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模板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模板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模板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模板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

沈阳建筑大学(以下简称沈建大)新校区规划设计从 6月招标开始至 9月确定方案,始终吸引了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但仅是恰逢世纪之交的一场强者之争,而且从更深层次上激起了当代建筑师和规划师的思辨。不能不承认,沈建大新校区的建设是对新世纪大学模式探索的一种回应。新世纪的大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新型的办学模式会给我们的校园规划设计带来哪些影响?大学城之路是否可行?新型式大学建立起来运营情况究竟如何?期间又发生了怎样的变更?在这里,还是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来关注沈建大新校区建设。对“生成和使用”过程的客观记录,将逐一解开人们心中的疑问,同时引发我们关于中国大学校园建设的发展问题更深层次的思索。

一、背景概况

沈阳建筑大学(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始建于1948年。历经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它面临着与许多老校相似的问题,如学科设置发生变化,规模扩大,要建新图书馆、体育中心和校舍等。面对这些问题,是就地发展还是另辟蹊径?实践证明,有限的基地已经不能从实质上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做出了建设新校区的决定。

经重复论证,新校区所选用地位于沈阳市浑河南岸的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为沈阳大学城规划用地的一部分。基地地势平坦,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长660米;交通条件比较好:南临沈抚铁路,东临张官河,西为开发区的规划次干道(此路上空将设有向北跨浑河,通往市中心的高架轻轨线);可达老校区的公交线路224路直抵新校区门口。从新老校区联系方面,老校区东院距离新校区用地较近,有利于

土地置换过程中的过渡。

8月16日,沈建大新校区建设正式破土动工。迄今为止,一期工程(教学单元、学生宿舍、运动区、室外景观场地及配套设施)已于 12月16日竣工,当前已有30万平方米的建筑投入使用,入住学生达1.1万人。预计全部工程将于年底完成。

二、竞标方案

共有六家单位参加新校区方案的投标,它们分别是:德国GMP建筑设计公司(以下简称“GMP”)、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以下简称墨尔本大学)、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院和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新校区规划设计投标方案的评述在第12期建筑学报中由陈伯超教授已做了详尽介绍,在此我们不再赘述。

从这次招投标我们能够欣喜地看到,6个方案分别在不同层次和角度上,体现出各自对新世纪大学办学模式和现代大学校园建设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新的校园不但是扩大校园空间,更在于改革当前的管理模式—使之更有利于后勤社会化,有利于设施设备的开放使用,有利于新教学运行机制的建立。其中以“中深”、GMP、墨尔本大学的方案表现较为突出。前二者均在设计中运用了模数化设计手法,功能分区明确,便于达到方案的整合性,并利于可持续性发展;所不同的是“中深”的方案基于资源共享的思路,将整个教学区统一于显性的80米×80米网格中,而GMP在保持院系相对独立性的前提下,将整个校园的规则和变化统一于一种“隐性而非物化”的网格中,反映出了对发展、适应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其单体建筑设计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墨尔本大学则以城市设计的手法去设计校园,从什么是大学开始及对什么是沈阳的大学、进而什么是沈阳的建筑大学,逐一发问,她们提出校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谨慎对待扩展和密度问题,并尽可能保持与校园内自然因素的平衡;方案注重校园特性、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采用开放的交通模式。但很遗憾的是,后二者的方案由于经济上和技术上和中国国情、地情、校情存在着一定差距,而使得校方不得不忍痛割爱。其它三个方案(上海现代、沈建大、中国建筑研究院)虽然也在探索大学校园时代性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可是它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解决功能要求和追求构图与形式美上,虽然方案较为成熟,但似乎在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对校园设计的影响方面略显薄弱。

三、中标方案

9月,沈建大新校区规划方案招投标落下帷幕。经专家组评审,最终确定由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资深建筑师汤桦主持设计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该方案整体规划分区明确,主要由教学实验区、学生生活区和运动休闲区三部分组成。教学区设计思路区别于传统的“院系独立设置”的做法,运用模数式设计原则,以80米×80米的网格为基本单元形成网格式平面,令各学院(系)相对独立又共处一楼,模糊、淡化了建筑个体概念,以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并实现教学设施的资源共享。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除地面交通外,以一长廊“横跨水

域,飞架东西”、贯穿整个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成为校园规划的结构主干。这条全长为756.31米的“建艺长廊”不但仅是一条通道,在靠近教学区的部分,它与教学楼的内部空间结合成一体,布置有教室和制图教室。长廊二层为室内空间,给师生在恶劣的天气里提供了一片“人造晴空”;三层露天,晴朗之时同学行走其中,能够充分享受到阳光、空气,环顾四周,开阔的水景使人心旷神怡。位于校区东北角的两座高层学生公寓,打破规划方案中普遍的水平线条,成为了校区的竖向视觉焦点,在那里新校区的风貌可尽收眼底。同时从城市设计角度来讲,高层也成为了一个地区的景观要素和构图中心。

谈及设计初衷,新校区规划总设计师汤桦说,考虑到沈阳6个月的漫长冬季,在设计这样的一座大学城时,她首先想到的是应与传统上分散的布局、院系独立设置的做法不同,希望把校园建筑设计成一种集约式的空间形态,这样学生进入到房子里就很温暖。这是她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另一方面,瞬间的灵感还来自于她对基地的初次印象,当时用地上惟一的参照物就是场地南部的沈抚铁路,还有铁轨上冒着浓烟的火车飞驰的动人场景;基地上农田强烈的“块、线”肌理,给场地带来某种方向性,加之长形的用地本身具有一种沿着东西向延展的趋势。于是她在设计时,试图在形式上建立一种与场地上的火车、铁轨、田埂的内在呼应关系,长廊一定程度上能够看作是火车的“隐喻”,体现出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城市面貌,以及设计师对原有地貌的尊重。这种思想反映在形式上,构成了“点、线、体”系统—交通筒首先构成“点”的元素,再用“线”性的玻璃廊子把它们连接起来,最后将体块构成附加其上。每个体块就是一个功能空间(教研室,教室等)。这三种构成要素,实际上体现了三种密度的组合,“筒”被期望得尽量结实,像锚固的点;“线”则体现运动,希望尽可能通透,采用玻璃连廊;教室等“体块”按照功能要求开窗。

四、方案变更

教学区:设计初期,格网没有旋转45°。方案进行中,考虑到东北气候对南向的需要,旋转45°,能够平衡最不利的北面朝向,让房间都有阳光射入的可能。

实验区:起初认为它位于校园边界,是教学区边上L形体量的结构部分,采用不同于教学区的布局模式,后来为了加快建造速度,就采用与教学区相同的形式作法。

博物馆:起初规划任务书并没有要求,是项目进行过程中添加的项目,因此设计的想法就直接让它游离于原规划体系之外,处理较为个性化,使之成为整个校园肌理中的特定景观。经过重复论证,位置定于中心景观轴一侧,临近水面。同时紧邻教学区,方便联系。

学生生活区:起初是自由的村落式布局,希望恢复原有村落的肌理,也希望在教学区的特定教学功能完成后,学生在生活区能够获得轻松自由的生活氛围,就像在一个缩小的城市中活动一样。后由于朝向以及功能问题放弃。其主要问题是:原来的布局方式难以避免出现东西朝向的房间;另外,村落式的规划布局尺度较小,较为分散,管理不便

图:德国GMP建筑设计公司规划方案总平面图:中国建筑研究院规划方案总平面图: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规划方案总平面图:中标方案鸟瞰图图: 景观规划总平面图图:中标方案鸟教学区鸟瞰图

图:实施方案总平面图

图:网格式教学区详图图:教学区庭院景观示意图图:稻田景观示意图图:中心区域水面景观示意图

图:校园局部透视

项目合作

该工程的施工图配套是由东北设计院(教学区)和沈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学生生活区)来共同完成,总体上保证了构造做法符合当地冬季寒冷期过长的实际情况。主要的技术处理紧紧围绕在“保温防寒,减少能耗”的重心上,比如考虑到“长廊及其首层教室和教学楼以及核心筒的玻璃窗面积大,大面积玻璃窗对于北方寒冷的气候耗能较高”的问题,技术上采用了中空玻璃、苯板和保温性能比较好的塑钢窗;“教学楼墙面饰带原设计为钢板,考虑到会造成锈蚀污染,因此经协商使用氟碳铝板”等。

施工方面,教学区的网络式模数化的布局理论上能够满足快速施工建造的需要,而实际施工过程中,设计者很遗憾地发现:由于国内缺少工厂统一大规模预制标准化构件的前提,施工采用现浇方式,这种想象中的效率没能实现。

