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中国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今天主要讲述的是中国研制原子弹的背景、过程、历史地位等。另加国际对中国原子弹研究取得的成果的强烈反应。

背景:

中国研制原子弹是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进行的。国际环境:中国面临苏联、美国、印度等国的威胁。由于中国军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美国当权者曾多次扬言并打算要对中国扔原子弹;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对中国采取了撤回专家,撕毁合同的制裁措施,其后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不断制造摩擦,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霸权主义危险;中国以一贯地主张维持边境现状和中印友好,决不诉诸武力,印度则反其道而行之,坚持武力改变边境现状,妄图实现其领土要求,同时借边界问题掀起反华活动,恶化中印关系。国内环境:50年代末至60年初,由于党错误地开展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同时苏联的单方面毁约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这种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开始研制原子弹。

过程:

1956年10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了聂荣臻提出的“自力更生,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发展我国核武器、导弹事业”的方针。1958年,我国建成了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原子弹研制工作进展顺利。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合作发展核武器的协定。并于次年8月,撤走全部专家,带走了重要图纸资料。在这紧要关头,中共中央毅然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把原子弹研制出来。

1960年春天,第一批特别工程部队进入罗布泊,开始了中国第一个核试验基地的工程建设。1962年11月,成立了以周恩来任主任原子弹专门委员会,选调技术骨干100名,大中专毕业生6000名,培养充实原子弹研制队伍。1963年3月,提出了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1964年夏天,我国终于全面突破了原子弹技术难关,取得了原子弹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1964年6月6日,经过爆轰模拟试验,胜利实现了预先的设想。1964年10月14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被小心翼翼地安装在早已修建好的高达102米的试验铁塔上。15日,中共中央下达了代号"投篮"的命令。16日下午3时,主操作员韩云梯有力地按下了牵动人心的最后一个按钮。铁塔那里迸发出强烈的耀眼的闪光,按着升腾起一个巨大的太阳般的火球,随后传来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渐渐地,火球与地面冲起的尘柱连成一体,形成了一朵极为壮观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历史地位: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稳定了民心,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同时通过核威慑保障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话语权,为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

国际反应:

其一,中国的原子弹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敌对国家纷纷调整对中国的外交、经济政策。美国担心中国搞核武器输出,也怕更多的国家成为核国家,便四处游说,积极推动与苏联的谈判,终于在1967年8月24日与苏联名向联合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

其二,当时北方边境苏军陈兵百万,当我们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后,苏联不得不改变战略战术,一时收敛了许多,但时把原先一部分瞄准北约的战略导弹瞄准了北京,并抽调了更多的装甲、航空兵前往中苏边境。造成了当时北方高度戒备,“深挖洞、广积粮”就是那时开始的

其三,美国人态度相当强硬,甚至已经准备好空袭中国腹地的核设施,但还是理性战胜冲动,但是随后也加大制裁,也抽调了一部分战略部队瞄准中国,只不过重点不是城市而是中国腹地的核设施。

其四,台湾当局惊恐不安,高度戒备。蒋总统此前一直声称大陆搞核子武器是“痴人说梦”,惊恐之余希

望借机让美国支持其实现反攻大陆的梦想。但美国对于美台联手消灭大陆政权的要求作出了很明确的回答——“no”。

其五,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大规模向中国靠拢,把中国视为第三世界的带头人。朝鲜、巴基斯坦等国与我国联系愈加紧密。。

其六,大批滞留国外的技术人员为之震动和激动,大量返回祖国效力,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

其七,当时西方国家派出了相当数量的以探亲考察名义的华裔间谍,有专门介绍这段时期反间谍工作的书的。他们并没有深入腹地,但是采集了很多核爆炸后核灰尘的样本。

其八,英国政府相当紧张,一方面派出大量谍报人员,甚至蒙骗登山队员的手段把核监测设施搬上了喜马拉雅山。还把数枚核弹运到了东南亚,并组织核攻击大陆的演习。这段时期中国又面临了一次核讹诈,但是由于我们的严正立场,帝国主义又一次变成了纸老虎。

