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09章病理练习题

第09章病理练习题

第09章病理练习题
第09章病理练习题

第09章-缺氧

缺氧

一、单选题:

1.缺氧的概念是:

A、吸入气中氧含量减少

B、血液的氧容量降低

C、血液的氧含量降低

D、血液的氧分压降低

E、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

2.影响血氧饱和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A、血液PH值

B、血液温度

C、血液CO2分压

D、血氧分压

E、红细胞内2,3-DPG含量

3.下列哪项与动脉血氧含量无关:

A、Hb的数量

B、血液的携氧能力

C、吸入气氧分压

D、肺呼吸功能

E、内呼吸状况

4.反映组织利用氧多少的指标是:

A、动脉血氧含量

B、静脉血氧含量

C、P50

D、静脉血氧饱和度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5.下列哪一项原因引起的缺氧不属于循环性缺氧:

A、休克

B、心力衰竭

C、肺动-静脉瘘

D、动脉血栓形成

E、静脉淤血

6.最能反映组织性缺氧的指标是:

A、血氧含量降低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C、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D、静脉血氧含量增加

E、动-静脉血氧含量增大

7.下列哪种情况造成的缺氧属血液性缺氧:

A、空气中氧分压低

B、血栓形成

C、肺心病

D、心力衰竭

E、一氧化碳中毒

8.引起组织性缺氧的原因是:

A、一氧化碳中毒

B、氰化物中毒

C、亚硝酸盐中毒

D、局部循环障碍

E、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9.下列哪种原因不能引起低动力性缺氧

A、动脉栓塞

B、静脉淤血

C、休克

D、心力衰竭

E、肺动-静脉短路

10.健康人攀登3000米以上的高峰发生缺氧的原因是:

A、吸入气氧分压低

B、血液携氧能力低

C、肺部气体交换差

D、组织利用氧能力低

E、肺循环血流量少

11.动脉栓塞引起的缺氧其动脉血氧变化特点是:

A、氧容量降低

B、氧含量降低

C、氧饱和度降低

D、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升高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12.氰化物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

A、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不能还原成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

B、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不能氧化成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

C、脱氢酶辅酶成分缺乏

D、脱氢酶活性降低

E、外呼吸功能障碍

13.缺氧是由于:

A、吸入气氧含量减少

B、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C、血液中氧含量降低

D、血液中氧饱和度降低

E、组织供氧不足或利用氧障碍

14.肠源性紫绀由于下列哪项引起?

A、休克

B、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

C、细菌性痢疾

D、急性腹膜炎

E、进食大量含有硝酸盐的腌菜

15.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不适宜?

A、CO与Hb结合生成碳氧Hb无携氧能力

B、CO抑制RBC内糖酵解,使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

C、吸入气中CO浓度为0.1%,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难以恢复的损伤

D、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E、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16.低动力性缺氧指的是:

A、乏氧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 、循环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E、以上均不是

17.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见于:

A、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B、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一氧化碳中毒

D、氰化物中毒

E、亚硝酸盐中毒

18.氰化物抑制生物氧化使组织利用氧能力减弱的机制是其:

A、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

B、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

C、增高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

D、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

E、造成氧化磷酸化脱偶联

19.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具特征性变化的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血氧容量正常

C、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20.某患者的血氧检查结果是:血氧容量20ml/dl,动脉血氧含氧15ml/dl,动脉血氧分压6.7kPa(50mmHg),动-静脉氧差4ml%,其缺氧类型可能是:

A、乏氧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循环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E、混合性缺氧

21.维生素缺乏导致缺氧是由于:

A、氧弥散入血减少

B、组织利用氧能力降低

C、氧与血红蛋白结合牢固

D、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减少

E、氧的运输障碍

22.关于乏氧性缺氧,正确的是:

A、常见原因为贫血

B、患者皮肤粘膜呈青石板色

C、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D、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E、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

23.缺氧时机体的代偿和适应不包括:

A、肺血管收缩

B、毛细血管增生

C、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左移

D、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增加

E、无氧酵解增强

24.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

A、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B、肝脾储血释放

C、红细胞破坏减少

D、肝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E、骨髓造血加强

25.缺氧时下列哪一项可使氧离曲线右移:

A、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

B、血液PH降低

C、血液CO2分压降低

D、血液温度降低

E、以上都不是

26.缺氧引起呼吸系统的变化,下列哪项不正确?

