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惠能大师传

惠能大师传

惠能大师传
惠能大师传

摘自《惠能大师传》/陈南燕著

——(惠能已然还在岭南老家,偶遇安道诚读经)

禅门有三经,即《维摩经》、《楞伽经》和《圆觉经》。安道诚诵读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金刚”佛教用来表示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般若”,梵语意为最高的智慧。“波罗蜜”,梵语意为,到达彼岸。和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能够清除一起烦恼,从而获得解脱、到达涅槃彼岸的智慧。

怎样去除一切妄念?《金刚经》里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自有性,空幻不实,因此,人们对现实世界应该是无所执着。

惠能给无尽藏和刘志略讲经,尽管不识文字,但惠能认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惠能白天干活,晚上剖析经义。他讲解时,发挥玄远,洞彻幽微,让听者口服心也服。

——(惠能在西山石窟与智远禅师学坐禅)

禅是一种修持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深观来开发生命的智慧。禅要求人们思维,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就是要静定,不能躁动。双腿盘坐着就是最好的方式。佛教认为,安安静静得坐禅,能去除坐禅者的烦恼。譬如说,有了色欲,就要修不净观,静坐思维,观想自己所受的是一具骷髅,遍身不净,色欲自然除去。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克服了三个魔女的引诱,实际上用的正是坐禅修持的方法。所有说,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中国,坐禅都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修持法门。

——

在印度,坐禅又叫节假跌坐。双腿屈叠于大腿之上,背脊自然挺直,颈稍前倾,气沉丹田,呼吸平静和畅,目光散视或凝视,排除一切杂念顾虑,这事入禅,然后还有五大法门。

第一法门是数息观。数息要求坐禅者计数自己的出息入息,排除各种杂念,让心念集于呼吸上,为散乱心重者修习的法门。

第二法门是不净观。坐禅者借着观想自身他色身之不净。如死尸清淤,腐烂生虫、白骨散坏等相而息止贪欲之心,为贪欲心重的众生适合修习的法门。

第三法门是慈悲观。坐禅者在抑制了内心的欲望之后,观想由与乐拔苦,而得到真正的快乐,以对治嗔恨,是瞋心重者适合修习的法门。

第四法门是因缘观。坐禅者要用理性思维来战胜心中所执的成见,对一切事物都要用理性的、冷静的态度来分析成因,求得正确的误解,以对治愚痴。

第五法门是念佛观。坐禅者要观想阿弥陀佛的庄严法相,念诵他的名号,以此摆脱恐惧、战胜烦恼,求得达到平和清静的心境。

——(惠能到东山禅寺拜四祖弘忍为师)

“但是,”惠能继续说:“这种渐臻佳境的修行却不是最究竟的,因为人的觉性本来就是空的,烦恼本来就是不离觉性的。神秀授师认为要以戒精勤修行,方能显性佛性,这就是说,佛性在外。而我认为,自心即佛,万法都由本心而生,人的本心便是一切,他是天生清净无染的,根本谈不上什么尘埃不尘埃、污染不污染的。”

张日用听惠能如此一番言语之后,真正有点惊讶了。惠能又继续往下说:

“所以说,要获无上菩提,很大智慧,就应该契证觉性,自识本性;所有说,静坐敛心算是禅,又不全是禅,即是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都可以体会禅的境界;所有说,只要直指本心,便能顿悟成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公案】

当时惠能的一个名叫怀让的弟子,正好住在般若寺,见马祖道一气度不凡,便去问他:“大德坐禅图的是什么?”

“图做佛。”

怀让于是拿了一块砖,在马祖道一身旁的石上磨。磨的时间久了,马祖道一忍不住问:

“法师磨什么?”

“磨作镜。”

“磨砖岂得成镜?”

怀让笑道:“磨砖既不能成镜,坐禅岂得城佛?”

马祖道一恍然开悟,放弃了苦苦坐禅的法门。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惠能看来,每个人都有佛性,而且佛性都是清净无染的。本心即佛,佛亦即本心,若要成佛,只要直指人心,在心上用心即可,何必要绕着弯子,浪费时日去拂拭,去坐禅!

磨砖岂得成镜!

——(先前弘忍大师让惠能进后院捣米,不让惠能才气太过被众人嫉妒,而惹杀生之祸。)

惠能见有人说话,一看,是弘忍,便放下了碓杠,施礼道:“是,师父。”

弘忍看了看石臼中的谷子,问:“米熟了没有?”

惠能见弘忍问的奇怪,知道弘忍是有意而来的,便说:“米熟久矣,尤欠筛在。”

这句话的含义恐怕只有他俩最明晰不过了。

——(弘忍大师半夜传授经义和袈裟)

《金刚经》为印度佛教大乘空宗初期的经典,他主张我空、法空。人是空的,外界的事物也是空的,一切皆空,一切都不过是因缘和合的假象,而且这种假象处于不断的生灭变化之中,因而一切无可执着,一切不值得执着。

《金刚经》的要点在于:“破一切因缘和合、空幻不实的假象。”

“相”,指的是事物的形相、状态。事物的一切相状都是虚幻不实的,事物本身也不过是一些假象而已。因而,人们要相想要得到解脱,要想到达彼岸世界,就必须破除所有的“相”,就不能执着事物的任何一端,不能有任何贪念,不能有任何执着,通过修证,明了这宇宙人生的真相,获得无上般若智慧。

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此时是彻底明白了。

——(后来,弘忍让惠能半夜逃走,躲避寺内祸端。并嘱咐隐居数年再出传法,逢怀即止,遇会且藏。)

——【禅宗公案】

唐元和年间,惠能的三传弟子、邓州丹霞天然禅师在慧林寺小住。

一日天寒,丹霞禅师受冻不过,便从殿堂中搬来了木雕佛像,劈碎了生火取暖。

寺主见了,便责骂道:“为什么烧毁了我的木佛?”

丹霞禅师听了,并不在意,用木棍去火中拨弄燃着的木佛碎片,口中却说:“我在烧取舍利子。”

寺主大惑不解,说:“木像何来舍利子?”

丹霞禅师哈哈笑道:“既然没有舍利子,何妨再拿几个来烧烧。”

禅师们认为,人如果太拘泥于佛,反而会成为影响人们开悟的障碍,造成心里负担。

——(惠能隐居数年后来到广州法性寺,不是风动,不是帆动。后来在那完成受戒仪式。)法印法师指着帆问大家:“大家看到了这帆在动,但是,细想,幡会自己动吗?若幡不会动,那么必有动者。是风在动吗?若风在动,为什么我们又看不到风动?风动幡动,究竟谁动?”

