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法律素养

浅析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法律素养

浅析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法律素养
浅析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法律素养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前沿, 2015, 4, 64-69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5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2573862.html,/journal/as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2573862.html,/10.12677/ass.2015.42011

Analysis on the Legal Accomplishment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Jiao Zhou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Email: 381238347@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2573862.html,

Received: Jun. 2nd, 2015; accepted: Jun. 17th, 2015; published: Jun. 24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2573862.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legal accomplishment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includes three aspects: legal awareness, legal knowledge and legal thinking. If the university counselors want to improve their legal accom-plishment, they should possess the legal awareness of respecting the law, obeying the law and ap-plying the law; the legal knowledge about regulating counselors themselves and their duties; and the legal thinking, in their work, of assessing the legal risk of the work with laws, carrying out the work according laws, and solving problems through laws.

Keywords

University Counselor, Legal Accomplishment, Legal Awareness, Legal Knowledge, Legal Thinking

浅析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法律素养

周佼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Email: 381238347@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2573862.html,

收稿日期:2015年6月2日;录用日期:2015年6月17日;发布日期:2015年6月24日

摘要

高校辅导员的法律素养包括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三方面内容。高校辅导员要提升自己的法律

浅析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法律素养

素养,应当具备尊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具备规范辅导员主体自身和规范辅导员工作职责的法律法规知识,具备工作中评估法律风险用法、开展工作依法、遇到问题找法的法律思维。

关键词

辅导员,法律素养,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法律思维

1. 引言

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尊崇、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法律素养包含辅导员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三个方面的内容。

2.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内心对法律的尊崇、信仰程度及对现行法律制度的了解、认识程度,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知和行为合法性的判断,对法律现象的认知和评价等,它是人们尊法、守法、用法意识的综合反映,是一个人法律素养的重要体现。辅导员应具备的法律意识主要包括辅导员在工作中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1) 尊法意识

尊法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法规的尊崇、敬畏和拥护,以及将法律法规规定作为自己工作和行为至上规则的确信和信仰。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2]。如果法律得不到人民的尊崇、敬畏、拥护和信仰,法律的权威必将得不到维护。

首先,辅导员作为现代法治社会的一员,自己应当牢固树立尊法意识。

其次,培育辅导员的尊法意识是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维护我国法律权威的需要。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承担着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育人责任,负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尊法意识的义务;从发展的角度讲,大学生是将来我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对法律的尊崇、信仰和拥护,势必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法律的权威。而辅导员在自己尊法意识引领下的言传身教、行为方式会对学生的尊法意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辅导员的尊法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校大学生的尊法意识。因此,国家和社会对辅导员尊法意识的期望和要求显然比其他普通公民更高更严。

2) 守法意识

守法意识是指辅导员应具备时时处处运用法律法规检查自己工作合法性,严格遵守实体法律和法定程序行为处事的意识。

一方面,高校与学生间因提供和接受教育服务产生了特殊的教育消费合同法律关系,这就决定了在正常教学管理活动中,学校与学生属于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辅导员作为高校直接参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在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发表反动言论或存在其他明显违法的行为;在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依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肆意剥夺学生合法权利,增加学生义务;在开展各项服务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法定工作程序,不得损害学生的合法权益。如不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违背心理疾病学生意愿强制送医治疗,不能违反《侵权责任法》仅从方便辅导员管理工作出发,制定损害学生合法权益的“管理制度”,不能违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打着“为学生成长好”的旗

浅析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法律素养

号,增加学生的义务,不能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私分、截留学生的助学金等。辅导员在工作中只有遵守实体法律法规的规定才能保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让学生信服,达到预防法律风险的效果。

另一方面,高校在学生学籍的获得和取消、学历学位的授予和管理及学生违纪处分等方面也被依法赋予行政权力。在这些事务中,学校与学生间产生的是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尤其是对违纪学生给予处分,因为直接影响学生的重大权益,且辅导员往往直接参与违纪学生处分的全过程,更应该熟知并遵守行政程序正当原则,严格依照《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近年来,国内发生多起违纪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件,不少案件均因学校“处分程序不当”而导致高校败诉。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参与对违纪学生进行处分等代表学校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守工作程序,告知违纪学生相关权利和救济途径,尊重学生陈述、申辩、申诉的合法权利,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处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理由充分、处分结果恰当,也才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相应决定,为学校规避或降低法律风险。

此外,辅导员只有自己守法才能教育好学生守法,只有率先垂范,才能相得益彰。

3) 用法意识

用法意识是指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该有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学会利用法律制度控制或减少法律风险,借助法律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运用法律保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