A、血液性缺氧时呼吸一般无明显增加

B、低张性缺氧最易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C、肺通气量增加的机制是由于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D、各种类型严重缺氧都可抑制呼吸中枢

E、组织性缺氧时呼吸无明显增加

27.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的循环系统的代偿方式: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力加强

C、心、脑、肺血管扩张

D、静脉回流增加

E、毛细血管增生

28.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时间为:

A、5-8秒

B、6-8秒

C、6-8分

D、10-12秒

E、9-10分

29.细胞缺氧,细胞膜受损,细胞内出现的变化是:

A、钠多、钾多、水多

B、钠少、钾多、水少

C、钠多、钾少、水多

D、钠多、钾少、水少

E、钠少、钾多、水多

30.缺氧性细胞损伤不包括:

A、线粒体呼吸功能降低

B、Na+-K+泵不能充分运转

C、细胞水肿

D、钙离子外流增加

E、溶酶体酶释出

&

A、空气中氧分压低

B、血栓形成

C、维生素缺乏

D、心力衰竭

E、一氧化碳中毒

31.血液性缺氧

32.乏氧性缺氧

33.组织性缺氧

*

&

A、紫绀

B、苍白

C、樱桃红色

D、青石板色

E、玫瑰红色

34.肺部疾病引起的缺氧:

35.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氧:

36.核黄素、尼克酰胺和尼克酸严重缺乏引起的缺氧37.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缺氧:

38.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缺氧:

*

&

A、乏氧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循环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E、混合性缺氧

39.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40.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41.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42.动静脉氧差升高:

*

二、多选题:

1.列哪些疾病引起循环性缺氧?

A、动脉粥样硬化症

B、一氧化碳中毒

C、贫血

D、休克

E、维生素缺乏

2.大量食用腌菜的患者会出现下列哪些变化:

A、血液中变性Hb增多

B、红细胞内2,3-DPG生成减少

C、Hb与氧的亲和力增高

D、Hb携氧能力降低

E、Hb数量减少

3.缺氧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由于:

A、脑细胞肿胀

B、围管性浸润

C、胶质小结形成

D、脑间质水肿

E、脑细胞坏死

4.久居高原的居民对慢性缺氧的代偿方式主要是:

A、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多

B、肺通气量增加

C、心输出量增加

D、组织利用氧能力增加

E、无氧酵解增强

5.常用的血氧指标有:

A、血氧分压

B、血氧容量

C、血氧含量

D、血氧饱和度

E、氧离曲线

6.下列关于血氧指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容量反映血液携氧能力

B、氧含量取决于Hb的质和量

C、动脉血氧分压与肺呼吸功能有关

D、血氧饱和度是H结合的氧和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的比值

E、动静脉氧含量差反映组织利用氧的能力

7.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不包括:

A、酸中毒

B、二氧化碳含量

C、血温

D、血压

E、2,3-DPG

8.引起乏氧性缺氧的原因包括:

A、吸入气氧分压过低

B、维生素缺乏

C、外呼吸功能障碍

D、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E、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9.乏氧性缺氧的变化包括:

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C、动脉血氧容量正常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静脉氧差升高

10血液性缺氧的变化包括:

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C、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E、动静脉氧差增大

11.血液性缺氧的原因包括:

A、缺铁性贫血

B、一氧化碳中毒

C、氰化物中毒

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E、先天性心脏病

12.缺氧时机体的代偿方式包括:

A、呼吸变深变快

B、心输出量增加

C、血流重新分布

D、肺血管收缩

E、红细胞增多

13.严重导致循环功能障碍的机制有:

A、能量产生不足,Na+-K+泵不能正常运转

B、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变慢、期前收缩甚至心室纤维颤动

C、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

D、酸性代谢产物使外周血管床扩张,回心血量减少

E、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三、填空题:

1.急性乏氧性缺氧的主要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______,氧含量______,氧容量______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______。

2.血液性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______,动脉血氧含量______,

动脉血氧容量______,动脉血氧饱和度______,动-静脉氧差______。

3.循环性缺氧时,动、静脉氧差______,乏氧性缺氧时,动、静脉氧差______。

4.急性缺氧时机体代偿反应的因素主要以______系统和______系统为主。

四、改错题:

1.100ml血液中实际的带氧量为血氧容量。

2.“肠源性紫绀”是由于氰化物中毒所引起。

3.乏氧性缺氧又称为等张性缺氧。

4.一氧化碳中毒所引起的缺氧属于循环性缺氧。

5.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后,携氧能力更强。

6.正常人动脉血氧饱和度约为100%,静脉血氧饱和度约为70%。

7.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狭窄时,右心的静脉血掺入左心的动脉血中,属于血液性缺氧。

五、名词解释:

1.缺氧

六、问答题:

1.机体缺氧时循环系统的代偿反应有哪些?

