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直线运动的图像练习

2、直线运动的图像练习

2、直线运动的图像练习
2、直线运动的图像练习

例1. 说出运动的性质,以及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如甲图至戊图所示.

图甲图乙图丙

图丁图戊

例2. 如图是三个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的速度—时间图象,各图线①

②③表示的运动情况怎样?图象中图线的交点有什么意义?

例3.如图所示是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试叙述它们的运动情况。

例4. 下面各图所示均为变速运动的v-t图象,试找出下列各运动与之对应的图象,把字母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1)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一定时间,然后做减速运动,直至停止________。

(2)汽车减速至停止,一段时间后又加速出发________。

(3)小球滚上斜面后又反向滚回,由于斜面光滑,整个过程加速度未变________。

(4)小球从高处由静止落到地面后又反向弹起________。

练习

1.下图中表示三个物体运动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速率相同,3s 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相同.

B. 运动速率相同,3s 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不同.

C. 运动速率不同,3s 内经过路程不同,但起点位置相同.

D. 均无共同点.

2.右图所示为A 和B 两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t=0时,A 、B 两质点的速度均不为零.

B.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运动得比B 快.

C. 当t=t 1时,两质点的位移相等.

D. 当t=t 1时,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3.如图所示,a 、b 两条直线分别描述P 、Q 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M 点表示两物体在时间t 内有相同的位移

C.t 时间内P 的位移较小

D.0~t ,P 比Q 的速度大,t 以后P 比Q 的速度小

4.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

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物体 A.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 B.沿直线做往复运动C.加速度大小不变

D.做匀速直线运动

5.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 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A .甲乙同时出发

B .乙比甲先出发

C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 0处

D .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6.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

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在t = 2 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 2 s 后位于出发点正

方向上

D.在t = 2 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7.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x-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 t 1 s .

B.当 t = t 2 s 时,两物体相遇

C.当t = t 2 s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 当t = t 3 s 时,两物体相距s 1 m

8.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v -t 图象分别是如图中的a 和b 所示. 在t 1时刻

A.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 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

9.一台先进的升降机被安装在某建筑工地上,升降机的运动情况由电脑控制,一次竖直向上运送重物时,电脑屏幕上显示出重物运动的v —t 图线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A .重物先向上运动而后又向下运动

B .重物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 .重物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重物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10.如图为两个物体A 和B 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作匀加速运动的v-t 图线.已知在第3s 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物体的出发点的关系是

A .从同一地点出发

B .A 在B 前3m 处

C .B 在A 前3m 处

D .B 在A 前5m 处

11.三个质点同时同地沿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 t 0时间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B .在 t 0时间内,它们的平均速率大小相等

C .在 t 0时间内,Ⅱ.Ⅲ的平均速率相等 D. 在 t 0时间内,Ⅰ的平均速度最大

12(A 级).(1)如下左图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为 ,0---t 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t 0时刻后的速度方向为 .(2)如下中图质点加速度方向为 ,0--- t 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 ,t 0时刻后的速度方向为

(3)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图线如上右图所示

a.二者的速度方向是否相同

b.二图线的交点表示

c.若开始计时时,甲、乙二质点的位置相同,则在0-t 0时间内,甲、乙二质点的距离将 , 相距最大

.

S

高一物理 第二章 直线运动专项训练

第二章直线运动专项训练 【例题精选】: 例1:图所示为在直线上运动的汽车s t-图线,则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 A.汽车在4小时内的位移为120千米。 B.汽车在第2小时至第5小时的平均速度为-40千米/小时。 C.汽车在第1小时末的的瞬时速度为60千米/小时。 D.汽车在第5小时末回到原出发点,其瞬时速度为-120千米/小时。 E.汽车在开始运动后10小时内的平均速率为48千米/小时,平均速率为零。 F.汽车在第4.5小时末的位置距出发点60千米。 解析:A.车由原点出发,4小时末到达120千米处,故位移为120千米,可见A是正确的。 B.车在2~5小时内的平均速度= - - =- 0120 52 40(km/h)(负号表示与出发时的 速度反向),可见B是正确的。 C.车在0~2小时内是做匀速运动,故其在1小时末的速度等于在0~2小时内 的平均速度= - - = 1200 20 60(km/h),可见C是正确的。 D.车在4~5小时内也是做匀速运动,故在5小时末的速度= - - =-0120 54 120 (km/h),可见D正确。 E.车在10小时内所走路径为120+120+120+120 = 480(km)位移为0,故平 均速率为480 10 48 =(km/h),平均速度为零,可见E是正确 的。 F.理由同D,如右图 0120 54 0 545 --= - - x . 所以x=60(km)。可见F是正确的。 答案:A、B、C、D、E、F均正确。

