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2)

1引言 (2)

选题背景 (3)

研究意义 (4)

2京能集团总体战略 (4)

京能集团概述 (4)

环境分析 (5)

比较劣势 (6)

主要机遇 (7)

主要挑战 (8)

3.电力能源业务发展战略 (8)

常规火力发电 (9)

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节能环保业务 (9)

发电用煤(煤电化一体化 (9)

4京能集团煤矸石发电战略研究 (10)

我国煤矸石资源、利用情况 (10)

5战略风险管理与防范 (11)

战略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意义 (11)

影响集团战略管理的重要风险因素 (11)

摘要

摘要: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规划。而企业战略管理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的总体性管理,是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为。因此,研究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对将企业内部资源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结合起来考虑,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管理模式有重要意义。

企业战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企业总体战略,经营单位战略,职能级战略。在电力企业拓展新能源领域的过程中,依据总体战略,制定和执行好经营单位战略尤为重要。

本文论述了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针对特定的环境和条件,研究了在总体战略下,经营单位战略的选择,包括应关注的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企业的结构特征、战略实施等重点问题,对企业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持续完善的方法。追后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国有企业单位战略制定和实施的一般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经营单位战略

1引言

当前,低碳经济成为热门词汇。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作为国有经济主体的大型国有电力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加大节能排放力度,进军

新能源领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对传统火电企业而言,新能源是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在进入新产业过程中需要找准产业定位,把握重点领域,规避经营风险,提高资本效能,因此,在此过程中加强企业战略规划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战略实施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经营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配置企业的资源。企业战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企业总体战略,经营单位战略,职能级战略。在电力企业拓展新能源领域的过程中,依据总体战略,制定和执行好经营单位战略尤为重要。

本文以地方特大型能源投资集团——京能集团为例。针对该企业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以煤矸石发电项目为切入点,拓展新能源领域的经营单位战略管理、实施过程进行研究。

选题背景

在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一直是最主要的一次性能源,这也决定了我国“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开发利用格局。我国发电用煤占煤炭总产量的比重已经超过50%,且还将继续增大。按照国家“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火电装机近几年将以每年6000-7000万千瓦的速度增长,相应每年需要电煤增量约~亿吨。我国能源分布不均,形成了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的格局。受到市场、环境、运输、价格等方面的影响,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煤电运全面紧张的状况。一些地区电煤供需矛盾突出,造成电煤短缺和价格上涨,已经对正常的煤炭、电力安全生产和经营构成了严重威胁。这种局面如果得不到彻底改变,将对我国实现未来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造成重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讨能源一体化发展,特别是煤电一体化开发,促进煤炭和电力协调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已有很多学者和专家从我国能源结构和发展战略、煤炭和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等多方面,对煤电一体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许多很好的构想。

研究意义

人力才是第一生产力,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人才是瓶颈。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等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工程。当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处于相当稳定状态时,管理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合作伙伴,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被提到了关乎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位置,人力资源管理者是企业战略合作者和变革推动者,人力资源战略也是支撑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战略属于职能层战略,是企业关于人力资源活动的长远性的决策和方略,具体说是企业根据企业战略和目标定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进而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活动实现人力资源目标和企业目标的过程。

2京能集团总体战略

京能集团概述

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京能集团”)成立于2004年12月8日,由原北京国际电力开发投资公司和北京市综合投资公司通过合并重组方式组建的大型国有投资集团公司,集团注册资本88亿元(人民币、下同)。

京能集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出资设立,授权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

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并按照《公司法》规范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集团经营管理着北京市政府电力、节能等相关的投资基金,担负着首都电力、能源项目的投资与建设,节能技术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品的开发。京能集团投资项目涉及电力能源、房地产与基础设施、高新技术、金融证券等领域,是北京市电力能源建设的投融资主体。

京能集团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73家,其中全资、控股企业34家,权益发电装机容量1474万千瓦,大于北京市最大用电负荷,控制装机容量887万千瓦,大于北

京市日均用电负荷,己投产热电厂供热量占北京管网集中供热面积的39%。投资的电力类上市公司有京能热电(600578)和大唐国际(香港H股0991;上证A股601991)。