三、填空题:

1.降低、降低、正常、降低

2.正常、降低、降低、正常、降低

3.升高、降低

4.呼吸、循环

四、改错题:

1.“容量”改为“含量”

2.“肠源性紫绀”是由于食用大量含有硝酸盐的腌菜或变质蔬菜而引起。

3.“等张性”改为“低张性”

4.“循环性”改为“血液性”

5.“携氧能力更强”改为“丧失了携氧能力”

6.正常人动脉血氧饱和度约为95%,静脉血氧饱和度约为70%。

7.“血液性缺氧”改为“乏氧性缺氧”

五、名词解释:

1.当组织和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和细胞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六、问答题:

1.心输出量增加、血流分布改变、肺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增生。

病理选择题答案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细动脉壁的玻璃样变性最常发生于(B )P13 A.急进型高血压 B.缓进型高血压 C.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急性肾盂肾炎 2.细胞坏死的主要改变是( B )P15 A.核固缩,核膜破裂,胞浆浓缩 B.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C. 核碎裂,胞浆浓缩,细胞膜破裂 D. 核溶解,胞浆浓缩,细胞膜破裂 3.下列不属于凝固性坏死的是(C )P15 A.心肌梗死 B.脾坏死 C.脑梗死 D.干酪样坏死 4.判断离体脑萎缩的最重要的根据是(A ) A.脑沟加深,脑回变窄 B.脑沟变浅,脑回增宽 C. 脑沟变浅,脑回变窄 D. 脑沟加深,脑回增宽 5.干酪样坏死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特征性病变(C )P15 A. 风湿病 B.原发性肝癌 C. 结核病 D.急性胰腺炎 6.脂肪变性最好发生于下述何脏器(C )P11 A. 脾 B.肺 C.肝 D.肠 7.干性坏疽最易发生于( A )P16 A.肢端 B.肺 C.开放性创伤深层 D.肾 8.细胞内水肿镜下所见哪项是错误的( D )P11 A.细胞内水分增多 B.胞浆清亮 C.胞浆内有小粉染颗粒 D .胞浆内有脂质空泡 9.下列脏器梗死后,常发生液化性坏死的是(B )P15 A. 脾 B.脑 C.肝 D.肾 10.“虎斑心”是指心肌发生(B )P12 A.瘀血 B.脂肪变性 C.黏液样变 D.坏死 11.脂肪变性的器官,哪项是错误的?(C )P12 A.体积增大 B.淡黄色 C.质地变硬 D.触之有滑腻感 12.肾脏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颜色浑浊,象水煮过一样,称为(B )P11 A.肾脂肪变性 B.肾细胞内水肿 C.肾玻璃样变性 D.肾代偿性肥大 13.坏死与坏疽的主要区别在于:(A )P16 A.伴有腐败菌感染 B.大块组织坏死 C.颜色将变黑 D.病变的本质不同 14.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的主要区别是(D )P16 A.坏死组织的面积大 B.有腐败菌感染 C.动脉闭塞 D.静脉回流通畅 15.气性坏疽最易发生在(C )P16 A.肢端 B.肺 C.开放性创伤深层 D.肾 16.关于坏死结局的说法哪项错误?(D )P16 A.溶解,吸收 B.脱落,排除 C.机化,包裹,钙化 D.病因清除,细胞恢复正常 17.关于萎缩描述,下列哪项正确?(A )P11 A.细胞内线粒体减少 B.萎缩的细胞不会消失 C.间质和实质均明显减少 D.其代谢与功能尚属正常 18.脂肪变性镜下所见哪项正确?(D )P11 A.细胞内水分增多 B.细胞体积变小C胞浆清亮 D.胞浆内有脂质空泡 【二】.损伤与修复 19.肉芽肿性炎的主要炎症细胞是(B )P30 A.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20.下列哪项组织缺乏再生能力?(A )P22 A.神经细胞 B.毛细血管 C.造血组织 D.干细胞 21.肉芽组织填补创伤缺损后将转变为(D)P30

病理生理学各章节习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是指( )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4.死亡的概念是指( )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二、问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 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 4.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

《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病理学是森林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森林保护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植物病害的概念;病原;侵染性病害的发病过程和侵染循环;感病植物的病理变化;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的诊断。 第二章植物病原菌物 菌物的营养体;菌物的繁殖;各大类菌物的形态、简要的分类及所致的植物病害的症状,菌物类病害的诊断;菌物类病害发生的特点、对寄主植物的危害。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和性状;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和传播;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及病原鉴定方法;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防治。第四章植物病原病毒及植原体 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植物病毒的传播;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植物病毒的鉴定原理;植原体的一般性状;植原体病害的症状、传播、诊断和防治。 第五章植物病原线虫 线虫的一般性状;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线虫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营养失调、湿度不适、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植物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八章侵染过程 病程的概念;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及其影响因素. 第九章病害循环 侵染循环的概念;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病原物的传播。 第十章植物病原生物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寄生物的类型;病原物的致病机制;转主寄主和寄生专化型。 第十一章植物的抗病性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抗病性的概念;抗病性的类型;植物抗病的机制;植物的诱导抗病性及其机制。 第十二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的流行类型;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植物病害的预测。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的含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方法;Koch’s法则;不同类型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第十四章植物病害的防治