第九组

组长:陶雪翠

组员:孙沐华、张艳楠、薄美芳、张立艳、李广言、杨得志

演讲:陶雪翠(091140302)

邓稼先导学案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详细历史背景

刚刚的这段视频向我们展示了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我们都知道核武器爆炸时会产生非常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无论是对人体还是对自然环境来说都有非常大的危害。那为什么当年我们国家坚持一定要研究制造核武器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去掀开历史的幕帘,去看看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什么样的情形。 同学自学文章的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段时间是中华民族最黑暗最惨烈的世代。我们历经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的外敌侵略战争。课本举的例子。那时的中华民族就像砧板上一块待宰的鱼肉,被贪婪残暴的侵略者肆意分割,时时刻刻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之后又经历了混乱动荡的20年抗日战争,10年内战,中华人民在血与泪中遍尝艰辛争取到了民族解放和祖国统一。但在西方列强强盗式的逻辑里,我国仍然是一个不被尊重的贫弱落后的国家,中华人民作为黄种人被西方列强所歧视、压迫。 19世纪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一天一位满清政府的领事在过桥时,身后的两个美国农民觉得这个中国官员穿着花花绿绿的官服,脑后留着长辫子十分好玩,他们打赌这个中国外交官不会游泳,于是两人一使劲就把这位官员推进了桥下的河中。之后呢?你们觉得之后会怎么样?会发生些什么?什么也没发生,就好像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一个生命在美国国土上销声匿迹,没有一个人会去关注会去重视。 而在纽约的华人区,那里的中餐馆所有的服务人员都要想来往的客人下跪服务;在南非,公交车的前排座位黄种人是没有资格做的,他们只能坐后排……这样的事例在那个年代数不胜数。中华人民虽然争取了民族解放但仍然没有尊严地活着。 1945年,美国率先研制出全球的第一颗原子弹。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节节胜利,美国当权者为了挽回战局,多次企图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1950年11月30日,合众社报导,杜鲁门总统说:“他已考虑同朝鲜战场有联系的原子弹问题”。美联社也随即报导:“杜鲁门总统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来对付中国共产党人,如果有必要这样做的话”。1952年,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12月份去南朝鲜“访问”,1953年初,他下达命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甚至到1955年,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时,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授权,总统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根据这一授权,美国军方研究制定了用原子弹攻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方案。 毛泽东面对美国当权者不断对中国进行的核威胁,意识到:就是因为我们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及其运载工具,中国没有核遏制力量,没有同样的打击报复手段,没有抗衡的力量,所以美国当权者动辄就要向我国进行核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了原子弹研究,1964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如果说抗美援朝战争是列强真正地意识到中国人民的必然崛起,那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让世界看到:一个饱受磨难、历经坎坷的伟大民族以一个崭新的姿态踏入了世界列强的行列。中国人民从任人宰割到彻底站了起来,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对这一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他就是邓稼先。 这篇课文是邓稼先逝世后他的好友杨振宁先生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人物传记。在回忆录的第一部分他以近一百多年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为背景,进而退出了邓稼先先生。这让我们从一开始就站在一种历史的高度上认识到: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以为历史性的,对国家、对民族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自学文章第二部分。为邓稼先制简历。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观后感

