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习迁移_李珊珊

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习迁移_李珊珊

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习迁移_李珊珊
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习迁移_李珊珊

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把提高课堂教

学有效性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

学生跳一跳可以够得着,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

成功的喜悦。

从创设生活情境增强迁移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迁移能力、创设辨析情境防止负向迁移和

创设类比联想情境发散迁移思维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努力找寻课堂教学中主动创设迁移学习情境,激发迁移活动展开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情境创设学习迁移迁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

E

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习迁移

李珊珊(江苏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江苏南京210008)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指出,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应初步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都与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密切相关。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观认为,由于知识离不开学习得以发生的具体环境,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就难以迁移和应用于课堂之外的环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就有必要创造与现实生活相似的真实情境。布鲁纳、皮亚杰等心理学家强调,在一定情境下习得的知识并不局限于在该情境中应用,在一定的练习条件下,达到相当的熟悉程度,他们可以实现普遍迁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注意选择与教学内容具有本质的、内在联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迁移意识,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日常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时时具备迁移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发现新旧知识的关联,主动创设迁移学习的情境,激发迁移活动的展开。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创设生活情境,

增强迁移意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注

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生物科学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生产、环境保护、医疗保健等诸多方面,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教师将生物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紧

密联系,使知识来源于生活,再应用于生活,必然能够增强学生的迁移意识和迁移应用能力。

案例1:在“基因治疗”这一教学内容中,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基因治疗的成功案例:1995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戴基等,利用Ⅷ因子治疗传统的遗

传疾病——

—Ⅷ因子基因缺陷血友病,为血友病的治疗开启另一道可能的医疗大门。2000年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基因疗法可能适用于治疗糖尿病。美国的威廉·帕德律治教授找到在人体大脑中施行基因疗法的途径,老年痴呆症和脑癌等顽固疾病有望被攻克。2001年南京成立了用基因治疗肿瘤的研究中心。

这些熟悉的疾病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笔者趁机介绍“基因治疗”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疾病治疗方面的光明前景,并由此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在新旧知识之间形成串联点。学生们各抒己见,交流对峙,在矛盾冲突和相互帮助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对概念的把握,强烈体会到现代生物科技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将课本知识顺利迁移应用于生活之中。

案例2:在学习“细胞呼吸”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许多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知识迁移:长跑后,为何肌肉酸痛?苹果储藏时间长了,为何会有酒味?长期遭水淹的树木为何会死亡?储藏粮食和水果保鲜分别需要什么样的条件?酵母菌为何可以用来发面和酿酒?如果你想自己在家制作酒酿,该如何操作?……这

!!!!!!!!!!!!!!!!!!!!!!!!!!!!!!!!!!!!!!!!!!!!!!!中学生物教学https://www.wendangku.net/doc/9218761765.html,

样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获取新知的兴趣,再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问题情景中探究,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是密切相关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学生要探究的东西,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迁移意识。

生物科学中涉及到的当今热点问题也很多,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干细胞、克隆、疯牛病、口蹄疫、环境问题、生态学与黄土高原治理、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将教材中的原理迁移到热点问题中,让学生利用生物学原理、规律分析解决热点问题及由此带来的利与弊,使学生兴趣盎然,迁移的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迁移能力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代教育最为关注的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学生主体的内化机制为依据。知识的内化源于对问题的思维,遵循以下规律:问题→产生思维→重现已有知识→产生知识迁移。问题意识是思维的根本动力,是知识迁移的必要条件,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因而教师必须把创设问题情境作为重要的施教方法。

问题情境是问题的呈现方式。一个问题的呈现方式与学生构建的认知结构越接近,就越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转换。

案例:在复习育种这一专题时,笔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对各种育种方式进行归纳和比较。

问题情境1: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深受人们的喜爱。现有2个番茄品种:A为抗病黄果肉品种,基因型为ssrr;B为易感病红果肉品种,基因型为SSRR(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

教师提出问题:(1)利用以上2个品种获得基因型为ssRR的植株最简捷的方法是什么?如果从播种到获得种子需要一年,获得基因型为ssRR的植株最少需要多少年?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

(2)如果要缩短育种时间,可采用什么办法?简述其过程。

问题情境2:番茄营养丰富但不耐储藏(即番茄不具有决定耐储藏性状的基因)。可以用什么方法使番茄具有耐储藏的性状呢?

