熟特征。 3.子叶出土:下胚轴延长将子叶顶出土面。 子叶留土:下胚轴不发育或不延伸、仅上胚轴生长形成主茎。4.立地指数系指达到基准年龄时,优势木平均高,欧美国家为单位面积上最大高度来表示,可以选100株,10株或5株等等求得。 数量化的立地指数:主要据主导因子,生活因子,林木生长情况等综合起来进行分类,因此称数量化的立地指数。 5.前期生长型:生长时间短,6月份结束。 全期生长型:高生长在整个生长季节进行,生长期长达6个月。6.速生:单位时间内生长速度快 丰产:单位面积蓄积量大。 优质:材质优良,主要包括树干圆满通直、分枝细、自然整枝好,纹理通直,不翘不裂,不扭曲,出材率及经济产量高。 7.适地适树,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互适应的一项造林基本技术措施。 造林区划:是造林地区的划分,它是林业区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造林区划也叫造林类型区的区划,造林区划是一个既包括自然条件,又包括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性地理区划,它是服务于造林事业的综合性地理区划单位。 8.由于外界条件不适种子不能发芽;由于种子内部原因造成的休眠。 9.种子呼吸产生大量水分,并附在种子表面;种子呼吸产生大量热量导致种子自热。 10.造林:是新造和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确切地说,种植面积较大,而且将来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则称为造林。 植树:种植面积较小不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

森林生态试题

森林生态学试题一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耐荫性生活型生态位生物量 二、简述中国森林植被分区及其主要特点(20 分)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山地地形因子是如何影响林木的生长和分布的? 2、旱生演替我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四、填空(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林内光照条件的特点是:、、、。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四部分组成。 3、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分、、三种形式。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分为、、、四种形式。 5、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主要有、两种。 森林生态学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 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条件下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更新的能力。 生活型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称为生活型 生态位指物种所处地段所有环境条件(空间位置、生物与非生物关系、营养关系等)总和所构成的几维空间结构的综合体。 生物量生物有机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二 要求从地理范围、生境特点、树种组成、群落结构等方面论述我国八大植被区:寒温带针叶林区、温带针阔混交林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热带雨林、季雨林区、温带草原区、温带荒漠区、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的主要特征。 三 1、主要要求以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沟谷宽度几方面论述其对林木生长和分布的影响 2、要求论述地衣、苔藓、草本、木本植物群落几个阶段的特点。 四 1、分布不均、强度减弱、时间缩短、光质改变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3、团块、均匀、随机 4、营养、物理、化学、行为 5、草牧食物链、腐屑食物链 森林生态学试题二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共23页

一、、概念 1、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 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 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 2.、森林培育的对象 人工林和天然林 3、森林的三大效益 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 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 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 三、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

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 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第一章森林的生长发育与调空 一、概念 1、林木个体生长(growth):是指林木个体在重量和体积上的不可逆增加。通常描述林木生长的指标有:生长过程曲线,生长速率和生长量。 2、林木个体发育(development):是指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发生质变的过程。 3、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个体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4、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林木的极性在受精卵中形成,但一直保留下来。扦插不能把形态学下端向上。 5、再生: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息性为基础的。扦插、组织培养等就是利用林木的全息性。 二、填空题 1、林木个体发育要经过(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 2、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要经过(幼龄林时期)、(壮龄林时期)、(中龄林时期)、近熟林时期、(成熟林时期)、(过熟林时期)六个阶段。 3、属于前期生长类型的树种主要有(油松)、(樟子松)、(红松)、(马尾松)。 4、属于全期生长类型的树种主要有(落叶松)、(杉木)、(侧柏)、(柳杉)。 5、大量研究表明任何单株和器官的生长都表现出基本相同的模式,即(“S”形)曲线。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一、名次解释 1.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 生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2.食物链: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取食和被 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结构。 3.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 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4.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5.生态需水:为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体外环境而消耗的水。主要用来调节 大气温度和湿度。 4.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 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4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分);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分)。 6.简述旱生植物有哪些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答:形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叶子变小或变厚;叶细胞小,细胞壁增厚;气孔变小,排列更紧密,深陷;叶面被毛;角质层加厚;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不发达;细胞间隙变小.生理特征包括:含糖量高,淀粉与糖的比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大,渗透势低;原生质透性高;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速率高;对萎蔫的抵抗力强;开花结实早;寿命长等 7.简述种群生态对策理论在森林经营中的指导作用 答:生态对策是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策略上产生的不同选择,它是物种对生态环境的总的适应策略。对不同森林植物及动物种群的生态对策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在森林生产中采取合理及有效的经营措施(4分)。

