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举例说明某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以及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2.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学案通读教材,依据导学案作好对书本基础知识的勾划,标注关键词。

2.限时20分钟,提前完成预习案,并将预习案中不能理解的问题用双色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处。

3.课后高效完成训练案,并记忆当堂所学知识。

预习案

Ⅰ.教材助读:阅读教材P85--88完成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

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各要素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2.平衡功能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含义

(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3.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4.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岩石受人类直接影响较小。

Ⅱ.预习自测

判断题: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

(2)某一要素的变化,能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但不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选择:如图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区域性

D.单一性

探究案

探究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主探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述的是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的哪个循环过程?

生物循环

探究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案例2及图5.3,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是怎样的?

(2)形成这种形态的原因是什么?

(3)流水侵蚀带来了哪些后果?体现了怎样的规律性?

(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植被破坏,暴雨集中等。

(3)流水侵蚀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沟谷纵横,支离破碎,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黄河携带的泥沙淤积下游河床。体现了整体性的规律,水土流失的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演化的过程。

【当堂检测】

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 )

A.彼此孤立存在的

B.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的

C.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D.彼此间杂乱无序的

2.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1 000只,20年后达到6 000只,又过了三年只剩下42只,这一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功能是( )

A.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

Ⅲ知识拓展: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训练案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2.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

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

D.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

3.下列现象不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A.热带雨林遭破坏,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B.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引起全球气温升高

C.某地区降水量多少与太阳活动周期有一定的关联性

D.长江中上游山区大量砍伐林木,下游地区洪水频发

解析: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太阳活动不属于地球自然地理要素。答案:C

二、非选择题

4.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特点。各要素间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循环名称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的是,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3)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要素决定的。

解析:第(1)题,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自然环境各个要素之间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第(2)题,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地貌,故属于水文对地貌的影响。植被破坏而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属于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陆地自然环境最大的特征是干旱,属于气候要素的直接影响。

(1)整体性大气循环 (2)C D (3)气候

教学反思:

高一学生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自然界地理学习,对“地理1”前面几章中有关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主体内容,已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各要素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便相对容易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本节教材中,活动较多,也是有关动植物、河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另外,由于是必修一的最后一章导致部分学生教材缺失。所以我尽可能的结合PPT和导学案,应力争构建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和符合教学实际的探究式课堂模式。具体来讲,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心理特点来设计问题情境、铺设恰当台阶,以便学生及时克服思维障碍,并不断有“发现”的惊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