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人图书馆_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综述

人人图书馆_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综述

人人图书馆_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综述
人人图书馆_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综述

第30卷第1期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30,No.12013年3月Journal of Aba Teachers College Mar.2013

收稿日期:2012-10-22

作者简介:李双利(1985—),女,陕西渭南人,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与网络教育应用。

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综述

李双利1

,昂

娟1,2,吴秀娟

1

(1.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扬州225009;2.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马鞍山243041)

摘要:人们的人际交往主要通过语言和非言语两种方式实现,形体语言是非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流中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此就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综述,回顾它的发展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总结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及不足。

关键词:语言;形体语言;教学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42(2013)01-0106-04

身体是人类思想和灵魂的载体,正如维根斯特在《哲学研究》中所说:人的身体是人的灵魂最好的图画”,身体的一举一动都是人类内心活动的反映,同时也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艾伯特·梅瑞宾发现:“在一条信息传递的全部效果中,只有38%的信息是有声的,包括音调、变音和其他声响,7%的信息是语言———只是词,而55%的信号是无声的。伯德惠斯特提供了类似统计,每人每天平均只用10—11分钟的时间谈话,平均每句话只占2.5秒,人们面对面交谈时,其有声部分低于35%,而65%的交际信号是无声的。

”[1]

由此可以看出形体语言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教育界的学者,更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形体语言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视线转移到形体语言的识别功能上,促使对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研究发展更为缓慢,

因此对现有关于形体语言的研究资料进行系统地总结概括,将其应用到教育中,

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形体语言的现状,同时也为我们下一步研究形体语言的具体方向提供了极大帮助。

一、研究现状

人类诞生之初,形体语言就作为主要的交际方

式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心理语言学创始人、德国学者冯特认为,原始人首先用手势姿态作为相互传达思想的工具,声音只是伴随着手势、姿态起辅助作用

[2]20

。由此可以看出形体语言的历史比有声语

言要长得多。但随着有声语言的出现,形体语言逐渐退居后位,

成为有声语言的辅助言语,而且人类对形体语言的研究也比有声语言要晚得多。

19世纪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自此,人类才开始对形体语言有所研究,书中指出:全人类的面部表情都是一致的,

不会因为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人们通过面部肌肉的变化、五官在一定限度上的位移和面部色彩的变化,可以向周围的人发出信息,表达自己的快乐、沮丧、惭愧、讨厌等内在情绪

[2]20

。此观点首次将

人类面部表情作为表情达意的方式,

开启了国内外学者对形体语言的探索之门。然而,形体语言的探索之路并不如我们想象之中那么容易,

直到上世纪50年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伯德惠斯特尔博士在他的著作《体语学导论》中提出“Kinesics (体语学)”一词,对形体语言的作用予以肯定,此后,形体语言的研究才有了较大的发展。朱利叶斯·法斯特的

《体态与交际》和《体态语言》、亚蓝.皮兹的《人类行为语言》等都是当时比较有影响的著作,加深了人

6

11

李双利昂娟吴秀娟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综述

们对形体语言的认识与理解,推动了形体语言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使得跨国交际的地位提升,在语言有所限制的条件下,形体语言的重要作用也就凸显出来了,专家学者更是意识到形体语言在交流中的作用,对此展开一系列的研究,英国彼得卡雷特所著的《体态秘语》为我们描述了生活中各方面的体态语言,日本著名性格分析大师山边彻总结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形体语言,并将其以生动的图画方式展现出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透明。

我国关于形体语言的研究稍晚,直到80年代才出现少量著述,1988年,耿二岭出版了《体态语概说》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体态语的社会职能、可传授特征、运用技巧及体态语与文化的关系,还列出了汉族体态语小词典。该书的出现引起了我国学者对形体语言的专门研究,也出现了较多相关著述。主要有:1990年曹聪孙出版的《肉体言语术》;1991年李中行、张利宾合著《非言语交流—人际交际的艺术》;庄锦英、李振村1993年合著的《教师体态语言艺术》;1995年刘玄恩、刘永发合著《实用体态语》;张艺华1997年编著《体态语言奥妙》;周国光1997年编著《体态语》;熊征宇的《体态语和礼仪》;2010年张克编著的《体态语与教育传播》;李振村的《教师课堂体态语言》等。而与形体语言相关的文献已超过上千篇,其中以“体态语”为题名的最多,有666篇,“肢体语言”有332篇,“身体语言”有179篇,“形体语言”这个名词比较新,仅有178篇。搜到相关的的硕博士论文总共30多篇①。

分析已有的资料文献,笔者发现大部分国内外学者都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人际关系交往上,如上面提到的《体态秘语》、周增文编写的《肢体语言的心理秘密》等,讲述的都是形体语言在交际中的应用,而对于将形体语言应用到教育中的研究却不多,其相关的著述更少。

二、形体语言的概念

形体语言,又称体态语、身体语言、身势语等等,是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又同时是一种表达意义的符号,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之一,经常以伴随或辅助语言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

关于形体语言的界定,从不同名称,不同角度出发,其定义也稍有不同。耿二岭在其《体态语概说》中将体态语定义为:“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和眼色以及沟通者和接受者的空间位置关系等一系列与沟通者和接受者的身体姿态有最直接关系的伴随语言手段。”[3]6庄锦英、李振村指出:“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的身体态势(这里的“交际”是广义的交际,它包括沟通、交流、传播等多种含义)。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4]5黄春玲认为:“所谓肢体语言指的是以人体为表现工具,通过肢体的表情性活动来塑造形象,借以抒发情感。”[5]4有鉴于此,我们可以为教师形体语言下个定义,即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姿势等身体部位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

