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vba大作业

vba大作业

vba大作业
vba大作业

Sub createLineAndText()

Dim p0(0 To 2) As Double

Dim p1(0 To 2) As Double

For i = 0 To 10

p0(0) = 0: p0(1) = i

p1(0) = 10: p1(1) = i

Set ln0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Line(p0, p1)

Next

For i = 0 To 10

p0(0) = i: p0(1) = 0

p1(0) = i: p1(1) = 10

Set ln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Line(p0, p1)

Next

For i = 0 To 9

For j = 0 To 9

p0(0) = i + 0.4: p0(1) = j + 0.4

Set tt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Text(i * 10 + j, p0, 0.2) Next j

Next i

End Sub

Sub createFrameDim()

Dim p0(0 To 2) As Double

Dim p1(0 To 2) As Double

Dim pt(0 To 2) As Double

s = 500: num = 70

p1(0) = s * num

Set ln0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Line(p0, p1)

For i = 0 Tonum

p0(0) = i * s

p1(0) = i * s: p1(1) = 50

If i Mod 5 = 0 Then

p1(1) = 150

pt(0) = i * s: pt(1) = -200

Set tt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Text(i, pt, 180)

End If

Set ln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Line(p0, p1)

Next

End Sub

Sub createRegion()

Dim ea(0 To 2) As AcadEntity

Dim p0(0 To 2) As Double

Dim p1(0 To 2) As Double

Dim p2(0 To 2) As Double

p1(1) = 1000

p2(0) = 1500: p2(1) = 1000

Set ln0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Line(p0, p1)

Set ln1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Line(p1, p2)

Dim pta(0 To 3 * 3 - 1) As Double

pta(3) = 1000: pta(4) = 500: pta(6) = 1500: pta(7) = 1000

Set sp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Spline(pta, p0, p0)

Set ea(0) = ln0

Set ea(1) = ln1

Set ea(2) = sp

rega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Region(ea)

Dim tt As String

Dim cen As Variant

cen = rega(0).Centroid

txt = "A=" ®a(0).Area & " LCG=" &cen(0)

MsgBox (txt)

End Sub

Sub InsertBlock()

Dim blockObj As AcadBlock

Dim pos(0 To 2) As Double

Set blockObj = ThisDrawing.Blocks.Add(pos, "txy")

Dim cen(0 To 2) As Double

Set a = blockObj.AddCircle(cen, 50)

Set b = blockObj.AddCircle(cen, 100)

Set c = blockObj.AddCircle(cen, 150)

Dim ref As AcadBlockReference

pos(0) = 2: pos(1) = 2

Set ref = ThisDrawing.ModelSpace.InsertBlock(pos, "txy", 1, 1, 1, 0) ZoomAll

End Sub

Public Sub selectEntity()

Dim obj As AcadObject

On Error GoToendofsub

ThisDrawing.Utility.GetEntityobj, p1, "select a object please" obj.color = 1

End Sub

Sub TexttoPos()

Dim tt As AcadText

While 1

ThisDrawing.Utility.GetEntitytt, p1, "选择文本"

tt.TextString = Format(tt.InsertionPoint(0), 0) & "," & Format(tt.InsertionPoint(1), 0) Wend

End Sub

Public Sub SetPoint() '可以画直线

Dim p1(0 To 2) As Double

Dim rp As Variant

On Error GoTotoExit

While 1

rp = ThisDrawing.Utility.GetPoint(p1, "选择点")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Point (rp)

Set ln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Line(p1, rp)

p1(0) = rp(0): p1(1) = rp(1)

Wend

toExit:

End Sub

Public Sub SetPoint2() '可以画spline

Dim p1(0 To 2) As Double

Dim rp As Variant

On Error GoToendofsub

ReDimpta(0 To 1000) As Double

Count = 0

While 1

rp = ThisDrawing.Utility.GetPoint(p1, "选择下一点")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Point (rp)

pta(Count * 3) = rp(0): pta(Count * 3 + 1) = rp(1)

Count = Count + 1

Wend

endofsub:

ReDim Preserve pta(0 To Count * 3 - 1) As Double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Splinepta, p1, p1

End Sub

Sub drawcoodinate()

Dim rp As Variant

rp = ThisDrawing.Utility.GetPoint(p1, "选择位置点") 'rp=thisdrawing.utility.getEntity p1,"选择位置点"

Set tt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Text(Format(rp(0), 0) & "," & Format(rp(1), 0), rp, 50)

End Sub

Sub changecolor()

Dim ss1 As AcadSelectionSet

Set ss1 = ThisDrawing.SelectionSets.Add("set")

ss1.SelectOnScreen

For Each element In ss1

element.color = 1

Next

ss1.Delete

End Sub

Public Sub multSelect()

On Error GoTotoExit

Dim ss1 As AcadSelectionSet

Set ss1 = ThisDrawing.SelectionSets.Add("set2")

ss1.SelectOnScreen

Dim tt As AcadText

For Each element In ss1

Set tt = element

tt.TextString = Format(tt.InsertionPoint(0), 0) & "," & Format(tt.InsertionPoint(1), 0)

Next

ss1.Delete

toExit:

End Sub

Public Sub createSinCurve()

num = 50

PI = 3.1415

Dim st(0 To 2) As Double

Dim et(0 To 2) As Double

ReDimpta(0 To num * 3 - 1) As Double

Dim splineObj As AcadSpline

For i = 0 Tonum - 1

pta(i * 3) = i * 2 * PI / num: pta(i * 3 + 1) = Sin(pta(i * 3))

Next

Set splineObj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Spline(pta, st, et)

Public Sub getFixPoint()

Dim pt(0 To 2) As Double

Dim spAsAcadSpline

ThisDrawing.Utility.GetEntitysp, p1, "选择一条曲线"

For i = 0 Tosp.NumberOfFitPoints - 1

pt(0) = sp.FitPoints(i * 3)

pt(1) = sp.FitPoints(i * 3 + 1)

pt(2) = sp.FitPoints(i * 3 + 2)

Set point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Point(pt)

point.color = 1

Next

End Sub

Public Sub curveIntersections() '插一条曲线与一组曲线的交点Dim ss1 As AcadSelectionSet

Dim Obj2 AsAcadObject

Dim pt(0 To 2) As Double

Dim ptaAs Variant

On Error GoToendfun

Set ss1 = ThisDrawing.SelectionSets.Add("set3")

ss1.SelectOnScreen

ThisDrawing.Utility.GetEntity Obj2, pt, "选择第二个实体"

For Each element In ss1

pta = Obj2.IntersectWith(element, acExtendNone)

