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总里见八犬传》史学研究

《南总里见八犬传》史学研究

《南总里见八犬传》史学研究
《南总里见八犬传》史学研究

《南总里见八犬传》史学研究

【摘要】:本论文的题目为《南总里见八犬传史学研究》。日本足利末期战国时代,发生一场被称为“嘉吉之乱”的历史事件,武士里见义实从结城逃至安房(现日本千叶县),最后平定了安房。日本江户时期著名作家马琴以这一历史事实为背景,创作了稗史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下称《八犬传》)。“南总”是地名,“里见”是诸侯家的姓氏。作品借用稗史中“里见八犬士”这一传说,安排了八个武士作为书中的主要人物,通过对他们胜败荣辱、悲欢离合的叙述,从而演绎出《八犬传》的主线基调。本论分四章从史学视角,论述了笔者对《八犬传》的研究与论述。本论第一章着重论述了马琴的生平,并对马琴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八犬传》作了交代。泷泽马琴(1767-1848年)出生于江户,在马琴六十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先后共写下了二百六十多部作品,尤以历史小说见长,著名的有《椿说弓张月》、《朝夷巡岛记》、《近世说美少年录》等,代表作则当数他四十七岁时开始动笔创作,前后共花费二十八年才得以完成的《八犬传》。《八犬传》出版后受到了空前的欢迎。由于“文辞绝妙,引证精博,海内无不读马琴之书,而尤以《八犬传》为著。书贾雕工日踵其门,待成一纸刻一纸;成一篇刻一篇。万册立售,远迩争睹(据目睹者云:当时发行之盛况是彻夜张灯)。三都七道,边陬僻邑,公侯贵富,士女农商,提到小说,必称《八犬传》为巨擘。”《八犬传》受到如此欢迎,为马琴对当时社会的抨击、阐述以及传播他本人的史学观的提供了对象和场所,其影响巨大而不

可低估。《八犬传》是一部历史小说。因其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所述皆有历史线索可寻,所以可以将它做为“文学”中的“史学”来读。可以这样说,本书深隐着一代日本知识人的历史观。在第一章里,笔者通过研究《八犬传》对后人的影响,对马琴创作《八犬传》的史观意境作了深刻精微的剖析,并就下述两个问题作出了回答,即“对马琴的历史观究竟做如何认识?马琴到底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世界中开展自己艰巨的著述事业的?”第二章着重对《八犬传》进行考证。笔者以为《八犬传))最大的特色就在于采用了“稗史”这一体例。马琴说:稗史小说精巧而“善于言情”,“异闻奇谈,表达人意”。2其特点在于“不详其岁月”,只是为了表示“与正史之不同”。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思之,稗史特不详其岁月,亦是作者之用心,以示与正史之不同。”3他又说:“稗史虽无益于事,而寓以劝惩,则令读之于妇幼,可无害矣。”4在他看来,正史将历史真实记传于世,固不可少,然而,写稗史亦有它的好处,正史笔法拘谨,读者多是文人,稗史却可以笑谈戏说,肆意高论,少受规约,且可将妇女儿童延为读者,受众更广泛,影响也就更大。这正是马琴热衷于稗史写作的原因。在第二章中,笔者还就稗史小说与史实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证和论述。“本传中之里见父子与八犬士等善士,既是昔日之里见氏,而又非昔日之里见氏;既是昔日所有之八犬氏,而又非昔日所有之八犬氏。且本传之岁月既是昔日之岁月,又非昔日之岁月。不言而喻,乃虚构之言。毕竟是专为娱乐,于世毫无裨益。然此毫无裨益之虚构,实耗费心力,不知花费几许春秋,竟不知老之将至。本传计一百七十回,余朝夕执