京能集团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集团清洁能源控制容量228万千瓦,占集团控制容量的26%,特别是2009年京能集团投产风电机组容量突破百万千瓦,在国内发电集团中名列前茅,标志着集团风电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此外,集团在水电、生物质发电等其他清洁能源领域取得很大进展。

环境分析

2.2.1行业环境分析

一是能源结构趋于多元化和优质化。根据我国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能源察赋特点,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无法改变。但是随着煤炭液化、气化技术的提高,大型、高效、清洁煤发电比重的上升,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核能、氢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我国能源结构趋于多元化和优质化。

二是纵向一体化发展成为提升竞争力的战略取向,为摆脱资源约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力能源企业纷纷调整战略,向发电产业的上游和下游领域延伸,按照产业链、价值链进行纵向一体化布局,形成以电为主,煤、电、路、港、化协调发展格局,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实现利润最大化。

三是兼并重组成为扩张的重要途径。由于电力供求格局趋于平衡,新上电源项目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兼并重组成为电力能源企业扩张的重要途径。随着兼并重组的广泛展开,国家大型发电集团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体现,地方电力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将面临更大压力。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成为电力能源行业的主旋律。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在解决厂网分开遗留问题、电网主辅分离、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电力价格改革、输配分开等方面将有重要进展,竞价上网将逐步推行。创新管理成为发电企业顺应改革,

加快发展的主要手段。

2.2.2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一是电力能源建项目设经和管理验丰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集团初步形成了以火电为核心的电力能源主业,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到2005年末,电力装机可控容量和权益容量分别达到2800MW和6640MW,主要分布于北京、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通过华北电网和京津唐电网向北京地区供电。以火电为核心的电力能源主业所构成的资产占集团总资产80%以上,贡献的利润占集团总利润的85%左右。新投产和在建机组具有以下特点:技术含量高,机组效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集团电力资产分布在资源富集区或负荷中心区,具有燃料成本优势或电价优势;人员较为精干,历史负担轻,人均装机指标先进。

二是新能源项目基础条件良好。集团积极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成长性、种子性业务,拥有一家专业投资公司,控股一家创业投资公司,为培育节能、环保等成长性业务和种子业务创造了条件。截止目前,京能集团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00万千瓦,风电资产突破100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位。水电、垃圾发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

三是集团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京能集团拥有两家控股的上市公司——京能热电(600578)和京能置业(600791),均有再融资资格,并己完成股改,为进一步再融资奠定了基础。同时,成立京能财务公司,资金归集率90%以上,成为企业内容融资渠道。集团在多家银行具备较高授信额度,发行企业债券条件成熟。

比较劣势

一是体量较小。集团在能源投资行业里规模偏小,电力能源主业装机可控容量比重偏低,新电源点储备不足。集团缺乏对上游资源的掌控,资源紧缺及价格波动给集团稳健经营和创造效益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二是管理力度不够。集团业务范围广,参股企业多,集团化管理、专业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差距较大。

三是力资源不足。集团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相对不足,难于满足集团业务开拓和管理创新的需要。

主要机遇

一是电力需求增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能源需求结构的改变,为集团电力核心业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市场环境。环渤海经济圈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北京经济增长将保持9%以上,集团大部分电源点分布在京内和北京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结构的改变使电力需求持续增长,为集团火电核心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是首都电力能源保障。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厂网分开、输配分开的步伐加快,为集团收购电网发电资产以及参与电网建设提供了机遇。北京市将根据“立足华北、强化本地、多条通道、多向受电”的原则,加强受电通道和京津唐环网建设,保证电力供应和电网安全。这些方面为集团优化电源点布局、发展北京北部的电源点提供了重要机遇。

三是低碳经济兴起。作为能源供应商和节能服务商,集团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业务以及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应用等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家高度重视能源和环境问题,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坚持和实施节能优先方针。北京市到2010年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4%左右,为集团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节能环保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资源。

四是电力能源整合。随着电力需求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力行业将面临优胜劣汰,,一些实力较弱的电力企业可能被市场淘汰出局,为集团通过收购兼并方式发展壮大主业提供很好的机遇。

