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学结合的问题和对策

产学结合的问题和对策

产学结合的问题和对策
产学结合的问题和对策

得分

评卷人

沈阳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期末考试答题册

考试科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姓名:万芳

学号: 1 2 5 5 8 0 0 4

培养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

考试时间:2013.7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印制

高职院校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对策

万芳

摘要:高职院校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提出时间很早,但发展缓慢,至今仍基本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和中层次的起步阶段,存在着办学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产学结合缺乏内在牵动力、管理体制约束产学结合的发展、缺乏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引导、学校与企业之间地位不平等等问题。文章首先对产学结合进行简单介绍,其次对相关问题及其成因展开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学结合;问题与对策

一、产学结合

(一)产学结合的概念

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生产发展的协调过程中,人们通过对高等教育、经济发展活动的有机结合,提出了适应现实需要的结合形式,我们称之为产学结合。

对于产学结合概念的拓展,学术界目前只就其主体组合给出了粗线条的界定。有的学者将产学结合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的产学结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在人才培养和生产活动中的有机结合;狭义的产学结合是指企业、高等学校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所进行的合作与交流。有的学者则认为,产学结合就是各主体社会职能的融合和共生。上述界定,均从某些角度对产学结合进行了一定的界定,但有的过于宽泛,有的则缺乏较为完整的内涵。

本人赞同张承斌在其硕士论文中对产学结合的界定,他以高职院校为出发点和中心的角度,对产学结合作出如下的界定:产学结合是指高职院校为实现其社会职能,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与社会其他主体所进行的高职教育与生产发展相结合的多角度、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的现代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

产学结合主要依靠产学合作教育的形式来完成,产学合作教育是指学校的人才培养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其特点是:学生在学校期间,有一定比例的时间到生产部门参加生产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产业部门和学校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从宏观上看,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通过产学合作教育的形式,实现培养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一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微观上看,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研究机构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即利用学校与产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

(三)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在开展产学合作教育时,面向社会、依托行业或企业进行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其内涵非常丰富,涉及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各种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方面。

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把握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一定与市场需求相适应。高职院校要与合作的企业建立密切联系,以把握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及行业结构和职业岗位发展变化等情况,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要求及师资、文化、办学经验、设备等情况,进行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都要考虑职业和岗位的发展需求,及时吸纳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紧随科技发展的步伐。

2.实践教学体系方面。

实践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高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建立运行正常、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校内实训中心或教学工厂;依托行业、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和适合产学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现场由校内教室向校外生产现场延伸。

3.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想要构建一个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建立一支能够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考试考核方式及信息反馈方面。

考试考核是度量教学效果的标尺。推行多证书制度或者职业资格制度是考试环节推行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手段之一。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需要建立毕业生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保证满足企业的需要。

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分析

我国的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虽然已经开始起步,但还存在着办学思想落后、缺乏内在牵动力、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不相匹配、相应法律法规缺乏以及学校与企业地位不平等等问题,因而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的培养。

(一)办学思想观念相对落后

我国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的封闭式的办学观念还没有在根本上得到消除,学校、企业双方对产学结合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往往出现“产学双方不相往来”的分裂现象。同时,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很多产业依旧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经济效益的提高应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因此他们对产学合作的热情也不高。另外,有些企业会担心产学合作过程中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对产学合作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二)产学结合缺乏内在牵动力

从先期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来看,其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社会经济的工业化是同步的,也就是说,是社会经济的工业化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呼唤并成就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高职院校的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我们正处在转型期,社会发展与高职办学的内在动力形成还存在差距,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区域间、行业间、企业间的经济发展很不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更多时候在于政府的行为,还没有变成企业的迫切愿望,所以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另同时,我国的就业市场也不规范,许多岗位依旧被传统型劳动力所占据,劳动准入制度还不够完整健全,这样就造成了企业人才高消费、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因此高职产学结合缺乏内在牵动力。

(三)管理体制约束产学结合的发展

虽然产学结合发展高职教育已经被广泛宣传和接受,但高职院校在管理体制上还未来得及真正转变。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许多学校没有设立与产学结合相对应的协调性机构,相关工作也还处于混乱状态,一些高职院校即便成立了诸如顾问委员会等相关机构,但大多只是为了应付评估而设,实质性的、有成效的工作并不多,且大都流于形式;有些高职院校的产学结合只是一句口号,与企业之间建立的联系仅靠私人关系,致使合作关系非常脆弱,难以长久、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缺乏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引导

目前我国关于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许多方面都是空白,对于如何与企业结合,如何分配高职学生进入企业学习,制定怎样的章程完善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制度等问题都有待研究。这些法律、法规上的空白导致产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无法有根本性、彻底性的解决,这样就会出现“扯皮”现象,严重挫伤了合作双方的积极性,尤其是企业方面。同时政府在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导向也缺乏力度,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尚处于自发状态,双方的合作行为还很不规范,不利于调动合作双方的积极性。