教师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思路1:通过神州号宇宙飞船搭载种子进入太空。并继续设置问题情境:

(1)飞船搭载的种子应当选择刚萌发的种子,而非休眠的种子的原因是什么?

(2)这些番茄返回地面后,是否均可产生耐储藏变异?为什么?

(3)将植物经太空返回地面后种植,发现该植物不耐储藏的性状(假设为隐性性状)突变为耐储藏性状(假设为显性性状)。

①若表现为耐储藏性状的种子能否大面积推广?说明理由。

②简要叙述获得该显性耐储藏优良品种的步骤。

思路2:假设在某种植物体内有一种耐贮藏基因。你还能运用什么育种方法,简要说明过程?

教师从学生熟悉的蔬菜西红柿入手,一开始便让学生产生了亲切感和积极性。随着教师一系列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自然而然地走入了育种的世界,熟悉了各种育种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掌握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进一步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激起了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生物的兴趣。

3创设辨析情境,防止负向迁移

辨析是指通过辨别分析,使知识条理清晰,说理明白。高中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繁多,尤其是一些生物学术语很相近,学生若不能清楚辨析,就不能顺利实现正迁移,更严重地还可能导致负迁移的发生。

易混淆概念例举:原生质体和原生质层;细胞液和细胞内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种群和物种;脂肪和脂质;多肽和蛋白质;DNA和RNA;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

易混淆原理例举: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使用;生态系统中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和同化量;酒精在各实验中的作用及浓度;水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

易混淆过程例举:光反应和暗反应;细胞呼吸各个阶段的场所和变化;复制、转录和翻译;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单倍体育种和花药离体培养。

这些相似的概念、原理和过程往往会干扰学生对问题解决。例如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而原生质层指的是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显然不是一个概念。如果学生辨析不清,就不能夯实知识迁移的基础,在解决质壁分离、植物细胞工程等问题上就会出现偏差,不能正确的迁移应用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创设辨析情境,帮助学生巩固、归纳和比较,建立条理清晰的认知结构,有效防止思维定势和负迁移。

4创设类比联想情境,发散迁移思维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

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类比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精确、深刻地分析所学知识的同和异。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旧知引出新知,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从新旧知识的共同点出发,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再进行比较分析,抓住两者的不同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情境的创设也应梯级演进,角度多变,以便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为其学习新知创造条件,在新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具有共同因素的事物之间最容易形成联想,在很多情况下,迁移就是借助联想实现的。学生既可以从新知识、新情境去联想先前原有的知识经验,也可以从已获得的知识经验联想出新的研究问题或应用方向。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活联想,达到知识的迁移。

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这一内容时,笔者先带领学生回忆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结果,学生很容易就产生类比联想: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怎样的?为什么与有丝

分裂不同?过程中哪些变化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两者

有相同点吗?再如在选修3“细胞工程”的教学中,首先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中相关技术,此时即可创设类比联想情境:动物细胞工程有哪些相关技术?两者的原理和过程方法有何异同呢?例如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之间,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之间有何联系?有何区别?

在这样的新旧知识关联之下,学生获取新知的欲望明显高涨,有利于其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也是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干常春.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J ].生物学教学,2010(7).