病理习题及答案

1.二尖瓣狭窄时,由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首先引起A.左心房扩张 B.左心室扩张 C.右心室萎缩 D.右心室扩张 E.肺静脉扩张 2.肿瘤的异型性大,表示该肿瘤细胞 A.分化程度大,恶性程度高 B.分化程度大,恶性程度低 C.分化程度小,恶性程度高 D.分化程度小,恶性程度低 E.分化程度不一致,恶性程度可高可低 3.肠上皮化生多见于 A.慢性肠炎 B.慢性胃炎 C.慢性胃溃疡 D.肠腺瘤 E.肠腺癌 4.肾小球肾炎属于何种性质疾病 A.化脓性炎症 B.遗传性疾病, C.内分泌性疾病 D.纤维蛋白性炎 E.变态反应性疾病 5.继发性肺结核病,结核杆菌播散的主要途径是A.淋巴道播散 B.直接蔓延 C.血行播散 D.支气管播散 E.消化道播散 6.肠血吸虫病最显著的部位是 A.盲肠 B.降结肠 C.升结肠 D.直肠 E.乙状结肠

7.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 A.借飞沫呼吸道传染 B.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经口传染 C.输血输人乙脑病毒 D.带病毒的蚊虫叮咬经皮肤人血 E.苍蝇作为媒介污染食物经口传染 8.肾盂肾炎是一种 A.变态反应性疾病 B.主要发生在肾小球的化脓性炎 C.肾盂和肾间质的化脓性炎 D.肾盂和肾间质的纤维蛋白性炎 E.肉芽肿性炎 9.X射线检查时,肿块周围出现毛刺样或放射状改变,是因为A.肿瘤呈外生性生长 B.肿瘤呈膨胀性生长 C.肿瘤呈浸润性生长 D.支气管全围肺组织实变 E.肿瘤呈结节状 10.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中,下述哪个最少见 A.脑血栓形成和梗死 B.腹主动脉瘤 C.心瓣膜病 D.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E.冠状动脉斑块内出血 11.对于风湿性关节炎,下列记述哪一项错误 A.成分多于儿童 B.主要累及大关节 C.关节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D.关节腔内渗出浆液及纤维蛋白 E.反复发作易致关节畸形 12.炎症时引起局部疼痛的主要因素是 A.细胞坏死的结果 B.细胞变性的结果 C.静脉阻塞 D.炎症渗出使局部肿胀 E.动脉充血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疾病概论 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 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 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 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 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mol/L,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变化不明显。(正常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

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

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植物病理学试卷 a 及答案】 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植物病理学(a)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二、填空(每空 1 分,共20 分) 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 ()()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 ()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 ()五种类型。 5.()()( 素。 三、选择(每题 2 分,共16 分) 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 b. 霉状物 c. 粉状物 d. 颗粒状物 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 b. 高温 c. 病原菌 d. 遗传因素 )()两大类。)())())())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 b. 真菌 c. 线虫 d. 原核生物 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粉状物 c. 脓状物 d. 颗粒状物