三、形体语言的分类

形体语言是非语言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表现丰富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类也不尽相同,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总结中可以看出,最常见的分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体态行为动作方面:萨莫瓦把体态语分为面部表情语、眼神语、手势语、接触语、姿势语、副言语、气味语[6]16-17;纳普把体态语分为手势、身体动作(四肢动作、手部动作、头部动作、腿部动作)、面部表情(微笑、眼睛动作)和姿势[7]。这种分类在形体语言的研究中是最普遍的一种分法,我国学者张克、黎运汉等人对形体语言的研究也以此来分类。

体态语的客观效果方面:可将体态语分为两类:积极体态语和消极体态语,能体现内心真实感情的(不自觉的体态语及一部分有意识的体态语)属于积极的体态语。与语境不协调,装腔作势,以及有意讽刺的体态语为消极体态语[8]。

人体和脸部的连续动作对应的各种行为的起因方面:埃克曼弗里森和艾尔斯活斯把形体语言分为象征性动作、说明性动作、情绪表露动作、调节性动作和适应性动作,其中,适应性动作又进一步分为自我适应动作、变换式适应动作和客体适应动作[4]7。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适

711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当的分类。经常用到的分类是将形体语言分为目光语、面部表情、手势语、头部动作和姿势五大类,其中姿势又包括站姿、坐姿、走姿、蹲姿等等。另外,在对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行量化研究时,更多的是选择埃克曼弗里森和艾尔斯活斯的分法。

四、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

人类学家霍尔教授曾严肃指出:一个成功的交际者不但需要理解他人的有声语言,更重要的是能够观察他人的无声信号,并且能够在不同场合中正确使用这种信号,由此可见,形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样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张克先生在《体态语在教育传播中的作用》提到体态语在教育传播中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强化教师口语的传播功能,提高教学信息的传播效率;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开发其智力潜能;有助于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9],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对形体语言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中。关于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众说纷纭,大致包括以下观点:

(一)与言语相辅相成,弥补语言行为的不足

形体语言语和有声语言可以看作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仅语言在创始之初便与体态语牵丝扳藤在一起,就是在语言运用的任何一个横截面上,体态语都是和语言盘根错节在一起的[10]10。一方面,两者都属于知觉范围。在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是眼睛,而形体语言属于一种特殊的视觉符号,它通过直接刺激人的视觉感官,形成视像,而在有声语言的知觉过程中是耳朵起主导作用的,声音刺激人的听觉器官,留下听觉印象;另一方面,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日常交际过程中,有声语言仍是最有效的工具,但纯粹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听觉疲劳,效果不佳,需要形体语言对其进行补充,增强传递效果。形体语言虽可单独用于传递信息,却不能完全代替有声语言成为主要交际方式,其真正的价值恰恰表现在辅助有声语言,共同完成信息的传递、感情的交流等任务。就像《礼记·乐记》所说的那样:“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使知识变得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教学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但书本知识大多都是抽象知识,随着学习的深入,抽象知识愈来愈多,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一些逻辑推理严密的内容。而形象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并最终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实现融会贯通[11]10,给了人一种清晰、直观的感觉。除了语言、图片、多媒体等,身体语言应该也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形象化手段[12]。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教师都会在自己的课堂中加入形体语言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

(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很少有能引起学生注意的身体动作,也不注意学生的情绪,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和教师都毫无激情。巧妙地应用形体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的有声语言加上适当的身体动作,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形体语言便是一种培养兴趣的有效方式,如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徐美娟老师在《非智力因素潜能挖掘探究———活用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到: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用一些生动、逼真的表情和动作将枯躁的语言表达出来,把教材的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把教学活化为交际。如学“Could you help me?”时,教室里先放一个纸箱,教师边做动作边谈:This is a box.(指着箱子)The box is very heavy.(抱着纸箱做出很吃力的样子)Can you carry it?Could you take it to the office?(指着一名学生和纸箱)这比课本中原句“Could you take this box to the classroom?”更切合实际。

五、研究的不足

(一)重在研究教师形体语言,忽视对学生形体语言的研究

对现有的研究加以总结,我们发现,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形体语言的研究集中在教师身上,对学生

811

李双利昂娟吴秀娟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综述

形体语言的研究并不多见。殊不知,形体语言可以传递一个学生的想法,甚至是学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想法。例如一个儿童在上六年级科学课,学到跟四季相关的课程时,会用双手来做出对称的动作,表示在赤道的任意一侧设置一个温度带,这同时也说明了他对半球对称性知识的了解[13]341-376。而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手势动作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状态,以调整自己的语言和手势,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形体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二)重在定性研究,缺少定量研究

研究方法的欠缺使教师体态语研究几乎陷入困境,国内学者乐于在低水平上重复。侧重深度描述而缺乏实证和创新[14]。已有研究表明,对教学中形体语言的研究大多是研究者以自身的经验为主,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简单地照搬一些与形体语言相关的理论。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而定量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其认识论认为存在客观现实,将现实分解为可测量的变量,研究代表总体的样本以及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材料[15]122。其中,收集到的数据是以数字的形式展现的,用来体现教学现象之间的具体数量关系或描述规律,这使得定量研究成为了解教育状况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条件不足等原因致使研究者对定量研究的关注并不多,最终导致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严重失衡。另外,实际研究中,绝对的、纯粹的定性研究或者定量研究是不多的,通常是相互支持,相互说明的[16]7。因此,两者的互补与融合是将是我们努力的重要方向。

注释:

①数据来自中国知网。

参考文献:

[1]汪福祥.奥妙的人体语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

[2]王远新.语言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3]耿二岭.体态语概说[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4]庄锦英,李振村.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5]黄春玲.合唱艺术中肢体语言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9.

[6]胡文仲,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7]许涛,等.略论体态语与体态语交际[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0,(2).

[8]金定元.身动学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4).

[9]张克.体态语与教育传播[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向群.体育教学中体态语的研究—以高校健美操教学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11]邵学伟.形象化教学解决数学中抽象问题的几点看法[J].新课程(下),2011,(5).

