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朝阳区2018届高三语文3月一模试卷有答案

北京朝阳区2018届高三语文3月一模试卷有答案

北京朝阳区2018届高三语文3月一模试卷有答案
北京朝阳区2018届高三语文3月一模试卷有答案

北京朝阳区2018届高三语文3月一模试

卷(有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

语文学科测试

2018.3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8页。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的概念自19世纪末提出之后,就成为东西方交通的代名词。许多研究者认为,陆上中西交通可能很早

就存在,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欧亚大陆东西方之

间在农作物和家畜方面就已经有了交流。东方的粟通过

今天的新疆等地传入西方,而驯马、小麦等从西方传入

中国,重要的传播路线就是后来所称的丝绸之路。公元

前2世纪,汉武帝出于匈奴军事威胁、谋求和平发展的

目的,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丝绸

之路。这条丝绸之路是沟通长安和罗马,横贯亚、非、

欧的贸易通道和文化走廊。

自开通西域后,汉朝在这里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西域长

史府等行政管理机构,护中华帝国与域外的交往。唐代

有以安西大都护为核心的“安西四镇”等军政建置,还

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城修筑城堡。这些措施对

于保护中西陆路交通、保障经济利益、巩固西北边防起

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丝绸之路上长期的商贸往来、频繁的出使求法,极大地

丰富了中原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使人们接触到异国

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以及语言、服饰、

艺术等,“胡帽”“胡乐”“胡旋舞”等曾在长安盛极

一时。中外文化的交流也造就了中原人们宽广的视野和

包容的心态。

丝绸之路还促进了沿途各国的人口增长,以及商业、医药、手工业及畜牧业的繁荣发展。中华古老的文明、繁

盛的都市、广阔的疆域,吸引了众多周边国家前来朝觐、学习。当时的长安已成为照亮西方的国际性大都市。中

华文明得到广远的传播,故而有学者称这条丝绸之路为

文化“大动脉'

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唐代中期的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在此

之后,西北陆路长期受阻。明朝永乐之后,中国在西北

方向采取守势,退嘉峪关自保,丝绸之之路至此彻底衰落。当然,这期间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阻断了东西方的

交通,使丝绸之路不再像以前那样畅通了。

(取材于肖小勇、傅梦孜、高建新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西方交流早于张骞开通西域时期

B.汉唐政府重视丝绸之路有军事目的

C.包容的心态造就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D.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得到广远传播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它的兴盛与国家政治密切相关B.安史之乱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

C.明朝西域政策与汉唐不尽相同D.它的衰落与奥斯曼的崛起有关

3.根据材料一,下列诗句不能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项是(2分)

A.西方有六国,国国愿来宾。

B.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C.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

D.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材料二

丝绸之路还有一条海上通道。一取认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元明,明朝

中后期至清朝,国家实行海禁政策导致其逐渐衰弱。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受多种时代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航海技术。

汉代中国人之所以能踏开“海上丝绸之路”,关键在于

掌握了帆舵配合的季风航海术。到了隋唐,随着中外交

往的繁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的航海技术水平进一

步提高。当时航海者的远洋地文知识和具有航路指南性

质的记载都更加丰富,对远洋季风规律的掌握与应用,

也愈趋娴熟。

宋元发达的航海技术,促进“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荣

发展阶段。宋元航海术最重要的突破体现在全天候磁罗

盘导航和大洋天文定位技术方面。随着航迹推算对测向

定量化的要求,单纯的“揆南北”的“指南浮针”与由

天干、地支组成的二十四向方位盘组合起来,演进成

“磁罗盘”。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从一地航行到另一

地的转向针位点集合技术,形成了“定向行船”所依赖

的航路指南。海员们还掌握了通过观测天体(特别是北极星)的高度,来判定船的地理位置(主要是南北位移)的天文定位技术,从而使航迹推算的船位误差得到了关键

性的修正。

明初,郑和航海术将“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到一个空前

辉煌的历史阶段,出现了举世闻名的郑和船队七下西洋

的盛景。郑和航海术主要体现在集航用海图与航路指南

于一身的《郑和航海图》上。《郑和航海图》不但对广大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航区标注了具体的地理位置,还对