笔孜孜不倦,冥思苦想反复再三,方衍成此部长篇小说,实愚之极矣。虽是愚人愚事,然欲以此劝善惩恶,律之能教育彼等愚执之妇孺翁姐,而作其渡却迷津之善筏,故尔动笔戏墨。”,总之,《八犬传》不是生搬硬套地把整个历史原版不动地端过来,而是将之穿插于现实之间,让历史与现实浑然一体。关于这一点,作者马琴在《八犬传》第二辑之序中指出:“稗官新奇之谈,尝含蓄作者胸臆。”““视人之所未见,识人之所未知。而治乱得失,莫不敢载焉。世态情致,莫不敢写焉。信言不美,可以警后学;美言不信,可以娱妇幼。”’用小说方法铺演一段历史故事,以待“百年后之知音”。在第二章中,笔者还着重论述了稗史与史实之间的关系。《八犬传》虽为稗史,,(日)曲亭马琴著:《南总里见八犬传四》,第九辑卷三十六卷首附言,第272页,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2(日)曲亭马琴著:《南总里见八犬传四》,第九辑卷三十六卷首附言,第271页。,(日)曲亭马琴著:《南总里见八犬传四》,第九辑卷三十六卷首附录一作者自评,第195页,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书《南总里见八犬传四》第七辑序言。5(日)曲亭马琴著:《南总里见八犬传四》,第九辑卷三十六卷首附录一作者自评,第l%页,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日)曲亭马琴著:《南总里见八犬传一》,第二辑自序,一第95页,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然而该书也关注史实,并不是脱离实际的胡编乱造。作者马琴认为凡是重大历史事件,都不可能从地下突兀地冒将出来,必有前因后果与蛛丝马迹。所写既然是“稗史”,就必然与“史”发生联系,自然就要尊重历史演化的一般常态,注意写好事件的变化以及来龙去脉。在这部作

品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史实,但同时却又让人感【关键词】:【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313;K313

【目录】:论文概要6-11英文概要11-16第一章马琴与《八犬传》16-25第一节马琴的生平16-20第二节撰史精神-马琴史观的内在分析20-25一、从生命史观说起20-21二、人生的一度疑惑21-22三、思想转换,生命意义的憬悟22-25第二章《八犬传》的稗史编撰25-39第一节“稗史”体例与“稗史七原则”25-30一、马琴对稗史原则的论述26-28二、对“隐微”的分外注重28-30第二节稗史与“隐微”30-34一、“隐微”、“隐晦”30-32二、作为史学方法的隐微32-34第三节史料与史实34-39第三章《八犬传》的史学思想39-88第一节《八犬传》与尊王史观39-55一、日本的尊王思想39-45二、尊王思想对日本历史的重大影响45-51三、《八犬传》中的“尊王”51-55第二节马琴的农民起义观55-57第三节《八犬传》中的治国抚民论57-63第四节《八犬传》中的儒家义理史观63-84一、《八犬传》儒学传播日本略述63-68二、《八犬传》儒家的精神内核68-73三、《八犬传》儒家义理史观73-76四、《八犬传》义、情冲突及解决之道76-81五、由《八犬传》想到中日儒学差异81-84

第五节《八犬传》中的佛教因果思想84-88第四章附录88-145附录之一:《八犬传》梗概88-98附录之二:作者序评选录(附书店《赘言》)98-107附录之三:日本社会与文化史论资料107-130附录之四:日文资料,青木稔弥大高洋司:《曲亭马琴研究文献》(1988~1997)130-143附录之五:主要参考书目143-145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历史研究方法有哪些