首先,在利用法律制度控制或减少法律风险方面,主要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有证据意识,即指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有书写和保存工作记录、工作日志、言词证据、视听资料等证据的意识。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的一线工作人员,在各种学生中的突发事件或学生管理教育问题中均是最先到达现场的人或亲历者,辅导员在工作中具备证据意识,有利于保存原始证据,在日后发生矛盾或法律纠纷时还原事实真相,达到利用证据控制或减少法律风险,保护自己和学校合法权益的效果。

其次,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求辅导员要有把法律作为解决问题重要手段和主要方法的意识。如近些年在高校学生中日益频发的盗窃、诈骗、交通事故、传销等安全问题,辅导员在介入处理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依据法律保存相关证据,并按照相应的法律程序、诉诸法律解决问题,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再如辅导员在处理学生之间矛盾冲突,尤其是涉及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事件中,应该借助法律予以解决,保护受损害方的合法权益。

此外,辅导员在工作中处理学生非正常死亡等棘手问题时,与学生或家长可能产生激烈冲突,导致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辅导员在聘任、考核、退出等方面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辅导员应该有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3.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法律知识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规定,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知识就包含了法律法规知识[3]。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应具备法律知识主要包括与规范辅导员主体相关以及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的辅导员工作职责相关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部委规章、规范性文件等法律法规知识。此外,辅导员供职高校所在地的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颁布的教育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及高校制定的章程均是对以上法律法规的具体化和落实性规定,高校辅导员理应熟知并遵守。

1) 规范高校辅导员主体的法律法规

首先,高校辅导员的主体身份是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因此,《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规范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均是辅导员应当熟知的法律知识。

浅析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法律素养

其次,高校辅导员作为一项职业,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那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则是高校辅导员存在的依据和规范高校辅导员这一主体的专门性规定,高校辅导员必须熟知其内容。

此外,《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文件虽不属法律法规,却是落实相关法法规的指导性规定,辅导员应该有所了解。

2) 规范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的法律法规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校辅导员有八项主要工作职责。除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全国普法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管理和法制教育等相关的指导性文件之外,在这八项工作职责方面,均有用以规范辅导员工作的法律法规,如表1所示,这些法律法规知识是高校辅导员所必须具备的。

4.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法律思维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法律思维是指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运用法律进行思考、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主要包括:辅导员工作中评估用法、办事依法,和遇事找法。

1) 评估用法,预防法律风险

随着依法治校的逐步推进,法律的作用在高校愈发显现。在辅导员的工作中,合法性审查和法律风险评估也应逐步成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前置程序。如果辅导员要经决策执行一项措施或行为,事先应该对该措施或行为进行评估论证。一般情况下,辅导员会从需求性、可行性、实操性和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论证。但是,在法律思维的指导下,还应当从合法性角度出发进行评估,运用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该行为或措施是否合乎法律规定,是否符合程序规范,是否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等进行评估论证。只有运用法律法规进行合法性评估,才能更加全面的认识该措施或行为将产生的法律效果和法律风险,才能不断完善相关行为和措施,也才能减少该措施或行为执行中的阻力,在更好的达到预期效果的同时,把法律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预防法律风险。

如某高校规定“学生二次考试作弊,给予开除学籍处分”。某学生第一次考试作弊后被抓,学校经研究做出了给予该生相应的处分的决定,但是由于其他原因,学校的处分决定并没有送达该学生;后在一次考试中,该生又因考试作弊被抓,学校根据本校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该学生做出了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学生在签收第二次处分决定前,就有可能提出申诉,甚至提起行政诉讼状告母校。而这种案件在近些年司法实务中常常会因“程序不当”被法院判处学校败诉。可想而知,如果第一次的处分决定按期送达该学生,第二次作弊,学校依据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开除该生学籍,自然正当有理;或者学校在学生第二次作弊对其进行处分时,了解到第一次处分决定并为送达当事学生的客观事实,不草率地做出带有瑕疵的“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也不会将败诉风险转嫁至学校,让本是正当行使管理职权的学校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2) 办事依法,保证公正有序

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规定,“学校管理者要带头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牢固树立依法办学、依据章程自主管理、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尊重师生合法权益的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浅析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法律素养

Table 1. Laws and regulars related to university tutor’s job responsibilities

表1. 与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对应的法律法规

辅导员工作职责与工作职责对应的法律法规理由简述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的依

据和要求以及学生行为标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心理问题学生教育权等合法权益保

护依据。

学生安全与稳定教育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

大学校园安全维稳及大学生安全与

法制教育相关法律法规。

学生学风建设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学生知识产权保护及考试违规学生

隐私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

学生毕业及获得学位标准;