例2: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 t-图线,则 (1)0~20秒物体的位移为,所行的路程为。(2)0~20秒物体的平均速率为,平均速度为。(3)2秒末的加速度为。 (4)2秒末的速度为。 (5)在第秒末,物体开始转向运动。 (6)绘出0~10秒末的s t-图线及a t-图线。 解析:(1)0~10秒末图线下的梯形面积为1 2 41020140 ?+?= (),10~20秒末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三角形面积为1 2 151075 ??=,故0~20秒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14075215 +==(m),所通过的位移为140-75=65m。 (2)0~20秒物体的平均速率为215/20=10.75(m/s),平均速度为65/20=3.25(m/s) (3)0~4秒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速度图线的斜率,为20 4 5 = (m/s2) (4)由图可知,2秒末的物体的即时速度为10 m/s。 (5)10秒末物体速度减为零,开始转向。 (6)0~4秒末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速度图线的斜率为a 1 5 =m/s2, 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速度图线下的三角形面积,故为S 1 1 2 420 =??=40m。 4~8秒末,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2 =,位移大小等于速度图线下的正 方形面积,故S 2 208480 =?-= ()m。 8~10秒末,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速度图线的斜率,故 a 3 020 2 10 = - =-m/s2,位移为S 3 1 2 20220 =??=m。 根据以上数据,可绘出s t-图线及a t-图线,如图所示。

运动学点点清专题6 直线运动中的非常规图像问题2019.6.3

运动学点点清专题6 直线运动中的非常规图像问题 题型综述:非常规运动图像是指除v-t图像、x-t图像、a-t图像以外其他图像形式,如v-x图像、-t图像、x-v2图像等,非常规运动图像更能考查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 应考策略:图像反映了两个变量(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要由运动学公式推导出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分析图像的意义. 思维路径: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物理规律---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物理图像-----列方程求解 题组一v-x图像 例题1、(v-x图像)一质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速度随位移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质点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 D.质点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Δt,可得k=,可知加速度逐渐增大. [解析] 方法一:v-x图线斜率恒定,有k=Δ Δ 方法二:比较图像不同位置处,可知相同Δx内速度变化Δv相同,而速度变大,所用时间变小,所以加速度增大. [解答策略] 图像反映了两个变量(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要由运动学公式推导出两个物理量间的 函数关系.非常规图像题应建立图像本质的规律,若无法建立,可以尝试在图像不同位置应用微元法分析. 变式1-1: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的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像能描述该过程的是(A) [解析] 由于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所以位置坐标总是大于零且最远只能到刚下落处,不会无限增加,选项C、D错误;小球与地面碰撞后做竖直上抛运动,此时位移的数值就代表小球的位置x,

实验五 图像增强 空域滤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MatLab 软件 /语言,学会使用MatLab 对图像作滤波处理,掌握滤波算法,体会滤波效果。 2、了解几种不同滤波方式的使用和使用的场合,培养处理实际图像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软件 1、 IBM-PC 计算机系统; 2、 MatLab 软件/语言包括图像处理工具箱(Image Processing Toolbox); 3、 实验所需要的图片。 三、实验要求 1、完成对于给定图像+噪声,使用平均滤波器、中值滤波器对不同强度的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进行滤波处理; 2、能够正确地评价处理的结果; 3、能够从理论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调入并显示原始图像Sample2-1.jpg 。 2、 利用imnoise 命令在图像Sample2-1.jpg 上加入高斯(gaussian) 噪声 3、利用预定义函数fspecial 命令产生平均(average)滤波器 111191111---????--????---? ?