沿途景物进行了写实性的描绘,而且对沿途的导航物与

碍航物,如山峰、岛屿、浅滩、礁岩、港口等进行了标识。图中还出现了具有航迹推算与修正技术意义的针路

系统,并吸收运用了其他航海者的先进仪器与导航方法,将之与中国传统的量天尺观测技术结合,形成了中西合

璧的横渡印度洋的过洋牵星系统。

(取材于孙光圻的相关文章)

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材料一的“消弭”:“弭”的读音为mí

B.材料二的“娴熟”:“娴”为形声字,从女,闲声C.材料二的“揆南北”:“揆”在文中是测定(方向)的意思

D.材料二的“天干、地支”:“天干、地支”此处用来表示方位

5.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代航海者已经掌握了帆舵配合的季风航海术

B.隋唐时期,具有航路指南性质的记载更加丰富

C.宋元时期,航迹推算的船位误差得到关键性修正

D.明朝郑和的过洋牵星系统是中国传统技术的结晶

6.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影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因素的一项是(2分)

A.国家海禁政策#B.认识自然水平

C.天体星辰星座D.航海导航技术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我国继承和发扬古丝

绸之路精神,结合时代背景和世界大趋势,提出的国家

重大发展战略。它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合作原则,以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为主要内容,创造了一种新型国际合作模式。“一带一路”涉及世界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GDP规模超过21万亿美元,建立了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世界性新

兴大市场。2017年,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面务

实合作的新阶段,取得明显成效。

贸易投资合作继续深化。2017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

额达7.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增速高于全国外贸增速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2.1%,进口3.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6.8%;我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4亿美元,在沿线国家

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144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

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东非铁路网起始段肯尼亚蒙内铁路竣工通车,中老铁路首条隧道全线贯通,中泰铁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匈塞铁路、卡拉奇高速公路等项目进展顺利。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成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典范。

自贸区建设取得突破。我国与格鲁吉亚、马尔代夫签署自贸协定,与摩尔多瓦、毛里求斯正式启动自贸协定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对外援助效应提升。我国启动“共筑援助之桥,畅通

‘一带一路’”行动,落实了多项重大援助举措,积极为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开办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举办专题培训班,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还助力沿线国家实现现代化,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一带一路”合作所产生的辐射效应,必将超越某一国家、某一区域,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造成深刻影响。

(取材于高峰、王晓易的相关文章)

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一带一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承发扬了古丝绸之路精神

B.广大发达国家是合作的主体

C.有助于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D.产生了多个方面的辐射效应

8.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为世界发展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

能惑矣。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延陵季子,吴人

愿以为王而不肯。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

不忧。皆有所达也。有所达则物弗能惑。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

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

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袪衣,拔

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孔子闻之曰:“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弃剑者,其次

非之谓乎?”

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

禹仰视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龙附耳低尾而逝。则

禹达乎死生之分也。

天固有衰歉废伏,有盛盈坌息;人亦有困穷屈匿,有充

实达遂,此皆天之容物理也。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

然而以待耳。

晏子与崔抒盟。其辞曰:“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受

其不祥!”晏子附而饮血,仰而呼天曰:“不与公孙氏

而与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抒不说,直兵造胸,句兵

钧颈,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

不变子言,则今是已!”晏子曰:“崔子!子独不为夫

诗乎!《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崔抒曰:“此贤者,不可杀也。”罢兵而去。晏子之仆将驰,晏子抚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晏子可谓知

命矣。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措

者不得与焉。故国士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

白圭问于邹公子夏后启曰:“践绳之节【1】,匹士之志,三晋之事,此天下之豪英。以处于晋,而迭闻晋事。未

尝闻践绳之节、匹士之志,愿得而闻之。”夏后启曰:“以为可为,故为之;为之,天下弗能禁矣。以为不可为,故释之;释之,天下弗能使矣。”白圭曰:“利弗

能使乎?威弗能禁乎?”夏后启曰“生不足以使之,则

利曷足以使之矣?死不足以禁之,则害曷足以禁之矣?”