五、景观规划设计

新校区景观设计由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完成。整体设计体现了设计师对已有规划及现有场地的认知,着重表现在对已有规划中建筑、场地等元素的提炼与概括上。

绿荫掩映下,延绵的缓丘、隐约可见的铁艺栏杆在保持了校园的私密和安全性的同时,向城市展现了亲切友好的姿态,表示出新世纪开放式教育的理念。在校区内部,建筑、道路、植物、水体等一系列元素在一种网格秩序的控制下,共同创造了校园空间的肌理。始于西北、止于东南部体育中心的大片完整的理性化水面,和从东北到西南的一条稻花飘香的绿线共同组成一个景观的“十”字形结构。它是校园最主要的视线通廊和景观绿带,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运动休闲区组合在一起,又分隔开来。配合着步行系统,“十”字形景观带被营造成为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世外桃源”。在这里,绿树掩映,水波荡漾,同学们或低声吟读,或促膝长谈。在炎炎夏日,人们经过栈桥能近距离接触到水,感受到自然的勃勃生机;冬日,水面结成冰场,又成为了学生的休闲娱乐之所,其乐融融。横跨东西的“建艺长廊”为欣赏开阔的水面提供了完美的空间视角。高40米的太阳能生态钟,跃出水面,向人诉说着沈建大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学区建筑首尾相连,围合成九个相对封闭的院落空间。院落中的“九宫格”广场是对建筑群空间的结构抽象。作为一个空间场所,也是标志性的实体,从行为和视觉上对整个庭院产生了强有力的控制作用。

六、文脉延续

当前的快速建造,常常带给我们一个问题:新校区建设即便做得再好也会缺乏一种历史感—精致下无法传达历史的优雅气质。我们不禁感慨欧美的名校中,历史使建筑本身散发出那种令人感动的人文气息。

新校区建设时,校方和设计师同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她们在极力塑造一个高文化环境的同时,有意识地创造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场所和建构实体,从而引发师生的历史认同感,并赋予新校区以人文精神。设计者保留了许多老校区的符号,众多承载着师生记忆的东西,被应用到各个设计细节中,如老校门、斗拱、壁画、地砖、碾子、课表板;另外,老校区的旧砖、桌椅也被“移师新区”。学生生活区长廊入口的铁石广场上,一组名为“滚滚向前”的群雕格外引人注意,设计者围绕来老校区的铁碾子做文章,将老校区建设时的历史场景重新展现在师生面前。场景设计中共有十几个学生在拉磙子,人物塑像会在每届学生毕业时增加一个,直至把它完成。毕业生对此很有感情,已成为学校留影纪念的必经之处。大门部位的路牙石,是拆下的沈阳城市道路的路边石,它们是当年完全以手工制成的剁斧石,收回它们并用于地面铺装,同时也是对城市历史的记忆。景观设计中恢复了该场地中的原有稻田,体现出对原有地貌的保护。

图:“滚滚向前”群雕图:从铁石广场看学生公寓图:学生宿舍细部图:从长廊看稻田景观

图:长廊外观图:几何化稻田景观图:高峰期长廊通行状况图:教学区庭院景观

图:从水面看长廊

图:铁石广场座椅布置及使用情况 图:老校门景观 图: 学生生活区鸟瞰

七、调研实录

正当我们对封闭型校园的幽闭、构成型校园的僵硬和功能型校园的平庸发出无限感慨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沈建大、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郑州大学、广州大学城等富有特色和创新意识的校园规划设计,它们针对面向21世纪的开放、多层次、教学互动的教育模式,以崭新的大学校园规划理念做出自己的探索。当前,沈建大新校区建设已经初步完成,对它的评论和关注也正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设计阶段转为使用阶段,人们更加关注着这些设计中新的探索和尝试是否真的行之有效。 为此,本杂志对沈建大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调研中,我们采用直接观察法、晤谈法,主要是采访了当初的评审组专家、专业教师,并随机采访了一些在校学生。她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新校区建设阐述了各自的看法。

1.大学城建设

8月,全国第一所大学城—东方大学城投入使用,一个全新的事物在非常短的时间中,迅速地发酵、催熟,直至形成大学城建设的热潮,各地大学城项目纷纷上马。可是建设大学城应该具备哪些条件?除了积极的意义,同时我们不得不接受:城市中心高校纷纷外迁,入驻大学城,造成城市中心区绿地率下降,容积率增大,从而带来了城市活力降低的现实。与此同时,随着校园规模的扩大化,动辄几千亩地的大学城建设使得“城市孤岛现象”愈创造显。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规划专家评论会上,马国馨院士也曾经谈及这个问题,“大规模的校园建设,自成一体,城市不方便,学校也不方便。当前,在保持校园内部的人车分流方面的主要做法是:外面一环形机动车道,里面是步行系统,比较下来机动车道路密度不够绕行很多,对于消防、供应等使用都很不方便”。

因此,大学城应该具有良好的城市尺度,虽然校园相正确独立性对城市造成的割裂是无可避免的,但在设计时应当尽量保持城市总体格局的完整性,真正建成开放型的、资源共享的大学园区。

采访中,师生普遍认为:在当前大学城热潮中,有些地区的大学城选址远离大城市,不但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而且通讯设施落后,更重要的是它们不能提供大城市应该提供的大学发展所需具备的各种条件,因此这些地方并不适合建大学城。针对当前的沈阳浑南大学城,较为遗憾的就是:大学城的气氛没有营造好,没有一个完备的外部设施环境,故吸引入驻的学校较少,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并没有实现。还有教师提出,大学城内的成员似乎应该不单单经过内部的整合达成统一的系统,还应当注重形成与周边社区持续地进行的物流、人流、信息流的充分交换,其运作模式应更像一个城镇。当然这将会是一个长期运作的过程。

综上,一个成熟的大学城首先应该有宏观的管理机构来进行整合,这样才能确保其够积极面对建设中的各种不可预见性干扰因素。其中“城主”的作用不可或缺,它需要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构筑完备的基础配套设施环境,来吸引大学入驻,其中包括良好的道路交通系统、管网设施、公共的学生宿舍、图书馆和教工宿舍、中小学、商场超市等等。这样有效地避免了重复建设,从真正意义上达到资源共享。

2.总体布局

高校校园的规划模式总是与其所处社会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以及高等教育模式发展相适应,它从13世纪的封闭型校园模式开始,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后的“功能分区型”、19世纪以后美国为代表的“自然交往型”,直至20世纪规划模式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网络型、智能型、网格型、传统型、组团型等众多类型均有所体现。高校规划模式的选择一定要因地制宜。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应该何去何从?采访中,陈伯超教授、鲍继峰教授以及部分专业教师就沈建大新校区网格型规划模式的优缺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陈伯超教授认为,“传统手法由于院系相互独立,减少了学科间的交流,而教学区网格式布局,淡化了个体性,将教学区整合为一个大的学习单元,促进了同学们在行进中的相互交流,更加接近了现代大学的办学方向,是对新世纪大学模式的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鲍继峰教授认为,“校园规划应该和学校今后的教学发展密切相关。现代教学网络化设计思想对推行真正的学分制发展很有利,减轻了学生课间的‘奔波之苦’,利于选课”。

在讨论中,有教师谈到网格型教学区优越性还表现在:其能够充分适应学校院系机制的转化和教学规模的变动。现在的办学模式需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规划模式一定要做到灵活多变。一定时期内有的专业要求扩大,有的要缩小,比如建筑系由1万平方米扩大到1.5万平方米,机械系由1万平方米缩小到4000~5000平方米,对此网格式格局就能够毫无痕迹的做到。另外,模数化设计能够满足快速施工的需要,也便于今后的弹性发展。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经调研结果显示,网格型布局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1)外部交通室内化相应交通面积增多,有效使用面积系数降低。(2)教学区楼内交通识别性差,对新生来说需要靠地图来进行定位,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同学的活动范围。今后可能需要在二次设计时,利用廊子自身不同的色调、内部装修、细部处理来增加识别性,并应尊重各学院的个性化设计。(3)室内联系不便,本应四通八达的网络性交通在局部位置,由于双向采光的阶梯教室大空间的出现,而变得不畅通,造成绕行现象。(4)网格型平面形成的内置化、均质院落存在一定的通风问题,师生反映尽管一层南北向架空,可是夏季里庭院内仍温度较高,因此在今后的设计中,底层架空高度和院落进深需要经过严格地量化计算。