Count = (UBound(pta) + 1) / 3

For i = 0 To Count - 1

pt(0) = pta(i * 3): pt(1) = pta(i * 3 + 1)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Point (pt)

Next i

Next

endfun:

End Sub

Public Sub createlineplan()

Dim ssAsAcadSelectionSet

On Error GoToendfun

Set ss = ThisDrawing.SelectionSets.Add("set4")

ss.SelectOnScreen

lpp = 189

Dim pt0(0 To 2) As Double

Dim pt1(0 To 2) As Double

ReDimpta(0 To 1000) As Double

Dim t0(0 To 2) As Double

Dim t1(0 To 2) As Double

t0(2) = -1

For i = 0 To 20

pt0(0) = i * lpp / 20: pt1(0) = pt0(0)

pt1(1) = b / 2

Set X1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Xline(pt0, pt1)

ptCount = 0

For Each element Inss

ptx = X1.IntersectWith(element, acExtendNone)

If UBound(ptx) <> 0 Then

pta(i * 3) = ptx(0): pta(i * 3 + 1) = element.lintypescale: pta(i * 3 + 2) = ptx(1) End If

ptCount = ptCount + 1

Next

ReDim Preserve pta(0 To ptCount * 3 - 1) As Double

For i = 0 ToptCount - 1

For j = i ToptCount - 1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Splinepta, t0, t1

X1.Delete

Next i

endfun:

End Sub

Public Sub SplineToPolyline()

ptNum = 100

Dim spAsAcadSpline

Dim p0(0 To 2) As Double

Dim p1(0 To 2) As Double

ReDimpta(0 To (ptNum + 1) * 2 - 1) As Double

ThisDrawing.Utility.GetEntitysp, pt, vbCr& "选择一条样条曲线"

X0 = sp.ControlPoints(0)

X1 = sp.ControlPoints(3 * sp.NumberOfControlPoints - 3)

For i = 0 ToptNum

p0(0) = X0 + (X1 - X0) / ptNum * i: p1(0) = p0(0)

p1(1) = 1000

Set xx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Xline(p0, p1)

If UBound(ptb) > 1 Then

pta(i * 2) = p0(0): pta(i * 2 + 1) = ptb(1)

End If

xx.Delete

Next

Set pl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LightWeightPolyline(pta) pl.color = 2: sp.Visible = 0

End Sub

Public Sub derivative() '求导数

Dim spAsAcadEntity

Dim rp As Variant

Dim p0(0 To 2) As Double

Dim p1(0 To 2) As Double

Dim p2(0 To 2) As Double

Dim p3(0 To 2) As Double

ThisDrawing.Utility.GetEntitysp, pt, "选择一条曲线"

rp = ThisDrawing.Utility.GetPoint(, "选择所求导数的位置点") p0(0) = rp(0): p0(1) = rp(1)

p1(0) = p0(0): p1(1) = rp(1) + 1000

Set X1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Xline(p0, p1)

pta = X1.IntersectWith(sp, acExtendNone)

X1.Delete

If UBound(pta) > 1 Then

fx = pta(1)

End If

p2(0) = p0(0) + 0.01: p2(1) = p0(1)

p3(0) = p2(0): p3(1) = p2(1) + 1000

Set X2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Xline(p2, p3)

ptb = X2.IntersectWith(sp, acExtendNone)

X2.Delete

If UBound(ptb) > 1 Then

fxx = ptb(1)

End If

f = (fxx - fx) / 0.01

MsgBox f

End Sub

Public Sub drawtangent()

Dim pl As AcadLWPolyline

Dim lnAsAcadLine

Dim px(0 To 2) As Double

min = 10000#

On Error GoTotoExit

ThisDrawing.Utility.GetEntitypl, p1, "选择一条多义线"

ThisDrawing.Utility.GetEntityln, p2, "选择一条直线"

x0 = ln.StartPoint(0): y0 = ln.StartPoint(1)

x1 = ln.EndPoint(0): y1 = ln.EndPoint(1)

k = (y1 - y0) / (x1 - x0): A = k: B = -1: C = y0 - kx0

num = (UBound(pl.Coordinates) + 1) / 2

For i = 0 Tonum - 1

dis = (A * pl.Coordinates(i * 2) + B * pl.Coordinates(i * 2 + 1) + C) / Sqr(A * A + B * B) If dis < min Then

min = dis

pt(0) = pl.Coordinates(i * 2): pt(1) = pl.Coordinates(i * 2 + 1)

End If

Next i

px(0) = pt(0) + 1: px(1) = pt(1) + k

Set xl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Xline(pt, px)

xl.color = 3

Set p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Point(pt)

p.color = 3

toExit:

If Err.Description<> "" Then

MsgBoxErr.Description

End If

End Sub

Public Sub intergralCurve()

Dim pl As AcadLWPolyline

ReDimpta(0 To 10000 * 3 - 1) As Double

Dim t(0 To 2) As Double

ThisDrawing.Utility.GetEntitypl, "选择一条多义线"

ptnum = (UBound(pl.Coordinates) + 1) / 2

pta(0) = pl.Coordinates(0)

For i = 1 Toptnum - 1

x0 = pl.Coordinates((i - 1) * 2): x1 = pl.Coordinates(i * 2)

h0 = pl.Coordinates((i - 1) * 2 + 1): h1 = pl.Coordinates(i * 2 + 1)

pta(3 * i) = x0: pta(3 * i + 1) = 1 / 2 * (h0 + h1) * (x1 - x0)

Next

ReDim Preserve pta(0 To ptnum * 3 - 1)

Set sp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Spline(pta, t, t)

Public Sub hide()

Dim ssAsAcadSelectionSet

Set ss = ThisDrawing.SelectionSets.Add("set") ss.SelectOnScreen

For Each element Inss

element.Visible = 0

Next

ss.Delete

End Sub

Public Sub show()

Dim ent As AcadEntity

For Each ent In ThisDrawing.ModelSpace ent.Visible = 1

Next

End Sub

Public Sub showBySelectionSet() '有点问题Set ss = ThisDrawing.SelectionSets.Item("set") For Each element Inss

element.Visible = 1

Next

ss.Delete

End Sub

Public Sub showBycolor()

Dim ent As AcadEntity

For Each ent In ThisDrawing.ModelSpace

If ent.color = 1 Then

ent.Visible = 1

End If

Next

End Sub

Public Sub showhide()

Dim ent As AcadEntity

For Each ent In ThisDrawing.ModelSpace

If ent.Visible = 0 Then

ent.Visible = 1

Else

End If

Next

End Sub

Sub secProp()

