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花城水长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5.272

黄花城水长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5.272

黄花城水长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5.272
黄花城水长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5.272

目录

一、概况 (4)

1. 历史背景分析 (4)

1.1 黄花城长城 (5)

1.2 黄花城本镇口 (5)

1.3 撞道口关 (6)

1.4 小城峪口 (6)

2.1 区位 (6)

2.2 地质与地貌 (6)

3.气候条件 (7)

4.水文条件 (7)

4.1 西水峪水库 (7)

4.2 黄花城水库 (7)

4.3 其它水体 (7)

5.植被情况 (7)

2.风景资源概况 (8)

二、SWOT 分析及动态转化 (8)

1.SWOT 分析 (8)

1.1 优势(Strength) (8)

1.2 劣势(Weakness) (9)

1.3 机遇(Opportunity) (9)

1.4 挑战(Threat) (10)

2.SWOT动态转化 (10)

三、黄花城水长城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10)

1.黄花城水长城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10)

1.1 地文景观 (11)

1.1.1综合自然旅游地 (11)

1.1.2 地质地貌 (11)

1.2 水域风光 (11)

1.2.1 河段 (11)

1.2.2 天然湖泊与池沼 (11)

1.2.3 瀑布 (11)

1.3 生物景观 (11)

1.3.1 树木 (11)

1.3.2 花卉 (11)

1.3.3 野生动物栖息地 (11)

1.4 天象与气候景观 (12)

1.4.1 光现象 (12)

1.4.2 天气与气候现象 (12)

1.5 遗址遗迹 (12)

1.6 建筑与设施 (12)

1.7 旅游商品 (13)

2.旅游资源分级评价 (13)

2.1 五级旅游资源 (13)

2.2 四级旅游资源 (13)

2.3 三级旅游资源 (13)

2.4 二级旅游资源 (14)

3.黄花城水长城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评价 (14)

3.1 评价依据 (14)

3.2 黄花城水长城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4)

3.3 具体评价 (14)

3.4 存在问题 (16)

四、旅游区范围 (17)

1.旅游区范围的划定 (17)

1.1 范围确定原则 (17)

1.1.1创意主题 (17)

1.1.2景区名称 (17)

1.1.3项目名称 (17)

1.2 规划时间 (17)

1.3规划范围 (17)

2.旅游区规划范围性质 (17)

五、规划定位、宗旨、原则、思想、目标和依据 (18)

1.规划定位 (18)

2.规划宗旨 (19)

3.规划原则 (19)

4.指导思想 (20)

5.规划目标 (20)

6.规划依据 (21)

6.1 法律法规依据 (21)

6.2 引用标准 (21)

6.3 参考资料 (21)

六、客源市场分析及目标市场定位 (22)

1.旅游区客源市场分析 (22)

1.1客源市场调查情况 (22)

1.2北京市客源市场情况 (22)

1.3户外旅游市场需求前景 (22)

2.目标市场定位 (23)

2.1区位 (23)

2.2旅游动机 (23)

2.3旅游者年龄、职业 (23)

2.4旅游时节 (23)

2.5旅游者组织方式 (23)

七、功能分区与线路组织规划 (23)

1.总体布局与分区 (23)

2.分区性质 (24)

3.具体规划 (25)

3.1规划项目与内容 (25)

3.1.1 规划区内保护地 (25)

3.1.2 生态涵养林培育地 (25)

3.1.3金汤湖亲水休闲地 (25)

3.1.4 水禽生态湿地 (26)

3.1.5山野生态科考地 (26)

3.1.6 倒“V”字长城、十八蹬长城、小城峪地段 (27)

3.1.7撞道口段长城寻迹地 (27)

3.1.8鹞子峪城、白云川道士墓地段 (27)

3.1.9花果园地 (27)

3.1.10大众住宿地 (28)

3.1.11管理接待地 (28)

3.1.12 停车场商旅地 (28)

3.1.13 农家民居风情地 (29)

3.2旅游区景点建设设想 (29)

4.旅游方式 (29)

4.1 游览线路组织 (29)

4.2 度假旅游组织 (30)

八、土地利用规划 (30)

1.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原则 (30)

2.现状土地利用评价 (30)

3.旅游区土地面积 (31)

4.竖向规划 (31)

九、旅游服务基础设施规划 (31)

1.规划的基本原则 (32)

2.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 (32)

2.1 旅游后勤服务基地 (32)

2.2 综合服务区 (32)

2.3 民俗度假村和接待点 (32)

3.服务接待设施、规模 (32)

十、风景资源保护及绿化规划 (33)

1.风景资源保护 (33)

1.1 基本原则 (33)

1.2 保护范围 (33)

2.具体绿化景观规划 (33)

十一、环境保护规划及容量预测 (34)

1.黄花城水长城环境质量现状 (34)

2.旅游区环境目标及保护措施 (34)

2.1 目标 (34)

2.2 措施 (34)

3.容量预测 (35)

3.1空间规划 (35)

3.2空间容量规划 (35)

十二、基础设施规划 (36)

1.基础设施现状基本情况 (36)

1.1区域交通现状 (36)

1.2区域供电现状 (37)

1.3区域供水、排水和供热现状 (37)

2.规划原则及目标 (37)

3.道路交通规划 (37)

3.1 旅游区内部交通规划 (37)

3.2旅游区内游览步道和野外步行道规划 (38)

3.3特色交通方式和工具规划 (38)

4.邮电通讯规划 (38)

5.给排水规划 (39)

5.1 给水规划 (39)

5.2 排水规划 (39)

6.供电规划 (40)

7.供热规划 (40)

8.防灾规划 (40)

8.1防洪规划 (40)

8.2森林防火设施规划 (40)

十三、区内村镇规划 (40)

1.村镇居民调控与经济发展基本原则 (40)

2.村镇基本概况 (41)

3.现状分析 (41)

4.古村旅游规划 (42)

十四、市场营销与宣传策划 (42)

1.CI战略 (42)

1.1 CI系统的涵义 (42)

1.2 CI对于旅游区(点)的作用 (43)

2.黄花城水长城CI导入 (43)

2.1 CI战略实施过程 (43)

2.2 视觉识别系统 (44)

2.3 旅游区CI识别系统 (44)

2.4景区名称意境内涵策划说明 (44)

3.营销措施 (45)

3.1编制并提供旅游宣传材料 (45)

3.2人员促销 (45)

3.3广告 (45)

3.4公共关系 (45)

3.5渠道促销与活动促销 (45)

4.宣传口号策划 (46)

5.旅游活动策划 (46)

十五、分期建设与投资估算 (46)

1.分期建设 (47)

1.1规划建设项目第一期工程 (47)

1.2规划建设项目第二期工程 (47)

2.投资估算 (48)

2.1 旅游区投资估算 (48)

2.2景点建设投资估算 (48)

2.3融资及实施措施 (49)

3.收益估算 (49)

4.远景设想 (49)

十六、规划管理与建议 (50)

1.规划管理 (50)

2.建议 (50)

附件一:《北京黄花城水长城——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52)

附件二:《北京黄花城水长城——游客源市场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58)

附件三:《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 .................................... 66 附件四:修改背景.. (69)

1.规划性质 (69)

2.规划名称 (69)

3.规划期限 (69)

4.功能布局 (69)

5.投资回报 (69)

附件五: (70)

1、八达岭长城游人情况 (70)

2、司马台长城游人及收入情况 (70)

3、长城大百科旅游卷接待规模预测 (71)

4、长城大百科旅游卷明长城旅游开发的分级体系 (71)

一、概况

1. 历史背景分析

北京市怀柔区在战国时属燕国渔阳郡(郡治在今怀柔区梨园庄),秦时仍属渔阳郡,明洪武元年分密云、昌平两县臵怀柔。2002年4月怀柔县撤县建区,成为当代北京首都北京市所辖的22个区县总排序中第5个区县,郊区县排序中第一个区县。

怀柔县名始见于唐朝,初为弹汗州属县,开元四年(716年)更名为顺州,治在今顺义。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归化郡属县,金代改为温阳县。元废县存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分密云、昌平两县臵怀柔。《汉书〃郊祀志》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颜师古注:“怀,来也;柔,安也”。后演变为中央政府安抚笼络边远番族的策略代名词。

黄花城长城现在所在的九渡河镇明、清两代属昌平州,民国时属昌平第十区。1948年底改属原怀柔县。

据历史资料记载,北京地区长城的建造,可溯至战国时期的燕国。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言: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之。燕长城后为秦统一北京后所筑万里长城的组成部分,西汉对长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修筑。

继秦、汉两朝之后,北齐王朝对长城也有不同程度的修建。怀柔境内的长城,据有关史料记载始建于北齐。明代长城所筑位臵大体与北齐长城所筑位臵相仿。在怀柔境内的大水峪段、沙峪北沟和黑坨山附近确有早于明代的长城遗迹,当地有“秦始皇修边,史王爷插边豁,万历找补”的传说。

明朝定都北京之后,特别重视对北方长城的修筑和防务,长城防御工程技术和防御指挥体系远远超过历代任何一个朝代。

怀柔区境内的长城总长为61.5公里,跨越六个镇的二十二个行政村,分内长城和外长城。计有空心敌台59座,墙台7座,更房4座,关口要塞21处、城堡22座,其中旅游区所在的九渡河镇域内有长城12余公里。

