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考面试相关素材

国考面试相关素材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礼尚往来的初衷,是为了表达心意、传递感情。过分强调礼品的商品价值,则是本末倒置、轻重混淆,把礼尚往来的感情内核异化为面子消费、利益交换,不仅让人们身心俱疲,还让“人情消费”演变成“人情浪费”。

1实名购卡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几近形同虚设。由于明确规定不记名购物卡面值不超过1000元,记名购物卡面值不超过5000元,人们很容易以化整为零的方式逃避实名制监管。不仅如此,实名购卡规定只是明确了购卡时必须实名制,却没有要求用卡实名制。由于小额分散办理和使用时不记名,购物卡成为避税、行贿和洗钱的载体,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以往在查处预付卡腐败的案件中常感到取证困难,就是因为购物卡不记名无从查起。

2电子购物卡隐蔽性更强,套现更容易。电子购物卡目前尚未纳入监管范围,在监管上仍存在空白地带。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尹中立研究员告诉记者,电子购物卡是一种金融创新,它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却逃避了实名制。这在事实上为行贿受贿、套现或送礼提供了土壤和便利条件。

3购物卡助长铺张浪费之风。购物卡的泛滥和腐败,在很多时候是动用公款请客送礼发福利,助长了奢侈消费、铺张浪费之风,需要动真格加以遏制和治理。相关专家指出,购物卡由于具有“办理使用简便”、“发送隐蔽,风险较小”、“处置简便,洗赃方便”、“送卡人风险小,容易规避”等特点,而成为行贿受贿的首选工具之一。

因此,1对于以购物卡为掩护行公款请客送礼之实的行为,如果只对购卡人“实名”,而不对用卡人“实名”,购物卡腐败就难以治本。实名制应贯穿购物卡的办理与使用整个环节,必须谁办理、谁使用;要明确规定购物卡“使用者实名制”,强制要求购物卡与身份证一起使用。2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应做到防微杜渐,及时将电子购物卡市场纳入监管,尽快将“实名制”和“限额”的相关规定落到实处。

求真最可贵,这次显然无人“安排”的走访,尽显中央领导同志调研的真诚作风。习近平同志深入太行山了解“真贫”,李克强同志走进棚户区现场“求真”,这些为百姓热议的事情告诉我们,要看到基层最真实的状态,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心声,就得这样一竿子插到底,用自己的心去紧贴群众的心。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像中央领导同志这样,用自己的脚步去感受基层的大地,真切感知民生冷暖,何愁不能真心办好百姓事?

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最主要的是改变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提高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改变政绩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一部分人污染、全国人为之尝苦果的问题。

从网民纷纷晒出“光盘”,到餐饮企业加入响应,近日来,由公众发起的吃尽盘中餐——“光盘行动”,掀起一股餐桌新风。

“光盘行动”,是倡导,也是警醒。“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道理虽简单,但每年我们还是有2000多亿元的餐桌浪费,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其中,有“眼大口小”的生活习惯影响,更有“死要面子”的观念意识作祟。可以说,“舌尖上的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饭桌上的中国”,健康、理性的饮食文明,却还亟待形成。

冒着炊烟的厨房边,扎小辫的女孩高兴地说:“我有午饭吃了”……一幅湘西农村小学生的画,被制作成公益广告,感动了很多人。孩子们对午餐的热盼,折射“光盘行动”的现实意义:我国仍有超过1亿的贫困人口,“舌尖上的浪费”理当再少些,推动餐桌文明,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参与。现实的中国基本国情,人类的环境资源责任,都警示我们,可以有消费的自由,但没有浪费的权利。“光盘行动”之所以引来广泛共鸣,正因为它承载着现代公民的责任担当。从这个角度看,吃光盘中餐,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我们为“光盘行动”叫好,也由此深思:拒绝浪费并不难,只需从吃饭开始。少点一道菜,不够时再加;多打一个包,吃不了带回家;服务员多些提醒、引导,餐厅多些半份菜、小份菜。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那种“菜点少了丢面子”的风气才能扭转,那种“浪费点不算什么”的观念才能改变,餐桌上的文明才能形成。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的博大精深,而舌尖上的浪费则完全是人们对食物的亵渎。

“中国式剩宴”开展的民间行动,而排在浪费榜首的则是公款吃喝,而造成党政机关铺张浪费的原因:其一,公务消费的预算关口还没有收紧;其二,公务人员的厉行节约意识不够强;其三,机关办公的制度执行还不够到位;其四,群众监督的话语权难以有效保障。可见,遏制公务浪费需要观念、制度、监督并行。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国家,一旦奢侈成风,挥霍无度必然会走向下坡路。“剩宴”反映出的是浪费,更是对制度的遵守程度以及与群众的距离,须知浪费不仅挥霍了公款和公共资源,也在损害党的威信和政府的公信力。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铺张浪费为人所不齿,并被认为是走向衰败的开始。持家如此,治国更是如此。

我们看到的浪费表面上看是盲目点菜、好面子,而实际上这所反映的不仅仅是消费意识问题,更有作风、政风问题。可见,要想让盘子干净,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首先做到作风干净,才能从根本上转变铺张浪费之风。

毋庸讳言,餐桌上的浪费是一个极其不和谐的现象。这不仅与中华民族勤劳节约的美德相悖,也与构建节约型社会背道而驰。

中国式“剩宴”:一年倒掉两亿人的口粮,“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仍有一亿多贫困人口,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如何才能更好地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消费者、餐饮行业、政府等等都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