[12]张金成.课堂教学妙用身体语言[J].新课程学习(下),2011,(10).

[13]Crowder,E.M.,&Newman,D.Telling whatthey know:The role of gesture and language inchildren’s science explanations[J].Pragmatics andCognition,1993.

[14]周鹏生.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9).

[15]乔伊斯·P.高尔,等.教育研究方法:实用指南[M].屈书杰,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6]李强,谭壮士.教育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校对:王小琴]

911

教学语言的运用

朝中分校2011春业务学习资料(一) 时间:2011年3月7日 地点:学校会议室 参加人:全体教职工 主持人:李启立 内容: 教学技能基本功 【开篇小语】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准确、娴熟地组织和实施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行为方式。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也是教师从师任教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学技能的高低反映了教师驾驭教育系统中各个要素的水平,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效率。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掌握各种基本的教学技能。 第一节教学语言的运用 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信息媒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用正确的语言、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科书内容、问题等进行叙述、说明的行为方式。对教师来说,语言应用能力是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自己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关系到知识的传授、学生智慧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而教师的语言应用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之一。 1 .教学语言的功能 人们常说,“教师是以舌为本,以舌耕为业”,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必须凭借教学语言,并以此为载体,方能有效地给学生进行传、授、解。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明确记载:“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其志。”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语重心长地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

浅谈鼓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良言一句三冬暖 ——浅谈鼓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教师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在课堂上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鼓励性语言强调的是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加以肯定、鼓励,而不是泛滥性运用,否则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效果适得其反。 【关键词】教师鼓励性语言作用原则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在和教师的交流中,总是带有一定情感的,而这个课堂能不能让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不能激发出他们的潜能,能不能让他们在山重水复的知识点中另辟蹊径,能不能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快乐,这主要就取决于教师能否营造出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尊重和保护。这一切除了依靠教师的专业素养外,靠的就是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充满希望的鼓励、一句真诚的赞美!这些便是课堂评价的种种方式,而这些评价中最主要的方式便是语言,而且也是众多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 一、教师鼓励性语言的作用 鼓励性语言,是指教师用来激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信心、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成功的关怀性语言,它是师生之间借以优化教学进程的一种情感交流,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其作用有: (一)、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对一般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如及时擦亮的火柴,会使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上进,可谓“点石为金”。 2、适时适度,对“差生”进行鼓励。对于后进生来说,他的闪光之处如晨露夕晖一样宝贵,抓住时机,适当鼓励,可使他们更新认识,转变学习态度,迷途知返,步入正途。 (二)、鼓励是开启学生心理情感大门的钥匙,益于建立和谐、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是一门艺术,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传授知识、传播文明、启迪学生心智、塑造学生心灵、与学生实现交往互动的最基本的工具和最主要的桥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搞好课堂教学,教师除了熟悉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外,还需要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教师的教育教学首先要靠教学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也就是说,教育教学成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语言修养水平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优美、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的作用;才能较好地讲透教材、完成新课标、实现素质教育要求。 教学语言主要分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其次还有时间语言、空间语言、行为语言和物质语言。同 时,还有语言的特征性。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在运用教学语言上,应注意哪些问题,谈一点肤浅看法。 1优化教学语言,用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 “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高度渴望被肯定”。在学生时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往往超过家长,有时候老师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身记忆。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尽量多的看到学生的长处,多给予表扬和鼓励,切忌责备、打击、讽刺、嘲笑;必须设法为学生创造一种能使其产生内心需要的学习情景、氛围。让他们有决心、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把心理活动正确地指向和集中到学习对象上。 2教学语言要精练,做到吐字清晰、意义准确、措词精当、惜话如金,有严格的精确性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精练,学生就易把握重点,得到要领,注意力比较集中。讲课往往并不都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泻而下,而是不慌不忙、要言不烦、“弹无虚发”。要做到教学语言精练并不容易,备课时要逐字逐句地思考和推敲,斟酌再三,精益求精。同时,还要有渊博的知识,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提炼出精美的语言;才能言简意深、画龙点睛、不尽有余、发人深醒。 3教学语言逻辑性要强 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论而有据、全面周密,有严密的逻辑性。教师讲课时条分缕晰,层次井然,前面所讲的是后面的基础,后面所讲的是前面的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有效互动、交流;才能听得懂,理解才会深刻,应用才会灵活,记忆才会牢固。 4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议论风生 做到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活灵活现、细腻动人,有鲜明的形象性;做到以情带声、情真词切、平易流畅、真诚感人,有强烈的感染力;做到语言生动而有风趣、态度活泼而不呆板、感情有起伏变化、声调有抑扬顿挫、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句句扣人心弦。生动活泼,主要是为了生动地传授知识,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深刻领会当堂内容,而不是哗众取宠,做到有趣而不失严谨,动人而不流俗。