考试违规学生处理办法。

学生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学生干部的培养及受教育权保护相

关法律法规。

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与服务工作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

学生日常管理与处分相关法律法

规;

学生日常管理中合法权益保护相关

法律法规;

学生日常评奖评优、资助等相关法

律法规。

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

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及就业权益保

护相关法律法规;

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指导性文件。

学生工作的科学研究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辅导员自己开展学生工作相关的科

学研究中知识产权保护及侵权责任

相关法律法规。

准确把握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治、实体与程序、教育与惩戒的平衡,实现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4]。”辅导员作为高效管理人员重要组成部分,办事依法是必备的思维和工作方式。

首先,办事依法,要求辅导员开展工作必须要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办事,工作中不偏不倚,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保证学生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实现实质正义。如

浅析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法律素养

某高校辅导员为了让大一新生养成自觉自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规定“大一新生不允许带电脑,若发现大一新生带电脑会暂收电脑代为保管”。结果在这项管理制度执行的第二周,有学生咨询该校法学教授,质疑该辅导员此举是否合法。在法学教授回复“有侵权之嫌”后,该制度随即被废止。

其次,办事依法,还要求辅导员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或制度设定程序开展工作,不能图方便、省事,忽略程序,造成程序瑕疵,为后续工作埋下法律风险,必须保证学生享有必要的知情权,保证各项评比工作公平、公正、公开,保证程序到位,维护程序正义,并通过程序正义促进实质正义和工作效果的达成。如在学生评奖评优中,只有严格按照《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学生本人申请–班级综合评定–学院评议小组审核–公示–学校审批–公示”等程序进行评定,才能让辅导员的工作更加规范,学生更乐于接受,也才能规避或降低工作中的法律风险。

3) 遇事找法,保护合法权益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在这些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除了遵循应有的处理程序外,还应当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法治思维,分析、解决相关矛盾纠纷,利用法律手段依法保护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生命力。

遇事找法,要求辅导员将法律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问题,要利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其中法律关系,诉诸法律解决相关问题。例如,伴随着心理疾病、网络成瘾、违法违纪等因素的影响,在校大学生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被勒令退学、开除学籍或非正常死亡的案例有所增加,导致事情发生后学生家庭与学校的纠纷也呈现增多的趋势,辅导员完全可以在前期在家校沟通、联合教育工作中保存相关谈心谈话记录、工作日志、通话录音资料等证据,在解决此类纠纷和矛盾过程中利用保存的相关证据资料证明自己履行了法定职责,尽到了应有之义务,让自己的工作更具完整性、规范性和说服力,从而降低法律风险,保护自己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再如,遇到学生发生交通事故时,辅导员可以利用所掌握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介入事故处理,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维权。

需要注意的是,在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教育过程中,需要遵循来自国家、地方政府、教育部等部委、学校、学院等组织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这些制度间有时难免存在相抵触的情况。那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当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选择对该法律事实做出规定的上位法予以适用,以保障学校、辅导员自身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此外,除了辅导员自己运用法律思维解决矛盾冲突外,还应当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教育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形成法治思维,养成遇到事情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和信念,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实际行动维护法律权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教育部(2006)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教育部, 北京.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201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教育部(2014)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教育部, 北京.

[4]教育部(2012)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 教育部, 北京.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我们在大学阶段要良好的发展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我们也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我们要学会怎样做人、做什么样子的人,怎样的生活会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它是一门能够提高我们自身修养的课程,对我们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有重大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 我还记得我们刚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对这门课程是不屑一顾的,因为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门考查课而已,我们都只想到这门课程很容易通过,丝毫没有要想学好这门课的冲动。直到后来我们听了一节我们杨老师讲的课之后,对这门本来不是很看重的课有了浓厚的兴趣。在绪论部分,杨老师首先讲述了大学新生教育的内容。我们匆匆踏入大学校门,走在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中,一切都充满着迷茫,不知下一步该走向哪里。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思修课的内容为我们这些孩子指明了方向,廓清了眼前的迷雾。讲课过程中,杨老师捡取了许多的事例来讲述我们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把这些个具体、生动的事例作为珍珠,串联起来,授予我们每一位学生。这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目标都有了一个良好的认识,以及定义。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与法律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最后一个部分便是法