首先,消费者自身要转换消费观念、改变消费行为。一场由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的公益活动——“光盘行动”正在我们身边进行。活动主题是: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倡议人们在饭店就餐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民间发起的“光盘行动”,得到诸多媒体和名人的支持,1月22日的《新闻联播》也用4分钟的时长号召向浪费说“不”。餐桌浪费实际上反映了我们还远没有将自己的消费行为与民族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而“光盘行动”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光盘行动”意义重大,可参与性很强。我们要树立节俭文明就餐的新风尚,反对过于讲排场、摆阔气的陋习。改变观念,提倡“合理适量就餐、理性消费”,树立“够吃正好和营养均衡”的消费理念。克服好面子、穷讲究的陋习,树立浪费为耻,节俭为荣的价值观。加入“光盘行动”,今天不剩饭,打包离

开,从我做起,努力使餐桌浪费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与转变。

其次,要倡导餐饮企业在店堂进行反对浪费的宣传引导,形成反对浪费的强大声势。要杜绝餐桌上的浪费,不仅用餐者应合理、适当、理智消费,饭店经营者也应积极担负起监督与倡导的责任。服务员应按比例来建议客人合理消费,在客人点多饭菜时,婉转制止。客人用完餐后,如有剩余饭菜,服务员应主动建议给客人打包带走,以免浪费,引导健康文明消费。同时,要积极推动宴席改革,努力改进就餐与点餐方式,营造餐饮健康合理消费的大环境,避免浪费。

第三,政府要倡导“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加强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效措施与办法。应加强对公众的节约教育,政府机关单位要身体力行,成为公众节约的表率;更重要的是国家应该从制度层面上控制浪费行为,对于有浪费行为的个人或者单位严惩不贷,在社会上树立起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有关部门对节俭消费应给予奖励,对过分奢侈浪费者应加收垃圾处理费。积极引导人们以节俭餐饮消费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社会风尚。只有这样,“杜绝餐桌浪费、节俭文明用餐”才能变为现实。

2012年的世界粮食日里,国家粮食局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每个人当然不必都去重新体验饥饿,但我们的确要找回一种对于粮食的温暖与敬意。诗人海子曾经说,从明天起,让我们关心粮食与蔬菜。我们也不妨这样赶紧行动起来,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争做“光盘”一族,为构建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想要真正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还需将两会新风持续不断地推向深入,将新风贯彻到基层工作的每一个角落,让代表委员们真正体察民情,发出老百姓的声音,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会风持续地吹下去,让老百姓每时每刻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新作风带来的实惠与温暖。

各地的会风都在精简、削减。但是,与此同时,开会期间代表委员中途离场、提前退场、玩手机、打瞌睡等老现象、旧痼疾却依然存在。因此,我们为地方“两会”在做减法而欢呼的同时,更要多做加法。

增添精气神。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状态、精神力量对于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对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来说更是如此。一年一度的“两会”不仅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代表委员们履职的重要平台。所有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以及列席人员,必须精神饱满,积极参政议政,要对得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为党尽责,为民请命,要珍惜这样的机会,要遵守会场纪律,不做无聊之事,自觉维护良好形象。放开来说,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拿出精气神来,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实践,勇于开拓。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为经济建设构筑精神高地,为改革发展扬起心灵风帆,将会产生推动大发展、实现新跨越的无穷动力。反之,就会产生“精神懈怠的危险”,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阻碍。

增添责任感。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这是做人做事做官最起码的要求。代表委员,不是政治荣耀,而是一种责任、一份担当,是要通过参政议政,来为党和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少数代表委员,却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其责,缺乏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开“两会”当作一种政治待遇,看作一种休息放松的机会,松松垮垮、优哉游哉,不能仔细聆听、认真审议工作报告,不能积极参政议政,甚至有的还热衷于吃喝玩乐、拉帮结派,忘记了责任、缺少了担当。这样的代表委员,其实已经不配再当了。少数党员干部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责任意识的匮乏,在岗不在位,在位不担责,甘愿做混事官、糊涂官、慵懒官。这种状况必须扭转。

增添实干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转变会风、改变文风、改进作风,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地方“两会”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好机会,但是,我们不能光图形式上的“转”、“简”、“减”,或者说仅在表面上做“样子”、搞“改进”,而在内容上、长效机制上等方面,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转变,这样的改进作风、转变会风,其实还不是真改实转。以务虚的形式来代替务实的作为,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的误读。各级各地代表委员、党员领导干部,务必要始终保持实干的劲头、实干的势头,不说无用之话,不干务虚之事,建立健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特别要建立健全问责机制,靠刚性的制度和机制来约束它,使它具有一种持续性。

增添群众观。转变会风、文风,改进工作作风,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密切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地方“两会”上一些痼疾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某些代表委员、党员干部头脑中的群众观念、群众观点、群众思想、群众意识、群众路线的淡化或缺失。他们参加会议、开展工作,不是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一切,对群众缺乏真感情,习惯了高高在上,不愿意、不善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鉴于此,他们说话做事,也才会不问百姓的疾苦、不顾群众的感受,而对一些司空见惯的庸懒散现象习以为常、乐此不疲。因此,各级各地代表委员、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增强群众观,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诚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诚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同时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虚心听取群众的批评,努力使各项工作让群众满意。

风劲正是扬帆时。地方“两会”固然需要精简,算好减法,但更多的还是要算好加法,要从根本上、源头上、内容上、体制机制上苦练内功、增添动力、增加活力,从而在一减一增中不断转变作风,扬帆起航。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也在日趋恶化。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甚至认为“宁可呛死,不愿饿死;宁可熏死,不愿穷死”。由于政府放弃了维护公共产品的责任,导致“公地的悲剧”不断上演,既毁了生态环境,也毁了百姓健康。最后,百姓不得不用污染换来的钱,再去打针吃药、放疗化疗。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证明,“先污染、后治理”绝对是一条错误的发展道路,代价昂贵,得不偿失。

