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础教育中不容忽视礼仪素养教育

基础教育中不容忽视礼仪素养教育

基础教育中不容忽视礼仪素养教育
基础教育中不容忽视礼仪素养教育

 2009年 第8期兰 州 学 刊No.8 2009

总第191期Lan zhou xue kan General.No.191 基础教育中不容忽视礼仪素养教育

徐亚妮

(兰州教育学院 培训处,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誉称。“礼”是中国传统道德建设和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贯穿了整个中国伦理学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重视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以礼仪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口,崇“礼”尚“礼”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学校综合教育素质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基础教育;礼仪;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09)08-0158-04 [收稿日期] 2009-03-21

[作者简介]徐亚妮,女,兰州教育学院副教授,中国高教公关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一级健美指导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法。

一、重视礼仪素养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尊道贵德的国家,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礼”是中国文化人伦秩序与人伦原理的最为集中和概括的体现。礼仪从狭义上说,就是用来表现“礼”的“仪”,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礼节活动、仪态容貌、行为举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有重要的作用。”礼仪作为表现“礼”的内容的形式,在道德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它是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形式。

(一)礼仪规范约束着人们的道德和行为

明礼使人们懂得善良、诚信、和谐、谦敬、自律等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要求,为使这些道德要求落到实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创造了一些习俗、礼节,选择和确定了一些仪态、行为,由它们来表现人们的道德思想,表现社会的道德要求。这样,礼仪作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行为规范,就成为表现道德思想的形式,表现道德要求的手段。在礼学体系中,礼仪是有形的,它存在于社会的一切交往活动中。其表现形式受当时社会物质水平、历史传统、文化形态、民族习俗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语言、行为表情、服饰器物是构成礼仪最基本的三大要素。一般来讲,任何重大典礼活动和社交活动都需要同时具备这三种要素才能完成。今天,社会各界已高度重视礼仪修养的培养与提升,尤其是从学生的教育活动中加强礼仪规范的教导。礼仪习惯的养成,让未成年人学会遵守规则,学会与人交往与沟通,懂得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动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对一个人一生都十分重要。

(二)礼仪修养显现人们的道德素质

要分析人的道德素质状况,衡量人的道德水平高低,就要观察他们是否讲礼仪、礼节、礼貌,观察他们的仪表、容貌、举止。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礼仪的研究,从伦理学以及美学、社会学、管理学的角度,深化对礼仪的道德功能、精神文明建设功能及其实践活动的认识;还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礼仪活动和文明礼貌活动,引导人们养成重礼节、讲礼貌的好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学习工作方式,告别不文明的行为,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从而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提升个体道德形象,进而达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的和效果。江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近年来,不少学校把社会主义礼仪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口,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大力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基础教育不仅要夯实学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还应让学生建立明礼守信的道德底线,学会正确表达意思的技巧,养成良好的接人待物、容入集体的礼仪习惯。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活动中,应达成一个共识,使礼仪、礼节教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礼仪教育对培养明礼守信的高素质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大家共同要遵守的规范与准则。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养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们交往中的一种艺术,是一种交际的方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是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讲过,礼仪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规范。有礼仪规范,才能使社会井然有序。因此,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基础教育是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在现实生活中,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公共场合青少年对老年人的谦恭礼让是有,但不普遍,鞠躬行礼已经成了绝迹“文物”;在学校里,不尊敬教师,不尊重同学,语言粗鲁,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对来访的客人不问候、不主动让座,也并非鲜见。在社会上

851

不懂怎么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而对这一切,负有教育责任的学校和家长却安之若素。如此这般,社会公共生活中不讲秩序、不谦和礼让、不与人为善等等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便是青少年在学校和家庭中缺少必要的礼仪素养培育的必然表现。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深深地意识到青少年进行礼仪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一)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它通常由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是人的内在文化涵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内在素养的综合外现。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世界上的不少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把现代化建设与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推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新的活力,成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我国自古就有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早在西周时期,礼仪就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反思我们的德育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概括性的道德发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行为养成强调得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操作性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的知识性传授多,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少。使得一些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把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学生中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例如,屡禁不绝的课桌文化;在卫生间、校园里、教室的墙面上随处可见的污言秽语;在图书馆的杂志、图书上乱涂乱画,开天窗,甚至偷拿、毁损;在公共场所勾肩搭背、大声喧哗;上课迟到早退;讲粗话、乱扔纸屑果皮等。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学生把无视校规校纪,行为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成是有个性;有的学生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尊人为何物,难以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学生中这种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才质量。

(二)重智轻德的教育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前的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教育现象普遍存在,是与当今现代教育观念与教育本质背道而驰的,是与人性相悖的。应当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中小学礼仪素养的缺失,会导致学生人格的缺失。不敢想象一个言行缺少最基本礼仪规范的学生如何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不敢想象一个不会尊重他人的学生将来如何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如何与他人相处;不敢想象一个没有道德礼仪约束的学生走出校园后,将对社会做些什么。我们一再提出“先成人,后成材”,中小学礼仪素养教育必然是“成人”教育的关键一环。不成人,如何成材?

