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语研究性学习

论语研究性学习

论语研究性学习
论语研究性学习

我读“仁”

——《论语》的研究型学习报告

据说,在《论语》中,“仁”字一共出现了一百零九次,可见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的重要程度。虽然“仁”字的每一次出现都没有一个相似的说法,是我们难以从中概括出“仁”的全面的概念,但每一次的不同说法无

疑都在向我们透露“仁”的某一种特性,以期建立一个完整的立体的“仁”的意义。这里我就从几个方面的几

个例子来阐述我对“仁”的理解。

正面解释“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这一则最为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仁”。为什么“仁”就是爱人呢?墨子在后来给出解答。“圣人以治天下

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

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

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仁”作为一种

政治主张,是用来解决天下的祸乱,而祸乱之本在于不相爱,所以“仁”就要求我们爱人。仁者爱人,看似简

单,其实却大有深意:爱要如何表现?当然是用乐来调和;人有哪些人?当然是用礼来划分。而礼崩乐坏的春

秋时期,孔子推崇的礼乐之道正在走向覆灭,此时想要爱人何其不易!想要做到仁,更是难上加难!但是“爱

人”这两个字,不论我们是否能从儒家的方式来理解,它都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中,化作仁慈,善

良和同情。中华民族是温和的民族,我想这和“仁”的关系就在此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一则同样是为人熟知。孔子在这一则中不仅提出克己复礼来达到仁的境界,更提出四项基本的做法。克

己复礼往往被认为带有“禁欲主义”色彩,主张通过克制自身的私欲来使行为符合礼教。这样看来,追求“仁”

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然而我认为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应该是一个自然的幸福的过程。“从心所欲,

不逾矩”是孔子对自己七十岁时的评价。如果一个人能够既“从心所欲”,又“不逾矩”,那他就能享受到一定

限制条件内的最大自由。同样,如果一个人能心中向仁,能够自觉地遵守那四项做法,那么他并不感到拘束,

而会为不违仁而感到自在。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这一则相比于“爱人”的对外,更像是对自身的要求。先难而后获,近似于我们常说的“先苦后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俗话,当然也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雅句。对于这句话,我的

理解是有付出才有收获,面对自己的努力的回报,仁者是相当快乐的。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仁者当然是光明磊落的。扯得更远些,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经历过“难”的人,才能在“获”的时候,

理解那些仍处于“难”的阶段的兄弟,从而才能更好的爱人。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这一则孔子提出“近仁”的说法。刚毅,应该是指坚持真理,不为他人所动。木讷,通常有反应迟钝的意

思,但也包含诚实的意思。一个人刚正不阿,坚持不懈,但容易显得死板拘泥。“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

推移。”孔子也说“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不要愚忠。所以刚毅到了木讷的地步,不能算仁,只能算“近

仁”。这句话同时也体现了中庸之道,即极致不是最好,只有适当才是好。不过,“近仁”也说明这种做法也

有可取之处。刚毅的精神的确是难能可贵的,这里我不禁想到一个广告:一个年轻人在奋力地攀登一座由废弃

电器堆积起来的山,一路上不断有人劝他放弃,而他只是大声吼着:“我听不见”,终于登上顶峰。的确,这

样“不听老人言”的人,我们曾用“钻牛角尖”,“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掉泪”来形容他,但他最终

还是用那带傻气的刚毅战胜了那句“你不行”!

举例说明“仁”: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这两则在上课时已经讨论过了,总结一下。孔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待管仲的小的不仁不义,不追究,

不以偏概全。而管仲的大仁大义,着重体现在“民至于今受其赐”。这说明,在孔子看来,“仁”应该首先表

现在爱人方面。孔子也同意礼是仁的表现形式,虽然君子要求文质彬彬,但如果一个人不守礼,可做到了“薄

施于民而能济众”,就不能否认他是仁者。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从这一则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能力与“仁”没有直接关系。能力与智更有关系,子曰:“智者乐水,仁

者乐山。”说明智与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智是一种让自己生活得更好的能力,通过才能和灵活,使自己立于