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有人的健康。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如果没有人的健康,再美的家园也将失去意义。目前,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已达74.83岁,居发展中国家前列。然而,期望寿命并不等于健康寿命。提高人民健

康水平,不仅要追求生命的长度,更要追求生命的质量,即延长人均健康期望寿命。

健康权是人的基本权利。让老百姓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只有天更蓝、水更清、人更健康,中国才能更美丽。

“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一句很朴素的话,说到了百姓的心坎上,道出了建设美好幸福、美丽中国的根本保障,既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要求,同时也是中央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宣言。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应对雾霾天气“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的“行动观”是沉甸甸的责任,需要各级各地党员干部认真品读、深刻感悟、躬身实践。

科学发展惠人民。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真功夫。“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就是要靠科学发展的思维,拿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对策措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用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拨开雾霾,而不是仅仅依靠“一阵风”、“一场雨”来吹散、冲走雾霾天气。雾霾等恶劣天气,是过去一些地方盲目发展、野蛮发展,不注意环境保护,给人类带来的“报应”,对此,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以科学发展的成果普惠人民,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人民增添信心、看到希望。反之,如果不在思想上、行动上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对照、来约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继续不珍惜资源、不爱惜地球,等待我们的可能就不仅仅是雾霾天气,而可能是更大的“灾难”了。

真抓实干亲人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就能实现的,必须靠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党员干部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不空谈、不务虚,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带头执行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的那一套,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事业。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做人民的小学生,当人民的勤务员,向群众学习,为人民服务,在真抓实干中亲近民众,在真抓实干中引领“新”风尚。相比之下,一些地方、少数干部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不从实际出发,不顾群众感受,不脚踏实地,不真抓实干,只会让群众在背后戳脊梁骨,也不可能真正亲民爱民,“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只会沦为中听不中用的美丽谎言。

善始善终为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服务人民,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推进民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自始自终、善始善终,绝不能搞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官不理旧账、虎头蛇尾的一套。温家宝说,这是本届政府最后一份工作报告,我们一定善始善终做好工作,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认真负责地对政府今后工作提出建议。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政府的责任担当,这也是做好民生工作的不二选择。民生不仅包括物质,而且包括文化。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也是政府工作的中心。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绝不能有偏颇理解与临时观念,要将民生工作牢牢记在心里、抓在手上、见在行中,并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抓,善始善终,永不放弃,将履职为民进行到底。

言必行,行必果。这是党和政府的诚信责任,更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需要我们全党上下、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才能变成美好的现实。

看雾霾天气,当有“不畏雾霾遮望眼”的信心。雾霾的持续存在,将PM2.5引入雾霾预警,确证了污染中度程度的存在。正视问题给解决问题以鉴证。宏观推动层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矛盾互动中,发展长期占据着优势态势。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的过渡,从建设到改革的思路转换,在摸索中前进的中国产业长期处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一些传统工业产业。而“集约式”的发展模式在很多领域、很多单位还处于理念的层次向实践转变的路上。个人层面,在发展过程中受短期利益推动,不惜以污染环境为代价,谋取个人私利。在重重因素,也是重重困境面前,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以人为本”成为群众的最大诉求。科学发展理念的提出、贯彻直至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群众的要求、发展的趋势。科学发展观也给治理雾霾背后环境污染源头以明确的指导,坚定的信念。

美丽中国,需要科学发展的格局,人本理念的文化,更需要战胜自我、尊重自然勇气,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行动。建设美丽中国,致力生态文明,才能够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永续动力。

这些污染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燃烧油煤, 机动车排放尾气, 工业等污染源的排放量所造成。

一些地方也相应发布了所在地的PM2.5数值,并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平台,提醒大家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尽量不要在雾霾天气出行、玩耍。但我们也应看到一些城市的信息发布机制还未形成,对于雾霾天气的形成一味地认为是“天公不作美”,根本没拿其当回事,公众还未获得及时充分的信息;还有些地方政府“纸上谈兵”,只是止于告诉群众应该怎样去防护,却忽视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化工、钢铁、建材、火电等等不符合国家环评标准的企业,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财政收入,对这些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继续扩展,这无疑使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另外,地方政府在应对严重的雾霾天气,应该以身作则,加强对民众的引导。采取诸如限制公车出行,关闭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严禁渣土运输车辆和“冒黑烟”车辆在市区行驶等有效措施。在这方面,石家庄的做法值得借鉴。据新华网报道,石家庄市政府13日下发通知,采取停用部分公务用车、停止所有建筑拆除工程、对重污染企业实行限产等强制性应急措施,积极应对严重空气污染。笔者认为,石家庄政府拿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缓解了当地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当然,这种应对措施应该作为常态坚持下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而“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因为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我们每一个人要积极参与其中,尽量做到绿色出行,用自己的一份力去支持、践行环保事业。唯有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让我们的呼吸不再“囧”,才能够做到自强不“吸”,才能守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

有群众反映,有些基层干部在工作时习惯“点火”,却不善于“添柴”。意思是指,有些干部善于提新口号、新目标,对于前任的决策和工作却不善于接续,习惯“另立炉灶”,重新“点火”。