结合“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一课,阐述了模型方法在课前协作、课堂研讨、课后探究等合作

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用模型方法应该考虑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延伸和拓展对原型的认识、及时总结成果等几方面的问题。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型方法真核细胞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合作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模型方法的具体应用

———以“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一课为例

蒋选荣(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

江苏扬州225009)

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模型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在建构模型、分析模型的过程中加深对原型的认识。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并以自主与合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总称,根据学习任务和学习时间的安排,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分为课前协作、课堂研讨、课后探究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可以共同围绕一个学习主题,也可以分别针对不

同学习主题。在合作学习中运用模型方法可以充分发挥模型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共同活动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1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运用模型方法的教学流程

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中学阶段模型方法的运

!!!!!!!!!!!!!!!!!!!!!!!!!!!!!!!!!!!!!!!!!!!!!!!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发布者:孟庆民发布时间: 2012-6-19 17:26:03 一、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分类”、“确定位置”、“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教学“分类”时,我巧妙地利用教室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组织教学: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再将这些物品打乱,将卫生用品放在讲台边,黑板擦、粉笔随处放,接着我再邀请学生来帮忙整理,恢复教室原本的整洁。通过简单的对比,学生立即明白了“分类”的好处以及分类的要求,之后实施分组教学,给每一组一定数量的文具和学具,让学生们动手分,教师只负责巡回检查,分完学生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利用分类的知识来解决常见的问题:如整理书包,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回家后整理衣柜等。 情境的创设使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体会到数学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有趣. 二、问题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创设问题情境,它是数学再发现的源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我总是精心设置悬念、冲突、矛盾,里面包含着种种实际问题,而且为学生感兴趣,但是学生现在还不知如何去解决它,从而把学生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请同学们量一量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我迅速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为什么老师能很快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学习了今天的新课,你们就明白了。”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三、运用媒体,创设多维情境。 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变成一个长方形,不但能清楚地揭示平面图形的内在关系,而且还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 新教材每册都编排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丰富,如果

(完整版)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永胜县星湖中学子尧 (选自《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年第37期P40) 情境教学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思维模式形象化,把教学方式趣味化,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欲望。特别是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核心形成的教学氛围,教学要围绕问题转,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和经验。教师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寻找求得新知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情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发展情境。胆怯型的学生需要亲和、安全、宽容的教学情境;厌学型和逆反型的学生则需要人文关爱、耐心交流、肯定进步的教学情境;内敛型的学生却需要鼓励支持、表现才华、展示自己的教学情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愉快的时候,说明教学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产生高效而快乐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教学情境,不只是由教师个人设计安排,重要的是要靠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 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丢掉刻板说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真情对待学生,真心关爱学生,努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营造出轻松、快乐、活泼的教学氛围,也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相互交往、共同发展。 第二,教学情境必须紧扣教材内容,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服务。创设教学情境不能偏离教材内容,教师应联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否则会出现冲淡教学主题和不突出重点的现象,导致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个性特点,而且要充分考虑到让学生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的空间,只有适应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才能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第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应该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一种变化的、动态的情境,要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机会。情境教学中,有可能会出现预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如果不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就无法驾驭教学,更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影响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注重情境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情境教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只有让他们的主动性和

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

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 凡是愉快的、有效的、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参与。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品德教学中,教师们为了体现新理念,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安排了大量课堂活动。但实质上,有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脱离学生实际,缺乏真实性;有的活动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无法达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还有的流于形式,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为活动而活动……在这些课堂中,学生对活动所呈现的“生活”理解不透,体验不深,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活动的有效性,讲究活动的真实性,注重情境创设在思品有效性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指教学环境,“情”是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而生,境为情而设,情与境统一方为情境。 创设好的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创设恰当的情境不失为一种良方。好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想象,内化知识,强化学生的认知行为,促使师生双方达到和谐统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好方法,它能改变平铺直叙的刻板式说教,使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使教与学更加协调,能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紧张心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情境法、问题情境法、媒体情境法、故事情境法、主题讨论法、课外阅读法、诗歌名言法。方法的选用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选定。 1 、活动情境法。即结合教材知识点把学生带入社会,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在课堂上开展情境展示活动。如: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一目题时,由于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学起来显得抽象、枯燥,教师可以事先引导学生到村镇社区调查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的投资兴建情况、人员组成模式、生产经营状况、上缴税收及工资收入情况等,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各种所有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回到课堂再分小组交流活动情况,老师最后作知识小结。这样孩子们兴致很高,活动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他们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2 、问题情境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的火花。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如教师在新授九年级思想品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目题内容时可以拟出以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①请你列举出当前的新科技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②从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你有什么感想呢?此时,学生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