故贤主使不肖以赏罚,使贤以义。使其下也必义,审赏罚,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知分》)

注:【1】践绳之节:正直之士的节操。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亦有困穷屈匮穷:困厄

B.直兵造胸造:制造

C.而迭晋事迭:多次

D.审赏罚审:慎重地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达乎死生之分其孰能讥之乎

B.故晏子与崔抒盟而不变其义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C.俞然而以待耳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D.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古之学者必有师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所达则物弗能惑

到达某地,事物就不能看清楚了

B.则今是已

那么现在就是你生命终结的时刻了

C.疾不必生,徐不必死

快了不一定就能活,慢了不一定就会死

D.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

这样之后,贤德之人和不肖之人就都能为自己所使用了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叔敖通晓义理,为官和离任都不会受到情绪的干扰。B.禹通晓生死之义,但是面对黄龙,依然十分害怕死亡。C.白圭认为“正直之士的节操”是天下最杰出的事情之一。

D.文章结尾指出贤主应用赏罚的方式役使“不肖”之人。1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

②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曷足以使之矣?

14.请从“次非”“晏子”中任选一人,概述其面对生

死考验时的做法,并谈谈你对这种做法的认识。(6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8题。

答张十一【1】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2】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1】本诗写于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

【2】踯躅:即羊踯躅花。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了山水空净,猿鸣声声,人烟鼎盛,一派繁华美好的景象。

B.额联“竞”字写出了筼筜蓬勃生长,“闲”字写出了羊踯躅悠然开放。

C.“未”字统领“报”与“知”,诗人慨叹自己未报君恩,不知会死于何地。

D.尾句中“斗”同“陡”,本句的意思是诗人顿时感觉头发白了一多半。

16.本诗首联调动了视觉与听觉写景,下列诗句不含这

种写法的一项是(3分)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B.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韦应物《登楼寄王卿》)

C.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D.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戎昱《桂州腊夜》)17.《南涧中题》写于柳宗元被贬之后。这首诗与《答张十一》所表达的贬谪之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南涧中题(节选)

柳宗兀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韩愈之文长于针砭时弊,《师说》讽刺了当时在士大夫之间耻于相师的风气,“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①,②。’”《小石潭记》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③,④”,表达

了他在潭边的所见所感。《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词人遥想三国时周瑜“⑤,谈笑间,⑥”,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感慨。白居易被贬江州,作《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⑦,⑧。”琵琶

女的技艺与身世,令他感慨颇深。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4题。

地气重凝

①每天,我们第一件事往往是关注天气,也经常问别人“今天天气怎么样”,很少有谁问“今天地气怎么样”。人立天地间,天气有阴有晴,看得见、触得着,地气却

不然。不过,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跟伙伴们满地追逐、摔跤、捏泥人、弹琉璃球……小伙伴们个个壮得像

小牛犊,很少生病,家长们说:“多亏吃了土、接了地气。”那个年代各家兄弟姊妹都不少,父母照顾不过来,

才让孩子一个个疯跑疯玩。孩子们也不知因衣服脏了、破了,挨了多少骂。现在的孩子们就没那么幸运,想接触点泥土或玩玩我们玩过的游戏,几乎是一种奢望。衣服和手掌稍微有点脏,家长就会立马给冲洗干净,甚至还要专门消毒。

②“让孩子接触地气”,现在的年轻家长也很难认同。我的一位同事,孩子经常生病,只好把孩子的奶奶从乡下接进城里照看孙子。奶奶照看孙子自然会用心尽力,这一点不容置疑。可儿媳却对老太太有些“怨言”,原因就在于老太太经常带着孙子到楼下的空地上玩耍,因而儿媳与老太太产生分歧。老太太说:“让孩子晒晒阳光、吃吃地气,就不生病了。我的几个孩子都是这样带大的。”“孩子见土长得壮”“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些老话,虽然很多人耳熟能详,可老太太说不出科学依据,只得退让作罢。

③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要求必须先把鞋脱了,“地是通人性的,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庄稼就不爱长啦”。被耕种过的土地、有人住的地方,才会沉淀凝聚地气。地气旺人气,人与自然齐生共荣添灵气。地气伴随春天醒来,既让人耳目一新,还会渗入无色无形的空气,让你听到、嗅到、感觉到。她用这些方式告诉我们,她的脚步敏捷而轻盈,她的美丽无