众僧有一人站起说:“幡不会动,是风在动,风吹起了幡,我们才看到了幡动。”

又有一人站起,反驳道:“说的不对!是幡在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幡在飘动,才联想风动。如果不是幡在动,我们又怎么能想象,风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

众人一时争吵不断,法印法师却不知如何解释,这样的死结,惠能却看得清楚,朗声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惠能在法性寺第一次公开讲佛法)

“世界虚空,能含藏万物万象,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大海大洋,须弥诸山,都包容在这虚空之中。世人本性的空,也是这样包含着天地万物。”

须弥山是印度传说中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世界的中心。

“人的本性,能包含万种佛法,这就叫摩诃,就是大。任何佛法都在人们的自性之中。如果能够看到世界上所有的人,对他们的恶性善行,全部不故意偏爱,也不故意舍离,不拘泥,也不被污染,这种正直真心的佛性如虚空能包容万事万物,这就叫作大。”

本性即空,有空乃大。

“什么叫‘波罗蜜’?那是梵语,汉语叫做‘到彼岸’。什么意思呢?‘不拘泥不留恋生或者死’。如果执着世俗的境地,如同水有波浪,有了生灭就叫作‘此岸’;离开世俗境界,脱离生死,就像是水流运行不已,这就叫作‘彼岸’。”

“摩诃般若波罗密,至尊、最上、第一、无生、无死、无往、无来、无住。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皆由此而生。需用大智慧来破除五蕴、烦恼和尘劳。如此修行,就一定能成就佛道,使贪、嗔、痴三毒,变成戒、定、慧三学。”

说通即心通,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出世避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

后来禅宗从六祖惠能到后世继续发展为“五家禅”,从释迦牟尼佛拈一朵金色波罗花,

大迦叶会意微笑,开禅门以心传法,到禅宗五家出现,禅宗发展到了它的鼎盛时期。正印了菩提达摩的偈语: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宗喀巴大师的六种造像

宗喀巴大师的六种造像 “ 没有上师之前,就无佛陀之说;千年佛陀之果,源自上师之因”。正是由于视上师为佛陀的传统文化观念,上师或祖师像成为藏传佛教造型艺术当中最为普遍,最具特色的一种题材。不论是唐卡,壁画等绘画艺术,还是石刻、泥塑、木雕、金属等造像艺术,上师像都是题款最多的一项作品,这将十分有助于后人辨认他们的具体身份和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宗的造像风格。 本图中造型类别最多的当数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造像以写实像、美化像、扎西多卡玛、师徒三尊、五种应身像、持寿瓶等几大类别最为常见。 写实像 写实像这幅甘丹寺内的壁画传说是宗喀巴大师在这里面壁修行时映照在墙壁上的影子描画而成的。 顾名思义,写实像是指造像师完全按照上师生前的相貌特征绘制或塑造的身像。西藏苯教和佛教所拥有的绝大多数

上师像基本上都属于写实类。一般情况下,宗喀巴写实像的特点是大师头戴黄色通人冠,双目有神,大耳垂下,大鼻突前,面相饱满而略带微笑,显得格外慈祥;身披三法衣,双手当胸结说法印并捏青莲花茎;左右肩花分别托起经书和智慧剑,象征着宗喀巴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此外,与很多西藏各宗派的上师一样,宗喀巴也依照自的品相亲手建造了其泥塑像,藏语称之谓“杰阿扎玛”,也属于写实类。 美化像 镏金的宗喀巴美化造像。 美化像藏语里称之为“ 嚓古”其中“ 嚓”意为美丽,而“古”为敬语就是指人或神仙的身体或宗教造像。这是比较少见的一种造型类别,除了概念和造像本身,笔者还从未见过任何有关出现此类造型的文献资料 以及研究文章,故而也无法肯定地解释其具体缘由。但是依笔者看来,这可能与藏传佛教造像度量经规定的三十二相,八十毫等塑造佛类型像的审美标准应有直接的关联。如上所述,在西藏信徒把自己的上师视为佛陀尊奉后,以佛陀的完美相貌标准,重塑自己信奉的上师形象就不足为奇。我

布袋和尚插秧歌

布袋和尚插秧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心中无嗔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生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莫等闲粉身碎骨都无怨留得青白在人间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 布袋和尚种田 “布袋和尚”俗名张契此,号长汀子,奉化大桥镇长汀村人,生于后梁乱世,矢志出家,常背一布袋出游四方,性豪放喜结善缘。契此圆寂时端坐在一块盘石上,说偈语道:“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言讫,溘然而逝。人们这才悟到,原来这位胖大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以后人们便按照他的模样塑成了中国式的大肚弥勒佛,供奉在天王殿中,千百年来取代了佛教中正统的弥勒佛而名扬四海。关于他的传说颇多,部分与济公传说相类。 布袋和尚种田五代后梁时,一个冬天,天刚亮,奉化长汀有个张重天的,扣好来勒村前江里撑竹排打夜鱼归家,一抬头,看见大桥岳林寺那边漂来块薄冰,冰上坐着个七八岁男小孩,滴水打冻的大冷

天,身上只系个兰肚兜,脸上还笑眯眯的,头皮圆圆,肚皮圆圆,小手小腿全是胖呼呼圆鼓鼓的,圆屁股下还垫着只青布袋,张重天没儿子,见到后心里喜欢得勿得了,就把他拾回家里,收为义子,取名契此,号长汀子。转眼十年,小契此成了小后生。相貌也交关有趣,光额壳,凸肚皮,茶盘脸,大嘴巴,见人笑哈哈。加上其心地善良,为人勤快,喜欢帮忙人,村里人都欢喜他,给他起了个绰号“欢喜和尚”。这年春插,隔壁张三要种田,请契此帮忙,契此一口答应;同一天,李四,赵五、王六统统想赶季节种田,来请契此相帮,契此也一一应承。几天后关秧门,种田人老规矩,都要请相帮过的吃一顿酬谢酬谢,哪晓得到了契此家,四邻八舍边争边拉,都说契此那天是相帮他家种田,弄得契此蛮为难,只好偷偷避走拉倒。契此喜欢搭别人开玩笑。有一日,其自家一人种一丘、田,隔丘四个后生在种一丘田,契此讲:”你们四人种二亩,我一人种二亩,看谁先种落。”四个后生勿服气,心想,论种田,阿拉四人在长汀数得上扁担搁勒额角头—一头跳的了,难道会比勿上你一个“欢喜和尚”?就马上答应比个高低。四个后生咬咬牙,勿直腰,勿歇气;勿揩汗,两手像车水,种勒飞快。契此一看,勿对,弄勿好要败阵。马上隔田塍甩过去一只破草鞋,草鞋一落水田,化作一条大鲤鱼,游到第一个后生脚边,后生丢掉秧把,动手捉鲤鱼,鲤鱼一跳,落到第二个后生面前,还溅了他一身泥浆,二个后生又丢秧捉鱼,大鲤鱼三跳四跳满丘跳,四后生追来赶去满田捉;直到天黑,二亩田还有一大半没种落,看契此的那丘,已经齐齐刷刷插上稻苗。契此将最后几束秧插上,笑勒唱起了

