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韦伯与福柯现代性理论的比较 - 中国社会学网

韦伯与福柯现代性理论的比较 - 中国社会学网

韦伯与福柯现代性理论的比较 - 中国社会学网
韦伯与福柯现代性理论的比较 - 中国社会学网

韦伯与福柯现代性理论的比较

刘梦阳①

(云南师范大学 哲学与政法学院,云南 昆明650091)

摘要摘要::韦伯与福柯都是讨论现代性的大家,韦伯将现代性的负面比作“理性的铁笼”,而福柯将现代性对人们的监控看做是“全景监狱”。但是将二者的现代性理论放在一起比较的研究却很少。他们各自的理论有其显著的特点。二者在在现代性思想方面的差别主要集中在方法论、分析视角、对待现代性的态度和关注焦点这四个方面的不同。但是殊途同归,二者都对现代性进行有逻辑、有价值、有深度的批判。但是二者都剑指现代性的症结却都没有提出超越的方案和设想。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斯·韦伯 米歇尔·福柯 现代性理论

一、引文

提到现代性理论,学者们一般会把福柯与马克思、福柯与哈贝马斯、卡尔·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进行比较,但将韦伯与福柯二者放在一起比较的却几乎没有。他们一个是经典社会理论家,一个是后现代理论家(虽然福柯本人不认同这个说法);一个中规中矩,一个剑走偏锋。乍看上去二者的理论、思想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韦伯和福柯都是讨论现代性的大家,比较二者的现代性思想确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二者理论既截然不同,又殊途同归。使二者的现代性理论碰撞,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火花。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福柯与韦伯现代性思想的差异

(一)方法论的差异方法论的差异::理想类型与系谱学

韦伯的学术研究都是在他的理想类型的方法论的指导下展开的。韦伯的理想类型意味着“每一种定义都不是要穷尽性地描述推理和社会的特殊情形,而是要提供一个概念框架。”[1] P33理想类型是研究的“工具”,而非社会“模型”。

① 作者简介:刘梦阳,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社会学专业研究生。

“理性化(rationalization )是韦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也是韦伯现代性思想的核心术语。”[2] P10韦伯将现代理性分为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详细论述的资本主义精神就是现代理性的代表,比如“时间就是金钱”、“天职观”等等。但在一片繁华下,韦伯还是看到了工具理性的负面——呆板的科层制。这种现代性的制度将手段与目的混淆了。可以看出,韦伯的理想类型不是止步于仅仅对类型的划分,而是作为进一步推进理论的基石,在类型的背后往往蕴涵着深远的意义。

此外,社会行动的分类也是理想类型方法论的体现。韦伯将社会行动分为理性行动和非理性行动,进一步理性行动又分为工具理性行动和价值理性行动,而非理性行动又可以分为传统行动和情感行动。此外,韦伯还将统治类型进行分类,即分为法理型统治、克里斯马型统治和传统型统治。可以看出,理想类型作为方法论贯穿于韦伯研究的始末,渗透在韦伯政治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等各个研究领域。

福柯的方法论指导思想是谱系学。谱系学源于福柯的独特历史观,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尼采的思想的影响。尼采的思想促使福柯进行反思那些“相当然”的事情是否真正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的理所当然。谱系学在李猛看来是这样一种方法论:在某一时期某一概念被赋予全新的意义,而随着新的意义的跨代传播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于是这部分被认为是必然的、无害的、可敬的。但是福柯的谱系学试图通过历史考察证明某一概念的不整自明性从基础上受到损害,关注偶然事件和微小的偏差,反对历史决定论,揭露意义与权力斗争纠缠在一起,信念与伦理体系极为深刻地牵涉到权力斗争。[错误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 P235因此福柯的理论建立在历史特殊性的基础上,意图揭示常规现象或制度的形成的特殊机制和背后的策略安排。

比如,论述惩罚方式。福柯考察了从酷刑到温和的惩罚方式的历史,因此福柯的著作也常常被当做法制史来阅读和研究。当然,他的思想并不止于此,而是更进一步发掘出这样一种观点:看似更仁慈更人道的制度在历史的细致考察下并不是这样。福柯说“(惩罚)不再是通过公开处决中制造过度痛苦和公开羞辱的仪式游戏运用于肉体,而是运用于精神,更确切地说运用于在一切人脑海中谨慎

地但也是必然地和明显地传播着表象和符号的游戏。”[错误错误!

!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P235所以可以

看出这些仁慈和温和的转变的实质不过是从一种残酷走向另一种残酷。

再比如分析疯癫,福柯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疯癫其实是是理性对非理性的征服,是一种布迪厄所谓“符号暴力”。《疯癫与文明》表面上讲述的是对待疯癫的人的治理术,从隔离到禁闭再到精神病院的产生。但实际上福柯撕开了表面对于疯癫人似乎越来越人道的对待,他真正的目的是向人们展示疯癫的人是怎样遭到理性的排挤和控制的历史。

:抽象的类型与微观的权力

分析视角的差异:

(二)分析视角的差异

正如上文所说韦伯的理想类型方法论贯穿其理论的始终,他的理论框架都是在类型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所谓理想类型就是忽略细枝末节的差异将某一现象或者领域抽象为几个类型从而进行研究。因此韦伯的现代性理论是抽象的。

韦伯的工具理性概念是抽象的,他考察的并不是工具理性的微观表现。韦伯的大体思路是:生活中的理性化和理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理性化的过程带来的副作用是“让我们错误地认为我们能够通过合理的计算而把握任何事物”。[1] P43可以说韦伯的观点是由于我们对人类的理性盲目的自信导致了现代性的“非预期后果。”

韦伯的现代性思想也提到了“自由的丧失”。韦伯看到,理性化会导致自由的丧失,即人的独立价值的丧失。因为,现代社会强调效率,而要提高效率就要不断加强工具理性的程度,如管理体系的广泛应用。但官僚制使社会成为机器,在这样的制度中,每个人都成为这架庞大机器上的一个齿轮或螺丝钉,个人按照自己信仰、理想的价值而行动的自由受到了极大的压制。[2] P13人们整齐划一却冷漠。之后,哈贝马斯发展了这一思路指出工具理性已经向我们的生活世界殖民。

我们看到韦伯的论述保持在较为宏观的抽象层次,他没有具体到分析工具理性是怎样、通过什么来控制人们,人们又是怎样心甘情愿地成为一个螺丝钉为社会这个大机器而存在。可以说韦伯的思想是具有吸引力的但是有失精致。福柯的思路没有和韦伯汇到一起,而是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韦伯的分析是抽象的宏观的,而福柯则是走向了微观的权力分析。

福柯对现代性的分析集中体现于《规训与惩罚》一书,展现了现代权力的无孔不入,对身体进行各方面监控的图景。书中他细腻地分析了现代微观治理术的策略。这些技术都是很精细的,往往是些细枝末节,但是它们却很重要,因为它