(五)学校与企业之间地位不平等

在目前已形成的产学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也都是停留在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浅薄层面。这样的合作,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结合。教育的生产性和消费性告诉我们,真正的产学结合应是双方自愿、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从这点上看,我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结合目标——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良性循环机制的、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能将高职教育资源的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还相距甚远。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产学结合的客观性、必然性、必要性的认识与实践,无论是政府层面、行业企业层面、还是学校自身,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学校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企业偏重利益,必然不会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运行机制。因此必须针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根据高职教育产学结合的特点,积极建立保障高职教育产学结合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

二、针对所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趋势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的特点及原则,当前推进高职产学结合亟需提高建立有效的产学合作动力机制和完善产学合作教育机制。

(一)提高全民认识,创造有利环境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背景下,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增强企业创新活力的必由之路。因此,不仅学校和企业要把产学合作重视起来,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从根本上提高思想认识,为产学结合创造有利环境。

(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政策引导

高职院校与企业是产学结合的执行主体,政府则是产学结合的调控主体。部分发达国家的成功办学经验显示,政府的参与在产学合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人认为我国各级政府在推动产学结合方面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确立相关法

律保障学校和企业双方。政府应完善产学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产学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规范和约束合作双方行为,促使合作能够有序地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二是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产学结合。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产学双方长期隔绝,产、学各自“闭门造车”的现象广泛存在,各级政府有必要给予产学合作各方低息贷款、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对产学结合的优秀单位应给予表彰,以此来鼓励产学合作的顺利实现;三是控制舆论导向为产学结合制造良好环境。行使政府的宣传职能,提高社会各界对产学合作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为产学合作提供有利的舆论氛围;四为学校和企业提供中介服务。政府应该通过加强信息服务、设立中介机构等方式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牵线搭桥,沟通双方的合作关系,促使产学合作的形成。

(三)建立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产学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

从根本上来说,合作双赢是产学结合的动力源,偏废任何一方产学结合都无法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处理好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和责任关系。对于产业方来说,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设备、生产管理等优势,为院校提供教学、科研的良好环境。院校则应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以人才、科技回馈产业。在合作中双方应该以大局为重,急对方之所急,想对方之所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为合作创造良好氛围。特别是学院方面,应该改变以往单纯要设备、要资金、要场所的狭隘合作目的,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等方式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的支持。只有这样,产学合作才能向着全面性、深人性和长远性的方向健康发展。

(四)建立需要的管理体制,增强院校自身能力

高职院校在产学结合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建立符合产学结合所需要的院校管理体制,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对于推动产学结合的健康稳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强对产学结合的领导与管理,建立为产学结合服务的对口性协调机构,并以此作为平台来管理协调合作中的各项工作,改变以往的无序状态;二是要在职称评审、福利分配、评先评优等方面制订出一套激励产学合作的配套优惠措施,为产学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在教学管理和人事管理方面,应该根据相关产业需求,适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用优秀的人才输出为产学结合增加筹码。通过一些鼓励性的政策措施,分期、分批将理论较系统的在校教师送到企业生产第一线中去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掌握岗位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以后贴近产业的教学、科研奠定基础。

产学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其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创新规律。高职产学结合的发展只有在各方参与关注下,才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承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2]冯铭,高职教育“产学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障碍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

[3]郭少东,高职院校产学结合:问题、原因、对策、思考[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

[4]张玉霞,产学结合发展高职教育的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2518644.html,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作者:何汶纹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1期 摘要: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因为其不仅对于学生、教师和学校都 有很大的好处之外,还对教育行业的发展以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性作用,所以是值得支持的,当前也被列入了我国非常主要的一个发展战略当中。本文主要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具体路径 产教融合不只是学校和企业两方的事情,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及相关机构、社会机构对其的重视。在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着力于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指导学校育人,鼓励企业参与到学校的转型当中。在学校开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感受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习的双重魅力,切身体会到个人在企业中的作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求上进,成为在企业独当一面的人才,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更富有生命力和价值性。 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都非常注重模式改革創新,从原有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到现在的“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我国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视程度,同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还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凸显了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发展特征。特别是随着《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突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具有如下几点变化。首先,在人才培养定位和高职院校发展道路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缺少实习平台,当前高职院校更加强调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的系统设计,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在教学主体上由传统的单一学校为主,开始借助社会、行业和企业力量实施多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强调政府统筹主导作用。最后,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更加注重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机制上,更加注重教育与行业对接,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并以现代学徒制改革作为人才培养突破口,逐渐向产教融合方向转型。随着校企合作向深度和广度逐渐延伸,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主要趋势,高职院校开始更加注重行业和企业动态变化,在人才培养上以产教融合为主要培养思路,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2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完整word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关键.docx