浅谈如何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 一、注意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好的导入语可以奠 定整堂课的基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激昂、幽默、淡雅、 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如教学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 学生说说雪后的景象,用课件展示美丽的雪景图,然后问: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到了雪地里, 最想做什么?这样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联想后,发表不同的意见。学生想象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自然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课 文的欲望,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 二、创设活泼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编的小学语文教材,以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个性为重点。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 兴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仍然“唱独戏”占用了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在 课堂教学中,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让学生看一看, 说一说,做一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思考,勇于发问,大胆质疑,潜心探索,努力创 设理想的教学情境。如教《猫》一课,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观察生活当中真实的猫,上课时 候让学生说一说各自观察猫的神态是怎样的?感染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 怎样描写猫呢?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三、创设媒体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教 学图片以及实物,创设媒体情境,让学生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 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看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又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有方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 容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敢于摸索,创设良好的教 学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

幼儿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及其方法-最新资料

幼儿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及其方法 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幼儿阶段的教学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适合他们学习和健康成长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体验与感受,符合了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利于他们大胆地进行探索与创新,最终获得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从教学情境创设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应坚持的原则进行讨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 一、教学情境创设在幼儿教学中应坚持的原则 幼儿教育不同于其它类型的教学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和认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科学地把握幼儿教学的特殊性,以保证教学情境创设功效最大程度的发挥。 1.坚持趣味性的原则 兴趣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性格特征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景,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或故事讲解等来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教学。 2.坚持形象性的原则 教学情景的创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情景创设中,教师要坚持形象性的原则,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师在教授孩子对水果的认知时,可以通过摆放水果模型的方式让孩子们选出自己喜欢的水果,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不同水果的认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3.坚持情感性的原则 幼儿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他人的情感依赖性较强,在学习中也常常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

中学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中学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摘要:地理情境教学是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入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准确把握地理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课程资源,这样才能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在地理情境教学法中,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是一个关键环节,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高中地理学习应该认识生活情境,面向现实,使直接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支撑,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习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笔者结合自己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做法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多种途径。 一、基于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创设情境 地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情境结合时,有意义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再应用[1]。地理问题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地理,因此要尽可能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生活化的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用地理的眼光观察生活,用地理的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

的,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现象非常熟悉,自身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通过从地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消除对地理的陌生感,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热力环流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大家都对暖气和空调比较熟悉,但是为什么它们安装的位置不一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暖气空调,但是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经过教师的引导,再加上自身的生活经验,他们会更愿意将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与这一问题相联系,让书本上单一的知识有“依靠”。这样的教学情境从生活中而来,同时将地理知识融入生活,很好地体现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二、利用故事和图像、音乐创设情境 地理学科中蕴藏丰富的地理景观和地理故事。景观和故事与替他实体刺激物相比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积累的图片或从形式多样的媒体中搜集到的图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一张或某些图片作为教学切入点,也可以把较多的图片组合起来通过PPT、视频切片等做成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地理景观。地理故事有很多,可以通过搜集得到的故事,例如新闻中涉及的地理现象、地理趣闻;电影、视频中的地理故事。音乐是一种语言,是一种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易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加入音乐的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强调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学习方式不断地转变。无论哪一种学习方式,都要将具体的真实的事物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面对真实的情景。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也一定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一)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语言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语言。教学中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沉浸在教师勾勒的美景氛围的同时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幽默风趣、清晰、精确的语言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从而形成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人性化的语言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互动能优化教学情境,改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效果。加入一些让学生感到平等、亲切的称谓和礼貌用语。这样能够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让人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可以激发学生对学科教学的兴趣。清晰的语言,变化的语调和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对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兴趣,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的能力。如在学习能被2、 3 、5 整除的数这节内容的时候,设计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叫学生随意举出一些数字,老师很快说出能否被2、3或5整除。之后由学生计算验证。他们感到惊奇,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欲望。这种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借助问题创设情景一般包括: 1.实用性问题。 借助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往往在教学活动中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如《认识人民币》的导入设计: 师:(课件出示超市画面)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超市、商场。 师:小朋友,你们去超市干吗 生:妈妈带我去买衣服。 生:我去买薯片吃。 师:那么买这些东西需要什么 生:钱。 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名字吗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结合超市购物的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购物的经历,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