历史研究方法有哪些 历史研究方法有哪些 几种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 开展课题研究,尤其在填写项目申请书时,都会涉及到研究方法的问题。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供大家参考。 1、观察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掌握材料,正确理解研究对象。 2、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全面掌握所需材料,以利研究工作。查阅的文件资料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选用。 3、调查法。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 4、统计法。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求出数量分析结果,用于支持研究。 5、历史研究法。通过对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吸其精华,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于指导今天的研究。 6、比较法。对某类研究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社会背景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或特殊性。 7、实验法。在人工控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研究现 象的变化和结果,并分类记录下来。它能使观察、记录更为精密,便于弄清每一条件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影响,保证研究工作的准确性。 8、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然后再作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个案可以是典型的,也可以是非典型的,但要达到一定数量,才有说服力。 历史研究法课程心得 杜宝宗 1、赵恒老师关于历史研究法的论述 在课堂上赵老师关于历史研究法谈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关于论文的选题,赵老师谈到,论文题目必须有自己的见解,看到题目自己最起码有自己独立成型的思维,确定题目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对一个选题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衷,才会一心一意、尽心尽力地去努力,另外,确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 一 、史料的分类 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一)文献(文字)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 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 如:电子邮件、BBS 跟帖等 2、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 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 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 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 例.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这则报道 ①是珍贵的史料 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 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A .①正确,②③错误 B .②正确,①⑧错误 C .①③正确,②错误 D .③正确,①②错误 2.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 A .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 .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 .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二)实物史料: 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1、举例: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地位: ①比文献资料可信。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3.局限 a.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b.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2、局限 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 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 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 按史料价值:第一手史料、第二手材料 1.含义:(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 通知亲爱的先生:5月26日,星期一。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 校长:L·H·泰纳 (Turner )

对传统史学的历史观的认识

对传统史学的历史观的认识 任大卫 历史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也是一门长青的学问。历史学之所以长青,固然以其深厚扎实的学科底蕴为基础,但不断创新的史学理论、研究方法给学科注入的持续活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史学理论对于历史研究、历史学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探讨历史研究理论方法的新成果不断涌现。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发展过程的解释、关于历史规律的揭示、关于主体地位和作用的阐述、关于史学研究方法的整合等,是史学理论研究的立足点和根本依据。离开了唯物史观关于历史过程论的解说,史学理论将无从谈起。 中国传统史学理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史学意识产生了. 步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史学意识产生了. 史家对于历史记载的态度,史书的表述, 史家对于历史记载的态度,史书的表述,史书的内容与形式,史学的性质与作用, 书的内容与形式,史学的性质与作用,史家自身修养的认识, 自身修养的认识,史家批评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 方面都进行了探索,使之不断丰富与发展起来《周礼》称“史掌官书以赞治”,这里的“官书”虽非专指史籍,但必然包括历史文献、历史记载在内,正如柳诒徵所说的:“由赞治而有官书,由官书而有国史”。从“赞治”的需要而产生的史学,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辅助政务的宗旨,这是中国古代史学与生俱来的重要特点。而春秋时楚庄王的大夫申叔时论教育太子事说:“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而戒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即已包含了十分明确的以史鉴戒和以史教化的思想,并提出了史书有着“耸善抑恶”的作用。以史为鉴戒,就是要根据史书对善人善事的褒扬,对恶人恶事的贬斥而加强道德修养和行为的规范;或者是从历史记载中吸取兴亡成败的经验教训,以制定和修正政治举措。唐太宗所谓“将欲览前代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鉴”,即为此意。读史、习史吸取鉴戒的观念,成为古代公认的思想准则,在史学和政治上均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修订的《春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私家修成的史籍。私家史学的产生和发展,使史家著史以用世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扬。《左传》明确地指岀:“《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随着孔子的圣化和《春秋》被奉为经典,惩恶劝善的宗旨成为史学理论中不可置疑的原则。唐代刘知几指岀:“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这里,史家和史学已不仅仅向政界和社会提供鉴戒素材,而是具备了高屋建瓴地指导政治的主动地位。以史教化的观念是以史鉴戒和以史惩劝的延伸,教化的内容大体不出鉴戒和惩劝的范围。但教化宗旨的实施则有着新的特点,一般是由史家与统治者联手,自觉地将教化用意熔铸于史著之中,最终达到辅治的目的。教化的对象也突破了申叔时那样专指太子等一类人物的狭窄范围,而拓展为整个社会。如唐玄宗接受裴光庭编修《续春秋传》的提议,即将“正人伦而美教化”作为宗旨,明宪宗认为史书“劝于为善,惩于为

