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辽宁教育研究 2005年第9期

教育综论 浅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张宝锋

(辽宁省教师培训交流中心,辽宁沈阳110032)

摘 要:本文着重论述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并强调美育在现代教育中只能加强,不能忽视。

关键词:美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609(2005)09-0052-02

一、美育有利于审美想象、直觉与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人类最可贵的素质之一,也是人的基本素质。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创造新的产品,其中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这也是人类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创造史。人类在不同活动中的创造力虽然在形式与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却是相通的,不仅如此,其中人类在审美活动中的创造力对人类整体的创造力培养还起着一定的作用。

想象是审美心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审美创造力的主要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想象。想象不同于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只是扩大了人们心理活动的范围,不创造新的事物。而想象中所用的材料可能是现实中有的,但它的组合绝对是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想象的古罗马学者斐罗斯屈拉特说:想象比起摹仿是一种更聪明伶巧的艺术家。摹仿只能塑造出见过的事物、想象却能塑造出未见过的事物。![1]可以说,创造新事物是想象最本质的特点。审美心理是很丰富的,有感知、理解、联想与想象。前三者不是审美活动特有的,真正体现审美心理特点的就是想象,想象丰富的人,审美感受就丰富;反之,就贫乏。

因为审美心理的特点就是想象,而想象与创造力又是密切相连,所以审美对创造力的培养所起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众所周知,作家、艺术家是最具审美力的人,这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有着必然的联系。艺术最重要的品格就是创造。正因为艺术是独创性的工作,所以康德将它派属为天才。他说:天才就是天赋的才能,它给艺术制定法规!,天才是和摹仿的精神完全对立着的![2]黑格尔也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创造性的。所以,审美过程和艺术创作过程本身就是创造力的锻炼。经过这种锻炼,不仅想象力丰富了,而且思维也得以全面的发展与促进。

科学研究工作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逻辑推理,它也可以创造新的东西,但它的创新是有限的。而形象思维在英文与法文中写作IM AG INA T IO N!,与想象是同一词,可见它创新的程度是逻辑思维无法比及的。形象思维虽然不是审美专用的,但是审美以形象思维为本质,因此,审美也就成为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最好的途径。而美育恰恰是通过观察、思考、表现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活学生潜在的想象力。从而开发他们智力,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除了审美想象力对创造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外,审美的直觉力也对创造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直觉在审美中不是简单的感觉,它具有理性的因素,因而又称为理性直觉。而理性直觉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人的直觉具有超前性、超越性,具有极大的创造潜能。直觉当然不只是审美活动才有的,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的思维素质,它体现人在各种活动之中。但是,审美活动中直觉最多,而且最丰富、最奇妙,这也是大家公认的。审美直觉在艺术美的创造与欣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通常将艺术创造中的直觉称之为灵感。艺术家一般都是审美直觉最强的人,其不同凡俗的艺术构思通常得力于灵感。科学研究虽然是最理性的工作,但也需要直觉。爱因斯坦说:有时我感到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可是不能说明自己的信心。!这就是直觉。科学创造中那些超乎寻常的观点常常不是逻辑推理所得,而是直觉所得。伟大的科学家都重视直觉。1909年9月在一次科学会议上爱因斯坦提出一个实验方案,以说明光量子假说。当时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包括普朗克在内不同意他的假说,但是爱因斯坦仍然

作者简介:张宝锋(1966-),男,辽宁建昌人,辽宁省教师培训交流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人才管理。

52

坚持,他说:这个方案由于它的直觉性对我似乎特别具有说服力。![3]想象力与直觉力是审美培养人的创造力最主要的途径。因此,重视审美与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

二、美育有利于审美情感与爱心的培养

爱心是人非常重要的素质,它是人性的基础,是善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冷漠的,是与社会脱节的,无论他拥有多少财富与知识,他都是贫穷的。就社会来说,爱,是维系社会的心灵纽带。理想的和谐的社会,应是充满爱心的社会。

培养爱心,当然不只是美育的任务。各种教育都应将它纳入其中,但美育对爱心的培养有着特殊的作用。因为,说到底,审美就是爱心的流露。美感,其实就是一种爱感。没有对审美对象的爱,能有对审美对象的审美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青山妩媚,是因为爱青山;相看两不厌,只是敬亭山!,为什么会不厌呢?也是因为爱;我们常用情人眼里出西施!来说明美感的主动性,情人眼中的人为什么最美呢?不正是心中有爱吗?所以说,人在审美中,是将自己最善良的最美好的情感(其中最主要的是爱的情感)赋予了对象,因为,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具有丰富爱心的人必然是审美感受丰富的人,反之亦然。

