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课时作业4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课时作业4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课时作业4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课时作业4

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考查点

题号

易中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2、3、5 4、9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6、8 7、9

一、选择题

1.历史上,海南曾因地处边陲而被视为“化外之地”;在明代,海南因航海和卫戍的需要而受到重视,被称为“南溟奇甸”。改革开放以后,海南地位空前提高。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下,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人民努力把海南建设成生态示范省、国际旅游岛。海南的发展历史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

①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发展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②部分的功能之和构成了整体功能,部分的发展就是整体的发展③整体统率部分,部分的发展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④只有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发展好局部,才能实现整体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 从海南的发展历史看,海南由“化外之地”到“南溟奇甸”,再到全国最大经济特区,都是因国家整体布局的变化而发生的,即强调整体对部分的作用,③符合题意;现在,海南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下,海南人民努力把海南建设成生态示范省、国际旅游岛,体现了④;整体主导部分,部分不能主导整体;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①②说法错误。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的发展轨道:经济增长的中高速“相对稳定期”;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度调整期”。推进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据此回答2~3题:

2.从哲学上看,推进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体现了( )

①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立足局部,选择最佳发展方案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

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推进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是注重我国经济结构内部优化趋向的体现,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一种具体形式,答案为B;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要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同时要搞好局部,②错误;③与材料无关。

3.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一定要有信心。这是因为( )

A.部分要比整体更重要

B.部分制约整体,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存在

C.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

D.整体统率部分,影响部分的状态

解析:D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材料旨在强调整体的重要性,D符合题意;整体统率着部分,A说法错误;B与题意无关;部分以不同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不同,C说法错误。

4.古语言“民以食为天”。粮食历来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我国历来都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称作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这一思想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所以,粮食也是发展的

B.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所以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

C.部分影响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会对整体的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D.粮食与人民、国家密切联系着,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

系的

解析:C A不合题意;B本身错误,因为整体功能并不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D本身错误,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5.如果你把一个坏苹果留在一筐好苹果里,结果你得到的将是一筐烂苹果,这就是“坏苹果法则”。“坏苹果法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B.人们能够改变和创造联系

C.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D.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解析:C 一个坏苹果会导致一筐好苹果烂掉,启示我们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C符合题意;A强调的是整体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B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D忽视了联系是有条件的。

6.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是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5%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提高记忆力需要( )

A.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第一个要素

B.重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C.把握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D.把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解析:C 本题考查系统与要素的关系。题干材料说明要提高记忆力需要视听有机结合,在哲学上体现为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故C正确,A、B、D观点与题意无关。

7.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基于( )

①系统和要素是相互区别的②系统的整体性③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题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也体现了着眼于系统的整体性,②③符合题意;

①与题意不符;④表述错误。

8.一片靠河的草丛突然起火,火焰形成一个火圈,向一个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蚂蚁眼看就要葬身火海。这时,蚂蚁们迅速聚集,抱成一团,滚成一个黑色的“蚂蚁球”,尽管被烧得“噼啪”作响,“蚂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大多数蚂蚁得以绝处逢生。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①办事情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观念②搞好局部就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③部分居于主导地位,部分统率着整体④必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蚂蚁抱团求生,说明蚂蚁树立了全局意识,注重了事物的整体性,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不科学,局部功能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但搞好局部不一定就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③说法错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处于从属地位。

二、非选择题

9.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又被称为“共同沟”,是指将设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类管

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由于共同沟将各类管线均集中设置在一条隧道内,消除了通讯、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的道道蛛网及地面上竖立的电线杆、高压塔等,避免了路面的反复开挖、降低了路面的维护保养费用、确保了道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道路的附属设施集中设置于共同沟内,使得道路的地下空间得到综合利用,腾出了大量宝贵的城市地面空间,增强道路空间的有效利用,并且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创造良好的市民生活环境。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说明共同沟对我国城市管网建设的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观,为措施类题型。城市中各类公用类管线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需要统筹安排,系统规划,故回答本题可从联系的特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方面具体分析。

