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白芥子外用治病六则

白芥子外用治病六则

白芥子外用治病六则
白芥子外用治病六则

白芥子外用治病六则

□王业龙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越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种子,性味辛温,入肺经。功能温肺豁痰,消肿止痛。主治咳嗽痰多气急,胸胁痰涎停留,外疡流注阴疽。

白芥子泥可外敷能除肿毒,对寒痰哮喘、胸胁刺痛等症疗效亦好。有皮肤溃疡者勿用。

笔者用白芥子末外用,治疗以下疾病效果较好。

急性支气管炎 取白芥子末100g研细,分3次用。每次加上 90g(不得少于90g)白面,用水调好,做成饼,饼大小看背部面积而定。每晚睡前敷背部,晨起去掉。一般连用2~3次即可。

小儿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病,以冬春两季发病率为最高,全年都有散发病例。应用白芥子粉穴位涂敷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明显的缩短疗程和提高治愈率。方法是:用白芥子6g 捣成粉,再用面粉12g,掺水调匀成糊状,涂于纱布20cm×20cm大小,稍加温使其散发白芥子辣味,即可敷于患儿背部即两肩胛骨1~2胸椎之间,待皮肤发红(一般不超过10分钟),即可取下。每日一次,三天为一疗程。1~3岁应用一个疗程即可,4~5岁约需二个疗程。

痛经 白芥子研末备用,取0.5~1g,加入等分面粉,用沸水调匀,制成饼状,趁热敷于神阙上,用膏药固定,于月经来潮前5天贴第一次,月经始痛时贴第二次,一般贴三个小时即可揭去膏药。连续

贴敷2次月经为一疗程。用本法治疗尿潴留亦效。

面瘫 用等量的白芥子末和米酒,调制成膏状,取适量膏药摊于纱布上,贴敷患侧阳白、地仓、四白穴处,胶布固定4~6小时取下。三天内防止患侧受风,7天后贴敷第二次。

风寒头痛 按冬病夏治的理论,三伏天用白芥子膏(白芥子、川芎30g,细辛、白芷、甘遂、元胡各15g,半夏、乳香、没药各10g,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混匀,取药末6g,用鲜生姜汁调膏,贴敷太阳穴。治疗期间不用其他药物,效果较好。

癣病 白芥子30g,冰片10g,共研细末,先用70%酒精500ml 浸泡2日,后加陈醋500ml浸泡3日,其间每日搅拌3次,再静置2日后倾出上清液,药渣用双层纱布挤压余液,混合后用1号滤纸过滤两遍,得近900ml橙黄色红液,装灭菌容器备取。手足癣糜烂型用30%药液水;手足水疱型用50%药液水;手足癣鳞屑角化型、体癣用70%药液水。以上各型均浸泡或湿敷患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头癣去掉毛发,用90%药液水湿敷患处。每日3次,每次20分钟。用上药液也可治疗疥疮。方法是,先用肥皂洗澡,拭干后,把头部以下40%药液水遍涂全身5次,有丘疹水疱部位如手指间,用70%药液浸泡20分钟。每日一次,连用2日。

白芥子外用5验方

淋巴结核 白芥子20g,百部、乌梅各10g,狼毒10g,共研细末,米醋适量调匀,敷于患处,先后共敷3次。第一次敷7天,第二次敷

5天,第三者次敷3天。每次间隔3天。

乳腺纤维囊性病 用白芥子60~120g,研细末(一次量),入消毒纱布袋内,先用温水外洗乳房患处,再用生姜汁涂患处皮肤,然后用纱布袋敷盖患处,绷带固定,3天换药一次,上述方法在月经来潮前3~5天开始用药,待经止后停药。同时可内服中草药。

体表纤维软瘤 用白芥子、蓖麻仁等分捣为细末,加樟脑末少许,同研,醋调外敷。效果明显。

皮下脂肪瘤 白芥子适量,研末,调为稀糊,涂在纱布上贴于患处,不使发泡。配合内服新癀片。

跟骨骨刺 用生白芥子研末备用,洗净足跟部,取白芥子粉适量,醋调成糊膏状,敷于患部(勿超过赤白际),外以蜡纸敷盖,绷带包扎固定,2天换药一次。此法对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效果较好。

毛德西治杂病 擅用君臣三味方

毛德西治杂病擅用君臣三味方 □张文宗张海杰河南省中医院毛德西名医工作室 毛德西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工作50年,学验俱丰。在选方用药方面,其以《内经》“君一臣二”为宗旨,发挥经方遣药之义,临证用药多以三味为君臣药,故称三味方。三味方主药明确,方证合拍,随证加减,疗效显著。今将毛德西教授治疗杂病“三味”方简析如下,以飨读者。 大黄、附子、川楝子(疝气化瘀汤) 此方取大黄附子汤义,为相反形成之配伍;又参考《止圆医话》治疝方,罗云:“以附子、大黄加入普通治疝气之药中(即罗氏所用川楝子方),速收特效,此治外疝之经验谈也。”毛德西除用于疝气外,还将此“三味”用于盆腔炎、慢性结肠炎、睾丸炎、前列腺疾患等,凡见小腹坠胀,隐隐作痛,湿热互结者,每收疗效。 砂仁、黄柏、甘草(封髓丹) 此三味为古方封髓丹,是治疗梦遗早泄的良方。当代著名中医蒲辅周将此方用于口腔溃疡,效果良好。他说:“封髓丹乃补土伏火之剂,土虚则水中之阴火无所抑制,便上炎而发为口疮。”是方以砂仁醒脾培土,黄柏清泄阴火,甘草和中清热,毛德西常加入肉桂、干姜、牛膝以引火归元,于平淡中取效。 浮小麦、霜桑叶、地骨皮(清热止汗散) 毛德西对于汗症,不论是气虚自汗,或是阴虚盗汗,都首选此三味,名曰“清热止汗散”。气虚自汗合用玉屏风散;阴虚盗汗合用二至丸加知母、黄柏。若是产后大汗不止,则加入麻黄根、炮附子,以温阳增卫气,固表止阴耗。 青蒿、白薇、银柴胡(退热散) 此三味是毛德西治疗低热经验方“青白退热散”之主药。青蒿以清解阴分热见长;白薇长于清肺热,也是退阴分虚热之要药;银柴胡清肝经虚热。三味合用,以治夜热早凉、低热绵绵、舌苔不厚,脉象细数为应用指证。若舌苔厚腻,舌质红赤,可加升降散治之。 桂枝、茯苓、白术(温阳化饮汤) 此三味有温阳健脾化饮的功效。取之于张仲景苓桂术甘汤和桂枝茯苓丸等方义。桂枝配茯苓,温阳化饮,加入白术,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毛德西常将此三味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盆腔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舌苔白润口不渴者,具有温化三焦水湿的功效。 橘核仁、橘叶、橘络(通络散结散)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药之白芥子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药之白芥子 《名医别录》 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白芥Sinapis albaL.的种子。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本草纲目》:白芥子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故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韩懋《医通》:凡老人苦于痰气喘嗽,胸满懒食,不可妄投燥利之药,反耗真气。懋因人求治其亲,静中处三子养亲治之,随试随效。盖白芥子白色主痰,下气宽中。紫苏子紫而主气,定喘止嗽。萝卜子白种者主食,开痞降气。各微炒研破,看所主为君。每剂不过三、四钱,用生绢袋盛入,煮汤饮之,勿煎太过,则味苦辣。若大便素实者,入蜜一匙。冬月加姜一片,尤良。 《本经疏证》:白芥子布种于秋尽,采实于夏初,以生以长,咸在冬凑,而于夏秋反若无所与者,殊不知发生于冬,长养于春,皆其胚胎之际,而夏秋则其原始要终之会也。味之辛得于秋尽,气之温得于夏初,是辛感于水而生,温孕于寒而育,温不能离辛,辛不能离温,则辛温之用,皆萃于水矣。辛者所以通,温者所以发,痰冷阻中,则气难横达而一于上行为上气,气难横达,则痰冷益无所泄,而惟留于胸膈,于是碍脾之磨荡而黄发于面,一温而胸膈痰冷无不发越,一辛而气机上逆无不宣通,皆由横达之功,并非泄降之力,故后世称其能除皮里膜外之痰,四支骨节之痛,亦为此耳。然得谓凡痰凡痛皆可治