档案管理基础 档案管理学第一章作业二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观《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共和国档案——大漠惊雷》有感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相关作业,我观看了关于原子弹的相关声像档案节目《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共和国档案——大漠惊雷》。在这以前,我只在教科书上得知,在1964年10月16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发射成功。至于其他的细节,就无从得知了。如为什么要研发原子弹?是谁提出要这么做的?什么时候,哪些人做的?他们是怎么样攻克各种困难的... ...多亏了这次作业,不然,我想我这辈子还是不知道,原子弹是怎么来的。 纵观全集,我了解到原子弹的研发不是偶然的。“在新政权成立之初的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同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11月,美国将原子弹运到了停泊在朝鲜半岛附近的航空母舰上,并且声称将采取包括原子弹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来应付朝鲜战场局势;1953年春季,美国秘密将装有原子弹的导弹运倒了日本的冲绳岛;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之后,美国军方曾研究制定了,用原子弹攻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方案。由于美国咄咄逼人的核大棒政策,再加上朝鲜战争、台海危机,使当时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都遭遇了极大的困难和威胁。面对美国一次又一次的威胁,毛泽东心里很清楚,美国人之所以敢于这么做,就是因为中国人手里没有核武器,没有力量和他抗衡。因此,1955年1月中旬,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从下午三点多,一直开到晚上七点多,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拍板作了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同时此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研制发展核武器的计划,代号为02。”看到这,我顿然醒悟,原子弹这个研发计划是在如此国际环境中产生的。 “在1955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后,聂荣臻、陈云和薄一波组成三人小组,负责知道原子能事业发展工作。1956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同时兼任国家科委主任和国防科委主任,1956年11月16日,全国人大一届常委会作出决议,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具体领导全国和工业的设计和发展。1950年5月19日,经毛泽东批准,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也就是后来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钱三强任所长,王淦昌、彭桓武任副所长。此后,大批有造诣,有理想,有实干精神的原子能科学家,从美、英、法、德等国陆续回国,来到原子能所。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里面,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以后还要比这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1955到1957期间,中国和苏联在原子能领域,一共签署了四个协议。随后大批的苏联专家,开始陆续地来到中国,援助中国进行原子能方面的研究和建设工作。”看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钱学森前辈回国的所遭到的种种阻难,但依然阻挡不了他回国的决心,阻挡不了他那为国做贡献热情。 第一步迈出去了,接下来,要找一个研制基地,最后确定在青海省海北藏族

中国原子弹背后十件大事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背后的十件大事(图) 参加我国原子弹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 周恩来向大家宣布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获得完全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40年前的那天,激动和喜悦的心情,传遍了整个中国大地,深秋的夜晚,首都长安街上蜂拥的人群,追逐着散发原子弹爆炸成功号外的大卡车,全市人民奔走相告,一遍又一遍地听着广播,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全国各地大街小巷,人山人海,沉浸在欢腾的海洋中。巨龙腾飞,扬眉吐气,更是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庆贺和鼓舞之声,不断传来,惊慌和贬毁之语,也间有所闻,世界