优秀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优秀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就应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 如何才能具有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呢? 如何才能将学生吸引住, 这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只有苦练教师的基本功, 提升教师的素养, 才能具有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有的教师虽说教龄不长,但教学效果却不错,而有的教师虽然工作了多年,但课还是上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基本功不过硬。那么,应该具备哪些过硬的教师基本功才能更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呢? 一、过硬的专业知识 大家都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常流水。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把课教好教活。比如,作为数学教师,你就应该是解题的能手,并且要能够具有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的能力, 否则,你就很难在学生中建立威信, 也很难在课堂上应付自如。专业知识一般指数学教师特有的数学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逻辑思维能力 主要体现在教师应能用分析、综合等方法整理教材知识结构、探索和表述解题思路,从而增强解题能力。在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巩固、数学规律的探索和猜想的建立中能熟练地应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归纳、类比等方法进行教学。 (2)空间想象力 要求能从空间图形中分析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能画出实物、模型的直观图,能根据一段文字的描述想象出几何形体,并能准确地画出某些几何形体的直观图。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仅仅精通本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广博,才有精深。所以,要求教师在掌握数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博览群书,即要有渊博的知识。所以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多看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 还要多看一些提升素养的书籍,来丰富自 身的人格魅力, 是很有必要的。 二、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如果要上好每一节课,那么它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教材就不能停留在一般了解的水平上,而是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弄清这部分内容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它与已学内容的联系、区别,以及与以后要学习的知识的关系等等。然后就是要考虑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教学中一定要把握重点、难点。 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精心选编练习。如果你认为教材中配备的练习不合适,就要自己选编练习。一定要克服在布置作业上的随意性,因为那样等于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就应该具有根据教材灵活组织练习题的能力, 哪些知识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 可以突出重点难点的多练习练习, 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掌握。 三、能调控课堂教学 一个教师是否成熟关键是看他能否驾驭课堂。一个新教师在课堂上,他考虑最多的是自己怎么“教”,生怕自己讲错了、讲漏了。而成熟的教师在课堂上,考虑更多的则是学生怎样“学”。他不仅能熟练地组织教学,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恰当地调控课堂的情绪,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 相信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的。 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它是教师的逻辑思维水平,以及组织与处理教材能力、运用文字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对数学语言的表达,不仅要求有严密的科学性,而且要有艺术性。当你能把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起来的时候,那你做为一名数学教师的基本功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也就让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学魅力大大提高。

(完整word版)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法律素养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法律素养 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必须具备的重要的素质。作为祖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自觉、认真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一、提高法律素养 中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法律素质是每一个大学生立足社会所不可缺少的要素。但近年来发生的马加爵案件,硫酸泼熊案却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缺漏,尤其是当知道后者的当事人来自中国第一高等学府,让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提高个人法律素养。 1)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了解法律法规,更好的领会法律精神,运用法律思维思考、从法律角度思考和处理各种法律问题。 2)树立法律信仰。大学生应当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现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从而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 3)敢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大学生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权威,且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采取事前预防事后制止、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是人的重要品德之一。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正心”与“修身”,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要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关于思想道德素质的课程。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认识水平,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致使我们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2)不断加强学习,学好专业文化知识,严格要求自己,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多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增加对社会的了解。 3)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与诱惑。在大学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这时,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用坚强的意志力去抵制诱惑,要有自己的主见,不随波逐流。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所以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不断提高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才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高等学校辅导员 1.2 职业定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1.6 政治面貌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员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基本培训期限:入职培训不少于40标准学时(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 生成长的作用 篇一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课能帮助大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素材和生动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获得真、善、美的心理启迪,正确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具体地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更好地完成大学期间的发展任务。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将经受多方面的新考验。它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机遇。然而,由于当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体特点及其经历的原因,近年来大学生在这一转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地影响大学生教育任务的完成及个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素质,增加应对现实中各种挑战的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完成大学期间的各项发展任务,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其次,有助于青年学生积极探讨人生的具体问题及其哲理,尽快选择并走上成功之路。随着大学生离开家庭并逐渐融入社会,他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有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并引发有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相应思索。“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针对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进而透过具体现象探讨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问题,将有助于青年学子拨开市场经济的迷雾,避免西方资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干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从而为自己的成才拨正航向。 最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学习,还将有利于青年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新境界。修身养性向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境界,它既是青年人个体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承担了重要责任,党和政府对此也寄托了殷切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青年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重托,真正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一、师德修养 德为师之本,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师德高尚,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神圣形象。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去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中倾注全部精力,真正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1、热爱教育事业。我国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它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他关系到国家的振兴、民族素质的提高。教育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教育事业是造就人、培养人的事业,它使人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教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这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每一个投身于这一事业的人,都应该感到无尚光荣,都应该为之倾注毕生精力,都应象孔子那样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象陶行知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教育事业要有较高的责任感,提倡终身从教的乐业精神,严谨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要正确认识教育事业对祖国人类未来的巨大作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爱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爱能使学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师爱也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师爱会影响到学生对世间情态、人情冷暖的感受与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相反,厌恶学生,使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遭到教师的漫骂、讽刺和打击,就会使他们过早地体验人生的残酷,人情的淡薄,就会滋长学生冷漠甚至畸形的心态,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而且师爱还可以换来学生的爱,小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教师而对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并努力学好它。所以师爱可以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以高尚的教育伦理,宽阔的胸怀,去热爱学生,去塑造学生的人生。热爱学生应将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还要将爱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才能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培养出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为人师表。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高尚的品格情操会给人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善于模仿,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举止文明,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气质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还应具有宽广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品格,严谨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正人、正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高度自觉,进行严格的自我监控,保持情绪积极、稳定,以自己积极的情绪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不能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给学生。 二、知识修养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知识激增”的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知识不断涌现,教育改革日益深入,课程、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这些都促使教师要勤于学习,孜孜以求,广泛涉猎,兼收并蓄,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一个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高等学校辅导员 1.2 职业定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1.6 政治面貌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员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基本培训期限:入职培训不少于40标准学时(10天);中级不少于48标准学时(16学时/年,3年12天);高级不少于128标准学时(16学时/年,8年32天)。 1.7.2 培训师资

