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家

评价秦始皇(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积极作用:(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作用: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2)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积极措施:

①政治上:他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作用: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作用: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作用:对我国以后文化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④军事上:北防匈奴,修长城: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开发南疆,筑灵渠: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作用: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后世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消极作用:他又是实行残暴统治的封建皇帝。

(1)滥用民力,繁重的徭役。为自己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修长城、修驰道等。迫使成千上万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秦朝赋税沉重,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缴国家;(3)制定严刑峻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4)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秦始皇没有能处理好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实行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总体评价:从长远的历史发展来看,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评价汉武帝

政治:(1)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2)汉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削去半数的侯国。(3)重视人才。作用:解决王国问题,削除了地方诸侯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经济:(1)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圆形方孔)(2)下令治理黄河,开凿白渠。作用: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军事: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作用:解除了北方边疆的边患,使国家的统一、安定得到了巩固,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

思想文化:(1)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作用: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民族关系: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作用: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经济文化的联系。

对外关系:丝绸之路的开通。作用:沟通了东西方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总体评价:汉武帝的大一统使我国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统一、稳定和巩固。

春秋战国主要人物

春秋战国主要人物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春秋:齐桓公(小白)、管仲、隰朋、鲍叔牙、易牙、竖刁、郑庄公(寤生)、太叔段、祭足、颍考叔、公子纠、宫之奇、公孙无知、晋文公(重耳)、狐突、狐偃、狐毛、介子推、里克、邳郑、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石碏、石厚、州吁、郑突、郑忽、老子、孔子、孙武、左丘明、伍子胥、范蠡、西施、勾践、阖闾、夫差、文种、专诸、要离、庆忌、吴王僚、伊尹、烛之武、公子光、魏舒、晏婴、庆父 战国:乐毅、吴起、孙膑、庞涓、廉颇、赵牧、赵奢、赵括、项燕、田单、韩非、荀子、庄子、墨子、惠子、孟子、燕丹、荆轲、高渐离、樊於期、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邹忌、白起、商鞅、李悝、蔺相如、屈原、魏斯、乐羊、西门豹、孔汲、杨朱、聂政、申不害、尸佼、赵武灵王、匡章、淳于髡、张仪、苏秦、田辟疆、田忌、鬼谷子、甘德、石申、李冰、扁鹊、范雎、蔡泽、郭隗、唐蔑、宋玉、触龙、毛遂、鲁仲连、公孙龙 秦:嬴政、吕不韦、李斯、尉缭、王翦、王贲、李信、蒙骜、蒙武、蒙恬、嬴扶苏、嬴胡亥、赵高、章邯、司马欣、董翳、李由、甘罗、嫪毐、阳泉君、嬴子婴、嬴成矫、徐福、卢生、陈胜、吴广、项梁、项羽、张良、韩信、萧何、刘邦、陈平、周勃、夏侯婴、曹参、范增、项伯、项庄、樊哙、英布、彭越、熊心(楚怀王)、龙且、郦食其、钟离昧、周殷、灌婴、周章、魏咎、赵歇、

田儋、田臧、李归、邓说、伍徐、张贺、庄贾、朱鸡石、余樊君、王离、陈余、张耳、宋义、涉间、苏角、李左车、田荣、殷通汉:刘邦、萧何、曹参、韩信、张良、英布、周勃、周亚夫、吕雉、吕禄、吕产、陈平、灌婴、灌夫、郅都、宁成、张汤、东方朔、刘彻、刘启、刘安、卫青、卫子夫、霍去病、霍光、刘贺、田蚡、窦婴、苏建、苏武、司马相如、卓文君、司马谈、司马迁、扬雄、李广、李陵、王莽、赵飞燕、赵合德、刘秀、马援、邓禹、吴汉、盖延、赵破奴、张骞、刘细君、王昭君、梁冀、陈蕃、窦武、何进、卢植、皇甫嵩、朱隽、班超、班固、班昭、董卓、蔡邕、袁绍、袁术、郑玄、张衡、贾谊、晁错、郭解、剧孟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黄忠、马超、魏延、法正、庞统、周瑜、司马懿、徐庶、曹丕、曹植、曹彰、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满宠、蒋济、韩浩、陈群、张辽、徐晃、许褚、典韦、张合、于禁、乐进、李典、曹仁、文聘、张燕、曹洪、曹休、曹真、夏侯敦、夏侯渊、夏侯霸、夏侯威、姜维、鲁肃、吕蒙、陆逊、张昭、张纮、虞翻、丁奉、徐盛、陈武、潘璋、甘宁、太史慈、蒋钦、周泰、董袭、骆统、廖化、马谡、王平、蒋琬、刘禅、孙亮、凌统、费祎、诸葛瑾、公孙渊、邓艾、钟会、诸葛恪、司马师、司马昭、孙皓、曹髦 晋:司马炎、司马衷、贾充、贾南风、王祥、羊祜、王浑、王浚、陆机、陆云、周处、刘琨、谢逖、陶侃、孙秀、刘渊、石勒、石虎、王弥、苟曦、潘岳、石崇、左思、王览、王导、嵇康、阮籍、