们规定了某种对人体进行具体的政治干预模式,一种新的权力“微观物理学”。

[3] P157这些“狡猾伎俩表面上正大光明而实际上居心叵测”福柯也将它称为“有关细节的政治解剖学”。这些治理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其一,管理者分割和利用封闭的空间,每个位置都安置不同的人,建立有用的联系,打断其他联系。比如场所、座次、班级的排列。福柯说“纪律是一种等级排列艺术,一种改变安排的技术”[3] P165这便是所谓的分配的艺术。

其二,对活动的控制体现在制定详细而精准的时间表、规定动作习的方向、力度、时间、特定的姿势。“使时间渗透进肉体之中”。除此之外,纪律还操作肉体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比如士兵不断操练拿枪的姿势,工人不断练习如何给一个零件拧上螺丝钉,以此达到熟练的状态、达到肉体和武器、工具、机器的复合。还有,榨取时间,福柯在这里用了“榨取”,这跟韦伯对“时间就是金钱”的资本主义精神的赞扬恰好相反。

其三,更经济地利用时间,将一切序列化,规定好人生某一段时间应该完成那些任务。人们将这种训练内化,逐渐形成“进化”的时间观念,人们按照指定好的大纲进行着自己的人生。

其四,是福柯所谓“力量的安排”。是这样一种权力的艺术,将每个肉体变成一种可以被安置、移动及其它肉体结合的因素,然后按照年龄或者其他因素组合起来,以发挥最大的力量获得最佳的效果。

于是自动驯顺的肉体便培养成功,但是规训的手段远不止这些,福柯接着论述了层级监视技术,即在边沁所谓“全景式监狱”,典型的包括军营、学校、工厂等。在这些建筑物之中进行可见又无法确定的监视。就是这样一种感觉:你知道自己被监视,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是被监视的,这种控制技术是精神对精神的监控,比持续的监视给人以更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

还有是规范化裁决,这种裁决方式标示出差距,并按统一标准制定奖惩。人们对比这些所谓标准可以明显看到自己同别人的差距,并会按照这些求自己,却没有人追问这些标准是怎样制定的?我们凭什么要由标准裁决自己?

此外,检查(examination)也是监控的策略。检查进一步引导人们进入规范的符码世界,不断强化人们遵守规范的意识。

以上这些微观的,并不为人所察觉的规训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管理着人们

的一举一动,而人们的行动又不断强化这些规范,不知不觉将其完全内化,从而自觉成为驯服的人,成为“监狱”中合格的却麻木的一员。

当然这样思想的差异与二人所处的时代有莫大的关系。(由于不同社会背景并非二者理论本身的差异,所以笔者并没有将这一点差异提出来进行单独的论述。)韦伯(1864—1920)处于现代理性和技术的黄金时期,人们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丰硕成果。福柯(1926—1984)生活的时代则看到更多现代社会贝克所谓“自反性”。因此,韦伯的现代性理论是较抽象的,具有启发意义。而福柯的现代性理论是较具体的。

:纠结矛盾与态度鲜明

对待现代性态度的差异:

(三)对待现代性态度的差异

韦伯对于现代理性又爱又恨,一方面他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理性”成为他分析现代性的核心概念。另一方面他又指出现代理性的限制。现代性的典型现象如祛魅、生活的理性化、科层制等都具有正面和负面双重的性质。负面的影响在于人们因追求效率而丧失了意义,这样的世界无异于困于“理性的铁笼”。但韦伯又认为“理性的铁笼”又无法抗拒,是现代性必经的阶段。“现代性将走向何处”这个问题韦伯也是纠结的,一方面他对此感到绝望和悲伤,但另一方面他心中又有无法熄灭的星星希望之火。纠结的韦伯陷入矛盾困境无法自拔,甚至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而备受煎熬。笔者看来,韦伯的纠结源于他的辩证思维,他总能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因此无法朝着一个方向行进,而是困在十字路口犹豫徘徊。不过这也正是辩证思维的魅力所在。

福柯则没有纠结,他坚决地批判现代理性,甚至到走到了全盘否定的极端,他将“解构”之路一条道走到黑,不顾什么辩证思维,义无反顾,头也不回。也正是这样的态度鲜明使他的思想与众不同。

他解构话语体系,认为知识是被历史地建构起来的,是一种符号。他认为陈述得以实施,它需要“参照(这种参照不一定是事实,事物的状态,甚至也不是对象,而是一种区分的原则)。”[4] P64在《文明与疯癫》中认为疯癫的知识是理性建构起来的,是理性给非理性贴的标签。所谓“疯癫”的人甚至比理性的人更正常。这里理性与否成为划分疯癫的原则,疯癫可能根本不是事实,也不是非理性人的真实状态,而只是一种排挤的策略和原则。“非理性被置于审判之外,从而被武断地引渡给理性的权威”[5] P248

他没有停留在语言、知识阶段,而是将权力引入分析框架,接着解构人类的规范体系。如上文提到的,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将现代性的典型场景描述成边沁的圆形监狱,现代性的人时时刻刻生活在权力的监控下,各种规训的治理术使人成为驯服的肉体。规范体系将功利主义观念掩藏起来。不拨开这层迷雾,打破现代性的幻象,我们无法认清自己,无法反思到“温和”又“残酷”的规训体系,无法看透这个监狱般的世界。

韦伯赞扬又批判现代性,表现出悲天悯人的情怀。福柯眼光独到狠辣,态度鲜明,研究角度又匪夷所思不走寻常路。

对思想和身体的控制:

:理性铁笼与全景监狱

(四)对思想和身体的控制

韦伯论述的现代性的副作用集中于对人的精神或者说对“意义”的侵蚀。韦伯提出的现代性的后果是形式合理性占领了现代性的高地,而价值合理性被压制、被忽视、被抛弃。人们热衷利用各种手段和精心的计算以提高效率,却深陷在工具的泥沼,忘记了最初的目的。就像古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轮回着重复的工作,却丢掉了意义。可以说是被工具理性“异化”了。理性的崛起,宗教信仰衰落,信仰体系像是突然被抽空,于是“诸神不和”,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冲击。于是“工具价值观的蔓延,终极价值受到忽视”。[1] P43可见,韦伯论述的一系列现代性的后果都与意义、精神有关,韦伯称之为“理性的铁笼”。

福柯关注的是现代性对身体的监控。《规训与惩罚》的副标题叫做“监狱的诞生”,无独有偶,他的《疯癫与文明》也以“精神病院的诞生”作为全书的收尾。福柯不是仅仅在叙述监狱和精神病院的诞生历史,而是以监狱和精神病院的封闭、监视、惩罚、规训来隐喻“现代性”。正如福柯所说“本书(《规训与惩罚》)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如果这意味着写一部关于现在的历史,这才是我的兴趣所在。”[6]全景监狱的叙述关乎身体自由的丧失,自我沦陷于现代性的“圆形监狱”中,这便是福柯描绘的现在的历史。