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关 嫦娥升空”、“蛟下海”??近年来一个个国高技 能接踵亮相,国内尖技能“作品”可做到与世界国媲美,但手表、汽等量品量却以与世界制造国相提并。有点称,其中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技能人才金字塔 的塔基不。以广州例,据广州市人力源市服中心相关人,“十二五”期全市技能人才需求占 力量 30%,按照目前800 万的力量算,240 万人,如今登的技能人才量近200 万人,估算技能人才缺口 50 万人左右。在型关期的中国,技能教育又能否挑起培养型所需大批高技 能人才的重担?合近日在广州城建学院会中心的太地区民院校合作展研会,南方日 者采多位从者、学者,与他一同和探建 代教育体系程中无法回避的。 教育正从求量向求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体 量巨大但由于缺乏核心技和高技能人才,期于 条末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制造型升,但 是面“ 易得、技工求”的尬局面。“民和中 小企当前招工,特是技操作工。有的后无人,技断档, 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等一些关技

位,尽管有的月工资近万元,但企业依然招不到他们需要 的人。”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在受访时表示,“这在一定程度 上暴露出职业教育与经济转型过程中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问 题。”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划到 2015 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到2020 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在的职业院校专业及课程设置不适应企业需求,职业学校生 源质量普遍较差,学生就业远离实体经济岗位,我们不能 按照办研究型大学的思路,把职业教育又办成了研究型教 育。”孙太利坦言。而根据人社部2012 年对全国 100多个城市劳动力供求情况的分析数据显示,各技能等级岗 位空缺数量和求职人员的比率都大于1,表明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其中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求人倍率分 别达到 2.72、 2.31和 2.13。这种技能人才的供需现状,为 职业教育发展划出了“新跑道”。在技能人才紧缺的当下,当前的职业教育能否担此重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 会常务副会长刘占山表示,中国职业教育已进入新常态, 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发展观已经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为特征 的发展观。事实上,虽然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在不断 提升,但中职高职院校何时告别捡普通高中、本科院校“剩 下”的生源窘境?这也是横亘在几乎所有职业院校办学者心 头的天问。对此,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

最新现代产融结合的模式及比较教学文稿

现代产融结合的模式及比较 蒋梦雅 (河北正中实验中学高三三部(2)班,) 摘要:产融结合模式是未来大型企业的必选之路。论文在产融结合理论的基础上,对现代产融模式的进行介绍和比较,中无疑对中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融结合模式比较 1.引言 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关系。产业资本是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实体资本;金融资本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虚拟资本。产融结合不仅可以在国际大型企业集团进行投资,更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构建商业模式、提高竞争力。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在中国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本文对现代产融结合模式的探讨及比较,对中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产融结合的理论基础 2.1.传统产融结合理论 (1)金融资本理论 工业资本与银行信用互相提升进而将两者逐渐的集中并且融合。一方面,工业资本在银行信用的助推下能够快速提升的;来进行集中,最终产生了一个工业在资本上的垄断;另一个,工业垄断资本逐渐的集中然后形成垄断后就会产生大量资本促进银行资本逐渐的扩大。金融资本理论在解释和阐述了资本主义垄断初期的金融资本生成机制方面进而形成了系统理论,但是过于强调金融资本垄断带来的低效应与负效应,以至于忽略了对企业竞争机制、国家当时的经济制度和国民经济提升等方面的积极效用。 (2)金融机构控制理论 该理论认为,战后的金融机构正处于历史上的巅峰时期,并且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地位,以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控制着工商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 2.2现代产融结合理论

(1)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就交易费用理论的观点来说,企业集团能否使用内部交易管理或智力完全取决于它的内部组织费用和企业集团之间市场交易费用和成本的数量类比;一个企业能否产生大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它是否可以以内部交易以调节外部市场的运行成本为。 (2)企业多元化理论 企业集团在实施产融结合战略的过程当中,关注金融领域对企业多元化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企业在逐渐的扩张过程中不止需要取得融资和投资的渠道,还要在资本的多元化的过程中,寻找到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点。经营多元化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点就是金融因素,因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循环运转周期之间的类似性,两者之间的互相融合可以通过经济的周期的来回波动进行对冲。即产融结合从本质上来说是运营企业多元化的一个基础,并且也是企业集团转化经营方向的一个途径,能够起到分担风险的作用。因为产业具有着固有的生命周期的特性,成熟期的企业应对竞争的方式、不良债务等负影响,也应有金融资本的支持。 (3)协同效应理论 协同效应表示企业生产、管理和营销在不同环节,不同阶段等各个方面运用类似的资本从而创造出的企业集团的效果。协同效应理论认为,一个公司是指一个协同网络,协同是企业参与者有效的利用资本的一个方式。企业以寻找正常合理的销售、运营、投资与管理战略方式,可以有效配置生产要素、业务单元与环境条件,实现一种类似报酬递增的协同效应。 (4)信息不对称理论 产融结合就是处理相关于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失灵的一个有效办法。一方面,产融结合下的金融机构在企业集团的管理与协调下,能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集团成员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流的动向和使用效率、企业项目的风险性和赢利性,最终完善金融与产业之间有效的资金融通市场;另一方面,集团金融机构与产业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交易信息更加完全和完整,合理恰当的资金成本使得企业集团有限的资源配置更加具有合理并且有效。 (5)公司资源理论 从公司资源论的层面来说,企业集团运行产融结合是一种形似于组织模式的创新,为企业集团提高了竞争力。在产融结合发展模式下,企业集团可以通过整合金融与产业资本两者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更有效率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 3、国外产融结合基本模式 产融结合发展模式以不同国家特定的不同的要素来确定的。而且在不同的经