浅谈高校辅导员应具有的职业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82573862.html, 浅谈高校辅导员应具有的职业素养 作者:陆明朗 来源:《硅谷》2009年第08期 [摘要]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青年教师一代要具有高素质才能迎接挑战。作为高校辅导员,要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责任。辅导员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对辅导员提出了极高的职业素养要求。这样才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420141-01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的理想信仰、行为方式等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影响大学生政治方向的作用。对维护学院和社会稳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具有很高的职业素养。这是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一、具有良好的教师形象 形象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直观认识,所谓辅导员的形象是指辅导员所具有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个性特点、身体机能与形态、给学生的直接反映。辅导员形象如何,将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树立良好的辅导员形象,是辅导员进行育人、提高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 (一)良好的辅导员形象能够产生榜样效应。辅导员是大学生直接接触和模仿的对象。辅导员的神态举止、行为习惯、个人爱好、仪表与体魄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学生具有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模范人物去学习和效仿的心理,以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其次,辅导员的良好形象是高素质的具体表现。他们能以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文化修养对学生加以影响。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行为,都能直接地、潜移默化地产生强有力的教育效应。这些因素在学生中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使教师成为广大学生效仿的榜样。 (二)良好的辅导员形象能够产生威信效应。威信效应是指辅导员由于享有较高的声望、掌握较熟练的职业技能,使自己的教育在学生心理和行为上产生良好的影响效果。心理学认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剖析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及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智慧。 一、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文社会知识、科技类知识、工具类知识、艺体类知识、劳技类知识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求真务实、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与善待自己、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人文素养,也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创新型教师的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师要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 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即本体性知识。主要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学科教育知识、教学策略知识等,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 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三、教师要具有系统的条件性知识。 即教育形态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知识和教育评价知识等,它是教师从事职业行为的重要保障。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也才能发展教师的个人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科学的教学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四、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就是教

论学生法治素养及其培育

论学生法治素养及其培育 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该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将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和提升贯穿学校治理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程序之中,形成法治素养教育、法治素养实践和法治文化熏陶“三位一体”的有效路径。 目前,无论是在政策范畴还是在学术领域,“学生法治素养”均是一个使用频次较少的政策用语和学术概念。在已生效实施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20XX年7月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首次使用了“学生法治素养”这一概念,并提出探索建立综合性的学生法治素养评价机制。为了丰富“学生法治素养” 的学术研究内容和研究角度,为教育政策法规中合理使用“学生法治素养”提供法理依据,同时为探索建立综合性学生法治素养评价机制奠定理论基础,笔者认为,对学生法治素养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内容进行充分地论述和解析非常必要。 一、解析法治素养相关概念 从理论上辨析学生法治素养的内涵和外延,首先需要厘清法治素养、法制素养和法律素养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学生法治素养、法制素养和法律素养的关系 法治素养、法制素养和法律素养三者是递进式的包含与被包含的