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能力的提高 怎样科学地处理好教与学、知识内容与教学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课题。几年来的教改实践,我体会到协调好教与学、过程与方法的关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创造学的契机,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呢? 一、设计有梯度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学。 知识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对于反映基本概念、基本算理、基本方法的内容,应引导学生自学掌握。但是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的制约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自学新知时,观察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思维易受兴趣的影响而出现随意性。为此学生的自学需要教师架设阶梯,设计有梯度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在学习时思维能指向一定的目标。例如苏教版义务教材小数乘法例题:花布每米1.5元,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 例题展示了乘法的算理,是教学的重点。在要求学生自学1.5×0.5时,可设计如下有梯度的思考题: (1)要求1.5×0.5的积,可以变成求什么的积? (2)1.5是怎样变成15的?0.5是怎样变成5的? (3)15×5的积与原题的积比有什么变化?要得原题的积应该怎么办?(4)积是几位小数? 学生经过教师的启发,大都能自学理解题中的算理。教师针对重点,设计思考线路,引导学生自学、讲座使学生过自学阅读课本、边思考问题的学习方法。 二、精心设计感知材料,指导学生探索。 知识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难于理解的根源,一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知识的感性经验,二是知识内涵的综合性较强,抽象程度高。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应遵循獐的认识规律,精心设计有结构的感知材料,指导学生操作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让学生充分参与过程,获取知识。例如“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倍数应用题。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倍的概念较抽象,“求一倍数是多少”的反叙应用题思路较难建立,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学时可分三个层次: 1.动手操作,孕伏思路。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是第一行的4倍,第一行摆多少个○?

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谈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是教学中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形成一种积极的教学氛围,通过触及学生的心理领域,使学生把学习变成内在自主的行为,带动学生的学习活动。 德国有位学者说过:将15g的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法下咽,但将15g的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在享用美味时已将15g 的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所吸收。这个比喻形象说明了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这一教学方式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理教师如何进行情境创设是在实践中不断思考的课题。 一、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境创设 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能焕发生命力,情境创设要把知识的学习融于一个社会情境、生活情境中,密切与社会和生活联系,使学生在认知时有参考,从现实中深刻理解,学到新的知识。研究证明,从身边看到和听到的,或者亲身体验中获得的知识比从书本获得的知识更重要。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如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约水资源、沙漠绿化等,让学生感受到地理资源和知识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生的一件大事,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学习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考出好成绩,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希望学生能用学到的地

理知识思考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所以,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看到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情境创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 益广泛入,为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给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建构了信息化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激光视盘等。而通过计算机网络综合各种媒体功能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能有效辅助课堂教学,发挥了独有的优越性,表现有:①其集合了声音、画面、视频、音乐等于一身,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增强了感官认知,把抽象的学习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看得到、听得见,教学增添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展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加深了记忆,强化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以及演 示板块运移过程。③教师提前把这节课要讲的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避免了课堂大量的板书时间,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密度,节省出时间来重点讲解,辅导学生学习,提高了课堂时间效率。④实验是