坚持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日前,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确立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意见》把“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指导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全过程。目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力,已成为困扰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难点和瓶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成为职业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着力点和工作主线。笔者结合2015年9月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的体会,就职业院校学习贯彻《意见》精神,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树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职业院校和企业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双主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可以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从职业院校角度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技能水平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从企业角度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满足人力资源及技术提升需求,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长期坚

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实现了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共同发展。 《意见》中强调,“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这为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应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把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作为目标,把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作为努力方向。在办学策略上,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合市场、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的一整套办学方案。这样才能做到校企紧密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二、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新加坡在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理念,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将其总结为“卓越办学要素”。学院通过董事会、专业咨询委员会等部门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成员来自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和知名企业家。董事会预判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学校发展,进行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而专业咨询委员会成员来自企业专业人士,以企业需求和企业、产业发展趋势为依

会计学研究生院校排名

厦门大学:厦门大学的会计系是国家教育部首批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其专业水平和学术研究成果在全国都排名第一。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去向也很好,据说,当年四川大学还曾经去厦门大学会计学毕业生中要过人。这么出色的教学教研成果是与该校汇聚多名会计学名家分不开的。以潘序伦、杨时展、杨纪琬、娄尔行、李宝震、葛家澍等近五十名国家著名会计学专业名师汇聚厦门大学。能够考取厦门大学的会计学专业研究生,能够有机会作为这些名师的弟子继续深造,可以说是人生一大幸事!厦门大学会计专业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 1.《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管理学》(第十一版)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经济科学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 1、《中级财务会计学》(上、下册,葛家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11月版。 2、《管理会计》(余绪缨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第二版)。 3、《审计学》(陈汉文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第二版)。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是全国著名的会计院系之一,被誉为我国会计学的“摇篮”。会计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注册会计师专业为财政部最早特设专业,拥有一支优秀的注会教师队伍。 无论你是本专业考研还是跨专业跨校跨地区考研,尤其是考上海财经的会计学专业,你的英语水平需要高一些。这也是上海高校的普遍要求,更是上海财经会计这个王牌专业的要求。其次,如果你是跨专业考该校,或者跨校考,专业课分数优势不大的情况下,数学成绩需要优秀。这样,胜券的可能性才会大些!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宏观经济学》曼昆(Mankiw),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复试科目:《中级财务会计》钱逢胜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管理会计》潘飞,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生院在全国同专业高等院校排名中位居第三。悠久的专业历史和优良的师资团队,使人大会计学专业发展至今,培养出了不但掌握会计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而且,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实用型及研发型人才。目前,该专业考研科目有政治、英语、数学三、管理综合(含管理学、营销管理、财务管理)。 有实力的考生可以尝试报考。 北京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是当今流行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培养高级复合型会计、审计、财务专门人才的学位教育项目。北京大学是全国首批招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院校之一。培养拥有较高的经济管理综合素质和会计财务专业素质的理财专家和开拓创新型的管理人才和领导人才。如果能够在北京大学会计硕士专业深造。将有机会获得丰富的交流机会。例如光华管理学院MPAcc项目的主力课程均为学员专门设计,力求通过理论和实务之间、沟通性训练和分析性训练、个人创意与团队合作之间的平衡使学