森林培育学试题剖析

一、单项选择 1世界上第一部森林培育教材是由 A 编著的。 A. 德国 B.前苏联 C.日本 D.中国 2、森林培育的 C 阶段是时间延续最长的阶段。 A.前期规划阶段 B.更新营造阶段 C.抚育管理阶段 D. 收获利用阶 段 3、树种的C 特性是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A. 生物学 B.解剖学 C.生态学 D.林学 4、判断和选择树种的基础依据是树种的 A 。 A. 自然分布 B.生态幅度 C.生理幅度 D.遗传特性 5、营养繁殖最佳时期A。 A.幼年期 B.青年期 C.壮年期 D.衰老期 6、引种的最佳时期B。 A.幼年期 B.青年期 C.壮年期 D.衰老期 7、采种最佳时期C。 A.幼年期 B.青年期 C.壮年期 D.衰老期 8根据国家有关优良母树的标准进行选择,林分郁闭度一般以 C为宜。 A. 0.1 ?0.3 B. 0.3 ?0.5 C. 0.5 ?0.7 D. 0.7 ?0.9 9、一般来说,种子贮藏适宜的条件组合是 D 。 A.温度-5 —0° C,相对湿度0-10% B. 温度5—10° C,相对湿度 10-25% C.温度-5 —0° C,相对湿度10-25% D.温度0—5° C,,相对湿度 25-45% 10、贮藏时,最适宜的种子含水量是 C 。 A.平衡含水量 B.临界含水量 C.安全含水量 D.饱和含水量 11、多数树种适宜发芽的温度是 B 。 A. 10 —20° C B. 2 0—30° C C. 3 0—40° C D. 4 0—50° C 二、填空 1、按照《森林抚育采伐规程》,将抚育采伐分为:透光伐、 疏伐和生长伐。特殊林分还可采用卫生伐。

《森林培育学》试题上课讲义

《森林培育学》试题

15、种子呼吸作用越弱,生命力越短。() 16、在西藏林木种子调制多采用机械进行调制。() 17、苗木叶色黄绿而薄,茎杆矮小、细弱,下面老叶枯黄、脱落,枝梢生长停滞是缺P所致。() 18、种肥宜用化学肥料。() 19、根外追肥宜选在晴天进行。() 20、西藏造林地整地宜采用块状和穴状整地。() 21、分殖造林就是利用林木的营养器官进行造林的方法。() 22、有机肥料的肥效相比化学肥料而言它是速效的。() 四、单项选择题 1、核桃宜用( )净种。 A、水选 B、风选 C、筛选 D、粒选 2、种批是指在( )。 A、同一树种 B、相似的立地条件 C、相同时间内采集且种实的处理和贮藏方法也相同 D、以上A、B、C 3、种子贮藏适宜条件的组合应是( )。 A、温度0-5℃,湿度25-65% B、温度-5-0℃,湿度0-10% C、温度-10-5℃,湿度10-25% D、温度5-10℃,湿度0-10% 4、影响种子贮藏寿命的主要因素是( )。 A、种子成熟度 B、种皮结构 C、含水量 D、内含物成分

5、不能促进扦插生根的物质是( )。 A、硼酸、蔗糖 B、吲哚乙酸吲哚丁酸 C、二氧化锰氧化锰 D、硫酸亚铁、硝酸银 6、嫁接育苗,砧木一般用( )苗。 A、实生 B、营养繁殖 7、保证苗木移植质量最关键的技术是( )。 A、扶正苗木 B、深浅适中 C、根系舒展 D、移后踩实 8、出圃期间苗木失水速度最快的部位是( )。 A、根系 B、茎干 C、枝 D、叶 9、截制插穗时下切口位置应在( )。 A、侧芽上0.5cm B、侧芽处 C、侧芽下0.5cm D、随意 10、对深休眠种子催芽效果最好的是( )。 A、温汤浸种 B、层积催芽 C、低温层积催芽 D、变温层积催芽 11、下列林中属于特种用途林的是( )。 A、护路林 B、护提林 C、母树林 D、水源涵养林 12、混交林主要树种的比例一般要( )。 A、大于伴生树种 B、小于伴生树种C、等于伴生树种D、不考虑比例 13、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采取人工栽培恢复森林的方法称( )。 A、人工更新 B、人工造林 14、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小苗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 )。