缺少礼仪素养教育,必然会造成青少年人格的缺失。礼仪是文明的外在表现,得体的言行更源于心灵的修养。礼仪素养教育,即学生“修身”“养心”的教育过程和实践技巧的活动游戏,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学生内在素养,修正外在言行,让学生在礼仪教育中懂得自尊,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处,在充满尊重、理解、宽容的和谐氛围下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造就健康光明的人格。

缺少礼仪素养教育,会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一位著名学者说过:“人要打好一个光明的底子”。毫无疑问,礼仪素养教育是可以受益一生的教育,它能教人自尊,使人明理,赋予人儒雅的风范与魅力,从而提升个人的精神品质,生活质量,提高生命的幸福度。

缺少礼仪素养教育,会为社会埋下重大隐患。缺少礼仪素养教育,会使青少年从小缺少道德礼仪的规范。和好习惯会受益终身一样,不良习惯会贻害学生的一辈子,不懂礼,不讲礼,满口粗话,行为粗鲁,连起码的尊重都不懂的人,如何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更有甚者,会在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下走上犯罪的道路。道德约束是个社会底线,学生从小缺少礼仪道德的约束,会使人格走向堕落的深渊,一个社会若缺少礼仪道德约束,会把整个社会推向道德失控的边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开展礼仪、礼节、礼貌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礼仪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们的情操,规范人们的行为。它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元素。讲究礼仪,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从伦理学角度看,礼仪有着重要的道德功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崇尚礼仪的优秀历史传统,是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礼仪教育,提升受教育者的礼仪素养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但就从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来看,我们又不得不担忧,因为我们的礼仪教育基础很薄弱,礼仪教育还谈不上规范、有序、科学的展开。“文革”以后几十年,我们这方面的教育完全中断了,被打碎了。从社会现实来看,弘扬传统礼仪文明,已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目前,社会各个阶层都感觉到了“文革”对人际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在“造反有理”的口号下,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被扫荡殆尽。“知书达礼”原本是我们的传统,现在的状况却是,孩子不懂得尊重父母,学生不知道尊重老师,人和人之间普遍没有尊重。尊重是通过礼仪来表达的,尊重没有了,礼仪也就不存在了。行为示范和道德水准下降,已经成为新的社会病。礼原是中华民族一个长项,一个特色,现在却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有一位老教师说,他经常乘公共汽车,乘客中学生居多,可是,从来没有人给他让过座,有几次制止学生在车上嬉闹,还遭白眼,他非常寒心。这反映了我们的道德水准正在严重下降。所以,需要全社会来关注礼仪文明的重建问题。

目前,在校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独生子女生长在特殊的家庭条件中,平时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比较少,缺乏人与人的交往能力。部分家庭由于害怕影响孩子的成长,于是乎家庭成员对孩子百依百顺,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宠爱有余而管教不足,孩子不顾及别人,使孩子形成了“万事由我做主,我是世界主宰”的不良习惯。许多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宠爱及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表现出自私自利、贪图享受、不爱劳动、不尊敬师长、不孝敬父母、不关心集体、他人,无责任心等。在仪表行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和社会交往活动中不讲礼仪,公共场所不懂规矩,不文明现象令人瞠目。雪白的墙上随意涂画,有的还刻上字、踏上脚印;打架、骂人、乱拿他人东西时有发生;乘车或观看影剧争抢座位;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乱扔纸屑果皮屡见不鲜;见人有难袖手旁观等等。这些现象与“礼仪之邦”的称号是不相称的。另

951

外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学校更重视于学生的成绩高低,无暇顾及学生的礼仪教育。由于家庭和学校等诸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小学生中的礼仪修养普遍不高,不少中学生与陌生人交往不是面红耳赤、手脚无措、语无伦次,就是趾高气扬、目中无人、高谈阔论。这样很难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些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将无优势可谈。如果这种现象不改,势必影响到他们与他人合作能力的发挥。

开展礼仪教育,对于加强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三、科学规范系统的礼仪教育能提升未来的适应能力

(一)中小学生开展礼仪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下,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小学生也不例外。因为今天的中小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一员,也就是说今天的中小学生必然要融入社会、适应社会。那么,我们的学校教育应如何帮助在校学生不断提高未来的适应能力呢?

无疑,在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是最直接、相对简单、行之有效的办法。礼仪,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应当共同遵守的礼节和仪式。个人的礼仪修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张最好的名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但是由于学校教育过分重视智商,却忽视了德育,使得部分青年人的精神严重匮乏。

礼仪教育,它是个人融入社会的名片,人生存在社会中,自然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当这些人是陌生人时,人们如何决定是否与一个陌生人交朋友呢?见面的头四分钟。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奥纳德德汝林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在这短短的四分钟内,人们决断的依据是什么呢?无疑,主要是对方的体貌与言行举止等礼仪修养。显然,主要依据体貌和言行举止来判断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和工作能力是不够科学的,却符合一般人的思维方式。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坦言自己在这方面的错误,“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圣人尚且如此,何况凡人。可见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等礼仪修养对建设良好人际关系和个人工作良好环境,使学习和工作顺利开展是多么的重要。

(二)推进“知书”“识礼”的教育理念,构建“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

抓好礼仪教育,提升青少年儿童礼仪素养。笔者认为必须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推进“知书”“识礼”的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分层次、科学有序地全面展开礼仪素养教育,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教育实践中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德育教育之中,以养成以教育为核心,以课堂为载体,以各项活动为辅助,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为教育网络,在教育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

1.理论指导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礼仪教育的许多内容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应该把礼仪教育作为贯彻《规范》、开展养成教育的重要方面,使之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互相促进。

2.校园文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是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大量活动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其语言、待人、姿态、仪容等均可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充分挖掘礼仪教育的因素,课堂管理和下课时,应注意礼仪要求的规范和准确,做到心里想着育人,观察不忘礼仪,讲课不忘适时指正。同时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班级工作、团队活动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全方位教育的态势。

3.礼仪教育与落实师德规范相结合。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也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要把礼仪教育与贯彻落实《师德规范》结合起来,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感情、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主动向家长、社会宣传礼仪教育,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礼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教育的同步性、一致性和整体性。坚持从实际出发,体现时代性礼仪,对社会公德,具有一定的继承型。