审美的爱比道德的爱要丰富,因为道德的爱一般只对人,审美的爱不只对人,还对自然。道德的爱还讲功利,讲是非;审美的爱,有时连功利、是非也略去了,因而它更广泛,在某些方面也更深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一个故事。小学生奥列霞是很喜欢蝴蝶的,每天清晨都要到花园里去看蝴蝶。然而,当课堂上老师说蝴蝶是害虫后,她对蝴蝶的感情受到了伤害。虽然,她还是忍不住要去看蝴蝶,但只能悄悄地看了。这故事说明,真、善与美是不同的,从自然角度来说,蝴蝶是一种昆虫,它属于真,与情感无关,无所谓爱恨;从功利角度来看,它是害虫,它属于善,与情感有关,对它应是恨;从审美角度来说,它是一种美丽的生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抛弃它是否是益虫的影响,它属于美,对它应是爱。奥列霞的情感世界发生了矛盾,故而惶惑了。其实,对蝴蝶的三个角度都应该肯定,不能只取一个方面。

审美与道德都讲爱,这两种爱有相通的地方,美一般以善为前提,因此审美的爱有助于道德情感的培养。这叫做以美成善,以善成美。美育与德育在这里,实际是互为手段的。

三、美育有利于心理调控力的培养

美育在培养人的心理调控力方面有它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审美是讲超越的,审美的超越有多层意义,就它对培养良好的心理调控力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点:

1.对物质功利的超越。审美主要是一种精神活动,它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它对于物质功利必须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即超越。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同一件事,其实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提出心理距离说!的布洛举了一个例子:海上遇雾,从功利上看,耽误行程,心情糟糕;但是如果换成审美的角度,则大不一样,首先不要去考虑对行程的妨碍,只把它当作风景,这时,大雾就要变得很美了,心情也就愉快起来了。这种对功利存而不论,换用审美眼光去看问题的人生态度,其实就是一种心理调控。

2.对主客对立关系的超越。这里说的主体是指人类、群体和个体;客体就是自然。主客两分,对人类的进步发展有重大意义。强调主客两分是西方哲学的重要传统,它的优越性是明显的。但局限性也是存在的。这相对忽视了人类与自然的统一,群体或个体与对象的统一。而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则重视主客两合,即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两种学说不是绝对对立的,只是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就功利活动来说,更看重主客两分。比如人类改造自然,人为主体,自然为客体,人以主体的身份去认识、改造自然这一客体。一方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由于对自然的大肆掠夺,造成生态失衡,又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用主客两分,使我们对功利性的活动看得更清楚、更透彻,避免不计后果的蛮干。但就人与人之间过于强调主客两分,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与之相比,审美活动更重视主客两合,物我一体。中国美学讲究神与物游!、物我两忘!,将这种快乐称之为至乐!。实际上确实如此,当你沉浸在审美的境界之中时,你与审美对象的对立在无形之中泯灭了,你仿佛成了对象,对象也化成了你,这时,人是最愉快的。

此外,审美也有构造和谐的重要作用。古人云: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勿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大乐与天地同和!。康德曾经假设审美有普遍可传达性,其原因是:人有一种共通感。你认为美的,别人也会认为美。按他的观点,美是不凭借要领而普遍令人愉快的。!审美的这种社会性、全人类性的本质,有利于个体心理调控力的培养。通过审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了,不只出于生态保护的愿望,还出于审美的愿望,人自觉地去爱护大自然、珍惜大自然。通过审美,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了。个体自发地调动心理的潜能,去调整好与对象的关系,多一份同情,少一份冷漠;多一份理解,少一份相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狭隘。在和谐的美丽世界里,一切都可以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与创造,去完善我们的生存空间,去探求人类的未知,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世界美丽。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而这些,从某种意义上说,要归功于美育对人的培养。

综上所述,美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和精神境界,以及治国安邦,移风易俗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这不仅是从教育功能上考虑,也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的要求,对于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国青少年的文化情趣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望衡.美育与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2001,(7).

[2]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M].商务印书馆,1987. 161.

[3]库兹涅佐夫[苏].爱因斯坦传[M].商务印书馆, 1988.207.

(责任编辑:刘桂荣;责任校对:王少媛)

53

心得体会 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学忠县精神 议创新教育 要当一名好教师却是不易的,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同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 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把课堂氛围的死气沉沉,营造生动活泼的;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略孩子的全面发展,这就要老师解放思想。 二、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 (2)有较高的治理艺术.治理包括两方面:班级的治理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往”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

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 以上三点体会是我在学习《创新与创新教育》这本书时得来的。我天天都在想,我们的教育是在不断创新中得以发展的,我身为一名老师更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往创新,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进步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育要创新,生活要更新,我要加倍地往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把它们运用到实践中来,让自己的学习风气、敬业精神感染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xx年,给力之年,必须给力!必须创新!【篇二】创新教育心得体会教育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动物的生存与人的生活都是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生活是一种不断地创造新的意义和价值的高级生命活动。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运用美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素养 宽城县职教中心刘振宇 摘要: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美育从审美角度,培养学生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所以,运用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美育;教育;作用;审美能力;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文献中对于美育谈得最具体的一次。它对美育定位准确,非常有针对性,为我们今后改进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任,就是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学生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