史学理论与方法参考阅读书目

史学理论与方法参考阅读书目 1、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0年。 2、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人民出版社1981年。 3、[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译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4.[英]格鲁内尔:《历史哲学》(中译本)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5.韩震:《西方历史哲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6 张尚仁:《社会历史哲学引论》人民出版社1992年。 7、韩震:《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北师大出版社2003年。 8、庄国雄等:《历史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9、[美]威廉?德雷:《历史哲学》(中译本)三联书店1988年。 10.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 11.佘树声:《历史哲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12.田汝康、金重远编选:《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13.张文杰等译:《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14、葛懋春、姜义华主编:《历史比较研究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 15.葛懋春、姜义华主编:《历史计量研究法》山东教育出版1987年。16.[美]雷蒙德?格鲁:《比较历史研究概论》(中译本)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2 年1期。 17.[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18.[苏]茹科夫:《历史方法论大纲》(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19.[波]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20.[意]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2年。21.[莫]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22.[法]勒高夫:《新史学》(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23.[美]詹姆斯?哈威?鲁滨孙:《新史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24.[美]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25.[美]伊格尔斯:《欧洲史学新方向》(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26.[美]伊格尔斯:《历史研究国际手册》(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27.[英]卡?波普尔:《历史主义的贫困》(中译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28.[美]唐纳德?凯利:《多面的历史》(中译本)三联书店2003年。29.[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30.[美]乔伊斯?阿普尔比等:《历史的真相》(中译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31.何兆武:《历史理性批判论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32.李幼蒸:《历史符号学》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33.蒋大椿:《史学方法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34.蒋大椿:《唯物史观与史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 35.蒋大椿:《史学探渊》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 36.[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37.[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38.[法] 迪拉里:《历史学家思想和方法》(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9.袁吉富:《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40.严建强、王渊明:《西方历史哲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历史学的基础知识 一.历史是什么?关于“历史”,有四种解释: 1.自然界和人类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 2.过去的事实; 3.过去事实的记载; 4.通常说的“历史”,是指人类发展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 注意区别下面两类历史: (1)历史记载:是人们对当时或近期发生的事件及相关人物的言论、事迹的记录。历史记载具有原始性的特点。 (2)历史撰述:是人们在诸多历史记载的基础上,经过综合、会通并按照一定的体裁、体例写成的历史著作。历史撰述有规范性的特点。 书写的历史不同于客观存在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经过史学家的思考和编撰而呈现出来的。客观历史是书写的历史的基础,书写的历史是客观的历史的反映。 二.历史学是什么?研究和认识历史的科学 1.从宏观上分,可以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而自然史又包括天文、地理、海洋、生物;人类史又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民族、城市、社区、村镇、移民、工业、农业、个人传记。 2.从世界范围内分,可以分为地区史、国别史、国际关系史。 3.根据研究方法分,可以分为计量史学、口述史学、心理史学、比较史学等。 4.从时间分,可以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三.历史学的主要功能: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是文明延续的重要纽带;是民族精神传承的栽体;是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的宝库;是启迪人生的导向。 四.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历史学家“重现”历史的基础。主要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史实发生时所产生的,可直接作为研究历史时的根据。

