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教学导案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教学导案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教学导案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教学导案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教案

————————————————————————————————作者:————————————————————————————————日期: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1)欧洲殖民者对拉丁美的殖民统治。

(2)19世纪早期,拉美人民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海地独立;“多洛雷斯呼声”;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阿亚库巧战役

2.思想教育:通过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到;

(1)早在公元前,美洲人民已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灿烂的古代文明和著名的文明区——美洲是印第安人的家园。

(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的入侵,中断了印第安文明发展的进程。殖民者的压迫、掠夺,造成了拉丁美洲的贫穷落后,激起拉美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3)在独立运动中,拉美人民联合起来,相互支援、坚韧不拔,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取得反殖斗争的重大胜利,基本上奠定了拉丁美洲的政治局面。通过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联合起来,反抗外敌,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是拉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英雄。

3.能力培养: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西葡殖民者对拉美人民的压迫、剥削,是引起拉美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背景。

(2)要求学生自己学会找出并归纳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海地独立,“多洛雷斯呼声”,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2)难点:

本课内容头绪较多,要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线索,抓住重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话(或讨论)法

绘制一幅《1828年的拉丁美洲》图。(同时可利用它讲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进军路线)。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欧洲殖民扩张和殖民主义罪恶,今天我们来学新的一课(板书课题)。在上新课前,我提一个问题:“是谁最先发现了美洲?当时他们把生活在那儿的居民称什么人?”请同学们想一想,知道的,请举手。(学生回答)对,1492年热那亚人哥伦布,渡过茫茫无际的大西洋到达古巴、海地,发现了这块新大陆,但当时他认为自己到的是印度,因此,称那里的居民为印第安人。正是这些最早的居民生活、劳动在那里,创造了美洲的古代文明,他们是美洲真正的主人(板书“美洲——印第安人的家园”)。

美洲是一块既年轻又古老的土地。说它年轻,是因为在它被发现前,人们还不知道有这么一块地方,发现后,才知道这块“新大陆”;说它古老,是远在公元前,住在那里的居民已创造出灿烂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古老文明。他们在农业、建筑、天文、数学、医学各方面(利用书上的插画,扼要介绍农业方面的成就,古老的文明区)对人类做出过重大贡献,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另外,拉丁美洲还盛产黄金和白银。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竞相踏上这块土地(展示挂图、板书:殖民统治下的拉丁美洲),他们残酷屠杀当地居民,为了补充劳力,殖民者又从非洲掠卖黑人到美洲作奴隶,残酷地剥削和虐待他们。殖民者还疯狂掠夺当地金银宝石,并源源不断运往西欧(据图介绍主要殖民者所占的地方)。当时西班牙猎获最多,占整个中南美、古巴、波多黎各等地;葡萄牙也是西方一个来得最早的殖民者,它的势力席卷整个巴西。此外,英、法、荷等国也在南北美洲、西印度群岛占有一些殖民地。这些殖民者侵占印第安人大片土地,开辟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在种植园劳动,靠大地产进行剥削,从经济作物中榨取财富,这些都给拉美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与痛苦。长达300年的殖民剥削和压迫,激化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尤其是土生白人,强烈要求控制政权、发展民族经济(结合“西属拉美殖民地社会阶层示意图”稍加说明),这正是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

下面我们主要来看看拉丁美洲人民如何相继摆脱西葡殖民统治而赢得独立的(结合挂图或提问,介绍拉丁美洲的范围)。拉美各国独立战争的序幕是海地人民拉开的(板书:海地的独立——揭开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序幕)。

位于加勒比海上的海地,在印第安古语中有“多山的地方”之意。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这里,并建立了殖民地,海地被西班牙侵占。17世纪末,海地被法国占领,成为法国海上最富庶的殖民地。法国殖民者占领这儿,原来的印第安居民几乎全被屠杀殆尽。大批运来的黑人奴隶占海地居民90%。1789年法国大革命,海地人民在“自由、平等、博爱”这个革命口号的激励下,鼓起勇气,首举义旗。1791年8月的一个夜晚,沉沉的战鼓擂响了黑人奴隶向殖民统治者发起战斗的信号,大群愤怒的黑奴冲进法国官吏和农场主的住宅,把殖民者丢进火堆,岛上到处是起义的烈火。他们在自己领袖黑人民族英雄杜桑领导下,建立军队,英勇战斗。起义军热爱自己的领袖,称他为“卢维杜尔”(即:替大家开道路的人),在杜桑领导下,海地人民先后打败西班牙、英国、法国侵略军,统一全岛,宣布独立。法国殖民者派出2万9千多名远征军也未能在战场上获胜,最后殖民者利用和谈、采取卑鄙手段逮捕了杜桑,押送法国,将他关在阿尔卑斯山上的一个监狱里,杜桑愤怒地指责法国侵略者,并说“只要我们黑人手里还有一杆枪,你们的屠刀总有一天会掉下来的!”半年后,这位英勇的黑人领袖被折磨而死。这更激起海地人民的极大愤怒,他们不屈不挠、更加英勇地战斗,侵略军的80%死在海地,包括侵略军头子勒克莱尔。1803年10月,法军被迫投降,由黑人奴隶领导,以黑人奴隶为主力军的革命,终于在战斗中砸碎了束缚他们的殖民枷锁,推翻了宗主国的殖民统治。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成为独立国家,地球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终于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上诞生了。海地革命拉开了拉美独立战争的序幕,树立了以弱胜强、小国能够打败大国的先例,推动了拉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海地革命是拉美人民反殖民主义的创举,鼓舞了拉美人民争取独立的斗志。现在我们来看拉美大陆的独立运动。(板书)