长城的墙体形制大体可分为四类:砖石结构,下砌石条六、七层,上为城砖;以石条为主,只有垛口用城砖;以自然山石为墙体,垛口用城砖;山石干插边。

长城墙体构筑线路的选择,墙体和敌台的式样皆具特色,充分反映了设计者高超军事眼光和智慧。

因山而异据险设城。所有长城均选择在地势险要的山脊上,穿越沟谷皆在沟深谷窄之处。依据缓冲设敌台,敌台间的距离长短,不拘泥于硬性规定,皆依实际而定。

双堞、支城并用。内外双雉堞的建筑形式;可确保即使敌人一时突入,还可据城坚守。对于地势平缓的地区,则可利用支城设敌台将敌路堵死。

采取占领制高点的选线原则。在怀柔境内的不少长城段,将附近的制高点围在长城以内。关口要塞内设城堡、障寨。重要的关口皆设重城:黄花城本镇口、磨石口、神堂路、大水峪都设有重城。

1.1 黄花城长城

在明代属昌镇黄花路管辖,此处长城不仅是守卫京师的北大门,而且是护卫明皇陵“十三陵”的重要的门户,是明长城的精华所在。该段长城山高墙陡,雄伟壮观,修建工艺精良。石湖峪以西为石条砌筑巍峨坚整,以东则下砌石条上为砖砌。

(1)最具知名度的山野长城之一,黄金假期游客日均达到2000多人黄花城乡长城段全长12.4公里,其中有空心敌台40座,实心敌台9座,墙台5座。位于怀柔县城关镇西北29公里、距北京60公里的黄花城,是北京界内少有的山水相依的长城,因仲夏时节这里满山的黄花盛开而得名。这段长城始建于北齐,隋唐后曾多次修葺,明代时把原长城加高加宽,并增设敌台。现留下的长城为明代长城。黄花城长城的清灵俊秀、坚固实用,有“金汤长城”之称。它是长城爱好者以及外国游客中最具知名度的野长城之一。由于距北京较近,慕名而来的游人日益增多。2004年五一和十一期间,游客日均达到2000多人。

(2)边墙缺失、敌楼坍塌,游人冒险登城

由于年久失修以及人为原因,此段长城多数敌楼上层坍塌,雉堞缺失。无序的游览不但加快了长城的损坏,也直接危及游客的安全。2004年8月,多家媒体记者随文物执法大队检查《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实施情况时看到,在登城之路上,一段仅1米多宽、一侧紧邻三、四十米深涧的水坝横亘眼前,坝上没有任何护栏等防护设施;不少地方已经去掉了城砖筑就的“外壳”,露出了大片已经发酥的碎石等填充物,而三三两两的游客竟然在没有任何安全防护设施的情况下,冒着险情随时发生的危险贸然登城。

(3)抢险加固、原状保护,修后不失沧桑本色

本次修缮作为2003年度北京“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项目之一,修的是三道关卡中的头道关。其范围西起撞道口,向东逶迤至关口,由黄花城水库大坝穿越向东至小城峪,总长约4公里,包括空心敌台敌楼13座,城门(关门)2处,附墙台2处,实心敌台、东西堡城各1处,边墙约3300米,建筑面积约18870平方米。据悉,全部修缮分三期进行,一期修缮计划已于2004年11月完工,二期工程2005年5月已开始。

修缮后的黄花城会不会修葺一新,从而失去历史沧桑感?黄花城长城修缮开工许可证上“工程类别”一项写的是“抢修加固”。为保证此次修缮符合“原状保护”的原则,市文物局曾三次要求修改修缮计划,提出了许多细致的要求,比如“登楼台阶、便门以修补加固为主,不得补配门扇”;“拱形门窗残缺者影响安全的方可考虑予以补砌……”那些已经完全缺失的垛口也不会完全恢复。修缮后的黄花城长城有望彻底摆脱无管理状态“野”长城身份,而作为北方山野风貌的长城新景点正式对外开放。

修缮的同时,怀柔区将按照“长城法”的相关规定向市文物局提出开放申请,为保证黄花城不被过度开发,区文物部门将在当地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景区门票部分收入将用于长城的保护。

1.2 黄花城本镇口

黄花城本镇口(嘉靖17年建)共设有三道关卡:头道关(黄花城本镇口,今已毁)、二道关(在二道关村北)和三道关(在今延庆境内)。头道关处险要异常,中间狭谷,水流湍急。某巡关大臣(已无考)到此,见关城雄伟壮观,便在此关岩壁处书“金汤”二字,颇有颜体风格。

1.3 撞道口关

撞道口关(永乐2年)。据《西关志》记载:“撞道口正城一道,堡城一座,过门一空。”关门长6.6米,宽3米,高5米,口南为撞道口堡,口北为鹞子峪堡,之间有古战道相连。关口南面匾额为“撞道口”,北面匾额为“镇虏关”。

1.4 小城峪口

小城峪口(永乐2年)。关口建在海拔357米的山谷处。其东不远处就是著名的“十八蹬长城”:两边雉堞建成了十八个锯齿型,远望犹如十八个大台阶,极其险要。小城峪城堡因紧邻据小城峪口,故名。《四镇三关志》载:“永乐年建,通步,缓”。小城峪城堡,南北长50米,东西宽40米,开南门,依山而建,城墙除上部砖建部分外,其余部分保存完好,城堡内尚可见上城马道和部分建筑遗迹。

2.自然概况

2.1 区位

怀柔区位于北京市东北方向50公里处,区域面积2128.7平方公里,南北长约90公里,东西最窄处11公里,常住人口26.5万。黄花城旅游区所在地九渡河镇位于怀柔区西南部。镇驻地九渡河村。东与渤海镇、桥梓镇接壤。西、北分别与昌平区、延庆县交界。全镇面积为177.53平方公里。

黄花城水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境内西南部,距北京市区60公里,它距怀柔卫星城35公里,东与慕田峪旅游区相邻,西与延庆县莲花山长城相接,西南有路与明十三陵和居庸关长城等著名世界级景观相联通。旅游区内有黄花城、撞道口、鹞子峪、石湖峪、二道关、东宫六个村庄。

黄花城水长城地处军都山山脉支脉南缘,属中低山地与怀九河河谷交错地带,海拔在300—1000米之间,地形地貌奇特,人文景观丰富,堪称兼具秀、险、固、雄特色的中华长城奇观的代表之作。

2.2 地质与地貌

怀柔区地处燕山山脉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地貌复杂,全区面积为2128.7平方公里,山区占总面积89%,有名称的山峰500余座,海拔多在500—1500米之间,山体主要由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和侏罗纪火山积岩构成,局部山地出露太古界变质岩、元古界和古生界沉积岩。

规划区域所处的九渡河镇地势北高南低,河谷盆地与山地交错,北部与延庆县交界的凤驼梁(也称凤凰驼)海拔1529.7米,南部的红庙村海拔仅为201米。西北部为花岗岩山体,在凤驼梁至杏树台附近有中生代火山口遗迹。中部为变质岩,断裂发育。本区域的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东部、南部为石灰岩。土壤为沙质薄层长石质淋溶褐土和中壤质洪、冲积淋溶褐土。

地貌类型丰富。该范围内有花岗岩侵入体侵蚀剥蚀山地类型、变质岩侵蚀山地类型、河谷盆地类型等,在规划范围内尚有溶洞发育。区域内地形地貌奇特,类型丰富,这为利用地形地貌旅游资源,开展登山、探险、野外宿营、极限生存等多种体验型旅游及地质地被科普的知识型的旅游活动提供了条件。

3.气候条件

黄花城水长城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全年皆可开展季节性的旅游活动。

气候以长城为界,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9°C—11°C,无霜期为18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0毫米。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6°C—8°C,无霜期约为16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650—8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6—8月,该时段的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70%—80%。该区域对旅游活动有影响的灾害天气有暴雨、冰雹、大风。

4.水文条件

怀九河为怀河的一条支流,《水经注》所称黄颁水既为怀九河。其西源发源于延庆县大庄科乡,经西水峪入境。北源发源于凤驼梁杏树台附近,经黄花城水库在黄花城村附近会合,至杨家东庄注入怀柔水库。总长为69公里,总流域面积347.2平方公里,属常年河。怀九河西段1912年曾出现1020立方米/秒的洪峰,1972年出现1285立方米/秒的洪峰。其西源和北源各有水库一座:西水峪水库和黄花城水库(也称金汤池)。

4.1 西水峪水库

西水峪水库坝顶高程300米,坝体长约200米,为钢筋混凝土重力拱坝,属于防洪兼顾灌溉和旅游的小(Ⅰ)型水库。总库容为1000万立方米,设防标准为100年设计。控制流域面积8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2000万立方米/年,年基流总量为540万立方米。西水峪水库,最大蓄水位293米,总库容317万立方米。

水库背靠大山形成的湖面将明代跨溪而建的两段明长城自然断开从而形成京郊独特的可近距离触摸的“山间碧玉水上长城”,山环水绕,山水相间,是未来开展水上活动、度假、观光、科普的理想场所。

大坝横亘在山体之间,蔚为壮观。对于一般旅游者来说,亲眼目睹大坝之雄姿,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4.2 黄花城水库

黄花城水库为小(Ⅱ)型水库,总库容量为49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56.6平方公里。