处不在。

④开春的大地仿佛有一种声音,隐隐约约,丝丝传到耳畔……听不清,道不明。侧耳谛听,隐约的,不是风滑

过树梢,也不是管弦丝竹的余音……噢!那分明是地气

在蠕动!她从遥远的土层深处传导而来。当布谷鸟的歌

声在田野上空倏然滑过,冰凌刚刚消融的土地,被地气

一熏,身子松软,山冈上立刻“草色遥看近却无”。盛

夏时节,悠悠的地气被正午火辣的阳光照射,愈发炎热

而强烈,灼烤的大地和路面上升腾起一阵阵、一波波的

热浪,清晰可见,那正是我们平日看不到的地气!稔熟

的秋天,地气被丰收的声音和味道浸润着,揉搓着,搀

扶着,扩散着,丰厚而饱满;冬天,地气聚敛,谦卑地

覆盖起季节的浮躁,偶尔会在避风的山沟、泉旁,飘逸

为白色的雾气,时隐时现几分朦胧与神秘。

⑤眼下城市摊大饼般地成长,许多人反而感觉无处生存。从农村走进城市,天天奔走在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上,觉

不到泥土的珍贵和芳香。在城里生活久了,整天脚踏水

泥路,穿梭于高楼大厦,总觉得自己无根无落、越来越轻,好像要飘浮起来一般。城市日益增高的水泥森林、

鸣笛穿梭的汽车、雾霾升腾的味道,渐渐掏空人们的心灵,感到上不着天、下不触地,没了降落、抵达和栖息

的地方。许多人由向往城市的繁华,转向抗拒甚至恐惧

城市的繁华,喜欢鸡鸣狗盗的乡村、雨后泥土的清香、

遍地庄稼的田园风光。一句话,那是怀想和留恋大自然

的天然地气的纯正。

⑥地气是大地母亲呼出的气息。大地厚重地载着万物,

天空任我们思绪驰騁。俗话说:“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今年清明节我回到故乡沂蒙山

区那个小山村时,正赶上乡亲们赶着牛、扛着农具下地

耕种。我陪老父亲来到自家菜园地,脱掉皮鞋,双脚插

进故乡松软潮湿的土地时,一股凉爽的气息瞬间传遍全身,身心被地气抚浸润和包围,顿感缕缕慈爱与温暖,

神清气爽。过去听说,长久躺在病床上的老人,需要下

床走走,接接地气,才能逐渐康复。地气究竟是什么?

记得我爷爷曾说过:“开春吸几口新鲜空气,炒盘第一

刀韭菜,喝碗新剜野菜熬的粥,人就气血畅通,就接上

地气了。”

⑦说得深些,农具上没有手印,手掌上没有血泡和老茧,对粗苯的农具就没有感觉、没感情,对百姓也不会动情、不会有真情。吃着农家粗茶淡饭,熟知那一长串鲜活而

简单的人和事,才理解土话里深藏的含义,才会打开内

心的玄机。脚下粘过多少泥浆,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嘛。假若韭菜、麦苗都分不清,地瓜、土豆都不认识,蒲公英、苦菜、荠菜、车前草都叫不出名,就不可能真懂民

情和乡事。没有“土气”,也就接不上地气。真心话是在心窝里暖出来的、焐出来的,用情用心才会接收到地气、扛得起风雨。这与每粒种子破土之前,都先憋着劲往下扎根、先接通地气是一个理儿。

⑧尊天道,守地理,就是信仰自然规律。

⑨季节正在翻页,新的生命与梦想又在深厚新鲜的土壤里孕育着嫩芽苞……

(取材于厉彦林《地气重凝》)

19.下列文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容置疑B.耳熟能详

C.耳目一新D.鸡鸣狗盗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自己小时候比孩子幸运,因为那时能满地追逐,能够经常接地气。

B.人与自然齐生共荣,这体现在有人住的地方就会凝聚地气,而地气又能够旺人气。

C.第⑤段划线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自己太长时间没有与土地接触后的无着无落之感。

D.文章结尾句用诗意化的语言描绘了土地对新生命与梦想的孕育,充满美好与希望。

21.第④段分别描写了地气春夏秋冬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2.文中多次强调要“接地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

析如何才能做到“接地气”。(5分)

23.《论语》中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样,民众就会背着孩子来归附,“焉用稼?”这与《地气重凝》中第⑦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观点是否矛盾?请谈谈看法。(5分)