4、分别采用3x3和5x5的模板,分别用平均滤波器以及中值滤波器,对加入噪声的图像进行处理并观察不同噪声水平下,上述滤波器处理的结果; 5、选择不同大小的模板,对加入某一固定噪声水平噪声的图像进行处理,观察上述滤波器处理的结果。 6、利用imnoise 命令在图像Sample2-1.jpg 上加入椒盐噪声(salt & pepper) 7、重复3)~ 5)的步骤 8、输出全部结果并进行讨论。 M文件如下: I=imread('electric.tif'); %J = imnoise(I,'gauss',0.02); %添加高斯噪声 J = imnoise(I,'salt & pepper',0.02); %(注意空格) %添加椒盐噪声ave1=fspecial('average',3); %产生3×3的均值模版 ave2=fspecial('average',5); %产生5×5的均值模版 K = filter2(ave1,J)/255; %均值滤波3×3 L = filter2(ave2,J)/255; %均值滤波5×5 M = medfilt2(J,[3 3]); %中值滤波3×3模板 N = medfilt2(J,[4 4]); %中值滤波4×4模板 imshow(I);title('原图像'); figure,imshow(J);title('添加"高斯"噪声后的图像'); %figure,imshow(J);title('添加"椒盐"噪声后的图像'); figure,imshow(K);title('均值滤波3×3'); figure,imshow(L);title('均值滤波5×5'); figure,imshow(M);title('中值滤波3×3模板'); figure,imshow(N);title('中值滤波4×4模板'); 说明:运行时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观察高斯噪声把相应的椒盐噪声注释掉,如上面所示,第二次观察椒盐噪声时把相应的高斯噪声注释掉。 运行结果: 1、高斯噪声:

高中物理专题训练之质点的直线运动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1.图10中游标卡尺读数为 mm ,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mm . 1.【答案】(1)5 2.35 4.686—4.689 2.如图是质量为2.0 kg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 ~t 图象,以水平向右的方向为 正方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0~1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1m /s B .在0~3.0 s 时间内,物体一直向右运动 C .3.0s 末,合力的功率为16W D .在1~6.0s 时间内,合外力做正功 2.【答案】C 3.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出,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13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 / s 2.求: (1)物块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1a 、2a ; (2)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 ; (3)斜面的倾角θ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解析】(1)由图得,上滑过程加速度的大小 2211 1/8/5.04v a s m s m t ==??= 下滑过程加速度的大小 2 2122/2/12v a s m s m t ==??= (2)由图得物块上滑的最大距离S =S 面=1m (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上滑过程:1cos sin mg m a m g =?+?θμθ 下滑过程:2cos sin mg ma mg =?-?θμθ 代入数据求得:θ=300

.3505 3==μ 4.水上滑梯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斜槽AB 和水平槽BC 平滑连接,斜槽AB 的竖直高度H =6.0m ,倾角θ=37°。水平槽BC 长d=2.0m ,BC 面与水面的 距离h=0.80m ,人与AB 、BC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0。取重力加速度 g =10m/s 2,cos37°=0.8,sin37°=0.6。一小朋友从滑梯顶端A 点无初速地自由 滑下,求: (1)小朋友沿斜槽AB 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a ; (2)小朋友滑到C 点时速度的大小υ; (3)在从C 点滑出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小朋友在水平方向位移的大小x 。 4.【解析】(1)小朋友沿AB 下滑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 F mg a f -=θsin 又 N f F F μ= θcos mg F N = 得小朋友沿AB 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 a=g sin θ-μg cos θ = 5.2 m/s 2 (2)小朋友从A 滑到C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02 1sin 2-=--mv mgd H F mgH f μθ 得小朋友滑到C 点时速度的大小 v= 10 m/s (3)在从C 点滑出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小朋友做平抛运动,设此过程经 历的时间为t , 22 1gt h = 小孩在水平方向的位移 x=vt 解得 x=4.0m 5.一辆长为l 1 = 14 m 的客车沿平直公路以v 1 = 8 m/s 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一辆 长为l 2 = 10 m 的货车由静止开始以a = 2 m/s 2的加速度由东向西匀加速行驶,已 知货车刚启动时两车前端相距s 0 = 240 m ,当货车的速度达到v 2 = 24 m/s 时即保 持该速度匀速行驶,求两车错车所用的时间。 5.【解析】由已知客车长l = 14 m ,它做匀速运动,v 客= 8 m/s 货车长d = 10 m ,加速度为a = 2 m/s ,两车开始相距s 0 = 240 m ,设经过t 1 时间两车车头相遇,并设想火车始终在做匀加速运动 A B C θ H h d mg F N F f 【图1分】

