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绘画艺术欣赏方法

绘画艺术欣赏方法

绘画艺术欣赏方法
绘画艺术欣赏方法

绘画艺术欣赏方法

绘画的视觉特征决定了绘画欣赏的方式是看。因而提高绘画欣赏力的唯一方法也是看。这说明欣赏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此相仿,介绍和指导欣赏也有文字转换视觉形象的困难。即使是诗一般的文字也难以再现五彩缤纷的图画世界,对一幅画条分缕析,往往会影响甚至破坏了审美直观时所具有的综合体验。因而,关于绘画欣赏的理论只能起给人启发的作用。

在我国古代,有“观画之法,先观气韵,次观笔意、骨法位置敷染,然后形似”(《画鉴》)的说法。在西方,则有“探究作品功用、印证文化背景、衡量写实程度及分析形式构成”的“四问法。”(《剑桥艺术史指南丛书·如何看画》)前者讲的是看画主要看“气”——整个画面的生机活力,后者讲的是要注重作品的内容。这种差异是在不同文化传统习惯中形成的审美标准和角度的差异。今天,人们欣赏绘画时往往一看“画的什么”,二看“是否逼真”。面对作品,费神地寻找故事情节、人物身分和相互关系,赞许的只是“画得真像”。这种欣赏方法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它不是从直觉领悟作品开始,而是凭借某种理性的框架审视对象。把绘画作品当成了某种理论的说明或直接陈述。主题内容固然是一幅画作所具有的内涵,但寻找它并不是欣赏的目的,即便找到了也不意味着完成了欣赏过程。艺术的真实仅仅是艺术的某种特性,“是否逼真”或“真就是好”也只是对某种风格而言才有意义,而且也是很表面的。绘画语言中的形、光、色、结构等要素都是具有审美感染力的表象符号,不同艺术家运用它们的方式不同,就产生出具有个性的艺术作品。因此,对于欣赏者而言,面对风格各异的作品,欲获得欣赏的愉悦,达到欣赏的层次,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方法。概括而言,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首先,对绘画作品(当然也包括一切艺术作品)要以理解的态度加以品评

不论哪种流派、风格,不论是你第一眼喜欢或不喜欢的,在欣赏之前要首先确立自己的理解的态度。所谓理解,即设法了解作品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作者想要说的内容,以及作品结构、形式的特征等,只有对这些真正理解了,和作者的作品在感情上交流了,欣赏者才可能作出比较实事求是的判断和批评。欣赏和批评切忌有先入为主的成见。有人常常不研究作品,不了解艺术家的意图,对自己看不惯的东西痛加“批评”,这种人的欣赏能力是很难得到提高的。

二、了解绘画发展脉络,把握代表作品特征

历史并非仅仅把绘画留给我们,还在绘画中把人类的文化精神和理想启示留给了我们。创造了优秀绘画作品的艺术家已随着时间远去了,我们今天面对绘画作品,实际上是面对历史和艺术家思想感情的化石。对于作品尤其是古代绘画遗产,通常要放在它诞生的时代背景上加以品评,并且与前代的、同代的或后代的

绘画加以比较,方能找到它在绘画发展史上的准确位置,理解“这一幅”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美的真谛。

概而言之,绘画世界是一个立体的现象。从纵向上看,是绘画的演变与发展。比如西方绘画经历了古代(古希腊和罗马)、中世纪(公元5世纪到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5、16世纪)、17、18世纪和近、现代等大的历史阶段。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理想和艺术表现风格都不相同。我们一般把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初的西方绘画称为古典绘画,即造型基本上是写实的,作品很完整,其美学倾向是典雅与和谐。但在整个古典绘画中,又有风格的演变。从横断面看,各国的绘画面貌在时代风格的统一中存在各自的面貌,如西方绘画就有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特征之别。举例说,德国的古典油画向来以高度细腻的面貌出现,内容往往深奥难解,德国是许多大哲学家的故乡,它的绘画就有很强的哲理性,有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哲学的图解”。法国自17世纪后推崇辉煌华丽的宫廷古典主义绘画,大多数作品色彩明快,情境喧闹。欣赏两国的作品,将获得不同感受。因此,欣赏者应该逐渐积累文化史和艺术发展史的知识,力求把握绘画的发展脉络,以对绘画这个立体现象的宏观把握为基础,进行具体作品的欣赏。

绘画长廊光彩熠熠,其中闪烁着明珠般光辉的是各时代的代表作。在绘画历史的进程中,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绘画面貌总是以一些重要艺术家及其典型作品为其代表的。人们称那些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为“大师”,是因为他们的创造是超越前辈,影响来者的。他们的作品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具有永恒的魅力。对这部分作品有较深的理解,就丰富了自己的欣赏知识,等于掌握了一些标尺。哪怕是面对一件没有任何介绍的作品,也能基本把握它的艺术特点。

三、培养艺术形式感觉

欣赏的实质不是表面的观看,而是感觉。面对画作,作品的整体面貌在瞬间便直逼眼帘。作品的艺术特征触动、撩拨、撞击、刺激着人的感官神经,形成审美的心理活动。与音乐欣赏必须在时间过程中经历欣赏过程不同,绘画欣赏是与面对作品全貌的瞬间同时进行的。欣赏者感觉的敏锐度与含量决定了欣赏层次,这就要求欣赏者也尽量像画家一样,具备对绘画形式语言的感受力。

线条是绘画诸要素中最生动的部分,是画家从自然真实中抽取出的一种有抽象意味的语言。“西画的线条是抚模着肉体、显露出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酣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格、气势与动向”(宗白华《美学散步》)。线条的韵律支撑了全画的生机,尤其在以线造型为主的中国画中,线条是构成物象、表现画家情感的符号,也能给欣赏者以各种联想:中锋行笔的线灵活富有弹性,似杨枝柳条;侧锋挫笔的线干涩厚重,如松柏裂痕;线条呈波状起伏,给人优柔连绵之感;线条成方刚短促,造就坚挺硬朗之势……