留心注意便会发现,有些基层干部善于“点火”,表面上看要凝聚力量,造福一方,骨子里却想提升政绩,为自己树立形象,捞取政治资本,实现“仕途”提速;有的频频“点火”,不仅让思路和决策变换太快,随意性大,更让广大群众无所适从。凡此种种,既耽误了事业,贻误了发展,更给党和人民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其实,一项事业的成就,不能没有好的工作思路和好的工作方略。好的蓝图要想成为

现实,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人们用相当长的时间为之坚持不懈地的奋斗。因此,作为基层干部,应少起炉灶,少“点火”,而应利用现有“炉温”,多“续柴”,把炉火烧旺,把前任工作接续好,确保思路和决策的延续性。

话又说回来,这绝不是说,基层干部都得按老规矩办事,只“添柴”不“点火”,而是在基层要注意“点火”的次数,注重“点火”的质量,如果“一个长官一个令,一个方丈一本经”地搞下去,很多工作和决策只会半途而废,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因此,作为基层干部,要勤练腿功,多走到田间地头,多走到群众中去,从深层次上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反映,集中民智民意,从而让决策和工作更加贴近基层实际,真正给基层带来实惠。

工作中,常有人用“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来形容干部团结一致、维护大局。面对大事和集体利益,能着眼全局,坚守原则;面对小事和个人利益,能淡泊名利,大度宽容。但如果对待小事一味讲风格,功劳互相谦让,工作、难题也互相谦让,甚至为了维护和谐而睁只眼、闭只眼,那么“讲风格”也会出问题。

无关紧要、无伤个人利益的时候,有些人爱做“老好人”,显示高姿态,发扬起风格。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需要牺牲个人利益的时候,有些人却打退堂鼓,不敢冲在前面。讲风格是为了维护团结和谐,团结不是一团和气,不是“和稀泥”,更不是相互包庇,必须建立在党性原则基础之上。因此,小事要讲风格,更要讲原则。

讲风格不意味着可以违背原则。讲风格要求的是大度宽容,要容得下个人利益的损失,而并非包庇纵容违规违纪行为。有的干部面对单位里的不正之风、暗箱操作,为了不树敌,维护团结,选择容忍、漠视,助长了歪风邪气。干部讲风格,首先必须心中有原则,要摆正原则第一的位置,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以原则为准绳。

关乎集体利益的是大事,关乎个人利益的就是小事。少数干部分不清大事、小事,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高过重,关系个人前途命运的就是大事,事不关己的群众困难成了小事。要正确的区分讲原则、讲风格,就要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群众观,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把群众的事当最大的事,摒弃一己私利。

面对功劳、奖励要讲风格,面对任务、困难要一马当先。一些干部面对难题,习惯用“把表现机会让给其他同志”来推卸责任,看似是讲风格,实则是责任心不强。对待小事讲风格,对待工作要讲责任,为民服务是分内职责,让人民满意是原则,只有时刻牢记、时刻践行,才是真正的有风格、有担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转作风、反腐败,归根到底还要建章立制,依规而行。没有规范作约束,好行为难成好习惯;没有制度作保证,好作为难免“一阵风”。事实证明,任何一件事情,善始易,善终难。要做到善始善终,仅靠好愿望、好要求不行,必须要靠有效管用的制度。当前要让转作风、反腐败形成长效机制,就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各级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确保中央和地方各项规定要求的贯彻落实。为方便接受群众监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邮箱,认真受理和查处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切实转变作风,把原本打算

用来相互走访拜年的时间和精力腾出来,用到访贫问苦上,用到解决群众困难上,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赖。要扎扎实实做好涉及民生的各项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受百姓冷暖,体会群众难处,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好事,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节前反腐”的最终目的是让民众满意,让群众说好。领导干部的作风转没转,转的怎么样,不是靠干部自说自话的,必须让老百姓来评价;反腐倡廉的效果如何,也不是“画饼”式地发个文、开个会就达到的,也必须让老百姓去感受。否则,与其说是改进作风、联系群众,还不如说拿百姓忽悠。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终生的追求。不是说,今天强调了,就“转作风”;明天不强调了,就“刮歪风”。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加强作风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又要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要时时刻刻、自始自终地将“转作风”当作一项常规工作、长效事情来抓、来做。杜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加强对“转作风”的督促考核,并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进行挂钩,让实干者有位、空谈者靠边,从而紧逼干部走转改、务实干。

我们看人看事只有抛开先入为主的观念,抛开成见,才能做到客观公正,才能做到心平气和,也才能少犯主观臆断的错误。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如火,不遏则烧身;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人人可能都有那么一点点贪婪、贪恋,但必须掌握一个尺度,把握一个分寸,不得贪婪成性、贪得无厌,一旦不遏制、不摒除,将会放纵自己、淹没自己、葬送自己。前文提及的这位千万巨贪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的。也有一个从“婉拒”到接受,从害怕到心安理得、疯狂索贿的过程。故此,党员干部必须戒贪欲、弃贪念,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政治清明、作风清正,不为诱惑所动,坚持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防微杜渐、拒腐防变。要算好人生的经济帐、政治帐、家庭帐,绝不能贪得无厌,更不能受贿索贿。

权力失控少监督。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按规则办事,便会衍生出各种潜规则和暗箱操作;如果对权力没有制衡,不受约束的权力便会衍生出犯罪。无数的腐败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权力失控、监督失灵,也就成了众多贪官腐败的无形推手。作为管委会主任、镇长一肩挑的李骥,由于其大权独揽、一人说了算,加之对征地补偿款等国家资金的使用又缺乏有效的监督、监管,真是想不腐败都难。因而,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制约、监督,越是重要岗位越要加大力度。仅依靠道德约束不了权力,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必须施以相应的监督和对权力的制衡,以确保权力在正常、廉洁、有序的轨道上运行。有效的权力制衡,可以预防因权力的过度集中而导致的腐败以及社会不公,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合理,因为程序正义永远比结果正义来的重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不