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本文是关于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篇一:苏秦合纵联六国 战国七雄中,就数秦国最强盛。楚、齐、魏、赵、燕、韩六国诸侯联合起来,用“合纵”的办法结成南北联盟来抵抗秦国呢,还是联合西边的秦国,用“连横”的办法结成东西联盟来保存自己呢?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批纵横家。他们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洛阳人苏秦,他主张合纵;另一个是魏国人张仪,他主张连横。他们俩是同学。 苏秦在洛阳时想去见周天子,只恨没有人向周天子推荐。他知道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就是秦惠文王。他跑到秦国去劝秦惠文王用连横的办法,把六国一个一个地消灭。不想他等了一年多,盘缠花光了,衣服破了,秦惠文王也没有用他。他只好回老家去研究兵法,再作打算。他非常用功,念书十分刻苦。有时候念书念累了,眼皮粘到一块儿怎么也睁不开。他气急了,骂自己没出息,拿起锥子在大腿上刺了一下,刺得血都流出来了。这一下子,精神可来了,他接着又念下去。民间还传说,苏秦有时候太累了,就扑在案头上打瞌睡。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就拿根绳子一头吊在房梁上,一头吊住自己的头发,如果他脑袋一往案头上扑,那根绳子就把他揪住。这么脑袋一顿,头发一揪,就把他揪醒了。他这么悬梁刺股,苦苦地熬了一年多工夫,读熟了姜太公的兵法,记熟了各国的地形、政治情况和军事力量,还研究了诸侯的心理。 一年多以后,苏秦到燕国见燕文公,对他说:“燕国没受到秦国的侵略,是因为西边有赵国挡住秦国。可是赵国要来打燕国,早上发兵,下午就能到。您不跟近邻的赵国交好,反倒把土地送给挺远的秦国,这种做法很不好。要是主公用我的计策,先跟邻近的赵国订立盟约,然后再去联络中原诸侯一同抵抗秦国,燕国才能安稳。” 燕文公很赞成苏秦的办法,就给他准备了礼物和车马,请他去和赵国联络。 苏秦到了赵国,对赵肃侯说:“如今秦国最注目的就是赵国。秦国不敢发兵来侵犯,是因为西南边有韩国和魏国挡住秦国,要是秦国去打韩国和魏国,韩国、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 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出处 秦国嬴陕西省中部、甘肃省东部一带伯约前900年- 前206年西楚、汉朝《秦本纪》 《始皇本纪》 齐国姜山东省东部、河北省南部一带侯前11世纪- 前379年田氏齐国《齐世家》 鲁国姬山东省曲阜市侯前11世纪- 前256年楚国《鲁世家》 《战国史》 郑国姬陕西省华县 后迁河南省新郑市伯前806年- 前375年韩国《郑世家》 宋国子河南省商丘市、通许县一带公前11世纪- 前286年田氏齐国《宋世家》

卫国姬河南省淇县、濮阳市一带侯前11世纪- 前209年秦国《卫世家》 陈国妫(音:归)河南省淮阳县侯前11世纪- 前478年楚国《陈杞世家》 《左传.哀十七年》 蔡国姬河南省新蔡县侯前11世纪- 前447年楚国《管蔡世家》 吴国姬江苏省、安徽省东部一带子、王前11世纪- 前473年越国《吴世家》 越国姒浙江省一带子、王前20世纪- 前306年- 前222年- 前110年楚国《勾践世家》 《战国史》 初亡于楚国,后降秦,建闽中郡,秦亡后受汉封为闽越、东瓯二国。 唐国 后改称晋国姬山西省、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河北省西部一带侯前11世纪- 前349年韩国、赵国、魏国三