形体在绘画中不仅指具体物象的形貌,还指这种形貌所暗示的情感倾向特

征。通常说“△”形表示稳定、平衡;“口”形表示秩序、静态等。单独的形已具有含意,几组形体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和趋势更造就了画面的情感倾向。画中形象不是冷冰冰的形,而往往以它们的动态寓意传情,形体的写实性和象征性融合一体。所以在欣赏时,对形体的感知能够帮助领略画作的内涵。

色彩是绘画中最富情感性质的要素。“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色彩作用于人的感官,会产生心理效应,这个原理业已被科学证实。例如红色使人想起血与火、壮烈、勇敢,令人产生激奋与昂扬的情绪;蓝色唤起对星空、大海的遐想,令人产生宽广、舒缓之感。色彩能够形成扩张与收缩、前进与后退等倾向。也会激发悲哀、热烈、崇高等象征性联想。但是,一般人通常注意的只是物体的“固有色”,而不大注意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组合。在画家那里,色彩是被“感觉”到的,“色彩关系”比固有色更重要。比如描绘一片树林,不是用一种近似树叶的绿色就可以画出来,而是要用:许多种颜料调合成冷绿、暖绿、深浅不同的绿组成一个绿的色调,将树林处在空气中的形貌表达出来。作画需要“色感”,欣赏也需要“色感”,如同音乐中讲“乐感”,语言中讲“语感”一样。

与色彩相关的是色调。特别在油画中,色调是构成主题思想与意境的重要因素。一幅面上纵有千笔万笔不同的颜色,但必定有几种是主要的色彩,由它们构成色调,控制全幅,造就集中而丰富、统一又有变化的美。这就像交响乐一样,有主旋律始终活跃与贯穿在全曲之中。例如,俄罗斯画家列宾在创作《伊凡雷帝杀子》时,紧紧把握血的红色这一主调。那迷狂间杀死儿子的伊凡,捂着儿子受伤的头,血缓缓地从他的指缝里流出来,淌向皮肤、衣服、地毯。画面的殷红、暗红、紫红构成强烈的色调,烘托出强烈的悲剧氛围。

动感也是绘画中的重要因素,它既指通过构图和造型形成的某种感觉效果,又指涵盖其他因素形成的画面整体精神。古代中国论画将“气韵生动”列为第一要义,强调画面的“活”、“生”、“畅”,忌讳“滞”、“板”、“僵”,都体现了注重绘画表达万物生命与生机的审美倾向,体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认识。在许多油画中,人物处在运动的瞬间状态,欣赏时,从画面静态的形象可以联想人物或事件的前因后果,增加对所描述情节的领悟。

此外,在绘画中起作用的还有笔触、质感、体量感等因素。所有这些要素在一幅幅画中组成有机整体,有时艺术家也侧重地强调某种要素。有人把绘画艺术中的造型比作人的躯干,线条比作人的神经,色彩犹如血液,画家的情感即是灵魂,一件杰作就是一个以情感支配语言的艺术生命。

对艺术形式的敏感依靠训练和培养,经常欣赏画作,思考画作中的形式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也注意观察物体和景色有意味的形式,就能磨砺出良好的感觉。因此,培养和提高欣赏力最重要的方法是多看。

四、尊重自我感受,尊重自己的直觉与联想

欣赏绘画是一种“见仁见智”、原无定法的创造性活动。由于欣赏主体的年龄、经历、修养与趣味各异,同样看一幅画,获得的感受结果自然也相异,这是正常的。欣赏绘画的动机,在于人们希冀通过艺术理解历史文化,也理解自身的意义。艺术品从艺术家笔下诞生之后,它就成了一种新的现实,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欣赏它,它赋予每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因此,在掌握了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欣赏能力后,应充分尊重自己对绘画作品的直觉,在画作面前驰骋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联想是绘画欣赏中的一种高级思维,是欣赏者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在欣赏过程中,从视知觉到心理联想,不仅依靠一定的文化修养,还依靠摆脱陈规与公式的拘束,敞开自己的视野。联想和想象是情感的双翼,借助它们,欣赏的层次便不断深化,达到心旷神怡的最佳审美境界。

当然,由于绘画语言的丰富性和人们欣赏的角度、侧重点不同,常常会发生意见分歧,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在绘画欣赏中,我们要提倡相互尊重和宽容的精神。

(杨辛、谢孟《艺术欣赏概要》)

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心得

民间美术读书心得 这学期我有幸拜读了民间美术这本书。对于我国的民间美术,我一直都是抱着尊重的心态来看待,特别是经历了如此悠长年代还保留下来了艺术。所以这次我都是十分认真的去欣赏去学习。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心得。 民间艺术是相对宫廷艺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和专业美术而言的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生产者的艺术”。是指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作者为了满足劳动人民的衣食住行用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而创造的服装及其配件、床上用品、食炊用具、家具以及年画、剪纸、演具、玩具等它是劳动人们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的艺术形式。它在艺术上集壮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内在的真挚、善良、直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它是整个美术领域与民族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民间美术欣赏这门课程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风深深的中国情。同时也通过学习更加懂得民间美术值得我们去挖掘去重视去发展去传承 一、民间美术种类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风筝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亦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总的来说,可分为:①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②雕塑。有彩塑(奇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等。④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