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当然,坚决惩治腐败是必须的。而与此同时,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而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刘云山如“独行侠”般独自一人到基层走访群众,接地气、长灵气的做法,可以使自己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所感,实实在在采集到最新鲜的第一手资料,往往更有真实感和说服力,可以避免被调研地区的“接待方案”牵着鼻子走,只能看到被包装好的“二手资料”,甚至“一叶遮目”。刘云山倡导和推动全国新闻界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也是给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个提醒,切莫只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秀官员”。

领导干部要愿做“独行侠”。领导干部一人独自下基层,不会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待遇和电视台、报纸轮番报道的满足感,甚至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吃更多的苦头。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明确责任意识、强化为民观念,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发自真心的愿意做一个“独行侠”。

领导干部要善做“独行侠”。领导干部应酬多、工作忙、时间少,如若盲目的独自下去调研,往往也会有“因小失大”的可能,因此,领导干部要善于发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深入群众、有的放矢地下基层,莫做了“无头苍蝇”,收获甚少,还浪费了时间。

八项规定要持续发挥效力,“领导带头”是前提。连日来,党中央给我们带了“最大的头”: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立说立行,无论是演讲、会议还是视察、出访,无不严格遵从八项规定。亲民务实的作风,让国外媒体极为关注,让国内民众大呼给力。作为带领全中国人民奔小康的中央领导都能如此,地方党政领导更应不偏不倚、身体力行。少讲些官排场、少说些官样话、少写些官文章,一门心思谋发展、全心全意干事业,这样既是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也是科学的工作观、政务观。风成于上,习化于下。只有这样,我们的普通党员干部,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出各的智、各尽各的力。

八条规定要持续发挥效力,“严格执行”是关键。只有钢制度才能锻造铁队伍。八项规定针对党内最严重、群众最反感、社会最关注的顽症痼疾开刀,可谓切中要害。但制度再好也要靠人执行,如果执行走了样,再好的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

所以各级党委和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必须负起责来,加强正面教育监管,实行逗硬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制度的尊严和权威,才能维护好发扬好“上下一条心、左右一盘棋”的良好发展局面。我们的人民群众才会真正举双手地赞成,打心眼地拥护。

八条规定要持续发挥效力,“舆论监督”是保障。制度的严格执行离不开舆论的广泛监督。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四川许多地方已经对此有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例如兴文县副县长石明开工仪式用4分钟顺口溜代替老生常谈的致辞;眉山县执行“开会不设主席台”制度;彭山县百亿项目开工仪式,讲话场所仅垫两层砖头,这些举措,既节省了精力和金钱,更收获了群众的欢迎和爱戴。一经媒体报道,广大网民翘起大拇指连连喝彩。除了正面宣传之外,新闻媒体更要把长枪短炮对准那些顽固不化的沉疴旧习,要大力针砭时弊,敢于揭丑露羞。党员群众更要擦亮眼睛,聚沙成塔,形成强大的监督网链,让那些置若罔闻、涛声依旧者折戟沉沙,付出沉痛的代价。

组织部门作为党管干部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真正把那些忠于党和人民、综合素养好、能力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人所共知,国以贤兴,政以才治,为政之要惟在选人用人。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大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小到一个单位的兴衰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过:“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一“决定因素”应饱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执行层面,就是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各级领导干部起着带头人的作用,干部的作用发挥好了,才有可能实现党的工作意图,保证各项工作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是决策层面,就是用什么人和怎样用人的问题。

特别是选人用人对于治国理政的重要性,可谓古今相同。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一直为后人所称道,其本人是中国封建社会里难得的一代明君,而他的明,主要就明在善于识人、善于用人,使唐代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我们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能够领导人民最终走向胜利的一条重要启示,就是始终将选人用人作为关系事业兴衰成败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生命工程。红军初创时期,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是靠我们党正确的干部路线的指引,靠公道正派选人用人原则的执行,一批批不分年龄、地域、出身、性别、党派的民族精英,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军旗招展的南昌城头、星火燎原的井冈山上、险象环生的长征途中、万众向往的宝塔山下,成为革命队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正因如此,刘云山在讲话中引用古人的“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进”,让人听来深有感慨。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早已证明,用好一个人,就可以干成事,造福一方,也可以鼓舞激励众人,对广大干部起到积极的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所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组织部门、组工干部,只有始终坚持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才能为党和人民选上用好公道正派的人,才能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否则,必然是“不善者竞进,惟私者当道。”

如此说来,刘云山引用“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进”来“说事”,既是善意的提醒,也是真诚的告诫,寓意深远。须知,党和群众把选人用人的权力交给领导干部,交给组织部门,

既是无比的信任,也是重大的责任。每个领导干部、组工干部手中至关重要的一票向哪投、投给谁,检验着他的党性,考验着他的官品,测试着他的灵魂,直接标示出党的事业在其心中的分量、人才在其心中的分量、群众在其心中的分量、正义在其心中的分量。对此,每个领导干部、组工干部都要有足够的警醒和认识,并且还要付诸真切的行动。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选人用人历来关乎人心向背、社稷安危,关注度极高,影响面极广。识贤能、重贤才、用贤人,既是民心所向、所盼,也是各级组织部门的职责所在,如何才能做到“贤人毕进”呢?