在一片喧哗声中。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经历了艰辛、困难、风险的历史进程,是来之不易的历史性成果,这当中除了要突破核子理论、爆炸物理、电子测试、自动控制、精密工艺、总体设计以及核材料提取等各个领域中无数大大小小的技术难关,真正掌握确保原子弹起爆成功的奥秘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历史情况,那就是国家正处于经济甚为困难时期,可以说中国人勒紧了裤带,把原子弹研制出来,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会永放光芒。 我们要向世人说的有许多许多,现在只能将其中部分重要内容作一回顾。 一、毛泽东对研制原子弹的决策,有着历史发展的过程 1945年8月,美国人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弹,几天以后,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干部会议上说:“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只是空的。” 1946年8月6日,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在延安枣园树下采访了毛泽东,毛泽东说出了流传于世的一句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1951年下半年,法国科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他是居里夫人的女婿,法国共产党员)让从法国回国的中国科学家传话给毛泽东:请转告毛泽东,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志愿军在甚为劣势装备的条件下,英勇无比,取得节节胜利,美国的当权者为了挽回战局,多次企图对中国使用原子弹。1950年11月30日,合众社报导,杜鲁门总统说:“他已考虑同朝鲜战场有联系的原子弹问题”。美联社也随即报导:“杜鲁门总统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来对付中国共产党人,如果有必要这样做的话”。1952年,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12月份去南朝鲜“访问”,1953年初,他下达命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甚至到1955年,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时,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授权,总统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根据这一授权,美国军方研究制定了用原子 弹攻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方案。 毛泽东面对美国当权者不断对中国进行的核威胁,完全意识到:为什么美国当权者动辄就要向我国进行核威胁?为什么美国敢于这样做:就是因为我们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及其运载工具,中国没有核遏制力量,没有同样的打击报复手 段,没有抗衡的力量。 毛泽东面对国际形势变化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对原子弹在战略上蔑 视,逐步在战术上重视起来。 1954年秋,我国最初发现有铀矿。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过程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过程 “双重生父”的玻尔 如果一定要给原子弹找出一位教父的话,玻尔毫无疑问是最合适的人选。1913年,玻尔提出了著名的原子理论,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为他赢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玻尔不仅从科学的角度为原子弹的诞生提供了最基础的理论,也从精神上照管这个核物理的婴儿:在原子弹尚未试验之前,玻尔就指出,如果原子能掌握在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民手中,这种能量就会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如果它被滥用,就会导致文明的毁灭。战后他获得了美国首届和平利用原子能奖。 1943年,知道研究所再也保不住了的玻尔终于出走了,然后他去了美国。这时候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已经开始了一年多,尽管罗斯福总统在1939年10月就说过,“对此事要加紧办理”,但真正的大额拨款决议直到1941年12月6日才通过。 美国的理论物理学家费曼这时候也在曼哈顿工程区,他俏皮地说:“这里本来有许多大腕,玻尔来到洛斯-阿拉莫斯后,所有的人都成小人物了。” 与德国的竞争 1942年秋天,格罗夫斯和奥本海默在火车上第一次

见面,格罗夫斯此时已经晋升为准将,而奥本海默经过康普顿的推荐,成为一个美国历史上最大实验室的主任。在1945年后,他们一个被称为“原子弹将军”,一个被称为“原子弹之父”。在奥本海默的提议下,位于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成为建造新实验室的地点。 1943年,奥本海默整整40岁,虽然已经颇有名气,但和玻尔或者康普顿这样的前辈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但奥本海默用他的文学素养和口才弥补了这一不足。曼哈顿计划罗织了当时在美国最好的一批核物理学家,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雇员很快超过1万人。 在同时期的德国,原子弹计划由于希特勒的自信已经胎死腹中。1942年6月,海森堡向德国供应部长报告说,从理论上来说,从反应堆内部获得爆炸物质是完全可能的。但德国在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后,希特勒相信他的闪电战可以征服世界,因此对于一切在6个月内拿不出成果的研究不感兴趣。 然而,美国人相信德国人已经开始了原子弹计划,这使美国感到他们必须加快速度。曼哈顿工程迅速膨胀到一个投入达20亿美元,雇员超过15万的人大工程,许多项目仅仅在理论上证明可行就匆匆上马。格罗夫斯回忆说,当时他曾和人开玩笑说,应该在国会山旁边买房子,以预备项目失败后在那里随时准备迎接国会的质询。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一、钱三强: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二、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元勋; 2、中国原子弹之父; 3、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 努力建设: 1954年2月,钱三强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他首先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筹建学部。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他主持起草了筹组学部有关文件。同时,主持拟订了《学部暂行组织条例》。 科学院各学部成立后,在制订全国科学发展规划,加强学术领导,以及团结院内外科学家,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国内科学界的重视,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文革”中,学部被迫停止一切活动。“文革”后,钱三强被任命为中科院党组成员和副院长,立即着手恢复学部的工作。 在当时条件下,恢复学部工作异常艰难。自1957年后,22年没有增选学部委员,健在的学部委员平均年龄达73岁。因此,增选一批新学部委员,是恢复学部活动的当务之急。钱三强亲自组织了选举工作。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推荐、酝酿、协商、评审,1980年11月,选举出新的学部委员283人,学部委员平均年龄从73岁下降到65岁。学部工作恢复了生机。 由于种种原因,1980年后10年未增选学部委员。钱三强考虑再三之后,于1990年5月7日,向李鹏总理写了一封言真意切的署名信。他写道:大家对我国人才“断层”问题深表关切和担忧。人才断层不仅表现在中层,还表现在高层,例如代表我国最高学术荣誉称号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也面临这种状况。6月2日,李鹏总理在办公室约见了周光召院长,就学部工作进一步听取情况汇报,进行研究。同年11月16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增选学部委员的请示,还规定增选学部委员每两年进行一次。 自此,学部工作开始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实践,学部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为在我国实行院士制度创造了条件。 推动发展: 1980年,中国科技界出现了“加强软科学,发展交叉科学,提倡学科交叉”的认识热潮。当时身为中国科协副主席的钱三强,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他在第一次全国交叉科学学术讨论会上,作了《迎接交叉科学新时代》的演讲。这次演讲被公认为交叉科学发展史上的“著名演讲”,受到广泛重视。 1986年9月,中国科协成立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联盟工作委员会,钱三强兼任