(三)注意不断更新礼仪教育的形式内容

1.礼仪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随着时迁世异、物换星移,礼仪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今天,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文明又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必须赋予新时期的内容和要求,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珍惜时间、讲究效率就成为新一代人必须具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频繁的交往中,要求人们都能乐群合众、讲究信用。因此,在礼仪规范中就要求学生“尊重他人人格,不失约,不误约”,“对客人和外宾以礼相待。对来客要打招呼,并微笑致意,接递物品用双手,客人走时要起身相送并道别。”又如现代社会人们十分注意彼此交往中举止礼仪,因此,在礼仪规范中要求学生注重仪表,做到“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以适应现代社会要求,体现时代的特征。坚持批判地继承,讲究科学性,在中国历史上,传统礼仪在敬人爱人、密切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秩序、规范个人行为等方面,都起过良好的、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些礼仪却有消极、保守,甚至反动的一面,如用礼仪来区别贵贱、分级等、定亲疏、尊君隆义,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人伦秩序,借礼仪来鼓吹“三从四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授受不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这些内容与今天的时代、与现实的中国格格不入,自然应该批判、抛弃。但也有许多精华成为当前礼仪的渊源,对此,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以“孝”为例,我国人民自古就有尊敬老人的美德,被人称之为“孝”。这种“孝”在封建的道德规范中,要求其子女对家长不分是非曲直,必须绝对服从,即“顺者为孝”。这种封建的“孝道”,我们必须加以反对,但是尊重老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加以继承和发扬。因此,在礼仪规范中,要求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离家或归家与家长打招呼”。总之,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时,要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061

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和分析中国传统礼仪,做到“古为今用”,讲究科学性。坚持知行统一,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性。明朝的儒家大师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认为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和行是不能分开的。宋朝的儒家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说明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

2.礼仪教育具有目的性和实践性特征。在对青少年进行礼仪教育时,首先要向他们讲礼仪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要求以及怎样去做。知的目的在于行,礼仪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它的实践性,学生的思想品德、礼仪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有时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时间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因此,在礼仪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将礼仪规范付诸实践。还要通过各种强化手段,如开展礼仪执勤活动,把学礼仪、用礼仪的情况作为一项常规检查,坚持不懈,促使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进而内化为良好的道德素质。总之,开展礼仪教育,必须坚持知行结合注重实践。做到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具体指导,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强化训练,在纪律约束的基础上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育成效,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培养良好的礼仪素养,是“成人”的前提,是“成材”的基础;培养良好的礼仪素养,可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培养良好的礼仪素养,是以人为本,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培养良好的礼仪素养,可以造福学生,造福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熊卫平.现代公关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徐亚妮.论公民的礼仪修养建设[J].兰州学刊,2008(4).

[3]孙建庆.青年必知社交礼仪手册[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郭洪〕

(上接第62页)泽东再次指出,一切重要问题都要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决定后再分别执行。他以自己为例讲,“拿中央常委或者政治局来说,常常有这样的事情,我讲的话,不管是对的还是不对的,只要大家不赞成,我就得服从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是多数。”此外,他还强调指出,集体领导要体现在,“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意见,认真地对于复杂的情况和不同意见加以分析”。要讲民主,不要“一言堂”,不能搞家长作风。

(三)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

解决党内思想上、认识上的分歧是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的必要条件,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总结党内斗争的经验教训,纠正了“惩办主义”的错误倾向,针对“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错误斗争方式,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毛泽东指出,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有两条宗旨是必须注意的:“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惩前毖后”是说,我们揭发批判以前的坏东西,是为了使后来的工作做好些;“治病救人”是说“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他告诫大家,“对待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毛病,决不能采用鲁莽的态度,必须采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

毛泽东还提出了要发展党内民主就必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我们要奉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坚决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对我们同志的侵蚀。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应该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处理历史问题“不应着重于一些个别同志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于当时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这样做,有助于从根本上帮助犯错误的同志认识和改正错误,并教育大家。二是对于复杂的事物,要坚持马列主义关于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的基本原理,避免主观武断。三是“对于历史上犯过错误的同志在做结论时应取宽大的方针,以便一方面,彻底了解我党历史经验,避免重犯错误;又一方面,能够团结一切同志,共同工作。”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共七大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该不掩盖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中国共产党应该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经常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来教育自己的党员和干部,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中国共产党反对那种自高自大、害怕承认自己错误、害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绪。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后,他对党内民主建设进行了总结,指出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党内民主作风。

总之,毛泽东基于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的深刻把握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思想有力地指导了党内民主实践,调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巩固了党的团结统一,促进了党的建设,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辉煌成就的取得。毛泽东对党内民主的探索,对于我们今天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5][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99,827-828,937-938.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7.

[3]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58.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5:705-708.

〔责任编辑:王望〕

161

小学数学六大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六大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六大核心素养 下文是关于小学阶段应该培养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小学阶段应该培养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什么(一)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文昌小学方海平数学素养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生疏,其实它时时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商场打折信息、家庭投资理财问题等。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 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肤浅认识: 一、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数学意识的培养。 什么是数学意识呢举一个例子,假如学生会计算48÷4,说明学生具有除法的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解有48个苹果,平均每人分4个苹果,可以分给多少人,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都不能说明学生具有数学意识。而在体育课上,48位学生在跳长绳,教师共准备了4根长绳,由此学生能想到48÷4这个算式,这就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意识了。 (一) 理解数的意义与数的联系,培养数感。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是低学段教学的重点。其实学生入学前就已经知道了不少数,但那只是他们凭生活经验认识的数,对数他们只是有一种非常肤浅的表层认识,我们的任务就是让这些成人看起来非常抽象的数,在孩子的脑子中逐渐丰富起来,富有数的内涵。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和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理解同一数字在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一上课我通过猜数游戏引出11这个数,然后要求学生把11根小棒摆在桌面上,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当学生把11根分成10根和1根两部分后,接着让他们把10根捆在一起。这时告诉大家,和同学们一样,数也有自己的位置,并出示数位筒,认识个位和十位。1根小棒表示1个一应放在个位筒里,1捆小棒表示1个十应放在十位筒里。 另外,学生通过1个十和10个一的相互转化过程,体会数位计数单位概念的实际意义,建立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同时,数位筒的教学又在不知不觉中对后面份的概念的教学起到了非常微妙的作用,从份的概念来分析,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把10根小棒看成1份。学完后我问学生当你看到20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我穿20号的鞋子。20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我有20支新铅笔。 20比11大多了。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说的自由,大概就没机会知道孩子心中的数有如此丰富的内涵了。 (二)经历符号化过程,培养符号意识。 学生在生活中能接触到很多像停车标志、奥运五环标志等用符号