学生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如果美特别是内在美被轻视,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其任务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以一定的审美媒介去感染、启迪美的接受主体,使其在美的欣赏、美感享受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较为系统的美学基本知识。其目的是不断提高接受主体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并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运用运用美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素养呢?我想从以下几个角度阐述,请同行们指教。 一、教育中渗透美育,任重道远。 很多学校的校训里包含有“真、善、美”的含义,求真,就必然尊重科学,重视智育,求善,就必然尊重道德,重视德育;求美,就必然尊重美学,重视美育。而在人的青少年时期,最乐于也最易于通过审美体验去感知真和善。学生正是在美的探求和创造中,不断地完善着自我,忽视了美的眼睛是昏暗的,遗忘了美的心灵是残损的,丢失美的人生更是不幸的。于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体验、探求,就成了教师的一项责任和义务。在教育教学中要渗透美育,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浅谈当代青少年家庭素质教育

浅谈当代青少年家庭素质教育 【摘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堂。家庭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性格的塑造、道德品质的形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不能只重视孩子的文化知识教育,要把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放在首位。认识家庭中素质教育的特征以及如何进行实践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Abstract】Family is the cradle of children grow up,are always the first to accept moral education class. Family quali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whole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in. In a child’s learning ability,personality shaping in such aspects as the formation of moral character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amily education can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child’s cultural knowledge education,to cultivate children to develop good habits of thought moral character and behavior in the first place.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how to practice in the family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Key words】Families;Quality education;Children;Interest in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和纽带,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随着素质教育在学校的广泛推广,家庭该如何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已经越来越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家庭,作为教育的重要阶段,应该及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旧的教育观念,以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加快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 家庭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应该有它的入手点和主要内容,除了对青少年持之以恒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外,还要侧重于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养成吃苦的精神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成才的基本前提,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自信才能有主见,才能做出他人未做之事。缺乏自信心,就会产成心理上的自我鄙视、自我否定、自我挫败。因此说自信是人生的关键。每个青少年都应树立自信,受挫不气馁,失败不灰心,顺利不自负。适应社会,努力奋斗,实现自身价值。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必须要转变教育方式,放手让孩子去面对挑战、经受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培养自信和能力,培养独立性,塑造独立人格。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在他们取得进步的时候,遭受挫折的时候,畏缩不前的时候,缺乏信心的时候,面临新的挑战的时候,都需要家长及时地给予鼓励。家长的鼓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当孩子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时,内心会产生愉快的感受,会增强成功的信心和渴望成功的愿望,会把家长的鼓励转化为内在的激励和动力,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向新的目标努力。家长的鼓励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注意方法和时机的选择,既不要夸大成绩,也不要低估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长期以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冲击下,美育一度被人轻视,美育的缺位导致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畸形人”,感情贫乏的“文化人”,精神庸俗的“废品人”。语文是工具学科,它所包含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文学更是人们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与美育是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关系。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 一、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美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由书面符号创造的,这就决定它的表现形式的特殊性。不像视觉艺术有形象在眼前,听觉艺术有声音在耳边那样直观,而是间接的表现形象,也就是说,作者创作形象于字里行间,把握它需要阅读者用自己的审美经验转换来实现。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中就应该把握语文的这一特殊规律,在学生和作品中架起一道桥梁,引导他们根据作品的内容、表现的方法走进作者创造的世界,感受作品的形象美。 如学习朱自清的《绿》,要让学生领略到作者笔下表现的梅雨潭的绿的艺术美,就必须紧紧抓住铺垫和对比描写这一特点,通过对描写性语句的赏析,即捕捉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去感受美不胜收的直觉形象,从而产生美感。如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扬,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

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这段描写运用铺垫、对比的方法,用全国各地名胜绿色来衬写梅雨潭的绿色是兼各家之长而去其短,惟有有它不淡不浓不明不暗恰到好处。教学中学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描写,使之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壮美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指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近年来,各种语文实验教科书百花齐放,百花争鸣,虽然选文的角度、审美眼光有所不同,但选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美的,司马光示儿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训诫是美的,对别里科夫“套中人”的本质揭露是美的,对葛朗台守财奴的“人生就是一场交易”的剖析也是美的……。这种阅读作品产生的精神上的愉悦、思想上的教育以及与写作中的情景产生共鸣的现象,就叫做艺术欣赏。欣赏美是在感受美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上,教师尤其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共鸣,完善欣赏美的活动。 吕叔湘曾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宣传,或枯燥的进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简述素质教育得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就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得,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与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得得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得教育,就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得教育,就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得教育。 素质教育得特点就是:①面向全体学生;②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③让学生主动发展。 2、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得自我完善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为适应素质教育得实施,广大教师除要具有合格教师必备得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全面育人得思想素质;②复合得专业知识与智慧;③参与发展与研究得意识能力;3、简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得关系 从教育领域来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得关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能促进社会得可持续发展。 教育具有道德教化,能力培养,文化传承及创新等多种功能,就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得重要力量. 其次,教育能促进人得可持续发展。 学生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性,既担任了相应得社会角色与社会义务,又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得权利、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能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与张扬个性得同时,实现其社会化与个性化得统一,促进人得可持续发展。 再次,教育本身需要进入可持续发展得轨道。 教育自身也就是具有生长性得,也需要改革与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教育事业得生命力与活力,保持发展与前进得势头. 4、请说出科学发展观核心得实质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得与谐发展。 5、现阶段党与国家得教育方针就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 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得基本涵义就是什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两层意思:一就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就是教育本身要现代化,即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进行改革,更新,充实与发展。 教育要面向世界,有三层涵义,一就是了解与学习世界各国得先进科学技术与教育经验;二就是培养学生具备面向世界所需得素质;三就是使我国得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立手世界教育之林。 教育面向未来,涵义有三:一就是教育应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得未来趋势相适应;二就是教育应考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得人才;三就是探讨教育本身得变革趋势。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是一个统一得整体,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教育面向现代化”就是基础,核心,出发点。 7、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得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得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优秀得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得心灵,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得任务。 首先教师要有教师得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得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这主要指教师要具备明确得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意识与奉献意识.

