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庐山冰川地貌

庐山冰川地貌

庐山冰川地貌

班级:20112712

学号:2011271230

姓名:张元礼

摘要:庐山位于长江中游,最高汉阳峰海拔1473m 。在第四纪时,庐山发育有多次冰期。留下的冰川地貌类型最为齐全且较典型。冰斗、冰窑、冰坎、冰川U形谷、冰川悬谷、冰笕、冰川刃脊、冰阶、冰盆、冰川角峰、冰川盘谷一应具有。冰川运动学的遗迹也较多:冰川条痕石、冰坡、冰溜面、冰川表皮构造、冰川压入构造、剪断构造、斜层构造、基岩团块构造、龟背石、羊背石、鼻山尾均有发现。冰川中碛垅、侧碛垅、终碛垅、冰水湖历历在目,特别是冰川与冰水呈犬牙交错状剖面的存在及白色冰碛泥砾堆碛剖面遗迹的发现,意义较大。庐山应是研究古冰川地貌遗迹的理想基地。

关键词:地理科学庐山冰川地貌

庐山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庐山的美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成的,其独特的景观是在冰河时代被冰雪雕塑而成。虽然庐山冰河时期的冰川地貌,许多地方受到后期流水等外动力作用破坏,不像现代青藏高原那样一目了然,但冰川作用所遗留下来的大量地貌特征,沉积物中含有的许多信息,均可帮助我们恢复庐山在第四纪时期宏伟、壮丽的古冰川面貌。

李四光教授对庐山冰川遗迹的发现和调查研究得最详细。1933年,;李四光发表《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论证庐山是留存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最典型、最集中的一个山体,开创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1937年李四光完成了《冰期之庐山》专著。这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巨著,提出了在第四纪时期中国东部气候、环境有过多次巨大变化,奠定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基础。

庐山地区冰川地貌:

冰川是一种巨大的流动固体,是在高寒地区由雪再结晶聚积成巨大的冰川冰,因重力这主要因素使冰川冰流动,成为冰川。冰川作用包括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这些作用造成许多地形,使得经过冰川作用的地区形成多样的冰川地貌。

如冰斗、冰窖、冰川U谷(又称冰川槽谷)、悬谷、冰笕、角峰、刃脊、冰坎冰臼、及羊背石等。

冰斗

李四光在“冰期之庐山”一文中,在庐山命名的冰斗有7处,他们是大坳冰斗、鼓子寨冰斗、五乳冰斗(包括4个小冰斗)及黄龙冰斗。除这7个冰斗外,在其他地方还可找到一些冰斗,虽有些冰斗经后期流水侵蚀作用外貌有所改变,但总体来说,还是能很好的恢复和分辨出原来冰川地貌形态。

大坳冰斗:位于王家坡U谷南侧,大月山西北坡之大坳处。冰斗长约300m,宽250m,深约100m,斗底高程1200m;冰斗发育于女儿城背斜北东部,由震旦系南沱组片麻状含砾石石英岩夹石英片岩组成,地层产状为倾向北面50°,倾角10°冰斗口向西北,四周皆为岩壁围绕,冰斗窄口下成悬崖,其东、南、西三面皆为山崖所围绕,远视酷似一个凹进的巨大围椅,嵌入谷坡上部。冰斗出口处可见冰槛残存于冰斗口西侧,高出于冰斗地面20-30m,其斗口的东侧为一缺口,为后期流水侵蚀破坏,现仍有斗内溪水流出,注入王家坡谷地。

冰川U形谷

庐山的冰川U形谷,主要分布于庐山的东北、西北、西南及东南的周边一些谷地。谷地平直,谷底最低可达海拔200m,谷坡较陡,谷地受后期流水作用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改造,但仍可见有残存的谷肩保存。在谷地和谷肩之上,仍可找到冰碛、冰水沉积及多种冰蚀痕迹。在庐山保存的十几条冰川U谷中,其中最清晰,最典型的有王家坡U谷、大校厂U谷、七里冲U谷、东谷、西谷等,现将大校厂U谷介绍如下:

大校厂U形谷:位于大校厂至芦林的女儿城刃脊和长埂刃脊之间。出于大月山背斜的西北翼,谷地两侧山坡及谷底的震旦纪砂页岩皆向西北倾斜。从地貌成因上看,大校厂U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次成谷地。大月山居其东南,而由女儿城石英砂岩构成之山脊在其西北。谷地笔直,谷地宽平,谷底源头海拔约为1350m,谷口高程约1100m。谷长约3000m,上款下窄,出口处不到200m,残存深度仅约50m,谷壁整齐,两侧谷壁倾斜较大,谷口直对芦林冰窖,是一个典型的U形谷。

冰川悬谷

庐山上的冰川悬谷地形,虽受后期外营力的破坏和改造,但仍有一些悬谷保存了较好的形态,在一些较大的U谷上端,可见到。其中保存较好的有莲谷悬谷、汉口峡悬谷、芦林悬谷和月轮峰悬谷等。