Dim AsumAs Double

Dim MsumAs Double

Dim IsumAs Double

Dim lnAsAcadLine

yd = 0

For Each lnInThisDrawing.ModelSpace

x0 = ln.StartPoint(0): x1 = ln.EndPoint(0)

y0 = ln.StartPoint(1): y1 = ln.EndPoint(1)

If y0 >yd Then yd = y0

If y1 >yd Then yd = y1

If y0 = y1 = 0 Then

ym = t / 2

Else

ym = 1 / 2 * (y1 + y0)

End If

l = Sqr((y1 - y0) ^ 2 + (x1 - x0) ^ 2)

t = ln.LinetypeScale

A = l * t

M = A * ym

If Abs(x0 - x1) < 0.00001 Then

I = 1 / 3 * t * Abs(y1 ^ 3 - y0 ^ 3)

Else

k = (y1 - y0) / (x1 - x0): b = y0 - k * x0

I = t * Sqr(1 + k ^ 2) * Abs((1 / 3 * k ^ 2 * x1 ^ 3 + k * b * x1 ^ 2 + b ^ 2 * x1) - (1 / 3 * k ^ 2 * x0 ^ 3 + k * b * x0 ^ 2 + b ^ 2 * x0))

End If

Asum = Asum + A

Msum = Msum + M

Isum = Isum + I

Next

yc = Msum / Asum

Ia = Isum - Asum * yc ^ 2

Wb = Ia / yc

Wd = Ia / (yd - yc)

MsgBox "A=" & Format(Asum, ".00") & " M=" & Format(Msum, ".00") & " Yc=" & Format(yc, ".00") & " I=" & Format(Ia, ".00") & " Wd=" & Format(Wd, ".00") & " Wb=" & Format(Wb, ".00")

Sub OneplusCp()‘未试验,可能有错

Lpp0 = 186: Lpp = 189

B0 = 34: B = 35

dCpf = 0.0012: dCpa = -0.0003

Cpf0 = 0.76: Cpa0 = 0.54

Dim p0(0 To 2) As Double

Dim p1(0 To 2) As Double

Dim pta(0 To 21 * 2 - 1) As Double

On Error GoTotoExit

Dim ssAsAcadSelectionSet

Set ss = ThisDrawing.SelectionSets.Add("wl")

ss.SelectOnScreen

Dim pl As AcadLWPolyline

For Each pl In ss

For i = 0 To 20

x0 = i / 10 - 1

p0(0) = (x0 + 1) * Lpp0 / 2: p1(0) = p0(0)

p1(1) = 1000

Set xx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Xline(p0, p1) ptx = xx.IntersectWith(pl, acExtendNone)

xx.Delete

If UBound(ptx) <> 0 Then y0 = ptx(1) / B0

If x0 > 0 Then

dx = dCpf / (1 - Cpf0) * (1 - x)

Else

dx = -dCpa / (1 - Cpa0) * (1 + x)

End If

x1 = x0 + dx: y1 = y0 * B

pta(i * 2) = (x1 + 1) * Lpp / 2

pta(i * 2 + 1) = y1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LightWeightPolyline (pta) Next i

Next

toExit:

If Err.Description<> "" Then MsgBox (Err.Description) End Sub

Sub setMesh()

Dim ssAsAcadSelectionSet

On Error GoTotoExit

Set ss = ThisDrawing.SelectionSets.Add("sp")

ss.SelectOnScreen

Dim spAsAcadSpline

Dim p0(0 To 2) As Double

Dim p1(0 To 2) As Double

m = ss.Count

n = 10

ReDimpmn(0 To m * n * 3 - 1) As Double

i = 0

For Each spInss

x0 = sp.ControlPoints(0): x1 = sp.ControlPoints(3 * sp.NumberOfControlPoints - 3)

dis = (x1 - x0) / (n - 1)

For j = 0 To n - 1

p0(0) = x0 + dis * j: p0(1) = 0

p1(0) = p0(0): p1(1) = 1000

Set xxx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Xline(p0, p1)

ptx = xxx.IntersectWith(sp, acExtendNone)

pmn(i * n * 3 + j * 3) = ptx(0): pmn(i * n * 3 + j * 3 + 1) = ptx(1): pmn(i * n * 3 + j * 3 + 2) = sp.LinetypeScale

xxx.Delete

Next j

i = i + 1

Next

Set mesh = ThisDrawing.ModelSpace.Add3DMesh(m, n, pmn)

mesh.color = acBlue

toExit:

If Err.Description<> "" Then MsgBox (Err.Description)

End Sub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 管理经济学(Managerial Economics) 二、学时与学分 学时:40 学分: 三、授课对象 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 四、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五、教学目的 管理经济学课程是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位课,它是一门把微观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学科。其教学目的,一是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实践提供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想框架;二是使学员了解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使企业的决策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市场体系。 六、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在教学计划中,管理经济学是一门业务理论基础课。它一方面是为各门专业管理课打下业务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又对各门专业管理课起综合作用, 说明它们如何配合才能实现企业的目标。 1、绪论(第一章) 1)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管理经济学的关系; 2)管理经济学和经济体制; 3)机会成本的概念与计算; 4)管理经济学研究方法:抽象分析法、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数量经济模型。 基本要求: (1)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是一门应用科学。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如果一项资源既能用于甲用途,又能用于乙用途,那么资源用于甲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资源用于次好的,被放弃的其他用途本来可以得到的净收入。 (3)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销售收入-机会成本-正常利润 (4)边际分析法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达到一定水平后,消费者消费某一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技术经济学吉大2016-2017大作业

一、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 1、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为什么强调可比原则?有哪些可比原则必须考虑? 2、试分析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中全投资财务效果评价与自有资金财务效果评价有何不同? 3、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中动态指标有哪些? 4、全投资财务效果和自有资金现金财务效果有什么不同? 5、一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要包括哪些内容? 6、资金约束条件下独立方案选择比较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7、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一般包括哪些步骤? 8、试述标准投资回收期的确定方法。 9、比较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有何联系与区别? 10、备选方案选优时间可比的含义是什么? 1、解答:方案是互相排斥的,具有可比性的方案才能进行比较,决定取舍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考察时间段及计算期的可比性;收益与费用的性质及计算范围的可比性;方案风险水平的可比性和评价所使用假设的合理性。 2、解答:当全投资内部收益率大于贷款利率时,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大于全投资内部收益率且贷款比率越高自有资金的内部收益率越高;当全投资内部收益大于基准折现率,且基准折现率大于借款利率时,自有资金净值大于全投资净现值。 3、解答:财务评价应该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编制,比较重要的参数有总投资收益率、总投资利税率、资本金净利润率、税后回收期和财务净现值等。 财务评价是从企业角度出发,使用的是市场价格,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现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财务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借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4、解答:内部收益率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它是一项投资可望达到的报酬率,该指标越大越好。一般情况下,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该项目是可行的。投资项目各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之和为项目的净现值,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就是项目的内部收益