以是欤,盖亦有界限矣。夫大则空虚,小则坚实,他物之恒情。惟白芥之茎小者反中空,大者中实,仍系一类二种可同为用,中空者象痰之逼窄气道,中实者象痰之壅肿径隧。是故用以治内,其证必兼上气,用以治外,其证必兼肿痛,则凡痰在骨节及皮里膜外之候,必里有痰而外为肿痛已久而按之不空者,方与此宜,以是为其轸域可也。 【功效与应用】 1.温肺化痰,用于寒痰喘咳,悬饮等。本品辛温走散,利气机,通经络,化寒痰,逐饮邪,善治“皮里膜外之痰”。治寒痰壅肺,咳喘胸闷痰多,配苏子、莱菔子,即三子养亲汤。若悬饮咳喘胸满胁痛者,配甘遂、大戟等以逐饮,如控涎丹。 2.利气散结,用于阴疽流注及痰阻经络关节之肢体麻木,关节肿痛等。本品能祛经络之痰,又能消肿散结,通络止痛。治阴疽流注,配鹿角胶、肉桂、熟地等,以温阳通滞,消痰散结,如阳和汤。治痰湿阻滞经络之肢体麻木或关节肿痛,配马钱子、没药等。 此外,本品捣烂外敷,有活血消肿、散寒逐饮的功效,可用于胸胁刺痛、寒痰哮喘的轻症。 【处方用名】白芥子(炒至微焦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3~ 6g。煎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白芥子辛散温通而利气,既能祛寒痰壅滞于肺络,以治肺寒喘咳;又能祛寒饮壅滞于胸膈,以治胸满胁痛;并可搜皮里膜外或筋骨间之痰结,以治流注阴疽等症。因它的袪痰力量较强,故称它有豁痰之功。

大戟的功效与作用

大戟的功效与作用 大戟的功效和作用 1.泻水逐饮:用于胸腹水饮内停,即胸腔积液和腹水,常与甘遂、芫花同用;用于水肿腹大如鼓,可与牵牛子、木香、煨猪肾同服,以行气逐水、攻补兼施;用于胸腔积液,与甘遂、白芥子同用,如控涎丹。 2.消肿散结:用于疮肿结核,初起用紫金锭外敷,本药在方中起到攻疮毒、通结滞的作用。 大戟的鉴别应用 大戟、甘遂、芫花,均为毒大性猛之峻泻逐水药,故宜于水饮壅滞之重症,但此三药的作用毒性强弱不同,芫花毒性最强,甘遂、大戟均次之,为了增强疗效,临床多配合用,效果更为显著,如“十枣汤”、“舟车丸”之治痰饮聚于胸胁及腹水等重症,即三药并川;治痰饮聚于胸胁之较轻和慢性者,则甘遂、大戟并用。 大戟的配伍应用 1.配木香:大戟苦寒,泻水逐饮;木香辛温,温能行气。大戟得木香使气行而水行,术香性温可防大戟苦寒伤胃。二药合用,相辅相制。 2.配甘遂、白芥子:大戟能汇脏腑水湿。甘遂能行经络水湿,白芥子专散皮里膜外痰气,三药相伍,则长于祛痰逐饮。 3.配大枣:大戟苦寒下泄,辛能行,有逐水消肿散结之功;大

枣甘缓补中,补脾养心,缓和药性。二药伍用,以大枣之甘缓、挽大戟峻下之热,使之逐水而不伤正。 4.配干姜:本品苦寒,泻水逐饮,专泻脏腑水湿;干姜辛温能走能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偏治里寒。二药配伍,相辅相制,辛开苦降,直通肺气,用于水饮伏肺。 5.配雄黄:雄黄苦温,苦燥杀虫,温可祛寒解毒,又可泄瘀闭、散寒凝;大戟辛散横行,消肿散结。二药伍用,相辅相成。具有除寒辟秽、解毒消肿之功。 大戟的采集收藏: 梁·《名医别录》:“大戟生常山。十二月采根,阴干。” 五代·韩保升曰:“苗似甘遂而高大,叶有白汁,花黄。根似细苦参,皮黄黑,肉黄白。五月采苗,八月采根用。” 宋·苏颂曰:“近道多有之。春生红芽,渐长作丛,高一尺以来。叶似初生杨柳小团。三月、四月开黄紫花,团圆似杏花,又似芜荑。根似细苦参,秋冬采根阴干。淮甸出者茎圆,高三四尺,花黄,叶至心亦如百合苗。江南生者苗似芍药。” 明·《本草蒙荃》:“大戟种甚猥贱,处处有生。春发红芽,日渐丛长。凡资入药,惟采正根。……苗名泽漆,味苦兼辛。” 李时珍曰:“大戟生平泽甚多,直茎高二三尺,中空,折之有白浆。叶长,叶长狭如柳叶而不团,其梢叶密攒而上。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方绵大戟色白,其根皮柔韧而绵,甚峻利能伤人。弱者服之,或至吐血,不可不知。” 清·《本草从新》:“大戟。杭产、紫者为上。北产,白者伤人。”