主要挑战

一是行业竞争激烈。电力能源行业供求格局的变化使得企业间竞争加剧,集团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电力市场形势的变化使企业间合作竞争态势发生明显变化,担互间竞争越发激烈,具体体现在争夺资源、争夺资金、争夺人才等方面。在这种环境中,集团必须认真研究自身战略定位及经营特色,在竞争中拓展生存空间,谋求跨越式发展。

二是技术创新要求高。行业内企业加速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对集团的创新能力提出很大的挑战。创新己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电力行业随着竞价上网逐步推开,成本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压缩成本、降低造价、节约能耗需要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这对集团创新能力提出很大的挑战。

三是资源约束。资源价格改革和日趋严格的节能环保政策将挤压集团的盈利空间。“十一五”期间资源约束将进一步加大,水、燃气、煤炭等资源价格将持续在较高水平。节能环保政策的实施将增加集团所属各企业的资金投入和经营成本,加大了集团经营压力。

3.电力能源业务发展战略

坚持“一个核心,两个延伸,,三个平台”的主业发展战略。“一个核心”,是指以火力发电为核心业务。“两个延伸”,是指以火电为核心进行纵向和横向延伸。一是向上游资源领域(包括发电用煤、天然气输送设施)延伸;二是向能源的环保和高效利用领域(包括电厂环保和空冷产业、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多联产、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水电、分布式能源等)延伸。“三个平台”是指搭建融资平台、种子业务平台和客户端资源平台,为集团电力能源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常规火力发电

立足华北电网特别是京津唐电网,大力发展火电核心业务,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在华北区域市场的竞争能力和领先地位。加强对运营电厂的控制和管理对标,挖潜增效,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对在建电厂的基建管理和科学调度,力保在建工程按期竣工投产,早日发挥效益。加强对前期项目的协调,力争重点区域的重点项目早日核准、早日动工建设。优先确保具备低成本煤炭供应,或可通过点对网送电至北京电网的项目,并力争取得重点项目的控股权。在前期项目的规划中,大力发展600MW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大型联合循环机组,提高单机容量。积极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大力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优化电源布局,加快推进北京电网北通道电源点建设。

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节能环保业务

积极发展风电、水电、太阳能、地热能、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并把可再生能源作为集团未来的成长型业务进行扶持,不断优化集团能源结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适合大都市特点的分布式能源等新型技术,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协调落实天然气资源和价格,建立长期稳定的气源渠道和优惠价格,努力降低运营成本。整合风险投资资源,调整风险投资方向,积极发展节能与环保领域的风险投资业务,集中资金、项目和人才资源,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扩股,全力打造以节能与环保为主的种子业务平台,充分发挥其科技先导作用。

发电用煤(煤电化一体化)

积极向上游资源延伸,大力发展配套用煤,增强协同效应,提高抗风险能力。重点投资具备建设坑口电厂或通过外运满足集团内部其它电厂需求的煤炭企业,以确立集团

火电核心业务的成本优势。积极发展火电配套用煤,建立大型煤炭基地,努力实现煤电化一体化,有效化解资源供应矛盾,控制燃料成本。围绕集团控股的重大煤电基地,参与相应的铁路、电力输出线路建设,适时启动与煤炭开发相配套的煤化工(能源化工)项目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建材)项目,逐步形成集团以电为核心、煤电化一体化产亚链。密切关注国际市场资源结构,在进行充分可行性论证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开拓蒙古、朝鲜等境外煤炭资源,拓宽资源渠道。

4京能集团煤矸石发电战略研究

我国煤矸石资源、利用情况

4.1.1煤矸石资源及其利用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每年的排放量相当于当年煤炭产量的10%左右,目前已累计堆存30多亿吨,占地约万公顷,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煤矸石长期堆存,占用大量徒弟,同时造成自然,污染大气和地下水质。

煤矸石是可利用的资源,其综合利用是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八五”以来煤矸石综合利用有了较大的发展,利用途径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煤矸石利用技术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综合利用发展也不平衡。大力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煤矿生产结构,分流煤矿富余人员,同时又可以减少土地压占,改善环境质量。

4.1.2煤矸石作燃料发电

推广利用煤矸石、煤矸石与煤泥、煤矸石与焦炉煤气、矿井瓦斯等低热值燃料发电。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电厂的建设要靠近燃料产地,避免燃料长途运输;凡有稳定热负荷的地方,经技术经济论证,应实行热点联产联供。