1952年11月1日 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52年11月1日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49年9月23日,苏联政府宣布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对美国朝野震动很大,美国空军原以为苏联只有到1952年才有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网易历史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2097224.html,/ 美国科学家泰勒认为这是动员政府制造氢弹的极好机会,他首先在加利福尼亚找到了志同道合者--伯克利辐射实验室的劳伦斯、化学家拉蒂默和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路易斯-阿尔瓦雷斯(他们都参加过曼哈顿计划的工作),于1949年10月6日,在洛斯阿拉莫斯聚会,详细讨论了氢弹的制造问题,充分估计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给氢弹制造带来的困难。第一,新的方程式用常规方法根本算不出来。对氢弹复杂装置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作出惊人的次数的精确运算,以测定它对炸弹内部数以百万计的细小部件的影响,但人的大脑难以应付。第二,需要有几百万度高温才能引爆氢弹,投向广岛的那种原子弹不适用,需要制造一种专门原子弹作引爆物,这势必将影响美国原子弹的生产能力。第三,氢弹的真正炸药是氢和氢的同位素氖,氖在自然界里并不存在而且衰变很快。只有在一种专门设计的重水反应堆里,通过铀和中子核反应才能产生氖。然而氢和氖在常温下都是气体,因此在引爆之前,必须保持近乎绝对零点,即摄氏零下273度,因此就需要庞大的制冷设备。网易历史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2097224.html,/ 他们决定寻找制造氢弹的支持者,他们找到的第一位强有力的支持者,是美国海军预备役少将刘易斯-斯特劳斯,他是原子能委员会5个理事中的一个(其余4个都反对)。他们还在争取改变其他人的看法。如国会原子能联合委员会主席麦克马洪参议员、国务院政策规划室主任保罗-尼采、国防部长路易斯-约翰逊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泰勒他们坚持说,美国的威望依赖于美国的技术优势,如果苏联人制造了第一颗聚变炸弹,美国就会丢脸。通过游说,泰勒在政界和军方找到了支持者。1950年1月13日,奥马尔-布雷德利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名义,提出要制造氢弹。这个月,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出笼。在布雷德利作出决定后第四天,从英国传来有利于氢弹制造者的消息,英国核科学家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之父