用贤人,还需识贤能。千里马常有,伯乐更应常在。要做到“贤人毕进”,首先就要有识千里马的伯乐,否则再好的千里马也会淹没在马群中。要让伯乐常在,就要摒弃以个人好恶选人、论亲疏选人、凭圈子选人,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让好的选人制度成为常用的伯乐。这样,才能真正把那些忠于党和人民、综合素养好、能力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用贤人,还需重贤才。“选一个干部就是树一面旗帜”,用好一个干部就是一种榜样。选对了人,还需用好人,做到量才而用,因材施用,把贤德之人放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使其有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让那些德才兼备、愿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人有了标杆,能够看到希望,则能“群贤毕至”矣。

用贤人,还需远小人。组织部门作为党管干部的重要职能部门,不但要做到公道正派选人,还要坚决反对跑官要官,坚决纠正拉票贿选、买官卖官,切实匡正用人风气。在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这个问题上,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为做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尽心尽力尽责。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用得恶人,不善者竞进。”组织部门作为党管干部的重要职能部门,第一职责就是选贤任能。选人用人既是标杆,也是旗帜,更是导向。因此,只有选准干部,配强班子,用活人才,才能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干部队伍基础。

“贤人毕进”就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要从党和人民的工作大局出发,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打破地域、年龄、学历、身份等陈规陋习的束缚和限制,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五湖四海之内,广开选贤之路。要注重选拔和配备具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干部,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为有识之士干事创业打开广阔天地,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空间。

“贤人毕进”就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坚持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选拔干部的第一标准,放在评价干部的首要位置,要严把思想品德关,旗帜鲜明地把那些忠于党和人民、综合素养好、能力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毫不留情地把那些政治不强、品质不好、作风不正、党性不纯的人挡在门外,坚决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贤人毕进”需要坚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贯彻党的干部工作路线,坚持公正的评价人,公开的选拔人,公道的使用人,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坚持原则不变通,履行程序不妥协。要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决心态度匡正用人不当之风,坚决反对拉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丑恶现象,坚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为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尽心尽力尽责。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为政之要,首在择人。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宏伟目标。形势在发展,事业在开拓,人民在期待。组织部门只有知贤、举贤、荐贤、用贤,才能将更多的能人贤士聚集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朝着期待已久的“中国梦”阔步迈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在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重要时期和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系统总结过去和深刻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对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再登新台阶、再创新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有“四个强调”特别值得关注:

首先,会议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理顺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其次,会议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第三,会议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四,会议强调,要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今后一段时间,农民收入至少应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并力争超过。这“四个强调”,相辅相成,互相联系,有机统一,为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确定了基调,明确了目标任务。那就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具体来说就是要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再获丰收,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减弱,继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消除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四个强调”,体现政策延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的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这四个方面,保供给、促增收、城乡统筹这三点“老生常谈”,仍然是我们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实际上,完善体制机制,特别是农业经营体制,也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强调的。所以从四个“强调”来看,我们的政策保持了它明显的延续性,突出了“三农”的基础地位。抓农业农村工作必须牢牢抓住这些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从而不断促进“三农”发展。

“四个强调”,折射与时俱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在此次会议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折射农业工作与时俱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过去我们也提,但是没有和我们的城乡统筹发展、保供给、农民增收并列到同等的位置。此次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突出出来,放在仅次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第二位,体现出了中央在农业农村工作方面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现在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变化、我们的农业面临着新的矛盾,必须通过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这种创新才能实现另外三大目标。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消除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障碍,一定能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四个强调”,突出以民为本。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和国家一直特别重视“三农”工作,每年的一号文件更是毫无例外地聚焦“三农”工作,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个强调”,也突出了以民为本。保供给、促增收、城乡统筹这三个强调,核心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致富农民、发展农民、服务农民,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特别是在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时,指出要“守住一条底线”、“抓住两个关键”,更是在告诫我们各级各地必须始终铭记,农户是土地承包经营主体,决不能限制或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刮风,不走偏,不能包办代替、强制推动,更不能下指标、定任务、搞一刀切,要切实维护农民朋友的合法权益。

千强调万强调,离开落实都是白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不减弱、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不放慢,始终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举全党全国之力,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创新实干,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合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努力谱写农村改革发展新的篇章,奋力创造城乡共同繁荣新的辉煌。

毛泽东曾经不止一次严厉抨击过空谈之风,邓小平也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我们的宏伟大业不缺“理论家”,缺的是实干家。所以,作为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做夸夸其谈、光说不干、哗众取宠,一遇到矛盾和问题就束手无策的“空想家”、“战略家”、“理论家”、“指挥家”,要做善于破解难题、打开局面、能办实事、不事张扬的实干家。

在这个意义上说,“不空谈、不张扬,要实干”,就是在谦虚中的坚定有为,清醒中的苦心经营,务实中的孜孜不倦。这既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处世智

慧和人格魅力。古人曾把不空谈、不张扬形象地比喻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勇若怯,大智若愚”、“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并视之为美德,现在看来,这更是一种值得大力倡导“官德”。

“官德”乃为官之本,本固则德厚,德厚则威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作为领导干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如果具有“不空谈、不张扬,要实干”的务实“官德”,就能变得高大,变得坚强,变得神圣不可侵犯,变得昼不怕阴风,夜不怕鬼影;就会有人格魅力,有吸引力,有凝聚力,就能不言自高,不言自威,就能受到部下的拥护,群众的爱戴;就能影响一大片,带动一方人,齐心协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如此说来,实干换真心,无语胜千言。“不空谈、不张扬,要实干”应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座右铭,作为一种智慧来珍视,作为一种修养来展示,作为一种品格来提升,作为一种官德来修炼,作为一种精神来弘扬。这样,才能以过硬的作风取信于民,以突出的政绩造福于民。