(5)功能分区,当前看来新校区规划分区很明确,教学实验区、学生生活区和运动休闲区三部分划分得较为严格,虽然从功能上讲,结构清晰、便于管理,但同时给学生们带来一个问题—各区间距较远,通行的时间较长,因此在实际生活中,略有不便。如规划中,食堂、超市是在生活区内集中布置,由于教学区和生活区距离较远,师生很难在课间操的时间加以利用。试想功能单元适当分散开来,可能方案会表现得更加人性化。

3.校园交通

校园交通系统是校园空间的骨架,它不但承担了人流、车流的组织、疏通的责任,而且起到辅助划分功能分区的作用。交通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校园规划的优劣。

[校门]校园规划设计有四个入口,分别在浑南主干道上(位置适中,与景观水面、体育中心同轴),另外三个设于新校区用地东西两侧的规划次级道路上,分别服务于实验区、学生生活区和运动休闲区。当前处于建设初期,学校只在教学区长廊开口处设置一个校门,位置偏向西侧教学区,离学生生活区较远。调研中,学生普遍反映:高层学生公寓处的校门应该开放,以方便同学轻松到达224公交车站,使路径更加便捷。

[道路]

新校区规划的室外交通受规划思路的影响,有其特殊性:由于整个教学区是个大网格,交通室内化造成了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内部道路体系,外环环路把整个教学区环起来,最后与学生生活区和运动休闲区相连,成为各功能之间的联系纽带。长廊成为教学区到学生生活区的步行系统的惟一元素。在沈建大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道路系统当前使用状况良好,12米宽的环形干道平时并不拥挤,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流量较小。长廊利用率较高,人流通行量大于地面交通,宽度适宜,尚不拥挤。只是在高峰期(学生上下课、就餐前后)时略显拥挤。同时也发现两个问题:第一是自入口到学生高层公寓段环路人车混行现象严重。主要是由于单个校园出入口造成了环路人车流量分布不均。入口至高层学生公寓段是从校门到办公区再到生活区的必经之路,人流、车流非常集中,存在不安全隐患。但随着今后高层公寓附近的入口开放,估计情况会有所好转;第二是环路方向感较弱,另外,因为一些必要的设施而有较多转折,在可达性方面尚存在问题。但总体来说,尚不影响校园几个大的功能区的正常使用。

[长廊]是教学区和生活区主要的交通联系。由于功能分区的明确划分,长廊承担了来自教学区的大量人流,功不可没。从存在的意义上来看,这条号称“亚洲第一”的长廊功能性更为显著,它为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遮风挡雨,其次才是其标志意义。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同学们经过长廊到达教室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这与她们认为理想的10分钟步行时间相比,有52.8%的同学表示还能够接受,也有5.7%的同学表示“在20分钟以下,没问题”。长廊宽8米,长756.31米,内设置座椅、提供网络插口、展览空间,供学习、交流之用。实践证明8米的廊宽,空间并无浪费,只是内置功能有待进一步整合。在采访中,同学提出是否能够考虑局部空间的收放,以提供停留空间的设想,比如增添一些小型表演的场所等。可能你会疑问,长时间步行会不会有视觉枯燥感。经调查者亲身体验,人行走其中,长廊南向有开阔的视野:远处的学生宿舍区塔楼高耸,运动场上同学们虎跃龙腾,中央水带微波粼粼,近处有九宫格庭院的动态风景,能够让人在观赏间忘记行走的疲劳。但也有同学提出:人为规定的行走路线是否不太人性化;把设计者的意愿强加在了同学身上,有些人并不愿意走那么远的路到食堂,或者觉得“生活质量下降”,使她们因为没有其它的选择,而感觉心理不太舒服。

[停车空间]在沈建大,主要体现在停车空间的位置规划方面。当前学校规模不大,长廊尽头就在学生宿舍边上,自行车使用并不普遍。现在教师停车后进入教学楼大概需要7分钟,最远10分钟,这个距离相对较远,似乎设计时应该在教学区500米范围内设置一个停车场来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在校门附近也应该增设自行车停车场,解决校门到宿舍间距离遥远给同学们带来的不便。

4.生活、运动设施

运动设施

当前,学校内足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均已建成,游泳馆和风雨操场正在建设中,基本体育运动设施较完备,基本能够满足使用。在实地调研中,调查者发现了由于校内车行量较小,在傍晚时分,常有同学在环路上从事小型体育运动,如打羽毛球、排球、五人足球等。交谈中,同学们反映较为突出

的问题是运动场所布置得过于集中,认为应该分散设置。特别是在学生生活区应该布置零散的活动场地。

生活设施

规划中,设计者在靠近学生宿舍区的长廊端口处,结合长廊首层设计了一条室内商业街,其中功能齐全,小商品琳琅满目。当前,同学反应良好,认为日常生活需求基本能够在校内解决。

在住宿条件方面

学生生活区有后勤集团统一管理,秩序井然。住宿标准,本科男生4~6人一间,研究生2~3人一间,博士和留学生1人一间。高层学生公寓配有中央空调。同学们普遍反映,住宿条件令人满意,同时表示出对宿舍内公共活动室的需求,研究生希望宿舍楼内配备自修室,便于研修。

5.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作为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丰富着学生的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丰富。

大学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面正确人群是特定年龄阶段的、从事高层次学习和研究的高素质人才。故校园景观设计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用者的年龄、职业、生活背景、个人喜好等都是影响设计的重要因素。面对当今20世纪80年代的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她们的心理和行为已经和以往相比发生很大的改变。因此应该更加关注新时代学生群体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警惕由于建造周期有限,而造成校园规划追求速成的大效果的倾向。景观不应该是用来展示和炫耀的“橱窗”,而应充分体现无微不至的关怀。

沈建大新校区景观设计采用自相似性的手法,延续原有规划网格秩序,采用几何构图的处理手法。采访时师生普遍反映:对于工科院校来说,纯几何构图式的景观有点过于理性,虽与建筑协调性强,可是缺少人情味,似乎柔性化的处理少了些。绿化配置,缺少层次感,应该考虑有不同种类(色彩、高低、花期)的树种和遮阳设施的设计。树木的栽种方式,也由几何引线定位,似乎太过机械,流于形式。当前无树阴的大面积铺装在烈日下让人望而却步;第二,由于人主要在长廊中通行,地面交通人流量很少,中央景观带似乎只是长廊行进中的一种动态风景,实际利用率不高。师生对稻田景观的创意表示基本满意,认为稻田有三种含义:一是延续当地文脉;二是较种植草皮更具有经济效益;三是水稻一年四季的景观很不同,是一种动态的景观,具有趣味性。另外荞麦景观效果不错,仅是在管理方面尚存在问题,比如蚊虫、气味等,有待进一步解决。

庭院

教学区建筑首尾相连,围合成九个相对封闭的院落空间。建筑首层局部架空,形成四条时断时续的带形院落空间。在九个形状界面极为相似的院落空间中,设计者保持了庭院基本结构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原有秩序感,经过两条步行路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沿建筑而行,贯穿各庭院,强化了庭院的方向感也将各庭院紧密联系在一起。步行路成为各庭院的骨架,每个庭院由三部分组成:“九宫格”广场、步行道、下沉广场。九宫格是对建筑群空间的结构抽象。采访中师生反映:当前的景观设计似乎停留在形式上,庭院较适合观赏,不适合停驻。

分析原因,鲍继峰教授认为,“教学区是网格化布局,绿化也追求几何构图,感觉上直来直去,缺少停留的空间。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看,庭院设计应以如何留住人,如何吸引人为主要目的。设计师应该营造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的几种不同的活动空间,为同学们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人的行为心理常希望自己坐在一个背后有依靠或者有树木遮挡的地方。当前座椅的位置和布置方式不太人性化”。另一方面,陈伯超教授提出“在网格化教学单元围合出的均质空间里,庭院应该突现个性化设计”的观点,“它们应该反映出不同的专业性质,比如给排水专业的庭院,铺地可采用管道图案;工民建专业的庭院,能够采用受力的裂纹之类的纹案;机械专业的庭院则可能采用齿轮的铺底图案。雕塑也是如此,应反映专业特点,走在庭院内能够直接感受到这是到了什么馆”。

节点

老校门门柱的形体带有汉阙的传统符号,曾经与老校区的主楼一同作为老校区的象征。它记载着沈建大的历史,承载着莘莘学子的昔日记忆。新校区建设时期,老校门的四座门柱也迁移至此,成为新校区景观之一。珍藏四座门柱,体现了沈建大追求文脉的意识。采访中,师生们对此做法表示认可,表示学校需要历史,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创造新的校园文化。另外提出:老校门作为景观,当前没有观赏区域,其前广场较为局促,似乎放在博物馆广场上更为适宜。