24.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接地气”的人物,下列对这些

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来自社会下层,农村生活孕育了她精于又朴实善良的复杂性格。

B.《边城》中的爷爷淳朴厚道,对孙女翠翠充满无尽的爱,是边城小镇茶峒纯朴民风的代表。

C.《故乡》中的闰土,少年时朴实活泼,成年后却麻木寡言,只能用精神胜利法自我麻醉。

D.《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扎根于黄土地,勇于担起责任,带领乡亲办砖厂一起发家致富。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80字。

①俗话说,“佛争一炷香,人活一口气”。请你结合《红

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六部名著中的一个人物,来阐述对这句话的理解。②某中学要举行一场“古诗文朗诵会”。如果让你推荐

一篇古诗词或古文,你会推荐哪一篇?请说明推荐理由。请以“春天的声音”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

①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两位前贤说的

名言警句能给你什么启发?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

一篇议论文。

②你注意到身边的变化了吗?你关注到了国家的发展和

变化了吗?你还期待生活中出现什么变化?请以“变”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2018.3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3分)C

2.(3分)B

3.(2分)D

4.(2分)A(“弭”的读音为mǐ)

5.(3分)D

6.(2分)C

7.(3分)B

8.(6分)(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古代中国创造了陆上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国与西方的沟通,传播了中华文明;古代中国还创造了“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创造了“一带一路”新型国际合作模式(或:建立了以发展的世界性新兴大市场)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9.(3分)B(造:到,达到)

10.(3分)D……的人(A介词,相当于“于”;语气词,表疑问;B连词,和,同;动词,亲附;C助词,……的样子;代词,这样)

11.(3分)A(通晓义理,那么外物就不能使之迷惑了)12.(3分)B(“依然十分害怕死亡”理解有误)13.(6分)①丢掉宝剑能保全自己,我哪里会舍不得宝剑呢!

②生存都不能够用来驱使他,那么利益又怎么足够用来驱使他呢?

14.(6分)评分标准:概括做法2分,观点1分,结合

2018高考语文北京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 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 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 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 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 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 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 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 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 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 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

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精华版】

2018 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23 分. 1.(23.0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材料一 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木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 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 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 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 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数

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

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 页,150 分。考试时长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7 小题,共23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 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 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 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 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 分钟内回

“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2018北京高考语文默写试题模拟

分)道题)(8一)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 (①陶渊明身在宦海心系田园,因此他在《归园田居》中运用比喻、对偶手法,写出了”的诗句。,“ 《滕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②身临天阔水远、。”,王阁序》中的名句“ ③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令人叹为观止。”和“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④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⑤当经历了艰辛万苦,终于看到了奇景异观时,我们会想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然力不足者,亦不能””的慨叹,感佩王荆公““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至也”和“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的独到见解。 10分)(二)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识。(,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论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第二段中,通过描写听众的反应来侧面突出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句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浓的诗愁思之深之用人》中,形象的比喻抒写煜③李《虞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行迷之未远”等诗句,》中,以“悔相道之不察兮”屈原在抒情长诗《__________④ 表达了自己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的思想感情,诗人追。作者名)则化用其诗句写下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__________(表达了相似的思想感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怀古诗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主要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⑤ “故赤壁怀古》中就有托古讽今、寄托个人情怀等目的。如苏轼《念奴娇·到感慨兴衰、”的诗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也有“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 8分)(三)在横线处填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识。(“莫春①在《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曾皙描绘了自己理想的政治图景,”,咏而归。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一②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 。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③在《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认为作战要善于抓住时机,应在敌军“再而衰,三而,”之时,出兵作战。竭, ④(朝代)大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 昨非”两句,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觉悟。 ⑤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有一次文人雅集,史称“兰亭集会”。文人们在集会上“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最后由大书法家。为之作序,总述其事,是为《兰亭集序》 ⑥初唐诗人王勃在《》一文中,用生花妙笔,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的千古名句。 ⑦《阿房宫赋》是“赋”中名篇,杜牧借秦皇的悲剧,警告唐朝统治者,如果“后人哀之而