美国资本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

美国资本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 概念及代表国家 所谓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是指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社会储蓄的汲取以及向投资的转化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以市场尤其是以股票、债券市场为中心,股权型为主体的产融结合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约束产融结合行为,以提高产融结合的有效性。任何金融中介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都是市场的积极参与者,不存在明显的融资成本优势或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产业部门在发展过程中的资本需求将通过多种渠道和技术来得到满足,不会对某一融资方式和中介机构的严重依赖。 从资本交易的关系看,法律上严格禁止金融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以及金融部门内部如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以及产业部门内部如同行业之间通过产权的相互渗透以构成垄断,主张维护公平竞争的自由市场经济秩序。 美国作为以市场主导的产融结合模式的代表,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国家,历来奉行宽松自由的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主要借助市场力量和一些间接手段来配置生产要素,促使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方向演变。同时,美国政府在利用有形资本投资调整产业结构时,并不直接干涉或者参与,通常采用的是间接手段。主要是通过制订和修订一些政策法规、提供良好豹基础设施,为战略性产业的有形资本投资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来达到目的。 产生背景和具体运作方式 美国资本市场体系是多层次的,非常发达,所以企业基本都选择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如从商业银行融资,或者从证券市场融资。相关资料表明,在美国资本市场的资金存量中,直接融资一直占有较大优势,70-90年代美国直接融资在资本市场上的比重基本在60%-70%,其中又以股票融资所占比重最大,达到以30%-40%,间接融资所占份额相对较小,其中对工商业的融资只占到总额的12%。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的债券市场规模日益扩大,银行贷款比重则逐步萎缩。美国的资本市场为不同规模及风险程度的融资主体提供了方便,满足了不同融资主体的资本需求。在美国除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型上市公司证券之外,还有区域性证券交易所,主要交易区域性公司的证券,以及由美国证监会依法豁免注册的小型地方证券交易所、各种场外交易,包括柜台交易、第三市场、第四市场和全国证券商联合会自动报价系统。因此,美国资本市场为不同规模、风险的企业提供了融资的可能,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的剑立、发展、兴起。 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科技迅猛发展,这需要创新思想与创新资本的紧密结合。在美国资本市场体系中,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为代表的新型市场化融资体系,在美国新经济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重要作用,如著名的NASDAQ市场。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特点,创业板市场或二板市场适应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融资需求,其对科技产业成长的推动作用是与创业资本的动作联系在一起的。克服了传统融资机制对高风险的厌恶,承担且最大程度的分散了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同时具有良好的

高校产学合作项目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高校产学合作项目) 三方合作协议 甲方(项目申请单位):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项目负责人: 联系方式: 乙方(合作企业):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项目负责人: 联系方式:

丙方(项目负责人): 身份证号码: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本协议三方就共同参与研究科研项目事项,经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并参考本项目经费来源部门的相关规定,达成如下协议,由各方共同恪守。 第一条合作内容及职责分工 1、本合作项目用于联合申报课题项目(请务必注明课题项目的来源单位、具体名称); 2、三方分工情况: 甲方:作为项目申请单位,负责监督项目内容的实施和进展,并提供项目所需硬件条件支持,监督乙方任务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 乙方:;

丙方:。 第二条经费分配(请注意:申请不同纵向项目,经费要求以及分配比例可能有不同要求和表述方式,具体请咨询项目管理人员,以下表述仅供参考) 1、如果本项目申报成功,获批立项,资金分配比例如下: (1)甲方获得项目资金%,配套资金出资%; (2)乙方获得项目资金%,配套资金出资%; (3)丙方不实际分配项目资金。 2、具体经费将采取以下第种方式支付: (1)课题经费到账后甲方应在日内一次性支付于乙方; (2)课题经费分阶段拨付,则甲方应在每阶段经费到账后日内支付给乙方。 第三条知识产权权属 1、成果归属: 本研究过程中各自独立研发所产生的科研成果及相应的知识产权归独 立完成方所有,合作研发所产生的科研成果及相应的知识产权归合作 双方所有。具体分配如下: (1)申报科研成果署名:

从校企合作走向产教融合

从校企合作走向产教融合 集团介绍 东方领航教育集团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知名品牌教育机构,主要从事航空、城市轨道交通、海事和金融等特色专业的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内高端就业教育的开创者和开拓者。目前,集团下辖三家实体学校,并与国内70余所知名本科、高职院校以及100余所中专学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共建特色专业或领航学院,培养用人单位所亟需高端技能型人才。集团立足于国际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引进国际国内企业课程进行职前培训和就业服务,基于“互联网+教育就业”新业态模式,采取“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特色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职业教育人才供需匹配的高端平台,实现职业教育价值链拓展与人力资本增值。 集团始终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走品牌发展之路,遵循严格的合作沟通与共享模式,致力于构建“教学、培训、就业指导、人才输送”四位一体的人力资源产业链系统。集团愿与合作院校、用人单位共同发展,全力打造国内教育第一品牌。 校企合作的模式:

(与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后,由我集团在当地合作院校内组建xxx学院东方领航航空项目部,负责与院校共同招生宣传,进行面试,企业派教学团队与学校教学单位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负责项目的实训设备的投入,专业基础课学校派师资由企业系统培训后进行授课,专业核心课由企业教师深入学校进行授课,最终企业负责安置学生就业工作。当地院校负责项目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双方共同对项目学生进行特色化管理。) 校企融合的运营机制 校企合作的通畅运行,离不开必要的机制保障。其中,明确责任分工基础上的校企之间全流程对接尤为重要。 教学计划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对接。在系部层面,各系都成立了以企业人事经理为主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岗位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要求,制订和完善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教学比例、顶岗实习安排等,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融合的深交路径 校企双方需求一致,是建立良好校企合作关系的动力源泉。院校与企业只有建立起相互依存、同步发展的合作关系,才能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其中,产教研合作堪称校企“深交”的重要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校企合作有了比较深远的认识,更愿意与职业院校进行长期的战略性合作。在他们眼里,校企合作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做生意,也不是一锤子买卖和一次性交易,而是一种长期的互利互惠协作。因此,他们不会斤斤计较于一时的得失与盈亏,