八、调研问卷及分析

为了使成果更进一步具有普遍性和实践指导意义,我们面向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郑州大学新校区的学生发出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共210份,收回率95.4%,调查问卷涵盖了六方面的内容:大学城建设相关问题、校园的总体布局、校园的道路交通状况、学习空间使用情况、学生生活环境状况、校园人文精神建设。

其调研结果有时出乎意料,但亦感受益匪浅,统计数据表明: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对高等教育规律性的认识和高校使用者真实需求的理解上尚有一定的偏差。我们需要及时地掌握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使设计更加人性化。

1.大学城建设相关问题

从城市规划角度来说,大学城选址是重中之重。调查问卷结果已经能够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1)对城市区位的调查

35%的学生表示由于新校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不能经常利用城市中心的文化资源,但还能够安排一些特定时间集中去;31%的同学则抱怨由于交通不便,根本无法利用;26%的学生认为虽然路途遥远,但交通尚方便,如果必要,能够实现;8%的同学则表示学校提供的资源已经足够,无需另寻途径。调查中发现,研究生和博士生对于城市中心文化资源共享的需求较为突出。

(2)对学生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的调查

较之以前,新校区普遍处于市郊,偏离城市中心。这对同学的出行时交通工具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调查中71%的学生出行主要靠学校附近的公交系统;11%的学生使用自行车;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4%的学生会选择出租车作为出行工具;另外14%的同学表示不能确定。

(3)对学生去城市中心周期次数的调查

42%的学生表示2周会去一次市中心;28%的学生1个月去一次;22%的同学1周能够去一次;而3天左右能够去一次的同学只有8%。

调查结果说明:选址的优化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校园与城市的交通联系、师生的生活质量以及对城市资源的高效使用。

2.校园的总体布局

(1)对校园功能分区评价的调查

在关于校园布局评价的调查中,功能分区是出现频次较高的词语。功能分区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效率和品质。在对现有校园功能分区的评价的调查中,仅有11.9%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功能分区明确,非常合理。另外,88.1%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地提出该校功能分区存在问题。在这些人中,认为生活区与教学区距离过远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6.7%;认为功能太整合,没有关注零散的交往和运动场地的占26.8%;而认为功能太过单纯,缺少各功能间渗透和融合的学生占14.6%。

(2)对理想中校园生活模式的调查

45.7%的学生对功能分区型校园情有独钟;

34.3%的学生向往“书院式”校园布局(以院系为单位,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等集中在一起,方便易达)。调查中也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校园模式,例如:①“告别纯粹的功能分区,主要功能适当的分散”;②“向居住区规划学习,使人口规模、基础设施按一定服务半径来分配”;③“相似性质院系按照组团布局,教学生活试验形成小的生活单元,再环绕一个大的景观绿地或者开放交流空间布

置”等。这些建议能够作为今后规划设计的参考。

3.校园的道路交通状况

(1)对所在校园交通结构的评价调查如图显示,37.1%的同学表示自己所在校园的道路方向感明确;

29.5%持相反的态度,认为交通混乱,方向感较差;22.0%的同学认为校园交通可达性强;还有11.4%的同学表示学校交通真正实现了“人车分流”。结果表明,大多数同学认为方向感是校园交通的首需解决的问题。其次是“交通便捷,利用方便,已实现道路的高使用率”。

(2)对校园中理想道路宽度的调查

虽然我们不能笼统地说一个学校的主干道的宽度应该多少,实际道路宽度应根据学校的规模、人流量、车流量的大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是我们在调研中还是设计了这样的题目,以期对今后的设计有实践性的参考价值,统计结果如下:

主干道:10~15米;次干道:6米左右;人行道:1.5~2.5米。

(3)对所在校园自行车停放状况的调查

当前学生的校内交通工具还是以自行车为主,故自行车的停放问题依然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它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校园环境整齐化。调查问卷中显示出的焦点问题,主要是停车场的位置、数量。53.8%的学生提出学校有组织停车,收效良好,可是数量不能满足要求;35.2%的同学认为,有组织停车,数量能够满足使用;还有11%的学生反映校内无组织停车,秩序混乱,有待改进。存在自行车停放问题比较严重的区域,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学生公寓区、教学区、运动区、实验区。

另外,中国城市快速发展阶段,校园规模不断扩大,巨大的环境和空间尺度,往往超出了使用者合理的步行范围。调查者中有76.4%提出学校应该配备校园巴士,以提高通行效率,加强各功能区的交通联系。

4.学习空间的使用状况

(1)对学生自修地点的调查

学生自修地点的使用频率由高向低依次为:图书馆、专门教室、宿舍。学生对自修教室数量较大的需求与当前校园提供的有限数量间有很大的差距。

(2)对学生生活区到教学实验区合理通行时间的调查

人性化的校园设计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根据学生的行为规律,尽量减少无效路程,提高交通效率。对于宿舍和教学单元的通行时间,50%的同学认为10分钟较为合理;33%的同学认为是15分钟,还有

14%的学生认为20分钟以下能够忍受。

5.关于生活环境的调查

(1)运动娱乐设施

数量和多样化的需求仍是学生讨论的焦点问题,50.9%的学生认为学校运动设施不够,不能满足高峰期的使用;37.6%的同学认为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只有11.5%的同学认为情况令人满意。

在关于体育设施多样性的调查中,71.7%的同学认为功能太过单一。需要增加网球场、游泳馆等设施。

对于体育运动场地的布置,63.2%的同学认为应该分散、灵活布置。特别是在学生生活区有零散场地的布置,便于同学就近使用。

(2)理想的住宿条件关于理想的住宿人数的调查:

58.1%的同学认为4人一间较为合理;28%的同学认为应该2人一间;7%的同学同意3人;4.6%的同学认为应该是6人。还有2.3%的学生认为1人。理想的朝向为南向、北向。

关于卫生间位置要求的调查:69.4%的学生认为卫生间应该内置,另有30.6%的同学提出卫生间应该分层统一设置。其中存在性别差异特征,女生对环境卫生更为关注,普遍认为卫生间应该内置;男生则有一部分人认为分层统一设置,更卫生、更便于管理。

配套功能的需求调查:

6.校园人文精神建设

(1)关于校园建筑风格的调查

19%的同学认为所在校园建筑风格和谐统一,34%的学生认为校园具有现代感;而32%的同学认为太过理性,缺少人文气息,15%的同学提出新校区过于呆板和单调。这体现了学生多元化的心理需求和对新环境的认知程度的差异。同时,意见反馈中有同学反映出大学校园趋同化的问题。

(2)关于校园中标志性建筑的调查同学们心目中标志性建筑依次是:图书馆、教学楼、博物馆、体育馆。

(3)关于建筑色彩的调查

无论从采访还是调查问卷方面,同学普遍认为教育建筑具备自身特点,应该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典雅、素净、端庄的色彩应该是主色调。能够适当的点缀活跃的色彩,以活跃气氛。

(4)关于理想中的人文环境的调查

同学在选择理想中的校园人文环境时,按照要求程度从第一位到第四位依次是:①有展览、演讲、交流的场所;②校内有古树、传统意味的庭院空间;③具有历史积淀和表现艺术家情感的雕塑;④年代久远的校园建筑。

(5)关于休息座椅的调查调查中,有77.1%的同学反映:校园内供人休息的座椅较少,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数目及位置都缺乏人性化考虑。

(6)关于几何式景观绿化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64.1%的同学认为几何化的景观绿化形式能够接受。另外,32.9%的同学表示纯几何构图式景观化设计太过理性,抹杀了浪漫的情绪,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反馈意见里,同学们提出当前校园景观绿化缺少层次和种类上的变化,在今后的设计中应该引起注意。

(7)对于校园中心引进水面景观的调查

64.8%的同学认为学校需要水环境景观设计,它能够令校园充满活力,增加空间层次感。有24.3%的同学提出引进水域维护较难、费用较高的问题;调查中,另有同学对“校园中心区域设置大面积水域,会增加无效路径”的问题提出质疑。同时,规划中引进水面一定要注意当地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避免大面积开挖造成的浪费。

结果表明,学生渴望交流,向往开放、自由、富有文化气质的校园环境。可是这在快速建设的校园,场所感和环境精神的建立很难一蹴而就,它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究竟如何在“物化”的建筑环境中渗入精神的内涵,这一点需要引发规划师、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更深层次的思考。