三、韦伯与福柯现代性思想的继承性和亲和性

(一)现代性批判的勇士

由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限制,提出有价值、有逻辑、有深度的批判是十分艰难的。但韦伯与福柯都具有敏锐感觉和批判意识,他们于看似平凡无奇的世界里使批判思想闪光。反思是人类可贵的品质,批判的价值在于不囿于现状止步不前而是通过批判,将现状看得更透彻进而寻找替代。

尤其是韦伯生活的年代已经久远,但是他的思想是敏锐和有预见性的。他没有盲目地赞扬资本主义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是深刻地洞见了现代理性的限制方面及其严重的后果。虽然理论家们一般不把韦伯放到批判理论家的队伍中,但是韦伯的理论确实具有批判意涵。他指出了现代性工具理性的泛滥导致的意义丧失,人们置身于自己亲手建造的理性的铁笼里且无计可施。福柯以独到的眼光和冷峻的思维揭示现代知识和权力的运作策略。对现代社会强加于人们而人们又不自觉的治理术给予有理有据的批判。可以说福柯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韦伯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的衣钵。

两位社会学家如上文分析的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同,但是殊途同归,不同的支流都汇聚到现代性批判的大河之中。二者都是敢于批判并且有深刻洞见的勇士。

(二)没有提出超越方案的悲观者

但是二者都是现代性的诊断师,却不是治疗师。他们批判现代性的症结所在,但没有像哈贝马斯那样提出“沟通理性”这种类似的超越的可能性。他们对现代性的走向持悲观消极态度。他们没有设法改进,只是停留在批判的阶段。但是我们不应过分苛责,因为批判思想、批判意识是超越的提前,如果没有深刻的批判,超越也就无从谈起,清醒的批判意识本身就已弥足珍贵。

注释注释::

[1]尼格尔·多德著,陶传进译,社会理论与现代性[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

[2]毕天云,韦伯的现代性思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11),P10

[3]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三联书店,2012(9)

[4]刘永谋,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5)

[5]米歇尔·福柯著,刘北城、杨远婴译,疯癫与文明[M],北京:三联书店,1999

(5)

[6]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三联书店,2012(9)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圣才出品】

第七章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学术背景 1.家庭和教育背景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出生于德国爱尔福特市,父亲是一位地方

行政官员,母亲是一位加尔文教信徒,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新教教徒。 韦伯在18岁那年考入海德堡大学,服军役后来又来到柏林大学继续学业,博士后毕业后留在柏林大学任教。1889年以博士论文《中世纪商业团体的历史》通过答辩并获博士学位。1891年,韦伯又写了博士后论文《罗马农业史》,获得了在柏林大学授课的资格,被聘请为柏林大学的法学讲师,1892年提升为副教授。 2.学术生涯 1895年,韦伯发表了就职演说《论民族国家和经济政策》,受到了学术界和政治界的广泛关注,1896年被聘为海德堡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还兼任弗赖堡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这期间,韦伯的学术活动十分活跃,他不仅发表了许多有关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学术论文,而且还热情地同各界学者开展广泛的交往,并且还在基督教团体中参与一些政治活动,韦伯逐渐成为德国学术界和政治界一位很有影响的青年学者。 1903年,韦伯同维尔纳·桑巴特和埃德加·雅费合作编辑德国主要学术刊物《社会科学文献》。1904年,韦伯应邀到美国讲学,1905年发表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被认为同在美国的这段经历有关。 3.主要著作 《用作文化科学逻辑性的批判性研究》、《新教各派与资本主义精神》、《俄国资产阶级民主形势》、《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关系》、《论广义社会学的某些范畴》、《(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的导言》、《儒教与道教》、《印度教和佛教》、《古代犹太教》、《论社会和经济学中价值哲学中立性的意义》、《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城市社会学研究》、《经济与社会》、《音乐理性及社会的基础》、《经济通史》、《国家社会学》等。 4.思想来源 对韦伯思想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文德尔班、李凯尔

韦伯和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的比较

韦伯和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的比较 社会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它主要探讨的是有关社会学学科体系及基本假设的一般原理问题,包括研究的立场、方位、视角、基本观点以及解释社会现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逻辑程序等。从社会学发展史来看,关于社会学方法论的讨论是从马克思·韦伯与史末勒等人的论战开始,他们引发了学术界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论争;涂尔干和韦伯依据各自的理论背景和逻辑起点,继承和开拓了社会学研究中的两大方法论传统:实证社会学和理解社会学,并为后世的社会学研究奠定了基本的方法论基调,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两人的方法论进行初步的梳理和比较。 涂尔干在其著作《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将社会学研究对象确定为“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他是这样给社会事实下的定义:“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按社会成员的结合关系的性质的不同,社会事实又可分为物质性社会事实和非物质性社会事实两大类。涂尔干的社会事实具有“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和“独立性”四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韦伯的社会学被称作“理解的社会学”,他的社会学定义是“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对社会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根据这一定义,可见韦伯将人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人们的社会行动都是有主观意向和动机的,这与自然科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社会学研究首先要设法理解人们的社会行动。在这里,理解分为两种类型:“直观理解”和“解释性理解”。 从两人给出的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差别着实可以看出两人所代表的不同理论传统之间的区别。涂尔干以社会事实为自己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相对于韦伯的人的社会行动而言,是宏观层面的。从这一点可以理解涂尔干理论中的社会是客观存在的,而韦伯则认为只有个体是真实存在的,只有研究人的社会行动,对其作出解释性理解。通晓其背后的意义,并最终作出因果性说明。这才是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韦伯也因此把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两大任务。从两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界定上的区别,可以看出两大流派之间的差别。这两大学派自产生之时就存在着这样的对立。 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的主张是实证主义的。涂尔干实证主义社会学以客观性的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认为社会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一样都是受客观必然性支配,这就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必然采用自然科学中研究自然现象的实证的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检验等方法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及事物之间的联系。他提出了解释社会事