不败;而仁是一种让众生都生活得更好的能力,通过大爱和真心,使大同存于和谐。所以,子路可以“治千乘

之国之赋”,王熙凤说不定也可以,可是其中中饱私囊、贪污受贿、权钱交易者数不胜数,哪里有仁?冉求可

以“为国家之宰”,和珅不也是康乾盛世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仁在哪里?公西赤可以“与宾客言”,蔺相如

比他还有名呢,虽然是夺回和氏璧,可是“拔石城”、“杀二万人”的血债要算在谁头上?这样当然是不仁。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

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一则,宰我成了“仁”的反面典型。孔子把不守三年之丧的礼节定义为不孝,又进一步上升为不仁,不

免有些小题大做。不谈他怎么偷换概念,至少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把“孝”当作“仁”的基础。孔子在别处还

说过如果父亲偷东西,做儿子的要替他隐瞒。这种是非不分的观念我不敢苟同。孝是很重要,但形式主义要不

得,宰我说的也不无道理,只要心意在就好。看来,孔子的“仁”仍有其局限性。

“仁”与其他: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这一则很有意思。有很多种对它的解读,只提两种。一是如我所句读的:子很少说利,而是赞赏生命与仁

义;一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与”解释为“和”,就是说子很少说利,很少说命,很少说仁。我觉得两

种说法都说得通。命、利与仁,一个是个人存在的基础,一个是物质层面,一个是精神层面,很难说哪个更重

要。在这一则中,子很少说利应该可以肯定。这一点在“必不得已而去,去食”中,可以得到印证。利,说到

底是身外之物,多了也不可能永生,少了也不至于去死。孔子不反对正当的财物,但对“不义而富且贵”,还

是如浮云般忘却,而言利就给人一种很在意,很数数然的样子。至于命与仁,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

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里就充分说明了,孔子在面对生与仁的抉择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舍生取义,他是

在告诉我们,人固有一死,或至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生命换回仁义,这种死法才是重。然而,第一种说法,

对于为什么孔子“与命与仁”,很容易理解。仁是不用说,孔子也是很珍惜生命的,他也会怕被逮捕而逃走。

对于第二种说法,孔子很少说命与仁,我想,罕言命是因为对于生死之事,孔子并不太在意,他在乎的是生前

的所作所为。“子不语怪、力、乱、神”,大概也是因为活着的事在他看来远比鬼神重要。而“仁”,我想孔

子是想要通过身体力行来实践它,通过身教来传授它。孔子大概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的道理,希望学生们能自己领悟“仁”。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这一则表现了“德”和“言”,“仁”和“勇”的关系。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比如宋祖德及以他

为代表的炒作高人,凭一张大嘴和三尺脸皮,在娱乐圈混得是风生水起。但是“有德者必有言”我不是很赞同,

我们总要允许一个有德的人嘴讷。不过“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这句话我很赞同。仁者,总是有舍生取

义的气概的,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挠,就是鲁迅笔下铮铮铁骨的真的勇士。勇者无仁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

孔子就曾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这样有勇无谋,盲目蛮干,丝毫体现不了“仁”。

“仁”的做法: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这一则说了仁者能够喜爱或讨厌人的特殊本领。这是因为仁者有稳定的价值观和公正的评价标准,是有原

则的,不会因为私利受损而憎恶别人,这让我想到了“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魏征。而且,仁者虽然恶

人,但绝不会干什么背后捅一刀的阴险事,而是希望能够帮助他改正错误,可以说,仁者的恶人是更高地爱人。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一则,子所说的“知者不惑”,“勇者不惧”都很好理解,而为什么“仁者不忧”呢?我以为儒家所说

的“仁”,应该是像典范的儒士那样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所以仁者应该忧国忧民,想要就民与水火,是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那为什么“仁者不忧”呢?我尝试这样解释,希望能够讲得通。仁者不

担心自己的命运、前途、地位、利益,甚至生死。仁者心怀天理,坦然地面对扑面而来的一切,不论是好是坏。

因为仁者这一路走来,无怨无悔,坦坦荡荡,没有后顾之忧,没有前瞻之虑,他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这一则,充分体现了仁者应具有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几乎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实现仁道,是每一个儒生的责任与梦想;不让于师,是每一个儒生的自信与自尊。仁,要求每一个在追求它的路上的人,

昂起或年轻或苍老的头,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沿着先辈的足迹,或者干脆开创一条新的道路,

去追寻,去迎接仁的到来。

“仁”也好矛盾啊: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这两则,一个说想要仁,仁就在了,另一个说仁我怎么敢这么自称呢?这不是很奇怪吗?奇怪在哪里呢?