4.3 其它水体

规划区内的兴利库容41.3万立方米。大水泉位于黄花镇村北洞,为上升泉,出露标高为海拔235米,日出水量1297立方米,四季稳定水质良好。

此外,还有黑龙潭、鹞子峪白云川泉等。地下水属碳酸盐岩与花岗岩接触带,地下水出露较多,属地下水富集区,地下水埋深3—5米。区内水资源丰富且无工业污染,这为发展该地区的旅游事业提供了丰富的饮用水源和观景水源。

5.植被情况

怀柔地区的植被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全区范围内现存面积较大的原始次生林主要有喇叭沟门原始次生林、云蒙山原始次生林和黑驼山原始次生林。全区林地面积为1176.1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55%。怀柔境内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部分山地

有局部寒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和高山草甸分布。

规划区所在的九渡河镇共计有林地面积为93.4平方公里,占其镇域面积的53%。九渡河镇地区的植被类型基本上有以下几类: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木、灌丛林;草本群落。

旅游区内均有上述植被群落分布,植物种类丰富,北京黄花城水长城内植物共计有53科、139种,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51%。在一年四季中随光照温湿度变化呈现出不同景观。

据环保部门监测:流经本区的怀九河其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标准。大气质量达到国家大气标准一类水平。

2.风景资源概况

●规划区内的长城长度为12400千米,计有空心敌台数40处,实心敌楼9处,墙台

5处,关口5座(本镇口的头道关、二道关、三道关,以及撞道口关、小城域口),城堡3座(小城峪、撞道口、鹞子峪)。该段长城山高墙陡,巍峨坚整、雄伟壮观,修建工艺精良,体现了拱卫京师和皇陵“极为紧要之区”的战略地位。

●坐落于清山绿水之中的长城守城将士后代山村农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历

史掌故和传说丰富。

●峰峦叠嶂、山岚苍茫的凤驼梁、黑坨山,海拔达1500米以上,构成了黄花城长城

生态旅游的总体背景。

●平缓开阔的怀九河河谷与高耸的山峰近距离的交接,形成了达千米的高差,造就

了恢弘的气势。●高耸的山峰、幽深的河谷和清澈碧透的湖泊,形成了秀丽的湖光山色;植物种类

的丰富,形成了一年四季内绚烂多彩的特有北国原生植被景观群落;发展多种旅游活动气候温差条件,使四季皆宜出游。

●长城的险峻奇绝,自然山水的丰富多彩,人文景观积淀的丰厚,生态环境的良好,

组成了奇山异水加长城的复合性层次景观结构。

二、SWOT 分析及动态转化

1.SWOT 分析

旅游发展中所使用的SWOT分析,是对一个国家、地区或其他发展主体所具有的内部和外部的有利、不利因素比较分析,最终达到优选的分析方法。其中SW侧重于对内部因素,即自身优势劣势的把握,OT则重点对外部因素,即机遇和挑战的分析。1.1 优势(Strength)

(1)资源类型相对多样,且分布比较集中,结构组合合理,便于开展多种旅游项目;(2)从所在北京北部区域整个旅游资源类型和旅游产品类型来看,该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3)旅游区内原生性的人文与自然整体风貌保存较好;

(4)距离国家级主要客源市场比较近,且交通便利;

(5)作为未来旅游区的经营与管理部门,开发企业对发展旅游不仅拥有相当的热情,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并进行了相关机构和体制的建立。

1.2 劣势(Weakness)

(1)自然地理条件强烈影响到旅游的季节性;

(2)整个旅游区内个别地段植被欠佳,整个植被状况的改善需要较长一段时间;(3)标志性产品市场知名度较低;

(4)本区以明代长城的精华部分为风景资源的主体,大部分保存尚好,局部地段长城坍塌损坏严重,尤其山体坡度较为陡峭山脚部位,长城墙体坍塌严重。目前局部已由文物部门拨专项款组织保护性维护工程,第一期东小口至黄花城段工程在2004年11月完工,第二期将在2005年内完工。但如何与游览考察相结合达到有效保护仍缺设计方案。

(5)随着京郊旅游活动的持续发展,特别是随着自助式散客发展规模和流量逐年增加的不可预测性,对游人流量和环境容量的控制,面临着较大的难度。

(6)区内已有农民自发建设的垂钓、娱乐、餐饮住宿设施大量出现,初步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经济收入,但也对风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管理边界不清晰,以及“民扰”将给旅游区管理和品牌提升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7)本区范围内周边平原河谷地带自然村落较多,人口密集,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及时调整地区经济发展思想指导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解决合理的利用山区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和村镇发展规模,走出一条京郊长城地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3 机遇(Opportunity)

(1)规划创意新颖,定位独特。按照北京市新修编的总体规划“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格局,使怀柔区在首都生态、产业、行政三大功能建设方面都得到空前提高。本规划打开怀柔西南“锦绣前程通道”的独特理念,所提出的拓宽至十三陵、至怀柔卫星城、至四海的三条路,为形成怀柔区域西部多出口环路有战略意义,进而推进怀、昌、延三县区一体做出直接贡献。同时有望形成世纪初北京乃至中国的人文奥运新型保护与开发长城的代表段,形成中国水长城核心吸引力与竞争力。作为综合类型的旅游区,其规划创意的独特与立意的高远,不仅能够得到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而且会在长城旅游者中,乃至华北地区形成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

(2)产业发展大环境好。黄花城这颗镶嵌在首都长城上的明珠,其旅游发展与政府提出的开发长城沿线旅游资源的整体思路相一致;怀柔将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并已将黄花城列入市旅游指南图集;在未来人文奥运旅游发展专项计划中,已将黄花城作为开发项目之一;在《怀柔区旅游发展专项实施计划》中,黄花城被列入旅游重点开发计划“西南部旅游景观带”中的山地风光景观带,纳入整个市旅游发展的大盘子之中;怀柔区人民政府制定了开发黄花城带动西南部旅游区的战略,也将其作为北京市一日游的重点内容。同时促进幕田峪、黄花城直接融入十三陵、居庸关(银山塔山)、小汤山、八达岭这条世界级的黄金旅游产业轴线。所有这些都说明,北京黄花城水长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3)符合市场需求发展趋势。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的转变以及休闲时间的增多,周末和节假日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出游率的提高与出游频率的增加使得人们对一些传统观光型景点越来越失去兴趣,而以休闲放

松、体验自然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正在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这就为处于周末节假日出游半径范围之内的黄花城水长城为代表的一批新型旅游景点提供了市场机会。

1.4 挑战(Threat)

(1)以长城为依托发展旅游已经成为本地区一个趋势,周边地区已经建成了如慕田峪、居庸关等长城名关旅游区,对黄花城初期发展旅游同质化形象提出了一定的挑战。(2)作为一个集锦综合类型的旅游区,各项建设和活动的开展必须严格按照规划所设定的标准和原则进行,对规划实施的要求较高。

(3)由于整个旅游区的建设在具体操作上和经营管理实践上都还处于滞后,与领先的休闲度假长城产品理念的要求相比,开发方需要做大量的目标客源市场探索和社会公关、宣传工作,同时提升自身素质,以缩短适应期。

2.SWOT动态转化

在认真分析黄花城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本规划组认为,从总体上看,黄花城的建设和发展是可行的,具有巨大潜力的,关键在于将差异化战略具体化,如何扬长避短、化挑战为机遇,将不利因素转化为可资利用的有利条件。

(1)季节产品向全年候产品转化。为了弥补其季节性较强的不足,在不同区内开展适合不同季节的各种活动,如在相应分区内开辟娱乐型滑雪、滑冰场,以及度假、会议等设施内旅游活动,使其在景观优势不足的冬季仍能吸引大量的旅游者。

(2)记录并展示综合协调开发变化全过程。针对黄花城目前开发较为混乱的情况,通过建立历史资料,以图片、纪录片等形式纪录整个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人文环境优化过程,成为将来向旅游者展示“人类活动(包括旅游和休闲活动)并不必然造成生态环境的褪化,相反,促进了生态的优化”这一主题的珍贵资料。同时及时划定合理经济效益之上的权属和管理范围,体现既不“扰民”,也不被“民扰”的和谐开发理念。

(3)塑造中国北京长城旅游新目的地形象。利用目前本身市场知名度不高,社会各界和广大旅游者还没有太深印象,通过科学设计的差异化营销战略(包括对客源市场和对相关主管部门的营销),广泛地开展宣传,确定黄花城的全新长城形象——即京北郊野休闲胜地——水上长城,大明仙境。

(4)攀龙附凤,变“王婆卖瓜”为关联组合推销怀柔最新产品群。构造怀柔旅游“红、黄、绿”新产品组合战略,推销京北新潮产品红螺寺(南有普陀,北有红螺);黄花城(水上长城,大明仙境);绿家园(原始森林,喇叭沟门)。

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只有创新才能够开辟新的市场,在这方面尽管面临一定的挑战,包括新模式的探索和建立,以及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可都需要作大量的工作,但这正是黄花城在号称“长城之乡”的北京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三、黄花城水长城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1.黄花城水长城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据调查、相关资料以及实地考察,并且按照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分类标准,北京黄花城水长城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有:

