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6.3.1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6.3.1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6.3.1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6.3.1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教案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可能事件的定义;

(2)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归纳定义时用到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在解题时利用类比的方法,举一反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到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等可能事件的定义以及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求法。

【教学难点】

等可能事件概率公式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方法】

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完全一样的小球5个、硬币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过渡】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抛硬币的活动,理解了概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在6张卡片上分别写有1-6的六个整数,随机抽取一张。能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学生回答)

【过渡】根据实际,我们知道,这6个数,我们抽到任何一个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出现这些结果的概率相等吗?我们又该如何计算出现某一结果的概率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1.等可能事件的频率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抛硬币,我们来进行另外一个活动。这里有我提前准备好的一个小箱子,箱子里有5个球,分别标有1,2,3,4,5这5个号码,这些球除号码外都相同,搅匀后任意摸出一个球。(1)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

【过渡】这个问题跟我们刚刚的问题类似,相信大家都能回答。

(学生回答)

【过渡】(2)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猜一猜它们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我们来考虑一下,假如我们抽到了2号球,就是相当于从5个球中抽到这一个,那么,抽到的概率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

【过渡】我们猜测这个概率是1/5,那么,我们的猜测对吗?

【过渡】我们先来看另一个问题,前面我们提到的抛硬币,掷骰子和前面的摸球游戏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几个活动相似的地方在于,不管出现什么结果,都是等可能的,即为等可能事件。

设一个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有n个,每次试验有且只有其中的一个结果出现。如果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那么我们就称这个试验的结果是等可能的。

【过渡】大家能举例说出一些等可能事件吗?

课件展示。

【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频率去估算事件的概率,在这里,我们来求取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从刚刚的活动中,大家能总结出概率的计算吗?

一般地,如果一个试验有n个等可能的结果,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个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P(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过渡】有了这个计算公式,我们就能够轻松的计算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例1吧。

讲解课本例1。

【过渡】运用这个公式,一定要先确定事件是否为等可能事件。

【知识巩固】1、一个箱子中装有3个白球和7个红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箱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

(1)摸到白球的概率,摸到红球的概率,摸到黑球的概率,摸到白球或红球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2)从箱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那么很可能摸到什么球?为什么?

解:(1)共有3+7=10个球,

∴摸到白球的概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摸到红球的概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摸到黑球的概率0,摸到白球或红球的概率1;

(2)∵箱子中的红球数多于白球数,

∴箱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很可能摸到红球

2、掷一枚均匀的正方体骰子,6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6,随意掷出这个正方体,求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

(1)掷出的数字恰好是奇数的概率;

(2)掷出的数字大于4的概率;

(3)掷出的数字恰好是7的概率;

(4)掷出的数字不小于3的概率。

解:(1)P(掷出的数字恰好是奇数的概率)=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P(掷出的数字大于4的概率)=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P(掷出的数字恰好是7的概率)=0;

(4)P(掷出的数字不小于3的概率)=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达标检测】1、口袋中放有8个黄球和若干个黑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是黑球的概率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则黑球个数为(D)

A.32 B.16 C.8 D.2

2、某校学生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时都要经过一个十字路口,该十字路口有红、黄、绿三色交通信号灯,他在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遇到黄灯的概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那么他遇到绿灯的概率为(D)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某校九年级三班在体育毕业考试中,全班所有学生的得分情况如下表所示。

(1)该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2)随机地抽取1人,恰好是获得30分的学生的概率是多少?

解:(1)学生数为:2+3+12+20+18+10=65人;

(2)∵共有65名学生,30分的有10人,

∴恰好是获得30分的学生的概率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九年级(1)班的郑明珠和朱晓洋同学在学习了概率后准备设计一个摸球游戏,先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放入了4个红球和5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其余特征均相同,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下游戏

规则,使得摸到白球和摸到红球的概率相同。

解: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再放入了1个红球或减去1个白球,使得不透明的盒子中放入白球和红球的数量相等,

则使得摸到白球和摸到红球的概率相同。

【板书设计】

等可能事件:

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P(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教学反思】

通过课堂上小组合作摸球游戏,并展示试验结果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 学习目标: ①通过折、剪纸的方法,探索菱形独特的性质。 ②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计论、分析、类比、归纳、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总结菱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菱形的概念和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的理解及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活动一: 自学课本例题以上的容,完成下列问题: 1. 如何从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剪出一个菱形来? 的四边形叫做菱形,生活中的菱形有 。 2. 按探究步骤剪下一个四边形。 ①所得四边形为什么一定是菱形? 平行四边形 菱形 ?