近五年有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文献综述_程晓红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法。“朗读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不等于学习朗读,而是通过朗读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作品的语言形式。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关于它的研究从未间断过,收录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中的各种各类相关文章有数百篇之多。本文选取近5年有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的论文46篇,深入细读、归纳综合。研究者们对朗读教学相关问题的思考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朗读教学的作用、意义,朗读教学中朗读训练和指导的方法、技巧,朗读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等。这反映出教育者们对朗读教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朗读教学训练方法及作用的研究 (一)对朗读训练、技巧指导的研究 有近一半的论文是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指导和朗读能力的培养等。总体上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方法或朗读技巧指导的探讨主要涉及: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氛围,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投入感情并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朗读训练要有原则,要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情况,逐步提高;要授之以渔,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朗读不是没有主次之分,不是没有详略之分,而是要重点段落重点朗读。其中,比较深入的研究集中在学生兴趣的激发、朗读技巧的指导、组织形式等方面。 多篇文章都重视教师的范读。如《大阅读,小细节》(蒋芳,2011)中指出:“示范朗读是朗读指导的一个法宝。好的范读不仅能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动人的形象感染学生,更能使学生真切感受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还能潜移默化地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教师范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朗读的技巧,并且自己也要多读、多练。同时,教师范读不可以也无法取代学生自己的实践朗读。在课堂上,朗读的主角还是学生,教师应“该出声时就出声”,更多时候还是要倾听、欣赏学生的朗读。 《让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扎实而灵动》(何玉莲,2008)一文中指出,朗读要适时导悟,要彰显个性。“导悟”区别于一般的朗读技巧指导,它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一次次的点拨中,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去”,从而“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有深层把握和领会”,最终投入适合的感情,轻松自然地掌握正确的朗读方 法,于无痕之中教会学生朗读。“彰显个性”是反驳“整齐划一、不达标准死不休”的。不同的理解,读出的味儿自然不同,这一观点传达出了作者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张婷,2008)一文指出,“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的指导。”即意味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指导原则和要求不能一成不变,这不仅适用于朗读指导和训练,对于朗读评价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而针对老师的具体指导,文中还提出:“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训练要求细致、精要;训练的过程都需精心设计。”一个“精”字,反映了教师对学生朗读指导的精心、细心和责任心。 (二)对朗读教学作用的研究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朗读教学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方法,独具魅力,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综合这些论文,有的是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谈朗读教学的作用,有的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朗读教学的作用,有的是从重要性的角度来看朗读教学的作用等。 研究者总体认为,朗读教学具有以下作用:(1)有助于正确识字。(2)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3)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4)有助于学生感悟课文,深入理解课文。(5)可以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6)有助于学生获得审美感受、提高审美情趣。总的来说,研究者对于朗读教学的作用的总结是比较全面的,他们也提出了支撑这些观点的例证,即关于这些作用、效果的具体展示,这些基于结果层面的论述,更多的还呈现一种经验性的概括和总结。而对于其背后的理论依据并没有做深入的探讨和说明,比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用,依据是什么等尚未涉及。 二、朗读教学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朗读教学高潮,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研究者们给予了关注,积极探讨了朗读教学的现状、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一些对策、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朗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对于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总结认为: 近五年有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文献综述 文/程晓红 摘要:对近五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的训练与作用以及朗读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等进行梳理,归纳综合,以期发现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之技巧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之技巧 发表时间:2017-09-15T14:49:04.0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3期作者:林运斌 [导读] 观念上要重视语言的工具性作用,备课要备教学语言,要严格执行教案,要巧妙使用体态语言,需要教师长期的修炼。 林运斌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七中学330200 摘要:观念上要重视语言的工具性作用,备课要备教学语言,要严格执行教案,要巧妙使用体态语言,需要教师长期的修炼。 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谋略 无论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还是现代的“启发、诱导、设疑”等,教师主要依靠的还是语言。教师教学语言是否清楚、流利、准确、生动、形象、简洁和口语化,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是否省时省工。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语言冗长,重复,生硬拉杂,呆板干瘪,戴着扩音器,拖着高调子,颠三倒四,语无伦次,所讲内容完全靠听者估计加分析,重新归纳综合领会。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又是难于完成的。因此,姑且不从省时省工角度说,就是从教学效果角度讲,也不能不认真修炼语言。姑且笨一点,将必须讲的话写在教案中,授课时就照本宣科,也比临场语无伦次、喋喋不休、鸡零狗碎的拉杂重复好。味同嚼蜡尚可容忍,作呕恶心就让人难以接受了。 因此,我认为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技巧。 一、在思想观念上要重视语言的工具性作用 不少人认为:“话谁不会说?能交流就行了,何必多费力气!”要知道,在日常交往中,很多很多人的话是没有说准确、说明白、说清楚、说正确的,之所以都基本达到了交流的目的,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交流的内容较为简单易懂;二是借语境、表情、手势、眼神以及体态动作帮助表达和领会的结果。课堂上的知识就远非如此简单。因为,一是由于年龄、经历、阅历等因素,学生的视听、分析、综合、归纳、领悟等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二是课堂上交流的内容复杂严密、深奥未知。教师要把具有严密逻辑联系、深奥复杂而又为学生全然不知的内容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借助的工具主要是语言。试想,连工具都不能正确熟练地掌握,还谈什么劳动效果呢?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观念上重视语言的工具性作用,而且还必须用功修炼,进而准确有效地利用之。 二、备课要备教学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教师不能娴熟地驾驭语言,教师的工作就难以取得好成绩,最终误人子弟。因此,在备课时要重点备教学语言。必讲内容,必须经过反复推敲后白纸黑字写清楚,这才是科学的态度。教案写好后,要试讲,自己请教自己的耳朵,尽量删去那些可有可无的字、句,特别是重复累赘的话。 三、要严格执行教案 如果对既成教案不满意,就重写,既然已经定了,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偏离、更改、增减教案内容,因为那样如同车船偏离航轨,叫你难得收场。因此,不是高手就得循规蹈矩,切不可像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 四、要巧妙使用体态语言 一般来说,要达到出口成章、一语破的的程度是很难的,即使教师能如此,也还有学生接受领悟等因素的差异。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可巧妙地应用体态行为语言,如手势、眼神、身体活动、声音的轻重缓急、语气的抑扬顿挫等的特殊功能帮助表情达意,暗示学生规范行为、遵守纪律、积极思考、集中精力、专心听讲、配合默契,以达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之目的。 总之,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得好不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教师长期的修炼,从理论上讲比较容易,但操作起来十分困难。我之所言只是一种体会,我把上述体会介绍出来,愿与同仁共勉,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补充指正。

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在课程改革新形势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汉语言文学特有的艺术体征和美学品格,已然成为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汉语言文学作品符合汉语言的语文认知水平,符合汉语言的内心发展特征。小学语文教材中汉语言文学与其他教材的教学要求不同,需要教师教出童真的感觉,让小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特有的美感。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结合教材和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汉语言文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语言文学教材应用研究