学习中国画的心得与体会

学习中国画的心得与体会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中国文化中的国宝之一。中国画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也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走进于老师的“中国画赏析”这门课。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以前接触过小写意,它比较注重用墨,强调画者的个性发挥。因此,写意画的绘画时,可以纵笔挥洒,墨彩飞洋,能够很直接的抒发画者的情感。这次初次解除了工笔画,深深感受到工笔画是一种锻炼人细致和耐心的画法,每一笔线条的气息都要顺畅,都要柔美,有质感,有连贯性。中国画的用线历经上千年的锤炼,,加之毛笔和墨这种特殊的工具,使线本身的表现力变化万千,无比丰富。只有把具有抽象美意趣的线条与造型的形态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线的表现力更加自由的变现出来,把主观的情,意象的形,表现的线三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才是中国工笔画追求的境界。 两位老师在教学期间,不厌其烦的为我们讲解,并做示范。短短的几节课时间里,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其实我们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国画给我的感受是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情,欲速则不达,要自己慢慢体会。虽然,这段短暂的学习暂时划上了句号,回想起来感觉很短暂也很留恋。同时,学习的道路还在继续,我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虚心求学,好好学习中国画。学习中国画的兴

趣会一直支持着我,因为我们还在路上。 我最初对国画的认识是,画家寥寥几笔就画出了生动的画面,盛开的牡丹,有神的山水,雀跃的竹林,圣洁的荷花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电视、书本、报纸、画展。而这些也只是肤浅的感性认识,但它已经深深吸引了我,我反复寻找着生命的起源,苦苦寻觅着心中的向往。悠悠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它的深远,它的博大,也许是我今生都无法彻底的探索,,即使是这样我也会全心全意地去寻找、去发现、去创作。 其实国画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国画传统美的概念是上留天下留地,繁儿透,空儿厚,水墨容情,色泽单纯,一般不超过三四种,这是一种淳朴而有充满无限灵气的自然美。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向往的是一种复杂的美,绚烂多彩的美,既有西方的色彩又有东方的纯朴。 经过几节课的学习,首先我学会了赏析中国画。要赏析它的意境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这才有诗意。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意境境界。好画一定要有境界,有一种延伸到画外很远的地方的韵味儿。这就是老师常和我们讲的画外吧。还有老师给我们讲从一幅画仿若能看出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我受此启发,觉得看一幅画仿佛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品行。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我也赞同。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谈不上有什么意境气韵,如果说一个人注重自

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学习《国画》的心得体会 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国画学习,我很感谢为举办这次《长安区中小学教师国画培训班》付出辛苦的老师,特别是杨主任、张主任、李曼老师,还有学识渊博的刘岚老师。我现谈点心得体会。 我琐碎的说三点: 一、近大远小:同样的物像近处的大远处的小,比如人物、树木、房屋、山峰。国画虽然是散点透视,但是国画也是讲究合情、合理。二、虚实:近实远虚,近处清晰色重、线多、点多,远处清淡、模糊线少、虚,一般远处色淡,但是如果不是分两个层次,而是多个层次,如近、中、远景,有时可以近处色重、清晰,中景色淡,远景色较重但是一定要虚,点和线都要虚要少。学画在基本技法掌握后,一定学布局,学整体,要学会虚实、避让,即是一个局部也要有虚实避让,也就是要有变化,在一些美的笔墨的基础上,要有虚实,多少,避让和变化。局部实大部分虚,画有画眼有重点,重点要实,次要点次之,其它要虚。不能对称要有虚实比对,上下、左右、前后的变化。也就是说首先从整个画面上要有大的虚实,不可零散,不可杂乱的虚实,要气韵贯通。 三、勾、皱、擦、点、染是成熟起来的技法,因此初学者一定从此基础开始学习,这是国画成熟的程式,用笔勾、皱、擦、点用硬笔,且用笔适中,染用软笔,且用笔要大,为了画面连贯不留渍痕,而且有

时为了统一灰度,把淡墨一次调好。忌板、刻、结,用笔不活,手腕不灵,或不清楚笔意或所画的对象,拿不定主意。.不能生硬,荒、率,不好好多练,要沉实,要认真沉静的多练。只有当你把法技法学成熟了以后,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始创造自已的作品。 xx年4月25日第二篇、关于中国画笔墨学习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学校:南马小学 姓名:李文静 职称:中小学二级 完成日期:xx年4月15日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摘要: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它传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神。本文通过我对中国画的学习和理解,从对用笔用墨以及写生感受等方面的认识体会,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用笔;用墨;写生感受; 目录 一、概述 (1) 二、通过大师感受笔

建筑艺术与赏析线上习题

第一章 1.法国朗香教堂是由著名的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 2.“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自于著名的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的一段话,被认为是精辟阐述了建筑中实体和空间之间关系。 3..纽约世贸中心交通枢纽站是由著名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设计完成的。 4.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提到,建筑的基本属性主要包括时间性、文化性以及(功能属性、工程技术属性、艺术属性) 第二章 1.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件之间主要是采用(榫卯)的方式进行连接。 2.关于抬梁式木构架建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抬梁式木构架室内空间较大,可取得四到八米的较大跨度 B.尤其用于官式建筑比较多 C.但是对材的要求比较高 D.不能适应大空间,应用在南方民间较多 3.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是(砖石)结构的密檐寺塔 4.中国古代建筑,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和(古代美洲)一样,是世界六支原生的古老建筑体系之一。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斗拱的主要功能的是( D ) A.装饰作用 B.等级礼制 C.承重构件 D.风水堪舆 6.关于斗拱,说法正确的是(以下均正确) A.在最初的时候,仅是起到支撑屋架的挑檐构件 B.随着历史的更迭,逐渐发展到水平框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到关键作用 C.明清时期,斗拱尺度缩小,数量变多,间距加密 7.斗拱是由由方形木块(斗)、弓形短木(拱)、斜置长木(昂)共同组成。 8.在“三分”的概念中,墙和柱子属于建筑物的(中分)。 9.下列屋顶按照等级从低到高排列的是(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 10.正脊是指在建筑的屋顶上,沿屋面坡度向下的屋脊(错误)。 11.在明清时期,木构架最常见的形式以(抬梁式和穿斗式)为主。 12.在中国古代建造基础,墙,城和台基时候,依靠人力将土一层层砸实的施工方法叫做(夯筑) 13.明朝永乐年间(1412年)建造的南京报恩寺塔,是一座(琉璃)烧制的高塔 14.斗拱都是用预制分件并通过(榫卯)形式组成。 15.仙人走兽是中国古代屋顶上的重要构件。其中走兽的数量越多,代表建筑物越(等级越高) 16.关于抬梁式木构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D) A.柱顶上抬着梁,梁上再放梁,之间以短柱相连,上梁依步架而逐层缩短,最上一层梁中部立脊瓜柱而形成的三角形屋架。 C.属于梁柱支撑体系,梁是受弯构件,长梁可取得四到八米的较大跨度,但梁柱断面较大 D.抬梁式使用广泛,尤其用于官式建筑。 17.中国古代很多木构架建筑抗震性很好,而且一直有墙倒屋不塌的说法,主要原因是ABC A.木构架结构体系的韧性大,结构自重轻,又有很强的弹性恢复性 B.木构架结构体系实质上是将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割开来,各司其职。当墙体失去结构支持力作用的时候,建筑的骨架——木结构仍然完好无损。故造成了良好的抗震性能。 C.木结构的中国古建筑构件之间用榫卯连接对于瞬间冲击荷载和周期性疲劳破坏有较强的的抵抗能力。 第三章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造园描述的是( D )。 A.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B.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体会:中国画欣赏心得