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

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 宫小崔永生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景中扩大,幻化成各种意境。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创设出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氛围呢? 一、优化课堂导入,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 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是上好每一节的前提。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非往下看的强烈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起听众心灵中的琴弦,真可谓“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水平,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极其注重探索和掌握数学教学的导入艺术,通过实践,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现将我的一些思想与方法提出来供大家研讨。 (一)、问题导入新课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这种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因此,在新课导入中,以导为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 例如,教学《元、角、分》时,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人民币换算时,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我创设了“乘公共汽车”的情景,出示妈妈和小明一起去乘公共汽车图片,可是妈妈带了10元纸币,公共汽车单一票价时1元5角,恕不找零,于是出现了兑换零钱的场景。如果你是小明该如何解决呢?学生们都急于帮助小明,各抒己见。有的说10元换2个5元,10元换5个2元,10元换10个1元等。但由于学生中大部分还

浅谈如何创设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那么,该如何去创设情境呢?我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情境创设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案例:三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没有概念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身边的木板做一个,然后让学生自己在观察中发现特点,然后总结出它的一些性质,接着利用工具袋中的材料进行实践的体会,将数学的理论教学转化为一场活动情境课。但是,教师还得回到认识这个上面来,引导并且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关于画、认平行四边形也不能落下不讲。 点评:这里活动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当然,这只是个“道具”它的作用还是帮助学生解决并认知难点。 2、情境创设要真实自然,力求生活化 案例:学习三年级的“千米的认识”那一节时,对于以前学过的毫米、厘米、分米、米等,在教室里面都可以比划,而对于千米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又几乎没有概念的东西,那么怎么办呢?我想到了学校的跑道,我事先用米尺量了长度,然后再上课的时候再带着他们一起在跑道上真实的去走一千米,然后再篮球场以班组的形式猜想讨论汇报。 点评:学生能真切感受到了一千米,知道它步行大概需要多久,走得累还是不太累,然后用20米的尺子进行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对一千米的认识。这样学生觉得课堂很有趣,原来数学课还可以不在教室里面上,而且印象深刻。 3、情境创设的方法应进行合理选择 情境创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游戏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联想或推理情境、自主学习情境以及任务情境等。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 4、情境创设要注重探究性 儿童生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理念是在与实践不断磨合的过程中提升和深刻认识的,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要做到“美丽”而不失“魅力”,就是要既能唤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情感需要,又能唤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认知需求;既要有生动的情节、有趣的活动,又要有更深层面的理性思考;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又要紧扣学习主题,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高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摘要:情境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主体教学模式之一。在高中化学课堂 教学中,教师运用一定的情境不仅能够轻松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而且也能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变被动的传授知识为主动的探究知识,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进行 了认真的归结和总结,在此希望与诸位进行交流与探讨。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化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有质量的问题的创设,能够将学 生至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氛围当中,大大增加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课 堂注意力,为后续的课堂有效教学垫定了一定的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把教材内容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情境,用问 题组成能力主线,达成教学目标,显著提高课堂效率。比如我对氯气性质的教学 时是这样处理的。 老师讲: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氯气的工业制法和对实验室制法的简单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的认识和了解一下氯气的性质,下面请看视频(苏乞儿武状 元这部电影氯气释放出来的录像资料)并就视频中的有关氯气的性质,作一简单 的概括,请注意观察。 学生甲答:(看完视频后)氯气是黄绿色的,密度比空气大。 老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密度比空气大的? 学生甲答:如果密度比空气小,这样在下面的人就闻不到了,就不会中毒了老师补充: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人闻了后会中毒,说明氯气是有毒的。 老师追问: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发现有些人并没有倒下,那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乙:因为他们用尿液捂住了口鼻,所以才没有中毒倒下。 老师追问:为什么呢? 学生丙:可能是尿液中某种物质把氯气吸收了。 老师阐述:因为正常人的尿液呈碱性,碱性物质可以吸收氯气老师接着提问:如果遇到氯气泄漏怎么办及氯气生产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实验过程中多余的氯气 怎么处理呢?(展示一副2004年江苏淮安段货车侧翻氯气泄漏事情的图片)学 生自由作答:有的学生说用尿液,有的学生说用碱液吸收。……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问题情境提问的设置,就已经解决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大 部分化学性质及氯气泄漏时的处理方法。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好奇感和思维的 起伏,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知识整理中就变得很轻松。实践证明,对于相同的课 堂教学内容,如果采取机械传授、照本宣科、就事论事,往往是费尽口舌详细讲解,出力不小,但教学效果收获甚微。 二、营造生活气息,拉近学生情感距离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之所以感到在学 校中学习纯粹是一种负担,而不把学习知识当作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应该说这 与学生目前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相割裂有一定的关联,因为学生总有一种感觉,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使不上劲,感觉没有什么用途。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 资源有意识的与书本知识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体会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 作用,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有可能会激发自己学习的兴 趣和动机,学习就会变得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而又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就变成 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所以如何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气氛活跃,而又改变