计量经济学各章作业习题(后附答案)

《计量经济学》 习 题 集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 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 B 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 C 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 D 简单相关关系和复杂相关关系 2、相关关系是指【】 A 变量间的依存关系 B 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C 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D 变量间表现出来的随机数学关系 3、进行相关分析时,假定相关的两个变量【】 A 都是随机变量 B 都不是随机变量 C 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不是随机变量 D 随机或非随机都可以 4、计量经济研究中的数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时间序列数据,另一类是【】 A 总量数据 B 横截面数据 C平均数据 D 相对数据 5、下面属于截面数据的是【】 A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平均工业产值 B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各镇工业产值 C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工业产值 6、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A 横截面数据 B 时间序列数据 C 修匀数据D原始数据 7、经济计量分析的基本步骤是【】 A 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 B 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 个体设计→总体设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D 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8、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应用领域有【】 A 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 B 弹性分析、乘数分析、政策模拟 C 消费需求分析、生产技术分析、市场均衡分析 D 季度分析、年度分析、中长期分析 9、计量经济模型是指【】

Excel VBA实例教程 #055:在工作表中添加艺术字

工作表中的多个图形,如果使用系统缺省名称,如“文本框1”、“文本框2”这样前面是固定的字符串,后面是序号的,可以使用For...Next 语句遍历图形,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1.Sub ErgShapes_1() 2. Dim i As Integer 3. For i = 1 To 4 4. Sheet1.Shapes("文本框 " & i).TextFrame.Characters.Text = "" 5. Next 6.End Sub 代码解析: ErgShapes_1过程清除工作表中四个图形文本框中的文字。 第3行到第5行代码,使用Shapes属性在工作表上的三个图形文本框中循环。 Shapes属性返回Shapes对象,代表工作表或图形工作表上的所有图形,可以使用Shapes (index)返回单个的Shape对象,其中index是图形的名称或索引号。 返回单个的Shape对象后使用TextFrame 属性和Characters方法清除文本框中的字符,关于Shape对象的TextFrame 属性和Characters方法请参阅技巧53 。 如果图形的名称没有规律,可以使用For Each...Next 语句循环遍历所有图形,根据Type 属性返回的图形类型进行相应的操作,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1.Sub ErgShapes_2() 2. Dim myShape As Shape 3. Dim i As Integer 4. i = 1 5. For Each myShape In Sheet1.Shapes 6. If myShape.Type = msoTextBox Then 7. myShape.TextFrame.Characters.Text = "这是第" & i & "个文本框" 8. i = i + 1 9. End If 10. Next 11.End Sub 代码解析: ErgShapes_2过程在工作表中的所有图形文本框中写入文本。 第5行代码使用For Each...Next 语句循环遍历工作表中所有的图形对象。 第6行到第9行代码如果图形对象是文本框则在文本框中写入文本。其中第6行代码根据Type属性判断图形对象是否为文本框,应用于Shape对象的Type属性返回或设置图形类型,MsoShapeType类型,请参阅表格54 1 。 第7行代码根据返回的Type属性值在所有的文本框内写入相应的文本,如图1所示。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_B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_B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如果ATC曲线处于下降阶段,则: MC必然大于ATC AFC曲线必然在AVC曲线之上 MC必然小于ATC TC曲线必然处于下降阶段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MC必然小于ATC 2. 对最低工资水平的研究显示,对学徒工这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0.2,这意味着: 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将会使学徒工的整体收入增加 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将会使学徒工的整体收入减少 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对失业的影响会很大 学徒工和熟练工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且数值极大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将会使学徒工的整体收入增加 3. 消费者均衡存在于: 预算线内任何一点上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上 预算线与某一条所能达到的水平最高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 预算线与任意一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上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预算线与某一条所能达到的水平最高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 4. 如果收入是完全平均分配的,基尼系数将等于 1.0 0.50 0.25

D 0.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D 0. 5.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规模报酬有关 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要素的边际报酬变动有关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要素的边际报酬变动有关 6. 消费预算线的斜率变化可以是因为哪一因素变化引起的? 消费者偏好 一种或两种商品价格 货币收入水平 边际替代率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一种或两种商品价格 7. 完全垄断厂商的产品需求弹性Ed=1时 总收益最小 总收益最大 总收益递增 总收益不变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总收益最大 8. 厂商在停止生产点 P=AVC TR=TVC 企业总亏损等于TFC

技术经济学课下作业及答案

《技术经济学》作业 评价指标计算练习 1、某项工程,前三年的每年年初分别投资1000、1500和2000万元。若资金都是银行贷款,复利利率为8%,从第3年末开始,分10年等额偿还,求:每年偿还银行多少万元? 713 2、某方案期初投入18万元,第2年开始至第10年每年净收入2.8万元,折现率8%。求净现值和净年值。 净年值-0.27 3、某地新建一个地下通道,初始投资50万元,建设期1年。每年可增加相应地段收入6万元,但管理费用需1万元。如果资金的机会成本是10%,计算期30年。①试评价该方案是否可行;②若有残值10万,该方案是否可行? ①-7.41; ②-6.84 4、某方案期初投资200万元,第1至10年中每年净现金流量39万。①求IRR;②若有残值20万,则IRR变为多少? ①14.5%;②15.2% 5、某企业花费1万元购买一台小设备,使用期5年,每年可带来收益4000元,但第三年末需要大修理一次,费用5000元,求IRR(企业希望至少达到10%)。 15.6% 6、某方案的每年净现金流量如下,求IRR 38.1% 7、某地方发改委收到3个寿命期均为5年的独立投资项目申请,基准折现率为10%。单位:万元 项目0年投资年净收益残值 A 100 32 8