一、汉语言文学符合小学生的语言思维发展特点 下面是武汉映辉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的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语言词汇通过模仿和交流不断得到积累,并开始在语境中使用这些词语。这个阶段的汉语言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依靠具体形象的事物,呈现出间断性和记忆的简短性,他们在学习生活规范和记忆时,采用单事件学习和记忆法。他们的思维呈现习得事物的累积学习。这个思维特点,要求语言的表达要短小精干,学生只有在简单句的语言表达中才能体会情感,习得知识。 汉语言文学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以小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富有情趣、短小生动、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具体包括: 1.听过一些故事,解释一些事物的基本特征,例如《狼和小羊》一文,通过狼和小羊抢水的故事,告诉学生狼这种动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故事传递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例如《孟母三迁》传递母爱的问答,《爱你本来的样子》一文教育学生要喜欢自己、爱护自己等。从上述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汉语言文学的内容比较简短,语言比较通俗,基本没有理解和阅读的难点,这个表现形式是与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因此学生容易接受。 汉语言文学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包括童话、寓言、小说、散文、诗歌等,学生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感受着语言的优美,学生在模仿中慢慢掌握词汇和语言。因此,通过这种文学形式来进行语文教学,是有效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缺乏汉语言文学素养 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出于汉语言文学作品,因此,教师的汉语言文学素养会直接影响教学成效,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缺乏汉语言文学素养,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还停留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思想中,没有储备完善的汉语言文学理论,也不了解汉语言文学的美学内涵、功能价值与体裁特征,难以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活动。 (二)未抓住汉语言文学的特征 对于小学语文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很多教师都抓不住汉语言文学的特征,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汉语言文学工具化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很多教师还采用“字词句段”教学法,仍然将汉语言文学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进行讲解,没有意识到汉语言文学的审美价值。 第二,汉语言文学教学成人化一些教师对于汉语言文学作品与成人文学作品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汉语言文学的内涵与主题,导致本应该生动有趣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变得晦涩难懂。 第三,未注意到汉语言文学的文体特征很多教师没有深刻地把握好汉语言文学的文体特征,使用与成人文学相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例如,很多教师在讲解诗歌与儿歌时,就没有注意到儿歌的趣味性与押韵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论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

论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 一、教学语言的知识性 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知识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精通多门的学科知识,贯通古今,提高自己文化素养,这样在面对问题时应对自如,用专业的知识给予解释和启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词语的讲授,易错字的辨析。但是词语要怎么讲呢?有的语文老师只是让学生一味的抄写,背诵,再罚抄。这样,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次出现还是难免会再犯错。教师可以结合词的本义,如“提纲挈领”的“提”字易写成“题”字,老师可以这样讲:“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把问题扼要的提出来,‘提纲’是个词语,是指(写作、发言、讨论等)内容的要点,记住这点,就不会写错。”还可以结合史实、典故来源讲解,如“墨守成规”的“墨”字易写成“默”,这词语是来源于一个典故,战国时期的墨子去楚国劝公输盘放弃攻宋,成功的守住了宋国,所以后人称之为“墨守”;也可以根据字形来讲解,如“自顾不暇”的“暇”字,是“日”字旁,指的是时间,意思是自己也没时间照顾自己,不要与其他偏旁弄混。教师用这种方式讲授几个汉字的书写,辨析易错字、本义、

典故和字形相结合,体现了丰富的语文知识素养,使学生在遇到字词都可以用此类方法进行分析,获得真正的学习与发展。 二、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有启发性。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一位老师在讲授《故乡》时,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文章中主要对此人物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前后对比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者想表达什么?教师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由浅入深的进行分析、理解。以闰土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曾学过的《少年闰土》,他曾经是个善良、朴实、活泼开朗、阳光的少年,与作者无话不谈,而现在的中年闰土,说话吞吞吐吐,对作者态度谦恭,生活贫困,精神麻木,受封建礼教和等级观念的束缚,是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生活的典型农民形象。同时,也可看出作者对此感到深切的同情,但在结尾处说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作者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也启发学生不仅要有希望,还要为此去付出实践,否则只是空谈。在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从之前记忆中故乡的景和人到今天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前后对比中可以反映出什么样的社会现状,再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

课堂语言技巧

课堂语言技巧 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课堂教学语言既不是严谨的书面语言,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头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科学严谨的书面语言和灵活生动的口头语言的高度统一。大凡讲课受到欢迎的教师,其语言表达都充满了科学性、逻辑性、生动形象性、富有启发性和幽默风趣。正因为如此,孔子、夸美纽斯、杜威、赫尔巴特等教育界的泰斗们,无一不对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无论是满头银发的老教授,还是初出师门的新教师,无一不在追求着教学语言艺术的完美。本文将从声音和语词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语言的一些技巧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声音的控制艺术 课堂教学的语言,对于音量、音质、节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巧妙的对声音加以控制,对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对声音控制不当,不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更会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合理的利用声音,是教师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1.发音的技巧 讲课不同于闲聊,它要求音量灌满全教室,并且连续讲话的时间较长。有的教师不知道合理使用嗓子,不懂得发音的技巧,结果要么声音微弱,学生听不见,影响教学效果;要么扯起嗓子喊,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过分使用声带,造成声音嘶哑,损害自