高一物理图像法解决直线运动问题知识讲解

高一物理图像法解决直线运动问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掌握x-t、v -t图象的特点并理解其意义 2、会应用x-t图象和v -t图象解决质点运动的有关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x-t图象 要点诠释: 1、图象的物理意义 在x-t图象中,横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的各个时刻,纵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的任一时刻的位置,即从运动开始的这一段时时间内,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移,整个图象反映了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如果在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相等,即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等,则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1: 图象上的一个点对应着物体在某时刻的位置。如图中P点表示在第2s末,物体的位置为距参考点正方向2m,Q点表示在第3s末,物体的位置为距参考点正方向3m。 从图中也可确定物体在任意时间内的位移。如图中第3s内物体发生的位移为正方向的1m。 图上各点切线斜率k=tan x t α ? = ? 表示速度v,即图线的倾斜程度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倾斜程度越 大,速度越快。斜率的大小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即为速度的正负。从图1可知,物体的速度为v=1m/s。 3、几点说明 (1)物体的x-t图象和物体的运动轨迹不同。 (2)若图象不过原点,有两种情况: ①图象在纵轴上截距表示开始计时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移; ②图象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物体过一段时间再从参考点出发。 如图2,图线①开始时相对参考点的位移为x0,图线②经过t0才从参考点出发。

(3)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相遇,其交点A 的横坐标表示相遇的时刻,纵坐标表示相遇处对参考点的位移。如图2中,图线①和图线②相交于A 点,表示两物体在t 1时刻相遇,其中x 1表示相遇处对参考点的位移。 (4)图象是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象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如图3中的②、③图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①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5)图象平行于t 轴,即斜率为零,说明物体的速度为零,表示物体静止如图3中④图线;图象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如图3中图线②;图象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如图3中图线③。 (6)图象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如图3中的图线③表示相距参考点x 0一边运动到参考点。 要点二、速度-时间图象(v-t 图象) 要点诠释: 1、图象的物理意义 在v-t 图象中,横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的各个时刻,纵坐标表示物体某时刻的速度,整个图象反映了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由于t v a ??= ,而v-t 图象中的斜率k=t v ??=αtan ,所以αtan =a ,斜率的大小即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即为加速度的正负。

图像增强—空域滤波实验报告

图像增强—空域滤波实验报告 篇一:5.图像增强—空域滤波 -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验证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进一步了解MatLab软件/语言,学会使用MatLab对图像作滤波处理,使学生有机会掌握滤波算法,体会滤波效果。 了解几种不同滤波方式的使用和使用的场合,培养处理实际图像的能力,并为课堂教学提供配套的实践机会。 二、实验要求 (1)学生应当完成对于给定图像+噪声,使用平均滤波器、中值滤波器对不同强度的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进行滤波处理;能够正确地评价处理的结果;能够从理论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2)利用MATLAB软件实现空域滤波的程序:I=imread('electric.tif'); J = imnoise(I,'gauss',0.02); %添加高斯噪声 J = imnoise(I,'salt & pepper',0.02); %添加椒盐噪声ave1=fspecial('average',3); %产生3×3的均值模版ave2=fspecial('average',5); %产生5×5的均值模版 K = filter2(ave1,J)/255; %均值滤波3×3 L = filter2(ave2,J)/255; %均值滤波5×5 M = medfilt2(J,[3 3]);%中值滤波3×3模板 N = medfilt2(J,[4 4]); %中值

滤波4×4模板 imshow(I); figure,imshow(J); figure,imshow(K); figure,imshow(L); figure,imshow(M); figure,imshow(N); 三、实验设备与软件 (1) IBM-PC计算机系统 (2) MatLab软件/语言包括图像处理工具箱(Image Processing Toolbox) (3) 实验所需要的图片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a) 调入并显示原始图像Sample2-1.jpg 。 b) 利用imnoise 命令在图像Sample2-1.jpg 上加入高斯(gaussian) 噪声 c)利用预定义函数fspecial 命令产生平均(average)滤波器 ??1?1?1???19?1?????1?1?1?? ? d)分别采用3x3和5x5的模板,分别用平均滤波器以及中值滤波器,对加 入噪声的图像进行处理并观察不同噪声水平下,上述滤波器处理的结果; e)选择不同大小的模板,对加入某一固定噪声水平噪声的图像进行处理,观察上述滤波器处理的结果。 f)利用imnoise 命令在图像Sample2-1.jpg 上加入椒盐噪声(salt & pepper) g)重复c)~ e)的步骤 h)输出全部结果并进行讨论。