答案:(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在城市管网建设中政府应将管道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

(2)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在城市管网建设中政府应充分考虑不同管网的功能和特殊性,统筹

协调。

(3)坚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统筹全局。在城市管网建设中政府应着眼整体,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寻求最优目标。

(4)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结构优化的趋向。在城市管网建设中政府应坚持综合思维方式,合理优化不同单位的不同管网的设计和建设。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020部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七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随堂巩固练(含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多党合作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遵守宪法和法律 C.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D.坚持“十六字方针” 解析: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多党合作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一样,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由此可见,C选项符合题意;A、B、D均不是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2.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 ①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②组织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③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④在法律地位上平等的关系 ⑤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A.①②④B.③④⑤ C.①③⑤D.①③④ 解析: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一样,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由此可见,①③④符合题意;②⑤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关系,在事业上是亲密友党的关系,在监督上是相互监督的关系,排除。故本题选D。 答案:D 3.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以下关于人民政协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履行组织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的职能 B.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合作的组织形式 C.积极参与行使国家对外职权 D.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解析: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它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

高二政治必修三人教版第二单元知识点.doc

高二政治必修三人教版第二单元知识点高二政治必修三人教版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 文化的多样性: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 3.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总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6. 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7. 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答:尊重文化多样性。(第4、5、6点组合) 8. 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9. 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优秀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优秀教案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比较鲁迅的作品与高尔基的作品,增强比较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明确创新的意义,使学生更加认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 2、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 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 【教学难点】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教学方法】 采用学案教学和课堂活动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文化传承的过程就是文化发展的过程,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无不内在地包含着文化创新的要求。本课就专门讲述有关文化创新的内容,什么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文化创新有什么作用?文化创新的主体是谁?这些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问题。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填空《第二教材》P291)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就文化自身的发展而言,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但说到底,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处理:P48探究1,体会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⑴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思维提升:怎样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⑵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从文化自身发展的角度) 活动一:处理P50探究3 归纳:书法家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与特点,无疑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艺术,为我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 活动二:举例徽班进京→京剧产生;杂技《天鹅湖》 归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重证。 情感教育:要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过渡): 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这个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这个文化创新的时代,谁是真正的创新主体呢? 4、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上的原料和半成品,科学家、艺术家对此再进行加工、整理,才形成了精神财富;劳动群众在实践中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总之,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发挥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过渡): 这里要特别注意,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代,文化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呢? 5、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⑴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⑵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⑶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⑷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⑸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⑹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处理:P51探究4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时学习,我们明白了四个道理,那就是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因此,在这个文化创新的时代,特别是文化工作者们担负着历史的重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第二框教案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教学重点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课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课知识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课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政治必修三第二课主要内容,高二政治学习时要重点关注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政治必修三第二课主要内容,高二政治学习时要重点关注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重点) (1) 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 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重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重点)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 第七课知识点总结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改革是强国之路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制的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 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6、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2)私营经济(3)外资经济 7、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意义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根本原因) 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2)按生产要素分配 5、效率: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由我国的根本任务的国情决定的。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国情: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兼顾公平 (1)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8、效率和公平相统一 (1)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人教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人大——国家权力机关 1.为什么: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 我国权力机关的地位和要求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2.怎么做: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⑴立法权。⑵决定权。⑶任免权。⑷监督权 人大代表的职权 ⑴议各项议案。⑵表决各项决定。⑶提案权。⑷质询权。 2.怎么做(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础上集中,集中指导下民主。 3.怎么样: 党——国家的执政党,领导力量 1.为什么: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党的性质宗旨的体现 党的执政理念,指导思想的体现 党的领导力量和地位的要求 2.怎么做: 领导: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3.怎么样: 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人民的主人公地位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威信,推进党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和纯洁性 国家: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党派,政协——国家的参政党 1.为什么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民主党派和政协的性质决定的(参政党,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要求的 2.怎么做 一个参加、三个参与 参加国家政权 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订和执行。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 3.怎么样 充分发挥政协与民主党派的作用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高一必修二政治第三课.doc