美育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教育美无处不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 好的人间。这是人们对生活的向往。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引发了社会、专家的讨论。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这里也冒昧的浅谈一下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我们的审美标准和底线在报警了。现代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在大打折扣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在退色。无数人在问“这是为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提高学生审美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是不可分的,美的特征之一就是动人性,就是能感动人、打动人,不能动人,就没有美,也不会有美育。只有做到了“真、善、美”才能保证美育的动人性,纯洁性,审美素养是脱俗的、是没有公利性的,、是纯粹的、高尚的,人文素养是入世的、为民的。人是因为可爱才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人文素养体现在人身上的往往是一种内在美,或者说是心灵美。外表的美,是经不起风雨的、是坛花一现、是没有灵魂的,而内在美是一种修为,需要更高的思想修养与精神境界去供养。所以只有培养具有审美素养的人、即培育以纯洁、高尚、先进的价值目标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利人和为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从而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改进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呢?

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必须服务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而提高人文素养又是提高学生审美的必经之路。改进美育教学要以感动人性的课堂教学、生活体验来体现“真、善、美”。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以纯洁化和高尚化。美的教育本来就是在情感世界里寻找记忆,让个体的情感与心灵发生碰撞而产生灵魂的火花来修炼个体。 在我们的美育教学中,美育发生的效果是“煽情而动”或者说是“动之以情”。美育是教师走进学生情感世界或心灵世界的捷径。美育无处不在,所以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应是富有动人的情感的,而非单纯的技巧和知识。只有个体动了真情才有美的存在,也才有美育。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老师到底拿什么来打动学生呢?或者说我们要怎么做,用什么做才能让学生“动之以情”呢?美的特征之一就是动人性,只有做到了“真、善、美”才能使学生的情感纯洁化和高尚化。法国美学家库申说过:“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经过长期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感到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让美把丑与恶排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无疑,这也正是美育的规律。 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就是说审美可以把人从各种世俗束缚中解脱出来,超越出来,获得情感和精神上的自由。使情感超越功利主义,超越世俗、超越庸俗。使文明、自由成为最美的风景!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发表时间:2018-09-11T10:49:49.88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11期作者:唐源[导读] 语文是人文学科,它要求我们不能只关注它的工具性,更应关注它的人文性。 唐源(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新疆乌苏 833000) 摘要:语文是人文学科,它要求我们不能只关注它的工具性,更应关注它的人文性。它不但教会学生怎样去理解、分析、鉴赏,同时还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美的启迪。所以,美育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做到寓教于美,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美的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审美的能力,提高孩子的品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美育,吟咏,形象,哲理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11-155-0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师说》非常准确的诠释了老师的功用。 在这功用中,讲到“传道”。这里的“传道”不能简单的理解成“讲道理”,它关注的是学生的人格品质,比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它虽然在试卷的测试中难以得到体现。但是,对孩子来说,“传道”中渗透的美好的一切是促进她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 而且《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也认为,“审美需要是人生的高层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教会学生审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我们教学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是智育的过程。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也是我们教学活动必须重视的,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解除疑惑,还要肩负起“传道”即美育的责任。 那语文教学中,怎样落实“美育”呢?下面我就三方面来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一、吟咏诵读,品味语言美,捕捉情感美 叶圣陶先生说过: “叙事抒情的文章,最好还要‘ 美读’”。怎样美读呢?他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样读着读着,“ 不知不觉,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这里,叶老先生所言要达到的境界,其实就是通过吟咏诵读达到感知美的境界。 好文章的语言,一定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它们有的像高山流水,清脆悦耳,比如《边城》;有的如百鸟和鸣,婉转悠扬,比如《春江花月夜》;有的似战鼓催征,高昂激越,如《我有一个梦想》;有的若叙家常,娓娓而谈,如《项脊轩志》。品味朗读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声韵美、达意美、描述美。 语文课堂,老师不应该因为心疼时间而放弃让学生朗读。相反,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一遍又一遍反复阅读吟咏,而且要对“怎样阅读”进行指导,教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调整自己阅读时的语调、语速、节奏、轻重等,带着感情去绘声绘色的读,让自己的声音带自己入境。有感情朗读的次数多了,读到让自己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见其事、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就自然会感知到文本语言的魅力。会被文章中或形象生动、或质朴自然、或豪迈激越……的语言吸引。反复去琢磨、品味时,就会透过作者的语言文字走入作者的内心去,最终达到感受语言美的同时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美,看到作者心灵的美,佩服文本中达到的境界之美。从而激发学生仰慕美好人物和美好事物,追求美好品格的情怀。 咏读的过程,是步步深入的过程,最终让读者乐趣丛生。获益无穷。 二、深入体会,感受形象美,追求品质美 在我们的教材中,华美的诗章,精妙的散文有很多。在这些篇章中,更不乏优美的形象:永不屈服的常春藤(陆蠡《囚绿记》)、凌寒独自开的梅花(王安石《梅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周敦颐《爱莲说》)……,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崇敬的人物形象,比如不计个人恩怨,深明大义的烛之武;蹈死不顾,报答太子恩情的樊於期和荆轲;追求真理,“宁溘死以流亡”,也要“清白死直”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忠肝义胆的张良;留胡十九年也不变节的苏武;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挽雕弓、射天狼的苏轼;“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受到迫害还要解剖和反思自我的巴金……他们令人心仪,让人敬服。他们有的豪情万丈,有的心怀天下,有的乐观豁达,有的坚忍不拔。他们都是有着远大理想又能够坚守自我的人,他们是有着高尚道德和情操的英雄。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他们可敬可爱。他们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美德我们一生受用。我们要用这些美的人和物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崇敬伟人,追求美好的品质! 三、抓住小事情中的大道理——哲理美 有的文章,它通过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这些道理是我们纯正思想的源泉,是我们远航的指南针,是漫漫黑夜中的灯塔。它们让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会取舍,持之以恒……《哀溺》通过一个善游的人因不肯抛弃铜钱而被淹死的故事,告诫我们不要因为贪图利益而导致亡身;《兰亭集序》通过集会产生的感慨告诉我们,珍惜时间,扎扎实实做实事,才不枉这短暂的生命;《赤壁赋》通过夜游赤壁,主客对答,告诉我们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莫要忧伤执着,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豁然开朗;《游褒禅山记》告诉我们,要取得成功,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不随以怠”的毅力;《定风波》让我们懂得,再困难的境地,只要有颗开朗的心和一个宽广的胸怀,就依然可以过的洒脱自在…… 学习文本时,让学生水到渠成的受到美育。它的成效远远胜过枯燥的说教。 语文的美无处不在。字的方正之美,遣词造句的语言之美,韵味绵长的音乐之美,所传之情、所达之意的幽远之美,塑造形象的崇高之美,思想境界之广博高洁之美……让我们一起将语文的美育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董成仁《学习研究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良华《论教师的教学智慧(上)》.《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6年11期 [3]王拥军.《语文课创新教学实验设计与探索?教学实验综合理论探究》 ,学苑音像出版社, 2004. [4]燕合英《精心打造富有魅力的课堂》.《课外语文(下)》, 2017年6期 .