莲花生和宗喀巴两者关系的深入解读

莲花生:于第九世纪应邀至西藏,降服邢秽及魔障,并建立宁玛派传承,为藏传佛教之祖师。印度僧人。8世纪后半期把佛教密宗传入西藏,藏传佛教尊称他为洛本仁波且(轨范师宝)、古如仁波且(师尊宝)、乌金仁波且(乌仗那宝)。通称白麦迥乃(莲花生)。据多罗那他于1610年所著《莲花生传》所载,约于摩揭陀国天护王时出生于乌苌国王族。一说系乌苌国英迪拉菩提(印度金刚乘始祖,著有《秘密集会》)之子。初名莲花光明,后通晓声明及各种明处,得名莲花金刚。旋又依一真言阿阇黎寂色学事、行、瑜伽三部密法得密号为莲花生。其后又从瑜伽师乐天及瑜伽母乐持学无上部法。他曾周游印度广访密法大师,成为佛吉祥智的四个证得现法涅盘的弟子之一(另外三人为燃灯贤、极寂友、王种罗睺罗)。他又从吉祥师子学法。据智慧海王所著《莲花生传》载,他从吉祥师子学大圆满法以后曾到中国的五台山学习天文历数。他的上师佛吉祥智也曾立志朝礼五台,他的同学无垢友也到过汉地。所以莲花生一派传授的教法有很浓厚的汉地禅宗色彩。吐蕃赤德祖赞即位后,由寂护举荐入藏传法。他入藏的时间,近代学者多方考证,结论不一。据智慧海王所述年月推算,他于750年由印度启行至尼泊尔,752年至拉萨,秋季开始建桑耶寺,754年建成。761~774年组织翻译。约于804年离藏,在印度的达罗毗荼传法建寺达12年之久。晚年不知所终。由于他对藏传佛教所作的巨大贡献,受到各宗派的共同敬仰。他在吐蕃培养造就人才很多,传说其中得到密宗悉地的,有赞普和臣民25人,如虚空藏、佛智、遍照、玉扎宁波、智童、柱德积等人均为当时有名的译师。 著述收入甘珠尔及丹珠尔的有8种。宁玛派的密部经典由他主译的很多。后世掘藏派在山岩石窟中发现的经典多数题为他的著作,但只由本派传授,未收入藏文大藏经。为西藏红教之开祖。八世纪时北印度乌仗那国(今巴基斯坦境内)人。博通大小乘,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应西藏王之请而入藏,宣传瑜伽秘密法门。师传密教于西藏,相对于宗喀巴之黄教,而称为红教,西藏特有之喇嘛教因之而大成。莲华生是西藏地区佛教密宗初兴时的一位大阿闍黎(译作“轨范”)。他在西藏佛教中很受尊重,开创了西藏佛教的宁玛派。 据公元1610年多罗那他(1575—1633)所著《莲华生传》记载,莲华生在东印度提婆波罗王时,生于乌长国。于大众部出家受具戒。遍参知识,广学显密教典。公元750年到尼泊尔。次年离尼泊尔来到西藏地区。752年,他和藏王持松德赞见面,与菩提萨埵等共议建寺事。754年,桑耶寺建成。次年,他和菩提萨埵二人欲回印度,藏王挽留未成,即遣使送他返印。一说藏王逝世后始返印。 莲华生离藏后先到达罗毗荼洲,教化国王皈依佛教,从摩揭陀请来三藏的亲教师多人,建立毗陀、遏陀、苏陀三大寺。莲华生住此洲弘扬佛教十二年。 莲华生的著述收入《西藏大藏经》的有《圣青衣金刚手修法广释》、《金刚摧坏陀罗尼释金刚炬》、《吉祥空行世间怙主修法》、《秘密书状》、《五三摩耶》、《普遍怡悦修法》、《长行述阿啰波左那修法》、《照明宫殿现现除暗灯》等。另外还有一些题名莲花金刚著的作品,其中一部分也可能是他的著作。他还和遍照同译一部《金刚恐怖真言集根本续》也收在《甘珠尔》(经藏)中。 莲华生的思想学说,他本人没有系统的著述流传。和他有密切关系的寂护以及莲华戒属于中观自续派;无垢友则是弘扬般若的一位大师,撰有《文殊般若广释》和《心经广释》等著作。莲华生的思想可能和他们相近。 莲华生在西藏培养造就人才很多,传说其中得到密宗悉地的,有藏王和臣民二十五人:如

转 杂修十三失第六讲

转杂修十三失第六讲 杂修十三失第六讲觉藏上人讲解阿久整理2009年6月1日安心集讲座109 集《教行信证》第二十八条(8)贪嗔诸见烦恼来间断故(9)无有惭愧忏悔心故诸 位莲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解《教行信证》。《教行信证》是亲鸾圣 人一生90岁为我们所写所留下的心血的结晶,亲鸾圣人一生为了把自己被阿弥陀佛救度的亲身体验透过文字来让我们知道,以50几部的佛经来解释被阿弥陀佛救度的心境,透过《教行信证》来教导我们。在《教行信证》里面就是有这 么一段话,说杂修十三失。也就是还没有被阿弥陀佛救度,这个心有十三种缺点,因为心有缺点,所以才失去被阿弥陀佛救度的缘。这十三种缺点都是因为 杂修的关系,教导我们这件事情的就是善导大师。1300年前中国的高僧善知识,就是善导大师这一位。善导大师在他写的著作《往生礼赞》里面,就写到杂修 十三失,也就是没有被阿弥陀佛救度就是因为杂修的关系。所谓"杂修",就是 自力的心,还没有被佛救度,自己的心都有想法。想说这样能得救,那样不能 得救。每天顺境的时候,比较顺心的时候就想我一定能得救;有一些事情来烦了,心很散乱,就想说我不能得救,没办法得救了。这颗心反反复复,变来变 去的心就是自力的心。自力的心就是想得救的心,有人就说那我不要想得救就 好了,不要想得救也是自力的心。人还没有得救之前,一直存在的就是自己的 想法,存在着自力的想法就是杂修。善导大师说抱持着杂修,有十三种的缺点。对这十三种,我们要清楚知道,如果不知道这十三种,就不可能得救,善导大 师所说的话透过亲鸾圣人来教导我们。在《教行信证》里面,亲鸾圣人引用善 导大师所说的话。今天我们第六回来讲这十三种缺点,还没有得救之前一直存 在的就是这十三种,今天说第八种:(8)贪嗔诸见烦恼来间断故"贪"就是指我们的欲望,"嗔"就是指发怒生气的心,"诸见"就是邪见,恶见,不正确的见解, 不好的想法就是邪见恶见。贪、嗔、恶见、邪见都是烦恼。还没有得救之前, 存在着自力的心,同时也存在着烦恼。所谓自力的心就是想得救的心,烦恼就 是贪嗔痴。还没有得救,这两种心同时存在。烦恼来了,也会间断我们得救的 因缘,抱持着烦恼,有恶见邪见,也不能正确地看待任何的事情。有邪见恶见,所以不能正确地去评估去看待别人,都是以自己的立场。看到别人不喜欢,所 以就不来听佛法:里面有一个人常常障碍我,说一些尖酸刻薄的话,所以我不 想来听佛法。见到他,我就觉得很不舒服,这就是烦恼,就是内心所起的恶见