拉美独立运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是伊达尔哥发动的墨西哥独立战争(边讲边板书)。

在墨西哥,殖民统治力量较强,阶级矛盾尖锐,长期被奴役的印第安人和混血种人对西班牙统治者怀有无比的仇恨。19世纪初,拿破仑率军侵入西班牙,西属美洲殖民地人民趁机起义。1810年9月16日,墨西哥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多洛雷斯镇的神父伊达尔哥敲响了当地教堂的钟声,集合当地人民,提出符合人民利益的进步纲领,大大激发了墨西哥人民的革命热情,唤起人民的斗志(请同学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聩”kuì的读音),他们要求国家独立、废除奴隶制、归还印第安人土地……以“多洛雷斯呼声”为标志的墨西哥独立战争开始了。起义军迅速发展到8万,与西班牙殖民军展开了战斗。1811年伊达尔哥被敌人俘虏、英勇就义,但他得到了人民对他的尊敬。人民把他发出“多洛雷斯呼声”的日子——9月16日定为墨西哥独立日,尊他为“墨西哥独立之父”,永远怀念他的伟大功勋。

墨西哥独立战争几经曲折,于1821年2月24日宣布独立,第二年成立墨西哥联邦共和国。

1816年西属拉美独立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南美成为斗争的重心。(利用挂图,介绍主要国家的方位、安第斯山的位置)

北部主要是爱国者玻利瓦尔领导的独立战争。玻利瓦尔出生在委内瑞拉一个土生白人贵族的家庭,从小热爱祖国,在求学时就下定决心要打碎殖民者加在人民身上的锁链(让学生看书上的有关小字部分)。在打击西班牙殖民军的战斗中,他宣布要废除奴隶制,解放黑人奴隶,答应在革命后给一切参军的战士分配土地。贫苦大众踊跃参军,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他由海地进入委内瑞拉(这一部分可以边讲边板书或利用挂图指出方位),跋涉千里、越过冰冻的安第斯山,取得波耶加战役的胜利,解放波哥大城,结束了西班牙在哥伦比亚的殖民统治,回师解放委内瑞拉,再向西进,到厄瓜多尔,最后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南部,圣马丁在阿根廷训练军队,率军越过白雪皑皑的安第斯山,突然出现在智利平原,1818年智利独立。接着圣马丁又从海上进军,同秘鲁人民配合、解放利马。1821年,秘鲁宣布独立,但当时那一带还有2万殖民军待消灭。

中部的战斗是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协同共战的。在打击西班牙殖民军的过程中,他们相互支援,共同对敌(可指导学生看书上插图),玻利瓦尔尤其强调拉美各国之间的团结,他说:“在一起,我们是不可战胜的。”这正说明联合起来,反

对外敌是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战斗中,他们艰苦顽强、百折不挠,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人民这样歌颂玻利瓦尔“解放者啊,整个世界,和平的世界,曾产生在你的手中。是啊,由你的血产生了和平,生出了庄稼,长出了谷穗”,尊敬地称他为“南美的解放者”;圣马丁也获得“祖国之父”的尊称。

1822年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会晤(这一点,视具体情况,可一句带过,亦可稍加叙述),商讨清除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的最后据点。关于这次会晤,圣马丁曾向玻利瓦尔说:“美洲将不会忘记我们两人相互拥抱的这一天。”

1824年玻利瓦尔的战友苏克雷指挥了秘鲁、智利、阿根廷、大哥伦比亚等国人民组成的6000名军队,在阿亚库巧平原上,同9300人的西班牙军队进行了一次决定性的战役,大败西班牙军队,俘虏秘鲁总督、4个元帅、击毙将军6名。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评价了这次战役,说它是“一次最终保证了西属南美洲独立的会战”。

海地革命的成功、西属拉美殖民地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激发了巴西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摆脱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斗争精神,1822年9月巴西独立,拉丁美洲基本上都脱离了殖民主义的牢笼。1826年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军最后向玻利瓦尔的军队投降,西班牙对拉美大陆300年的殖民统治最后崩溃了。至此,西属美洲殖民地全部解放,拉丁美洲建立起一系列新兴国家。

现在,请同学们就近小声讨论一下,看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边提问、边小结)。对,拉美独立战争是反对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立的正义战争,而且他们还拥有热爱祖国、憎恨敌人勇于战斗的民族领袖。能正确地制定政策和措施来号召人民、组织人民参加战斗,而人民在长期的战斗中不畏强暴、互相支援、团结对敌、前扑后继,最后取得斗争的胜利。

拉美独立斗争胜利的意义也正在这里,那就是拉美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终于砸碎了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在近代民族解放运动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这一胜利,基本上奠定了拉丁美洲的政治布局,这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本地区历史的发展乃至世界形势的变化、时代的进步都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不过我们还应当注意到,拉美各国的革命不是很彻底的、也未能彻底摆脱外

来侵略,没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一切障碍。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刚被赶走,英美殖民者又接踵而至,因此,独立后的拉美人民还面临着反殖反封建的重大任务,任重而道远。

作业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19课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一、拉美独立战争的原因

1.美洲——印第安人的家园

2.殖民统治下的拉丁美洲

二、海地的独立——揭开拉丁美洲独立的序幕

三、拉美大陆的独立运动(1810—1826)

——苏克雷、阿亚库巧战役

四、胜利

1.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2.意义

备注:

1.讲拉丁美洲和印第安人可根据学生初一学过的地理知识,我国古代引进甘薯、玉米等历史知识启发思考、做到温故知新;

2.讲第三大部分,一定要结合课本上的插图,综合讲之;