家分晋《晋世家》 《战国史》 楚国芈湖北省、河南省南部、后扩张至安徽、江西、湖南、江苏子(自称为王)建于商代前11世纪受封- 前223年秦国《楚世家》 《战国史》 [编辑] 周畿内诸侯国或者周朝世卿采邑 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 酆国姬陕西省户县东侯前11世纪- 成王十九年周朝 温国己河南省温县西南子?- 前650年狄国 刘国姬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西南前712年- 前455年周朝 荣国姬河南省巩义市一带公 甘国姬河南省原阳县公周襄王时立 樊国姬仲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思想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时期的政治思想。这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内,百家争鸣是政治思想发展的一个特征。本文是春秋和战国时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时期的政治思想。这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内,百家争鸣是政治思想发展的一个特征。 从公元前770年周王室东迁雒邑,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止,持续了5个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动荡和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革的时期。从鲁初税亩起,至秦商鞅变法,“裂井田,开阡陌”,表明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奴隶制生产关系逐渐被封建生产关系所取代。周王室东迁以后,失去了控制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一些诸侯国竞相扩张,出现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形势。公元前5世纪中叶,韩、赵、魏三家分晋,形成了七雄并立局面,大国争霸进而演变为列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在社会的动荡中,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也在加速。随着战争和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原有的社会等级结构也日趋解体。奴隶主贵族日益没落,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走上社会政治舞台。春秋末年,学在官府的格局被冲破了。孔丘“论次诗书、修起礼乐”,形成私人办学

的风气。至战国时期,士人成为较为稳固的知识阶层和社会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力量,这为政治思想的繁荣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春秋和战国时期发展概况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系统化、哲理化的时期。春秋初至春秋末,是西周以来敬德保民思想继续发展的时期,仁、礼、法、刑、忠、孝等重要的政治思想范畴,都是这一时期提出的。儒家和道家的出现,使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进入了体系完备和内容丰富、充实的发展阶段。至战国时期,又出现了名家、法家、墨家、农家、杂家、阴阳家、纵横家等思想学术派别,诸子百家各自著书立说,招收学生,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百家中,儒、墨、道、法四家的政治思想内容最为丰富,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影响较大。儒家思想以伦理政治为核心,“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重视君臣父子之礼、夫妇长幼之别。在战国时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孟轲、荀况。以墨翟为创始人的墨家学派,其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实用,兼爱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在政治上,墨家主张尚贤、尚同、非攻,在国家的经济政策上则主张强本节用。墨家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为显学。 道家源于老子,其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战国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的政治理想是人与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的“无何有之乡”,比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政治主张走得更远。在政治上,他主张“绝圣弃智”,“掊斗折衡”。其他代表人物,如杨朱主张“贵己”、“为我”、“全性葆真”,列御寇主张“贵虚”,都有消极遁世的特点。

高等考试真命题选练(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师版)

高考真题选练(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一、选择题 1.(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 【答案】B 2.(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答案】C 3.(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

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 【解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项错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3·江苏单科·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题干材料信息,铁农具出土于秦魏等国故地,故AC错误;D单纯从题干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这个结论。从题干河南辉县魏墓出土的农具成套来看,成套的农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符合题意的是B

春秋战国主要人物.