“学以致用”,必须紧密联系实际。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联系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各地党政部门、党员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充分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充分熟悉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实际工作,使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地生根,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加群众福祉的实际行动。反之,对实际情况不熟悉、不了解,满足于死记硬背和照搬照抄,不但不能全面准确、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而且也难以将十八大精神真正“落到实处”,难以起到统一思想、指导工作的作用。

“学以致用”,突出的是“用”,但是,应该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也是很有讲究的。掌握理论、领会精神,不是为了夸夸其谈、口头表态,更不是为个人追求功名利禄增加资本,而必须用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用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上。只有用对地方,才能有用、管用、实用。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使用”的时候,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提升,从而做到“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在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十八大报告首次“建设美丽中国”。那么什么是美丽中国?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绿色家园。

美丽中国是要我们的生活环境绿色环保。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生存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这需要我们绿色意识“动”起来,将经济社会建设中贯彻绿色发展的实践同向群众宣传普及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结合起来,推动绿色现代化和绿色价值观齐头并进,使老百姓更加自觉地支持绿色发展,投身绿色变革。

美丽中国是要我们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历经60多年建设发展,我国日益走向繁荣富强,就不可避免的破坏生态环境。一些地区为了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片面追求政绩,盲目上项目、上工程,不顾生态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现象。这就要求各地经济政策“动”起来,各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调整产业结构、关停污染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造林绿化力度、修复山水生态等一系列可持续性措施。

美丽中国是要我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人定胜天”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需要人们的行为“动”起来,节约身边的一滴水、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倡导低碳出行……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之路。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公交车上问民生”是新形式,其新鲜、随意,广受民众欢迎,值得领导干部借鉴与思考。李鸿忠书记以身作则,传达了领导干部关注民生的“真关切”。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人民的所思所忧所盼,李鸿忠书记听在耳里,记在心里。“民有所思、我有所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李鸿忠书记为党关注民生注入了新的活力。

无处不民生,何处不民情,倘若真心实意心系百姓,关心人民疾苦,随时随地都能够察民情、访民意。关注民生,不是嘴皮子、行动上虚。想要了解人民的困难和期望,倾听基层民众最真实的呼声,需要干部卸掉身上的“官架子”,去掉形式上的“花架子”,主动到基层去,到民意集中的地方去,和百姓心贴心、面对面的交流。有的干部沉迷于“形象工程”,需要到基层去的时候,坐在车里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田间地头站一站,摆摆造型,拍拍照片,就拍屁股走人。老百姓不是领导干部搞虚假政绩的“演员”,人民需要的是领导干部捧着一颗真心、带着一片实意。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充分表明了党对于民生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更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的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的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字里行间,都是对人民浓浓的关切。可以说,党的十八大奏响了民生改善的“时代强音”。

“群众心里有杆秤,谁把心交给了人民,人民群众就会把他放在心里头,谁把人民捧

在手上,人民群众就会把他捧过头顶。”人同此心,话同此理。领导干部要将人民摆在心中重要位置,高举十八大报告的精神旗帜,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为中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周围,解放思想,继往开来,多谋民生之举,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可见民生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十八大报告重点强调的内容。

为了将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湖北省委书记与武汉市委书记等多名官员放下身段,踏上了由十八大代表王静驾驶的公交车,不仅亲身体会了“公交”民生,树立了亲民好形象,而且以“公交车”为瞭望口,深入地了解市民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情况、对“小康”一词的领悟以及各自的生活现状和现阶段遇到的各类难题,树立了爱民新形象。

对于李鸿忠书记乘坐公交问民生的做法,笔者认为极为新颖、个性且充满人情味。对此,外界难免会产生诸如“作秀”等质疑,但是,透过李书记在公交车上的表现以及在公交调度站的一番言辞,我们不难发现他在与民相处、亲民爱民方面做得极为到位,亲和力、感召力无形中包裹住了普通市民的心。在与市民谈话时,李书记总是面对微笑分享他们的快乐瞬间,同时面带忧愁地仔细聆听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诸如养老、家庭经济困难等难题。更让人赞叹的是,李书记并没止于对问题的“听”,而是安排相关官员及时记录下困难群众的联系方式及其表述的难题,并当场做出正面回应,使得民众与书记的距离被进一步拉近。

“公交是民生的重要窗口,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在这里展现,所思所忧所盼在这里汇聚,希望你们发挥好这个平台优势,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更大贡献。”578路公交车到站后,李书记慰问了公交车调度站的工作人员并表达了殷切期盼。将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路程,使得老百姓的心声愿景在李鸿忠一行心中更加清晰具体。

相信,李鸿忠书记的“公交之行”才刚刚开始,希望“民有所思、我有所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能够成为一种永恒的信念传递于党员领导干部当中,让“公交问政”式的民生之道长久延续下去,这样民生才会展现出别样的“春天”!

沈阳讨薪女工朱曼可能连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如此走运,原本只想要回养伤当月一千多元工资,最终却获得34500元补偿金,真是天下掉下个大馅饼。纵观朱曼讨薪的经过不难看出,她的幸运来自于媒体的强势监督、社会公益组织的积极参与和相关管理部门在社会舆论高压之下的努力作为。这样看来,朱曼的幸运只是个案,没有普遍性、典型性。那么,面对众多的讨薪群体,朱曼的幸运能否复制,究竟由谁来复制呢?