②菱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有对称轴。 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图中相等的角有: ③你能从菱形的轴对称性中得到菱形所具有的特有的性质吗?自己完成证明。 性质: 证明: 活动二:对比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菱形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的对角线: 活动三:菱形性质的应用 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cm和8cm,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2.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cm,∠ABC=60° 沿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 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 课效检测: 一、填空 (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12cm,16cm,它的周长等于,面积等于。 (2)菱形的一条边与它的两条对角线所夹的角比是3:2,菱形的四个角是。 (3)已知:菱形的周长是20cm,两个相邻的角的度数比为1:2,则较短的对角线

长是 。 (4)已知:菱形的周长是52 cm ,一条对角线长是24 cm ,则它的面积是 。 二、解答题 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周长为8cm ,∠BAD=1200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求这个菱形的对角线长和面积。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容为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是本节的知识基础。关于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就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条件得到的。A B C D O

(完整word)初中数学各章节目录(北师大新版)

初中数学各章节目录(北师大新版) 七年级(上) 第1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2 展开与折叠 1.3 截一个几何体 1.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大的形状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2.1 有理数 2.2 数轴 2.3 绝对值 2.4 有理数的加法 2.5 有理数的减法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7 有理数的乘法 2.8 有理数的除法 2.9 有理数的乘方 2.10 科学技数法 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第3章整式及其加减 3.1 字母表示数 3.2 代数式 3.3 整式 3.4 整式的加减 3.5 探索与表达规律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 4.1 线段、射线、直线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 4.3 角 4.4 角的比较 4.5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5.3 应用--水箱变高了 5.4 应用--打折销售 5.5 应用--“希望工程”义演5.6 应用--追赶小明 第6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1 数据的收集 6.2 普查与抽样调查6.3 数据的表示 6.4 统计图的选择 七年级(下) 第1章整式的乘除 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3 同底数幂的除法 1.4 整式的乘法 1.5 平方差公式 1.6 完全平方公式 1.7 整式的除法 第2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2.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2.3 平行线的性质 2.4 用尺规作角 第3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3.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3.2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3.3 用图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4章三角形 4.1 认识三角形 4.2 图形的全等 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4 用尺规作三角形 4.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第5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5.1 轴对称现象 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5.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5.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 第6章概率初步 6.1 感受可能性 6.2 频率的稳定性 6.3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八年级(上) 第1章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 1.2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人教初中数学九上 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教案

随机事件 教学时间课题随机事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 和 能力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 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过程 和 方法 历经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本质属性,并抽象成数学 概念。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体验从事物的表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科学性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现象。 教学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五个一” 课堂教学程序设计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问题情境 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太阳从西边下山; (2)某人的体温是100℃; (3)a2+b2=-1(其中a,b都是实数); (4)水往低处流; (5)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6)三个人性别各不相同; (7)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无实数解。 2.引发思考 我们把上面的事件(1)、(4)、(5)、(7)称为必然事件,把事件(2)、(3)、(6)称为不可能事件,那么请问: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又是不可能事件呢?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二、引导两个活动,自主探索新知 活动1:5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的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 (1)抽到的序号是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抽到的序号小于6,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首先,这几个事件都是学生能熟知的生活常识和学科知识,通过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实例,自然地引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其次,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相对于随机事件来说,特征比较明显,学生容易判断,把它们首先提出来,符合由浅入深的理念,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概念也让学生来完成,把课堂尽量多地还给学生,以此来体现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原理念。