1、历史资料的分类: (1)按是否为文字记载可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两大类。 ①文字资料:史书、档案文书、思想或学术著作、文学作品、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报刊杂志、口述史料。其他:包括如碑刻、墓志、家谱等等。 ②非文字史料: A.有图像类(如绘画、壁画、刺绣图案); B.有实物类(如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 C.风俗类:借由对于当今流传风俗文化的观察,作为讨论历史现象的依据, D.社会调查所得的资料。 E.由人物专访所得的史料即口述史料。被访者亲历、亲见、亲闻,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 (2)按其加工程度、内容性质、实用价值可分为第一手材料、第二手材料。 ①第一手资料即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其标志,一是具有原始性,二是具有真实性。 ②第二手材料不是当时当地耳闻目睹者的直接记载,而是间接得来的有关研究对象的材料。从史实到史料的运用者,如果超过一个人的加工处理,便成为的第二手材料。 (3)按史料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三大类 ①文献史料──凡是用文字记载的,包括铭刻、文书、著述等都是文献史料。 ②实物史料──考古遗迹和遗物都属于实物史料。 ③口述史料──当事人叙述的往事回忆,它是一种重要的历史信息来源。 2.史料的判断价值 (1)文献/实物/口述 ①历史文献是对历史的客观记载,能比较全面的反映历史的全貌。但受材料、视角、方法、素养等诸条件的限制,史家的论述也会存在错误。

高考历史史观详解大全(含例题)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 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 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 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 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 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 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 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 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

专业解析-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60101)隶属于历史学一级学科。 一、专业介绍 1、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南开大学为例,该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01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古-1840) 02中国近现代史学史(1840-2000) 03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 04外国史学史 2、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学风,系统、深入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对中外各种主要史学理论、中外史学史具有较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批判地继承中外史学遗产,正确评析当代史学思潮和史学流派,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前沿动态有较深的认识,能够运用一门外语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和较高的写作能力,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研究视域开阔,理论基础坚实的,具有创造性研究的能力。 3、专业特色 在史学理论和史学史这两大领域之间,它以史学理论为研究重

点,兼及史学史(侧重于研究近现代西方史学和历史哲学流派的历史);在史学理论领域,以广义社会历史理论研究为重点,而不局限于狭义的史学理论;而且坚持把理论探讨与实证的史学研究相结合。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注:以南开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 5、课程设置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史学理论研究、历史文化解释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现当代史学研究、西方史学史研究、历史学研究方法等。 6、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 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二、推荐院校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全国招生的较强单位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等。 三、就业前景 从历史学研究生整体就业范围来看,毕业生的择业面不是很广。

最新初中七年级历史学习学法指导

初中七年级历史学习 学法指导 班级: 组名: 姓名: 设计者 王保平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几课的历史,你的感觉是什么?也许你感觉很难学!或许你感觉很枯燥!历史学习应该是趣味横生,而不是枯燥乏味。怎么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历史呢?为此我们将在今后的时间内根据学习的需要,来开设历史学法指导。 一、认识历史教材 1、小明同学准备用一句话来概括《夏、商、西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请你帮助他做出选择(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通过对本题的学习,你发现我们通过学习 会帮助我们了解整个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单元组成。所以你要知道并说出四个单元的主题。 2、请你翻开教材36页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请你分别指出本课的课题、导入框、子标题、正文、阅读文字。 请把下面的内容连线 《大变革的时代.》 子标题 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 课题 《山海经》的记载 导入框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 阅读文字 著名的都江堰 正文 通过上面问题的学习,在“课题、导入框、子标题、正文、阅读文字”几个环节中,什么最重要?对最重要的内容,我们采用哪些方法进行强化记忆呢? 七年级历史 导学案

3、请你翻开教材46页《中华文明的勃兴二》 在本课中有几幅插图?这些插图分别是什么? 2011年1月12日,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座总高为9.5 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 请你猜猜这是谁的雕像? A 、孔子 B 、老子 C 、韩非 D 、孙武 一些重要的历史插图,也是历史考试的知识点。因而我们要对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指出的历史插图,要进行记忆。 4、请你翻开教材第8课和第9课,找出下面几句话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孟子 这些语言,在书本以竖排呈现,大都是摘自古书上原话。我们把这些资料称为历史文献。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历史考试的知识点。 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时,面对群臣说了一句什么话? A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 王侯将相,宁有种呼 C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二、怎么学习历史 1、识记历史朝代 七年级上册历史共讲述了夏、商、西周、东周、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这些朝代。每个朝代要知道他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如: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帝王 都城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3 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生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 专题23 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考点:史料价值、史学研究方法、历史认识论——史观 一、选择题 1.(2018年江苏卷T1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 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 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A. 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 B.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 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 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2.(2017年全国卷ⅠT26) 表2 记述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 《旧唐书·太宗本纪》而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新唐书·高祖本纪》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3.(2017年全国卷II T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4.(2017年全国卷II T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5.(2017年北京卷T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