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四、判断对错(每题 2 分,共16 分) 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 的重要诱因。( 6.病症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7.脓状物是细菌性病害的特有病症。() 8.霉状物、粉状物等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五、简答题(每题8 分,共16 分) 1.简析病害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2.什么是病症和病状?都包括哪些类型? 六、论述题(12 分) 1.什么是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各由哪些因素引起?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 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 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 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病理思考题答案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 变性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1)细胞水肿 (2) 脂肪变性 A、肝脂肪变性 B、心肌脂肪变性 (3 )玻璃样变性 A 、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B、血管壁玻璃样变 C.、细胞内玻璃样变 (4) 粘液样变性 (5) 病理性钙化 A、局部性(营养不良性钙化) B、全身性(转移性钙化) 2. 坏死的类型及病理特征。 (1). 凝固性坏死 (2). 液化性坏死 (3). 特殊类型的坏死 A. 干酪样坏死 B. 坏疽 C. 脂肪坏死 D. 纤维素样坏死 3. 肉芽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炎细胞构成; 功能:①抗感染及保护创面; ②填充伤口,修复缺损; ③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异物 4. 坏死与凋亡的区别。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简述静脉淤血的后果。 –(1)淤血性水肿(2)淤血性出血 –(3)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4)淤血性硬化 – – 2. 简述慢性肺、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1)肉眼观:肺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开时可见有淡红或暗红色泡沫样液体流出。 –光镜下:肺泡壁Cap和小静脉扩张、淤血,肺泡腔内水肿液,RBC,并有巨噬C吞噬RBC在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即心衰C。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肺的褐色硬变” –(2)肉眼观: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质地较实、表面及切面可见红黄相间的条纹,形似槟榔。(槟榔肝)。 –光镜下: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四周肝窦淤血,肝C萎缩消失或坏死,小叶 –周边肝C脂肪变性。长期慢性肝淤血可导致淤血性肝硬化。 – – 3.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 –(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2)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 –(3)血液凝固性增高 – – 4.简述血栓的结局。 –(1).软化、溶解、吸收 –(2).机化与再通 –(3).钙化 5. 简述梗死的类型及各型梗死的发生条件及病变特点。 – 6. 简述栓子的运行途径。 –一般与血流的方向一致 –左心和体循环动脉内的栓子 ------ 体循环器官动脉分支 –右心和体循环静脉内的栓子 ------ 肺循环动脉分支 –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的栓子 ------ 肝门静脉分支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要点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年级:2008级 专业:植物保护微生物工程组别:第三小组姓名:戴泽翰学号:200830200508 指导老师:李敏慧、刘琼光、周国辉、徐大高、杨媚、 谢辉、何艺郡 目录 一、前言--------------------------------------------------------3 二、实习目 的与意义----------------------------------------3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 ----------------------------------------3 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4 实验二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 -------------------8 实验三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12 实验四植物病 原线虫的分离及形态观察------14 实验五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15 四、实 习(验)结果与分析------------------------------18 五、收获与体会 ----------------------------------------------19 六、参考文献 -------------------------------------------------20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戴泽翰 200830200508 08植保微生物1班 一、前言 植物病理学是主要研究引起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引子及其致病机制、病 原物与寄主间相互关系和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减少病害所致损失的原理及具体措 施的一个重要农业学科。学习基本的植物病理学、流行学知识,掌握常见农业病害鉴别和病 原物采集、分离等技能,是对作为高等农科院校植保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为巩固和印证所 学的植物病理知识,增强学生对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直观认识,我校资环学院 为植保专业安排了植物病理学课的实习,以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 (一)巩固和印证所学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二)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技能 (三)通过室内外观察,认识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形态特征 (四)加强理论联 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 (一)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二) 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 (三) 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 (四) 线虫病害标本的采集、分离与鉴定 (五) 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 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一、实验目的 植物病害标本是植物病害及其分布的事务性记载,有了标本即可在室外观察的基础上, 开展室内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病害诊断和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工作,没有合格的标本更无从 谈起。因此,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植物病害研究和实验的基本建设工作,植病标本的采 取和制作是植保人员必须掌握的的基本技术之一。通过本次标本采集和制作实践实习,学习 标本采集和制作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步骤 (一)标本采集 1、外出实习地点 (1)华农大农场 (2)华农大增城宁西基地 (3)广州白云区蔬菜地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肿,缺氧,休克 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 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 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 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 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 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 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 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 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 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7.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L的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 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8.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l。高酶血症:血清镁高于l 9.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体腔中体液积聚被称为积 水。心性水肿是指心力衰竭诱发的水肿。肾性水肿是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 水肿。原发于肝病的体液异常积聚被称为肝性水肿。肺间质中有过量体液积聚和/ 或溢入肺泡腔的病理现象被称为肺水肿。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的脑容量和容 量增加为脑水肿。 、