身健康。只有正确使用发音技巧,才会拥有响亮、动听的声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呼吸是发声的基础,“气息通过喉部声带的震动形成声音,再经过口腔和鼻腔协调合作产生“共鸣”,最后通过舌、齿、唇的协调动作发出各种音调,形成我们丰富多彩的声音。吸气是发声的准备,讲课时要求教师吸气多一些,吸得深一些。戏曲演员讲究“气人丹田”,就是在感觉上把气吸到小腹部,发声时总是感到小腹在用力。教师讲课虽不用这样的严格的要求,但尽量把气吸得深,声带才不易疲劳,如果讲课时感到胸部劳累,那就表明气吸得浅了,久而久之会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咬字不准,吐字不清,语言含糊,这也是教师讲课时常见的毛病。最有效的办法是经常进行朗读练习,选取精彩的文章段落,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朗读,有意识地注意字音的完整。最好能象曲艺演员那样,选两、三段绕口令,锻炼唇、齿、舌的协调活动功能,持之以恒便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2.节奏的控制 讲课说话的节奏太快,是许多新教师易犯的毛病。主要原因由于教师精神紧张,没有注意学生的反应,表面上看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教学效果却不佳。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语言的速度以每分钟90-120个字为宜。节奏过快,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使学生的大脑对听取的信息处理不及,影响教学效果。反之,教学语言节奏过慢,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会导致学

教学语言技能及其应用培训讲学

教学语言技能及其应 用

教学语言技能及其应用 杨帆 2014年11月3日 21:51 教学语言技能及其应用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通过语言。然而,从生活和专业的视角,人们又常把把语言再细分出“生活语言”、“科学语言”、“艺术语言”与“教学语言”等类别。这种区分的依据和对于教学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一、从理论方面认识教学语言和教学语言技能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意思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类交互信息的一种载体。语言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完整的体系,具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基本的形式。教学语言是在教学活动的特定情境下,师生之间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最基本的一种工具,它承载着师生之间需要交流的教学信息。 在教育教学的各种活动中,教学语言被广泛和大量地应用。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中,讲授法、谈话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法,在教法体系中占据了主要的、核心的位置。 以讲授法为例,它就是指教师通过使用教学口语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讲授法还常常被细分为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等四种更为具体的方法。这四种具体方法,虽然都以教学口语为主要工具,但其内涵、特点、适用条件各不相同,教学的要求与效果也各不相同。 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只有下气力切实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技能,才有可能根据教学需要,得心应手地选择和运用好各种讲授方法,以达成教学最优化的目标。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注重和努力提升“教学语言技能”的理由。 1.教学语言技能的概念 教育家苏霍姆里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上的智力劳动效率。”他这句话,言简意赅,深刻地指明了,教师的教学语言技能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和发展学生智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教学语言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1)教育性。(承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等项功能。) (2)学科性。(语言要求:发音准确,节奏合理;表达要求:形象、生动;专业要求:准确、简练、规范) (3)科学性。(符合语法,表达准确,不生歧义。) (4)简明性。(简明扼要,易理解,不繁冗。)

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学习总结学习资料

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学习总结

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学习总结 写学习总结最要紧的是要提出规律性的东西。如果只罗列几条成绩和缺点,那是不够的。以下YJBYS为大家整理了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学习总结,欢迎阅读! 篇一: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学习总结 近日有幸聆听《新作文》杂志社张水鱼女士在点评董劲老师执教的《三颗枸杞豆》一文时,说老师教学本课,让她有许多写作的燃点。我说,读《教师积极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一文,让我有许多写作的燃点。其中攫取两点印象最燃点和大家分享: 一、让好奇心生根发芽 书中举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真实的事例,如:玲玲不会写的作业就找妈妈帮忙,妈妈看完题目,就告诉女儿如何回答,结果女儿养成了不会就叫妈妈的习惯,没有自己去思考,结果养成了不爱思考的习惯。一旦依赖的习惯养成,就没有自己的创新精神,也只会人云亦云。结果后悔也来不及。这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正如,我们的课堂上,也常常出现孩子不会的就问,如果老师一听到学生问道,就解答,长期下去,孩子如何学

会自己思考?如果能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又怎能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呢?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为孩子打开一扇思考的窗,引领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当他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后,此不更加热爱思考?此不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天长日久,就会具有创新的思维。 同样是孩子的妈妈,一位妈妈看到孩子拆开电视机,没有责怪孩子,反而一道孩子画电路图,使孩子对电视电路产生了兴趣,若干年后孩子考入了英国剑桥大学电子工程系。而另外一位妈妈看到孩子在品拆变形金刚,将自己差点绊倒,断然批评孩子瞎搞。两个妈妈,不一样的做法,不一样的说法,造就了两个不一样的孩子。第一位妈妈呵护了孩子好奇心,第二位妈妈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忽然想起我那正在上初三的儿子,他直到现在还喜欢拼拼拆拆。这不,昨天,他还将零件诸多、看上去非常复杂的机器人,一会儿功夫,拼得像模像样。这也成了他消除学习压力的一种方法,而且还乐其不彼。当我看到他拼好的机器人,惊叹道:哇,儿子,你好厉害!你拼的真好!每一个零件都拼得很紧密。了不得!儿子笑眯眯地看着我,心里一定美滋滋地。

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阅读教学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从现实语文教学中发现问题,通过对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当下的教学现状: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互动呆板、不灵动,学生表达感知、理解、鉴赏与评价的方式单一。 以此为基础,深入思考并归因,在归因的基础上,研究有关语用理论,以语用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两大策略体系,包括:备课策略和课堂上的实施策略。然后,以策略体系为指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策略,并构建语用教学课型与课堂模式,用切身的教学实践论证两大策略体系的可行性。 论文分为四大部分,概要如下:绪论部分,阐明研究的缘起与目的、创新点和意义、文献综述和思路与方法。其中,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构建教学策略体系,也是本论文的核心,包括备课策略和课堂实施策略。 备课策略提出3条:1.分层关注语体形态,明确教学的基础内容;2.关注语象世界,变空白为有白;3.关注语义体系,评价主题内蕴。以此为根基,形成3条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1.厘定文本的语体形态,深入探索文字密码;2.厘定文本的语象世界,探究其内隐和外显;3.厘定文本的语义体系,深入探索主题内蕴。 两大策略环环相扣。课堂上的实施策略以时序分为导入、教学推进、教学尾声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导入时,以语用来检测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策略;第二板块,教学推进过程中,以语用来检测学生重构的认知水平的策略;第三板块,教学尾声时,以语用来检测学生迁移能力的策略。其中,第一板块,论述了情境创设的意义、方