黄芥子和白芥子的功效和特征区别

黄芥子和白芥子的功效和特征区别 禁忌 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忌服。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主产于安徽、河南、四川等地。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生用或炒用。 白芥子性味辛温,入肺经。功能温肺豁痰,消肿止痛。主治咳嗽痰多气急,胸胁痰涎停留,外疡流注阴疽。 白芥子泥可外敷能除肿毒,对寒痰哮喘、胸胁刺痛等症疗效亦好。有皮肤溃疡者勿用。 白芥子是什么 【别名】辣菜子(《中药志》)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芥"条。 【生境分布】主产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以安徽、河南产量为大。 【性状】种子呈圆球形,直径1.1—2.5毫米,较黄芥子为大。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光滑。在扩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微的网纹及一暗色小点状的种脐。种皮脆薄易压碎,剥去后有薄 膜状的胚乳粘着于种皮内表面。胚黄白色,袖质,二子叶相叠,并于中脉处折起呈马鞍状,胚根亦折转而藏于其间。气无,味先觉油样而后微酸,继感辛辣。以个大、饱满、色白、纯净者为佳。 【化学成份】白芥子含白芥子甙、芥子碱、芥子酶、脂肪、蛋白质及粘液质。白芥子甙经 芥子酶水解,产生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白芥子油),酸性硫酸芥子碱及葡萄糖。酸性硫 酸芥子碱经碱性水解可生成芥子酸和胆碱。 【采收】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 【加工】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炮制】炒白芥子:原药簸尽杂质,炒至深黄色,微有香气即得。 (一)功能主治

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 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别录》:"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口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 陶弘景:"御恶气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 孙思邀:"治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日温酒吞下七粒。" 《医学入门》:"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安五脏,止 夜多小便。又治扑损瘀血。" 《纲目》:"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 《现代实用中药》:"捣烂如泥,外用作皮肤刺激引赤药。" 《药材资料汇编》:"功能暖胃,增进食欲,并可为中毒后之催吐剂。" 《东北药植志》:"大量用可作麻醉剂。" 温肺祛痰:白芥子味辛性温,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故能温肺祛痰。《本草衍义补遗》曰:“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 温化寒湿:白芥子辛温,辛能发散,温能散寒除湿,故有温化寒湿之功效,常用于反胃呕吐,脚气等证。 利气散结,本品辛温走散,专入肺经,功能利气机而散结。常用于阴疽肿毒等证。 通络止痛:本品辛散温通,《本草纲目》言:白芥子“散肿止痛,治筋骨腰节诸痛”。 (二)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 本品所含的异硫氰酸苄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酵母菌、20种真菌及数十种其它菌株均 有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或阳性细菌的有效抑菌浓度为1:10(2)-3×10(2)。白芥子水浸 液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作用。黄芥子甙水解产生甙元芥子油亦具杀菌作用。 抑制炎性渗出。 白芥子苷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渗出,使浆膜滑膜肺泡壁血管之炎性渗出减少 和重吸收。白芥子尚有镇咳作用。 增加腺体分泌。 白芥子粉小量内服可使唾液分泌,胃液和胰液增加,大量可引起呕吐。

白芥子的功效

白芥子的功效 白芥子的功效: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白芥子别名辣菜子、白罂粟,白芥子的功效是化痰逐饮、散结消肿,白芥子的作用是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关节肿痛,白芥子用药禁忌是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忌服白芥子,白芥子多食昏目、泄气、伤精。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药名:白芥子 别名:辣菜子、白罂粟。 功效分类:止咳药;祛痰药;开窍药。 性味:辛;温。 归经:肺经;肝经;脾经;胃经;心包经。 功效:化痰逐饮;散结消肿。 主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治喘咳宜敷贴背部肺俞、心俞、膈痰饮。 药材基源: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 炮制方法:炒白芥子:原药簸尽杂质,炒至深黄色,微有香气即得。 白芥子的作用: 1、白芥子治感寒无汗:水调芥子末填脐内,以热物隔衣熨之,取

汗出妙。(《简便单方》) 2、白芥子治上气呕吐:芥子二升,末之,蜜丸,寅时井花水服,如梧子七丸,日二服;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可酒浸服,并治脐下绞痛。(《千金方》) 3、白芥子治妇人中风,口噤、舌本缩:芥子一升,细研,以醋三升,煎取一升,涂颔颊下。(《圣惠方》) 4、白芥子治关节炎:芥末一两,醋适量。将芥末先用少量开水湿润,再加醋调成糊状,摊在布上再盖一层纱布,贴敷痛处。三小时后取下,每隔三至五天贴一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5、白芥子治阴证伤寒,腹痛厥逆:芥菜子研末,水调贴脐上。(《生生编》) 6、白芥子治大人小儿痈肿:芥子末,汤和敷纸上贴之。(《千金方》) 7、白芥子治肿及瘰疬:小芥子捣末,醋和作饼子,贴。数看,消即止,恐损肉。(《补缺肘后方》) 8、白芥子治咽喉闭塞不通甚者:芥子三两,捣,细罗为散,以水蜜调为膏,涂于外喉下熁之,干即易之。(《圣惠方》) 9、白芥子治耳聋:芥子捣碎,以人乳和,绵裹内之。(《千金方》) 10、白芥子治眉毛不生:芥菜子、半夏等分。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搽。(《孙天仁集效方》) 11、白芥子治风湿脚气肿疼无力:白芥子、芸薹子、蓖麻子、木鳖子(去壳)、白胶香各一两胡桃五枚(去壳)。上六味一处捣三千杵成膏。每用皂子大摩疼处。(《圣济总录》芥子膏)

巧记中药功效[1]