江苏省扬州市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某时刻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相距x=6m,从此刻开始计时,乙做匀减速运动,两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12s内关于两车位置关系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4s时两车相遇 B.t=4s时两车间的距离为4m C.0~12s内两车有两次相遇 D.0~12s内两车有三次相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题中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表示位移,0~4s,甲车的位移为48m,乙车的位移为40m,因在t=0时,甲车在乙车后面6m,故当t=4s时,甲车会在前,乙车会在后,且相距2m,所以t=4s前两车第一次相遇,t=4s时两车间的距离为2m,故AB错误; CD.0~6s,甲的位移为60m,乙的位移为54m,两车第二次相遇,6s后,由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乙又跑在前面,8s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车还会有第三次相遇,当t=12s时,甲的位移为84m,乙的位移为72m,甲在乙的前面,所以第三次相遇发生在t=12s之前,所以在0~12s内两车有三次相遇,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的轻2.如图所示,水平线OO'在某竖直平面内,距地面高度为h,一条长为L(L h 绳两端分别系小球A和B,小球A在水平线OO'上,竖直向上的外力作用在A上,A和B 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从OO'上另一点静止释放小球1,当小球1下落至与小球B等高位置时,从OO'上静止释放小球A和小球2,小球2在小球1的正上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 B 将与小球1同时落地 B .h 越大,小球A 与小球B 的落地时间差越大 C .从小球2释放到小球1落地前,小球1与2之间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大 D .若1落地后原速率弹回,从此时开始计时,1与2相遇的时间随L 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设小球1下落到与 B 等高的位置时的速度为v ,设小球1还需要经过时间t 1落地,则: 2 1112 h L vt gt -=+ ① 设B 运动的时间为t 2,则 2 212 h L gt -= ② 比较①②可知 12t t < 故A 错误; B .设A 运动时间为t 3,则 2312 h gt = 可得 32t t -= 可知L 是一个定值时,h 越大,则小球A 与小球B 的落地时间差越小。故B 错误; C .1与2两球的距离 22 1122 L t gt gt t νν'=+ -= 可见,两球间的距离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故C 正确; D .作出小球1和小球2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st

如图所示是生产中的一种自动记录仪,图中A是一支笔,它随着待测物理量(如压强、温度、位置)的变化而上下变化,B是向右匀速移动的方格纸(通常卷在匀速转动的纸筒上),它表示时间在均匀地流逝,图中曲线C是由笔尖在坐标纸上划出的墨线,它记录了待测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是一种用图像描述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方法。 【思考】 1、除了上述情况,还学过哪些用图像法描述物理量变化的例子? 2、相比文字描述,用图像法的优点在哪里? 【概念解析】 一、描述运动的方法: 1、描述法:用文字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 2、公式法:用数学表达式对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描述;较精确,但是不直观,有些运动用函数难以表达。 3、图像法:用坐标图像对物体运动进行描述,较直观。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相等的时间里,物体的位移都相同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 知识点一:v—t图像、s—t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不变的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 =vt ;该公式表明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三、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s -t 图) 匀速直线运动的s -t 图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它表明在任何相等的时间Δt 内位移的变化量Δs 是相等的,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 由s -t 图像可以知道: (1)物体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 (2)任意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方向),或发生某一段位移所需要的时间。 (3)速度的大小: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四、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 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线的直线,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v ×t 1)表示在一段运动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由v -t 图像可以知道: (1)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2)可判断一段时间内物体速度的变化情况。 (3)速度图像在时间轴上方表示速度方向沿正方向;在时间轴下方表示速度方向沿负方向。 【练一练】如图所示的图像表示什么意义?图中过程①与过程②有何区别?过程③和过程④又表示什么运动?请画出对应的v -t 图像 s s -t 图 v -t 图 v 1

空域图像增强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光电图像处理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 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

一. 实验名称:空间图象增强(一) 二. 实验目的 1. 熟悉和掌握利用matlab 工具进行数字图像的读、写、显示、像素处理等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2. 熟练掌握各种空间域图像增强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 熟悉通过灰度变换方式进行图像增强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现。 4. 熟悉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现。 三. 实验原理 (一)数字图像的灰度变换 1、线性灰度变换 令原图像灰度范围由[a,b]线性变换后图像灰度范围[c,d],以便于提升原图像的对比度。线性灰度变换公式如下: ()(,),[(,)](,)(,)d f x y b d c g x y f x y a c a f x y b b a c f x y a >??-?=-+≤≤?-?