推广适合燃烧煤矸石的(其应用基地位发热量不大于12550千焦/千克)75吨/小时及以上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热、电、冷联产技术和热、电、煤气

联供技术。推广炉内石灰脱硫和静电除尘技术。对燃用高硫煤矸石的电厂,必须采取脱硫措施实现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对灰渣要进行综合利用,不应造成二次污染。推广煤矸石沸腾炉床下风室点火技术和红渣直接点火技术,推广利用发热量较高的煤矸石生产成型燃料技术。研究开发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电厂锅炉高效除尘、脱硫设备,灰渣干法输送、存储及利用技术和设备;燃煤泥锅炉煤泥输送、给料、成型技术和设备。研究开发煤矸石电厂锅炉的耐磨材料及制造工艺,解决磨损问题,提高锅炉连续运行时间和可靠性;研究开发高效、可靠地冷渣设备和大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制造技术。

5战略风险管理与防范

战略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意义

由于企业经营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变化,以及集团企业内部组织管理体系的复杂性,使得集团战略管理的过程受到由此引起的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战略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辨识企业的战略风险因素,并采取措施规避由此引起的风险,成为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许多企业战略研究的专家自80年代中期就注重对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的研究。许多战略专家认为,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企业风险,企业就有可能产生灾难性后果。战略实施受战略风险因素的影响带来的效果的不确定性,要求在战略形成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分析、研究风险因素的影响,并形成分析和辨识战略风险因素的系统方法和相应的控制机制。

影响集团战略管理的重要风险因素

5.2.1战略环境的风险因素

集团战略管理首先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集团战略管理环境的重要风险因素,有国内外政治、经济因素,行业结构特点,技术发展趋势,企业及子企业所处的文化环境,竞争结构,主要竞争者的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市场潜在能力等。外部环境因素是通过输入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程度及其企业经营业绩可能带来的影响难以把握。

按照帕尔漠的观点,企业或组织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市场的潜在发展能力、环境的变化程度对组织风险有重要影响:首先,环境越复杂,组织的风险就越高;其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为相关的市场增长,处于一个快速成长行业中的企业风险就高,而处于成熟和衰退行业中的企业,风险相对较小;再次,环境的变化越大,如技术发展变化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行业市场增长率不确定,环境因素变化难以预测等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5.2.2企业战略经营方向和经营范围的风险因素

战略经营方向决定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集团战略管理的特点与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对企业战略不断加以审核和评估,以便及时做出局部和根本性调整。因此,高度复杂的环境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一般来说,正确的企业战略加上有效的风险控制,可以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稳健地发展并取得预期的业绩目标。

5.2.3集团战略管理的复杂性和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对组织战略贯彻的影响

集团企业的组织,因职能和事业部或子企业的存在,使得组织因战略管理需要运筹规划和资源分配的正确性方面难度加大;企业总部对于企业的战略协调与管理控制因区域文化差异提高了难度。集团企业业务的发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其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的不适应,将直接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产生影响。因而集团战略管理的复杂性越高,组织结构对管理的章应性越差,集团战略管理的风险就越高。

5.2.4战略经营计划管理组织体系的有效性对集团战略管理的影响

集团企业,因其经营范围、经营管理的层次和结构的复杂性、于企业的区域分布和文化的差异性等,使集团战略管理协调控制需要企业建立战略管理的规范化的运作模式,以准确把握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促成战略目标的实现。集团战略管理过程中,及时评估战略风险因素,进而形成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降低因缺乏对战略经营计划的管理给企业发展带来的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黎群,万晓。企业战略管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年。

[2]邹昭日希,企业战略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吴维库,企业竞争力提升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王方华,企业战略管理[M]二复旦大学版,1997。

[5]武亚军,9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J]。南开管理评论,1991。

[6]王磊,刘洪涛,李垣。当代企业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J]。经济学动态,1999。

[7]石军伟,企业战略理论的逻辑比较[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2年08期。

[7]倪义芳,吴晓波。论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年。

[8]汪涛,万健坚。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演进规律及未来趋势[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03期。

[9]]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6月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