(一)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行气宽中 生姜+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防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 白芷+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痈排脓细辛+ +温肺化饮,通窍醒神 苍耳子发散风寒,宣通鼻窍,止痛+散风祛湿 辛夷+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2)发散风寒药 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牛蒡子+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散肿,滑肠通便蝉蜕+开音,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清热解毒 柴胡解表,升阳举陷+退热,疏肝解郁,退热截疟 升麻+透疹,清热解毒 葛根+透疹,生津止渴,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知母+生津润燥,滋阴润燥(肺,胃,肠,肾阴)芦根+生津,除烦,止呕,清热利尿 天花粉+生津,消痈排脓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夏枯草清热泻火,清肝明目,降血压+散结消肿 决明子+润畅通便

(2)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上焦),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中焦)+ 黄柏(下焦)+退热除蒸,解毒疗疮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止泻 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明目 (3)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连翘+消肿散结,清心利尿(疮家圣药)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通经下乳 紫花地丁+凉血 穿心莲+凉血,燥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 板蓝根+利咽 青黛+清肝泻火,熄风定惊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熊胆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清肝明目 射干清热解毒,利咽+祛痰, 山豆根+消肿 马勃+止血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止血, 鸦胆子+截疟,腐蚀赘疣 白头翁+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4)清热凉血药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 玄参+泻火解毒,消痈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清透阴分伏热(治无汗骨蒸要药)赤芍+止痛,清泻肝火 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水牛角+定惊 (5) 清虚热药

白芥子涂法出自清[张氏医通],本为冷哮冬病夏治的一种有效外治法.

白芥子涂法出自清[张氏医通],本为冷哮冬病夏治的一种有效外治 法. 近10年来,笔者在治疗冷哮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该法对于习惯性感冒有特殊的治疗 作用,并于1987年7月~1999年7月应用本法对110例体虚感冒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 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全组共210例,年龄10~79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均表现为时常感冒,甚或感冒缠 绵不愈,或稍有不慎即患感冒,并表现出气虚、阳虚症状。偏于气虚者以倦怠乏力、气短 懒言为特点;偏于阳虚者,以身热轻、恶寒重、四肢欠温为其辨证要点。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及对照组100例。 治疗方法 治疗组:白芥子30g、元胡30g、细辛15g、甘遂15g、麝香1.5g(或用冰片2g);气虚 者加人参10g、黄芪30g;阳虚者加附子10g、桂枝10g。以上诸药共研细末备用(麝香或 冰片单放)。治疗时取药面适量,用生姜汁调成糊状,于夏三伏中分别涂于肺俞、百劳、 膏肓等穴,涂后患者可感到局部麻木疼痛,切勿拭去,待3小时后方可去之。每10天治 疗1次,共治疗3次。敷涂时配合针刺足三里,灸气海、关元、肾俞等穴,阳虚者隔附子 肉桂饼灸。 对照组服《世医得效方》之玉屏风散,每服生药5g,日服2次。其中气虚者加服补中益气丸,阳虚者加服金匮肾气丸,均按常规服药,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治愈:治疗后症状消除,随访半年未复发。显效:症状消除,平均每月感冒 次数少于往常2/3。有效:病情减轻,平均每月感冒次数少于往常1/3。无效:病情无改善。 两组经治疗均全部获效,其中治疗组治愈68例,显效25例,有效17例。对照组治 愈64例,显效26例,有效10例。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典型病例 孙某,男性,65岁,1987年7月3日初诊。患者2年来时常感冒,自觉恶风恶寒, 时有头痛身痛,四肢常感发凉,经多方治疗无效。诊见语音低微,舌淡胖,苔薄白,四肢 肌肤欠温,脉沉无力。诊为习惯性感冒(阳虚),予上法敷涂3次后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体会

炒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炒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炒白芥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草药,在治疗疾病调养身体方面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具有抗真菌的效果,对于很多真菌都有杀灭的作用,白芥子本身没有刺激性的作用,但是遇水以后能够产生白芥子油,这种白芥子油能够治疗神经痛,对于风湿痛或者胸膜炎都有一定的治疗功效。炒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1)抗真菌作用:白芥子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刺激作用:白芥子甙,本身无刺激作用,遇水后经白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性油(白芥子油)。芥子挥发油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通常将芥子粉除去脂肪油后做成芥子硬膏使用,用作抗刺激剂(刺激性药物使用于皮肤局部,其作用不仅限于用药部位,并牵涉到其他部位,产生治疗作用时,称为抗刺激作用),治疗神经痛、风湿痛、胸膜炎及扭伤等。使用前先用温水湿润,以加强芥子酶的作用(沸水则抑制芥子酶的作用)。应用时间不超过15~30分钟,皮肤敏感者只能应用5~10分钟。芥子粉作为调味剂,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增加,使心脏体积和心率减少。小量可刺激胃黏膜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有时可缓解顽固性呃逆。内服大量可迅速引起呕吐,可用于麻醉性药物中毒之治疗。(3)其他作用:白芥子甙水解物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而起祛痰作用。家兔静脉注射芥子生理盐水浸

出液,血压先有轻度上升,后则下降,呼吸增快。亦有报告指出,给动物长期喂饲芥属植物可使其甲状腺肿大,此可能由于分泌了过多的促甲状腺激素所引起。白芥子是长什么样子的呢白芥子,想必大家应该听说过,但是有朋友见过它么?它能干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它,白芥子是长什么样子的呢?白芥子图片什么样子的呢?白芥子,别名辣菜子,是一年或二年生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白芥子为十字花科,呈球形,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种皮薄而脆,有油性。其无臭,味辛辣。可入药。白芥子性温,味厚气锐。入肺、胃经。可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

换骨丹的功效与作用

换骨丹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中医方剂领域也取得有利的研究条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针对现代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广泛使用古今中药方剂。那么你知道换骨丹吗? 【处方】 麝香(研.半钱)、桂心(一两半)。甘松(去土)、川乌(生用.去皮脐)、白芥子(炒)、藿香、草乌(去皮脐.生用)、海桐皮(炒)、何首乌、羌活、龙脑(研)、骨碎补(去毛.炒)、牛膝(酒浸.炒)、威灵仙(去土)、桑皮(炒)、槐角、木鳖子(炒)、青皮(去白)、自然铜(醋淬七次.研)、陈皮(去白),各二两。白芷、防风、甜瓜子(炒)、萆薢(炒)、五灵脂、川芎、甘草(盐水炙)、苦参、白胶香,各半两。朱砂(二两为衣),麻黄(去根节.一十斤.河水七斗.煮减半.去滓.澄清再煎如饧.磁器手贮)。 【炮制】 上为细末,用麻黄膏子,入炼蜜少许,搜成剂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治中风瘫痪,久不愈,四肢不随,服诸药不效。