文明礼仪素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体会起居礼仪的重要性。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起居方面该做些什么,让文明起居进入家庭,使文明礼仪教育见效。 3.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教学准备: 礼仪三字经朗诵及歌曲 教学过程: 1.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的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源远流长,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祖国母亲以自己的传统美德养育着无数的炎黄子。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从小做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孩子吧,全班齐唱《我爱我家》 2.出示课件:《零乱的房间》 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3.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学习礼仪,用礼仪,重语言,更重行。让文明之花处处开放。同学们我们齐声朗读礼仪三字经 4.现场采访 a.当你早上起床后,你该干什么?怎么做? b.出示课件(学生书房摆设整齐),你自己是怎么做的呢? 5.朗读礼仪体验和礼仪小博士 6.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明白“家人”对我们的意义,该如何与家人相处,该注意哪些礼仪。 教学过程: 一、.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儿歌找朋友引出礼仪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问题:请同学描述自己与家人(特别是长辈)或者邻居、朋友是如何相处的?(提示:是否孝敬长辈?举例子表明) 二、视频播放:介绍亲属称谓:对父系亲属的称谓、对母亲亲属的称谓;敬称、谦称;亲属合称称谓。提问:令堂、令尊等是称呼对方的谁? 三、家庭礼仪 (一)孝敬尊重长辈 1、听从父母的教诲 2、理解长辈,关心父母 3、孝顺父母,牢记父母的生日 4、主动参与家务劳动 (二)同辈要礼让,称呼的礼仪 四、表演你和家人之间的相处礼仪 五、诵读礼仪三字经和礼仪小博士 六、小结: 回顾本章所学重点容,评价学生的表演、参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七、总结

教师学习礼仪心得体会三篇

教师学习礼仪心得体会三篇 教师学习礼仪心得体会三篇 明白了很多礼仪道理以及规范的行为表达方式。对今后自己在行为举止、教师的言谈等方面,感受颇深。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学习教师礼仪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得体会一 通过听金教授的讲座之后,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教师的高尚人格它们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更加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 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具体说来,教师的礼仪主要有以下 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日常工作中,我对自身的着装及修饰等方面还是比较注重的。首先是发型,我几乎从不披散着,一贯梳成马尾辫,简洁而利落。其次是衣着,我总会保持得又干净又整齐,衣服上没有较为明显的污渍,隔两三天便会及时更换清洗;另外,服装的式样也能做到朴素大方,协调得体。 二、举止。它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它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在我看来,教师注重了自己的着装,但在坐立行方面却做出一些不得体的行为,也是非常难看的。 三、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教师的语言还要情理结合。要让学生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 四、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影响,同时也促进全社会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 总之,从事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

幼儿园礼仪教育教案

大河屯大李庄未来星幼儿园道德礼仪教育教案 幼儿园礼仪 1、进餐 进餐前、洗净手、打喷嚏、遮住口、轻轻嚼、漫漫咽、不挑食、不剩饭 活动目标:知道进餐时的礼仪要求,并能按要求去做,培养良好的幼儿园进餐礼仪要求 家园互动:1、在家进餐时,家长应按相应的礼仪要求引导孩子进餐,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2、家长对孩子应进行隐行教育,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为孩子做好榜样 3、吃饭时规定孩子前十分钟要保持安静,十分钟以后可以小声交谈 2、进餐(爱惜粮食) 自己吃、不用喂、吃干净、不浪费、爱粮食、惜食物、粒粒米、皆辛苦 活动目标:知道粮食的来历和爱惜粮食的道理 家园互动:1、不论在家还是外出就餐,家长应注意给孩子的饭菜要适量,也可请孩子根据自己的食量盛饭,不浪费 2、家长利用假期外出的机会,带孩子郊游,顺便介绍农作物的生长知识,并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3、进餐(不挑食)

小朋友、在成长、若挑食、缺营养、瓜果菜、都品尝、食五谷、身体棒 活动目标:知道各种食物对我们的好处,激发孩子爱吃各种食物的愿望 家园互动: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身的良好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4、分享玩具 小玩具、真新奇、大家玩、才有趣、懂谦让、知爱惜、共分享、更知礼 活动目标:1、愿意将自己喜爱的玩具与他人分享 2、在分享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轮流分享与“先宾后主”的分享规则 3、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礼仪 家园互动:1、家长要有意思地进行言语、表情、动作的鼓励,强化孩子的愉快体验,从而激发孩子再次尝试分享玩具的愿望 2、孩子想与他人分享玩具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大方地用语言表达 3、规范自身行为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4、要防止孩子在分享时产生攀比的心理 5、注意解决分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孩子爱惜他人玩具的品质 5、分享食物