社会学理论试题集

华农大社会学专业07级 西方社会学史复习参考之四 拓展部分(作为以后深入和继续学习参考) 4 简述科层制的特点,正负功能及未来发展趋势 6 简述韦伯关于“感召性权威合法化”的论述? 7 米德关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观点。 8 默顿怎样批评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1试论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争论的基本内容和分歧实质。 2 试论帕森斯“结构功能模式”同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结构论”的联系与区别。 5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8 异化劳动 9 普遍化的他人 6 米德怎样论述社会组织的心理基础。 7 简述布迪厄关于惯习“habitus”的基本观点。 8 简述城邦社会学的主要学术贡献及局限性。 4 试论哈贝马斯对西方社会学理性观的批判与重建。 5 有序的社会秩序是通过哪些环节建构的?谈谈你对此问题的见解。 6 试论世纪初期社会思潮的历史地位。 8 反功能 9 合法性 12 主观主义 13 异化 16 社会几何学 18 姿势对话 21 实践的模糊逻辑 22 时空抽离化 3 什么是社会行动?它大约可分几类? 6 布劳怎样分析社会交换论中的内部报酬与外部报酬? 7 莫顿的中程理论分析原则与帕森斯的结构功能分析原则区别 9 布劳怎样从微观的社会交换研究上升到宏观的社会结构研究? 10 简述利奥塔关于“重写现代性”的基本观点。 4 联系中国社会发展实践,详述帕森斯的A-G-I-L的模式理论。 6 试论帕森斯关于文化因素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3 实体性社会结构 4 社会稳定 5 社会运行 6 宗教冲突 7 话语方式 8 次级结构 9 普遍语用学 10 社会建构论 11 秩序 8 简述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 9 简述吉登斯关于“时空抽离化”的论述。 2 依据人的社会化理论,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你对当前青少年社会化障碍问题的认识。 3 举例论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4 联系当代社会专业化的趋势,论述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5 模式变量 6 实践的逻辑 4 教育制度的显功能 7 莫顿如何批判宏关结构功能主义的? 4 为什么说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实现了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 7 话语实践(福柯) 8 叙事知识(利奥诺) 10 本体性关怀(吉登斯)15 制度化(帕森斯) 16 旋转的中轴(贝尔) 8 怎样理解利奥塔对“元话语”的批判? 9 怎样来理解吉登斯的“方法论置括号”? 4 比较分析帕森斯的AGIL社会系统模式与丹尼尔.贝尔中轴原理的联系与区别。 5 怎样借鉴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解释观念更新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意义? 6 概念行图示(贝尔) 7 认识的子集(利奥塔) 8 双重解读(布迪厄) 9 压抑文明(马尔库塞) 10 解放的认识兴趣(哈贝马斯) 1 当代社会学主要丛哪些角度去研究社会化问题? 2 社会互动的类型及其各自特点。

论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

论文关键词:目的合理性价值合理性现代性 论文摘要:马克斯·韦伯主要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阐述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他将合理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目的合理性,另一种是价值合理性。马克斯·韦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在文化、社会以及人们头脑中价值合理性占据着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后,价值合理性逐渐衰落,目的合理性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马克思·韦伯的合理性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探讨现代性的重要资源之一。 马克斯·韦伯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是古典社会学家中第一个以合理性概念为工具分析资本主义现代化演进过程及其本质的理论家。他的合理性理论影响了卢卡奇、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等几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曾坦言:“从理论的发展史来说,马克斯·韦伯是我理论的出发点。”…韦伯的合理性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学术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著作中。在这些著作中,韦伯描述了合理性的种种表现,阐明了合理性的概念,以合理性概念为解剖刀,对现代社会做出了精神文化特征上的诊断。 一、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 韦伯是一位著作等身、学识渊博的思想家,他一生兴趣广泛,在宗教、社会学、哲学、文化等领域的研究都颇有建树。回顾韦伯一生的学术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穷其心力思考的是这样一个中心问题:为什么在欧洲之外,“科学、艺术、国家以及经济都没有走上西方所特有的发展道路”。韦伯认为,这是因为西方特有一种理性主义,这种理性主义在东方是没有的。韦伯列举了现代自然科学、面向市场的文学作品、科学的法律学说、现代国家机关、资本主义的经济伦理等大量现象,来说明西方的理性主义。他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概括为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 关于社会的理性化,哈贝马斯曾指出,韦伯从理性化的角度所描述的不仅是西方文化世俗化的过程,而且更主要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新的社会结构的标志是,围绕着资本主义企业和官僚国家机器这样的组织核心形成的、功能上互相结合的两大系统走向了分化。韦伯把这个分化过程理解为目的理性的经济行为和行政行为的制度化。”这就是说,社会的理性化体现在新的社会结构的两大系统即经济和行政中。资本主义经济的组织核心是资本主义企业。资本主义企业的营运,突出地体现了以理性为根本,这就是经济的合理性。资本主义企业是一种合理的组织。其特点表现为:经营活动与家庭相分离;利用健全的会计制度精于计算;形式上有效安排自由劳动力;技术上利用科学知识,这些都离不开理性的作用,都是理性化的表现。 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与现代国家既相分离,在职能上又相互补充。国家的组织核心是合理的国家机关,其特征在于:依据一种集中的和稳定的税赋体系;控制一种集中领导的军事权力;垄断立法和法律权力;通过一种专职官员的形式组织行政管理。在国家机器的构成部分中,官僚体制最集中地表现出理性化的特点。行政理性化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官僚统治完全依照纯粹形式的法律制度而运行。充分发展的官僚制把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非人格化的庞大机器,现代国家机制被限定为合理的管理行动。 在韦伯那里,所谓文化的理性化,是指世界的祛魅,也即是宗教世界观图景的消除和世俗文化的产生形成过程,它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价值领域。现代西方文化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西方出现的现代科学技术、自主的艺术以及以规范和普适性原则为核心的伦理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主要表现为:对待自然的客观化方法、数学的理论形态以及面对自然时的工具立场和经验方法等。韦伯认为,经验的科学技术知识使世界彻底祛魅。驱除巫魅只有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自主的艺术也是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现代艺术从传统的伦理和宗教关系中解脱出来,不再承担宗教、政治和道德教化功能,演变成为表达个人主观性的文化形式。西欧音乐中的调式体系、乐队建制和绘画中应用透视的技法等的创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章节题库(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关注的新问题)【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关注的新问题 一、名词解释 1.网络分析 答:社会网络分析是新兴起的一套分析社会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其基本观点是将个人或组织之间的社会联系所构成的系统视为一个“网络”,并认为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网络所构成的大系统。社会网络分析包括两个层面:①它是一种理论,是从社会网络关系或人际关系的网络结构出发来解释社会现象;②它也指一套分析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网络分析的指标和测量方法。 2.社会网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研;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研;南开大学2005年研) 答: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社会网络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社会互动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社会网络的三个层次分别是:社会单元(可以是人、群体或者位置)、社会单元之间的互动、社会单元互动形成的模式。 二、简答题 1.简述女性主义社会学理论的观点。 答:(1)传统社会学对女性的研究的忽视,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学家的传统研究课题忽视了对妇女经验的研究;

②社会学倾向于把社会作为一个单一性别(男性)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学家很少把社会性别作为重要的因素加以研究; ④社会学家解释权力与地位现象倾向于维护现状; ⑤某些方法论和研究情景会系统地阻碍某些信息的获取,而这些信息对于解释现象是不可或缺的。 (2)女性主义理论与社会学结合的优势: ①社会学为研究社会中的妇女以及妇女角色和地位的变化提供了极有用的理论和方法; ②由于把性别主义纳入社会等级化的理论以及认识到性别是不平等的根源之一,社会学也得到了丰富; a.性别跟阶级一样,是一种主要的分层系统;任何社会中的这种分层都来自于社会生产组织或制度。 b.社会生产可广义地看做是一种多方面的、等级性的组织过程,这一过程再生产和维持着社会生活。 c.对这一过程的有效分析应改变传统的研究思维。 d.意识形态掩盖着社会生产的真实性,同时又在个人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造成了分层结构。 (3)女性主义社会学侧重研究的问题是性别关系中的不平等或差异性,故被称为性别社会学或“女性社会学”。女性主义社会学理论是一种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密切相关的新理论,它在许多方面对传统的理论思维提出了挑战。这一理论广泛涉及了两性关系、妇女地位与发展、性别不平等与社会分层等诸多问题。因此与之相关的研究也是多学科或多视角的,影响女性主义理论与一般社会学理论结合的因素: ①作为职业的社会学组织;