1.1 地文景观

1.1.1综合自然旅游地

⑴山丘型旅游地:黄花城、西水峪、鹞子峪、撞道口等地区

⑵谷地型旅游地:西水峪、白云川、小城峪等地区

⑶沙砾石地型旅游地:花岗岩破碎带

⑷垂直自然地带:地貌上中低山、植被众多

1.1.2 地质地貌

⑴凸峰:凸峰上的长城

⑵奇特与象形山石:花岗岩球形风化、思乡石

⑶岩壁与岩缝:花岗岩岩壁裂缝等

⑷峡谷、河谷段落:坝下西沟、桑葚沟、西水峪、鹞子峪、小城峪、怀九河

⑸沟壑地:鹞子峪、小城峪、坝下西沟

1.2 水域风光

1.2.1 河段

观光游憩河段:水库、泄洪道、河道1.2.2 天然湖泊与池沼

潭池:黑龙潭、金汤池

1.2.3 瀑布

跌水:黑龙潭

1.3 生物景观

1.3.1 树木

⑴林地:人工油松林等;

①果树类:梨树、栗树、杏树、桃树、核桃、柿子树、枣树、野葡萄等;

②树木类:栎树、松树、椿树、火炬树、枫树、槐树、榆树、银杏树、油松林等;

⑵灌丛:灌木、爬墙虎、荆条、山植、山荆子;

⑶独树:鹞子峪银杏树、龙凤松、撞道口古槐、古柳;

1.3.2 花卉

二月兰、迎春、紫花地丁、爆玛子丁香

1.3.3 野生动物栖息地

⑴水生动物栖息地:水库野鸭、苍鹭

⑵陆地动物栖息地:蛇、刺猬、松鼠

⑶鸟类栖息地:鹞子、乌鸦、喜鹊、麻雀

1.4 天象与气候景观

1.4.1 光现象

日月星辰观察地:黄花城长城敌楼(本镇口东第8号敌台)、西水峪长城东敌楼、十八蹬长城、撞道口长城

1.4.2 天气与气候现象

避暑气候地:年均气温18℃

1.5 遗址遗迹

1.5.1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⑴历史事件发生地:蔡大人殉职地、撞道口通商贸易、古战场、古驿道

⑵军事遗址与古战场:长城、鹞子峪、小城峪

1.5.2 废弃寺庙:白云川道观遗迹

1.5.3 交通遗迹:撞道口关、本镇口关、头道关、二道关和三道关

1.5.4 烽燧:烽火台、二道长城的烽燧

1.6 建筑与设施

1.6.1 综合人文旅游地

⑴教学科研实验场所:水库大坝电力、水利设施⑵康体游乐休闲:农家乐、度假村、游泳、戏水、野外生存、露营

⑶建设工程与生产地:水库、养殖场、林果旅游区、明代板栗园

⑷军事观光地:长城、鹞子峪古城、小城峪、撞道口

⑸景物观赏点:黑龙潭、长城、鹞子峪、小城峪、明代板栗园、西水峪水库、金汤池水库等

1.6.2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⑴佛塔:白云川道塔、火门洞石塔

⑵长城段落:西水峪长城、黄花城长城

⑶城(堡):长城敌楼、烽火台、本镇口东第8号敌台、本镇口西第2号敌台、本镇口西第3号敌台、撞道口古城堡遗迹

⑷摩崖石刻:金汤石刻

⑸碑碣(林):革命烈士纪念碑

⑹人工洞穴:人工隧道(西水峪附近的防空洞)

⑺建筑小品:白云川牌坊(后建)

1.6.3 居住地与社区

⑴传统与乡土建筑:当地六个自然村民居

⑵特色街巷:鹞子峪古城

1.6.4 交通建筑

古驿道(撞道口、黄花峪)

1.6.5 水工建筑

⑴水库观光游憩区段:西水峪半岛、水中植物

⑵水井:半岛

⑶运河与渠道段落:坝下、泄洪区

⑷堤坝段落:西水峪水库大坝

⑸灌渠区

1.7 旅游商品

⑴水产品及制品:怀柔虹鳟鱼

⑵其他物品:杂粮时蔬土特产

①干鲜水果类:栗子、苹果、杏、核桃、梨、桃、樱桃等

②蘑菇

③爆竹,烟花

2.旅游资源分级评价

北京黄花城水长城参评景点共30个,其中五级景点6个,占参评景点总数的21%;四级景点5个,占参评景点总数的17%;三级景点14个,占参评景点总数的48%;二级景点4个,占参评景点总数的14%。

以下赋值为现场打分与权重系数综合评定结果。

2.1 五级旅游资源

2.2 四级旅游资源

2.3 三级旅游资源

2.4 二级旅游资源

3.黄花城水长城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评价

3.1 评价依据

以我国传统的自然风景山水评价观出发,重点突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遗迹景观的相互结合、融合,映衬的特征。

在评价时,从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等方面对风景资源进行评价。

为了保证成果质量,在调查中强调整个运作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

3.2 黄花城水长城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黄花城水长城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西水峪、黄花城等六个村的范围内,主要以古代长城及戍边人文遗迹为主要特色,即大明长城遗存至今的社会经济、自然地理、风俗宗教的全景式画卷景观为主。

黄花城水长城是以明代拱卫京师和皇陵的内长城为主体景观,与周围的怀九河河谷、鹞子峪、金汤池相互映衬,构成首都北部长城旅游带上“湖光水景”与长城的“清灵俊秀、坚固实用”相融合的独特景观视觉系统。黄花城长城有着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建筑体系,并且与石灰岩质的地貌、地势相结合,构成了本区长城十分险要的城防要隘。早在元朝,这里已是交通繁忙的村落;到明朝,成为京都的军事重镇,称“本镇关”。黄花城本镇口公路设有三道关卡:头道关、二道关和三道关。

位于本镇口关的倒“V”型长城,西起金汤水库,东至小城峪,全长1686米,远看形成“龙吸水”的奇景;

倒“V”型长城东端的“十八蹬”长城,两边的雉堞形状为十八个锯齿型,奇险精华,巍峨陡峭,长城依山攀岩,宛如升龙跃云端,当地民谣说“十八蹬,高入天,鹰飞倒仰猴难攀;山高到底有多少,一个骨碌滚三天”,足见其险。“十八蹬”长城地区层峦叠嶂,海拔达1500米以上,这就与平缓开阔的怀九河河谷形成巨大的高差,造就了恢弘的磅礴气势;

撞道口关关口南面匾额为“撞道口”,北面匾额为“镇虏关”,这样的双面匾额书写关口为北京段长城所独有。撞道口关的古驿道体现着历史的沧桑。

旅游区内古树名木饱经沧桑,苍劲古拙,参天挺拔,郁郁葱葱,枝干嶙峋,虬枝盘曲,诗意昂然,与蜿蜒曲折溪水河流、古老雄伟的长城关隘相互辉映。

3.3 具体评价

3.3.1 长城

黄花城长城固若金汤,自然景观的奇丽融为一体,形成了丰富经典的长城戍边人文景观。长城由关、堡、台、敌楼等设防城体或堡垒组成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建筑体系。许多设防建筑设在凸峰上,使得众多的敌楼、敌台与石灰岩质的地貌、地势相结合,构成了本区长城十分险要的城防要隘,因此黄花城长城具有很好的军事科考、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价值。

规划区内长城长度61。5延长公里,其中空心敌楼215个,实心敌楼59个,墙台7个。

其中西水峪长城以近年水利工程形成的水上长城为主,黄花城本镇口长城主要以倒“V”字造型以及高、险、峻为主,有著名的十八蹬长城。

①西水峪长城由于属于未开发长城,所以目前应该以抢险加固保护为主,对砖拱的坍塌、开裂进行加固补填,确保长城的结构安全。保护好它的水上长城景色,以及凸峰(在山地或丘陵地区突出的山峰或丘峰)上的实心敌楼与空心敌楼、敌台等突出的特点,使之成为西水峪水上旅游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使游客在区内可观光游览整个区域,及重要景点或地段。

②黄花城长城本镇口关倒“V”字长城一带目前市区文物系统已经开始了大规模修缮,其中小城峪关,倒“V”字型长城已经修缮了一部分,这些地方可作为长城旅游景点进行旅游开发。但修缮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就地取材,可利用长城坍塌后原有的石条,和附近出产的部分石条,并且依照明代的古法修缮。修缮后要保证体现黄花城长城当年的恢弘气势,也要保留数百年岁月留下的沧桑感和历史风貌。

③“十八蹬”长城是建立在巍峨陡峭的连绵的山岩凸峰上,其险无比,墙体依山攀岩。目前“十八蹬”长城也在被修缮,利用此处长城的险峭这一突出特点,可进行长城探险、攀岩等极限运动旅游开发。

④对于黄花城长城上的一些其他资源可作为旅游开发的项目:

A.长城上的平台可开发为观察日、月、星辰观察的地方。

B.对于在长城地面和表面散落的丰富的文物碎片可收集后开发建一个长城文物纪念馆。

C.撞道口通商贸易、古战场、古驿道、鹞子峪屯兵训练,小城峪古城养马,蔡凯将军坚持工程质量第一而延误工期殉职地等,这些历史上发生过的军事、贸易、文化、科学、等事件可运用适合方式对游客进行知识普及,起到历史教育和增长游客知识作用。3.3.2 地文景观

黄花城水长城地形主要以中低山脉为主,山脉连绵起伏,高低错落有致,凸峰、岩壁、岩缝、沟谷、奇石众多,具有极好的自然风光观赏价值,而且对于自然环境演变的研究也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①山丘地区:可开发山地丘陵观光游览区。