钱三强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一、钱三强: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 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二、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元勋; 2、中国原子弹之父; 3、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 努力建设: 1954年2月,钱三强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他首先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筹建学部。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他主持起草了筹组学部有关文件。同时,主持拟订了《学部暂行组织条例》。 科学院各学部成立后,在制订全国科学发展规划,加强学术领导,以及团结院内外科学家,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国内科学界的重视,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文革”中,学部被迫停止一切活动。“文革”后,钱三强被任命为中科院党组成员和副院长,立即着手恢复学部的工作。 在当时条件下,恢复学部工作异常艰难。自1957年后,22年没有增选学部委员,健在的学部委员平均年龄达73岁。因此,增选一批新学部委员,是恢复学部活动的当务之急。钱三强亲自组织了选举工作。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推荐、酝酿、协商、评审,1980年11月,选举出新的学部委员283人,学部委员平均年龄从73岁下降到65岁。学部工作恢复了生机。 由于种种原因,1980年后10年未增选学部委员。钱三强考虑再三之后,于1990年5月7日,向李鹏总理写了一封言真意切的署名信。他写道:大家对我国人才“断层”问题深表关切和担忧。人才断层不仅表现在中层,还表现在高层,例如代表我国最高学术荣誉称号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也面临这种状况。6月2日,李鹏总理在办公室约见了周光召院长,就学部工作进一步听取情况汇报,进行研究。同年11月16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增选学部委员的请示,还规定增选学部委员每两年进行一次。 自此,学部工作开始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实践,学部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为在我国实行院士制度创造了条件。 推动发展: 1980年,中国科技界出现了“加强软科学,发展交叉科学,提倡学科交叉”的认识热潮。当时身为中国科协副主席的钱三强,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他在第一次全国交叉科学学术讨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我们的故事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我们的故事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我们的故事(修改版)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我们很高兴,很兴奋,很激动。因为这里面有我们的汗水,有我们的贡献,有我们的故事。 我1960年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结构专业毕业,分配进入第二机械工业部(现在叫核工业部)下属湖南衡阳272厂,从事核原料中间产品生产厂房的建设,维修工作11年。刘承训1960年在成都工学院化工机械及设备专业毕业,分配在成都四川科技学院当物理讲课教师。因夫妻关系1963年调进衡阳272厂,从亊核原料中间产品生产机械设备的安装,维修俣养工作8年。保证厂房,机械设备完好,正常运行生产出合格产品。満载着铀矿石的专列火车拉进车间,经化工处理后的产品只有几百公斤,第一批产品出厂时,产品科科长亲自押运火车专列送到西北,进一步加工后为原子弹所用。 我国的核工业是在很困难的年代建设的。1958年上马吋,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设计,建设的,1960年苏联专家全部撤回国,技术资料全部拿走,工作十分困难。国家下决心自力更生,依靠我国自己的人才和技术搞上去。今年272厂从全国分配来百多个大学本科毕业生,畄学苏联的大学生毕业沒毕业的全部回国,厂里也分来十几个。我们知道任务重,责任重大,想到把核武器搞上去,增强国防力量,就有了信心和干劲。但是,工作起

来非常困难,国家处于困难时期,生活物资较少,职工身体素质一般。1962年国际形势紧张,越南战争,中苏珍宝島事件,蔣介石准备反攻大陆,272厂经常搞防空演习。为了加快工程进度,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上级指示搞计件承包,但考虑职工体质情况又不能按定额,低于定额协商承包。这样搞的确大大加快工程进度,工人也得实惠,他们收入增加,每月领两次工资。干部是没有的,我每月只能拿61元死工资。但是我们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每天要按定额计算出工程量和工人组长协商承包下去,又要验收完成的工程量,计算出工资,我们几乎天天加班。后来四清运动时,有人批判我们执行刘少奇路线,用金钱腐蚀工人阶级,好在工人师傅们心里有数。 1963年刘承训调进272厂时,正是加紧生产多出产品的时候,她的工作十分繁重,设计,安装,特别是大检修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后,她总是天天在车间和工人师傅一起干活,直径3米的矿石球磨机换衬板,重体力活她都钻进去,10吨锅炉出灰层换炉排,只有50厘米高她也爬进去,工作尽职尽责,经过几次参加了几个车间的大检修,每次生产车间主任都到干部科要求调她过去。 1960、年10月2日国戾节我到了272厂,工作分配到四建设工程部,安排我住在厂区后面围墙外山坡上的大草棚里,这里住着一些青年工人,以前这里是劳改队的养猪場。后来和大学生技术员们混熟了,他们说我住在山上太不方便,他们把床架起来