4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 ◆宗教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第一节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 ?研究对象:社会行动 ?价值评价、价值关系与价值中立 ?解释性地理解与因果性的说明 ?理想型与社会行动类型 ?合理化 社会学基本概念: 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科学,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据此,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出因果解释。 一、研究对象:社会行动 1、定义 社会行动是指行动的个人赋予其行为以主观意义,行为考虑到他人的行为,并且在其行动过程中也是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的行动。 2、社会行动的意向性 ?个人赋予其行为主观意义 ?行动以他人为目标 二、价值评价、价值关系与价值中立 ?价值判断是从伦理、文化和哲学观点中推演出来的实际价值判断即实践判断; ?科学中价值中立或价值自由就是在研究过程中要摆脱价值判断,或者不作价值判断、暂停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科学领域之外的问题,不能依靠科学来解决; ?价值中立是一种学术研究的规范原则 三、解释性的理解与因果性的说明

社会学的两大任务: 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 1、解释性的理解 (1)理解的确定性基础: a.理性的方法 b.重新体验的方法 (2)理解的类型: a.直接观察理解 b.解释性的理解:根据动机来把握 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 2、因果性的说明 (1)因果关系是部分对部分的关系 非“A必然导致B”,也可以是 “A或多或少有助于B的产生” (2)组成历史总体和社会总体的因素极其众多,要找到其全部确定的因果关系是不可能的。 (3)因果关系不是线性决定的,而是双向的、反馈的与多重的关系。 四、理想类型与社会行动类型 1、理想类型 (1)、将理解方法与因果方法结合起来,将历史学个别化方法与社会学类型方法结合起来的概念工具 (2)、理想类型决非随心所欲的虚构, 它是以理论结构的形式表示的 “时代的兴趣”,是现代社会的 历史文化现象的逻辑和规则。 (3)两种理想类型: ?历史形态的理想类型 eg.资本主义 ?历史实在中的抽象组成部分的理想类型 eg.科层制 法理型 目标合理的行动 2、社会行动的类型

社会学基本理论

社会学基本理论 一、社会概述 1、含义---唯实派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一个集合,而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唯名派认为,社会是代表其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实名而非实体。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认为,社会的实质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中经济关系是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最基本的关系。 2、特征---社会是有组织、有文化的系统;社会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在任何社会发展时期,社会都是人类共同生活的最大群体;社会有明确的空间界限,存在于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社会具有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社会有一套自我调节机制,它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活的机制”。 3、类型---根据阶级关系与生产关系分为亚细亚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根据人类学划分为原始社会、野蛮社会、文明社会;从社会存在方式划分为狩猎和采集社会、园艺社会、游牧社会、农牧社会、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从社会整体结构划分为公社社会与社团社会。 4、德国经典社会学家滕尼斯划分为公社社会与社会。公社社会指绝大多数的社会关系是建立在个人的亲友关系上的社会。社会是指绝大多数社会关系是建立在正式的、契约化的、非人格化的、专门化的基础之上的。 5、孔德划分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与实证主义阶段。

二、文化 1、含义--指某一民族或群体代代相传的、共享的整体生活方式,是赋予一个社会以特色的长期凝结和传承下来的思考行为方式及结果。 2、基本要素--符号、语言、价值、规范 3、特性--文化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与创造出来的;文化石后天习得的;文化石共有的;文化具有象征性;文化具有复合性;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的发展过程;文化具有普遍性;文化具有民族性与阶级性;文化有多样性。 4、文化特质--一组文化的组成要素。 5、文化从--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性。 6、文化模式--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7、类型--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共同文化与差异文化。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站主导地位的、由大多数人共享的文化。亚文化是指仅仅作为社会上一部分群体所接受或特有的文化。 8、文化共同性来源有四个要素:物质上的相似性、生活上的相似性、人类环境资源的限制与影响、文化接触与传播的影响。 9、功能--文化石民族分野的标志;文化促进社会行为有了系统的规范;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 10、文化分析中的种族中心主义与相对主义。 种族中心主义是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与标准来衡量别的文化,认为自己的文化石最优的。利:增进群体内的团结,减少团体内冲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课后习题(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1.怎样理解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历史社会学或知识社会学视野? 答: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历史社会学或知识社会学视野: (1)概念 福柯对历史的考古是在对古人知识的追忆中揭示现实世界存在、异变和扭曲的根源。如是观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追根溯源地研究现实生活的新社会学,亦可称为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的“历史社会学”。 (2)福柯把现实放到历史过程中考查,这与他对现实的历史本质的理解是一致的。福柯像狄尔泰和伽达默尔等解释学家一样,认为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存在和变化着的事物在历史中能捕捉到它嬗变的踪影。 (3)与解释学强调现实同历史不可分的一般论述不同,福柯认为无论现实还是历史,都是以扭曲的异化形式存在着和联系着。因此,对现实和历史都不能不加怀疑地理解和解释,而要在种种矛盾关系中开展批判性地阐释。福柯像马克思和法兰克福学派那样,在否定现实的前提下揭开遮盖于其上的种种假象,找出被人们忽视的真实规定性和网络联系。并且,个性、自由、解放等价值理想从未被隐没,对现实的激烈抨击都是以这些理想原则为根据而提出的。 (4)福柯不仅要求现实按照理想原则发生变革,而且认为现实在历史中也是通过种种断裂性变化而展开的。因此,福柯反对历史仅仅是量变的进化过程的观点,而是在量变中看到了质变,在演进中看到了飞跃。福柯在肯定变革的激烈言辞中追求多样异质性,而不是普遍规律性。