3.关于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会晤,可视学生具体情况可讲或不讲,也可告诉学生这至今仍是一历史谜,启发其兴趣。

拉丁美洲与巴西导学案教学文案

拉丁美洲巴西导学案 【学法指导】:1.先读自主学习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并在教材上进行标记,如有不懂地方用红笔画出。同学要认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尽量完成合作探究部分。 2.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完成合作探究部分,先自主思考,形成思路,并在学案上记录,后课堂上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读图说出拉丁美洲及巴西的地理位置。 2、说出拉丁美洲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以及地形对南美洲气候的影响。 3、说出拉丁美洲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重点难点】 1、拉丁美洲的组成和位置 2、西高东低,交错分布的多种地形 3、湿热的气候特点(难点) 4、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自主学习】 1.拉丁美洲的范围包括哪些?并简述拉丁美洲的位置。 2.简述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的地理位置。3.简述中美地峡和巴拿马运河的地理位置,并说明巴拿马运河的地理意义。4.拉丁美洲的地势有什么特点,东西部地形有什么特点? 5.拉丁美洲受地形影响下气候如何分布? 6.为什么拉丁美洲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7.拉丁美洲有哪些丰富的资源? 8.拉丁美洲居民的种族怎么独特,哪种人种占得比例大? 【探究新知】 思考一:拉丁美洲分布面积较广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分析形成原因。

思考二:为什么南美洲的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思考三:试比较拉丁美洲与非洲气候类型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其原因。思考四: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 思考五:南美洲40°S以南安第斯山以东为温带沙漠气候成因。思考六:1.描述亚马孙河流的水文特征。 思考七:你认为亚马孙河内河航运是否发达,为什么? 【我的收获】 【知识链接】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两山脉分别是() A.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B.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C.横断山脉、大兴安岭D.大分水岭、大兴安岭 2.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高中区域地理导学案拉丁美洲和巴西

拉丁美洲和巴西预习案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拉丁美洲和巴西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及其对工农业的影响【学习目标】 动手填图||,能描述巴西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区域地理拉丁美洲和巴西部分||,动手填图||,归纳核心知识;进行知识树的构建||。 重点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工农业特征||。 2.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写到“我的疑问”处||。 3.有能力的同学进行知识树的构建||。 一、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史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国家和地区的统称||。将下列内容填写到图中的相应位置||。 (1)经纬线: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60°S、40°W、70°W||。 (2)海洋与海峡:大西洋、太平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中美地峡||。 (3)主要的国家: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 (4)主要的地形:安第斯山脉、墨西哥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圭亚那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5)描述拉丁美洲在世界的位置(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6)将拉丁美洲的气候类型填到图中||。二、巴西 巴西位于拉丁美洲的东部及中部||,是拉 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将下列内容填写到图中 ||。 (1)河流:亚马孙河、巴拉那河、伊泰普水电站||。 (2)城市: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 (3)巴西的气候类型||。结合巴西的气候类型分析巴 西的农业类型及特点||。 (4)描述巴西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区及特点||。 【三、知识体系】(提示:重视各知识内在的联系) 我的收获 拉丁美洲和巴西探究案 【学习目标】通过对巴西自然地理特征探究||,能 分析其工农业的发展||,关注世界经济形势||。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明确目标||,迅速梳理探究题目要点||,提高自主探究效率||。 2.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碰撞智慧||,各取所需||,整理提升||。探究一、拉丁美洲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拉 丁美洲气候的突出特征 ||,并写出判断依据. 2.结合上图分析巴西的 气候对农业有哪些影响 ||,同时分析巴西工业及 人口的分布特点||。 3.结合下图分析AB两地 气候类型及差异的原因 ||。 4.该地区的热带雨林正 遭受严重的破坏||,试分 析其产生的后果||,并针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欧洲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海地独立;“多洛雷斯呼声”;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新兴国家。 思想认识 : 1.通过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到殖民者的压迫、掠夺。造成了拉丁美洲的贫穷落后,激起拉美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在独立运动中,拉美人民联合起来,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取得反殖斗争的重大胜利,基本上奠定了拉丁美洲的政治局面。通过分析,让学主认识到联合起来,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3.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是拉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英雄。 能力培养: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西葡殖民者对拉美人民的压迫、剥削,是引起拉美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自己学会找出并归纳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彻底粉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整个拉丁美洲的进步。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 重点分析: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在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南美逐渐成为斗争的中心。两支起义军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对西班牙殖民者发动进攻。实现了配合作战。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奠定了拉丁美洲信心国家的基本格局。因此南美独立战争在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难点分析: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在教材中并没有完整的描述,学生分析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还有因为独立战争的胜利不是某一个因素的作用。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初三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欠缺,所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难点. 重点突破方案: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内容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讲师过程中,运用相关地图(有条件的运用课件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进军路线做详细描述,并在进军过程中显示两支部队解放的地区)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感。培养他们史地结合的意识。可以适当分析南美的地形特点,体现起义军在进军过程中的艰巨性,为分析战争胜利原因打下基础。 难点突破方案: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 在拉丁美洲革命一目讲述完成后,提出问题拉丁美洲人民在斗争中面对的侵略者是哪几个?在等到学生的回答后。连续提问,面对三个对手,拉丁美洲人民仍然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其原因何在?建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从战争的性质,领袖的作用,正确的决策,各国人民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几个方面思考。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难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殖民统治下的拉丁美洲 1.欧洲殖民者掠夺金银和开辟种植园

拉丁美洲练习题(含答案共7页word文档)