第一节 幼儿美育的意义和任务

第一节幼儿美育的意义和任务 一、美、幼儿美育 美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属性之一。这种属性具有两个特征:凡是“美”,都可以直接被人们的感官所感知,具有一定的形象;凡是“美”,都能使人愉悦,使人动情。 美的基本形态不外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大自然中有自然美,人类社会中有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一种反映。 幼儿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就是指培养幼儿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幼儿美育的意义 (一)幼儿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具有德育、智育所不能取代的独立功能,对于培养人的敏锐感受力、丰富的个性的、广泛的知识、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以及创造力都具有特殊的功能。美育有助于造成整个社会的审美化,形成美的社会风气,建立美的人际关系,抵制陈腐的习惯。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有密切关系,能促进各育的发展,同时也渗透在各育之中,成为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育和德育的关系非常密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美的欣赏可以使人变得高尚起来。美能唤起人的善良的情感,如同情心、忠诚、爱、温柔等。 美育和德育又是相互包含的,可以使人形成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人有美丽的心灵、教人有美的语言和行为。而美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这对德育目的的实现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诱导力,它可使人在动之以情的状况下,不知不觉地把德育要求,变成了自己的主观愿望。如在欣赏祖国秀丽山川的时候,爱祖国的情感便会油然而生。 美育是以智育为基础的,感官的发展,智力的发展,知识的丰富,是审美活动的必要条件。反过来,美育的实施有力地促进着感官的发展和智力的提高。智育和美育的结合,科学知识教育和艺术教育相结合,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渗透,能充分发挥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对幼儿来说,尤其能促进其大脑两半球的均衡发展。同时,美育的实施,还可引起他们对周围现实更广泛的兴趣,不仅有益于开阔幼儿的眼界,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而且还能提高观察力、丰富想象力,发展创造的才能。 体育是健和美的有机结合。在体育活动中,要求幼儿队列整齐、姿势正确、优美,有良好的体育道德,这一切也都体现了美。而寓美育于体育活动之中,就能使体育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还可提高运动质量,促进体育目标的实现。 同时,审美活动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产生积极的情绪,这也会促进身体机能的协调、增进幼儿的健康。 (二)美育是教育幼儿的有效手段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情感占优势,认识过程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支配。“美”具有形象、具体、可感知的特点,例如,艺术作品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具有鲜艳的色彩、动听的旋律、生动的形象。这对幼儿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极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也极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 幼儿园里,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占很大比例,每周有音乐、舞蹈、戏剧、娱乐、电影、故事、朗读等活动,游戏时还有造型活动。一周中,艺术课程占总课程的50%,而小学2%~8%。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有美育的因素,比如早操常有音乐伴奏,环境的美化,教具、玩具的美化,都离不开造型等。因此,美育是教育幼儿的有效手段。 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明显的效果。许多事实证明,三四岁的幼儿,在绘画和音乐方面初露才能的为数不少。因此,美育应从婴幼儿时期起开始,促使幼儿特殊艺术才能的发展。