春秋:齐桓公(小白)、管仲、隰朋、鲍叔牙、易牙、竖刁、郑庄公(寤生)、太叔段、祭足、颍考叔、公子纠、宫之奇、公孙无知、晋文公(重耳)、狐突、狐偃、狐毛、介子推、里克、邳郑、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石碏、石厚、州吁、郑突、郑忽、老子、孔子、孙武、左丘明、伍子胥、范蠡、西施、勾践、阖闾、夫差、文种、专诸、要离、庆忌、吴王僚、伊尹、烛之武、公子光、魏舒、晏婴、庆父 战国:乐毅、吴起、孙膑、庞涓、廉颇、赵牧、赵奢、赵括、项燕、田单、韩非、荀子、庄子、墨子、惠子、孟子、燕丹、荆轲、高渐离、樊於期、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邹忌、白起、商鞅、李悝、蔺相如、屈原、魏斯、乐羊、西门豹、孔伋、杨朱、聂政、申不害、尸佼、赵武灵王、匡章、淳于髡、张仪、苏秦、田辟疆、田忌、鬼谷子、甘德、石申、李冰、扁鹊、范雎、蔡泽、郭隗、唐蔑、宋玉、触龙、毛遂、鲁仲连、公孙龙 秦:嬴政、吕不韦、李斯、尉缭、王翦、王贲、李信、蒙骜、蒙武、蒙恬、嬴扶苏、嬴胡亥、赵高、章邯、司马欣、董翳、李由、甘罗、嫪毐、阳泉君、嬴子婴、嬴成矫、徐福、卢生、陈胜、吴广、项梁、项羽、张良、韩信、萧何、刘邦、陈平、周勃、夏侯婴、曹参、范增、项伯、项庄、樊哙、英布、彭越、熊心(楚怀王)、龙且、郦食其、钟离昧、周殷、灌婴、周章、魏咎、赵歇、田儋、田臧、李归、邓说、伍徐、张贺、庄贾、朱鸡石、余樊君、王离、陈余、张耳、宋义、涉间、苏角、李左车、田荣、殷通 汉:刘邦、萧何、曹参、韩信、张良、英布、周勃、周亚夫、吕雉、吕禄、吕产、陈平、灌婴、灌夫、郅都、宁成、张汤、东方朔、刘彻、刘启、刘安、卫青、卫子夫、霍去病、霍光、刘贺、田蚡、窦婴、苏建、苏武、司马相如、卓文君、司马谈、司马迁、扬雄、李广、李陵、王莽、赵飞燕、赵合德、刘秀、马援、邓禹、吴汉、盖延、赵破奴、张骞、刘细君、王昭君、梁冀、陈蕃、窦武、何进、卢植、皇甫嵩、朱隽、班超、班固、班昭、董卓、蔡邕、袁绍、袁术、郑玄、张衡、贾谊、晁错、郭解、剧孟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黄忠、马超、魏延、法正、庞统、周瑜、司马懿、徐庶、曹丕、曹植、曹彰、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满宠、蒋济、韩浩、陈群、张辽、徐晃、许褚、典韦、张郃、于禁、乐进、李典、曹仁、文聘、张燕、曹洪、曹休、曹真、夏侯敦、夏侯渊、夏侯霸、夏侯威、姜维、鲁肃、吕蒙、陆逊、张昭、张纮、虞翻、丁奉、徐盛、陈武、潘璋、甘宁、太史慈、蒋钦、周泰、董袭、骆统、廖化、马谡、王平、蒋琬、刘禅、孙亮、凌统、费祎、诸葛瑾、公孙渊、邓艾、钟会、诸葛恪、司马师、司马昭、孙皓、曹髦 晋:司马炎、司马衷、贾充、贾南风、王祥、羊祜、王浑、王浚、陆机、陆云、周处、刘琨、谢逖、陶侃、孙秀、刘渊、石勒、石虎、王弥、苟晞、潘岳、石崇、左思、王览、王导、嵇康、阮籍、阮咸、刘伶、王戎、杜预、荀勖、何曾、张华、司马攸、司马玮、司马亮、司马伦、司马冏、司马颖、司马颙、司马乂、司马越、段匹磾、张寔、刘曜、刘聪、司马睿、王羲之、王献之、桓温、谢安、谢玄、谢道韫、桓玄、苻坚、姚苌、慕容垂、陶渊明、王敦、司马道子、孙恩、谢琰、王恭、殷仲堪、瘐楷、卢循、徐道覆、王猛 南北朝: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元雍、元琛、元晖、法庆、尔朱荣、郦道元、刘裕、刘义隆、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刘义康、刘湛、宇文泰、高欢、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教学目的知识构造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思想 老子《老子》;孔子“五经” 诸子百家 科技 天文 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十九年七闰 《甘石星经》 物理 《墨经》 文学 《诗经》 屈原《离骚》;诸子散文 艺术 《妇女凤鸟图》《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编钟医学 扁鹊与四诊法 教学建议

复习课设计 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在讲述本课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了解这一时期文化开展的时代背景。 一、思想 本部分内容包括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本部分知识学生在重点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并引导学生对各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析。 二、文学 本部分内容包括《诗经》、屈原和诸子散文。《诗经》、屈原这部分内容学生在重点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于重点初中课本未涉及的内容加以强调。 在讲述诸子散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语文知识了学习这部分知识。并让学生认识到诸子通过其散文向世人阐述其思想。三、艺术 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讲述这部分内容。 四、天文和物理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成就,学生在重点初中就已经学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内容。并强调天文成就的年代、比西方领先的时间。 战国时期物理学的开展是以前学生没有学过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中国物理学获得的成就。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