【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食后搥碎,茶酒任下,或用生姜自然汁,更入酒半盏化开服,可更进酒一二盏投之,日二服,至三日于病处微汗为效,至十日大效。药性稍热,病寒者多效。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麝香(研)4.5克桂(去粗皮)45克麻黄5千克(去根、节,用水适量浸,煮减半,去滓澄清,再煎,入锡瓷器收贮)朱砂60克(为衣)甘松(去土)川乌头(生,去皮、脐)白芥子(炒)藿香草乌头(生,去皮、脐)海桐皮(炒)何首乌羌活龙脑(研)骨碎补(去毛,炒)牛膝(酒漫)威灵仙(去土)桑白皮(炒)槐角木鳖子(炒)自然铜(醋淬七遍,研细)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30克白芷防风甜瓜子(炒)萆薢(炒)五灵脂川芎甘草(盐炙)苦参白胶香各15克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用麻黄膏子,入少量熟蜜搜和成剂,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苍术功效与作用

苍术功效与作用 导读:中药苍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北苍术的根茎,该药性温,味 辛,入脾、胃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除湿的功效,在中药里属于祛湿类药物。 传统上多用于治疗湿阻中焦、风湿痹痛等病症,对脘腹胀闷、恶心呕吐、食欲不 振等均有较好的疗效。以下具体为大家介绍苍术的功效与作用。苍术性味归经: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 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 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夜盲 什么是苍术 苍术又叫赤术、 马蓟、青术、仙术,是我国着名的一味中药材, 其性苦、 辛, 温。归脾、胃经。成分主要是苍术醇、苍术酮及大量维生素。苍术的作用与功效 对于利尿、发汗、镇静、健胃、降血糖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 苍术的功效: 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 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 1、燥湿健脾:主治湿浊困脾证。 1)燥湿中焦,纳呆脘痞 ,呕恶苔腻。 别名: 性味: 主治: 山精、赤术、马蓟、青术、仙术 味辛;苦;性温

2)脾虚湿盛,湿邪下注,妇女带下过多。 2 、祛风除湿:可治外感风湿症。 1)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 2)外感湿温,发热胸闷,身痛苔腻。 3)风湿痹证,关节肿痛,痿软无力。 此外,用治夜盲证,有明目之功。 3、祛风除湿。此外,用治夜盲证,有明目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3~9g. 苍术的用药禁忌为: 1. 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 2. 防风,地榆为之使. 3. 忌桃,李,雀肉,菘菜,青鱼. 4. 血虚怯弱及七情气闷者慎用.误服耗气血,燥津液,虚火动而痞闷愈甚. 5. 凡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咽塞,便秘滞下者,法咸忌之.肝肾有动气者勿服. 食物相克:苍术忌胡荽,大蒜. 苍术的作用: 1、调整胃肠运动的作用与功效:苍术煎剂、苍术醇提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明显缓解乙酰胆碱所致家兔离体小肠痉挛,而对肾上腺素所致小肠运动抑制,则有一定的对抗作用。苍术醇提物还能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所致大鼠离体胃平滑肌 痉挛,而对正常大鼠胃平滑肌则有轻度兴奋作用。苍术丙酮提取物、β-桉叶醇及

中药材:白芥子

芥子虽小,小小芥子的个性却极为不羁,辛、温、辣、冲,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作为一味中药,芥子也是功效独特。《本草纲目》中说:白芥子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故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白芥子可外敷,可内服,物尽其用,把它的魅力展现到了极致。 白芥子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的种子。 【别名】白芥子,辣菜子,北芥子。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主治】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喘,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一般的植物都是春种秋收,可芥子不同,它和小麦差不多,秋末播种,暑后采收。纳秋之辛、夏之温,孕于冬、养于春,发芽、抽条、扬花、结荚、挂果,不慌不忙地尽享四季。芥子开花时非常漂亮,和油菜花一样,是漫天漫地的金黄色。 白芥子的用法

【外贴】 白芥子、甘遂、细辛、玄胡四味一起磨碎调姜汁,就是冬病夏治三伏贴。炎热的夏季,透过特殊的穴位,把植物的辛温气息输送至人体经脉以驱寒湿之邪。失调的阴阳归于平衡,抵抗严冬酷寒的能力徒然而增。 【内服】 常用于支气管哮喘。老父亲生病了,咳嗽,气喘,大口大口地吐痰,进不了食,一天比一天衰弱。三个孝顺的儿子急得团团转,怎么办呢?大儿子紫苏子说:“我来消灭父亲的气喘。”二儿子白芥子说:“我来化痰止咳嗽。”三儿子莱菔子说:“我来负责消化饮食让父亲能吃下饭。”三个孝顺的儿子挺身而出,化解了父亲的病痛。这就是方剂里温情又有效的“三子养亲汤”。 小提示:白芥子与黄芥子的区别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的干燥成熟种子,黄芥子是十字花科植物芥Brassica juncea (L.) Czem. 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二者统称芥子。不同之处在于白芥子化痰平喘的功效要比黄芥子好,所以“三子养亲汤”中选用的是白芥子;而黄芥子性热,味辛,有小毒,新鲜的黄芥子研碎调芥末,就是有名的黄芥末。黄芥末和吃刺身时食用的青芥末不同,黄芥末源于中国,多用于凉拌