B 180 50 12 C 230 62 16 问题:①如果A、B方案用增量内部收益率法进行最优方案必选,该如何选择?②如果该地区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只有400万元用于三方案的选择,应当如何进行决策? ①建立增量方案,并求△IRR。选A;②求各方案的净现值。选A 8、某地方发改委收到3个独立投资项目申请,数据如下,基准折现率为10%。单位:万元 项目0年投资年净收益寿命期(年) A 100 40 6 B 150 50 7 C 200 60 8 ①如果只能建一个项目,应批准哪一个(最低期望收益率为10%)? ②如果该地区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只有400万元,应当如何进行决策? 求各方案的净年值。①A;②B+C 9、某机械项目,年设计生产能力为5万件,单位产品售价2000元,生产总成本为5200万元,其中固定成本2000万元,总变动成本与产量成正比关系。 试求:(1)以产量、销售价格表示的盈亏平衡点。(2)销量为4万件时的保本单价是多少;(3)若年目标利润定为1000万元,盈亏平衡产量是多少? (1)1.47万件,1040元;(2)1140元;(3)2.21万件 10、某工厂拟安装一种自动装置,据估计,初始投资I为1000万元,服务期限10年,每年销售收入B为450万元,年总成本为280万元,若基准收益率ic=10%,分别就I、S,以及C各变动±10%时,对该项目的NPV作敏感性分析,并请判断该投资项目抵御风险的能力如何。 敏感性分析表 SAF(I)=-22.4; SAF(B)=62.0; SAF(C)=-38.6。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可直接使用)计量经济学大作业(1).doc

2010-2011第二学期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大作业名称:2008年12月我国税收多因素分析 组长: 学号:00 姓名:专业:财政学 成员: 学号:00 姓名:专业:财政学 学号:00 姓名:专业:财政学 选课班级:A01 任课教师:徐晔成绩: 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批阅日期:

计量经济大作业要求如下: 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3.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进行计算和分析; 4.要求:word文档格式,内容四千字左右,并附数据。 内容: 1.确立问题: 选择一个经济预测问题或经济分析问题,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实际经验分析所涉及的经济领域或经济系统中某一经济变量与其它一些(至少二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建立模型: 初步建立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软件求解回归方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与经济计量检验,解决可能出现的违反基本假设的问题,最后确定回归方程。 3.提供图表: 给出说明该回归方程建立效果较好的必要的图表,如通过被解释变量的观察值曲线与拟合值曲线来比较其拟合效果。 4.实证分析: 利用回归方程的结果进行一定的经济预测或经济分析。 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计量经济学课程组 2011/2/19

2008年12月 我国税收多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税收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及进出口的关系,通过数据拟合模型,将几者之间的关系量化。 一、研究背景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是我们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如居民消费水平、城乡储蓄存款年末余额、财政支出总量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等等。近年来,我国的税收增长远远快于GDP的增长速度,通过对税收增长的两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对我国的税收增长影响最大的影响因素。 二、研究目的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税收的课税权主体是国家,具体包括各级政府及其财税部门。税收活动的目的是为国家实现其职能服务的,这是所有国家爱税收的共性。 税收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可以是实物或货币,这反映出税收分配由实物形式向货币形式发展演变的过程。税收既是财政收入的支柱,又是宏观调控的杠杆。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中,税收是集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于一身的重要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职能实现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分析税收收入,有助于正确把握宏观经济规律,有助于合理制定国家财政政策,从而起到维护国家、分配收入、配置资源、稳定经济的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进出口总额两个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根据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对此进行数量分析。在得到我国税收收入与各主要因素间的线性关系后,针对此模型分别对违背基本假设的三种情况进行假设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并对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分析。 我们建立税收收入模型的目的有以下三点: (1)结果分析,即对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定性的分析; (2)预测未来,即预测未来税收收入的总量及规模; (3)政策评价,利用模型对各种政策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 在实际经济系统税收收入的实现过程中,税收收入受到经济增长、GDP总量及结构、进出口总额以及税收政策与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而由经济增长转换为税收的增长还要经过政策性和实施性两次漏出,如下图: GDP分解: GDP(C+V+M) →可征税GDP(V+M) →应税GDP →税收 ↓↓↓税收漏出:不可征税GDP(C)政策性漏出实施性漏出 ↓↓税收政策及制度:税制不完善税收征管不力税收经济生活受制于国家政策,国家政策会因税收经济现状而处于部分调整中,这种调整主要是指税收经济的动荡对整体宏观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会促使国家为稳定经济采取相应措施。

Excel_VBA实例教程_查找单元格

Excel VBA实例教程查找单元格 1、使用Find方法 在Excel中使用查找对话框可以查找工作表中特定内容的单元格,而在VBA中则使用Find方法,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01.Sub RngFind() 02. Dim StrFind As String 03. Dim Rng As Range 04. StrFind = InputBox("请输入要查找的值:") 05. If Trim(StrFind) <> "" Then 06. With Sheet1.Range("A:A") 07. Set Rng = .Find(What:=StrFind, _ 08. After:=.Cells(.Cells.Count), _ 09. LookIn:=xlValues, _ 10. LookAt:=xlWhole, _ 11. SearchOrder:=xlByRows, _ 12. SearchDirection:=xlNext, _ 13. MatchCase:=False) 14. If Not Rng Is Nothing Then 15. Application.Goto Rng, True 16. Else 17. MsgBox "没有找到该单元格!" 18. End If 19. End With 20. End If 21.End Sub 代码解析: RngFind过程使用Find方法在工作表Sheet1的A列中查找InputBox函数对话框中所输入的值,并查找该值所在的第一个单元格。 第6到第13行代码在工作表Sheet1的A列中查找InputBox函数对话框中所输入的值。应用于Range 对象的Find方法在区域中查找特定信息,并返回Range对象,该对象代表用于查找信息的第一个单元格。如果未发现匹配单元格,就返回Nothing,语法如下: 01.expression.Find(What, After, LookIn, LookAt, SearchOrder, SearchDirection, MatchCase, MatchByte, SerchFormat) 复制代码参数expression是必需的,该表达式返回一个Range对象。 参数What是必需的,要搜索的数据,可为字符串或任意数据类型。 参数After是可选的,表示搜索过程将从其之后开始进行的单元格,必须是区域中的单个单元格。查找时是从该单元格之后开始的,直到本方法绕回到指定的单元格时,才对其进行搜索。如果未指定本参数,搜索将从区域的左上角单元格之后开始。 在本例中将After参数设置为A列的最后一个单元格,所以查找时从A1单元格开始搜索。 参数LookIn是可选的,信息类型。 参数LookAt是可选的,可为XlLookAt常量的xlWhole 或xlPart之一。 参数SearchOrder是可选的,可为XlSearchOrder常量的xlByRows或xlByColumns之一。 参数SearchDirection是可选的,搜索的方向,可为XlSearchDirection常量的xlNext或xlPrevious 之一。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_C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_C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获得了最大利润 支出了最小成本 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 以上均正确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以上均正确 2.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在企业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当生产甲产品12000单位时,可生产乙产品9000单位;当甲产品产量提高到14000单位时,乙产品的产量最大可达6000单位。则甲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为() 0.15 6.67 1.5 0.667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0.667 3.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规模报酬有关 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要素的边际报酬变动有关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规模报酬有关 4. 在收购企业时,若用股票和债券来支付,必须按照() 影子价格折算 协商价格折算