善导大师法语精华录

善导大师法语精华录 1. 《观经》〈流通分〉言: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2.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3. 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4.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 愿生我国,称我名字, 下至十声,乘我愿力,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5.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 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 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6.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 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 但使信心求念; 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 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7.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8.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9.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 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10.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 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 大意者:一发心已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11.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 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 12.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13. 凡夫乘佛愿力,定得往生。 14.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 15.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 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16. 一者决定深信: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 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 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17. 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 18.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19.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 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此亦是生护念增上缘。 20. 口常称佛,佛即闻之; 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 心常念佛,佛即知之。 众生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 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21. 若称佛往生者,常为六方恒河沙等诸佛之所护念。 22. 专念弥陀名号者,即观音势至,常随影护,亦如亲友知识。23. 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 24.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25. 称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 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 26. 净土之中,一切圣人,皆以无漏为体,大悲为用。

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二)

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二) 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二)显密圆通11-26 11:09 大----请关注显密圆通-------皈依颂: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四无量心: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愿诸众生,远离贪瞋痴心,住平等舍。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比丘能海集归敬颂诸佛正法 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 有情故愿大觉成一、三士前导地狱鬼畜生盲聋喑哑等世智邪辩才正法灭尽时北洲无想天是名为八难难闻佛法故无此称 有暇(得八有暇)众同处所依正圆现生不作五无间无诸邪见信业果如是五种内圆满大师世俗胜义法教犹住世证未隐四 种资缘悉具足如是名为外圆满(得十圆满)诸佛诸祖胜法流现前恩师二摄护示初中后道险易稳速至家唯赖师调伏寂静 断伏惑德增有勇阿含富觉真善说悲愿广离退十德堪依止若 无全具此十德应具悲心与调伏常思功德常念恩不见不思师 过失内外供养法供养加行意乐事师事(亲近善士)不倒不覆善持瓶不怯不贪能及时不求过失依于义医王良药及病观于 所闻法乐正思称量观察依于义默说大说诸密义不思议处不 思议未知义求正了知先了知意无忘失于甚深理不能达仰推

如来非我境如所求法如所受身语意业无倒转于佛所止不造作佛令修行勤精进(听闻正法)二、下士修法有情决定死死来无定期死至不可拒死后何所归地狱寒热苦无间恶鬼腹饥头火燃畜生互食打杀苦自无主宰随业牵决定信乐归三宝无谄诳憍从师受不归天神外道等不恼不害于众生不与外道人共住违斯三法失归依归敬如来是我师归敬正法证教体现前僧众四果等直至菩提永归依常念三宝胜功德恩德无边应供养于诸众生发宏愿凡所兴求白三宝晨夕三七作归依 守护归戒如爱命因由善恶业果属于无记异时及异类变易等果熟因果不同时非如刀砍伤有生报后报要待缘而熟人作善恶业天狱等受报或因口作业受报在身等又手足作业而余处受报勿谓报有差报主不变易木水尽成炭炭无火成灰旧种坏新种生果缚断子缚生报有先后果须变易善恶或无记同等类相续以十恶对观善流则异此增上谓外缘是正报所依世人不了此缘劣怨他人士用造作力离系道所显或此生现报或报在来生或后后生报或不定何生引满诸缘异故报时差别报快祸福浅报迟祸福深罪报要求急福报回众生已作业不失未作业不得业果若不定便成无因果业果若决定众生不成佛当知业可转如二水相投热多冷从热冷多热从冷智者善观察作业知取舍灭现行罪依律制 灭过现罪法又六令罪不生精修戒依师三宝息诸恶事忏诵经持密咒观像礼拜供养力造塔造像及布施称赞佛僧名号

(完整版)农历正月初一元始天尊万寿农历正月初一弥勒尊佛布袋和尚佛诞农历正月初一接神

农历正月初一元始天尊万寿农历正月初一弥勒尊佛布袋和尚佛诞 农历正月初一接神、迎喜神,出门走喜神方农历正月初一放爆竹,以避山燥(xiao,同魈)恶鬼农历正月初二车公诞农历正月初二拜财神农历正月初三孙真人诞农历正月初三真武大帝诞农历正月初三拜天地神农历正月初四箸筒姑娘诞农历正月初四灶神下降农历正月初四孙天医真人千秋农历正月初五财神诞农历正月初五路头神诞 农历正月初五定光佛圣诞农历正月初五接财神,迎五路财神、关帝农历正月初六清水祖师诞农历正月初六九天玄女圣诞农历正月初七仁日农历正月初八谷王诞农历正月初八白衣观音诞农历正月初八江东神圣诞农历正月初八五殿阎罗王圣诞农历正月初八拜本命星辰“顺星” 农历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诞农历正月初九汉闽越王诞农历正月初九拜天公玉皇大帝农历正月初十土神诞农历正月十三温许二公诞农历正月十三刘猛将军虫王爷诞农历正月十三关圣帝君飞升农历正月十四迎紫姑厕神。也有在正月十三或十五农历正月十五上元天官圣诞农历正月十五张天师张道陵诞农历正月十五门丞户尉诞 农历正月十五佑圣真君诞农历正月十五临水夫人陈靖姑千秋农历正月十五金天娘诞农历正月十五三一教主诞农历正月十五盘古圣诞农历正月十五灯节农历正月十六绥靖伯诞农历正月十六三王公诞农历正月十九门官土地诞农历正月十九长春丘真人诞农历正月二十招财童子诞农历正月廿三喇嘛“打鬼”农历正月廿四雷都光耀大帝圣诞农历正月廿五满族仓廪神诞农历正月廿六庇佑财神诞 农历正月廿六观音开库编辑本段农历二月列神宝诞农历二月初一太阳升殿之辰农历二月初一勾陈诞农历二月初一初殿诞农历二月初一一殿秦广王千秋农历二月初一中和节农历二月初一拜太阳星君农历二月初二土地诞农历二月初二孟夫子诞农历二月初二济公菩萨诞农历二月初二福德正神土地爷千秋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梓潼神圣诞农历二月初六东华帝君诞农历二月初八三殿宋帝王圣诞 农历二月初八六祖禅师诞农历二月初十土神诞农历二月十二花神诞农历二月十三洪圣爷诞农历二月十五太上老君诞农历二月十五精忠岳元帅诞农历二月十五三山国王千秋农历二月十五九天玄女娘娘圣诞农历二月十六开漳圣王诞农历二月十七新竹都城隍公爷千秋农历二月十八四殿五官王诞农历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诞农历二月十九玉女娘娘诞生农历二月二十普贤菩萨诞农历二月廿一普贤菩萨圣诞农历二月廿二广泽尊王宝诞农历二月廿五玄天上帝诞 农历二月廿六真武大帝圣诞农历二月廿七东岳大帝编辑本段农历三月列神宝诞农历三月上旬清明鬼节,上坟扫墓,拜众鬼。公历四月四日或五日农历三月初一二殿楚江王诞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农历三月初三玄天上帝万寿农历三月初三蟠桃会,纪念王母娘娘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去江边洗涤污浊,以消灾除邪农历三月初四张王爷诞农历三月初六长老诞农历三月初七何仙姑诞农历三月初八六殿卞城王诞农历三月初十土神诞农历三月十二中央五道诞农历三月十五医灵诞农历三月十五玄坛诞农历三月十五保生大帝吴真人千秋农历三月十五中路财神赵公元帅圣诞农历三月十五白族观音市“三月街” 农历三月十六准提菩萨佛诞