补充。 五、医学 本部分内容学生也已学过,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回忆即可。 重点——对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巨变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们从各自经济、政治利益出发,形成了各种学派,儒、法、道是其中重要的学派。 ??儒家倡导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倡导“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倡导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乱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乱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毁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开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交融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其中,儒家思想,构筑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正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三者的综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重点——对孔子的评价 自汉代至清朝,被尊为“圣人”的孔子一直被尊崇。“五四”时

春秋战国的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的历史人物 历史和故事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性,故事是历史的传播载体,起到了传承历史的作用,历史则是故事的内涵,丰富了故事的内容。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战国的历史人物,欢迎阅读与借鉴! 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今山东省龙口市)人。齐国赘婿,齐威王用为客卿。他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他学无所主,博闻强记,能言善辩。他多次用隐言微语的方式讽谏威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 齐康公十九年(前386年),齐国历史上着名的齐威王继位。当时,田齐正式取代姜齐已经近三十年,但这三十年间,齐国尚未从姜齐末年的内乱中恢复过来,封建改革的阻力很大,条件也不成熟,各路诸侯趁机攻伐田齐新兴政权。因此,齐国的国力一直比较弱。其时,齐国内政纷乱,军旅不振,政局岌岌可危,刚继位的齐威王却不理国政,沉湎女乐,国内形势日渐严峻。然而,群臣却不了解这位新君的秉性,不敢进言劝谏。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淳于髡不顾个人的安危,挺身而出,用自己擅长的“隐语”讽谏齐王。 淳于髡见了威王,绝口不提国家大事,却出个谜语让威王猜。他道:“大王的宫廷里有只大鸟,好几年了,既不飞,也不叫,大王,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齐威王一听,便知道淳于髡在以猜谜语为名,劝谏自己,他豪情万丈地道:“这只鸟,要么不飞,一飞就直冲云霄;要么不叫,一叫就震惊世人!”

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国势日盛。他一改常态,将官员都召集起来,该赏的赏,该罚的罚。他又激励前线的士兵们,让他们奋勇出击。诸国见齐国日益强大,连忙把侵占的齐国国土都交还了回来。就这样,齐威王称雄了三十多年。后来“一鸣惊人”成为一个成语,比喻有才能的人从前默默无闻,后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有一年,楚国大规模出兵侵略齐国。威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可是让他随身带去送给赵国的礼品却很微薄,淳于髡见状,仰天大笑,竟把帽子上的带子都笑断了。威王疑惑不解地问道:“你笑什么?”淳于髡道:“刚才我来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个老农,他拿着一个猪肘子和一杯酒,祭奉田神,并说:‘求田神保佑我五谷丰登,粮食满仓!’我看他想得到的那么多,可拿出来的又那么少,所以大声笑了起来。” 威王听毕,明白淳于髡是说自己拿出来的礼物太轻,赵国肯定会不满意,这样搬救兵就很难了,便把礼品的数量增加了十几倍,丰厚无比,淳于髡这才动身前往赵国。赵国国君对礼物非常满意,便借给了齐国大批兵马。楚国知道这个消息后,自知敌不过,忙连夜撤退了。齐国又一次转危为安。 又一次,齐威王欲献一只天鹅给楚王,派淳于髡送去,可天鹅在半道上飞跑了。淳于髡并不惊慌,他想好了一套说辞,提着空笼子来到楚国。 淳于髡见了楚王,道:“齐王派我来给您献一只天鹅,可路上经过水塘,我见天鹅渴了,就放它去喝水,谁知道它却飞了。我准备以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重要事件及人物