最新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2018年度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2018东城一模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2017年10月29日,“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京举办。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中国未来能否回到科学的制高点?对此,施一公说:“中国在过去的两三百年间科学技术没有领先过,一直是受惠于世界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现在的年轻一代应该有危机感,中国的科技水平与国家命运_。”潘建伟表示,量子研究在“二十年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许晨阳称,是时代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功,“作为年轻的获奖者,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中实现自我价值应该成为当代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当代世界正处于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未来社会,科学将作为“社会中轴”起决定性作用。科学在塑造人类思维方式和完善人类理性方面将持续发挥作用。 中国要成为世界科学强国,必须进行文化上的推陈出新。这不仅要求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觉意识,还要求进行爱因斯坦所说的“真理的再发现”,即“真理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被强有力的人物重新加以雕刻,使之适应雕刻家为之工作的那个时代的需要”。 (取材于“中国日报网”相关报道)1.填人材料一第2段横线处最恰当的成语是((3分)() A.相辅相成 B.不离不弃 C.息息相关 D.并行不悖 2.根据材料一,我们“为之工作的那个时代”最本质的特征是((3分)()A.中国在未来重回科技制高点

【北京卷】2018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附答案】

2018北京卷高考压轴卷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7题。 材料一 过去30 年来,人类已经从激动人心的技术进步中获益匪浅。但说起人工智能,大家一定对阿尔法狗和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的人机围棋大战记忆犹新:阿尔法狗以大比分赢了。此战之后,阿尔法狗声名大噪。怎样更好地开发应用“人工智能”,人们各抒己见,各施良策。 当前,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已开始在人工智能上发力,在“互联网+”时代,这二者的结合将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一、智能家居———舒适、便捷家居新体验 智能家居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家庭中的设备连接在一起,使多个设备形成联动,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于一体,从而给用户带来最大程度的方便、高效、安全与舒适。 试想一下: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你可以通过手机对家中的一切进行预先设定,空调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电饭煲、饮水机开始工作……当你踏入家门时,就可以享受到舒适的温度和美味的饭菜。当你准备睡觉时,通过遥控器的控制,窗帘渐渐合上,卧室内的床头灯亮起,其他不使用的灯光和用电设备同时断电,室内安防系统开始运作。 这将是多么美好! 二、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在普通汽车的基础上更加智能化。它首先要有一套导航信息资料库,存有全国道路及各种服务设施的信息资料;其次要配备几个智能系统:GPS 定位系统,以确定行驶方向;道路状况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前方道路状况信息,必要时改变行驶路线;车辆防碰系统,控制与其他车辆的距离,在探测到障碍物时及时减速或刹车,并把信息传给指挥中心和其他车辆;紧急报警系统,出事故后自动报告指挥中心进行救援;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汽车与指挥中心联络;自动驾驶系统,用于控制汽车的点火、改变速度和转向等。 以往在科幻大片中才能见到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已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近了。 三、智能设备—— 智能设备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而开发出的可穿戴设备的总称。通过这些设备,人可以更好地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甚至其他人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地处理信息,实现无缝交流。 咕咚手环是首款基于百度云开发的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用户可将该手环戴在手腕上,当处于运动模式时,该手环能24 小时记录佩戴者的活动情况,以里程、步数和卡路里为单位,令佩戴者明晰地知晓一整天内运动了多远距离、消耗了多少卡路里,能为热衷减肥和运动的用户提供实时监测服务;切换至睡眠模式时,除了能监测睡眠质量,手环还将根据使用者睡眠深浅状态,在应该叫醒的时间段中的浅睡状态下,通过震动来唤醒佩戴者。 以上提到的仅仅是“互联网 + 人工智能”应用的部分事例。在未来的日子里,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会在更广、更深的领域里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取材于韩倩茜、王笑《“互联网+”与人工智能》) 1.对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获益匪浅:匪,读音为fi。 B.记忆犹新:犹,“仍然,还”之意。 C.声名大噪:噪,形声字,左右结构,声旁从“喿”。 D.各抒己见:己,第二笔应为“—”。

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D.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 B.“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C.“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 D.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 3.根本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 B.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 C.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应把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作为研究的内容。 D.三个学派对“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们的研究思路也不同。 材料二 2018年5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

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 “ “ “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23分. 1.(23.0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 产业界、学木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 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 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 为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 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 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 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 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 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