调查已告一段落,可是我们对中国大学校园建设的发展问题的思索和讨论仍将继续下去。这里我们并不旨于评判孰是孰非,因为任何一个方案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它受到太多的因素的影响。每个方案作为一种对现代大学规划模式的探索,均有其参考和借鉴价值,我们应该综合地评价它,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希望寄予未来,我们期望有更多更优秀的作品诞生。

图:对于城市中心文化资源利用情况调查 图:对校园功能分区评价的调查 图:对学生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的调查 图:对道路使用情况的调查 图:对学生去城市中心周期次数的调查 图:对于理想中的人文环境的调查

沈阳建筑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考研

沈阳建筑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考研 一、学科简介 结构工程学科是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仅有的两个辽宁省重点学科之一。目前本学科点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学科点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生联合导师2名,教授10名,副教授25名,其中博士后6名,具有博士学位9名,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占约92%.结构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结构抗震理论及工程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结构非线性设计理论、钢结构设计与计算理论、建筑结构可靠度、结构与基础相互作用理论等。近年来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及各级政府的科研课题60余项,并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出版了学术著作8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00余篇。另外,本学科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高等院校建立了学术联系。目前承担项目主要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建设部8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辽宁省教育厅及沈阳科委及建委项目等共15项。 二、研究方向简介 1.结构抗震理论及工程应用结构工程抗震理论及工程应用是结构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多年来,本研究方向进行了多维随机振动的理论与应用、结构多维地震反应分析、结构多维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输电塔体系的抗震分析、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首次提出了结构多维地震反应分析的“多维随机振动加速度法”、“结构多维抗震设计计算方法”、“大跨越输电塔体系的合理抗震计算简图与计算方法”、“利用悬吊质量摆减小高层建筑地震反应的方法”、“利用调液质量阻尼器更有效地减小高层建筑多个振型的方法”。该研究方向先后主持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资助优秀青年

第九届稻田收割节活动策划

“孕育稻香,收获希望”沈阳建筑大学第九届 稻田收割节活动总结 金秋十月,稻香四溢。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们沈阳建筑大学第九届稻田收割节隆重的举办了。看着金色的稻浪,闻着扑鼻的稻香,我们想起在美好的春天里,我们将希望的种子播洒在稻田,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丰收了硕果和梦想。为庆祝这一盛大节日的到来,我院策划并举办了沈阳建筑大学第九届稻田收割节活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为庆祝稻田收割节的来临,把建大稻田精神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我院精心策划了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以收割节为主体结合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同学们切实加强动手能力与感悟能力的培养,在动手的同时,能够体会现今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与珍惜。同时,通过特色的文艺表演,使大家在感悟活动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的体会稻香的深刻含义,感悟到建大校园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建筑理念和育人根本,从而,更好的将稻田精神延续下去! 二、活动主题: “孕育稻香,收获希望”主题收割节 三、活动时间: 2011年10月19日

四、活动地点: 校园稻田 五、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六、参与人员: 校领导、信息学院领导、学院领导、信息学院和机械学院观众各50名学生、收割人员:(学院学生代表优秀学生代表20人、留学生代表10人、优秀教师代表5人、辅导员代表2人,校学生会学生代表1人,后勤职工代表2人)、信息学院学生党员突击队。 七、活动内容: 1、开场表演 在整个活动开始之前,我院文娱部与综艺部共同编排的歌舞《播撒希望》作为整个活动的开端,将整个活动的气氛调动了起来,之后以响亮的大鼓表演和激情四射的舞蹈表演带给在场观众又一次强烈的视觉与听觉的震撼,使大家充分的融入到稻田收获的喜悦氛围当中,与此同时也展现了我院学生在稻香精神的感染下所迸发出的青春与活力,并在歌舞中体会到作为收割人的喜悦感与自豪感。 2、主持人宣布收割节开始和领导讲话 在精彩的文艺表演之后,由主持人介绍了本届收割节的主题,目的和意义,重点阐述了此次收割节的主旨,并介绍了到场的嘉宾,之后由我院党委书记正式宣布沈阳建筑大学第九届校园稻田收割节开幕。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模板合集九篇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模板合集九篇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篇1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XXX,是XX级X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城中村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是在崔和瑞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目规模不断扩大,在1978至1999年间由一千七百万增加到三千九百万,人口数目翻了两倍多,此后,城市化加速发展,20xx年城镇人口达到五千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9.1%,城镇化水平比改革开放之初增加了21.17%.据20xx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xx年全国l%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可以看出,20xx年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总数为十三亿,其中城镇人口大约为五千六百万,占总人口的43%,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规模比重上升了6.77%.城镇人口的增加伴随的是各种生活居住消费的增加,必然会引起城市住房数目的增加和站起面积的扩大。

20xx年3月27日,呼和浩特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签订协议,由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向呼和浩特市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开发建设项目(一期)提供7.4亿元借贷。呼和浩特市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开发建设项目用地分布于该市周边16个行政村内,改造面积共计2798.54公顷,总投资135.76亿元,项目分三期建设。呼和浩特市政府委托呼和浩特市城发公司作为项目实施单位,负责城中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建设包括徐家沙梁、讨号板、小厂库伦和南店四个城中村的改造。呼和浩特市城发公司将通过对城中村周边路段及供热燃气设施的建设,配合呼和浩特市土地收储中心进行土地挂牌出让作为还款来源。 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投入力度的增大,各省市为确保其同经济增速相协调也不断增加了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为我国的建筑业营造了一个节能高效与和谐发展的新环境。农村城镇化也给工程建设创造了巨大机遇和挑战,建筑工程的市场规模,范围和开放性也在慢慢扩大,工程项目日趋复杂扩大化。大型项目和复杂的发展。日益激烈的竞争和监管制度的完善,更加严格的指标制度和合同管理,包括相关的劳动法律制度、企业新技术发展体制变革也在日趋国际化。改革的关键是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建设项目工程的管理。而建筑施工管理,又最终体现在施工组织设计,由于工程施工存在复杂性,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分析项目特点,拟设计施工全过程,通过使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全过程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控制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施工的有

从环境心理学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重点

167 科协论坛·2009年第 2期 (下 现代设计 与制造技术 随着众多高校新校区的建立, 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校园中的教学、交往和生活的空间, 从理念、形式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有必要用科学的方法对新型的综合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环境心理学, 是研究环境和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理论学科, 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 (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就景观设计而言, 大学校园属于中等尺度的环境, 具有使用者相对固定, 使用规律简单明确, 组成元素完整, 类似小城镇等特点。环境心理学中关于认知地图, 环境的认知与体验, 以及私密性、领域性研究等理论及其应用在此有明显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把握好校园的空间意象, 塑造出尺度适宜、环境宜人、变化丰富的多层次户外空间环境, 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1 相关概念 1.1 校园环境认知与体验 意象指的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 。而校园意象则是使用者经历了校园空间环境-行为相互作用的过程, 产生的在记忆中重现校园环境的形象。具体的校园空间环境意象可以说是“校园认知地图” 。通过综合校园使用者的认知地图有助于我们得到公共意象, 解决众多相关问题。特别是创造具有易识别性的空间, 包括认知距离和空间定向。

校园环境的体验不同于认知, 它是刺激在场或紧接刺激之后发生的, 会持续一 段时间, 并能引发审美等情感反应。根据环境体验的原理与特点, 人们偏爱复杂的刺激。这里的“偏爱” 是指对于含有复杂性性息的环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然这种复杂性应该是整体的, 有组织的“复杂” 。 1.2 行为场景 场所是指在特定的空间以及其中按一定规则分布的要素共同构成的物质环境, 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 支持着某种固定的行为模式。而这样的行为场景, 是最贴近生活的小尺度系统, 潜移默化影响着个人的行为。校园是个小社会, 各种活动支持着的场所无处不在, 应该尊重其存在的合理性、尊重它的变化。 1.3 领域性、控制感原理 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 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 对其 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对领域的人格化, 能增强归属感。而外部空间形 成的不同私密性-公共性层次的领域有利于个人和群体的控制感。两者的强化则 能提高使用者对环境的满意度, 并自觉的加入到对环境的维护中, 使得环境丰富多彩, 自身也得到教化。 2 环境心理学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1 创造良好的校园 意象, 丰富的校园环境体验 根据卡普兰对环境偏爱的研究, 复杂性会增加环境的不定性, 提高唤醒水平, 易识别性则利于对复杂环境的组织和理解, 减少不定性, 降低唤醒水平。只有当两者达到某种平衡时, 才能让人们既不失去控制又维持兴趣, 并被认为是最美的环境。在校园这样中等尺度的环境中, 人们希望环境易于被识别, 同时也希望体验到校园 丰富的内涵, 两者不排斥, 而是实现在不同层面上的互补。这种需求应该得到兼顾而不能偏废。一方面, 校园内集中了教学, 生活, 交往不同功能的空间布局, 相互空间关系应清晰明了, 易于定向、定位、找路和寻址, 使师生更好地熟悉、解读空间, 产生进一步活动的愿望。另一方面校园落脚于“园” 字, 可游可赏, 体现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以丰富多样和新颖独特的体验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加强认同感、归属感和场地感, 加强师生爱校的精神力量。