②河谷地、峡谷、沟壑地地区:例如,鹞子峪、小城峪、阴沟等两边陡峭,中间深峻的“V”字型谷、幽谷,以及由内应力塑造或外营力侵蚀而成的沟谷劣地,可开发为风景光观赏区。

③奇石与象形山石:形状奇异,拟人状物的山体或石林,例如花岗岩球形风化是很好的奇物观赏资源。

3.3.3 生物景观资源

黄花城水长城以山地为主,中低山众多,山上、沟、谷、峪中均有茂密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果林,植物种类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表现出较浓郁的纯自然氛围,季节变

换,有着不同的景色,组成了黄花城水长城层次丰富的景观结构,具有很高的自然风光观赏价值。

林地:有大量的生长在一起的大片树木组成的植物群体,其中树种主要有栎树、槐树、松树、臭椿、火炬树、枫树等,许多栎树、松树、火炬树、枫树等形状奇特,可观赏性强;果树主要有栗树、梨树、桃树、核桃、柿子、枣树等,具有采摘价值,可开发采摘园。栗树花还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3.3.4 避暑气候地

黄花城长城地区年平均气温18℃,夏季气温凉爽宜人,又因区内有水库,空气湿润,气候上是适宜避暑的地区。

3.3.5 水域风光资源

黄花城水旅游区有得天独厚的水域风光资源——西水峪水库和黄花城水库(说明见前)。西水峪水库周围环有高山,绿树映衬水面曲折转弯,并配有水中长城,半岛风光;西水峪西面还有潭池——黑龙潭,因此本旅游区中水域风光观赏性极强。黄花城水库在主干道边,观赏直观,并有摩崖字画“金汤石刻”。

①河段:水库旅游区是可供观光游览的河流段落。

②潭池:黑龙潭等泉水质清澈,并且有从陡坡上跌落下来的跌水,是游人观赏和情人旅游相会的好地方。

③水库沿岸风光资源:水生植物与生物景观可起点缀美化作用,给游人生命气息感。3.3.6 水工建筑

由于是水库,所以西水峪、黄花城有独特的水库风光资源。特别是西水峪坝上、坝下具有开展旅游项目的条件。①坝上:利用堤坝的垂直高度可开展速降娱乐项目。

②坝下:坝下的渠道可开发游泳。

A.夏季:河漫滩具有一定的流水量,并且利用现有的一定坡度开发水上项目、烧烤、露营、野炊。利用河漫滩坡度还可开发滑草项目。

B.冬季:旅游区具有比其他滑雪场的自然优势——水,冬季可利用水库水面结冰开发滑雪、溜冰车等项目,此优势明显,开发此项目的水成本花费不高。

3.3.7综合人文旅游资源

北京黄花城水长城具有水、山、树等诸多天然资源,而且许多地方还未开发,自然景观好,破坏少,污染少,是各类学校、公司、俱乐部开展科学研究,野外生存、露营、观光、实习的场所,并且也是康乐、健身、休闲、疗养,度假、戏水的好地方。3.3.8 基础条件

北京黄花城水长城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好,整个区域内植被覆盖率有90%,山峦沟谷林木茂盛、植被物种丰富、空气清新、水源充沛,没有工业污染源,生态环境质量好,因此极其优质的生态环境本底资源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3.4 存在问题

总体上,黄花城水旅游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景色宜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但目前区内基本的配套基础设施、环保设施,避灾设施还十分不完善,需在今后开发、规划和建设中逐步解决。

见附件一:《北京黄花城水长城——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四、旅游区范围

1.旅游区范围的划定

1.1 范围确定原则

本着旅游资源地域社会历史渊源的延续性与一致性;风景资源地域空间分布和景点组合完整性;风景资源地域全面保护、多层次利用、系统间协调发展具有相关统一性,以及长城地带社会经济资源地域界线易于识别、方便管理、利于保护的原则,划定本区范围。

1.1.1创意主题

主题形象:大明仙境水上长城

层面形象:

?皇陵拱卫固若金汤

?水城九渡十八摘星

?戍边人家将军栗王

?休闲胜地山野长城

1.1.2景区名称

●北京黄花城水长城旅游区(以下简称“旅游区”)1.1.3项目名称

●北京黄花城水长城旅游区发展规划(全称)(以下简称“规划”);

1.2 规划时间

●2005年至 2020 年

建设期:2005年——2010年

发展期:2011年——2020年

1.3规划范围

依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结合怀柔区旅游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行政区划,根据本旅游区风景资源的价值及空间分布特点确定旅游区规划范围。

具体为:西起西水峪黑龙潭,北至鹞子峪沟北侧海拔350米等高线,东至十八蹬长城东侧海拔910米等高线,南至黄花城村南怀九河河谷南岸300米等高线。

●旅游区面积为1127公顷。外围保护地带(远期规划范围)总面积为1200公顷。2.旅游区规划范围性质

北京黄花城水长城是以明代拱卫京师和皇陵“昌镇黄花路长城”的内长城为主体景观,兼有由怀九河谷地、金汤池西水峪人工湖构成的湖光山色及暖温带阔叶林带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现了自然山水的“湖光山色”与长城的“巍峨坚整”的特征。具有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民俗探访等功能的国家级旅游区。

五、规划定位、宗旨、原则、思想、目标和依据

本规划将严格遵守下列规划定位、规划宗旨、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界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目标。

1.规划定位

按照黄花城长城规划建设前景,北京黄花城水长城的发展规划特色:

●三大功能区:东部——长城山野探险带;西部——水上长城休闲带;中部——金

汤长城古关观光带;

●一大三小集散管理中心:一大:老乡政府与东宫为最主要内外部交通集散换乘中

心,旅游商品纪念品土特产品市场购销中心等综合功能大本营;三小:鹞子峪——金汤——西水峪。

●四大游线:小城峪—倒“V”字长城—十八蹬长城—周围农家乐、采摘园;黄花城

本镇口—金汤池—黄花城长城—白云川—鹞子峪古城—周围农家乐、采摘园;撞道口—古驿道—周围农家乐、采摘园;西水峪水上长城—周围农家乐、采摘园●五大方位:东部——长城山野探险区;南部——长城驿道戍边区;西部——水上

长城地休闲区;北部——山野长城古城堡旅游区;中部——长城会议康体娱乐旅游区

●六个古村:黄花城村、撞道口、鹞子峪、东宫、二道关和石湖峪等6处古自然村●七大理念:山野长城、生态保护、生态休闲、戍边文化、山村果园、民俗风情、

中心活动

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汽车交通时代的来临,把整个地域空间缩小了,人们在数小时内就可到达北京郊区各地。生活在这样一个资讯爆炸的环境里,特别是SARS 使出游更加追求生态自然化,它还必须让自己和大自然接上轨,这就是构造北京水长城休闲旅游地,帮助游客实现的回归自然梦想的依据。本规划重点方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使“黄花城水长城”成为当地人民可以永续小康富裕生活的自然资产,成为

所在区域各级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品牌;

●如何使“黄花城水长城”成为世界遗产北京万里长城在当代有效保护和科普利用

的新探索案例;

●如何让“黄花城水长城”成为北京长城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的闪亮之星;

●如何满足每个人心目中“回归自然历史时空隧道”的梦想;

要想实现上述美好愿望,本规划的定位是将“北京市民”由以往的单纯观光旅游目的地产品转型为“黄花城水长城”休闲度假产品。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完全可以创造出一个综合的“世界长城的故乡”北京郊区北京长城休闲旅游地产品,使每一个人都能象北京市民一样或成为长城之邻。“黄花城水长城”除了提供每年长城戍边文化特色的的农家乐度假外,也能提供全年无休的郊区观光、度假、休闲、探险、科普、娱乐、会议等全方位服务,即在北京郊区定位——“黄花城水长城”。

根据本旅游区的风景资源类型、特点、分布情况,由西至东分别以明代昌镇黄花城长城、西水峪、撞道口—黄花城本镇口—小城峪段—十八蹬为主体轴线,辅以金汤池、白云川为辅线,以黄花城本镇口为区内游线枢纽点的“十”字型状景观布局结构,

形成由枢纽点、主轴线、轴线相互支撑、有机结合组成的一个协同发挥作用的整体。

由于沿长城为主体轴线上景点过于集中,因此,增加了金汤池、白云川辅线,确保旅游区内的游人不至于过分集中于主体轴线,保证在高峰日使游人得到适度分散。

根据本旅游区风景资源的分布特点,按其功能可将旅游区划分为以长城、怀四路为轴线的游览观光区,以西水峪、白云川鹞子峪、金汤会议中心三个休闲度假和综合服务管理接待分中心区。

2.规划宗旨

●立足于“当代”意义;北京市“黄花城水长城”和周围各种资源是形成“首都人

文绿色奥运新旅游”概念的核心,并应该充分发挥其核心的感召力;

●立足于“经济”意义:借助景区式山地保护性生态开发运作,结合到“京北后花

园休闲、度假、旅游”的氛围,使之成为新的——“长城带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基础,又有效解决山区的脱贫、三农和劳动就业新岗位等一系列问题;

●立足于“休闲”意义:利用北京市“黄花城水长城”各类精品,打造超一流“大

地山野长城”品牌的长城休闲新天地。

3.规划原则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国际《环境宪章》的基本原则,充分尊重北京市“黄花城水长城”的地位,科学保护现存的北京后花园,合理建设周围特殊的自然风貌,努力展现北京市“黄花城水长城”独特的休闲性,实现其休闲旅游内涵与景观形象的高度统一。