《拉丁美洲》练习题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2=50分) 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两山脉分别是() A.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B.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C.横断山脉、大兴安岭D.大分水岭、大兴安岭 2、有关图示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 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 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 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 3、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C.①地所在国家的畜牧业以出口羊毛而著名 D.②地所在国农业专业化水平很高 读右图回答下列4~5题。 4.关于图示国家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居民多为西班牙人的后裔 B.乙地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密度大 C.该国是南美洲唯一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D.M城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5.M城建城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政治B.交通C.宗教D.资源 图4为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4 中的西海岸地区地理特征描述正确 的是( ) A.有暖流经过 B.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C.常年受西南风影响 D.沿岸地貌轮廓破碎,不利于渔业发展 7.关于图中山脉东西两侧水系特征叙述正确 的是( ) A.流域面积东部小、西部大 B.河床坡度东部缓、西部陡 C.流量季节变化东部小、西部大 D.东侧为内流河,西侧为外流河

读中美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8—10题。 8.甲、乙两地相隔不远,但降水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 ) A.甲处于信风背风坡,降水少;乙处于迎风坡,降水多 B.甲处于赤道低气压控制区,降水多;乙处于信风带,降水少 C.甲沿岸有寒流通过,降水少;乙处有暖流影响,降水多 D.甲处于西风迎风坡,降水多;乙处于背风坡,降水少 9.中美洲是世界上香蕉的主要产地,导致其香蕉产量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A.农业技术水平高 B.以香蕉为主要食物 C.高温多雨的气候 D.临近美国,市场需求量大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墨西哥城是因开采矿产资源而兴起的 B.新奥尔良是美国著名的航天中心 C.甲处为暖流 D.丁所在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近年来,巴西农业突飞猛进,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牛肉、家禽、大豆、糖、咖啡和橙汁出口国。读巴西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a、b、c、d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是( ) A.a商品谷物农业、b种植园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原始迁移农业 B.a种植园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 C.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原始迁移农业、d种植园农业 D.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种植园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

拉丁美洲及巴西导学案

拉丁美洲及巴西 1、读图识记在下图中标出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 (1)用红笔画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60°S、40°W、80°W等几条经纬线。 (2)填出太平洋、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和火地岛。 (3)填出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委内瑞拉、智利、古巴国家。 2、查图找出拉丁美洲的主要地形区;3.找出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 4.找出主要河流、水电站; 5.在右图中填写气候类型的名称。 6.读图识记巴西南北两大地形,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经度西经30—75,赤道、南回归线与巴西的关系。 一、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范围: ?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有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 ?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古巴、智利等33个国家.

2、经纬度位置: 墨西哥高原(160N ---320N,900W---1150W;1000W和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西印度群岛(600W---900W;200N穿过中部; 800W穿过古巴岛) 南美洲( 400W---800W,100N---550S; 600W穿过中部,赤道穿过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南部) 3、海陆位置:北临美国和墨西哥湾及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隔德雷克 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4、交通位置:南端的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是南大洋的海上通道; 巴拿马运河位于790W—800W,90N---100N之间;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重要航运要道。 二、拉丁美洲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复杂多样的地形 (1)分布:北部墨西哥高原,西部安第斯山、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南美洲大陆东部:和相间排列 平原、高原、 平原高原、 平原、高原 思考:1.:世界上最长的山脉(9000km),最高峰。2.:世界最大的平原3.:世界最大的高原,多铁矿(2)、地形剖面图 (二)气候:湿热的大陆 1填出下图中的气候类型 2、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1).气候: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2).气候:雨林两侧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 (3).: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oS以北到赤道附近 (主要位于智利和秘鲁境内) (4).气候:东南沿海20oS-40oS(巴西和阿根廷) (5).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oS-40oS,智利 (6).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40oS-55oS (智利南部和火地岛) (7).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 (8).高山气候

拉丁美洲导学案

世界地理《拉丁美洲》专题导学案 ?利用地图分析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 ?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分析拉丁美洲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树立整体性的地理观,体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自然地理

拉丁美洲位置拉丁美洲地形 1.位置、范围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西印度群岛、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南美大陆、火地岛 2.地形、地质作用 (1)地形 北部高原、西部高山区(海拔高)、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 (2)地质作用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原理分析安第斯山脉的成因。 3.气候

(1)讨论分析拉丁美洲的气温、降水特点及成因。(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 (2)标出拉丁美洲的气候类型。 延伸思考: 1.试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四方面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面积广大的原因。

2.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为什么形成了荒漠? 4.水文 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最窄处。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马逊河:世界上流域面积广、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 仅次于尼罗河。 (1)分析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2)分析亚马孙河航运条件? 5.资源 森林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草场资源、海洋渔业资源、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 硝石:智利石油:墨西哥、委内瑞拉铁矿:巴西墨西哥:白银智利和秘鲁:铜 材料一 阿塔卡马沙漠分布在南美洲西海岸中部地区,位于智利北部地区,是世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1879—1883年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在阿塔卡马沙漠爆发了鸟粪战争。 (1)分析阿塔卡马沙漠气候干旱和鸟粪资源丰富的原因。(10分)

高考链接: D湖泊(16°s,70°w)(图14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14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走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14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 征,并简述原因。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2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 象灾害及发生时间间。(4分)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4分)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A、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 B、来克星顿的枪声 C、萨拉托加大捷 D、约克镇战役 21、下列各项中,你认为不属于美国独立战争意义的是: A、使美国赢得了独立 B、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扫荡了北美的封建势力 D、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22、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 A、民族解放运动 B、民族独立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 D、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在今天的英国、荷兰、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仍保留有国王或天皇的称号。这一历史现象与下列哪一部文献确立的政体有关(06濉溪)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打响北美独立战争第一枪,标志独立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A、来克星顿枪声 B、《独立宣言》发表 C、第二届大陆会议 D、华盛顿当选美国总统5.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立英国,成为独立国家的文件是:() A、1789年《人权宣言》 B、1776年《人权宣言》