玄奘负笈图身份之谜

玄奘追踪记 ——《玄奘负笈图》身份之谜 杜南发 《玄奘负笈图》(又称《玄奘取经图》),是很著名的玄奘画像,几乎各种有关玄奘的书籍,都会看见这一幅画像。 画中的玄奘大师,赤足芒履,身负满载佛经的行笈,前悬灯盏,生动表现了玄奘日夜兼程、坚定取经的形象,使人们对这位跋涉数万里、历尽艰辛的文化交流使者产生由衷的崇敬和钦佩。 在中国,这画像是在一块石碑上的线刻画,石碑就在西安城南的护国兴教寺,几年前,我曾在寺内玄奘舍利塔后面正中间的“大遍觉堂”里,看过这块石碑,碑上刻着“玄奘负笈图”五字篆书,题字说明这是1933年一位欧阳渐居士所绘并请人所刻。 但是,这块石碑其实只是摹刻,真正的原画,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玄奘负笈图》原画,工笔重彩,色泽典雅,据记载,是宋代无名画家所绘,传是由当年到中国的日本僧人带回国,流传迄今。 这幅画,虽然到处可见,但有关它的研究文章却难得一见。 最近,因为中国著名学者钱文忠教授应邀来新,举行《玄奘与鉴真》文化讲座,报章刊登多次刊登此画,引起我对这幅画的兴趣。 仔细看了原画,却赫然发现,这幅著名的《玄奘负笈图》,画中人物,竟然很可能不是玄奘! 1,画上奇怪现象 从绘画风格看,《玄奘负笈图》确是一幅古画,年代至少应在明朝或更早,但其画法和内容, 在传世中国历代人物画中,却甚独特,或许因为这是属于一幅宗教画而非文人画之故(我也怀疑它有可能是日本镰仓时代宮廷绘所绘師的作品)。 画中的玄奘,一身行脚僧装扮,颇符合古代僧人的行头,例如画中最引人瞩目的玄奘身背那件行笈,在《清明上河图》中,也可见有一位背负类似行笈的僧人,在大街上行走,证明这确是宋代云游僧人的行具。 画中玄奘,右手拿着拂尘,沈从文在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曾经研究过这幅图,他说这在古代又称“蝇拂”,并得出唐代和尚必手持蝇拂的结论,其作用是可以拂去灰尘,又可以拂赶飞虫蚊蝇;唐代的蝇拂有马尾、牦牛尾、棕丝几种,一般大德高僧手中拿的应当是棕拂,表示素朴。 画中玄奘的左手,许多描述这幅画的文字都说是“手持一卷经书”,乍看似乎如此,但如仔细看在他宽大的僧袖后,却露出一截长棍,可知道这其实是一把称为“角杖”的手杖,在 明朝画家戴进的《溪边隐士》图中,就有这种手杖的样式。 玄奘身上僧袍的衣袖口,可见到僧袍内所穿的是绛赤色袈裟,这亦符合古代僧侣的服色(袈裟原有赤色之意);但外面的僧袍,袖口滚花边,缀花衣袍,则和一般所见的中国僧侣服 流传甚久的《玄奘负笈图》原画。画中人物,竟不是玄奘?

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

大安法师: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9日 作者:大安法师 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大安法师 善导继承昙鸾、道绰的净土理念,融汇自己净业修持的证悟,著述五部九卷,敷衍出以他力本愿为核心的净宗思想体系。其对信心的阐释,渗透着净业行人特有的宗教情怀,恍若劫外之音,万代之下犹能感发人之信心,请看大师二种深信之文: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二种深信乃善导大师心灵体验的写照,同时亦表述着娑婆众生净宗起信的带有普遍性的心路历程。善导大师将冷峻的目光投注在凡夫众生的烦惑罪恶层面,予以深切的理性观照。众生虽具真如体性,无奈无明厚重,烦惑炽盛;业力幻身举心动念,无非罪恶;纵发清心,犹如画水。故而无量劫来,汩没于生死苦海,或于三恶道备受剧苦,或暂升三善道略作喘息,总不离三界六道,常没常流转。于中亦曾发心修道,然终因障深慧浅,自力怯弱,难以伏断浩浩见思烦恼,复又沉入生死湍流,永无出离之缘。在广阔的生命时空中观照罪恶生死凡夫的轮转惨况,是多么的悲痛哀戚呀!善导大师严峻地把自己定位为罪恶生死凡夫,这对于我慢心高的吾人来说,不啻当头一棒。回光返照解剖自己,自身不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罪恶生死凡夫吗?!生在末法娑婆秽土中的众生,悉是业障深重、根机陋劣之人。《悲华经》云:释迦本师于贤劫人寿百岁时,于娑婆世界示现成佛。于时,烦恼具足的众生充满其中,受其卑陋。这些众生悉被他方世界之所摈弃,善根深厚者之所远离。须知经中所述的业重众生,即是现实中的你我他。吾人应如是决定深信。 这个无力自救的常没众生,在绝望的峡谷,转而企盼外力的救援。当他的目光刚一开始搜寻,便惊喜地发现云梯原本就在手边。他紧紧地抓住云梯,倏尔便升到风光无限的妙高峰顶。绝处逢生,惊奇异常。须知阿弥陀佛慈母般地愍念着吾辈常没众生,永劫以来,垂手深渊。吾人在深刻凝视自身罪恶、绝望于自力解脱之余,便向阿弥陀佛愿力救助惊险一跳。正是这惊险一跳,罪恶生死凡夫得救了!母子相逢,悲喜交集,空中自然响彻生命的凯旋曲,表现着南无阿弥陀佛“生佛一体”的永恒主题。罪恶凡夫的一念求救与阿弥陀佛绝对的普救愿力感应道交,诚可谓无量劫来稀有难逢之一时也!这种由自力向他力的反弹,