【配套K12】初中数学教案设计优秀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优秀模板 导语:我们时常在数学的奇妙天地中去体味数学,学习数学,开垦数学。以下是品才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 一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不但给出了三角形或梯形中线段的位置关系,而且给出了线段的数量关系,为平面几何中证明线段平行和线段相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节的难点是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同一法学生初次接触,思维上不容易理解,而其他证明方法都需要添加2条或2条以上的辅助线,添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同以前遇到的情况对比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建议 1.对于中位线定理的引入和证明可采用发现法,由学生自己观察、猜想、测量、论证,实际掌握效果比应用讲授法应好些,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参考采用 2.对于定理的证明,有条件的教师可考虑利用多媒体课

件来进行演示知识的形成及证明过程,效果可能会更直接更易于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梯形中位线定理 2.掌握定理“过梯形一腰中点且平行底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3.能够应用梯形中位线概念及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4.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引导分析、类比探索,讨论式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梯形中位线性质及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难点: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三角形的中位线?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什么区别?三角形中位线又有什么性质(叙述定理). 2.叙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1、推论2(学生叙述,教师画草图,如图所示,结合图形复习). (由线段EF引入梯形中位线定义) 【引入新课】 梯形中位线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梯形的中位线. 现在我们来研究梯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如图所示:EF是 的中位线,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EF与BC有什么关系?( ) (2)如果 那么DF与FC,AD与GC是否相等?为什么?(3)EF与AD、BG有何关系? 教师用彩色粉笔描出梯形ABGD,则EF为梯形ABGD的中位线. 由此得出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现在我们来证明这个定理(结合上面提出的问题,让学

初三数学 概率初步知识点归纳

概率初步知识点归纳 1、事件类型: ○1必然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一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 ○3不确定事件: 许多事情我们无法确定它会不会发生,称为不确定事件(又叫随机事件). 说明:(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都称为确定性事件. (2)事件分为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确定事件又分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其中, ①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即P(必然事件)=1; ②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 (不可能事件)=0; ③ 如果A 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下教案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1、1整式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与整式的概念,能求出整式的次数。 教学重点: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次数。 教学难点:整式的次数。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常用的教学教具 活动准备:1、分别求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 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2、代数式的系数、项的回顾: (1)代数式b a 23 1的系数就是 代数式-24mn 的系数就是 (2)代数式4 2b a -的系数就是 代数式543 st 的系数就是 (3)代数式c b a ab 423-共有 项,它们的系数分别就是 、 , 项就是________________、 (4)代数式z x xy y x 23274 1-+-共有 项,它们的系数分别就是 、 、 教学过程: 1. 课前复习1的基础上求下列图形的面积: 一个塑料三角尺如图所示,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就是_______ 2.小红、小兰与小明的房间的窗户从左到右如下图所示, 其上方的装饰(它们的半径相同) (1) 装饰物所占的面积分别就是_____ ______ _______ (2) 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分别就是__________ _____ a a 二、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与其次数 注意:(1)区分判别字母在分子中与字母在分母中的式子就是否整式。 (2)多项式就是“几个单项式的与”中的与如何理解。

(3)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就是单项式,而单独一个非零的次数就是0。 (4)单独一个字母的次数就是1。 (5)常见错误多项式的次数就就是把多项式的所有字母的指数相加。 与单项式的次数混淆。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1.在代数式-231a ,52243b a -,ab,)(1y x a +,)(2 1b a +,712+x 中,其中单项式有____________它们各自的系数分别为___________多项式有________________ 2.单项式的次数: 3x 225ab - bc a 2- rr 22π- 3、多项式的次数: 16b ab π - bc a 32- 22 12++y y x b a c ab -+2223 三、整式的名称: 根据单项式、多项式的次数与项数而命名。(其中数字一定要大写) 例:216 b ab π - 就是二次二项式 巩固练习: 1、单项式、多项式的名称: bc a 32- 就是____次_____项式 122 12++y y x 就是____次_____项式 abc b a c ab -+2223 就是____次_____项式 小 结:(1)这节课,您学到了什么?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2018最新教材版)

初二数学 知 识 点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 的平方,即 a 2 b2 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有关系 2 b2 c 2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最长边所对的角是 直角。 2 b c 2 2 3、勾股数:满足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 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 有四 类 :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3 2 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 o 等 o 等π 3 +8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 a≥0;若|a|=-a,则 a≤0。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 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1 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 活运 用 。 5、估算 三、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 2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即x =a,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0 的算术平方根是0。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频率与概率》教案教学内容