成本价格折算 市场价格折算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市场价格折算 5. 完全垄断厂商的总收益与价格同时下降的前提是 Ed>1 Ed<1 Ed=1 Ed=0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Ed<1 6. 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则需求为 缺乏弹性 富有弹性 单一弹性 难以确定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缺乏弹性 7. 非价格歧视性的非充分竞争企业: 其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之上 其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相同 其需求曲线在其总收益达到最大时与横轴相交 其边际收益在总收益达到最大时为零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其边际收益在总收益达到最大时为零 8. 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 平均成本上升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_A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_A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述行业中哪一个最接近于充分竞争市场? 钢铁 服装 铁路 农业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农业 2、两种商品在两个人之间的分配,能被称为帕累托最适度的条件为 不使其她个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 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 个人都处在她们的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包括以上所有条件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不使其她个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 3、说垄断会造成低效率的资源配置就是因为产品价格()边际成本。 大于 小于 等于 上述情况都存在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上述情况都存在 4、在短期内,单个的充分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就是: 平均变动成本曲线位于边际成本曲线以下的哪部分 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以上的部分 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之间的部分

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以下的部分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以上的部分 5、假定两种投入要素之间完全可以代替,则这种等产量曲线的形状为() 直线 曲线 折线 阶梯线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直线 6、某种生产要素的市场(或行业)的需求曲线,与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较 前者比后者平坦 前者比后者陡峭 前者与后者重合 无法确定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无法确定 7、企业投资量水平最优化的条件就是()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投资边际回报率=投资边际资金成本 8、当最初的变化的影响广泛分散到很多市场,每个市场只受到轻微的影响时 要求用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局部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

技术经济学作业 1

本答案是基于吴添祖《技术经济学·第二版》所做,希望对小伙伴们有用。 6、求表4-18所列投资方案的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 表4-18 习题六的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年0123456 净现金流量-60-403050505050 解:静态现金流量表为: 年0123456净现金流量-60-403050505050累计净现金流量-60-100-70-203080130由静态投资回收期公式 得:=3.4年 动态现金流量表为: 年0123456净现金流量-60-403050505050净现金流量折现值-60-36.424.837.634.431.528.3累计净现值-60-96.4-71.6-340.435.563.8 由动态投资回收期公式 得: 7、某项目各年净现金流量如表4-19所示: (1)试用净现值指标判断项目的经济型; (2)计算该项目方案的净现值率( 年限(年) 项目 01234~10 投资30750150 收入6751050 其他支出450675 净现金流量-30-750-150225375 解: (1)NPV(10%)=-835.79+225*(P/F,10%,3)+375*(P/A,10%,7)=-930+169.04+1825.65=704 .91 故此方案可行。 (2)===0.84

8、某项目初始投资为8万元,在第年末现金流入2万元,在第二年末现金流入3万元,在3、4年末的现金流入均为4万元。请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净年值、净现金率、内部收益 率、动态投资回收期(。 解: NPV(10%)=-8+2(P/F,10%,1)+3(P/F,10%,2)+4(P/A,10%,2)=2.04万元 NAV=NPV(A/P,10%,4)=2.04*0.31574=0.644万元 NAVR==0.255=25.5% 经试算可得:NPV(15%)=0.925 NPV(20%)=-0.0359 由内插法可以得到 IRR=15%+ *5%=19.8% 年01234净现金流量-8000020000300004000040000净现金流量折现值-8000018181247933005227320累计净现值-80000-61819-37026-697420364 3.26 10、某工业公司可以用分期付款来购买一台标价为22000美元的专用机械,订金为2500美元,余额在以后五年末均匀的分期支付,并加上余额8%的利息。但现在也可以用一次支付现金19000美元来购买这台机器。如果这家公司的基准收益率为10%,试问应该选取哪种方案?(用净现值法) 解:设第一种购买方式为A,第二中购买方式为B 年度012345 净现 金流 量折 现值 2500 =21056.18元 因为NPA(A)NPA(B)故选择方案B,选择一次性支付。 11、某厂可以用40000元购置一台旧机床,年费用估计为32000元,当该机床在第4年更新时残值为7000元。该厂也可以60000元购置一台新机床,其年运行费用为26000元,当它在第4年更新时残值为9000元。两种机床收益相同。如基准利率为10%,问应该选择哪个方案? 解:设第一种方案为A,第二种方案为B。 PV(A)= 40000+32000*(P/A,10%,4)-7000*(P/F,10%,4) =-136655.8 AC(A)=136655.8(A/P,10%,4)=136655.8*0.31547=43110.81 PV(B)=60000+26000*(P/A,10%,4)-9000*(P/F,10%,4) =136270.4 AC(B)=136270.4(A/P,10%,4)=-42989.22