中国画欣赏心得 做了十来年美术老师,说来真是惭愧??不会画中国画,谁听了都不会敢相信。不过这是事实,而且是一个普遍的现状,学画者普遍重油画而轻国画,这当中有很多原因造成的。说一个自己的切身所见。 我那年考入师大艺术系的时候,系里正好进行教学试点试验,由原来的清一色油画班又增设了一个国画试点班,学制都是四年本科。那时的系主任是刘旦宅老先生、张培成先生是主管副主任之一,系里面有点社会影响的国画老师也不少,估计是这样的背景才有了国画班的试点。可是不知道是开班准备不充分还是招收的学生都是从西画中挑出来的原因,没出两年国画班已经名存实亡。当年国画班的同学在系里老师无奈的默许下全体叛逃去油画班里来,大家似乎更向往油画班的那种教学内容。当然这只是一个特例,里边应该还有其他因素,不过二十来岁年青人普遍不喜欢国画那是不争的事实。 我和国画的真正接触也来自工作之后,因为教学的需要,自己只好东一块西一块的补缺少的东西,这样的过程即痛苦也苦恼。本来很希望参加郑老师的国画工作室,可能因为人数的关系最后没能如愿。所幸这次参加了郑老师的《中国画欣赏》,虽然是和各类学科的老师在一起的入门式学习,但我觉得还是收获颇丰。 想不出具体该写点什么,就谈谈自己对“四僧”的理解 十年前购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的《四僧画集》时,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髡残画得没有其他三位好,笔法狂野,很多画面上都是一叶小舟浪迹江湖。这种印象在多次看了上博藏画之后被彻底颠覆,我甚至怀疑我是否记错了

人!髡残在这里原来是一个热爱“山”的艺术家,他的语言非常讲究,笔墨清新雅致,而且只要仔细研读他画作上的一些文字,就可以看出其心气道行之高绝。 渐江的画这两年特别的喜欢,这可能和我喜欢莫兰迪有关系。两个处在不同时空不同纬度上的艺术家,在艺术的意趣上上尽然有如此的相像。渐江的构图总是那么险奇,笔法总是如此的干净,一块石头一棵松树都那么有精神,洗净铅华占尽风流。每次站在他的作品前面,人立刻会静下来,慢下来;他的笔有让人调匀呼吸的魅力,不由自主地随着他一起高古。 石涛成就自然不用多讲,在四僧当中他的山水有一种特别的博大感,个人感觉也是四僧当中语言表达最好的一位。实在堆砌不出那些描述性的词语。 朱耷的作品一直就特别喜欢的,现在家里还挂着他的两幅小品(二玄社的复制品)。我认为他具有表现主义的气质,虽然南宋时期的梁楷已有逸笔草草直抒胸臆的“减笔”佳作,但八大身处的时代风云际会,国仇家恨集淤心头,让他的艺术多了一层凝重肃杀,多了一层桀骜不群,也就多了一层感人至深。XX年的时候,我和朋友特地参观过南昌郊外的青云浦,直叹服那是一个多么清净的世界,古木森然,三面环水,窄窄的半岛曾经庇护了一颗痛苦的心灵,也庇护了一颗伟大的心灵。 画为心象,言为心声。“四僧”艺术的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当艺术成为个人唯一的寄情之物时,艺术才可能产生意义。充沛的强烈的感情会驱使艺术家去寻找和之匹配的表达方式,唯有这样,视觉语言的突变才有出现的可能。 中国画欣赏心得(2):

建筑艺术赏析作业

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建筑艺术的语言 A B C D 中山陵祭堂南面门楣的横额上所刻的文字为()A B C D 教科文组织的标志取材于以下哪个建筑? A B C D 以下对帕特农神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被认为是中国最高等级的殿堂,又俗称为 A B C D 位于巴黎,拥有金字塔形玻璃入口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代表作是()A B C 南京长江大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理由是() A B C

A、圣玛利亚大教堂 B、圣马可大教堂 C、圣莫特教堂 D、圣彼得大教堂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以下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观”的建筑作品是() A、波斯波利斯宫 B、新巴比伦城 C、空中花园 D、巴别塔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5 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世界公认的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是() A、佛罗伦萨大教堂 B、圣彼得大教堂 C、罗马耶稣会教堂 D、坦比哀多教堂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11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 内容: 凡尔赛王宫建筑包括以下哪几部分? A、宫殿 B、花园 C、广场 D、放射形大道 标准答案:ABD