C、1689年《权利法案》 D、1783年《巴黎 和约》 6.在北美独立战争中,领导人民取得民族独立, 并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的是:() A、杰斐逊 B、华盛顿 C、托马斯。 潘恩D、康华列 在某一次战役中,美军对被包围的英军散发传单说:“自独立战争开始两年来,尽管我们遭受了巨大的困 难和挫折,但今天,你们必须投降,因为上帝正全力支持着我们正义的事业。”据此判断这场战役大约发 生于( ) A.1775年 B.1776年 C.1777年 D.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区别是() A.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B.资产阶级是领导阶级 C.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D.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拿破仑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 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应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你认为他这样说是因为() A.40多次胜仗,徒有虚名,微不足道B.滑铁卢之战使拿破仑前功尽弃C.《民法典》代表了法国人 民的利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拥扩D.《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被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30、“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经接受了这个挑战。”与托马斯·潘恩这句话最相关 的事情是()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撒拉托加大捷 D、约克镇英军投降 31.小明参加知识竞赛时,主持人出了一道人物判断题:“他是美国人;他是弗吉尼亚大学之父;他始终把起草《独立宣言》列为一生的第一件大事”。你能帮助小明找出正确答案吗?() A.华盛顿 B.林肯 C.杰斐逊 D.盖茨 北美独立战争被认为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根据是:( ) A、具有反殖民统治、反封建的性质 B、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取得国家的独立 C、完成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统一 D、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北美独立战争被认为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 根据是:() A、具有反殖民统治、反封建的性质 B、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取得国家的独立 C、完成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统一 D、

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学案

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学案课时:1 年级:高二 设计人:李金生审核人:王松禄编号:【地】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日期:2014.【自主学习】《图文详解》125页-——126页 1.在左下图中填注: 太平洋、大西洋、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德雷克海峡、麦哲伦海峡、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委内瑞拉、亚马孙河、巴拉那河、布宜诺斯艾利斯 2、在左下图中画出并标注: 经线:40°W、60°W、80°W 纬线:20°S、40°S、60°S 洋流:巴西暖流、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 3、在右图中填注: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4、地形:西部是绵长的________________;东部则是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____高原、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高原、__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___高原。 5、拉丁美洲是指________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的_________高原、_________地峡、____________群岛. 6、资源:石油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矿主要在________;铜矿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矿主要在____________;著名渔场在__________沿海,成因是: 【实战练习】

1、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A地气候类型是乙、丙两图的 图。 (2)A 、B 两地年降水量不同的原因是: 说明拉丁美洲南部的气候受 影响较大。 (3)A、B两地全年最低气温都在 月,最高气温在 月,原因是 (4)A地自然带类型是 ____________ ,B地自然带类型是 。 2、读图,回答问题: (1)A 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2)B 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按 自上而下顺序) (3)AB 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导致两国气 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4)当P 1地盛行西南风时,P 2地的气候特点 是 ,流经P2地的主要 洋流是 。 3、读南美洲局部在区图,回答问题. (1)阿根廷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是( ) A. 东部 B. 北部 C。 南部 D 。 西部 (2)图中温带荒漠形成的原因是 ① ② (3)造成潘帕斯草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两地农业生产类型不同 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形地势差异 B. 气候条件差异 C . 生产习惯差异 D. 国家政策 (4)图中石油大多输入东部的原因是: (5)阿根廷城市化程度很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60 年为69%,1980年为85%,该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对这一现象形 成有何影响?

拉 丁 美 洲 导 学 案(教师版)