扁鹊,原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齐国渤海郡莫州(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山东长清人。由於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国医学的先河。 扁鹊青年时曾替贵族管理客馆,因而结识了名医长桑君,向他学习,被人认为是起死回生的神医,其后开始往各国行医。 他首先在虢国行医,正巧遇上虢国国君的太子猝死。秦越人立刻前往并提供解决之法,他认为太子只不过是患了热气病,只要看看的下身是否温暖,听听他的耳朵是否有声响,看看他的鼻孔是否有扩张,就可以知道太子是否仍然生存。他救了虢国太子,自此他起死回生的医术就不胫而走。 他后来到了齐国,遇上了齐桓公,齐桓公认为扁鹊的赫赫有名只不过纯粹是神化夸张,於是对於他十分傲慢无礼。扁鹊一见到齐桓公,就对他说他有一个小病,只要立刻服药就可以治好,齐桓公认为他只不过在吓唬他,故此没有理会。当扁鹊第二次建议要为他治病时,齐桓公也置之不理。当第三次扁鹊见到齐桓公时,齐桓公发觉自己的身体果然像扁鹊所说一样,病徵散发出面,极为严重,他这才向扁鹊请教,可是扁鹊说由於齐桓公对於他的劝告置之不理,现在已经没能救了。过了不久,齐桓公果然死了。有了病入膏肓的成语。 后来扁鹊到了秦国,由於太医令李醯妒忌扁鹊的医术,於是设计害死了扁鹊。相传《难经》为扁鹊所著。 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敬仲,史称管子,出生于颍上(今安徽颍上县),春秋时代的政治家,哲学家。《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宪问第十四)也有关於孔子对他的评论,北宋苏洵的《管仲传》也有一些分析。 年轻时家境贫困,鲍叔牙发现管仲有才能,交为好友,经常和管仲往来,管仲常占小便宜,鲍叔牙并不引以为意,反而处处为他设想,一直都善待管仲(蔚为美谈,史称「管鲍之交」)。后来,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其弟公子小白。 前686年,齐襄公逝世,他的侄子公孙无知篡位。 前685年春天,齐国大夫雍廪杀了公孙无知,公子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鲁国却支持其兄公子纠,因此齐国和鲁国之间发生战争,管仲射箭中了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没有死。齐国战胜,鲍叔牙向鲁庄公要求处决公子纠,并把管仲交给齐国。在鲍叔牙强烈推荐下,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甚至尊为「仲父」。管仲在齐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终于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晏婴(?-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及事件(年表)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及事件 旧、新石器时代: 前100万年前后:正值古史传说中的燧人氏时代。 前10万年前后:正值传说中的伏羲时代。 前7千年前后:正值传说中的神农时代。 前2700年前后:传说轩辕战炎帝,败蚩尤,而后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前2700年前后:传说史官仓颉造文字。 前2100年前后:传说大禹治水,禹之子启得帝位,开始 “家天下“。 夏、商、西周: 前1900年前后:太康失国,后羿代夏。 前1600年前后:自契到汤八迁,居于毫。 前1300年前后:盘庾迁殷。 前1100年前后:周文王被拘于羑,演周易,成六十四卦。 前1046年:牧野之战,武王克商。 前841年;国人暴动,逐厉王,周召共和。 春秋战国: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称东周。 前679年:齐桓公称霸。 前498年:孔子在鲁国遭冷遇后,周游列国。 前494年:吴越之战,越败,越王勾践向吴称臣。 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 前382年:吴起为楚令伊,变法,楚强。 前350年:商鞅颁布第二次变法令,开阡陌封疆。 前339-前278年:屈原作《离骚》、《天问》、《九歌》。 前307年:赵武灵王进行军事变革,胡服骑射。 前270年:魏人范雎入秦为客卿,献“远交近攻”之策。 秦: 前221年:秦灭齐,天下统一,秦王嬴政定称号为“皇帝”,称“始皇帝”。前210年:秦始皇死,其子胡亥即位,是为二世。 前209年:成胜、吴广起义反秦。 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刘邦入关中,秦亡。 西汉: 前202年:楚汉之争以项羽兵败自杀告终,刘邦即位,是为汉高祖。 前186年:张良卒。 前150年前后:董仲书强调天人感应学说。 前138-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 前119年前后:汉武帝颁布新的耕作方法——代田法。 前90年:司马迁卒,其所著《史记》名垂青史。 西汉末年:“再受命”之说风靡一时,公元8年王莽代汉。 东汉: 25年:刘秀称帝,是为光武帝。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复习训练 一基础训练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针对社会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这一局面,史称() A战国七雄B百家争鸣C百花齐放D春秋五霸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 3.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主张是() ①仁②法治③无为而治④以德教化,以礼治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 5.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庄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 6.道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①爱一切人,相互友爱②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③无为而治,顺应自然④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以维护国家统治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被认为是兵家鼻祖的思想家是() A墨子B孙武C孙膑D汉武帝 8.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并以严刑峻法对国家进行统治,其思想渊源应该来自于()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 9.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 A春秋时期B秦统一后C汉武帝时期D唐太宗时期 10,与上一题有关的历史事实是()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百家争鸣D贞观之治 二。综合能力训练 11.在山东曲阜,导游对一幅人物画像进行如下讲解:“春秋时期,此人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你联想到此人以及治国主张是() A老子—无为而治B孔子—仁者爱人C墨子—兼爱非攻D韩非子—严刑峻法 12.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温家宝总理曾说:“我们相信一句老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危机的背后就潜伏这转机”这一思想源于诸子百家中的() A墨家B法家C兵家D道家 13。在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生活困难,偷盗了邻居的钱财。以为思想家提出“一定要严惩,以儆效尤”,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属于() A法家B儒家C兵家D墨家 14.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提出与民主共和这一观念相类似思想的是()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孙子 15.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之一,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类似思想的是()A老子B孟子C墨子D孙武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主要思想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 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荀子主张“性恶论”即人性本善。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中国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曾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书的史官),后隐退著《老子》一书。他把宇宙万物的本体看做“道”,认为它是超越时空静止不动的实体,是产生整个物质世界的总根源。他在观察社会和自然变化时,又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两方面的 对立之中,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政治上他主张“无为”,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回到“小国寡民”的幻境之中。老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子:(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人称“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贱人”(《渚宫旧事》),汉代王充甚至说:“孔墨祖愚,丘翟圣贤。”(《论衡·自纪》)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宣扬兼爱、非攻、尚贤、