学员答案:ABD 本题得分:5 题号:12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 内容: 雅典卫城的建筑物主要贴近哪三个方向的边沿? A、东 B、南 C、西 D、北 标准答案:BCD 学员答案:BCD 本题得分:5 题号:13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 内容: 欧洲园林在外在形式上更注重();而中国园林的风格多为() A、几何式 B、巴洛克式 C、自然式 D、古典式 标准答案:AC 学员答案:AC 本题得分:5 题号:14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 内容: 北京是以下哪些朝代的宫廷? A、宋 B、元 C、明 D、清 标准答案:CD 学员答案:BCD 本题得分:0 题号:15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5 内容: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包括() A、实用性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教案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需结合学生从各门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建筑艺术的各种资料及教师准备的建筑的图片、幻灯片及音像资料等来进行学习,使学生通过欣赏中国古代建筑初步了解建筑艺术、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2、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使学生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难点: 1、使学生了解各类建筑的构造特点。 2、通过欣赏中国古代建筑,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审美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建筑艺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情感! 三、教法与学法 (一)1.情境教学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2.引导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因此,学生欣赏建筑艺术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感受艺术的形式美感,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环境的关系。 3.赏析教学法:赏析、品味祖国优秀的建筑艺术,从而加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学法: 1.探究法2.自学尝试3.合作学习 四、教学准备:建筑艺术欣赏,收集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各类建筑的图片、幻灯片或音像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新授? 1、什么是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欣赏是占据庞大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 2、建筑艺术赏析: (1)北京故宫建筑群(明、清) 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始建于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竣工。设计者蒯样,人称蒯鲁班。明清两代曾对故宫不断修建和扩建。现存大部分建筑为清代所建,但总体布局仍保持着原来的面貌:故宫占地72万余平方米,纵深961米,横宽753米。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屋宇有9000余间. 故宫四周有高达10余米的宫墙,宫墙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宫殿建筑是皇权的象征。明清故宫的设计思想也是如此.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均体现了封建宗法制度和象征帝王的权威。这一点要比实际使用功能更为重要;为了显示严肃齐整的气氛,主要建筑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则分布在中辖线的两侧。整个宫城共分外朝、内廷两个部分,即前朝后寝: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是宫城的重心。皇帝在这里主持朝政:在二大殿之中又以举行朝会、大典(如皇帝登基、寿庆、春节、出兵征讨等活动)的大和殿(又称金銮殿)为主要建筑。太和殿前面有

艺术作文之艺术欣赏心得体会

艺术作文之艺术欣赏心得体会

艺术欣赏心得体会 【篇一:《艺术欣赏》学习心得】 《艺术欣赏》学习心得艺术欣赏能够给人的精神带来愉悦,使我们对生活充满激情,解老师从古希腊神话讲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从贝多芬的《月光曲》到马克西姆的《出埃及记》,让我们现场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不同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通过对解老师《艺术欣赏》课程的学习,让我对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艺术本身最大的价值就是被欣赏。艺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而欣赏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它不同于艺术研究,也不是艺术资料枯燥的堆砌,它是一种心领神会。音乐、影视、绘画等都是运用艺术语言对生活的传达,而进入欣赏的境界就意味着观者与作者对生活在传达方面产生了感受的共鸣。艺术是美的体现。尽管“美”不完全等于艺术,但艺术必须是“美”,中外美学史和群众的审美实践表明,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虽不是美学的唯一对象,却是美学的重要的对象,艺术的门类众多。但就艺术与生活,创作动机与艺术效果、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等方面来说它们之间具有互相一致的共同本质。艺术是艺术家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即所谓自己表现。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底自然冲动的创作,表现 出民族性或个性。人人都神往艺术,向往他那种艺术美的感受,正是如此,人们需要真正的艺术家来创造艺术美。而艺术需要现实生活,需要艺术家的创造,没有这些又何来艺术美呢?艺术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因此,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是真、善、美的统一,人们只要欣赏她就能够感受美、体验美。艺术欣赏需要有一定的艺术

建筑艺术赏析

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哪个国家的建筑最具典型性? 法国 意大利 德国 英国 2被誉为“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的精粹”的圣彼得钟属于以下哪个建筑的组成部分? 亚眠大教堂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3科隆大教堂的哥特式尖顶有()座 1 2 3 4 4德国第一座完全按照法国哥特盛期样式建造的教堂是() 巴黎圣母院 亚眠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 5素有欧洲最高尖塔之称的是() 巴黎圣母院 亚眠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6以尖券、尖形肋骨拱顶、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面和教堂中的钟楼、扶壁、束柱、花空棂等为特点的建筑风格是() 拜占庭式 哥特式 罗马风 7被称为“金色大教堂”的是() 圣玛利亚大教堂 圣马可大教堂 圣莫特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 8古罗马时期,公共建筑形式之一的巴西利卡的平面通常呈() 圆形 椭圆形 正方形 长方形 9位于威尼斯的中世纪基督教最负盛名的教堂是() 圣玛利亚大教堂 圣马可大教堂 圣莫特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 10拜占庭建筑最高成就的集大成者是() 巴黎圣母院 米兰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11以下哪项不属于中世纪教堂主要建筑风格? 拜占庭式 罗马风 哥特式 巴洛克式 12被建筑史家称为“把古希腊的回廊移进了室内”的建筑是() 圣玛利亚大教堂 万神庙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 13万神庙的设计呈() 正方形 圆环形 椭圆形 长方形 14建筑学著作《建筑十书》的作者是 维特鲁威 柯布西耶 索尔尼斯 15成为法国巴黎凯旋门设计蓝本的罗马凯旋门是() 提图斯凯旋门 塞维鲁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 16以下关于大角斗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设计