浅谈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素质教育实施

浅谈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素质教育实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性格的发展形成,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庭教育;而且,父母与孩子的接触时间最多,如何与各年龄段儿童相处,更好的引导儿童成长,是各位家长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如何成功与各年龄段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儿童健康茁壮成长呢?首先应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行为特点等心理学知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能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让儿童认同家长的引导,愿意接受家长的帮助,感恩社会和家庭给的温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合格的新世纪接班人。 目前,家长对家庭教育还存在误区,特别是从村家庭,父母经常说的话就是:“我们也没有文化,不能辅导孩子学习,对孩子成长束手无策”。这是一个误区,是走了死胡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甚至可以说,学习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只是非常微小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家庭是儿童性格、习惯养成的主阵地。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家庭之中,家庭中的琐碎小事,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我国古有“孟母三迁”,就强调了孩子成长环境的重要性,家庭作为孩子第一个接触到社会结构,对其成长、性格的发展、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家长要注意到自身的重要性和及时性。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随时随地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快的得到发展,这里说的良好的家庭环境,不是以金钱多少来衡量的。金钱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长,更不能左右儿童发展。一个有爱的、充满社会责任感的、温馨的、积极家庭,在这个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具备责任心和爱心,一个充满矛盾、争斗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具备更多的社会经验、相比较同龄儿童更加成熟。诸如此类情形应当引起家长的足够在重视,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孩子的未来,去努力创造友爱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吧。 二、父母在儿童性格形成、习惯养成中的主导作用。儿童的认知水平在不断的发展中,受父母的影响非常大。人的认知发展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年龄越小的孩子,受身边具体形象事物的影响越明显,这段时间恰恰是儿童与父母接错最多的时间,他们善于模仿、并对性格形成起直接作用,而儿童的性格正在此时开始形成,因此,父母对儿童成长起主导作用。 当然,我们的孩子正在长大,或者已经长大,不能再回到他们性格形成的阶段去重塑。只能想办法在现在,从眼前开始逐步发展儿童的健康人格,使其身心健康的快乐成长,能够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取得成就。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发表时间:2009-08-20T14:28:37.763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年第4期供稿作者:解冠英(青海省湟中县第一中学青海湟中811600) [导读] 在语文教学中无处不渗透着美的教育,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主要是审美鉴赏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无处不渗透着美的教育,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主要是审美鉴赏活动。它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愉悦学生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美化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无不凝聚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文质兼美的作品犹如一块块精美的玉石,时刻吸引着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挖掘、感受教材中的美,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针对教材中的美,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体味呢? 1. 读美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和学生的自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涓涓细流渗透心田,又似绵绵春雨沁人心脾,激起情感共鸣。《背影》中父亲朴实深情的话语,能读出人性的亲情美。读《藤野先生》要读出滕野先生的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的人格美。 2. 品美自然事物的美是普遍的、大众化的美,像《春》《济南的冬天》《苏州园林》等美文无不融进了作者的情感,渗透了作者的思想。读这些文章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知识水平、艺术修养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品味作品中的美。尤其是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理解了诗词的意境,体味了文章的神韵,才能感悟作品中的美。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融入到北国气势恢宏的壮观雪景之中,随诗人一道指点江山,评古论今,才能品味出一代伟人宏阔的胸襟,领袖的风范。 3. 悟美如果说阅读和品味是对作品的接触、想象、移情和体验,悟美则是对作品深层次的理性把握,是对作品艺术深层次的理性揭示。在教授《岳阳楼记》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赏析洞庭湖壮美的景观,后感受迁客骚人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进而引导学生从感受中走出来,在对比中感悟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在感悟中培养了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社会责任感。 运用阅读、想象、感觉等手段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的同时,安排与教材内容相应的作文训练,让学生用语言文字来表现美、体验美,就是创造了美,这样就使美育真正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了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创新教育下青年教师的挑战及对策