春秋战国历代诸侯列表

秦国 秦嬴不详不详 秦侯不详不详 公伯不详不详 秦仲不详不详 秦庄公前821-前776 44 秦襄公前777-前766 12 秦文公前765-前714 51 秦宁公前715-前702 13 秦出公前703-前696 7 秦武公前697-前676 21 秦德公前677-前674 3 秦宣公前675-前662 13 秦成公前663-前660 3 秦穆公前659-前619 40 秦康公前620-前609 11 秦共公前608-前602 6 秦桓公前603-前577 26 秦景公前576-前537 39 秦哀公前536-前501 35 秦惠公前500-前491 9 秦悼公前490-前477 13 秦共公前476-前443 33 秦躁公前442-前429 13 秦怀公前428-前425 3 秦灵公前424-前415 9 秦简公前414-前400 14 秦惠公前399-前387 12 秦出子前386-前385 1 秦献公前384-前362 22 秦孝公前361-前338 23 秦惠文王前337-前311 26 秦悼武王前310-前307 3 秦昭襄王前306-前251 55 秦孝文王前250 1 秦庄襄王前249-前247 2 秦王(嬴政) 前246-前220 26 秦帝系表(公元前221 至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前221-前210 11 秦二世前209-前207 3 子婴前207 8个月

晋国 晋唐叔姬虞1042 晋侯燮姬燮 晋武侯姬宁族 晋成侯姬服人 晋厉侯姬福859 晋靖侯姬宜臼858 841 晋厘侯姬司徒840 823 晋献侯姬籍822 812 晋穆侯姬费王811 785 晋殇叔784 781 晋文侯姬仇780 746 晋昭侯姬伯745 740 晋孝侯姬平739 724 晋鄂侯姬却723 718 晋哀侯姬光717 710 晋小子侯姬小子709 707 晋侯泯姬泯706 689 曲沃桓叔姬成师744 732 曲沃庄伯姬鱓731 716 曲沃武伯姬称715 679 晋武公姬称678 677 晋献公姬诡诸676 651 晋惠公姬夷吾650 637 晋文公姬重耳636 628 晋襄公姬欢627 621 晋灵公姬夷皋620 607 晋成公姬黑臀606 600 晋景公姬据599 581 晋厉公姬寿曼580 573 晋悼公姬周572 558 晋平公姬彪557 532 晋昭公姬夷531 526 晋顷公姬弃疾525 512 晋定公姬午511 475 晋出公姬凿474 452 晋哀公姬骄451 434 晋幽公姬柳433 416 晋烈公姬止415 389 晋孝公姬颀388 晋静公姬俱酒249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思想 老子《老子》;孔子“五经” 诸子百家 科技 天文 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十九年七闰 《甘石星经》 物理 《墨经》 文学 《诗经》 屈原《离骚》;诸子散文 艺术 《妇女凤鸟图》《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编

钟 医学 扁鹊与四诊法 教学建议 复习课设计 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在讲述本课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了解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思想 本部分内容包括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本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并引导学生对各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析。 二、文学 本部分内容包括《诗经》、屈原和诸子散文。《诗经》、屈原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于初中课本未涉及的内容加以强调。 在讲述诸子散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语文知识了学习这部分知识。并让学生认识到诸子通过其散文向世人阐述其思想。 三、艺术