2016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 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2、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 5、相对生长速率(RG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种植点配置: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9、人工林:人工起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 1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 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根据我国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大类。 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8、丰年:通常指结实多的年份。

《森林培育学》试题解析

《森林培育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 1、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3、实生苗:以种子作为材料培育出来的苗木。 4、苗木: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 5、种源:是指取得种子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6、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7、千粒重:是指1000粒纯净种子在气干状态下的重量。 8、营养繁殖苗: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培育的苗木。 9、种子的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皮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10、低温:是指温度在0-5℃。 11、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12、外来树种:从分布区以外引入的植物。 13、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14、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5、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所组成的林分。

16、林木生长: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17、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和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 18、森林潜在生产力: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长力。 19、种子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胚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20、种子催芽:通过机械、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称~。 21、直播造林:把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而培育的造林方法。 22、直苗造林: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方法。 23、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二、填空题 1、在一般情况下,种子的含水量是决定贮藏方法,影响贮藏效果的主导因素。 2、播种的方法有条播、点播、撒播。 3、种子的催芽方法有浸种催芽、层积催芽、药剂催芽。 4、扦插方法有硬枝扦插、嫩枝扦插。 5、森林培育阶段划分为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收获利用阶段阶段。 6、种实可分为闭果类、裂果类、肉质果类。 7、苗木的种类主要有播种苗(实生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容器苗。 8、苗圃按其经营年限可分为固定苗圃、临时苗圃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一、名次解释 1. 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 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2. 食物链: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取食和被食 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结构。 3. 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 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4. 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5. 生态需水:为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体外环境而消耗的水。主要用来调节大 气温度和湿度。 4. 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 4 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 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 1.5 分);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 1.5 分)。 6. 简述旱生植物有哪些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及生理特征?答:形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叶子变小或变厚;叶细胞小,细胞壁增厚;气孔变小,排列更紧密,深陷;叶面被毛;角质层加厚;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不发达;细胞间隙变小. 生理特征包括:含糖量高,淀粉与糖的比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大,渗透势低;原生质透性高;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速率高;对萎蔫的抵抗力强;开花结实早;寿命长等 7. 简述种群生态对策理论在森林经营中的指导作用? 答:生态对策是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策略上产生的不同选择,它是物种对生态环境的总的适应策略。对不同森林植物及动物种群的生态对策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在森林生产中采取合理及有效的经营措施( 4 分)。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数量在短期内急剧增加的害虫往往是r 对策种,它们的扩散能力强,容易造成极大的危害,控制该类害虫的有效手段是喷洒农药,或选择更为极端的r 对策种实行生物防治;而K 对策种增长率低,个体大,数量增加缓慢,造成损失一般较小,对于此类害虫可使用改变害虫稳定环境的方法( 3 分)。 对于林木来说,r 对策种生长迅速,但生长速度下降快,宜用来培育短轮伐期的小径材,同时宜实行皆伐和全光更新;K 对策种幼年阶段生长缓慢,但生长期长,个体大,适于相对稳定的条件,因此应采用长轮伐期,培育大径材,同时宜采用择伐和林下更新( 3 分)。9.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机制? 答: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总是趋向于内部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使系统内部各成分间处于相互协调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是通过负反馈机制来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 4 分),所谓负反馈是指某一过程的结果反过来抑制这一过程的进行的现象( 3 分)。如,一般情况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草食动物的数量是相对平衡的,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草食动物数量增加后,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草原生产力的下降,而这又反过来会导致草食动物数量的下降,草食动物数量下降则会促进草原生产力的恢复。最后,经过若干次调整,动物数量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重新达回到一种稳定平衡状态。 森林植物群落的空间格局有哪几种?分别说明其特征。 ①群丛间彼此互相排斥,重叠部分窄。 ②群丛间彼此互相排斥,重叠部分宽。 ③在一个层内互相排斥,但是不同层之间缺乏关联。