高一必修二政治第三课 高中政治必修2第三课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消费及其类型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新课标基本要求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新课程学习3.1 消费及其类型 ★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及其含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几种消费类型的区别;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含义 3、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动,并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2、在学习消费结构时,可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增强学生们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的因素贷款消费

★教学难点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贷款消费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建议本框与大家经济生活紧密相关,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把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现实生活结合,引导学生更好的去理解与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第二课所学内容,总结影响价格的因素及价格变动的影响。让学生知道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又是价格机制调节作用的结果。而本课所讲内容就是第二课内容的延伸,本课则侧重于对消费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回忆,感知价格与消费的关系,从而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的因素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中秋节不同地方居民的消费方式以及与以前消费方式的不同。 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居民的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水平与结构、居民收入、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物价水平等。其中主要的是: (1) 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居民收入对消费是怎样影响的?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积极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2课同步习题

必修三第二课习题 变式1.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牌楼汉字、舞龙耍狮,就会想到中华文化,就有归属感。身在异国他乡,一声乡音的问候,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 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②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③潜移默化、无影无踪④深远持久、难以抹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变式2.古人云:“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说的是一旦没有道德约束和精神依托,人的欲望就会恶性膨胀和肆意泛滥,造成祸害与灾难。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发挥优秀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②优秀文化是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③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④加强文化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变式3.2018年4月9日,记者从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获悉,为推进“净网2018”“护苗2018”“秋风2018”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取得更大成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从即日起至2018年11月,围绕打击非法有害出版活动、淫秽色情低俗信息、新闻“三假”和侵权盗版等重点任务,抓住人民群众高度关心的问题,紧盯网上网下重要传播渠道,精准发力,重拳出击,持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推进“净网2018”“护苗2018”“秋风2018”等专项行动的依据。 1.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著名的传媒文化研究者、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提出了“童年消逝”的预警:他担心“18世纪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始终是童年的劲敌”,认为“童年的消逝”和“成人化的儿童”是电子信息环境惹的祸。电子文化使得孩子的童年正在消逝。这表明( ) A.文化是人创造的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人们的观念有不同层次 3.“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之所以“更久远”“更深刻”,是因为( ) A.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B.文化的交流和渗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学习目标】 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课堂导入】 在第二单元介绍完“如何生产问题”的基础上,本课介绍如何合理分配财富问题。主要从个人收入分配角度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梳理知识】 【课堂展示——(自学成果)】(组内小展) (要求: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快速高效核对自学成果,确保答案正确,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标记) 【课堂探究——(对学群学)】(班内大展) 探究一:情景模拟:《老赵说事》 俺们村的基本情况: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耕地基本靠牛,照明基本靠油,生活那就一个字“穷”。后来,实行土地承包后,老赵某承包了本村的五亩菜地,他认真学习农业知识,向农业指导员请教。精耕细作,采用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先进技术。结果,赵某的菜地产量和收入非常不错。老赵还供养儿子上了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因为很能干,收入不菲。 老赵和儿子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探究二:设置情景 (1)赵老太太也发挥余热在村口开了一家早餐店和小超市,生意很红火。 这种分配方式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2)赵某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好兆头,他拿出了积蓄继续投入生产,开办了一个蔬菜种植公司,红红火火的做起了生意。 那么赵某公司里面存在哪些可能的分配方式? 探究三:我们来探讨一些情形 A是某外商独资企业中的普通职员,月工资3000元,是按劳分配吗?为什么?如果不是按劳分配,又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B把钱存入银行定期获得利息收入,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C承包土地后转租给他人获得的收入,这是哪种分配形式?你还能举出属于这种分配方式的例子吗? D获得专利后进行转让,获利10万元,这又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E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每年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属于那种分配形式? 注:我们刚才谈到的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信息、管理都是可以用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 F关于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应作具体分析,请填写如下表格: 探究四:王乐义,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1989年首创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在此基础上,他又把眼光投向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上。他常说,“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把自己的发明,无偿地、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四面八方的百姓,改变了中国北方冬季少青