这两句话是一个人说的最奇怪了。对此,我想只能解释为说话的情境不同。一个是意气风发,可能都是孔子的

“仁”正遭人质疑:或曰:“仁,其远也甚已。焉能得之?”子笑,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另

一个是谦虚谨慎,可能是别人正在赞颂孔子是圣人,是仁者:本山大叔:“唉呀妈呀,这银谁呀?”小沈阳:

“你咋连他都不认识呢?他不就是那大圣人孔老夫子吗!”本山大叔:“那他旁边儿那银呢?谁呀他?”小沈阳:“要说你就是没文化,他不是公西华吗?孔子弟子啊!他俩就跟咱俩是一样一样滴儿!”然后就有了孔子

和公西华的对话。

以上就是我对《论语》的简略的研究性学习。通过这次学习,不仅对论语的内容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也更加认识到孔子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性美,《论语》作为一本语录体孔子传记的真实平常之美。孔子与《论语》变得更加平易近人,更多了些人的喜怒哀乐,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至世圣人和道德教条。孔子变得越来越可爱,《论语》也越读越有味道。

论语精华五十句

论语精华五十句 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三年级论语精选

《四书》1《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们的道德水准提高, 帮助别人不断进步,最终达到道德上的完美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自己的目标之后才能确定志向,才能 平心静气,才能安然面对困难,才能有针对性地 进行思考,才能最终有所收获。)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时候,要在天下推广至高的道德,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要想提高自身的修养,先要端正内心、意念真诚,而这要从掌握知识开始,掌握知识的方法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四书》2 《大学》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从天子到普通老百姓,都要以提高自身修养为根本。)★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商汤在盘器上刻着警句说:“只要能够令自己进步一天,就能够天天进步,每天更进步。”)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所以没世不忘也。 (君子继承先王的德行和业绩,百姓享受先王带来的快乐和利益,所以他们永远都不会被人们忘记。) ★君子必慎其独也。 (有修养的人在独处时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财富可以修饰屋子,德行能够修饰自身,心胸开阔 的人身体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保持意念的真诚。)

《四书》3 《大学》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如果国君一家仁爱,整个国家就会盛行仁爱;国君一家谦让,整个国家也会谦让;国君一人贪暴,整个国家就会出乱子。)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君子自己有了才能去要求别人为善,自己没有 恶习才能去批评别人。)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次要的。……所以聚敛财物民心就会离散,散施财物民心就会归聚。)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仁义的人利用财富来促进自我修养,不仁义的 人靠昧着良心老发财。)《四书》4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上天赋予人性,遵循本性行事叫做道,修养道行就是教化。道是一刻也不能抛弃的能够抛弃的就不是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人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是叫中,表现出来的都合乎礼节叫和。……达到了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就开始生长发育。)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的言行都符合中庸的标准,小人都违背中庸。中庸也就是上一条所说的中和,即感悟言行都要符合 礼节,也就是下一条所说的无过无不及。)

论语精选一百句(中英文对照-英文摘自1914年哈佛版)

论语精选一百句(中英文对照-英文摘自1914年哈佛版)

論語精選一百句 論語學而篇第一 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THE MASTER said: “In learning and straightway practising is there not pleasure also? When friends gather round from afar do we not rejoice? Whom lack of fame cannot vex is not he a gentleman?” 二、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The Master said: “Honeyed words and flattering looks seldom speak of love.” 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The Master said: “A gentleman who is not a greedy eater, nor a lover of ease at home, who is earnest in deed and careful of speech, who seeks the righteous and profits by them, may be called fond of learning.”