高考历史新史观试题

高考史观题 1、近(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经济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 2、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整体化的发展。 3、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同的文明之间不断交流和融合。 4、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5、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 6、革命史观的要点 革命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的一种具体形态。革命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隆重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复习中国近代史一定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去剖析这两大历史事件。

《史学理论参考书目》

史学理论经典书目 [中文书目] 1.〔清〕章学诚,《文史通义》 2.〔唐〕刘知几,《史通》 3.〔汉〕司马迁,《史记》 4.杜维运,《中国史学史》(二)(台北:三民,1998) 5.杜维运,《中国史学史》(一)(台北:三民,1993) 6.周佳荣,《中国史学名著概说》(台北:唐山,1989) 7.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一)(台北:三民,1973) 8.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二)(台北:三民,1973) 9.麦劲生,《近代史学与史学方法》(台北:五南,2000) 10.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台北:巨流,2000) 11.杨豫、胡成,《历史学的思想与方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12.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台北:三民书局,1999增订新版) 13.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4.于沛主编,《现代史学分支学科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8) 15.王旭东,《史学理论与方法》(合肥:安徽人民初版社,1998)

16.周梁楷等,《史学导论》(台北:国立空中大学,1995) 17.周梁楷,《历史学的思维》(台北:正中,1993) 18.姜义华,《史学概论》(台北:水牛,1992) 19.甲凯,《史学通论》(台北:台湾学生,1985) 20.王尔敏,《史学方法》(台北:东华书局,1977) 21.李家祺,《历史纂述的方法》(台北:台湾商务,1970) 22.姚永朴,《史学研究法》(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53) 2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商务,1922) 24.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上海:商务,1933) 25.李思纯译,《史学原论》(上海:商务,1968) 26.何炳松,《历史研究法》(上海:商务,1927) 27.何炳松,《通史新义》(上海:商务,1928) 28.卫聚贤,《历史统计学》(上海:商务,1934) 29.李则纲,《史学通论》(上海:商务,1935) 30.杨鸿烈,《历史研究法》(长沙:商务,1939) 31.蔡尚思,《中国历史新研究法》(昆明:中华,1940) 32.吴泽,《中国历史研究法》(重庆:峨嵋,1942) 33.吕思勉,《历史研究法》(台北:华世,1974) 34.陆懋德,《史学方法大纲》(台北:独立,1945) 35.许冠三,《史学与史学方法》(香港:自由,1958) 36.许冠三编译,《历史哲学与历史解释》(初版未详;台北有环宇刊 本)