新版沈阳建筑大学风景园林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是一项小火慢炖的工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得是一步一个脚印,像走长征那样走下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几乎从来没有在12点之前睡去过。也从来也没有过睡到自然醒的惬意生活,我总是想着可能就因为这一时的懒惰,一切都不同了。所以,我非常谨小慎微,以至于有时会陷入自我纠结中,像是强迫症那样。 如今想来,这些都是不应该的,首先在心态上尽量保持一个轻松的状态,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虽然考研是如此的重要,但它并不能给我们的人生下一个定论。所以在看待这个问题上不可过于极端,把自己逼到一个退无可退的地步。 而在备考复习方面呢,好多学弟学妹们都在问我备考需要准备什么,在我看来考研大工程,里面的内容实在实在是太多了。首先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日、每周、每日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在进入复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总之,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最近我花费了一些时间,整理了我的一些考研经验供大家参考。 篇幅比较长,希望大家能够有耐心读完,文章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沈阳建筑大学风景园林专硕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344)风景园林基础(503)风景园林设计与表达 参考书目为:

周波《建筑设计原理》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 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郦芷若《西方园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园设计规范》 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张健《中外造园史》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英语复习经验。 ⑴单词:英语的单词基础一定要打好,如果单词过不了关,那你其他可以看懂吗??单词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就够了。也可以用app软件。但是这样就会导致玩手机(如果你自制力超强),单词的话到考前也不能停止的。我的单词并没有背好,导致英语后来只有60+,很难过… ⑵阅读:阅读分数很高,所以一定要注重,可以听木糖英语的名师讲解,或者木糖英语的课程,阅读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了自己的方法,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做题方法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如果初次做题还没有什么思路,那就可以多看看真题里面的答案解析考研英语很难,和四六级是完全不同的!大家肯定都听说过,所以阅读暑假就可以开始做了,真题反复摸索,自己安排好时间。 ⑶作文:谨记踏踏实实写作文,不要到头来依靠模板,模板自己可以整理出来,但也请高大上一点,语法什么不要错误。字体也要写的好看一点,一定有帮助的。

长沙理工大学和沈阳建筑大学哪个好

长沙理工大学和沈阳建筑大学哪个好,更容易录取 武汉工程大学,也就是原来的武汉化工学院。跟武汉工业学院是两码事。武汉工业学院是以前的武汉粮食工业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貌似没有博士点。。。。= =!完全不能跟长沙理工大学比吧。 武汉工程大学,50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全日制在校生18318人,其中研究生1084人,本科生15363人,国际学院学生452人,专科生1419人。研究生只占全部学生的6% 长沙理工大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20199人(不含三本1053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348人。研究生也只占全部学生的7.6% 总体来说,长沙理工大学在实力方面还是要高于武汉工程大学不少的。武汉工程大学连博士生都无法培养,还拿什么跟长沙理工比?长沙理工不但能培养博士,而且还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当然,长沙理工大学还是无法与武汉科技大学比的。武汉科技大学实力要更强。 武汉科技大学:51个本科专业。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全日制在校生18318人,其中研究生1084人,本科生15363人,国际学院学生452人,专科生1419人。研究生占所有学生中的比例也仅为6% 总的来说:武汉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 事实都摆在了眼前,长沙理工大学明显比武汉科技大学这样的学校要好了。理由长沙理工大学每年得到的拨款数量比武汉科技大学多比国家211工程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还多很多。长沙理工大学每年得到交通部,电力部中国中铁,湖南省政府等的拨款非常多,武汉科技大学你除开得到湖北政府和冶金部的钱你还得到了什么?你不要告诉我湖北省重视你武汉科技大学的程度大于湖南省重视长沙理工大学啊我会笑死的、你也不要告诉我冶金部比交通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中电投大唐集团有钱啊我会神经。第二长沙理工大学的专业比武汉科技大学好,第三长沙理工大学现在在全国也是20多个省区是一本和你武汉科技大学差不多。第四别人长沙理工大学来的就业单位比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都好你想说什么呢? 武汉科技大学综合实力强些,和长沙理工大学是同一批次的学校。武汉科技大学26个省市一本招生,长沙理工大学25个省市一本招生。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材料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高温陶瓷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6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 有56个本科专业,有23个博士点,117个硕士点。2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招收国防生:二炮导弹部队国防生。 长沙理工大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交通运输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 有56个本科专业,有15个博士点,111个硕士点。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招收国防生:空军国防生。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华夏园林网2010-02-25 浏览量5588 化腐朽为神奇: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于再用 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 发对生态设计概念的理解(俞孔坚,2001; 俞孔坚庞伟,2002,2003; Pudua,2003)。 (1) 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 改变:再利用 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旧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烟囱与龙门吊的再利用,船坞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 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3) 再生设计 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都可以通过加工和在设计,而体现为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经过再生设计后的钢被用做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甚至场地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也通过诸如“红盒子”的设计,而再现。 岐江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自然过程和历史的积淀。 中山岐江公园 3.2 雨洪利用与野草之美: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的生态化设计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俞孔坚等,2005)。永宁江公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工程专业考研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工程专业考研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学院主要专业之一,始建于1973年。已经培养出本科毕业生2100余名。现在每年招收本科生100余人,在校生600人。1998年开展研究生教育,现有硕士研究生7人。与中科院生态所、哈工大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0年被建设部评定为部级重点学科。现有教授7名、副教授6名、讲师7名、助教3名。有多名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学术带头人。目前共承担20余项国家、省、部、市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每年50余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过20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余部,有近30项科研成果相继通过国家、部、省和市级鉴定,并大部分获各级科技进步奖。 沈阳建筑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考研 一、学科简介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是土木工程学院的一个主要学科,目前本学科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名,教授3名,副教授6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名。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路基和路面结构设计理论、路面及桥梁损伤机理研究、软土理论及工程应用、地基与基础工程、地基加固处理技术等。近年来,本学科已完成交通部、建设部、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市级科研课题30余项,并有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各级政府奖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篇论文被SCI、EI、ISTP检索收录,出版专著、教材4部。目前在研项目主要有: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建设部科技攻关项目5项,辽宁省教育厅、沈阳市等计划科技项目6项。 二、研究方向简介 1.路基和路面结构设计理论路基和路面结构设计理论是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它主要研究特殊路基设计的基本理论、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理论、路面管理系统的开发、路面裂缝开裂机理与防治方法以及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与预测理论及采用复合材料研制新型路面结构等。该研究方向已承担交通部、建设部、辽宁省交通厅等项目近十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近30篇。