对图像2种定义下的直方图统计统计,并分别画出两种定义下的直方图。直方图均衡化主要用于增强动态范围偏小的图像的反差。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原始的直方图变换为均匀分布的形状,这样就增加了像素灰度值的动态范围,从而达到增强图像整体对比度的效果。 四. 实验步骤 (一)数字图像的灰度变换 1、线性灰度变换 1)读取一幅对比度低的灰度图像并显示。 2)以m 文件形式编写matlab 代码,实现数字图像的灰度范围由[a,b]到[c,d]的线性拉伸,以便于提升原图像的对比度。线性灰度变换公式如下: ()(,),[(,)](,)(,)d f x y b d c g x y f x y a c a f x y b b a c f x y a >??-?=-+≤≤?-?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 1.倾角为θ的斜面与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在D 处平滑连接,斜面上AB 的长度为3L ,BC 、 CD 的长度均为3.5L ,BC 部分粗糙,其余部分光滑。如图,4个“— ”形小滑块工件紧挨在一起排在斜面上,从下往上依次标为1、2、3、4,滑块上长为L 的轻杆与斜面平行并与上一个滑块接触但不粘连,滑块1恰好在A 处。现将4个滑块一起由静止释放,设滑块经过D 处时无机械能损失,轻杆不会与斜面相碰。已知每个滑块的质量为m 并可视为质点,滑块与粗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tan θ,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滑块1刚进入BC 时,滑块1上的轻杆所受到的压力大小; (2)4个滑块全部滑上水平面后,相邻滑块之间的距离。 【答案】(1)3sin 4 F mg θ=(2)43d L = 【解析】 【详解】 (1)以4个滑块为研究对象,设第一个滑块刚进BC 段时,4个滑块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4sin cos 4mg mg ma θμθ-?= 以滑块1为研究对象,设刚进入BC 段时,轻杆受到的压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 sin cos F mg mg ma θμθ+-?= 已知tan μθ= 联立可得:3 sin 4 F mg θ= (2)设4个滑块完全进入粗糙段时,也即第4个滑块刚进入BC 时,滑块的共同速度为v 这个过程, 4个滑块向下移动了6L 的距离,1、2、3滑块在粗糙段向下移动的距离分别为3L 、2L 、L ,由动能定理,有: 21 4sin 6cos 32)4v 2 mg L mg L L L m θμθ?-??++= ?( 可得:v 3sin gL θ= 由于动摩擦因数为tan μθ=,则4个滑块都进入BC 段后,所受合外力为0,各滑块均以速度v 做匀速运动; 第1个滑块离开BC 后做匀加速下滑,设到达D 处时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

实验二空域图像增强

实验三空域图像增强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灰度直方图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熟练掌握直力图均衡化和直方图规定化的计算过程; 3、熟练掌握空域滤波中常用的平滑和锐化滤波器; 4、掌握色彩直方图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利用MATLAB程序进行图像增强。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图像的直方图与直方图均衡方法 a. 从硬盘加载cameraman.tif图象(using function imread). b. 显示图象. c. 显示图象的直方图(using function imhist). d. 用直方图均衡方法进行图象增强. e. 对处理后的图象显示其直方图. f. 比较图象的质量并且进行讨论. 代码如下: I=imread(‘原图像名.gif); % 读入原图像 J=histeq(I); %对原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 Imshow(I); %显示原图像 Title(‘原图像’); %给原图像加标题名 Figure;imshow(J); %对原图像进行屏幕控制;显示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像 Title(‘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像’) ; %给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像加标题名 Figure; subplot(1,2,1) ;%对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像进行屏幕控制;作一幅子图作为并排两幅图的第1幅图 Imhist(I,64); %将原图像直方图显示为64级灰度 Title(‘原图像直方图’) ; %给原图像直方图加标题名 Subplot(1,2,2); %作第2幅子图 Imhist(J,64) ; %将均衡化后图像的直方图显示为64级灰度 Title(‘均衡变换后的直方图’) ; %给均衡化后图像直方图加标题名 从处理前后的图像可以看出,许多在原始图像中看不清楚的细节在直方图均衡化处理后所得到的图像中都变得十分清晰。 2、对图象加入躁声,改变噪声参数(均值、方差或比例),比较其影响。使用3x3或7x7的均值滤波器、中值滤波器对不同强度的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进行滤波处理;能够正确地评价处理的结果;能够从理论上作出合理的解释。相关程序: I=imread('electric.tif'); J = imnoise(I,'gauss',0.05,0.02); %添加均值为0.05,方差为0.02的高斯噪声%J = imnoise(I,'salt& pepper',0.02); %添加2%像素被污染的椒盐噪声 ave1=fspecial('average',3); %产生3×3的均值模版ave2=fspecial('average',7); %产生7×7的均值模版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专题(练习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像专题 命题人:王留峰 日期:2010-12-20 1. 两个物体a 、b 同时开始沿同一条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计时,它们的位移图象如右图所示。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开始时a 的速度较大,加速度较小 B.a 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加速运动 C.a 、b 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大小之比是2∶3 D.在t=3s 时刻a 、b 速度相等,恰好相遇 2. 某同学从学校匀速向东去邮局,邮寄信后返回学校,在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情 况s-t 图像应是图应是( C ) 3.图为P 、Q 两物体沿同一直线作直线运动的s-t 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C ) A. t1前,P 在Q 的前面 B. 0~t1,Q 的路程比P 的大 C. 0~t1,P 、Q 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P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Q 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4.物体A 、B 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右图可知 ( AC ) A.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 C.在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A 、B 相遇 D.5s 内A 、B 的加速度相等 5. A 、 B 、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 0这段时间 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点A 的位移最大 B .质点C 的平均速度最小 C .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D .三质点平均速度不相等