森林培育学试题集与答案

填空 1、( )、( )、( )是林木良种选育的三个传统途径,也是其他良种选育途径的工作基础。 2、栽培试验一般分为( )、( )、( )三个阶段。 3、种源试验方法有( )、( )、( )、( )。 4、优树的标准分为( )、( )。 5、优树选择方法有( )、( )、( )。 6、遗传测定包括( )、( )。 7、母树林的选择应考虑以下条件( )。 8、种子园的选择,应着重考虑下列条件( )。 9、一般实生树木从种子发芽到植株死亡为止,要经过( )、( )、( )和( )几个性质不同的发育年龄。 10、净种的方法有( )、( )、( )、( )。 11、实践证明,大多数林木种子贮藏的最佳温度为( )。 12、林木种子干燥的方法有( )和( )法。 13、种实调制工作的内容包括( )、( )、( )及( )。调制往往因果实种类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调制方法,比如球果类可采用( )、( )。 14、贮藏中的种子仍进行着( ),其实质是一种( ),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 15、湿藏法可分为( )、( )、( )。 16、在一般情况下,种子的( )是决定贮藏方法,影响贮藏效果的主导因素。 17、母树林建立的重要一环是标准地实测,标准地的总面积应为调查林分总面积的( )%,每块标准地调查株数不得少于( )株。 18、塑料棚罩是( )、( )、( )、( )、( )、( )。 19、苗床分为( )、( )、( )。 20、土壤灭菌杀虫常用的药剂有( )、( )、( )。(举三种) 21、基肥的种类有( )、( )、( )。 22、播种苗的第一个年生长过程,可分为( )、( )、( )、( )。 23、掌握春播的原则是( )。具体应在地有( )cm处平均地温稳定在( )℃为适宜。 24、播种方法有( )、( )、( )。 25、种子的催芽方法有( )、( )、( )。 26、营养繁殖育苗主要有( )、( )、( )、( )、( )、( )。 27、扦插方法有( )、( )。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一、名次解释 1.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 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2.食物链: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取食和被食 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结构。 3.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 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4.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5.生态需水:为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体外环境而消耗的水。主要用来调节大 气温度和湿度。 4.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 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4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1.5分);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1.5分)。 6.简述旱生植物有哪些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答:形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叶子变小或变厚;叶细胞小,细胞壁增厚;气孔变小,排列更紧密,深陷;叶面被毛;角质层加厚;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不发达;细胞间隙变小.生理特征包括:含糖量高,淀粉与糖的比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大,渗透势低;原生质透性高;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速率高;对萎蔫的抵抗力强;开花结实早;寿命长等7.简述种群生态对策理论在森林经营中的指导作用? 答:生态对策是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策略上产生的不同选择,它是物种对生态环境的总的适应策略。对不同森林植物及动物种群的生态对策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在森林生产中采取合理及有效的经营措施(4分)。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数量在短期内急剧增加的害虫往往是r对策种,它们的扩散能力强,容易造成极大的危害,控制该类害虫的有效手段是喷洒农药,或选择更为极端的r对策种实行生物防治;而K对策种增长率低,个体大,数量增加缓慢,造成损失一般较小,对于此类害虫可使用改变害虫稳定环境的方法(3分)。 对于林木来说,r对策种生长迅速,但生长速度下降快,宜用来培育短轮伐期的小径材,同时宜实行皆伐和全光更新;K对策种幼年阶段生长缓慢,但生长期长,个体大,适于相对稳定的条件,因此应采用长轮伐期,培育大径材,同时宜采用择伐和林下更新(3分)。 9.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机制? 答: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总是趋向于内部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使系统内部各成分间处于相互协调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是通过负反馈机制来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4分),所谓负反馈是指某一过程的结果反过来抑制这一过程的进行的现象(3分)。如,一般情况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草食动物的数量是相对平衡的,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草食动物数量增加后,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草原生产力的下降,而这又反过来会导致草食动物数量的下降,草食动物数量下降则会促进草原生产力的恢复。最后,经过若干次调整,动物数量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重新达回到一种稳定平衡状态。