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讲述这部分内容。 四、天文和物理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成就,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内容。并强调天文成就的年代、比西方领先的时间。 战国时期物理学的发展是以前学生没有学过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中国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五、医学 本部分内容学生也已学过,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回顾即可。 重点——对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综合认识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巨变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们从各自经济、政治利益出发,形成了各种学派,儒、法、道是其中重要的学派。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曲折的故事情节还原历史的真实情景,揭露历史的动态过程,描述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丰富历史事件的内容,这对于改变历史课程的枯燥性,促进历史理论教学的深入浅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欢迎阅读与借鉴! 平王东迁是东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的历史事件。周幽王时,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雒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平王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而由周武王立国至周幽王被杀的时期则称为西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

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各地诸侯才知道,原来犬戎真的打进镐京了。于是,他们纷纷带着大队人马前来镐京救援。诸侯们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宜臼为天子,也就是周平王,然后就回各自的封国了。 没想到这些诸侯们前脚一走,犬戎后脚就又进来了,而且是经常进犯。当时,京师宫殿被焚毁,国库亏空,而且西边的很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边境烽火也是连年不息。于是,平王就与群臣商议迁都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周公反对道:“不好!洛邑虽然居于天下之中,但是四面受敌;而镐京呢,左边有崤山、函谷关,右边有陇国、蜀国,而且沃野千里,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天府之国。现在,大王如果要舍弃镐京,迁都到洛邑,臣认为不可!”平王没有听取周公的谏议,把都城迁到了洛邑。平王东迁,并没有迁徙丰、镐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国的时候,只能依靠诸侯的力量,从此落入了诸侯的掌控之中。诸侯们各霸一方,展开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残杀。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篇二:范雎睚眦必报范雎曾是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有一回,须贾带着范雎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范雎挺有才干,就背地里打发人去见范雎,还送给他百两金子和一些牛羊作为见面礼,却被范雎坚决推辞。不明真相的须贾却怀疑范雎暗中串通齐国,回到魏国以后,就向丞相魏齐告发。魏齐听了以后,非常生气,下令严刑拷问范雎。打得他肋骨断了几根,门牙也掉了几颗。范雎只

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习题

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一、单项选择 1、下列著作中,记录孔子学说的是() A、《诗经》 B、《论语》 C、《春秋》 D、《尚书》 2、下列观点属于韩非子的是() A、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 B、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主张中央集权 D、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3、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A、老子 B、墨子 C、孔子 D、孟子 4、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墨子 5、下列人物属于战国时期的是() ①孔子②商鞅③孟子④韩非子⑤扁鹊⑥管仲 A、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⑥ 6.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家是() A.孔子 B.孙子 C.孙膑 D.韩非 7.下列哪些人物与孔子是同一学派的() ①孟子②墨子③荀子④庄子⑤韩非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⑤

8.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的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 C.社会大变革 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二、问答题 10、(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孔子在教育上有什么成就? (3)孔子在史学上有什么成就? (4)孔子的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什么影响? 11、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百家争鸣中主要有哪些学派? (3)百家争鸣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B 5、B 6、B 7、A 8、C 9、C 二、问答题 6、(1)核心是“仁”。(2)①创办学校,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学生,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②总结了很多教育经验,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3)根据鲁国的历史,编写了《春秋》。(4)孔子的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7、(1)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士人针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不同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墨家、儒家、道家、法家。(3)百家争鸣有利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家

评价秦始皇(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积极作用:(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作用: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2)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积极措施: ①政治上:他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作用: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作用: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作用:对我国以后文化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④军事上:北防匈奴,修长城: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开发南疆,筑灵渠: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作用: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后世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消极作用:他又是实行残暴统治的封建皇帝。 (1)滥用民力,繁重的徭役。为自己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修长城、修驰道等。迫使成千上万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秦朝赋税沉重,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缴国家;(3)制定严刑峻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4)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秦始皇没有能处理好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实行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总体评价:从长远的历史发展来看,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评价汉武帝 政治:(1)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2)汉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削去半数的侯国。(3)重视人才。作用:解决王国问题,削除了地方诸侯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经济:(1)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圆形方孔)(2)下令治理黄河,开凿白渠。作用: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军事: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作用:解除了北方边疆的边患,使国家的统一、安定得到了巩固,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 思想文化:(1)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作用: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民族关系: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作用: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经济文化的联系。 对外关系:丝绸之路的开通。作用:沟通了东西方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总体评价:汉武帝的大一统使我国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统一、稳定和巩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