历史趣谈谁是真正“中国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还是钱三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谁是真正“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还是钱三强 导语:“中国原子弹之父”的说法自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由法国传入中国,自始至今,有关此说的争论不绝于耳。“中国原子弹之父”是个“ “中国原子弹之父”的说法自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由法国传入中国,自始至今,有关此说的争论不绝于耳。 “中国原子弹之父”是个“舶来品” “中国原子弹之父”这个说法是在1965年由法国传入中国的。1965年7月,钱三强收到法国营养学校原秘书、督学巴杭德邮寄的法国《科学与生活》1965年6月号上的一页剪报文章《在中国科学的后面是什么》。文中写道:“中国的科学研究工作是由中国科学院领导的。北京原子能研究所的领导人是曾在巴黎大学Sorbonne部学习过的物理学家钱三强博士。他才真正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这是目前所见“钱三强是中国原子弹之父”的最早版本。根据《钱三强年谱长编》记载,是年,法国《科学与生活》又刊出一篇报道中国核科学研究的文章,认为中国“最重要的核专家,是钱三强博士”。在当时,即便是私人信件,只要是从外国寄来的,都要由组织上收拆。巴杭德的这封来信,由原子能所首先拆看,后报“科委八局”,再转二机部七局,最后批转给钱三强的秘书。这么一圈批阅下来,我们可以确定,“中国原子弹之父”说从1965年开始就已被圈内人知晓并在国内传播。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6月18日,法国法新社科学编辑赛尔日?贝尔发表文章写道:“人们认为钱三强是中国的核弹之父。”同一天,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文章说:“没有哪个国家进展得有这样快。法国爆炸第一个原子弹比中国早四年,但是仍然没有试验氢弹……关于参加这项计划的人物,外人知道很少,但是这个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人的原子弹梦》观后感

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人的原子弹梦》观后感“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一旦你处于劣势便只有被欺压的份,例如1842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八国联军侵华等等,都是国弱被人欺的血淋淋的例子。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军事实力,才能挺直腰杆子说话,此时,原子弹便应运而生。 通过视频的介绍,我们知道原子弹的研发不是偶然的。“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同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11 月,美国将原子弹运到了停泊在朝鲜半岛附近的航空母舰上,并且声称将采取包括原子弹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来应付朝鲜战场局势;1953年春季,美国秘密将装有原子弹的导弹运倒了日本的冲绳岛;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之后,美国军方曾研究制定了用原子弹攻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方案。由于美国咄咄逼人的核大棒政策,再加上朝鲜战争、台海危机,使当时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都遭遇了极大的困难和威胁。面对美国一次又一次的威胁,毛泽东心里很清楚,美国人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因为中国人手里没有核武器,没有力量和他抗衡。因此,1955年1月中旬,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从下午三点多,一直开到晚上七点多,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拍板作了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同时此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研制发展核武器的计划,代号为 02。”看到这,我顿

然醒悟,原子弹这个研发计划是在如此国际环境中产生的。“在 1955 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后,聂荣臻、陈云和薄一波组成三人小组,负责知道原子能事业发展工作。1956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同时兼任国家科委主任和国防科委主任,1956年11月16日,全国人大一届常委会作出决议,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具体领导全国和工业的设计和发展。1950年5月19日,经毛泽东批准,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也就是后来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钱三强任所长,王淦昌、彭桓武任副所长。此后,大批有造诣、有理想、有实干精神的原子能科学家,从美、英、法、德等国陆续回国,来到原子能所。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里面,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以后还要比这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1955 到1957 期间,中国和苏联在原子能领域,一共签署了四个协议。随后大批的苏联专家,开始陆续地来到中国,援助中国进行原子能方面的研究和建设工作。” 看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钱学森前辈回国的所遭到的种种阻难,但依然阻挡不了他回国的决心,阻挡不了他那为国做贡献热情。第一步迈出去了,接下来,要找一个研制基地,最后确定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地点选好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们背着行李,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青海省的金银滩草原上进发,开始了中国第一次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建设工作。环境条件异常恶劣,尽管如此,建设者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