努力维护北京市“黄花城水长城”独特的山色自然景观的完美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北京市“黄花城水长城”四个转换,提高休闲旅游及文化人文环境品位。

根据北京黄花城水长城的性质,本次规划首要解决保护明长城历史遗址和自然景观等风景资源及维护优良的生态环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完善原有景点,适当建设新景点和积极开拓组织高品位的旅游活动项目,合理增加旅游区游人量,合理安排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为此,本区建设和发展必须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以保护整体风景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前提,适度、合理的开发利用风景资源,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以使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工作方针,走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4.指导思想

在充分体现上述规划宗旨、规划原则的基础上,按照景观山地开发运作的客观规律和旅游发展的客观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自然与人文的旅游景观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可操作性的规划设计,以满足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的需求,促进和提高北京市“黄花城水长城”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规划中力争实现“单一旅游”向“综合旅游”转换;“单季节”向“全年全天候”的转换;“观光性”向“参与性”的转换;“单纯旅游景点”向“郊野休闲目的地”转换。完成四个转换,让单一观光游程节奏慢下来,让长城的白天与夜晚吸引力都释放出来,让游人在长城地带文化氛围中住下来,让商务和休闲客人的钱花出来,从而形成代表首都与长城历史文化品位新产品,它是本规划深入探讨研究的着力点之一。

5.规划目标

作为北京市的大旅游示范项目,本规划将结合北京市周围的资源和要素形成北京市“黄花城水长城”“郊区旅游”目的地;作为整个旅游区建设和各项活动开展的灵魂,突出适度超前的营造意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结合北京后花园的地望所在,打造北部生态绿化原生植被存留程度高、历史人文与环境保护手段应用广泛的,同时能够满足现代旅游需求,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一个新型郊区旅游吸引地——观光、度假、休闲地。

风景资源是旅游区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历史文化遗产,一旦损坏,其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无法弥补。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普遍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已经成为评价旅游区质量的重要标准。

因此,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是本旅游区规划和建设工作的前提,加强对明长城遗址的修缮和保护,采取“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对部分即将坍塌的长城墙体、敌台、关口和城堡进行抢救性加固和修缮,使历史遗存得以保护和延续。同时强调对历史遗产环境的维护。要求旅游区内建筑风格应与历史遗产环境相协调、统一,旅游区内的一切建筑都要体现和具有北京山区民居传统建筑特色,不得破坏风景资源所依托的自然环境,维护和提高旅游区优良的历史和人文环境质量。

本旅游区处于怀柔水库水源地三级保护区边缘,林木覆盖率较高,水源丰富,山清水秀,并没有工业污染,是一处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加强对旅游区环境的保护工作,保证生态环境旅游区内自然地貌、水体、自然植被和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不受破坏和侵害。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将为今后本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旅游区拥有的理想的交通区位条件、明代长城精华段落、绚丽的自然景观、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这决定了旅游区具有多功能特征。并且在旅游区的发展中,应达到生态环境、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三者协调发展的综合目标。为了达到多种功能和综合目标的实施实现,旅游区总体规划在风景资源评价的基础上以持续发展

江西省崇义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江西省崇义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前言 崇义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的赣、粤、湘三省交界处,这里山清水秀,林竹茂密,民风民俗奇特纯朴,是一片绿色的净土。进入新世纪,崇义县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和旅游兴县的战略。应崇义县委、县政府之邀,中国旅游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与崇义县旅游局共同编制《崇义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组包括旅游发展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所和北京三维诚信策划公司三家设计单位。崇义县旅游局提供全方位的配合,并且参与规划方案的编制研究,崇义县有关部门对规划编制工作给予大力支持,2004年1月规划组首次到崇义县进行实地考查,搜集资料,根据实地情况编制旅游规划。此后又多次征求当地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并于当年8月进行补充考察,完成评审稿。2005年4月30日,在崇义县阳岭通过专家评审(评审意见附后)。根据专家意见作相应修改后,现将规划文本提交崇义县政府。 一.规划原则 1.旅游规划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相协调,同步发展,充分发挥其拉动其他行业发展的作用。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处理好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期发展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3.加强政府引导,强调旅游业综合性、关联性的特点,以政府的力量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开发旅游业; 4.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发旅游产品,形成本地区的特色。 5.综合部署、有序开发,兼顾近、中、远期各阶段的发展,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二.规划目标 为崇义县人民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指导未来15年旅游业发展提供一套切实

可行的方案。在保护当地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扩大旅游产业的规模,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就业人数,保证旅游业快速、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近一步带动全县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本规划直接目标是制定系统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近期行动计划。规划编制指导思想是以竹文化为主题,以山水生态环境为依托,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竹乡·绿谷品牌,建成江西省生态养生第一县。 三.规划期限 为保证与崇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以及《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将规划期限定为2005年—2020年。 近期:2005年—2010年为重点建设期 中期:2011年—2015年为快速发展期 远期:2016年—2020年为全面提升期 四.规划范围 崇义县域所辖18个乡镇,154个行政村,人口19.6万,总面积2206.27平方公里。 五.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5年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5年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6年 一、旅游行业现状 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增速达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入大众消费时代。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近百家景区追逐新三板,2016年一季度入境旅游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有力促进了国内景区旅游。 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24亿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气爆棚,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变了国内景区旅游格局.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景区WIFI覆盖、快速入园、电子导览等)更加完善. 二、建设基本原则 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实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应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进行建设,并有效继承历史建设成果。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 平台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栾川旅游的全程需求。 (2)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 统筹安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又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栾川县乡村游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3)继承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从2009年2月开始策划,2010年7月18日由市旅游局组织进行了终期评审,《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汉江洞河水上风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紫阳城及真人宫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中国富硒茶观光园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三个重要节点开发规划通过审定,2010年8月19日正式批复,县人民政府于2010年9月13日正式行文报告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定。调研组经过调研以及对《规划》编制过程和内容进行座谈了解后,认为: (一)项目概况。积石峡片区工程是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子项目之一,位于民和县境内,工程涉及官亭镇和中川乡(官亭镇11村、中川乡12村)。项目区土地面积10.66万亩,其中不动工面积4.18万亩,项目建设规模6.48万亩,新增水浇地1.01万亩,新增耕地8912亩,整理后的耕地皆为高标准农田。工程总投资21163.89万元。新建支渠12条(自流支渠9条,提灌支渠3条),总长30.3km,提灌站3座。斗渠595条,长419.6km,斗门445座。建设田间道路125.9km,生产道路186.4km。省水利厅承担积石峡北干渠工程,干渠长16.8km,设计引水流量为4.19m3/s。

(二)项目进展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旅游产业近年来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势头,但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效益还不好,尚未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支柱产业还有待时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旅游意识较为淡薄,对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发展旅游业与全县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对旅游业促进投资环境改善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开发富硒资源与开发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意义认识不是很到位。旅游业发展在机构设置、政策投入、规划实施上存在差距和不足。 二是工作机制不健全。旅游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县上虽已成立了强大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但在操作层面还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和推进机制,缺乏一个较为完备的组织工作机构,由于观念不一、认识不一、重视程度不一等因素,没有形成推进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未能及时出台,严重影响了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通往景区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旅游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导则DB52∕T 1507-2020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2) 5 工作程序 (2) 6 规划要点 (3) 7 规划成果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规划文本参考提纲 (8) 参考文献 (10)

引 言 贵州省是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之一,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示范省。为规范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编制工作,提升全域旅游规划编制的引领性、创新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适应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工作要求,促进地方全域旅游发展,特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是指导贵州省各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规范性文件。 本文件的制定,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合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实际,在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同时,创新和规范了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工作程序、规划要点、规划成果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贵州省各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308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7775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8971 旅游规划通则 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26354 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 GB/T 26356 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 GB/T 26358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 GB/T 26361 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 GB/T 26362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GB/T 31380 旅行社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31381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 GB/T 31382 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 LB/T 024 旅游特色街区服务质量要求 LB/T 025 风景旅游道路及其游憩服务设施要求 LB/T 035 绿道旅游设施与服务规范 LB/T 064 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 LB/T 065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旅游开发规划三个案例

阳山文化地质生态休闲景区总体规划批 本次规划范围西起大阳山,东至狮子山,北起锡陆公路-阳中路,南至桃源路,总面积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为以阳山水蜜桃产业为依托,以大阳山为空间载体,以阳山桃文化生态观光园为核心,以生态山水、田园风光、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都市农业中心核。 规划以中国园林拓扑向心的传统布局结构,依山抱湖安排各功能区块;功能分区主要为自然山体景区、宾馆区、商业街区、企业家会所、农家乐、旅游度假区、生态社区、桃园社区、生态桃林观赏区等;主要用地为旅游设施用地、生态观光园用地、居住用地、公建配套用地等。

宗教遗产文化的开发——以空相寺禅宗文化开发为例 文化往往是一个景区的灵魂所在,因此也就成为了景区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