全国大学_会计学专业排名

全国大学_会计学专业排名 A类或A+的大学都很好。尽量选A+,选不了就选排名靠前的大学 110203 会计学 (401)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 厦门大学 A+ 28 长沙理工大学 A 55 南京大学 A 2 上海财经大学 A+ 29 兰州商学院 A 56 中南 大学 A 3 东北财经大学 A+ 30 南京财经大学 A 57 西南科技大学 A 4 中国人民大学 A+ 31 浙江工商大学 A 58 青岛大学 A 5 中央财经大学 A+ 32 安徽财经大学 A 59 深圳大学 A 中南财经政 6 A+ 33 山西财经大学 A 60 合肥工业大学 A 法大学 7 中山大学 A+ 34 山东经济学院 A 61 A 华东交通大学 8 湖南大学 A+ 35 辽宁大学 A 62 上海交通大学 A 9 天津财经大学 A+ 36 北京工商大学 A 63 广东商学院 A 郑州航空工业管 10 西安交通大学 A+ 37 A 64 吉林大学 A 理学院 11 安徽工业大学 A+ 38 山东农业大学 A 65 北京林业大学 A 12 江西财经大学 A+ 39 中国矿业大学 A 66 浙江大学 A 13 西南财经大学 A+ 40 河海大学 A 67 中国海洋 大学 A 14 清华大学 A+ 41 重庆工学院 A 68 石河子大学 A 黑龙江八一农垦 15 新疆财经大学 A+ 42 A 69 山东财政学院 A 大学 16 暨南大学 A+ 43 青岛理工大学 A 70 沈阳工业大学 A 17 复旦大学 A+ 44 广东工业大学 A 7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 广东外语外贸大 18 浙江财经学院 A+ 45 A 72 东北大学 A 学 19 南开大学 A+ 46 湘潭大学 A 73 西南大学 A 20 武汉大学 A+ 47 浙江万里学院 A 74 长春税务学院 A 上海对外贸易学 21 A 48 广东金融学院 A 7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 院

看中粮集团如何打造产融结合的模式

看中粮集团如何打造产融结合的模式 志在打造“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中粮集团,2009年获得一张“全功能”的金融牌照——中粮信托。信托遭遇全产业链,将有怎样的“化学反应”?中粮信托总经理辛伟对此的回答是,信托以其灵活的制度优势可以服务于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产融结合。近年来,央企纷纷收购信托公司,全行业60多家信托公司中,实业类央企控股的占四分之一左右。背靠一个巨型产业集团的信托公司,如何实现产融结合,值得期待,为此本报在2011年春节后专访了辛伟。辛伟称,中粮信托树立了“依托中粮集团行业优势,发挥信托制度优势,把中粮信托建设成有产业特色的金融股权投资管理平台、农业金融服务平台和财富管理平台”的企业愿景。在创新农业金融业务模式方面,中粮信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例如:在上游的农产品种植环节,中粮信托在黑龙江试验的农业金融模式,在不触及土地产权改革的情况下,破解了农民贷款的抵押担保难题;在中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中粮信托正在寻找能与中粮集团形成产业协同效应的企业的股权投资机会;在下游的粮油食品流通环节,中粮信托已经开发出为经销商融资的供应链信托产品等等。目前,中粮信托已获批主导发起成立“中粮农业产业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中粮集团主导发起的首只农业产业基金——中粮农业产业基金。该基金初期规模为15-20亿人民币,预计在5年内基金总规模将达到60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农业产业基金。 1.战略定位:三大功能平台《21世纪》:中粮集团收购信托公司的目的是什么?对中粮信托的战略定位是怎样的?辛伟:中粮集团进入信托行业,是为了通过金融手段的丰富,推动主业的发展,或者说实现“产融结合”。集团对我们的战略定位是:做金融股权的投资管理平台、农业金融的实践平台、社会化的财富管理平台。对内的功能是农业金融的服务和实践平台,对外的功能是社会化的财富管理。中粮信托作为金融企业,首先要为委托人负责,为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服务;也要基于中粮集团农业食品的产业背景,服务于全产业链的战略目标。对我们来讲,在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的前提下与集团内部全产业链的合作,也给中粮信托提供了一个农业金融业务的实践和探索的平台,有利于树立中粮信托的行业特色和竞争优势。《21世纪》:2009年7月27日成立以来,你们的业务发展比较稳健。具体来说,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业务定位如何?辛伟:作为一家全新的信托公司,成立一年多以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的工作,包括三方面的内部能力建设和两方面的外部能力培养。内部能力建设包括风险控制体系和流程的构建、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以及团队的建立和培养。对外的业务能力拓展,一是主动资产管理能力的培养,二是销售渠道的建设。五个能力建设的同时,我们对自己的业务做出了定位,就是平台业务做规模、农业金融做特色、股权投资做利润。一年来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风险控制体系具备了从事前到事中、事后的控制能力,发行了100多个信托产品,初步打造了一支年轻、和谐、积极向上、综合素质高、有创业精神的业务团队。《21世纪》:请详细解释下你们的风控流程是怎样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对业务的全面介入的?辛伟:我们的风控体系包括前、中、后台的相互制衡,合规风控部门和内审部门介入信托业务开展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辅之以IT系统的保障,以及和外部专业机构(如律师事务所)常态化的合作。围绕整个风控流程,我们设计了信托业务手册和业务运营的一套流程性的信息系统。整个流程中大概有350个风险点,其中有66个风险点是比较常态的风险点,我们通过IT系统配合业务操作来控制风险点,在信托业务操作体系内部也要做到业务岗位和信托资产管理岗位的双重流程监控监督等等。流程的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两个方面。《21世纪》:在团队建设方面呢?辛伟:中粮集团本身是一个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倡导“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企业集团。我们也认为对一个金融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最重要的,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范业务风险的发生。中粮信托成立以来,我们致力于建立一个具有金