礼仪教育心得体会3篇_礼仪心得

礼仪教育心得体会3篇_礼仪心得 礼仪教育心得体会一:礼仪教育心得体会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得体、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把“文明行为习惯”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入手,是全面提高幼儿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幼儿园的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 一、学习礼仪知识、创设识礼氛围。 文明礼仪是人与人之间进行友好交流的窗口,只有我们每个人自觉提高文明礼仪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社会才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才会愉悦。为此,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加强文明礼仪建设尤为重要,今学期我园利用礼仪师资培训、礼仪家长讲座、幼儿礼仪活动课程、礼仪活动观魔摩课、评选幼儿文明礼仪之星、幼儿文明礼花

絮展示等等形式,全面铺开礼仪活动。同时,我们还加大对幼儿和家长文明礼仪知识的宣传力度,利用橱窗、板报、专栏、图片等途径,让幼儿、家长、教师掌握一般礼仪的做法,使整个幼儿园环境都凝聚着浓厚的礼仪氛围。 二、开展各类活动,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我园自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就认真组织各项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1、进行礼仪教育师资培训。 我们都知道平时家长和幼儿关注教师的文明礼仪和气质、气度胜过关注她的学历,一个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与不信任很多时候来自一两次的谈话与交往。所以一个教师具有良好的修养和文明的礼仪对工作是多么重要。而且教师的礼仪风貌就像是展示在幼儿面前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幼儿会看到教师的美与丑。所以首先首先通过活动灌输礼仪知识给教师,使她们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作用,树立以身作则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幼儿。 2、召开礼仪教育家长讲座。 幼儿的可塑性非常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差,很容易受家人、外界的影响,其表现为自私心较重,对物质生活过高的奢求;在家不爱劳动,生活不能自理,害怕吃苦;不懂得礼仪、不关心别人、不尊重别人,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在仪表行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尊敬师长、集体活动、社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 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 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 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 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 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 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 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 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 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 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 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主要表现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

教师礼仪修养论文:浅谈教师的礼仪修养

教师礼仪修养论文:浅谈教师的礼仪修养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尊敬师长是中华传统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对教师的尊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知书达理,传道授业,是社会各个阶层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历史发展到今天,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和加强,礼仪修养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礼仪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在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之前,必须特别注重自身的礼仪修养。 礼仪是一种文化,礼仪文化是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它构成了一个人的形象的重要侧面,是其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及素质的综合表现。课堂犹如演出的舞台,教师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要角色,教师的整体形象集语言、形体表演、手势造型于一体,必须以其非凡的吸引力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对学生知识吸收、情操陶冶和思想教育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的礼仪修养水平高低,是决定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教师礼仪修养十分必要,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时刻注意加强自身的礼仪修养,有关部门特别是师范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应该把教师礼仪修养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加强教师礼仪修养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历史的脚步已进入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再是领土、资源、人数的竞争,而转变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对教育工作、对教师培养十分重视。早在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举行的西方八国集团高峰会议上,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八个国家的首脑讨论了21世纪的教育政策,发表了《科隆宪章——终身学习的目的与希望》的主题报告,报告强调指出:“教师在推进现代化和提高现代化水准方面,是最重要的资源。教师的采用、训练、配置及其素质能力实质性提升,是任何教育制度取得成功极其重要的因素。” 二、教师礼仪修养的现状及其原因 当前在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势下,多数教师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师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在一些教师当中,仍然经常发生损害教师职业形象、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表现,如穿奇装异服、染彩色头发,涂指甲油,浓装艳抹或珠光宝气;随意对学生说粗话、脏话,甚至侮辱学生人格;随意体罚学生,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等等。有的教师由于不良的言谈举止导致与学生、与同事关系紧张,也在学生家长中造成恶劣影响。据调查,在我国师范院校各专业开设教

教师礼仪的培训心得体会3篇

教师礼仪的培训心得体会3篇 开学第一个星期的周末我们学校举行了第三届青年教师培训,几位专家讲得都很好,对我们以后的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中心小学罗校长讲的教师礼仪培训,他不但人长得帅,语言也风趣幽默。 在这次文明礼礼仪学习后,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到位,从小小的鞠躬礼到文明用语,到握手姿势,似乎我们都有太多的忽略,比如在平时生活中鞠躬礼不标准、文明用语声音太小、握手姿势没注意等常见问题我们好象都没有多加注意。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学习礼仪规范,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自己良好的气质风度,比学业的进修也许更有意义,因为我们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一项不断与人交流交往的工作,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与领导的交往,他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思想道德的教育者。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成为学生能够仿效的好榜样。 我参加了坪地乡教师职业礼仪培训。通过这次教师礼仪的集中学习,我感触颇深,受益良多。

在这次培训中,我懂得了礼仪是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尊重;礼仪的核心和精髓是律己和敬人;品格指的是一切美德。我还了解了2.5岁—6岁是幼儿行为规范的敏感期,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善于模仿,在这个时期开展礼仪教育很重要,也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表示对家长和孩子的尊重。尚老师提到了很多细节,这些在生活中有的我注意到了,有的我没注意到,听完这次培训后,我要改正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在方方面面做到一个有礼仪的人。 对于一些离幼儿园日常生活较远的在幼儿园进行礼仪教育比较困难的部分,如公共场所礼仪,尚老师也给我们讲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用走出去加请进来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更好的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礼仪教育,还可以用剧场表演的方式展示给家长看等等另外通过对教师礼仪的系统学习,使我懂得了它不仅仅是这些外在的东西,它还含有师资、师表、师德、师心四大特点以及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师资,即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一名好教师不仅通过在课堂上讲课实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通过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人格,对学生发挥影响。