式和方法。 第二板块是核心,提出以语用来检测学生重构的认知水平的6种策略,即:1.启发学生概括、复述;2.启发学生补充提示语;3.启发学生更换人称进行角色体验;4.启发学生描述语象;5.启发学生补白想象;6启发学生发现构段、构篇密码。基于第二板块,提出教学尾声时,以语用来检测学生迁移能力的6种策略:1.以概括、复述迁移概括、复述;2.以补充提示语迁移补充提示语;3.以更换人称迁移更换人称;4.以描述语象迁移描述语象;5.以补白想象迁移补白想象;6.以发现构段、构篇密码迁移构段、构篇。 第二、三板块的策略丝丝入扣,相得益彰。第一章,对语用、阅读教学、语用阅读教学等概念进行界定,阐明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系统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论述语用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原因剖析,包括现状调查与原因 剖析两大方面。现状调查包括:调查对象及方法、调查内容、调查分析与调查结论。 原因剖析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制约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其中包括 教师不堪重负等4种外部因素和4种自身因素;二是制约学生发展的两大因素; 三是家长方面的原因;四是语文课程设置单一;五是现行教育体制下语文教学评 价的单一。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提出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两大策略体系。 有关详情,以上创新点部分已阐述。第四章,着重阐述语用教学课型与模式、案例分析,包括口头表达练习课、朗读领悟指导课和读写迁移训练课。

课堂教学语言概述

一、课堂教学语言概述课堂教学语言是语言在课堂教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备手段,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课堂教学语言体现了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基本素养,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任务时离不开这个基本的和有效的工具。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高明,可以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反之,会导致教学的失败。没有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活动便无法进行。课堂教学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独有的语言,因此,具有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殊性。教学语言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三种。从表达形式看,课堂教学语言属口头语言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它同时也具有书面语言的性质,因为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是事先教案中写好的。所以课堂教学语言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统一体它同时具有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特点。了解了课堂教学语言的含义和性质,教师就应更自觉地对课堂教学语言从书面和口头两个角度去推敲,以使其表达得更准确和更完善。二、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1、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精练和逻辑性、系统性上面。数学教学内容是严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选词上要准确贴切,不含糊,不模棱两可,尤其对于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结论等,应准确无误地讲清楚,要有科学性。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比如“整除”与“除尽” 、“数位”与“位数” 、“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 、“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 ,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二、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2、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只有通过学生积极思维和自觉学习,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主张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启发性语言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比如在讲解“阶乘”的概念时,以计算100!为例,其结果大的惊人,所以我们使用符号“!”加以表示。这样的讲解方法可使学生对“数的阶乘”的概念记忆深刻,终生不忘。“一元二次方程在指定区间内的实根分布问题”一般要等价转化为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在指定区间内与轴交点个数问题,常需要考查不等式组在教学中,我们将“控制抛物线横向位置的对称轴、控制抛物线纵向位置的判别式”统称为“宏观定位” ;将“的正负”称为“微观调控” 。这可以化抽象为生动,降低了理解上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对此类问题地掌握。二、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3、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富有感情色彩课堂教学语言的“发射源’’是教师,受众者是学生。课堂教学语言起到联系构成教学活动的两个教学主体的作用。“教”与“学”这两个主体相互间产生影响,除了教学活动的“中介”——教材这个因素外,主要是靠他们各自产生的情感因素发挥作用。有的教师可能认为,数学是理科,不像语文在分析、朗读课文时要带有感情色彩。数学都是由阿拉伯数字、图形、符号组成,只要把它讲清楚就行。其实不然,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数学教师教学时运用的语言四平八稳,毫无感情色彩的话,那么很难调动学生的感情。这样,“教”的一方毫无表情地“平铺直叙”,“学”的一方被动地“洗耳恭听”,学生怎么会有学习的兴趣?怎么会喜欢这门课?怎么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也要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二、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4、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富有趣味性高度抽象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之一。要把抽象的定理讲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就离不开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的语言。例如,如学习函数概念时,我把函数符号比喻为“加工厂” ,“自变量” 比喻为“原

小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原则

小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原则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武器,也是组织学生注意的工具,教师的语言应确凿、光鲜、生动,有启发性、激励性、悬念性、文学性和教育性,才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这种语言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室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口头语言的表达水平,因此,在课堂上,正确理解、贯彻如下几个原则,是可以提高教学语言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严重保证。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点感悟。 启发性原则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寓有深刻含义灵敏的启发性语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广博的联想,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故设悬念,借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年、月、日”时,是这样运用启发性语言:“一位胡子花白的老爷爷,他出生到2000年2月底刚好过完第19个生日,请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这时老爷爷究竟多少岁?”学生听了感到奇怪,于是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设计的这个问题,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产生了心理上的悬念,教师及时抓住学生急迫求知的心理进行启发,秘密在2月底,2月底到底有什么特征呢?自然导入新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创造性地理解知识,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如在教学“文字叙述题”时问“35-12=?你能说出多少种例外的叙述方法?”经过讨论学生提出各自的叙述方法:(1)35减12的差是多少?35减12得多少?35减12结果是多少?(2)被减数是35,减数是12,差是多少等问题。“一石击起千层浪”,一个简单的减法算式,学生从例外角度叙述了它的意义,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丰盛了学生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了思考问题的灵敏性。 生动性原则