关系。 法律素養强调的是主体所具有的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状态和程度,着眼于公民权利的保障和义务的履行。 法制素养是在法律素养的基础上,通过静态和文本层面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凸显主体对法律规定的服从、对法律秩序的维护和对法律权威的认可。 法治素养则是在法制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动态的、规范化的“法”的运行机制,重视主体作为权利主体对立法、执法、司法活动的民主参与和主动监督,强调宪法的最高权威。 (二)学生法治素养概念界定 在明晰法治素养与相关概念区别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这一主体身份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学生法治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治教育以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训练,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治追求和法治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自觉行为和尊崇捍卫的状态。 具体来说,学生法治素养就是学生了解和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常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依法履行自身义务,能够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愿意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认同法治的价值追求和道路选择,树立法治观念并形成法治信仰。 二、分析学生法治素养的构成要素及内容 (一)学生法治素养的构成要素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我便在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上奋战了近4年的时间,从国际学院到经济与管理学院,这一系列的经验让我感触良多。其中让我最为感触的便是自己的素质有待提高,工作近4年的时间里我发现随着学生一届一届的毕业入学,他们所需要的辅导员的素质也越来越高,如果我停滞不前,那么我注定就会被学生所淘汰。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辅导员的素质主要由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能力素质、理论素质、心理素质等五个方面组成,这五个方面的素质缺一不可,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辅导员首先是要在思想政治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我们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不过硬的话,那么学生又凭什么听得进辅导员的话呢?有件我刚工作时遇到的事情让我记忆犹新,那时有一个学生干部,对政治时事有很浓厚的兴趣,经常到我的办公室来跟我聊,而我是一个看见新闻就会转台的人,有时根本不知道他说的事情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发生,几次之后,这个学生干部语重心长的跟我说:“方老师,学习政治是你的工作,你这个基础不大好,你看以后叫你做个什么时事讲座跟我们讲个思想政治的你怎么办呢?”一席话说得我一身冷汗。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学习马列、毛邓、政治经济学、时事政治时刻都不能放松,这是我的工作的基础。如果我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说出话也没分量。因此我认为: 1.1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辅导员的素质,直接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因此,进入21世纪,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对学生的政治方向进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1.2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治、思想、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从党的政策、从全局利益践党的宗旨,身体力行,密切联系青年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紧密的把广大青年学生团结在党的周围。 在大学,很多学生以入党为目标,但是入党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是一张打开选调生、公务员或者国有企业大门的门票,这种不纯的入党动机,使得有些学生党员一旦入党以后就变成了死猪不怕开水烫,入党之前不敢干的事情,入党之后全部敢干。因此,学生党员的形象并不能成为普通同学的行为标杆。我认为对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也不能够松懈,在我们学院,四个学生支部每个月都必须按照党章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每个月都要对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等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对于学生党员每个学期还组织教工党员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在这样的措施下,学生党员明白了在这里入党不仅仅是一个完结,而是更多学习的开始。通过学习让他们明白很多双眼睛在看着他们,很多个老师都认识他们,至少能够在行为上对自己有所约束。 1.3 紧跟形势,锻炼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鉴别力。高校辅导员要紧跟形势,打好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把握其思想脉搏,及时引导疏通,将不良和错误的思想消灭于萌芽状态。要讲究思想工作方法,努力学习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克服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辅导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可见,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提高自身思想理论素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辅导员要特别重视,更要特别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在当前,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要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有利于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思想精髓。 学习体会其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认真研读,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以致用,解决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习方法,做到四多,即:多看,多研究,多记,多思考。 2.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治、思想、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打铁还要自身硬”,要培养思想过硬,有着无产阶级意志和品质的青年学生,高校辅导员首先就要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及对所从事事业的坚定信心,对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从党的政策、从全局利益出发,以服从大局、服从整体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青年学生服务。所以,高校辅导员应带头实践党的宗旨,身体力行,密切联系青年学生,把广大青年学生团结在党的周围。 3.紧跟形势,锻炼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鉴别力。 当代的大学生都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勇于开拓创新,富有朝气,是我国未来经济繁荣发展的后备军。但他们也最容易受到一些居心叵测的西方势力错误思潮的侵袭。学生的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很难担当起历史的重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所以,高校辅导员要紧跟形势,打好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认识这场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把握其思想脉搏,及时引导疏通,将不良和错误的思想消灭于萌芽。近几年, “法轮功”这一邪教组织在我国兴风作浪,企图颠覆政权,并将魔爪伸向高校,这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有敏锐的政治反察力、鉴别力,在做好宣传中央指示精神和认真排查外,还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讲究思想工作方法,努力学习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4.勤政廉洁,忠于职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高校是我国精神文明的一个窗口,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这片净土也存在一些不良因素。个别干部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发展中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大,存在不同程度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所以高校辅导员要提高认识,严把思想关,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规范自己,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勤政廉政,言行一致,为青年学生做出表率。 二、注重学习,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一个科学高度进步,工业高度发展,人类高度文明的新时代。在带来现代文明的同时,人类的发展对知识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这势必加快了知识的更替周期。因此说,人类已进入一个由阶段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过渡的新时代。 高校辅导员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适应现阶段高校的发展。其中包括拥有渊博的专业技术知识,广泛的交叉学科知识,丰富的应用知识及经验等。如果没有这些知识量的积累,就会增加理论学习、研究和理解上的难度,影响工作效率。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和谐统一,所以,要通过继续深造、进修学习、自学等多种渠道来提高适应能力。 三、辅导员应具备的实际工作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要具备多种能力。