浙大临床病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2014年临床病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一、分子临床病理 1.请结合自己的专业,简单设计一个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方案来研究一个课题(一抗和二抗的名称和来源,一抗的定位预测;实验方案,生物学意义和临床意义,实验设计(每个对照组的意义)。结果判断。一抗: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二抗:羊抗小鼠Biotin标记抗体;一抗的定位预测:表达在肺组织的细胞浆中;实验方案:选择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三组石蜡标本切片。通过抗体标记 VEGF,经过免疫组化染色后判定相关蛋白表达与肺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生物学意义:VEGF 是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其相关的特异性受体选择性作用于内皮细胞发挥作用。临床意义:通过了解非小细胞肺癌VEGF的表达,可能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预后,从而指导抗肿瘤治疗。实验设计:通过设立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对照组,对比所研究蛋白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进而得出实验结论。结果判断:免疫组化染色后,利用电脑的病理图文报告分析系统进行结果判读,对染色结果定量分析。掌握以下原则:阳性细胞定位是否明确,是胞膜、胞浆还是胞核阳性间质清晰,无背景着色;阳性细胞要在5%以上,才能定为阳性;参考评价:<5% -, 5%-25%+, 25%-50%++,>50%+++。 2.免疫组化的应用范围。 1)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2)对疾病的预后和治疗的意义;3)癌基因蛋白的应用;4)对肿瘤增生程度的评价;4)微小病灶的发现;5)在肿瘤分期上的意义;6)指导肿瘤的治疗;7)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8)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3.何谓“套餐式”免疫标记?举两例说明 每一种组织的标记物必须用2种以上的抗体,除了能够阳性正面证实的抗体,还要有能阴性反面证实的抗体。例如: a.Keratin,Vimentin,LCA,S100四种抗体组合。Keratin角蛋白,存在于上皮细胞,Keratin阳性且其它阴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癌或生殖细胞瘤;Vimentin波纹蛋白,存在于间质细,LCA存在于血细胞,Vimentin和LCA阳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淋巴瘤;S-100 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Vimentin和S100阳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神经内分泌肿瘤;Vimentin阳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肉瘤。 b.胃肠道间质瘤GIST检测CD117,DOG-1,CD34;鉴别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 4. 何谓靶向治疗?举两例说明。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的一个蛋白质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后会特异地作用于致癌位点,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举例:乳腺癌:曲妥珠单抗用于治疗Her-2 FISH阳性乳腺癌。 5 靶向治疗应用现状: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热点,已经在肺癌、胃肠间质瘤、淋巴瘤、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治疗中显示了一定的疗效。肺癌:部分非小细胞肺癌EGFR过表达/突变,采用EGFR抑制剂进行靶向治疗,药物有吉非替尼、西妥昔单抗等;胃肠间质瘤:发病机制关键在于C-kit基因功能获得性突变以及由此导致的Kit蛋白异常活化,治疗药物有伊马替尼、苏尼替尼。乳腺癌:Her-2过表达,治疗药物赫赛汀,是靶向Her-2胞外区的人单克隆抗体。 存在的问题:一些癌症的分子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使得靶向药物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存在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存在个体差异性。靶向治疗药物耐药。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活体在生长或储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 寄生物: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病原物:任何诱发病害的因素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统称为病原物。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寄生现象: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致病性: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活体营养食物:在自然间,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在实验室里不能培养。 死体营养食物:除寄生于或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 腐生物:只能从死的有机物上获得营养物质的异养生物。 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自制养分,但必须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者茎叶具有很少的叶绿素,不能活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造养分,因而必须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相继病原学:先入的病原物先侵染寄主,后入的病原物随之进入寄主,最终可以形成复合病害的综合症。 相伴病原学:两种或更多的病原物同时侵染寄主,引起的病害比单独的病原物引起的症状更重。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征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致病性:是病原物诱发病害的能力的总称,一般是用来描述对不同种寄主的致病力。 毒性:是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衡量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异。 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免疫: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的称为免疫。 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轻的称为抗病。 感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重的称为感病。 高度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 耐病:发病情况类似高度感病品种,但受害的影响比感病品种的小。 垂直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某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能抵抗,但对另一些则不能抵抗,即抗性是小种专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个别主效其因控制的。在生产上,这种抗性虽表现为高度抗病或免疫,但很容易因小种发生变化而表现为感病,因而抗病性是不稳定和不能持久的。 水平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一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即非小种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多个微基因控制的,也由单个基因控制的。这种抗性表现为中度抗病,是稳定和持久的。 基因对基因假说:在进化过程中,在寄主群体中有一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在病原物群体中就

病理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2、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 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 3、对高渗性脱水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高热患者易于发生 B、口渴明显 C、脱水早期往往血压降低 D、尿少、尿比重高 4、某患者做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三天,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血钠 B、低血钙 C、低血磷 D、低血钾 5、各种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的共同机理是 A、抑制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 B、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 C、通过血容量的减少而导致醛固酮增多 D、远曲小管Na+-K+交换增强 6、下列哪项不是组织间液体积聚的发生机制? A、毛细血管内压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7、高钙血症患者出现低镁血症的机制是 A、影响食欲使镁摄入减少 B、镁向细胞内转移

1 / 13 C、镁吸收障碍 D、镁随尿排出增多 8、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急诊入院,血气检测表明PH7.39,PaCO 25.9Kpa(43.8mmHg),HCO 3ˉ26.2mmol/L,Na+142mmol/L,Clˉ96.5mmol/l,可判定该患者有 A、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B、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C、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9、血浆【HCO 3ˉ】代偿性增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10、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时,病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 A、脑内H+含量升高 B、脑内儿茶酚胺含量升高 C、脑内r-氨基丁酸含量减少 D、脑血流量减少 11、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的特殊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下降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12、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性增强 C、肺通气量增加 D、脑血流量增加 13、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 A、干扰素 B、淋巴因子 C、肿瘤坏死因子 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病理生理学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试题及答案