高中材料作文:和尚《插秧诗》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朝布袋和尚《插秧诗》曰:“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诗蕴含着深刻哲理,对此,你有何联想与感悟,请结合个人的学习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为议论文;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 【答案】以退为进 锯子一直向前,会有到头的那刻,适时退回锯子才能再次发力;弓始终绷紧,会有拉断的时候,适时将弦放松,才能让箭快速离弦。退不是放弃的借口,不是认输的理由,更不是成功后的满足。能以退为进者,才能真正走上成功路。 能以退为进者才能走的更稳。在攀登珠峰的路上,面对潜在的危险,26人选择向前,换来永远安息于此的结局。只有克洛普利独自坚持返回大本营。一年后,他成功登顶,实现了队友们已不可能完成的心愿。荣誉会冲破理智,可当弦崩断的瞬间,箭也将应声落地。不是所有的退都不意味着放弃,有时成功也少不了冒险,但若冒的是生命的险又怎等的来成功?留下一串扎实的脚印,才是一段稳步向前的成功路。退,不是放弃,而是成功路上必经的抉择。能以退为进者才能走的更远。在家门

口的赛道上他转身离开,途经旁人不理解的目光,带着我们无法体会的伤痛和无法想象的压力。但在此时若不退,更加严重的脚伤只会成为他体育生涯永远的牵绊,我们不会有机会看到黄金大奖赛上刘翔完美的复出,甚至他的身影也不再会出现在赛道的那头。淡出人们的视线,离开相伴十几载的跑道,治疗、复健才使他的有机会蓄势,才有待发的可能。脚步有进有退,只因人生有起有落,能在落时释然退下只为待起时再次奋勇先前。 退,不是认输,而是待发前的蓄势。能以退为进者才能走的更高。李开复,在谷歌中国区发展如日中天时离开谷歌,在来回穿梭于各大高校演讲,写了一篇又一篇鼓励大学生的文章后,决心开创“创意工场”带动许多成熟的大规模公司帮助中小型企业发展。从苹果到SGI到微软到谷歌的全球副总裁,他在事业路算得上是一帆风顺。当所有人都仰视着全球500强的光芒时,李开复看见的却是小企业创意的潜力,从领导者回归如今“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就意味着要走一段没人走过的路,没有人知道结局的路。退,不是满足,而是人生路攀登路上的又一个起点。不在退时,随心所欲的停下,这是进的毅力;不在进时,盲目向前,这是退的智慧。在多一份理智后,多一份目标,在多一份目标后,再多一份壮志。 脚步有进有退,可只因力始终向着一个方向使,木头终会有被锯成脑海中形状的一天。退缩是弱者的行为,前进是强者的行为。在大家的眼中是这样,宁愿前进也不愿退缩。但我不这样看。 2008奥运会,刘翔并没有参加比赛。有人说他是害怕古巴小将罗伯斯,但我认为不是这样。众所周知,刘翔在奥运比赛前受了脚伤,如果再做剧烈的运动,刘翔的这只腿就会残废,就意味着刘翔永远不能再参加奥运跑步项目了。只有

2017年佛教节日大全(首发)

2017年佛教节日大全(首发) 2017年佛教节日一览表佛教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诸佛菩萨以及无数大德高僧的弘法布施,以下为2017年的佛教节日一览表,佛友们可随喜分享、收藏、供养,受用一整年!南无阿弥陀佛合十 阳历/ 农历佛教节日名称1月5日(农历十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腊八节)佛图澄圆寂1月14日(农历十二月十七)净宗十二祖彻悟法师圆寂紫柏真可圆寂1月15日(农历十二月十八)太虚大师诞辰日1月20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监斋菩萨圣诞1月22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五)石头希迁禅师圆寂日1月23日(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永明延寿大师圆寂日施护三藏圆寂1月26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九)华严菩萨圣诞1月28日(农历一月初一)弥勒菩萨圣诞鸡年春节2月1日(农历一月初五)四明知礼尊者圆寂2月2日(农历一月初六)定光佛圣诞圭峰宗密大师圆寂2月5日(农历一月初九)帝释天尊(玉皇大帝)圣诞2月7日(农历一月十一)真谛三藏法师圆寂2月8日(农历一月十二)净宗七祖省常法师圆寂日2月9日(农历一月十三)牛头法融禅师圆寂日2月13日(农历一月十七)百丈怀海禅师圆寂2月17日(农历一月二十一)净宗九祖藕益禅师圆寂2月18日(农历一月二十二)见月律师圆寂2月26日

(农历二月初一)马祖道一禅师圆寂2月27日(农历二月初二)太虚大师圆寂3月2日(农历二月初五)玄奘法师圆寂荆溪湛然尊者圆寂3月5日(农历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道安法师圆寂日3月6日(农历二月初九)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圣诞日3月8日(农历二月十一)贞诲法师圆寂3月10日(农历二月十三)四世班禅大师圆寂3月12日(农历二月十五)释迦牟尼佛涅槃日3月16日(农历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日3月18日(农历二月二十一)普贤菩萨圣诞3月23日(农历二月二十六)净宗六祖永明法师圆寂日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布袋和尚坐化日本焕长老圆寂日4月12日(农历三月十六)准提菩萨圣诞二祖慧可大师圆寂日4月14日(农历三月十八)昙衍法师圆寂日4月24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李通玄长者圆寂4月29日(农历四月初四)文殊圣诞慈航菩萨涅槃支遁三藏圆寂5月3日(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道宣律师诞辰5月9日(农历四月十四)净宗十一祖省庵法师圆寂日5月10日(农历四月十五)佛吉祥日(卫塞节)5月23日(农历四月二十八)药王菩萨圣诞5月31日(农历五月初六)鉴真法师圆寂日布敦大师圆寂6月2日(农历五月初八)善慧菩萨圣诞6月7日(农历五月十三)伽蓝菩萨圣诞神会禅师圆寂6月12 日(农历五月十八)法天三藏圆寂胆巴大师圆寂6月20日(农历五月二十六)僧佑大师圆寂农历五月三十(2017年