浅谈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修养的重要意义

浅谈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修养 的重要意义 韶光易逝,转眼间我们踏入大学校门。仿佛还被囚禁在高中的魔鬼式训练里翘首以盼那道解放的曙光,却已然整装待发地伫立在一个全新的起点,开启了一段以“成年”为旗帜的人生路途。 浅谈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修养的重要意义 手足无措间,年少那青涩与轻狂的外衣,还未完全从我们身上褪去。因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建设修养,对于把我们塑造成一个有思想深度、有睿智主见的合格优秀大学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唐朝大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有诗句云:“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此句徜徉于历史的长河里已达多年,却仍熠熠生辉,被后人啧啧称赞并奉为人生准则,补给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粮。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名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的大学生,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理所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祖国建设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才。由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修养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在过去了的以高考为指明灯的功利化高中学习生活中,大多数学生重分数、轻实效,重视高考科目、对思想品德或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致使新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

面,解决问题时甚至情绪化并带有易变性。 浅谈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修养的堪忧情况 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现状主要有以下堪忧情况:(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二)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三)许多尚存的迷信思想和丑恶现象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了负面影响; (四)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对青少年道德影响极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并用于指导人生,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首先,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其次,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最后,要注重知行统一,并在践履中学习。现结合教材上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内容暂作浅谈。人生的成功与否,除了历史客观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大学时代,是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在成功时依旧泰然自若,在失败后仍能无坚不摧。在失落时走出阴霾重获晴空,并且在竞争时恪守公平公正原则。 人生观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你的人生究竟是彪炳历史还是遗臭万年,究竟是事业有成还是碌碌无为。我们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话题。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休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9、你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资料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一名教师就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0、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21、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课程原理”四个步骤是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22、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23、怎样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己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要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作业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4、中小学教学的一般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个性发展2 5、班级管理有哪几种主要模式? 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25、合作学习及其特征? 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特征(1)分工合作(2)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4)社会互动(5)团体历程 26、现代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即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它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学生观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教育活动的

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关注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对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教育就是要培育各种各类专门人才,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当今社会需要具备各种素质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素质中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了一个人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怎样才能拥有一个现代公民所具备的独立精神和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是当代公民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现代法治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依照法律从事生产和生活,一切活动必须纳入法律的轨道。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才能在行为上做到严格依法办事。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普遍地提升在今天不论那个层次上,也不论对于个人、人群、社会、国家和民族都显得格外的重要,格外迫切。法律素质的高低有赖于法制教育,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其法律素质的高低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法律素质的培植已成为社会和学校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虽然我们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律制度也在不断的得到完善,但由于长期“人治”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影响,一直以来,普遍存在对法制教育的认识不足,普法教育形式化、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消极影响和正面宣传不到位,法制教育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也得不到真正的重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非常肤浅,或者对法律一无所知,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也就再所难免。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强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取向是积极、进取、务实的,大多数的大学生能够遵纪守法。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价值取向多元化,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在校大学生们处在一个思

法律人应具备的素质

法律人应具备的素质 作为一个初入法学之门的大学生,我不得不思考作为一个法律人应具备的素质是什么,希望以此找到自身的方向,在将来成为一个合格且杰出的法律人。 我一直认为拥有法律至上的信仰,热爱法律事业是法律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它也是成就其他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不论我们将来从事立法还是执法的工作,甚至是在日常社会生活当中,当我们怀着对法律的信仰去认识分析处理事件,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去捍卫法律的尊严,且不说公平与正义将被淋漓尽致地演绎,诸如权利膨胀、利益至上的欲望也将被压制。马克思曾经指出“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作为未来法律人的我们要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法律的最高权威性和至上性,把公正地实践法律作为唯一天职,把献身于法律事业作为自己最崇高的使命。 法律信仰是没有国界的,它是人类共同的伟大的思想结晶。但作为法律人,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法律事业最现实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的文明进步。法律人对于一个国家是其上层建筑的重要工程师,而不是满脑子只臆想法是多么神圣的伪信徒。因此,法律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而在我看来,一个杰出的法律人也必定是一个不凡的政治家。我们应该认同我们的政治体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我们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同时,我们必须将人民民主深入内心,铭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可以这样说,正确的政治立场是法律人前行道路上的规则牌,不遵守规则必然被社会淘汰。