6.1频率与概率第三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配紫色”游戏,让学生感受利用概率公式n m P = 求概率时,前提必须是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重点) 2.让学生初步体会可以用摸球游戏进行模拟试验.(难点)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使用数学的良好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法与学学指导: 这节课主要采用我校“一案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知识的“陷阱”,让学生通过在经验中反思并总结而获得知识.教学中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授: (一)创设情境 师:魏红艳同学为滕南中学今年的元旦联欢会设计了一个“配紫色”游戏:下面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相等的几个扇形.游戏者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如果转盘A 转出了红色,转盘B 转出了蓝色,那么他就赢了,因为红色和蓝色在一起配成了紫色. (1)利用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表示游戏者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2)游戏者获胜的概率是多少? 生:积极思考,并在练习本上尝试解答. 生1:(利用实物展台展示解法一) 借助树状图 解: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 总共有4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能够配成紫色的结果有2种, ∴P (游戏者获胜)= 2 142=. 生2:(利用实物展台展示解法二) (红,蓝) 开始红 蓝 红 蓝 红 蓝 (红,红) (蓝,红) (蓝,蓝)

借助表格 解: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 红色蓝色 红色(红,红)(红,蓝) 蓝色(蓝,红)(蓝,蓝) 总共有4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能够配成紫色的结果有2种, ∴P(游戏者获胜)= 2 1 4 2 =.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配紫色”游戏,既复习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知识:利用列表或树状图的方法求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为下一步改变第一个转盘颜色分配做铺垫. 【教学智慧】学生能够顺利地利用列表或树状图的方法求事件发生的概率,部分学生提出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写文字没有必要而且麻烦,是否可以省略不写.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让学生在后面的解题过程中思考编者加上这几句话的意图. (二)引入新授 师:我们这节课继续巩固如何借助于树状图或表格来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板书课题)(展示学习目标: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1.师:展示游戏:用图所示的转盘进行“配紫色”游戏. 小颖的做法是这样的,这种做法对吗?请判断. 解: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 总共有4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能够配成紫色的结果有2种, ∴P(游戏者获胜)= 2 1 4 2 =. 生:独立思考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不赞同. (红,蓝) 开始 红 蓝 红 蓝 红 蓝 (红,红) (蓝,红) (蓝,蓝)

初中数学概率初步知识点

概率初步知识点 1、事件类型 (1)确定事件 (a)必然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时,在每次试验中必然发生的事件。如:太阳从东方升起;若a、b、c均为实数,则a(bc) = (ab)c。 (b)不可能事件:有的事件在每次试验中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如:没有水分种子也能发芽。 (2)随机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如:掷一次硬币正面朝上。 注意: (a)事件分为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又分为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 (b)事件一般用英文大写字母A、B、C、…表示。 2、事件的概率(probability) (1)事件的概率:对于一个,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 (2)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即P(必然事件) = 1。 (3)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 = 0。 (4)如果A为随机事件,那么0 < P(A) < 1。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时,P(A)接近0;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时,P(A)接近1。 (5)对于任意事件A,有0()1 P A ≤≤。 3、频率(frequency):事件实际发生次数与可能发生次数的比率。设在相同条 件下,独立重复进行n次试验,事件A出现f 次,则事件A出现的频率为f n 。 如:掷均匀硬币的试验。 注意:前提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 注意: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1)频率总是围绕概率上下波动;