中要塑造的一个核心所在。我们在对于这些拥有这核心文化的进去在开发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于这一核心文化的打造,在这一过程中“忠于文化、挖掘文化、支撑文化”就成为一种可行的开发思路。 本文将以空相寺景区在旅游开发中对于禅宗文化的塑造为例,对“忠于文化、挖掘文化、支撑文化”这样一种开发思路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 一、背景介绍 空相寺古称定林寺,俗称西山寺。因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李村乡境内熊耳山下,故又称熊耳寺,空相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是我国建筑时间较早的寺院之一,素有“陕郡之圣地,天下之名蓝”的美誉。公元526年,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中国禅宗,被后人尊为“禅宗初祖”。公元535年,初祖又来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次年在此圆寂,终年150岁。公元538年,众僧徒为纪念达摩初祖,又建造了达摩造像碑。寺院历代都有维护和扩修,但是,寺内大部分建筑,自抗日战争以来,或毁于战火,或人为破坏,寺院原貌已荡然无存。 目前空相寺的建造主要是在1994年由释永信大和尚力促恢复空相寺为正式宗教活动场所之后逐渐恢复建设的,目前已经完成山门殿、接迎殿、达摩殿、达摩墓的修建。 二、文脉研究 笔者认为对于景区核心文化的一个文脉分析正是文化开发中“忠于文化”、“挖掘文化”的一个必由之路。依靠对于这种文化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景区开发中始终把握住景区核心文化的真实性,同时在这样一个文脉追寻、梳理、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文化进行有效扩展、剔除糟粕。 一种核心文化往往涵盖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如果对其全部进行开发设计,反而适得其反不能够把握住文化的精髓,通过文脉研究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把握住景区核心文化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关键点上“顺藤摸瓜”最终挖掘出最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文化特征。 在对空相寺禅宗文化文脉研究中,我们梳理出以下几个关键点所在: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模板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 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 未知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1056 更新时间: 07 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创立节约型和谐社会, 促使广饶县成为中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 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 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 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 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 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 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 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 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

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 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 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 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 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 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 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 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 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 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 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 孙武) , 四级旅游资源2处( 刘集支部旧址、吕剧) , 三级旅游资源6处, 二级旅游资源15处, 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 唯一性强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山西省“十一五” 旅游产业进展总体规划 (审定稿) 山西省人民政府 托付单位:山西省旅游局

编制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经济所旅游规划中心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请山西省旅游局填写) 编制组专家成员名单: 总顾问: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旅游局原司长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助理:江五七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访问学者、硕士、讲师 杨宏伟山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主任助理、讲师、硕士 毛成刚山西财经大学讲师、硕士 魏诗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专家:李南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协会秘书长全华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博士后、教授 董恒年北京联合大学都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 丁刚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博士,研究员 郭亚军西北大学旅游系,讲师,主任助理

张豪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付磊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进展研究院,院长,博士 宋建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陈龙桂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朱世铭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室副主任 鲜宏利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访问学者,高工 专项规划组 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常洪林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成员:邱于皙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常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王振清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贺素雯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方磊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

全域旅游规划范本

全域旅游规划范本 导读 “发展全域旅游,壮大旅游产业” ——作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发力点,全域旅游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的公布,全域旅游再掀热潮。《标准》制定了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这就需要各地在规划体系上体现验收文件的要求。 绿维文旅基于多年经验与研究,提出了四大关键思维、六大要点与五大规划体系,可为各地提供全域旅游规划与创建辅导全程全链服务。 01 全域旅游规划要体现验收文件要求 从2015 年原国家旅游局出台《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到近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的公布,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新发布的《标准》制定了一个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涵盖了旅游规划的各个方面。面对 1000 基础分和200 创新分,如何准确理解评分标准?如何正确利用验收标准?这就需要从规划体系上体现验收文件的要求。绿维全域旅游与景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王志联认为,要抓住全域旅游验收文件的要点,根据各地发展现状补短板,然后基于验收标准进行科学规划与创建辅导。 在《标准》中,公共服务(230 分)和供给体系(240 分)是验收的两大要点,二者的分值和占总分值比例接近50%:一,要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厕所、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平台、安全救援、自驾游、自助游等设施完

善,运行有效;重点通过交通体系的完善,带动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的提质升级。 二,要求旅游供给要素齐全,布局合理,结构良好,假日高峰弹性供给组织调控有效。在旅游供给体系中的各项二级指标的分值均排名前列,尤其是旅游吸引物和融合产业,所占分值远超其他。在旅游吸引物体系中,城市与特色村镇的分值超过了景区与度假区的分值,要重点拓展景区以外的城乡旅游发展空间,提高全域旅游供给水平。 02 全域旅游规划四大关键思维 自主旅游时代,全域旅游是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全域旅游规划非传统规划, 需要规划宽度与深度,需要以“打破边界”的思维,提出适当的解决路径与方案。即,运用简化降维思考,辨析错综复杂的资源信息,形成条理清晰、严密扎实的规划,并实现规划的落地。 王志联院长认为应重点关注四个关键思维角度——“解构”“整顿”“降维”“贯穿”。 在历时一年完成的《厦门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中,绿维文旅专家及项目团队正是从上述四个思维角度,形成了厦门独特的全域旅游模式。 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对厦门市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与解构,融合生态红线、城市总规、土地利用等情况,探索实施战略及路线,围绕发展限制条件与空间突破,最终解决当地特有的问题,形成“重点发展城市、海洋与山乡三个层次”的厦门市旅游新格局。 绿维文旅《厦门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获得了魏小安教授和专家组的高度好评,认为规划基础工作扎实,资料丰富翔实,成果体系完整,符合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规划的技术规范要求。厦门市旅游委杨琪主任表示,这是她多年主持编制的几十个规划中最好的规划、是一个创新性的规划!这个规划的创新性在全国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示范性样板规划,要求绿维文旅继续深入项目之中,持续辅导,深入设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2—2020 省旅游局 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5) 一、规划背景 (5) 二、规划围 (5) 三、规划期限 (5) 四、规划依据 (5) 五、规划原则 (6) (一)全局化视野 (6) (二)差异化定位 (6) (三)市场化导向 (6) (四)可持续发展 (7) (五)协调化发展 (7) 第二章基础分析 (8) 一、资源分析 (8) (一)资源丰富,组合度好 (8) (二)生态良好,尺度丰富 (8) (三)文化突出,主题鲜明 (8) (四)利用不够,转化不足 (9) 二、市场分析 (9) (一)总量快速增长 (9) (二)结构稳中有变 (9) (三)消费形式多元 (9)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10) 三、产业分析 (10) (一)统筹力度持续加大 (10) (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 (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0) (四)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11) 四、机遇与挑战 (11) (一)发展机遇 (11) (二)面临挑战 (11) 五、分析结论 (12) 第三章战略与目标 (13) 一、总体思路 (13) (一)发展思路 (13) (二)发展任务 (13) 二、发展战略 (14) (一)加快产业资本聚集 (14) (二)实施目的地升级 (15)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6) (四)强化旅游形象推广 (17) (五)遗产保护与创造 (17) (六)区域旅游一体化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分期指标 (19) (三)产品建设 (19) 四、分区目标 (20) (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区 (20) (二)皖江城市带旅游区 (20) (三)经济圈旅游区 (21) (四)皖北旅游区 (21) 第四章布局与产品 (23) 一、空间布局 (23) (一)三心引领 (23) (二)四片联动 (24) (三)十区聚集 (25) (四)六环联通 (30) 二、旅游产品 (31) (一)旅游精品体系 (31) (二)重点旅游线路 (36) (三)产品支撑体系 (39) (四)产业融合发展 (49) 三、各市发展指引 (50) (一)市 (50) (二)市 (51) (三)市 (52) (四)市 (54) (五)市 (55) (六)市 (56) (七)亳州市 (57) (八)市 (59) (九)市 (60) (十)市 (61) (十一)市 (62) (十二)市 (64) (十三)池州市 (65) (十四)市 (66) (十五)市 (67) (十六)马市 (68) 第五章服务要素 (70) 一、旅行社业 (70) 二、旅游交通 (70) 三、旅游住宿 (71) 四、旅游餐饮 (72) 五、旅游娱乐 (73) 六、旅游购物 (74)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设计方案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6年 一、旅游行业现状 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增速达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入大众消费时代。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近百家景区追逐新三板,2016年一季度入境旅游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有力促进了国内景区旅游。 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24亿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气爆棚,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变了国内景区旅游格局。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景区WIFI覆盖、快速入园、电子导览等)更加完善。 二、建设基本原则 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实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应该按照“统一

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进行建设,并有效继承历史建设成果。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 平台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栾川旅游的全程需求。 (2)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 统筹安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又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栾川县乡村游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3)继承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充分重视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服务的规划工作,同时对已有建设成果进行有效继承,有效整合进来。坚持规划、继承发展,避免出现偏离规划方向或重复建设的情况。 三、全域旅游服务云平台总体建设目标 全域旅游服务云平台项目建设内容可以概括为“1 3 5”工程,即“一个平台、三大对象、五类应用”。 一大平台:乡村旅游云服务平台 三大对象: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强市,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南通市旅游发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游区在编制旅游发展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近期:2006~2010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2011~2015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2016~2020年,为持续(成熟)发展期。 —1 —

第四条规划依据 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5;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 5.《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5; 6.《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规划》2005; 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 8.《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 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 10.《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 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持续发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2 —