汉口峡悬谷:位于汉口峡西南,谷地上端通向大校厂U谷,是从大校厂U 谷中溢出的冰川形成的。U谷出口下方则高悬于中谷(现一般称东谷)U谷的东南侧,谷口虽经后期的流水切割和破坏而成峡谷,但谷地之全貌仍可见到U形谷形态。在峡口之上地势平坦为宽广的U谷,但一出峡口就变成陡崖,高悬于中谷之上。无论从流水地貌、地层、岩性及构造来解释,大校厂U谷中的流水,均不会从汉口峡注入中谷,所以,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冰川作用塑造成的。

冰窖及盘谷

庐山的冰窖主要集中在庐山北部一带,它们一般是山上原有的洼地,在冰期时则成为积雪储冰场所。如芦林盆地、黄龙寺、三逸乡、窑洼等地。盘谷一般在冰川前沿部分,早先是一较开阔的谷地,在冰期时由一条或数条冰川在此汇合,成为屯积冰雪的宽谷,当冰川再向前运动时,谷地再变窄,在盘谷中常停积有大量冰积物。

冰笕

这种地貌形态在庐山多处可见。在芦林盆地以西的牧马场一带可以见到,在王家坡U谷的两侧也可见到,其中大寨山冰笕最为清楚和典型。大寨山冰笕位于王家坡U谷的北侧,海拔高程约1000m,它系震旦系南沱组地层的长石石英砂岩所组成。冰笕底部宽而平,底部可见有少量粘土砾石堆积。此外在将军河、斗米洼、月轮峰等处也可见到冰笕。

冰坡

由冰川沿较陡山坡滑动磨蚀而成。在庐山以金竹坪、牧马场等地保存较好。金竹坪冰坡,位于黄龙冰斗北坡,海拔高程约1000~1300m,宽约500m以上,其坡角为20~25°,其基岩为震旦系南沱组片磨状含砾石英岩,在其坡面上有少量粘土砾石停积,坡的前缘有几个孤立的基岩小包横亘。在太乙村之后的一个陡坡也是冰坡,马德岭也有冰坡发育。

角峰及刃脊

庐山的角峰海拔均在约1300m左右,挺拔峻峭,尖尖如锥,相对高差在100m 以上,如太乙峰、犁头尖、日照峰、月轮峰等,它们大多由震旦纪石英砂岩、砂岩构成,成为庐山最壮丽的、特有的冰川地貌景观。

面冰溜面

指基岩面经冰川磨蚀显得非常光滑如打磨过的磨光面,在冰溜面上留有冰川擦痕。在庐山地区多处发现有冰溜面。如在庐山南面,海拔1324m的五乳峰下的冰斗下面发育有小型U谷,谷中基岩为花岗岩。石壁陡峭,平滑如镜。在平滑的壁面上有很多平行的冰川条痕。而花岗岩本身质地均匀,没有结构面,也无石缝。条痕指向东北,有粗有细,有的很长,特别从远处看比较明显。因花岗岩风化的原因,到近处看时反而不太清楚,但深而长的条痕还是可见。在庐山云屏峰东北路边,李四光发现在一块女儿城砂岩,层面清晰的巨石上(可能为基岩)也发现有磨光面,磨光面向西北倾斜,有冰川刻蚀的深槽,互相平行,略向西北倾斜。刻痕与层面相交成40°此外,在白石咀附近的黄龙灰岩上也可见到冰溜面,但由于近十几年来人工的毁坏现再难寻找。

鼻山尾

在庐山东侧的鄱阳湖中有一鞋山。鞋山南低北高,南北长约370m,东西宽约110m,最高处海拔90.3m,而鄱阳湖湖面一般海拔不到50m。鞋山又称大姑山,鞋山由石炭纪黄龙灰岩组成,山的走向与石灰岩走向基本一致。李四光在鞋山上发现冰川漂砾及条痕石,但漂砾仅在鞋山山腰部分有,而其顶部却无。其中最高的漂砾高出水面约30m,砾石岩性为石英砂岩、砂岩、矽质灰岩等,砾石为次园、次棱角状,它们来自庐山山区。李四光认为,在早冰期时,冰川从庐山山麓经15km到鞋山时,其高度已比鞋山低,被鞋山劈分成两半向北流去,冰川将山体磨蚀成了鼻子的形状,同时有一些漂砾被灰岩挟持在山腰的石缝中。

终碛垄地貌

终碛垄地貌在庐山均有分布,特别是在山麓有广泛分布。如在山上王家坡U 谷中就有终碛垄;在山麓东侧的高垄至白石咀、上青山一带;山麓西侧的莲花洞至八里湖一带等。在这广阔的山前平原,由冰碛组成的低丘垄岗状,起伏的地形,其地形高差大者为20m左右,小的为十几米到几米。这些垄岗状地形,多呈现向北东方向突出的弯曲。其中在谷山附近的四道终碛垄最为清楚和典型,即李四光称大姑冰期谷山段前碛堤。