创新教育下青年教师的挑战及对策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人才必将成为我国发展的主力军。高中教育更应该是创新教育的主战场之一,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容推卸和刻不容缓的。 一、创新教育对青年教师的挑战 高中创新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就思维观而言,传统教育由于习惯于提供无可置疑、不容争议的现成结论,势必导致学生思维方法上的一元、封闭和聚合。而创新能力培养高度重视学生在思维训练中的独立自主权,鼓励他们自觉选择、矢志突破、发奋建构。”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是能够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这种意识使得他们不满足于书本上的内容以及老师的讲解,能够激励他们积极、主动的自学,以期获得新的、独到的见解。仅有创新意识是不够的,还应有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知识丰富且有一定的系统性,观察力强,思维灵活,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多方努力解决。 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认知自觉性的增强,在观察力方面能够有意识的集中注意力并持久观察,并在观察过程中能够从整体和部分的角度进行辨别。在思维方面,高中阶段的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他们的求异思维突出,不满足于课本中的内容,不轻信书本上的结论,更渴求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喜欢质疑并为之争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同时,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明显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也在逻辑思维的促进下迅速增强,能够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高中生虽然具有这样的心理特征,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和发挥自己应该具有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 二、创新教育下青年教师的应对 创新教育下的青年教师,首先应该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处于支配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下的青年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认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鱼”,重要的是还要授于他们“渔”。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引导他们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教学思想和观念上的转变将有助于更好的在教学中渗入创新教育的因素。 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培养创新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创新的反面是因循守旧,是一种习惯势力和习惯思维,特点是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不思进取。高中时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决定了这一时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将会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他们才会主动学习并敢于向传统挑战,进而形成自己独立的认知。思想指导行动,思路决定出路。人类历史之所以发展进步,就是因为人类能够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高中时期创新意识的培养将会为以后的社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改革开放

美育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美育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1137247773在现实生活中,对孩子的美育教育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教育机构和形式,而针对自己孩子选择具体的教育机构和形式,却是每位家长很迷惑和无助,因此也很盲目。其实我们做家长的在审美观点和思维习惯上本身存在局限性甚至有扭曲的可能,所以对孩子的美育教育不能受自己的喜怒爱好来选择教育方式,我们必须赋予它以社会功能,美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它是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对每一位孩子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美育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我们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密切相关,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所以,要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尤其对于思想还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更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理结构,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我们每位家长都已经有了超强的认识,但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是被我们严重淡漠的,而这对我们的整个社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美育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更加趋于合理、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美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仅知道什么是不够的,只有从情感上产生爱好,才能心悦诚服,才会在行动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与创

造性。可见,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使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快速提高。 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情感的开发与升华,只能通塑造美的心灵着手。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而对一个孩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美育教育,不但使孩子的心灵得以净化,还可以在这过程享受到更大的快乐和童趣。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 上面是我认为美育教育的意义,而零点美术就是每个孩子培养美好心灵的温床,是孩子架构一个正确、科学的心理结构的基础,是每个孩子美好未来的起点,是每位家长梦想开始的地方,是创建更加美好社会的一个源点。我忠心希望零点美术能以创建更加美好的世界为己任,把每个孩子都能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我也非常感谢零点美术多年来对孩子辛勤教诲和培育,特别是宋老师对孩子教育的精心和认真,使我非常感动。在此,我要特别的感谢宋老师,祝您事业发达、工作顺心、健康幸福! 施展的家长:施健 2011.0102

家庭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1)

家庭实施素质教育的钥匙 ——读《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有感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这是给我们家长一把素质教育的钥匙,我们作为年轻父母,对在家庭中实施素质教育一直存在很多困惑。当我们与孩子刘遥一起阅读时,发现孩子喜欢读,我们也爱不释手。通过它,我们仿佛一下子打开了通往素质教育的大门,孩子也找到了学习的小榜样和成长的大方向。 一直以来,每个做家长的都希望能培养一个学习好、素质高的好孩子,特别是处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年代,孩子的成才就是家庭里的头等大事。如何使孩子成才呢?如今的家长,都有一个通病,对孩子是“重学习、轻个性”,把学习成绩好坏,作为唯一标准,缺乏对孩子的心理、情感、个性的关注;重视学习分数、名次,轻视学习活动的指导;重视为人做事不吃亏,忽略诚信、友爱、尊重和责任心的培养。一厢情愿而自以为是地指导孩子做这干哪,不了解社会压力和家庭背景变化对孩子个性产生的影响,不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一度陷入家庭教育的误区。 我们边读,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从淘气包马小跳成长的一些小片断,我们看到了很多可以学习借鉴的科学做法,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迪: 第一,家长要做到“有作为”或“有所不为”。在为人做事之前,家长须确定哪些事是可以让孩子自己做的,哪些事是要在大人的帮助下做的,哪些事是坚决不让做的。书中谈到马小跳及一群小孩子在竞选“超级市长”时,丁文涛、王天娇、林子聪的施政纲领是他爸爸妈妈帮助其完成的,纲领中提及的什么财政预算,环境治理,市政建设,城市规划,民心工程,都是小朋友们听不懂的,他们也不能真正理解当市长所起的作用与意义。而马小跳的父亲,他并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依照施政纲领的固定格式,替孩子长篇大论洋洋洒洒一通。生性贪玩的马天笑,打破常规,做了家长应做的事情,他只是与马小跳做了一段简短的对话。而正是这段启发性教育的对话,让马小跳茅塞顿开,原来市长的施政纲领,就是要让市民过想要过的幸福生活。而施政纲领的获得,是要靠自己亲力亲为的一番调查。作为家长,适可而止,马上从对孩子的辅导中退了出来。马小跳通过对小伙伴的组织、合理的分工、做了八十份的民意调查,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整个调查的过程,马小跳既参与其中,又享受其中。既有体验当市长的艰辛,又享受当市长的快乐。而不是像其他家长与孩子倦缩在家,闭门造车,孩子明白的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第二,积极地支持与配合,提供个性的发展空间。孩子个性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家长无私的奉献与耐心地付出。书中同样也谈到母亲节快到了,老师布置了一道题目《难忘的母亲节》。马小跳选择了给妈妈过生日,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故意避开妈妈,并约爸爸在咖啡馆一同商量为妈妈过生日。爸爸马天笑并没有压制孩子尝试的积极性,对孩子说:“不行,你做这件事还早着呢。”相反在同马小跳商量的同时,爸爸提出“要给自己的母亲过生日”,起到了良好的言传身教作用。才有了后来妈妈开冰箱时发现冰箱里贴有“祝母亲节快乐”的激动不已,才有了马小跳带妈妈到肯德基吃早餐、带妈妈去游乐园、带妈妈逛街买双鱼木发卡、带妈妈在麦当劳吃晚餐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全是孩子根据自己“孩子气”的率性而为,对成年人来讲,有些活动未必喜欢,但却满足了一个小男子汉的自尊心得以充分地展现和彰显的同时,又体验到了做男子汉的快乐。作为家长没有理由拒绝,而应该热情地支持和帮助他们去尝试,去享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会增强一份自信。 第三,角色互换,放下架子,让孩子体验家庭责任。父母与子女,适当时候进行角色互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向全国发出了在15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号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教育无疑承担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奠基的重大历史使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基为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开辟了素质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创新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当中使用最广泛的词汇之一。 第一节: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 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是两个出现频率很高、联系比较密切、正在现代教育话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新概念。科学地界定两者的内涵、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完善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的内涵 在我国,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思潮是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以后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给大家以极大的鼓舞和启发,“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创新教育定义不下百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把创新教育定义为,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另一类则把创新教育定义为,是相对于接受教育、守成教育或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新型教育。我认为对创新教育的定义,既要考虑创新教育的历史和已经形成的规约,又要考虑到创新教育已有的升华和将来的发展。我们认为,从广义上说,创新教育就是为了使人能够创新而进行的教育。凡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教育。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创新教育是指把壮大生命提高人的创新性当作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并在全部教育教学过