全国大学 会计学专业排名

A类或A+的大学都很好。尽量选A+,选不了就选排名靠前的大学 110203 会计学 (401) B+等 (121个):大连交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铜陵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福州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物资学院、东南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同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原工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河南财经学院、海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湖南商学院、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云南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五邑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兰州大学、长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佳木斯大学、上海金融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天津科技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延边大学、淮海工学院、西华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沈阳化工学院、重庆交通大学、大庆石油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山西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连水产学院、安徽科技学院、上海理工大学、韶关学院、红河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长江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青海大学、天水师范学院、南华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沈阳工程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南昌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阜阳师范学院、甘肃政法学院、浙江林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平顶山学院、淮南师范学院、攀枝花学院、辽宁科技大学、华北科技学院、东北电力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渭南师范学院、西藏民族学院 B等 (121个):江苏工业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忻州师范学院、青海民族学院、淮阴师范学院、东莞理工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江西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茂名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安阳工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广西大学、北华大学、中国计量学院、集美大学、福建工程学院、西南林学院、广西财经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烟台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济南大学、唐山学院、山东理工大学、汕头大学、武汉工业学院、大连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德州学院、桂林工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广西工学院、淮阴工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汉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安文理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石家庄学院、潍坊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江西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宁夏大学、宜宾学院、扬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重庆邮电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四川理工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嘉应学院、甘肃农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武汉科技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曲靖师范学院、辽东学院、西安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天津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金陵科技学院、肇庆学院、嘉兴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宁波大学、湖北大学、上海商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湖北经济学院、西昌学院、安徽农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贵州财经学院、井冈山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临沂师范学院、南昌工程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师范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哈尔滨学院、合肥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惠州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楚雄师范学院、北京农学院、西南石油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湖南科技大学 C等(79个):名单略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高职院校要以产教融合为核心机制,以校企合作为重要抓手,以平台化、项目化、生态化的方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体系化构建产教融合的创新生态。 产教融合新生态指产业系统与职业教育系统的相关主体、要素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既相对固定又包容开放的系统。它改变了以往高职院校以学校为中心的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使行业、企业、院校等多元主体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多元主体共享共赢的生态链,形成企校协同合作的新模式。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生态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一是资源共享。各相关主体拥有的资源,如行业的信息平台、企业的生产设备、实验设备、工作室、管理经验等;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师资、知识产权等,可以实现共建共享。 二是多元融合。多元主体的各种资源要素相互转化,融合发展。行业组织积极开展岗位标准等研究,发挥引领作用;学校教育教学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研发过程;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良性互动。 三是创新发展。学校根据行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等全要素的创新;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和学校发展需求,创新与学校合作的渠道和方式;政府及行业组织为产教融合创新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等。 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校企供需对接、资源共享和双赢发展,形成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贯通融合,共同推动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协同发展。 为此,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坚持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优选合作企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注重遴选优质合作企业,优先与能够同学校合作办班、能够提供跟岗实习或顶岗实习岗位、能够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企业合作。优先与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成长发展型企业、高科技技术型企业合作。 二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做到校企合作“八共同”:共同开展招工招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组织教育教学、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关注学生职业成长。 三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技术技能积累与应用。要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学校和企业的服务能力,组织企业员工培训,输送技术技能人才,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和学校双师型师资资短缺问题;发挥各自人才和平台优势,聚焦技术应用,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开发技术项目,积累技术技能,开拓新的增长点,共同推进应用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