语言运用专题讲解教学文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语言运用—活动设计、开场白与串台词 一、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类题,通常虚拟一个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活动形式,然后策划设计活动主题、活动步骤以及活动目的等。 (一)根据活动内容拟写主题语、宣传标语 不论拟写主题语,还是拟写宣传标语,首先都要紧扣活动主题,其次要注意语言简洁,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句子的逻辑等等。此外,还要注意主题语要能揭示主题内涵,如“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初中生活”主题)、“好读书,读好书”(“读书”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战争”主题)等;宣传标语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如“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不随地吐痰”宣传标语)、“文明是滋养我们成长的甘泉”(“文明出行”宣传标语)、“你给我的不是施舍,而是一份爱心”(“垃圾桶”宣传标语)。 主题语、宣传标语的拟写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要富有针对性,彰显活动主题;⑵要有艺术性,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或一些特殊的句式,可使标语生动形象,活泼多姿,具有感染力;⑶注重押韵,读来上口,易记易诵;⑷力求简洁,结构简明醒目,语言简练通俗;⑸注意字数和句式上的要求。 (二)设计活动形式 设计活动形式时首先应明确该活动的主题、目标,从而选择切合实际的活动形式。该活动形式应能够体现活动的主题或内容。在此提供常用的几类语文活动形式: 1.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①上网、去图书馆查找资料;②调查采访;③开展主题班会。 2.竞赛活动方式:①演讲比赛;②诗歌朗诵会;③作文竞赛;④书法比赛;⑤辩论会;⑥故事会。 3.展览类:①办手抄报;②办画展。 4.讲座类:①知识座谈会;②讨论会;③名家讲座;④交流活动。 5.趣味活动类:①对对联;②猜灯谜;③成语接龙。 链接中考: 暑假即将来临,校团委准备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请你踊跃参与并完成以下工作。 (1){主题我推荐}校团委拟向同学们征集活动主题,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仿照示例,推荐活动主题并简述推荐理由。 主题: 理由: (2){活动我设计}请你根据自己选定的主题设计两项活动。 活动一: 活动二: (3){成效我预估}请你预估此次暑假社会活动的成效。 二、开场白 ●“开场白”就是在活动展示、报告、开会、表演开始之前,先来一番与本次活动、开会、表演有直接或间 接联系的话,来引入本题。面对特定听众,具有简洁明了,鼓动性强,针对性明确等特点。 简言之,开场白就是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用来引入本题的一段文字。 ●怎么写开场白? 请大家仔细研究这两个答案示例,看看这两个开场白是不是有一些相同的要素?这些相同的要素可能就是我们要撰写开场白时的要点。 示例:同学们,(称呼语)众所周知,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标志,而文字是语言的载体,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如何传承和发扬是我们的责任,下面我宣布“写好汉字,学好汉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主题语、过渡语) 示例:同学们(称呼语),如果把初中三年的学习比作一次万米长跑,那么终点就是备受关注的中考。今天我们在这里就是要为我们的奔跑助一把力,给我们的冲刺呐一声喊:奋战百日,成就理想,笑傲六月!(过渡语、主题语)开场白要点: 1.称呼语 2.引入语 3.主题语 4.过渡语 但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开场白仅仅有这几个要点还是不够的。 让我们一起回顾开场白的定义,看看开场白的写作还有哪些条件限制。 “开场白”就是在活动展示、报告、开会、表演开始之前,先来一番与本次活动、开会、表演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话,来引入本题。面对特定听众,具有简洁明了,鼓动性强,针对性明确等特点。 面对特定观众:说话一定要注意观众特点。 简洁明了:开场白只是“开场”前的一个过渡,是为活动的主体服务的。冗长的开场白会导致观众对活动的主体缺乏兴趣。 鼓动性强:开场白要以吸引、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和热情为目的。 针对性明确:开场白要紧紧围绕活动的主题展开。 ●请你欣赏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则开场白。每欣赏一则开场白,请一位同学做简要点评。 观众们、朋友们,大家好!2008年5月12日,这是一个黑色的日子;2点28分,这是揪心的一个瞬间:无数的笑容化为死亡,无数的快乐变成了悲伤,无数的欢歌变成了哀歌……每一个弥难同胞,都让我们揪心的疼痛,他们是我们的亲人啊!面对灾难,面对受难的同胞,我们应当行动起来,献出我们的爱心。“爱的奉献”赈灾募捐义演活动现在开始。——“爱的奉献”赈灾募捐义演活动开场白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 黄慧 教学语言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教学领域的大量运用,现在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教学语言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被完全取代的。 那么,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准确精练。这是一个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做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分析课文思想内容,正确讲解其中的知识,符合逻辑,语言合乎语法规则,语文知识讲解精当,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语言上“少而精”,甚至达到“片言明百意”的境界。 二、生动形象。我在教学生字“攀”教给学生这样一句顺口溜:“一个林子两个叉,一只大手往上抓。”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这个字,且记忆牢固。这种既形象直观,又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使学生感到非常有趣,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三、富有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的教学对象又是富有情感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情真意切,真挚感人,学生是善于模仿的,他们挚纯的心灵最易激起感情的共鸣。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如果我读文章做到感情饱满,真挚,十分投入,学生也能读到个“像不像,三分样”。 四、有节奏感。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在一种单调声音的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富有音乐感的节奏性语言就会给人以愉悦感。 五、重视体态语言。“身体语言学”告诉我们,人的身体可以用各种动作姿态来表达对周围人或事物的思想感情。它可以大大补充和丰富有声语言,甚至起到意想不到的的直观效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还有助于课堂的调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常用的体态语言有眼神、表情、手势、体位等。我在教学“目瞪口呆”、“怒不可遏”时,就充分运用表情体态语言,把这两种表情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学生大饱眼福之后,印象也颇为深刻。 六、重视心理教育,巧妙地与学生交谈。 当你与人交谈时,请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是他们自己!把这几个词从你的词典中剔除出去——“我,我自己,我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