Excel VBA实例教程指南

Excel VBA教程之一:写在前面 VBA功能如何强大,这已勿庸费言,但如何才能很快进阶,写出自己满意的程序,却取决于个人努力和悟性。我下了很大功夫却收效甚微,有时,高手一句点拨却胜读三天书。所以,我把个人学习所得作一点整理,希望有助于后学。 只所以会有看书没用之感,一来是因为市面(我国)上大多数计算机类图书多为粗制滥造之作(这话稍有唐突),二来因为计算机这东西太呆板,不见得新出现的问题就能立即得到某本书籍上的解释,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 想把一门编程语言全部搞懂,再去写点程序,是一个十分愚蠢的想法。你想盖房子,难道你想先学会制造砖头、玻璃等?我承认,把语言弄懂再做事情会很顺手,但是,你知道吗,有多少人在弄懂一门晦涩难懂的语言之前就放弃了呢?比如,什么叫面向对象编程?OOP和以前的流线性编程有什么异同?我还是大力提倡学以致用,别指望什么事你都能成专家,计算机世界的“罗氏定理”就是:“毕其一生,不能穷其万一”,你记住了吗? 那么,对于没有编程基础的人,怎样才能进步得快呢?我有几点思考: 1.你一定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做一件具体的事。这样,才会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逐步去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我想做一个《学生成绩分析系统》,我就会想到怎么才能把学生分数分成不同的班、怎么才能算出总分、平均分、标准差等、怎样比较各班的情况,怎样用图形显示更直观,怎么样才能把某个学生的历次成绩放在一起比较等。 2.你动手去做一做,一点一点地完成你上面的设想,不必因为这个大工程没做出来而忽略你在局部的突破,这样,你会越来越有信心,这就够了,还有什么比有信心做事的感觉更好的了吗? 3.合理及时利用网络资源,这绝对是个好东西,或许你看起来很了不起的问题,在别人看来简直不算什么,一定会有人为你解答。上网并不只是QQ和game啊!同时要好好利用软件的帮助系统,这才是最权威的解释,很多计算机书籍抄自帮助,你想,微软的专家写的,绝对原创,他还能去抄谁? 4.做了一些工作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书,就会感觉很亲切,觉得写书的人原来也不是一无是处,也是很辛苦的(不要过分自我批评了)。不过,要看书,计算机类的,我百分之一万地推荐你看外国人写的,首先,软件是人家编的,当然更了解。其次,外国人写的,又被介绍到中国来,也是比较优秀的了。三来,我确实作过对比,看老外的书收益最大。语言不通的问题怎么办?金山词霸一下呗。 我为什么要写这个东西?一是因为我想帮助别人,二是因为我想因此促进自己,三是因为我反感某些号称程序员的家伙,似乎编程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用一些极端人士的话来说:“编程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判断和循环吗”,说得很有道理,从本质上说,计算机就是在做判断和循环,不信你就跟着我来吧。 好了,Let’s go Excel VBA教程之二:从一个界面设计开始 一个好的软件,除了运算速度快、体积小后,更重要的是,它的用户界面是不是很友好、亲切,“友好、亲切”这样的词汇在开始接触计算机语言时,感觉很好笑,但现在不一样了,我感觉这两个词最贴切!界面友好,就是引导用户能很快找到他需要的服务,最能想到他的心思,最体贴他,让他不时地心动,不时地赞叹!界面友好,就是能让用户在不经意间学到好多知识,无形中丰富了他自己,让他有美的享受!界面友好,还在于一目了然的界面却能让他需要的功能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如此等等。 那么,我想做一个《学生成绩分析系统》,我该怎么做呢? 以下的界面你满意吗?

Excel VBA实例教程 #060:使用VBA自动生成图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用图表来表现数据间的某种相对关系,一般采用手工插入的方式,而使用VBA代码可以在工作表中自动生成图表,如下面的示例代码。 1.Sub ChartAdd() 2. Dim myRange As Range 3. Dim myChart As ChartObject 4. Dim R As Integer 5. With Sheet1 6. .ChartObjects.Delete 7. R = .Range("A65536").End(xlUp).Row 8. Set myRange = .Range("A" & 1 & ":B" & R) 9. Set myChart = .ChartObjects.Add(120, 40, 400, 250) 10. With myChart.Chart 11. .ChartType = xlColumnClustered 12. .SetSourceData Source:=myRange, PlotBy:=xlColumns 13. .ApplyDataLabels ShowValue:=True 14. .HasTitle = True 15. .ChartTitle.Text = "图表制作示例" 16. With .ChartTitle.Font 17. .Size = 20 18. .ColorIndex = 3 19. .Name = "华文新魏" 20. End With 21. With .ChartArea.Interior 22. .ColorIndex = 8 23. .PatternColorIndex = 1 24. .Pattern = xlSolid 25. End With 26. With .PlotArea.Interior 27. .ColorIndex = 35 28. .PatternColorIndex = 1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_B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_B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如果ATC曲线处于下降阶段,则: MC必然大于ATC AFC曲线必然在AVC曲线之上 MC必然小于ATC TC曲线必然处于下降阶段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MC必然小于ATC 2、对最低工资水平得研究显示,对学徒工这一生产要素得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就是0、2,这意味着: 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将会使学徒工得整体收入增加 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将会使学徒工得整体收入减少 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对失业得影响会很大 学徒工与熟练工之间得需求交叉弹性为正且数值极大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将会使学徒工得整体收入增加 3、消费者均衡存在于: 预算线内任何一点上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得交点上 预算线与某一条所能达到得水平最高得无差异曲线得切点上 预算线与任意一条无差异曲线得交点上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预算线与某一条所能达到得水平最高得无差异曲线得切点上 4、如果收入就是完全平均分配得,基尼系数将等于 1、0 0、50 0、25 D 0、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D 0、 5、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得原因与 规模报酬有关 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要素得边际报酬变动有关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要素得边际报酬变动有关 6、消费预算线得斜率变化可以就是因为哪一因素变化引起得? 消费者偏好 一种或两种商品价格 货币收入水平 边际替代率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一种或两种商品价格 7、完全垄断厂商得产品需求弹性Ed=1时 总收益最小 总收益最大 总收益递增 总收益不变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总收益最大 8、厂商在停止生产点 P=AVC TR=TVC 企业总亏损等于TFC 以上都对 本题分值: 4、0?标准答案:以上都对 9、纯粹垄断市场中企业面对得需求曲线: 就就是整个行业面对得需求曲线 表明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 在高价格部分较富有弹性,在低价格部分则缺乏弹性 具有以上所有得特征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具有以上所有得特征 10、在边际产量发生递减时,如果要增加同样数量得产品,应该 增加变动生产要素得投入量 减少变动生产要素得投入量 停止增加变动生产要素 同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增加变动生产要素得投入量 11、小王实现效用最大化时,MRSXY>PX/PY,其原因可能就是: 她得偏好就是不完全得 她得偏好就是非理性得 她不消费X商品 她不消费Y商品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她不消费Y商品 12、假定某行业得长期市场供给曲线具有负斜率,这说明: 这就是一个成本递增得行业 随着行业扩张,相关得投入品会变得更贵 行业扩张会使技术变得缺乏效率 这就是一个成本递减得行业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这就是一个成本递减得行业 13、当总收益增加时 边际收益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边际收益为正

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作业

, 《技术经济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某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 \ 姓名:______ ______ 学院:___ ___ 专业: __ : 学号: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 ________

2014年 12月日 ; 1.设计题目 某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 2.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验证课堂理论、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熟悉工程技术方案选优的基本过程,全面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进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 3.任务 任务要求: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项目的经济评价,内容全面合理。每个同学根据相关设计资料及相关数据做适量调整,做到一人一题。 设计资料及相应数据 本课程设计是考虑在某大中城市中的某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 ] ※建筑物地点:某大中城市,可参照郑州; ※房地产开发项目可以是:商品房住宅楼、商业写字楼、商业综合楼、工业厂房等,规模可以是:多层、小高层或高层; ※建设用地50000m2; ※投资估算相关数据: (1)前期费用: 土地费用:商业用途1400万元/亩;住宅用途1000万元/亩 可行性研究费:自行考虑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80元/ m2×建筑面积 , 消防设施配套费:5元/ m2×建筑面积 生活垃圾服务费:12元/ m2×建筑面积 白蚁防治费:元/ m2×建筑面积 勘察设计费:建筑安装工程费总造价×2% 规划管理费:元/ m2×建筑面积 (2)建设期间费用