森林抽样调查考试试题及答案或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森林抽样调查: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研究的抽样方法 及理论的科学。 2.森林分层抽样:以林区为抽样对象,将总体按照预 定的因子分组,在组内随机或系统抽取单元组成样本,用以估计总体的方法。 3.两阶抽样:用两阶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4.中距模拟样地:以样点上量测的全部树木的水平距 的中位数模拟样地. 5.回归估计:就是利用各因子间的回归关系,根据某 一因子x确定另一因子y的一种抽样估计方法. 6.分层回归估计:将总体分层后,每个层配制一个回 归方程,或各层综合在一起配置一个回归方程,用以估计总体的方法. 7成数抽样:用样本成数估计总体成数的抽样调查方法. 8.样本:从总体单元(N)中,按照预定的方法抽取一 部分单元,则被抽中的这部分单元的集合叫样本. 9.方差:标准差的平方教方差. 10.标准误: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含量相同的 若干个样本,由于存在抽样误差,这些样本的均数各不相同. 11.抽样误差:由于只测样本单元而没观测全部总体 单元而产生的误差在抽样估计中,用样本的标准误来表示。 12.估计值的方差:样本平均数的方差。 13.变动系数:指为了比较两个样本平均数的离散情 况的大小,常采用标准差的相对值既变动系数。 14.协方差: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变量关系. 15.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个单元的总体中,随机 等概地抽取n个单元组成样本,用样本特征数估计总体特征数的抽样调查方法。 16.系统抽样:从含有N个单元的总体中,随机确定 起点后,按照预先规定的间隔抽取样本单元组成样本,用来估计总体的抽样调查方法. 17.模拟样地森林抽样调查:由N个总体单元中,随 机或系统的抽取n个样点,按照每个样点测量的平均水平株距、平均断面积和平均材积,塑造模型构成模拟样地。每个模拟样地是一个样本单元,有样本单元组成样本用以估计整体的方法。 18.样地定位:将图上布设的样地落实到地面上去叫 做样地定位。19.强精度抽样:抽抽定的小班内随机抽取30~40个,0.02~0.05hm测蓄积。估计小班的蓄积。 20.成数点抽样:总体没随机或系统的抽取样点,用以估计总体内各类型面积的成数。 二简答题 1.标准差和标准误有何区别?是常用的统计指标,均为变异指标;标准差表示个体变量值之间的离散程度。标准差可结合均数估计正常参考值范围或者变异系数等;标准误是表示样本均数间离散程度的指标,标准误小则抽样误差小,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接近。标准误结合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 2.影响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总体单位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2)样本单位数的多少(3)抽样方法(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3.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1)抽样对象必须是正太分布的整体2)在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本,每个单元必须有同等被抽中的概率。 4.什么情况下,标准误差计算要用有限总体改正项进行改正,以提高精度。当总体单元数不多,而又采用不重复抽样时,标准误的计算需要用有限总体改正项进行改正,可以提高精度 5.试述系统抽样的步骤?(1)确定调查总体的境界,面积。和抽样对象面积;(2)确定样本单元数(3)布点(4)样地的现地定位(5)样地设置与调查(6)外业工作检查(7)、内业计算 6.系统抽样的特点?系统抽样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抽样方法,当对总体单元按一定顺序排列后,只要确定了抽样的起点和间隔,样本单元也就随之而定了。系统抽样所抽出的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比较均匀,因此抽样误差通常要小于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误差。如果利用已知信息将总体单元按有关标志排列,则可明显提高估计的精度。但与此同时在应用系统抽样时应注意总体单元的排列,当其排列具有周期性的波动,而抽样间隔又同周期波动的整倍数相一致,这样会使抽样误差增大。 7.系统抽样调查中,如何进行布点?为工作方便,布点工作可先在透明纸上,按既定的点、间距及方向,依布点图的比例尺绘出方格网,其交点即为样点应在位置,将其随机的覆盖于布点图上,使其中的一点对准随机抽出的一个单元A为起点,则其他点可以刺在图上。一总体为单位,在布点图上统一编号,其顺序为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布点后找一个明显易找的样地作为起始样地。若在所布样地中找不到具有明显地物标的样地,可在某一样地周围有一个以上明显的物标的样地为起始样地作为工作起点,同时量出其距,该样地的距离和方位角。