good; as the north star holds his place, and the multitude of stars revolve upon him.” 九、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Th e Master said: “At fifteen, I was bent on study; at thirty, I could stand; at forty, doubts ceased; at fifty, I understood the laws of Heaven; at sixty, my ears obeyed me; at seventy, I could do as my heart lusted, and never swerve from right.” 十、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Tzu-yu asked the duty of a son. The Master said: “To-day a man is called dutiful if he keep his father and mother. But we keep both our dogs and horses, and unless we honour parents, is it not all one?” 十一、子夏問孝。子日:「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Tzu-hsia asked the duty of a son.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论语精选五十则

论语精选五十则附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不断学习和复习,不是非常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非常乐意的事吗!别人不了解你,你不生气,不是君子的气度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译文:孔子说:“讲漂亮话,假装正经,很少是品德完善的人。”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能做到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又能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得上是好学的了。”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5.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译文:子贡问怎样做才算一个君子。孔子说:“首先把他想说的话实行起来,然后再把已见之行动的想说的话说出去。”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团结不讲勾结,小人讲勾结不讲团结。”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茫然无得;只思考不读书,思路就会闭塞不通。” 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由!对你说的话,你懂得吗懂就说懂,不懂,就说不懂,这才是聪明人。” 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为政》)译文:鲁哀公问孔子:“怎样做才能使百姓心服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恶者之上,老百姓就会心服;把邪恶的人,安置在正直者之上,老百姓就不会心服。”

论语经典名句集锦

论语经典名句集锦 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0、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0、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23、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5、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2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论语经典语录及分析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 学而篇第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理由: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 为政篇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理由:这段话是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代表,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这段话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在生活中,不管是不是身为一个管理者,都要把重点放在德治。以德服人。 八佾篇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孔子说:美丽的笑容真好看啊,漂亮的眼睛黑白分明,波光流转,把洁白的面容打扮得绚丽多彩,说什么呢?孔子说: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后才可以描绘出美丽的图画。子夏说:礼是不是也建立在“义以为质”本性之后呢?孔子说:启发我的人,是卜商啊,从现在开始可以与子夏谈论诗经的问题了啊。 理由:这段话一开始最打动我的是那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非常喜欢这句话,所以对于这段语录的印象格外深刻。而这段话的转换也很快,从“绘事”聊到了“礼”。充分说明了孔子举一反三的思想。 里仁篇第四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说:臣子的忠心表现在匡救国家社稷,朋友的道义表现在相互切磋,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言谈处事当中,也要有所注意。比如国君有过错,臣子上谏,假使国君能听进去,固然可以尽心讲解,要是听不进去,那就不要再说了。不知进退,一味憨直的屡屡让国君烦心,国君一定会讨厌再听到类似的话,不但不会认为臣子忠心,反而会觉得臣子在诽谤,最后只能自取其辱。在国君周围的人一定要注意。朋友之间,发现对方有过错就要加以劝导,假使朋友能听进去,固然可以好好劝诫,要是听不进去,那也别再说了。如果不考虑对方的承受力,只图言无不尽,屡次三番,一定会引起朋友的反感,不但不会认为朋友有道德,反而会结怨,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疏远。 理由:子游这话是说给进言的人听的,对于听者来说,一定要明白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故当虚心善受,让周围的人都乐于告诫自己,都愿意和自己切磋,时间长了,德行就会日益增长而过失就会日益减少,圣贤之道也就不远了。一旦有了厌恶之心,对进言者冷眼相加,

《论语》精选50条(五上)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 (五年级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7.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8.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9.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2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21.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2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2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27.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9.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3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31.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3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100_论语经典名句翻译 3篇精选(最新)

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哀乐相生〗成语典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 〖兵不逼好〗成语典故: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孔子家语·相鲁》 〖拔萃出类〗成语典故: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拔萃出群〗成语典故: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 〖百福具臻〗成语典故:伏望陛下每以汉文孔子之意为准,则百福具臻。 《旧唐书·李藩传》 〖博古通今〗成语典故: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孔子家语·观周》 〖拔类超群〗成语典故: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不劳而获〗成语典故: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孔子家语·入官》 〖不能赞一词〗成语典故: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不能赞一辞〗成语典故: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史记·孔子世家》 〖不切实际〗成语典故: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 〖不请自来〗成语典故:老聃迎着说道:‘刚正想来访你,你已不请自来,省却我们许多脚步。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五回 〖辨日炎凉〗成语典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列子·汤问》 〖不识东家〗成语典故:“不识东家丘”的略语。 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 〖抱痛西河〗成语典故: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