010_朱良春运用白芥子经验

白芥子辛温,味厚气锐,内而逐寒痰水饮,宽利胸膈,用于咳嗽气喘,痰多不利,胸胁咳唾引痛;外而走经络,消痰结,止痹痛,除麻木。诚如《本草经疏》曰:“搜剔内外痰结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朱老指出:“白芥子含有脂肪油、白芥子甙、杏仁酶等成分,除作为祛痰平喘咳之剂(如三子养亲汤)外,对机体组织中不正常的渗出物之吸收,尤有殊功”。 朱老曾用白芥子、甘遂、大戟组成的古方控涎丹(又名子龙丸)治疗慢性淋巴腺炎、湿性胸膜炎、胸水、腹水、气管炎或肺炎痰涎壅盛者,以及瘰疬、流注有较好疗效。近20余年,又用白芥子为主药,治疗各种结节病取得良效,足证吾师对白芥子一药,知之甚深,此即前人所谓“屡用达药”也。 1渗出性胸膜炎 渗出性(湿性)胸膜炎多为结核性,也有由风湿病、红斑狼疮等其它疾病引起者,以胸腔积液伴见发热、胸胁胀闷、咳嗽、气急、咳唾引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与中医文献中的“悬饮”近似。朱老对此病常用控涎丹配合对证汤剂,每收捷效。方用甘遂(去心制)、大戟(煮透去骨晒干)、白芥子(炒)各等分,研极细末,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2~3g,每日1次。服后当畅泻稀水,如服后隔半日仍未泄下者,可加服1次。剧泻者,可酌减其量,虚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病案举例:徐某,男,32岁,工人。发热,胸痛,咳逆气促,已两周,经X线透视确诊为左侧渗出性胸膜炎,经用抗生素尚未控制,体温38.5℃,脉弦数(102次/min)。听诊左肺中野以下呼吸音减弱,叩诊呈浊音。此悬饮也,当予肃肺蠲饮,以平咳逆。①控涎丹3g×3包,每日服1包;②桑白皮10g,甜葶苈子12g,杏仁、薏苡仁各15g,鱼腥草30g,金荞麦30g,炙僵蚕10g,车前子10g,甘草4g。3剂,每日1剂。药后每日泄泻2~3次,气逆显减,胸痛亦缓,热势顿挫,此佳象也,控涎丹2g,间日服1包,汤剂续服3剂。三诊:症情平稳,B超检查,已无胸水,调理而安。 控涎丹为十枣汤之变方,方中甘遂、大戟为逐水峻剂,而白芥子有搜剔停痰伏饮之长,如朱丹溪说:“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古方控涎丹用白芥子,正此义也”。张介宾说:“白芥子消痰癖疟痞,除胀满极速”。本方不及十枣汤之猛峻,用量又较小,而其功用不在十枣汤之下,故临床运用较十枣汤多。应注意:控涎丹对促进湿性胸膜炎的吸收虽有捷效,但不能以之代替中西药物的抗结核治疗。 2结节病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的非干酪性上皮样慢性肉芽病变,可发生在淋巴结、肺、肝、脾、眼、皮肤等处。朱老经实践认为:此当属“痰核”、“痰注”范畴,如朱丹溪说:“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痰注也”。故其治疗当以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常用白芥子、生半夏、紫背天葵、僵蚕、薏苡仁、海藻、昆布、夏枯草、生牡蛎、葎草等。 夹瘀者加赤芍、炮山甲、当归、地鳖虫、蜂房;夹气滞者加青陈皮、姜黄;阴虚者加麦冬、天冬、百合、功劳叶;肾阳虚者加鹿角、淫羊藿、熟地黄、巴戟天。因此病病程较长,非短期内所能见功,故医患均须识“坚持”两字。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 性味功效
味辛、甘,性温。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脉,散寒止痛。 传统应用
主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寒湿痹证,肢节酸痛;胸痹痰饮;腹 中寒痛,闭经痛经;小便不利等病症。 传统方剂
①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治疗 外感风寒,发热、恶风等症。
②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麻黄、 附子、防风、白术、生姜、甘草,治疗历节、肢节疼痛;
.

.
③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桂枝、茯苓、桃仁、丹皮、赤芍, 治疗痛经。
在治疗痰饮病的苓桂术甘汤、肾气丸中,治疗腹痛的小建中汤中, 治疗四肢厥冷青紫的当归四逆汤中,治疗虚劳不足脉结、心悸的炙甘 草汤中,桂枝也都是主要药物。
主要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类桂皮醛等成分。 1、含挥发油 0.2%~l.o%,其中主要是桂皮醛,占 70%~80%。 2、尚含反式桂皮酸、香豆精、β-谷甾醇、原儿茶酸、硫酸钾结晶、
长链脂肪酸等成分。
药理作用 (一)解热 水煎剂及其桂皮醛对发热兔有降温解热功效,麻黄和桂枝同用对
大鼠足跖汗腺有兴奋作用而能发汗。 (二)抗菌、抗病毒 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亚洲甲型 68―1 株和埃可
(ECH011)病毒有抑制作用。 (三)祛痰止咳
.

.
桂枝挥发油吸收后,经肺排泄,能稀释痰液,容易咳出,起到止 咳、化痰的功效。
(四)抗炎、抗过敏 有抑制炎性肿胀的功效,与芍药有协同作用。对呼吸道炎症有抑 制作用。 桂枝浸膏对肾病嗜异性抗体反应显示出抑制补体活性的效果,认 为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因而五苓散对过敏性肾炎,柴胡桂枝汤对过 敏性皮炎和荨麻疹,均有较好疗效。 另有报道,桂皮醛有组胺释放作用,能引起皮疹。 (五)芳香健胃 桂枝和桂皮醛能促进胃肠蠕动,能排除腹中胀气。 桂皮酸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 (六)扩张血管 有扩张毛细血管和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微小血管和冠状血管血流 量;扩张肾血管而能利尿;增加子宫血流而有通经作用。 此外,桂皮醛尚有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冬天受寒冷后普通感冒的轻症,怕风、畏冷、鼻塞流涕。
.

白芥子外用治病六则

白芥子外用治病六则 □王业龙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越年生草本植物芥菜的种子,性味辛温,入肺经。功能温肺豁痰,消肿止痛。主治咳嗽痰多气急,胸胁痰涎停留,外疡流注阴疽。 白芥子泥可外敷能除肿毒,对寒痰哮喘、胸胁刺痛等症疗效亦好。有皮肤溃疡者勿用。 笔者用白芥子末外用,治疗以下疾病效果较好。 急性支气管炎 取白芥子末100g研细,分3次用。每次加上 90g(不得少于90g)白面,用水调好,做成饼,饼大小看背部面积而定。每晚睡前敷背部,晨起去掉。一般连用2~3次即可。 小儿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病,以冬春两季发病率为最高,全年都有散发病例。应用白芥子粉穴位涂敷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明显的缩短疗程和提高治愈率。方法是:用白芥子6g 捣成粉,再用面粉12g,掺水调匀成糊状,涂于纱布20cm×20cm大小,稍加温使其散发白芥子辣味,即可敷于患儿背部即两肩胛骨1~2胸椎之间,待皮肤发红(一般不超过10分钟),即可取下。每日一次,三天为一疗程。1~3岁应用一个疗程即可,4~5岁约需二个疗程。 痛经 白芥子研末备用,取0.5~1g,加入等分面粉,用沸水调匀,制成饼状,趁热敷于神阙上,用膏药固定,于月经来潮前5天贴第一次,月经始痛时贴第二次,一般贴三个小时即可揭去膏药。连续