基于多学科视角的产学合作教育分析

基于多学科视角的产学合作教育分析 [摘要]产学合作教育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进程中最具中国特色、最突出的办学经验之一,也被称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最佳模式。但总体上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教育模式尚未形成,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维度对产学合作教育进行深层次分析探讨,对于产学合作教育诸多瓶颈性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学合作教育多学科解读 产学合作教育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进程中最具中国特色、最突出的办学经验之一,也被称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最佳模式。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在产学合作方面做了大量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总结出诸多产学合作教育实践模式。但总体上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教育模式尚未形成,产学合作教育实践仍处于一个正在发展和不成熟的阶段,是一个有待于逐步规范化和进行深入研讨的阶段。 相较于产学合作教育实践来说,社会各界对于产学合作教育的理论研究更是相当缺乏,尽管人们普遍地相信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人们却很少对产学合作教育进行理论上的充分说明,现有的研究多是基于某一所学校的实践总结,抑或是对国外合作教育模式的译介。正是理论研究的欠缺,导致产学合作教育诸多瓶颈性问题难以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有鉴于此,要进一步厘清未来产学合作教育的走向,更好地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深层次开展,笔者以为,相对于怎样构建产学合作教育教育模式而言,弄清楚产学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可能具有更为基础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对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维视角的探讨,来获得产学合作教育的理论支撑。 一、产学合作教育的哲学考察 把产学合作教育放入哲学范畴来考察,我们最需要思考的是产学合作教育与哲学的渊源关系。从不同哲学的视野来认识产学合作教育,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视角对产学合作教育的一些根本问题进行理论上的阐明,对当前产学合作教育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分析和理性的回答,对未来的产学合作教育做出合理的预测。 从合作教育的起源地美国进行分析,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对合作教育思想的形

会计学考研院校排名

会计学考研院校排名 会计学研究生初试要考 思想政治理论 英语 数学 专业课(由招生学校决定) 研究生阶段会计学专业排名:(前20名)1,厦门大学 2,上海财经大学 3,中国人民大学 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东北财经大学 6,西南财经大学 7.中央财经大学 8,中山大学 9,北京大学 10,清华大学 11.南京大学 12.财政部财政科学所 13.复旦大学 14.上海交通大学 15.暨南大学

16.西安交通大学 17.天津财经大学 18.武汉大学 19.湖南大学 20.浙江大学 会计学 1、概述: 会计学专业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本专业培养具备财务、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2、研究方向 会计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 (02)现代管理会计与企业理财 (03)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 (04)国际会计 (05)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 (06)会计信息系统 (07)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 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

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4、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5、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

积极推进产融结合

积极推进产融结合 一、产融结合的涵义、模式及实现方式 (一)产融结合的涵义 通俗地讲,产融结合就是产业和金融的结合,表现为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互渗透的一种经济现象。传统意义上和大家公认的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通过股权关系相互渗透,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转化和直接融合。它是众多国内外大型企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从全社会角度出发和更广义的理解,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资源需要考虑,特别是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现实着眼,我们可以把产融结合涵义延伸为: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以实现双赢的协同效应。具体地讲,包括产融结合和产融合作,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股权为纽带的股权型产融结合;二是以信用为纽带,通过债权债券关系相联系的信用型产融结合;三是产业和金融业之间以提供咨询、服务而彼此联系的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 (二)产融结合的模式 传统意义的产融结合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是金融资本向产业渗透模式(亦称银行主导型模式)。这是国外大财团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我国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及分业经营限制,很少采用这种模式,中信集团、光大集团等少数金融企业在稳固发展金融主业的情况下,向资源类、地产类产业发展应属个例。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后,不排除今后有金融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或间接控股产业公司的模式出现。 二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模式(亦称企业主导型模式)。这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财富》500强中80%以上的企业集团都在开展金融业务,以GE、西门子、沃尔沃为代表的大型国际化产业集团充分利用金融业务对其实业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持;国家电网、中海油、招商局、宝钢、中石化、华能、海尔、联想等国内大型企业集团都积极搭建金融业务发展平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产融结合的实现方式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北京医药集团职工大学冯颖 国务院关于《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决定》及温总理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使今天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机遇与挑战共存,发展与创新并举,原有职业教育经历了从兴盛到低谷,再到今天快速发展不断探索的过程。随着教育产业化、办学体制多元化的发展,职教人才培养中校企实体合作模式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 一、创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积极提倡并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以提高国民文化、技术素质,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职业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都明确要求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而产学紧密结合、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社会共同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目前社会急需大批能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为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职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把以传授理

论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企业生产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校内模拟训练和校外现场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企业的生产规律、设备和技术等,毕业后立即就能参加生产实践,深受社会及企业的欢迎,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校企合作有利于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 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注入资金,提供良好的实习教学场地、兼职教师、毕业生就业渠道,企业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如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日本的短期大学,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许多就是校企合作的产物,充分体现出校企合作举办职业教育的优越性。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