拉丁美洲导学案 一、高考目标定位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识别该区域内部的地理事物。 2.学会分析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 3.能够以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为例,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4.掌握巴西的自然及经济状况 二、重点难点:拉丁美洲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三、自主学习与自主梳理 【读图】在图中指出 (1)大西洋、太平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德雷克海峡、麦哲伦海峡、 (2)尤卡坦半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 (3)地形区:墨西哥高原、安第斯山、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4)河流:亚马孙河、巴拉那河 (5)主要国家:墨西哥、古巴、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 【考纲知识梳理】 1.位置:北临美国和墨西哥湾及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 极洲相望。 2.范围:拉丁美洲是指_美国_以南的所有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包 括_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 3.巴拿马运河位于_中美地峡最窄处,是沟通_大西洋_和 _太平洋_ 著名国际航道,呈西北---东南走向 4.中美地峡指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长陆地_,是连接南北美大陆_的天然路桥,属科迪勒拉_山 系中段,多火山、地震_。 5.地形区:拉丁美洲北部是墨西哥高原_;西部是安第斯山脉_;东部是平原高原相间分布_,自北向南依次是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6.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2).热带草原气候:雨林两侧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 (3).热带沙漠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oS以北到赤道附近(主要位于智利和秘鲁境内)(4).亚热带湿润气候:东南沿海20oS-40oS(巴西和阿根廷) (5).地中海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oS-40oS(智利) (6).温带海洋性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40oS-55oS (智利南部和火地岛) (7).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8).高山气候:安第斯山脉 7.河流: ①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第二长河,发源于_安第斯山_,注入__大西洋__。世界__流域面积__最广、 __水量___最大的河流。上游__水力__资源丰富。 ②巴拉那河:发源于_巴西高原_,注入大西洋___,河口称_拉普拉塔河_。该河上游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位于__巴西_和__巴拉圭___国之间)。 ③的的喀喀湖: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玻利维亚与秘鲁边界) 8.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及分布: 石油——加勒比海沿海。墨西哥、委内瑞拉(国家) 白银——墨西哥铁矿——巴西铜矿——智利、秘鲁(国家)(2)森林资源——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3)独有的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巨嘴鸟(4)渔业资源: 秘鲁渔场 (5)水力资源:巴西高原约占世界水力蕴藏量的16% (6)草场资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 (7)人种:混血种人占多数,原有居民为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 9.巴西地形区及气候:巴西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占三分之二,亚马孙平原是热带雨林气候占三分之一 四、【问题探究】 探究一:试比较拉丁美洲与非洲气候类型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相同点:热带气候为主,分布广泛,缺少寒带气候;由于非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回归线之间的热带。 不同点:①拉丁美洲有温带气候,而非洲没有;原因:拉美最南端纬度比非洲高,有温带气候分布,而非洲的纬度限制了其形成温带气候; ②非洲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而拉美气候类型更为复杂;原因:赤道从非洲中部 穿过,且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起伏不大,海岸平直;而赤道从拉美北部穿过,且 地形复杂,地形对其气候影响较大。 探究二: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 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空气对流旺盛。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亚马孙平原成口袋状)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湿润水汽深入。沿海又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从东北、东南海上来的湿热信风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 探究三:找出几处非地带性现象并解释原因 (1)中美洲高原向风地带、海地岛东部、(巴西东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是什么? ①深受来自海洋的东北(东南)信风影响②受墨西哥湾(巴西)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③地 形都是中间高两边低与信风垂直为(巴西高原)迎风坡,产生大量的地形雨(2)南美洲40°S以南安第斯山以东为温带沙漠气候 ①中纬西风被高大的安第斯山阻挡作用强,在西部产生大量降水到东部水汽含量较少。②处 在中纬西风的背风坡出现焚风效应。③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3)南美洲西部狭长的热带沙漠气候直到赤道附近 ①副高控制,盛行下沉空气降水较少。②安第斯山高大紧逼海岸,使其分布仅限沿海。③东 南信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为离岸风。④秘鲁寒流具有减温减湿的作用 探究四:1.描述亚马孙河流的水文特征。 流量大(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十分丰富,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水位 变化小,无明显汛期(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河流含沙量小(热带雨林广布,植被 覆盖好);4,无结冰期(地处热带,河流不结冰);水能资源丰富(河流流经山地或高原向平 原过渡地带,落差大,再加上水量大)。 2.你认为亚马孙河内河航运是否发达,为什么? 不发达。原因: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航运需求小 探究五:巴西的人口城市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 地处沿海,海运十分便利,利于市场的扩大;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适宜种植农作物;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更适宜人类居住;欧洲殖民者最早在巴西的东南海岸登陆,开发较早;工商业发达。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美洲导学案湘教版

第三节美洲(位置、国家、地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 重、难点: 北美洲与拉丁美洲的区分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美洲的位置 1.经纬度位置: 2.半球位置:地跨半球,主要位于半球 3.海陆位置:东临洋,西临洋,北临洋,西北隔海峡与洲相望。 4.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运河,它沟通了洋和洋,不比绕道海峡,大大缩短了海上航程。 (二)美洲的国家和地区 1.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分别是、、。 2.中美地峡指(国家)以南、(国家)以北的狭长陆地,它是联结南北美大陆的天然桥梁,又称,该地多火山地震,原因是。 3.西印度群岛呈弧形排列在与之间,其中最大的岛屿是。 4.美洲大陆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其次是,由于历史原因,两国通行,少数地区讲,拉丁美洲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使用,巴西使用。 二、巩固练习 1.北美洲、中美洲、拉丁美洲和南美洲四者之间的范围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中美洲既属于北美洲,又属于拉丁美洲 B.拉丁美洲属于南美洲 C.北美洲属于拉丁美洲 D.拉丁美洲只包括中美洲和南美洲 2.美洲所处的半球是()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3.关于中美地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指美国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长陆地 B.联系南北美大陆的天然陆桥,也称中美洲 C.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D.农业以韧带经济作物为主,盛产香蕉

4.地跨南北美洲的国家是( ) A.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加拿大 B.美洲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是美国 C.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智利 D.拥有巴拿马运河主权的国家巴拿马 5.拉丁美洲通常指( ) A.美国以南的美洲 B.巴拿马运河以南的美洲 C.墨西哥以南的美洲 D.巴拿马以南的美洲 6.关于拉丁美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巴拿马运河以南的美洲地区属于拉丁美洲 B.拉丁美洲和南极洲以麦哲伦海峡为界 C.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D.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通用英语第三节美洲(地形、气候、河流)导学案 课时:第 2 课时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南、北美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2.通过学习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征,探究北美洲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重、难点: 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北美洲的地形、气候 1.北美洲的地形 读图1-6、1-35,完成课本P27活动题1、2,找出主要地形区的位置: ①北美洲主要山脉有、。 ②北美洲平均海拔米,居世界第位。 ③地形分布呈南北三大纵裂带: 西部高山区:、组成科迪勒拉山系。 东部高原山地区:、。 中部平原区:平原。 ④北美洲不少湖泊是作用的产物,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岛是除南极洲之外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 总结:北美洲的地形特征:①平均海拔;②地势起伏;③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④作用显著。