贴敷2次月经为一疗程。用本法治疗尿潴留亦效。 面瘫 用等量的白芥子末和米酒,调制成膏状,取适量膏药摊于纱布上,贴敷患侧阳白、地仓、四白穴处,胶布固定4~6小时取下。三天内防止患侧受风,7天后贴敷第二次。 风寒头痛 按冬病夏治的理论,三伏天用白芥子膏(白芥子、川芎30g,细辛、白芷、甘遂、元胡各15g,半夏、乳香、没药各10g,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混匀,取药末6g,用鲜生姜汁调膏,贴敷太阳穴。治疗期间不用其他药物,效果较好。 癣病 白芥子30g,冰片10g,共研细末,先用70%酒精500ml 浸泡2日,后加陈醋500ml浸泡3日,其间每日搅拌3次,再静置2日后倾出上清液,药渣用双层纱布挤压余液,混合后用1号滤纸过滤两遍,得近900ml橙黄色红液,装灭菌容器备取。手足癣糜烂型用30%药液水;手足水疱型用50%药液水;手足癣鳞屑角化型、体癣用70%药液水。以上各型均浸泡或湿敷患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头癣去掉毛发,用90%药液水湿敷患处。每日3次,每次20分钟。用上药液也可治疗疥疮。方法是,先用肥皂洗澡,拭干后,把头部以下40%药液水遍涂全身5次,有丘疹水疱部位如手指间,用70%药液浸泡20分钟。每日一次,连用2日。 白芥子外用5验方 淋巴结核 白芥子20g,百部、乌梅各10g,狼毒10g,共研细末,米醋适量调匀,敷于患处,先后共敷3次。第一次敷7天,第二次敷

金锁匙的功效与作用

金锁匙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金锁匙又称作“凉粉藤”;也有地区称作:青藤仔; 铲箕藤; 金线风; 蛤仔藤; 百解藤; 廿四风藤; 山豆根; 山苦参; 寄山龙; 中药凉粉藤为防己科植物粉叶轮环藤的根或茎,叶。秋后采。金锁匙的功效与作用:《陆川本草》:根:泻肝火,解热毒,消炎。治一般喉痛,白喉,小儿胎毒,风火牙痛。《广西药植名录》:根:凉喉,止咳。茎:止咳,祛痰,利大便。叶:治喉痛,腹痛。?查看“凉粉藤”详情中药材金锁匙又称作“木防己”;也有地区称作:青藤根; 青藤仔; 青檀香; 银锁匙; 钻龙骨; 蓝田防己; 紫背金锁匙; 穿山龙; 盘古风; 百解薯; 白木香; 白山蕃薯; 牛木香; 板南根; 大防己; 土木香; 圆藤根; 千斤坠; 倒地铃; 乌龙; 中药木防己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和毛木防己的根。春,秋两季采挖,以秋季采收质量较好,挖取根部,除去茎,叶,芦头,洗净,晒干。金锁匙的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通经活络;解毒消肿。主治风湿痹痛;水肿;小便淋痛;闭经;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疮疡肿毒;湿疹;毒蛇咬伤。?查看“木防己”详情中药材金锁匙又称作“千层塔”;也有地区称作:铁板草; 金不换; 跌打损伤草; 蛇足草; 蛇交子; 虱子草; 矮罗汉; 矮松; 矮杉树; 直立石松; 生扯拢; 狗牙菜; 毛青杠; 横纹草; 杀蛆药; 打不死; 山芝; 千金虫; 千金榨;

刘果奴; 充天松; 万年杉; 中药千层塔为石杉科植物蛇足石 杉的全草。夏末,秋初采收全草,去泥土,晒干。7~8月间采收孢子,干燥。金锁匙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止血定痛散瘀;消肿。主治肺炎;肺痈;劳伤吐血;痔疮便血;白带;跌打损伤;肿毒;水湿膨胀;溃疡久不收口;烫火伤。?查看“千层塔”详情中药材金锁匙又称作“上树咳”;也有地区称作:骨牌草; 瓜核草; 桂寄生; 中药上树咳为水龙骨科植物骨牌蕨的全草。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金锁匙的功效与作用:清热利尿;止咳;除烦;解毒消肿。主治小便癃闭;淋沥涩痛;热咳;心烦;疮疡肿痛;跌打损伤。?查看“上树咳”详情中药材金锁匙又称作“短小蛇根草”;也有地区称作:鸡冠草; 金铃仔草; 荷包草; 白丁香; 山苋菜; 小蛇根草; 向日癀; 乌枪头; 中药短小蛇根草为茜草科植物短小蛇根草的全草。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金锁匙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主治感冒发热;咳嗽;痈疽肿毒;毒蛇咬伤。?查看“短小蛇根草”详情中药材金锁匙又称作“朱砂根”;也有地区称作:龙山子; 高茶风; 高脚铜盘; 高脚罗伞; 青红草; 雪里开花; 铁凉伞; 铁伞; 金鸡爪; 金鸡凉伞; 郎伞树; 豹子眼睛果; 老鼠尾; 红铜盘; 紫金牛; 硬脚金鸡; 石青子; 真珠凉伞; 珍珠伞; 浪伞根; 桂笃油; 散血丹; 开喉箭; 平地木; 小罗伞; 大罗伞; 大凉伞; 士丹皮; 凤凰肠; 凤凰翔; 凉伞遮金珠; 八爪龙; 八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药之白芥子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药之白芥子 《名医别录》 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白芥Sinapis albaL .的种 子。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本草纲目》:白芥子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故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韩懋《医通》:凡老人苦于痰气喘嗽,胸满懒食,不可妄投燥利之药,反耗真气。懋因人求治其亲,静中处三子养亲治之,随试随效。盖白芥子白色主痰,下气宽中。紫苏子紫而主气,定喘止嗽。萝卜子白种者主食,开痞降气。各微炒研破,看所主为君。每剂不过三、四钱,用生绢袋盛入,煮汤饮之,勿煎太过,则味苦辣。若大便素实者,入蜜一匙。冬月加姜一片,尤良。 《本经疏证》:白芥子布种于秋尽,采实于夏初,以生以长,咸在冬凑,而于夏秋反若无所与者,殊不知发生于冬,长养于春,皆其胚胎之际,而夏秋则其原始要终之会也。味之辛得于秋尽,气之温得于夏初,是辛感于水而生,温孕于寒而育,温不能离辛,辛不能离温,则辛温之用,皆萃于水矣。辛者所以通,温者所以发,痰冷阻中,则气难横达而一于上行为上气,气难横达,则痰冷益无所泄,而惟留于胸膈,于是碍脾之磨荡而黄发于面,一温而胸膈痰冷无不发越,一辛而气机上逆无不宣通,皆由横达之功,并非泄降之力,故后世称其能除皮里膜外之痰,四支骨节之痛,亦为此耳。然得谓凡痰凡痛皆可治以是欤,盖亦有界限矣。夫大则空虚,小则坚实,他物之恒情。惟白芥之茎小