森林培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 1、世界上第一部森林培育教材是由 A 编着的。 A. 德国 B. 前苏联 C. 日本 D. 中国 2、森林培育的 C 阶段是时间延续最长的阶段。 A. 前期规划阶段 B. 更新营造阶段 C. 抚育管理阶段 D. 收获利用阶段 3、树种的 C 特性是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A. 生物学 B. 解剖学 C. 生态学 D. 林学 4、判断和选择树种的基础依据是树种的 A 。 A. 自然分布 B. 生态幅度 C. 生理幅度 D. 遗传特性 5、营养繁殖最佳时期 A 。 A. 幼年期 B. 青年期 C. 壮年期 D. 衰老期 6、引种的最佳时期 B 。 A. 幼年期 B. 青年期 C. 壮年期 D. 衰老期 7、采种最佳时期 C 。 A. 幼年期 B. 青年期 C. 壮年期 D. 衰老期 8、根据国家有关优良母树的标准进行选择,林分郁闭度一般以 C 为宜。 A. ~ B. ~ C. ~ D. ~ 9、一般来说,种子贮藏适宜的条件组合是 D 。 A. 温度-5—0°C,相对湿度0-10% B. 温度5—10°C,相对湿度10-25% C. 温度-5—0°C,相对湿度10-25% D. 温度0—5°C,,相对湿度25-45% 10、贮藏时,最适宜的种子含水量是 C 。 A. 平衡含水量 B. 临界含水量 C. 安全含水量 D. 饱和含水量 11、多数树种适宜发芽的温度是 B 。 A. 10—20°C B. 20—30°C C. 30—40°C D. 40—50°C 二、填空 1、按照《森林抚育采伐规程》,将抚育采伐分为:透光伐、疏伐和生长 伐。特殊林分还可采用卫生伐。 2、疏伐方法分为下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综合疏伐法、景观疏 伐法和机械疏伐法五种。 3、抚育采伐就其性质不同,分为定性和定量。 4、现代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一般归结为供给功能、支持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功能四类功能。 5、现行的森林法把森林分为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和用材林五大林种。 6、森林培育的对象是天然林和人工林。 7、森林培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四个阶段。 8、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和生物因素三大因素。 9、森林立地的构成因子主要包括物理环境、森林植物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三大类。 10、森林立地分类的生态学基础是植物群落学基础、林型基础和森林生态系统基础。 11、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主要指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区分和分类单位的划分依据。。 12、树种选择的基础是生物学基础、生态学特性和林学特性。 13、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形态学特性、解剖学特性和林学特性等。

森林生态试卷与答案复习课程

森林生态试卷与答案

森林生态学试题一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耐荫性生活型生态位生物量 二、简述中国森林植被分区及其主要特点(20 分)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0 分,共 40 分) 1、山地地形因子是如何影响林木的生长和分布的? 2、旱生演替我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四、填空(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林内光照条件的特点是:、、、。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四部分组成。 3、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分、、三种形式。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分为、、、四种形式。 5、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主要有、两种。 森林生态学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 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条件下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更新的能力。 生活型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称为生活型 生态位指物种所处地段所有环境条件(空间位置、生物与非生物关系、营养关系等)总和所构成的几维空间结构的综合体。 生物量生物有机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二 要求从地理范围、生境特点、树种组成、群落结构等方面论述我国八大植被区:寒温带针叶林区、温带针阔混交林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热带雨林、季雨林区、温带草原区、温带荒漠区、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的主要特征。 三 1、主要要求以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沟谷宽度几方面论述其对林木生长和分布的影响 2、要求论述地衣、苔藓、草本、木本植物群落几个阶段的特点。 四 1、分布不均、强度减弱、时间缩短、光质改变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3、团块、均匀、随机 4、营养、物理、化学、行为 5、草牧食物链、腐屑食物链 森林生态学试题二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绪论 一、概念1、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 2.、森林培育的对象人工林和天然林 3、森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 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 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三、论述题1. 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 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第一章森林的生长发育与调空 一、概念 1、林木个体生长,林木个体生长(growth):是指林木个体在重量和体积上的不可逆增加。通常描述林木生长的指标有:生长过程曲线,生长速率和生长量。 2、林木个体发育,林木个体发育(development):是指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发生质变的过程。 3、林木生长的周期性,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个体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4、极性,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林木的极性在受精卵中形成,但一直保留下来。扦插不能把形态学下端向上。 5、再生,再生: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息性为基础的。扦插、组织培养等就是利用林木的全息性。 二、填空题 1、林木个体发育要经过(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 2、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要经过(幼龄林时期、壮龄林时期、中龄林时期、近熟林时期、成熟林时期、过熟林时期)六个阶段。 3、属于前期生长类型的树种主要有(油松、)、(樟子松)、(红松、)、(马尾松)。 4、属于全期生长类型的树种主要有(落叶松)、(杉木)、(侧柏)、(柳杉)。 5、大量研究表明任何单株和器官的生长都表现出基本相同的模式,即(“S”形)曲线。 三、单项选择 1、树木直径生长规律符合(S型)型曲线。 (1)S型;(2)J型;(3)反J型;(4)L型 2、树木开花过程属于(发育)过程。 (1)发育;(2)生长;(3)生长和发育;(4)再生 3、树木在花芽分化前的生长为(营养生长)。 (1)营养生长;(2)生殖生长;(3)发育;(4)个体生长 4、通常根据一年中林木(高)生长期的长短,把林木分成前期生长类型和全期生长类型。 (1)高;(2)直径;(3)材积;(4)叶 5、在一定范围内,林分的光合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则产量(不再增加甚