(2)样本量n越大,波动幅度越小,频率越接近概率; (3)随着实验次数增至足够大,频率逐渐稳定于某一常数附近,则该常数为概率。 4、古典概型: 一种概率模型。如果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 相等,事件A中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m P A n 。如: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 注意:古典概型与频率的区别。 5、几何概型: 一种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或度数)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主要区别:试验的结果是无限个。 如:往下图中抛点,该点刚好落入四分之一圆内的概率。 6、用列举法求事件发生概率的常用方法 (1)穷举法:如果试验的结果较少,我们可以采用简单列举的方法,把所有的结果直接排列出来。 (2)列表法:当一次试验要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 (3)树状图法:当一次试验要涉及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状图法。 掷骰[读tóu]子试验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1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 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难点: 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学习方法: 引导—探索法. 学习过程: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2、生活问题数学化: ⑴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⑵以下三组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二、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Rt △A B1C 1和Rt△AB 2C 2有什么关系? ⑵222111B AC C B AC C 和有什么关系? ⑶如果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3C 3)呢? ⑷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三、例题: 例1、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 扶梯比较陡? 例2、在△ABC 中,∠C=90°,BC=12cm ,AB=20cm ,求tan A和tanB 的值. 四、随堂练习: 1、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tanC 吗? 2、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 走了200m后到达山顶的点B,已知点B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55m ,求山的坡度.(结果精确到0.001)

3、若某人沿坡度i=3:4的斜坡前进10米,则他所在的位置 比原来的位置升高________米.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16和12.较长的一条对角线与菱形的一边 的夹角为θ,则tanθ=______. 5、如图,Rt△ABC是一防洪堤背水坡的横截面图,斜坡AB的 长为12 m,它的坡角为45°,为了提高该堤的防洪能力,现将背 水坡改造成坡比为1:1.5的斜坡AD,求D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五、课后练习: 1、在Rt△ABC中,∠C=90°,AB=3,BC=1,则tanA= _______. 2、在△ABC中,AB=10,AC=8,BC=6,则tanA=_______. 3、在△ABC中,AB=AC=3,BC=4,则tanC=______. 4、在Rt△ABC中,∠C是直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24,c= 25,求tanA、tanB的值. 5、若三角形三边的比是25:24:7,求最小角的正切值.

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之欧阳家百创编

七年级数学上册目 录 欧阳家百(2021.03.07)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展开与折叠 §3.截一个几何体§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有理数及 其运算 §1.有理数 §2.数轴 §3.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 §5.有理数的减法 §6.有理数的加减 混合运算 §7.有理数的乘法 §8.有理数的除法 §9.有理数的乘方 §10.科学记数法 §11.有理数的混合 运算 §12.用计算器进行 运算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 减 §1.字母表示数 §2.代数式 §3.整式 §4.整式的加减 §5.探索规律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探询神奇的幻方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 形 §1.线段、射线、 直线 §2.比较线段的长 短 §3.角 §4.角的比较 §5.多边形和圆的 初步认识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五章一元一次 方程 §1.认识一元一次 方程 §2.求解一元一次 方程 §3.应用一元一次 方程我变高了 §4.应用一元一次 方程打折销售 §5.应用一元一次 方程希望工程义演 §6.应用一元一次 方程能追上小明吗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欧阳家百创编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数据的收集 §2.普查和抽样调查 §3.数据的表示 §4.统计图的选择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目 录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 §1.同底数幂的乘法§2.幂的乘方与积 的乘方 §3.同底数幂的除 法 §4.整式的乘法 §5.平方差公式 §6.完全平方公式 §7.整式的除法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 行线 §1、两条直线的位 置关系 §2、探索直线平行 的条件 §3、平行线的特征 §4、用尺规作角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三章三角形 § 1、认识三角形 § 2、图形的全等 § 3、探索三角形 全等的条件 § 4、用尺规作三 角形 § 5、利用三角形 全等测距离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四章---变量之间 的关系 §1.用表格表示的 变量间关系 §2.用关系式表示 的变量间关系 §3.用图象表示的 变量间关系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五章轴对称 §1.轴对称现象 §2.探索轴对称的 性质 §3.简单的轴对称 图形 §4.利用轴对称进 行设计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 §1. 感受可能性 §2. 频率的稳定性 §3. 摸到红球的概 率 §4. 停留在黑砖上 的概率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欧阳家百创编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用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用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P (A )= n m (在一次试验中有n 种可能的结果,其中A 包含m 种)的意义. 2.应用P (A )=n m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概率的意义,为解决利用一般方法求概率的繁琐,探究用特殊方法—列举法. 求概率的简便方法,然后应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重点: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几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 相等,事件A 包含其中的.种结果,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A )= n m ,以及运用它 解决实际间题. 2.难点与关键:通过实验理解P (A )= n m 并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口问.学生口答)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概率是什么? 2.P (A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3.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什么值会稳定在一个常数上?俄们又把这个常数叫做什么? 4.A =必然事件,B 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C 是随机事件.诸你画出数轴把这三个量表示出来. 老师点评:1,(口述)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频率n m 会稳定在某一个常数P 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 就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为P (A )=P . 2.(板书)0≤P ≤1. 3.(口述)频率、概率. 二、探索新知 不管求什么事件的概率,我们都可以做大量的试脸.求频率得概率,这是上一节课也是刚才复习的内容,它具有普遍性,但求起来确实很麻烦,是否有比较简单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方法—列举法,把学生分为10组,按要求做试验并回答问题. 1.从分别标有1,2,3 ,4,5号的5根纸签中随机地抽取一根.抽出的号码有多少种?