文明礼仪目标

文明礼仪伴我行目标及内容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礼仪在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从小教育少年儿童学习系统的礼仪规范,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单元活动主题的确立就是从引导学生学礼仪、懂礼仪、用礼仪出发,力求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学习一些礼仪知识,树立关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在活动中提高文明素养。并通过调查研究、探究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目的要求与活动准备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礼仪的知识,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礼仪的特点;学习掌握小学生应遵守的文明礼仪规范;通过礼仪表演与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并在集体性的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加强对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的应用与掌握;学习简单的资料卡的制作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讲文明、懂礼仪带来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作“讲文明,懂礼仪”的新时期好少年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美、欣赏美、传扬美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了解有关礼仪的知识,了解一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礼仪习俗方面的知识,为指导学生活动做好知识准备。 (2)详细了解小学生应遵守的文明礼仪规范,了解小学生个人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公共礼仪等方面的内容,以指导学生搞好礼仪表演。 (3)掌握资料卡的制作方法与要求,提前制作几份资料供学生学习中参考。 2、学生准备 (1)查阅资料,了解一些关于礼仪的简单知识。 (2)查一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人比较讲文明礼仪?由哪些不讲文明礼仪的现象? (三)课时安排 5—6周 1、选题阶段一周 2、活动与体验阶段 2-3周 3、展示与评价阶段 1-2周 二、总体框架与意图 本单元活动内容都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体验性活动较多。主要活动内容是按照“小探究,了解礼仪的相关知识;小调查,了解现实生活人们如何看待礼仪,是否讲文明礼仪;来体验,校园文明礼仪风采展示与表演。拓展与创新,文明礼仪宣传活动”这么一条线索来安排的。全部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版块:第一版块为创设情境,意在引起学生对文明礼仪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引发学生选择活动主题;第二版块是活动与体验,首先安排了一次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访问老师等活动,了解有关礼仪的知识,为下一步活动作好知识方面的铺垫;其次安排的是一次调查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身边的同学、家人以及社会中的人们对文明礼仪的态度,讲文明礼仪的程度如何?有哪些现象是讲文明的表现,有哪些现象是有悖文明礼仪规范的?从而为提出改进措施奠定基础;第三安排了来体验:校园文明礼仪风采展示表演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

幼儿园礼仪教育之我见

幼儿园礼仪教育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9-03-18T15:50:05.67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月01期作者:黄建华 [导读] 幼儿期是礼仪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因此,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黄建华(德阳市罗江区第一幼儿园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幼儿期是礼仪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因此,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礼仪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幼儿园是幼儿礼仪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开展有效的礼仪教育活动,使幼儿在学习中受启发,明道理,在实践中见行动,就能学会以礼待人,文明礼貌。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51(2019)01-0104-01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但随着独生子女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一些娇惯与溺爱的现象,从而导致他们养成了霸道、自私的个性,这样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因此,我们认为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将文明礼貌的行为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这对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非常必要的。 一、要创设一个培养习惯的良好环境 在幼儿期是小孩子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对一切充满着好奇,也不能够分辨是非,周围的一切变化都对孩子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一个负面影响,并且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思想。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够使幼儿健康成长。那么,要创设一个培养习惯的良好环境,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注重幼儿的心理环境,能够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在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环境下教育成长。 2.要尽量多喝孩子接触互动,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3.要让孩子接触自然,热爱大自然,让孩子学会自主。 二、在一日活动中开展礼仪教育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而尊敬师长和友爱同伴是做人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培养的内容之一。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些有关幼儿易于实践的礼仪内容和要求。 1.幼儿早上进园或离园能主动向老师、同伴打招呼;在路上碰到老师或熟悉的人能主动问好;能主动热情向客人和老师打招呼并交谈;和客人与老师交朋友,活动时认真听讲;知道要尊重别人,不随便叫喊、打扰等;在行走时能主动礼让师长;同伴之间相互打招呼、问候;游戏中友好合作一起玩;活动中会礼让、照顾年龄小的小弟弟、小妹妹或生病的同伴及遇到困难的小朋友;与同伴能友好相处,得到小朋友的帮助会道谢,不小心碰撞到别人会说对不起,等等。 2.幼儿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我们针对每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随机教育,确立了指导策略。一是重点在具体场景中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让每个幼儿愿说、想说、主动说礼貌语;二是在教室门口贴上了问候标记,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学习问候语。三是教师多途径地指导幼儿学习文明礼貌用语。 三、以教学、游戏活动为载体,培养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1、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意识 故事、儿歌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文学形式,容易使他们理解和接受。平时讲故事时我有意识地挑选那些教育幼儿有礼貌的故事,并富有表情地讲给他们听,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的礼貌用语,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学会用礼貌用语对话。在讲故事的同时,我也教孩子朗诵儿歌,如《有礼貌的好宝宝》《老师早》等。有些孩子朗诵儿歌后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听故事,朗诵儿歌,激发了孩子文明礼貌的思想意识。 2、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幼儿喜欢玩游戏,很容易融入游戏的角色当中。为此,我还将孩子们的礼貌教育寓于游戏之中。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例如幼儿在玩“娃娃家”时,他们会主动划分出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宝宝。游戏前提示幼儿,在娃娃家里做爸爸妈妈的要爱护孩子,孩子要对爸爸妈妈有礼貌。孩子们在玩积木时要求他们小组合作,大家一起动手搭建出自己喜爱的东西来。孩子们几个人一起搭积木,边搭边商量,各种想法融合在一起,经常会创造出让成人都意想不到的造型来。孩子们还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了良好的练习。 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幼儿真正养成习惯,我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早晨入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鼓励他们时时刻刻这样做,渐渐地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四、在课题研究中开展礼仪教育 通过调查问卷等途径,我们了解了幼儿的礼仪现状与发展水平。以此为据,我们确立了礼仪教育的研究方向,成立了礼仪课题教研小组,重点围绕礼仪的概念、内容、方法和策略进行了系统探讨。如理顺“礼仪与德育的关系”,思考“怎样创设情境让幼儿在体验活动中加深对礼仪内容的认知”等。对在礼仪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依靠课题教研小组这一平台逐一进行研究和解决,使礼仪教育逐步深入和开展。我们还对礼仪课题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如从研究背景与价值出发,结合幼儿园实际,营造生态、自然的礼仪教育环境,将礼仪教育渗透在生活、教学、游戏、节日等活动中。 五、在评价活动中开展礼仪教育 适当的评价不仅起督促作用,而且能给予幼儿激励。如我们通过“礼仪小明星”“每周谁棒棒”等评比活动,让幼儿相互评价,彼此对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家园联系的“月评价”和“学期幼儿测评”等,促使幼儿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逐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总之,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方法是多渠道的,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创建礼仪教育大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多种有趣的活动中挖掘素材,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使幼儿在学习中受启发,明道理,在实践中见行动,学会以礼待人,文明礼貌。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 作者|褚宏启|余文森|崔允漷 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褚宏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几年来,在教育实践领域和教育研究领域,“核心素养”成为非常时髦的一个热词,谈论教育问题时如果不涉及核心素养,似乎有落后之嫌。但是对于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看法并不相同,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滥用、泛用该词的现象比比皆是,随意性很强,乱象迭出。对此概念进行梳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很有必要。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舶来于西方,英文词是“Key ompetencies”。“Key”在英语中有“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等含义。“Competencies”也可以直译为“能力”,但从它所包含的内容看,译成“素养”更为恰当。简言之,“核心素养”就是“关键素养”。 “核心素养”最早出现在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经合组织1997 年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即DeSeCo)研究项目,此时并未在项目名称中直接使用“核心素养”一词,但2003 年出版最终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Key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时,则使用了该词。为推进核心素养走进教育实践,2005年经合组织又发布了《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The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Executive Summary),以增强核心素养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可操作性。 欧盟的核心素养框架受到经合组织研究项目的影响。欧盟的一个研究小组在2002年3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素养》中首次使用了“KeyCompetencies”这一概念,并认为“核心素养代表了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它们是可迁移的、多功能的,这些素养是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2006 年12 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以核心素养促进终生学习》(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标志着8项核心素养最终版本的正式发布。欧盟理事会与欧盟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10年的报告《面向变化中的世界的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s for a Changing World),“Key Competences”一词竟然出现了381 次,真真成为了“关键词”。 在国际上,与“Key Competences”同样火爆的一个词是“21st century skills”,有人将之译为“21世纪技能”或者“21世纪能力”,从该词所包含的内容看,译为“21世纪素养”比较合适。实际上,英文中的Competences和skills,在描述人的发展的维度时,在词义上没有本质区别,没有必要为此大费口舌而耽误时间。而且在“具体”内容上,核心素养与21世纪素养也是大同小异。 21世纪素养的研究始于美国。2002年美国在联邦教育部的领导下,成立了“21世纪素养合作组织”,该组织制订了《21世纪素养框架》,2007年该组织发布了《框架》的更新版本。新加坡和日本受美国影响较大,新加坡教育部2010年3月颁布了“21世纪素养”,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于2013年3月发布了题为《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与能力的教育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报告,提出了日本的“21世纪能力”。