布袋和尚诗偈中为人处世的哲理

布袋和尚诗偈中为人处世的哲理 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发布时间:2013-8-18 12:16:53繁體版 布袋和尚是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州奉化(浙江)人。以神异著称,他在江浙一带化缘,出入市镇乡村。经常肩上背一个布袋并手拿锡杖及佛珠,身材矮胖,面容慈祥、笑容可鞠、大腹便便,人称布袋和尚。布袋和尚性格乐观恢谐、宽容大度、随遇而安、席地而卧。能不气不恼地笑对一切欺辱羞骂,从来不计较别人也不报复别人,更不与人争长论短。 而且还能示人吉凶,无不灵验。所以人们也都非常喜欢他,便称他为“欢喜佛”。后梁末年,契此和尚坐化于明州岳林寺前,示寂前曾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的诗偈,时人认为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在中国多数汉传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弥勒,即为他的造像。布袋和尚曾作有许多诗偈,阐述他对佛法的理解和对为人处世的独特观点。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他的部分诗偈。

布袋和尚一次外出化缘,有居士问他:“和尚何姓?何年月日生?法腊几何?”师云:“你莫道我姓李,二月八日生,只这布袋与虚空齐年。”居上因谓师曰:“和尚此去,若有人问,只恁么对,不可堕他人是非。”师答以偈曰: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皮常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 这首诗偈表达了布袋和尚看破人我是非,不染指是非恩怨,忍辱宽容的哲理思想。其中“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告诉我们世事纷繁复杂,人与人之间往往会因为见解和自身修养水平的不同,对于不符合自己心愿的人产生怨恨心理。这些憎恨,既有同事之间因为名利等方面的争端引起嫉妒乃至暗中加害,也有因恋情失败产生的怨恨心理。人世的许多悲剧莫不由怨恨产生。总之,人世间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恩恩怨怨实在太多。恩爱的夫妻可能转瞬间变成陌路,患难之交的朋友也可能分道扬镳。世事变幻不定。对于人世这么多的是非恩怨,布袋和尚却不去计较分别,因为他已经将世事看得很淡了。所以有爱时不洋洋自得,恨来时亦坦然处之。时刻以平常心来对待,是非憎爱自然也无法左右自己了。 后面的几句诗偈告诉人们,为人心量要大,对他人过分的言行要学会宽容对待。即使对那些曾与你结怨的冤家,你也应当以宽容之心宋对待,天长日久,那些冤家会从你的宽容中幡然省悟,对自己错误行为感到羞愧,他们会对你倍加尊敬。作为修行之人应当具备忍辱宽容的心量,就是俗世中人,这也是一种必备的基本修养。如《菜根谭》中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这两句话是对契此和尚忍辱宽容思想的最好注解。 其实,我们在平日生活中若能够不计个人恩怨,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宽容之心待人,你最终就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容。布袋和尚在本偈中告诉人们为人处世应当具备的态度:对待知己之人,也应当讲究分寸,若过分亲密,时间一长也会由亲变疏;对于冤家对头,也不必整天咬牙切齿,适当学会以和善的态度来与他们相处,你会发现,他们对你的态度会明显改善。久而久之,就会与你和睦相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庙墙上有个布袋和尚 专制皇帝朱元璋到了晚年,性格变得残忍多疑。他费尽心机,杀害了大批功臣。他在火烧“庆功楼”后,猛然间又想起了一个人,坐立不安,觉得自己作的缺德事,瞒得了天下人,无论如何也瞒不了神算刘伯温,不灭这个口,将来必定坏大事。这样一想起来,朱元璋心里十分焦急,忙派人去召刘伯温还朝。 那使臣身负圣旨昼夜兼程,换马不换人,扬鞭飞马向青田进发,赶到刘府,却见府内白幡飘飘,灵棚高搭,哀乐阵阵,哭声幽幽,进出的人个个头包白包,面色黯然,脚步匆匆,原来刘伯温已在头一天死了。那使臣无奈,只好赶回朝中,原旨交回。朱元璋听说刘伯温已死,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放下。 俗话说:“疑心生暗鬼。”过不多久,朱元璋对各地的官员又很不放心,就决定自己私行察访。这一天,他路过一座坍塌的破庙,不由地想起了当年当小和尚的情景,就信步走了进去,只见庙内野草丛生,寂无人声,非常荒凉,偶尔传来一声鸦啼,让人浑身起了鸡皮圪塔。大殿门窗破败,还坏了一

个角。他走进殿内,四下一打量,只见墙壁上画着一个和尚,和尚背着一个大布袋,旁边写着一首诗: 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 古来多少英雄辈,得道多助失道亡! 朱元璋对这诗画看了又看。越看这画上的和尚越象是自己,越想那诗的含义越觉得有来历,越琢磨那笔迹似曾相识,不知为何?最后,他长叹一声,叫随从用纸印下这诗画,铲去墙上的墨迹,就回京都去了。 从此,朱元璋不再杀功臣了。但他问心有愧,精神恍惚,没过几年,便得病死了。 < td> 据说,那题诗作画的不是别人,正是大明开国功臣刘伯温。原来刘伯温并没有死。火烧庆功楼后,他自觉厄运也将临头,就假装亡故,骗过了使臣,又重新换上了原来的道装,悄悄离家走了。那天留宿荒寺,想想自己的一生和朱元璋的为人,感慨万千,就在殿壁上留下墨迹,结果被朱元璋见到了,其实他心里明白这是何人所为,只是不想再追究了。自此以后,刘伯温就隐居深山,再也不出来了。有道是:共患难易,同富贵难!作者:唐山妞妞 民间故事:纸扎人 有那么光棍父儿俩,穷的啥也没有吧还长的难看,他儿

开口常笑的弥勒背后那不为人知的血腥故事

开口常笑的弥勒背后那不为人知的血腥故事 北京古刹潭拓寺的天王殿有这样一副楹联,闻名遐迩:“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千百年来,弥勒佛总以笑口常开、喜气洋洋、大耳圆脸、大肚滚圆的形象示人,他袒胸露腹、手掐串珠、箕踞而坐,成为“慈悲”、“宽容”、“喜庆”、“达观”的代名词。然而人们在对弥勒佛像顶礼膜拜之时,也许并没想到,眼前这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形象其实是“赝品”,实际上,那是五代高僧布袋和尚的形象。布袋和尚坐化后,受到了民间的尊崇,再加上历朝统治者的有意误导和宣扬,最终使得弥勒佛以布袋和尚的形象被大家普遍接受,而真正的弥勒佛形象则被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之中,同时被淹没的还有弥勒佛崇拜流行数千年间所伴随的梦想、阴谋与血腥。读懂了这些,我们或许更能明白那张可掬笑容背后所掩藏的悲悯与痴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曾经发生过数次僧侣们直接领导或参与的暴动,其中有两次特别引人瞩目。第一次是在北魏正光五年(524 年),山西五城郡发生的由北方少数民族(史书称之为“山胡”)冯宜都和贺悦回成等人领导的暴动,他们“以妖妄惑众,假称帝号,服素衣,持白伞白蟠,率诸逆众,于云台郊抗拒王师”。后来被裴良率军镇压下去。另一次影响更大、更深远的僧侣暴动发生于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公元