当然法律人绝不是制度的傀儡,我们所追求并维护的终极价值还是公平和正义。在人们心目中,公检法是正义的化身,我们法律人无论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都必须肩负起维护公平和正义的责任。法律人维护法律尊严无非是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使得正义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法律人自身有锐利的眼光明辨是非,有正直的精神不为利所动。但是,法律人永远要直面社会的阴暗面,受影响和腐蚀的危险性不可避免,一些被告人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或者为了达到减轻处罚的目的,往往不惜以金钱、美色等对法律人腐蚀利诱,甚至以权压人。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历来不绝。所以法律人的职业操守不是文字强加的美好德行,它必须是法律人长期坚守并成为不可撼动的精神品质:忠实于宪法和法律,忠实于客观事实,秉公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廉洁奉公,不枉不纵。 以上三点是我在没有学法学之前对法律人定式的认识,没有想过要成为优秀法律人要具备的东西有太多,对于初涉法学的我来说,要付出的远看不见尽头。 首先,任何一个学法学的人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底蕴才有可能成为杰出的法律人,而法学本身博大精深到望不到边,这就要求我们有相当强大的头脑去接受知识,并且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种强大的学习能力的形成与科学总结的学习方法和永不满足、潜心研究的学习态度是分不开的。

【教师应具备哪些个人素养】 教师应具备的七大素养

【教师应具备哪些个人素养】教师应具备的七大素养 作为教师不光需要扎实的知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其他能力素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教师应具备的个人素养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教师应具备的个人素养 一、具有良好的师德 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奉献精神,对于音乐教师来说,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友爱等情感体验,从而喜欢上音乐。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音乐教育观,发展观,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与学生和谐相处,把自己真诚完整的人格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师高尚的师德是音乐教师在工作中自觉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和品质,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体现音乐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不断得到人生的启迪。 二、具有系统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 1.具备系统的音乐专业知识 音乐教师必须掌握所教的音乐专业知识,对所教的音乐学科有着比较深入的理解,这里包括音乐领域相关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这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也是其必备的个人素养。除此之外,还要具有对学生表演点拨评价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表演,伴奏,指挥水平,总之,音乐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还要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音乐教师深厚的专业艺术素养,是音乐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组织各种艺术活动的基础。 2.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 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我们首先要明白:学生是学习音乐的对象,音乐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人才是教育目的。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仅是他歌唱的多么动听,钢琴弹得多么有节奏、有韵味,还要具备一定的从教技能。音乐教师可以是歌唱家,可以是演奏家,但是,他首先必须是一位音乐教育者,他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掌握教育方法,明白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只有掌握一定教育教学技能,了解学生心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三、具有优雅的教学仪态 作为音乐教师来说要衣着干净整齐,得体漂亮,给学生一种美好的形象;另外行为举止要礼貌,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待人接物要充满热情,把自己最灿烂的一面展示在学生面前;最后,对待学生要和蔼可亲,能与学生真诚沟通交流;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牵引学生的视线,尤其是音乐教师不可古板,要能够走在时代的前沿,把自己最新,最美、最优雅的一面展示在大众面前,给大家一种美的视觉感受。 四、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艺术氛围 音乐由于其学科的性质决定了音乐课堂是轻松的,活泼的,充满艺术和时代气息的,因此,注定了音乐课堂有着其特殊的艺术氛围,作为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着力营造这种不同的艺术氛围,使学生敢说,敢唱,乐于表演,育音乐教育于快乐之中,音乐教学它不像语文数学学科那么枯燥,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塑造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五、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在音乐领域,多媒体的介入给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种音响,录音,投影技术可以使音乐教学不再枯燥,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因此,音乐教师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师要把多媒体技术作为解决自己教育工作难题的一种有效工具,扎实掌握教学中多媒体的常用技术,使我们的音乐课堂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架钢琴,展示在学生眼前的应该是视野极其广阔,资源非常丰富的音乐教育环境,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