最外一道终碛从积余桥出马祖山而至于廖家桥、向南沿湖滨诸丘陵经姑塘、白石咀、上青山至三义洪而西折,突然收敛,终于应家山侧。

第二道起于积余桥东南之蛇山,沿长垄向东北伸展,过夏家桥附近,而南行达高垄。

第三道北与蛇山长垄相接,到叶家桥而折向南行。终于谷山。

第四道从邵家岭开始,向东北伸展,至清泉寺之西南,折向西南经莫家埂到甘家埂一带。

冰水阶地

位于终碛垄的前面,广泛分布由沙砾石层、砂、亚砂土所组成的冲积平台。这种冲积相的沉积物与冰碛物往往是呈相互过渡关系,为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水平原或冰水阶地地貌。庐山由这些冰水沉积所构成的平台广泛分布于山麓的东、东南及西北部。其中最为典型的冰水阶地位于山麓东南的星子县至叶家垄一带和西北的十里铺至八里湖一带。

漂砾

冰川搬运巨砾:这座冰川巨砾存于牯岭西谷,大林路中部,庐山中学对面的大林路畔,今俗称“飞来石”。据中外地质学家一再研究,它是100多万年前因冰川移动而搬运过来的。

庐山王家坡U形谷冰川地貌

王家坡U形谷是庐山冰川U形谷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冰碛物最多、最典型的U形谷。它的上段是由白沙河U谷、莲谷悬谷和小天池U谷汇合而成。谷地后缘高程约1000m,其后缘直接与莲谷悬谷相接,谷地前缘海拔高程约200m。宽400~800m。U谷上窄下宽,谷底平坦,谷底纵剖面呈阶梯状下降。U 谷北面为日照峰、大寨山;南面为大月山。其西北侧谷坡坡度由上部31°,下部25°左右,东南侧谷坡较陡,上部37°左右,下部为31°。在近山麓处谷地变宽,两侧谷壁变陡,谷底被现代水流深切为“V”字形谷地。U谷由震旦纪南沱组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组成。

王家坡U谷,是一条复合型的冰川U谷。在其下段还有恩德岭U谷与其汇合(图2 )。在U谷两侧可见到角峰、刃脊及冰斗群或冰笕出现,如在U谷东南侧的大月山西北坡,发育了大坳冰斗及与其并列的数个小冰斗、冰笕,也可见到两侧谷壁上部的角峰,只因岩石遭到后期风化破坏,尖峰顶稍变圆形,角峰海拔约1400m左右。而在恩德岭U谷两侧同样也可见到冰斗、冰笕地形。还有冰坎、风口、水口等地貌景观。

在冰川盛行的更新世时期,王家坡U谷的上游和白沙河U谷、莲谷悬谷、小天池U谷及两侧的冰川谷、冰斗、冰笕、雪蚀洼地等,有大量冰雪汇集其中,并得到不断补充,使王家坡冰川成为一条树枝状的冰川,直达鄱阳湖,其长度可超过12km。在王家坡谷中,现在还保留有许多陡坎和小瀑。

在王家坡谷地中,还保存有大量冰川堆积物和冰碛地貌。如裁缝岭中碛垄,在中庵寺附近也有许多冰碛和冰川漂砾,其中有一块大于5m的冰川漂砾上,留有6条深而窄的冰川条痕,其中4条又深又窄又光滑,其成因只能用冰川来解释。而王家坡U谷向下到谷山、高垄附近,有5条终碛垄,其中一条还切割了三条终碛垄。在王家坡冰川终端的白石咀附近,有大量的垄岗状冰川堆积,在冰碛物中发现有一些冰川条痕石。而白石咀附近的条痕石的,砾石上的条痕长约11cm。

李四光研究和记录,在白石咀附近还发现有下列冰川侵蚀遗迹:冰溜面, 表皮构造,羊背石, 鄱阳湖中的蛤蟆石,从其形态和磨光情况来看,也是一个羊背石

.

参考文献

[1]李四光.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中国地质会志

[2]李四光.关于研究长江下游冰川问题材料,中国地质会志

[3]李四光.冰期之庐山,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专刊乙种

[4]任美锷.庐山地形的初步研究,地理学报

[5]景才瑞.关于庐山冰蚀地形的讨论,地质论评

[6]孙殿卿,杨怀仁.大冰期时期中国的冰川遗迹,地震学报

[7]曹照垣等.庐山冰川地形,科学通报,1964,第1期

[8]孙殿卿等.中国第四纪冰期,地质学报,1977,第2期

[9]何培元等.庐山第四纪冰期与环境,北京:地震出版社

[10]马长信,项新葵.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庐山,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