邢台学院 教案 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专业班级 授课教师王会京 院部美术与设计学院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 课程性质与类型:公共选修课 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选修课,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形式的基本特征,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重点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认识和分析当前建筑艺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在各专业深造和开拓提供活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翟芸《建筑艺术赏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 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 要求:能够独立、系统完成设计方案 评分标准: 1、课堂情况:(30分)出勤率、迟到、早退状况 2、作业情况:(70分) 1)本课程是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能够掌握和熟悉各历史时期、各地域建筑创作的艺术与理论,掌握建筑代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艺术构思、总体布局、构图的形式美特点、使用等内容。

2)考试小论文形式,综合谈谈对熟悉建筑的认识和感受,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授课学期: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章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第一章建筑艺术赏析 学时分配:共2课时 第一节建筑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 第二节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第三节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内容,了解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掌握世界建筑体系。 其它: 采用的方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建筑艺术赏析,共2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内容,了解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掌握世界建筑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难点: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和世界建筑体系。

中国美术史心得

中华民族美术过去之灿烂 傅抱石 近时外国人对于中华民族性的批评,总是离不了说中国是"自尊"、"自大"的民族。殊不知中国人的"自尊"和"自大",是有原因的,是有道理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必须保守着这种"自尊"、"自大"的好国民性。今日的中国,尤其有急切的需要和重大的意义。 单论美术这一项,其发达之古,创造之精,莫说东方,就是世界上也难寻其匹。日本还在请中国人办外交主政事的时候,我们已把西域的美术精华吃下肚子。吐出以后的唐宋光辉之花。埃及是最古不过的了,然而把那粗笨的刻画,和我们三代的玉器铜器比上一比,若根据他的遗物,他就发展到与三代同一时期也办不到的。"铜器时代",哪一民族拿得出如此雄壮伟大神妙不可言状的宝贝?虽一二遗留,它的价值,除供考古学者的摩娑研究,物器本身,已没有什么,然中华民族在世界美术史上有了最伟大最先进的创造是无疑的。虽然有许多学者,硬说我们古代那批宝贝,某种是间接学自波斯的,某种又是直接从印度偷来的,总而言之,说我们中国人是没有多大用的东西,然而这无非是因为我们的宝贝太高贵,把他们吓得没有什么可说。眼见中国如何贫弱,所以他们还要这样说:"中国何德何能?龟甲铜器,《春秋》三传,完全是伪造,你汉人尚能做什么呢" 虽然,他们尽管侮辱,若是有人送他们一个同治年的瓷器,或是乾隆年的雕漆,保证他脑筋中起不可思议的作用,佩服得五体投地。难道这又是从英吉利法兰西偷来的么? 展开东方艺术系统图来看一看,所谓"古代系"、"希腊系"、"印度系"、"中国系" 的四大系中,实际上只中国与印度的二大系。假使中华民族不负起吸收、融化和创造的责任,到现在朝鲜有美术么?日本有美术么?"印度系"又走得几步路呢?关于这些理论,姑且不论。总之我们就是说:中华民族曾经包办东亚的美术,是东亚美术名正言顺的不祧之祖,也不为过。 我中华民族特别的长处,是不但能够闻一知十,而且是只要和别的民族文化见见面,就会造出比人家更好的文化。一般美术史学者,他们把中国自三国至五代(约西纪二○○--一○○○年)的一个时期,定为"佛教艺术时代"(德人Hirth氏)或是"古典时代"(英人Bushell氏)或是"西域艺术攫取时代"(日人伊东忠太氏),述说当时以后的美术,完全没有独自的发展,而决定中国的中世美术史。我可以举一个极简单的例,来证明这种述说的不确。诚然,中国的美术,受了不少印度的影响。但是要明白,这些影响,到了六朝初期,早被中华民族聪明的脑袋将它化得干净。譬如说,张墨顾恺之的《维摩变相图》,陆探微载安道的《无量寿佛》则学印度的么?印度有没有?云岗龙门巩县等佛窟两足交叉的弥勒像,又是学印度的么?印度的弥勒像,是否两双脚交叉还是并垂呢?像这种例,举不胜举,一二学者,觉得中国人太不可方物,于是拼命从佛教经典内,拖出中国佛教艺术的前身来。似乎带哭带骂地说:"中国真聪明!印度没有的东西也会造!你看呵!菩萨头背后那道圆光,印度又那里有呢?"我们并不否认人家如此地讥评,这正是我们所欣慰的事。美术是什么?佛教美术又是什么?朝鲜日本的古美术,都是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鉴赏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 绘画艺术鉴赏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鉴赏 意大利是人文注意文学的发源地,但丁、皮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被称为“文艺复兴三颗巨星”,也被成为“文坛三杰”。另外吗, 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趋于成熟,其代表画家有被誉为“美术三杰”,他们分别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文艺复兴的艺术有一个显着的特点:现实与人文。文艺复兴所有的创作大都围绕着这个主题。这包括了人的感官,人的信仰,人的性欲,以及人的世界观。这时期的作品都要求打破封建神权,打破封建的禁欲主义。打破封建制度对人精神甚至是肉体的封锁。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技法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写实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在风格和技法上更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自然,不拘一格。在建筑艺术方面,它以恢复古典建筑传统为首任,同时着重探讨建筑美感的理性法则。 论成就和影响,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绘画艺术最突出。它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它的成熟和繁荣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时期一般是指15、16世纪。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的意大利,则可上溯到14世纪。这个时期因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发生了一场提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以反对封建思想意识和基督教神学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而被称作“文艺复兴”时期。这个运动以意大利为中心,逐渐遍及全欧,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人类社会开始向近代迈进。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由于这时期倡导以重视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美术家们的思想逐渐从长期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敢于探索,一方面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和科学的探索,发明了透视法,解决了在平面上真实地表现三度空间的方法;同时,改革了油画材料和技法,大大地提高了油画的艺术表现力,使西方绘画描绘客观对象的技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波提切利的蛋彩画《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重要的代表作。它通过罗马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表现了春天的美和典雅。被描绘成鼓着腮帮子的代表春风的西风神从画面右端飘然而入,他的双手触及了大地的仙女,仙女的口中溢出了鲜艳的花朵,这些花朵纷飞飘洒,不知不觉地沾在了前面花神的身上,形成了一件美丽的花衣,它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是举世闻名的不朽之作。它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耶稣被他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大出卖而牺牲的传说。画家选择了耶稣告诉弟子有人出卖他的这一充满戏剧性的瞬间,着重刻画包括犹大在内的十二个门徒听到耶稣突然宣布这一惊人的消息而表现出的各自的内心世界,表达了画家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对人物的微妙而深刻的心理描写,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全画的构图也很完美。门徒们三人一组,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画面空间与背景的处理上,透视法应用得非常熟练。从而使它与达·芬奇的另一名作《蒙娜丽莎》成为举世闻名的不朽之作。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 拉斐尔

