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准备题,根据学生的口算,逐题写出每题的得数。

20×3200×32000×3

12×4 120×4 1200×4

2.提问:观察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个乘数不变,第一个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3.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交流口算方法)

第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个乘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中

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上几个0。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教学例6,出示例6,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分析。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280×3,也就是求3个280是多少。

板书:280×3=

3.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教师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学生1: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也是0,这个0起占位的作用。

学生2: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的作用。

280×3=840(元)

4.比较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得出第二种算法更简便)

交流时注意说末尾有几个0。

5.小结算法: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时,所列竖式的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乘完后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应用提高

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例6:280×3=840(元)

课后反思

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零和任何数相乘都得零”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算理正确计算,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生的能力特点,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计算方法和简便算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上。重视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意识的培养

学生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大多用零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零的方法,为本节课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简便计算做了很好的铺垫。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要达到正确计算的目标需要加强练习。练习中不仅有基础的笔算题目,还有判断辨析题、比较大小、解决问题的内容,学生在练习交流中理解算理,强化算法。练习中还出示几组算式,学生计算分类,在对比中初步渗透了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课后反思二

教学反思《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人教版三上数学课程第七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中的一个教学内容。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爱读书、爱思考的好习惯。本课时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复习铺垫。设计了6道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题,目的是通过复习口算方法,让学生能在探索新知时能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先末尾的0可以不看,直接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二是探究部分,重点是第二种算法的探究,呼应了铺垫部分的口算方法,学生对第一种算法是没有困难的,预设能有个别学生有第二种算法的想法,如果没有,就借助口算方法迁移过来,让学生讲口算方法运用到笔算中去。三是综合运用,在练习中,我安排了几个层次:先是基本练习,再是运用练习,本来是安排两道解决问题,后因时间关系,第二题没有练习,最后是安排了一道拓展题,作为本节课的课堂总结。因为我本次尝试的是拓展式课堂总结,拓展式课堂总结不仅能使学生对本堂课的所学的重点知识有个大概的总结,还能使本节课的知识得到延伸,使学生的思维得到

拓展。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本人课堂教学的水平有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不足。如:在探究第二种算法时,学生已经说到可以先把因数末尾的0不看,教师应该直接就可以导入第二种算法,而我却没有好好抓住这一环节,又回到原点,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这种口算方法运用到笔算中去,这样做,虽然从学生的讨论结果中了解到许多学生的想法,也就是他们思维的原形,但是,就整个课堂环节而言,浪费了时间,从而导致了后面安排的练习题没有时间完成了。另外,作为一名有着近十年教龄的教师来说,教学的板书没有事先设计好,实则是不应该的,课前的准备也做得不够充分,当在课堂上想要一支黄色的粉笔时,却急急忙忙找不到,就随便用一支蓝色的粉笔写了课题,导致板书看起来有点花。通过本次上课,我又学习到了许多,比较常态的课,我们注重的还是实效,平时的课堂应该要加快节奏,使学生要在课堂上吃得更饱,四十分钟要上出八十分钟的效果,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一天比一天更会学,学到得更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