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语 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 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D.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 B.“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C.“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 D.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 3.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 B.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 C.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应把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作为研究的内容。 D.三个学派对“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们的研究思路也不同。 材料二 2018年5月,谷歌Duplex 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个 ------------- 在 --------------------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018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東,将本试卷、答题卡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 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 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____________的《岳阳楼记》。 2. 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色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该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① 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 “② ”。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A.摹(mú)“巨”字的笔顺是: B.摹(mú)“巨”字的笔顺是: C.摹(mò)“巨”字的笔顺是: D.摹(mó)“巨”字的笔顺是: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①叠②世外桃源B.①迭②洞天胜境 C.①迭②世外桃源D.①叠②洞天胜境 3. 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1)(2)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的珍宝震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他们统统掠走【甲】实在运不走的,他们就疯狂打砸。据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文物【乙】上至先秦下至清朝的各种奇珍异宝有100多万件。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甲】分号【乙】冒号B.【甲】分号【乙】破折号 C.【甲】逗号【乙】冒号D.【甲】逗号【乙】破折号 (2)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下面是这封信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2018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 ....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2017-2018北京市丰台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丰台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 2018.01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从20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城市问题日益加剧,包括环境污染、资源匱乏、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等;全球化更加剧了城市间的资本、资源和创造力的竞争,如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命题。 2008年,IBM公司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的主题报告中,首先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希冀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人们所面对的各行各业中,2010年IBM又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IBM经过研究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六个核心系统组成。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智能互联时代;利用遍布全市的各类硬件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随时随地实现对城市全面感知和监测,通过传感设备智能识别及立体感知城市的位置、人口、环境、状态等信息的变化,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数据提取、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交通、医疗、安全等具体的业务流程进行智能化集成,从而能及时主动作出响应,保诬城市各个关键系统高效地运行。所以,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此后这一理念被世界各国接纳,并作为应对金融海啸刺激经济增长的策略。 1.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中,属于智慧城市建设条件的一项是(2分) A.越来越严重的城市问题 B.城市间竞争日益加剧 C.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D.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2.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智慧城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慧城市是由六个核心系统构成,并智能互联、相互协作的宏观系统。 B.通过智能手段随时随地对城市进行感测,并识别感知关键信息的变化。 C.将智能互联感测的数据整合、处理,并能智能化集成为具体业务流程。

2018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试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 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 ....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

2018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 语文2018.4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2017年10月29日,“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京举办。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中国的未来能否回到科学的制高点?对此,施一公说:“中国在过去两三百年期间科学技术没有领先过,一直是受惠于世界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现在的年轻一代应该有危机感,中国的科技水平与国家命运。”潘建伟表示,量子研究在“二十年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许晨阳称,是时代造就他今天的成功,“作为年轻的获奖者,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中实现自我价值应该成为当今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当代世界正处于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未来社会,科学将作为"社会中轴"起决定性作用。科学在塑造人类思维方式和完善人类理性方面将持续发挥作用。 中国要成为世界科学强国,必须进行文化的推陈出新。这不仅要求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觉意识,还要求进行爱因斯坦说的“真理的再发现”,即“真理必须一次又一次地为强有力的人物重新加以雕刻,使之适应雕刻家为之工作的那个时代的需要”。 (取材于“中国日报网”相关报道)1.填入材料一第2段横线处最恰当的成语是(3分) A.相辅相成 B.不离不弃 C.息息相关 D.并行不悖 2.根据材料一,我们“为之工作的那个时代”最本质的特征是(3分) A.中国在未来重回科技制高点 B.由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转型 C.自觉认识本民族文化的长处 D.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2019.1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 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晾-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晴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然而,新闻不是爽文。如果只讲营销不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了“10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300万,各类机构对内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就更需恪守自律。倘若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恩障造噱头,结果只能是漫出道德水位,偏离法治轨道,消解媒体公信力。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人疑惑,是文章不会写了吗?并不是。还记得,南海仲裁闹剧群情激愤,“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新闻作品却产生共鸣。针锋相对却有礼有节,气贯长虹而又言之有物,这样的文风文气,怎能不引发舆论场同声同气?全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平实求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自信的作品。 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新闻讲事实,讲真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