沈阳建筑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第一次调剂考生允许复试名单

考生编号姓名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1业务课2初试总分105619200002808刘怡然思想政治理论68英语一60数学一102结构力学137367 102949210004344王昊晨思想政治理论64英语一69数学一93结构力学120346 106119016080404付维树思想政治理论64英语一54数学一116材料力学一107341 103359000920105马雨欣思想政治理论61英语一51数学一102材料力学(乙)120334 106189010170167朱琦思想政治理论73英语一58数学一84结构力学119334 102139030000574尹亮思想政治理论67英语一60数学一89结构力学115331 102949210004496徐忠泽思想政治理论64英语一45数学一97材料力学125331 100569008815821夏秀斌思想政治理论65英语一66数学一91结构力学100322 131319 101839216312568赵晗曦思想政治理论58英语一48数学一82力学(需携带计算器)106109085220023罗元伟思想政治理论60英语一52数学一102材料力学102316 100059210405942田立明思想政治理论54英语一50数学一97结构力学115316 132314 101839216302276赵越思想政治理论62英语一42数学一78力学(需携带计算器)101459000001629李旭思想政治理论73英语一47数学一70结构力学120310 103599210004011王永辉思想政治理论60英语一52数学一98结构力学96306 100059413310061王心洁思想政治理论59英语一52数学一66结构力学128305 102139030000545李嘉欣思想政治理论72英语一59数学一74结构力学99304 100049210407587许鸿博思想政治理论61英语一60数学一88结构力学95304 107039114094541李晓红思想政治理论64英语一57数学一60结构力学123304 101419220706095程晓波思想政治理论63英语一61数学一81材料力学(土)93298 102879210100115薛晓思想政治理论57英语一58数学一70道路工程材料110295 100059414810294冯若若思想政治理论60英语一50数学一75土力学109294 100059410409290李学帅思想政治理论62英语一61数学一73结构力学97293 107109340706982许弘征思想政治理论57英语一47数学一92结构力学96292 101459000006214孙雪健思想政治理论70英语一45数学一90结构力学85290 102879210100097艾九英思想政治理论60英语一43数学一79材料力学108290 103599210004087齐博思想政治理论64英语一52数学一87结构力学84287 102139030000511彭博识思想政治理论65英语一68数学一65结构力学88286 100059132304745苑笑博思想政治理论58英语一61数学一70结构力学96285 100059130903760刘锋思想政治理论52英语一51数学一76传热学Ⅰ104283 106139081400473曾浩思想政治理论59英语一54数学一86材料力学82281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分析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分析 摘要: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的建设是对新世纪大学模式的一种探索,本文通过对新校区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的亲身体验,对其设计来源与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设计理念;文化;大学 1.建大概况: 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1948年,原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历经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它面临着与许多老校相似的问题,如学科设置发生变化,规模扩大,要建新图书馆、体育中心和校舍等。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做出了建设新校区的决定。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位于沈阳市浑河南岸的沈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为沈阳大学城规划用地的一部分,总占地面积1428.6hm²,总建筑面积38万m²。新校区规划设计从2000年6月招标开始至2000年9月确定由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资深建筑师汤桦主持设计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新校区于2001年8月16日开工,一期工程于2002年12月16日竣工。 2.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解析: 气候、工业、村落、农耕文化、大学校园的叠加,新校区规划总设计师汤桦的设计初衷来源于此。 作为一个北方城市,沈阳每年有近半年的时间是0ºC以下的气温,寒冷的气候使人不愿在室外停留过多时间。于是一个特别理想主义的想法出现了:用一座平面尺寸超大的房子涵盖以往校园里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子,使老师和同学可以在一个连续的空间里工作学习,从而减少冬天在室外的行动时间。同时,这样的一个大房子如同一个家,每个空间都有不同的功能,而且处在同一片屋檐下。这个想法不断发展,贯穿整个设计。 新校址南侧是沈阳至抚顺的铁路,不时有火车呼啸而过;新小区周边散布着传统的村落,这些村落功能叠合,形态统一。季节的变化、铁路与村庄、动与静、黑与白,构成了独特的风景;深厚的农业文明与强大的现代工业文化交织也引导了设计的前行。 大学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大学校园应该向学生传达一种明确的思想,如果一个大学没有了自己的精神和立场,则会带来思想匮乏的悲哀。校园特色与办学理念互相促及,共同成为校园个性化的构成要素。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

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做好我院硕士研究生优秀奖学金工作,规范评比程序,细化考评体系,根据《沈阳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学院实际,制定了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 第一章评比对象及基本条件 第一条学校在籍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含定向或委托培养、延期毕业研究生。 第二条优秀研究生评比基本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勇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严于律己,自觉遵守法纪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上,思想品德表现良好; (三)诚实守信,学风端正,道德品质优良,无任何学术不端行为; (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 (五)积极参加研究生学术科技、校园文化、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身心健康。 第三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能参加优秀奖学金评比: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并受到通报批评及纪律处分的; (二)课程考试有不及格、补考或重修科目的; (三)未按期完成学位论文各环节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 (四)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有违反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行为的; (五)综合素质考评分小于20分的; (六)导师打分小于6分的。 第二章评比程序 第四条学院成立硕士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审小组和班级测评小组。 第五条研究生个人申报。符合评审条件的研究生如实填写《土木工

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优秀奖学金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包括荣誉证书和科研成果及论文发表等的原件和复印件)。 第六条班级测评。班级测评小组严格按照评比细则的规定,对参评学生的提交的材料进行汇总和测评。 第七条学院评审小组根据班级测评结果和评比细则,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小组根据评审情况,召开工作会议,确定初评获奖人选。 第八条公示。对确定初评获奖人选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不少于3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提交研究生学院审核。 第三章评分细则 第九条研究生奖学金考评总成绩计算公式: W=0.5A+0.2B+0.3C (适用于研究生第一学年考评) W=0.2A+0.5B+0.3C (适用于研究生第二学年考评) 其中: W为考评总成绩; A为学习成绩 B为科研成绩; C为综合素质。 二年级学习成绩计算开题成绩、中期答辩成绩;进入优秀论文培育库的学生成绩按90分计算,没有进入的学生按成绩按70分计算。 参与评定的所有成绩和成果是指评奖学期所取得的,已计分的成绩和成果在下次评定奖学金时不再重复计算。 第十条学习成绩以平均学分绩计算为准 (一)平均学分绩计算的是学位课和规定学分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成绩。 (二)平均学分绩的计算: A=X/Y 其中: A为平均学分绩; X为各课程学分乘以相应课程成绩的总和; Y为课程学分的总和。

万能论文答辩稿子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万能答辩模版,看看吧,省的六月着急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这部分主要论述…… 第二部分是……。这部分分析…… 第三部分是…… 最重要的是大方得体 当然态度的背后,是你要自信,无论知识还是答辩前的准备 首先,向老师,同学问好.自我介绍:哪个专业哪个班 再介绍自己的题目,选题的原因,收集资料的来源,所费时间 再介绍自己的框架,分几部分论述 再具体介绍每部分内容...... 注: 1.如果天热论文多,向老师辛苦表示下慰问,会有感情分 2.提前打听下同组同学有相同题目否,撞车的话,如你次序在后,就要相当认真的准备 3.一般都有时间要求,答辩人多时候,老师最烦多占时间者,注意不要过分详细介绍自己论文,察言观色是必要的 4.开场时候,容易紧张,可以眼观后墙,待稍微安定后,一定要有对视老师的时候,否则会被认为不自信与不礼貌 5.提醒下,与答辩老师有不同意见时候,千万不要当场顶牛.表示虚心听取,待后再与其讨论.一般老师都很反感答辩当场与学生的争论.且事后你会发现,决大多数情形,是他对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 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谢谢!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模板六篇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模板六篇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篇1 尊敬的评审老师: 你们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论文答辩。 根据要求,我写了两篇论文,一篇是个人分析报告《我和我追逐的梦》,一篇是《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接下来,我就这两篇文章作一简短的陈述。 在我的个人成长经历中,童年家乡小镇纯朴的生活,教会了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善待他人;少年城市中学就读的经历,让我完成了从自卑到自尊、自爱、自信的心路历程;青年恋爱结婚的情感经历,让我有了成人感,肩起了对家的责任;特别是做了母亲,我懂得了爱的付出是一种幸福。因为对孩子无私的爱,我开始艰辛地自学心理健康教育本科;因为对学生的爱,我开始了实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为对心理辅导的热爱我报考了心理咨询师。我性格温柔,富有爱心,尊重他人,敏于观察,善于倾听,乐于与人沟通,做事认真,责任性强,这是我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的优越性。但多年的教师角色,使我在对学生做心理咨询时有时会教育帮助来访者,我要竭力完成角色的转变,引导来访者自我成长。为使我的心理辅导更富科学艺术性,我将孜孜不倦地学习、摸索、实践。

关于案例报告,我选择的是高三女生考试焦虑的案例。因为目前中学生中较普遍地存在着考试焦虑水平过高,而过度的考试焦虑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选定了这一主题。该案例的求助者由于家人及周围的人对她的期望高,求助者个性追求完美,自我要求严格,中考英语失误的负性记忆,开学时江南十校模考排名下降。二个多月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失眠,成绩下滑,想到高考临近,内心就十分紧张、苦恼,并出现泛化,结合心理测验的结果,最后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针对该求助者的情况,经协商主要采用系统脱敏法辅助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咨询。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共七次。经过七次咨询,求助者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求助者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不失眠了。想到考试也不再感到紧张害怕了。后来考进省内重点大学。 我的陈述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篇2 各位老师好!我叫王爱国,来自山东聊城,我的论文题目是《基于实物期权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财务评估应用研究》。在这里,请允许我向王雪青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劳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从论文的目的、结构内容、不足之处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作一大概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历年真题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学科专业:工程力学考试科目:结构力学 注意: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一.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5分) 二.作出图示结构的弯矩图。(各6分 2) 三.计算图示桁架杆件1、2的内力。(12分) 四.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图。设各杆的EI相同。(20分)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学科专业:固体力学、工程力学考试科目:《结构力学》 注意: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本试卷共7个大题,满分150分,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总计20分)作出下列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二.(本大题10分)计算图示桁架中杆件a 、b 的内力。已知KN P 301=,KN P 102=。 三.(本大题10分)计算图示结构C 点的水平位移H C ?。各杆EI 相同,均为常数。 四.(本大题25分)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出弯矩图。各杆EI 相同,均为常数。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学科专业:固体力学、工程力学考试科目:《结构力学》 注意: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本试卷共8个大题,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总计20分)作出下列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二.(本大题15分)计算图示桁架中杆件a、b的内力。 三.(本大题15分)计算图示结构A、B点的相对水平位移, EI=常数。 四.(本大题20分)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出弯矩图。各杆EI相同,均为常数。