加强教师礼仪教育提升幼儿教师职业素养

加强教师礼仪教育提升幼儿教师职业素养 加强教师礼仪教育提升幼儿教师职业素养一个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文明之林享誉千年,在于它独特而充满魅力的文化。我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古代有“孔融让梨”、“曾子避席”,现代有“周总理的宽容”、“列宁让路”等等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礼仪教育体现在我们身边的细节中,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就像清新的空气一样,能让人心旷神怡。 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幼儿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孩子们思想道德的教育者。因此,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这就对教师自身的整体水平要求更高、更细致,而礼仪修养则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 一。幼儿时期是其个性初步形成的关键期。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不仅贯穿于他们受教育过程的始终,而且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所以规范的教师礼仪,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的思想、知识、智慧、道德、意志、情感、个性品质、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渗透及其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 一、礼仪的内涵首先“礼”于生活,“礼”的根本源于“诚”,其核心最终是“尊重为本”。也就是《论语》中曾说的“不学礼,无以 立。”“仪”则是礼节的表现形式。它不但是尊重、友好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且还是社会秩序基本核心。“礼仪”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由此可见,礼仪成了人们道德修养标准的指向。 二、教师的礼仪和道德修养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经验、现代化的教育能力和健康的身心,还要有为人师表的内在素质、受人尊重的外在职业形象。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老师个人道德品质和个性展示的基础,也是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礼仪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礼仪修养的体现,成了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文明与教养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礼仪修养是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对幼儿以身作则、为社会树立良好榜样。教师平时的言传身教更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严抓教师素质建设,才是教育繁荣的基本。 三、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具备的素质 幼儿教师教师应具备的七种素质 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理论知识,更应具备优秀的品

心得体会 精选礼仪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精选礼仪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精选礼仪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礼仪学习心得体会篇1 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密切,礼仪也愈加突显出了它的重要性。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似乎并没有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有些大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准,但其礼仪修养、道德品质却不如人意。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在校园里到处可见:经常有人穿着拖鞋去上课,尤其在夏天;经常有人在校园里大喊大叫,不顾他人的感受;经常有人早上边走边吃早饭,一点也不注意形象。还有其他不讲礼仪的行为,比如关门的时候总是声震如雷,打电话从来不自我介绍,这些不良现象已不再是个别,而是一种普遍趋势了。 所以,我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就坚决选择了社交礼仪这门公选课。学习了这门课程,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许多以前我不知道的礼仪规范。当有人跟你说“请······”的时候,我们就要立刻说“谢谢!”,当你接电话的时候千万不能说“喂”,而要用“您好”。除了生活中的礼仪外,我还学到了一些女生的基本举止仪态。女生的坐姿、站姿、走姿都是有讲究的。站的时候一般双脚要成“丁”字步。坐的时候,只能坐凳子的三分之一,腰要挺直,膝盖要并拢,就算是想换方向坐,双膝也不能分开。走姿体现的是动态美,所以走路的时候要抬头挺胸,