2.通过考察话语方式研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方法论意义如何? 答:(1)福柯建立了丰富的语言学理论,但不是一般的语言学理论,而是以语言为对象展开的社会学理论。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揭示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下存在、断裂和异变的,福柯称之为“话语实践”。福柯指出话语研究揭示了另外一项任务,就是把话语作为系统地形成这些话语所言及的对象的实践来研究。 (2)福柯的语言学研究是由语言触及人的社会行动或社会实践的社会学研究,是在社会学视野里展开的语言学研究。 (3)福柯通过考察话语方式研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人们面向实际的经验过程,虽然话语实践没有形成科学知识,但是这种处于实证性或经验性层面上的陈述,却是科学知识或思想体系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4)给人们新的启示,让人们更加关注面向实际经验过程的话语实践。 3.为什么福柯认为近现代欧洲医学关于疯狂诊断反映了理性的疯狂? 答:(1)疯狂的现代时期开始于法国皮内尔和英国图克创立了新型精神病医院。在福柯看来,皮内尔和图克建立的精神病院不是解放疯人的科学的医疗机构,而是从道德和心理上对疯人施行更残酷压迫的改造所: ①图克的精神病院以给疯人提供休养的名义对疯人施行心理治疗,实质上是把宗教和道德融为一体对疯人实行恐怖性惩罚。这种做法使疯人在心理上持续地处于恐怖状态,不断地保持自己的负罪感。 ②皮内尔的精神病院没有把宗教作为治疗手段,但是那里施行了更严厉的道德惩罚。对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二篇 西方社会学理论 第五章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行动 答:社会行动是行动者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相关,即以过去的、现在的或将来所期待的他人的行为为取向。作为社会行动,需要具备以下条件:①行动者个人赋予其行动以意义,即行动者个人采取行动的动机;②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包含着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即行动者主观意识到与他人的联系。只有具备这样两个条件时,个人的行动才可以称为社会行动。韦伯将社会行动分为目的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情感的或情绪的行动以及传统的行动四种类型。 2.方法论个体主义 答: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又称个人主义方法论,是一种哲学的研究方法,这一观点将社会的发展看作是许多个人的聚集(整体上是个人主义的一种形式),以此解读和研究许多学科。个体主义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最早由韦伯提出,经过哲学家波普的论证,再由经济学家哈耶克精辟地论述,现已成为社会科学中影响广泛的方法论原则。 3.解释性理解 答:解释性理解是由韦伯提出的,是指根据动机来把握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是对动机的理性理解。它把社会行动置于可理解的和更加内在的意义背景之中,理解是解释的前提,理解是能被解释的。如果说直接观察理解仅仅知道社会行动“是什么”或“干什么”,

那么解释性理解就是要寻求社会行动的“为什么”。 4.价值无涉 答:价值无涉又称价值中立,是由韦伯提出来的,科学研究等工作不使用价值判断,只采用逻辑判断,即客观地说明“事实是什么”,“事物是如何变化的”。价值中立原则有两个含义:①一旦社会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定了研究课题,他就必须停止使用自己的或他人的价值观念,遵从他所发现的资料的指引。无论研究的结果对他有利或是不利,他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资料。也就是说,他必须严格地以客观和中立的态度来从事研究,目的是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②要区分“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科学家可以估量行为的可能后果,但不能做出价值判断。 5.法理型统治 答:韦伯将建立在遵守正式制定的法律基础上的统治称为法理型统治,其基础是一套内部逻辑一致的法律规则以及得到法律授权的行政管理人员所发布的命令。韦伯将法理型统治视为行政管理的现代形式。他分析了法理型统治类型所具有的一般特征:①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要持续地受到规则的约束;②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权限内进行的,出现了“机构”这种按章办事的运作单位;③法理型统治具有固定的职务等级;④法理型统治有明确的议事规则;⑤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管理班子同行政管理资源和生产资源完全分开;⑥在理想的法理型统治下,不存在任职人员对职务的任何意义上的私人占有;⑦法理型统治拥有行政管理档案制度。法理型统治可以具有极为不同的形式,而现代资本主义借助于科层制所进行的统治是最纯粹的法理型统治类型。

西方社会学主要理论

一 结构功能主义 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 思想渊源 社会科学中的功能主义有着长期的历史。A.孔德和H.斯宾塞在其著作中都有所论述。□.迪尔凯姆、A.R.拉德克利夫—布朗和B.K.马林诺夫斯基对功能主义也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现代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是在以往的功能主义的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他在以后的许多论著中,为形成结构功能主义的系统性理论作出了很大努力,并成为结构功能分析学派的领袖人物。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行动系统的4个子系统之一,其他3 个是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和文化系统。在社会系统中,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形成了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社会角色,作为角色系统的集体,以及由价值观和规范构成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的一些结构单位。社会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4种功能条件:①适应。确保系统从环境中获得所需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②目标达成。制定系统的目标和确定各目标的主次关系,并能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③整合。使系统各部分协调为一个起作用的整体。④潜在模式维系。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使其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在社会系统中,执行这 4种功能的子系统分别为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和文化模式托管系统。这些功能在社会系统中相互联系。社会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社会系统内的各亚系统之间,在社会互动中具有输入—输出的交换关系,而金钱、权力、影响和价值承诺则是一些交换媒介。这样的交换使社会秩序得以结构化。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趋于均衡的,4种必要功能条件的满足可使系统保持稳定性。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美国社会学家R.K.默顿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发展了结构功能方法。默顿认为,在功能分析上,应该注意分析社会文化事项对个人、社会群体所造成的客观后果。他提出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的概念,前者指那些有意造成并可认识到的后果,后者是那些并非有意造成和不被认识到的后果。进行功能分析时,应裁定所分析的对象系统的性质与界限,因为对某个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事项,对另一系统就可能不具这样的功能。功能有正负之分,对群体的整合与内聚有贡献的是正功能,而推助群体破裂的则是负功能。默顿主张根据功能后果的正负净权衡来考察社会文化事项。他还引入功能选择的概念,认为某个功能项目被另外的功能项目所替代或置换后,仍可