初中历史学法指导

初中历史学法指导 一、教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 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指导学生预习。预习时首先要有目的,带问题进行阅读。即根据老师出示的预习提纲进行阅读教材内容,把应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历史意义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预习包括阅读正文中的小字、注释和图表。预习时要边读边记,把疑难问题注在书上或笔记本里,为上课作好准备。 二、教会学生找准学习重点。 由于历史学科课时较少,教学任务重,如果在学习中不能抓住重点,找准关键,那么必然会在繁多的史实中迷失方向,陷入事倍功半的困境。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明确重点: 1、根据学案出示的本节课学生应掌握的重、难点知识,使学生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学习时有的放矢。 2、教会学生掌握确定重点知识的原则或方法,下列一般都是重点:①发生在历史转折时期,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②教材文字表达中具有“最大”、“最早”、“第一”、“领先”、“标志”、“开端”、“序幕”等字眼的内容; ③教材内容配有插图、补充史料,配有“说一说”、“想一想”、“试一试”、“找一找”、“智能开发”的知识大多是重点内容。 三、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 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著作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1、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有三类,第一类是那些对历史起过巨大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像秦始皇、汉武帝、孙中山、毛泽东等。这类历史人物的共同的特点是在历史上活动时间长、领域广、影响大,因此教科书在较多课文中写到他们的活动。对这类历史人物在学习中要注意集中归纳,以便全面了解人物、评价人物。第二类是那些在一时一事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像在甲午战争中牺牲的邓世昌等,这类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对这类历史人物注意就事论人,人事并记就可以了。第三类历史人物,是那些在某一方面对社会发展起过突出作用,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像张骞、祖冲之、严复、詹天佑等。这类历史人物活动领域单一,但成就突出,贡献较大,足以代表他们所处时代社会发展某一方面的情况。对这类历史人物,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知道他的贡献。 对历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要把他放在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评价,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的行为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 2、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是构成历史的具体内容。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后果六项基本要素。初中要求学生掌握重大历史事件。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性质和实质、后果、历史事件的作用与影响、意义,要求学生能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时间:初中学生要知道年代的表示方法,如公元纪年法,了解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和年号纪年法。初中学生只有重要事件要准确记忆其发生年分,如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使社会展现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这一过程的内容、实质和规律,为我们具体研究社会历史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一、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东西,最终都要在历史上消亡。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正是这种有限的、无始无终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那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 人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那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正如历史不具有最终的性质一样,人类的认识也不具有最终的性质。“真理是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向越来越高的阶段上升,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一样,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了。” 恩格斯说:“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一论述,为正确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即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在量变阶段,社会面貌总的说是稳定的,表现出自身发展的连续性;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便引起质变、飞跃,新质代替旧质,渐进性过程“中断”,表现出发展的非连续性。发展史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只有不间断的量的积累,才有间断性的质的飞跃。 坚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历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联系和区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阶段的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毛泽东说:“我

史学研究方法与史观试题

史学研究方法与史观专项训练试题 1、2016年3月2日,我国考古人员通过木椟、金器及一枚印章等随葬品,最终确认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此前一直在猜测却缺乏充足证据的的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因刘贺只做了27天皇帝而被赶下台并被封为海昏侯,故称“海昏侯汉废帝”)。这说明 A.考古实物的发掘,是对史实的重要补充 B.对于史实的研究,考古发掘是唯一手段 C.历史研究过程中,考古手段最具权威性 D.对于民间的传说,都需要借助考古证实 2、、在史学研究中,不能对历史问题轻率地下结论。主要是因为 A历史史实是不断发展变化的B历史问题的本质是不可能被揭示的 C不同研究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是不同的D研究者受自身认识水平和社会条件的制约3、阅读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 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因为这些人身强体壮,还俗为民,还可以为国作战。 资料三、《通鉴》记载: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阐释结果 B.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 C.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 D.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 4、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 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的文明史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研究历史 5、基于材料得出恰当的结论,体现了历史学的求真意识。下列由材料到结论的逻辑推 理最严密的是 6、分清历史史实、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义。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 黄帝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先 B. 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C. 姜寨遗址居民过着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理想生活 D. 作为原始先民集体记忆的神话传说史料价值很高 7、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 预防风霾”。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皇帝亲自率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焚香祭天。这段材料说明 A.清代通过调整种植方式和祭天敬神来治理雾霾 B.当时统治者开始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C.京城城市规模的扩展导致雾霾发生的几率提高 D.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当时环境污染急剧加重 8、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指出:“史家追述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 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记言特其一端。”说明他认为历史学家 A.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 B.在研究历史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C.要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悟历史 D.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原貌 9、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 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指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隋唐时期 10、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 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A.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B.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C.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D.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11、某一史家指出:“任何一种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里面可能有错误,可能有虚伪, 可能有私人的爱憎,可能有地方及民族的成见,不经精密的考证,即笃信不疑,后患实无尽无穷。”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 A.任何史料均不足信B.任何史料均可质疑 C.历史没有客观可言D.历史学取决于史料 12、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 表格反映了哪一环节 A.问题形成 B.史料整理 C.史料收集 D.历史解释 13、“人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家”、“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史学家因其个人立场、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对历史的解释会不同 B.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学家,可以不凭借史料而加以说明、解释 C.历史著作的编撰,其客观性、科学性是否存在和真实而令人怀疑 D.历史学家凭其掌握的资料,阐释历史事件因果而重建历史的真相 14、下了几组词汇符合文明史观的是 A.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B.石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时代 C.游牧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D.古代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 1