者反中空,大者中实,仍系一类二种可同为用,中空者象痰之逼窄气道,中实 者象痰之壅肿径隧。是故用以治内,其证必兼上气,用以治外,其证必兼肿痛,则凡痰在骨节及皮里膜外之候,必里有痰而外为肿痛已久而按之不空者,方与此宜,以是为其轸域可也。 【功效与应用】1.温肺化痰,用于寒痰喘咳,悬饮等。本品辛温走散,利气机,通经络,化寒痰,逐饮邪,善治“皮里膜外之痰”。治寒痰壅肺,咳喘胸闷痰多,配苏子、莱菔子,即三子养亲汤。若悬饮咳喘胸满胁痛者,配甘遂、大戟等以逐饮,如控涎丹。 2.利气散结,用于阴疽流注及痰阻经络关节之肢体麻木,关节肿痛等。本品能祛经络之痰,又能消肿散结,通络止痛。治阴疽流注,配鹿角胶、肉桂、熟地等,以温阳通滞,消痰散结,如阳和汤。治痰湿阻滞经络之肢体麻木或关节肿痛,配马钱子、没药等。 此外,本品捣烂外敷,有活血消肿、散寒逐饮的功效,可用于胸胁刺痛、寒痰哮喘的轻症。 【处方用名】白芥子(炒至微焦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3~ 6g。煎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白芥子辛散温通而利气,既能祛寒痰壅滞于肺络,以治肺寒喘咳;又能祛寒饮壅滞于胸膈,以治胸满胁痛;并可搜皮里膜外或筋骨间之痰结, 以治流注阴疽等症。因它的袪痰力量较强,故称它有豁痰之功。 本品辛散容易耗气,性温容易动火伤阴,故对肺虚久咳、阴虚火旺及胃火炽盛者忌用。 【方剂举例】控涎丹《三因方》:白芥子、甘遂、大戟。治痰涎停留胸

除湿膏的功效与作用

除湿膏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除湿膏吗?在对它没有足够的了解的情况下人们在选择除湿膏时会产生很多的犹豫和顾虑,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应该怎么吃?今天就为大家做一个回答。 【处方】 广胶3两,生姜半斤(捣汁),乳香1钱半,没药(取末)1钱半。 【制法】 上入铜勺内,火上熬化,移在滚汤内顿,以筋搅匀,入花椒末少许,再搅匀,摊厚纸或绢上。 【功能主治】 中湿,遍身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 贴患处,用鞋底烘热熨之。 【摘录】 《寿世保元》卷二

【处方】 羌活2两,草乌2两,苍术2两,防风2两,黄柏2两,灵仙2两,甘遂2两,大戟2两,葶苈2两,半夏2两,川芎2两,厚朴2两,槟榔2两,泽泻2两,白芥子2两,赤苓2两,黑丑(煅)1两,白术1两,蓖麻仁1两,赤芍1两,乳香1两,没药1两,黄芩1两,陈皮1两,皂角1两,栀子1两,生姜1两,或加大黄、黄连。 【制法】 油熬,黄丹收,滑石4两,松香6两,搅。 【功能主治】 通治湿热。 【用法用量】 内症贴脐,外症贴患处。 【摘录】 《理瀹》 【处方】

香油6斤4两,白蜡1斤14两,生地3两,黄柏3两,川椒2两,防风2两,甘草2两,大黄2两,当归3两,生马钱子1斤 4两,以上8味药料,用香油炸枯去滓滤净,将白蜡兑入溶化,待温浓时再兑:冰片面2两,铜绿面3两,轻粉面4两,红粉面2两,青黛面4两,煅蛤粉3两。 【制法】 搅匀成膏,5钱重,装盒。 【功能主治】 解毒杀菌,消肿止痛。主湿疮臁疮,黄水疮,干湿疥癣,流脓流水,疼痒不止。 【用法用量】 涂抹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们知道,除湿膏结合了几种中药材的功效,将治病和调理身体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除湿膏也是药,所以食用的时候一定要谨遵医嘱哦。

三伏贴中白芥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效果观察

三伏贴中白芥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效果观察 (1泾川县中医医院甘肃平凉744300) (2泾川县人民医院甘肃平凉744300) 【摘要】用三伏贴在背部肺俞,心俞,膈俞治疗哮喘100例,经观察,其结果临床症状控制100例,总有效率100% ,其中以寒喘效果较好,治疗哮喘外敷三伏贴,既可治标,又可治本,并能降低患者呼吸道的敏感性,增强患者免疫力,并伴有抗感冒作用。 【关键词】哮喘;白芥子;敷贴疗法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324-02 三伏贴是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冬病夏治”的推广项目,笔者三年来对哮喘患者临床应用中,疗效肯定,反应良好,部分患者得到痊愈,大部分患者得到缓解,或减轻发作的效果。有一患者患喘息性支气管炎,频频发作,近因感冒受凉,哮喘举发,患者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听诊时可听到广泛哮鸣音,患者既往曾多次应用中西医治疗,但效果不显,患者治疗心切,要求敷贴三伏贴,笔者允其所请,经敷贴三伏贴半小时后,患者即感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两肺哮鸣音有明显减少,故在近三年中在门诊时遇到哮喘患者,施用三伏贴100多例次,经随访观察发现三伏贴对哮喘均有一定疗效,尤以哮喘发作期疗效更佳,现根据100例随访到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患者中男36例,女64例,年龄3~60周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20年,其中支气管哮喘59例,喘息型支气管炎41例。在哮喘发作期,两肺均可闻及哮喘音,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2.药物及制备 白芥子180g,延胡索180g,北细辛180g,生甘遂180g(2012年),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