浅谈儿童舞蹈的美育意义

浅谈儿童舞蹈的美育意义 21世纪的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验证了马克思揭示的“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必然性。美育卓越的教育品质将成为教育进步的标志,成为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全民素质、造就创新人才、推进先进文化、发展社会文明的一个根本因素。 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各种理论书籍如教育学、心理学、美育学等都揭示出舞蹈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将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甚至将舞蹈教育纳入教育法。 之所以将舞蹈教育提至如此高度,与舞蹈的教育作用及其与体、美、文学等艺术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实践证明,儿童舞蹈接受力好于其成年,因此,开展儿童舞蹈教育意义深远。 儿童舞蹈突出的美育意义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舞蹈能帮助儿童建立美感。 其实对儿童进行美感教育就是审美教育,即,主要通过艺术手段(包括舞蹈),或借助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教育。然而,儿童的美感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家长和老师必须身体力行,从日常生活、艺术鉴赏和学习中着手帮助他们提升美感。特别强调的是,舞蹈教育绝不是纯粹的技能教育,它还应该包括舞蹈艺术历史及其美学的教育。 此外,舞蹈美育教育还是一项生命美育,对儿童进行舞蹈美育的意义不在衡量舞蹈技能的高低,而是重视儿童的生命质量,提升儿童的生命强度,就是帮助他们培养认识美的觉悟、追求美的理念和创造美的能力。

其二,舞蹈能锻炼儿童的模仿能力、基础运动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据专家分析,孩子在八岁前主要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的,少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对感情表达最纯真。舞蹈可以帮助少年少儿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基础运动能力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跑、跳、投等各种动作技能。人们在少儿时期就已经在日常生活中随意学会基础运动能力,但仍需要通讯速、有力,给将来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多的方便。经实验证明,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根据他们的形态、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学习的坚持性情况的不同,结合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培养孩子基础运动能力选择了不同的适合的舞蹈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促进孩子身体发育和提高少儿的运动能力增强体质。这也符合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倡的“要给小孩子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知识、多思想”的教育思想。 “协调性”的含义很广泛,它包括大脑内部各个神经系统之间的协调,大脑综合处理不同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时的协调性,大脑指挥躯体行动时的协调性,具体表现为脑、眼、耳、四肢、躯干等的协调性。如果这些协调发生了障碍或发展不足,就会影响孩子许多方面的发展。例如,注意里不集中,动作迟缓,粗心大意,动手能力差,运动时不平衡,胆小、敏感、易紧张,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不足,语言能力发育迟缓,写字出格,偏旁部首颠倒,计算粗心,阅读多字、少字、串行等,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孩子们的效果和社会适应能力。协调性的发育不是先天完成的,需要在后天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成,这个发展过程不应是被动消极的,而应是积极主动的,需要家长、老师有意识地训练和引导。舞蹈是训练孩子门协调性的一个好办法,它十分重视孩子们的心理训练,而且将舞蹈运动融入了舞蹈的动律,更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热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