建筑安装费用:多层按1200元/平方米考虑,高层和小高层按1800元/平方米考虑; 设备:要求考虑电梯,写字楼要求考虑中央空调。供水电工程:自行考虑。 < (3)管理费和预备费:自行考虑。 (4)其他费用:自行考虑。 ※建设期:多层按2年考虑,年末付款;小高层和高层按3年考虑,每年年末等额付款;※若考虑商品房销售,销售价格参照报纸或网络提供的均价考虑(在课程设计中注明其价格出处),销售时间按3年考虑; ※写字楼出租按每年80%出租率,月租金参照报纸或网络提供的均价考虑(在课程设计中注明其价格出处); ※建设资金:自有资金占总造价的35%以上,不足部分向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统一按7%计算),银行贷款在年中支付; ※要求自有资金率在35%以上; ※建筑容积率要求(最大值):住宅:多层2:1,高层和小高层4:1。商业用房:7:1。. ※行业基准收益率按15%统一考虑; ※计算要考虑固定资产的折旧、要求考虑税金; ※数据不足的可自行增加数据,但要注明数据来源(若数据无法查到,可自行估算,但应说明估算理由);若认为附录所给数据不合理的可作调整,但应说明理由。 4.时间安排 本次课程设计安排在2014-2015年第一学期第17周进行。 5.设计内容 — 本课程设计是考虑在某大中城市中的某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根据给定的资料数据(数据不足可自行设定,但要予以说明)设计若干种开发方案,综合运用“工程经济学”所学的各种知识和方法,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至少设计2种开发方案进行比选; ※各种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可参照第7章内容):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建立模型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建立 模型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学院:__________金融学院_____________ 上课学期: ___ 2011-2012第一学期_________课程名称: _______ 金融计量学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 _ ______________ 实验主题:_ GDP增长与三大产业关系模型____小组成员: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目录 摘要 (3) 1.引言 (3) 2.提出问题 (4) 3.建立模型 (4) 4.制作散点图 (4) 5.模型参数估计 (8) 6.模型的检验 (9) .计量经济学检验 (9) 多重共线性检验 (9) 简单回归系数检验 (10) 找出最简单的回归形式 (10) 逐步回归法检验 (14) 异方差性检验 (15) 图示检验法 (15) 检验 (16) 异方差的修正 (17) 随即扰动项序列相关检验 (18) 检验 (18) 6.拉格朗日乘数(LM)检验 (19) 序列相关性修正 (19) .经济意义检验 (20) .统计检验 (21) 拟合优度检验 (21) 方程显着性检验——F检验 (21) 参数显着性检验——t检验 (21) 7.结论 (22) 8.对策与建议 (23) 9.参考文献: (23)

摘要 经济发展是以GDP增长为前提的,而GDP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GDP增长;三大产业;产业结构 1.引言 GDP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GDP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GDP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GDP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提出问题 我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他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近几十年来来我国的经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对于这种变化是否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作用是否明显,他们与国内生产总值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对整个国内生产总值又有多大的影响,对于三大产业,在新的条件下哪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更明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研究经济的发展状况及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成为决策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伴随着这些想法我们小组做了下面的模型进行分析。

EXCEL宏编程简明教程(有实例),

Excel宏编程简明教程 一)、宏学习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本文不可能教会您关于宏的所有内容。您需要学会利用"录制宏"的方法来学习宏: 点击Excel"工具"下拉菜单中"宏"下?quot;录制新宏",此后可象平时一样进行有关操作,待完成后停止录制。然后再点击"工具"下拉菜单中"宏"下"宏"的"编辑"选项即可打开刚才所录制的宏的Visual Basic源程序,并且可以在此时的"帮助"下拉菜单中获得有关的编程帮助。对录制宏进行修改不仅可以学习宏的使用,还能大大简化宏的编写。 二)、基本概念 为了学习Excel中的宏,我们需要先了解以下一些基本概念。 1、工作簿: Workbooks、Workbook、ActiveWorkbook、ThisWorkbooks集合包含Excel中所有当前打开的Excel工作簿,亦即所有打开的Excel文件;Workbook对应Workbooks中的成员,即其中的Excel文件;ActiveWorkbook代表当前处于活动状态的工作簿,即当前显示的Excel文件;ThisWorkbook代表其中有Visual Basic 代码正在运行的工作簿。 在具体使用中可用Workbooks(index)来引用Workbook对象,其中index为工作簿名称或编号;如Workbooks (1)、Workbooks("年度报表.xls")。而编号按照创建或打开工作簿的顺序来确定,第一个打开的工作簿编号为1,第二个打开的工作簿为2……。 2、工作表: Worksheets、Worksheet、ActiveSheet

Worksheets集合包含工作簿中所有的工作表,即一个Excel文件中的所有数据表页;而Worksheet则代表其中的一个工作表;ActiveSheet代表当前处于的活动状态工作表,即当前显示的一个工作表。 可用Worksheets(index)来引用Worksheet对象,其中index为工作表名称或索引号;如Worksheets (1)、Worksheets("第一季度数据")。工作表索引号表明该工作表在工作表标签中的位置: 第一个(最左边的)工作表的索引号为1,最后一个(最右边的)为Worksheets.Count。需要注意的是: 在使用过程中Excel会自动重排工作表索引号,保持按照其在工作表标签中的从左至右排列,工作表的索引号递增。因此,由于可能进行的工作表添加或删除,工作表索引号不一定始终保持不变。 3、图表: Chart、Charts、ChartObject、ChartObjects、ActiveChart代表工作簿中的图表。该图表既可为嵌入式图表(包含在ChartObject中),也可为一个分开的(单独的)图表工作表。 Charts代表指定工作簿或活动工作簿中所有图表工作表的集合,但不包括嵌入式在工作表或对话框编辑表中的图表。使用Charts(index)可引用单个Chart 图表,其中index是该图表工作表的索引号或名称;如Charts (1)、Charts("销售图表")。图表工作表的索引号表示图表工作表在工作簿的工作表标签栏上的位置。Charts (1)是工作簿中第一个(最左边的)图表工作表; Charts(Charts.Count)为最后一个(最右边的)图表工作表。 ChartObject代表工作表中的嵌入式图表,其作用是作为Chart对象的容器。利用ChartObject可以控制工作表上嵌入式图表的外观和尺寸。

相关文档