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学科专业:结构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岩土工程、考试科目:《结构力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注意: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一.画出图示静定刚架的弯矩图。(20分) 二.用图乘法求出图示结构铰A两侧截面相对转角。(20分) 三.用力法求解图示超静定结构并画出弯矩图。各杆段的抗弯刚度EI相同(30分) 四.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画出弯矩图。杆件EI=常数。(20分)

万能论文答辩模板

万能答辩模版,看看吧,省的六月着急来源:由东升的日志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这部分主要论述…… 第二部分是……。这部分分析…… 第三部分是…… 最重要的是大方得体 当然态度的背后,是你要自信,无论知识还是答辩前的准备 首先,向老师,同学问好.自我介绍:哪个专业哪个班 再介绍自己的题目,选题的原因,收集资料的来源,所费时间 再介绍自己的框架,分几部分论述 再具体介绍每部分内容...... 注: 1.如果天热论文多,向老师辛苦表示下慰问,会有感情分 2.提前打听下同组同学有相同题目否,撞车的话,如你次序在后,就要相当认真的准备 3.一般都有时间要求,答辩人多时候,老师最烦多占时间者,注意不要过分详细介绍自己论文,察言观色是必要的 4.开场时候,容易紧张,可以眼观后墙,待稍微安定后,一定要有对视老师的时候,否则会被认为不自信与不礼貌 5.提醒下,与答辩老师有不同意见时候,千万不要当场顶牛.表示虚心听取,待后再与其讨论.一般老师都很反感答辩当场与学生的争论.且事后你会发现,决大多数情形,是他对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 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

沈阳建筑大学 建筑学 考研 经验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考研经验 1、考研都需要考什么科目 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 2、沈建建筑考研都有什么方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建筑技术、还有寒地大空间等,不过初试一般都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入学后选择导师后根据导师方向再定,所以安心复习,不用纠结研究方向的问题。 3、学硕专硕有什么区别? 学硕偏理论研究 专硕偏实践专业硕士是以培养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人才为目的 毕业时学硕颁发工学学士学位证书,专硕颁发建筑学学士学位,专硕读博需要考试,不过对于找工作的同学没有任何区别,对于读博的同学。。。你真的觉得读博的难点在于那个考试吗同学? 4沈建的建筑学好考吗? 沈建这几年建筑的名气和实力逐渐上升,所以相对来说难度也在逐年上升。尤其近两年建筑就业形势不好,导致很多学生放弃工作而选择考研,如果确定要报考

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必须非常努力下辛苦才行。不过沈建的建筑学考试虽然2015年难度稍有增加,以前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倾向于比较简单的水平,只要自身认真复习,同时保持和同学的交流,考上是没有问题的。 5、跨专业考哪个比较好?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每年大多数学生都选择这个方向,竞争极为激烈,每年复试大量人被刷,跨专业可以不选择这个方向。 建筑技术方向,跨考学生较多,很多土木等专业选择这个方向有优势,跨专业考生可以选择这个方向。 建筑历史方向,人数较少,竞争一般,跨专业同学也可以考虑。 6,用不用提前找导师? 十分建议提前找导师!又或者初试过后立刻找导师,注意,初试过后而不是成绩出来后,导师毕竟更加了解学校情况,在导师的帮助下,复试会顺利很多。(别说我没告诉你啊同学!) 7、跨专业有加试吗?难不难? 跨专业有加试,难度不难,但每年都有一些人因为加试而被刷下来,跨专业的同学关于加试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没有准备被刷的几率是非常大的,不过初试之后,再进行复试加试的学习来的及。 8、复试都考什么? 笔试+面试跨专业有加试,笔试包括建筑设计理论知识和英语笔试,面试包括专业课面试和英语口语。 2015年笔试的真题同学们可以加群,群里面有,对于本专业的同学来说是很简单的,复试刷人集中在面试,部分英语和跨专业加试没过。 9、沈建调剂方面怎么样? 沈建的建筑学院不接受其他学校的调剂,报考沈建的同学,初试没过的话,可以选择调剂次一级的学校,每年都有很多学生选择调剂吉林建筑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天津城建等。 10、对本科不太好的学校有歧视么? 实话说,歧视是普遍存在的,不过话说回来,好学校的学生也不会选择沈建考研的,所以平常心吧,只要你认真努力,考上是没有问题的。 11、各科参考书目都有什么? 每年的参考书目都差不多,不过偶尔有变化(所以一定不要闷头自己学),2015年构造增加了两本参考书,(因为原书有一些疑问),最新的考试大纲群里资料都有,会第一时间更新。 12、我怎么才能找到建筑学院导师的联系方式啊?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c2328499.html,/Default.aspx?ReturnUrl=aHR0cDovL2dyc21pcy5z anp1LmVkdS5jbi9wdWJsaWMvU3BlY2lMaXN0QnlEZXB0LmFzcHg/bT13ZWJtX1B1Yl9Rc nlfdHV0b3I= 13、考研复习在本科学校还是沈建?

俞孔坚——沈阳建筑大学

“非农时代”的稻田——沈阳建筑大学景观设计 (俞孔坚) | [<<][>>] 摘要:在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园里,用东北稻作为景观素材,设计了一片校园稻田。在四时变化的稻田景观中,分布着一个个读书台,让稻香融入书声。用最普通、最经济而高产的材料,在一个当代校园里,演绎了关于土地、人民、农耕文化的耕读故事,诠释了“白话”景观的理念,也表明了设计师在面对诸如土地危机和粮食安全危机时所持的态度。 关键字:校园景观;景观设计;生产性景观;沈阳建筑大学 1.引言:田的含义 约五千年的农业文明,近两千年的科举制度,极其有限的耕地,无比稠密的人口,使庄稼和农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被寄于复杂的情感。既有“田家刈获时,腰镰竞仓卒。霜浓手龟圻,日永身罄折“(宋,楼璹《耕织图诗?收刈》)的劳碌与艰辛的感叹,又有“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宋?陈与义《早行》)的怡然与悠闲;既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悲悯,又有“乌程霜稻袭人香,酿作春风霅水光。”(宋.苏轼,《赠莘老七绝》)的浪漫和挥洒。千百年来,近百分之九十的农民,养育作百分之十的士大夫和他们的侍从。

当农田和庄稼因为耕种者生存的需要而存在时,它所唤起的是艰辛和卑微的关联情感,于是,离开它、背弃它便是世代中国人的普遍价值取向,唯有那少数通过科举而衣锦还乡的幸运者,或者那些春风得意的文人雅士,才用审美的态度来关照庄稼和田园,并象征性地把它们引入城市园林,如《红楼梦》贾府的“稻香村”。然而即便是“稻香村”也仅仅是:数楹茅屋两溜青篱,分畦列亩,佳蔬菜花的矫揉造作的园林而已,难怪贾宝玉批其“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见《红楼梦》第十七回)。田园之大美被淹没在农人的辛酸和士大夫的矫情中。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田园的时代,在这个举国“农转非”的年代里,十三亿的人口中每年有1%的人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大量的农田被城市建设和各种形式的园区所侵占,从1998年到2003年,全国的耕地面积减少1亿多亩,粮食的播种面积减少2亿亩,粮食的总产量减少了1600亿斤,其中包括各类大学城的侵占,截止2003年12月的统计,全国已建和在建大学城有54个,它们小则几平方公里,大则几十平方公里。与此同时我国每年新增人口100 0多万,按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计,每年需要增加粮食消费量46 多亿公斤,土地的挥霍和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我们看到多少崭新的校舍在原有的高产农田中拔地而起,鲜花和修剪整齐的草坪替代了稻作和麦苗,宽广的马路和光洁的广场铺装替代了田埂水渠。在这个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和最快速的土地和人口的“非农”化过程中,我们不但抛弃了农人对土地的珍惜情节,甚至连士大夫对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