中国美术鉴赏感想

中国美术鉴赏感想 “美术”一词就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美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美术,以我个人的理解指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思想上的享受,当然这指得是好的美术作品。我就来说说对美术鉴赏课的感想:当初,我一开始想选美术鉴赏的,大学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第一次上课给我的感觉是让我很舒心,我一下子对这个课堂产生了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每次上课我都感觉心情很好,课堂上也很轻松,,美术鉴赏在我个人认为理解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理解了,你就会沉迷于画中。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真正地欣赏一幅画,以及画家在画一幅画的时候是抱着何种心情。还有作者到底在一幅画中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回想起我高中学习美术时,记得老师说过任何一个画面都是美术,美术随处可见, 在上课时需要画的也只是几个不同的假水果一快背景布所组成的画面。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可以感受到美术的气息,一张桌子、悬挂的衣服等等。学了美术鉴赏课,真让我受益匪浅,平常对生活粗略地观察也变得细心起来了。我渐渐地发现原来生活那么美好。 美术,也可以理解就是色彩,各种不同颜色的搭配,形成一幅幅画面。一般人们都只了解一幅画的表面含义,如果想了解得更深,就要更深层次地了解美术了。美术,更进一步的理解就是艺术,美术是一门艺术,当然美术不仅仅是画,美术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所涉及的面也非常广泛。包含着作者在作画时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在一幅画中,使欣赏画的人产生共鸣。还有一些作品表现出了某一个时期特定的社会现象,蕴涵着社会矛盾,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在战争时期,也有一些作品是人们无法了解的只能凭感性去认识画家的意图,这些通常具有宝贵的文化和研究价值,例如凡篙晚年的作品,他晚年精神失常,画的一些画总是让人匪夷所思,而如今他的画举世闻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美术鉴赏课让我学到了许多,尤其是在欣赏古代绘画时。欣赏古代绘画,不能以现代的眼光去欣赏,而要结合历史,讲究意境。中国古代绘画有其发展历程。 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美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现代美术与古代美术有着本质的差别,现代的美术更多的带有现代的气息,现代画也十分地简明、易懂;而古代美术却让我们很难理解,以现代人的眼光,我认为古画看上去很难让人产生共鸣,必须与历史结合起来,才有所体会。古画也并不讲究进大远小的规律,以人物画为例,重点人物通常占的比例较大,次要部分占的比例较小。 学了美术鉴赏,让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还学到了日常生活的一些小常识,让我时刻观察生活中的美,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短短的课堂让我学到可如此多的知识。在这课堂上也让我感受到了大学的气息。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邢台学院 教案 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 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专业班级 授课教师王会京 院部美术与设计学院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 课程性质与类型:公共选修课 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选修课,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形式的基本特征,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重点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认识和分析当前建筑艺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在各专业深造和开拓提供活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翟芸《建筑艺术赏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 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 要求:能够独立、系统完成设计方案 评分标准: 1、课堂情况:(30分)出勤率、迟到、早退状况 2、作业情况:(70分) 1)本课程是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能够掌握和熟悉各历史时期、各地域建筑创作的艺术与理论,掌握建筑代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艺术构思、总体布局、构图的形式美特点、使用等内容。 2)考试小论文形式,综合谈谈对熟悉建筑的认识和感受,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授课学期: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章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第一章建筑艺术赏析 学时分配:共2课时 第一节建筑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 第二节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第三节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内容,了解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掌握世界建筑体系。 其它: 采用的方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建筑艺术赏析,共2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心得体会 建筑绘画艺术课欣赏心得体会

建筑绘画艺术课欣赏心得体会 建筑绘画艺术课欣赏心得体会 美术鉴赏课的心得体会 我从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已很多年了。课本也已换了很多不同版本,但是总的来说内容变化并不大。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听的津津有味,不感兴趣的话题根本不听。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今美术课堂中最迫切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欣赏课的不良现状,美术教师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xx年高一美术鉴赏教学反思 紧张繁忙的一学年过去了,我们在学校党支部和行政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工作条例》,圆满完成了学校艺术教育教学

任务。 一、定期举行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大胆探讨教学改革,对我们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注重针对性、实用性,不断寻找改革措施,并且落实到实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素质。 二、从抓常规教学入手,向课的45分钟要质量。常规教学狠抓了教师的课前制定计划、备课、课前准备、课的基本形式、组织教法、讲解示范、运动量的合理安排,学生着装、课堂纪律。此项工作教研组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互相督促检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成立了学生兴趣小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今在此作一番总结,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平更上层楼。 、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美术鉴赏学校安排的课时(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美术兴趣小组。