6.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 .第1s 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B .第2s 末质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C .第4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D .第3s 末和第5s 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7.某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做 ( C ) A .往复运动 B .匀变速直线运动 C .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 .不能确定 8. 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 A .0-t 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1-t 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 B .在0-t 2时间内火箭上升,t 2-t 3时间内火箭下落 C .t 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 .t 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9.如图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此可知 ( CD ) A. 2s 末物体返回出发点 1 -1

空域图像增强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空域图像增强 二、实验目的:掌握Matlab语言图像工具箱中空域图像增强的实现 三、实验要求: 在掌握图像灰度调整、直方图修正和图像锐化的指令基础上,编写程序实现图像的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和图像锐化的处理 四、实验仪器和设备:计算机,Matlab软件 五、实验原理: 1、亮度变换S=T(r)点对点的变换(灰度级对灰度级的变换)matlab函数:imadjust() 亮度变换的基本函数g=imadjust(f,[low in high in],[low out high out],gamma); low in and high in 参数分别指定输入图像需要映射的灰度空间范围,low out 和high out 参数分别指定输出图像所在的灰度范围。GAMMA表示曲线的形状,描述输入输出图像之间的关系。如果GAMMA小于1,则映射的权重趋势向更亮输出,如果GAMMA大于1,则趋向更暗的输出。默认值为1。 2、直方图均衡化 直方图是多种空间域处理技术的基础,能有效用于图像增强,是实时图像处理的流行工具,直方图均衡化的目的是使图像在整个灰度值动态变化范围内分布均匀化,改善图像的亮度分布状态,增强视觉效果。直方图均衡化是通过灰度变换将一幅图像转换程另一幅具有均衡性的直方图。即在每个灰度级上都具有相同的像素点数的过程。 3、空域滤波 手工滤波与函数提供滤波器的比较 六、实验步骤: 1、将待处理图片拷到matlab软件’work’文件夹 2、实行亮度变换 3、对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处理 4、空域滤波 5、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 七、实验程序及结果记录: 1、亮度变换 I=imread(‘E:\fig308.tif’); Imshow(I); Figure,imhist(I); J=imadjust(I,[0.5 0.9],[0,1]); Figure; imshow(J); Figure; imhist(J) 2、直方图均衡化 I=imread(‘E:\fig308.tig’); J=histea(I); Imshow(I); Title(‘原图像’); Figure; Imshow(J); Title(‘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像’);

匀变速直线运动计算题专题训练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计算题专题训练 1、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0s速度达到20m/s,求: (1)汽车加速度的大小(2)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 2、某高速公路最大限速为40m/s,一辆小车以30m/s的速度在该路段紧急刹车,滑行距离 为60m.(汽车刹车过程可认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求该小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 (2)若该小车以最大限速在该路段行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3s,求该车的安全距离为 多少?(安全距离即驾驶员从发现障碍物至停止,车运动的距离) 18. 解:(1)由静止加速到20m/s,根据v=at得: (2)由静止加速到20m/s,根据得: 答:(1)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2)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为100m 3、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m/s,第7秒内的位移比第5秒内的位移多4m。求:(1)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在5s内的位移。

4、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经2s速度变为6m/s,求:(1)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2)刹车后前进9m所用时间;(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25.【答案】(1)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得出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为: x= = t= ×2=16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v0+at得:a= m/s2=﹣2m/s2 (2)解:汽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 根据x=v0t+ 得:9=10t﹣ 解得:t=1s (3)解:根据(2)可知汽车经10s停下,所以刹车后12s前进的距离即汽车刹车10s前进的距离, 由逆向思维法可得:x= = =50m 5、如图所示,小球在较长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2m/s,加速度a=2m/s2向下滑,在 到达底端的前1s内,所滑过的距离为 7 15 L,其中L为斜面长,则 (1)小球在斜面上滑行的时间为多少? (2)斜面的长度L是多少? 14:3s 15m