515 年)的冀州,领袖人物是一位名字叫作“法庆”的僧侣。据史书记载,沙门法庆擅长妖术,“既为妖幻”,也就是能显示自己的“神迹”,由此得到了渤海人李归伯的信任,李归伯合家相从,又召集率领乡人,推法庆为主。李归伯并非泛泛之辈,他不仅拥有庞大的宗族和部曲,而且出身不低,他的堂兄李叔宝担任太常丞,堂弟李叔虎担任行华州事,虽称不上豪门望族,也算得上官宦之家。法庆给予他“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的称号,自己则号称“大乘”,宣称“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为十住菩萨”,在给予精神激励的同时,还配置了令人发狂的药物,人服之后,父子兄弟都互不认识,自相残杀。法庆聚众起事,杀害阜城令,攻破渤海郡,屠杀官吏百姓,引起了朝廷的震动。于是,宣武帝下诏书以元遥为使持节,都督北征诸军事,率步骑十万以讨之。法庆的军队被打得惨败,起事者全军覆没。法庆与其妻子比丘尼(即尼姑)惠晖等一百多名首领被斩首,在京城示众,不久,李归伯也被抓获,杀死于闹市中。这两次声势浩大的暴动,显示出当时在中国民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暗中存在。短短时间便能聚集数万兵马,攻城略地,乃至迫使朝廷出动十万大军加以镇压,肯定并非法庆一人之能力便能完成。即便是猝然发难,没有严密的组织和多处联络呼应,也无法在短期内聚集起数万人马。而修习所谓的“妖幻之术”,配制能让人疯狂的药物,联络一方豪族也必定有所根基。虽

笑佛弥勒与弥勒佛联

为自己生活? 笑佛弥勒与弥勒佛联 2008年05月03日09:52:59 作者:水的品格 游览佛教寺院,常可以看到一尊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佛像——弥勒佛坐像。弥勒佛俗称大肚罗汉,据民间传说,弥勒佛是根据五代梁朝一位名叫契比的僧人形象而塑造的,相传他极为珍惜粮食,每见五谷掉地便随手拣入随身携带的布袋,用以施舍穷人,故名布袋和尚。由于弥勒佛笑口常开,既慈祥,又有趣,吸引着千千万万的香客和游人,深得民间喜爱。历代文人雅士纷纷泼墨挥毫,撰写出一副副意味隽永,各有妙趣的楹联装点在各地的古刹寺院之中。据说弥勒是梵文的音译,意为慈氏,他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后来继承释加牟尼而成未来佛,人称笑佛弥勒。他的形象有趣,关于他的楹联,更是富含哲理,饶有情趣。这些联语戏谑幽默,但仔细玩味,从中都可悟出对人世的深切感慨。 北京潭拓寺: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界可笑之人。 乐山东凌寺: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杭州千佛禅院: 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会无了局; 经年坦乃腹,看胸怀洒落,却是上乘。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腹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福建白雲峰涌泉寺: 笑呵呵坐山門外,覷看去的去來的來,皺眼愁眉,都是他自尋煩惱;坦蕩蕩的布袋中,無論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樂升平。衡阳罗汉寺: 大肚能容,问人间恩怨亲仇,个中藏有几许; 开口便笑,笑世上悲欢离合,此出已无些许? 蛾眉灵岩寺: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无所不容。 昆明华亭寺: 青山之高,绿水之深,岂必佛方开口笑; 徐行不图,稳步不跌,向访人自纵心游。 四川峨眉山: 处世何妨真面目, 待人总要大肚皮 山东济南千佛寺: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关于布袋和尚的有关楹联

布袋和尚(弥勒佛化身)哲学 (各地弥勒佛楹联大都是一种人生哲学:乐观与宽容) 1、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2、“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3、“有时备无时,无用变有用。” 4、“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6、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7、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8、开口便笑,笑古笑今,世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人(己)何所不容。 9、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么由来? 10、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11、天王人王平等观,安用五体投地;出世入世随宜过,本可一笑付之。

12、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可言。 13、“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14、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曾无了局;经年袒乃腹,香胸怀洒落,却是上乘。 15、肚肠宽肥容世界,大大大;心肺冷静笑人生,哈哈哈。 16、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 17、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18、笑口相逢,到此都忘恩怨;肚皮若大,个中收尽乾坤。 19、皆大欢喜,春风满面常开口;了无挂碍,世态撩人不改容。 20、佛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腹欢喜;世间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21、看一般人时往时来,我笑有因真可笑;这两个字曰名曰利,你忙无甚为谁忙? 22、大肚能容,包罗万物;开口便笑,和气一团。 23、大肚皮包藏今古,一笑后度灭人天。 24、笑到几时方合口,坐来无日不开怀。 25、人世大难开笑口,肚皮终不合时宜。 26、大肚纵能容,也不容瘴气乌烟、贪脏枉法;慈颜常

新整理全国各大寺院大肚弥勒佛的对联大集锦(6篇100则)

全国各大寺院大肚弥勒佛的对联大集锦(6篇100则)全国各大寺院大肚弥勒佛的对联大集锦第一篇: 江苏吴县灵源寺 看一般人时往时,我笑有因真可笑; 这两个字曰名曰利,你忙无甚为谁忙 浙江绍兴大佛寺: 吃亏者岂无大肚 笑杀人不肯回头。 浙江宁波七塔禅寺 一生补处寄诸天,普现菩萨身,当年鹿野苑中,曾助迦文传密意; 三界轮回仍故我,誓修唯识定,他日龙华会上,愿随无著觐慈颜。 浙江奉化雪窦寺: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定之含笑,动之含笑,开颜含笑,相见有缘。 福建福州涌泉寺: 手上只一金元,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给谁是好; 心中无半点事,朝拜、夕拜,究竟为何理由! 福建南平开平寺: 盈颜常喜,喜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张口大笑,笑世人不知省悟、不肯回头。

湖南醴陵护国寺: 大肚纵能容,也不容瘴气乌烟、贪脏枉法; 慈颜常带笑,最可笑虚情假意、欺世盗名。 全国各大寺院大肚弥勒佛的对联大集锦第二篇: 1、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2、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3、峰峦或再有飞,坐山门老等 4、青山之高绿水之长岂必佛方开口笑徐行不困稳坐不跌无妨人自纵心游 5、淌下看上去,垂流趣在仰观,高瀑似含禅意 6、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只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7、开口常笑,笑古笑今,世事付之一笑 8、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9、装进去倒出,废物并非无用,布袋也有佛心。 10、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全国各大寺院大肚弥勒佛的对联大集锦第三篇: 北京潭柘寺弥勒佛龛两边的对联大概要算最有名的: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四川峨嵋山灵岩寺也有一副令人回味无穷的对联: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