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选择题 【A 型题】 1.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下述哪一器官? A .心肌 B .脑 C .肝 D .肾 E .肠 2.最活泼有力的氧自由基是: A .- ?2O B .H 2O 2 C .OH · D .LO · E .LOO · 3.认为再灌注损伤实为缺血的继续和叠加的学说为: A .钙超载 B .自由基损伤 C .无复流现象 D .白细胞作用 E .能量代谢障碍 4.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 A .房性心律失常 B .室性心律失常 C .房室交界部阻滞 D .房室传导阻滞 E .房颤 5.氧反常损伤程度加重,不见于: A .缺氧的时间越长 B .缺氧时的温度越高 C .缺氧时酸中毒程度越重 D .重给氧时氧分压越高 E .再灌注时pH 纠正缓慢 6.有关自由基的错误说法是: A .自由基是具有一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B .- ?2O 是其他活性氧产生的基础 C .OH ^ 自由基的产生需有过渡金属的存在 D .体内的自由基有害无益 E .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 7.钙反常时细胞内钙超载的重要原因是: A .ATP 减少使钙泵功能障碍 B .Na + -Ca 2+ 交换增加 C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增加 D .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 E .无钙灌流期出现的细胞膜外板与糖被表面的分离 8.导致染色体畸变、核酸碱基改变或DNA 断裂的自由基主要为: A .- ?2O B .OH · C .H 2O 2 D .LO · E .LOO · 9.缺血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增加不见于: A .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增强 B .儿茶酚胺增加 C .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减少 D .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下降 E .线粒体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 10.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最主要是通过: A .蛋白质交联 B .直接损伤核酸 C .引发葡萄糖交联 D .脂质过氧化引起损伤 E .引起染色体畸变

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病理学(专科) 一、名词解释: 1.肉芽组织 2.机化 3.干酪样坏死 4.肉芽肿 5.原位癌 6.交界性肿瘤 7.肠上皮化生 8.冠心病 9.结核结节 10.梗死 11.肾病综合症 12.凝固性坏死 13.假膜性炎 14.血栓形成 15.风湿小体 16.伤寒小结 17.癌肉瘤 18.凋亡 19.萎缩 20.槟榔肝 21.脓毒败血症 22.非典型增生

23.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24.早期胃癌 25.原发性肝癌 26.新月体 27.葡萄胎 28.甲状腺髓样癌 29.伤寒肉芽肿 30.嗜酸性脓肿 31.化生 二、是非题: 1.萎缩的器官其体积均缩小。 2.白色血栓是因白细胞较多而得名。 3.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4.肠腺癌转移到肺称肺转移性肠腺癌。 5.病毒性脑炎为变质性炎。 6.大叶性肺炎是以中性白细胞渗出为主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7.硅肺的基本病变是硅结节形成和肺组织的弥漫性纤维化 8.玻变也可以见于细胞外。 9.二尖瓣狭窄可引起左室扩张、肥大。 10.呈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多为恶性肿瘤。 11.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2.血栓形成对机体有害无利。 13.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变质、渗出、增生。 14.肿瘤的异型性小,其恶性程度高。

15.小叶性肺炎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 16.良性肿瘤可有转移。 17.风湿病是链球菌直接引起的化脓性炎。 18.鼻咽癌中低分化鳞癌最常见。 19.由动脉发生的肿瘤称动脉瘤。 20.高血压病主要累及全身细、小动脉。 21.纤维素样变性实质上就是纤维素样坏死。 22.骨和软骨的再生能力很强.故损伤后一般均能完全再生。 23.肺褐色硬化是由于慢性右心衰所致。 24.阿米巴肝脓肿是一种以变质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 25.癌症是癌与肉瘤的统称。 26.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27.高血压脑溢血常发生于内囊部。 28.中央型肺癌组织学类型镜下通常是鳞状细胞癌。 29.慢性支管炎长期反复发作可致肺气肿、肺心病。 30.有门静脉高压症的肝硬化,称为门脉性肝硬化。 31.慢性浅表性胃炎不累及固有腺体。 32.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不是免疫复合物引起。 33.绒毛膜上皮癌内无绒毛。 34.纤维囊性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癌癌前病变。 35.后天性梅毒第一期的病变称硬性下疳。 36.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属急性增生性炎症.主要是淋巴细胞的增生。 37.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是由虫卵引起。 38.毒性甲状腺肿常常由于缺碘所引起。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PDF.pdf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活体营养型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 死体营养型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物质来源的生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 专性寄生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特性 非专性寄生寄生物即能从活体又能从死的植物组织上获取营养物质的特性 柯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是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常表述为四步:1病植株上有一种微生物的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3将纯化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健康植株上出现相同症状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可以再分离得到相同的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真菌狭义的真菌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靠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广义的真菌是包括卵菌、黏菌、壶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等,又称菌物。 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 菌核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较为坚硬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或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组成,可用于产生子囊等生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 菌索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可吸收营养和抵抗不良环境 厚垣孢子由菌丝中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 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具鞭毛,无细胞壁,可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原生质割裂产生 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外生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和裂殖产生卵孢子卵菌的有性孢子,由雄器和藏卵器配合产生具有厚壁的休眠孢子,卵孢子为二倍体 接合孢子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配子囊配合产生 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产于子囊内,每个子囊8个孢子 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为担子的结构上,单细胞、单核、单倍体 子实体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真菌的产孢结构 闭囊壳包被完全封闭,无固定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 子囊壳子囊果有孔口,球形或瓶形,内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病理生理学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试题及答案