(完整版)直线运动与vt图像(带答案)

直线运动与v-t 图像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速度。即v =Δs Δt ,其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s t ,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1.s -t 图象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2.v -t 图象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在该点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①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同向.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反向.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公式:v t =v 0+at . (2)位移公式:s =v 0t +1 2 at 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t -v 2 0=2as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 (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v t 2=v 0+v t 2 .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s =s 2-s 1=s 3-s 2=…=s n -s n -1=aT 2.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沧州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练习(word版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假设列车经过铁路桥的全过程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某列车长为L 通过一铁路桥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列车全身通过桥头的时间为t 1,列车全身通过桥尾的时间为t 2,则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的时间为 ( ) A .1212 ·t t L a t t + B .122112·2t t t t L a t t +-- C .212112·2t t t t L a t t --- D .212112·2 t t t t L a t t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要的时间为t 0,从列车车头到达桥头时开始计时,列车全身通过桥头时的平均速度等于 1 2 t 时刻的瞬时速度v 1,可得: 11 L v t = 列车全身通过桥尾时的平均速度等于2 02t t + 时刻的瞬时速度v 2,则 22 L v t =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得: 2121022t t v v a t ? ?=-+- ?? ? 联立解得: 2121 0122 t t t t L t a t t --= ?- A. 12 12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A 错误. B. 1221 12·2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B 错误. C. 2121 12·2 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相符,故C 正确. D. 2121 12· 2 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D 错误. 2.“低头族”在社会安全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潜在风险,若司机也属于低头一族,出事概率则会剧增。若高速公路(可视为平直公路)同一车道上两小车的车速均为108km/h ,车距

高一物理运动图像问题专题讲解学案

砀山实验中学高一物理运动图像、纸带处理问题专题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 X-t图象表示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是一 条。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 于,即v=,如右图所示。 二、直线运动的v 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 ⑴匀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是与。 ⑵从图象不仅可以看出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求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其位移为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 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是 ⑵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某一时刻瞬时速度的大小。 ⑶可以根据图象求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其位移为 ⑷还可以根据图象求加速度,其加速度的大小等于 即a=,越大,加速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三、区分X-t图象、v t-图象 ⑴如右图为v t-图象, A描述的是运动; B描述的是运动;C描述的是 运动。 图中A、B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物体作 运动;C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C作运动。 A的加速度(“大于”、“等于”或“小于”)B的加速度。 图线与横轴t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 ⑵如右图为X-t图象, A描述的是运动; B描述的是运动;C描述的是 运动。 图中A、B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物体向 运动;C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C向运动。 A的速度(“大于”、“等于”或“小于”)B的速度。 ⑶如图所示,是A、B两运动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分析 A图象与S轴交点表示:, A、B两图象与t轴交点表示:, A、B两图象交点P表示:, A、B两物体分别作什么运动。 四、X-图象与图象的比较: X-图象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 示加速度)。 o X/m 0 1 2 3 4 X/m t A B C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B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一、填空题 1. 在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 如果有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每5s 内的位移都是100m ,那么这辆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吗? 3. (1)请同学们看图,说出各种图像表示的运动过程和物理意义,并模拟其运动的实际过程。 (2)请同学们说出以下两图中所表示的物体运动过程,并模拟其运动的实际过程。 (3)总结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可获得哪些物理信息?

4. 设想百米赛跑中,甲、乙、丙、丁四个运动员从一开始就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按时起跑,乙在0.5s 后才开始起跑,丙抢跑的距离为1m ,丁则从终点100m 处往回跑。根据图像回答:按时起跑的是图线,表示的是运动员。晚跑0.5s 的图线是,表示的是运动员。抢跑1m 的图线是,表示的是运动员。由终点 100m 处往回跑的图线是 ,表示的是运动员,他用了的时间回到了起跑线。 二、单项选择题 5.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从经过“200m ”的路标开始计时,第5s 末经过“300m ”的路标,第10s 末经过“400m ”的路标,第15s 末经过“500m ”的路标,则这辆汽车()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 关于物体的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每分钟内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 物体就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如果物体在不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不相等, 那么物体就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如果物体在不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 那么物体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D. 无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一定是倾斜的直线 7. 某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向前走了一段路后,停了一会儿,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出发点,则图中能反映此同学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