建筑艺术赏析作业2

单选题(分数:15分)得分:15 1.拜占庭建筑最高成就的集大成者是() 1.巴黎圣母院 2.米兰大教堂 3.圣索菲亚大教堂 4.圣彼得大教堂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2.位于威尼斯的中世纪基督教最负盛名的教堂是() 1.圣玛利亚大教堂 2.圣马可大教堂 3.圣莫特教堂 4.圣彼得大教堂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3.素有欧洲最高尖塔之称的是() 1.巴黎圣母院 2.亚眠大教堂 3.科隆大教堂 4.米兰大教堂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4.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哪个国家的建筑最具典型性?() 1.法国 2.意大利 3.德国 4.英国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5.世界公认的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是() 1.佛罗伦萨大教堂 2.圣彼得大教堂 3.罗马耶稣会教堂 4.坦比哀多教堂 你所选的答案:1是正确的 6.下面哪个不属于圣彼得大教堂的雕刻艺术杰作?() 1.米开朗琪罗的《圣殇》 2.贝尔尼尼的雕制青铜华盖 3.贝尔尼尼的圣彼得宝座 4.埃克哈德与妻子乌塔的雕像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7.法王路易十五时代著名的蓬巴杜夫人所倡导的建筑风格是() 1.罗马风 2.哥特式 3.巴洛克式 4.洛可可式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8.下面关于天坛的描述错误的是() 1.圜丘是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 2.祈年殿三重檐如今的颜色都是青色 3.天坛两重垣墙所形成的内外坛,北墙呈方形,南墙为圆形 4.圜丘坛和祈年坛都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9.秦始皇陵内共有()个兵马俑坑?

1.3 2.4 3.5 4.6 你所选的答案:1是正确的 10.被认为是中国最高等级的殿堂,又俗称为“金銮殿”的是() 1.太和殿 2.中和殿 3.崇和殿 4.保和殿 你所选的答案:1是正确的 11.以下关于北京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今天北京城的前身是元大都 2.北京城的特点之一是胡同众多 3.北京的城市建筑围绕中轴线东西对称分布 4.中轴线起于永定门,止于安定门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12.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是() 1.丽江古城 2.凤凰古城 3.平遥古城 4.昭化古城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13.以下关于北京四合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四合院的大门基本开在东南角

中国绘画,艺术鉴赏

中国绘画:线条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这与西洋画是不同的,西洋画主要依靠明 暗调子,即通过光投射到对象上所产生的明暗变化来造型。中国画则主要依靠线条来造型。线条不仅用来表现物体的轮廓,也用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明暗,因此,中国画线条的变化是很丰富的,有轻、重、缓、急、粗、细、曲、直、刚、柔、肥、瘦等种种区别.而单是中国古代画人物衣服的褶纹,就总结出了十八种描法,称为“十八描”,它包括:铁丝描、橄榄描、行云流水描、枣核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柳叶描、竹叶描、混拙、撅头钉描、枯柴描、蚯蚓描、高古游丝描、琴统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曹衣描、拆芦描等等,这么多的线的描法,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了。而且古代中国画家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还总结出了用笔的“五忌”、“六要”。用笔五忌是指忌刻、板、枯、弱、结;用笔六要是指一要自然有力,二要变化有联系,三要苍老而滋润,四要松灵而凝炼,五要刚柔相济,六要巧拙互用等。这些都是画家们的经验之谈,可作为我们品评中国画的借鉴。 用墨就像用色,主要目的是表现物体的色彩、明暗等。墨虽然是黑的,但中国画却有“墨分五彩”或“墨分六彩”的说法,五彩是指黑、浓、淡、干、湿,如果把自也算在内,就成为六彩。古人说“墨即是色”,浓淡水墨可代替各种色彩。用墨要有浓淡于湿之分,只干不湿太干枯,只湿不干太臃肿,浓淡于湿结合起来,变化多,生动而才有气韵。一般来说,用墨之法,有焦墨、积墨、破墨、擂墨之分,焦墨是一种磨得极浓的墨,用焦墨的时候需有浓墨、淡墨在旁呼应,否则,焦墨孤立,难见笔意。积墨,就是用浓墨和淡墨连染连敷几次,使其出现一种深厚的味道,破墨,则是先用淡墨上纸,趁湿再浓墨加上,由于宣纸的特殊性能,会变化出一种奇妙的韵味。擂墨,就是用大楷笔蘸浓墨,拧在纸上捺转,略似鱼鳞,由浓致淡,参差不齐,谓之擂墨。因此,用墨和用笔又是分不开的。 中国画因为讲究笔墨,所以评论或欣赏一幅中国画,就要看它的笔墨功夫。一般认为,笔墨大胆、雄健、流畅、自然,给人一种力量的感觉,是好的:反之,笔墨轻嬴、困弱、滞凝,则是不好的,笔墨常关系着一幅中国画作品成败的关键。 画法洗练纵逸的写意人物画,梁楷以寥寥数笔就把号称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那种桀骜 不驯、才华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得惟妙惟肖,真可谓“笔”简意赅。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 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 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 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 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 《张卿子像》中国画明曾鲸此图描绘的是被董其昌、陈继儒称为“奇才”的诗人兼名医张卿子。乌巾朱履,左手捻须,意态安详。画像面部先用淡墨多层烘染,再行敷色,赭石中略掺铅粉,耳朵等部位则用较浓的赭色勾提,达到笔墨色浑然一体、形神兼备。是我国传统肖像画的代表作。 《溪山行旅图》中国画(宋)范宽现存的范宽最重要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描写北方雄伟的高山峻岭,一座巍峨的山峰几乎占满了大半个画面,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单从构图上来说,此画应属平易之作,但却产生了非凡的力量。究其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造型的峻巍。作者在画幅的主要部位安排了一个大质量的山峰,造成了一种心理效应,即所谓的“振人心弦、夺人魂魄”。其次是笔墨的酣畅厚重。作者先用颤涩的侧峰勾勒出山岩峻峭的边沿,然后多层次地运用坚劲沉雄的中锋、雨点皴塑出岩石向背的纹理和质量感,因而出现了神奇的境界。范宽作画常从真山真水中滋发妙悟与灵境。既强调写生,又能妙造其意,得山之骨法,是中国山水画史上卓具开拓精神的大师 《花篮图》中国画(宋)李嵩的《花篮图》,画幅虽小(19.2×26.1厘米),但以极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