《树木学》习题1—总论 - 参考答案

《树木学》习题1—总论(参考答案) 学院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 1.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利用价值的学科。 2.分类系统:按照生物形态的繁简差异、生理功能的不同水平和系统发育中亲缘关系的远近归类,反映生物界的自然谱系。 3.种:种是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一群形态类似的群体所组成,来自共同的祖先,并繁衍出类似的后代。 4.双名法:是种的学名形式,用拉丁文表示,即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个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并于其后附上命名人。这是由瑞典人林奈确立的。 5.树木分布区:每一树种都有一定的生活习性,要求一定的居住场所。每一树种所占有的一定范围的分布区域,即为该树种的分布区。 6.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是指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个体发育)及生长周期各阶段的性状表现。包括树木由种子萌发,经苗木幼树发育到开花结果,直至最后衰老死亡整个生命过程的发展规律。 7.物候期:简称物候期,是指生物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8.生态学特性:生态学特性是指树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性。 二、填空题: 1.树木按生活型可分为下列三大基本类型: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而每一类型又可按冬季落叶习性分为常绿、落叶和半常绿(半落叶)三种性状。 2.传统分类学的奠基人是瑞典人林奈,他确定了以“双名法”命名植物。 3.分类学的依据有形态学、解剖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孢粉学、细胞学、物种生物学、植物化学和分子系统学8个方面。 4.植物分类的基本等级是门、纲、目、科、属和种。 5.种下的分类等级主要有4个,分别是亚种、变种、变型和栽培变种。 6.树木分布区的类型主要有天然分布区和栽培分布区,连续分布区和间断分布区,水平分布区和垂直分布区。 7.树木特性主要包括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8.影响树木生长的生态因素主要有4个,分别是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 三、单项选择: 1.(C)林奈的分类系统是属于哪个时期的分类系统? A.本草时期的分类系统 B.自然分类系统 C.人为(机械)分类系统 D.系统发育系统

整理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所给题目整理讲解学习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名词解释21分判断题10分选择题15分问答题39分论述题15分xxx 名词解释 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适地适树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改地适树就是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大适应的树种生长。 生态公益林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农林复合经营又称混农林业、农用林业、农林业、林农间作等。林农复合经营是将林业和农业或牧业或渔业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 复合经营的一种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 森林立地主导因子主要包括三大类,即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精品文档. 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子和人为活动因子。即林木是

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林木发育 也就是新增加的部分在形态结构以器官、组织或细胞的质上的变化,至生理机能上与原来部分均有明显区别。同一树种邻近的相同年龄的植株林木分化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态上和生活能力方面的差异,称为林木分化。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森林收获作业法通常称作主伐,之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使采伐迹地得以更新,森林生态环境能够维持与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森林潜在生产力 所谓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良种与良种基地良种基地,是指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树根生出来幼树组天然次生林是指天然森林被砍伐后,天然次生林 成森林,针对原生林,称之为次生林;也就是最初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再次自然生长繁衍所形成的天然植物群落。 顶端优势林木主茎顶芽生长快,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做精品文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顶端优势。树种生态学特性与生物学特性 是指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种子园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工程造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