中国与拉丁美洲文化交流

十六世纪,随着美洲发现和东方新航路开辟,中国和拉美之间跨越长期隔绝的海洋屏障,开始了东西两个半球之间的文化交流。几万年前印第安人的先民从亚洲到达美洲,而古代中国人在哥伦布以前是否又到过美洲?两百余年来,先后兴起了多次讨论的热潮。争论的焦点集中于“中国人发现美洲”的三大历史谜团,即中国僧人慧深发现美洲之谜、殷人东渡美洲之谜以及郑和船队到达美洲之谜。 虽然对中拉的早期接触存在种种猜测,但真正有证可查的联系,是始于十六世纪中叶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从那时开始,直到十九世纪初拉美独立战争爆发,西班牙下令停止墨西哥与东方贸易,持续了近三个世纪的中国与拉美之间的早期交流,方宣告结束。 中国和拉美之间的大交流,是太平洋东西两岸一次双向性的大交流:中国丝绸、瓷器大批量地远涉重洋到达美洲市场,中华文化远播新世界;大量白银源源流入中国,直接刺激了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如蚕丝、纺织、茶以及其他工艺品的发展,增进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业繁荣;新世界的玉米、红薯、花生等农作物,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传入美洲作物,对促进中国农业生产和丰富人民物质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美洲作物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以玉米、甘薯为代表的食粮;(2)、以西红柿、辣椒和花生为代表的蔬菜瓜果;(3)、以烟草为代表的嗜好品。 十九世纪后,中国与拉美文明交流的主要载体,则由“物”变成了“人”,交流方式也由双向互动,而变成从中国贩运“契约华工”的单向流动。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在“自由贸易”的旗号下,大肆掠卖所谓“契约华工”。广大华工在拉美国家备受奴役和虐待,他们被迫一再起来反抗,并强烈呼吁祖国政府给予保护和支持。1874年,清政府总理衙门宣布严禁苦力贸易。在此形势下,秘鲁等拉美国家为了缓和国际舆论的压力,同时为了继续引进华工,也希望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十九世纪晚期中国与拉美若干国家建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实现的。 1875年,中国和秘鲁两国立约建交,接着,又先后和巴西、墨西哥和巴拿马等建立外交关系。在中国和拉美国家建交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里,中、拉两种文化交流的载体,主要仍局限于“人”,但这些人已不是契约华工,而是摆脱了人身束缚的自由人。他们活跃于城市和乡村,逐渐融入拉美社会,为当地的经济开发和文明发展做出了新贡献。据统计,六十年代末,拉美华侨人数为十六万五千人,到九十年代后期,达到四十多万人。随着中国与拉美各国经贸关系的迅猛发展,必将带来太平洋东西两岸文化交流的新高潮。

北美学案及答案

北美和美国--北美 编制人:审批人: 【学习目标】: 1、识记北美地理位置;北美地形特点;北美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北美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2、通过剖析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和以温带大陆性为主的气候; 本节难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助读】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海陆位置:位于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邻墨西哥。 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20°W——80°W之间,30°N——70°N之间 2、范围:包括: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岛。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 地形区地形单元地形特征成因 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山脉:自西向东依次是:①阿拉斯加山脉— —海岸山脉、②喀斯喀特岭——内华达山脉、 ③落基山脉。 盆地和高原:山脉之间分布有宽广的。 南北走向、 东西排列、 多山峰、山间盆地 和高原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 块相撞形成。所以该地 区地壳不稳定,多火 山、地震。 东部古老的高原、山地 拉布拉多高原(加)、 阿巴拉契亚山脉亚山脉(美); 山势低缓,海拔多在 1000米以下 海拔较低的原因: 外力侵蚀 中部宽广的中央 大平原北部多湖泊、南部为密西西比河平原、 西部为大草原 南北纵贯、面积宽广、 地形平坦 密西西比河冲积而成; 北部多湖泊是 冰川作用而成。 (二)水文 1.五大湖: (1)概况: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五大湖连在一起,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称。 (2)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在世界湖泊中仅次于里海而居世界第二位。 (3)成因:冰川侵蚀作用(为冰蚀湖)。 (4)国界:除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外,其余四湖为美、加两国共有。 (5)航运:五大湖的各湖之间,有水道相通,湖水汇入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是本区内陆通向海洋的重要水运航道。 2.尼亚加拉瀑布瀑布:世界著名瀑布。位于五大湖区美加交界处的尼亚加拉河上。 3.河流:北美洲主要的河流有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哥伦比亚河、科罗拉多河、马更些河。 (三)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气候,另外有温带草原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但没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该气候在本区所占的范围最广。 (2)地中海气候分布:本区30°N——40°N大陆西岸。 (3)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本区40°N—60°N大陆西岸。本区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东西较窄 (4)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在本区东南部。 (5)极地气候:分析——本区极地气候在东部向较低纬度延伸 原因:东部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二、居民: 1.外来移民的大汇集,其中欧洲各国移入的白人占80%以上。英裔和法裔的人数较多。还有黑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一些国家的移民及其后裔。 2.原住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他们是黄种人。 【合作探究】(参考课本52页北美气候图) 1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本区所占的范围最广,为什么? ①.大陆轮廓北宽南窄,使中高纬度面积广大;②.西部高大山系阻挡中纬西风深入内陆;③.中部平原有利于南北空气对流,冬季北美高压气流强烈南下,夏季暖湿气流可深入北部。 2.分析本区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东西较窄的原因: 西部山地南北纵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受高山阻挡,无法深入内陆。(地形因素)3.指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本区的分布。并比较亚热带湿润气候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异同: 异:亚热带湿润气候比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亚热带湿润气候无季风现象。同:均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 4.结合地形分布,分别说明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降水由沿海向内陆急剧递减。 ①海岸山脉西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②海岸山脉限制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东延伸,使它们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③落基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为背风坡,加上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呈现荒漠景观,为半干旱气候。 东部古老的高原、山地: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不明显,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 ①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②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③因东部山地高度低缓,且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来的暖湿气流也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第20课《黑奴贸易和拉丁美洲的社会变迁》导学案