初中数学概率初步讲义

第13讲概率初步 温故知新 轴对称 (一)轴对称的定义 (1)轴对称:如果两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①成轴对称是对于两个图形而言的,指的是两个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二)轴对称的性质 (1)对应点、线段、角的概念:我们把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重合的线段叫做对应线段,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轴对称的性质:在轴对称图形或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画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画轴对称图形,首先应该确定对称轴,然后找出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智慧乐园 大家都有过夹娃娃的经历吗?你觉得什么情况下 夹到娃娃的可能性会更大?与小伙伴进行讨论

知识要点一 。 感受可能性 (一)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1、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4、不确定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也称随机事件。 5、 ?? ?? ?? ? ? 必然事件 确定事件 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典例分析 例1、下列事件不是随机事件的是() A.投两枚骰子,面朝上的点数之积为7 B.连续摸了两次彩票,均中大奖 C.投两枚硬币,朝上的面均为正面D.NBA运动员连续投篮两次均未进 例2、袋子中装有10个黑球、1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随机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则()A.这个球一定是黑球B.摸到黑球、白球的可能性的大小一样 C.这个球可能是白球D.事先能确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例3、“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这个事件是() A.确定事件B.必然事件C.不可能事件D.不确定事件 例4、下列事件属于随机事件的有() ①当室外温度低于﹣10℃时,将一碗清水放在室外会结冰; ②经过城市中某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 ③今年春节会下雪; ④5,4,9的三根木条组成三角形. A.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5.2 概率的简单计算 教学设计》最新精品优秀完美教案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教学内容 1.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 性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 m n . 2.利用上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理解P(A)= m n (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其中A包含m种)的 意义. (2)应用P(A)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概率的意义,为解决利用一般方法求概率的繁琐,探究用特殊方法──列举法求概率的简便方法,然后应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 m n ,?以及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与关键:通过实验理解P(A)= m n 并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口问,学生口答) 1.什么叫概率? 2.P(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3.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什么值会稳定在一个常数上?我们又把这个常数叫

做什么? 4.A=必然事件,B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C是随机事件,?请你画出数轴把这三个量表示出来. 老师点评:1.(口述)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m n 会稳定在某一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为P(A)=P.2.(板书)0≤P(A)≤1. 3.(口述)频率、概率. 4.(板书)如图所示. 二、探索新知 不管求什么事件的概率,我们都可以做大量的试验,求频率得概率,这是上一节课也是刚才复习的内容,它具有普遍性,但求起来确实很麻烦,?是否有比较简单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方法──列举法.把学生分为10组,按要求做试验并回答问题. 1.从分别标有1,2,3,4,5号的5根纸签中随机地抽取一根,抽出的号码有多少种?其抽到1的概率为多少? 2.掷一个骰子,向上的一面的点数有多少种可能?向上一面的点数是1?的概率是多少? 老师点评:1.可能结果有1,2,3,4,5等5种;由于纸签的形状、大小相同,又是随机抽取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每个号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1 5,∴其概率= 1 5 . 2.有1,2,3,4,5,6等6种可能.由于骰子的构造相同质地均匀,又 是随机掷出的,?所以我们可以断言:每个结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所求概率是. 以上两个试验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1.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限多个; 2.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对于具有上述特点的试验,?我们可以从事件所包含的各种可能的结果在