两腿直而不僵,落地呈一线。我想这些礼仪都是非常实用的。总之,在这门课程上学到的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但有一点能肯定的是这些礼仪对我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是非常有帮助的。 社交礼仪是一种无声的人际交往语言,它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涵养、教养和素质水平,而且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它是我们个人发展、事业进步的需要,是社会时代的需要,是一门必修课。 对于个人来说,礼仪是外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礼仪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表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确的礼仪对于内部可以融洽关系,对于外界可以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它还可以提升人的涵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更显真情。想要做一个懂文明讲礼仪的人,不单单只要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不乱扔废弃物,尊老爱幼,这些都是最根本的。我认为大学应当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纳入培养过程。 一、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 一) 是大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 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公众沟通, 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远程沟通, 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 二) 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 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目前, 许

幼儿园礼仪教育目标

幼儿园礼仪教育目标 总目标 传承中华礼仪,帮助幼儿建立健全人格,培养幼儿尊重、真诚、谦让、友善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领域目标 健康领域: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动作姿势正确,仪表仪态大方、舒适。语言领域:与人交谈合乎情理,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 社会领域: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 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科学领域: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环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艺术领域: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年龄段目标 一、升国旗礼仪 小班目标:了解国旗的重要性,知道尊重国旗。在成人的引导下学习行注目礼 衣着:教师检点幼儿的衣着是否整齐,检点幼儿升国旗时全体脱帽。 仪态:教师引导幼儿在升国旗时身体直立,右手放在左胸上,左手自然下垂,眼睛跟随国旗升起。言行:要求幼儿升国旗时严肃认真,不嬉戏打闹,不发出声音,不来回走动。 中班目标:知道升国旗的重要,学习尊重国旗。努力行规范的注目礼。 衣着:升国旗前幼儿互相检点衣着是否整齐,检点脱帽。 仪态:知道升国旗时身体直立,右手放在左胸上,左手自然下垂,眼睛跟随国旗升起。 言行:幼儿努力做到升国旗时严肃认真,不嬉戏打闹,不发出声音,不来回走动。 大班目标:做到升国旗时尊重国旗,并能主动行规范的注目礼。 衣着:幼儿自己检点衣着是否整齐,主动脱帽。 仪态:幼儿在升国旗时身体直立,右手放在左胸上,左手自然下垂,眼睛跟随国旗升起。 言行:幼儿升国旗时严肃认真,不嬉戏打闹,不发出声音,不来回走动。 二、问候礼仪 小班目标:引导幼儿在初步见面时,主动使用“您好”或“客人好”向客人打招呼。不胆怯,声音、表情自然。 中班目标:幼儿能主动问好,语速适中。初次见面时与客人打招呼,并学习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表情自然,声音洪亮,语速适中。 大班目标:幼儿能在初次见面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并学习做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表情自然大方,声音洪亮,语速适中。 三、洗手礼仪:

大学生礼仪修养之我见

大学生礼仪修养之我见 这个学期我选修的课程是现代交际礼仪,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了解到礼仪的起源、修身作用以及形体容貌上一些具体的要求。并对大学生的礼仪修养进行了调查与思考。接下来,我将从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现在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的现状、以及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途径和意义来表明我对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看法。 首先,大学生礼仪修养是自我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以及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 在现代大学生中,年龄日趋低龄化。他们刚脱离家庭走向校园生活。在此之前,他们的日常行为生活习惯很大程度受着家庭教育的影响。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然而在当今社会发展物质生活丰富的条件下,中国的家庭教育可谓贫瘩甚至面临危机。刚步人高校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带来一些不良的习气。这些不良习气虽然不致危害社会,甚至不受道德的遣责。然而,,久而久之,不加约束。量变导致质变。最终成为品质败坏,成为社会的危险品。这与自身人格的塑造是相违背的。追其原因所在:是他们平常没有注重礼仪修养对自己平常的饮食起居,衣着仪表,言谈举止和待人接物没有严加规范以养成良好的习惯。现代大学生处于社会发展的最前列,也是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发源地。这支庞大的队伍将从高校走向社会,步人社会和各个工作岗位。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教育方针也正说明我们现代大学生必须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能力素质。这不仅是对知识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对个性和人格的需求。虽然,我们对现代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在认识上有了提高,但在工作的开展与取得的成效上仍存在许多问题。现代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是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初始化、具体化和多元化。它为德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辟广阔的天地,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开辟了道路,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注人了新的活力,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我们也看到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问题。 首先,家庭礼仪教育欠缺,城市家庭的教育方式呈现出以下现象: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养成了过分依赖家长, 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一味娇纵孩子, 导致孩子唯我独尊的膨胀思想,造就了任性、自命不凡的个性, 而来自农村的学生缺乏的是礼仪行为指导, 他们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是硬道理, 只要能考出好成绩, 将来就能跳出农村。致使礼仪教育还停留在扫盲阶段。教育方向的偏差, 家庭教育的失重, 使我们的大学生们出现了礼仪修养的盲点。 其次,学校教育的不足,中小学礼仪教育不足。中国的素质教育已经推进多年, 但目前中小学教育依然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教育目标, 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学生的评价标准。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一直倾向将智育作为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学生的目标十分明确: 只要成绩好, 其他无

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 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 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可是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 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哦。 这两年教育的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榜上有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被很多人替换成“有了六大素养,走遍天下都不怕”。 那六大素养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 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 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哪些要点呢?小编也很好奇。仔细一看,原来六大素养还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18个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注的内涵。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 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 1、理性思维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 1、乐学善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