1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大学校都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进行了改革,紧跟时代的步伐。中学历史作为重要的文科课程内容,是进行改革的重要部分之一,教师对历史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出最佳达成目标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各项历史活动,进而获得历史知识,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本文简要的阐述了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法和学霸指导。 关键词:教学设计;学法指导;中学历史 一、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设定学生的预期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针对新课程标准来制定教学目标,规划学习内容。比如在讲有关于唐朝时期的历史时,新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以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因而,教师在讲解此方面内容时,可以引用一些描绘盛唐时期景象的诗歌,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盛唐的社会气象。而关于安史之乱,则可以让学生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安史之乱。 (二)规划教学流程 历史教师应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清晰顺畅、逻辑严密的规划,明确本科有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中有什么教学活动,解决了什么教学任务,会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各个教学环节之间又存在着什么联系。比如在讲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首先,可以为学生讲解秦始皇其人,秦始皇的外貌性格、成长经历。然后可以讲解秦始皇做的事情,比如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以及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最后,对秦始皇所做的事情进行评价,怎样看待焚书坑儒,如何评价秦始皇,还可以结合史料,看看历史上其他人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选出一人代表发言,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适当的点拨。

历史研究法心得(1)

历史研究法课程心得 杜宝宗 1、赵恒老师关于历史研究法的论述 在课堂上赵老师关于历史研究法谈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关于论文的选题,赵老师谈到,论文题目必须有自己的见解,看到题目自己最起码有自己独立成型的思维,确定题目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对一个选题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衷,才会一心一意、尽心尽力地去努力,另外,确定选题要遵循专业方向,题目把握要具体化,对题目的意义要有清晰的了解认识,对题目的研究现状有足够的掌控,只有这样,论题才会做到合情合理。 其次,准备材料以及阅读相关书籍、文章。在这方面赵老师也详细介绍了历史研究法的相关细节。第一是材料准备要充分,凡是有关材料要尽全力搜集到,不可遗漏。第二是对搜集到的材料要进行分类以便于写作时查阅、利用。第三是在读书、看文章的过程中要详细记下所看书的出版时间、版本、年代、作者。 最后,论文的写作。在谈到论文的写作时,赵老师结合其《印度核政策的历史分析》、《核不扩散机制历史与理论》两本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一、立论依据是论文主要讲的内容,论文的核心价值及被研究者的地位要描写清楚。二、在叙述研究现状时用词不能太绝对,要给自己留有余地,毕竟,研究现状总结是论文成功的关键。三、论文重点在什么地方就往哪个地方深入研究,前人未研究的或者前人研究的不够透彻的恰好是我们的机遇,但是,在写作时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具体细节要观点明确。四、注释方面,体例要前后一致,关于排列顺序,西方史学是按姓的首字母,中国史学方面,按照经史子集排练,另外,中国古代史一定要注意版本问题,凡是采用的书籍应是中华书局或者古籍出版社。 总之,听了赵老师的分析,原本对历史研究法一无所知的我,变得豁然开朗,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有了清晰地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想赵老师的历史研究法定会为我带来很大的帮助,感谢赵老师在百忙之中分出时间指导我们学习。 2、陈安全老师谈历史学中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在历史研究法学习过程中陈老师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方面阐述了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