巧用案例创设地理课堂教学情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218761765.html, 巧用案例创设地理课堂教学情境 作者:梁秀芬 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2年第06期 【关键词】地理课堂案例教学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B-0094-0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案例教学日益显现其活力。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与一般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既能把许多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認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适时利用案例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能引导学生迅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其乐于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实效就会显著提高。 一、创设趣味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的改革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手,诱导学生“爱学”。设置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兴趣,使学生“乐中学”、“学中乐”,达到乐学高效的目的。例如,学习“洋流的分布规律”,有些学生在面对世界洋流分布图时,觉得要记的东西既多又烦,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笔者及时引入一则新闻资料: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北太平 洋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只装有3万只黄色塑料玩具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1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小鸭舰队”在海上漂流了15年之后,于2007年7月抵达英国海岸。(据悉现在这些鸭子的收藏价格已炒到每只1000英镑。)学生们听了惊奇万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玩具鸭子当然是随波逐流的,其漂流路线与洋流的分布有关,这样就很自然地使学生充满兴趣地开始学习洋流的分布。 二、创设悬念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求知欲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了解它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使学生一时猜不透、想不通而又不想舍弃,从而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设计一些有疑难而又引人入胜的悬念问题,因势利导地指导学生去追根溯源,加深了其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我国的降水规律”时,为了深化学生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理解,笔者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美国朋友麦克暑假来我国旅游。7月中旬,他在北京一下飞机就遇到一场暴雨,他赶紧买了雨衣。一周后,他去了新疆,玩了整整一个月雨衣也没派上用场,于是他把雨衣送人了。接着,他坐飞机到广州,没想到一下飞机又碰上一场大雨,可怜的他气愤地说:“上帝呀,我怎么这么倒霉呀?”学生都觉得好笑,同时又对“麦克的遭遇”的成因似懂非懂,思路尚未清晰,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 法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并具有一定趣味性、启发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甚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奥问题浅显化,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因此,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的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创设最智能有效的问题情境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对这一问题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选取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在他们的生活中,也会观察到许多生活现象,如日常的衣、食、住、行、游等,这些都与我们的地理学科息息相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确,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也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教师只有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他们去观察、发现、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与解决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学科的

知识与技能。如在中国地理《气候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中,可将学生课前网上搜集的全国各地美食、服饰、动、植物等制作成PPT展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如生活在南方的人们爱吃米饭,而北方人却偏爱各类面食?我国川、湘、黔等地方的人们为何喜欢吃辣椒?我国西北地区的人民头上总是戴着纱巾?……这些由平时随处可见的生活现象而产生的问题,将会充分激起学生的热情,课堂讨论的气氛也会变得很热烈,学生的上课情绪也将高涨起来,对相关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入社会时事、热点,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关注热点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可以围绕中国或世界的区域热点问题,如能源匮乏与可持续利用、气象灾害及其防治、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与防治、人口膨胀、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地区冲突与和平发展等,引入一系列的社会时事、热点新闻报道,利用问题与矛盾事件的冲突性,创设情境。如在七年级地理板块运动这一内容的学习时,可链接最近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的里氏9.0级地震及引起的海啸及之后4月7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4级地震的时事新闻报道,再罗列最近几年日本的地震记录,学生很容易从新闻热点中发现日本地震频繁,继而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去探索:为何日本会频