《现代社会学理论》精.doc

《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结构 见书P7——P15页 第二章行动:社会安排中的意义和动机(构建理论) 韦伯和齐美尔认为,社会是人类意图的产物。 1、韦伯:德国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一位奠基性的人物,也是构建理论的奠基人。认为人总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社会现实的行动者,其行动方式要看他们是以怎样的方式理解其行为的,以怎样的方式赋予行为以意义的。将社会行动体系分为四类:工具理性行为、价值理性行为、情感行动和传统行动。对于非理性行为我们可以用直接性观察理解其行为的意义,而对于理性行为,我们以说明性理解其行为意义。对说明性理解要求在因果和意义两方面都必须是充分的。 2、齐美尔:德国社会学家,与韦伯同为建构主义经典理论的奠基人。认为社会的缘起在于其成员的心智中,考察的对象是个体的人及其境遇、行动。 3、符号互动理论:齐美尔影响了20世纪早期的美国社会学思想,最突出的是由芝加哥大学米德发展起来的符号互动论。符认为:社会是由代表心理过程的姿态和语言(符号)的交换构成的。 4、米德: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分支——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其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概念是自我,人类在描述自我时,既用主我“I”也使用宾我“me”。主我是思考着行动着的主体,宾我me是主我I所思考的那个客体的自我,是自我的一个面相,是他人对自我凝视的一种表达,社会经由宾我me进入个体,并且同时被主我I所建构和重构。符号互动论者讨论的互动是主我与宾我之间的内在对话,社会期待与个体的要求和表达在其中进行协调。一个发达完整的自我意味着,人们能够比较确信,自己赋予一个符号的意义与他人所赋予的意义大体一致。 5、戈夫曼:符号互动论者,认为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主张一种拟剧视角,印象管理是其核心主张。其核心理论概念仍是自我。一是正式自我,它定位于社会情境中。正式自我是外在于人的,并寓于社会控制模型中,又是在与个人的关联中发挥作用的。第二是进行表演或印象管理的自我,这种自我是冲动的,情绪的和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也正是在正式自我和表演的自我之间不断协调的过程。 6、现象学:现象学受韦伯的影响较大,代表人物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关注的是行动者通过哪些方式,将感觉材料转变成各种类型化或心智图像来解释社会世界。 舒茨对韦伯行动的意义与行动的动机是同一的观点提出的质疑,将行为的动机分为两类,一是因果动机和目的动机。 7、常人方法学:想要用一种科学的方式将社会世界类型化是不可能的,因此,社会学家必须以与行动者的做事方式完全相同的方式来解释社会。代表人物,[美]加芬克尔,致力于对日常生活中例行性的平凡活动进行直接经验性的研究,认为这些活动的核心特质是反身性。 8、帕森斯:自愿行动。 9、哈贝马斯:把行动分为两个主要类型:沟通行动和策略行动,但主张这两种类型的行动都是理性的,可以被观察者理解的。沟通行动理性是为了平衡把理性行动仅看作目的性的或工具性行动的片面观点,沟通行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成理解。 第三章理性:个人利益最大化 1、马歇尔:马歇尔体现了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功利主义社会学思想的基础。马从需求、个人欲望或目标的角度入手来说明人的活动,并引入效用这个关键词来点明一个行动者可能追求的各种社会对象的相对价值。 2、帕累托:与马歇尔同时代的意大利政治经济学家,帕累托最优:成功的公共决策应该建立起一种个体效用的计算方法,应该明确地以全部人口的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 3、交换理论:关注的焦点是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成本和收益。其核心假设是,人们会理性行动,争求价值最大化。 4、其他见书P95—96 第四章结构:决定经验的隐秘模式 1、弗洛伊德(略) 2、列维:原始的思维(略)

社会学的现代发展与主要理论流派.

社会学的现代发展与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从创立到繁荣,其中心都在欧洲。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学发展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了美国。二战之后,欧洲社会学研究又进入复兴和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并且向世界其他地区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拓展,使得社会学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也受到高度重视,并迅速发展起来。 大致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社会学进入现代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 第一,加速化,即自从二战后,西方社会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学调查。可以说,社会学的应用研究成为一种世界趋势。 第二,多样化,即西方社会学没有统一的社会学理论,观点分歧,学派林立。 第三,分科化,即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趋势加强,分科社会学种类增多。 第四,定量化,即在研究方法方面,社会学越来越注重定量研究,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大大加快了资料处理的速度,使社会学研究方法准确、快速、规范。第五,心理化,即侧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 自古典社会学以来,社会学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即能否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在这点上社会学理论往往被分为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阵营;二是关注社会的组成,即社 会是如何产生及为何产生,也即社会是如何运行的。围绕这两点,社会学在现代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学派。在这里,仅选择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理论流派作一简介。 一、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初步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鼎盛于60年代,至今仍是西方社会学中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和默顿。

塔尔科特·帕森斯(T.Parsons,1902-1979的社会学理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第一,社会行动论。帕森斯认为,人们的社会行动包括以下四个结构要素:行动者、目的、情境、规范,而且在它们的基础上构成了更高一级的社会行动体系。社会行动体系包括有机行为体系、人格体系、社会体系、文化体系四个亚系统。因此,人的社会行动要受到有机体、人格、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第二,一般系统理论。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不过是更一般意义上的行动系统的一个亚系统。他认为,一般行动系统具有四个基本的功能要求:适应功能(即系统保持与外部环境的交换,并将获得的生存资源分配给整个行动系统。它由行为有机体系来承担、目标获得功能(即确立目标的优先顺序,并调动系统的资源来实现这些目标。它由人格系统来承担、整合功能(即系统必须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功能总体。它由社会系统来承担、潜在模式维持功能(即系统根据某种规范维持某种社会行动的延续性。它由文化系统来承担。这四个功能必要条件的满足与否,决定了社会系统或其他一切行动系 统的生存能力。第三,均衡论。帕森斯系统功能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社会系统的整合和均衡。他认为,在一般情况下,系统总是趋于稳定与均衡状态的,一旦发生反常现象,原有的均衡被破坏,社会系统就会通过反馈机制进行自我调节,自发地返回均衡。帕森斯的宏观的、高度抽象的、严密的理论体系对西方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他的理论没有充分地看到社会冲突与社会变革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保守倾向。 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 Merton,1910-的社会学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层理论。默顿主张建立一个介于宏观理论与纯粹经验研究两者之间的“中层理论”。这种中层理论能将理论与经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最终推动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第二,均衡功能论。在默顿看来,社会单位对系统可能有正功能,也可能有负功能;可能有“显功能”,也可能有“潜功能”。他认为,社会单位对整个体系之和谐与整合与否,应由验证法来一一加以研究,不可一概而论。默顿的功能论是一种均衡的功能论。他不仅想知道为什么个人会顺从他人和群体的意志去行事,而且也想知道为什么某些人会走向偏差而导致社会的非整合。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VIP专享】