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选择题 【A型题】 1.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下述哪一器官? A.心肌 B.脑 C.肝 D.肾 E.肠 2.最活泼有力的氧自由基是: A.-? 2 O B.H2O2 C.OH· D.LO· E.LOO· 3.认为再灌注损伤实为缺血的继续和叠加的学说为: A.钙超载 B.自由基损伤 C.无复流现象 D.白细胞作用 E.能量代谢障碍 4.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 A.房性心律失常 B.室性心律失常 C.房室交界部阻滞 D.房室传导阻滞 E.房颤 5.氧反常损伤程度加重,不见于: A.缺氧的时间越长 B.缺氧时的温度越高 C.缺氧时酸中毒程度越重 D.重给氧时氧分压越高 E.再灌注时pH纠正缓慢 6.有关自由基的错误说法是: A.自由基是具有一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B.-? 2 O是其他活性氧产生的基础 C.OH^自由基的产生需有过渡金属的存在 D.体内的自由基有害无益 E.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 7.钙反常时细胞内钙超载的重要原因是: A.ATP减少使钙泵功能障碍 B.Na+-Ca2+交换增加 C.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增加 D.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 E.无钙灌流期出现的细胞膜外板与糖被表面的分离 8.导致染色体畸变、核酸碱基改变或DNA断裂的自由基主要为: A.-? 2 O B.OH· C.H2O2 D.LO· E.LOO· 9.缺血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增加不见于: A.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增强 B.儿茶酚胺增加 C.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减少 D.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下降 E.线粒体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 10.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最主要是通过: A.蛋白质交联 B.直接损伤核酸 C.引发葡萄糖交联 D.脂质过氧化引起损伤 E.引起染色体畸变 11.下面哪个不是活性氧? A.NO B.-? 2 O C.OH· D.CO2 E.LOO·

病理学课后习题重点

病理学课后习题 第1章绪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名词解释: 病理学,活体组织检查,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虎斑心,玻璃样变性,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机化,凋亡,营养不良性钙化,脂肪坏死 二、问答题: 1.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2.细胞、组织的适应性变化包括哪些内容? 3.说明细胞水肿的原因,机制及其镜下变化。 4.萎缩有哪些类型?哪些原因造成病理性萎缩?举例说明萎缩的肉眼及镜下形态?以心肌褐色萎缩为例说明萎缩时的病理形态特征(肉眼及镜下)。 5.化生常发生在哪些组织器官?它的发生有何意义? 6.组织损伤时形态上表现出哪些变化 7.变性有哪几种?哪些发生在实质细胞中?哪些发生在间质中,或者两者均可发生,各有何形态特点? 8.脂肪变性常发生于哪些器官?肝脂肪变性的原因?举一例说明它的肉眼及镜下表现。说明脂滴在HE 染色中的形态以及常用的脂肪染色方法。 9.简述玻璃样变的类型和特点。玻璃样变性常发生于哪些部位?各举一例。简述血管壁,结缔组织、肾小管玻璃样变性的形态变化。 10.坏死有哪些类型,简述各型主要形态特点,并举一例。简述坏死的基本病变。坏死的组织学改变有哪些?其主要的形态学诊断依据是什么?坏死的结局有哪些? 11.试比较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的形成原因,病变特点(肉眼),好发部位及后果。第2章损伤的修复 一、名词解释: 修复,再生,完全性再生,纤维性修复,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生长因子,肉芽组织,瘢痕组织,一期愈合,二期愈合,暂时性骨痂 二、问答题: 1. 试述再生的调控。 2.人体组织细胞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分那三类,请举例说明 3.描述血管和纤维组织的再生过程,比较被覆上皮和腺上皮的再生过程 4.简述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成分、形态特点,作用、演变和结局 5.试述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6.比较创伤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不同点 7.简述骨折愈合过程有哪几个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8. 试述影响细胞再生、修复的全身和局部因素?如何才能促进组织的再生修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