浅谈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浅谈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发表时间:2013-01-18T11:10:58.890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12月总第103期供稿作者:谢强[导读] 作为数学教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 谢强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镇南中学564303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面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起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探讨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要想创设出一个优质高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并非易事。 现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一、创设有效数学教学情境的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现实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中只有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入手展开教学,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才富有生命力,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去思考与创造。同时,在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发现的数学知识与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才会被学生牢牢地掌握和运用。 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和方法,并反过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得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 2.创设故事情境 如在教学“勾股定理”内容时,可以向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因为勾股定理最能代表人类的文明。如果宇宙中还有其他“人类”的话,当他们接受到这个信息,就有可能会向人类发出回应。当学生们听了这个故事后,肯定都会急切地想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从而为学习新课作好有效的铺垫。 3.创设活动情境 如学习有理数乘方时,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折叠报纸探究乘方的知识:开始展示很大的报纸时许多同学都说能对折几十甚至上百次,可是在动手实践后却发现折叠到七次的时候已经非常困难,许多同学都是大惑不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终于发现:报纸厚度随着对折次数的增加以等比级数增加,而其面积则相应地以同样比例减少。加上纸本身的拉力,把报纸对折第九次无疑比一次将512张报纸对折更要困难。 4.创设探究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由此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热情。 如在教学“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可根据生活中的例子来设计这样的问题:李大妈在搞大扫除时,不慎打破了一块圆形的镜子,只拣到一小块的残片,她想重新割一块与原来一样的镜子,你能帮王大妈解决这个问题吗?上述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纷纷讨论起来。教师此时可趁机点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圆镜残片的圆心和半径。那么如何确定残片的圆心和半径呢?学生们开始画图,互相讨论,纷纷投入到探究结论之中去了。 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数学教学情境的真实性 作为数学教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是真实的。只有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的数学情境,才能给学生提供真实与逼真的活动机会,才能反映数学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方式。若是学生长时间接触凭空想象出来的情境,会影响到他们对数学价值的认知。这种脱离真实情境抽象得来的数学知识,学生往往只能达到刻板的、肤浅的理解。真实的数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有用性”,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数学教学情境的趣味性 作为数学教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只有对数学课堂感兴趣,才能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来,才能为学习数学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作为一般形式的数学课,都是从一个数学情境着手来展开教学的,如果在课堂的开始阶段能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们产生积极的、真切的情感体验,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3.数学教学情境的全程性 作为数学教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不应该只在新课发生前起作用,而应该在课堂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应该贯穿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在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能激发学生去探究和交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好数学知识。

教学情境及其创设方法

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9218761765.html,:81/file5/qlq_117t/%B1%CA%BC%C7.doc 第一讲什么是教学情境 一、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什么是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 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 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学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以教材安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学生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基本不需或很少创设与教材不同的教学情境,因而,创设教学情境在传统课程的条件下还不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基于问题情境,以问题研究为平台的建构性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主流,教师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 二、为什么新课程的实施使创设教学情境成为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能力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从以下五方面来谈: ( 一 )新课程倡导要确立生成的、整合的、建构的、实践的课程观 1 .课程不仅仅是知识,还是经验 旧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的”科学知识,实现对知识的占有,人的情感、体验却被忽视了,人是不完整的。在后现代知识观下,知识不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为此,对人的存在的关注才得以超越知识的权威。新课程吸取了后现代主义的积极成果,提倡课程不应当仅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应当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教学不再是一个学生占有知识的过程,课程的意义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知识相遇的情境,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帮助学生将知识作为探究的起点,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与知识进行对话,经过探究性活动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和新的文化,真正将人从知识的权威中解放出来,从而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创造中寻求人的“自由精神”,寻找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