第七章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 本章学习要点: ●理想类型的含义与作用 ●社会行动的含义与类型 ●理性的含义、类型与作用 ●权威的三种类型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 ●新教伦理与现代资本主义诞生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方法论;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理性化;科层制 课时安排:6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是著名的古典社会学三大家之一,被许多学者视为现代社会学最重要的奠基者,有资产阶级的卡尔.马克思的称号。他对社会 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他在社会学众多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包括:社会学方法论、社会学基础理论、社会行动理论、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组组 社会学、宗教社会学、音乐社会学等。本章将简略介绍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社会行 动理论、理性化理论、政治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的主要思想。 第一节生平简介(a Biographical sketch)P120-122 马克斯.韦伯1864年4月21日出生于德国图林根的爱尔福特市。韦伯的父亲是 一个法学博士,做过议员,是一名活跃的政治活动家。韦伯韵母亲出身在一个教育世家,对宗教具有虔诚的信仰。韦伯是家中的长子(他有多个弟妹,其中一个弟弟后来也成为著名的社会学家),虽然早熟,但体弱多病、孤僻、羞怯。他成长予有教养的资产阶级家庭,家中的常客包括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他们的高谈阔论给他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少年韦伯对历史和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14岁生日之前,他已写出两篇历史论文。1882年他进入海德堡大学,主要钻研法学,同时学习经济学、历史学、哲学和神学等方面的知识。1884年在服了一年兵役后,韦伯返回父母家中,并到柏林大学就读。他越来越能理解并认同母亲讲求禁欲的宗教价值观,而对追求享乐主义的专 横父亲越来越憎恨。1889年韦伯获得博士学位,1891年又以重要论文《罗马农业史》通过教师资格论文答辩,并于次年开始担任柏林大学的讲师,同时还兼任正式律师。 这期间,他拼命工作,著述颇丰。 1893年韦伯和他的一个堂外甥女玛丽·安妮(她后来成为德国著名的女权主义者,曾任德国妇女联合会主席)结了婚,翌年他被任命为弗莱堡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并搬了家,终于从生活上摆脱了对心理上越来越厌恶的父亲的依赖。1896年韦伯又转到海德堡大学任政治经济学教授。在勤奋地从事学术研究之余,他还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和社会活动,发表各种有关时事问题的论文和文件并赢得很大的声誉。1897年韦伯和父亲大吵一场,激烈地谴责父亲专横、野蛮地对待母亲。一个月后,父亲去世。不久.怀有负 疚感的韦伯终于被精神压力和超负荷的工作击垮了,精神完全衰退,身体虚弱,精疲 力竭,阵歇性焦虑和持续的失眠,……韦伯夫人在回忆录中写到:“他任何事情都不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复习笔记(米歇尔·福柯)【圣才出品】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复习笔记 第八章米歇尔·福柯 一、福柯的生平与思想渊源 1.生平简介 在当代的学术界中,思想与理论日益成为一种学院化,学科化,也就是专业化的职业,因此,在当代思想家中很少有人像福柯这样,思想与生活交织得如此紧密。福柯对先锋派艺术的迷恋,隐秘的爱情生活,各种极限体验以及他以独特方式参与的政治活动都构成了他思想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福柯的思想渊源 (1)康德与批判哲学传统 ①对康德的继承 “如果说福柯确实是根源于某种哲学传统的话,他属于康德开创的批判传统,我们可以把他的工作称为思想的批判史”。在福柯看来,康德开创的传统,包含了两个方面:a.对知识条件的批判性考察。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正是继承了康德的这一传统,而且,福柯笔下那个多少有点古怪的“考古学”一词就是来自康德本人; b.康德是现代哲学中第一个对“当前”的历史处境进行思考的哲学家,福柯晚年的工作则承继了康德对启蒙与革命问题的探索。 ②与康德的不同之处 a.在考察知识问题时,福柯将康德分析中带有哲学人类学普遍色彩的先验图式转化为一种历史先验。 b.尽管福柯将黑格尔等思想家视为是康德传统的一部分,但福柯的分析视角虽然强调

历史性,却与这些康德哲学的历史化途径迥异,因为福柯考察的不是“历史的逻辑”,而是“历史的实践”,他的理论也不是具有目的论结构,隐含了某种末世论观念的历史哲学,而是“从历史和社会学的角度来处理理性、非理性这些传统上属于哲学的问题”; c.福柯对任何主体哲学都抱有深刻的怀疑,所以他也严厉地批评指出,在康德的传统中包含了某种西方文化固有的强调“内在性”的倾向,他则希望借助历史学的批判分析摆脱先验主体的束缚,因此利科才称福柯的思想为“没有先验主体的康德主义”。 ③福柯仍然在一些关键取向上深受康德的影响,这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历史分析中所隐含的批判取向,这一点往往为福柯的评论家所忽视。福柯的批判方式,特别要求他的读者具有独立运用理性的能力和勇气,这一点同样是康德基本思想原则的现代体现,而且也是福柯与康德在思想上最大的亲缘之处。 (2)尼采 ①尼采对福柯的影响 尼采的思想使福柯得以反思他从法国教育体制和学术界那里获得的一系列“想当然”的观念,从而彻底改变了他的思想。尼采对福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a.尼采在《不合时宜的沉思》中对历史(学)的批判性态度,是福柯力图避免传统历史学分析的问题而独辟蹊径的一个重要动力; b.尼采强调,知识并不像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哲学主流传统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使我们摆脱尘世权力斗争,获得内在自由的东西,相反,知识本身正是权力或力量斗争的产物和工具,这一点对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权力分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尼采对基督教道德始终抱有毫不妥协的批判态度,并曾试图用谱系学的方法来探讨道德本身的复杂历史,这一思路是福柯独特分析取向的一个重要基础,并影响了福柯晚年对自我技术问题的探讨;

(完整版)北大社会学考研北大社会学考博试题

北大社会学考博试题- - 1998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社会学理论 1名词解释(3分/题) 结构化 Bourdieu 沟通行动 2从理论与方法两方面论述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产生、原因及学科建设的意义,以及你的观点。(21分) 3比较韦伯与Durkheim对现代社会的论述。(20分) 4中国农村体制改革目前遇到的难点与关键点是什么,试用社会结构动因及运行机制分析之。(25分) 5费孝通"乡土中国"的特点,对当今有什么意义,举例说明。(25分) 社会学方法 1社会学理论解释的类型。(10) 2比较实验方法与抽样调查方法。(10) 3当代社会学方法的进展与特点。(15) 4近十几年来社会学实地研究(包括社区研究、田野调查和个案研究的进展与问题,以案例或自己的调查说明。(20) 5设X1、X2、Z(定类变量提示可以设为虚拟变量)与Y可以写成多元回归方程,请写出来。(?) 1999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入学考试 社会学理论 1.帕森斯结构功能论的基本观点?以后的学者有哪些批评?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如何对待这些批评?(20) 2.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分析"现代性"的几种主要观点?(10) 3.马林诺夫斯基说,三十年代出现了社会学的中国学派,他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你有什么看法?(10) 城乡社会学方向 1.用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中国农村社会的制度或组织变迁?(20) 2. 用一个或几个理论分析中国农村的非农化过程。(20) 3. 试以社会学的观点分析中国社会目前面临的"需求不足"现象。(10) 4、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有人认为与亚洲某些国家在经济活动中重视人际关系的特点有关,你有什么看法?(10) 社会学研究方法 1、试述社区调查与大规模问卷调查的优缺点,并以实例说明。(20) 2、试述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方法论之争。(10) 3、韦伯的个体主义方法论与科尔曼的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差异?(10) 城乡社会学方向 1.说明社会学研究在方法上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的不同?(20) 2.如果进行进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差异和相互关系的调查,请设计问卷的基本结构和设计程序。(20) 3. 4.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的关系和应用。(10) 2000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理论 1. 名词解释(20) 社会有机体生活世界福柯社会学本土化 2. 比较帕森斯与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的异同(20) 3. 科塞的功能主义冲突论与达伦多夫辨证冲突论的异同(20) 4. 家庭社会学方向题(1)试述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家庭对社会变迁的对应策略(2)试述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家庭对社会变迁的对应策略方法 1. 社会学研究的不同研究层次主要运用那些研究方式与方法(12) 2. 社会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2) 3. 舒茨与韦伯社会学方法的异同(12) 4. 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状况以及你的理解(24) 5. 统计(40):多元回归路径模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2001年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社会学理论第一部分 公共试题 1名词解释(每题5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