高中政治必修二笔记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令狐采学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 一、国家 1、本质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根本属性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1)本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最大特点 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三、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3)监督权 ★ 2、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的原则 关系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框题:政治生活 六、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框题:民主选举

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民当家做主 5-7课复习提纲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核心知识点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做主 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1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据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 注意:在我国,人民是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由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特别行政区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4)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5)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①产生: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②职权: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注意: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的主体只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产生 (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2)基于我国的国情,人大代表的产生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办法。县级、乡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全国、省级、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间接选举)产生。 2.人大代表的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人大代表的职权 (1)审议权(2)表决权(3)提案权(4)质询权 4.人大代表的义务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知识点总结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有什么特点 (1)最广泛的民主。 表现:①内容广泛。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经济、政治、文化------); ②主体广泛。 (2)最真实的民主。 表现:①从政治保证上看,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 ②从制度和法律保障上看,(五、六课会涉及一系列制度)制度和法律保 障了民主的落实 ③从实现方式上看,实行民主选举和民主协商。 (3)最管用的民主。我国的民主制度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创造活力,能够有效杜绝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弊端。 了解两个概念: 3.什么是国体?——37 国家性质亦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体概念回答的是国家政权究竟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什么人行使国家权力的问题。 4、什么是民主?——38 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理解:无论国体、还是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5.怎样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了解】——37 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A、工人阶级领导?: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严格的组织性不和纪律性,是领导阶级,是革命和建设的中坚力量。 B、工农联盟?工农有共同利益和天然联系,是同盟军,是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保证 C、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主体广泛。 第二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二者相统一 2.为什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意义,它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②民主和专政相统一。 A、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只有发扬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保持生机 B、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只有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才能维护国内正常的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 2、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2)------履行国家职能 内容:

政治必修三第五课(完整版) 文化创新人教版

第五课文化创新 课文导入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既要防止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E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不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失去了创新能力,也就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导学: 第二单元 第三课 学案2

学案2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一、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1)宗旨: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原则: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2.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 请思考:我国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政府职能、对人民负责原则之间的关系如何? 提示

二、求助有门投诉有道 1.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裁决制度等。 2.意义: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请思考:公民有困难只能求助于政府吗? 提示不一定。公民除了求助于政府外,还可以从单位、社会团体等方面得到帮助。 试判断:政府要把人民利益与谋求自身利益相统一。() 提示错误。政府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政府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探究点一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议题: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新的政策措施出台前,中央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分赴各地调研,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准确判断经济走势,竭尽全力做好工作。 说明中央政府在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履行好职能的。 答案中央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积极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1.全面把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1)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这一性质决定了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基本要求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思想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思想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一)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1、国家的含义:(什么是国家) 2、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家的构成要素:。 4、国家的性质是---------------------------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国体): 5、我国的历史类型: (二)人民民主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三)人民民主的特点: 1、:(1) (2) 2、:(1) (2) (3) (四)我国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理解内容1、含义:(什么是民主、什么是专政) (1)民主: (2)专政: 2、关系: (1)区别: (2)联系: (五)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 (2) 2、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怎么做) (1) (2) (3 (4) (5) (六)我国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是什么

(1) (2) (2)意义 。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必背) 一、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是什么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含义(什么是选举权、被选举权): (2)地位: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 (二)政治性义务是什么 1、 2、 3、 4、 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不包括立法平等) (1) (2); (3) 2、 (1) ① ② ③ (2)怎么做:A B、 3、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必背) 一、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 1、( 2、 3、 4、

【政治】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 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 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 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如今,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 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