海南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念方案

海南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念方案 地域:海南 时间:2013 年 类型:红色旅游 项目介绍 一、项目背景 海南省的旅游资源遍布全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境内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田园、风情等风景资源。在2012年10月海南省共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291.27万人,其中接待国内过夜游客285万人次,2012年1-10月海南省共接待国内游客2580.44万人次,2012年1-10月份海南省累计实现旅游收入285.44亿元。 同时,海南省的红色旅游资源也遍布全省,并且许多都是红色奇迹,在中国革命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海南红色旅游启动多年来,至今没有一条成熟的红色旅游线路和一个稳定的红色旅游产品。众所周知,海南最吸引游客的资源有三样:海湾沙滩,热带雨林,民族风情。目标是以休闲度假为主体,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红色旅游很难进入海南旅游的主流轨道。因而要提出一个合理的方法,解决海南红色旅游所面临的这一难题。 二、存在问题 1、地位边缘化 海南省地处南疆,隔海相望,使海南红色旅游在全国红色旅游和海南省旅游的版图上都处在边缘地位。虽为全国30条红色精品线之一,国家级经典红色景区中海南有7个,但分区未列入、重点没突出是不争事实。中国红色旅游资源有5大资源板块、12大区,缺少海南红色旅游区,是中国红旅的缺憾,海南旅游的遗憾。 2、资源点散弱—满天星、平无奇、孤无援、才不遇 分布“满天星” 海南红色资源遍布全省,每个市县均有革命遗址分布。共有501处革命遗址,1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9个国家级基地,27个省级基地。 景区“平无奇” 已开发的资源点中,现代感不强、景区分散、规模偏小、吸引力弱。文化内涵提炼、整理不够,展示形式单一,多为橱窗式陈列,基础设施都不全。 线路“孤无援” 从全国范围来看,海南红色旅游“孤岛奋战”,无法与大陆“红线”连接。海南的红色旅游资源多在偏远地区,道路环境较差。 处境“才不遇”

湖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简要本)1020文档

湖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 (征求意见简要本) 二零零六年十月

规划概要 一、规划技术说明 (1)规划编制指导思想 目标导向:基于湖南旅游资源实力与市场潜力,本规划锁定将湖南“从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化”的目标,面向存在的问题,以目标为导向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并进行各项统筹安排。 问题导向:本规划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拟重点解决湖南旅游业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即:与产业地位建设相匹配的支持体系建设问题、与新交通格局和区域形势变化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问题、旅游产品转型、旅游产业升级与提质增效益问题、进一步拓展入境游市场优化三大旅游市场格局的问题。 强调可操作性:本规划在专题研究的基础提出理论上的最优方案,并将这些措施转化为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可操作的工作抓手,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 (2)规划对关键问题解决所使用的理论依据 区域经济学与产业集群理论。根据湖南省内外区域合作与竞争特征和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目标,考虑到湖南旅游生产力布局零散的特征,提出集群式发展战略,并据此进行全方位规划。 旅游产业经济学理论。根据旅游产业的内在运行规律,立足于本土经济,统一协调与安排湖南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与时序。 旅游市场营销学理论。根据客流规律和目的地选择规律规划配套与营销湖南省的旅游产品及其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 可持续发展理论。根据湖南省的旅游资源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可接受极限以及经济基础条件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保证项目实施和产品建设的可持续性。 (3)规划措施制定的技术分析框架 本规划提出的措施所依赖的分析路径是:现状分析与建设产业大省的差距问题诊断理论上的解决措施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可操作的措施(即工作抓手),具体可以用下图表示:

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中国网 全域旅游是广西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是新时期广西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全新发展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 (征求意见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7年1月 目录 一、背景分析 (1) (一)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5) (二)国内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7) (三)广西全域旅游发展探索与实践 (8) 二、总体思路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基本原则 (15) (三)发展目标 (17) (四)发展思路 (20) 三、主要任务 (22) (一)双创融合,同步推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22 (二)党政主导,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22) (三)产业互融,促进旅游产品体系融合发展 (24) (四)补齐短板,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 (34)

(五)破除壁垒,促进旅游消费提升 (38) (六)强化监管,促进市场规范有序 (41) (七)精准施策,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富民 (43) (八)全域整合,构建开放的旅游营销体系 (46) (九)外引内联,培育市场主体和龙头企业 (48) (十)全面开放,实现旅游外交突破 (49) 四、保障措施 (51) (一)加强组织领导 (51) (二)完善利益机制 (51) (三)部门协调推进 (52) (四)推动多规合一 (52) (五)加大财政投入 (52) (六)强化政策扶持 (53) (七)加强队伍建设 (55) (八)强化监督考核 (55) 一、全域旅游概念 (一)全域旅游基本内涵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专栏1 全域旅游的内涵特征 五个鲜明特征: ◆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 ◆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 ◆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详述

2 旅游业在全国的比较地位及发展目标 以旅游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要素整合推动河南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规划期末使河南旅游业在全国的位置提高到上游水平。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 第三个层次主要是大众游客,这一层次的产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为突出,其作用是充当文化旅游的拳头产品,包括:五千年文化(特别是武术文化)、中原古都文化(郑州、洛阳、安阳、开封)和现代都市娱乐。 图3 河南省旅游发展模式图解 图5 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层次结构图

3 旅游文化开发要点 (1)历史文化名城游首先要把文化旅游项目纳入到城镇规划中去,对于古城社区进行保护式开发;项目尤其要注意与名城、名镇的历史文脉相一致;充分利用历史街区,选择重点做大文章;河南的古都年代久远,要表现远古文化,应当注意运用现代技术,增加表演效果,同时注意与民间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开发相结合。重点开发:开封宋都文化旅游区、洛阳古都文化旅游区、安阳殷商古都文化旅游区、郑州商代古都遗址、商丘古城旅游区、淮阳和浚县古城旅游区等。 (2)祖根文化游祖根文化旅游以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并重;依托太昊陵、轩辕故里和二帝陵,建设祖根文化旅游区,形成常年活动的文化载体;策划大型文化活动,使祖根文化活动与节事旅游活动相结合。各地的姓氏文化节和恳亲联谊活动要通过策划提高文化档次,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项目共享相应的常规活动载体。重点开发:太昊陵和太昊文化园,黄帝故里旅游区,二帝陵园旅游区等。 (3)红色文化游坚持寓教于游,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相结合、与山水田园风光相结合、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化。近期内重点打造大别山“红色圣地,将军摇篮”和太行山“民族脊梁,时代精神”两个红色旅游区;配套完善大别山红色圣地游、罗山何家冲长征精神游、竹沟革命根据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红旗渠精神和现代英雄人物时代精神游等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好新县鄂豫皖革命首府红色旅游景区等24个红色旅游区。 (4)宗教文化游正确区别宗教文化旅游与封建迷信活动,让宗教发挥积极的经济与文化作用。坚持培育宗教地位、历史地位、文化地位和信仰地位高的大庙,反对和控制主要进行迷信活动的小庙;发掘河南祖庭级和圣地级的宗教文化项目,重点培育几个有影响力的大庙;宗教项目的建设应该以经济文化项目为内核,反对单纯的建庙行为。开发重点:白马寺佛教祖庭、少林佛教寺禅宗祖庭、鹿邑和函谷关道教圣地、香山寺观音菩萨圣地,太昊陵祖庙等。 (5)商业文化游包括饮食文化游、贸易文化游和产品文化游等。配合中原崛起工程,寻找一个载体(如郑州或商丘、安阳)炒作“中国商源”,举办现代商业论坛;发扬光大中原传统商业精神,塑造现代河南商业文化形象。立足于做大商、做文明商,树立现代文明商贸形象;除了做大流通文章,建商务旅游区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微观着手,将现代形象理念、文明经商的商业文化贯穿其中;要制定商业文明规范,实施形象工程,树立“文明商贸之邦”

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方案(最新)

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进程,推动我县旅游创新、快速、健康发展,确保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X大精神为指导,紧扣全域旅游示范县目标,瞄准“四项优先验收指标”和“六项考核标准”,进一步明确目标方向,找准思路定位,把握景区建设这个工作着力点,突出旅游要素及功能的配套提升,加快特色乡村旅游开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监督考核,确保顺利实现创建目标。 二、目标任务 紧扣X旅游核心区建设,以打造全景X,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X森林公园等景区开发,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大力培育“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集X湿地生态游、民俗文化体验游、休闲养生度假游于一体,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成为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三、工作重点 (一)创新旅游发展机制。

制定鼓励和扶持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积极落实县财政对旅游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用于旅游形象宣传、规划编制、旅游品牌创建、人才引进和培训、奖励和补助等。同时,整合扶贫、移民、水利、城建、交通、文化等各类资金,加大旅游投入,吸引民营资本加盟景区开发,让利发展。 (二)健全旅游规划体系。 聘请国内外旅游行业专家团队做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策划顾问,加快编制《X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镇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进行全域整体策划,打造全景X、全域旅游,真正做到创意独特、策划新颖、大手笔、高品位。 (三)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以X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为重点的X旅游核心区建设,加快X森林公园景区开发。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X艺术庄园、X湿地公园、X故居、印象X田园综合体等建设,不断丰X村旅游产品结构。 (四)做大旅游宣传营销。 深入挖掘和包装历史文化资源,抓好全县旅游宣传营销的整体策划,策划举办好诗经文化节、荷花节、七夕爱情节、X祈福节、X祭拜仪式等旅游活动,不断扩大我县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央视、知名旅游门户网站等媒体合作,营造名诗、名人、名篇效应,提升X 旅游知名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