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课时(介绍)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5.给学生提供合作、讨论与自我展示的机会。本章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学习形式。例如对第12页的云图中提出的“如果一家四人,结果是否一样呢?”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按“3个大人和1个小孩”、“2个大人和2个小孩”等不同情况得出结论。 6.本章得练习、习题中,有一些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如第10页的练习第1题,由于考虑得方式不一样,会发现前面的数具有各种不同的规律,这样答案自然就不同了。 7.评价时,请考虑以下几点: (1)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利用适量的开放题,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 (3)安排调查活动,评价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写读后感,评价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5)开展小组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6)提供成果展示机会,评价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二课时 一、课题§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2020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2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第三章字母表示数4第四章平面图形及位置关系5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7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7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7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7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10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10第四章概率11第五章三角形11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13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14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15 第一章勾股定理15第二章实数15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5第四章四平边形性质探索16第五章位置的确定17第六章一次函数18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8第八章数据的代表18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21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0第二章分解因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分式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相似图形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证明(一)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证明(二)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证明(三)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视图与投影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反比例函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频率与概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二次函数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圆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统计与概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柱,:???侧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底面是多边形棱体柱体,: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锥,:???侧面都是三角形底面是多边形棱锥锥体,:?????????有理数?????)3,2,1:()3,2,1:(ΛΛ如负整数如正整数整数)0(零?? ???----)8.4,3.2,31,21:(Λ如负分数分数)8.3,3.5,31,21:(Λ如正分数2020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注:※表示重点部分;¤表示了解部分;◎表示仅供参阅部分;)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 ¤2. ¤3. 球体:由球面围成的(球面是曲面) ¤4. 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①几何体与外界的接触面或我们能看到的外表就是几何体的表面。几何的表面有平面和曲面;②面与面相交得到线;③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5.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 ※6.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7. 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8. 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人们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 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9.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10. 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11. 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连成。 ※12. 设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n≥3;且n 为整数);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n-3)条; 可以把n 边形成(n-2)个三角形;这个n 边形共有 2 )3(-n n 条对角线。 ◎13. 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弧是一条曲线。 ◎14.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 ¤15. 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都属于多边形。有弧或不封闭图形都不是多边形。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

教案.1随机事件与概率(公开课)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 学习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重点与难点:对概率定义的初步理解。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1:看课本125页到127页问题3上面的内容。 自学检测(1): 1、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2、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统称为确定事件。 3、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4.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________,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2:看课本127页到131页问题3上面的内容 自学检测(2): 1、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_________,称为随机事 件A发生的概率。 2、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______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 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 P(A)= 。 达标测试 1.(梅州)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 A.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 B.黑暗中从一串不同的钥匙中随意摸出一把,用它打开了门 C.通常情况下,水往低处流 D.上学的路上一定能遇到同班同学 2.(台州市)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A .台州今年国庆节当天的最高气温是35℃ B .在一个装着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球,摸出红球 C .抛掷一石头,石头终将落地 D .有一名运动员奔跑的速度是20米/秒 3.(甘肃省白银市)如图,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做游戏,她们先在地上画出一个 圆圈,然后蒙上眼在一定距离外向圆圈内投小石子,则投一次就正好投到圆圈内是( ) A .必然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 B .不可能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C .确定事件(必然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D .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 4.(湘潭) 将五张分别印有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贝贝,晶晶,欢欢,迎 迎,妮妮”的卡片(卡片的形状、大小一样,质地相同)放入盒中,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印有“妮妮”的概率为( ) A. 1 2 B. 13 C. 14 D. 15 5、(宜宾市)一个口袋中装有4个红球,3个绿球,2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其它都相同,搅均后随机地从中摸出一个球是绿球的概率是 ( ) A. 9 4 B. 92 C. 3 1 D. 3 2 6.(广东湛江市)从n 个苹果和3个雪梨中,任选1个,若选中苹果的概率是 12 ,则n 的值是( ) A . 6 B . 3 C . 2 D . 1 7.数学试卷的选择题都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小明对某道选择题完全不会做,只能靠猜测获得结果,则小明答对的概率是 8. ( 宁夏回族自治区)从-1,1,2三个数中任取一个,作为一次函数y=kx+3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