精选论语60则附译文

0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02.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0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04.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0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0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07.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合道就合于信,近于道义事宜. 约信合宜, 言必可力行实践. 致恭敬合乎礼节, 则可远耻辱矣. 所依者不失其可亲之人, 则亦可以宗而主之矣。 0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0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進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励志摘抄合集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励志摘抄合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5、朝闻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君子周急不继富。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评价

论语评价 传统文化是一国文化之根源,历朝历代的文化积累和传承, 让中国文化自成体系,融会贯通。而文学经典作为其主要媒介, 世代相继,因此即使相隔千百年,其藐含的精神内核和文化意义 依旧根植在每一位国人的血液里。传统文化经典拥有浓厚的中国 文化底藐,每一位学子都应对其进行品读、感悟、求索……做一 个有文化底蕴、有学识素养的中国人。 《论语》一立是受人欢迎的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不过,近年来 由于北师大教授于升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许坛》的播许,而更受读者瞩目。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伶弟子结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 主,记录73L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73L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书》《礼》《易》《各秋》等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 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名言。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展文集,《论语》以言同意赅、合蓄第永的语 言,记述了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喜诱的教海之 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i或富于变化,妮妮动 人。《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于是《论语》 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 态描写,而正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 《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立鲁莽,颜回的 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想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孔子因材施放,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 质、优点、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一个长者 诲人不俗的可贵精神。《论语》也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 来的两十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 度的历史展示。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 中,《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融合了古人智 慧的《论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传统文化读本。 仁德明礼——《论语》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认为:“今天的中国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i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 语》。”可见诵读《论语》具有权其重要的意义。《论语》的核心思想是做人,为了贡彻自己的思 想,孔子致力于教育,他认为求学的关键在于爱学、乐学,主张学习要傅而广,并提出7切合实际的 学习方法。可以说孔子谈教育、讲为学、都是围绕看“做人”这个中心展开的。 “君子”是孔于提出的理想的人格目标。《论语》从各个方面阐述7君子应该具备的品格和如何 通过自身修养来成为君子。孔子重视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提倡“自天子“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 为本。”今天*孩童诵读《论语》的目的就是在于要学习和私杨这种精神*委“读《论语》,学做

论语大全

读《论语》心得 《论语》介绍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我所看的《论语》是被后人分为二十章的。并且以每一章头两个字命名。比如第一章“学而”,就是本章第一句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实,我细读《论语》也是初次,粗读有些时候了,但是毕竟自己没有文科的功底,只是泛泛的看看,这次的任务却是又一次让我捧起了《论语》,由于要记笔记,并且要进行交流,所以逼着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细读。想要说明的是,既然是《读书笔记》,里面会有好多的东西不是我的而被我利用,只是偶尔加上点心得而已,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二)学而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其基本意思是:凡是学习过的东西,要经常复习,那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有远方的朋友来拜访,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当别人对自己不了解时,自己也不会生气,那不正是君子的一种品质吗?  这里的第一句是告诉大家一个学习方法。单从字面上理解,就 是“学”就要时时的温习,你才能掌握的牢靠。但是,换个思路想过来,这个“习”是不是还可以理解为“实践”或者“应用”、“体会”的意思。就是说要懂得去印证你所学的东西。比如说你今天学到的东西,真正应用到生活当中了,并且应用之后回过头来看你所学到的理论是正确的,这个时候你感觉得到学有所用了,学习的时间没有白白的浪费,你才确实感到是件很高兴的事了。 第二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句说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好客之道,中国不愧为礼仪之邦。换个思路再去理解,先看“远方”,如果只理解成空间上的或时间上的当然无可厚非,但是还可

论语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读课程 题目:论语的现实意义 姓名:王斯沛 学号:201302113014 班级:英语(国际新闻方向) 学院:外国语学院 任课老师:朱萍老师 成绩:

论语的现实意义 摘要:在现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在都市丛林中迷失了自己,这时就需要一些东西来洗涤自己污浊的心灵,来更好的生活学习。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经历千年洗礼,代表着中国的主流文化。古代的圣贤书在现代也同样有着非凡的意义。 关键词:论语思想现实意义 《论语》记录的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圣人孔子生活中的言行。它是由孔子的门人们记录下了孔子生活中的片片断断,然后汇集编纂,最后形成了《论语》。两千多年来,《论语》以及儒家思想无不影响着中华文化。并且它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道德规范,价值观,世界观等等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当社会步入了二十一世纪,当西方文化大肆“侵占”我国的传统思想,人们逐渐忽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当然也包括《论语》。更有甚者觉得《论语》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不该出现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中。虽然宋代宰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豪言壮语”早已不适用于这个时代,更何况他只是夸张的彰显了《论语》的重要性,但是孔子思想中还是有很多观点在如今社会中是有现实意义的。 《论语》的现实意义并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清楚的。简而言之,我觉得可以把它归结为一本教我们如何在社会活的快乐,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的书。它始终都在传递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朴素的、中庸的生活态度。孔子也正是用这样的生活态度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来影响他的弟子。 “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孔夫子哪里去寻找智慧”,也许这句话略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是要知道这话是1999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出的宣言。目前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的时期。一方面,社会快速的发展并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另一方面,我国社会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在精神生活建设上。当下很多人缺乏信仰,精神空虚,无论做什么事都是金钱至上。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今后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可能会在以后严重的影响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张和运行。我们既需要在现实中找到原因同时也要充分的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求有利的部分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匡正人心的迷失与混乱。而《论语》中的积极部分正是人们现在所需要的,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它的正确理念和观点在理论上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做出指导。 我们可以来简单分析解剖下《论语》的几个适用于现今社会的观点与思想。 孔子的教学思想是“有教无类”。在孔子以前,社会中文化的传播是相当有限的,一般的平民百姓是上不起学。而孔子恐怕是创立私立学校的第一人了,而他的学生大多也是出生贫贱,所以孔子的收费也是相当低廉的。孔子提倡有教无

论语精选七十则

论语精选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1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4、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6、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0、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1、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3、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6、子曰:“君子不器。”(允文允武) 2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8、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29、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0、子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读书笔记500字五篇

论语读书笔记500字五篇 《论语》这本书非常好,他告诉我们许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你品德高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论语读书笔记5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精选论语读书笔记500字篇一 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 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论语读书笔记500字篇二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论语》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我们品德高尚,更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哲理性的知识。如我们在学《论语十则》时,里面既有讲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又有讲思想修养的。其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它告诉我们。 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拖累,从而被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如果只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因此,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还有一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意思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说明了我们应当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无论在任何处境都应坚贞不屈。 然而,《论语》毕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标签:栏目]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1、可与言而不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3、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4、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6、三思而后行。 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11、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3、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4、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1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6、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17、小不忍,则乱大谋。 18、鸟兽不可与同群。 19、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2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1、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2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3、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

2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5、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7、虽蛮貊之邦行矣。 2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0、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思无邪。 3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32、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3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34、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7、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38、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39、学而知不足,思而得远虑。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2、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43、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44、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5、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 46、敬鬼神而远之。 4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精选一百句(中英文对照-英文摘自1914年哈佛版)

論語精選一百句 論語學而篇第一 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THE MASTER said: “In learning and straightway practising is there not pleasure also? When friends gather round from afar do we not rejoice? Whom lack of fame cannot vex is not he a gentleman?” 二、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The Master said: “Honeyed words and flattering looks seldom speak of love.” 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 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The Master said: “A gentleman who is not a greedy eater, nor a lover of ease at home, who is earnest in deed and careful of speech, who seeks the righteous and profits by them, may be called fond of learning.”

四、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The Master said: “Not to be known should not grieve you: grieve that ye know not men.” 五、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Tseng-tzu said: “Thricedaily I ask myself: ‘Have I been unfaithful in dealing for others? Have I been untrue to friends? Do I practise what I preach?’” 六、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Tseng-tzu said: “Respect death and recall forefathers, the good in men will again grow sturdy.” 論語為政篇第二 七、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The Master said: “To sum up the three hundred songs in a word, they are free from evil thought.” 八、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 共之。」THE MASTER said: “In governing, cleave to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