第20课《黑奴贸易和拉丁美洲的社会变迁》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讲述玻利瓦尔领导反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殖民地人民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教学要点】 重点:三角贸易 难点:比较北美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异同点 【自主学习】 1.西方殖民活动首先开始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区) 2.最早的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国家一一葡萄牙 大西洋 4.影响: 对非洲: 对欧洲:

5.16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地区完全沦为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的殖民地 主要领导人一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美解放者)。.结果:建立了 17 个独立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 共和国),基本奠定了现代拉美的政治版图。 【合作探究】 读P130图,这是16?19世纪300多年间,资本主义发家史 上的“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一个环节的贸易活动被马克思称为“丢掉了最后一 点羞耻心和良心的罪恶。”这个环节应是图中所示的哪个环节? 【达标检测】 2、三角贸易中,奴隶贩子的贸易路线是 A.欧洲T 亚洲T 美洲T 欧洲 B. C.欧洲T 非洲T 美洲T 欧洲 D. 3、南美解放者杯”是南美足球俱乐部间的重要赛事。这项赛事冠名的原因是为了纪念下 4、如果将“义和团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归结为一个学习 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 ( ) A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 ?资产阶级革命 C .社会主义运动 D .改革与革命 【我的收获】 ( ) 美洲T 欧洲T 非洲T 美洲 欧洲T 美洲T 非洲T 亚洲 列人物中的 A .哥伦布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学资源-《拉丁美洲》导学案

《拉丁美洲》导学案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李文薇 【使用说明】 1.先读自主学习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并在教材上进行标记,如有不懂地方用红笔画出。C层同学要认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尽量完成合作探究部分。 2.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完成合作探究部分,先自主思考,形成思路,并在学案上记录,后课堂上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掌握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古巴岛、火地岛、麦哲伦海峡、亚马孙河、拉普拉河的位置。 2.掌握拉丁美洲东西地形的差异,拉丁美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拉丁美洲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3.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巴拿马运河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重要位置。 4.培养组间合作的能力,从中获取探究的快乐,感受地理带来的乐趣。 【自主学习】 1.拉丁美洲的范围包括哪些?并简述拉丁美洲的位置。

参考答案: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有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主要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等 经度看:位于35°W-115 °W之间,纬度看:55°S-32 °N之间。赤道横穿北部,大部分为热带,温带面积较小,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拉丁美洲东邻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部为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南部以德雷克海峡为界与南极洲相望,是各大洲中距南极洲最近的大洲。 2.简述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的地理位置。 参考答案:麦哲伦海峡—南美洲大陆南端同火地岛等岛屿之间的海峡(西经71度零分,南纬54度零分) 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南端与南设得兰群岛之间 3.简述中美地峡和巴拿马运河的地理位置,并说明巴拿马运河的地理意义。 参考答案:中美地峡,即中美洲,位于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美洲中部狭长地带,东临大西洋的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是连接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的天然桥梁。 巴拿马运河:巴拿马地峡位于美洲中部的一块狭窄的地段,该运河开凿于此。它西濒太平洋,东临大西洋,连结南北美大陆。它沟通

《拉丁美洲音乐》学案分析

《拉丁美洲音乐》学案分析 《拉丁美洲音乐》学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与体验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感受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及音乐风格特点; 2、能记住那些极有特色的乐器音色;感受其种类各异的歌舞音乐; 3、能积极参与讨论并归纳总结拉丁美洲的音乐风格特点,从而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尊重世界多元化。 二、教学内容: 秘鲁民间器乐合奏曲《告别》墨西哥民间歌曲《美丽的小天使》阿根廷探戈舞曲《小伙伴》 三、教材分析: 1、《告别》是一首安底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器乐合奏曲。旋律优美、气势雄浑,表现了印第安人在集会之后,临行前告别时的情景。乐曲为G大调,4/4子,采用五声调式音阶,乐句悠长且多下行。 2、《美丽的小天使》是一首有着浓郁的拉丁美洲音乐风格的歌曲,是一首极具墨西哥民族个性,被称为“松”的歌舞曲,歌曲表达了男女青年间的爱情,旋律缠绵、优美、动人。歌曲为A大调,3/4拍子,采用七声音阶。 3、《小伙伴》是一首阿根廷探戈舞曲。乐曲既有平稳持重的情调,又有紧张、激越的情绪,节奏强烈,乐曲为g小调,2/4

四、教学思路: 可从器乐、声乐、歌舞音乐三方面让学生感受体验拉丁美洲音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了解拉美民间音乐化具有三种音乐化相融的的特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初步认识探戈音乐特殊风格和特点(深沉、含蓄、洒脱) 2、掌握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及节奏特点。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 2、设问与回答方式导入:当我们听到这首热情洋溢的歌曲时,心情也被感染的一样激动了,那么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名字是是什么?学生回答:(《生命之杯》98年世界杯的主题曲)歌星瑞奇。听到这样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哪个国家了?由此引出题:《拉丁美洲音乐》出示论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 归纳:拉丁美洲是指以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包括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等国家。16世界以前拉丁美洲大陆生活着印第安部落,古代印第安人曾创造了辉煌的玛雅、阿兹台克、印加三大化。音乐在当时也得到了较高的发展。后经历了巨大变化,随着欧洲移民和非洲黑人奴隶的到,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黑人音乐相混合,形成丰富多彩的拉丁美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