每年接近岁末,农民工讨薪的新闻都会屡屡见诸报端,尽管农民工工资问题一次次被各级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各地也出台了不少讨薪政策措施,但是讨薪事件和讨薪悲剧仍然屡禁不止。远的不说,就在2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的报道说,在广东惠州万德五金厂打工的老李和工友们在惠州龙溪镇村建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向工厂讨要一年的11万元工钱。该厂的钟厂长竟然扔出由一百多万张一毛钱毛票,让老李和工人们从中数出11万来。4人忍气吞声数完了钱,老李和他的儿子还遭到了毒打。面对记者的采访,钟厂长竟然厚颜无耻地笑着调侃道:“难道中国市场上没有一毛钱的货币吗”?

按理说,要回原本就属于自己劳动所得的工资,讨薪者应该有理直气壮的底气,

但是在惠州万德五金厂那里却成了屈辱的代名词。其实,真正让讨薪农民工蒙受这次奇耻大辱的,并不是无德的工厂老板,而是陪同前往讨薪的龙溪镇村建所工作人员到位不作为,形同花瓶,压根儿就没给讨薪者撑腰打气。弄不好彼此私下里早就达成了一种默契,陪同只是例行公事而已。事实上,为了讨薪,朱曼曾多次来到沈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却被要求提供解雇书面证明、考勤卡等9种证明材料,致使讨薪一度陷入僵局。

如今,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重压之下,一些政府机关过去那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生冷硬”“吃拿卡要”现象,确实是不多见了,明目张胆的搪塞和敷衍也少了,而比“生冷硬”和公开吃拿卡要更阴损的则是:“软折腾”。比如,原本在一个单位、一个办事窗口就能一次办结的事情,非要挤牙膏似的来回让你跑多次,让人怒不敢言。原本应由具体办事部门取证调查的事情,非得强加到办事群众的头上,就像沈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朱曼本人提供解雇书面证明、考勤卡等9种证明材料。要知道,对于一个打扫卫生的勤杂工而言,能拿到其中的某些证件,可能是比上青天还要难。这种办事程序和要求,无疑是要将讨薪者推向死胡同,比明说不受理更可恶。

朱曼讨薪事件经新华社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沈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要求相关部门全力配合。辽宁泽云律师事务所律师崔永星主动为其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各部门在听取了朱曼的申述之后,找到她所在诊所的老板刘莹,核对事实,讲清政策,陈明利害。仅3天时间,刘莹就把拖欠朱曼的各类工资欠款全部付清。办事效率之高,可圈可点。

朱曼讨薪原已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却能突然间“柳暗花明又一村”,神奇之处就在于,政府重视之下的各方通力协作。这说明,复制朱曼的幸运,解决讨薪难题并不难,除了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制度之外,关键是要形成抓落实的合力,协作攻关,积极作为,全力以赴。只要全社会都把它当成大事来办,再难的事也不难办。

“炫父”帖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正能量,它表明我们做人不能“忘本“,不管你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还是出身贫寒的“金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搬玉米棒子的”、“垒砖的”,或者“下劳务市场的”,而羞于跟人提起,或者忽视甚至否认他们的养育之恩。我国正在进入老龄社会,曾经“健康”、“能干”的父母们正在步入老年,只有子女们不忘父母曾经的养育之恩,尽起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责任,父母们才能“老有所养”,国家才能和谐稳定。同时,只有不“忘本“,才能学会“感恩”。

这封“炫父”帖告诉我们父母即使不能给予我们财富和地位(就像一些富二代一样),我们同样能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和做人的“正能量”,正如父亲在“粜棒子”的过程中,让我(帖子作者)意识到“要诚信”,要“学会知足”,这些做人的道理,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网上的帖子是海量的,为什么偏偏这篇文字并不华彩的帖子引起疯传,引无数网友“泪奔”,因为作者带着真挚的情感,写出了真实朴实的“父子情”。在“炫富”、“炫官”横行的今天,在发迹了恨不得改了自己“寒碜”出身的今天,在用“假文凭”、“抄袭论文”粉饰自己的今天,已经成了央企员工的大学毕业生李贺,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去,敢于坦白自己的父亲是“收玉米”的,这种“真诚”和“诚实”值得我们的肯定。

希望那些社会成功人士,也像李贺一样,成功了,不要忘了本,对父母感恩,对社会尽责,让社会充满正能量,也希望网络里少一些以血腥、情色博眼球的东西,多一些这样真情朴实引人向上的东西。

雾霾频繁光顾,一再提醒我们,治理大气污染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毕竟,水污染了我们可以喝矿泉水、用净化器来净化,还有选择的可能,但空气污染了,我们只能默默无奈地面对毒气,我们做到的只是减少户外活动,或者带上口罩,我们暂时还没有更好的替代办法来保护我们自己。面对雾霾,我们不能无动于衷,首先需要下“猛药”。

一是让汽车使用者为污染空气付费,加收汽车排污费,可以考虑按照汽车行驶里程进行收费;二是加大乱停车等惩罚力度,进一步提高停车费用,用经济杠杆减少汽车的使用;三是限制部分车辆上路,可以采取单双号措施,公车至少停开30%以上,减少上路车辆。四是停产限产,对于排放PM2.5的大户,采取限产、停产措施。

尽管上述“猛药”不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显效,但至少可以减缓雾霾的浓度。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是建立一个长效的防治机制。

首先要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逐步调整,将其调整到绿色经济的轨道上来;第二是提高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包括燃油的标准,从汽车排放的角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第三严格执行国家“十二五”规划,特别是相应的“减排”规划更应率先实现;第四,制定相关的法律,建立长效机制,防治空气污染,同时建立应对突发“雾霾”的法律保障机制,有法可依。

我们期待着蓝天再现,面对雾霾常袭,我们需要“猛药”应对,更需要常态的“调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